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97)

合集下载

(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48)

(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48)

(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48)语文试题分值:150分时量:15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分为两卷,共八页。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填入相应的位置内。

2.客观题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请用黑色的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卷上。

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卷,试题卷请自行妥善保管。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①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

②中国古代的‚礼‛和‚乐‛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

《礼记》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

‛其贡献礼品、击土鼓而作乐,便是最早的礼乐仪式。

到了传说中的五帝时期,虽然帝王的领袖地位和递相禅让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

到了夏朝,由于‚天下为家,各亲其亲‛,于是‚礼义以为纪‛,礼仪制度才逐渐建立起来。

但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

商礼由于殷墟考古的大量发现,以及《史记》有较多的记载,则已彰彰可考。

到了周代,礼制集前代之大成,逐渐完备和成熟起来,因为这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

‚乐‛在周之前也已有不少歌舞产生,到了周代,‚乐‛的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相应制度,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来规范和管理乐。

③在礼乐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周公是一个重要的人物。

他制礼作乐,不仅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形成系统化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而且注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

孔子是发展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并且,他以礼乐为解说对象,着力彰显礼乐文明的精义,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91)

(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91)

(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91)第I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战争题材影视作品,因为先天具有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纷繁复杂的人物事件、恢弘磅...礴.的战斗场面等,长期为影视界所(钟情/衷情)。

,,再现那些震憾人...心.的历史瞬间,具有广泛的观众基础,在当代萤屏..上占据很大比重。

从时代文化建构的高度来看,反映历史和时代的本质真实、塑造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始终是抗战剧创作的努力重心。

对于创作者来说,抗战历史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篡改/窜改)。

国仇家恨、生死存亡和敌我对决是抗战题材作品吸引人的重要内核,但为了吸引人,违背历史事实地(大事/大肆)渲染、拼贴、嫁接..,已经构成当下抗战剧创作的潜在风险。

一些陷入闹剧的抗战剧,已然丢弃了中国战争题材和历史题材的传统文化底蕴..的展示,历史的真实和教益悄然退居幕后,艺术的....,徒有夸张、扭曲、戏谑真实和艺术的感染也成了空洞的说辞..。

1.文中加点的词语,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恢弘磅.礴(páng)萤屏B.震憾人心戏谑.(xuâ)C.叱咤.风云(chà)嫁接D.文化底蕴说.辞(shuō)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钟情窜改大事B.衷情篡改大事C.钟情篡改大肆D.衷情窜改大肆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但是以抗日战争为话题的电视剧,讲述当下国人熟悉甚至亲身经历的历史事件B.讲述当下国人熟悉甚至亲历的历史事件,还是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电视剧C.其中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电视剧,剧中的历史事件有的还是国人亲身经历的D.尤其是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电视剧,讲述当下国人熟悉甚至亲历的历史事件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直不瘟不火....的京津冀一体化问题,逐渐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39)

(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39)

(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39) 试卷考试说明: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要求书写工整,卷面干净,禁止使用涂改带或涂改液等。

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六艺乃春秋时固有之学问,先孔子而存在,孔子实未制作之。

但孔子虽未曾制作六艺,而却曾以六艺教弟子。

故后人以六艺为特别与孔子有密切关系,亦非毫无根据。

以六艺教人,并不必始于孔子,据《国语》,士亹教楚太子之功课表中,已有“诗”“礼”“乐”“春秋”“故志”等。

但此等教育,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受。

不但当时之平民未必有机会受此等完全教育,即当时之贵族亦未必尽人皆有受此等完全教育之机会。

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到鲁方能见各国之诗与乐,可见“乐”“诗”各书,在当时乃是极名贵的典籍学问。

孔子则抱定“有教无类”之宗旨,“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如此大招学生,不问身家,凡缴学费者即收,一律教以各种功课,教读各种名贵典籍,此实一大解放也。

故以六艺教人,或不始于孔子;但以六艺教一般人,使六艺民众化,实始于孔子。

以后各家蜂起,竞聚生徒,然此风气实孔子开之。

孔子之讲学,又与其后别家不同。

别家皆注重其自家之一家言,如《庄子•天下篇》所说,墨家弟子诵《墨经》。

但孔子则是教育家。

他讲学目的,在于养成“人”,养成为国家服务之人,并不在于养成某一家的学者。

所以他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

所以颜渊说:“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庄子•天下篇》讲及儒家,即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此六者正是儒家教人之六种功课。

