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临近空间飞行器行业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临近空间飞行器行业关键技术进展及前景分析

临近空间飞行器行业关键技术进展及前景分析

临近空间飞行器行业关键技术进展及前景分析临近空间是指高度在20~100km的空域,与传统意义上的航空空间相比,它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快的通信和更准的分辨率。

临近空间作为一个新的作战空域,上可制天,下可制空、制海、制地,将成为未来军事斗争的热点。

临近空间飞行器是指在临近空间内飞行并完成相关任务的飞行器。

与传统航空航天飞行器相比,临近空间飞行器在活动范围、运行时间、功能作用和使用效率、费用比上均具有较为明显而独特的优势。

这类飞行器主要有两类。

第一类是包括高空气球、平流层飞艇、太阳能无人机等在内,速度小于1马赫的低速临近空间飞行器。

临近空间的开发和应用价值日益为人们关注和重视,多国政府、科研机构及高科技巨头都加强科研力量,研制开发飞行器,以对临近空间科学探索和开发利用。

卫星市场是临近空间可以大可能性形成替代关系的市场,2018年全球卫星行业总产值达到2774亿美元,则2018年全球临近空间的市场规模至少应该在2000亿美元左右。

随着全球临近空间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预计2022年全球临近空间产业规模将超过4500亿美元。

临近空间太阳能无人机可以作为“大气层卫星”,具备低轨道卫星的一些功能。

太阳能无人机飞行高度比一般飞机高,续航时间长,在局部形成持续的监视、信息中继能力。

与卫星的周期性访问相比,太阳能无人机可实现区域持久驻留,其执行监视任务的时间/空间分辨率更高,区域通信能力更强,且起降场地简单,发射及运行成本更低。

在民用方面,太阳能无人飞行器可以完成灾害监测、边境巡逻、空中和地面交通管理、通讯中继等任务。

可以向信号覆盖地区提供电视和电信服务,以较低的成本代替通信卫星的功能。

在发生地震、洪灾或森林火灾时,替代中断的通信,保持受灾地区与外界的联络。

中国在临近空间太阳能无人机领域以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彩虹太阳能无人机和中航工业研制的启明星太阳能无人机为代表,在此领域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

中国彩虹太阳能无人机是中国拥有的进入临近空间的一款新型飞行器,而且其性能指标进入世界前三甲,实现了核心关键技术和设备全部国产化,为中国临近空间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临近空间飞行器简析

