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汉文帝母亲——薄太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文帝母亲——薄太后(二)
二
刘恒命运的再次变化,是在公元前180年。
这一年,只手遮天10多年的吕后溘然长逝,这时期的吕家,已经基本把持了西汉帝国的大权。
死前吕后遗言,秘不发丧,侄儿吕产、吕禄调重兵集中于长安,以防政变发生。
但一心维护刘家天下的功臣一脉,却联合皇子齐王刘襄等人讨伐吕氏,外加陈平和周勃在长安城策反军队,上演“周勃夺军”的好戏。
结果,吕后老人家尸骨未寒,其家族就被反攻倒算的刘家皇室一锅端,周勃率军在长安城大肆诛杀,将吕家满门杀了个干净,连吕后拥立的少帝刘弘也被废黜。
这时候问题来了:吕家打倒了,刘家皇室翻身了,可是谁当皇帝?
按照西汉皇室传承的规矩,皇帝自然要“子承父业”。
在吕后血雨腥风下幸存下来的刘邦皇子们,此时只剩下了淮南王刘长、代王刘恒两人。
当然也可以“隔代继承”,即从刘家子孙第3代里选一个接班人,那众望所归的只有一个齐王刘襄。
他是刘邦的长孙,而且在平灭吕家的过程里,正是他在山东扯旗,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此居功至伟的人物,要接班当然名正言顺。
西汉帝国的最高权力,貌似和薄姬母子是没什么关系的。
但偏偏几个“众望所归”的人物都有问题。
首先是齐王刘襄,他手握精兵不说,家世更有问题:他的亲弟弟刘章,娶了吕家的长孙女,也就是说他们家与吕家是“儿女亲家”。
而刘襄本人的母舅一脉,更不是省油的灯。
他的母家驷氏是山东当地大族,势力根深蒂固不说,也是以凶狠横暴著称,整个一山寨版的吕家。
这样的人登了位,恐怕又要重演吕家专权的噩梦。
至于淮南王刘长,那更没法考虑,“母家恶”不说,他本人也是个贪图享乐的花花公子。
所以最合适的人选,就只能是代王刘恒了。
他本人没什么劣迹,他的母亲薄姬也是出了名的老实人,又是刘邦的亲儿子。
当然,更关键的问题是,这娘俩无根无基的,平日里也低调,上了台做皇帝,看似也好控制。
当然,够资格还不够,关键还要看是谁推举的,主张刘恒接班的,正是平定吕家之乱的两大关键人物:陈平和周勃。
这两人是当年刘邦打天下的功臣,此时又手握西汉帝国的两大政府军:南军和北军,所以他们的建议是最有分量的。
刘襄当然就歇菜了,带兵回了山东。
刘长也没指望了。
就这样,这位在刘邦健在时最不被待见的儿子刘恒,成为了西汉帝国的第3任皇帝。
或许谁都不会想到,这个表面上似乎不显山不露水的皇子,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把他的名字,刻在了中国历代圣君的名录上。
这些是后话了,但在当时,对于薄姬母子来说,这真是一个天大的馅饼。
长安派来迎立的使者很快到了代地,请刘恒去长安登基。
但对这个天大的馅饼,起初薄姬母子的反应非常一致不要。
不要是有原因的:吕家叛乱,臣工皇室皆出力颇多,偏偏是远在代地的薄姬母子寸功未立,冲锋陷阵的时候不见影,运筹帷幄的时候不见人,啥忙都没帮上,现在大功告成论功行赏了,最大的一块元宝给你,凭什么?
所以在接到消息后,刘恒并没有贸然行动,先是派舅舅薄昭(薄姬的弟弟)去京城,在见过此时掌握大权的周勃、陈平,得知了事情真相后,方才动身到京城。
公元前180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恒在长安正式登位,这就是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
而作为皇帝生母的薄姬,也晋位为薄太后。
这对忍了几十年的母子,此时终于忍到了西汉帝国的权力最高峰,当然,是名义上的。
所谓“名义上的”,是因为这时期的西汉皇帝,其实很多时候是当不了家的。
外部情况且不说,平定吕家叛乱,靠的是刘姓宗族和功臣宿将的努力,齐王刘襄、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