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叶向高》-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明史》阅读答案附译文

《明史》阅读答案附译文《明史》阅读答案附译文李徜,字正言,平城人。
嘉靖三十五年进士。
授行人。
擢御史。
历按畿辅、淮、扬,矫然有风裁。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
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
按行关隘,增置敌楼①三百余所,筑边墙万余丈。
录功,进右副都御史。
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坊,徜拒不应。
知二人必怒,五年春引疾归。
其冬大计京官,言路②希居正指劾之。
诏起官时,调南京用。
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
知府遣吏报御史,吏为虎噬。
及再报,则居正已死,事乃解。
起应天府尹。
召拜大理卿,进户部右侍郎。
十五年,河北大饥。
徜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
徜伤之,进石数升于帝,因言:“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
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徵派有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
”帝感其言,颇有所减罢。
寻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以病归。
召拜刑部尚书。
徜以狱多滞囚,由公移③牵制。
议刑部、大理各置籍,凡狱上刑部,次日即详谳大理,大理审允,次日即还刑部,自是囚无淹系。
寻奏,帝报从之。
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
帝称善,优诏褒纳。
自是刑狱大减。
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
徜奏捕,卒论戍。
改左都御史。
徜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
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
徜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
而徜乞去不已,疏复二十余上。
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
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
赠太保。
天启初,追谥恭介。
注:①敌楼:城墙上御敌的城楼,即谯楼。
②言路:言官。
③公移: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的总称。
(选自《明史》)4.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B.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C.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D.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理,官名,掌刑法,北齐置大理卿,隋唐之后沿之,此处指大理寺。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明史 叶旺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叶旺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叶旺,六安人。
与合肥人马云同隶长枪军谢再兴,为百户。
再兴叛,二人自拔归。
数从征,积功并授指挥佥事。
洪武四年,偕镇辽东。
初,元主北走,其辽阳行省参政刘益屯盖州,与平章高嘉努相为声援,保金、复等州。
帝遣断事黄俦赍诏谕益。
益籍所部兵马、钱粮、舆地之数来归。
帝命右丞张良佐、左丞商暠俱为盖州卫指挥佥事。
既念辽阳重地,复设都指挥使司统辖诸卫,以旺及云并为都指挥使往镇之。
已,纳克楚将内犯,敕旺等预为备。
未几,纳克楚果以众至,见备御严,不敢攻,越盖至金州。
金州城未完,指挥韦富、王胜等督士卒分守诸门。
鼐嘈固者,敌骁将也,率精骑数百挑战城下,中伏弩仆,为我兵所获。
敌大沮。
富等纵兵击,敌引退,不敢由故道,从盖城南十里沿柞河遁。
旺先以兵扼柞河。
十余里缘河垒冰为墙,沃以水,经宿凝冱如城。
布钉板沙中,旁设坑阱,伏兵以伺。
云及指挥周鹗、吴立等建大旗城中,严兵不动,寂若无人。
已,寇至城南。
伏四起,两山旌旗蔽空,矢石雨下。
纳克楚仓皇趋连云岛,遇冰城,旁走,悉陷于阱,遂大溃。
云自城中出,合兵追击至将军山、毕噜河,斩获及冻死者无算,乘胜追至珠儿峪。
纳克楚仅以身免。
第功,进旺、云俱都督佥事。
洪武十二年,命云征大宁。
捷闻,受赏,召还京。
后数年卒。
旺留镇如故。
会高丽遣使致书及礼物,而龙州①郑白等请内附。
旺以闻帝谓人臣无外交此间谍之渐勿轻信彼特示弱于我以窥边衅还之使无所藉口。
明年,旺复送高丽使者周谊入京。
帝以其国中弑逆,又诡杀朝使,反覆不可信,切责旺等绝之,而留谊不遣。
十九年召旺为后军都督府佥事。
居三月,辽东有警,复命还镇。
二十一年三月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二》,有删改)译文:叶旺,是六安(今属安徽)人。
和合肥人马云同隶属长枪军谢再兴,担任百户。
再兴叛敌,他们两个脱身前来归附。
多次跟太祖出征,累积功劳一并授予指挥佥事。
洪武四年(1371),协同镇守辽东。
当初,元主北逃,辽阳行省参政刘益屯居盖州,与平章高家奴互为声援,保卫金、复等州。
《明史》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明史》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明史》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篇一」高拱,字肃卿,新郑人。
穆宗居裕邸,出阁请读,拱与检讨陈以勤并为侍讲。
拱侍裕邸九年,启王yi敦孝谨,敷陈剀切。
王甚重之,手书“怀贤忠贞”字赐焉。
严嵩、徐阶递当国,以拱他日当得重,荐之世宗。
四十一年,擢礼部左侍郎。
寻改吏部,兼学士,掌詹事府事。
进礼部尚书,召入直庐。
四十五年,拜文渊阁大学士,与郭朴同入阁。
穆宗即位,进少保兼太子太保。
阶虽为首辅,而拱自以帝旧臣,数与之抗,朴复助之,阶渐不能堪。
而是时以勤与张居正皆入阁,居正亦侍裕邸讲。
阶草遗诏,独与居正计,拱心弥不平。
会议登极赏军及请上裁去留大臣事,阶悉不从拱议,嫌益深。
三年冬,帝召拱以大学士兼掌吏部事。
拱乃尽反阶所为,凡先朝得罪诸臣以遗诏录用赠恤者,一切报罢。
拱之再出,专与阶修郤,所论皆欲以中阶重其罪。
