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 (2)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教案

部编人教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教案

部编人教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教案一、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古诗中的基本词义和句式结构,包括关键词汇如“马”、“石灰”的象征意义及其在诗中的用法。

帮助学生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内涵,能够初步感受古诗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1_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把握古诗的主旨和意境。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朗读、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与古诗主题相关的短文或诗句,培养其创作能力。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通过赏析古诗中的壮志豪情、坚贞不屈等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引导学生领略古诗中的意境美、语言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

1. 理解并掌握《马诗》和《石灰吟》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介绍背景知识: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如李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等。

强调诗人通过对马形象的塑造来表达自身的理想和抱负。

引导学生理解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在课程中展示相应的图片和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背景和氛围。

解读诗歌内容:分析《马诗》中的关键词句,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

通过阅读理解掌握古诗内容,进一步挖掘诗人的思想和精神境界。

并通过对诗人的生活和经历的理解,加深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整首诗的大意,强调马的力量与气魄,以及对忠诚、勇猛的赞美。

主题思想引入:通过介绍石灰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劳动者的艰辛和不易。

强调《石灰吟》所蕴含的赞颂劳动精神和坚定意志的主题思想。

向学生展示诗人以石灰为题材的寓意与象征意义。

内容解析:分析《石灰吟》中的关键诗句,如“千锤万凿出深山”,“要留清白在人间”等。

深入剖析诗句所表达的意象和情感。

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石灰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石灰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石灰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石灰吟》,了解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朗读、朗诵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和演绎课文。

•培养学生理解和品味诗歌的能力,使学生成为有情感、有思考、有审美、有文化的人。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课文、参考资料、课堂布置等。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石灰吟》视频或音频,让学生先听一遍,了解整个故事和情感。

学生应注意理解故事情节和背景,以及了解诗歌形式和韵律。

2.教师为学生阐述《石灰吟》大意,解释生词、生物、文化、历史和地理知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补充和启发性指导。

课堂探究1.教师让学生分组朗读诗歌,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不同的演绎,演绎形式可以是朗读、唱歌、舞蹈、语音、音乐等。

同时,要求学生注意韵律、速度、语调、情感等方面。

2.学生成为分角色读课文,模仿故事人物的语调、表情、动作等,再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短暂演练,最后进行表演。

知识拓展1.带领学生了解《石灰吟》的历史和文化渊源,让学生进一步增长知识,并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加充满渴望。

2.让学生自由绘制关于《石灰吟》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美育教育。

总结回顾1.教师邀请几个学生上前进行说演讲述,让学生以自己的话表达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感悟和收获。

同时,老师也可以进行必要的评价和点评,鼓励学生进行更好的表述和思考。

2.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寻找自己的不足和不足之处,也鼓励学生为自己的表现点赞和加油。

作业布置为学生布置一些有关《石灰吟》的练习项目,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对这个故事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亮点1.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化渊源,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通过多种演绎形式,培养学生的表演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结合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审美和艺术修养,提高对艺术的欣赏和鉴别能力。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第【1】篇〗第一课时一、课题引入1、(出示)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马)你们都知道有关马的哪些知识呢?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

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想)好,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马诗3、齐读课题:马诗二、学习新课(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1.学生汇报:①看诗题明对象;②看作者知背景;③看诗文解大意;④看资料(注释)悟诗情;⑤反复诵读入诗境。

2.师:好,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马诗》。

好,我们再次齐读诗题——《马诗》。

同学们,通过看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3.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指名(李贺)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收集的有关李贺的资料?4.学生汇报。

(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师:我们已经明确了这首诗的描写对象,又知道了诗人的背景,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一起看看古诗写了什么。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古诗,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圈出来,加上拼音,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3.圈好生字了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这些生字,然后把你的识字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4.本课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老师把这些生字请到大屏幕上来,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络锤凿焚)指名读,齐读。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个字各笔画在虚宫格中的位置,然后工工整整地写一遍,展示作业。

