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定
sars诊断标准
sars诊断标准
SARS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其诊断标准如下:
患者有与SARS患者密切接触史,或曾到过SARS流行区。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可伴有乏力、头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胸部X线或CT检查显示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可伴有胸腔积液。
需要排除其他肺部疾病,如肺炎、肺结核等。
如果符合以上第1和第2项,以及第3至第5项中的任意一项,可诊断为疑似病例;如果符合第1和第2项,以及第3至第5项中的两项以上,可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如果符合第1和第2项,以及第3至第5项中的三项以上,可诊断为确诊病例。
需要注意的是,SARS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如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和接触史。
SARS
封闭到什么程度?连后勤采购都不准许出入,出入完全禁止,这是我生 下来到今天为止,唯一一次这么高级别的封闭,可想而知,疫情的可怕。
/photon/record/sars -wuzhen.htm /photon/huozhe/sar s.htm
后来他手机没电了(这孩子后来好好活着,恩),我也真的开始 害怕了
当时我有个姐姐在CCTV2做记者,她出差回来立刻去北航采访,完全已 经隔离,她还带着摄像师冲进去采访,每天有很多学生被带离学校,然 后整个班和病人接触过的,都要被隔离。当时了解的渠道,只能是新闻 和身在北京的亲朋好友,说到很多记者,说到很多医生。
我相信包括医护人员,他们也没遭遇过这么大的疫情,真的是倒下一批, 后一批就上。记者也是,采访照旧……“呼吸就能传染”,这是什么概 念?我想每个人都懂,所以从那之后,我真到现在,最尊敬的三个职业, 永远是军人、医生和记者,后两者都是因为非典。并不是所有的职业, 都能救死扶伤。但是每个职业都会有害群之马,我们面对自己行业的害 群之马,痛恨至极,他们又何尝不是?但不能因为害群之马,而否定那 些白衣天使,无论这么多年来,无论有多少不好的报道,我也深深记在 脑海里,在举国灾难时,是谁坚定地站在了第一线。(这完全不亚于98 特大洪水时,解放军结成的人墙,全部都是用自己的身体去抵抗天灾。)
医院内传播模式
医务人员通过直接医疗、护理病人被感 染,其中以口腔检查、气管插管等操作 时容易感染。 通过探视、护理病人被感染。 因与非典型肺炎病人合住同一病房被感 染。
他们的今天
方渤 非典后遗症患者方渤手捧妻 子遗像。61岁的方渤在望京医院 骨关节三科无人不知。当年,感 染了非典的妻姐夫妇从哈尔滨来 北京看望方渤一家,结果方渤夫 妇以及女儿女婿均被感染。方渤 的妻子和妻姐在这场灾难中不幸 病逝。由于后遗症的影响,两个 女儿也分别离婚。离异后的小女 儿远嫁东北,再也不回北京。非 典痊愈六月后,方渤被诊断为骨 坏死,这是非典治疗中超剂量使 用激素引起的后遗症。2005和 2006年他分别做了两髋的股骨头 置换手术,如今他的双肩和双膝 也陆续出现骨坏死。方渤说: “我全身的骨头就跟石膏一样脆 弱,骨头会不可逆转地塌陷下去, 直至瘫痪或死亡。”方渤和别人 聊天的时候会突然哭起来。
非典(SARS)病毒的来源与传染
非典(SARS)病毒的来源与传染非典(SARS)病毒是一种来自动物的冠状病毒,可感染人类并引起呼吸道疾病。
根据研究,非典病毒的源头主要是野生动物,如果子狸、穿山甲和蝙蝠等。
非典病毒最早在2002年底和2003年初在中国广东省的广州地区出现。
初期病例主要集中在广东省的农村地区,与当地市场上销售的野生动物有关。
通过一些研究发现,非典病毒最初可能是由果子狸传播给人类的。
果子狸是一种常见的农村野生动物,被当地居民捕捉和食用。
非典病毒通过把果子狸带入家庭环境中,与人类接触并引起传播。
传播非典病毒的主要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携带病毒的飞沫会通过空气传播给周围的人。
通过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和污染的物体表面也可能传播病毒。
非典病毒具有一定的传染力和致死率,对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和有潜在疾病的人,传染后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尽管非典病毒最早在中国广东地区传播,并造成了严重的疫情,但它很快在国际上传播开来。
旅行者将病毒带到了中国其他地区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全球性的疫情。
世界卫生组织(WHO)随后组织了全球性的应对活动,通过采取隔离措施、追踪密切接触者和加强卫生规范来遏制病毒的传播。
非典病毒的传播也引起了对野生动物交易和食用的关注。
野生动物贸易和非法猎捕是潜在的传染性疾病的来源,因为野生动物可能是许多从动物到人类传播的病毒的宿主。
一些国家和地区采取了限制和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和食用的措施,以避免类似疫情的再次发生。
非典(SARS)病毒最早源自野生动物,通过人与动物的接触传播给人类,然后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给其他人。
这个病毒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疫情,也引发了对野生动物交易和食用的关注。
在应对类似病毒传播的过程中,加强监测、预警和健康教育,以及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和食用等措施都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非典”知识PPT课件
病毒变异
非典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 变异,导致病毒的遗传物质发生 改变,从而影响病毒的特性,如 传染性、致病力等。
监测与追踪
科学家们正在密切监测非典病毒 的变异情况,并追踪变异病毒在 人群中的传播情况,以便及时采 取应对措施。
“非典”疫苗的应用前景
疫苗研发
针对非典病毒的疫苗是预防和控制非 典疫情的重要手段。目前,多款非典 疫苗正处于研发阶段,部分疫苗已经 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增强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锻 炼、合理饮食,提高自身免疫
力。
03
“非典”对社会的影响
“非典”对经济的影响
