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2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12.1平方差公式作业设计【青岛版】
青岛版七年级下册12.1 平方差公式
13x 2y3x 2y 2 7 2m2 7 2m2
3x 1x 1 x2 1
典例分析
例2 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本章“情境导航”中提出的问题.
美丽壮观的城市广场,是人们休闲旅 游的好地方,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的一道 风景线。
某城市广场呈长方形,长为803米, 宽为797米.你能快速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 的差的乘积,等于这两个 数的平方差.
平方差公特征
1.左边两个因式中有一项相 等,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
2.其结果是相同项的平方 减去相反项的平方.
注意:必须符合平方差公式 特征的代数式才能用平方差 公式.
课后作业
必做:学案课后作业1--6 选做:学案课后作业7
x2 9 m2 1
x2 y2
x2 4
结构 特征
1.两个因式中的项有一项完全相同,而另一项互为
相反数;
相同项
相反项
2.其结果是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
练习:下列各式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D)
A.a 2ba b
B. a ba b
C. m nm n D.y x y x
典例分析
长方形花坛.你会计算改造后的花坛面积吗?
a 2a 2 a2 2a 2a 4 a2 4
如果改造成长为a 1 米、宽为a 1米的长方形 花坛,面积是多少?
a 1a 1 a2 a a 1 a2 1
观察与思考
a 1a 1 a2 a a 1 a2 1
a 2 a 2 a2 2a 2a 4 a2 4
青岛版七年级下册
第12章 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 12.1平方差公式
情境导航
美丽壮观的城市 广场,是人们休闲娱 乐的好地方,已经成 为现代城市的一道风 景线。
青岛版七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案合集(实用版)
9.3平行线的性质25
9.4平行线的判定28
复习课:平行线31
第10章一次方程组(单元备课)35
10.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36
10.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39
10.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42
10.3三元一次方程组44
10.4列方程解应用题(1)46
10.4列方程解应用题(2)48
13.2多边形(2)104
13.3圆(1)107
13.3圆(2)110
复习课:平面图形的认识113
第14章位置与坐标(单元备课)115
14.1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116
14.2平面直角坐标系119
14.3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122
14.4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124
复习课:位置与坐标127
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教学计划
7、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上课专注,交流投入,发言积极,作业规范。同时,给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互动交流讨论。
8、关心科代表的学习、生活,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课时
顺序
授课内容
1
1
9.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
9.2平行线和它的画法
4、进一步扭转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座谈辅导,在平时的课堂中多给予追问和表现机会,给后进生树立信心。对优生要严格要求,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抑制他们产生骄傲情绪。
5、用好课堂小组评价,以点带面,以先进带后进,让后进生自动自觉不掉队,发挥帮扶的力量。
6、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逐步实施分层教学、作业,向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力求使中下生吃得上,中等生吃得下,优生吃得饱,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要求。
第12章 12.3 1.两数和乘以这两数的差
(2)(4m-3n)(4m+3n) (4)(23x-34y)(-32x-43y)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2021/9/1Wednesday, September 01,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2021/9/12021/9/19/1/2021 2:16:33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2021/9/12021/9/1Sep-211-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2021/9/12021/9/1Wednesday, September 01, 2021
16.简便运算: (1)5923×6031 解:原式=359989 (2)38.52-36.52
解:原式=150
17.先化简,再求值:(x-1)(x+1)-x(x-3),其中 x=3.
解:化简原式=3x-1,值为 8 18.一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小 1,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小 2,且十 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积比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积大 2.求这个三位数. 解:设这个三位数中的百位数字为 x, 则(x+1)(x-1)=x(x-1)+2, ∴x=3,∴这个三位数为:342
C.(2y-13)(13+2y)
D.(3m-2n)(-3m-2n)
6.下列各式中,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B ) A.(x+y)(-x-y)=x2-y2
青岛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完全平方公式素养提升练习(含解析)
第12章 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12.2 完全平方公式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 完全平方公式1.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89.82的最佳选择是( )A.(89+0.8)2B.(80+9.8)2C.(90-0.2)2D.(100-10.2)22.下列各式中计算正确的是( )A.(5a+3b)2=25a2+9b2B.(7x-2y)2=49x2-14xy+4y2C.(4y-3)2=16y2-24y+9m+12n2=19m2+16mn+14n23.(2023江西中考)化简:(a+1)2-a2= .4.【新独家原创】若4a2+(m+2)ab+16b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 .5.计算:(1)(4x+3n)2.(2)(-3x+y)2. (3).6.【教材变式·P116T2】(2023湖南邵阳中考)先化简,再求值:(a-.3b)(a+3b)+(a-3b)2.其中a=-3,b=13能力提升全练7.(2023内蒙古赤峰中考,7,★☆☆)已知2a2-a-3=0,则(2a+3)(2a-3)+(2a-1)2的值是( )A.6B.-5C.-3D.48.【新考法】(2022河北邢台信都期中,9,★★☆)将四个如图1所示的小正方形按图2所示的方式放置在一个边长为a的大正方形中,大正方形的中间恰好空出两条互相垂直,且宽都为b的长方形,根据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验证的公式为( )A.