这是***写的字,看他写得多好,我们要向他学习,也把字写得这样好。

下面,谁能为这些生字组词呢?同桌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组的词语多。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教案
(三)领悟故事表达的感情,意境。
10、原来这首通俗易懂的诗歌还寄托了作者的凌云壮志啊!那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
11、练读、指名读、齐读。
12、《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可见诗歌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的。这首石灰吟便是不错的例子,那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托物言志的诗歌呢?(王冕《墨梅》、《竹石》、《小松》、《画菊》:)
课题
《石灰吟》
备课人
XXX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体会古诗咏物喻人的表达方法,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咏物喻人的表达方法,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后从学者韩性受教。应进士举不中,遂下东吴,入淮楚。至正七年左右,北游大都,见天下将乱,遂归。晚年,南方起义兵兴,移家浙东九里避难。据说他死前不久曾作朱元璋议参军。他的画和篆刻在当时很负盛名。
2、引导学生回忆《王冕学画》的内容。
3、朗诵诗歌,熟读成诵。
三、合作学习:
1.赏画:组织学生观察王冕笔下的梅花的特点,并结合“诗画赏析”回答以下问题:
五、拓展训练: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诗句,绘画作品
六、回顾反思:
1、“岁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样的精神:
(明确:“竹”是有气节,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风”的气概;松:不畏风霜,生机勃勃,
13、看了这么多,又听了这么多,同学们是不是有许多想说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把你自己想说的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交流。!
(四)说了这么多,同学们坑定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也许你想到了烧石灰的老者壮志未成已经满脸皱纹,也许是于谦在辉笔些小自己的满腔热忱,请你试着画一画,还可以自己为自己的画写一首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学会诗中“谦、锤、凿、焚”4个生字,知道“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

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3.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重点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

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难点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

师:前两节课,我们读了王冕的《墨梅》和郑燮的《竹石》,感受了梅与竹的美好形象,也体会了诗人的崇高品质。

让我们再来背背这两首诗。

交流: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借物喻人,诗言志)师:今天我们要读的《石灰吟》,也是一首借物喻人,来表述自己志向的诗。

知道“吟”的意思(吟诵)这位诗人是于谦,课前预习后了解到他的哪些资料?普通石灰又有什么可以吟诵呢?于谦又要借石灰来表达怎样的胸怀呢?二、自学古诗。

1.回顾前两首诗的学法。

(先读懂诗中物的形象,再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的情怀志向。

)2.自读。

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诗人借石灰想告诉大家什么?三、交流学习,理解诗意。

1.交流,在交流中体会石灰形象。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这些都是石灰的烧制过程。

从这些词语中你觉得石灰由一块块石头变成可以为人所用的石灰历经了一段怎样的历程?用词语形容。

(千辛万苦,历经磨难)用朗读表现其历程的艰辛。

“若等闲”、“浑不怕”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石灰对这个磨难的态度和意志。

“若等闲”可联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的“万水千山若等闲”一句来理解。

用词语形容石灰面对这些困难时的态度。

(在所不惜,视若无睹)朗读表现。

读到这,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石灰形象?(坚强不屈、不怕牺牲)“要留清白在人间”抓住“清白”一词,理解:这清白的是石灰的什么?(美好本性,美好品质)无论(千锤万凿),不管(烈火焚身),即使(粉身碎骨),我也(要留清白在人间)朗读,替石灰呼出他的心声。

最新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石灰吟》优秀教案

最新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石灰吟》优秀教案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语文年级/册六年级(下)教材版本部编版课题名称古诗三首《石灰吟》难点名称体会古诗表达的崇高志向和节操,学习诗人高贵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感悟诗人的崇高志向和节操。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对于咏物诗,学生读文字容易知道诗歌写了什么,但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学生处在似懂非懂状态之中,需要教师指导。

难点教学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1.解题、释题。

2.简介作者。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1.学习生字。

2.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介绍石灰的生产过程。

4.诗句品析,石灰经历了什么?(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理解千锤万凿。

5.石灰把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看作什么呢?(若等闲),理解若等闲。

6.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和若等闲鲜明的对比,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7.理解诗意: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对石灰窑中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

8.说一说:你怎么理解这两句诗里所包含的深层意义?(首句写出石灰在开采过程中经受住了千万次的敲打锤击。

次句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仁人志士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9.石灰又留给人间什么呢?(青白),理解清白,它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石灰当作人来写。

10.理解诗意:即使粉身碎骨也都无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存在人间。

11.朗读全诗,思考:作者又把什么留给了后人呢?这两句暗喻诗人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志向,一语双关,借石灰之口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12.体悟诗情:读完于谦的一生,再读于谦的《石灰吟》。

诗人咏石灰,实际上在咏什么?(石灰吟》以石灰作比,借以言志,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坚贞不屈、持身清白的高尚品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 (2)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 (2)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 (2)《石灰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了解作者生平事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结合作者生平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学情分析《石灰吟》是一首表达自己人生处世观的咏物诗,与一些写景诗不同:对于写景诗,学生比较容易读懂,还可以领略到那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而对于咏物诗,学生读文字本身容易知道诗歌写了什么,但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学生处在似懂非懂状态之中。

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着距离,这种距离可能有时间上的,历史上的,知识水平上的,情感上的……学生由于自己的知识水平阅历的限制,人生体验的缺乏,他们面对精彩的文本,可能是毫无知觉的,因而对诗歌的深层探究不一定到位。