旅游业
由于“非典”的爆发,旅 游业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旅游人数和收入大幅下降 。
餐饮业
由于人们外出就餐的意愿 降低,餐饮业也受到了很 大的影响,许多餐馆的生 意大受打击。
零售业
零售业也受到了影响,由 于人们避免到商场等人员 密集的地方,销售额有所 下降。
疫苗效果评估
在疫苗研发过程中,需要对疫苗的安 全性、有效性进行严格的评估。只有 经过严格的审批和测试,才能确定疫 苗是否可以用于大规模接种。
“非典”防治的未来发展方向
综合防控策略
未来非典防治需要采取综合防控策略,包括加强病毒监测、提高公众的防控意 识、加强医疗救治能力等。
国际合作
非典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病,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未来,国际社会 需要加强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资源整合,共同推动非典防治工作的进步。
全身肌肉疼痛,特别是关节和腿部 肌肉。
“非典”的症状
乏力
呼吸急促
喉咙疼痛
肺部炎症
感觉疲劳、无力,容易 疲倦。
呼吸频率加快,感觉氧 气不足。
SAR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录
• SARS的诊断 • SARS的鉴别诊断 • SARS的并发症 • SARS的预防与控制 • SARS的研究进展
01
SARS的诊断
诊断标准
01 流行病学史
患者是否接触过SARS患者或到过SARS流行区。
02 症状和体征
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03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血 小板正常或降低,肝酶轻度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
05
SARS的研究进展
病毒基因组研究
病毒基因组测序
通过对SARS病毒基因组的测序,科学家们能够更 深入地了解病毒的遗传背景和变异情况,为疫苗 和药物的研发提供重要信息。
病毒基因功能研究
研究SARS病毒基因的功能,有助于发现新的药物 靶点,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研究
病毒入侵机制
高,需要特别警惕。
03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登革热的症状包
括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等。与SARS相比,登革热的病情
较轻,通常不会引起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与其他非传染性疾病的鉴别
风湿性疾病
风湿性疾病是一组涉及关节、肌肉、骨骼和软组织的疾 病。一些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可以引 起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与SARS相比,风湿性疾病 通常不会引起肺部症状。
与其他传染病的鉴别
01
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禽类传播。与SARS相
比,禽流感的病情通常较轻,但也有一些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可以引
起严重的疾病。两者都需要及时隔离治疗。
02
最新传染病法规定的法定管理的传染病39种
最新传染病法规定的法定管理的传染病39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督、监测、管理措施,参照国际上统一分类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9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一)甲类传染病(2种)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
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二)乙类传染病(26种)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三)丙类传染病(11种)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手足口病、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等。
国家卫生部已于2008年5月2日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参照乙类管理。
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传染病防治法》还规定,国务院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分别依权限决定传染病病种的增加或者减少。
一鼠疫:鼠疫(plague) 是由啮齿动物和蚤把鼠疫杆菌传给人和动物的一种特殊的人兽共患病,其开始的症状与体征是无特征性的发热、畏寒、不适、头及四肢疼痛、恶心、喉痛,常见的是最早被蚤叮咬的地方其相关的淋巴结出现淋巴腺炎,这就是腺鼠疫,其90%发生在腹股沟淋巴结,少数发生在腋下或颈部,受害的淋巴结肿胀、红肿、变软、化脓,发热是最常见的。
SARS简介及预防措施(精)
SARS的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症状、接触史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 诊断。
3
SARS的诊断方法
通过采集患者的呼吸道样本进行病毒检测。
SARS的报告流程和责任人
报告流程
一旦发现疑似SARS病例,应立即向当地的卫生部门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进 行隔离和治疗。
责任人
医疗机构、疾病控制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是SARS报告的责任人。
在SARS疫情防控过程中,某地区采取了多项防控措施,包 括开展健康教育、普及防护知识、加强社区管理、实施交 通管制等。然而,由于部分措施落实不到位、信息沟通不 畅等问题,导致疫情控制效果不佳,部分地区出现了疫情 反弹。总结经验教训,应加强政府与民众的协作,强化信 息沟通和共享,提高疫情防控能力。
05
重视疫情防范
应高度重视疫情的防范工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 球公共卫生危机。
强化科学研究