临近空间飞行器简析

标 。现 对 其 进 行 简要 论 述 。
关键词 : 临近空 间; 临近空 间飞行 器; 学模型 数
临近空间是一个空中盲区, 它对现代战争有革命性的影响, 已经引 3 受力情况分析。由于飞艇属于飘浮体 , . 1 主要依靠浮力停留在空 起了广泛的关注, 将为航空航天发展打开一扇新的大门。临近空间平台 中, 目其体积庞大, 而 速度缓慢。因此 , 飞艇的受力情况与普通的高速飞 能提供相当于甚至优于太空系统的效能 ,还能克服太空系统的某些缺 行器并不完全相同, 依据力学原理, 将飞艇所受的外力大致分为: 空气动 点。临近空间飞行器可承担雷达和光学成像任务, 能构成通信网点 , 力 、 甚 重力、 浮力 、 发动机推力。下面对这些力逐一进行分析。 至可以从地基光源中继激光波束 , 攻击远距离的各种 目标。 () 1空气动力。同飞行器类似 , 飞艇表面的气动压力可归并为作用 虽然民用临近空间飞行器 已经开发出来 ,在商业上用于提供石油 于飞艇质心的—个合力矢量 和一个合力矩矢量 M 合力矢量按速度 和天然气信息 , 但近太空在军事上还没有被有效利用 , 特别是在临近空 坐标系轴分解为三个力, 平行于气流方向的阻力 , 垂直于气流方 向的升 间高端。 研究表明, 从战场应用角度 , 临近空间高端飞行器的发射、 位置 力 , 和侧力。在飞艇计算时, 使用飞艇的参考面积, 它与囊体总容积的关 保持和电源供应都需要进行新概念 、 新技术研究。 系 为 : , 为飞艇 容积 。 由此得 到下 列关 系: s : 本文主要介绍了临近空间及临近空问飞行器的概念、 特点 、 分类 , 阻力 X- Q C . S。 一 对这一新的领域和概/ ,z 步的阐释 ,简单分析 了目前临近空间平 @ , - 初 侧力 Y - S v  ̄ Q C 台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低速巡航状态下的高空飞艇这一 升力 Z - C  ̄ QS L 特殊的临近空间飞行器建立了数学模型 ,对其运动状态进行了简单分 () 2重力与浮力。重力与浮力的方向始终垂直于地面。在艇身坐标 析, 同时, 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对其数学模型进行了简化和线性化。 系中, 由于艇身系的坐标原点选在浮心 , 因此浮力产生的对原点的力矩 1临近空间和临近空间飞行器的概念 为零 , 即: 临近空间宽泛的定义为 2  ̄0 k 0 1 0m之间的区域 , 一般被称为“ 无人 1 11 o 1 到达区”对于多数固定翼飞机来说 , , 空气太稀薄 , 一般航空发动机难以 M =M口 0 Bl l 【 =l 支持。但该区域气流比较稳定 , 空气流动相对较小, 是部署高空悬停气 【 0 NJ j l 球或飞艇的理想空域。临近空间飞行器是指工作于临近空间空域内的 重力 产生 的对原 的力 矩为 气球 、 飞艇以及滑翔机等飞行器 。它们通过携带不同类型的载荷 , 具备 f c c 一 ̄ o 1 1 1 yGoOo7 z c 0  ̄ s s G s 通信 、 、 、 遥测 情报 侦察和监视等各种军事用途。它具有费用成本较低 、 M = × =MG zs GoO0 G i Gi 一 csc l c = n s 覆盖范围广 、 持续时间长 、 分辨率和敏感度高以及生存能力强等特| 点。 l J 【 G oO i '  ̄ n x cs s 3 Gs 0J  ̄ n +y i 2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分类 () 3推力。 为了简化计算 , 假设发动机只产生轴向向前的推力 , 不产 临近空间飞行器有多种分类方法 , 按照飞行控制技术, 临近空间飞 生力矩 , 所以其力与力矩表达式为: J J l X 『 J f Ji 0 行器可以分为 自由浮空器、 可操纵 自由浮空器和机动飞行器 3 种。 自由浮空器是最简单的临近空间平 台, 就是充满轻于空气的气球 , l J 0 J M l =0 =l =M Jl f 它制造 、 发射简单 , 成本低廉 , 但没有机动和位置保持能力 , 也不能 回 ) 1) 0 1 J0 1 j 3 运动方程。根据对飞行器上所受的力和力矩, . 2 利用动量和动量 收。它们主要用于地平线视场的任务 , 例如通信 、 目 移动 标探测和信号 侦听, 最大的缺点是 回收有效载荷困难 , 一般使用降落伞或者短距离滑 矩定理建立飞行器的动力学方程。由于飞行器的重心与艇身坐标系原 即可把重心看成是一般运动的刚体上 的一点 , | i 在艇身 亥 翔回收系统。美国空军空间作战实验室主要用于通信的“ 作战天空星” 点 0不重合 , 坐标系中的坐标为 c ( 。z)根据理论力学的速度合成定理可知 ,。 c Y, 。 x 。 C 计划就属于这种 自由浮空器。 可操纵 自由浮空器具有空气动力学控制装置,利用不同海拔高度 相对于瞬『系( 生 地心赤道坐标系 ) 的运动速度矢量 V ,即绝对速度 ) 。( 可 v ×。 R。这里 :。 v 是艇身坐标系原点相对于地心赤道坐标系 的风速差异来精确地控制平台的运动。 有一定的可操纵能力, 因此可以 写成 : 的线速度, 。 即C 点的牵连速度; o u v+ 其中 j、 有V: w , j ij + 分别表示 携带有效载荷飞回指定位置 , 进行回收、 修复和再次飞行。 Y 、 Z 轴方向的单位矢量 ; 为艇身坐标 系相 0 0 Q 机动飞行器一般带有动力控制装置 , 能够发射 、 机动到指定的高度 沿艇身坐标系 0X 、 有 - i , 七; 。 = 。 位置并长时间驻留。 这种临近空间平台能进行位置保持, 其功能在卫星 对地心赤道坐标系转动的角速度, D p +q +r R 为点 C 相对 有 代人基础模型 , 经过 和飞机之间, 可以提供大 的覆盖区 , 任务时间较长 , 是最实用的的临近 于艇身坐标系原点的矢径 , : + + i; 简化 、 、 计算 按艇身坐标 系分解得到其六 自由度非线性模型的运动学方 空间飞行器 , 但目前尚需解决升空、 、 推进 材料、 电源和电子等许多新技 术问题。美国海军的“ 探路者” 飞行器 , 陆军的 “ 高空飞艇”HA 都属 程为: =P t ( o ̄ qi , ( A) ’ +g r s + 3 Oc ' s 1 n

