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导学案
《曹刿论战》教案15篇
《曹刿论战》教案15篇《曹刿论战》教案1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句子。
2、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中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句子。
学习难点: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中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讲解。
知识齐国在今山东省东北部,面临大海,是周王朝开国功臣姜尚(齐太公)的封国。
都城设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疆域最初只在今山东北部,东与纪、莱,西南与鲁,北与燕、卫为临。
周公旦摄政时,三监作乱,淮夷叛周,周公命令姜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齐由此有了征伐权,成为周王朝东方大国。
周代鲁国都城遗址在山东省曲阜市区。
周成王封周公旦长子伯禽于鲁,建都于此。
到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49),鲁亡于楚,历时900余年,是周王朝各诸侯国中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之一。
西汉景帝三年 (公元前154)封子刘余为鲁王,都此,直至汉末。
一、预学思考: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意。
曹刿()又何间焉()鄙()徧()玉帛()登轼()辙()盈()靡()2.翻译下列句子。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⑤一鼓作气,再三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⑥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帮逐之。
3、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脉络,分层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4、在疏通文意,理清脉络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二、导学流程:1.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近代史上典型的以弱胜强的战争。
大家知道贫穷落后的中国为什么能战胜科技先进、经济发达的日本吗?我们是正义的,反侵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日。
在春秋战国时,也有一场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那就是齐鲁长勺之战,那么长勺之战鲁国取胜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曹刿论战》,从中探究它的原因。
《曹刿论战》导学案
《曹刿论战》导学案《曹刿论战》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识记《左传》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2.学习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3.评析人物形象。
4.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学习他勇于担当、忠君爱国的精神。
二、写作背景:齐与鲁是春秋时的邻国,齐是较强大的诸侯国,鲁是较弱小的诸侯国。
齐鲁长勺之战的导火线是齐国的内乱。
齐襄公荒淫暴虐,他的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怕遭牵累,都出奔他国。
公子小白出奔莒jǔ国,公子纠出奔鲁国。
齐襄公被齐国大臣杀死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准备回国当国君。
莒国和鲁国都各自护送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回齐国。
公子小白抢先到达齐国夺得君位。
公子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齐桓公当上国君后,以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为借口,于公元前684年进攻鲁国。
鲁国被迫出兵抵御,战于鲁国长勺。
(本篇所记即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三、文学常识:《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
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四、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曹刿()又何间焉()小惠未徧()牺牲玉帛()公与之乘()未孚()下视其辙()望其旗靡()遂逐()2.解释加点词语,翻译画线句子。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导学案
《曹刿论战》导学案【学习目标】1、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句子2、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丹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3、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1、 理清行文思路。
2、 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学习难点】1、 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2、 学习课文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
【课前预习】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意。
曹刿( ) 又何间焉( )鄙( 玉帛( ) 登轼( ) 靡( )2、 字词积累:A 、古今异义(画线词语):齐师伐我 又何间焉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①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016年贵港市中考题)⑤ 一鼓作气,再三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⑥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帮逐之。
4、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2) 曹刿认为 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 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B 、词类活用(画线词语):神弗福也 C 、一词多义:公将鼓之请 曹刿请见 战则请从故 公问其故 故逐之从 民弗从 战则请从D 、 3通假字:小惠未徧:通 翻译下列句子。
遍”普遍,遍及徧()盈( )肉食者鄙必以信忠之属也辙( 再而衰(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4、第一段中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作战的先决条件5、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6、曹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哪里?7、中考考题再现(2016年贵港市中考题)A:解释词语:孚B、翻译: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导学案
《曹刿论战》主备:郑兴利审核: 班级: 学号: 姓名: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二.明确学习目标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第1段得重要字词句及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1、借助资料,给下列加框字注音。
朗读课文:我共读了遍。
2、查找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3、尝试翻译课文第一段加框词。
四、学习检测、1、借助资料,给下列加框字注音。
朗读课文:我共读了遍。
jiàn)焉bǐfú)敢专也小biàn)bó) fúfú)战,勇气也望mǐ)2、查找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鲁庄公十年得春天,即公元684年, 国向国发动了一场以强凌弱得战争,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 挺身而出,凭着深远得见识、从容得风度,为弱小得国家赢得了这场战争。
也因此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得著名战例。