重点难点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了解作者生平事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结合作者生平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朝气蓬勃,弥久不衰。

我们从小一直学古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指名吟诵两至三首古诗)【设计理念:在复习曾经学过的古诗这一环节中,使学生能够对中国的古诗词有概括的了解,引发起学习古诗的兴趣。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之二:石灰吟》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之二:石灰吟》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之二:石灰吟》教学设计《石灰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能通过朗读来展示自己的独特感悟学情分析针对学生的学情,本课诗人于谦的历史背景学生了解甚少,让学生提前查找相关资料重点难点借助提供的背景资料,体会诗人清白忠烈的情感和品质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1、复习回顾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相信经过六年的学习生活,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吧,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组织学生自由背诵(2—3人)2、导入唐代大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让无数游子为之动容的诗句,同学们还能记得吗?指名背诵:《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评价:声情并茂,感人至深啊!题目中的“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这种形式的诗歌——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二、初读感知1、读通全诗诗人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00页,自由读一读这首诗歌(1—2分钟)2、在朗读中强化生字的识写指名朗读,结合学生的朗读学习“焚”的读音和写法课后描红,仿写,师适时示范,并讲解3、理解诗意结合提供的阅读参考资料,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出示读书参考资料】同位之间交流集体交流,指名说适时给予帮助或是提示4、再读,加深感知结合你对诗句的理解,再来读一读这首诗(2—3人)三、深读品味唐朝诗人白居易曾说,歌咏言,诗言志那么于谦写这首诗,是想表达什么样的志向呢?下面,请同学们了解一下于谦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1449年,蒙古族瓦剌部落入侵中原,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瓦剌部落挟持英宗皇帝一直打到北京城外,明王朝危在旦息而打败瓦剌的最好办法就是再立新皇帝,让瓦剌手中的英宗皇帝失去作用,以粉碎瓦剌部落拿英宗皇帝作为要挟的阴谋可是,没有一个大臣敢提出来,因为,这样做是谋逆之罪,虽然有可能打败瓦剌但是,万一英宗皇帝获救后重登帝位,就会有谋逆之嫌,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杀身之祸于是,许多大臣都主张向瓦拉投降,把都城南迁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也完全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当他看到,即使粉骨碎身,也要在人间留下洁白干净的石灰时,于谦感触很深1、从诗句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变化呢?(全不怕)2、此时,于谦会怎么想呢?(组织学生交流)3、他又会做出怎样的决定呢?(组织学生交流)于谦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略加思索便吟出了这首《石灰吟》,他是怎样吟诵的呢?——指名朗诵于谦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于是,他在朝堂上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主张他和太后一起拥立英宗的弟弟为新皇帝,并亲自率领京城军民奋力杀退瓦剌,救万民于水火但英宗获救不久,就密谋发动了“夺门”之变,重登帝位随后,于谦便遭到奸臣陷害,以谋逆之罪将于谦打入死牢此时,如果你是于谦,你会怎么想呢?你会为当初的决定而后悔吗?(组织学生交流)在狱中,于谦想到奸臣当道,想到自己所做的一切,他问心无愧,他想到了《石灰吟》,便在在狱中仰天长叹——(指名朗读)当于谦被压往断头台的时候,面对一个个泪流满面前来为他送行的京城百姓,他有千言万语想对他们诉说,最后,他把千言万语都浓缩到了《石灰吟》上,于是,他手扶铁镣,仰天慷慨悲歌——(指名朗读)在笔者看来,《石灰吟》中的“吟”字,既是对于谦的赞美,同时也是在为于谦的悲壮牺牲而感到惋惜此时,我们会这样来读——500多年过去了,后人阅读《石灰吟》,感觉这不仅仅是诗人对石灰的赞美,也是于谦本人一生的写照,人们会这样来赞颂诗人于谦——(配乐)(指名朗读)四、拓展同学们,关于于谦的奇闻轶事,在史书上多有记载,我这里有一些材料是关于“两袖清风”的故事请大家读一读于谦的《入京诗》,对照诗词欣赏来进一步走进于谦伟大的精神世界《入京》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金纳银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此诗写成后远近传诵,成为一时佳话五、小结延伸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从中感受到于谦的清白忠烈最后再给大家留一个超级问题,于谦真的什么都不怕吗?