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24-2025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及答案
![2024-2025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55701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8.png)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共8页,答题卷共2页。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必须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测试范围:九年级上册第1~2单元。
4.难度系数:0.75。
一、古典之美(27分)1.在整理古诗词的过程中,小夏发现心怀家国、志在天下的家国情怀在中国历代诗人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她整理了部分诗歌内容,请帮她完善下面表格。
(10分)点评:字体,描绘了大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
A.端庄方正B.秀美飘逸C.蚕头雁尾D.龙飞凤舞在班级举行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文志小组以下面的古诗文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小题。
(15分)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尖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3c336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8.png)
大联考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得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不管是要找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还是查明天花板上水印的来由,我们通常都要考察可能的解释。
比如说天花板上的水印,是屋顶漏水了?还是管子漏水了?我们可能会这样推理:“这个水印在厨房天花板上,正好是在浴室的下面,所以很可能是管子漏水。
”现在到楼上去检查一下,如果发现了漏水的管子,那么就可以合理地得出结论,对于水印的最佳解释是管子漏水,当然,也可能屋顶和管子同时漏水。
这个简单而实际的例子展示了科学研究的推理过程:提出各种假说,一个一个地排除,直到得出最佳解释。
地质学的历史为科学研究如何运用这样的推理过程提供了一个清楚的例子。
地球已经有上亿年的历史、大陆在漂移,这些都是非常惊人的发现。
它们被接受的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要求仔细的观察、改良的技术、大量的集体努力以及在很多学科中共享知识。
地质学最近的发展历史就展现了这样的过程。
1912年,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了板块漂移理论来解释这个明显的事实——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看上去好像很吻合。
但是在他之前的理论家,通过观察过去的地图,也推测这些太陆原本是连在一起的。
魏格纳对这一理论的补充是,在两个大陆相对应的边缘,岩石的形成和动植物化石都非常相似。
因为他不能提出一个解释或者模型来说明像板块这样巨大的东西是如何“漂移”的,他的理论遭到了普遍的拒绝,甚至被嘲笑。
虽然他的理论解释了一些观察到的现象,但是并没有被采信,因为它与当时人们所相信的关于大洋和大陆的物理结构方面的观点不一致。
拥有可接受的解释模型是科学断言能被接受的重要标准。
魏格纳的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被美国地质学家哈雷·赫斯复兴。
赫斯提出,最近发现洋中脊在延伸,而大陆居于板块之上,因此板块应是由底层的地慢缓慢运动的“环流”所推动的。
2024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一联考(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一联考(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3948e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6.png)
2024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一联考(月考)语文试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从人类文明形态的角度看,人类历史的发展与变迁,表现为不同文明形态不断演进更替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取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及其相互作用。
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产生,一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旧的文明形态已经难以驾驭并容纳愈益发展的生产力和文明成果;二是新的文明形态已经发育起来,并达到一定成熟程度。
旧的文明形态走向衰落,新的文明形态繁荣兴盛,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性变迁。
长期以来,凭借西方现代化的先发优势和话语权强势,一些西方学者极力宣扬资本主义文明是普世的文明形态。
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符合人类文明发展演进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带来其无法克服的弊病,诸如经济危机频发、物质主义膨胀、贫富两极分化、对自然资源竭泽而渔、对外掠夺扩张等,这些弊病不仅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阻碍,而且越来越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桎梏。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多重挑战和危机。
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
