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千克教案苏教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1《认识千克》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1《认识千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千克》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初步理解质量的概念,认识千克这个质量单位,并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千克单位进行简单的质量计量。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质量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质量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质量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对于千克等质量单位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培养。
此外,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识千克这个质量单位,能正确运用千克进行简单的质量计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认识千克,能运用千克进行简单的质量计量。
2.教学难点: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质量的计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质量单位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感受到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新课导入:介绍千克这个质量单位,让学生认识千克。
3.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称量物品,使学生能够运用千克进行质量计量。
4.巩固练习: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加深对千克的理解和运用。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千克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千克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千克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千克的概念,会估算和认识常用物品的质量;2.学习千克的单位换算,例如:千克与克的转换。
教学重点1.千克的认识;2.千克与克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1.千克与克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1千克的重物(例如:1千克的书包),让学生观察并互相猜测它的重量,并将猜测的结果列在黑板上;2.教师告诉学生这个物品的重量是1千克,然后询问学生千克是什么单位,让学生尝试回答;3.教师再出示一些不同物品,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重量,并将猜测结果列在黑板上。
导入新知1.教师出示1千克的物品(例如:蛋糕),然后询问学生这个蛋糕有多少克,让学生估算一下;2.教师称量这个蛋糕的质量,并告诉学生它是1000克,然后让学生再次估算一下这个质量的大小;3.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物品并称量它们的质量,例如:苹果、梳子、水杯等。
教师可以让学生估算一下它们的质量并列在黑板上,然后再称量并让学生对比一下他们的猜测与实际质量的大小。
温故知新1.教师出示一张千克和克的转换表格,让学生回忆一下千克和克的关系;2.教师出一些练习题并让学生完成,例如:2000克等于多少千克?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一些认识千克的习题,例如:在厨房中,什么物品的质量大约是0.5千克?2.教师出示一些千克和克的换算习题,例如:克转换为千克需要除以多少?教学反思1.通过估算来认识千克,让学生对千克的大小有了直观感受;2.通过称量不同物品的质量,让学生知道常用物品的质量大约是多少;3.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千克与克的单位换算。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千克的概念。
教师可以结合另外一些教学资源,例如图片和视频等,来更生动形象地展示千克的认识。
同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提升他们的技能和掌握基础知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千克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千克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千克的认识》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第1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并能够进行质量的简单换算。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计量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量观念,他们对质量单位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千克和克之间换算关系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能够进行质量的简单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计量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质量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能够进行质量的简单换算。
2.难点:让学生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质量单位的概念。
2.采用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发现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采用实践性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克和克的实物模型、天平、砝码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一份千克和克的实物模型、天平、砝码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面积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教师展示一些实物(如水果、图书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量这些实物的质量呢?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质量单位千克,并通过天平演示1千克等于1000克。
同时,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天平称量1千克的物体,感受千克的大小。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计量。
认识千克(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千克(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千克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千克计量单位的换算方法;3.运用千克计量单位进行实际计量。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千克计量单位的换算方法。
2.教学难点:将千克计量单位运用到实际计量中。
三、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千克秤、千克计量器、各种物品(如书本、饮料、文具等);2.学具:学生练习册、学生用笔;3.教材: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教师通过简单的提问和讲解,让学生了解重量单位的概念和种类。
(2)学生回答问题并和教师一起回顾上一节重量单位课程的内容。
2. 学习新知识(1)授课过程① 教师现场使用千克秤来展示千克计量单位。
让学生观察并体验数字变化的过程,初步认识千克的概念。
② 教师通过板书和讲解的方式,详细介绍千克的换算方法,强化学生对千克单位的掌握。
(2)上机做练习学生根据千克计量单位的规定,上机做练习题,加深对千克计量单位的理解。