(a+b)(a-b)=a2-b2 B.(a+b)2=a2+2ab+b2C.(a-b)2=a2-2ab+b2 D.(a-b)2=(a+b)2-4ab9.(2023广东汕头潮南一模,7,★★☆)若a+2b=7,ab=6,则(a-2b)2的值是( )A.3B.2C.1D.010.(2023四川凉山州中考,14,★☆☆)已知y2-my+1是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是 .11.(2023山东济南期中,15,★★☆)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的边长分别为a、b,如果a+b=17,ab=60,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12.(2023陕西师大附中期中,18,)有两个正方形A,B,现将B放在A的内部得到图①,将A,B并列放置后构造新的正方形得到图②.若图①和图②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为1和12,则正方形A,B的面积之和为 .13.【跨学科·美术】(2022浙江温州瓯海期中改编,17,)某中学开展“筑梦冰雪,相约冬奥”的学科活动,设计几何图形作品表达对冬奥会的祝福.小冬以长方形ABCD的四条边为边向外作四个正方形,设计出“中”字图案,如图所示.若四个正方形的周长之和为48,面积之和为52,则长方形ABCD的面积为 .14.(2023内蒙古包头中考,17,★☆☆)先化简,再求值:(a+2b)2+(a+2b)(a-.2b).其中a=-1,b=1415.(2022山东济南十二中月考,20,★★☆)已知x+y=7,xy=-8,求:(1)x2+y2的值;(2)(x-y)2的值.素养探究全练16.【推理能力】发现:两个已知正整数之和与这两个正整数之差的平方和一定是偶数,且该偶数的一半也可以表示为两个正整数的平方和.如(2+1)2+(2-1)2=10,10为偶数.请把10的一半表示为两个正整数的平方和,并验证发现中的结论.17.【推理能力】(2023山东淄博张店期中)几何图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语言,它直观形象,能帮助我们理解代数中的数量关系,而运用代数思想也能巧妙解决几何图形问题.(1)【观察】图①是一个长为4a,宽为b的长方形,沿图中虚线用剪刀平均分成四个小长方形,然后用四个小长方形拼成一个“回形”正方形(如图②).请你写出(a+b)2,(a-b)2,ab之间的等量关系: .(2)【应用】若m+n=7,m-n=5,求mn的值.(3)【拓展】如图③,四边形ABCD、四边形NGDH和四边形MEDQ 都是正方形,四边形EFGD和四边形PQDH都是长方形,若AE=5,CG=10,长方形EFGD的面积是150,设DE=m,DG=n.(i)填空:mn= ,m-n= .(ii)求图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全练1.C 89.82=(90-0.2)2=902-2×90×0.2+0.22,对90与0.2进行平方运算、乘法运算与加减运算比其他选项更简便.2.C (5a+3b)2=25a 2+30ab+9b 2,(7x-2y)2=49x 2-28xy+4y 2,(4y-3)2=16y 2-24y+9,m +12n 2=19m2+13mn +14n 2.故选C.3.2a+1解析 原式=a 2+2a+1-a 2=2a+1,故答案为2a+1.4.14或-18解析 4a 2+(m+2)ab+16b 2=(2a)2+(m+2)ab+(4b)2,因为4a 2+(m+2)ab+16b 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所以m+2=±2×2×4=±16,所以m=14或-18.5.解析 (1)(4x+3n)2=(4x)2+2×4x·3n+(3n)2=16x 2+24nx+9n 2.(2)(-3x+y)2=(-3x)2+2×(-3x)·y+y 2=9x 2-6xy+y 2.(3)=(3y)2+2×3y×-+-=9y2−2y +19.6.解析 (a-3b)(a+3b)+(a-3b)2=a 2-(3b)2+(a 2-6ab+9b 2)=a 2-9b 2+a 2-6ab+9b 2=2a 2-6ab,当a=-3,b=13时,原式=2×(-3)2-6×(-3)×13=2×9−6×(−3)×13=18+6=24.能力提升全练7.D 原式=(2a)2-32+(2a)2-4a+1=2×(2a)2-4a-32+1=8a 2-4a-9+1=8a 2-4a-8=4(2a 2-a)-8.∵2a 2-a-3=0,∴2a 2-a=3,∴原式=4×3-8=4.故选D.8.C 根据题图2可得(a-b)2=a 2-2ab+b 2,故选C.9.C (a-2b)2=a 2+4b 2-4ab=a 2+4b 2+4ab-8ab=(a+2b)2-8ab,∵a+2b=7,ab=6,∴原式=72-8×6=49-48=1.故选C.10.±2解析 ∵y 2-my+1是完全平方式,y 2-2y+1=(y-1)2,y 2-(-2)y+1=(y+1)2,∴-m=-2或-m=2,∴m=±2.11.54.5解析 根据题意得S 阴影=a 2+b 2-12a2−12b(a+b)=a 2+b 2-12a2−12ab−12b 2=12(a 2+b 2-ab)=12[(a+b)2-3ab],当a+b=17,ab=60时,S 阴影=12×(289-180)=54.5.12.13解析 设正方形A 的边长为a,正方形B 的边长为b,由题图①得a 2-b 2-2b(a-b)=1,即a 2+b 2-2ab=1,由题图②得(a+b)2-a 2-b 2=12,即2ab=12,所以a 2+b 2=13.故正方形A,B 的面积之和为13.13.5解析 设AB=a,BC=b,由四个正方形的周长之和为48,面积之和为52,可得4a×2+4b×2=48,2a 2+2b 2=52,故a+b=6,a 2+b 2=26,所以(a+b)2=a 2+2ab+b 2=36,所以2ab=36-26=10,所以ab=5.故长方形ABCD 的面积为5.14.解析 原式=a 2+4b 2+4ab+a 2-4b 2=2a 2+4ab,当a=-1,b=14时,原式=2×(-1)2+4×(-1)×14=2-1=1.15.解析 (1)x 2+y 2=(x+y)2-2xy =72-2×(-8)=65.(2)(x-y)2=(x+y)2-4xy=72-4×(-8)=81.素养探究全练16.解析 10的一半为5,5=1+4=12+22.验证结论如下:设两个已知正整数分别为m,n.因为(m+n)2+(m-n)2=m2+2mn+n2+m2-2mn+n2=2m2+2n2=2(m2+n2),所以(m+n)2+(m-n)2为偶数,且该偶数的一半可以表示为m2+n2,故两个已知正整数之和与这两个正整数之差的平方和一定是偶数,且该偶数的一半也可以表示为两个正整数的平方和.17.解析 (1)由题图②知,大正方形的面积为(a+b)2,中间小正方形的面积为(b-a)2,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小正方形的面积等于4个长、宽分别为b,a的长方形的面积和,∴(a+b)2-(a-b)2=4ab.故答案为(a+b)2-(a-b)2=4ab.(2)已知(a+b)2-(a-b)2=4ab,故由m+n=7,m-n=5可得72-52=4mn,∴mn=6.(3)(i)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x,∴DE=x-5,DG=x-10,∴(x-5)(x-10)=150,由题意知m=x-5,n=x-10,∴m-n=5,mn=150,故答案为150;5.(ii)S阴影=(m+n)2=(m-n)2+4mn=52+4×150=625,∴题图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625.。
12章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练习题
