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学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9.2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具体问题,如:“为什么冬天河水不易结冰?”让小组成员结合溶解度曲线,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2.各小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分析、总结溶解度曲线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作业要求:
1.作业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确保作业质量。
2.提交作业时,请保持书写工整,以便老师批阅。
3.作业完成后,请认真检查,确保无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他们认识到实验数据的重要性,尊重客观事实。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使他们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化学知识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方面的重要作用。
-结合教材,让学生通过查找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如配制饱和溶液、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等。
(2)针对溶解度与温度关系这一难点,设想如下:
-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如冬天的河水为何不易结冰,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设计实验,让学生在不同温度下观察溶解度变化,通过数据记录和分析,总结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3.引入新课《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强调本节课将探讨如何运用溶解度曲线解释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二)讲授新知
1.介绍溶解度曲线的基本概念,包括横坐标、纵坐标所代表的意义,以及溶解度曲线的形状。
2.结合教材,讲解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阐述为何溶解度曲线呈现上升趋势或下降趋势。
3.以具体物质为例,如食盐、糖等,演示如何从溶解度曲线上查找指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1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 初中·化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等 学习方式:图示法、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师:提问已学内容固体物质溶解的的概念及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 影响:
1.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 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情况,可以用溶解度曲线表示。 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1)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3)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设疑:同学们,你们能说出溶解度曲线图上点、线、面的具体意义 吗?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讲授新课:
。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若要将硝酸钾
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可采用
。
4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 初中·化学
(3)将硝酸钾和硫酸锂的饱和溶液,从 20℃降温到 10℃,有晶体析 出的是 。 【解析】本题以溶解度曲线为主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溶解度曲线查找物 质的溶解度、分析点的意义、物质结晶的方法等知识点。从图中可以 查出,0℃时氯化钠和硫酸锂的溶解度相等,为 36 g;20℃时,P 点在 硝酸钾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所以是不饱和溶液。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采用降温的方法可以使其结晶,另外还可 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使硝酸钾结晶析出;硫酸锂的溶解度随着温度 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降低温度时不会析出晶体。 答案:(1)36 (2)不饱和 蒸发溶剂法(或降温结晶法) (3)硝酸钾饱 和溶液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希望大家继续加强溶解度曲线 的应用方面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100 g 水中最多只能溶解 40 g 甲,t2℃时甲的溶解度为 60 g,即
高中化学备课教案溶液的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高中化学备课教案溶液的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高中化学备课教案:溶液的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引言:溶解度是指溶质在单位溶剂中溶解形成的稳定溶液的最大量。
溶解度曲线是通过改变温度或溶质浓度,测定在平衡状态下的溶解度随条件变化的曲线。
本教案旨在帮助高中化学教师准备课堂教学,重点讲解溶液的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及相关实验方法,以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一、溶解度的概念与计量单位(200字左右)1. 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饱和溶液的最大量。
通常以溶质溶解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与溶剂的质量或体积之比来表示。
2. 溶解度的计量单位:溶解度的计量单位通常有质量分数(g/100g溶剂)、摩尔分数(mol/100mol溶剂)、摩尔浓度(mol/L)、体积分数等。
不同的计量单位可以根据实验需求互相转换,其中体积分数常用于液体溶液。
二、溶解度曲线的绘制与解读(400字左右)1. 实验方法:绘制溶解度曲线需要进行一系列溶解度实验,通过改变温度或溶质浓度,以测定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中可选用重量法或体积法测定溶解度。
重量法是指在已知温度下,向溶剂中加入溶质,使之溶解并饱和,然后将溶液破开,沉淀中的溶质称重,由此计算溶解度。
体积法是指用溶剂对溶质进行可逆溶解与析出,不断变更溶质浓度,记录溶液体积变化,以此绘制溶解度曲线。
2. 曲线解读:溶解度曲线的斜率可反映溶解热的大小,斜率越大,溶解热越大。
曲线的上升段表明溶解度随溶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直至达到饱和。
曲线的下降段表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即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三、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及相关实验演示(600字左右)1. 温度的影响: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与溶解过程中的热效应有关。
一般情况下,溶解热为正值,即溶解过程为吸热过程。
温度升高时,溶解热的增大使溶解过程更易进行,从而增加了溶解度。
通过实验演示可以观察到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现象。
2. 压强的影响:对于气体溶解于液体的情况,压强对溶解度的影响较大。
初中化学_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教学设计《溶解度、溶解度曲线复习》学情分析溶解度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但和溶解度有关有关的考题又在学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围绕溶解度问题,教材设置了溶液概念、饱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结晶等相关知识,可以是系统性比较强的一部分。
在新授课时期,这部分知识,分为两段叙述分别包含在第三单元、第八单元中。
在新授课的教学中受学习阶段、掌握程度等因素制约还不能完全展现其相互间的联系,综合性习题不是很多,但在学考中,这一部分考点却是重点内容之一,综合性较强,对应分值较高,成为了重难点之一!由于以上原因,多数学生在这部分知识学习上存在很多问题。
1.溶解度概念不清,把握不准基本的要素,导致这一概念的数学内涵不能很好地掌握应用;2.结晶方法的选择没有掌握规律,对可溶性混合物利用溶解度差异分离的方法难以判断;3.对溶解度曲线所体现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只停留在简单易记的阶段,不能利用这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知识灵活运用程度不高;4.尤其对溶解度问题中涉及到溶质质量分数的问题束手无策,无从下手。
综上所述,有必要系统集中地把与溶解度相关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复习,引领学生,系统复习,深化理解各个知识点,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效果分析溶解度的知识是初中化学重点的章节,也是难点。