3. 运用新知识(1)实物展示教师将各种不同重量的物品摆在讲台上,以示例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官来感知千克计量单位的运用实例。
(2)学生练习教师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后,通过使用千克计量器来练习使用千克计量单位进行实际计量。
4. 知识归纳与总结教师对本节课所讲述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总结,帮助学生明确掌握的知识点和目标。
五、课后练习与作业1.针对上课练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学生需要完成教材中相关习题或练习册中相应练习。
2.学生可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千克计量单位的练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千克计量单位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
通过实物展示和上机操作,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同时,本节课注重对千克计量单位的换算方法进行详细讲解,以确保学生充分掌握新知识的要点和重难点。
对于有些学生可能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可以在后续课程中不断巩固和加强。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1《千克的认识 》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1《千克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千克的认识》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并能够进行质量的简单换算。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初步建立质量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计量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质量单位千克及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还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体验质量单位的大小,建立质量观念,理解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够进行质量的简单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让学生体验质量单位的大小,建立质量观念,理解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计量单位,提高学生的计量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够进行质量的简单换算。
2.难点:理解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和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体验质量单位的大小,建立质量观念,理解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克和克的实物模型,天平,砝码,水果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份水果,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例如:“小明的妈妈去超市买水果,买了2个苹果,每个苹果重200克,问妈妈买了多少克的水果?”引导学生思考,引出质量单位千克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如千克和克的砝码,天平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同时讲解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用天平和砝码称量水果,让学生亲自体验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千克的认识-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千克的认识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千克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千克的认识。
我会带领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质量单位,比如克和千克。
然后,我会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大家直观地了解千克的概念,并且学会如何使用千克来计量物体的质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千克的概念,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能够正确地使用千克来计量物体的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掌握千克的概念,学会使用千克来计量物体的质量。
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实际情景中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了一些实物和图片,以及一些练习题,让孩子们能够在课堂上直观地了解千克的概念,并且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个苹果,问孩子们,这个苹果重多少克?让孩子们猜测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2. 知识点讲解:我会通过实物和图片,向大家介绍千克的概念,让大家直观地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大家讲解一些例题,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千克的理解。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大家一些练习题,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完成,以此来检验他们对千克的理解。
5. 作业布置:我会给大家布置一些作业,让孩子们在家里巩固今天学到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千克的认识1. 千克的概念2. 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3. 千克的使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书包,估算一下自己的书包重多少千克,并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 请同学们找一些物品,用千克来计量它们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孩子们对千克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些孩子对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中进一步加强。
另外,我也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千克来计量物体的质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千克》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千克主备教师周次8总课时数18教学内容千克课型新授1. 通情境,使学生感受并量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教学目标的概念;2. 使学生通察、操作,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3. 培养学生手能力,增学生学数学的趣,学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体会 1 千克是多重。
教学难点课前准备1千克是多重教学件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课一、入新情境:同学,你都喜去商店西吧!你些什么?是老昨天在超市的两袋西(出示:两袋不同同学,你都重的食品)喜去商店西二、学新吧!你些什么?1.件演示:介生活中常的秤是老昨天在超市2.台称,学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的两袋西(出示:(1) 引学生看: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刻两袋不同重的食品)度)秤面上的刻度告我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度位1.猜一猜:哪一是米一,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位,国上通用“千克”袋重一些?来作它的位(板:千克),千克在我生活中又叫什么?2.掂一掂:哪一( 公斤 )袋重一些?(2)千克常用字母 kg 表示。
