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后人评价(四)

合集下载

历史趣闻汉文帝刘恒的儿子有几个 刘章和刘恒是什么关系

历史趣闻汉文帝刘恒的儿子有几个 刘章和刘恒是什么关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汉文帝刘恒的儿子有几个刘章和刘恒是什么关系
导语:汉文帝刘恒的儿子好像都不长寿,其中和代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均短命,在刘恒登上皇位之后不久便都生病死了,没有享受到作为皇子的身份便早逝
汉文帝刘恒的儿子好像都不长寿,其中和代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均短命,在刘恒登上皇位之后不久便都生病死了,没有享受到作为皇子的身份便早逝。

而他其他的儿子中较我们熟知的则为刘启和刘武,自从刘恒的四个儿子早逝,刘启便成为刘恒的长子,于是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汉朝太子,而刘武则为梁孝王。

刘恒逝世后,刘启为汉景帝,在位期间和汉文帝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还为他的儿子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

刘启在位期间一直沿用其父刘恒的无为政治,为政清正,善待百姓和任用贤能之人,一如既往的遵循刘恒节俭的生活态度,不仅使国内经济发展,安定了百姓,还使国力昌盛,一派生机之象。

而刘恒的另一个儿子刘武和刘启一样是为窦皇后所出,因为窦皇后很疼爱刘武,刘启便也疼爱他,甚至还有让他继位的想法,虽然被否决了,但是不能撇去刘启对刘武的重视和疼爱。

但是刘启却遇见骄纵,不仅不遵循一般礼仪还想要篡位,不过后来没有成功。

而要是论刘恒最疼爱的一个儿子应该是刘揖,他被封为梁怀王,但是并没有过多资料记载他的生母是谁,但是这不影响刘恒对他的宠爱。

但是关于刘揖的资料也不多,可能因为他早逝有关吧,刘揖是个很爱读书的人,但是却在早年坠马而亡。

汉朝刘恒有几个儿子
汉朝刘恒在还没有当上皇帝之前,是被刘邦封为代王,与代王后育有四个儿子。

后来刘恒为汉文帝即位,这四个儿子还没受封号,一个
生活常识分享。

经典历史典故:亲尝汤药

经典历史典故:亲尝汤药

经典历史典故:亲尝汤药
经典历史典故:亲尝汤药
【出处】《二十四孝》。

【释义】亲自品尝汤药的热度,是孝顺的一种表现。

【历史典故】
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初封代王,后来继承皇位,即汉文帝。

刘恒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对他的母后很孝顺,从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后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

他的母后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

刘恒亲自为母后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后的床前。

每次看到母后睡了,才趴在母后床边睡一会儿。

刘恒天天为母后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后喝。

刘恒孝顺母后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

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君。

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汉文帝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重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后人为了纪念文帝的伟业和仁政以及他的孝道,将其列为二十四孝之第二孝。

【成长心语】
自古道:“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刘恒却能做到三年如一日。

感恩以孝为先,因为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

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

打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

学会感恩,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汉文帝简介

汉文帝简介

汉文帝简介汉文帝(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57年),名刘恒,是中国西汉王朝的第五位皇帝,也是汉朝的第七位皇帝。

汉文帝是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的长子,也是刘邦和皇后吕雉的第二子。

他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为汉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汉文帝在公元前179年被立为太子,在刘邦的亲自教导下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汉朝的创立者刘邦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他鼓励亲子之间的学问交流,也培养了汉文帝的文化素养。

在刘邦去世后,刘恒于公元前179年继位,成为了汉朝的第五位皇帝。

汉文帝上位后,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政权。

首先,他选拔人才,重用有才华的官员,旨在提高政府效率和治理能力。

他还实施了严格的法律制度,加强了对地方行政的监督,以确保帝国的统一和稳定。

此外,他还积极开展农业和商业发展,鼓励人们耕种并推动富民政策,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汉文帝还非常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大力推行儒家思想,将孔子的经典《论语》等儒家经典列为国学,加强了各级教育机构的建设和管理。

他还设立了国子监,聘请优秀的儒学家担任教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这些措施使得儒家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对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内政改革,汉文帝也积极开展对外交往,扩大了汉朝的领土。

他派遣使者前往西域和中南半岛,发展与这些地区的政治和商业关系。

此外,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维护汉朝的海上领土,防止外敌侵略。

这些外交举措进一步加强了汉朝的地位和影响力,使其成为东亚的大国。

然而,尽管汉文帝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的统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位期间,他曾多次与外族进行战争,消耗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

同时,他对权臣之间的政治斗争也没有很好地应对,导致政权的稳定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此外,汉文帝在位期间还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如土地兼并和贫富分化等,这些问题也给汉朝的稳定带来了一定压力。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在位期间去世,享年45岁。

他去世后被追尊为汉文帝,谥号为高皇帝。

【汉文帝刘恒】后人评价(五)

【汉文帝刘恒】后人评价(五)

后人评价(五)上面已经讲到汉文帝关心百姓的事。

文帝还有许多勤政为民的事,再来说说。

汉文帝刚继位就大赦天下,赏赐男子爵位一级,赏赐女子牛肉与酒,全国百姓可以聚会饮酒欢娱五日。

因为汉时法律规定,不准三人以上的人聚会饮酒,所以聚会饮酒也是一种奖赏。

文帝立儿子为太子时,也赏赐天下所有应当继承父业的儿子爵位一级。

册封皇后时,也不忘天下百姓,赏赐天下所有鳏、寡、孤、独、贫穷的人、年龄八十以上老年人及九岁以下儿童布帛和米肉。

当然这有拢络人心之意,但封建时代一个君主,能时时想着百姓,确实不易。

经济发展是强国富民的根本。

汉文帝深知此理,他说:“农业是天下之本,是最重要的事情。

”他最为成功的治国措施就是发展农业。

他为皇室设置了“籍田”,亲自耕种,为百姓做榜样。

他实行轻徭薄赋,减免农业税,促进了生产的大发展。

文帝知道军事费用开支巨大,“勤劳天下,忧苦万民”,因此谨慎动用军队,二十多年没有进行战争。

他对外族实行和睦邦交政策,即使边境不断有凶奴的骚扰,但文帝只部署了兵力防备,一直没有开战。

秦至汉有一项法律是一人犯法,株连一家人为奴。

文帝认为让无罪的人同坐很无道理,不但无益于教育百姓,反而有害于民,让大臣们讨论,最后废除了这项法律。

当时的法律有“诽谤妖言之罪”,议论朝政的人时常被定罪。

文帝说:“古代的时候,治理天下,朝庭设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让人们站在旌下议论朝政,在木上书写建议。