惟其如此,所以孔子弟子之成就,亦不一律。

《论语》谓:“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03)

(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03)

(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03)一、论述性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家书文化书信是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方式,最早在周朝开始出现。

相传三千多年前,周幽王性情残暴,喜怒无常,宠信绝代佳人褒姒而把自己的王后申后幽禁在冷宫。

申后遂用宫女之计,为太子“修书”一封,商量废除褒姒的计谋。

“书”,最早并不作书信之解,而是做动词,是写的意思。

后来才做名词,演变为书信。

“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顾名思义,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书信,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书信形式。

明清是家书发展的巅峰时期。

不但许多文人学士的文集中都收有家书,而且也有个人尺牍专集和尺牍选本大量涌现,如汤显祖的《玉茗堂尺牍》、袁宏道的《袁中郎尺牍》、郑板桥的《郑板桥家书》、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等家书佳作。

王守仁、唐顺之、张居正、汤显祖、袁宏道、王夫之、郑板桥、袁枚、纪昀、林则徐等人的家书流传甚广,内容包罗万象。

如立身方面,或云做人首先要立志为“天下第一等人”;或云“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不要蝇营狗苟于“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或云人要“益于当时,闻于后世”,从而上可以报效国家,下可以振兴自己的家族;或云“为人勿沾名士之气”,不要自认为有才华,目空一切,大言不惭,那样只会害人害己。

又如读书方面,或云“学贵变化气质,岂为猎章句,于利禄哉”,读书获得知识、提高素质放在首位,不是一味地灌输读书致仕的思想;或云不要科举入仕,而要努力进取,注重个人修养,做一个真正的有德之人;或云靠读书发迹,靠苦志厉行享誉盛名,光宗耀祖,不要妄自菲薄,甘居人下。

有志是基础,有识是前提,而有恒则是保证。

没有志向,只会歧路亡羊,盲目从事;没有见识,只会是井底之蛙,所见有限;没有恒心,只会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山西省临汾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核心模拟卷语文试题(四)(含答案)

山西省临汾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核心模拟卷语文试题(四)(含答案)

临汾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核心模拟卷语文(四)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如果将杜甫置于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的谱系之中,那么,他作为一位古代诗人,何以能影响那么多后来者?这是古典与现代的交融问题,更是在于杜甫如何获得超越这种二元对立的更具永恒性的境界。

他激励并挑战了不同风格、代际和意识形态的诗人。

这是杜甫书写真正具有共性的一面,不管这种共性是基于认同还是反对,它至少在“为人生”的话语实践上保持了某种朝向底层与民生的探索热情。

新世纪以来的诗人们曾从各自不同角度“致敬”杜甫,并在思想源头、现实情怀、批判实践、日常美学等方面给予其现代性的转化,这是杜甫的“潜能”于新的文化背景下召唤出的新的时代之声。

在20世纪以来的诗歌现场,不管是将杜甫变得陌异化,还是表述为似曾相识的现实主义趣味,都会涉及对时代的追问。

尤其是针对更为具体的杜甫形象的再造,书写本身会显得更加微妙,这种移植不仅关联到时空的转换,还在于主客体的相互凝视——当诗人们凝视杜甫时,他又何尝不是在反向凝视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诗人们从这位跨越时空的诗人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影子,这才是移植和化用的意义。

新世纪诗人需要在何种境界上才能靠近杜甫?历史的杜甫分化成了多个现实和当下的杜甫,这种分化是要打破我们心目中固有的杜甫认知,从而还原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民代言者”形象。

河南省濮阳市建业国际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濮阳市建业国际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12月月考卷语文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小说因地位卑下,作者常攀附经史等强势文体以自高,并在小说中谈文论艺,以示博学,提高小说的品位,因此,小说中蕴藏着丰沛的文论资源,值得挖掘和利用。

钱钟书先生早就注意到这一现象,他在《读拉奥孔》一文中说:“把它们演绎出来,对文艺理论很有贡献。

”可惜一直未受到学界重视。

谈文论艺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诗文曲赋、小说戏曲、书画篆刻等无不应有尽有,或由作者直接介入发表,或借小说中的人物代言,其中不乏精辟之见,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文艺理论和艺术两个方面。

文艺理论价值可从三个方面去认识:其一,发表文学艺术创作观点,如小说的虚实问题,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叙》中有过精彩论述,指出小说中的“事”真假不重要,关键在于“理”是否“真”。