临近空间飞行器市场分析报告

临近空间飞行器市场分析报告

临近空间飞行器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临近空间飞行器指的是那些可以接近和对接空间站或者卫星的载人或无人飞行器。

随着太空探索和利用的逐渐深入,临近空间飞行器市场也日渐活跃。

本报告旨在分析临近空间飞行器市场的发展现状、技术趋势、市场竞争情况,并提出相关的市场前景展望和投资建议,为相关投资者和行业研究者提供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章节划分和各个章节内容的概述。

例如:文章结构部分将对本文的章节划分和各章节内容进行概述。

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首先介绍临近空间飞行器市场的概况和技术发展的现状,然后进行市场竞争分析。

在正文部分,将分别对临近空间飞行器市场的概况、技术发展以及市场竞争进行详细阐述。

结论部分将展望市场的未来发展前景,并提出相关投资建议,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通过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清晰的概述,有助于读者对整篇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临近空间飞行器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旨在为相关投资者、企业决策者和政府部门提供全面的市场信息和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同时,通过对市场竞争情况和技术发展状况的详细分析,为行业内的企业提供参考,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临近空间飞行器市场的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本报告的发布,能够为相关利益方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临近空间飞行器市场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1.4 总结总结部分:本报告对临近空间飞行器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概述了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临近空间飞行器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同时,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投资者可以在市场前景展望的基础上,考虑深入参与临近空间飞行器市场。

在这一高度竞争的市场中,投资者需要谨慎决策,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以获取更多收益。

临近空间飞行器行业报告:概念及发展特点分析

临近空间飞行器行业报告:概念及发展特点分析

临近空间飞行器行业报告:概念及发展特点分析
一、临近空间的概念
临近空间是指介于普通航空飞行器最高飞行高度和天基卫星最低轨道高度之间的空域。

天基卫星的最低轨道约为200km,航空飞机的最大飞行高度约为20km,但从应用上讲,由于100km以下为临近空间飞行器的主要活动区域,故在国内通常定义临近空间为离地球表面约20-120km的空域,美军定义为20-100km的空域。

过去所称的近空间、亚轨道、空天过渡区、亚太空、超高空或高高空等区域,都是指临近空间。

二、临近空间飞行器综述
所谓临近空间飞行器,顾名思义是指能够飞行在临近空间执行特定任务的一种飞行器,既能比卫星提供更多更精确的信息(相对于某一特定区域),并节省使用卫星的费用,又能比通常的航空器减少遭地面敌人攻击的机会。

临近空间飞行器能快速飞行在敌方战区上空而不易被敌方防空监视系统发现,从而为作战指挥官提供不间断的监视情报,以增强其对战场情况的了解能力。

部署这种高空飞行器,成本低、时间快,适合现代战争的需求。

三、临近空间飞行器发展优势
民用领域以通信监测领域为例,与卫星相比,临近空间飞行器造价明显低于卫星,载荷能力超过卫星的2倍,延迟时间、衰减更小,且可以多次回收、重复利用。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临近空间飞行器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除此之外,临近空间飞行器还具有一下优势:
(一)持续工作时间长。