3、尝试翻译课文第一段加框词。
十年春,公将战,:“肉食,刿曰:未能远谋。
:战?”公曰:弗敢,”对曰:”公曰:玉帛,,”对曰:”公曰:,必”对曰:“忠,战则请从。
”五、合作交流1)文中“十年春,齐师伐我”一句有什么作用?2)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瞧出齐鲁长勺之战中,鲁国就是正义得一方?3)“曹刿请见”得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分别就是什么?4)鲁庄公认为战争中可以凭借得几个作战条件分别就是什么?5)曹刿认为此次作战得先决条件及表明这一条件得具体内容各就是什么?6)“战则请从”在文中有什么作用?7)本文能够作为全文纲领得就是哪一句话?六、学生展示1)文中“十年春,齐师伐我”一句有什么作用?答:交代了战争得时间、战争得性质与战争得双方。
2)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瞧出齐鲁长勺之战中,鲁国就是正义得一方?答:齐师伐我。
3)“曹刿请见”得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分别就是什么?答:直接原因:齐师伐我,公将战。
根本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鲁庄公认为战争中可以凭借得几个作战条件分别就是什么?答:肉食者(居高位、享厚禄得人)——把衣食等养生得东西分给周围得人;神灵——供奉神灵祭祀用得祭品按照实情报告;百姓——处理大大小小得案件按照实情判断。
曹刿论战教师导学案
《曹刿论战》导学案(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焉(jiàn)望其旗靡.(mǐ)小惠未徧.(biàn)下视其辙.(zhé)遂.逐齐师(suì)肉食者鄙.(bǐ)牺牲玉帛.(bó)肉食者谋.(móu )夫.战,勇气也(fú)(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齐师伐....我(军队)(讨伐,攻打)(2)齐师败绩(大败)(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不)(虚报夸大)(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诉讼案件)(即使)(明察)(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
1、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彼竭我盈,故.克之(所以)2、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战则请从.(跟从,跟随)3、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允许我)4、又何间.焉(参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5、其.乡人曰(他的)公问其.故(他,指曹刿)望其.旗靡(他们,指齐军)6、肉食者谋之.(这件事)公与之.乘(代曹刿)登轼而望之.(代齐军)(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名作动,赐福,保佑)2、公将鼓.之(名作动,击鼓进军)(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牺牲..玉帛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2、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3、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愿动词4、肉食者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5、小大之狱.古义:诉讼案件、罪案。
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6、虽.不能察古义:即使今义:表转折的连词7、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8、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9、必以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六)翻译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耗尽了。
曹刿论战导学案
《曹刿论战》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疏通课文大意,了解课文内容。
2.掌握本节课的实词和虚词及重点文句。
3.掌握重要词句.【温故知新】一、简介作品《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对后代散文发展有很大影响。
二、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
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
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起兵攻鲁。
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
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课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三、给黑体字注音(1)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3)弗()敢加也(4)小惠未徧()(5)小信未孚()(6)望其旗靡()(7)登轼()而望四、朗读课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21曹刿论战导学案新人教版
《曹刿论战》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积存文言文经常使用的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句子。
二、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中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a【学习重点】一、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二、体会课文剪裁适当的叙事特点。
【学习难点】一、明白得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二、学习课文对照衬托的写作手法。
【自主预案】一、给以下加点的字注意。
曹刿()又何间焉()鄙()徧()玉帛()登轼()辙()盈()靡()二、翻译以下句子。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捐躯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⑤一鼓作气,再三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⑥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帮逐之。
3、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分层并归纳大意。
第一部份:():第二部份:():第三部份:():4、在疏通文意,理清脉络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课内探讨案】2.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同窗们,咱们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近代史上典型的以弱胜强的战争。
大伙儿明白贫困掉队的中国什么缘故能战胜科技先进、经济发达的日本吗?咱们是正义的,反入侵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军民团结一心,一起抗日。
在春秋战国时,也有一场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那确实是齐鲁长勺之战,那么长勺之战鲁国取胜的原因是什么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曹刿论战》,从中探讨它的缘故。
本节课咱们的学习目标是:分析文章内容,探讨长勺之战鲁国取胜的缘故。
3.自主探讨,释疑解惑。
(一)读文一、整体感知,注意句子的节拍。
二、同窗们再读,注意圈出不懂的字词和句子,然后教师点拨。
(二)研文一、在疏通文意,理清脉络的基础上,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
①曹刿求见鲁庄公的缘故是什么?②鲁庄公以为战前的预备是什么?曹刿又是如何评判他的预备的?③在战争中,曹刿是如何帮忙鲁庄公选择反扑机会的?④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说明分几层意思?二、细读全文,试探回答以下问题。
