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空间低速飞行器螺旋桨技术
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分析和展望

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分析和展望作者:暂无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6年第20期赵欣(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陕西西安 710000)摘要:临近空间飞行器在未来的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巨大发展优势,文章分析了临近空间的环境,通过各国发展的现状分析临近空间飞行器的特点和性能优势。
通过比较当今已研究出飞行器间的优缺点,并结合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提出临近空间飞行器的改进方向和未来展望。
关键词:临近空间;飞行器;环境;监测;特点研究中图分类号:V27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6.20.008临近空间不同于航空领域和航天领域所指空间,其高度范围在20-100km之间。
临近空间区域包括大气平流层大部,中间大气层全部和热层区域的少部。
在这个空间范围中,空气动力学原理和飞行力学原理无法适用。
飞机在此空间无法正常的机动,卫星等航天器在此领域无法获得维持正常运行的速度。
临近空间空气稀薄,气流流动相对缓和,但此区域的电磁辐射等环境复杂。
长期以来,由于技术上的限制,临近空间一直被人类所忽视。
但临近空间作为一个未知的探索区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上可入天,下可入地,可以避免多数武器的打击,又可作为空中平台对航空航天进行连接,形成空天一体化系统。
近年来,由于科技的进步和各国政府对此区域的重视提高,临近空间飞行器的研制得到广泛的关注。
现今,美国、俄罗斯、以色列和日本等国对临近空间飞行器的研制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
1 临近空间飞行器的概念临近空间飞行器是指在临近空间飞行并执行相关任务的飞行器。
这种飞行器根据构型不同在临近空间可以完成侦查、环境监测、电子对抗、物品投送和空间打击等任务。
临近空间飞行器根据标准的不同有不同的分类。
根据其飞行动态可以分为低动态临近空间飞行器和高动态临界空间飞行器。
低动态临近空间飞行器主要包括低马赫数飞行器,例如高空气球、飞艇和高空无人机等。
此类飞行器主要依靠空间浮力进行工作。
螺旋桨飞机射击原理

螺旋桨飞机射击原理
螺旋桨飞机是一种使用螺旋桨推进的飞行器,它在空中进行射
击时需要考虑一些特殊的原理和技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
螺旋桨飞机射击的原理和相关技术。
首先,螺旋桨飞机射击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飞机的速度
和飞行姿态。
由于螺旋桨飞机通常是低速飞行的,射击时需要考虑
飞机的稳定性和飞行姿态。
飞机的速度和姿态会影响武器的射程和
精度,因此飞行员需要在射击时保持飞机的稳定,并根据飞机的速
度和姿态进行相应的调整。
其次,螺旋桨飞机的射击原理还涉及到武器的安装和瞄准系统。
飞机上的武器通常会安装在机翼或机身上,并配备有瞄准系统。
飞
行员需要通过瞄准系统来锁定目标,并进行精准的射击。
在飞行过
程中,飞行员需要不断调整瞄准系统,以确保武器能够准确命中目标。
此外,螺旋桨飞机射击还需要考虑飞机的动力系统和螺旋桨的
影响。
飞机的动力系统会影响飞机的速度和机动性,而螺旋桨的旋
转也会对飞机的稳定性和射击精度产生影响。
因此,飞行员需要在
射击时根据飞机的动力系统和螺旋桨的状态进行相应的调整。
总的来说,螺旋桨飞机射击原理涉及到飞机的速度和飞行姿态、武器的安装和瞄准系统、飞机的动力系统和螺旋桨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飞行员需要在射击时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并灵活应对,以确保
飞机能够准确命中目标。
这需要飞行员具备丰富的飞行经验和技术
水平,以及对飞机和武器系统的深入了解。
一种用于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吸气式电推进技术

breathing electric thruster can theoretically operate in a wide range of pressure(from severa l Pa to I arm).To investigate
摘 要 :针对低速 临近空 间飞行器 提出了一种新 型吸气 式 电推 进方案 ,该方案 采用单介 质阻挡放 电 (SDBD) 作为等离子体源 ,因此能在较大气压范 围(数 Pa一1 arm)内电离大气产生等离子体并产生推力 。为探究 该吸气式 电 推进方案 的推力性能 ,测量 了实验样机在多个气压和 电压条件下产生 的推力 。推力测量结果显示在 10—90 kPa气 压范 围内 ,实验样机 产生 的推力 在 10 ~10 IxN量级 ;气压一 定时 ,产生 的推力 与驱动 电压呈幂 次相关 ;而电压一 定 时 ,随着气压 自 1arm逐渐降低 ,产生 的推力先增大后减小 ,且达到最大推力的气压与所加驱动电压相关 。
