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宫廷区
“颐和园”中英双语导游词
【导语】以下内容由整理发布的“颐和园”中英双语导游词,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景点讲解题题⼀:颐和园的宫廷区(历史沿⾰;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题⼆:颐和园万寿⼭⼭前景区(长廊;中轴线建筑群;⼭前东侧之紫⽓东来城关;⼭前西侧之听鹂馆及⽯舫)题三:颐和园昆明湖景区(昆明湖名称含义;西堤;东堤;湖中诸岛)讲解提⽰颐和园的讲解要注意景点之间的衔接。
第⼆部模拟讲解词英⽂范例题⼀:颐和园的宫廷区The Summer Palace is located on the northwest outskirts of Beijing. It is the best-preserved and largest imperial garden existing in China. The Summer Palace is formed mainly with Longevity Hill and Kunming Lake. The lake occupies three quarters of the whole area. It covers an area of over 290 hectares.The Summer Palace was first built as an imperial garden and palace at the beginning of 12th century in the Jin Dynasty, the construction continued to the Yuan and Ming dynasties and the palace was enlarged in the Qing Dynasty, thus, altogether lasting for more than 800 years. In the Jin Dynasty, the Golden Hill Hall was built here. In the Yuan Dynasty, the name of the hill was changed to Jar Hill because it was said that an old man had dug up a jar here. In the Ming Dynasty, Emperor Zhengde built the Wonderful Imperial Garden by the lake. In the Qing Dynasty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Qianlong,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of imperial gardens reached its culmination. The whole project was named the Three Hills and Five Garden of Clear Ripples. In 1860 the Anglo-French Allied Forces invaded Beijing and the Three Hills and Five Gardens were burnt down to ashes. In 1888 Empress Dowager Cixi diverted the funds for navy to restore the Garden of Clear Ripples and renamed it as the Summer Palace. In 1900 the Allied Forces of Eight Powers invaded Beijing and occupied the Summer Palace for more than a year. The Summer Palace was plundered by the invaders. They took away everything valuable and destroyed the buildings. Upon Empress Dowager Cixi's return to Beijing, she ordered the garden to be rebuilt immediately. When reconstruction to Beijing, she ordered the garden to be rebuilt immediately. When reconstruction was completed, Empress Dowager Cixi came to live in this imperial garden from April to October every year for the rest of her life. In 1924 the Summer Palace was turned into a public park. The East Palace Gate is the main entrance to the Summer Palace. The central gate called the Imperial Gateway was for the emperor and the empress. The gates on either side were for princes and high-ranking officials. The plaque above the middle gate bears three big Chinese characters “The Summer Palace” in Emperor Guangxu's handwriting.Entering the East Palace Gate, we will see the Gate of Benevolence and Longevity. It's the second gate in the palace area. Inside the gate, there is 3-meter-high giant rock. The rock serves as a decoration and it was transported from Taihu Lake in Jiangsu Province, so it is called Taihu Rock. Now we have come to the Hall of Benevolence and Longevity. The hall was the place where Emperor Guangxu and Empress Dowager Cixi held audience and handled state affairs when they were in the Summer Palace. In front of the hall stands a bronze mythical animal called Suanni.