在教材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这部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更是涉及学考的各种题型和各个层次。
如在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化学推理、化学计算等知识区域,考查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能力、在生产生活中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知识信息量过大,多而杂乱,遇到问题,往往束手无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有了如下变化:1.进一步理解溶解度概念,对于概念所蕴含的数学关系有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能进行简单的判断和计算;2.明确了不同物质结晶分离的方法,知道了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不同选择相适应的结晶方法;3.巩固了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不同状况,会根据溶解度曲线图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生产原理、工艺方法;4.学会了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之间的计算方法。
溶解度曲线导学案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2、了解分离固体物质的方法----结晶。
二、问题导学:1、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1)溶解度曲线中横坐标表示(),纵坐标表()。
(2)根据下列表格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点”的意义:例1. 左下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 t1℃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例2. 右上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由图可知:(1)当温度为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填“>”、“<”或“=”)氯化钠的溶解度。
(2)硝酸钾、氯化钠都属于 (填“易溶”、“可溶”、“微溶”或“难溶”)物质。
②“线”的意义:大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少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如:();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
③“面”上部的点表(),“面”下部的点表()。
例3.如左下图表示的是物质甲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t1℃时,甲的溶解度为。
(2)t3℃时,若将50g甲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在溶解度曲线图中可表示为(填“A”或“B ”)点。
例4.如右上图,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2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该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通常可采用三种方法,它们分别是、、。
④“交点”的意义: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结晶方法:①②三、课堂作业:1、左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g;(2)当温度为℃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可采用法(填“降温结晶”、“蒸发结晶”或“过滤”)。
2、根据右上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60℃时_____________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溶解度曲线初中化学教案
溶解度曲线初中化学教案
目标: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1. 溶解度的概念:介绍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的单位以及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关系。
2. 溶解度曲线:讲解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及其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溶解度曲线图表。
3. 化学实验:讲解如何通过实验测定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并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观察图表和实验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并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曲线的特点,通过实例和图表来说明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溶解度曲线实验,让他们亲自操作实验设备,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4. 总结: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来总结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曲线,并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5. 练习:出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
教学手段:图表展示、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
教学资源:溶解度曲线图表、实验设备、教学PPT等。
评价方式:实验报告的评分、课堂讨论的贡献度、作业的完成情况等。
拓展应用: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溶解度曲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在药品制备、工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
补充说明:本节课主要介绍溶解度曲线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基本原理,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初中溶解度优秀教案
初中溶解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温度、溶剂、溶质)。
2. 让学生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问题。
3.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解度的概念及四要素。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3.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溶解度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强调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温度、溶剂、溶质。
3. 探讨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内在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外部因素(温度、压力)。
4.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溶解度的变化。
例如,在不同温度下,观察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化。
5.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和应用:讲解溶解度曲线的基本含义,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溶解度曲线,并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问题。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溶解度的四要素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采用溶解度曲线法,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通过这份优秀教案,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溶解度这一概念,培养他们在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教案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教案主题:溶解度曲线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2. 掌握如何绘制和解读溶解度曲线;3. 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2. 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曲线。
教学难点:1. 如何绘制溶解度曲线;2. 如何利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讲义和课件;2. 水、盐和温度计等实验器材;3. 盐水溶解度实验表;4. 黑板和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溶解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溶解度曲线。