收稿 日期 :2015-03—18; 修 回 日期 :2015-09.21 基 金项 目:高等学校博 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20121 101 120004)
久驻 留面 临诸 多 困难 ,制 约 了 临近 空 间 浮空 器 的发 展。针对临近空间浮空器的操控 国内外 已开展了相 关研 究 ,最 常见 的手 段是 引入推 进 系统 ,此外 还有一 些研究 试 图利用周 围环境来进行控制 以减少对 能源 系统 等方 面 的要 求 。
一种临近空间螺旋桨地面试验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一种临近空间螺旋桨地面试验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制作一种临近空间螺旋桨地面试验测试系统,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1. 设计系统架构:首先,需要设计出整个测试系统的架构,包括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安全保障系统等部分。
这需要充分了解螺旋桨的工作原理和地面试验的需求。
2.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负责控制螺旋桨的启动、停止、转速等。
可以使用PLC或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通过编写控制程序实现远程或自动控制。
3. 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负责采集螺旋桨的工作数据,如转速、温度、压力等。
可以使用各种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数据采集模块将数据传输到上位机软件进行分析。
4. 安全保障系统:安全保障系统负责保证试验过程的安全,包括过载保护、急停等。
可以在关键部位安装安全开关或传感器,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螺旋桨的工作。
5. 构建测试平台:根据设计,搭建测试系统的硬件平台,包括螺旋桨的安装位置、控制柜、数据采集模块等。
测试平台应满足螺旋桨地面试验的要求,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软件开发:根据测试系统的需求,开发相应的上位机软件,用于实时显示螺旋桨的工作状态、数据采集、控制参数设置等。
软件应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方便用户操作。
7. 系统调试与优化:完成软硬件开发后,对整个测试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确保各个部分正常工作,数据采集准确,控制稳定可靠。
根据调试结果,可以对系统进行必要的改进和优化。
8. 编写使用说明书:最后,编写使用说明书,详细介绍测试系统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维护保养等内容,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准确信息。
临近空间飞行器

临近空间飞行器一、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基本概念临近空间(Near space) 通常是指距地表20~100千米处的空域,其下面的空域我们通常称为“天空”,是传统航空器的主要活动空间;其上面的空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太空”,是航天器的运行空间。
临近空间区域包括大气平流层(高度12-50千米)的大部分区域,中间大气层区域(高度50-80千米)和部分电离层区域(高度60-100千米)。
临近空间的显著特点包括:空气相对稀薄;环境压力低;环境温度变化复杂;臭氧和太阳辐射强;20-40千米区域平均风速最小。
目前“临近空间”这个词只是一个学术概念,还没有公认的“官方定义”,对其的称呼也有很多种,如“近空间”、“亚轨道”或“空天过渡区”,美国也有人称之为“横断区”,而我国学术界过去则有“亚太空”、“超高空”、“高高空”等称呼。
临近空间飞行器是指高于普通飞行器飞行空间,而低于轨道飞行器运行空间区域的飞行器,主要包括能在近空间作长期、持续飞行的低动态飞行器,和具有高动态(马赫数大于1.0)的亚轨道飞行器或在临近空间飞行的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
临近空间飞行器具有航空、航天飞行器所不具有的作用,特别是在通信保障、情报收集、电子压制、预警等方面极具发展潜力。
二、临近空间飞行器的特点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在民用上可以进行高空大气研究、天气预报、环境及灾害监测、交通管制监测、电信和电视服务。
在军事上可用于国界巡逻、侦察、通信中继、电子对抗等,在空间攻防和信息对抗中能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促进空天一体化的发展,特殊的战略位置将为未来战争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