两极分化还是共同富裕?物质至上还是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竭泽而渔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还是立足自身国情自主发展?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面对这一系列的现代化之问,西方现代化模式没有也不可能给出科学回答,更难以满足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诉求,世界迫切需要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引领和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探索出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之路,极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a7305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d.png)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质疑、耸人听闻、情不自禁B. 谨慎、驰骋、熏陶C. 奔跑、激动、喧哗D. 畅快、堵塞、恳求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A. 这篇文章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
B. 她的演技真是出神入化,让人叹为观止。
C.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D. 这场雨下得真是倾盆大雨。
3. 下列句子中,语病最多的是()A. 他的成绩提高了,得益于老师的辛勤教导。
B. 通过这次比赛,我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
C. 我非常喜欢阅读,尤其是科幻小说。
D. 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是()A. 高兴、愉快、喜悦B. 美丽、漂亮、秀丽C. 快乐、欢快、欢乐D. 努力学习、勤奋、刻苦5. 下列句子中,句式转换错误的是()A. 原句:这所学校的学生都很优秀。
改写后:这所学校的学生优秀。
B. 原句:他每天都很努力学习。
改写后:他每天都很勤奋。
C. 原句: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改写后:爱护环境,保护地球,我们要。
D. 原句:他认真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改写后:他成绩不断提高,认真学习。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庐山谣》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
7. 《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
8. 《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句,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9. 《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句,描绘了黄河的壮阔景象。
10. 《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展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
三、阅读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12.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64b650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a2.png)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024.04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A.秩序(zhì)选聘(pìn)鞠躬尽瘁(cuì)B.独裁(cái)迭起(dié)气冲斗牛(dǒu)C.殷红(yān)气魄(pò)深恶痛绝(wù)D.污秽(suì)呜咽(yè)鲜为人知(xiǎn)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锋芒必露迥乎不同妇儒皆知沥尽心血B.气势磅礴坚韧不拔马革裹尸苛捐杂税C.重峦叠嶂不可捉摸至死不懈群蚁排衙D.浩浩荡荡斑斓豁亮力挽狂澜3.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A.河北柏乡汉牡丹园裁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
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
B.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
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C.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D.今天的荧屏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是能够观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题,解决问题并深入研究。
B.只要科学的训练与自身潜力的不断发掘,才能更好地诠释体育精神。
C.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D.真正地亲近自然,融入自然,这样,我们的情感就会更加丰富,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5.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写的《乐府诗集》。
第三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第三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56d4d8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c.png)
第三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哈三中2024—2025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八月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本次试卷考试时间为150 分钟,分值为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26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 小题,1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材料一: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历史契合和强烈的精神共振。