①本文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如此安排有什么益处?②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品质?③综观全文,“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④战争进程中,曹刿什么缘故要“下视其辙,登辙而望之”?⑤“既克,公问其故”一句在文中是不是能够删去?(有什么作用?)(三)思文一、想一想:曹刿是如何论战的?鲁庄公的“鄙”表此刻哪里?2.思一思a.长勺之战取胜的两个关键缘故是什么?b.鲁庄公真的很鄙吗?(四)说话一、学习了本文,你对文中的两个人物是如何评判的?请以“我喜欢曹刿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我喜爱(不喜爱)鲁庄公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二、“读人省身”“读史明智”,品评曹刿、鲁庄公后,你读课文又有些什么心得呢?请以“读《曹刿论战》一文,我知道了_____”说话。
曹刿论战导学案
曹刿论战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文翻译 (2)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4)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5)一、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文言词汇和句式,深入体会古文的独特魅力。
其次,要分析曹刿的战略思想,了解古代战争中的智谋与策略,以及其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要通过解读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领悟其中的政治智慧与领导才能,学习如何以民为本、取信于民。
二、预习检测1.《曹刿论战》出自哪部古代典籍?2.《曹刿论战》讲述的是哪两国之间的战争?3.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肉食者”指的是哪一类人?5.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句话在战术上有什么含义?7.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庄公追击齐军的时机的?三、全文翻译《曹刿论战》译文如下: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同曹刿一起坐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曹刿论战导学案含答案
27.曹刿论战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汇:“间”“鄙”“牺牲”“狱”“情”“福”“加”“可以”“故”“再”等;注意5个字的写法:“刿”“徧”“帛”“孚”“辙”;会读:“间”“刿”“辙”“孚”“靡”。
2.翻译重点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彼竭我盈,故克之;夫战,勇气也。
3.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4.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人的人物形象、作品的艺术魅力。
学习古人克敌制胜的智慧。
5.学习积累记忆的方法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积累重点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学习难点:认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战术意图,从而理解人物形象。
一、《左传》简介:相传是春秋时鲁国使官左丘明所写。
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二、文言现象:1.一词多义: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1)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公问其故原因,缘故(2)故故克之因此,所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实情(3)信小信未孚信用何以战凭,靠,凭借(4)以必以分人把2.古今异义(1)牺牲..玉帛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而舍弃生命(2)肉食者鄙.古义:见识短浅;今义:专指品质低劣(3)再.而衰,三而竭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同一动作的重复或继续(4)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方位词,中间(5)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6)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7)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许可3.词类活用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4.找出文中的省略现象:文言是最精练的语言,最讲究省略,省略句非常多,主要有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介词短语的省略。
(一) 主语的省略。
在文言文当中,省略主语是很常见的,有承前省略,有对话省略,承宾省略等。
如:(1)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 (2)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曹刿论战》导学案
《曹刿论战》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重要文言词语;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2.探究对话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3.体会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4.了解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学习曹刿机智沉着、敢于以弱胜强的精神。
学习重点:1. 了解和掌握重要文言词语;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2. 探究对话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1.体会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了解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学习曹刿机智沉着、敢于以弱胜强的精神。
一、预习课文勤于动手才能获得真知!(一)文学常识1.回顾历史,春秋时期以弱胜强的战役有哪些呢?2.“春秋战国”名称源于何处?3.“春秋三传”:、、。
4.关于《左传》及作者:(1)《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书中保留了大量的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关于左丘明:5.背景(二)字音语调初读课文,查明字音,把握语调。
1、查字典和工具书,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曹刿.又何间.焉肉食者鄙.弗.敢专也小信未孚.牺牲玉帛.登轼.而望之夫.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2、朗读课文,注意把握朗读的浯调: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读出反对的意味)小惠未褊,民弗从也。
(读出否定的意味)二、自学课文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精读课文,利用注释及工具书找出下列重点字词的意思并翻译全文。
文言文翻译“五字法”:留、替、调、补、删●注意下列重点字词:(1)齐师伐我(2)公将战(3)曹刿请见(4)肉食者谋之(5)又何间焉(6)肉食者鄙(7)未能远谋(8)衣食所安(9)弗敢专也,必以分人(10)小惠未徧(11)民弗从(12)牺牲玉帛(13)弗敢加也(14)必以信(15)小信未孚(16)神弗福也(17)小大之狱(18)虽不能察(19)必以情(20)可以一战(21)战则请从●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教案四篇
《曹刿论战》教案四篇《曹刿论战》教案篇1【创新设计】一训练重点1.了解词的古今义差异。
2.背诵这篇课文。
二创新视点无提问式教学设计。
三教学蓝图1、.正读2.点读3.译读4.品读5.理读6.背读四·教学主要过程教学步骤一:正读。
(所谓“正读”,就是在课文教学之初、学生朗读课文之后,教师纠正读音,纠正语调。
)1.导入。
2.同学们朗读课文。
3.教师根据朗读实况正音。
如“间、帛、孚、勺、辙、靡”等可能在正音之列。
4.同学们再读课文。
5.教师根据朗读实况纠正语调。
如: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应读出“否定”的语气。
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④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应读出“议论”的语气。
⑤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应读出“解说”的语气。
6.同学们再读课文。
教学步骤二:点读。
所谓“点读”,就是从课文朗读转向阅读课文注释,要求学生“点”着课文注释,一个一个地读。
)1.要求同学们认真点读课文注释。