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测控关键技术分析与总结

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测控关键技术分析与总结

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测控关键技术分析与总结近年来,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太空探索的热情,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的研制和发展成为了一个热门领域。

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是指能够在地球近邻的空间中实现快速、高效、安全探测和运输的飞行器。

其具有飞行速度快、载重能力大、能源效率高等特点,可用于太空站的建设、太空探测、星际旅行等多种用途。

然而,要实现这种高速飞行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需要解决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

首先,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就是引擎技术。

由于临近空间的大气稀薄,传统的涡喷引擎的推力效率较低,不能满足高速飞行的需求。

因此,研制高效率的引擎技术是十分关键的。

一种被广泛研究的方案是离子推进器技术,它利用电场加速气体离子产生推力,具有高速度、高节能和高推力的特点,适用于临近空间的飞行。

其次,导航和控制技术也是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地球近邻空间的飞行过程中,飞行器需要能够准确地定位自身的位置,并且能够保持稳定的飞行姿态。

为此,需要发展高精度的导航系统,并配合先进的姿态控制系统,实现对飞行器的精确控制。

此外,还需要考虑飞行器与地球和其他空间物体的交通协调,确保飞行安全。

另外,材料技术也是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的重要技术之一、在高速飞行过程中,飞行器需要能够承受较高的气动力和热负荷,因此需要使用高强度、高温耐受的材料。

此外,材料还需要具有较低的质量,以提高飞行器的运载能力。

因此,研发具有高性能的航空航天材料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能源技术也是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关键技术之一、高速飞行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

由于太阳能等传统能源在地球近邻空间的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因此需要研发更加高效的能源技术。

一种被广泛研究的方案是核能技术,它能够提供大量高能量密度的能源,为高速飞行提供持续的动力支持。

综上所述,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的研发涉及到引擎技术、导航和控制技术、材料技术和能源技术等多个关键技术。

只有充分突破这些技术难题,才能够实现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测控关键技术分析与总结

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测控关键技术分析与总结

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测控关键技术分析与总结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测控关键技术分析与总结随着人类对太空探索的不断深入,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的研发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具有快速进出地球大气层,高机动性能和快速应对突发情况的特点,因此对其测控关键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测控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与总结。

首先,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的导航与控制技术是测控关键技术的核心。

导航系统需要通过精确测量飞行器的位置、速度和姿态信息,并通过计算与参考星座的差异来确定当前的位置。

高速飞行器的姿态控制需要快速而精确的响应能力,对高精度姿态传感器以及快速反馈控制算法的要求较高。

其次,对于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而言,通信与数据处理技术也是不可忽视的。

高速飞行器需要通过与地面控制中心的通信系统进行信息交互,以实时地接收指令并上报状态。

由于高速飞行器在进出大气层时通信链路的中断情况较为频繁,因此需要采用高可靠性的通信系统。

数据处理技术需要对飞行器传感器采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再者,能源与动力技术是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的关键支撑。

高速飞行器需要具备强大的动力系统以实现快速进出地球大气层的能力。

传统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往往存在燃烧效率低、推力调节范围窄等问题,因此需要采用新型的能源与动力技术,如电磁推进系统、离子推进系统等,以提高动力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最后,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的结构与材料技术也是测控关键技术的一部分。

高速飞行器的结构需要满足高强度、轻量化和高稳定性的要求,以减小质量并保持结构的稳定性。

对于材料而言,需要选用高强度、耐高温、抗辐射等特殊材料,以满足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的特殊工作环境。

综上所述,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的测控关键技术涉及导航与控制技术、通信与数据处理技术、能源与动力技术以及结构与材料技术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我们可以提高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运行效率,进一步推动人类太空探索的发展综合来看,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的测控关键技术包括导航与控制技术、通信与数据处理技术、能源与动力技术以及结构与材料技术。