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人的全面解放。
在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与把握方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具有本质上的内在一致性。
这种高度契合与共振的内在一致性,源于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普遍原则的高度认同,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人类美好社会理想的执着追求。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契合和共振,其核心体现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人民福祉的思想精神。
《尚书·泰誓》云:“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的精神,早在上古时代,即已居于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
春秋时代,孔子高举“仁”的旗帜,明确提出“爱人" 的思想。
战国时代,孟子提出:“仁者爱人。
”儒家学派顺应时代需求,融会诸家思想,对以人为本的思想传统进行与时俱进的总结发展,后来其取得中国文化的核心地位,绝非偶然,而是适应了历史发展的本质要求。
在中国思想史上,最全面概括人类社会理想之基本内容的,是“大同"的理想,其理想本质,是现实的目标和未来的憧憬。
作为中国文化重要内涵和感性表现的文学艺术,必然鲜明生动地表现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中国古人在对美好社会理想的执着追求中,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创造精神。
后世各类文献所载古代神话,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先人的创造精神。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以形象生动的艺术夸张,展现了一往无前的创造精神。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395cd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0c.png)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总29分)(一)现代文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国家深刻指出:“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肩负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必须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对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年成就梦想的时代。
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身处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把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方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广大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要擦亮奋斗这个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材料二青春因磨砺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一百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一代代中国青年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以血肉之躯、忘我情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英雄壮歌,用青春浇灌热血,用行动诠释理想信念的力量。
2024-2025学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ab31c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f.png)
湖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中的对称对称既然在人类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非常基本的地位,哲学家和科学家很自然会想广泛地加以运用。
1595年的时候,天文学家开普勒就曾经想用一些几何的对称来解释太阳系各行星轨道的直径的比例。
他希望在一个球里面放一个内接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面放一个内接的正三角体,希望用这些正多面体的大小比例来解释太阳系各行星轨道的大小比例。
我们知道许多早期用到科学上的对称原理,并没有很大的成果,可是它们说明了科学家很早就对对称发生兴趣了。
对称在科学界开始产生重要的影响始于19世纪。
发展到近代,我们已经知道这个观念是晶体学、分子学、原子学、原子核物理学、化学、粒子物理学等现代科学的中心观念。
近年来,对称更变成了决定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中心思想。
(所谓相互作用,是物理学的一个术语,意思就是力量,质点跟质点之间的力量。
)20世纪物理学的作用。
我准备分下列几节来讨论:①、②、“群”与对称、守恒定律与对称、宇称守恒与左右对称、规范对称。
最后,我想跟大家谈一下未来的发展。
①1871年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题为《物理量的数学分类》的文章。
麦克斯韦以及比他更早的一个数学家兼物理学家哈密顿,了解到物理里面所讲的量不止一种,有的叫作标量,有的叫作向量。
标量没有方向,向量除了大小外,还有方向。
这篇文章非常有意思,因为今天物理学常用的一些观念,这篇文章已经非常清楚地用一些几何图像表示了出来。
比如麦克斯韦称为“内向”的观念,今天我们常把这个量叫作“散度”(即向外发散的程度),这是一个重要观念。
另一个重要的观念叫作“旋度”。
这些观念的引进都有赖哈密顿跟麦克斯韦的努力。
在另外一篇文章里,麦克斯韦把电学跟磁学的基本公式写了下来。