现在的‘诽谤妖言之罪,是使臣民们不敢说话,朝庭就听不到过失。

”于是就废除了这项法律条款。

天下如有水、旱、蝗虫等灾害,文帝就下诏打开官仓赈济饥民,免除各地的贡品,开山泽之禁等,采取救灾措施。

还有一个缇縈救父的故事是许多人都知道的。

齐地太仓县令淳于公有罪,应当施行肉刑。

他的最小的女儿叫缇縈,给皇帝上书说:“我的父亲为官,齐地百姓都说他清廉公平。

现在犯了错误要受肉刑。

死了的人不可能复生,受了肉刑的人不可能再使身体完整。

虽然愿意改正错误,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

[汉文帝刘恒皇后]刘恒的儿子是谁?汉文帝刘恒死后是谁继承皇位?刘恒简介

[汉文帝刘恒皇后]刘恒的儿子是谁?汉文帝刘恒死后是谁继承皇位?刘恒简介

[汉文帝刘恒皇后]刘恒的儿子是谁?汉文帝刘恒死后是谁继承皇位?刘恒简介篇一: 刘恒的儿子是谁?汉文帝刘恒死后是谁继承皇位?刘恒简介刘恒死后谁继位:汉文帝刘恒,开启了历史上着名的文景之治,刘恒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

那么刘恒死后是谁继位的呢?景帝刘启是文帝长子,妈妈窦姬,惠帝七年生于代地中都。

在位16年,卒于景帝后三年,谥长信宫灯号“孝景皇帝”。

按周代的《谥法解》,“景”是美谥:“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

虽有谄媚溢美之意,但还是从几个侧面反映了景帝政治及其个性特征。

刘启在位期间,推行“削藩策”,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继续奉行了“与民休息”政策,发展生产、减轻赋税。

刘启在位16年,汉景帝后元三年,刘启驾崩,谥号孝景皇帝,葬于阳陵。

汉景帝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了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爸爸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

那么,景帝是怎样发展有利的形势、消除不利的因素,使大汉王朝达到繁荣强盛的境地的呢?以下从对诸王、对匈奴、对政治、对储位4个方面,加以阐释和解说。

篇二: 汉文帝刘恒是如何当上皇帝的汉文帝刘恒,刘邦第四子,母亲薄姬,本得封代王。

汉朝第二个皇帝汉惠帝去世后,吕后专权摄政,立了非汉惠帝正统的少帝,在吕后去世后,老臣周博和丞相陈平彻底铲除了吕后势力集团,废除了后少帝,决定从新迎立新皇帝,在考虑皇帝人选上,幸运的刘恒被选中,得以立为新君,是为汉朝第五位皇帝,史称汉文帝。

[)为什么是代王?原来刘恒之所以得以被太尉周博、丞相陈平立为新君据史籍记载和考证主要是因为考虑到吕后专权的后遗症,吕后家族势大最终导致专权乱政,差点搞坏汉朝江山,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就必须要找一个后族势力弱小的诸侯王,相比较之下,只有代王刘恒的后族最为弱小。

汉文帝评价

汉文帝评价
汉文帝所采取的上述一系列措施,就给他塑造了一个“除帑削谤,政简刑清”的仁者形象。实则他并不是什么与生俱来的“仁者”,而是在当时的客观历史条件下不得不顺应民心而为之,否则,既无以树立西汉政权不同于亡秦的形象,也无以巩固他自己的统治,故曰是时代铸造了他的品格特征。
孝文帝即位之后,摆在他面前的另一个重大政治、经济问题,就是经过秦末汉初动乱造成的人口大量死亡、社会生产严重破坏、粮食奇缺、粮价飞涨等状况,使早已疲于亡秦徭役、兵役和赋税的劳动人民,仍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就迫使汉文帝必须缓解这一矛盾,否则随时有可能引发社会动乱。