临近空间飞行器行业需求变化及营销策略研究报告

临近空间飞行器行业需求变化及营销策略研究报告
加大研发投入
企业可以积极探索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其他应用领域,如环境监测、应急救援等,以扩大市场空间。
拓展应用领域
企业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提升竞争力。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企业应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加强品牌建设
07
03
02
01
根据产品的生产成本、研发费用等因素,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确保盈利空间。
成本导向定价
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策略,吸引消费者并保持市场份额。
市场导向定价
针对不同市场和消费者群体,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以满足不同需求和提高收益。
差异化定价
01
02
03
03
线上渠道
利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网络渠道,拓展线上销售市场,提高销售效率和便捷性。
研究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临近空间飞行器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指导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本研究也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市场营销理论体系,为其他行业提供借鉴和启示。
02
CHAPTER
临近空间飞行器行业概述
指能够在临近空间区域内飞行的航空器,具备高空、高速、长航程等特性。
高空长航时、高速通信中继、侦察监视、导弹拦截等应用潜力。
科研机构对临近空间飞行器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科研实验和应用研究等方面。
04
CHAPTER
营销策略研究
产品定位
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明确产品的目标市场和竞争优势,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产品差异化
通过创新设计、功能优化等方式,使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独特性和差异化,提高竞争力。

临近空间飞行器应用前景及发展分析

临近空间飞行器应用前景及发展分析


王 艳 奎

要 : 章 以 临 近 空 间 飞行 器 的 应 用 前 景 及 发 展 趋 势 为 背景 , 文 综合
近 来国外的研 究发展状 况, 介绍 了临近空间飞行器的优 势、 军事应用 , 美国
对 临近 空 间 飞行 器 的理 解 及 发 展 目标 和 技 术 途 径 , 结合 临近 空 间飞 行 器 并 的发 展 趋 势 和 我 国 的发 展 提 出 了建 议 。
之上 ,其侦察覆盖范 围比传统 飞机要广得多 ; ( ) 存 能力 强 。 球或 软式 飞艇 的囊 体采 用非 3生 气
金属 材料 而 且低 速运 行 ,雷达 和热 反射 截 面很
三、 美军 对 临近 空 间 飞行 器 的理 解
美 军认 为 ,基 于效 能 的思 考模 式 为 临近 空
小 , 统 的跟踪 和 瞄准 办法 不易发 现 。 传
易恢 复 。 临近 空间 飞行器 加入 陆 、 、 、 海 空 天信 息 网络 系统 后 ,将 进一 步实 现 军事信 息 获 取 和利 用 手 段 的多元 化 、 一体 化 , 明显提 高 国家 安全 体
系的时间 以小 时为单 位 , 临近 空 间飞行 器 的 留空 时 间则 以天为 单位 ;2覆 盖 范 () 围广 。临 近空 间飞 行器 的飞行 高度 在 传统 飞 机
卫 星提 供 更多 、 精确 的信 息 并且 载 荷 能力 强 、 更 效 费 比高 、 署 速度 快 、 动 性好 、 效 载 荷 技 部 机 有 术难 度 小 、 于更 新 和维 护 。 势之 三… 与传 统 易 优 :
飞 机 相 比 , 近 空 间 飞行 器 ( ) 续 工 作 时 间 临 1持
技术 l的突破 。 z

临近空间飞行器发展的若干方面思考

临近空间飞行器发展的若干方面思考

临近空间飞行器发展的若干方面思考1 概述近年来,以美国为主的世界航天大国对临近空间的关注逐渐升温,临近空间飞行器设计研制中的关键技术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乘波体结构设计技术、耐高温材料制造技术均取得了较大进展,这为进一步开展实用性临近空间飞行器的研制铺平了道路。

因此,美国、俄罗斯、欧洲各国及以色列等具有雄厚工业基础的国家均积极地参与到临近空间飞行器相关技术的研究之中,其中美国投入的经费最多,取得的成果也最大,并持续性地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验证试验。