从《石灰吟》和《入京》这两首诗的某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认为于谦他也“怕”,那么,他究竟怕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思考这节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5石灰吟课时设计课堂实录5石灰吟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1、复习回顾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相信经过六年的学习生活,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吧,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组织学生自由背诵(2—3人)2、导入唐代大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让无数游子为之动容的诗句,同学们还能记得吗?指名背诵:《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评价:声情并茂,感人至深啊!题目中的“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这种形式的诗歌——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二、初读感知1、读通全诗诗人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00页,自由读一读这首诗歌(1—2分钟)2、在朗读中强化生字的识写指名朗读,结合学生的朗读学习“焚”的读音和写法课后描红,仿写,师适时示范,并讲解3、理解诗意结合提供的阅读参考资料,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出示读书参考资料】同位之间交流集体交流,指名说适时给予帮助或是提示4、再读,加深感知结合你对诗句的理解,再来读一读这首诗(2—3人)三、深读品味唐朝诗人白居易曾说,歌咏言,诗言志那么于谦写这首诗,是想表达什么样的志向呢?下面,请同学们了解一下于谦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1449年,蒙古族瓦剌部落入侵中原,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瓦剌部落挟持英宗皇帝一直打到北京城外,明王朝危在旦息而打败瓦剌的最好办法就是再立新皇帝,让瓦剌手中的英宗皇帝失去作用,以粉碎瓦剌部落拿英宗皇帝作为要挟的阴谋可是,没有一个大臣敢提出来,因为,这样做是谋逆之罪,虽然有可能打败瓦剌但是,万一英宗皇帝获救后重登帝位,就会有谋逆之嫌,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杀身之祸于是,许多大臣都主张向瓦拉投降,把都城南迁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也完全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当他看到,即使粉骨碎身,也要在人间留下洁白干净的石灰时,于谦感触很深1、从诗句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变化呢?(全不怕)2、此时,于谦会怎么想呢?(组织学生交流)3、他又会做出怎样的决定呢?(组织学生交流)于谦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略加思索便吟出了这首《石灰吟》,他是怎样吟诵的呢?——指名朗诵于谦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于是,他在朝堂上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主张他和太后一起拥立英宗的弟弟为新皇帝,并亲自率领京城军民奋力杀退瓦剌,救万民于水火但英宗获救不久,就密谋发动了“夺门”之变,重登帝位随后,于谦便遭到奸臣陷害,以谋逆之罪将于谦打入死牢此时,如果你是于谦,你会怎么想呢?你会为当初的决定而后悔吗?(组织学生交流)在狱中,于谦想到奸臣当道,想到自己所做的一切,他问心无愧,他想到了《石灰吟》,便在在狱中仰天长叹——(指名朗读)当于谦被压往断头台的时候,面对一个个泪流满面前来为他送行的京城百姓,他有千言万语想对他们诉说,最后,他把千言万语都浓缩到了《石灰吟》上,于是,他手扶铁镣,仰天慷慨悲歌——(指名朗读)在笔者看来,《石灰吟》中的“吟”字,既是对于谦的赞美,同时也是在为于谦的悲壮牺牲而感到惋惜此时,我们会这样来读——500多年过去了,后人阅读《石灰吟》,感觉这不仅仅是诗人对石灰的赞美,也是于谦本人一生的写照,人们会这样来赞颂诗人于谦——(配乐)(指名朗读)四、拓展同学们,关于于谦的奇闻轶事,在史书上多有记载,我这里有一些材料是关于“两袖清风”的故事请大家读一读于谦的《入京诗》,对照诗词欣赏来进一步走进于谦伟大的精神世界《入京》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金纳银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此诗写成后远近传诵,成为一时佳话五、小结延伸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从中感受到于谦的清白忠烈最后再给大家留一个超级问题,于谦真的什么都不怕吗?从《石灰吟》和《入京》这两首诗的某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认为于谦他也“怕”,那么,他究竟怕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思考这节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二、选择题2.一千张糖纸铁凝①那是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我去外婆家住。