(板: 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 1千克,指指着数字 1,也就是袋重 1 千克。
你能在秤面上找出 2千克、 3 千克、 4 千克、 5 千克?⋯⋯3.手一(1)小合作派一人称出重 1 千克的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你的感受,并在心里(2)把自己的秤好的 1 千克的西比一比是不是与 1 千克一重,体会出 1 千克到底有多重(2) 了 1 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 1 千克水果有几个。
把自己的秤好4.估一估的 1 千克的西比一(1) 你猜一猜老体重大有多少千克?比是不是与 1 千克(2) 同学相互估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一重,体会出 1 千的真体重告猜的同学,看估得准。
克到底有多重三、巩固基:1.想想做做 1:通称一称,我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常用字母 kg 表千克作位。
示2. 想想做做 2:生活中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
从两幅中,你知道了什么?3. 想想做做 3学生察秤面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1《认识千克》教案1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1《认识千克》教案1一. 教材分析《认识千克》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并掌握了用克作单位计量一些物体质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千克这一质量单位,并学会用千克作单位计量物体的质量。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有一定的认识,知道质量单位有克、千克等。
但是,对于千克这一质量单位的大小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活动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用克作单位计量物体的质量,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活动,认识千克这一质量单位,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千克,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
2.难点:建立千克这一质量单位的大小观念,能运用千克作单位计量物体的质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千克,学会用千克作单位计量物体的质量。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子秤、天平、砝码、实物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练习本,记录实验数据。
七. 教学过程导入(2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称量比赛”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千克。
呈现(3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电子秤,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作用。
2.教师进行一次称量实验,让学生猜猜称量的物体质量是多少克。
3.教师揭示答案,并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用克作单位来称量这个物体的质量呢?操练(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电子秤称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千克的认识》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千克的认识》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千克的概念,知道千克与克的关系。
2.能够掌握千克与克的换算关系,并能够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灵活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1.千克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1.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2.对于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的转化。
教学准备
1.教学PPT。
2.学生练习册。
3.千克和克的物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品,有哪些物品是用千克来称量的。
2.向学生介绍千克和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
主体教学
1.讲解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并给出换算公式。
2.让学生进行练习,运用换算公式进行换算。
3.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巩固练习
1.让学生互相提问,进行问答练习。
2.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总结归纳
1.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的概念和应用。
2.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2.思考实际生活中其他的计量单位,进行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和换算关系,并通过实际
练习和问题解决,加深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活跃,表现良好,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很熟练,但在换算公式上还需要加强练习,加深理解。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千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千克》一课,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知千克的概念,理解千克与克、千克与斤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长度、面积、体积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千克、克、斤等质量单位的概念较为模糊,对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千克的概念,理解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千克,知道千克与克、千克与斤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千克、克、斤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千克、克、斤的换算关系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千克的概念,理解换算关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克、克、斤的砝码,天平,水果、蔬菜等实物。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水果、蔬菜等实物,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水果、蔬菜的质量吗?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质量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千克。