其发展和应用将可能对未来整个作战体系和作战思维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临近空间飞行器在应用上不同于一般的飞机和卫星,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与传统飞机相比,临近空间飞行器持续工作时间长。
传统飞机的留空时间以小时为单位,临近空间飞行器的留空时间则以天为单位,目前正在研制的临近空间平台预定留空时间长达6个月,规划中的后续平台预定留空时间可达1年以上,易于长期、不间断地获得情报和数据,可对紧急事件迅速做出响应,而且人员保障少、后勤负担轻。
临近空间飞行器探测方法探讨

Special Technology专题技术DCW53数字通信世界2019.111 引言临近空间飞行器指的是在临近空间区域飞行的飞行器,与卫星相比,这类飞行器提供的信息更加精确,成本更低,与普通的航空器相比,可以凭借其飞行高度更高躲避敌人攻击。
临近空间飞行器能够迅速飞抵敌人上空,向我方提供准确可靠的情报信息。
因此,及时准确对其进行探测意义重大。
2 临近空间飞行器发展现状2.1 临近空间距离地面20千米到100千米的区间称为临近空间,该区间位于普通航空器飞行最高高度之上,普通航天器运行的最低高度之下,是航空空间和航天空间的过渡区。
临近空间按高度包含平流层、中间大气层以及一部分的电离层,主要特点是大气非常稀薄,气象活动较少。
[1]作为空天结合部的临近空间正成为各军事大国关注的焦点,它不但在几何空域上把空和天无缝拼接起来,更关键的是临近空间飞行器把新的作战元素加入了未来战争,它会成为联合作战空间的重要构成要素,深远影响现代战争的机理模式。
2.2 临近空间飞行器在航空层航行的飞行器主要是各种飞机以及气球等浮空器,在外太空运行的飞行器主要包含各种卫星、空间站等。
[1]而临近空间飞行器和航空飞行器、航天飞行器相比,与地面距离适中,可以有较宽的覆盖范围、较高对地分辨率以及成像精度,并且没有天基卫星设备高度过高、信号较弱导致分辨率以及灵敏度低的缺点,因此近年来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前沿阵地。
临近空间飞行器主要包含临近空间飞艇、浮空气球和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等多种类型。
[2](1)临近空间飞艇。
利用航空飞行器的设计方法,具有很大的气囊,气囊里充满氦气之类的轻质气体,通过空气浮力来抵消飞行器自身重力,通过螺旋桨的旋转进行机动。
临近空间飞艇能够实现定位悬停和地速度航行,具有一定的机动性。
(2)浮空气球。
主要由充满轻质气体的气囊组成,不设计动力装置,主要通过浮力克服重力从而进入临近空间。
其主要的有点是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成本低廉;而缺点是不能够进行机动,也不能进行定点悬停。
近空间飞行器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分析_聂万胜

临近空间的应用

临近空间的应用临近空间飞行器特点及分类临近空间(Near space),又称“近空间”、“近太空”、“近地空间”或“空天过渡区”等,指距海平面20km(接近国际公认的上限管制空域)和100km(接近国际公认的下限空间)之间的区域。
人们习惯于把航天器运行的空域范围称为航天空间,一般在距地面100km以上:航空器飞行的空域范围称为航空空间,一般在距地面20km以下。
因此,可简单地把“临近空间”理解为:现有飞机飞行的最高高度(约20km)和卫星运行轨道的最低高度(约100km)之间的空域,大致包括平流层(18~55km)、中间层(55~85km)和部分热层(85~800km)区域。
临近空间的环境有如下特点:在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平均速度为10m/s,层内干燥,水汽、杂质很少,云雨现象少见,温度几乎不变,湿度接近于零,适合浮空器和采用吸气式动力的飞行器平稳飞行。
在这样的空间区域,既可以避免目前绝大多数的地面攻击,又可以提高军事侦察和对地攻击的精度,对于情报收集、侦察监视、通信保障以及对空对地作战等,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临近空间”飞行器具有许多特点和特长。
未来充当临近空间主角的将是气球、飞艇、高空无人机及高超声速飞行器等。
与卫星相比:一是效费比高。
气球、飞艇等临近空间平台以氦气作为上升动力,不需要复杂昂贵的地面发射设备,其研制成本、发射成本和使用成本均比卫星低得多。
廉价的浮空器每个耗资仅1000美元,带上过载战术或战役高端的临近空间平台耗资也不过百万美元,而再简单的卫星至少要耗资5000万美元。
二是机动性好。
“临近空间”飞行器既可以简单地随风飘浮,也可以机动或悬停,具有良好的可控性。
高超声速飞行器和亚轨道飞行器,在未来战争中可达到先发制人和远程快速全球打击的目的。
三是灵敏度和分辨率高,技术难度较低,易于更新和维护。
由于可接收到卫星接收不到的低功率传输信号,所以对地观测的分辨率通常比卫星高。
与飞机相比。
临近空间飞行器螺旋桨低雷诺数高升力翼型综述_马蓉

、
,
。
。
,
,
前部 的升 力 减小翼型 的低头力矩 再 配 合 翼型 的后加载 以及 前加 载技术 可 以有效 提高翼 型 的设计 升 力系数 ( 4 ) 翼 型设 计 中还 应 该考 虑大气湍 流度 的影 响 因此对 于 近地 面低 R e 数翼型 设计 与高空 低 R e 数翼型 设计 ( 主 要 区 别是 大气湍流 度有 较大 差 别 ) 的思想 和 原则 也应 有所 不 同
R。
、
、
,
。
,
,
,
R 数 ( 约 1护) 下 这些 翼型将 出现层 流分 离泡 e
能源 消耗 器 的特点
、
,