这是19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工作,麦克斯韦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对于向量的观念虽然已经非常了解,却没有引进向量的符号。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6dfb54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65.png)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2024.09测试范围:九年级上册第1-3单元。
难度系数:0.75。
一、基础知识综合。
(24分)1.(8分)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诗是迷醉心怀的智慧,诗是翻腾内心之叹息,诗是文学大观园里一道最妖ráo的风景。
读《沁园春·雪》,我们可以感受毛主席激荡的豪情;读《周总理,你在哪里》,我们可以体会作者那深沉的敬意;读《我爱这土地》,我们可以谛听诗人恳切的絮语;读《乡愁》,我们可以触摸作者渴望两岸统一的初心;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们可以与作者分享那“四月天”的娉婷;读《我看》,我们可以畅想那摇曳着的自由。
与诗为伴,每一天都深受震憾;与诗为伴,每一天都会明媚鲜yán。
亲近诗歌,定能遇见不一样的自我!(1)(4分)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妖ráo()摇曳.()娉.婷()鲜yán()(2)(1分)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1分)“迷醉”在文中的意思是:。
(4)(2分)这段话运用了和修辞。
2.(2分)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
节奏是诗歌的生命,把握好节奏会使诗歌更加具有韵律美。
一般而言,①,一种是诗歌本身固有的节奏。
另一种是随着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变化而出现的节奏。
在现代诗歌朗读中,节奏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情感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和特点,②。
总之,节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具有独特性。
3.(8分)九年级课本中不乏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诗文,小语进行了整理,请根据语境帮他补写。
自强不息,是李白面对“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顿仍能高歌“①,②”(《行路难(其一)》)的坚定信念;是韩愈面对“夕贬潮州路八千”的贬谪仍能发出“③,④”(《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报国之志;是苏轼面对政治失意、兄弟别离的现实仍能给出“⑤,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美好祝福;是范仲淹面对革新失败、贬谪他乡的境遇仍能表达“⑦,⑧”(《岳阳楼记》)的“先忧后乐”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北京人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语文练习2(10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北京人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语文练习2(10月月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2e72d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a.png)
人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语文练习22024.10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7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姓名、学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一、基础·运用(共14分)校学生会拟举办“君子自强不息”主题文化展览活动,请你协助筹备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君子文化——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世代中华儿女,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
君子在个人修养方面要能做到“君子固穷”“君子坦荡荡”“君子泰而不骄”“君子以自强不息”等。
“君子”内涵与时偕行。
新时代,“君子”仍是世人共同推崇的高尚人格。
淬炼君子人格是当代青年立身处世的价值标杆。
1.你想知道“君子固穷”的意思,查阅典籍,发现古代学者的解释为:“固穷”者,言穷当固守也。
你认为“君子固穷”的意思是(2分)A.君子应该固守穷困的境遇,不被外物诱惑而改变自己的追求。
B.君子固然有穷困的时候,只需守候得志之时到来,实现抱负。
C.君子处于穷困条件下,还能固守自己志向,坚持自己的操守。
第二部分自强不息——古今榜样的精神引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
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忍,持之以恒,努力奋进。
古有屈原行于长路,上下求索;有李白长风破浪,扬帆济海;有郑燮千磨万击,迎风坚韧。
今有奥运健儿不惧伤病,勇于夺冠,为国争光;有身残志坚的陆鸿虽患脑瘫,但逆流而上扶贫创业;有华坪女高学子面对坎坷求学路,仍刚强勤敏心怀远志。
新时代青年更要提高自强不息的精神,共同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不断塑造自我的人格。
2.你想选以下的一幅书法作品参展,哪幅题字更能体现主题,同学们各抒己见,请你发表看法。
(2分)小东:作品1好。
2023-2024学年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七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七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b2119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f.png)
2023-2024学年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 默写。