阶子弟颇横乡里。
拱以前知府蔡国熙为监司,簿录其诸子,皆编成。
所以扼阶者,无不至。
逮拱去位,乃得解。
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
其在吏部,欲遍识人才,授诸司以籍,使署贤否,志里姓氏,月要而岁会之。
仓卒举用,皆得其人。
又以时方忧边事,请增置兵部侍郎,以储总督之选。
拱又奏请科贡与进士并用,勿循资格。
其在部考察,多所参伍,不尽凭文书为黜陟,亦不拘人数多寡,黜者必告以故,使众咸服。
以广东有司多贪黩,特请旌廉能知府侯必登,以厉其余。
失人废事,渐不可训。
神宗即位,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①,还之内阁。
又命给事中雒遒、程文合疏攻保,而己从中拟旨逐之。
拱使人报居正,居正阳诺之,而私以语保。
保诉于太后,谓拱擅权,不可容。
太后颔之。
明日,召群臣入,宣两宫及帝诏。
拱意必逐保也,急趋入。
比宣诏,则数拱罪而逐之。
拱既去,保憾未释。
复构王大臣狱,欲连及拱,已而得寝。
居家数年,卒。
久之,廷议论拱功,赠太师,谥“文襄”,荫嗣子务观为尚宝丞。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一》)【注】司礼权:司礼,指司礼监,官署名,各种职位由太监担任。
《明史》阅读答案翻译

《明史》阅读答案翻译《明史》阅读答案翻译何景明,字仲默,信阳人。
八岁能诗古文,弘治十一年举于乡,年方十五,宗籓贵人争遗人负视,所至聚观若堵。
十五年第进士,授中书舍人.与李梦阳辈倡诗古文,梦阳最雄骏,景明稍后出,相与颉颃。
正德改元,刘瑾窃柄。
上书吏部尚书许进劝其秉政毋挠,语极激烈。
已,遂谢病归。
逾年,瑾尽免诸在告者官,景明坐罢。
瑾诛,用李东阳荐,起故秩,直内阁制敕房。
李梦阳下狱,众莫敢为直,景明上书吏部尚书杨一清救之。
九年,乾清宫灾,疏言义子不当畜,边军不当留,番僧不当宠,宦官不当任。
留中。
久之,进吏部员外郎,直制敕如故。
钱宁欲交欢,以古画索题,景明曰:“此名笔,毋污人手。
”留经年,终掷还之。
寻擢陕西提学副使。
廖鹏弟太监銮镇关中,横甚,诸参随遇三司不下马,景明执挞之。
其教诸生,专以经术世务。
遴秀者于正学书院,亲为说经,不用诸家训诂,士始知有经学。
嘉靖初,引疾归,未几卒,年三十有九。
景明志操耿介,尚节义,鄙荣利,与梦阳并有国士风。
两人为诗文,初相得甚欢,名成之后,互相诋諆。
梦阳主摹仿,景明则主创造,各树坚垒不相下,两人交游亦遂分左右袒。
说者谓景明之才本逊梦阳,而其诗秀逸稳称,视梦阳反为过之。
然天下语诗文必并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
(选自《明史》)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上书吏部尚书许进劝其秉政毋挠:屈服B.用李东阳荐:任用C.众莫敢为直:伸冤D.初相得甚欢:投合11.下列文学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内阁制敕房舍人:明代中书舍人的一种,掌书办制敕、诏书、诰命、题奏等机密文书,以及各王府敕符底簿。
B.进士:明代殿试中选者称为进士。
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合称“三鼎甲”,赐进士及第;二、三甲若干人,二甲第一名叫传胪。
C.吏部:吏部为管理文武官员的机关,负责考授、升调、封爵、世职、恩荫、出继、入籍、终养等事务。
D.书院:起自明朝的书院有考课式和会讲式。
考课式书院重授课、考试;会讲式书院强调讲会、论辩。
叶向高(明朝名臣、万历年间首辅,享年68岁)

叶向高(明朝名臣、万历年间首辅,享年68岁)叶向高(1559年-1627年),字进卿,号台山,晚年自号福庐山人。
福建福清人。
明朝名臣、万历年间首辅。
叶向高为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
万历、天启年间,叶向高两度出任内阁首辅大臣。
在任期间大败倭寇、驱赶荷兰入侵者,粉碎了其霸占台湾的图谋。
万历三十年(1602年),叶向高推荐好友沈有容出任福建水师参将,率军平倭,取得东沙大捷。
叶向高善于决断大事,任首辅期间,为明神宗出谋划策,调剂大臣之间的关系,更对维护太子正统、遏制魏忠贤的势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叶向高卒于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
崇祯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倭寇入侵福建,福建沦陷。
叶向高的母亲怀有身孕,因为逃避倭寇,不得不在道路旁的一个麦草堆中把叶向高生了下来。
他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考取进士,授职庶吉士,提升为编修。
调任南京国子监司业,改任左中允,仍然负责司业的事务。
[2]陈弊矿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朝廷征召叶向高,任命他为左庶子,充任皇太子的侍班官。
当时盛行征收矿税,叶向高上疏,援引东汉西官府聚积钱财的事例为鉴,没有得到批复。
但过了不久被提拔为南京礼部右侍郎。
很久之后,改任吏部右侍郎。
叶向高再次陈述矿税的危害,又请求罢免辽东税监高淮,言辞都很恳切。
妖书案兴起,他写信给沈一贯极力规劝。
沈一贯感到不高兴,因而叶向高在南京任官九年没有晋升。
[3]后来沈一贯被罢免,沈鲤也离职了,朱赓专权。
皇帝命令增加阁臣。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五月提拔叶向高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跟王锡爵、于慎行、李廷机一起接受任命。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十一月,叶向高进入朝廷,于慎行已经死了,王锡爵坚决推辞不出来任职。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首辅朱赓也死了,次辅李廷机因为人言而长期闭门不出,于是叶向高就成为唯一的首辅。
[4] 谏言不回叶向高担任内阁首辅的时候,万历皇帝已经在位很长时间了,疏于上朝,国家大事无人过问,有些重要的官职都空缺着,对士大夫的任命往往又无法下达,君臣之间很有隔阂。
《叶向高传》原文及译文赏析

《叶向高传》原文及译文赏析叶向高传熹宗初政,天下欣欣望治。
然帝本冲年①,不能辨忠佞。
魏忠贤、客氏渐窃威福,构杀太监王安,以次逐吏部尚书周嘉谟及言官倪思辉等,大学士刘一燎亦力求去。
向高谏言:“客氏出复入,而一燥顾命大臣不得比保姆,致使人揣摩于奥穾②不可知之地,其渐当防。
”忠贤见向高疏刺己,恨甚。
向高为人光明忠厚,有德量,好扶植善类。
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
给事中章允儒请减上供袍服,奄人③激帝怒,命廷杖,向高论救者再,乃夺俸一年;御史帅众指斥宫禁,奄人请帝出之,以向高救免;给事中陈良训疏讥权奄,忠贤摘其疏中“国运将终”语,命下诏狱,向高以去就争,乃夺俸而止;熊廷弼、王化贞论死,言官劝帝速决,向高请俟法司复奏,帝从之。