2.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千克、克、斤的砝码,让学生观察。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砝码代表什么意思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进而讲解千克、克、斤之间的换算关系。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几个有关千克、克、斤的换算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如:“一个苹果的质量是200克,把它换算成千克是多少?把它换算成斤又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千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千克》一. 教材分析《认识千克》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质量单位千克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千克的含义,能够正确使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进行计量和比较。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长度、面积等基本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质量单位千克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千克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千克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进行计量和比较。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千克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进行计量和比较。
2.难点:学生能够将千克的概念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能够灵活运用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比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千克的概念。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对千克的理解。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千克砝码、物品、天平等。
2.教学材料准备:千克的概念介绍、实际操作指导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物品,如苹果、书本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这些物品的质量。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千克的概念,解释千克的含义。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一千克的质量。
例如,用天平称量一千克的物品,让学生亲眼看到一千克的实际质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进行计量和比较。
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任务,如小组内互相称量物品,看看哪个小组称量的物品质量最接近千克。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认识千克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8~30页的内容认识千克。
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材与学情分析在初步感知千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次称一称,并掂一掂红枣和薯片的质量,感受1千克有多重。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经历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等活动,逐步丰富对l千克的感知,使他们真正感受到1千克有多重,接着类推感受整千克数,深化对千克的认识。
设计理念组织学生观察,发现有效信息,进一步感受千克的概念,接触日常生活中有关计量物体质量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具学具课件,秤,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学前导入1.感知轻重。
(1)课件演示:超市货架上有一袋红枣,还有一袋膨化食品。
这两袋食品包装差不多,质量却不一样。
(2)猜一猜:你认为哪一袋重?(3)议一议:你用什么办法来验证?(4)试一试:用你的办法来操作。
(5)看来物体有轻有重,怎样才能知道物体具体有多重呢?这就需要用到秤。
2.认识千克。
(1)介绍: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2)观察:你在台秤上看到了什么?(3)说明:秤面上的数可以表示所称物体的质量,指针指着几就是几千克。
(4)操作:在台秤上放上1袋红枣,看一看,指针指着数字几。
你知道这表示什么吗?找一找:你能在秤面上找到2千克、3千克、4千克和5千克吗?3.动手操作,试一试。
(1)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
(2)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再数一数有多少个。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千克》
课题1:认识千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30页例1及随后的“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概念。
2.结合实际问题,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物品实际质量的能力,培养估算意识。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千克,建立质量单位千克的概念。
【教学难点】体会1千克有多重。
【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操作法、练习法、交流探讨【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教学准备】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知探究(一)学习比较物品轻重的方法出示一袋红枣和一袋膨化食品“香葱香脆管”,提问:这两袋食品,哪袋重一些?从表面上看,这两袋食品包装大小差不多,看不出哪袋轻,哪袋重,你想怎样来比较呢?引导:和同学交流你的比较方法!相机明确:方法一:掂一掂,通过感觉来比较轻重,感觉比较压手的就重一些。
显然红枣重一些。
方法二:称一称,想要获得更为准确的结果,可以分别称出这两袋食品的质量,再比较。
红枣重1千克,“香葱香脆管”重135克,不到1千克,显然红枣重一些。
(二)秤的认识和使用知识归纳:比较物品的轻重可以用手“掂一掂”、用秤“称一称”。
其中,在用秤称一称时,要根据物体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秤。
提问:你知道有哪些不同类型的秤吗?学生交流的同时,出示第30页“你知道吗”中秤的图片,并追问:你是在哪里见过这种秤?它通常用来秤什么?人们会根据称量物品类型以及质量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称。
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用字母“kg”表示。
千克又叫作公斤。
出示例1图,提问:先观察左边的秤,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明确:秤上没放物品,指针指向0kg,这是以“kg”为单位的盘秤。
提问:再观察右边的秤,指针指着刻度几?你知道这袋红枣有多重吗?明确:指针指着刻度1,表示这袋红枣重1kg。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认识千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千克》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并能够进行质量的简单换算。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知质量的存在,培养学生的计量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质量单位千克以及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生活情境和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并理解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千克,能够进行千克与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物,培养学生的计量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质量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知质量的存在,培养学生的计量意识。
