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保健 养生必备基础知识 中药的毒性与不良反应

合集下载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中药是中国民间传统药物的代表,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独特的疗效。

但是,中药也有其毒性,如果不正确使用,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正确理解中药的毒性非常重要。

中药的毒性主要表现为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和药物在特定情况下的过敏反应。

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是指在合理使用剂量的情况下,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毒性本身。

有些中药物质量较差或者种类不当的情况下,容易受到毒性攻击,导致中毒等不良反应。

比如猫檀、乌头等。

2. 对器官的损害。

中药在经过人体代谢作用之后,可能会对人体的肝、肾等重要器官产生损害,特别是长期大剂量使用的情况下。

例如肝毒性药物-马钱子,龙胆泻肝丸等。

3. 其他的不良反应。

例如,腹泻、便秘、心悸、头晕等一系列与身体状况相关的不良反应。

除此之外,中药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指一些人对部分成分或剂量无异常反映的药物,发生异常反应,如脱发、皮疹、过敏性休克等等。

中药过敏反应主要包括两种反应类型:1. 延迟类型反应。

该类型的反应时间较长,可能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的时间才能出现,而且也有时不一定能够准确定位出药物引致的原因。

常见的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有黄芪、白术、当归、红花等等。

2. 快速型过敏反应。

这种过敏反应往往发生在短短数分钟或几小时内,而且与人的个体差异特别大。

该类型过敏反应的中药有黄连、硫化物、五倍子、藤黄等等。

如何才能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首先,需要了解中药的特性、功效和剂量。

根据不同的药物特性和功效,配合不同的剂量和使用方法,来避免其不良反应带来的损害。

其次,购买中药最好选择正规渠道或者有正规批号的商品,以避免购买到不良品质的药物。

最后,中药的使用必须在受过相关医学专业人士的认可和指导下进行,确保其安全有效。

总之,毒性是中药的重要性质之一。

了解中药的毒性及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才能更好地使用中药,发挥中药的疗效,减少其毒性,保障患者的健康。

中药学中药的副作用与禁忌

中药学中药的副作用与禁忌

中药学中药的副作用与禁忌中药作为传统的医学疗法,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使用中药治疗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其中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和禁忌。

本文将就中药的副作用和禁忌进行探讨。

一、中药的副作用1. 药物过敏反应:有些人可能对特定中药存在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红肿、瘙痒、腹泻、呼吸困难等。

因此,在使用中药前,应该先进行敏感性测试,尤其是对于首次使用的中药。

2. 药物依赖:长期使用某些中药可能导致人体对药物的依赖性增强,使得对药物的疗效产生递减或无效。

这种情况下,需要专业医师进行评估和调整,避免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3. 药物毒性:部分中药可能含有一定的毒性成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

特别是对于儿童、孕妇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来说,更需要谨慎使用,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风险。

4. 药物相互作用:部分中药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增加副作用的风险。

因此,使用中药时,应该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和决策。

二、中药的禁忌1.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由于中药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一般应禁止使用大部分中药。

特殊情况下,如紧急情况或经医生评估认为使用中药无风险,则可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2. 儿童:儿童的机体尚未发育完全,对中药的耐受性较弱,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一般情况下,儿童使用中药前需要进行医生评估,并依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调整剂量。

3. 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不适症状。

因此,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中药,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调整。

4. 肝肾功能不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由于中药中的成分需要在肝脏和肾脏中代谢和排泄,因此,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中药时需要特别注意。

同样,在存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情况下,一些刺激性较强的中药也需谨慎使用。

5.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和代谢能力不同,对中药的反应也会有差异。

浅析中药的不良反应

浅析中药的不良反应

浅析中药的不良反应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药材资源和独特的治疗理论。

中药作为药物,其使用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良反应。

中药的不良反应是指使用中药后出现的不良症状或生理和生化变化,可能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中药的成分、剂型、质量控制等方面分析其中药的不良反应,并提供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1. 毒性药材某些中药如乌头、雄黄、蝉蜕等,具有明显毒性。

其中所含有毒物质如生物碱、甲酸、氰化物等,会对人体产生直接的损害作用。

长期或大量使用这类中药,有可能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全身发红、癫痫等。

预防措施:对于毒性较大的中药,应谨慎使用,并了解其毒性成分及用量。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循医师的建议,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如果有任何不适症状出现,应及时停药并就医治疗。