决定汉文帝的所作所为和政治倾向的因素,还有诸吕之乱给他带来的巨大影响,这是更贴近汉文帝的历史条件。
我们知道,吕后称制期间,对于扶植诸吕势力作出了一系列精心安排。早在刘邦时期,因为“吕后为人刚毅”,又曾“佐高祖定天下”,故得干预朝政,刘邦“所诛大臣多吕后力”,且得用其二兄“皆为将”。其长兄周吕侯吕泽死后,又“封其子吕台为郦侯,子产为交侯,次兄吕释之为建成侯”[10],可见早在刘邦时期吕后就已开始扶植吕氏势力。及惠帝在位时期,一切受制于吕后,诸吕势力得以进一步巩固。公元前188年,惠帝死,吕后哭而不哀,因忧诸吕势力还不足以控制朝政。于是通过陈平之请而立即“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吕后始安[10],原因在于吕氏家族控制了整个中央禁卫军的兵权。吕后称制后,扶植诸吕势力的步伐更加快了。吕后元年(公元前187年),吕后追封其父吕公为宣王、兄吕泽为悼武王,为封吕台、吕产等封王造舆论;与此同时,又重用其所幸者审食其为左丞相,“令监宫中,如郎中令”[10],用以监视刘氏宗亲;同年四月,又封齐悼惠王之子刘章为朱虚侯,并“以吕禄之女妻之”,并封吕种为沛侯,吕平为扶柳侯。[9]其所以以吕禄女妻刘章,是企图以姻亲关系分化刘氏宗亲。与此同时,又立所谓惠帝之子刘彊为淮阳王、刘不疑为常山王、刘弘为襄城侯、刘朝为轵侯和刘武为壶关侯[10],藉以削弱真正的刘氏宗亲势力。不久,就正式立吕台等人为王(注:关于立诸吕为王一事,《史记》卷9《吕太后本记》只载吕台一人,《汉书》卷3《高后纪》却谓同时封王者除吕台外,还有吕产、吕禄及吕台之子吕通共四人,与《史记》异;又《汉书·外戚·高祖吕皇后传》载此事作“遂立周吕侯子台为吕王,公台弟产为梁王,建城侯释之子禄为赵王,台子通为燕王,又封诸吕六人为列侯。追尊父吕公为吕宣王,兄周吕侯为悼武王”,与《史记》亦不同,注之以存疑。)。吕后二年十一月,吕台死,随而立其子吕嘉为王。吕后四年,又封其妹吕媭为临光侯,吕他为俞侯,吕更始为赘其侯,吕忿为吕城侯。吕后六年十月,以吕嘉“居处骄恣,废之”,另立吕台之弟兄产为吕王。吕后七年二月,吕后以吕产为梁王,又以其妹吕媭之女妻营陵侯刘泽,因为刘泽当时为大将军,吕后恐其死后“刘将军为害,乃以刘泽为琅邪王,以慰其心”[10],吕媭要以女妻之,更有拉笼刘氏宗亲之意。《汉书·高后纪》谓高后七年正月后,“以梁王吕产为相国,赵王禄为上将军”(注:《史记》卷9《吕太后本纪》作吕后八年七月,“吕后病危,乃令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军北军,吕王吕产居南军。”与《汉书》不同。),可见,此时诸吕势力已由控制兵权进入了控制政权。及吕后八年七月病危之时,因自知违背了刘邦“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的原则,心知“大臣弗平”,因而告诫吕产、吕禄二人曰:“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勿送丧,毋为人所制。”[10]在这样的形势下,诸吕叛乱,已属箭在弦上。经过吕后的精心安排,不仅中央军政大权已落入诸吕之手;拥有部分军权的刘泽与宗亲刘章,又被吕后以媾姻纽带捆住了手脚;吕后所立少帝及其他诸王,又非惠帝儿子;中央政权中其他官吏、宗亲敢于反抗吕后者如王陵、赵王友等,或被处死,或被驱逐;复有审食其这样的人专司监视反对者的活动。一旦诸吕发动叛乱,要夺取刘氏政权,几乎已成定局。作为刘氏宗亲的刘恒,平时远处代地,毫不熟悉宫中内幕。因此,他只有等待命运对他的裁判,更不会产生被迎立为皇的美梦。

《史记》导读

《史记》导读

《史记》导读一、创作意图: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二、名称及内容:(一)名称:《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二)内容: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

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本纪”:用编年方式叙述历代君主或实际统治者的政迹,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其中记载先秦历史的五篇,依次是五帝,夏,殷,周,秦;记载秦汉历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西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如孔子、陈胜等人物的传记;“列传”: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表”:用表格形式分项列出各历史时期的大事,是全书叙事的补充和联络;“书”: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三、体例:史书体例,主要有六种:(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

首创于南宋的袁枢。

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

如《战国策》。

史记中对汉文帝的评价原文与解析

史记中对汉文帝的评价原文与解析

史记中对汉文帝的评价原文与解析《史记》中对汉文帝的评价原文与解析《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书,由司马迁撰写而成,被誉为中国历史文献的瑰宝。

其中,对汉文帝的评价原文与解析,为我们了解汉文帝的治国理政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对汉文帝的评价原文如下:“高祖平齐燕,诛项籍,因宗庙社稷之奉,奉以为皇帝。

帝初即位,诛几杀成安君灌婴,又灭大将蒲将军等。

真隆1元年,诛杀陈平,抄取其家财物,以与臣矣。

自是之后,凡将相之家,有赗财行贿首坼首颈者,无赦。

天下皆以为明诛约,行法振烈。

”这段原文中,首先提到刘邦(高祖)在夺取天下后将汉文帝(刘恒)立为皇帝,并评价他平定齐燕、诛杀诸将和治罪陈平等措施。

而后文中提到,汉文帝诛杀陈平并夺取其家财物,此后对于贪污行贿的将相家族进行了严惩,被誉为“明诛约,行法振烈”。

然而,在《史记·卷六十七·汉文本纪》中,对汉文帝的评价原文却与前文有所出入:“自过五岁,而廷臣说公,定策祸合。

执政殚竭,上皆精神。

出宫帐,与人宴决咎。

在位年六岁,自喜,以为公能立功名也,而功名者皆别在乡里。

上欲迁宗庙社稷臣众,与共名位,而暴虐者皆居房。

”这段原文中,记载了汉文帝在位后,听取朝臣的建议,推行政策,但执政者劳累过度,皇帝出宫帐时与臣下宴会评议政务。

此外,在位6年后,汉文帝自喜自满,认为自己已经能够建立功名,而忽略了世子及其他功臣的存在。

而后文中,又提到汉文帝想迁移宗庙社稷,以便与臣子为众共享功名,但他所追随的臣子中却有许多暴虐之徒。

综合以上两段评价原文,我们可以看出,《史记》记载了汉文帝的两面性。

一方面,他平定了乱世,实行严明的法律制度,大力整顿官场,打击贪污腐败,被誉为“明诛约,行法振烈”。

另一方面,他也存在执政殚竭、喜好享乐与自满的问题,有时尚未完全考虑周全就作出决策,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