2.直观教学法:借助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质量单位千克。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克秤、实物、图片等。
2.学具:学生自带物品、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知道商品的质量?引导学生认识到质量的存在,并引入质量单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千克秤和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千克秤是如何工作的?1千克到底有多重?通过直观的展示,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单位千克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千克秤称量自带的物品,并记录质量。
学生互相交流,探讨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千克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千克教案苏教版一、教学内容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交流。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千克的概念,会进行千克与克的互换。
2. 教学难点:理解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熟练运用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千克的概念。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千克秤、物品、卡片等。
2. 学具:学生千克秤、记录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猜一猜它们的重量,引出质量单位。
2. 学习千克(1)教师出示1千克重的物品,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2)学生用自己的手感受1千克的重量,并试着用语言描述。
(3)教师讲解千克的概念,让学生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千克秤称量物品,并记录重量。
(2)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称量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交流。
(2)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如何运用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交流。
5.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用千克秤称量一些物品,并记录下来,明天上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千克的概念和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
七、课时安排本节课安排1课时,即40分钟。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
2. 学生能运用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交流。
3. 学生对数学有兴趣,合作意识强。
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
2. 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千克的概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认识千克》优质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认识千克》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千克》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感受质量单位千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质量换算。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生活经验,他们对于质量单位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千克的概念以及换算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生活情境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千克,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千克,能进行简单的质量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2.难点: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千克;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克和克的实物模型,天平,砝码,水果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千克和克的实物模型,天平,砝码,水果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水果,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重量,从而引出质量单位的概念。
然后,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千克和克的实物模型,向学生介绍千克和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书包、篮球等,让学生用千克和克进行计量,从而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千克和克的使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天平和砝码进行质量的测量和换算。
每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物品,如水果、文具等,用千克和克进行计量,并记录下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有多重》——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有多重》——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并认识千克和克的概念,知道它们是衡量物体重量的单位。
2.学生能够运用千克和克的概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认识千克和克,掌握它们的基本概念。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与区别。
四、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千克和克的物品,如:1kg的大米、500g的巧克力等。
2.教师准备好千克和克的图片或图表等辅助教学工具。
3.教师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视频或动画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入本节内容。
2.讲解千克和克(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千克和克的概念,通过一些具体例子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比如:1个苹果大约300克,1个西瓜大约10千克等。
3.感性认识千克和克(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的展示,让学生亲身感受1千克和1克的重量差别,并告诉学生,千克和克是用来衡量物体重量的单位。
4.练习(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物品,比如:1 kg的大米、 500 g的巧克力等,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并评估它们的重量。
2.教师出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如:“一块糖重10克,你有3块糖,问它们的总重量是多少克?”等,让学生自己推算并回答。
5.总结(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与运用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去感受身边的物品重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图片和计算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与区别,同时让学生感性认识和体验重量的概念。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们将加强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它们的意义与作用。