忠贤既默恨向高,而其时朝士与忠贤抗者率倚向高。
六月,杨涟上疏劾忠贤二十四大罪。
向高谓事且决裂,深以为非。
廷臣相继抗章至数十上,或劝向高下其事,可决胜也。
向高念忠贤未易除,阁臣从中挽回,犹冀无大祸。
乃具奏称忠贤勤劳,朝廷宠待厚,盛满难居,宜解事权,听归私第,保全终始。
忠贤不悦,矫帝旨叙己功勤,累百余言。
向高骇曰:“此非奄人所能,必有代为草者。
”探之,则徐大化也。
忠贤虽愤,犹以外廷势盛,未敢加害。
其党有导以兴大狱者,忠贤意遂决。
于是工部郎中万燝以劾忠贤廷杖,向高力救,不从,死杖下。
无何,御史林汝翥亦以忤奄命廷杖。
汝翥惧,投遵化巡抚所。
或言汝翥向高甥也,群奄围其邸大噪。
向高以时事不可为,乞归已二十余疏,至是请益力。
乃命加太傅,遣行人护归。
向高既罢去,韩爌、朱国祯相继为首辅,未久皆罢。
居政府者皆小人,清流无所依倚。
忠贤首诬杀涟,光斗④等次第戮辱,贬削朝士之异己者,善类为一空云。
熹宗崩,向高亦以是月卒,年六十有九。
崇祯初,赠太师,谥文忠。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注】①冲年:幼年。
②穾(yào):幽深。
③奄人:特指太监、宦官。
④光斗:左光斗,明朝官员,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
《明史》列传第九十七(高中文言文阅读)

《明史》列传第九十七杨最,字殿之,射洪人。
正德十二年进士。
授主事。
督逋山西,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
尚书李鐩劾之,有诏复往。
最乃与巡按御史牛天麟极陈岁灾民困状,请缓其征。
从之。
历郎中,治水淮、扬。
值世宗即位,上言:“宝应汜光湖西南高,东北下。
而东北堤岸不逾三尺,雨霪风厉,辄冲决,阴阻运舟,良田悉遭其害。
宜如往年白圭修筑高邮康济湖,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可百年无患,是为上策。
其次于缘河树杙数重,稍障风波,而增旧堤,毋使庳薄,亦足支数年。
若但窒隙补阙,苟冀无事,一遇霪潦,荡为巨浸,是为无策。
”部议用其中策焉。
出为宁波知府。
请罢浙东贡币,诏悉以银充,民以为便。
世宗好神仙。
给事中顾存仁等皆以直谏得罪。
会方士段朝用者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云以盛饮食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帝立召与语,大悦。
朝用言:“帝深居无与外人接,则黄金可成,不死药可得。
”帝益悦,谕廷臣令太子监国,“朕少假一二年,亲政如初。
”举朝愕不敢言。
最抗疏谏曰:“陛下春秋方壮,乃圣谕及此,不过得一方士,欲服食求神仙耳。
神仙乃山栖澡练者所为,岂有高居黄屋紫闼,靡衣玉食,而能白日翀举者?臣虽至愚,不敢奉诏。
”帝大怒,立下诏狱,重杖之,杖未毕而死。
最既死,监国议亦罢。
明年,勋以罪瘐死。
朝用诈伪觉,亦伏诛。
隆庆元年,赠最右副都御史,谥忠节。
(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七,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方士段朝用者/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云以盛饮食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B.会方士段朝用者/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云以盛饮食/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C.会方士段朝用者/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云/以盛饮食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D.会方士段朝用者/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云以盛饮食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部议”,旧时指中央各部内的决定。
在文中指的是户部部内的决定。
《明史》原文及翻译

《明史》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及翻译想要学好一篇古文,让古文翻译成白话文是最佳的方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接受古文中枯燥的知识和文法,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明史》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薛祥,字彦祥,无为人。
从俞通海来归。
俞通海父廷玉徙巢,元末,盗起汝、瓶,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何所窘,遣通海问道归太祖,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样,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
渡江,祥为水寨管军镇抚。
数从征有功。
洪武元年转滑河南,夜半抵蔡河。
贼骤至,祥不为动,好语谕散之。
帝阁大喜。
以方用兵,供亿艰,投京钱都滑运使,分司淮安。
泼河筑堤,自扬达济数百里,丢役均平,民无怨言。
有劳者立奏,授以官。
元都下,官民南迁,道经淮安,祥多方存恤。
山阳、海州民乱,骑马都尉黄琛捕治,诠①误甚众。
祥会鞠②,元验者悉原之。
治淮八年,民相劝为善。
及考满还京,皆焚香,祝其再来,或肖像祀之。
八年投工部尚书。
时造凤阳宫殿。
帝坐殿中,若有人持兵斗殿脊者。
太师李善长奏诸工匠用厌镇法,帝将尽杀之。
祥为分别交替不在工者,并铁石匠皆不预,活者千数。
营谨身殿,有司列中匠为上匠,帝怒其罔,命齐市。
祥在侧,争曰“奏对不实竞杀人,恐非法。
”得旨用腐刑。
祥复徐奏曰“腐,废人矣,莫若杖而使工。
”帝可之。
明年改天下行省为承宣布政司。
以北平重池,特授祥,三年治行称第一。
为胡惟庸所恶,坐营建扰民,滴知嘉兴府。
惟庸诛,复召为工部尚书。
帝曰“详臣害汝,何不言?”对曰“臣不知也。
”明年,坐累杖死,天下哀之。
子四人,询琼州,遂为琼山人。
(节选自《明史》列传二一、二六)〔注]①i圭:guii,连累。
②鞠:ju,审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大喜曰“天赞我也!” 赞:帮助B.授京最都糟是使,分司淮安司:掌管C.民相劝为善善:好的D.坐营建扰良,滴知嘉兴府坐:因……获罪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以方用兵,供亿艰夫夷可近,则游者众B.苛怒其罔,命弃市以乱易整,不武,吾莘还也C.帝可之且罪侯单于初立,恐汉袭芋D.为胡位庸所恶身死人手,丰天下笑者,何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干正确的一项是()T分)A.薛祥原先可能参加水军,后来跟俞通海归顺明太祖朱元璋,渡江后担任水军小头目。