应加大对疾病防控的科学研究力度,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和控制能 力。
加强社区参与
应鼓励社区参与疫情防控,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
THANK YOU
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 密集的地方,如商场、车站等。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含 有至少60%酒精的洗手液洗手。
室内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至少开窗通 风2次,每次至少30分钟。
避免接触眼、鼻和嘴
避免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和体液 ,不要用手触摸面部。
针对易感人群的预防措施
提高免疫力
SARS的反思与启示
对SARS疫情的反思和总结
SARS病毒的起源和传播
01
SARS病毒源自野生动物,通过人际传播扩散,在2002年至
SARS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
SARS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法规类别】传染病防治【发布部门】卫生部(已撤销)【发布日期】2003.11.03【实施日期】2003.11.0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SARS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在一定的条件下,SARS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其密切接触者具有较高的感染机会。
密切接触者,因暴露于SARS病人(密切接触),导致其感染SARS的可能性较大。
密切接触是指治疗或护理、探视SARS病人或疑似病人;与病人共同生活;通过其他方式直接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和/或排泄物(如粪便)等。
为了更好地判定和处理SARS的密切接触者,及时、科学地针对其采取措施,特制订本原则。
一、判定标准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SARS病人在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故在判定密切接触者、分析其感染发病的可能性时,要综合考虑接触时病人发病与否及症状情况、与病人接触方式、接触时采取的防护措施、接触时间长短等,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
接触者的调查和判定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
(一)密切接触者1.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密切接触者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曾与症状期SARS病人或疑似病人有过近距离接触的下列人员:(1)与病人或疑似病人共同居住的人员;(2)与病人或疑似病人在一个教室内上课的教师和学生;(3)与病人或疑似病人在同一工作场所(如办公室、车间、班组等)的人员;(4)与病人或疑似病人密闭环境下共餐的人员;(5)护送病人或疑似病人去医疗机构就诊或者探视过病人或疑似病人的,未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的亲属、朋友、同事或司机;(6)未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接触过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医护人员;(7)若电梯工为病人或疑似病人,在病人发病后至离开前乘坐过该电梯的所有人员;(8)其他已知与病人或疑似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员;(9)曾在室内直接为病人或疑似病人在发病期间提供过服务的餐饮、娱乐等行业的服务员;(10)由现场流调人员根据调查情。
SARS的预测控制模型
SARS 的预测控制模型摘 要本问题是一个关于传染病控制的数学预测模型。
首先,我们对附件1的模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对于预测而言,实用性却不强。
为了能够达到准确预测的效果,我们建立了一个微分方程组的传染病控制模型来描述SARS 传播的过程,此模型在研究了SARS 传播过程的基础上,采用了差分计算的方法深入地分析了感染人数的变化规律,度量传染病蔓延的程度并对制止其蔓延的手段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
在模型中根据政府相关控制措施来确定日治愈率)(t μ,日接触率)(t λ的值,预测了传染病高潮的到来时刻。
此外,针对SARS 对北京市接待海外旅游人数的影响,利用时间数列分析方法建立了预测模型,并且得到9-12月北京地区海外旅游人数分别为:19.6、24.5、26.7、22.6(万人)。
一、问题的重述: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 俗称:非典型肺炎)是21世纪第一个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传染病。
SARS的爆发和蔓延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这其中有许多重要的经验和教训,特别应当认识到定量地研究传染病的传播规律、为预测和控制传染病蔓延创造条件的重要性。
问题归结为对SARS 的传播建立数学模型,其具体要求如下:(1)对附件1所提供的一个早期的模型,评价其合理性和实用性。
(2)建立模型,并说明其优于附件1中模型的原因;并说明建立一个真正能够预测以及能为预防和控制需要提供哪些信息、将面临哪些困难,并对卫生部门所采取的措施做出评论。
(3)根据所提供的SARS对北京旅游业影响的数据,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进行预测。
(4)给当地报刊写一篇通俗短文,说明建立传染病数学模型的重要性。
二、对附件1的早期模型的评价:1)附件1模型的参数说明:N:初始时刻的病例数。
K:平均每病人每天可传染人数。
L:平均每个病人在被发现前后可以造成直接传染的期限。
【医学PPT课件】SARS
萬一可能罹患了SARS怎麼辦?Ⅴ
出院病人的追蹤
‧每天量體溫(口溫)二次以上,如連續兩次高於38℃ 應立即返回原醫院就診。
‧出院後一週回診 - 胸部X光、全套血球計數及其他曾有異常之血液檢驗。
‧出現症狀後三週應返回原就醫院所採取恢復期血清 ‧出院期間應在家休養至少2週後,才能考慮返回工作崗