正如《史记》所言,“跖之足,伤以刀。

加之羽翼,逾于鸿。

汉文之始,跖之刀也。

汉文帝的孝行读后感

汉文帝的孝行读后感

汉文帝的孝行读后感读了《孝子汉文帝》这篇文章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西汉时期的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从小便奉行孝道,他被封为代王时,生母薄太后跟随他住在一起。

刘恒与母亲感情深厚,倾心地侍奉她,尽力让她感到快乐和满足。

然而薄太后身体虚弱,常患病,连续三年都卧病在床。

三年里,汉文帝每日勤理朝政,下朝后便衣不解带地陪伴在薄太后病床前,给太后煎好的汤药尝药,他总要亲自尝过才放心地让母亲服用,唯恐药饵失调。

那些日子里,汉文帝往往通宵达旦陪伴在母亲身边,整日整夜的没法合眼。

三年后,母亲的身体终于康复,他却由于操劳过度累倒了。

汉文帝的仁义和孝顺感动天下人,加上他治国有方,国家一派兴旺景象,并与后来的汉景帝一起开创了历史上“文景之治”的繁荣时代。

《二十四孝》:“西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

初封代王。

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

母尝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亲尝弗进。

仁孝闻于天下。

”读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想到了我的同龄人。

他们能有几个像汉文帝那样孝顺自己的母亲呢?他们唯我独尊:家里的饭菜不合口味,要哭要闹,硬要父母给他们买肯德基吃;自己的红领巾丢在家里了,让父母给送来;更甚者,连自己的鞋带散了,也要父母给他系……在他们心目中,父母就是他们的奴隶,做这一切都是应该的。

读了这个故事,我也想到了自己。

以前的我,不也同样存在着不理解父母、不孝顺父母的行为吗?早晨,父母起床晚了点,我要在家嘀嘀咕咕以示不满;还记得有一天,妈妈下班回家,她一看见我只穿了一点点衣服,就着急地问:“你冷不冷啊,有没有着凉啊……”这些话像连珠炮弹似的从我耳边响过,当时我想,妈妈真唠叨;父母的生日时,我没有想到为他们做点什么,哪怕一张小小的生日贺卡也未曾动手做过。

相反,我的生活中,却处处充满父母之爱:夜深人静时,他们总要起床看我的被子是否盖好;当我看书看得晚时,他们便会给我送上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让我喝;我生病时,总会见到他们跑东家医院,奔西家药店,为我求医问药的情景……的确,父母对子女的爱,那是世间最真诚的爱。

历史趣谈:汉文帝刘恒的书法作品欣赏 对刘恒的评价

历史趣谈:汉文帝刘恒的书法作品欣赏 对刘恒的评价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汉文帝刘恒的书法作品欣赏对刘恒的评价导语:刘恒被人称作“有德无才”,他既没有像陈后主那样横溢的才气,也不能像朱棣一样纵横沙场,流传下来的书法笔记也是寥寥无几。

但他深信德治可刘恒被人称作“有德无才”,他既没有像陈后主那样横溢的才气,也不能像朱棣一样纵横沙场,流传下来的书法笔记也是寥寥无几。

但他深信德治可以让社会风气更好,让百姓生活更富裕,让国家更稳定、更繁荣,而事实也证明他的选择是没有错的。

刘恒留下的笔墨印记并不多,所以想做一个刘恒书法简介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很难考证他的真迹,评析也就无从谈起,下面就从汉朝书法的发展情况入手,了解一下刘恒所在的年代里书法的演变情况,这样也能大致猜出刘恒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汉朝的书法主要有三种——篆书、隶书和草书。

隶书在西汉时期还沿袭着秦朝的风格,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东汉时期,隶书达到巅峰,也产生了众多的风格,从流传下来的石刻中就能看出东汉人对隶书的喜爱。

隶书经常使用在官方文书中,因此可以猜出刘恒的书法可能是隶书,而且是带着秦朝的风格的隶书。

专属经常用于碑上提额,而西汉的时候碑上提额并不流行。

汉代篆书墨迹不多,考证起来难度太大,只能猜测刘恒书法使用篆书进行刻碑的可能性很小。

草书更不用说了,他一般不会用在正式场合,而且在汉朝它也只是发展,并没有达到顶峰。

综上所述,汉文帝刘恒书法简介很难考证,他写隶书的可能性较大,但由于没有实质性的文物,只能这样猜测,并不能直接给出结论。

刘恒,字树恒,1959年1月生于北京,是当代杰出的书法家,担任中国书法家学术委员全国中青展评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务,其墨宝飘逸灵动,而笔力深厚,辗转轻渝,深受当下社会书法爱好者生活常识分享。

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从平凡到辉煌的治国之路汉文帝刘恒,西汉的第五位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和卓越的治国智慧。

他出生于公元前202年,是汉高祖刘邦的四子。

然而,他在即位之前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别出众的才能,因此在他被立为皇帝时,人们对他的期望并不高。

然而,他却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治国明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汉文帝的早年汉文帝的早年并不显赫。

他的母亲薄姬并不受宠爱,因此他从小就养成了谦逊、低调的性格。

他一直很勤奋,努力学习治理国家的本领。

然而,在吕后专权的时期,他被迫离开了京城,到自己的封地去生活。

这段时间里,他深入了解了民间疾苦,也看到了国家治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即位与改革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刘恒被陈平、周勃等人迎回京城,并被立为皇帝,即汉文帝。

他即位后,开始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改革。

1.减轻人民负担汉文帝首先下令减轻人民的负担。

他取消了劳役制度,改为以货币形式收取赋税。

此外,他还减轻了刑罚,让人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生产活动。

这些措施有效地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2.发展农业汉文帝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鼓励农业生产。