临近空间(Near Space)又称“近空间”、“近地空间”或“空天过渡区”等。

临近空间通常是指20~100km的高空,低于20km的空域是传统航空器的主要运行空间,高于100km的空域是航天器的运行空间。

由于临近空间的大器密度稀薄,常规的飞行器无法到达这一高度。

因此,临近空间便成了相对对立的“真空”层。

临近空间飞行器(Near Space Vehicle)是指可在临近空间长期飞行的大气飞行器,目前应用较多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按照临近空间飞行器产生升力的原理,分为轻于空气的临近空间飞行器和重于空气的临近空间飞行器:二是按照飞行速度分为低速临近空间飞行器和高速临近空间飞行器。

由于轻于大气的、低速的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发展前景尚不明确,且其本身不能为未来飞行器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因此,本文重点介绍飞行器本身重于空气,而采用超高速飞行以获得升力的高速/超高速临近空间飞行器。

2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主要进展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人费里提出超声速燃烧理论,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美国先后开展了SCRAM、HREP、ASALM、NASP等多项高超声速研究计划,企图一步到位,跨过单一技术的演示验证,直接研制高超声速飞行器。

但这一发展计划没有充分认识到超声速超燃烧理论在工程应用中的巨大难度,因而研制计划遭遇了空前的失败。

曾有专家形象地将实现该理论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工作环境比喻为“在12级台风中点燃一根火柴”,可见其工程化工作的艰巨性。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制导与控制技术研究综述_王文博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制导与控制技术研究综述_王文博
[5 ]

( 5 ) 大包线飞行的分段控制问题 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区域将覆盖整个地球大气 层,跨越连续流区、过渡流区和稀薄流区,飞行速 度遍历亚声速、跨声速和高超声速。 由于飞行环境 和速度大范围变化,飞行器高、低空的气动力特性 的巨大差异,导致飞行器的动力学特征和模型参数 在飞行中变化剧烈。相应的控制模式分别采用反作 用力控制、气动力 / 反作用力复合控制以及发动机 与气动力耦合控制。复杂的控制模式加剧了整个包 线内模型的非线性差异,给姿态控制器的设计增加 了难度,很难基于局部模型来设计全包线的姿态控 制器。因此需要进行分段建模并加以控制,同时实 现段间的平滑过渡。只有适应这种大变化工作范围 和各种复杂控制模式,具有任务自适应性的控制系 统才能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飞行器控制系统在执行控制指令时需要一定的 响应时间,通常在亚声速的飞行条件下,飞行器对 控制系统实时性要求不高,一般不需要考虑执行控 制指令的时延问题。而在高超声速条件下,系统的 响应时间则不可忽略,这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控制 系统的实时性提出很高要求。在控制算法设计时需 要减少控制参数,简化控制算法,提高运行速度以 改善控制系统的实时性
中 ,预先装订标准再入轨道参数的方法 。 飞行器 在实际的再入过程中 ,由于受初始条件误差 、大 气环境变化 、气动系数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实际 飞行轨迹偏离了标称轨迹 ,这时制导系统通过将 实际轨迹与标称轨迹比较 ,产生误差信号 ,并根 据误差信号计算出所需要的姿态角信息 ,然后由 姿控系统 调 姿 从 而 实 现 实 际 飞 行 轨 迹 跟 踪 标 称 轨迹 。 在标称轨迹 制 导 法 中 共 包 括 两 部 分 内 容 : 轨迹规 划 和 轨 迹 跟 踪 。 轨 迹 规 划 可 以 是 在 飞 行 器执行任务前规划好的 ,也可以是在飞行器飞行 过程中在线规划的 ,轨迹规划的方法有很多 ,但 基本上 属 于 基 于 多 约 束 的 优 化 方 法 。 轨 迹 跟 踪 用于实现 高 超 声 速 飞 行 器 实 时 跟 踪 规 划 好 的 轨 迹进行飞行 ,目前在试验或者设计中的飞行器的 轨迹跟踪方法多是基于优化方法进行的 ,包括反 馈线性化 、滑模控制 、LQR 等多种方法 。 ( 2 ) 预测校正法 校正制 导 法 是 以 消 除 实 际 轨 道 的 预 报 预测 落点和预 定 落 点 位 置 之 间 的 偏 差 为 目 的 的 制 导 方法 。 与标称轨迹法不同 ,它着眼于每时每刻实 际再入轨道对应的落点和理论落点的误差 ,并根 据这一误差值 ,以满足最大过载和最大热流的约 束限制 而 产 生 控 制 指 令 ,对 航 天 器 实 现 轨 道 控 制 。 预测制 导 法 可 以 达 到 比 标 称 轨 迹 制 导 法 更 高的落点精度 ,并且对再入初始条件不敏感 ; 其 主要的 制 约 条 件 是 需 要 在 轨 实 时 计 算 。 随 着 高 性能计算 机 的 出 现 ,预 测 校正制导方法越来越 有可能 得 到 实 际 的 应 用 。 预 报 落 点 位 置 和 制 导 方法的选择是 实 时 预 测 校正制导法需要解决的 两大问题 。 其中就预报落点位置而言 ,可以采用 快速数值积分法和闭环解析法两种方法 。 ( 3 ) 其它制导方法 随着现代优化算法的研究进展,除标称轨迹法 和预测校正法两种主要制导方法外,多种方法也