严重 影响 气动性 能
。பைடு நூலகம்
。
为 了充分利 用 电机功率
,
,
降低
,
研 究适 用于 临近 空 间飞 行器 螺 旋桨 的新 翼 型势在 必 行
重 点分 析 了 3 种典 型低 e L R 数 高 升力 翼型 ( 2 3 翼型 s g 5 12 e h 设计的 3 翼型 ) 的气 动特性 2
,
位于
1 ~
2 3
m k
之 间 的平流 层
。
,
Re (
。
,
,
题 是 选择 和 设计 低
,
’ 数 高 升 力 失速特 性缓慢的翼 型 使 飞 行器 处 于航 时因 子 a 勺 d C 高 的高升 力系数状态 飞 行 甚 至靠 近 失速迎 角时仍能安全 飞 行 遗憾 的是 目前大多数 可 选 用的常 规 翼型 都是 为 了满足 高 R 。 数 ( > l 0 7 ) 而 设计 的 它 们 的最 大升力系数 普遍 偏低 航时因子 不 高 特别 是在低
临近空间低速飞行器螺旋桨技术

临近空间低速飞行器螺旋桨技术杜绵银,陈培,李广佳,周波(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74)摘要:临近空间飞行器因其显著特点和潜在的军、民两用价值而成为当前各国研究的热点。
螺旋桨推进是低速临近空间飞行器的主要推进动力方式。
本文介绍了临近空间发展、螺旋桨的发展及其在低速临近空间飞行器特别是高空飞艇及高空太阳能无人机上的应用,分析了低速临近空间飞行器螺旋桨设计、试验、制造的技术特点及技术难点。
关键词:临近空间;螺旋桨;平流层飞艇;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引言未来战争是空天地海电磁五位一体的体系对抗,空天是重要的战略制高点,图1显示了各个高度范围人类研制和构想的各种空天飞行器。
距地面20km以下的范围是传统航空器主要活动区域,100km以上的太空则是航天器的运行空间。
而介于两者之间即20~100km的临近空间,该空域大气稀薄、气象活动较弱包括了大气层中对流层顶、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下边界,由于技术和认识上的原因,长期以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和平地带”,各国均未给予太多关注。
目前,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统一和融合,临近空间作为一个新兴的技术领域,其重要的战略价值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美国、俄罗斯、欧洲、韩国、英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纷纷投入大量的经费,积极开展临近空间飞行器的技术与应用研究。
但从发展总体水平上看,国外临近空间飞行器技术仍处于关键技术攻关与演示验证阶段,要获得较高的军用价值仍需实现关键技术上的突破[1]。
图1 空间飞行器概念示意图临近空间飞行器特指能在近空间作持续飞行并完成一定使命的飞行器,具有突防能力强生存力高和应用范围广的特点,能执行快速远程投放、侦察、监视、预警、通信中继、导航和信息干扰等诸多任务[2-3]。
按飞行速度,临近空间飞行器可分为高速飞行器和低速飞行器两类。
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又可分为超声速和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高度涵盖20~100km,一般以火箭或吸气式发动机为动力,主要包括超声速飞机和巡航导弹,高超声速巡航导弹、高超声速滑翔导弹和可重复使用的空天飞行器等,如美国的X-43A(图2)。
飞行器推进方式的比较与分析

飞行器推进方式的比较与分析当我们仰望蓝天,看到飞机划过天际,或者畅想未来星际旅行的可能性时,飞行器的推进方式是实现这些梦想的关键。
从早期的简单机械推进到如今的高科技动力系统,飞行器推进技术经历了漫长而精彩的发展历程。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螺旋桨推进。
这是一种较为传统且常见的推进方式,在早期的飞机和一些小型飞行器中广泛应用。
螺旋桨通过旋转,将空气向后推动,从而产生向前的推力。
它的优点是结构相对简单,成本较低,技术成熟可靠。
对于低速飞行的飞行器来说,螺旋桨推进能够提供较为稳定和有效的动力。
然而,螺旋桨推进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随着飞行速度的增加,螺旋桨叶尖会接近音速,产生激波,导致效率急剧下降。
而且,螺旋桨在高速旋转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
接下来是喷气式推进。
这是现代航空领域的主流推进方式之一。
喷气式发动机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然后高速喷出,产生强大的推力。
其中,涡轮喷气发动机是早期喷气式飞机常用的动力装置。
它的优点是能够提供较高的飞行速度和较大的推力。
但它的油耗较高,在低速飞行时效率不佳。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涡轮风扇发动机应运而生。
它在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基础上增加了风扇,一部分空气不经过燃烧室,直接通过外涵道排出,提高了发动机在低速时的效率,同时降低了油耗和噪音。
火箭推进则是用于太空探索和一些高速飞行器的重要推进方式。