2. 过敏原某些中药如黄芩、黄连、苦参等,含有一些易致过敏反应的有机物质或异物,对某些体质敏感或患有过敏症的人格外危险。

这些过敏原物质会引起皮肤瘙痒、荨麻疹、哮喘、血管急性水肿等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对于敏感体质或有过敏症状的人,应随时关注使用中药的不良反应。

在使用中药前,应先做好相关的过敏测试,判断身体是否适宜用药。

使用中药过程中,不要过量使用,并及时就医治疗。

3. 含有有害物质中药材在采集、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有可能遭受重金属、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的污染。

这些有害物质会对中药的成分和品质产生影响,并且可能对人体造成损伤。

例如,红花中含有亚硝酸盐,适量使用可以助益,过量则会引起中毒反应。

预防措施:对于中药材的储存、加工和评价都应进行规范化治理,特别是在环保和生态保护方面需要加强管理,保障高品质的中药材。

在使用中药时,应选择市场上品质有保证的中药材或制剂,并遵循医生的建议,严格按照剂量规定进行用药。

1. 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和制造技术较为复杂,其中包含一些添加剂和助剂,这些需要直接注射进入人体内,并且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交互作用,加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中药成分的毒性

中药成分的毒性

中药成分的毒性
中药毒性是指中药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特异质反应和依赖性等。

中药成分的毒性:
1、含生物碱类中药的毒性,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雪上一支蒿等因含乌头碱成分,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均有明显的毒性。

2、含有机酸类中药的毒性,马兜铃酸除在马兜铃中含有外,还有几十种中药如关木通、细辛、天仙藤、广防己、青木香等均存在。

马兜铃酸是一类具有肾毒性和致癌性的物质。

对肾损害的主要特点是肾间质纤维化,致肾小管间质性病变,引起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其中以慢性肾衰竭最为多见。

3、含苷类中药的毒性,含黄酮苷类成分的中药芫花、广豆根等,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也能导致肝脏损害,初选黄疸等症状。

4、含毒蛋白类中药的毒性,毒蛋白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中,对胃肠粘膜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能引起广泛性内脏出血。

如巴豆、苍耳子均含有毒蛋白,中毒反应为剧烈吐泻、呕血、血尿、甚至惊厥、死亡。

5、重金属类主要包含砷、含汞、含铅类的中药。

含铅类中药有黄丹、密陀僧、樟丹、黑锡丹等。

铅中毒可造成卟啉代谢紊乱,阻碍血红蛋白合成,且可直接破坏红细胞和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贫血、溶血;可引起胃肠炎性改变,并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平滑肌和血管痉挛而致肠
绞痛。

中药及中成药的毒副作用

中药及中成药的毒副作用

【六味地黄丸】
年轻人不宜用
很多人一觉得有点腰酸背痛,就吃几瓶六味地黄丸补一补。中医主任医师尹志超指出,“六味地黄丸”并非人人适用。六味地黄丸只适合阴虚患者,肾阴不足的人,特别是中年人适宜服用。年轻人或者肝脾湿热、肺热的人服用六味地黄丸,不但会加重湿热,还会导致口舌生疮、小便发黄等现象,还可能越补身体越不适,甚至使原有病情加重。所以六味地黄丸在服用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弄清是否对症,千万不能当成补品随便吃,也不能过量吃。
【六气中,很多人用六神丸等消炎止痛药物来解决。一些家长以为让婴儿多吃些六神丸,可以不生痱子和疮疥,殊不知它含有蟾酥等毒性成分,用量过多可能中毒,出现恶心呕吐、心跳过缓等症,严重的还会发生心房、心室之间的传导阻滞和循环衰竭而死亡。而人工牛黄有清热之效,易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后果,造成脾阳不足,出现小便多、大便稀等问题。如果长期服用,雄黄还会对心脏造成一定的影响。
可能与上述药材混用而搀杂马兜铃酸的药材:木通、苦木通、紫木通、白木通、川木通、预知子、木防己、铁线莲、威灵仙、香防己、白英、白毛藤、大青木香等。
含有以上药材的中成药:龙胆泻肝丸、耳聋丸、八正丸(散)、纯阳正气丸、大黄清胃丸、当归四逆丸(汤)、导赤丸(散)、甘露消毒丹(丸)、排石颗粒、跌打丸、妇科分清丸、冠心苏合丸、苏合丸、辛荑丸、十香返生丸、济生桔核丸、止嗽化痰丸、八正合剂、小儿金丹片(丸)、分清五淋丸、安阳精制膏、辛夷丸、儿童清肺丸、九味羌活丸(颗粒、口服液)、川节茶调丸(散)、小儿咳喘颗粒、小青龙合剂(颗粒)。
【益母草】
【朱砂】
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导致汞中毒,损害中枢神经、肾脏、消化道。
含朱砂的中成药:一捻金、二十五味松石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十香返生丸、七珍丸(丹)、七厘散、万氏牛黄清心丸、小儿百寿丸、小儿至宝丸、小儿金丹片、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天王补心丸、牙痛一粒丸、牛黄千金散、牛黄抱龙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散、红灵散、苏合香丸、医痫丸、补肾益脑片、局方至宝散、纯阳正气丸、抱龙丸、柏子养心丸、胃肠安丸、香苏正胃丸、保赤散、益元散、梅花点舌丸、琥珀抱龙丸、紫金锭、紫雪、暑症片、舒肝丸、痧药、避瘟散、人参再造丸、平肝舒络丸、再造丸、复方芦荟胶囊。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中药的毒性是指其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的能力。