‧安排住院隔離或與其他SARS個案安置於同一病房。 ‧採樣供實驗室檢驗,以排除其他已知之非典型肺炎致病原:
1.咽喉或/及鼻咽拭子,並進行冷凝集素試驗(cold agglutinins,包括Weil-Felix reaction和Widal’s test)
2.血液檢體供培養及血清學試驗 3.尿液 4.支氣管肺泡洗出液 5.視狀況進行屍體解剖檢驗
SARS病例定義Ⅱ 2003/3/16 WHO修訂
極可能病例(Probable Case)
疑似病例經胸部X光攝影判定為肺炎,或有呼吸窘 迫症候群(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或 個案因無法解釋之呼吸道疾患導致死亡,解剖報告 顯示未知原因引起之呼吸窘迫症候群病理變化。
備註:除了發燒與呼吸道症狀外,SARS尚可能伴隨其他症狀:頭 痛、肌肉僵直、食慾不振、倦怠、意識紊亂、皮疹及腹瀉
非典型肺炎不全等於SARS
母群體 非典型肺炎 SARS
CUMULATIVE NUMBER OF REPORTED SUSPECT AND PROBABLE CASES
Country Switzerland/Italy Canada Singapore Hong Kong Spain/Ireland/France Germany Taiwan Thailand UK USA Viet Nam Total
sars 诊断标准
sars 诊断标准
SARS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其诊断标准如下:
1. 疑似病人:接触过患有SARS病毒的人员,并且有密切接触史。
2. 确诊病人:出现体温升高(大于38度)、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和肺部病变等症状。
重症SARS的诊断标准包括:
1. 呼吸困难,成人休息状态下呼吸频率≥30/分,且伴有下列情况之一。
胸片显示多叶病变或病灶总面积在正位胸片上占双肺总面积的1/3以上;病情进展,48小时内病灶面积增大超过50%且在正位胸片上占双肺总面积的
1/4以上。
2. 出现明显的低氧血症,氧合指数低于300mmHg(1mmHg=)。
3. 出现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另外,依据疾病严重程度将SARS分型。
轻症患者:临床上应该符合以下四项标准:体温<℃,无呼吸困难,胸部X线片显示肺部阴影小于一个肺叶,血气分析正常。
重症SARS:诊断标准符合上述标准中的1条即可诊断为重症“SARS”。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传染病预警级别分级标准判定标准
我国已有的传染病预警级别、分级标准、判定标准一、预警级别划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将事故响应等级分为特别重大事故(Ⅰ级)、重大事故(Ⅱ级)、较大事故(Ⅲ级)和一般事故(Ⅳ级)四级。
按照突发事件的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分级预警,预警级别由低到高,预警级别分级方法及预警颜色如下:Ⅳ级,可能死亡1~2人的一般事故,预警颜色为蓝色;Ⅲ级,可能死亡3~9人的较大事故,预警颜色为黄色;Ⅱ级,可能死亡10~29人的重大事故,预警颜色为橙色;Ⅰ级,可能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预警颜色为红色。
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消除。
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分级标准Ⅰ级特别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涉及两个及以上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或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相应级别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Ⅱ级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一定时间内,在我市多个县(市)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相应级别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Ⅲ级较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一定时间内,在我市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由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相应级别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三、鼠疫预警级别分级(特别重大鼠疫疫情(Ⅰ级)、重大鼠疫疫情(Ⅱ级)为Ⅰ级预警,较大鼠疫疫情(Ⅲ级)为II级预警,一般鼠疫疫情(Ⅳ级)为Ⅲ级预警,动物间鼠疫疫情达到下列强度时为IV级预警:局部地区出现动物鼠疫暴发流行,且波及到县级以上城市;或动物鼠疫发生在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地区,对人群构成严重威胁。
)鼠疫分级根据鼠疫发生地点、病型、例数、流行范围和趋势及对社会危害程度,将人间鼠疫疫情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特别重大鼠疫疫情(Ⅰ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鼠疫疫情(Ⅰ级):•(1)肺鼠疫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2)相关联的肺鼠疫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3)发生鼠疫菌强毒株丢失事件。
非典介绍
“非典”自2002年11月在我国内地出现病例并开始大范围流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2年11月至2003年3月,疫情主要发生在粤港两地;2003年3月以后,疫情向全国扩散,其中尤以北京为烈。
2004年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解除对北京的旅游禁令,表明中国内地抗击“非典”取得胜利。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8月15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截至8月7日,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