火箭发动机依靠自带的燃料和氧化剂进行燃烧,产生高速喷射的气流,从而产生巨大的推力。
它的优点是推力强大,可以使飞行器达到极高的速度和高度,能够摆脱地球引力进入太空。
然而,火箭发动机的燃料消耗极大,工作时间相对较短,而且成本非常高昂。
在新兴的推进技术中,电动推进逐渐崭露头角。
电动推进系统通常由电池、电机和螺旋桨组成。
它具有零排放、低噪音、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在小型无人机和一些城市内的短途飞行器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应用。
但目前,电池能量密度的限制是电动推进面临的主要挑战,限制了飞行器的续航里程和载重能力。
临近空间飞行器

临近空间飞行器20世纪的工业文明,赐予了人类飞翔的翅膀: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使人类实现了空中飞行的梦想;1961年加加林乘宇宙飞船绕地球一周,使人类实现了太空飞行的梦想。
然而,迄今在我们头顶还有一片寂静的空域,除火箭偶尔穿越外,那里仍是人类飞行的一个禁区,它便是:临近空间。
一、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基本概念临近空间临近空间(Near space)通常是指距地表20~100千米处的空域,临近空间区域包括大气平流层(高度12-50千米)的大部分区域,中间大气层区域(高度50-80千米)和部分电离层区域(高度60-100千米)。
临近空间的显著特点包括:空气相对稀薄;环境压力低;环境温度变化复杂;臭氧和太阳辐射强;20-40千米区域平均风速最小。
临近空间飞行器临近空间其下面的空域(20千米以下)是传统航空器的主要活动空间,其上面的空域(100千米以上)是航天器的运行空间。
顾名思义,临近空间飞行器是指高于普通飞行器飞行空间,而低于轨道飞行器运行空间区域的飞行器。
国际上一般将距地面20-100千米的空域的飞行器视为临近空间飞行器。
二、临近空间飞行器的特点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在民用上可以进行高空大气研究、天气预报、环境及灾害监测、交通管制监测、电信和电视服务。
在军事上可用于国界巡逻、侦察、通信中继、电子对抗等,在空间攻防和信息对抗中能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促进空天一体化的发展,特殊的战略位置将为未来战争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
其发展和应用将可能对未来整个作战体系和作战思维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临近空间飞行器在应用上不同于一般的飞机和卫星,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与传统飞机相比,临近空间飞行器持续工作时间长。
传统飞机的留空时间以小时为单位,临近空间飞行器的留空时间则以天为单位,目前正在研制的临近空间平台预定留空时间长达6个月,规划中的后续平台预定留空时间可达1年以上,易于长期、不间断地获得情报和数据,可对紧急事件迅速做出响应,而且人员保障少、后勤负担轻。
超高声速临近空间飞行器控制的关键技术

20km 100km 临近空间超高声速飞行器控制的关键技术0. 引言临近空间是指传统的航天和航空之间的空白区域,一般认为在20~100km 之间的空间领域,包括平流层的大部分区域、中间层和热层的部分区域。
其下面的空域我们通常称之为“天空”,是传统航空器的主要活动空间;其上面的空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太空”,是卫星等航天器的运行空间。
临近空间飞行器特指能在临近空间作持续飞行并完成一定使命的飞行器, 因此不包括只是穿越该区域飞行的飞行器。
临近空间飞行器根据飞行速度的不同,可分为低速临近空间飞行器和高速临近空间飞行器。
低速临近空间飞行器类型主要有:气球、飞艇、无人机和太阳能飞机等;高速临近空间飞行器一般包括超声速、高超声速临近空间飞行器和亚轨道飞行器等。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是指主要在临近空间内飞行,并且完成特定任务的马赫数大于5图2 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分类 图1 临近空间示意图的飞行器。
本文重要以X-51巡航导弹为代表,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进行了介绍,并系统地分析了其导航与控制的关键技术,最后给出了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展趋势。
1.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高速临近空间飞行器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以火箭为动力的高超声速飞行器(hypersonic rocket vehicles,HRV)和以吸气式发动机为动力的高超声速飞行器(hypersonic air-breathing vehicles,HAV),如:高超声速巡航导弹、远程机动弹道导弹、高超声速飞机、可重复使用的高超声速空天飞行器等。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火箭为动力的高超声速航天飞行器(如:各类导弹、卫星、载人航天器、空间实验室、空间站和大型运载工具等),有了很大发展,目前技术已达到成熟。