《明史》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明史》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
万历十七年进士及第。
授编修,进左中允。
直讲东宫,太子偶旁瞩,道南即辍讲拱俟,太子为改容。
历左谕德少詹事。
擢礼部右侍郎,署部事。
历城、高苑牛产犊,皆两首两鼻,道南请尽蠲山东诸税,召还内臣,又因灾异言貂珰敛怨,乞下诏罪己,与天下更新。
皆不报。
寻请追谥建文朝忠臣。
道南遇事有操执,明达政体。
朝鲜贡使请市火药,道南执不予。
土鲁番贡玉,道南亦请勿纳。
辽东议开科试士,道南以岩疆当重武格,不行。
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与方从哲并命,三辞而不允。
久之,始入朝。
故事,廷臣受官,先面谢乃莅任。
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
道南至,不获见,不敢入直。
同官从哲为言,帝令先视事,道南疏谢。
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
道南始得面谢,自是不获再见。
织造中官刘成死,遣其党吕贵往护,贵嗾奸民留己督造。
中旨许之,命草敕。
道南偕从哲争,且询疏所从进,请永杜内降,弗听。
鄱阳故无商税,中官为税使,置关湖口征课。
道南极言傍湖舟无所泊,多覆没,请罢关勿征,亦不纳。
道南辅大政不为诡随,颇有时望。
岁丙辰,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
吴江举人沈同和者,副都御史季文子,目不知书,而贿礼部吏,与同里赵鸣阳联号舍。
其首场七篇,自坊刻外,皆鸣阳笔也。
榜发,同和与鸣阳皆中式,都下为之大哗。
道南等亟检举,乃诏令复试。
同和竟日构一文。
下吏,戍烟瘴,鸣阳亦除名。
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
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
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
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
”御史韩浚、硃堦亦诋道南,道南益求去。
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居二年卒。
《明史》卷第二百一十七(有删改)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道南即辍讲拱俟辍:停止B.乞下诏罪己,与天下更新。
皆不报。
报:回复C.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莅:到D.傍湖舟无所泊,多覆没覆:覆灭,破灭3.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吴道南“尽忠职守”的一组是(3分)①道南请尽蠲山东诸税②不获见,不敢入直③道南偕从哲争④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⑤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⑥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道南在东宫给太子讲学时,太子有时不专心,他就设法让太子集中精神听讲。
关于《明史》原文及译文赏析

《明史》原文及译文赏析关于《明史》原文及译文赏析杨巍,字伯谦,海丰人。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除武进知县。
擢兵科给事中。
操江佥都御史史褒善已迁大理卿,巍言:“东南倭患方剧,参赞、巡抚俱论罪,褒善独幸免,又夤缘美迁,请并吏部罚治。
”帝怒,停选司俸,还褒善故官。
巍既忤吏部,遂出为山西佥事。
已,迁参议,分守宣府。
寇入犯,偕副将马芳击斩其部长,赉银币。
寻为阳和兵备副使。
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
逾年,以养母归。
归二年,召起巡抚陕西。
增补屯戍军伍,清还屯地之夺于藩府者。
隆庆初,进右副都御史,移抚山西。
所部驿递银岁征五十四万,巍请减四之一。
修筑沿边城堡,檄散大盗李九经党。
复乞养母去。
神宗立,起兵部右侍郎。
万历二年,改吏部,进左,又以终养归。
母年逾百岁卒。
十年,起南京户部尚书,旋召为工部尚书。
有诏营建行宫,巍争之,乃止。
明年,改户部,迁吏部尚书。
明制,六部分莅天下事,内阁不得侵。
至严嵩,始阴挠部权。
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祖制由此变。
至是,申时行当国。
巍素厉清操,有时望,然年耄骫骳(软弱),多听其指挥。
御史丁此吕论科场事,时行及余有丁、许国辈皆恶之。
巍论谪此吕,为御史江东之、李植等所攻,与时行俱乞罢。
帝从诸大臣请,慰留巍等而戒谕言者,巍乃起复视事。
当居正初败,言路张甚,帝亦心疑诸大臣朋比,欲言官摘发之以杜壅蔽。
诸大臣惧见攻,政府与铨部阴相倚以制言路。
先是,九年京察,张居正令吏部尽除异己者。
十五年,复当大计,都御史辛自修欲大有所澄汰,巍徇政府指持之。
出身进士者,贬黜仅三十三人,而翰林、吏部、给事、御史无一焉。
贤否混淆,群情失望。
十七年夏,帝久不视朝,中外疑帝以张鲸不用故托疾。
巍率同列请以秋日御殿。
至十月,巍等复请。
帝不悦,责以沽名。
巍初历中外,甚有声。
及秉铨,素望大损。
然有清操,性长厚。
明年,以年几八十,屡疏乞归。
诏乘传、给廪隶如故事。
归十五年,年九十二而卒。
赠少保。
(节选自《明史》)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除武进知县除:任命B.又夤缘美迁夤缘:攀附权贵,向上巴结C.六部分莅天下事莅:监视D.给廪隶如故事故事:旧例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偕副将马芳击斩其部长其可怪也欤B.清还屯地之夺于藩府者蚓无爪牙之利C.巍争之,乃止今君乃亡赵走燕D.帝不悦,责以沽名阙秦以利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巍在任职期间几次因为奉养母亲而辞官回家,母亲年满百岁去世后,他被起用为南京户部尚书。
《明史-叶旺传》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叶旺传》阅读练习及答案明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叶旺,六安人。
与合肥人马云同隶长枪军谢再兴,为百户。
再兴叛,二人自拔归。
数从征,积功并授指挥佥事。
洪武四年,偕镇辽东。
初,元主北走,其辽阳行省参政刘益屯盖州,与平章高嘉努相为声援,保金、复等州。
帝遣断事黄俦赍诏谕益。
益籍所部兵马、钱粮、舆地之数来归。
帝命右丞张良佐、左丞商暠俱为盖州卫指挥佥事。
既念辽阳重地,复设都指挥使司统辖诸卫,以旺及云并为都指挥使往镇之。
已,纳克楚将内犯,敕旺等预为备。