自7月13日美国发现最后一例疑似病例以来,没有新发病例及疑似病例。
全球因非典死亡人数919人,病死率近11%。
统计显示:中国内地累计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中国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中国台湾665例,死亡180人;加拿大251例,死亡41人;新加坡238例,死亡33人;越南63例,死亡5人。
2003年8月16日下午16时,卫生部宣布全国非典型肺炎零病例,至此,全国共确诊非典型肺炎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
2003 年5 月上旬,是非典发病的高峰期,全中国非典新患者(确定)一天就将近增加180 名,而到月底的31 号,患者的增加人数(一天)竟减少到1 名,截止5 月初为止的统计是,中国因非典死亡的人数为173 名,而到5 月底为止,累计死亡人数高达332 名,尤其令人痛心的是,这次中国非典的最大牺牲者竟是为患者治疗的医生和护士等众多的医护人员。
5 月份,医护人员中的非典感染人数增至265 名,累计达1000 名左右,医护人员的患者人数约占非典患者总数的20%。
据事后统计,非典死亡人数中1/3 是战斗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
【非典简介】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英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非典型肺炎的一种。
在病症的病原体被确定后,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病症的特点而定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
在未查明病因前,被叫做“非典型性肺炎”。
sars冠状病毒的病原与病理
04
SARS冠状病毒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影像学检查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流行病学史进 行诊断。
X线胸片或CT检查可见肺部炎症或磨 玻璃样改变。
实验室诊断
通过检测病毒核酸、抗原和抗体等方 法进行确诊。
治疗方法
01
02
03
抗病毒治疗
使用利巴韦林、干扰素等 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 。
支持治疗
对症治疗,如吸氧、解热 镇痛等,维持水电解质平 衡。
传播方式与途径
传播方式
SARS冠状病毒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 。
传播途径
在潜伏期和症状期,患者能够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病毒。此外,接触被 病毒污染的物品和环境也可能传播病毒,但相对较少见。
02
SARS冠状病毒的病原特征
病毒结构
核心结构
由RNA基因组和核衣壳蛋白组成,具 有冠状的外形。
特性
SARS冠状病毒具有包膜,呈圆形 或椭圆形,直径约100-120纳米 ,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
发现与起源
发现
SARS冠状病毒于2002年在中国广东 省首次发现,并引发全球范围内的爆 发。
起源
目前对于SARS冠状病毒的起源尚无定 论,但多数研究表明,该病毒可能来 源于蝙蝠,并通过某种未知的中间宿 主传播给人类。
SARS冠状病毒的病原与病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 录
• SARS冠状病毒概述 • SARS冠状病毒的病原特征 • SARS冠状病毒的病理机制 • SARS冠状病毒的诊断与治疗 • SARS冠状病毒的流行与影响
01
SARS冠状病毒概述
定义与特性
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定
辅助检查
二、胸部影像检查 胸部X线:病变初期肺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片状、 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少数为肺实变影。阴影 常为多发和/或双侧改变。部分病例进展迅速, 短期内融合成大片状阴影。 胸部CT检查:有助于发现早期轻微病变或与心 影和/或大血管影重合的病变。 必须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以观察肺部病变的 动态变化情况。
诊断及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流感)、一般细菌性肺 炎、军团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 真菌性肺炎、艾滋病和其他免疫抑制(器官移 植术后等)患者合并肺部感染、一般病毒性肺 炎是需要与SARS进行鉴别的重点疾病。 其他需要鉴别的疾病还包括肺结核、流行性出 血热、肺部肿瘤、非感染性间质性肺疾病、肺 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血管炎、肺嗜酸粒 细胞浸润症等。
临床表现
(2)、 进展期 多发生在病程的8~14天,个别患者可更 长。在此期,发热及感染中毒症状持续 存在,肺部病变进行性加重,表现为胸 闷、气促、呼吸困难,尤其在活动后明 显。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发展迅速,且 常为多叶病变。少数患者(10%~15%) 出现ARDS而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
(3)、恢复期 进展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临床症状 缓解,肺部病变开始吸收,多数患者经2 周左右的恢复,可达到出院标准,肺部 阴影的吸收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少数重 症患者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遗留限制 性通气功能障碍和肺弥散功能下降,但 大多可在出院后2~3个月内逐渐恢复。
SARS
• 当非典型肺炎病人被隔离及采取抗病 毒、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治疗措施后, 机体开始识别病毒并出现针对SAR S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来抵抗和中和病 毒。随着疾病的康复,SARS病毒 逐渐被机体所清除,其传染性也随之 消失。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