例如,他下令免除农田赋税,同时鼓励垦荒造田。

此外,他还推广新的农业技术和工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汉朝的经济得到了繁荣。

3.加强中央集权汉文帝还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更加稳定和有序。

他设立了中央官制,将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

同时,他还加强了对地方行政的控制,防止了地方势力的滥用和叛乱的发生。

这些措施使国家的政治体制更加稳定,有利于国家的长期发展。

4.提倡节俭和孝道汉文帝提倡节俭和孝道,号召人民勤俭节约、尊老爱幼。

他认为,节俭是国家富强的基础,而孝道是社会和谐的关键。

因此,他以身作则,过着简朴的生活,为全国人民树立了榜样。

这些价值观的推广,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善和社会道德的提升。

三、对外关系与影响汉文帝在位期间,对外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就。

【汉文帝刘恒】后人评价(一)

【汉文帝刘恒】后人评价(一)

后人评价(一)汉代最成功的皇帝汉文帝刘恒是刘邦的第三个儿子,由于他的母亲薄姬和刘邦是半路夫妻,所以这对母子在汉朝皇族中的地位很不显眼,汉文帝刘恒的才能也不出众,没有哥哥汉惠帝刘盈的根红苗正;也没有弟弟淮南王刘长的意气风发,但他却对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人的道德品行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汉文帝的母亲薄姬饱经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带给人民的兵燹之祸,辛酸的飘零经历使她看清楚了丑恶的人性。

由于预测到阴险毒辣的吕后绝不会容留自己亲儿子之外的任何皇位竞争者,所以薄姬主动向汉高祖刘邦提出愿意偕同刘恒到偏远的代郡去作藩王,当时的代郡偏僻荒芜又毗邻边塞,生活艰苦而且经常受到匈奴的侵扰,刘邦一直很头疼没有亲信愿意替自己管理这块地方,所以痛快的答应了妻子的要求,封刘恒为代王去镇守边庭。

荒凉的代郡当然比不上灞水长安的繁华兴盛,娇生惯养的小孩子刘恒吃不了这份苦,经常唉声叹气自怨自艾,为了让儿子走出思想误区艰苦奋斗,聪明的薄姬运用“赏识教育法”来教育儿子,对刘恒的点滴进步都予以表扬,使刘恒渐渐恢复了自信,修身养性,走上了自强之路。

所以当刘邦最喜欢的戚姬被吕后砍成“人彘”、刘邦最中意的继承人赵王刘如意被灌下毒酒、大汉朝的长乐未央中弥漫着血雨腥风的时候,燕赵大地上一棵不起眼的幼苗正在循循善诱的春风雨露滋养下茁壮的成长着。

时过境迁,斩蛇起义的“赤帝子”终究寿命有限,当了12年皇帝后去世了,刘盈继承前辈的事业作了汉惠帝,由于看不惯母亲吕雉专横跋扈毒如蛇蝎的作风,这个17岁登基的小皇帝心灰意冷,开始沉迷酒色自甘堕落,24岁的时候就一命呜呼找他爹去了。

刘邦手下的老臣陈平、周勃和刘姓皇族的杰出代表朱虚侯刘章强烈反对吕后外戚干政的篡汉阴谋,发动政变把长安城内所有的吕氏宗亲斩尽杀绝。

这个时候汉室继承人的问题摆在了眼前,此时刘邦的嫡系子孙已经死的没剩下几个。

终于有人想起了远在边陲的三王子,请他回来登基理政。

汉文帝当政之后,采用道家的无为思想治理国家,主张薄赋节俭,与民生息。

历史趣谈:汉文帝刘恒 史上唯一载入“二十四孝”的皇帝

历史趣谈:汉文帝刘恒 史上唯一载入“二十四孝”的皇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汉文帝刘恒史上唯一载入“二十四孝”的皇帝导语: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有一位对母亲至亲至孝的皇帝,他就是汉文帝刘恒。

提到汉文帝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是他和儿子开创的第一个盛世“文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有一位对母亲至亲至孝的皇帝,他就是汉文帝刘恒。

提到汉文帝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是他和儿子开创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但在这位大汉皇帝的身上,还有一个特别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就是他对母亲的孝道。

汉文帝的母亲薄姬是刘邦的姬妾,她是秦朝时一个叫薄生的人与原魏国王室女子魏媪所生的私生女,父亲死后,她随母亲住进魏王魏豹的宫里。

有一天,一个叫许负的人,看见年幼的薄氏顿时惊呆,低声告诉魏媪:“此女乃生天子相!”。

可是这个预言在薄氏早年的生活中,根本就是不着边际的混话,她和母亲魏媪先是作了刘邦的俘虏,后来又被送到皇宫里的纺织房当织女,生活既辛苦又缺乏安全感。

后来她因为长得比较漂亮,有王室女子的气质,很意外地被刘邦发现并纳入后宫,但刘邦的女人实在太多了,所以只得到过刘邦一次召幸。

可就是这一次,薄氏竟然怀孕了,后来生下了她唯一的儿子刘恒,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可母子二人并未受到刘邦的宠爱,但所谓“福兮祸兮”,令人想不到的是这反倒成了母子二人的福气,不但因此躲过了嫉妒成痴的吕后的迫害,还极其意外地捡到了皇位的大便宜。

直到此时有关薄氏大富大贵的预言才算真正实现。

可没想到,刘恒登基后,母亲薄氏却卧病三年。

此时,刘恒身为皇帝,伺候母亲的琐碎事情,他大可不必亲力亲为,但刘恒依然故我。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汉文帝刘恒却打破了这句话的铁律。

三年中,他每天都看望母亲,常常衣不解带不眠不休地陪伴在母亲身旁,生活常识分享。

初中历史知识点:汉文帝刘恒及后代简介

初中历史知识点:汉文帝刘恒及后代简介

初中历史知识点:汉文帝刘恒及后代简介“初中历史知识点:汉文帝刘恒及后代简介”,更多2019中考复习指导等信息,请及时关注中考网!初中历史知识点:汉文帝刘恒及后代简介汉朝的第五个皇帝,刘邦第4子:汉朝皇帝刘恒简介,汉文帝刘恒(前202年1月15日—前157年6月),汉代第五位皇帝,汉高祖中子,母薄姬,汉惠帝之庶弟。