未几,纳克楚果以众至,见备御严,不敢攻,越盖至金州。
金州城未完,指挥韦富、王胜等督士卒分守诸门。
鼐嘈固者,敌骁将也,率精骑数百挑战城下,中伏弩仆,为我兵所获。
敌大沮。
富等纵兵击,敌引退,不敢由故道,从盖城南十里沿柞河遁。
旺先以兵扼柞河。
十余里缘河垒冰为墙,沃以水,经宿凝冱如城。
布钉板沙中,旁设坑阱,伏兵以伺。
云及指挥周鹗、吴立等建大旗城中,严兵不动,寂若无人。
已,寇至城南。
伏四起,两山旌旗蔽空,矢石雨下。
纳克楚仓皇趋连云岛,遇冰城,旁走,悉陷于阱,遂大溃。
云自城中出,合兵追击至将军山、毕噜河,斩获及冻死者无算,乘胜追至珠儿峪。
纳克楚仅以身免。
第功,进旺、云俱都督佥事。
洪武十二年,命云征大宁。
捷闻,受赏,召还京。
后数年卒。
旺留镇如故。
会高丽遣使致书及礼物,而龙州①郑白等请内附。
旺以闻帝谓人臣无外交此间谍之渐勿轻信彼特示弱于我以窥边衅还之使无所藉口。
明年,旺复送高丽使者周谊入京。
帝以其国中弑逆,又诡杀朝使,反覆不可信,切责旺等绝之,而留谊不遣。
十九年召旺为后军都督府佥事。
居三月,辽东有警,复命还镇。
二十一年三月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二》,有删改)【注】①龙州:高丽属地。
10.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敌引退,不敢由故道由:沿着重B.伏兵以伺服伺服:窥探C.矢石雨下午雨:像雨点般配D.斩获及冻死者无算不了无算:不计其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百户,官名,是古代的地方军职,隶属于千户。
《明史》阅读答案及翻译

《明史》阅读答案及翻译《明史》阅读答案及翻译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
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
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舍。
及太祖南略定远,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
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
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
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
从破擒元将陈野先,别将兵去溧阳、溧水,从下集庆。
太祖身居守,而命达为大将,帅诸军东攻镇江,拔芝。
号令明肃,城中宴然。
授淮兴翼统军元帅。
寻拜征虏大将军,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
即获壮士谍,结以恩义,俾为己用。
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
至是,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
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迭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傅。
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
还辄上将印,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
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
”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达厨辞。
一日,帝与这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①卧正寝。
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
帝觇之,大悦。
乃命有司即旧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日“大功”。
胡惟庸为丞相,欲结好达,达薄其人,不答,则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
福寿发之,达亦不问,惟时时为帝言惟庸不任相。
后果败,帝益重达。
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这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
明年二月,病笃,遂卒。
年五十四。
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
达言简虑精。
在军,令出不二。
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
善拊循②,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
尤严戟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阁井宴然,民不苦兵。
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
帝尝称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注】①舁:抬。
②拊循:抚慰人。
(节选自《明史》,有改动)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业农业:以……为职业B.子兴执孙德崖执:捉拿、逮捕C.帝觇之,大悦觇:看D.不矜不伐矜:怜悯,同情9.以下四组话,分别直接表现徐达“刚毅武勇”和“中正无疵”的一组是A.①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②以达兼太子少傅B.①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②单车就舍C.①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②有布衣兄弟称D.①诸将奉持凛凛②延礼儒生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达年轻时,投奔太祖部下的郭子兴,两人一见如故;后来又因屡立战功,而被任命为统军元帅。
《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译文

《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译文《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蒋瑶,字粹卿,归安人。
弘治十二年进士。
授行人。
正德时,历两京御史。
陈时弊七事,中言:“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三十。