12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练习题一、选择题1.已知2264b Nab a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N 等于 ( )A 、8B 、±8C 、±16D 、±322.如果22)()(y x M y x +=+-,那么M 等于 ( )A 、 2xyB 、-2xyC 、4xyD 、-4xy3.下列可以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A 、(x -y) (x + y)B 、(x -y) (y -x)C 、(x -y)(-y + x)D 、(x -y)(-x + y)4.下列各式中,运算结果是22169b a -的是( )A 、)43)(43(b a b a --+-B 、)34)(34(a b a b --+-C 、)34)(34(a b a b -+D 、)83)(23(b a b a -+5、下列各式中,能运用平方差分式分解因式的是( )A 、21x +-B 、22y x +C 、42--xD 、()22b a ---6、若m x x +-82是完全平方式, 则m 的值为( )A 、4B 、8C 、16D 、327.计算(x +2)2的结果为x 2+□x +4,则“□”中的数为( )A .-2B .2C .-4D .4 8、把多项式1222+--y x xy 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A .)1)(1(+-+-x y y x B.)1)(1(---+x y y xC.)1)(1+--+y x y xD..)1)(1(--+-y x y x8.已知x 2+16x +k 是完全平方式,则常数k 等于( )A .64B .48C .32D .169.若949)7(22+-=-bx x a x ,则b a +之值为何?A .18B .24C .39D . 4510.已知8)(2=-n m ,2)(2=+n m ,则=+22n m ( )A .10B .6C .5D .311.把多项式a 2-4a 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A .a (a -4)B .(a +2)(a -2)C .a (a +2) (a -2)D .(a -2)2-4A .32-xB .92+xC .38-xD .318-x1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222x y x y +=+B .()2222x y x xy y -=-- C .()()22222x y x y x y +-=-D .()2222x y x xy y -+=-+ 14.下列各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A.)2)(2()2(22+-=-+-x x xB.22)1(12-=-+x x xC.22)12(144-=+-x x xD.)2)(2(42-+=-x x x x x15.下列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 A .)(23a 1-a a a -+=+B .2a-4b+2=2(a-2b )C .()222-a 4-a =D .()221-a 1a 2-a =+ 16.下列各式能用完全平方式进行分解因式的是( )A .x 2 +1B .x 2+2x -1C .x 2+x +1D .x 2+4x +417.下面的多项式中,能因式分解的是( )A .m 2+nB .m 2﹣m+1C .m 2﹣nD .m 2﹣2m+118. a 4b -6a 3b +9a 2b 分解因式的正确结果是A .a 2b (a 2-6a +9)B .a 2b (a +3) (a -3)C .b (a 2-3)2D .a 2b (a -3)26. 4. 19.分解因式(x -1)2 -2(x -1)+1的结果是 ( )A .(x -1)(x -2)B . x 2C .(x +1)2D . (x -2)220.已知a -b =1,则代数式2a -2b -3的值是A .-1B .1C .-5D .5 21.将代数式262++x x 化成q p x ++2)(的形式为( )A. 11)3(2+-xB. 7)3(2-+xC. 11)3(2-+xD. 4)2(2++x22.计算222(a+b)(a b)+a a b -等于( )A .4aB .6aC .22a bD .22a b - 23.如图,边长为(m +3)的正方形纸片剪出一个边长为m 的正方形之后,剩余部分可剪拼成一个矩形(不重叠无缝隙),若拼成的矩形一边长为3,则另一边长是( )A .m +3B .m +6C .2m +3D .2m +624.图(1)是一个长为2m ,宽为2n (m>n)的长方形,用剪刀 沿图中虚线(对称轴)剪开,把它分成四块形状和大小都一样的小长方形,然后按图(2)那样拼成一个正方形,则中间空的部分的面积是( )A.2mnB.(m+n)2C.(m-n)2 D .m 2 -n 2二、填空题1.若2a -b =5,则多项式6a 一3b 的值是 .2.整式A 与m 2﹣2mn+n 2的和是(m+n )2,则A= .3.(x +1)(x -1)(1+x )=4.已知x + y =—5 ,xy =6 ,则x 2 + y 2=_______.5.二次三项式29x k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的值是 .6.将4个数a 、b 、c 、d 排成两行、两列,两边各加一条竖线记成a b c d,定义a c b d =a d -bc ,上述等式就叫做二阶行列式.若 1 181 1x x x x +-=-+,则x = . 7.写出一个在实数范围内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 .8.分解因式:25x x - =________ .9.分解因式:=-822x ___________________10.分解因式:ab 3-4ab = .11.分解因式:a -6ab +9ab 2= .12.分解因式:=+-22363n mn m _______ .13.分解因式:22331212x y xy y ++=14.若2m n -=,5m n +=,则22m n -的值为 .15.若622=-n m ,且2m n -=,则=+n m .16.有足够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如下图. 3a b 2b a 1如果选取1号、2号、3号卡片分别为1张、4张、4张,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不重叠无缝隙)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三、解答题1.化简:)2()12+-+x x x ( 2.化简:1)1()1(2-++-a a a3.先化简,再求值:(x+3)(x-3)-x (x-2),其中x=4.4. 先化简,再求值:22b +(a +b )(a -b )-(a -)2b ,其中a =-3,b =12.5.先化简,再求值:()()()x x x -+++2232,其中2-=x6.已知y x A +=2,y x B -=2,计算22B A -7.先化简,再求值:()222a b b --,其中2,3a b =-=8、已知x + y = a , xy = b ,求(x-y) 2 , x 2 + y 2 , x 2-xy + y 2的值x=-时,求代数式(2x+5)(x+1)-(x-3)(x+1)的值.9.当710.观察下列算式:① 1 × 3 - 22 = 3 - 4 = -1 ② 2 × 4 - 32 = 8 - 9 = -1③ 3 × 5 - 42 = 15 - 16 = -1 ④……(1)请你按以上规律写出第4个算式;(2)把这个规律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3)你认为(2)中所写出的式子一定成立吗?并说明理由.。
【教案】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2.4《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1)》教案1
【教案】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2.4《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1)》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1)”,这是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因式分解是初中学段数学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基本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方程的解法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因式分解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转化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能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因式分解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因式分解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因式分解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因式分解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的乘积。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因式分解的定义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因式分解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因式分解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第12章 12.3 1.两数和乘以这两数的差
16.简便运算: (1)5923×6031 解:原式=359989 (2)38.52-36.52
解:原式=150
17.先化简,再求值:(x-1)(x+1)-x(x-3),其中 x=3.