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Suanni was able to distinguish the right from wrong. In the center of the hall there is a platform with a throne on it. The throne was carved with a nine-dragon design, symbolizing dignity of the emperor. There are four incense burners at each corner of the platform with a throne on it. The throne was held, sandalwood incenses were burnt in the incense burners, giving out fragrant smoke. There are two fans on both sides behind the throne which are made of peacock feathers. In front of the throne there are incense burners of dragon and phoenix shapes and candlesticks of crane shape. The two big mirrors on the left and right of the throne against the wall was for warding off evil spirits. There are two scrolls on the wall, one on each side, with a big Chinese character meaning longevity, in Empress Dowager Cixi's handwriting and the 100 bats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scroll symbolize happiness.The Hall of Jade Ripples used to be the place where Qing Emperor Qianlong spent his leisure hours with his ministers. Later it was Emperor Guangxu's pricate living quarters and also the place where he was once under house arrest after 1898.Walking along the corridor at the two side of the Hall of Jade Ripples, we will see the back word the Hall of Pleasing Rue where the empress Longyu lived.The Garden of Virtuous Harmony is also called the Great Theatre Building. It was the place where Peking Opera was performed for Empress Dowager Cixi. The building is a three-storey structure, 21 meters high and 17 meters wide on thelowest floor. There are trapdoors above and below the stage for “fairies” to descend from the sky and “devils” to rise up from the underneath. The Make-up Tow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stage. It was the place for the performers to make up and now it has become an exhibition hall.To the northwest of the Hall of Pleasing Rue is the Hall of Happiness and Longevity. It was Empress Dowager Cixi's residence. In the courtyard there is a huge rock named “Qing Zhi Xiu”。
颐和园-宫廷区导游词
宝座前那个形态似蛤蟆的叫做“甪端”,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可以日行一万八千里, 通晓四夷各国语言。置于皇帝宝座旁,象征八方来朝,当今皇帝是圣明之君。珐琅甪端的实际 用途是熏香的铜炉,当帝后临朝时,里面放入檀香,燃起来给人一种既神秘又庄严的感觉。
大殿南北两端各有暖阁,是上朝时慈禧太后和皇帝休息的地方,当中有一幅缂丝工艺品, 中间是慈禧亲笔写一个的“寿”字,周围绘有蝙蝠和彩云图案。因为“蝠”与“福”同音,所 以这幅工艺品也被称为“百福捧寿”,取意多福多寿。
大家随我来到院落的北边,这里有一口水井,名为延年井。此井凿于 1903 年,水味甘甜, 是帝后茶膳的专用水源。据说当年慈禧太后在一次游园中中暑,喝此井水解去了暑气,故赐名 “延年井”。
好,大家请随我走向仁寿殿,看看殿内外的摆设。 (仁寿殿前) 现在我身后这座雄伟的建筑就是仁寿殿了,它是一座坐西朝东的建筑,原名勤政殿。光绪 十四年重建的时候,改名为仁寿殿,取自孔子《论语.雍也》中的“知者乐,仁者寿”,意为心 怀仁德与施行仁政者能长寿。仁寿殿是皇家在园中进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如皇帝朝会听政、 接见外国使节及其夫人。此外,也在此举办过慈禧太后庆寿典礼前后几日的“筵宴”和光绪皇 帝的生日庆典。
北京导游考试中文导游词:颐和园
颐和园的宫廷区颐和园的宫廷区(历史沿革;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历史沿革) 你好,各位考官,今天很荣幸的成为你们的向导,今天将由我带领两位老师参观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皇家皇林——颐和园。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位于北京西北郊,距市区约10公里,始建于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落成于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占地290公顷,其中陆地面积约占1/4,湖水面积约占3/4,不仅是我国建筑面积最大的古代皇家园林之一,更是皇家园林建设的典范。
颐和园按其功能可分为宫廷区和园林区。
宫廷区又分为政治活动区和帝后生活区;园林区主要由万寿山景区和昆明湖景区两大部分组成,并素以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的造园手法著称于世。
1998年,颐和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早在元明时期,这里就是以其优美自然的田园景色成为“壮观神州第一”的著名游览胜地。
万寿山是西山的一支余脉,最初不过是一座无名的小土山。
辽金时期山上始建金山行宫,称“金山”,山遂有名。
山下有一小湖泊,遂称金海。
元代时传说有一位老人曾在山上掘出一个装满宝物的石瓮,因此改名瓮山。
金海也改称瓮山泊。
“环湖十里,为一郡之胜地”。
明朝时因其景色妖娆,在文人笔下又衍生出“话湖”的美称。
每年桃红柳绿时,京城百姓扶老携幼,争往西湖踏青赏春,名日:“耍西湖景”。
时人尚有“西湖十寺”与“西湖十景”之誉。
《宛署杂记》中有“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诗句以赞其美。
颐和园万寿山山前景区颐和园万寿山山前景区(长廊;中轴线建筑群;山前东侧之紫气东来城关;山前西侧之听鹂馆及石舫)(长廊)从长廊这里,我们就进入了颐和园的第三个部分,风景游览区了。
这里是帝后妃嫔闲暇时休憩游览的区域,景色格外怡人。
我们眼前的长廊是一条世界著名的游廊,它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
由,在地势高低和变向的连接点上,还自东至西建有代表春夏秋东的留佳,寄澜,秋水,清遥4座八角重檐的亭子.其中,“留佳”意为美景常驻:“寄澜”是寄情感于波澜之间:“秋水”源于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清遥”是视野深远,一望无际之意。
颐和园概况宫廷区