中药毒性的产生原因多方面,包括中药自身的成分、制剂方式、用药的剂量、给药途径以及使用条件等。

要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就需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首先,中药自身成分就是造成其毒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药中含有大量活性成分,如生物碱、酚类、醛类、甾体化合物等,这些成分能对人体的生理和生化过程产生影响,且有些成分具有较大的毒性。

例如,雄黄、砒霜、蛇胆等即为有毒中药,其毒性表现在人体神经、心血管、消化系统等各个方面,若用量不当,则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因此,需要正确地使用中药、正确地识别中药药材和提取物的成分,严格控制它们的含量和比例,以减少中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其次,制剂方式也可能影响中药毒性。

应当注意到,中药的不同制剂方式对其毒性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如果将中药直接制成干燥粉末,具有较高毒性的成分可能难以被稀释和分离,这就会增加中药的毒性。

反之,如果将中药水泡或煮制成水提液,制成药片或者口服液,较高毒性的成分则被较好地稀释和分离,对人体的影响也可能相应降低。

此外,用药的剂量和给药途径也是影响中药毒性的两个主要因素。

中药用药需要注意剂量,特别是对于有毒中药,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药量,控制用量,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或中毒。

同时,给药途径也起到重要作用。

若中药被以皮内注射、静脉注射等非正规途径给予使用,则有可能引起较大的毒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因此,要在遵守中药临床使用操作规程的前提下,选用适当的给药途径和给药方式,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最后,使用条件也会影响中药的毒性。

因为许多中药的毒性具有季节性或者环境依赖性,如同一植物在不同季节采摘的药材毒性可能存在明显差异。

在使用危险中药时,植物的采摘、加工、保管和配制过程都需要严格控制,充分保证其品质和纯度,同时在使用时要注意温度、时间和环境等因素,以确保药品的使用安全性。

综上所述,要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需要对中药的成分、制剂方式、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和使用条件等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中药是指以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为原料,经过炮制加工制成的药物。

中药拥有悠久的历史,并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治疗和保健。

中药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不正确使用或滥用中药,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和中毒。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安全使用中药至关重要。

中药的毒性是由其中包含的有效成分决定的。

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分为两类,即药效成分和毒性成分。

药效成分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关键成分,而毒性成分则是与中药潜在的毒性反应有关的成分。

某些中药含有驱虫成分,这些成分对寄生虫有强烈的杀灭作用,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

了解中药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对于正确使用中药至关重要。

中药的毒性与使用剂量和用法相关。

中药的毒性与使用剂量和用法密切相关,正确使用剂量可以发挥中药的药效,而过量使用则可能导致中毒。

使用方法也影响中药的毒性。

举例来说,某些中药可以内服、外用或煎煮,而不同的用法会影响中药的毒性和吸收途径。

要正确使用中药,必须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并注意剂量和用法。

个体差异也影响中药的毒性反应。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代谢能力都不相同,因此个体差异可能会导致对中药的毒性反应有所不同。

有些人对某种中药可能会有过敏反应,而其他人则可以耐受较高剂量的中药。

在使用中药之前应了解个体的身体状况,并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剂量调整和监测。

要正确使用中药并避免中药的毒性反应,必须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选择有资质的医生或中医师,并在他们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

2.根据剂量和用法正确使用中药,并遵循医师或中医师的指示。

3.了解中药的有效成分、毒性成分和潜在的不良反应。

4.密切观察使用中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停用并告知医生或中医师。

5.在使用新的中药前,最好先进行过敏试验或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

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安全使用中药至关重要。

了解中药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正确使用剂量和用法、关注个体差异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中药的毒性反应,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有毒中药与中药不良反应的分析