2015年航空装备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航空装备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航空装备行业分析报告2015年6月目录一、曲折中发展,中国航空工业待腾飞 (5)1、两大集团公司为主体的中国航空工业体系 (5)2、美俄欧“三足鼎立”的世界航空格局 (6)3、新时代下航空工业发展的新趋势 (7)4、正视差距,挑战严峻,中国航空工业待腾飞 (8)二、两大市场都给力,中国航空工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9)1、军用航空工业市场:国防军费预算保持高增长,空军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空间大 (9)2、民用航空工业市场:空间更广阔,国内体系逐步建立 (11)三、四条重点主线 (13)1、资产重组和证券化:领导积极推进,中航工业是排头兵 (13)2、科研院所改制:中航工业下属院所资源丰富,且均有对应上市公司 (16)3、军民融合:军转民看中航工业,民参军看地方民企 (18)4、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发动机板块独立、重大型号突破 (19)四、重点公司简况 (21)1、中航动力:重组后航空发动机龙头,重大专项直接受益者 (21)2、中航动控:军民融合践行者,重大专项受益者 (22)3、中航飞机:军民用运输机主承制商 (22)4、中航光电:内生外延发展迅猛,国际业务带来想象空间 (24)五、主要风险 (25)航空工业两大市场投资逻辑:军用航空工业市场:国防预算稳定增长+空军装备更新换代空间大: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周边局势紧张,双重驱动下我国国防预算多年来一直稳定增长,2015 年国防军费预算达到8868.98 亿元,同比增长为10.1%,预计国防预算两位数的增速将保持。

空军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中国空军数量多、质量低的现实,说明更新换代的需求空间大:中国空军拥有作战飞机约1500 架左右,排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质量较低,总体情况是二代战机为主,三代战机逐步列装,四代战机在研,整体上落后美国等发达国家一代到两代的水平,更新换代空间巨大,我们预计每年市场空间将达到60 亿美元。

民用航空工业市场:市场空间大+国内民机体系逐步建立:根据波音公司的预测,未来20 年全球民机市场规模将翻一番,新兴市场成为增长主动力。

2015-2020年中国地效飞行器行业市场调查及投资运行态势报告

2015-2020年中国地效飞行器行业市场调查及投资运行态势报告

2015-2020年中国地效飞⾏器⾏业市场调查及投资运⾏态势报告地效飞⾏器什么是⾏业研究报告⾏业研究是通过深⼊研究某⼀⾏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发展或⾏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的营销⽹络了解到所在⾏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

⼀个全⾯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现状,还要了解对⼿动向,更需要将整个⾏业系统的运⾏规律了然于胸。