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石灰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通过查阅历史资料、联系时代背景,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联系诗人的生平,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的反复诵读,让学生深入感受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品质,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具体的文本材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立志、做人的情感熏陶,感悟民族魂,增强民族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1、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感悟诗人的崇高志向和节操。

2、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于谦生平,重点理解“清白”的含义。

3、创设情境朗读,加深对“清白”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走进古诗1、交流、呈现问卷星调查结果通过问卷星调查,老师知道同学们都读过许多抒发爱国情怀,阐明理想志向的古诗,也知道许多的爱国诗人。

那在诗人王昌龄的笔下,好男儿是黄沙百战穿金甲——对,不破楼兰终不还。

在爱国将领文天祥的笔下,好男儿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那么在明朝诗人于谦的笔下,好男儿又应当有着怎样的志向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于谦的简介,认识一下这位民族英雄。

2、知诗人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

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曾在皇帝被瓦剌(là)族俘获时,勇敢率军民奋力抗击,转危为安,成为民族英雄。

但奸臣当道,在救出英宗皇帝平安南归后第六天,就被诬陷而死。

这节课咱们一起走进石灰吟,走进于谦,走进字里行间去看看。

3、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石灰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解诗题“吟”在这里是指古诗中的一种体裁,有吟诵,赞美之意。

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儿吟》等。

顾名思义《石灰吟》就是赞美——石灰的诗。

带着赞扬之情再次齐读诗题。

二、初读古诗,节奏把握1、初读古诗请大家打开书,自由地、大声的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第1篇】一、疏言:理解大意1、导入解题(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冕写的《墨梅》,体会到了墨梅的纯洁、高尚。

在这首诗中,诗人这样赞颂墨梅(学生接背)——“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把迷人的清香与纯洁的品质留给了人间。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一首赞美石灰的古诗《石灰吟》。

(屏幕出示全诗,教师范读。

)(2)谁知道石灰?(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石灰是将石灰石放入窑中用烈火煅烧而成,它的外形仍像一块石头,我们叫它生石灰。

生石灰加水就变成了粉末状的熟石灰。

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用熟石灰粉刷出来的。

“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儿吟》等。

)2、读通诗句(1)通过自读、抽读、齐读,让学生读准每一个字的音。

(2)教师相机正音,重点订正平舌音和翘舌音。

3、理解诗意(1)讨论:同桌同学互相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不明白的画出来。

(2)解疑: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

重点讲解“若等闲”的含义。

(“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整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3)讲述:让学生完整地说出全诗的意思,不恰当的地方师生订正、补充。

(这首诗大体意思是:制作石灰十分困难,先从深山中千锤万凿取石头,然后用烈火煅烧取来的石头。

石灰具有崇高的品格,为了造福人类,它把清白留在人间,即使粉骨碎身也全然不怕。

)(4)吟诵:这就是石灰的品格,既平平凡凡,又轰轰烈烈,难怪诗人于谦如此敬佩地赞颂道——(学生诵读全诗。

)二、显象:感受品格1、历尽磨难:感受石灰和于谦的形象(1)石灰的生成历尽了千辛万苦,可谓“千锤万凿出深山”;面对磨难与危险,石灰又是那么的从容自若,真是“烈火焚烧若等闲”。

读一读第一、二句诗,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比如:为了烧制石灰,深山里的石灰石被铁锤击破了头,砸断了腿,被凿子凿开了心,掏出了肚;石灰石被运下山,又忍受熊熊烈火焚烧。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石灰吟》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石灰吟》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写的事物抒发了作者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石灰吟》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生平的写照。

古诗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句子是“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于理解古诗大意以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情感教育。

【学情分析】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对于学生来说,读好古诗、背诵古诗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做起来比较容易。

但是如何让学生从凝炼简洁的诗句中,驰骋想象,领会诗情,确实不容易。

本课的设计以师生互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点,相机引导,教学风格清新明快,课堂因此而充满了了生机与活力。

【教学目标】1.会写“络、锤”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三首古诗。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了解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三首古诗。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了解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请地朗读、背诵《石灰吟》。

2、借助注释自主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在古诗中表达的志向。

3、分析三首古诗表达方法的共同点,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背诵《马诗》,说说诗歌内容。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李贺通过咏马表达自己的志向。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托物言志诗——《石灰吟》。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使学生顺利进入学习古诗的情境。

在准确而有节奏地朗读两首古诗之后,点出本节课的所学古诗也是关于吟的这种诗歌体裁】二、“吟”出诗题,弄清题意。

1.出示“吟”字,引出诗题。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经常在题目中用上一个字——“吟”(课件出示)。