有毒中药与中药不良反应的分析

有毒中药与中药不良反应的分析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效果。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对中药安全性的关注不断增加,有毒中药和中药不良反应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有毒中药和中药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和防范措施。

一、有毒中药的特点及问题1. 有毒中药的特点有毒中药是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中药材或中药制剂,其毒性表现在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或损害,并有可能导致中毒。

有毒中药的主要来源包括动物性药材(如蝎、蛇、蟾蜍等)、植物性药材(如鸦片、砒霜、天花粉等)以及矿物质药物(如硫磺、砷酸、砷磺等)。

2. 有毒中药的问题有毒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规范化生产和质量管控:一些有毒中药在生产过程中因未能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采集、加工和储存等环节,导致质量参差不齐,容易引发不良后果。

(2)用药误区和不当应用:部分医务人员和患者对于有毒中药的认识不足,容易发生用药误区和不当应用,增加了患者中毒的风险。

(3)毒性评价不足:有些有毒中药的毒性评价工作不足,导致了对其毒性的认知不足,从而影响了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4)中毒事件频发:由于有毒中药的自身特点和应用存在的问题,使得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威胁,也影响了中药的声誉和发展。

二、中药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原因分析1. 中药不良反应的表现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在中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胃肠道反应、皮肤过敏、中毒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

2.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药理作用与毒性作用之间难以区分:一些中药在治疗作用和毒性作用之间难以区分,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2)用药时缺乏个体化考虑:中药是由天然药材制成的,不同患者对中药成分的耐受性不同,忽视了个体化差异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3)质量不合格和掺假劣质中药:一些不法商家为了牟取暴利,会在中药制备过程中掺假劣质原料,导致中药质量不合格,从而引发不良反应。

常用的中草药毒性及不良反应

常用的中草药毒性及不良反应

常用中草药不良反应——过敏反应
下列药物可致过敏性皮炎:天花粉、 下列药物可致过敏性皮炎:天花粉、全 水蛭、地鳖虫、蜈蚣、 蝎、水蛭、地鳖虫、蜈蚣、鱼腥草注射 液 下列药物可致光过敏:补骨脂、紫草、 下列药物可致光过敏:补骨脂、紫草、 紫苏、 紫苏、白芷 枇杷叶、复方丹参注射液—可致喉头水 枇杷叶、复方丹参注射液 可致喉头水 肿
常用中草药不良反应——血液毒性反应
龙葵、蜀羊泉 可致溶血 可致溶血、 龙葵、蜀羊泉—可致溶血、血液白细胞下降 雷公藤、青风藤—可致血液白细胞下降 可致血液白细胞下降、 雷公藤、青风藤 可致血液白细胞下降、 长春花、喜树、山慈姑—有骨髓抑制作用 长春花、喜树、山慈姑 有骨髓抑制作用 三棱、莪术、蜈蚣—可致溶血 可致溶血、 三棱、莪术、蜈蚣 可致溶血、出血 斑蝥、蜂毒、雷公藤、天花粉—可致弥漫性 斑蝥、蜂毒、雷公藤、天花粉 可致弥漫性 血管内凝血(DIC) 血管内凝血(DIC) 大黄—长期服用可致缺铁性贫血 大黄 长期服用可致缺铁性贫血
常用中草药不良反应——肝毒性反应
黄药子—剂量15克 可致黄疸、 黄药子 剂量15克,可致黄疸、肝细胞 剂量15 坏死 川楝子—可致转氨酶升高 可致转氨酶升高、 川楝子 可致转氨酶升高、肝细胞变性 苍耳子—可致肝细胞坏死 可致肝细胞坏死、 苍耳子 可致肝细胞坏死、脑水肿 铁树叶—可致肝细胞变性 可致肝细胞变性、 铁树叶 可致肝细胞变性、坏死 雷公藤—可致转氨酶升高 可致转氨酶升高、 雷公藤 可致转氨酶升高、肝细胞变性
常用中草药不良反应——内分泌不良反应
下列药物可致儿童性早熟: 下列药物可致儿童性早熟: 胎盘、脐带、蛤蚧、蜂皇浆、补骨脂、 胎盘、脐带、蛤蚧、蜂皇浆、补骨脂、巴戟 鹿茸、淫羊藿、仙茅、海马、 天、鹿茸、淫羊藿、仙茅、海马、蛇床子 下列药物有生殖毒性:雷公藤、昆明山海棠、 下列药物有生殖毒性:雷公藤、昆明山海棠、 白花蛇舌草、鹿蹄草、龙葵、蜀羊泉、 白花蛇舌草、鹿蹄草、龙葵、蜀羊泉、天花 甘遂、芫花、 粉、甘遂、芫花、雄黄