概述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急性的呼吸 系统感染,世界卫生组织(WHO)于3月 15日将其名称公布为严重急性呼吸道 症候群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SARS是由一种新病原引起的, 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在家庭和医院 有显著的聚集现象 ,目前在国内部分 地区有病例发生。
• 3.实验室检查 3.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 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 3.2、PCR PCR是一种体外基因复制技 术,可在几十分钟内把基因扩增到数 百万倍以上,使基因便於检测。
• 4.胸部X线检查 •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 性阴影或呈网状改变,部分病人进展 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常为双侧改变, 阴影吸收消散较慢。肺部阴影与症状 体征可不一致。若检查结果阴性,1-2 天后应予复查。 • 5.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 加拿大可能SARS病例有97例,死亡10 例。截至今天暴发大部分局限于多伦 多。所有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都显示 有与一家医疗机构有关,或与确诊为 SARS的病例有过亲密接触。加拿大疾 病暴发显示年老且通常患有慢性疾病 的病人的死亡率更高。 • 越南感染控制和公共卫生措施有效地 实施使得河内疾病的暴发得到很好的 控制。3月24日后疾病传染的新发病例 就少有报告。自2月26日疾病暴发后死 亡有4例。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作者:疾控中心来源:本站时间:2010-8-1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目录鼠疫(WS279-2008) (4)霍乱(WS289-2008) (5)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WS286-2008) (6)脊髓灰质炎(WS294-2008) (9)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WS284-2008) (10)甲型H1N1流感(2009 年第三版) (12)炭疽(WS283-2008) (12)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WS293-2008) (14)甲型病毒性肝炎(WS298-2008) (19)乙型病毒性肝炎(WS299-2008) (20)丙型病毒性肝炎(WS213-2008) (22)丁型病毒性肝炎(WS300-2008) (24)戊型病毒性肝炎(WS301-2008) (25)麻疹(WS296-2008) (26)流行性出血热(WS278-2008) (27)狂犬病(WS281-2008) (28)流行性乙型脑炎(WS214-2008) (29)登革热(WS216-2008) (30)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WS287-2008) (31)肺结核(WS288-2008) (33)伤寒和副伤寒(WS280-2008) (3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WS295-2008) (37)百日咳(WS274-2008) (39)白喉(WS275-2008) (39)新生儿破伤风(WS272-2008) (40)猩红热(WS282-2008) (41)布鲁氏菌病(WS269-2007) (42)淋病(WS268-2007) (43)梅毒(WS273-2007) (45)钩端螺旋体病(WS290-2008) (47)血吸虫病(WS261-2006) (48)疟疾(WS259-2006) (49)流行性感冒(WS285-2008) (50)流行性腮腺炎(WS270-2007) (51)风疹(WS297-2008) (52)急性出血性结膜炎(WS217-2008) (53)麻风病(WS291-2008) (54)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WS215-2008) (56)黑热病(WS258-2006) (58)包虫病(WS257-2006) (58)丝虫病(WS260-2006) (59)感染性腹泻(WS271-2007) (60)手足口病(2009 版) (61)鼠疫(WS 279-2008)1 诊断依据1.1 临床表现1.1.1 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或仅使用青霉素族抗菌药物情况下,病情迅速恶化,在48h 内进入休克或更严重状态。
传染病判定标准对疫情分析与预防控制的指导作用
传染病判定标准对疫情分析与预防控制的指导作用传染病是指通过病原体的传播,使得一个人或许多人感染并患病的疾病。
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对社会健康和经济发展构成威胁,因此,准确判定传染病的标准对于疫情的分析和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传染病判定标准对疫情分析与预防控制的指导作用。
1. 传染病判定标准的基本概念传染病判定标准是指在疾病监测和防控工作中,用于识别和确认传染病的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基于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综合指标,能够对传染病进行准确定义和判定。
2. 传染病判定标准的作用传染病判定标准对于疫情分析和预防控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1 提供准确的疾病诊断传染病判定标准能够帮助医生识别和准确诊断传染病,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和预防控制策略,有效遏制传染源的蔓延,保护患者和公众的健康。