颐和园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占地290公顷,陆地约1/4,湖水约3/4,是我国建筑面积最大的古代皇家园林之一。
按功能分为宫廷区和园林区,宫廷区由政治活动区和帝后生活区组成。
园林区由万寿山景区和昆明湖景区组成。
我先为大家介绍颐和园的历史。
辽金时代,万寿山-昆明湖一带开始建金山行宫,称金山和金海。
后来传说有个老人在山下挖出了石瓮,元代称瓮山、瓮山泊。
瓮山泊在元大都的西面,景色美丽,被文人们雅称为“西湖”。
清代建园之风盛行。
①乾隆皇帝以治水的名义下旨疏浚西湖;②把瓮山改名为万寿山,西湖改名为昆明湖。
大规模兴建清漪园。
清漪园就是颐和园的前身。
从乾隆十四年到乾隆二十九年,历时15年建成了这座大型的皇家园林。
在建设过程中,①将昆明湖向东扩展,把西山一带的泉水汇入昆明湖中, ②同时根据造景的需要,把湖水一分为三,在三个不同的水域中造出三座岛屿。
③挖出的湖泥将万寿山山体修饰成中间高,两侧舒缓对称的格局。
1860年被英法联军强掠并烧毁三山五园,清漪园中只剩下建筑侥幸逃过了劫难。
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借口培养海军人才,在清漪园耕织图废墟上创办“昆明湖水师学堂”,从海军经费中提银两重建清漪园。
光绪皇帝发布上谕, 改清漪园为“颐和园”作为太后“颐养冲和”之地。
重建共用9年。
慈禧每年4月来园中,10月中旬才回城中,这段时间在园中享乐。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侵略军在颐和园内盘踞一年多,园内珍宝被席卷一空。
1912年,依照清室“优待条件”,颐和园掌握在逊帝溥仪的手中。
1928年,颐和园正式对外开放。
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颐和园的评价语为:一.北京颐和园是对中国风景园林造园艺术的一种杰出展现,将人造景观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二,颐和园是中国造园思想和实践的集中体现,而这种思想和实践对整个东方园林艺术文化形式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三.以颐和园为代表的中国皇家园林,是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瑰丽的夏宫——颐和园
《瑰丽的夏宫——颐和园》
望远镜· 颐和园 透视镜· 颐和园
显微镜· 颐和园
2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
3
后山后湖景区
前山景区
宫廷区
昆明湖景区
万寿山
乐 寿 C 堂
宜 芸 馆 B 玉 澜 A 堂
德 和 园
昆明湖
仁寿殿
东宫门
颐和园宫廷区平面图
仁寿殿
乐寿堂是园内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慈禧大部分时 间住在这里,是她的安歇之地。
知春亭
十七孔桥应造园布局和景观之需而产生,放眼望去,它恰如 长虹卧波,气势雄壮,在全国古典园林中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是 我国现存同类中建筑中最大的一座。无论从哪一头看过去,总是看 到正中的一个孔,这个孔正好是第9个。
中国传统造园手法之一:叠山理水
改造前
改造后
一池三山:在古代传说,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山上住着快乐的神仙,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 家园林的传统格局。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足而立, 寓意着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中国传统造园手法之二:园外借景
中国传统造园手法之三:突出重点(中轴线、因山顺势, 就地起阁)
中国传统福寿文化
南湖岛与十七孔桥
对江南景色、园林的大量模仿
西 湖 与 颐 和 园 的 平 面 图 对 比
谐趣园:仿照无锡惠 山的寄畅园而建,但 此座小园林的外貌并 不像寄畅园,只是仿 其江南园林的妙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进入夏季后,颐和园成为游客们的 必游之地。可是,有市民反映,在颐 和园的几个入口处,总有这样一些 人——通过他们,游客可以拿着别人 的公园年票入园,即便是照片与游客 性别不符,也会轻而易举蒙混过关。 当然,入园后,每位游客要给这些人 25元。用这种方式,光新建宫门一个 入口,每天就能有六七百人逃票入园。
颐和园风景简介
颐和园风景简介
东宫门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
绘着绚丽的图案,六扇朱红色大门上 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 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 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门前御道 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为 乾隆年代所刻,是从圆明园废墟(安 佑宫)上移来的,它是皇帝尊严的象 征。东宫门当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 [7]仁寿殿在颐和园大门东宫门内。
颐和园风景简介
清晏舫在长廊西端湖边,是一
条大石船,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颐 和园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它的 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乾隆修 清漪园时,改台为船,更名为“石舫” 。石舫长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 而成。 船身上建有两层船楼,船底花 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砖雕 装饰。下雨时,落在船顶的雨水通过 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个龙头 口排入湖中。
颐和园风景简介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 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 全 园 占 地 3 . 0 0 9 平 方 公 里 ,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 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各种 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大致可分为 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
以仁寿殿为中心的行政区,是当年慈禧 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地方 。仁寿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乐寿堂、玉 澜堂和宜芸馆,分别为慈禧、光绪和后妃们 居住的地方。宜芸馆东侧的德和园大戏楼是 清代三大戏楼之一。
颐和园风景简介
畅观堂始建于乾隆年间,
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重建 。主体建筑为面阔七间的两卷大殿, 左右各有一座配殿和一座小亭,地势 高爽,环境清幽,是当年乾隆皇帝眺 望园外、观民稼穑的地方。