以吸气式发动机为动力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受到广泛关注。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对超燃发动机的探索性研究,70年代后期,出现低潮,几经周折,到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中期,关键技术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进入飞行演示验证阶段。
试论航空螺旋桨技术的应用

价值。
论文和测试报告发表。
为基础进行螺栓桨技术的研究与完善。
一、民用飞机领域应用航空螺旋桨技
2.复合材料制造桨叶技术。
3.强化关键单元件的研发与生产试验。
术 预研课题实践过程中,应加强对关键
航空螺旋桨技术以其较低的燃油消 破损安全和维修性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 单元件的研究与生产,在真实环境下进行
业生产中所应用的飞机大部分都是螺桨 碳纤维大梁、玻璃纤维外壳的全复合材料 时间,进而实现研究速度的有效提升。
型飞机,同时,该机型还可作为军用运输 结构。这两类桨叶前缘都带有电热防冰套
5.整合技术优势,开展联合科研。
机、侦察机以及教练机使用。然而在桨扇 和镍合金防护包边,叶身纵向带有防静电
贯彻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方针,充分
技术方面,螺旋桨技术遇到了技术瓶颈,由 和雷击的泄电带,桨根多由铝合金或钦合 发挥国内大专院校、科研所和工厂企业各
于所需研究经费较高,且受到多种因素的 金制造。
自的技术优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统筹
影响螺旋桨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滞缓,然而
3.多功能调节控制技术。
安排,开展技术协作,共克预研难关。
关于技术的研究一直持续,未来的发展前
试论航空螺旋桨技术的应用
◎司文东
目前多数无人机与农林飞机采用的 的升力系数,具有高拉力水平,可减轻重 制定。同时还应制定出民用飞机型号的发
多为螺栓桨技术,该技术不仅可提升飞机 量、降低噪声。另外,新的翼型具有良好的 展规划,并以此为依据建立螺旋桨技术预
的拉力,且具有极高的推进效率,生产成本 防腐和抗冲击外形,并且剖面制造更加容 研课题规划。
二、国际先进螺旋桨技术发展状况分析 的飞行品质、耗油率、噪声、安全性、可靠性 技术的预研工作,从建立螺旋桨技术预研
国外低速临近空间飞行器与技术发展(上)

国外低速临近空间飞行器与技术发展(上)
刘军
【期刊名称】《中国航天》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临近空间通常指距海平面20~100千米,传统航空器的静升限和航天器的最低运行高度之间的空域,属于"空"与"天"的过渡区.一段时期以来,世界军事强国逐渐意识到临近空间是一块"被军方遗漏"的特殊空间,"不征服这一区域,就谈不上真正的空天一体化".临近空间飞行器得到了各国军方的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临近空间飞行器(near space vehicle,NSV)特指能在临近空间作持续飞行并完成特定任务的飞行器,不包括只是穿越该区域飞行的飞行器.
【总页数】7页(P30-36)
【作者】刘军
【作者单位】二炮科研部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临近空间低速飞行器风速仪研制及其在低温低压风洞中的标定试验
2.国外低速临近空间飞行器与技术发展(下)
3.国外无人作战飞行器与技术发展(上)
4.临近空间热环境分析及低速飞行器的热设计方法
5.临近空间Ka波段低速飞行器通信信道建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近空间低速飞行器螺旋桨技术杜绵银,陈培,李广佳,周波(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74)摘要:临近空间飞行器因其显著特点和潜在的军、民两用价值而成为当前各国研究的热点。
螺旋桨推进是低速临近空间飞行器的主要推进动力方式。
本文介绍了临近空间发展、螺旋桨的发展及其在低速临近空间飞行器特别是高空飞艇及高空太阳能无人机上的应用,分析了低速临近空间飞行器螺旋桨设计、试验、制造的技术特点及技术难点。
关键词:临近空间;螺旋桨;平流层飞艇;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引言未来战争是空天地海电磁五位一体的体系对抗,空天是重要的战略制高点,图1显示了各个高度范围人类研制和构想的各种空天飞行器。
距地面20km以下的范围是传统航空器主要活动区域,100km以上的太空则是航天器的运行空间。
而介于两者之间即20~100km的临近空间,该空域大气稀薄、气象活动较弱包括了大气层中对流层顶、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下边界,由于技术和认识上的原因,长期以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和平地带”,各国均未给予太多关注。