解:化简原式=3x-1,值为 8 18.一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小 1,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小 2,且十 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积比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积大 2.求这个三位数. 解:设这个三位数中的百位数字为 x, 则(x+1)(x-1)=x(x-1)+2, ∴x=3,∴这个三位数为:342
19.观察下列各式,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1×3=3=22-1,3×5=15=42-1,5×7=35=62-1,…,11×13=143=122 -1,… 将你猜想到的规律用只含一个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 解:(2n-1)(2n+1)=4n2-1(n 为正整数)
(3)(-2x2+21)(-2x2-12) 解:(1)原式=9 (2)原式=16m2-9n2 (3)原式=4x4-14 (4)原式=-49x2+196y2
(2)(4m-3n)(4m+3n) (4)(23x-34y)(-32x-43y)
8.下列可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D )
A.(x+y)(x+y)
1.计算:(4+x)(4-x)= 16-x2 ;(2a-1)(1+2a)= 4a2-1 .
2.用平方差公式填空:
(1-5a)(5a+1)=1-25a2;(2x-3)(2x+3) =4x2-9;(-2a2-5b)(-2a2+5b )
=4a4-25b2;99×101=( 100-1 )( 100+1 )= 9999 .
第12章 整式的乘除
12.3 乘法公式 1.两数和乘以这两数的差
平方差公式.
【例 1】计算: (1)(3a+2b)(3a-2b); (2)(3a-b)(-b-3a). 【思路分析】通过仔细观察,必须符合平方差公式特征才能运用该公式进行
青岛版初一数学教辅书目录
第1章基本的几何图形1.1 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1.2 几何图形1.3 线段、射线和直线1.4 线段的比较与作法第2章有理数2.1 有理数2.2 数轴2.3 相反数与绝对值第3章有理数的运算3.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3.2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3.3 有理数的乘方3.4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3.5 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第4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4.1 普查和抽样调查4.2 简单随机抽样4.3 数据的整理4.4 扇形统计图第5章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5.1 用字母表示数5.2 代数式5.3 代数式的值5.4 生活中的常量与变量5.5 函数的初步认识第6章整式的加减6.1 单项式与多项式6.2 同类项6.3 去括号6.4 整式的加减第7章一元一次方程7.1 等式的基本性质7.2 一元一次方程7.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7.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七年级下册第8章角8.1 角的表示8.2 角的比较8.3 角的度量8.4 对顶角8.5 垂直第9章平行线9.1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9.2 平行线和它的画法9.3 平行线的性质9.4 平行线的判定第10章一次方程组10.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10.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0.3三元一次方程组10.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第11章整式的乘法11.1 同底数幂的乘法11.2 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11.3 单项式的乘法11.4 多项式乘多项式11.5 同底数幂的除法11.6 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第12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12.1 平方差公式12.2 完全平方公式12.3 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12.4 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第13章平面图形的认识13.1 三角形13.2 多边形13.3 圆第14章位置与坐标14.1 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14.2 平面直角坐标系14.3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八年级上册第1章全等三角形1.1 全等三角形1.2 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1.3 尺规作图第2章图形的轴对称2.1 图形的的轴对称2.2 轴对称的基本性质2.3 轴对称图形2.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5 角平分线的性质2.6 等腰三角形第3章分式3.1 分式的基本性质3.2 分式的约分3.3 分式的乘法与除法3.4 分式的通分3.5 分式的加法与减法3.6 比和比例3.7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第4章数据分析4.1 加权平均数4.2 中位数4.3 众数4.4 数据的离散程度4.5 方差4.6 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和方差第5章几何证明初步5.1 定义与命题5.2 为什么要证明5.3 什么是几何证明5.4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5.5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5.6 几何证明举例八年级下册(待变动)第12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2.1 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12.2 向一元一次方程转化12.3 图象的妙用12.4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第13章走进概率13.1 天有不测风云13.2 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13.3 可能性的大小13.4 概率的简单计算第5章实数5.1 算术平方根5.2 勾股定理5.3 是有理数吗5.4 由边长判定直角三角形5.5 平方根5.6 立方根5.7 方根的估算5.8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5.9 实数第6章一元一次不等式6.1 不等关系和不等式6.2 一元一次不等式6.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7章二次根式7.1 二次根式及其性质7.2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7.3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第8章平面图形的全等与相似8.1 全等形与相似形8.4 相似三角形8.5 怎样判定三角形相似8.6 相似多边形第9章解直角三角形9.1 锐角三角比9.2 角的三角比9.3 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比9.4 解直角三角形9.5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九年级上册第1章特殊四边形1.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3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4 图形的中心对称1.5 梯形1.6 中位线定理第2章图形变换2.1 图形的平移2.2 图形的旋转2.3 图形的位似第3章一元二次方程3.1 一元二次方程3.2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3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4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5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4章对圆的进一步认识4.1 圆的对称性4.2 确定圆的条件4.3 圆周角4.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4.5 三角形的内切圆4.6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4.7 弧长及扇形面积的计算九年级下册第5章对函数的再探索5.1 函数与它的表示法5.2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5.3 反比例函数5.4 二次函数5.5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5.6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5.7 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5.8 二次函数的应用5.9 用图象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第6章频率与概率6.1 频数与频率6.2 频数分布直方图6.3 用频率估计概率6.4 用树状图计算概率课题学习质数的分布第7章空间图形的初步认识7.1 几种常见的几何体7.2 棱柱的侧面展开图7.3 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第8章投影与识图8.1 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8.2 盲区8.3 影子和投影8.4 正投影8.5 物体的三视图。
新旧版青岛版初中数学教材(总目录)对照