其二,品评作家、作品。

如《孽海花》第三十五回对李慈铭、黄遵宪、袁昶等近代诗人进行简评,如认为黄公度(黄遵宪)的《人境庐》“纵然气象万千,然辞语太没范围,不免鱼龙曼衍”。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盛行,但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红楼梦》第一回借石头和空空道人的对话,斥责“历来野史”和才子佳人小说内容“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千部共出一套”;又指出“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追趣闲文者特多”;宣称《石头记》乃“实录其事”。

这段对话涉及小说创作、小说批评和小说接受等诸多问题。

作者还借贾母之口,剖析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心态:“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

何尝他知道那世宦读书家的道理。

”斥责作者缺乏生活体验,胡编乱造,其实是为了获得某种心理补偿。

其三,传述创作技巧。

如《儒林外史》中多次论及八股技法,马二先生称“(八股)文章既不可带注疏气,尤不可带词赋气”。

从时代背景而言,八股是士子进入仕途的敲门砖,必须全力以赴,无暇顾及其他。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含解析)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含解析)

语文试卷第Ⅰ卷(共70分)一、语文基础,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绯.红(fēi)狭隘.(yì)津.津有味(jīn)B.剔.透(tī)步骤.(zhòu)既往不咎.(jiù)C.濒.临(bīn)颈.椎(jīng)载.歌载舞(zǎi)D.庇.护(pì)广袤.(mào)中流砥.柱(jīn)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古木参天,竹林掩映,环境十分清幽静谧。

B.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序》是学习行书的首先字帖。

C.面对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我们坚定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念。

D.垃圾分类即能回收可再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环保,可谓两全其美。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不与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与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B.他出射于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最终选择了用线条的色彩演绎人生。

C.玉不琢不成器......,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也难以超越自我,取得优异成绩。

D.柳敬亭拜说书艺人莫后光为师,虚心学习,说书技艺炉火纯青,成为扬州评话的一代宗师,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在下面语段中,一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沙漠地区的兀鹰个个都是捕猎高手,却很少单独出去,这与沙漠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有很大关系,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获,许多弱小运动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兀鹰来说,想获得足够食物,单干就不如合作。

A.因为但是只要 B.所以因此只要C.因为因此如果 D.所以但是如果5.结合语境修改画线病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现代工业社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多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二氧化碳具有吸热和隔热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玻璃罩”,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向外层空间无法发散,造成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温室效应”。

宜丰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宜丰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宜丰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空灵,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崇高境界,也是中国艺术的重要范畴。

在西方没有这样相似的美学观念,这是东方民族独特的美学思想。

中国艺术追求的境界如高山大川之间的一朵幽兰,它似有若无,无人注意,自在开放。

这样的美淡而悠长,空而海涵,小而永恒,其最大的妙处在于:它在“空”中增加人们玩味的空间,在于其空灵中的实有,静穆中的崇高。

中国人认为天地自然都由一气化生,面对气化流荡的世界,他们发现了虚实的奥秘,发现了“有形但为无形造”的哲学原理。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

在虚实二者之间,中国艺术对虚更为重视,唯有虚,才能给欣赏者提供“对物象产生距离”的载体,在赏画、读诗、游园中获得空灵的美的享受。

“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欣赏中国画,不仅要看画在画面上的,而且要看不在画面上的东西,通过画面的有限形式,想象到无形的世界。

诗也如此,诗要沉着,更要空灵,沉着与空灵并重,才会有悠然的韵味;诗要有言外之意,意外之韵,含不尽之意如在言外。

在中国园林艺术中,虚空的世界永远在造园和品园者心中存在着,他们得诗画“空”之精髓,故有灵气往来。

中国园林创造就是引一湾溪水,置几片假山,来引领一个虚空的世界,创造一个灵动的空间。

我们目之所见的世界,在虚空的氤氲中显示出意义。

如果赏园者只是停留在视觉观察中,就有可能错失小园中所包裹的万般景致。

在中国园林中,假山不是山,却有山的巍峨;溪涧不是海,却有大海的渊深。

回廊是狭窄的,它却可以引领人走向宇宙纵深;小桥曲折,却将人度向另外一个世界。

至于云墙偎依着篱落,曲曲地在丛树中逶迤,真把人的心牵向更远。

亭在园林中有着独有的地位,园林无水不活,也可以说,因无亭不灵。

亭子是实用的,它可以供人休憩。

亭子又在园林中起到收摄众景的作用,松散的景物,往往通过亭子的收摄成为一个整体。

(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10)