颐和园风景简介
大戏楼在德和园内,与承德避
暑山庄里的清音阁、紫禁城内的畅音 阁,合称清代三大戏台。德和园大戏 楼是为慈禧60岁生日修建,专供慈禧 看戏。高21米,在颐和园中仅次于最 高的佛香阁。戏楼共三层,后台化妆 楼二层。顶板上有七个“天井”,地板 中有“地井”。舞台底部有水井和五个 方池。演神鬼戏时,可从“天”而降, 也可从“地”而出,还可引水上台。
北京颐和园资料
北京颐和园资料1. 简介北京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西郊,距离市区约15公里。
它占地面积达到约290公顷,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颐和园于1998年被列为世界遗产,被誉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古代皇家园林。
2. 建设历史颐和园的建设始于18世纪中叶,由清朝皇帝乾隆下令修建。
当时,颐和园被定位为一个宫廷花园,用来供皇帝和皇后休息娱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新建筑和景点加入到颐和园中,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和格局。
3. 主要景点3.1 颐和园长廊颐和园长廊是颐和园的主要景点之一,它是位于颐和园南部的一条长廊,全长728米,有近5000块彩绘的湖石板。
长廊内饰以宫廷风格,绘有各种动物、人物和山水图案,给人一种华丽而又庄重的感觉。
3.2 玉芬轩玉芬轩是颐和园内的一座古建筑,它是乾隆皇帝送给他的母亲的礼物。
玉芬轩是一座仿古建筑,以红木建造,屋顶覆盖金黄琉璃瓦。
内部装饰精美,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3.3 昆明湖昆明湖是颐和园内的一座人工湖,也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湖之一。
湖面如镜,周围山水相映,给人一种宁静和美丽的感觉。
湖中还有一座仿古建筑——西堤楼,是欣赏昆明湖景色的绝佳地点。
4. 参观指南4.1 开放时间颐和园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对游客开放,旺季和淡季的开放时间可能有所调整,请提前查询相关信息。
4.2 门票价格颐和园的门票价格根据旺季和淡季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在旺季(4月至10月)的门票价格为70元人民币,淡季(11月至次年3月)的门票价格为40元人民币。
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可享受半价优惠。
4.3 游览路线颐和园拥有广阔的面积,游客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时间安排游览路线。
一般建议从东堤楼开始游览,然后依次参观长廊、玉芬轩和昆明湖。
5. 总结北京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优美的自然风景吸引着无数的游客。
游览颐和园,可以领略古代皇家园林的魅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上是关于北京颐和园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颐和园 宫廷区 导游词
颐和园宫廷区导游词(开场白,历史沿革,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结束语)颐和园原名是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清末光绪年间改名为颐和园,占地290公顷,其中陆地面积约占1/4,水域面积约占3/4,按功能划分为宫廷区和园林区,宫廷区又分为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整治活动区和以乐寿堂为中心的帝后生活区,园林区又分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景区。
山和水最初没有名称,因辽金时代在这一带建有金山行宫被称作金山金海,元代传说有一个老人在山下挖出了一个石翁故又被称为翁山翁山泊,因为翁山泊在元大都之西,文人又将其称为西湖,明代在翁山上建有圆静寺,万历年间已有了西湖十景和西湖十寺等景观,为清漪园的营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
乾隆十四年的冬天,开始疏浚西湖,次年将翁山改为万寿山,将西湖改为昆明湖,然后就开始大规模修建清漪园,清漪园是乾隆为其母祝寿所建,按照一池三山的格局连续施工15年建成,而且乾隆题诗“何处燕山最畅情,无边风月属昆明”来表达自己对清漪园的情有独钟。
在近现代历史上,颐和园经历了“三毁三重建”的坎坷命运。
三次被毁是:1. 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城,皇家园林被大规模烧毁,其中就包括清漪园,2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颐和园被沙俄,英国,意大利占领长达一年之久,园内珍宝被洗劫一空,3 .清逊帝溥仪退位以后,颐和园常年无人打理,一片荒芜。
三次重建是:1 ,光绪十二年慈禧以培养海军人才为名,挪用海军经费大修清漪园,后来光绪十四年将地名改为颐和园。
2 ,八国联军洗劫园内真宝之后,1902年慈禧回京再次用巨款修复。
3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投资修复使其焕然一新。
1928年颐和园作为公园对游人开放,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在呢就让我们走近这座作为皇家园林典范的颐和园。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涵虚罨秀牌楼,,东题涵虚,寓意山水广阔,西题罨秀,寓意捕捉秀色,军事乾隆皇帝御笔。
过了牌楼看到的是照壁,照壁的正前方就是颐和园的正门东宫门了,门上匾额上“颐和园”三个字据说是光绪御笔,颐和二字是颐养精神心平气和之意,寓意颐和园是给慈禧太后养老的地方。
关于颐和园的介绍资料
关于颐和园的介绍资料颐和园,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是一处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和皇家建筑风格于一体的著名旅游景点。
颐和园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础,借鉴了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和意境,被誉为皇家园林的典范。
以下是关于颐和园的详细介绍:一、颐和园的历史沿革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历时15年竣工。
它是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
咸丰十年(1860年),颐和园被英、法侵略军焚毁。
光绪十二年(1886年)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改名颐和园。
光绪二十一年工程结束,是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建的。
光绪二十六年又遭八国联军破坏,翌年修复。
二、颐和园的地理环境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部,占地面积约290公顷。
园区以昆明湖、万寿山为核心,山水相依,风景秀丽。