新旧版青岛版初中数学教材(总目录)对照旧版青岛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章基本的几何图形1.1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1.2几何图形1.3线段、射线和直线1.4线段的比较与作法第2章有理数2.1有理数2.2数轴2.3相反数与绝对值第3章有理数的运算3.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3.2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3.3有理数的乘方3.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3.5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第4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4.1普查和抽样调查4.2简单随机抽样4.3数据的整理4.4扇形统计图第5章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5.1用字母表示数5.2代数式5.3代数式的值5.4生活中的常量与变量5.5函数的初步认识第6章整式的加减6.1单项式与多项式6.2同类项6.3去括号6.4整式的加减第7章数值的估算7.1生活中的数值估算7.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7.3估算的应用与调整第8章一元一次方程7.1等式的基本性质7.2一元一次方程7.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7.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022新版青岛版初中数学教材七(上)(60课时)第1章基本的几何图形(8课时)1.1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1课时1.2几何图形2课时1.3线段、射线和直线2课时1.4线段的比较和作法2课时回顾与总结1课时第2章有理数(5课时)2.1有理数1课时2.2数轴2课时2.3相反数与绝对值1课时回顾与总结1课时第3章有理数的运算(13课时)3.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4课时3.2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3课时3.3有理数的乘方2课时3.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课时3.5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运算1课时回顾与总结2课时第4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6课时)4.1普查与抽样调查1课时4.2简单随机抽样1课时4.3数据的整理1课时4.4扇形统计图2课时回顾与总结1课时第5章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8课时)5.1用字母表示数1课时5.2代数式2课时5.3代数式的值1课时5.4生活中的常量与变量2课时5.5函数的初步认识1课时回顾与总结1课时综合与实践你知道的数学公式2课时第6章整式的加减(6课时)6.1单项式与多项式1课时6.2同类项2课时6.3去括号1课时6.4整式的加减1课时回顾与总结1课时第7章一元一次方程(12课时)7.1等式的基本性质1课时7.2一元一次方程1课时7.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课时7.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6课时回顾与总结2课时七年级下册第9章角9.1角的表示9.2角的比较9.3角的度量9.4对顶角9.5垂直第10章平行线10.1同位角10.2平行线和它的画法10.3平行线的性质10.4平行线的判定第11章图形与坐标11.1怎样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11.2平面直角坐标系11.3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11.4函数与图象11.5一次函数和它的图象第12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2.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12.2向一元一次方程转化12.3图象的妙用12.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第13章走进概率13.1天有不测风云13.2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13.3可能性的大小13.4概率的简单计算课题学习掷币中的思考第14章整式的乘法14.1同底数幂的乘法与除法14.2指数可以是零和负整数吗14.3科学记数法14.4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14.5单项式的乘法14.6多项式乘多项式第15章平面图形的认识15.1三角形15.2多边形15.3多边形的密铺15.4圆的初步认识15.5用直尺和圆规作图七(下)(61课时)第8章角(7课时)8.1角的表示1课时8.2角的比较1课时8.3角的度量2课时8.4对顶角1课时8.5垂直1课时回顾与总结1课时第9章平行线(6课时)9.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课时9.2平行线和它的画法1课时9.3平行线的性质1课时9.4平行线的判定2课时回顾与总结1课时第10章一次方程组(9课时)10.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1课时10.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课时某10.3三元一次方程组2课时10.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3课时回顾与总结1课时第11章整式的乘除(14课时)11.1同底数幂的乘法1课时11.2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2课时11.3单项式的乘法2课时11.4多项式的乘法2课时11.5同底数幂的除法1课时11.6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4课时回顾与总结2课时第12章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7课时)12.1平方差公式1课时12.2完全平方公式2课时12.3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1课时12.4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2课时回顾与总结1课时第13章平面图形的认识(10课时)13.1三角形4课时13.2多边形2课时13.3圆2课时回顾与总结2课时综合与实践多边形的密铺2课时第14章位置与坐标(6课时)14.1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1课时14.2平面直角坐标系1课时14.3直角坐标系中的简单图形2课时14.4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1课时回顾与总结1课时八年级上册第1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1.1我们身边的轴对称图形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3角的平分线1.4等腰三角形1.5成轴对称的图形的性质1.6镜面对称1.7简单的图案设计第2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2.1平方差公式2.2完全平方公式2.3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2.4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第3章分式3.1分式的基本性质3.2分式的约分3.3分式的乘法与除法3.4分式的通分3.5分式的加法与减法3.6比和比例3.7分式方程第4章样本与估计4.1普查与抽样调查4.2样本的选取4.3加权平均数4.4中位数4.5众数4.6用计算器求平均数课题学习学生课外生活情况的调查第5章实数5.1算术平方根5.2勾股定理5.32是有理数吗5.4由边长判定直角三角形5.5平方根5.6立方根5.7方根的估算5.8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5.9实数第6章一元一次不等式6.1不等关系和不等式6.2一元一次不等式6.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八(上)(59课时)第1章全等三角形(9课时)1.1全等三角形1课时1.2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4课时1.3尺规作图3课时回顾与总结1课时第2章图形的轴对称(12课时)2.1图形的轴对称1课时2.2轴对称的基本性质2课时2.3轴对称图形1课时2.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课时2.5角的平分线1课时2.6等腰三角形3课时回顾与总结2课时第3章分式(15课时)3.1分式和它的基本性质2课时3.2分式的约分1课时3.3分式的乘法和除法1课时3.4分式的通分1课时3.5分式的加法与减法2课时3.6比和比例3课时3.7分式方程3课时回顾与总结2课时第4章数据分析(9课时)4.1加权平均数2课时4.2中位数1课时4.3众数1课时4.4数据的离散程度1课时4.5方差2课时4.6用计算器求平均数及方差1课时回顾与总结1课时综合与实践统计开放日模拟现场会(暂定)2课时第5章几何证明初步(12课时)5.1定义与命题1课时5.2为什么要证明1课时5.3什么是几何证明1课时5.4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1课时5.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课时5.6几何证明举例4课时回顾与总结2课时八年级下册第7章二次根式7.1二次根式及其性质7.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7.3二次根式的乘除法第8章平面图形的全等与相似8.1全等形与相似形8.2全等三角形8.3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8.4相似三角形8.5怎样判定三角形相似8.6相似多边形课题学习有趣的分形图第9章解直角三角形9.1锐角三角比9.230,45,60角的三角比9.3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比9.4解直角三角形9.5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第10章数据离散程度的度量10.1数据的离散程度10.2极差10.3方差与标准差10.4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第11章几何证明初步11.1定义与命题11.2为什么要证明11.3什么是几何证明11.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1.5几何证明举例11.6反证法八(下)(61课时)第6章平行四边形(11课时)10.1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2课时10.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课时10.3特殊的平行四边形4课时10.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1课时回顾与总结2课时第7章实数(15课时)6.1算术平方根1课时6.2勾股定理1课时6.32是有理数吗2课时6.4由边长判定直角三角形2课时6.5平方根1课时6.6立方根1课时6.7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立方根2课时6.8实数3课时回顾与总结2课时第8章一元一次不等式(8课时)7.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课时7.2一元一次不等式2课时7.3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应用题1课时7.