二、理论讲解1. 解释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和作用;2. 分析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曲线特点和变化规律;3. 提出绘制溶解度曲线的方法和步骤。
三、实验演示1. 利用实验器材进行盐水溶解度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盐的溶解度;2. 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溶解度曲线,并解释曲线的变化规律。
四、讨论互动1. 让学生回答与溶解度曲线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促进互动交流。
五、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强调掌握溶解度曲线的重要性和应用意义。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练习绘制和解读溶解度曲线,加深理解和掌握。
七、课堂反馈要求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或解释溶解度曲线的特点,进行课堂点评和反馈。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和探究活动,加深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2. 拓展应用,让学生解决更多实际问题,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溶解度曲线的相关知识,但需要加强实践操作和综合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实验教案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的实验
实验教案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的实验实验教案: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的实验一、实验介绍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溶解度曲线则是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温度下的溶质溶解度,将其绘制在坐标系中得到的曲线。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的相关性以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水槽2. 温度计3. 定量烧杯4. 纯净水5. 小研磨杯6. 常用实验室玻璃仪器7. 温度控制设备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在实验开始前,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包括清洁实验器皿、准备所需试剂和设备。
2. 实验组装:将水槽放置在温度控制设备上,调节温度至所需实验温度。
3. 实验操作:a) 取一定质量的溶质加入定量烧杯中,并记录质量。
b) 加入一定体积的纯净水,搅拌均匀,直到溶质完全溶解。
c) 将试验样品转移到小研磨杯中,每次加入一定量的溶剂,记录过程中的溶质溶解情况。
d) 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在不同温度下重复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图,并进行相关曲线分析。
5. 结果分析与讨论:分析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热源等。
2. 确保实验器材的洁净,避免可能的污染影响实验结果。
3. 记录实验数据时要准确明确,以免出错。
4. 控制实验条件,包括温度和溶质的用量,以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5. 在结果分析与讨论中,结合实验原理和已知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得出准确的结论。
五、实验目的与意义通过设计与操作实验,研究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并绘制溶解度曲线,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讨论,探究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六、实验拓展1. 可进一步研究不同溶质和溶剂之间的溶解度关系。
2. 可对其他因素如压力、溶质浓度等进行实验研究,了解其对溶解度的影响。
中考化学专题《溶解度曲线》导学案
中考化学专题《溶解度曲线》导学案一、概念解析1. 溶度溶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单位质量的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溶质物质的质量,单位通常为 g/100g(固体溶解于液体)或 g/100mL(气体溶解于液体)。
2. 饱和溶液当溶剂不能再溶解更多的溶质时,称为饱和溶液。
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加入与溶质的析出达到动态平衡。
3. 不饱和溶液当溶剂能够继续溶解更多的溶质时,称为不饱和溶液。
4. 过饱和溶液当溶剂中溶解的溶质超过饱和溶解度时,称为过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通常是通过在高温下溶解溶质,然后缓慢冷却使溶质过饱和的。
二、溶解度曲线的绘制与解读溶解度曲线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图表。
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了解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1. 绘制溶解度曲线绘制溶解度曲线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准备一系列溶液,每个溶液的溶质质量相同,但温度不同。
2.按照质量分数的定义计算每个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将每个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绘制在纵坐标上,将溶液的温度绘制在横坐标上。
4.连接各个温度下的溶质质量分数,得到溶解度曲线。
2. 解读溶解度曲线对于溶解度曲线的解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曲线的斜率一般为正。
这表示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增加。
2.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曲线的斜率可能会变化。
斜率变化的地方称为溶解度极值点。
溶解度曲线在溶解度极值点处有一个最大或最小值。
3.在溶解度极值点之前,溶解度随着温度增加而增加,此时溶解度曲线的斜率为正。
4.在溶解度极值点之后,溶解度随着温度增加而减小,此时溶解度曲线的斜率为负。
三、应用案例分析溶解度曲线不仅仅是一个实验数据,还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以下是一些应用案例的分析:1.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在不同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从而进行药物的合成和纯化过程的控制。
2.锂电池中的电解液是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在不同温度下电解液中锂盐的溶解度,从而优化锂电池中的电解液配方。
初中化学初探溶解度曲线教案
初中化学初探溶解度曲线教案一、引言溶解度曲线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研究溶解物质溶解度的方法之一。
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我们可以了解到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并从中探索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特性和溶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能够:1. 学习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3. 理解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1. 实验器材:烧杯、热水浴装置、磁力搅拌器、温度计等;2. 试剂:食盐、蔗糖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准备所需材料和器材;b. 制备一定浓度的盐溶液和糖溶液。
2. 实验操作:a. 将一定量食盐溶解于一定容积的水中,搅拌均匀;b. 依次取出适量盐溶液,分别放入烧杯中;c. 将烧杯放入热水浴中,并利用温度计不断测量溶液的温度;d. 在每个温度下,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溶液,轻轻搅拌至完全溶解;e. 记录每次加入溶液的质量,并计算出溶解度;f.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不同温度下的溶液进行实验。
3. 实验结果与分析a. 绘制溶解度曲线图,横轴为温度,纵轴为溶解度;b. 根据曲线图观察,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c. 分析实验数据,说明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讨论可能的影响因素。
4. 实验总结在本实验中,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食盐溶液的溶解度,我们绘制出溶解度曲线,并发现了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在低温下,溶解度较低,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逐渐增加,直至达到饱和状态。