昆明湖是北京市最大的湖泊,湖面宽阔,湖水清澈,是颐和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万寿山位于昆明湖西岸,山势起伏,绿树成荫,是颐和园的标志性景观。
三、颐和园的建筑布局颐和园的建筑布局分为宫廷区和苑林区。
宫廷区位于昆明湖东岸,包括仁寿殿、乐寿堂、养心殿等皇家建筑。
这些建筑典雅华丽,体现了皇家园林的尊贵与气派。
苑林区位于昆明湖西岸,包括长廊、石舫、听涛馆等景点。
这些景点以山水为背景,错落有致,形成了优美的园林景观。
四、颐和园的景点介绍1. 仁寿殿:位于颐和园东宫门内,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殿内富丽堂皇,雕梁画栋,极具皇家气派。
2. 乐寿堂:位于仁寿殿北面,是慈禧太后的寝宫。
堂内陈设豪华,体现了慈禧太后的尊贵地位。
3. 养心殿:位于乐寿堂北面,是光绪皇帝的寝宫。
殿内简洁大方,与仁寿殿、乐寿堂形成了鲜明对比。
4. 长廊:位于昆明湖西岸,是一条长达728米的画廊。
廊内绘有各种山水、花鸟、人物等精美的壁画,堪称艺术瑰宝。
5. 石舫:位于长廊北端,是一座仿古建筑。
舫内陈列着古代书画、瓷器等文物,展示了皇家园林的品味。
颐和园宫殿介绍
颐和园宫殿介绍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占地约290公顷。
园区分为三个区域:政治活动区、帝后生活区和风景旅游区。
以下是颐和园内一些主要的宫殿建筑:1.仁寿殿:位于政治活动区,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召见大臣的地方。
它是颐和园的中心建筑,寓意着皇权的威严和稳重。
2.玉澜堂:位于帝后生活区,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地方。
建筑风格优雅,周围环境宁静,体现了皇家生活的奢华和舒适。
3.乐寿堂:也是帝后生活区的一部分,是皇帝和皇后休闲养生之地。
建筑古朴典雅,堂前有一座精美的玉雕九龙壁,寓意着皇家的尊贵和权威。
4.排云殿:位于万寿山山顶,是颐和园内最大的宫殿建筑。
原名“九曲排云”,是乾隆皇帝为其母祝寿而建。
建筑群气势磅礴,俯瞰整个颐和园美景。
5.佛香阁:位于万寿山,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
原名“香阁”,是乾隆皇帝为其母祝寿而建。
阁内供奉着佛教圣物,寓意着皇家的虔诚和信仰。
6.铜亭:位于万寿山,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铜亭。
建筑精美绝伦,展现了古代铜建筑技艺的高超。
7.智慧海:位于万寿山,是乾隆皇帝为其母祝寿而建的一座佛教寺庙。
建筑风格独特,内部供奉着大量的佛教造像。
8.石舫:位于昆明湖,是颐和园内一座仿古船舶建筑。
寓意着皇家的权威和财富,也是昆明湖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9.须弥灵境:位于万寿山,是一处融合了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宗教景区。
景观丰富多样,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这些宫殿建筑与颐和园内的山水景色相得益彰,共同构建了一幅壮美而富有内涵的皇家园林画卷。
颐和园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是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颐和园介绍
南湖岛
自万寿山上南望,十七孔桥和南湖岛犹如浮于昆 明湖上。
玉带桥
昆明湖西堤的六桥之一玉带桥。拱形的桥身、桥栏用青白 石和汉白玉雕砌,宛如玉带。
பைடு நூலகம்
昆明湖西堤
昆明湖西堤是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造的。堤上除6座小桥 外,没有任何高大建筑,显得深邃沉静,与万寿山前山热 烈浓密的风景区形成强烈的景观对比效果。
万寿山
从空中俯视万寿山,只见殿阁楼亭依山势排列,严谨中又 富有变化。
佛香阁
佛香阁建于万寿山前山陡坡高21米的巨石台基上。它南对昆明湖, 背靠智慧海佛殿,以它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 彼此呼应,蔚为壮观。 1860年佛香阁被英法联军烧毁,后照原样重建,是座宗教建筑。
长廊
长廊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 273间画廊,是中国廊建筑中最大、最长、最负盛 名的长廊。
四大部洲
香岩宗印之阁四周塔台林立。图左为五彩琉璃多宝塔,是 十八世纪时的遗物。图右为新修复的喇嘛塔。
苏州街
后湖沿岸的买卖街,仿照江南水乡临河街市的格局建造, 帝后常泛舟游逛,店伙由太监充任。
十七孔桥
连接昆明湖东堤和南湖岛的十七孔桥,长一百五 十米,宽八米,形若长虹。
镇水铜牛
昆明湖畔的镇水铜牛铸于一七五五年,背上铸有 八十字的篆书铭文。
东宫门
东宫门颐和园正门,门为三明两暗的庑殿式建筑,中间正 门供帝、后出入,称为“御路”,两边门洞供王公大苫出 入,太监、兵卒从南门北两侧边门出入。匾额“颐和园” 三字为光绪皇帝御题。云龙石刻有二龙戏珠浮雕;龙为皇 家尊严的象征,又是谕旨和敕令的标志。
排云殿
排云殿是万寿山前山主体建筑之一,是专门为慈禧太后过 生日受贺而建的大殿。大殿横列复道与左右耳殿相连,共 有房屋21间,均为朱柱黄瓦,金龙眩目,气势宏大。
颐和园宫廷区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原名清漪园。
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
占地290公顷。
其中陆地面积占四分之一。
湖水面积约四分之三。
颐和园是我国皇家园林的典范。
按其功能可分为宫廷区和园林区。
宫廷区又分为政治活动区和帝后生活区。
园林区主要由万寿山景区和昆明湖区组成;历史沿革:最早在辽金的时候,皇帝就已经开始在北京修建皇家园林了,当时在今天的万寿山、昆明湖一带修建了金山行宫,于是这里被成为“金山”和“金海”。
元代时传说有一老人在山下挖出一个石瓮,又改称“瓮山”和“瓮山泊”,因为翁山泊在元大都之西。
且景色妖娆。
在文人笔下又衍生出西湖的美称。
明弘治七年,弘治皇帝的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瓮山修建了一座圆静寺,明万历十六年,这里已经初具园林规模。
到了清代这里才真正成为一处皇家园林。
颐和园在历史上经历了三建两毁的过程。
(一建)乾隆十四年冬天以治水的名义,下旨疏浚西湖,乾隆十五年又以为其母亲祝寿的名义,把瓮山改名为“万寿山”。
西湖改名为“昆明湖”。
湖山正名以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兴建清骑园,乾隆皇帝对清漪园情有独钟,写有“何处燕山最畅情,无边风月属昆明’’的诗句。
(一毁)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将“三山五园”一举焚毁。
(二建)光绪十四年慈禧太后又以光绪皇帝的名义下诏,将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作为太后“颐乔冲和之地”;(二毁)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沙俄、英国、意大利三国侵略军在颐和国内盘踞了长达一年之久,园内珍宝被席卷一空,带不走的就悉数毁坏。
(三建)1902年西逃的慈禧太后回京后再次用巨款修复。
1928年正式成为公园对游人开放。
1998这组著名的皇家园林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简单叙说了颐和园的历史,现在我们就要走进中国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首先,我们在东宫门外可以看到一座“涵虚”“罨秀”牌楼。