目前,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统一和融合,临近空间作为一个新兴的技术领域,其重要的战略价值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美国、俄罗斯、欧洲、韩国、英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纷纷投入大量的经费,积极开展临近空间飞行器的技术与应用研究。
但从发展总体水平上看,国外临近空间飞行器技术仍处于关键技术攻关与演示验证阶段,要获得较高的军用价值仍需实现关键技术上的突破[1]。
图1 空间飞行器概念示意图临近空间飞行器特指能在近空间作持续飞行并完成一定使命的飞行器,具有突防能力强生存力高和应用范围广的特点,能执行快速远程投放、侦察、监视、预警、通信中继、导航和信息干扰等诸多任务[2-3]。
按飞行速度,临近空间飞行器可分为高速飞行器和低速飞行器两类。
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又可分为超声速和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高度涵盖20~100km,一般以火箭或吸气式发动机为动力,主要包括超声速飞机和巡航导弹,高超声速巡航导弹、高超声速滑翔导弹和可重复使用的空天飞行器等,如美国的X-43A(图2)。
临近空间低速飞行器主要包括高空气球、平流层飞艇(图3)和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图4)等,飞行高度约20~30km,飞行速度为低速和亚声速。
图2 X-43A图3 洛马公司的高空飞艇想象图图4探路者高空长航时无人机高空气球由于没有动力装置,易受风力影响,无法实现定点和机动,其应用价值有限。
平流层飞艇和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大多以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提供能源,驱动螺旋桨产生推力来克服空气阻力。
与传统飞机相比,留空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制造和运行维护费用低;与卫星相比, 由于临近空间飞行器运行高度低,容易实现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制造成本低,发射设施和地面支持设备要求也比较低,大部分部件和有效载荷可回收重复使用,因此效费比高。
由于临近空间环境低密度空气等各种因素影响,常规推进系统的效率会显著降低,根据当前国际上推进系统的发展水平,以及临近空间飞行器的长时间滞空停留和太阳能利用等多方面要素的综合考虑,螺旋桨仍然是低速临近空间飞行器的主要推进动力方式。
1 螺旋桨概述早期的飞机基本是依靠机身前端的螺旋桨旋转产生的牵引力而向前运动,因此飞机飞行速度低,直至喷气发动机的出现。
喷气发动机是把吸入的空气压缩,再与燃料混合燃烧,形成高温高压气体并向后喷出,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大大提高飞机飞行速度。
喷气式飞机的油耗比较高,制造复杂;但是,在许多不需要高速飞行的工作中,螺旋桨飞机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执行喷洒农药、森林防火等任务。
另外,涡轮螺旋桨飞机在较短途的飞行中具有更低油耗,庞巴迪的多个支线机、C130J、A400M及多个国家的运输机也都采用的是涡轮螺旋桨技术。
图5 螺旋桨示意图图6 A400M运输机临近空间技术的研制中,螺旋桨质量轻、驱动低速飞行的高效性能,能够满足飞艇、无人机等低速临近空间飞行器高空长航时飞行对动力推进系统的需求,这也就成为目前国内外高空飞艇、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推进装置设计时一般采用螺旋桨作为推进器的主要原因[4~9]。
例如,由DARPA 提出的“海象”飞艇是一种“混合”式飞行器,采用轻于空气的浮空器与推进系统共同提供飞行升力,于2005年1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进行了缩比尺寸的“海象”验证艇(命名为P-791)飞行试验,该验证飞艇大约有120ft长,约为“海象”要求尺寸的1/4,有2个融合艇体、4个螺旋桨,螺旋桨位于艇体两侧及艇体后部。
2008年8月,英国研制的“西风”高空远程太阳能无人机采用超轻型碳纤维制造机身,重量只有50kg,翼展达到22.5m,飞行时间达到82小时37分钟。
“太阳神”高空长航时太阳能无人机也采用大展弦比机翼,分布式螺旋桨推进系统方式,安装有多达14个螺旋桨。
如上述诸例,在高度30km左右的临近空间,低速或静止的飞艇采用电动螺旋桨产生推力的可行性已得到飞行验证,但随高度上升大气环境变化,电动螺旋桨可能会力不从心,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就临近空间飞行器电动螺旋桨而言,亟待突破的技术主要是先进电机的设计和高空低雷诺数下螺旋桨的设计,螺旋桨的设计又包括桨距、直径以及桨的数目确定等内容。
目前,临近空间飞行器螺旋桨可取定距和变距两大类方式,两类各有优缺点。
定距螺旋桨只能在选定的速度范围内效率较高。
变距螺旋桨,即通过控制装置改变螺旋桨的桨距,使得在较宽的速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效率。
但变距螺旋桨结构复杂,机构重量较大,这并不利于低速临近空间飞行器控制重量的要求。
为减少可动部件,长航时太阳能无人机大多采用定矩螺旋桨,也有无人机如“秃鹰”无人机,则应用了三叶片变桨距螺旋桨。