2.学生质疑问难,老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教师点出应该重点理解的10个词:4.学生边读课文边温习对课文注释的理解。
5.再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三:译读。
(所谓“译读”,就是同学们自读课文,自译课文,读读译译,译译读读。
)1.各人自读自译。
2.男生读课文,女生译课文,读一句译一句。
3.女生读课文,男生译课文,方法同上。
教师听学生的读与译,指出译得不当之处。
再请同学们质疑。
教学步骤四:品读。
(所谓“品读”,就是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分析、品味、赏析。
)1.教师介绍__的背景。
2.要求同学们自选角度,谈谈对课文层次、情节、人物、笔法的理解。
发言者可用“……从……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
3.学生准备,学生发言,教师点拨、引导。
教学步骤五:理读。
(所谓“理读”,就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出文言字词的学习,用“整理”方式,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板块。
《曹刿论战》导学案
曹刿论战《左传》教学目标1.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作好政治准备。
2.要善于把握有利时机。
3.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并联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培养青少年机智沉着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古今义不同的实词及“夫”的用法和判断句式。
2.记叙战争的方法及剪裁上详略恰当的特点。
3.背诵全文主。
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三国演义》中孙刘联军大败曹军的是什么战役?(学生回答:赤壁之战)为什么这场战役很有名?(学生答: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对!那么历史上这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还有哪些呢?(学生纷纷发言。
老师总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马陵之战,长勺之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反映长勺之战的文章《曹刿论战》吧。
二、文学常识三、梳理式练习1.重点实词(1 ) 十年春,齐师伐我,(进攻,攻打)(2 )公将战。
(将要)( 3)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谋划;参与)(4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目光短浅;深谋远虑)( 5)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有“养”的意思;个人专有)( 6)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恩惠;听从,服从)( 7) 弗敢加也,必以信。
(虚报;实情)(8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信用;为人所信服;赐福,保佑)( 9)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案件;明察;(以)实情判断)(10 )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类;请允许;跟从)(11) 公将鼓之(击鼓进军)(12)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大败;驱车、追赶)( 13) 视其辙(察看)( 14)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眺望;追击)(15 ) 既克,公问其故(已经;战胜)(17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击鼓;第二次;衰弱;枯竭;士气正旺盛;战胜)(18 ) 难测也,惧有伏焉。
(推测;埋伏)( 19) 望其旗靡. (倒下)2.通假字小惠未徧。
(通“遍”,普遍,遍及)3.一词多义(1)故: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故逐之(所以)(2)从:民弗从(听)战则请从(跟随)(3)以:何以战(凭借)必以信(按照)(4)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允许我)(5)安:衣食所安(养) 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么) (6)加:既加冠(戴上)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夸)4.古今异义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弗敢加也(古义:虚报夸大今义:增加)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今义:诚信)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行)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必以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曹刿论战》导学案
《曹刿论战》导学案【温馨寄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预习检测】1、为加点字注音曹刿()又何间焉()肉食者鄙()牺牲玉帛()孚()登轼而望之()吾视其辙乱()夫战,勇气也()望其旗靡()2、填空本文选自,题目是编者加的。
本书是根据我国春秋时代鲁国历史编写的体史书。
作者据说是春秋时期的。
这部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的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题目是一个主谓短语,点明曹刿谈论战争是本文的中心。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3.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学法指导】先利用字典和工具书,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培养语感;再结合文下注释,联系上下文,调动文言词语储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写了什么人、什么事);然后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把握人物形象,弄清材料安排特点。
【自主学习互动探究】1.用你喜欢的方式练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人物情感,同时感知课文大意。
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读出反对的意味)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读出否定的意味)2.对照预习情况,快速疏通文意,并梳理遇到的疑难词句。
3.归纳文中古今义字的释义:(1)“肉食者鄙”中的“鄙”(2)“又何间焉”中的“间”(3)“牺牲玉帛”中的“牺牲”(4)“大小之狱”中的“狱”4、朗读课文,翻译句子: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⑵肉食者鄙⑶衣食所安,弗敢专也⑷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⑸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⑹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⑺公将鼓之⑻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合作交流】1、从文中可看出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一形象的?2、鲁国能以少胜多的原因有哪些?3、文章涉及的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齐鲁长勺之战",然而对战斗过程的描写极其简略,这是为什么?【拓展延伸】《曹刿论战》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
曹刿,这位公元前684年长勺战争舞台上的主角,他的毛遂自荐的精神、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把握战机的卓越才能、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曹刿论战》
课时
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_k$@_W_{;s_E_q_?6q_Z#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原因。
3、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4、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B.面对齐军压境,庄公萌仓促迎战,乡人闭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