牌楼中间镶嵌着一块石匾额。
东题“涵虚”寓意山水广阔。
西题“罨秀”寓意捕捉秀色,均是乾隆皇帝御笔。
如诗如画颐和园:朝政宫寝区之东宫门(一)
如诗如画颐和园:朝政宫寝区之东宫门(一)颐和园是按照皇家建筑“先宫后苑”的模式建造,它的宫廷区以宫殿建筑群为主题,范围包括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和以乐寿堂为中心的帝后生活区。
这里地处东宫门至昆明湖的东北角,占地不大,地势平坦、院落规整、布局严谨。
北依万寿山,西邻昆明湖,是欣赏湖光山色的最佳位置。
宫廷区相对独立于其后的面积广阔的苑林区,二者既分隔又有联系。
政治活动区是接见臣僚、处理朝政的地方,属于“外朝”,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
由大殿、配殿、庭院、宫门、朝房、影壁、石桥、广场及牌楼构成。
建筑群沿东西方向依次排列,按照皇家建筑的统一模式,建筑逐渐升高,空间层次由旷到聚,形成一组格局严谨、布列有序的东西轴线建筑。
帝后生活区是太后、皇帝、皇后等皇家成员生活起居的地方,属于“内寝”,包括玉澜堂、宜云馆、乐寿堂等几组大型四合院建筑群和德和园、寿膳房等娱乐及生活辅助建筑。
乾隆时期,这里仅为帝后游园时休息饮宴的场所,属于苑林区的一部分。
重修颐和园后,玉澜堂改为皇帝的寝宫,宜芸馆改为皇后的寝宫,乐寿堂改为慈禧太后的寝宫,此处成为宫廷区的“内寝”了。
“内寝”部分属居住建筑,故采用北京传统四合院住宅的修建形式,各个院落按帝、后的礼制级别,在建筑布局和尺度设计上不相雷同。
全部建筑用游廊联接成为一个整体。
清漪园时,外朝号称“勤政”,内寝以“乐寿”为题,代表了乾隆皇帝对工作和生活得两大基本态度,这也是值得欣赏的一种境界。
一、东宫门(一)涵虚牌楼涵虚牌楼(清漪园遗物)耸立在东宫门外,是一座三门四柱七楼的木结构大牌楼。
牌楼东西向坐落,庑殿歇山顶,前后檐有龙凤透雕花板。
东面额曰“涵虚”,西面额曰“罨秀”,巧妙地点出了颐和园清幽恬静、山青水秀的主题,可以视为是颐和园山水乐章的“序曲”。
涵虚牌楼是从东面进入颐和园的第一座建筑,它不仅是东宫门建筑群的起点,同时也起到引景的作用。
当近到它的眼前,万寿山佛香阁的景致正处在牌楼柱枋构成的画框之内,颐和园这一精美绝伦的巨幅画卷由此缓缓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颐和园简介导游词
颐和园简介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颐和园。
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接下来就由我带领大家一同领略这座皇家园林的独特魅力。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它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咱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颐和园的东宫门。
东宫门是颐和园的正门,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十分精美。
进入东宫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仁寿殿。
仁寿殿是颐和园宫廷区的主要建筑之一,原名勤政殿,光绪年间改为仁寿殿。
这里是皇帝临朝理政,接受恭贺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
殿内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充分展现了皇家的威严和奢华。
从仁寿殿出来,咱们沿着这条笔直的甬路往前走,就来到了德和园。
德和园是一组专为慈禧太后看戏修建的大型建筑群,由大戏楼、扮戏楼、颐乐殿等建筑组成。
大戏楼是德和园的主体建筑,它高约 21 米,共三层,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戏楼。
当年,慈禧太后经常在这里观看京剧表演,过着奢华的生活。
离开德和园,咱们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玉澜堂。
玉澜堂在仁寿殿的西侧,是光绪皇帝在颐和园的寝宫。
然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囚禁于此,这里也见证了那段历史的沧桑。
现在咱们看到的这座建筑是宜芸馆,它位于玉澜堂的东侧,是皇后在颐和园的住所。
宜芸馆的建筑风格典雅古朴,与周围的景观相得益彰。
走过这几处宫殿建筑,接下来咱们要去欣赏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了。
咱们面前的这片广阔水域就是昆明湖。
昆明湖碧波荡漾,景色迷人。
湖的西堤仿杭州西湖的苏堤而建,上面有六座造型各异的桥,从北向南依次是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和柳桥。
其中,玉带桥最为著名,它的桥身洁白如玉,宛如一条玉带横跨在昆明湖上,造型优美,十分壮观。
在昆明湖的南端,有一座小岛,叫做南湖岛。
岛上有涵虚堂、龙王庙等建筑。
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昆明湖的美景,视野非常开阔。
颐和园的建筑介绍
颐和园的建筑介绍风景区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颐和园是中国独特的一例。
颐和园是京城的皇家园林,其建筑体系被视为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美学价值。
颐和园的建筑包括宫殿建筑、亭阁楼台、画廊廊桥、经典建筑、钟鼓楼等,这些建筑按类划分,均充满了历史的厚重和艺术的魅力。
宫殿建筑颐和园中最具代表性的宫殿建筑是万寿山房、乐寿堂、保和殿及颐和堂。
万寿山房是一座临湖而建的建筑群,有一座高达18米的亭子,整个建筑组合呈现出一种完美的中轴对称式结构。
乐寿堂作为颐和园最高的宝座,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建筑,建筑面积达到2780平米,绝对是观光的热点之一。
保和殿具有较高的政治和历史价值,曾是中国古代帝王为庆祝皇后及妃子34岁生日而修建的宫殿。
颐和堂在整个宫殿建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紫禁城的影子。
颐和堂完全采用了宫廷建筑的规格,并采用了明代四合院布局、慈禧太后为其亲自命名。
亭阁楼台亭阁楼台是颐和园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颐和园中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颐和园十七拱桥,而这座建筑也恰好是颐和园的地标建筑。
在阅景山上,我们还能看到风貌独特的玉澜堂,它是以玉屏山衬托,水中倒映,构成一个雅致的风景,惟妙惟肖地造出一种婉转、美丽的意境。
此外,亭、阁、楼和台在颐和园中自有其功能和文化意义,在其恰当的位置上,营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风景。
画廊廊桥颐和园的画廊廊桥以长廊为代表,它是园林建筑中的精品,展现着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美学的高峰。
颐和园最长的画廊桥——长命水,在湖岸一侧覆盖着精美的艺术壁画,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引领了中国的园林建筑风潮。
很多长廊一侧是走廊,另一侧是窗户,就是走“廊隔”,在欣赏园林的同时,也能够体现建筑的设计优美和与园林的内在联系。
经典建筑颐和园中记录了丰富的历史,其中戊戌变法发生的永安门、西善桥、沉香阁、胭脂厅、广智门、紫竹阁等建筑和地点均成为历史遗存。