2.2 确定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通过对病例的认定和分类,传染病判定标准能够帮助流行病学家分析疫情的传播途径、病原体的传染性、感染人群的易感性以及病情的严重性等特征,为疫情的监测和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2.3 指导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判定标准对于预防控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根据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隔离措施、集中治疗、病毒灭活等措施来控制传染源,降低传播风险。
3. 传染病判定标准的应用案例3.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COVID-19的传染病判定标准包括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测等指标。
通过这些标准,能够帮助医生及时判定病例,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追踪,有力地遏制了疫情的蔓延。
3.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SARS的判定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及实验室检测等指标。
通过这些标准,及时判定病例,采取隔离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的传播,保护了公众的健康。
4. 传染病判定标准的不足与挑战然而,传染病判定标准在实践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与挑战。
一方面,不同传染病的判定标准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根据疫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及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 ( 流感 ) 、一般细菌性肺 炎、军团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 真菌性肺炎、艾滋病和其他免疫抑制(器官移 植术后等)患者合并肺部感染、一般病毒性肺 炎是需要与SARS进行鉴别的重点疾病。 其他需要鉴别的疾病还包括肺结核、流行性出 血热、肺部肿瘤、非感染性间质性肺疾病、肺 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血管炎、肺嗜酸粒 细胞浸润症等。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SARS患者是最主要传染源:通常认为症状明 显的患者传染性较强 ; 超级传播现象(super-spreader) :有的患者可造 成数十甚至成百人感染; 病原可能来源于动物:在果子狸、山猪、黄猄、 兔、山鸡、猫、鸟、蛇、獾等多种动物经聚合 酶链反应(PCR)或血清学检测获得阳性结果。
临床表现
( 2 )呼吸系统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 少痰,少部分患者出现咽痛。可有胸闷,严重 者渐出现呼吸加速、气促,甚至呼吸窘迫。常 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多 见于发病6~12天以后。 ( 3 )其他方面症状:部分患者出现腹泻、恶 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3 、体征:SARS患者的肺部体征常不明显, 部分患者可闻少许湿啰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偶有局部叩浊、呼吸音减低等少量胸腔积液的 体征。
辅助检查
一、 一般实验室检查: 1 、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降低; 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若淋巴细胞计数< 0.9× 109/L ,对诊断的提示意义较大;若淋巴 细胞计数介于(0.9~1.2)×109/L,对诊断的提 示仅为可疑);部分患者血小板减少。 2 、 T 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常于发病早期即见 CD+4 、CD+8 细胞计数降低,二者比值正常或 降低。
治疗原则 及方案
二、对症治疗 1 .发热 >38.5℃,或全身酸痛明显者,可使用 解热镇痛药。高热者给予冰敷、酒精擦浴、降 温毯等物理降温措施。儿童禁用水杨酸类解热 镇痛药。 2.咳嗽、咯痰者可给予镇咳、祛痰药。 3 .有心、肝、肾等器官功能损害者,应采取 相应治疗。 4.腹泻患者应注意补液及纠正水、电解质失 衡。
临床表现
3、临床分期 : (1)、 早期 一般为病初的1~7天。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 症状,体温一般>38℃,半数以上的患者伴有 头痛、关节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 可有干咳、胸痛、腹泻等症状;但少有上呼吸 道卡他症状,肺部体征多不明显,部分患者可 闻及少许湿啰音。X线胸片肺部阴影在发病第2 天即可出现,平均在4天时出现,95%以上的患 者在病程7天内出现阳性改变。
流行病学
⒋ 死亡病例分布特点:2002~2003年流行 中,我国SARS的病死率约为7%。老年 人所占比例较大(60岁以上患者的病死 率为11%~14%,其死亡人数约占全部死 亡人数的44%)。
流行病学
五、自然与社会因素的影响 1.自然因素:不利于空气流通以及迫使人们 室内集聚的环境条件,有利于传染源传播病原 体。 2.社会因素:人口密度高、流动性大、卫生 条件差、不良的卫生习惯,均有利于疾病的传 播。此次流行中,患者通过现代化交通工具的 流动和迁移,成为SARS远距离传播的原因。
治疗原则 及方案
临床上应以对症支持治疗和针对并发症的治疗 为主。 一、一般治疗与病情监测 卧床休息,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避免用 力和剧烈咳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作好心理 护理和治疗。 鼻导管吸氧、面罩给氧、气管插管或切开、呼 吸机给氧和通气。 根据病情需要,每天定时或持续监测脉搏、血 氧饱和度(SpO2)。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 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谱、 T 淋巴细胞 亚群(有条件时)和X线胸片等。
流行病学
二、传播途径 1、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 ; 2、气溶胶传播 ; 3、接触传播;
流行病学