(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10)

(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10)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

满分1 5 0分,考试时间1 5 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 0分)一、现代文阅读(3 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砖汉瓦,并非专指“秦朝的砖,汉代的瓦”,而是泛指秦汉时期的青砖与古瓦。

它们历千年而不朽,以精美的文字、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景,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现实世界与美好愿景。

秦兵马俑的千军万马与气势万钧,见证了秦代制陶技术的高超。

用这种技术去制造宫殿上的陶瓦,不难想见它们的坚固与华美。

精美的陶瓦被广泛用于秦阿房宫的营建。

因为瓦当向外,所以或印图案,或刻文字,兼具建筑与装饰的作用。

它们承载着精美而丰富的图文,就像秦汉建筑上的“徽章”,宣告着早期宫殿“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营建法则。

现在出土的秦代瓦当上,图像多为鹿、豹、鱼、鸟等动物纹。

这种动物情结源自秦人祖先的游牧狩猎活动。

此后,汉承秦制,国力更加强盛,建长乐等四十余座宫殿,瓦当图案的艺术性也抵达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瓦当最为出色。

四神兽瓦当的构图饱满得当,造型夸张,气势磅礴,雍容堂皇。

时至今日,但凡在当代设计中使用到四兽形象,都无法摆脱瓦当神兽造型的影响。

除了动物纹饰,云纹瓦当也广为使用。

云纹瓦当成为图案瓦当的主流与秦皇汉武等帝王渴望求仙升天、永享荣华的思想不无关系。

而瓦当纹饰发展到西汉时,又出现了文字瓦当。

(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70)

(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70)

(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70)时间:150分钟满分 150分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神话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化形态,而是一种依附于历史文化思潮而存在的叙事形态和思维形态,是以神秘性思维方式为内核、叙事性表述为手段的表现艺术。

就中国神话史而言,它曾有过三次创作高潮,而三次高潮又分别体现着神话内涵的三次变迁。

首先是五帝三王时代历史的神话化。

中国神话的第一个高潮,是出现在历史上神秘性思维最为高扬、神权思想最为膨胀的“五帝”、“三王”时代。

上古史非但不是神话的历史化,恰恰相反,上古神话更多却是历史的神话化,在历史记叙不发达的时代,它承载着传承历史的功能。

例如夸父神话。

无论是夸父追赶太阳的伟大举措,还是饮干河渭的巨大威力,都是在现实中不可能见到的。

但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这个神话最少披露了三个方面的信息。

第一是夸父的身份。

夸父当是炎帝一族的人。

第二是黄帝、蚩尤之战的反映。

第三是关于当时气候恶化的反映。

尽管神话中也有先民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哲学认识,但其主体则是历史的。

其次是秦汉魏晋时代哲学的神话化。

战国时代人们对人类生存所遇到的或涉及的种种问题,都作了理性的思考,阴阳五行学说成了解释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基础理论。

秦汉人则把这种理论广泛地用于实践,并用神话对这种理论最大限度地进行图解,使神话具有了哲学的内涵。

一个显著的例子,在先秦,诸神多为独立存在的个体,而秦汉人则根据“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理论,将许多神话人物配成了夫妻。

如以伏羲配女娲,以嫦娥配后羿,以东王公配西王母。

这反映了汉魏神话与上古神话迥然不同的意义内涵,标志着神话性质的一次重大变迁。

再次是元明时代宗教的神话化。

元明时代,神秘性思维再次高扬,其标志便是新的造神运动的兴起。

元明人则在前人的基础上,又创造了大量的神祗偶像。

(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6)

(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6)

(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6)(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隐逸文化的精神价值“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陶渊明的这一声清啸,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千载之下尚令人追慕不已。

其实,这并非陶渊明有卓异之处,而是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的一翼,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

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中国的隐逸传统应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同源,隐士亦不下万余人,有文献记载、事迹可考的就有几千人。

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

孔子当然不是隐士,甚至还明确反对过隐逸,但他的思想里却隐含着许多隐逸成分,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

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但他还提倡“无道则隐”。

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

庄子则是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他不仅本人是大隐士,而且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

他否定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使之不扰于心,并进一步卸除了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

这还不够,他不仅要隐身,更重要的是要隐心,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喜怒哀乐的情绪,即使“大浸稽天”也不感到潮湿,“大旱金石流”也不感到炎热,由纯粹的自我存在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

这样,庄子就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

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一直起着强烈的破坏作用,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这一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作用的。