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
”并言:“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
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
”有旨诘问,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寻出为荆州知府。
筑黄潭堤。
调扬州。
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
诸嬖幸皆怒。
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
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
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
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帝笑而遣之。
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
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
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
帝曰:“苎白布,亦非扬产耶?”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
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
微瑶,民且重困。
驾旋,瑶扈至宝应。
中官邱得用铁縆系瑶,数日始释,竟扈至临清而返。
扬人见瑶,无不感泣。
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资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
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
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令瑶归候调。
已,累迁工部尚书。
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
西苑宫殿成,帝置宴。
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
”其重瑶如此。
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万计。
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
以忧去。
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
帝幸承天,瑶扈从。
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
至是大工频仍,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
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
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
以老致仕去。
瑶端亮清介。
既归,僻处陋巷。
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
卒年八十九。
赠太子太保,谥恭靖。
(选自《明史》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彬即畀瑶责其直责:询问B.驾旋,瑶扈至宝应扈:侍从C.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核:考核D.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赉:赏赐4.【答案】A【解析】责:索要。
《明史》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明史》阅读题答案及译文《明史》阅读题答案及译文狄仁杰以资授汴州判佐,工部尚书阎立本黜陟河南,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惊谢曰:“仲尼云:‘观过,斯知仁矣。
’足下可谓海曲明珠,东南遗宝。
”特荐为并州法曹。
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
”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
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①犯法,善才绳之。
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
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之。
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高宗大怒,命促刑。
仁杰曰:“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
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
”高宗涕泣曰:“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为子不孝,以至是。
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终须死。
”仁杰固谏,侍中张文瓘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②之例,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
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不难。
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
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
”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
须法外杀之。
”仁杰曰:“陛下作法,悬诸象魏③,徒流及死,具有等差。
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
”高宗意乃解,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
”命编入史。
又曰:“仁杰为善才正朕,岂不能为朕正天下耶?”授侍御史。
后因谏事,高宗笑曰:“卿得权善才便也。