三、易感性 和免疫力 人群普遍易感 ,但儿童感染率较低,医 护人员和患者家属与亲友是高危人群。 已证实可以产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状 况目前仍无明确报道 。
流行病学
四、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根据WHO 2003年8月7日 公布的疫情,全球共报告SARS临床诊断 病例8 422例,死亡916例,发病波及32个 国家和地区。病例主要分布于亚洲、欧 洲、美洲等地区。亚洲发病的国家主要 为中国(包括内地和台湾、香港、澳门 地区)、新加坡等。
诊断及鉴别诊断
1 .临床诊断:对于有 SARS 流行病学依据,有 症状,有肺部X线影像改变,并能排除其他疾病 诊断者,可以作出SARS临床诊断。 在 临 床 诊 断 的 基 础 上 , 若 分 泌 物 SARS CoV RNA 检测阳性,或血清 SARS-CoV 抗体阳转, 抗体滴度4倍及以上增高,则可作出确定诊断。 2.疑似病例: (1)对于缺乏明确流行病学依据,但具备其他 SARS支持证据者,可以作为疑似病例,需进一 步进行流行病学追访,并安排病原学检查以求 印证。
发病机制 与病理解剖
病理变化: 1、弥漫性肺泡损伤 ; 2、透明膜 :肺泡上皮细胞和肺血管内皮细胞 损伤,炎症性充血,浆液和纤维蛋白原的大量 渗出,渗出的纤维蛋白原凝集成纤维素,进而 与坏死的肺泡上皮碎屑共同形成透明膜 ; 3、病变严重或恢复不良的患者随后出现增殖 和纤维化变化 。
临床表现
1 、潜伏期: SARS 的潜伏期通常限于 2 周之内, 一般约2~10天。 2、 临床症状:急性起病,自发病之日起,2~3 周内病情都可处于进展状态。主要有以下三类 症状。 ( 1 )发热及相关症状:常以发热为首发和主 要症状,体温一般高于38℃,常呈持续性高热, 可伴有畏寒、肌肉酸痛、关节酸痛、头痛、乏 力。在早期,使用退热药可有效;进入进展期, 通常难以用退热药控制高热。使用糖皮质激素 可对热型造成干扰。
临床表现
四、重症SARS的诊断标准 具备以下三项之中的任何一项,均可以诊断为重症 SARS。 1.呼吸困难,成人休息状态下呼吸频率 ≥ 30次 /min, 且伴有下列情况之一。 (1)胸片显示多叶病变或病灶总面积在正位胸片上占 双肺总面积的1/3以上; (2)病情进展,48小时内病灶面积增大超过50%且在 正位胸片上占双肺总面积的1/4以上。 2.出现明显的低氧血症,氧合指数低于300 mm Hg(1 mm Hg=0.133 kPa); 3.出现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诊断及鉴别诊断
( 2 )对于有流行病学依据,有临床症状,但 尚无肺部 X 线影像学变化者,也应作为疑似病 例。对此类病例,需动态复查 X 线胸片或胸部 CT,一旦肺部病变出现,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前 提下,可以作出临床诊断。 3.医学隔离观察病例:对于近2周内有与 SARS患者或疑似SARS患者接触史,但无临床 表现者,应自与前者脱离接触之日计,进行医 学隔离观察2周。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 诊断 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一般实验室检查、 胸部 X 线影像学变化,配合 SARS 病原学检测阳性,排除 其他表现类似的疾病,可以作出SARS的诊断。 具有临床症状和出现肺部 X 线影像改变,是诊断 SARS 的 基本条件。 流行病学方面有明确支持证据和能够排除其他疾病,是能 够作出临床诊断的最重要支持依据 对于未能追及前向性流行病学依据者,需注意动态追访后 向性流行病学依据。 对病情演变(症状,氧合状况,肺部X线影像)、抗菌治 疗效果和SARS病原学指标进行动态观察,对于诊断具有 重要意义。
发病机制 与病理解剖
1、直接损伤:SARS-CoV由呼吸道进入人体, 在呼吸道黏膜上皮内复制(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 肺泡上皮细胞)→病毒血症→ 血管内皮细胞、 巨噬细胞、肠道上皮细胞、肾脏远段曲管上皮 细胞和淋巴细胞。 2、免疫损伤:机体对SARS-CoV感染的反应表 现为肺间质内有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渗出,激 活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可释放细胞因子和自 由基,进一步增加肺泡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诱 发成纤维细胞增生。
辅助检查
三、特异性病原学检测 : 1、SARS-CoV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发 病10天后采用IFA,在患者血清内可以检 测到SARS-CoV的特异性抗体(若采用 ELISA,则在发病21天后)。从进展期 至恢复期抗体阳转或抗体滴度呈4倍及以 上升高,具有病原学诊断意义。首份血 清标本需尽早采集。
辅助检查
2、SARS-CoV RNA检测:准确的SARS CoV RNA 检测具有早期诊断意义。采用 RT-PCR 方 法,从呼吸道分泌物、血液或粪便等人体标本 中检出 SARS-CoV 的 RNA ,对病原学诊断有重 要支持意义。 3、 其他早期诊断方法:免疫荧光抗体试验检 测鼻咽或气道脱落细胞中 SARS-CoV , SARSCoV特异性结构蛋白检测,以及基因芯片技 术等检测方法,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4、分离培养鉴定。
病原学
利用Vero细胞或绿猴肾细胞可对SARS CoV进行分离培养 ; 室温24℃下病毒在尿液里至少可存活10 天,在腹泻患者的痰液和粪便里能存活5 天以上,在血液中可存活约15天,在塑 料、玻璃、马赛克、金属、布料、复印 纸等多种物体表面均可存活2~3天 。
病原学
病毒对温度敏感,随温度升高抵抗力下 降,37℃可存活4天,56℃加热90分钟、 75℃加热 30 分钟能够灭活病毒。紫外线 照射60分钟可杀死病毒。 病毒对有机溶剂敏感,乙醚4℃ 条件下作 用24小时可完全灭活病毒,75%乙醇作 用5分钟可使病毒失去活力,含氯的消毒 剂作用5分钟可以灭活病毒。
2.时间分布:已知的首例病例于2002年 11月发生于我国广东省佛山市,到2003 年2月,SARS已呈现全球流行的态势。 发病主要集中在2003年3月中旬至5月中 旬。6月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流行病学
3 .人群分布:该病患者以青壮年为主。根据 中国内地 5 327 例资料统计,主要发病年龄在 20~60岁之间,占总发病数的85%,其中20~29 岁病例所占比例最高,达30%;15岁以下青少 年病例所占比例较低, 9 岁以下儿童病例所占 比例更低。 男女性别间发病无显著差异。人群职业分布有 医务人员明显高发的特点。 有明显的家庭和医 院聚集发病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