前196年刘邦镇压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

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

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

当时百姓富裕,天下小康。

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

汉文帝在位时,存在诸侯王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

汉文帝对待诸侯王,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

道德方面,文帝亦曾经亲自为母亲薄氏尝药,深具孝心。

前157年,六月己亥,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死后葬霸陵。

汉文帝刘恒人物简介生于前203年腊月十一(1月15日),是汉朝的第五个皇帝,汉族,汉太祖刘邦第4子,汉惠帝刘盈弟,母薄姬。

8岁被立为代王,曾有代王王后一位,代王王后生有四个儿子,在刘恒称皇帝后不久,这四个儿子相继去世。

后有宠姬窦漪房窦美人。

公元前180年吕后死,齐王刘襄兄弟兴兵伐吕,周勃、陈平见势亦响应,夷灭吕氏一族,史称“荡涤诸吕”,功臣派认为刘弘并非汉惠帝亲生子,又畏齐王势壮,贪代王势孤,于是拥立24岁的刘恒为皇帝即位。

刘恒登基后窦漪房儿子刘启被立为皇太子,窦漪房成为皇后。

刘恒个人躬行节俭励精图治最终开创治世“文景之治”,公元前157年6月,汉文帝刘恒驾崩,在位23年,享年47岁。

葬于霸陵。

其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

也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有一次,汉文帝病了,身上流脓。

邓通侍候汉文帝,每每把脓疮的脓血用嘴吮吸干净。

文帝很感动,问邓通:“天下谁最爱我?”邓通回答:“当然是太子。

小议周亚夫驻军细柳与年羹尧烽台演兵

小议周亚夫驻军细柳与年羹尧烽台演兵

小议周亚夫驻军细柳与年羹尧烽台演兵作者:董栋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6期摘要:汉朝的周亚夫与清朝的年羹尧都是名将,驻军细柳和烽台演兵也体现了两位将军治军之严,然而,之后两将的际遇却是大相径庭,何以如此,本文会从几个角度分析原因。

关键词:周亚夫;年羹尧[中图分类号]: K2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6--01周亚夫驻军细柳见于史记,匈奴时常入侵汉朝边境,朝廷命几路人马驻军,防备匈奴。

汉文帝前去劳军,到了霸上和棘门,将士们用下马的方式高接远送,皇上的车队长驱直入。

到了周亚夫驻军的细柳军营,收到了阻挡。

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即将驾到。

”将官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

’”于是使者拿着节牌通告将军:“皇上要进营慰劳军队。

”到了大营,周亚夫长揖到地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军礼参见。

”皇上为之动容。

年羹尧平定西域后,雍正招年羹尧进京陛见。

年羹尧所带将令亲兵驻扎在烽台,雍正前去犒劳,时值盛夏,天气炎热,雍正看见武将和士卒们都穿着沉重的甲胄,便叫他们脱下来凉快凉快,传令之后竟没有一个人敢脱。

之后雍正告诉年羹尧,年羹尧下令,将士们这才敢卸下铠甲。

年羹尧解释说“将士在军中只知有将令,不知道有君令。

”雍正当时大赞年羹尧治军甚严。

周亚夫驻军事件后,便被汉文帝升为中尉,掌京城军权,之后越加重用。

而年羹尧仅仅一年后,接连降职,后被赐死。

周亚夫和年羹尧都是当时的大将,这两件事情也颇有相通之处,都体现了治军之严,甚至于有时候将令是凌驾于君令之上的,也都得到了当时君主的赏识。

那么,为何两位名将际遇完全不同?笔者试着从几方面来分析。

周亚夫身处西汉,驻军细柳之时是开国刚刚40多年,开国皇帝刘邦吸取了秦朝的教训,他认为不封王的做法不可取,到了用兵之际,中央在地方上没有力量,会无力抵御四方之敌;而项羽封异姓王也不可取,中央会控制不住诸侯。

汉文帝给我们的启示

汉文帝给我们的启示

汉文帝给我们的启示
汉文帝刘恒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了许多重大的改革和政策,为中国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的治理思想和方法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首先,汉文帝注重人才选拔。

他提倡“贤良能直言极谏,进谏不止,不惮其烦。

”并亲自招募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包括张汤、董仲舒等,为他的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勇于聆听不同的声音和建议,尊重知识和专业,把最优秀的人才汇聚起来,共同推动事业的发展。

其次,汉文帝重视法制建设。

他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规范了社会秩序,保护了人民的权益。

他还创建了太学和郡县学,普及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

这告诉我们,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教育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支持。

最后,汉文帝注重民生建设。

他推行减税和赈贷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社会的稳定和谐。

他还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这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关注社会民生,促进经济发展,为人民谋福利,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总之,汉文帝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他的治理思想和方法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们要在他的启示下,努力为国家和人民
的发展尽力而为,不断推进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汉文帝的黑历史,被藏了两千年没人知道