中草药药品不良反应

中草药药品不良反应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见的中毒症状为唇舌和肢体发麻、头痛、眩晕、烦躁不安、意识模糊、抽搐、惊厥、昏迷、瞳孔缩小或放大、牙关紧闭、甚至死亡。

如马钱子(成年人5~10mg可中毒,30mg可死亡)。

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细辛、生天南星、黄药子、苦豆子等。

(2)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见的中毒症状有心悸、胸闷、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或降低、循环衰竭、甚至死亡。

如含乌头生物碱类药物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含强心苷类中药蟾酥、罗布麻叶、万年青、黄花夹竹桃、北五加皮等。

(3)对呼吸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见的中毒症状有呼吸困难、咳嗽咳血、急性肺水肿、呼吸肌麻痹、呼吸衰竭、甚至窒息死亡。

如苦杏仁、桃仁、李子仁、枇杷仁、白果(含氰苷、氢氰酸)、商陆等。

(4)对消化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见的毒性症状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胀、腹泻、消化道出血、黄疸、肝肿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

寒凉性的中药大剂量口服后常有胃肠道刺激作用。

黄芩、芒硝、柴胡、茵陈等可引起胃部不适;黄连、苦参、青蒿、茵陈可引起恶心;鸦胆子、苦参、青蒿、生大黄可引起呕吐;生大黄、生地、番泻叶、芫花、常山可引起腹痛;巴豆、黄芩、黄连、苦参、北豆根可引起腹泄。

苍耳子、黄药子、苦楝子、雷公藤等可引起肝脏毒性。

(5)对泌尿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见中毒症状:腰痛、尿频、浮肿、尿少、尿闭、尿毒症、肾功衰竭。

常见的中药:斑蝥、木通(关木通)、马兜铃、广防己、青木香(含有马兜铃酸,引起肾小管坏死)延胡索、斑蝥素(斑蝥素30mg可致死亡)、以及钩藤碱等。

(6)对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见的毒性症状有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溶血性贫血、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死亡等。

中药:洋金花、芫花、斑蝥、狼毒、雷公藤等。

浅析中药的不良反应

浅析中药的不良反应

浅析中药的不良反应
中药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药物,它们可以在治疗各种病症时发挥一定的作用。

但是,还有一些不良反应与中药有关。

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当人们使用中药时,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药物中毒、肝肾功能损害等。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浅析中药的不良反应。

1.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人体对于某些物质产生的异常反应。

在使用中药时,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可能会出现皮疹、红肿、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

例如有些人会对草药或植物中的花粉产生过敏反应,导致对药物敏感。

因此,在使用中药时,一定要注意对过敏反应的预防。

2. 药物中毒
药物中毒是指当人们使用某些药物时,因为使用过量或剂量不当,导致身体产生严重的反应。

在中药中,一些荒草、野生动物的干燥制品、高毒性植物等都容易引起中草药中毒。

例如,皂角和金锁等植物的可以引起病人中毒,严重者还可能导致死亡。

因此,在使用中药时,需要注意选用有保障的产品。

3. 肝肾功能损害
在使用中药时,如果药物长期服用或过量使用,可能会对人体内脏产生影响,导致肝肾功能损害。

尤其是中药制剂为原材料的中药品种,长时间使用时可能会对肝肾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因此,在使用中药时,一定要注意药品的剂量,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综上所述,中药的不良反应不可忽视。

使用中药治疗疾病时,应该理性用药、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及使用、注意对药品的不良反应作出快速的反应和预防。

只有正确使用中药,才能保证中药的安全有效服务于人民的健康。

有毒中药与中药不良反应的分析

有毒中药与中药不良反应的分析

有毒中药与中药不良反应的分析中药作为传统的治疗方法,一方面受到了广泛的青睐,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潜在的风险和危险。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药的不良反应和有毒性。

本文旨在对中药的不良反应和有毒性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中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有毒中药有毒中药是指在中药临床应用和研究中,出现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情况,导致人体受到伤害。