这些经典建筑的历史沉淀,不仅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传承的历史见证,也是那些曾辉煌一时的人物生命痕迹,具有不可复制的艺术和人文价值。
北方园林代表——颐和园
造景手法
首先是运用轴线。颐和园之所以会展现出恢宏的皇家气派,是因为它有一种强烈的秩序感,这是通过 几条明显的轴线来实现的。两条主轴线一条在前山,从佛香阁向南、向下直到湖边;另一条在后山, 从须弥灵境向北延伸到北宫门。两条主轴线前后贯穿,又略微错开。前山主轴两侧还有平行的次轴呼 应。另外宫殿区也有次轴线,串起一系列宫殿建筑。
文昌阁
文昌阁:颐和园内六座城关(紫气东来城
关、宿云檐城关、寅辉城关、通云城关、
千峰彩翠城关、文昌阁城关)建筑中最大
的一座,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
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重建。
主阁两层,内供铜铸文昌帝君和仙童、铜特。 文昌阁与昆明湖西供武圣的宿云檐象征“文武辅弼”。 文昌阁在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北端。 原是一座城关,为清漪园的园门之一。 城头四隅角廊平呈"人"字形,中间为三层楼阁。文昌阁中供 奉着文昌帝君铜像,两小侍童伴其左右,旁边一匹铜骡,体 态自然,传说是帝君的乘骑。光绪年间重建为二层楼阁,比 原状减少了一层屋檐,高度有所降低。 [1] 站在文昌阁上,既可以远眺万寿山和西山风景,亦可俯瞰昆 明湖全貌,是个观景的好地方。
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西连南湖岛,东接廓如亭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 之间,不但是前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湖区的一 个重要景点。桥身长一百五十米,宽八米,由十七个券 洞组成,是颐和园内最大的一座桥梁。远远望去像一道 长虹飞跨在碧波之上。十七孔桥上所有匾联,均为清乾 隆皇帝所撰写。在桥的南端横联上刻有“修蝀凌波”四 个字,形容十七孔桥如同一道彩虹,飞架于昆明湖碧波 之上。桥的北端横联则有“灵鼍偃月”几个大字,又把 十七孔桥比喻成水中神兽,横卧水中如半月状。桥北端 的另一副对联写着:“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 兰浆影翻明月照还望”。此桥的风景,在优雅宁静之夜 游赏更加怡人。十七孔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 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五百四十四只。 桥两边的白石栏杆,共有128根望柱,每根望柱上都雕 刻着精美的姿态各异的石狮,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玩耍 嬉闹,有的你追我赶,有的凝神观景,个个惟妙惟肖。 桥头各有两只大水兽,很像麒麟,十分威武。桥的两头 有四只石刻异兽,形象威猛异常,极为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颐和园的宫廷区讲解顺序:1:开场白2:历史沿革3:东宫门4:仁寿殿5:玉澜堂6:宜芸馆7:乐寿堂8:德和园9:结束语(共4073字)开场白(略)颐和园原名叫清漪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十四年。
清末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把清漪园改称叫颐和园。
它占地面积有290公顷,其中陆地面积约占1/4,湖区面积约占3/4。
按照功能可分为宫廷区和园林区。
宫廷区又分为,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和以乐寿堂为中心的帝后生活区;园林区又分为,以万寿山前山中轴线为中心的风景游览区和昆明湖景区。
整个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外游客到北京的必游之地。
颐和园的位置在北京的海淀区,位于北京城的西北方向。
辽金时期这里曾建有金山行宫,山被称为“金山”;水域被称为“金海”。
元代时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下挖出一个石瓮,于是山改称叫“瓮山”水域改称叫“瓮山泊”。
又因为瓮山泊在元大都西面,而且景色妖娆,所以这里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就出现了“西湖”的美誉。
明代时在瓮山上建了圆静寺,后来陆陆续续出现了“西湖十景”“西湖十寺”等景观。
这为乾隆皇帝营造清漪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
在清朝乾隆十四年的冬天,皇帝下旨,开始疏浚西湖。
次年,将“瓮山”改称叫“万寿山”,“西湖”改称叫“昆明湖”,着手大规模兴建清漪园。
清漪园是乾隆皇帝为母祝寿所建,按照一池三山的格局,连续施工15年,建成的规模宏大,风景秀美的皇家园林。
并题诗“何处燕山最畅情,无边风月属昆明”,来表达自己对清漪园的情有独钟。
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颐和园经历了“三毁三重建”的坎坷命运。
三次被毁分别是:第一次被毁是在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城,皇家园林被大火烧毁,其中就包括清漪园,就是后来的颐和园。
第二次被毁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颐和园被外国列强占领,园中珍宝被洗劫一空。
第三次被毁是在清逊帝溥仪退位以后,颐和园常年无人治理,园中杂草丛生,垃圾遍地。
三次重建分别是:第一次重建是在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城以后。
1886年,光绪十二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重修清漪园,取“颐养冲和”之意,把清漪园改名叫颐和园。
第二次重建是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城以后,1902年慈禧回京,动用巨款重修颐和园。
第三次重修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颐和园经行了大规模的清理和整治,使得颐和园涣然一新。
这次大修陆陆续续一直持续到今天。
1998年,颐和园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卓越的保护管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那好,现在我就带您走进这颐和园,感受一下“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皇家园林。
在颐和园东宫门外,有一个过街牌楼,东面写着“涵虚”,西面“罨秀”。
意思是说颐和园是山水广阔,捕捉天下秀色于一园的皇家园林景观,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过了涵虚罨秀坊,一路向西,我们可以看到照壁,照壁的正前方就是颐和园的东宫门了。
抬头门匾上写着“颐和园”三个字,据说是光绪皇帝的手书。
“颐和”二字是颐养精神、心平气和的意思。
寓意颐和园是慈禧太后养老的地方。
东宫门面阔五间,中间开三门,门口立有一对铜狮。
上台阶的时候,您注意一下,台阶中间镶嵌着的这块雕刻精美的云龙石,俗称叫龙垫儿。
这块石头可是从圆明园安佑宫废墟上移植过来的。
进入东宫门,我们可以看到仁寿门,仁寿门三个字是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