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课时回顾与总结1课时第9章二次根式(7课时)8.1二次根式和它的性质3课时8.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1课时8.3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2课时回顾与总结1课时第10章一次函数(9课时)9.1函数的图象2课时9.2一次函数和它的图象2课时9.3一次函数的性质1课时9.4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1课时9.5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2课时回顾与总结1课时综合与实践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2课时第11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9课时)11.1图形的平移3课时11.2图形的旋转3课时11.3图形的中心对称2课时回顾与总结1课时综合与实践哪条路径最短九年级上册第1章特殊四边形1.1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3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4图形的中心对称1.5梯形1.6中位线定理第2章图形变换2.1图形的平移2.2图形的旋转2.3图形的位似第3章一元二次方程3.1一元二次方程3.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3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4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5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4章对圆的进一步认识4.1圆的对称性4.2确定圆的条件4.3圆周角4.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4.5三角形的内切圆4.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4.7弧长及扇形面积的计算九(上)(62课时)第1章相似多边形(12课时)1.1相似多边形1课时1.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5课时1.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课时1.4图形的位似2课时回顾与总结2课时第2章解直角三角形(11课时)2.1锐角三角比1课时2.230°,45°,60°角的三角比1课时2.3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比2课时2.4解直角三角形2课时2.5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3课时回顾与总结2课时第3章对圆的进一步认识(18课时)3.1圆的对称性3课时3.2确定圆的条件2课时3.3圆周角3课时3.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4课时3.5三角形的内切圆1课时3.6弧长与扇形面积计算1课时3.7正多边形与圆2课时回顾与总结2课时综合与实践图形变化与图案设计2课时第4章一元二次方程(13课时)4.1一元二次方程2课时4.2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课时4.3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课时4.4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课时某4.5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1课时4.6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2课时回顾与总结2课时第5章走进概率(7课时)5.1随机事件1课时5.2概率的意义1课时5.3概率的简单计算2课时5.4用列举法计算概率2课时回顾与总结1课时九年级下册第5章对函数的再探索5.1函数与它的表示法5.2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5.3反比例函数5.4二次函数5.5二次函数ya某2的图象和性质5.6二次函数ya某2b某c的图象和性质5.7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5.8二次函数的应用5.9用图象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第6章频率与概率6.1频数与频率6.2频数分布直方图6.3用频率估计概率6.4用树状图计算概率课题学习质数的分布第7章空间图形的初步认识7.1几种常见的几何体7.2棱柱的侧面展开图7.3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第8章投影与识图8.1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8.2盲区8.3影子和投影8.4正投影8.5物体的三视图九(下)(41课时)第6章对函数的再探索(17课时)6.1函数与它的表示法3课时6.2反比例函数3课时6.3二次函数1课时6.4二次函数y=a某2的图象和性质1课时6.5二次函数y=a某2+b某+c的图象和性质3课时某6.6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1课时6.7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1课时6.8二次函数的应用2课时回顾与总结2课时第7章频率与概率(7课时)7.1频数与频率1课时7.2频数直方图2课时7.3用频率估计概率2课时7.4随机现象的发展趋势1课时回顾与总结1课时综合与实践质数的分布2课时第8章几种简单的几何体(8课时)8.1几种常见的几何体1课时8.2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2课时8.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2课时8.4圆锥的侧面展开图2课时回顾与总结1课时第9章投影与视图(7课时)9.1中心投影1课时9.2平行投影3课时9.3物体的三视图2课时回顾与总结1课时青岛版数学教材在课程内容上的调整本次修订时需要增加或加强的内容共23条,分别落实在各册的有关章节:“数与代数”部分:(1)“知道|a|的含义”,在原实验教科书七(上)第2.3节已经体现,修订稿仍在七(上)第2.3节中出现。
七年级数学下册121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版
平方差公式用庄园主租地的实际问题,王大爷到底是吃亏了没有,引入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平方差公式。
aa+b = -b b主题:数与式——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 课题:平方差公式 预习案班级:______ 小组:______ 姓名:_______ 评价: ______【预习目标】借助几何图形和多项式乘法,推导得出平方差公式,会简单应用。
【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课本P 110—P 111,了解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用红笔勾画关键词;2.阅读例1和例2,判断什么样的式子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然后完成预习案;3.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课前准备】每人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借助纸片,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
【情境导航】 一、几何意义。
观察下图,有一个边长为a 的正方形(图1),在其右下角剪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把①和②拼成图2,求剩下的图形的面积.图2 图1 问题1.图1和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各是多少?问题2.通过上面的操作,你发现图1和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3.用式子表示出上面图形的关系。
二、代数意义。
问题4.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计算下面各题。
=-+)2)(2(a a =-+)2)(2(y x y x=-+))((b a b a问题5.观察上面式子的特点,以及最后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问题总结】通过前面的探究,试用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描述平方差公式。
符号语言:文字语言:【素养初探】判断下列式子能否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如果可以,请写出答案;如果不可以,请说明理由。
① )3)(3(a a --+- ②))((x y y x ---③))((y x y x -+- ④)23)(23(y x y x ++-【我的疑惑】请将你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写在下面,以便课上与同学交流和质疑!【情境链接】我们知道222222100710081007)11007(100711007210071100722015-=-+=-+⨯+=+⨯=因此,2015能写成两个整数的平方差。