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C.文中塑造的鲁庄公仅是一个“肉食者鄙”的平庸的国君形象。
D.文章突出了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
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深谋远虑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1、与“小大之狱”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B、忠之属也C、公与之乘D、公将鼓之
2、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五、达标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曹刿请见()②又何间焉()③小信未孚()④牺牲玉帛()⑤小惠未徧()⑥登轼而望之()⑦夫战,勇气也()⑧望其旗靡()
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
(2)鲁国取胜的原因?围绕着“论”字,在战争的前前后后,曹刿做了什么分析?
(3)文章哪些内容详写,那些略写,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4)人物形象分析
曹刿:
鲁庄公:
(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2)流传至今的成语
一鼓作气: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3)古今异义
肉食者鄙虽不能察
又何间焉牺牲玉帛小大之狱再而衰
忠之属也弗敢加也
必以信
(4)特殊句式
再而衰。何以战?夫战,勇气也。
我的补充:
(5)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逐字逐句翻译课文,有不懂的标记出来。
(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
虽不能察()必以情()虽是犯错()真情实感()
忠之属也()牺牲玉帛()为人忠实()为国牺牲()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
6、《曹刿论战》选自______,这部书传说是______时期______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7、根据要求默写课文。
(1)战前鲁庄公在曹刿启发下,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是:“,,。”
24.选文详写战前、战后论战,略写战争过程,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突出战争前准备的重要性。B.强调战争取胜的
25.强大的齐国将攻打弱小的鲁国,下面诗句可表现鲁国当时岌岌可危形势的一项是()
A.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22.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16.【2013年·四川省凉山市】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共9分)曹刿论战《左传》
8.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安,有“养”的意思B.小信来孚孚,信服
C.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D.遂逐齐师遂,于是,就
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任选两小题,2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0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二)课文预习
_HF [#w_~!`_c*j01、扫清字词障碍,掌握重点字词(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刿()又何间焉()鄙()弗敢专也()小惠未编()玉帛()小信未孚()公与之乘()辙()夫战( )轼()旗靡()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F_v
J2I_w'L0
3、尝试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中考链接:(2007年山西临汾卷)一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9——12题。(8分)
15、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福:狱:
16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17、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
18、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和。(2分)
2、为下列句子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小惠未徧,民弗从也()()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③公将鼓之()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3、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C公将驰之。D彼竭我盈,故克之。
4、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肉食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为人卑鄙()牢狱之灾()
9.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何以战何陋之有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言语粗鄙
C.患之属也神情与苏黄不属D.下视其辙其如土石何?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所
以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甲]既克,公问其故。……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1)小惠未徧()(2)公将鼓之()(3)再而衰()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1.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2.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2分)
13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
(1)战前:
(2)战中:
14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3分)
A.忠君报国的思想B.勇于牺牲的决心C.急切取胜的心理D.卓越的指挥才能
23.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庄公在见曹刿之前对迎战齐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B.曹刿主动参战,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C.鲁国取胜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D.鲁庄公听取了曹刿的建议,并与他一起指挥战斗。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2013年·湖北十堰】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曹刿论战》,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三、课堂探究2Y g F_q_v o_s_n0
(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文意,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2、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1)一词多义
以何以战必以分人
之肉食者谋之小大之狱公与之乘
请曹刿请见战则请从
从战则请从民弗从也
故公问其故故克之
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
1.《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5、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重点难点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学习流程
一、导入: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像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