门内立有一块太湖石,这块太湖石的学名叫“寿星石”。
寿星石所在的这个院子是仁寿殿前院落。
院落的四个角还有四块太湖石,象征春、夏、秋、冬。
院子的中间立有一尊神兽,龙头、鹿角、牛蹄、狮尾,浑身火麒麟。
这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祥瑞神兽,有辟邪和分辨善恶的本领,叫铜麒麟。
它是从长春园二宫门前移植过来的,本来是一对,其中一只被英法联军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仁寿殿前月台两侧摆放着铜龙、铜凤。
铜龙凤象征龙凤呈祥,实际作用是香炉。
按照礼制龙应该放在内侧,凤应该放在龙的外侧。
可这里龙、凤的摆放位置是凤在内侧,龙在外侧。
为什么这样摆放呢?因为当时光绪年间,皇帝虽为一国之君,但形同虚设是个傀儡皇帝,说话不算。
真正把持朝政的是慈禧太后。
那象征慈禧的凤就放在了内侧,龙就放在了外侧。
寓意慈禧和光绪的关系“凤在上,龙在下”。
在铜凤的底座上还刻有“天地一家春”的字样。
“天地一家春”曾经是慈禧在圆明园中,她居住宫殿的名字。
在慈禧垂帘听政以后铸造的陈设上全都被要求刻有“天地一家春”,可见慈禧在当时的权利可谓是一手遮天。
仁寿殿是一座“座西朝东”的大殿,原名叫勤政殿。
重修颐和园以后,取《论语雍也》篇中“知者乐,仁者寿”的典故,改勤政殿为仁寿殿。
也就是说心怀仁德和施行仁政的统治者,能够长寿的意思。
仁寿殿是皇帝在颐和园中举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如皇帝上朝听政、接见外国使节等,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过生日也曾经在这个大殿举行过庆典。
大殿内是按照清朝光绪年间原样摆设的,里面有玻璃屏风、百蝠捧寿图、点翠插瓶、琉璃甪端等。
玻璃屏风是位于宝座的后面,屏风的架子是紫檀木的,顶部雕有九条金龙。
屏心是一面玻璃镜,上面写着226个不同的“寿”字,是专门为慈禧太后定做的寿礼。
百蝠捧寿图位于仁寿殿后面的墙壁上,是缂丝工艺品。
大大的“寿”字写在蝙蝠和彩云中,据说是慈禧太后的手书。
蝙蝠的“蝠”与福气的“福”字同音,在这里是寓意多福多寿。
点翠插屏是乾隆年间制作的玻璃风景台屏,玻璃屏内描绘的洞庭湖胜景是用翠鸟羽毛粘制而成的。
虽经历200余年,天然羽毛的颜色依然鲜艳。
珐琅甪端在地平床上宝座两侧。
甪端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能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国语言。
放在皇帝宝座旁,象征八方来朝,当今皇帝是圣主明君。
它的实际作用其实是个香炉。
仁寿殿的北侧有口水井,名叫延年井。
开凿于1903年,是帝后茶膳的专用水源。
清亡以后,多年废弃不用。
现在看到的是1984年按原样复修过的,上面的“延年井”三个字是当代书法家王遐举题写的。
仁寿殿南侧有两座假山,好似挡住了前面的去路,实际上这是当时的工匠特意设计的“抑景”造景手法。
古诗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我们穿过假山时,眼前是豁然开朗。
一碧万顷的昆明湖,便映入了我们的眼帘。
顺东堤向北走,我们进入的这个院落叫玉澜堂。
“玉澜”二字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的诗句“芳兰振蕙叶,玉泉涌微澜”,意思是说湖水清澈潋滟。
玉澜堂是光绪皇帝来颐和园时居住和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
东暖阁是早餐室,西暖阁是寝室。
东耳房是书房,西耳房是厕所。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光绪皇帝被囚禁在这里。
东西配殿里面砌起的高墙就是最好的证明。
东配殿叫霞芬室,西配殿叫藕香榭。
原本是穿堂结构。
皇帝每天早上要穿过霞芬室,到仁寿殿去上早朝。
去给慈禧太后请安时,便从藕香榭,穿过“水木自亲”到乐寿堂行礼请安。
可现在,东、西两座配殿内都是屋里砌有高墙,光绪皇帝被困在玉澜堂院内不得随意走动,只有南面的一个门进出,门口还有太监把守。
这里真可以称得上是“天子监狱”。
玉澜堂殿内有“复殿留景”匾和“风篁成韵”匾,还有一块立体感极强,同时采用中西画法画成的围屏。
玉澜堂的后面是宜芸馆。
“芸”是古人放在书房里“驱虫防蛀”的一种香草。
清漪园时期,宜芸馆曾经是乾隆皇帝的书房。
宜芸门两侧廊壁上,镌刻着10块乾隆皇帝临摹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
重建颐和园后,宜芸馆正殿是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的寝宫,西配殿是光绪皇帝的宠妃珍妃居住的地方。
穿过宜芸馆,我们来到当年慈禧太后居住的乐寿堂。
乐寿堂是一三进院落。
前院叫“水木自亲”码头,中院是乐寿堂正殿,后院的东侧是永寿斋,西侧是扬仁风。
每年农历四月到十月间,慈禧太后都会坐船,从水路来颐和园避暑。
自高粱桥畔倚虹堂上船,入颐和园绣漪桥水津门,在水木自亲殿外的码头上岸,进入乐寿堂。
水木自亲码头殿外有一座绿色灯杆,当年灯杆上吊一盏大灯笼,是慈禧太后驻园的信号灯。
这个灯杆叫探海灯杆,又叫水月灯杆。
中院乐寿堂殿前,有铜鹿、铜鹤、铜花瓶,象征“六合太平”。
指是上、下、东、西、南、北6个方向,寓意为天下太平;有玉兰花、海棠花、牡丹花,象征“玉堂富贵”;还有一块大石头,学名叫“青芝秀”,俗称叫“败家石”。
乐寿堂殿内有青花大瓷盘;“百鸟朝凤”和“孔雀开屏”的屏风;有五彩玻璃的吊灯和供慈禧太后喝茶吃点心,并且还能养鱼用的鱼桌。
正殿上写“慈晖懿祉”。
“慈”是指母亲,“晖”指阳光,“懿”指德行美好,“祉”指福禄。
合起来的意思是说受母后之深恩、托母后之洪福。
是夸赞慈禧的话语。
乐寿堂后东侧跨院是永寿斋,当年总管太监李莲英就居住在这里。
西侧的跨院叫扬仁风。
院内北面正中山坡上有一座扇面殿。
大殿的装饰、摆设全都是扇形样式的。
这个小院构思精巧,布局紧凑。
慈禧居住在颐和园时,常在这个院落里休息观鸟。
扬仁风的典故出自《晋书袁宏传》里谢安赠扇的故事。
谢安在袁宏出任东阳郡守走马上任时,送给他一把扇子,鼓励袁宏在做官期间要扬仁义道德之风,以安慰黎明百姓。
由此可见,偌大的颐和园不但风景秀美,而且极富文化内涵。
那当年慈禧太后在颐和园避暑休息时最多的文化娱乐消遣是什么呢?这就要说一说,清宫三大戏楼之一得德和园大戏台了。
德和园大戏台位于仁寿殿的北侧,是专供慈禧太后在园内看戏的场所,前后用了3年时间建成,耗费白银71万两。
清末多位著名京剧演员,在这里登台演艺。
如:谭鑫培、杨月楼、言菊鹏等。
“德和”二字出自《左传》,“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君子听了美好的音乐,就会心地平和,而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
大戏楼通高21米,底台宽17米,与故宫的畅音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并称清代三大戏楼。
戏楼共3层,自上而下分别称福、禄、寿三台。
戏台各层地板均可开合,上有天井,下有地井,可满足演出剧目“上天入地”的故事情节。
最下一层寿台底下,还埋有水缸。
这是因为当时没有电声设备,用水缸共鸣的方式,起到放大声音的效果。
大戏楼的北面是颐乐殿,殿内设有宝座,慈禧太后坐在宝座上看戏,也有一说是慈禧坐在西次间临窗的炕床上看戏。
大戏楼两侧是看戏廊。
这里现在是颐和园文物的展室。
大戏楼的背面是扮戏楼,现在也是展室,展出的是慈禧生前用过的汽车和钢琴。
在颐乐殿北面是庆善堂。
是供当时皇后、妃嫔等女眷们看戏和临时休息的地方。
现在庆善堂里挂有一幅慈禧太后的画像,画的作者是美国女画师卡尔。
她为慈禧画了4幅画像,庆善堂里这幅是慈禧和卡尔最满意的一幅。
好,颐和园的宫廷区就给您介绍到这里。
结束语(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