1.认识千克-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认识千克-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千克的概念,能正确快速地说出千克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2.掌握千克与克的转换方法,能实现千克与克之间的相互转换。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千克的概念及使用场景。
2.千克与克的转换方法,掌握数学运算法则。
3.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实物(例如购物袋、水桶等),告诉学生“这是购物袋,它可以装一些东西。
这些东西有时候会很多很重,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这些东西到底有多重呢?”然后让学生主动思考,引出千克的概念。
2. 教学重点1.千克的概念:介绍千克的具体含义,以及使用场景。
例如,我们买东西的时候,商家会用千克来称量物品的重量,这样就能知道物品的重量了。
2.千克与克的转换:介绍千克和克的比较,如何实现相互转换,以及数学运算法则。
例如,1千克等于1000克,可以用除以1000和乘以1000的方法相互转换。
3. 教学练习1.练习千克的概念和使用场景,让学生想象场景,让学生自己找实际例子,向同学介绍。
2.练习千克与克的相互转换,提供一些练习题目,要求学生计算出指定物品的重量,以及将物品的重量从千克转换成克。
3.练习运用所学知识,提供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格力电视机的重量是30公斤,它的重量是多少千克?这双鞋子的重量是1500克,它的重量是多少千克?4. 教学拓展通过讲解质量单位的变化,介绍其他计量单位的概念,如吨、克、毫克等。
四、教学反思与评估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考察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对数学概念和转换方法的掌握情况。
同时,教师要及时地进行反思和调整,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千克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千克一、教学目标1.了解千克的定义。
2.能够将一千克的物品分成若干等份。
3.回顾认识克和千克的单位换算关系。
4.让学生体验千克的质量,加深对千克的认知。
二、教学内容1.千克的定义。
2.千克的等分。
3.克和千克的单位换算关系。
4.千克的质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自己身边的物品,比如书包、水杯等,询问学生它们的质量有多少克?它们的重量有多大?引导学生由此会议,在生活中如何使用重量单位。
2. 认识千克1.引入千克的概念:千克是重量单位,它表示一样东西重量的大小,通常用来称一些大的物品的重量。
比如说,一头成年的大象就可能有好几千千克,而一只小老鼠可能只有几十克。
2.让学生观察一些千克的物品,比如称重准确的袋子,用来装盐的袋子等,让他们感受一下千克的质量,加深对千克的认知。
3. 千克的等分1.分享一段视频,内容是将一千克的玛瑙分成20等份,每个等份的重量有多少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千克的物品分成10个等份,20个等份,30个等份等。
2.让学生自己动手分别将一千克的物品分成10个、20个、50个等份,并称重验证自己的答案。
4. 克和千克的单位换算关系1.回顾克和千克的概念,例如 1克=0.001千克,1千克=1000克。
2.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重量,如一个汉堡重多少克,一只鸡蛋有多少克,等等。
让学生计算这些物品的重量并用克或千克来表达。
5. 千克的质量1.拿出一千克的物品,让学生感受一下它的质量大小,比如将千克的黄沙倒在平地上,让学生领会千克的质量大小。
2.给学生一些类似的任务,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一些重量大的物品,并猜测它们的质量,称重后验证自己的猜测。
四、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通过自己身边的物品,让学生产生对单位的认知。
2.视频辅助法:通过视频展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千克的等分。
3.实验探究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分别将物品分成10个、20个、50个等份,并称重验证自己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源பைடு நூலகம்
虽然质量单位千克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点,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接触到有关的质量问题,潜移默化间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为接受新知、理解新知奠定了较为厚实的基础。
学 程 设 计
导 航 策 略
一、激趣引题,认定目标。(预设3分钟)
1.猜一猜
背人跑的比赛,应该背轻的还是重的。
2.重点认识台秤。提问: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
3.指导学生称一千克的红枣、牛奶、鸡蛋、大米,具体体会一千克的重量。
4.让学生掂一掂铅笔盒,并估计它的轻重。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预设8分钟)
1.根据刚才一千克的重量的感觉,在桌面上找出2千克重的东西,并用手拎一拎。
再找出3千克的东西,也用手拎一拎。
认识千克
三维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景和实践活动中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老师手中的食品,哪一袋更重。
2.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板块一〗
师提问:
1.同学们,如果我们要进行一个背人跑的比赛,你愿意背xx(较胖的同学),还是愿意背xx(瘦弱的同学)?大家为什么都想背xx(瘦弱的同学)?
2.老师这里还有两袋食品,(一袋是红枣,一袋是薯条)你们猜猜哪一袋重?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到底哪一袋重?
3.师:到底有多重呢?我们就要学习一定的质量单位。引出课题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5分钟)
1.认识各种秤。
2.认识一千克
观察台秤的秤面上有什么?
分别在老师指导下称一千克的红枣、牛奶、鸡蛋、大米,具体体会一千克。
3.掂一掂铅笔盒,感受比一千克轻还是重。
〖板块二〗
1.师出示各种秤:盘秤,电子秤,弹簧秤,天平,磅秤……并逐一介绍。
4.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阅读。
提问:这道题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加“大约”二字?你能说出两种水果大约各重多少千克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板块五〗
1.学生当堂作业。2.集体评议作业。
3.有错的及时改正。4.阅读“你知道吗?”
3.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体会各种秤的看法。
4、尝试做“想想做做”第4题。估计水果的重量。
五、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6分钟)
1.做“想想做做”第5题及补充习题相关内容。
2.拓展: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多少千克。再帮妈妈拎一拎,看看能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板块四〗
1.让学生说说盐水鸭和大米的袋子上的“净含量”是多少?
2.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电梯的载重量。什么叫可载重1000千克?如果超过了载重量1000千克,电梯会怎样?介绍超载的危害。
3.出示白菜图,这个秤最大称重多少千克?你怎么知道的?说说白菜几千克?生写出另外三种蔬菜的质量。集体校对时着重反馈芹菜图。这个袖珍秤的最大称重是多少?你怎么知道这把芹菜是多少千克的?
2.估一估:
鸡蛋、哈密瓜、同桌的体重等。
〖板块三〗
1.要求学生找出2千克、3千克的东西,并用手拎一拎,感觉它们的质量。
2.提供学生多种物品,让它们根据刚才的感觉进行质量的估计。
四、分层练习,巩固内化。(预设8分钟)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认识净含量。
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二题。认识电梯的载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