它是个形声字,从口,今声。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设计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设计
2.实践运用:是啊,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表现出“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精神。同学们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哪些吗?
3.请大家再次齐读这首诗,并尝试着背诵。
课堂练习
表达了诗人的意愿和的决心。
2、解释下列词语。
教师姓名
×××
单位名称
×××
填写时间
×××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六年级
教材版本
新部编人教版
课题名称
10.古诗三首(石灰吟)
难点名称
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与志向,理解托物言志这一表达方法。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托物言志同学们往往不能理解:托何物,言何志。怎么托物来言志,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在哪里,同学们往往会认为这是在写物,写景。
难点教学方法
比较法
首先找出是物品的主要特点与诗人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进行比较记忆。其次,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掌握诗人的意愿。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3)请同学们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这首诗,思考:诗人赞美了石灰的什么品质?(从容、无畏、不怕牺牲、清白。)抒发了自己的什么情感?(诗人以石灰自喻,抒发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体现石灰品质的诗句是哪两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诗人于谦的一生,可谓历经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的磨难,先是参加科举考试时有状元的文才却被降格至三甲第九十二名,几乎名落孙山。就因为他不肯对主考官溜须拍马。等他当了官,又因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的权贵,屡次受到排挤打压,甚至险些丢了性命。于谦为官廉政,尽显“两袖清风”。请同学们看一则故事,“两袖清风”成语的由来。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石灰吟》优质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石灰吟》优质教案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马诗》的作者借“马”表达了自己渴望立功报国的志向。像这样通过一件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我们称为“托物言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也运用了这种表达方法。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石灰吟》。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自主合作,熟读古诗。
(1)汇报交流,正音:“凿”读“záo”;“碎”读“suì”。
清白留世是于谦之志,清白留世是立身之本,清白留世是民族之魂!让我们把这首《石灰吟》读进自己心里!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Leabharlann 再读古诗,体会诗歌感情。小结
《石灰吟》中,诗人通过吟咏石灰,以石灰做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因此,我们今后也要做一个清清白白、堂堂正正的人。
(3)师: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分明让人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情感,请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
(4)集体交流。
(5)品析诗句。
①课件出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a.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击打、开凿。
b.若等闲: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
于谦,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关心百姓。他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
正统十四年,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御。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南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复位,于谦却遭受诬蔑被定为谋逆罪,判处死刑。
c.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补充。这两句诗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达了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板书:粉骨碎身、清白留世)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第1篇】教养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

能正确讲写: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课文。

体会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继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继续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重难点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课前准备投影图,练习用的文字投影片,配古乐的课文朗诵录音。

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板书新课并指名读。

请学生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说说古诗的特点。

检查预习。

分别指名读三首诗,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请学生为生字注音,并书写。

展示预习资料。

(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平故事。

(2)、其他的诗。

讲读《墨梅》听配乐课文朗读。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重点讨论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梅花开了,和淡墨痕的关系?(2)、颜色是指什么的颜色?一般会有什么颜色?(3)、清气是什么?(4)、为什么作者说只留清气满乾坤?指导朗读(1)、学生自练。

(2)、教师指导练习。

(3)、当堂背诵。

检查背诵,练习反馈。

作者用梅花赞美注重_______,而不注重_________的人。

背诵《墨梅》。

第二课时:课前复习。

背诵《墨梅》。

作者用梅花比喻什么样的人?回忆方法。

讲读课文《竹石》、《石灰吟》。

(一)、讲读《竹石》。

听配音朗诵。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四人小组讨论仍然没弄懂的质疑。

(1)、什么咬定了青山不放松?(2)、竹子为什么不生长在泥土里,而要立根于岩石中呢?(3)、东西南北风是什么风呢?重点讨论,你觉得诗人写竹石是不是只为了写竹石呢?他其实是在写谁?为什么他不直接写呢?指导朗读,背诵。

(二)、讲读《石灰吟》听指名朗读。

根据注释,理解诗句。

把仍未理解的诗句在小组中提出,共同解决。

重点讨论:(1)、石灰在成为建筑材料之前经历了哪些考验?(2)、作者写石灰其实是想写谁?写什么品格?指导朗读、背诵。

12《古代诗歌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五四学制)

12《古代诗歌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五四学制)

古代诗歌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2.熟悉并理解《石灰吟》中的词句;3.能够借助注释、赏析等方法对诗歌进行理解和表达。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美的情感和审美能力;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熟悉并理解《石灰吟》中的词句;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难点1.理解《石灰吟》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一)教材分析教材名称:《古代诗歌三首——石灰吟》作者:杜甫作品简介:《石灰吟》是唐代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的历史变迁中,中国传统文化始终保持着她深厚的根基,激励国人继续为了民族复兴而奋斗。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诗歌赏析。

2.学生准备:课前自学杜甫的生平和诗歌背景。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分享杜甫的诗歌作品。

第二步:课堂讲解1.教师朗读《石灰吟》;2.谈论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3.解读诗歌中的语言和形式,注重韵律和押韵;4.介绍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和思想。

第三步:课堂活动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歌中的深层含义;2.学生进行个人解读和表达,展示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第四步:认知检测1.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创新思维评价;2.回顾课堂内容,进行知识点和思想要点的归纳总结。

四、教学评价和反思(一)教学评价本次教学运用PPT、赏析等多种形式,生动深入的向学生展示了杜甫的代表作《石灰吟》。

本节课通过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解读诗歌中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石灰吟》,使学生了解古诗的韵律美,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诗意,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石灰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内容《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全诗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诗人高洁的理想。

诗的前两句就石灰的特征说人,“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还要把洁白干净留在人世间,充分表达了一个终生坚守高洁情操的人的志向。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高洁的志向。