儒道两家的融合互补为传统的隐逸文化奠定了基础。

到了汉代,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统一和强固,隐士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就出现了以东方朔为代表的朝隐,它体现了传统隐逸文化的初期特征:注重现实功利;魏晋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意识形态的解体,出现了林泉之隐,它更多地体现出传统隐逸文化中精华的一面;由于唐代的包容性,反而使得隐逸文化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出现了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的中隐;至宋代,整个传统文化走向内倾,注重精神超越的酒隐就应运而生了。

(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95)

(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95)

(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95)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论述类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魏家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

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

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彫墙。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

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优质文档]浙江省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统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优质文档]浙江省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统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台州中学2017学年第一学期第四次统练试题高三语文命题人:卢临晨冯丽照审题人:方永敏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阅读一部优秀的作品,需要心无旁鹜,潜心阅读。

有时,甚至需要一点香菱学诗那样挖心搜.(sōu)胆的精神。

其中的精华部分还需要反复咀嚼.(jué)。

B. 凭心而论,电影市场并不缺硬汉形象,但受欢迎的无疑都是外国制造。

而吴京的《战狼2》,则展现出中国人的彪.(biāo)悍之气,令人血脉贲.(pēn)张。

C. 一款游戏成为现象级,足见其魅.(mèi)力;又被称为“毒药”“农药”,可见其后果。

随着“王者荣耀”的风靡,坊.(fáng)间的声讨之音也不绝于耳。

D. 中印对峙.(zhì)的洞朗地区,一度成了中国、不丹之间的争议地区,近年来终于尘埃落定,但因离印度东北咽喉不远,印度方面曾多方阻挠.(náo)。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小题。

[甲]禅宗成为士大夫可以在责任和放任、入世和出世之间找到自我协调和自我放松的一种方式。

儒家的传统,是一个入世的、对社会负有责任的传统。

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想要恢复周礼,恢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克己复礼。

[乙]儒家所谓的“三不朽”,首先要立德,其次要立功,最不行还得立言。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都要靠社会的承认,一个人的价值要在社会上去体现。

与之相反,禅宗有一套追求自然和放松的道理。

禅宗说本自无缚,不用求解。

只要放下一切就是自由的。

我们要反省自身,去寻找一个清净..境界。

士大夫在这点受到影响以后,在沉重的社会责任和官场争斗之外,找到自我解脱和自我放松的方法。

如用书法休养生息....。

....,什么间架结构都不能太刻意,自然就好,一定要挥洒自如禅宗在一百多年以来,已经传播到了世界的各个地方。

上世纪60年代是一个现代的西方世界受到文化冲击的时代。

[丙]大家可能听说过那个时候有所谓“垮掉的一代”,出现嬉皮士运动,新浪潮电影,反越战运动。

辽宁省名校联盟(东北三省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辽宁省名校联盟(东北三省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12月合考试卷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个厨的文学完成16题。

材料一:曾几何时,红楼IP[互联网界的“IP”可以理解为所有成名文创(文学、影视、动漫、游戏等)作品的统称]的开发与传播出现了影视改编、电视讲坛、图画动漫、网络空间、消费物品等多样化传播形式。

现在我们不得不思考经典IP《红楼梦》如何转化为当下“现象级”IP,这游需要红楼IP影视开发者转变观念,注重年轻化、时尚化、商业化。

在4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移中,我们经历了消解严肃、快餐文化、读图时代等一系列时代现象,《红楼梦》的传播方式和审美批评理念不再适用于当下新兴的大众需要。

尽管学院派红学依然沉浸在文字文本里,但精英红学与大众红学的区别在于,精英红学体验的是经典的厚重与高贵,而大众红学需要的是普适与通俗,需要的是娱乐与快感。

新近发展起来的大众媒介传播技术,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在强势地巩固着经典文学作品的经典地位。

对于文学经典而言,大众传媒的市场力量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使经典地位更牢固,用得不好,却会把“经典”变得畅销却“庸俗”,甚至“恶俗”。

确实,媒介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但利用其动机却有好有坏,而正是这“有好有坏”的动机,会使得搭乘媒介技术这一便利之车的文学经典驶向两个完全相反的境地。

(摘编自刘继保《红楼IP影视开发为何越来越冷》)材料二:①一部经典首先只有被阅读,然后才会产生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哲学价值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97)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

从基本框架看,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第一,追求善良的价值观念。

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

孟子认为,“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它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皆为“善端”,由此形成仁、义、礼、智“四德”,进而达到至善。