这与我们对溶解的理解是一致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以及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理解物质在溶液中的行为以及溶解过程中的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延伸探究1. 本实验中我们以食盐为例进行了实验,你认为如果使用其他物质,会有什么不同的实验结果?2. 你能否找到更多有关溶解度曲线的实验方法和应用场景?3.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观察到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吗?请给出一些例子。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 第2课时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学习目标】1.知道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2.能从溶解度曲线图中获取相关知识。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学习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学习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问题。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2.出示学习目标,由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溶解度1.阅读教科书P35—36,思考:为了准确表示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大小,定量地描述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我们可以用“溶解度”来表示。
2.溶解度概念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溶解度概念的四个要素:①一定温度下;②100g溶剂;③达到饱和状态;④溶质的质量。
3.“在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
”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呢?小结:(1)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克。
(2)20℃时,将36克氯化钠溶解在100克水中所得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4.阅读教科书P36“资料卡片”,知道“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概念与溶解度之间的联系。
知识模块二溶解度两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和溶解度曲线1.列表法:阅读教科书P36表9-1所提供的数据,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2.绘制溶解度曲线,知道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探究:根据表9-1所提供的数据,完成教科书P36图9—11,绘制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即溶解度曲线,填写P37上四种物质在25℃、85℃的溶解度,认识溶解度曲线作用。
3.分析教科书P37图9-12和图9-13溶解度曲线,讨论:(1)根据图9-12和图9-13,分析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2)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举例说明。
溶解度曲线应用教学设计
溶解度曲线应用教学设计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
℃,欲使它们仍为饱
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是A B。
)相同温度下,相同的溶剂,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所以t1℃时B饱和
)相同温度下,溶解度不同时,要配制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溶解度大的需要的溶质多溶剂少,相反,溶解度小的需要的溶质少,溶剂多。
溶解度相同时,溶质和溶剂一样多才能够配成等质量的饱和溶液。
t2时溶解度显示。
溶解度曲线绘制教案
溶解度曲线绘制教案【篇一:溶解度曲线教案】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习题主备人刘峰教学目标:通过相关练习,理解溶解度的含义,知道溶解度曲线意义,学会应用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溶解度的含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教学难点: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判断结晶的方法,温度的改变导致溶液状态及浓度的改变。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讲练结合【温故互查】1溶解度的四要素:;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为s,其该温度下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溶解度曲线横坐标表示,纵坐标表示。
3溶解度曲线类型:(1)大多数物质;(2)少数物质;(3)极少数物质。
4溶解度曲线:点、线、面的意义:点:(1)曲线上的点:,溶液是溶液(2)两曲线的交点:。
线:某物质在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面: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
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溶液。
5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查找某温度下(2)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3)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
并依据此确定混合物。
(4)在改变温度时,确定某物质的溶液及其变化。
6结晶的方法:(1)(2)。
【典例1】下列关于氯化钠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00 g水中溶解20 g nacl达到饱和状态,则nacl的溶解度为20 gb.在20℃时,可把2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0 gc.在20℃时,把20 g nacl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0 gd.在30℃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7 g nacl恰好饱和,则30℃时nacl的溶解度为37 g【变式】: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其含义是:在20℃时,。
【典例2】【典例3】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c.t℃时,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60℃时,100 g水中加入90 g硝酸钾,充分搅拌,可得到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典例4】 [典例5]【变式拓展】【典例】【方法总结】【方法总结】【拓展练习】 1.将0.5 g某物质在20℃时溶于10 g水中即达到饱和,则一般把这种物质的溶解性判定为( ) a.易溶物质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d.难溶物质硝酸钾溶液中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是( )a.用水壶烧水时,水沸腾前有气泡逸出b.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到鼻腔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溢出d.夏季,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3.如图是a、b、c(不含结晶水)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8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bc b.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c.t℃时,a、b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可将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3实验室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要使该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但不改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一定量的固体硝酸钾b.加热蒸发掉一定量的溶剂 c.降温到溶液刚好达到饱和d.降温使其析出部分硝酸钾晶体 4.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溶解度曲线学案设计
八年级化学学案主备人审核人审批人年级姓名组号编号08课题二:溶解度(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道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2.知道溶解度曲线上的点、线、面的意义;3.掌握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二、自主探究:知识点1: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温度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有很大的影响,表9-1是用“列表法”表示溶解度的一种方法。