”时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惧之,仁杰按之,请付法。
高宗特原之,仁杰奏曰:“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高宗乃许之。
由是朝廷肃然。
【注】①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
②张释之:西汉人,以善谏闻名。
辛毗:三国魏人,以力谏闻名。
③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也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B.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C.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D.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文言文阅读训练:《明史-高拱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明史•高拱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高拱,字肃卿,新郑人。
嘉靖二十年进士。
穆宗居裕邸,出阁请读,拱为侍讲。
拱侍裕邸九年,启王益敦孝谨,敷陈剀切。
王甚重之,手书“怀贤忠贞”字赐焉。
严嵩、徐阶递当国,以拱他日当得重,荐之世宗,四十五年,拜.文渊阁大学士。
穆宗即位,进少保兼太子太保。
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
其在吏部,欲遍识人才,授诸司以籍,使署贤否,志里姓氏,月要而岁会之。
仓卒举用,皆得其人。
又以时方忧边事,请增置兵部侍郎,以储总督之选。
由侍郎而总督,由总督而本兵,中外更番,边材自裕。
更各取边地之.人以备司属,如铨司分省故事,并重其赏罚以鼓励之。
凡边地有司,其责颇重,不宜付杂流及迁谪者。
皆报可,著为令。
拱又奏请科贡与进士并用,勿循资格。
其在部考察,多所参伍,不尽凭文书为黜陟,亦不拘人数多寡,黜者必告以故,使众咸服。
俺答孙把汉那吉来降,总督王崇古受之,请于朝,乞授以官。
朝议多以为不可,拱力主之。
遂排众议请于上,而封贡以成。
拱以边境稍宁,恐将士惰玩,复请敕边臣及时闲暇,严为整顿,仍时遣大臣阅视。
帝皆从之。
辽东奏捷,进中极殿大学士。
神宗即位,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
(冯)保诉于太后谓拱擅权不可容太后颔之。
比宣诏,则数拱罪而逐之。
久之,廷议论拱功,赠太师,谥文襄。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一》)材料二:今少师中玄高公①,相肃皇帝②及今天子③有年矣。
虏从庚子以来,岁为边患,一旦震惧于天子之威灵,款关求贡。
中外相顾骇愕,莫敢发。
公独决策,纳其贡献,许为外臣,虏遂感悦,益.远徙,不敢盗边。
所省大司农刍粟以钜万计。
曹、沛、徐、淮间,数苦河决。
公建请遣使者按视胶莱河渠,修复海运故道,又更置督漕诸吏,申饬法令。
会河亦安流,舳舻衔尾而至,国储用足。
是时方内乂安,四夷向风,天下歙然称治平矣。
(节选自明张居正《门生为师相中玄高公六十寿序》)【注】①中玄高公:指高拱。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明史叶盛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叶盛传》原文及翻译原文:叶盛,字与中,昆山人。
正统十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
师覆土木①,诸将多遁还。
盛率同列请先正扈从失律者罪,且选将练兵,为复仇计。
也先迫都城,请罢内府军匠备征操。
又请令有司储粮科给战士,遣散卒取军器于天津,以张外援。
三日间,章七八上,多中机宜。
寇退,进都给事中。
景泰②元年,言:“流民杂五方,其情不一。
虽幸成编户,而斗争仇杀时时有之,宜专官绥抚。
”又言:“畿辅旱蝗相仍,请加宽恤。
”帝多采纳。
勋戚所置市廛,月征税。
盛以国用不足,请籍其税佐军饷。
皆从之。
帝以兵革稍息,颇事宴游,盛请复午朝故事,立报可。
当是时,帝虚怀纳谏,凡六科联署建请,多盛与林聪为首。
廷臣议事,盛每先发言,往复论难。
与议大臣或不悦曰:“彼岂少保耶?”因呼为“叶少保”。
然物论皆推盛才。
稍迁左佥都御史,代李秉巡抚宣府。
请量减中盐米价,以劝商裕边。
复举官牛官田之法,垦田四千余顷。
以其余积市战马千八百匹,修堡七百余所,边塞益宁。
成化三年秋,入为礼部右侍郎,偕给事毛弘按事南京。
还改吏部。
出振真定、保定饥,议清庄田,分养民间种马,置仓涿州、天津,积粟备荒,皆切时计。
满都鲁诸部久驻河套,兵部尚书白圭议以十万众大举逐之,沿河筑城抵东胜,徙民耕守。
帝壮其议。
八年春,敕盛往会总督王越、巡抚马文升、余子俊、徐廷璋详议。
既往来三边,知时无良将,边备久虚,转运劳费,搜河套复东胜未可轻议。
乃会诸臣上疏,言:“守为长策。
如必决战,亦宜坚壁清野,伺其惰归击之,令一大创,庶可遏再来。
又或乘彼入掠,遣精卒进捣其巢,令彼反顾,内外夹击,足以有功。
然必守固,而后战可议也。
”帝善其言,而圭主复套。
师出,竟无功。
人以是服盛之先见。
年五十五卒,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译文:叶盛,字与中,昆山人。
正统十年进士,被授予兵科给事中一职。
明军在土木堡全军覆灭,众将大多逃回。
叶盛率领同僚请求首先治护驾不力的侍从的罪,并且挑选将领训练士兵,为复仇做准备。
语文文言文翻译-周嘉谟,字明卿,汉川人

周嘉谟,字明卿,汉川人周嘉谟,字明卿,汉川人。
隆庆五年进士。
除户部主事,历韶州知府。
万历十年迁四川副使,分巡泸州。
擢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
陇川宣抚多安民叛,入缅,据蛮湾。
嘉谟讨擒之,立其弟安靖而还。
进兵部右侍郎,巡抚如故。
黔国公沐昌祚侵民田八千余顷,嘉谟劾治之,复劾其孙启元罪状。
久之,改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广东。
满考,加右都御史。
广西土酋引交阯兵内犯,官军拒退之。
嘉谟为增兵置戍。
迁南京户部尚书,寻召拜工部尚书。
孝定后丧,内廷宣索不赀。
嘉谟言丧礼有中制,不当信左右言,妄耗国帑,不纳。
俄改吏部尚书。
四十八年七月,神宗崩。
八月丙午朔,光宗即位。
郑贵妃据乾清宫,且邀封皇太后。
嘉谟从言官杨涟、左光斗等言,以大义责贵妃从子养性,示以利害。
贵妃乃移慈宁宫,封后事亦寝。
神宗末,齐、楚、浙三党为政。
黜陟之权,吏部不能主。
及嘉谟秉铨惟才是任光熹相继践阼嘉谟大起废籍耆硕满朝向称三党之魁及朋奸乱政者亦渐自引去中朝为清天启元年,御史贾继春得罪。
其同官张慎言、高弘图疏救,帝欲并罪之。
嘉谟等力为解,乃夺慎言、弘图俸而止。
朱钦相、倪思辉被谪,嘉谟亦申救。
给事中霍维华希魏忠贤指劾王安,置之死。
嘉谟恶之,出维华于外。
忠贤怒,嗾给事中孙杰劾嘉谟受刘一燝属为安报仇,且以用袁应泰、佟卜年等为嘉谟罪。
嘉谟求退,忠贤矫旨许之。
大学士叶向高等请留嘉谟竣大计事,不听。
明年,广宁陷,嘉谟忧愤,驰疏劾兵部尚书张鹤鸣主战误国罪。