汉文帝的黑历史,被藏了两千年没人知道

汉文帝的黑历史,被藏了两千年没人知道前面我们讲了诸吕之乱。

这可能是汉朝的第一大冤案,吕氏并没有造反,只是被军功集团设了一个套。

最终被陈平跟周勃二位开国元老给团灭了。

那么问题来了,皇帝怎么办。

要知道宫里还有一位皇帝:后少帝刘弘。

这是汉惠帝的儿子。

深谱斩草要除根的军功集团大佬们很清楚,既然灭了吕氏,那自然不能留着由吕后扶立的皇帝。

是时候选一个新皇帝了。

选谁呢?中国讲究立嫡立长。

嫡这一块显然不行了,吕氏的嫡子嫡孙们要全部废掉。

那只有立长了。

论长,那位跟大将军灌婴达成停战协议,最先起兵的齐王刘襄应该是有资格的。

因为他是刘邦庶长子的长子。

是刘邦的长孙。

可是,这位最先起来创业的兄弟第一个被陈平周勃们排除了。

【或言:“齐王,高帝长孙,可立也。

”大臣皆曰:“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

今齐王舅驷钧,虎而冠;即立齐王,复为吕氏矣。

”】不知道哪位哥们提出让齐王刘襄当皇帝。

是不是在诛吕过程中立下大功的刘襄的弟弟刘章呢?应该不是,因为后面大臣们反对时,提到了齐襄的舅家。

如果刘章在场,不可能这么直接。

所以,这个新皇选拔讨论会,立下大功的刘章以及其他刘氏王侯根本没有参加。

这是军功集团的一个内部通气会。

那刘襄被排除的原因很简单,刘襄的舅舅驷钧比较凶悍,要是立齐王,外戚一定得势,等于刚消灭一个吕氏,又出来一个新吕氏。

通过这个标准,我们也终于明白这些安刘大臣们,他们考虑的不是谁最有资格,而是谁当皇帝对他们最有利。

接下来,又有一位人选:淮南王刘长。

这位仁兄很快也落选了,原因也是因为舅家太强势,另外,还有一个隐秘的背景,刘长虽然不是吕后的儿子,但是吕后扶养长大的。

万一人家还想着吕后的抚养恩情呢。

讨论来讨论去,最终人选出来了:代王刘恒。

刘恒为什么能够中标呢?他们家的故事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不争无敌。

刘恒的母亲叫薄姬,以前是魏王魏豹的妃子。

韩信灭了魏豹之后,把薄姬送进宫,成为刘邦的妃子。

刘邦的妃子那就不要太多,估计薄姬就要歇菜,有一天,却突然被宣了过去。

皇帝故事-刘恒一共有几个儿子?他们结局如何?

皇帝故事-刘恒一共有几个儿子?他们结局如何?

皇帝故事-刘恒一共有几个儿子?他们结局如何?看了《美人心计》之后,我们似乎只知道汉文帝刘恒有两个儿子,一个是窦漪房所生的刘启,另一个就是慎儿所生的刘武了。

在真实的历史中,刘启和刘武其实都是窦氏所生,但二人的结局与电视剧中的结局相差不大。

刘启被刘恒立为太子,刘恒死后,他顺利继承了皇位,成为了西汉的第六位皇帝,史称汉景帝。

刘启在位期间,实行黄老之治,创造了西汉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

而刘武与刘启是一母同胞的亲弟弟,他深受窦太后的偏爱,窦太后甚至一度劝说刘启将刘武立为储君。

窦太后对刘武的宠溺,加深了刘武对皇位的贪念,面对始终不愿将皇位交给他的兄长刘启,他选择了暗中谋反。

无奈刘武谋反之事被朝中大臣发觉,大臣跑到刘启面前告了刘武一状,刘启很生气,但他还是顾念着兄弟之情,没有杀掉刘武,只是小小的惩罚了他。

刘武没有感激刘启的不杀之恩,反而怨恨上了那些告状的臣子,于是暗中派人刺杀了他们。

刘启闻之大怒,但他仍然原谅了刘武,只不过不允许刘武再入京了。

后来,窦太后思念刘武,反复请求刘启让刘武进京来看望她,刘启心软,终于答应让刘武进京觐见。

刘武请求留在京城,可以时常见到母亲,侍奉在母亲身边,但刘启不许。

刘武失望地回到封地之后,不久就发了热病去世了。

许多人只知道汉文帝刘恒有两个儿子,那就是刘启和刘武,殊不知刘恒一共有八个儿子,除了之前提到的刘启、刘武,还有六人呢!刘恒还是代王的时候,他的代王王后替他生了四个儿子,后来代王王后去世,刘恒即便再宠爱窦氏,也没将她立为王后。

后来,刘恒当上了西汉的皇帝,本来这是一件大喜事,但是就在刘恒登基的两个月内,代王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全都死了。

如果他们不死,估计太子还轮不到窦氏之子刘启呢!史书并没有言明四位皇子到底是怎么死的,但是有说法称,四位皇子的母亲出身于吕氏家族,所以朝臣不允许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更别提让他们当上皇帝了,所以他们极有可能不是正常死亡,而是被谋杀的。

另外,代孝王刘参也是刘恒之子,由于刘参的生母地位卑微且并不受宠,所以刘参在所有皇子中的待遇也很低,他先被封为太原王,后被封为代王,其藩国势力较小。

帝王故事:刘恒(汉文帝)

帝王故事:刘恒(汉文帝)

帝王故事:刘恒(汉文帝)刘恒(汉文帝)篇——兼议“心态”人们一提西汉王朝,说得比较多的总是高祖刘邦和武帝刘彻。

一个是开国元首,经“楚汉相争”打下江山,崇尚黄老哲学,无为而治,与民休息;一个气贯山河,强化集权,扩展疆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位对历史的贡献都很大,个性也很突出。

而在这二位之间有位帝王名声虽不及二位显赫,政治才华也可能不在一个当量级上,但他为人宽厚包容,历史功绩可圈可点,他就是汉朝的第三位皇帝,开创“文景之治”盛世时代的汉文帝刘恒。

一般说来,开国皇帝都是些苦出身,凭着出生入死、施展智谋夺得江山。

这些人能吃苦,担得起风险,忍辱负重,能屈能伸,责任心和使命感都很强。

而那些承继者,皇子皇孙,打小备受娇宠,优越感强,受不得磕打,吃苦精神和社会责任都要大打折扣。

但这位汉文帝却不同,即位前他虽为皇家子弟,却并没有什么优越感,相反却要小心翼翼,非常收敛;登基后也没有不可一世,表现得相当低调,不事张扬。

这可能正是他的处世风格,也是他成就基业的重要原因。

刘恒是刘邦的儿子,祖籍自然在江苏沛县。

但他在称帝前被封为代王,地域即在今河北张家口蔚县及山西一带,他的夫人窦王后是河北清河观津人,现地属衡水,所以,他理应算是个河北人。

他执政前的水平准备和心理锤炼是在河北完成的,他是从河北大地走向权力的巅峰。

曲折称帝,稳定局面按理说作为老刘家的天下,刘家人继承皇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可在刘邦驾崩后,他老婆吕雉擅权,开始琢磨着让他们吕家人坐江山。