难点详解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2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章节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2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章节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 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式子可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A .(a +b )(﹣a ﹣b )B .(m ﹣n )(n ﹣m )C .(s +2t )(2t +s )D .(y ﹣2x )(2x +y )2、如果一个正整数能表示为两个正整数的平方差,那么这个正整数就称为“智慧数”,例如:5=32﹣22,5就是一个智慧数,则下列各数不是智慧数的是( )A .2020B .2021C .2022D .2023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222a b a b +=+B .()()22a b b a a b -+-+=-C .()2222a b a ab b -+=++D .()22121a a a --=++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a +b )2=a 2+b 2B .(﹣a +b )(﹣b +a )=a 2﹣b 2C .(﹣a +b )2=a 2+2ab +b 2D .(﹣a ﹣1)2=a 2+2a +15、下列多项式不能..因式分解的是( ) A .22x y + B .22x y - C .222x xy y ++ D .222x xy y -+6、下列由左至右的变形中,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A .x 2-4x +3=x (x -4)+3B .x 2-4+3x =(x +2)(x -2)+3xC .x 2-4=(x +2)(x -2)D .(x +2)(x -2)=x 2-4 7、化简()()2332m n m m n +-+结果正确的是( )A .226m n +B .2212m n +C .22612m n mn +-D .2266m mn n ++ 8、下列各等式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是正确的因式分解的是( )A .2x •(x ﹣y )=2x 2﹣2xyB .(x +y )2﹣x 2=y (2x +y )C .3mx 2﹣2nx +x =x (3mx ﹣2n )D .x 2+3x ﹣2=x (x +3)﹣29、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且完全正确的是( )A .(x +2)(x ﹣2)=x 2﹣4B .x 2﹣2x ﹣3=x (x ﹣2)﹣3C .x 2﹣4x +4=(x ﹣2)2D .x 3﹣x =x (x 2﹣1)10、下列各式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是( )A .10x 2﹣5x =5x (2x ﹣1)B .x 2﹣4x +4=x (x ﹣4)+4C .a (x +y )=ax +ayD .x 2﹣16+3x =(x +4)(x ﹣4)+3x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因式分解:a (a ﹣b )﹣b (b ﹣a )=_____________.2、分解因式:321024a a a +-=____.3、如图,边长为(m +3)的正方形纸片剪出一个边长为m 的正方形之后,剩余部分又剪拼成一个长方形(不重叠无缝隙),则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_________.4、若x 2+(2m ﹣3)x +16是完全平方式,则m 的值等于 _____.5、已知:3a b +=,则代数式22(1)(1)484a b a ab b ab ++----=__________.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因式分解:ab 2﹣4a .2、先化简,再求值:(3a +b )( b -3a )+(3a -b )2,其中a =2,b =-1.3、阅读下列材料:一般地,没有公因式的多项式,当项数为四项或四项以上时,经常把这些项分成若干组,然后各组运用提取公因式法或公式法分别进行分解,之后各组之间再运用提取公因式法或公式法进行分解,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如:因式分解:am +bm +an +bn=(am +bm )+(an +bn )=m (a +b )+n (a +b )=(a +b )(m +n ).(1)利用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①3m ﹣3y +am ﹣ay ;②a 2x +a 2y +b 2x +b 2y .(2)因式分解:a 2+2ab +b 2﹣1= (直接写出结果).4、因式分解:22ax ax a -+.5、计算:2()(1)(1)2x y x x xy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解析】【分析】根据平方差公式的特点逐项排查即可.【详解】解:A.括号中的两项符号都相反,不符合公式特点,故此选项错误;B.括号中的两项符号都相反,不符合公式特点,故此选项错误;C.括号中的两项符号都相同,不符合公式特点,故此选项错误;D.y的符号相同,2x的符号相反,符合公式特点,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方差公式,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特点“一项的符号相同,另一项的符号相反”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2、C【解析】【分析】设k是正整数,证明除1外,所有的奇数都是智慧数;除4外,所有的能被4整除的偶数都是智慧数,即可得答案.【详解】解:设k是正整数,∵(k+1)2−k2=(k+1+k)(k+1−k)=2k+1,∴除1外,所有的奇数都是智慧数,所以,B,D选项都是智慧数,不符合题意;∵(k+1)2−(k−1)2=(k+1+k−1)(k+1−k+1)=4k,∴除4外,所有的能被4整除的偶数都是智慧数,所以A选项是智慧数,不符合题意,C选项2022不是奇数也不是4的倍数,不是智慧数,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应用,牢记a2−b2=(a+b)(a−b)是解题的关键.3、D【解析】【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A、原式=a2+2ab+b2,本选项错误;B、原式=()2--=-a2+2ab-b2,本选项错误;a bC、原式=a2−2ab+b2,本选项错误;D、原式=a2+2ab+b2,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4、D【解析】【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判断即可,完全平方公式:(a ±b )2=a 2±2ab +b 2.【详解】解:A .(a +b )2=a 2+2ab +b 2,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 .(−a +b )(−b +a )=−(a −b )(a −b )=−a 2+2ab −b 2,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 .(−a +b )2=a 2−2ab +b 2,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 .(−a −1)2=a 2+2a +1,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A【解析】【分析】根据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即可.【详解】解:A 、22x y +不能因式分解,符合题意; B 、22x y -=()()x y x y +-,能因式分解,不符合题意;C 、222x xy y ++=2()x y +,能因式分解,不符合题意;D 、222x xy y -+ =2()x y -,能因式分解,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因式分解、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熟记公式,掌握因式分解的结构特征是解答的关键.6、C【解析】【分析】根据因式分解的定义逐个判断即可.【详解】解:A 、不属于因式分解,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不属于因式分解,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 、属于因式分解,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 、不属于因式分解,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定义,能熟记因式分解的定义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因式分解.7、A【解析】【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及单项式乘多项式运算法则计算即可.【详解】()()22222233296366m n m m n m mn n m mn m n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整式的乘法运算,熟记完全平方公式及单项式乘多项式运算法则时解题额关键.8、B【解析】【分析】根据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可得答案.【详解】解:A、是整式的乘法,不是因式分解,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x+y)2﹣x2=2xy+y2=y(2x+y),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是因式分解,故此选项符合题意;C、3mx2﹣2nx+x=x(3mx﹣2n+1),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没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定义.严格按照因式分解的定义去验证每个选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C【解析】【分析】根据因式分解的定义逐项分析即可.【详解】A.(x+2)(x﹣2)=x2﹣4是乘法运算,故不符合题意;B.x2﹣2x﹣3=x(x﹣2)﹣3的右边不是积的形式,故不符合题意;C.x2﹣4x+4=(x﹣2)2是因式分解,符合题意;D.x3﹣x=x(x2﹣1)=x(x+1)(x-1),原式分解不彻底,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因式分解常用的方法有:①提公因式法;②公式法;③十字相乘法;④分组分解法.因式分解必须分解到每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10、A【解析】【详解】因式分解就是把多项式分解成整式的积的形式,依据定义即可判断.【分析】解:A、正确;B、结果不是整式的积的形式,故不是因式分解,选项错误;C、结果不是整式的积的形式,故不是因式分解,选项错误;D、结果不是整式的积的形式,故不是因式分解,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定义,理解因式分解的结过是整式的积的形式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a﹣b)(a+b)【解析】【分析】原式变形后,提取公因式即可.【详解】解:原式()()()()a a b b a b a b a b =-+-=+-.故答案为:()()a b a b +-.【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熟练掌握提取公因式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2、()()122a a a +-【解析】【分析】先提出公因式,再利用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即可求解.【详解】解:()()()32210241024122a a a a a a a a a +-=+-=+-.故答案为:()()122a a 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熟练掌握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方法,并根据多项式的特征灵活选合适方法解答是解题的关键.3、4m +12##12+4m【解析】【分析】根据面积的和差,可得长方形的面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得长方形的长,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可得答案.【详解】解:由面积的和差,得长方形的面积为(m +3)2-m 2=(m +3+m )(m +3-m )=3(2m +3).