2. 教学难点:感悟诗中的托物言志手法,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古诗: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指导学生把握古诗的韵律美,感受古诗的意境。

3. 理解诗意:教师讲解诗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高洁的志向。

4. 分析诗歌结构: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如对仗、押韵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全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板书设计《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石灰吟》。

2. 结合诗意,谈谈你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搜集其他托物言志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了《石灰吟》的诗意,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第1篇】今天,在教学《古诗两首》这一课时,我尝试着将两首古诗——《石灰吟》、《墨梅》融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

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读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诗的节奏。

(注意诗中前鼻音的字较多)2、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注意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二、解诗。

1、自由读诗,结合文中的彩图,试着理解诗意,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引导学生在书中批注诗意。

3、引导学生提己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梳理。

“若”、“等闲”、“吾”、“清气”、“满”、“乾坤”的意思理解是重点问题。

4、引导学生联系诗句讨论上述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指名说,自由说,引导说。

三、品诗。

1、齐读《石灰吟》,想一想: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诗人为什么要吟诵“石灰”?“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诗人借石灰抒发了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感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墨梅》,想一想:诗中的“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诗人为什么要吟诵“墨梅”?“墨梅”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墨梅素洁高雅、贞洁自守,诗人借墨梅表到了自己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辨诗。

1、自读自悟:这两首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2、引导学生讨论,板书:咏物抒石灰——于谦——清白墨梅——王冕——清气3、熟读成诵。

五、延读。

布置学生课外阅读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教学随想1、古诗教学的思路要简约。

在《古诗两首》的教学中,我的教学思路力求简约。

从整体而言,整堂课的教学循着“读诗”、“解诗”、“品诗”、“辨诗”、“延读”的教学思路进行,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从局部而言,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没有过多的繁琐设问、条分缕析,在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把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 (2)《石灰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了解作者生平事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结合作者生平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学情分析《石灰吟》是一首表达自己人生处世观的咏物诗,与一些写景诗不同:对于写景诗,学生比较容易读懂,还可以领略到那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而对于咏物诗,学生读文字本身容易知道诗歌写了什么,但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学生处在似懂非懂状态之中。

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着距离,这种距离可能有时间上的,历史上的,知识水平上的,情感上的……学生由于自己的知识水平阅历的限制,人生体验的缺乏,他们面对精彩的文本,可能是毫无知觉的,因而对诗歌的深层探究不一定到位。

重点难点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了解作者生平事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结合作者生平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朝气蓬勃,弥久不衰。

我们从小一直学古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指名吟诵两至三首古诗)【设计理念:在复习曾经学过的古诗这一环节中,使学生能够对中国的古诗词有概括的了解,引发起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3、了解诗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

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

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

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

公元1457年,被奸官诬陷杀害.4、释题:吟:吟诵,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大家了解石灰吗?课件出示石灰的相关知识。

2、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

3、范读,明确节奏。

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指名读,要读出韵律美。

5、默读,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6、回顾前两首诗的学法。

(先读懂诗中物的形象,再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的情怀志向。

)7.自读。

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诗人借石灰想告诉大家什么?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让人分明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具有了人的情感。

集体交流:(预设)(1)“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板书:千锤万击、烈火焚烧)千锤万击: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

锤,锤打。

击,击打、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击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

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

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

“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板书:粉骨碎身、清白留世)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

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三、深入研读,领略意境。

1、讨论交流:读1、2两句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千、万”说明次数多,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抓住“千锤万击”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

见到此情此景,你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不怕磨难、不畏艰险)齐读1、2两句。

2、过渡:石灰还受到了什么磨难?读3、4两句,这时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这两句写出了石灰的什么特点?(勇于献身、清白留世、洁身自好)齐读3、4两句。

3、小结石灰的高贵品质并指导学生练读全诗,读出对石灰的尊敬。

4、由这样的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刚强勇敢、勇敢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于谦是不是这样的人呢?5、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师小结:是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

虽然他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但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赋予了像作者一样具有高尚品格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在诗句的背后,站着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

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齐读全诗,读出赞扬之情。

6、于谦是个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于谦生平事迹)了解于谦生平事迹及当时时代背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深入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1)(出示)于谦: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

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救济灾荒,关心百姓,深受人民爱戴。

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

(2)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亲征导致英宗被俘,震动朝野。

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御。

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南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