礼仪表现出善良的人性,雍容大度的仪态,彬彬有礼的行为,庄重诚敬的仪式,表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善良宽容的心灵。

第二,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念。

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为和”的价值追求。

儒家强调,“礼之用,和为贵”。

礼仪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行为规范,礼让包含对自我的克制,对他人的理解,体现以礼待人的尊重,乐群贵和的美德。

第三,追求秩序的价值观念。

从国家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国无礼则不宁”。

孔子以礼为基础,提出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进而建立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

礼仪是经世治国的道德秩序,人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

然而,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就可以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

将礼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的价值观念,放进现代文化的框架下进行科学的阐释,就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与友善、和谐、文明、法制等现代价值观念相联系,成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礼仪文化教育的优势,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礼仪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礼仪文化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现代礼仪文化的价值取向。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观内涵,对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追求进行提炼,与友善、和谐、文明、法治等现代价值观念联系起来进行科学阐释,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使核心价值观落小为礼仪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

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使礼仪文化变成礼仪行为和礼仪习惯。

中国礼仪文化强调自律,西方礼仪文化强调他律。

我们应该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保障各种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为人们自觉地遵守,或者从不自觉到自觉地遵守。

同时,通过一些仪式和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使礼仪文化成为每个人的礼仪行为,变成全社会的礼仪习惯,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

1.下列关于中国礼仪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B.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追求“向善”,它表现出善良的人性,表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和善良宽容的心灵。

C.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

人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D.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

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能够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儒家对中国礼仪文化的诠释来看,儒家已经意识到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B.中国礼仪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密切,中国礼仪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C.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为礼仪价值取向,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让大众接受。

D.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礼仪文化可以变成礼仪行为和礼仪习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我们应该通过礼仪文化教育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B.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观内涵,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

C.中国礼仪文化强调自律,西方礼仪文化强调他律。

我们应该将中国礼仪文化和西方礼仪文化有机地结合,保障各种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为人们自觉地遵守,或者从不自觉到自觉地遵守。

D.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有助于礼仪文化成为每个人的礼仪行为,变成全社会的礼仪习惯,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

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

幼儿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

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

炀帝嗣位..上书致....,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请者,前后数百人。

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

‛乃赐物两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

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

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

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

‛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

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

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

是日旦将朝,见执。

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

‛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

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3分)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

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

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客。

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

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

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和上官伟长芜城①晚眺 [宋] 严羽平芜古堞暮萧条,归思凭高黯未消。

京口②寒烟鸦外灭,历阳③秋色雁边遥。

清江木落长疑雨,暗浦风多欲上潮。

惆怅此时频极目,江南江北路迢迢。

[注]①芜城:扬州的别称。

②京口:今江苏镇江。

③历阳:今安徽和县。

8.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在全诗中有何作用?(5分)9.《沧浪诗话》认为诗歌的高妙之处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请结合尾联加以赏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2)《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绝不后悔的句子是“,。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描述齐威王纳谏后,群臣纷纷进谏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选考题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前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爬上楼顶的男孩儿蓝月我把车子开得飞快。

我时不时拿眼睛橫一下副驾驶座叫陈小雨的孩子。

小家伙似乎有点不安,一会儿玩玩手指,一会儿又将眼神飘向窗外。

你说现在的孩子玩什么不好,居然要玩爬楼顶的危险游戏,这不是给我们警察添乱吗?这个孩子居然一而再再而三地爬楼顶玩。

最可恨的是,他居然对我说,明天的新闻上别忘了写上他的名字。

这孩子爬楼顶爬出瘾来了,开始几次还有点害怕,低着头不敢吭声,后来居然用满不在乎的眼神看我们,嘴角还露出一丝叛逆的挑衅。

我决心要面见他的父母,再也不能被他忽悠了。

前几次问他,他说父母都不在家,奶奶是个聋子,说就算我们去了也是白搭。

到了陈小雨的家。

屋子很旧,堆了不少硬纸板可乐瓶之类的生活垃圾。

屋里传出炒菜的声音。

我问陈小雨:‚里面是你奶奶在做饭吗?‛陈小雨点了点头。

我走进去,果然里面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在乌漆麻黑的锅灶上忙碌。

‚老奶奶,您好。

‛我和老奶奶打招呼。

‚没用的,我奶奶啥也听不见。

‛陈小雨轻声嘀咕。

看来,解铃还须系铃人,必须从陈小雨身上打开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