由长方形的宽为3,可得长方形的长是(2m +3),长方形的周长是2[(2m +3)+3]=4m +12.故答案为:4m +12.【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整式的加减,利用了面积的和差.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4、5.5或−2.5【解析】【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式的特点:两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乘积的2倍,即可完成解答.【详解】∵2222316(23)4x m x x m x +-+=+-+() ∴238m -=±解得: 5.5m =或 2.5m =-故答案为:5.5或−2.5【点睛】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式,掌握完全平方式是本题的关键.5、-32【解析】【分析】先根据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展开,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凑完全平方公式,再将3a b +=整体代入求解即可.解:22(1)(1)484a b a ab b ab ++----=()214ab a b a b ab +++-+- ()241a b a b =+-++ 当3a b +=时,原式23431=-⨯+43632=-=-故答案为:32-【点睛】本题考查了多项式的乘法,完全平方公式,整体代入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a (b +2)(b -2)【解析】【分析】先提公因式,然后再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即可.【详解】解:ab 2-4a .=a (b 2-4)=a (b +2)(b -2).【点睛】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一定要注意如果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必须先提公因式.2、226b ab -;14【解析】根据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再合并同类项,代入数值计算即可.【详解】解:原式=b2-9a2+9a2-6ab+b2=2b2-6ab.当a=2,b=-1时,原式=2×(-1)2-6×2×(-1)=14.【点睛】此题考查了整式混合运算的化简求值,正确掌握整式的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3、(1)①(m−y)(3+a);②(x+y)(a2+b2)(2)(a+b+1)(a+b−1)【解析】【分析】(1)①直接将前两项和后两项组合,提取公因式,进而分解因式即可;②直接将前两项和后两项组合,提取公因式,进而分解因式即可;(2)将前三项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得出答案.(1)解:①原式=(3m−3y)+(am−ay)=3(m−y)+a(m−y)=(m−y)(3+a);②原式=(a2x+a2y)+(b2x+b2y)=a2(x+y)+b2(x+y)=(x +y )(a 2+b 2);(2)a 2+2ab +b 2−1=(a +b )2−1=(a +b +1)(a +b −1).故答案为:(a +b +1)(a +b −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组分解法以及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正确分组再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是解题关键.4、2(1)a x -【解析】【分析】先提取公因式a ,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继续分解.【详解】解:22ax ax a -+()2221(1)a x x a x =-+=-.【点睛】本题考查了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5、21+y【解析】【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计算,再合并同类项即可.【详解】解:()()()2112x y x x xy --+-+ 222212x y xy x xy =+--++21y =+.【点睛】本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掌握乘法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青岛版七下数学第12章因式分解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青岛版七下数学第12章因式分解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岛版七下数学第12章因式分解教学设计》是根据我国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教材。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因式分解的概念、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掌握了有理数、整式的乘法等基础知识,但对于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等进行因式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方法。
2.难点: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加深对因式分解方法的理解。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因式分解的方法和例子。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因式分解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展示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并通过例题讲解各个方法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因式分解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青岛版2020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2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自主学习基础达标测试题2(附答案)
正方形修建花坛,其余的地方种植草坪. (1)用代数式表示草坪的面积; (2)先对上述代数式进行因式分解再计算当 a=15,b=2.5 时草坪的面积.
27.已知 m n 3, mn 4 .
(1)求 3 m3 n 的值;(2)求 m4 n4 的值.
28.如图,边长为 a,b 的矩形,它的周长为 14,面积为 10,求下列各式的值: (1)a2b+ab2;(2)a2+b2+ab.
2
22.计算:
(1)
22
30
1 4
1
(2) a a2 a3 2a3 2 a9 a3
(3)
x
1
x
2
2x Biblioteka x1 2
(4) 2m nn 2m m n2
23.给出三个多项式: 1 y2 y 1, 1 y2 2 y 1, 1 y2 y 1,请你选择其中两个进行
故答案为: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应用,根据题目的特点,正确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是解
决问题的关键.
13.5 或-3 【解析】 【分析】 这里首末两项是 x 和 2 的平方,那么中间项为加上或减去 x 和 2 的乘积的 2 倍也就是
k 1 x ,由此求得 k 的数值即可.
【详解】
7.已知 a b 3, ab 2 ,则 a b 的值是( )
A. 1
B.1
C.
D.以上选项都不对
8.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x y)2 x2 y2
B. (x2 )3 x5
12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单元教学设计
第12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单元教学设计学科名称:数学设计者:张丹丹适用年级:七年级开发时间:2020.1.20教材来源:青岛出版社《数学》七年级下册授课时间:8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及解读:(1)能推导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a+b)(a-b)=a²-b²完全平方公式:(a+b)²=a²+2ab+b²(a-b)²=a²-2ab+b²(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能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利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了解分组分解法和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2.教材分析《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是第11章《整式的乘除》中单项式乘多项式和多项式乘多项式内容的继续和拓展,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乘法公式包括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
乘法公式是多项式乘多项式的特例,今后遇到适合乘法公式条件的多项式乘法算式,可以直接用乘法公式写出乘积,不必再按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来做因式分解是一种常用的代数恒等变形。
因式分解是单项式乘多项式及乘法公式的逆向变形,它将一个多项式变形为整式(单项式或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积。
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在分式、根式运算、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中经常用到。
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一元二次不等式、高次方程和高次不等式时,因式分解是用于降次的常用方法。
由于能将和差方式转化为乘积形式,因式分解在对数运算中也经常用到。
3.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时,往往分不清什么样的结果是整式乘法的结果,什么样的结果是因式分解的结果,因式分解时所用的公式是乘法公式的逆变形,所以应该先先熟练掌握整式乘法的内容,再学习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可以加强学生对公式的熟练运用,在学习因式分解之前,可先对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及逆用做一个专题训练,因为整式乘法中的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都是刚刚学习并应用较多的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