但该表还不能表示某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向。
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成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横坐标表示,【阅读】课本P37图9-12和图9-13溶解度曲线图。
从溶解度曲线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1、右图为某些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该图可知:(1)有些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如,。
(2)有些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如:,。
(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4)60°C时KNO3的溶解度是。
(5)70°C时氯化钾、氯化钠、硝酸钾和硝酸钠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氢氧化钙溶解度曲线【小结】溶解度曲线的涵义:“三线、两点”。
“陡直型”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KNO3;“平缓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如;“下降型”: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
曲线上的点:所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该温度下状态)。
(饱和或不饱和)两曲线的交点:两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
(相等或不相等)知识点2: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专题研究】认真分析右图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习题。
①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②P点的含义。
③ 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④t3℃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⑤要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⑥在t2℃时,30g 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是(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质量为。
初中化学曲线题教案
初中化学曲线题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利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加深学生对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1. 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和作用。
2. 利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溶解度曲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溶解度曲线图。
2. 实际问题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溶解度曲线的基本概念。
2. 提问:溶解度曲线有什么作用?二、讲解溶解度曲线(15分钟)1. 讲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和作用。
2. 讲解溶解度曲线如何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3. 举例说明溶解度曲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 给出实际问题案例,要求学生利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需要利用溶解度曲线的知识点。
3. 指导学生利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并解释解答过程。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溶解度曲线上找到相应的点。
2. 引导学生利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和作用。
2. 强调溶解度曲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溶解度曲线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掌握了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通过实际问题案例的解决,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利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需要利用溶解度曲线的知识点,并指导学生利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
在课堂练习环节,要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利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和应用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专题复习: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掌握溶解度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2).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掌握溶解度曲线的相关应用。
【复习过程】:
一、知识再现
考点①溶解度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20℃时,20g某物质能溶解在100g水中,所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20℃时,20g某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C .20g某物质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所以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D.20℃时,100g水里最多溶解20g某物质,所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
【总结】固体溶解度四要素:①②
③④
思考: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1)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怎样计算2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3、物质溶解度与溶解度的关系
考点②溶解度曲线
观察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
二、典例精析
【例】t 2℃时,将甲、乙各80g分别放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 2℃,现象如图一,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填“a”或“b”)。
(2)M点的含义。
(3)向烧杯①的溶液中继续加入15g甲物质,充分搅拌,发现固体先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甲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4)将t2℃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b.两溶液质量甲<乙
c.两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
d.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三、当堂检测
1.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15℃时,甲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 15℃时,甲物质饱和溶液和乙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
C. 3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5℃时均是饱和溶液
D. 30℃时,甲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属于可溶性物质
B. 9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a溶液含溶质最多。
C.90 ℃时,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g a的饱和溶液
D.将20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90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 > c > b
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1)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2)图中N点所表示的甲物质的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将t2℃时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任写一种)。
(3)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