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复位,于谦却遭受诬蔑被定为谋逆罪,判处死刑。

7、练习朗读:这一天,北京乌云压城,闷雷滚动。

城中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来为于谦送行。

(指名读书最好的一生读)你就是于谦,刑场上,你轻轻吟道——此刻,于谦很坦然。

他已经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死亦何惧?但他分别听到,身后的百姓们,也在轻轻地吟诵着——(指名一个大组读)那声音一开始是轻轻的,也许是对当权者还有丝丝恐惧,渐渐地,应和的人越来越多——(指名两个大组读)于谦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他走了,他再也听不到了,但那男女老少感天动地的吟诵声在天地间久久回荡着——(齐读)那声音越来越轻,越来越轻,似乎是天地的悠悠回音——(齐读“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要留清白在人间”)那声音似乎消失了,但它又没有消失,几百年来,那声音一直在每个人心中响起着。

这一刻,让我们默默地把诗中的一字一句都铭记在自己的心中。

8、学习这篇课文你对于谦有了什么样的认识?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启发?将自己的感想写一写。

四、总结拓展,感悟升华。

1、补充阅读郑燮的《竹石》: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石灰吟》这首诗,于谦这个人,让你深深读懂了四个字,让你永远难忘四个字,那么,这四个字是——(指名读两次)这四个字是——(齐读)是的,清白留世是于谦之志,清白留世是立身之本,清白留世是民族之魂!让我们把这首《石灰吟》,读进自己心里,读进每个人的心里去吧!(全体起立背)板书设计石灰吟【明】于谦清白留世二、选择题2.一本名著带来的诚实那时,他还是个在台湾上初中的孩子。

升初二时,国语老师给他们布置了一道暑假作业:阅读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名著《卡拉马佐夫兄弟》,然后撰写一篇读书报告。

这道作业让他犯了难,因为这本书的售价是70元,而他父亲的工资一天只有30元,全家七口人全靠这点工资生活。

他回忆说,当年最深刻的记忆是饥饿。

父亲供他上学就已经很困难了,他怎么好意思说“我想看小说”?想来想去,他决定自己挣钱买这本名著。

靠诚实劳动得来的书籍,自己会更珍惜,读起来也更有滋味吧?他来到矿上扛木头,扛一根木头能挣8毛钱。

矿主认识他,而且对他的印象不错,觉得他是一个既聪明又善良的孩子,见他这么辛苦地挣钱买书,在第三天就提前交给他70元工资,所提的条件是:看完书,你要给我讲讲里面的故事。

他感激之余,满口答应。

这么简单的条件,自己一定能够满足矿主先生的。

谁知道买书的过程也一波三折,险些让他的梦想成空。

因为暑假没有免费的火车票,他只能等村里有人去基隆,帮他捎一本《卡拉马佐夫兄弟》回来。

他第一次托的人是邻居,可是邻居到了书店,却忘了书名,那时又没有电话,只好空手而返。

这时候,暑假已经过去好多天,矿主每次经过他的家门,都要问一问:“你什么时候给我讲故事?”尽管他很着急,也只能等有机会再托人捎书。

第二次,他请一个女人帮他买书。

这个女人到城里是为儿子看病,一直慌慌张张的,连书店的门都没时间进,带回来的只有失望。

接下来,他又托了父亲的一个厨师朋友,心想这次应该没事。

可是,对方一从城里回来,就抓住他揍了一顿,理由竟然是他要的书是共产党的书,弄不好,会祸及他人!而这时,暑假即将结束,他读不到书,怎么去写读书报告?编造一篇肯定不行,更令他不安的是愧对矿主先生,自己当初的承诺无法兑现。

只是矿主见到他,依然会笑眯眯地问:“书看完了没有?”他无意间跟村子里一个换药包的人说了自己的苦恼,这个人立刻说:“你怎么不早点找我?我去一趟城里很容易。

”第二天,这个热心肠的人就到金门帮他买来了那本梦寐以求的名著。

于是,他挑灯夜战,废寝忘食地阅读这本文学名著。

不过,这本书读起来并不轻松,甚至让他感到苦不堪言。

这本书很厚,字号也很小,翻译过来的人名又很长,还有什么昵称和简称,看着看着,就不知道究竟在写谁,只好回过头再看。

连书里面的人物都理不清楚,还讲什么故事,还谈什么心得?当矿主再见到他时,他只有老老实实地交代:“书买回来得很晚,我也很努力了,可还是看不懂,现在也没有办法给你讲故事。

”矿主哈哈一笑,说:你们老师讲,这是世界名著,你一个14岁的孩子能够看懂,就不是名著了。

没想到矿主这么通情达理,他道了谢,然后回去写读书报告。

他再一次认真地翻看了一遍,发现自己还是读不懂,只能去写自己是怎样买书和看书的,最后引用矿主的话,在文章的结尾处写道:如果14岁的时候能看懂的话,就不是世界名著了。

书已经在我的手边了,我希望长大后能把它看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