(1)乡愁,是萦绕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借夕阳西下抒发游子之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是王湾借北雁远飞寄托思乡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上受降城闻笛》)是李益因笛声而引发的征人之愁。
(2)古人常以日月为意象表情达意。
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夸张手法写日月,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李白《峨眉山月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柔和月光,尽显夜色的清朗秀美。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li的一个。
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
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
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
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lǎn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节选自《朝花夕拾》)(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鼓lì ____ 教诲._____ 收藏.____ 偷lǎn ___(2)小伟同学收集了《朝花夕拾》中的三张插图(如下图),其中出自选段所属篇章的一张插图是_____(.填写字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届月考一试卷说明:本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选择题填在答题卡上,主观性试题请用黑色笔书写。
一、论述类阅读(3题共9分)谈文化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物质文化,是人类对物质的利用的形态,通常体现在人的衣、食、住、行领域,因此也包括了生产力形式;中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精神文化,主要是以物质为媒介表现精神的形态,包括艺术、科学、宗教、制度、礼仪、风俗等等;深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哲学文化,是渗透在前两层文化中的观念、意识和哲学。
人类自劳动有了剩余,社会开始出现阶级和阶层,生产有了分工,因而需要有文化并且可以有相对的精细和粗糙之分,于是在同质文化的中层和表层遂有了雅、俗之别。
表、中两层文化覆盖着、并体现在一个民族全体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把经过更多加工、比较细腻、涉及人较少的文化称之为雅文化;反之,为俗文化。
任何社会文化的雅与俗往往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
社会上层(执政者和知识阶层)往往向社会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雅文化),包括将自己的文化通俗化以扩大对全社会的影响;同时,出于猎奇或调节的目的而从俗文化中汲取营养。
社会底层往往出于仰慕而仿效雅文化,即所谓上行则下效;同时,俗文化又以其质朴清新吸引社会上层,俗文化的有些部分逐渐被雅化。
文化根本性的功能是调节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世与未来的关系。
俗文化往往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但却是“自在”的。
雅文化是人为的,相对于俗的约定俗成,可以说是俗的“自觉”。
社会组织形式脱离了部落、部族阶段有了国家以后,执政者为了维护社会的完整和稳定,往往把有些俗文化加以整理、提炼,形成雅文化。
礼及其仪式的规定就是最明显的事例。
在中国长期的阶级社会中,礼是为维护农业社会等级制度、保证政权统一和社会稳定而形成的关于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
在礼的贯彻实施过程中,其中所包含的思想观念也因其具有神圣的意义而随之向四方扩散。
礼既然有很强的继承性,有历时进行微调而无巨变的、体现和贯穿在礼中的观念意识,自然就成了民族文化的主导。
礼属于中层文化,而且是体现深层文化最为充分、直接的部分。
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雅与俗之间的互动互制是民族文化前进的内部动力。
1.下列对“雅文化”和“俗文化”的关系的解说,准确的一项是(3分)()A.雅文化和俗文化都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怎能有不能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B.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民族文化前进的内部动力来自雅文化与俗文化的相互制约。
C.从礼及其仪式的规定可见,有些俗文化通常经过整理、提炼进而形成雅文化。
D.社会上层向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社会底层仰慕仿效雅文化,致使一部分雅文化逐渐变成俗文化。
1.分析 C(A应是“都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B不仅是相互制约,还有相互推动D文雅文化可以影响俗文化,但原文并未提及会变成俗文化)2.对文中“自觉”和“自在”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自在”是说俗文化是自然生成、自然存在的,它的形成与人们的生活关系不是不密切。
B.俗文化能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但不带有教化目的,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的形成无指导性。
C.雅文化因为是一种“自觉”的结果,所以它属于精神文化,能调节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名种关系。
D.雅文化是俗的“自觉”,表明它是人们出于某种目的和需要,对有些俗文化加以提炼而成的。
2分析B(表层文化和中层文化,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有雅俗之别,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的形成都会产生影响)。
3.下列推断符合原文内容意思的一项是(3分)()A.雅文化和俗文化虽然通过接触、互补、交融,能促使各个文化沿着自己的道路向前发展,但不能推动民族文化的整体进步。