这娘儿们可不是善茬儿,先是立了她的儿子刘盈为帝,即惠帝,自己当了皇太后,开始安插吕氏家族的人掌握重要的权力。

惠帝没几年去世,她怕刘氏的其他子嗣继位,便对刘邦的儿子及皇后痛下黑手。

刘邦一共有8个儿子,只有刘盈为她亲生,其他的全是别的后妃所养。

吕后先是毒死了老三赵隐王如意,把其母戚夫人剁掉双腿双脚,挖去了眼睛耳朵,扔到了茅房里,称作“人彘(制)”;老五赵共王刘恢因受不了她的迫害而自杀而亡;老六赵幽王刘友被她关起来活活饿死;老八燕灵王刘建早逝,但有个儿子也被吕后斩草除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人评价(四)
文帝本来是刘邦的庶子,在代国当一个小小的国王,能当上皇帝完全是撞了狗屎运,所以开始接到长安的征书还不敢答应,好不容易被中尉宋昌劝服,去长安上任,群臣劝他立太子,他假惺惺地说:“诸侯王和功臣们的子弟这么多,何必一定立我的儿子,如果我真的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人家一定以为我忘记了贤德之人而私爱自己的儿子,这不是为天下百姓忧虑的做法啊。

”好像显得自己有多么高尚,想学尧舜禅让天下了。

实际上怎么样呢?文帝对皇位的继承并非很洒脱,在有司的劝告下,他马上喜滋滋地立了自己的长子刘启为嗣,而且把在诛除诸吕的斗争中功劳最大的两个宗室朱虚侯刘章和东牟侯刘兴居黜落,仅仅割了齐国的两个郡,分别分封他们两人为城阳王和济北王了事。

文帝听说刘章和刘兴居起初想拥立他们的哥哥齐哀王刘襄为皇帝,心里大为不满,才故意贬低他们的功劳。

济北王刘兴居因此一直心怀不满,后来听说文帝亲自率兵北击匈奴,长安空虚,还趁机发兵叛乱。

文帝听到消息,立即回兵长安,派棘蒲侯柴武平叛,济北王兵败自杀。

文帝如果不在意皇位,又何至于气得人家济北王发兵造反呢?所以他开始推辞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摆出一副要传位给其他贤能的架势完全是为了沽取虚名,假模假式。

也许有人会说,仅仅通过这件事来判断文帝好虚名的话,是不是太武断了。

人家文帝也有可能因为当时局势紧张,权臣在侧,不得不摆出一副向尧、舜学习的姿态,并不是好名。

那么下面这个例子应该可以确凿无疑地证明,文帝有时候表现出来的“仁”是表面现象。

那是和淮南王刘长有关的事了。

刘长是刘邦最小的儿子,从小得到吕后的庇荫,非常骄横。

文帝即位后,他自以为和文帝血缘最亲,更是有恃无恐。

每年从封地入朝时,文帝给他面子,让他和自己同车打猎。

这厮却给点颜色就开染坊,开口闭口称文帝为“大兄”,要知道文帝虽然是他哥哥,但毕竟是皇帝,普通老百姓有家人之礼,但皇帝身份特殊,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天下大计,家事都是公事,虽然是兄弟,也得按规矩来,哪能这么没礼节的。

文帝心里早就烦他了,碍于要保持一副“兄弟怡怡”的样子,只好强忍不快和他虚与委蛇。

刘长愈发得意,竟擅自椎杀了高祖时的功臣审食其,理由是审食其在他亲生母亲遭难时没有援助。

幸好文帝也讨厌审食其,审食其在楚汉相争的时候,一直是吕后的心腹,后来当郎中令,出入代表吕后传诏,几乎架空了丞相,也因此一致被朝臣们厌恶,他死了可谓大快人心。

所以文帝这次赦免了刘长。

从此,刘长变本加厉,愈加嚣张,竟然派人私通匈奴和闽越,终于被文帝抓到了造反的证据,下诏将刘长流放蜀郡严道的邛邮。

哪知刘长虽然酷暴,性情却非常刚直,从南面诸侯一下子变为阶下囚,身份的转换落差太大,一时想不开,在流放的路上绝食而死。

文帝听到消息,一下子慌了神,悲哭起来,我们大概以为文帝是良心发现,对弟弟的死很伤心罢,其实完全想错了。

他抽泣地对曾经劝谏过他的大臣爰盎说:“我因为没有听从你的话,搞得现在有杀弟的名声,真是后悔莫及啊,呜呜。

”原来他是怕自己有“杀弟之名”,要知道仁厚是他一向自诩的啊,他之能当上皇帝,也是靠这个名声,怎么能说毁就毁了呢?
杀人维护“仁爱”名声
到这时候,爰盎还有什么办法,只好赶紧拍马屁说:“陛下有高世之名三,此不足以毁名。

”文帝两眼放光,马上追问:“哪三条,快说快说。

”爰盎说:“当年陛下为代王时,太后久病,卧床三年,陛下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如果没有经过陛下亲口尝过,陛下不会把它献给太后。

遥想春秋时的大孝子曾参,他不过是个泥腿子,他都力不能及啊,而陛下以诸侯王之尊做起来却轻而易举,这难道不伟大吗,此为其一;当年诸吕掌权,功臣专制,陛下从代国来长安,形势非常凶险,就算古代的勇士孟贲、夏育都会脸色震恐,而陛下却浑若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