五年秋,忠贤党周维持复劾嘉谟曲庇王安,遂削籍。
崇祯元年荐起南京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明年,卒官,年八十四。
赠少保。
(选自《明史•周嘉谟传》,有删改)周嘉谟,字明卿,汉川人。
隆庆五年(1571)进士,授官户部主事,担任韶州知府。
万历十年(1582)调任四川副使,分道巡按泸州。
彻底惩处大奸大猾的杨腾霄,将他处死。
建武所士兵放火焚烧总兵官沈思学的官署,周嘉谟只身前往平息了这件事。
不久巡抚少数民族地区白草。
统兵邛州、灌县,都有计谋策略。
过了五年,提升按察使,上书称病引退。
叶向高

叶向高叶向高,字进卿,号台山,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卒于明熹宗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福建福清人。
父亲叶朝荣官至养利知州。
叶向高于神宗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中进士,授庶吉士,进编修,升为南京国子监司业,改左中允。
后被召为左庶子,充皇长子侍班官。
不久,又升任南京礼部右侍郎,后改任吏部右侍郎。
“妖书《续忧危蛇议》”一案兴起后,他上书首辅沈一贯,力请不要株连无辜,引起沈一贯的不满,因此受沈抑制,以致他九年未得升迁。
沈一贯罢职后,万历三十五年五月叶向高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成为宰辅。
次年,首辅朱赓病死,他升为首辅。
当时,神宗已久不视朝,阁臣李廷机又因受舆论攻击,居家不理政,内阁中仅剩叶向高一人。
面对朝政混乱,党派之争愈演愈烈。
他力奏增加阁臣,补充其他空缺官职和停罢矿税,前后上奏达百余次。
叶本人是东林党元老,但为官多年,行事力求稳妥,和浙党也能相安。
因此他也几次调解党派纷争。
但因党派之间积怨已深,他的调停也难见成效。
经过多次的调停失败,叶向高深感自己已无能为力,便坚决请求辞官,于万历四十二年八月晋少师兼太子太师,致仕。
光宗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家居六年后的叶向高被召为首辅,但未等他有所作为,光宗就病死了。
熹宗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叶向高晋中极殿大学士,第三次担任首辅。
熹宗幼年登基,受其乳母客氏和宦官魏忠贤操纵。
魏忠贤执掌司礼监,利用代替皇帝批阅奏章的大权,兴风作浪,先后将吏部尚书周嘉谟、大学士刘一燎等一批正直大臣逐出朝廷。
叶向高为人光明磊落,扶植贤良,极尽所能地保护了帅众、陈良训、熊廷弼等一批朝臣幸免于难。
天启四年,魏忠贤势力强盛,开始大杀东林党人,凡朝中正直之士,都被加上东林党的罪名,或流放、或杀害。
魏忠贤的党徒王绍徽还编制了黑名单称《东林点将录》。
叶向高因是朝中清流的代表,被列为东林党首魁。
叶向高眼见黑云压城,自己又独木难支,遂于同年七月致仕。
公元1627年,熹宗去世,叶向高亦于同年病逝,享年69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史•叶向高》|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
题网
叶向高,字进卿,福清人。
父朝荣,养利知州。
向高甫妊,母避倭难,生道旁败厕中。
数濒死,辄有神相之。
举万历十一年进士,三十五年,向高入朝,明年,首辅赓卒,次辅廷机以人言久杜门,向高遂独相。
当是时,帝在位日久,倦勤,朝事多废弛,大僚或空署,士大夫推择迁转之命往往不下,上下乖隔甚。
廷臣部党势渐成,而中官榷税、开矿,大为民害。
帝又宠郑贵妃,福王不肯之国。
向高用宿望居相位,忧国奉公,每事执争效忠荩。
帝心重向高,体貌优厚,然其言大抵格不用,所救正十二三而已。
锦衣百户王曰乾者,京师奸人也,入皇城放炮上疏,讦奏郑妃内侍姜严山与学等及妖人王三诏用厌胜术诅咒皇太后、皇太子死,拥立福王。
帝震怒,绕殿行半日。
内侍即跪上向高奏。
奏言:“此事大类往年妖书,陛下当静处之,稍张皇,则中外大扰。
”帝读竟太息曰:“吾父子兄弟全矣。
”
叶向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
给事中章允儒请减上供袍服。
奄人激帝怒,命廷杖。
向高论救者再,乃夺俸一年。
御史帅众指斥宫禁,奄人请帝出之外,以向高救免。
忠贤既默恨向高,而其时朝士与忠贤抗者率倚向高。
忠贤乃时毛举细故,责向高以困之。
向高数求去。
四年四月,给事中傅櫆劾左光斗、魏大中交通汪文言,招权纳贿,命下文言诏狱。
向高言:“文言内阁办事,实臣具题。
光斗等交文言事暧昧,臣用文言显然。
乞陛下止罪臣,而稍宽其他,以消缙绅之祸。
”因力求速罢。
当是时,忠贤欲大逞,惮众正盈朝,伺隙动。
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
然东林祸自此起。
(节选自《明史》,有删节)
参考译文:
叶向高,字进卿,福清人。
父亲叶朝荣,做过养利知州。
刚怀上叶向高那会儿,他母亲逃避倭寇,在道路旁的一个破厕所中把他生了下来。
几次差一点死了,幸亏有神明帮助他。
考中万历十一年进士,万历三十五年,叶向高进入朝廷,第二年,首辅朱赓死了,次辅李廷机因为人言而长期闭门不出,于是叶向高就成为唯一的宰相。
那个时候,皇帝在位已有很长时间了,懒于上朝,国家大事无人过问,有些重要的官职都空缺着,士大夫的任命往往又不下达,君臣之间很有隔膜。
廷臣们逐渐形成各种帮派,而宦官征税、开矿,极大地危害了民众。
皇帝又宠幸郑贵妃,福王不肯回自己的封国。
叶向高因为德高望重而成为宰相,忧国忧民,一心为公,每逢主持政事都很尽忠效力。
皇帝很看重叶向高,表面上对他态度很好,但他提的意见却不大采用,十条意见只能接受二、三条而已。
锦衣百户王曰乾,是京师的奸人,王曰乾进入皇城放炮上疏,攻击郑贵妃的内侍姜严山跟孔学以及妖邪的王三诏用巫术诅咒皇太后、皇太子死,拥立福王。
皇帝感到震惊和愤怒,绕着宫殿走了半天。
内侍立即跪着呈上叶向高的奏疏。
奏疏说:“这事跟往年的妖书有些类似,陛下应当以不变应万变,皇上若稍有惊慌,那么朝廷内外就会大乱。
”皇帝读完后叹息说:“我父子兄弟的名誉能够保全了。
”
叶向第二次当宰相,事奉年幼的皇上,不能像神宗时忠诚直谏,但还是有多次纠正。
给
事中章允儒请求减少上供的袍服。
太监激皇帝发怒,命令廷杖章允儒。
叶向高两次上疏营救,于是剥夺章允儒俸禄一年。
御史帅众指责宫廷事务,太监请求皇帝把他派往外地,因为叶向高的营救而得以幸免。
魏忠贤既然已经怀恨叶向高,而当时朝臣跟魏忠贤对抗的都依靠叶向高,魏忠贤于是总是故意拿一些小事,责备叶向高,使他为难。
叶向高多次要求辞职。
天启四年(1624)四月,给事中傅魁弹劾左光斗、魏大中勾结汪文言,利用职权接受贿赂,皇帝下诏命令将汪文言下狱。
叶向高说:“汪文言在内阁办事,实际是我提名的。
左光斗等人勾结汪文言的事情不明不白,我任用汪文言却是清楚的。
乞求陛下只处罚我一人,而宽免其他人,来消除官员们的灾祸。
”于是叶向高极力要求尽快罢免自己。
在当时,魏忠贤想独揽大权,害怕那些在朝的正人君子,等候时机下手。
得到傅魁的奏疏十分高兴,想借此罗织东林党人的罪名,最终忌惮叶向高等旧臣,连同左光斗等人都没有定罪,只处罚汪文言一人。
然而东林党的灾难从此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