B.当整个社会不再了解、欣赏、关心俗文化,也不再了解、欣赏、模仿雅文化时,表明社会阶层的对立已经较为严重。
C.随着社会的发展,雅文化不断地影响俗文化,俗文化逐渐被雅化,最终会消除雅俗之别,形成雅俗共赏的统一文化。
D.外民族的文化如果长时间地占领和影响某个民族,它们也会按照文化的规律,由表及里,抵制、抵消该民族文化深层的影响。
3.分析:D(A“不能推动”错B范围扩大化,不是“整个社会”C俗文化是大众文化,大众存在,俗文化就不会消逝,见第二段的开头)二、古诗文阅读(30分)(一)古文阅读(19分)种世衡初营清涧城,有紫山寺僧法崧,刚果有谋,以义烈自名。
世衡延置门下,恣其所欲,供亿无算。
崧酗酒狎博,无所不为。
世衡遇.之愈厚。
留岁余,崧亦深德.世衡,自处不疑。
一日,世衡忽怒谓崧曰:“我待汝如此,而阴与贼连,何相负也”拽下械系捶掠,极其苦楚。
凡一月,濒于死者数矣,崧终不伏,曰:“崧,丈夫也。
公听奸人言,欲见杀,则死矣,终不以不义自诬。
”毅然不顾。
世衡审其不可屈,为解缚沐浴,复延入卧内,厚抚谢之曰:“尔无过,聊相试耳。
欲使为间,万一可胁,将泄吾事。
设虏人以此见穷,能不相负否”崧默然曰:“试为公为之。
”世衡厚遗遣之,以军机密事数条与崧曰:“可以此藉手,仍伪报西羌。
”临行,世衡解所服絮袍赠之曰:“胡地苦寒,此以为别。
至彼须万计求见遇乞,非此人无以得其心腹。
”遇乞,虏人之谋臣也。
崧如所教,间关求通遇乞,虏人觉而疑之,执于有司。
数日,或.发袍,领中得世衡与遇乞书,词甚款密。
崧初不知领中书,虏人苦之备至,终不言情。
虏人因疑遇乞,舍崧,迁与北境。
久之,遇乞终以.疑死。
崧邂逅得亡归,尽得虏中事以报。
崧后官至诸司使,至今边人谓之“王和尚”。
元昊之臣野利,常为谋主,守天都山,号天都大王,与元昊乳母白姥有隙。
岁除日,野利引兵巡边,深涉汉境数宿,白姥乘间.乃谮其欲叛,元昊疑之。
世衡尝得蕃酋之子苏吃曩,厚遇之。
闻元昊尝赐野利宝刀,而吃曩之父得幸于野利,世衡因使吃曩窃野利刀,许之以缘边职任、锦袍、真金带。
吃曩得刀以还,世衡乃唱言野利已为.白姥谮死,设祭境上,为祭文,叙岁除日相见之欢。
入夜,乃火烧纸钱,川中尽明。
虏见火光,引骑近边窥觇。
乃佯委祭具,而银器凡千余两悉弃之。
虏人争取器皿,得元昊所赐刀。
及火炉中见祭文已烧尽,但存数十字。
元昊得之,又识其所赐刀,遂赐野利死。
野利有大功,死不认罪。
自此君臣猜贰,以至不能军.。
平夏之功,世衡计谋居多,当时人未甚知之。
世衡卒,乃.录其功,赠观察使。
(节选自《梦溪笔谈•补笔谈•权智》)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自此君臣猜贰,以至不能军.军:指挥作战。
B.白姥乘间乃谮.其欲叛谮:责备。
C. 崧亦深德.世衡德:感激。
D. 世衡遇.之愈厚遇:对待。
(谮:诬陷)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或.发袍,领中得世衡与遇乞书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B.遇乞终以.疑死余船以.次俱进。
C.世衡乃唱言野利已为.白姥谮死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D.世衡卒,乃.录其功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A项,①代词,有人;②副词,或许。
B项,①介词,因为;②介词,按照。
C项,①介词,被;②介词,替、给。
D项,副词,才)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种世衡临别解下所穿的絮袍赠送给法崧,叮嘱他千方百计求见敌方谋臣遇乞,法崧至敌方按照种世衡的指教去做。
B. 种世衡设计考验法崧,法崧不为严刑拷打所屈。
于是种世衡对法崧去间谍的有关事项面授机宜,交代得一清二楚,法崧答应按计去做。
C.敌方怀疑法崧,法崧主管官吏捉住,敌方打开袍子,搜到了藏在领子中的种世衡给遇乞的信。
后来还是被遇乞杀死了。
D.种世衡巧妙利用、激化敌人内部矛盾,大大削弱了元昊的战斗力。
平定西夏,世衡屡设奇计,功不可没,这一切都为人了解,为人赞叹。
(B并非交代得一清二楚,而是有所保留C不是被遇乞杀死的D生前并不被人了解)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崧,丈夫也。
公听奸人言,欲见杀,则死矣,终不以不义自诬。
(5分)译文:(2)数日,或发袍,领中得世衡与遇乞书,词甚款密。
(5分)译文:7.(10分)(1)我是个男人(男子或大丈夫)。
您听信坏人的话,想要杀我,那就杀死我吧,我终究不会用不义之事来诬陷自己。
正确译出大意给2分,“丈夫”、“见杀”、“自诬”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2)几天后,有人打开(世衡所赠的)絮袍领子,在领子中得到世衡给遇乞的书信,言词十分亲密。
正确译出大意给2分,“发”、“书”、“款密”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种世衡刚刚建造青涧城,有位紫山寺的僧人法崧,刚正果敢有谋略,以义正刚烈自称。
种世衡邀请他安置门下,任凭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按需要而供应财物不计算。
法嵩酗酒狎妓赌博,什么都干,种世衡对待他更加优厚。
留了一年多,法嵩也深深感激种世衡,自己安处无疑。
一天,种世衡忽然发怒对法嵩说:“我这样待你,你却暗中和敌人勾结,为什么背弃我呢”把他拖下加刑具捆绑拷打,受尽了痛苦。
总共一个月,有多次他差一点死去,法嵩终究不认罪,他说:“我是个男人。
你听坏人的话,想要杀我,那就杀死我吧,我终究不会用不义之事诬陷自己。
”他坚定地不顾一切。
种世衡知道他不能屈服,为他解开捆缚让他沐浴,又把他请进卧室内,深情地安抚向他道歉说:“你没错,我姑且试试你罢了。
我想让你做间谍,万一被威胁,将要泄漏我的事。
假如敌人用这种方式逼迫你,你能够不背弃我吗”法嵩默默地说:“我试着为你做吧。
”世衡给他丰厚的礼物,打发他去(执行任务),把几条军事机密告诉法崧说:“可以以这个为凭借,仍然给西羌送假情报。
”(法崧)临走时,世衡解下所穿的絮袍送给他说:“胡地特别寒冷,以这件衣作为分别纪念。
到那里,要想一切办法求见遇乞,不是这个人就不能得到胡人的实情。
”遇乞,是胡人的谋臣。
法崧依照(世衡)教的(方法),辗转求见遇乞。
胡人发觉了,怀疑他,(将他)抓到官衙里。
几天(后),有人打开(世衡所赠的)絮袍领子,得到世衡给遇乞的信,言词十分亲密。
法崧当初不知道衣领中有信,胡人对他用尽了刑,(他)始终不讲实情,胡人于是怀疑遇乞,放了法崧,(把他)放逐到北方边境。
很久之后,遇乞最终因受怀疑而死。
法崧偶然得以逃回,得到了敌人所有的情况来报告宋朝。
法崧后来官至诸司使,到现在边境上的人都叫他“王和尚”。
元昊的大臣野利,经常是元昊的谋主,镇守天都山,号天都大王,和元昊的乳母白姥有嫌隙。
除夕日,野利带兵巡视边境,进入汉境以内好几个晚上,白姥趁这个机会就诬陷他要叛乱,元昊也怀疑他。
世衡曾经捕获蕃酋长的儿子苏吃曩,非常优厚地对待他。
听说元昊曾经赐给野利宝刀,而吃曩的父亲深得野利的宠幸,世衡于是让吃曩去偷野利的刀,答应给他缘边职任、锦袍、真金带。
吃曩偷到刀后回来,世衡于是高声宣扬野利已经被白姥诬陷死,在边境上设立祭坛,写好祭文,叙说岁除日相见之欢。
深夜,就火烧纸钱,平野一片明亮。
外族敌人看见火光,带领骑骑兵到边境来窥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