⾏业研究报告的构成⼀般来说,⾏业研究报告的核⼼内容包括以下五⽅⾯:⾏业研究的⽬的及主要任务⾏业研究是进⾏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和点的关系,⾏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业研究的主要任务:解释⾏业本⾝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影响⾏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业影响的⼒度预测并引导⾏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判断⾏业投资价值揭⽰⾏业投资风险为投资者提供依据2015-2020年中国地效飞⾏器⾏业市场调查及投资运⾏态势报告【出版⽇期】2015-8【交付⽅式】Email电⼦版/特快专递【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版:7200元纸介+电⼦:7500元报告⽬录智研咨询发布的《2014-2019年中国地效飞⾏器⾏业市场调查及投资运⾏态势报告》对我国地效飞⾏器的市场环境、⽣产经营、产品市场、品牌竞争、产品进出⼝、⾏业投资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了详实系统地分析和预测。

并在此基础上,对⾏业发展趋势做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预测。

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进⾏投资决策和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权威、充分、可靠的决策依据。

本研究咨询报告由北京智研咨询有限公司领衔撰写,在⼤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中国⼈民银⾏、中国上市公司资讯、国内外相关刊物的基础信息以及地效飞⾏器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量资料,结合深⼊的市场调查资料,⽴⾜于当前世界⾦融危机整体发展局势,对我国地效飞⾏器⾏业的⽣产发展状况、市场情况、消费变化、重点企业以及市场发展机会进⾏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地效飞⾏器⾏业市场品牌及市场销售渠道等着重进⾏了调查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临近空间飞行器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12月
目录
一、临近空间飞行器市场介绍 (4)
1、临近空间简介 (4)
2、临近空间的环境恶劣 (6)
3、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应用价值 (7)
二、临近空间飞行器市场空间将会达到750-1300亿美金 (9)
1、全球民用卫星行业规模已经达到2000亿美金 (10)
2、全球卫星运营产业收入分析 (11)
3、卫星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12)
4、全球卫星制造产业分析 (13)
5、全球卫星商用发射产业分析 (15)
6、卫星地面设备产值 (16)
7、临近空间飞行器行业规模预测 (16)
(1)地面遥感监控领域 (16)
(2)临近空间替代部分卫星电视市场 (17)
(3)临近空间飞行器通信市场 (17)
(4)非洲低移动宽带渗透率国家的替代方案 (18)
(5)海事卫星通信方案 (20)
三、光启公司拥抱临近空间商业化巨大市场 (21)
1、临近空间飞行器商用挑战 (21)
2、光启借助超材料改变飞艇蒙皮的电磁特性 (24)
3、光启的Apollo计划-临近空间飞艇 (29)
4、光启探索新的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商业模式 (31)
(1)偏远地区(非洲、拉美等部分地区)互联网接入和移动通信覆盖的难题 (31)
(2)地面监控与相关大数据收集与分析 (31)
(3)临近空间探索 (31)
5、光启临近空间飞行器的技术与商业进展 (34)
6、光启5000米平台气球发展 (36)
7、盈利预测 (36)
8、风险因素 (38)
(1)临近空间飞行器技术上的不可预知性 (38)
(2)政策管制风险 (39)
一、临近空间飞行器市场介绍
1、临近空间简介
临近空间(Near space)是指距地面20~100公里的空域,由于其重要的开发应用价值而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

临近空间飞行器是指只在或能在近空间作长期、持续飞行的飞行器或亚轨道飞行器或在临近空间飞行的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具有航空、航天飞行器所不具有的作用,特别是在通信保障、情报收集、电子压制、预警等方面极具发展潜力。

临近空间,其下面的空域我们通常称为“天空”,是传统航空器的主要活动空间;其上面的空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太空”,是航天器的运行空间。

临近空间拥有着大气平流层区域(指距地面18到55公里的空域)、大气中间层区域(指距地面55到85公里的空域)和小部分增温层区域(指距地面85到800公里的空域),纵跨非电离层和电离层(按大气被电离的状态,60公里以下为非电离层,60公里到1000公里为电离层),其绝大部分成分为均质大气(90公里以下的大气,上面的是非均质大气)。

应该是一块非常重要和有利用价值的空域。

在天空领域,各式飞行器飞行在从地面到海拔约20km 的空间区域。

以飞机为例,人类开始飞行的历史已经超过100 年。

在太空领域,以卫星为代表的飞行器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也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