高空飞艇采用的变距螺旋桨较多,以获得较高的效率。
相对传统螺旋桨,变直径螺旋桨和双螺旋桨系统是正在研究新概念螺旋桨。
变直径螺旋桨可以通过增加螺旋桨的直径来保持推力不变。
变直径螺旋桨主要用于倾转旋翼飞行器的垂直起降。
目前螺旋桨直径能够延长30%。
变直径螺旋桨技术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双螺旋桨系统则采用两套大小不同、相互独立的螺旋桨。
小螺旋桨针对低空运行设计,大螺旋桨针对高空运行设计,通过离合器使螺旋桨与驱动轴实现啮合和脱离以保证推进系统具有较高的效率。
双桨系统的缺陷是增加了额外的重量,控制系统设计比单桨更为复杂。
复杂而特殊的环境特性,是形成螺旋桨设计技术难点的主要原因之一。
低速临近空间飞行器升降过程高度变化范围从地面到20km或更高的空间,大气密度变化大,雷诺数较低,螺旋桨雷诺数约105~5×106,高、低空气动特性、可用推力和功率都发生很大变化。
20km左右的平流层空气密度约海平面处的1/14,压强约1/18,呈高空低雷诺数效应。
由此,普通螺旋桨翼型在小攻角下可能出现图7所示的层流分离。
升力系数随攻角增大缓慢增加并出现静态滞回,而阻力系数迅速增大,导致螺旋桨气动效率严重下降。
同时,为了弥补平流层大气密度降低引起的螺旋桨推力和功率损失,保证推进系统有足够的抗风和推进能力,高空螺旋桨直径和转速都比较大,而高空声速比地面又有所降低,导致叶尖局部马赫数较高甚至出现激波,进一步加剧了气流分离损失。
因而要求螺旋桨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目前对这类低雷诺数、高亚声速流动的研究还不多。
另外,临近空间飞行器螺旋桨,其直径大、相对厚度薄、截面扭角较大、轻质高强、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和抗辐射性能,这对结构、材料以及相应的制造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图7 层流分离2 螺旋桨的布局常规飞艇推进器的布局方案有尾部推进、两侧推进、两侧和尾部同时推进三种[10-11]。
尾部推进的优点是:直接力的作用点远离飞行器的重心,操纵效率高,艇身层流区域大摩阻低,同时由于尾桨对艇体后部分离气体的吸附作用,降低了压阻;缺点是偏航控制力矩不足。
两侧推进方案,推进装置距离重心的距离也较远,可以提供较大的偏航力矩,另外,通过改变螺旋桨的转速差也可实现飞艇倾斜或者偏航控制,这种方案机动性强,但总体耗能高,发动机的位置过于靠外,需要有刚性的支撑构架。
两侧和尾部同时推进方案结合了以上前两者的优点,尾部推进器的功率约占总推进功率的70%,两侧主要提供操纵力矩。
高空太阳能无人机一般采用大展弦比机翼,分布式螺旋桨推进系统方式。
螺旋桨伸出机翼前缘,性能不会受到机翼干扰影响,但螺旋桨的滑流效应对机翼具有一定的影响。
3 螺旋桨气动设计及性能分析高空低密度和低雷诺数螺旋桨翼型绕流雷诺数较低且马赫数较高,大跨度飞行高度内风速变化大导致螺旋桨工作迎角变化很大,因此,应该采用低雷诺数高亚声速高升力翼型,且在较大的迎角范围内都有较好的升阻特性,失速特性缓和。
目前大多数可选用的常规翼型都是为了满足高雷诺数(>107)而设计的,它们的最大升力系数普遍偏低,航时因子不高,特别是在低Re数(约106)下这些翼型将出现层流分离泡,严重影响气动性能。
适用于临近空间飞行器螺旋桨低密度、低雷诺数、高马赫数、大跨飞高的高升力翼型,以及临近空间飞行器螺旋桨翼型设计的重点是尽量保持翼型前缘处为附着流,抑制层流分离泡的产生和推迟分离。
对比LNV109A、Eppler族和S1223低雷诺数高升力翼型发现,类Stratford凹压力分布和后缘加载设计是实现高升力和失速平缓的关键[12]。
总的来说,高空低空气密度和低雷诺数螺旋桨构型和设计的相关研究基础不是很多。
因此开展该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很有必要性。
临近空间飞行器螺旋桨的设计目标是:满足功率和推力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质量轻、效率高、振动小、噪声低,并有一定结构安全余度(裕度?)。
螺旋桨设计的两个主要因素:直径和转速。
其中,转速取决于桨尖马赫数,而传统设计中,桨尖马赫数一般不大于0.75,以避免桨尖激波的产生从而降低螺旋桨的气动特性。
图8给出了高度24.5km下转速与直径的关系[13]。
图8 转速与直径的关系螺旋桨气动设计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气动设计参数综合分析方法;另一种是优化设计方法。
目前主要采用气动设计参数综合分析方法,该方法以满足设计指标为目的,运用性能分析软件和风洞试验对翼型的选择及配置、桨叶扭转角、桨尖形状等桨叶气动设计参数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并通过综合分析处理,最后得到能满足设计指标要求的初步设计方案。
优化设计方法则以达到最佳目标为目的,目标函数可选取不同的设计目标的综合指标,设计变量为沿桨叶展向变化的剖面弦长、相对厚度和几何扭角,约束条件包括结构约束和性能约束,初始值可根据设计经验给出,优化方法根据数学模型的特点选取。
另外,螺旋桨气动设计方案还要根据模型试验和试飞验证反复修正才能最终确定。
螺旋桨性能分析方法包括工程方法、CFD方法和性能试验三种。
工程方法主要包括叶素理论、动量理论和涡流理论等。
叶素理论把桨叶分为许多独立的微段(叶素),将叶素视为二维翼型,每个叶素上的气动力和力矩积分可得到桨叶的气动力和力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