有毒中药可能包含毒性较大的成分、药物与人体的不良反应、过量使用的药物等。

1、三七三七因具有明显的消凝效果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其含有多种次黄嘌呤、有机酸等成分,严重危害肝肾功能,常常导致肝肾损害以及消化、泌尿、心血管等方面的不良反应。

2、石膏石膏是一种基础性药材,含有大量的氢氧化钙,在中药中被广泛使用。

但石膏容易引起胃肠道不适,还有可能导致胃和十二指肠溃疡,长期使用更容易造成钙质代谢异常。

3、蜈蚣蜈蚣具有很大的祛风驱寒、解毒作用,是中药制剂中常用的成分。

但长期使用蜈蚣药物可能导致各种不正常反应,如恶心、呕吐、中毒、腹泻等。

二、中药不良反应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在中药应用过程中,由于药物与人体之间的反应或中药成分导致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包括头痛、恶心、嘔吐、异常疲劳、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

1、当归当归原属于伞形科植物,含有多种硫化物和有毒物质,能够导致人体中毒。

当归还可能导致妊娠期妇女出现子宫收缩、早产等问题。

2、田七田七有消除淤血、活血散结等作用,被广泛使用。

但如果使用不当,会导致出血、心悸、头痛等不良反应。

3、川乌川乌在医疗中被使用很广泛,但在大剂量使用下,很容易引起感觉不适、呕吐、失眠、心情烦躁等表现。

三、预防及应对措施1、了解病情在使用任何一种中药之前,一定要去医院就诊,了解病情和用药情况,否则会增加风险。

2、遵循医嘱合理的使用药品是预防不良反应的首要方法。

要遵照医嘱的剂量、用药方法与用药时长进行用药。

3、对症治疗对于不良反应的出现,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及时的对症治疗,如果持续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第一篇: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摘要:目的通过对中药的毒性及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分析,指导合理使用,保证用药安全。

方法分析了中药常见的毒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结论合理使用中药,降低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

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在人类战胜疾病,走向健康的征途中中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中药的开发和中药使用范围的扩大,有关中药的毒性和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引起了社会各界和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对这一重大问题的思考和重视,而且药品监督部门和卫生部门把这一工作作为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中药;毒性;不良反应药品中使用的不良反应已成为用药安全的一大隐患。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11%~26%,我国每年住院的5000 多万人次中,与药品不良反应有关的可达250 多万人,而死于药源性疾病和中药不良反应的人数大约有 20 万,中药的不良反应比例仅次于抗生素,名列第二,人们应该意识到,即使是中药,也是存在一定的毒性或不良反应。

因此,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1 中药的毒性国务院令第 23 号颁布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规定:医疗用毒性药品,系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

中药的毒性与其所含的毒性生物碱,有毒苷类,有毒植物蛋白及毒素有关。

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中毒反应:1.1 呼吸系统黄药子、雷公藤、乌头等可引起咳嗽、哮喘、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紫绀、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等。

1.2 循环系统如雷公藤、蟾酥、山豆根、乌头类、人参、斑蝥等可引起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心率减慢或增快、心律不齐、心音低沉或减弱、传导阻滞,房颤等。

1.3 消化系统雷公藤、蟾酥、枇杷叶、益母草、山慈菇、洋金花等可引起食欲不振、口苦恶心、腹泻、便秘、黑便、黄疸、肝脾肿大、肝脏损伤以及中毒性肝炎等。

中药的毒性与不良反应

中药的毒性与不良反应

中药的毒性与不良反应一.概述中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瑰宝,随着当今世界“人类回归自然”呼声的日益高涨,中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药有历史的局限性,有的甚至不科学.不合理.有关中药的一些传统认识.经验.方法和习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逐步显现出来.所谓“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的观点是对中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人们对中药毒性和不良反应的观察.感知.和重视非常欠缺.有的不实宣传也纯出于商业利益。

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是客观存在的。

二近年来有关中药中毒和不良反应的报道1.中药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过敏反应和中毒反应的报道很多,有的症状很严重,有的出现生命危象。

日本小柴胡汤事件新加坡禁用黄连事件。

德国药物安全整顿委员会认为:“使用茜草根治疗是没有理由的,因为这类药物弊大于利”。

用高效液相色谱可测得茜草中含有较大量的亮黄素(LUC)该物质经过动物实验可引起V97细胞基因突变和DNA片段破裂。

2.中药药源性肝病(1 )有报道长期服用大黄会出现黄疸,并伴有肝硬化。

(2 )治疗烧伤的中药外用制剂因鞣质含量过高.粘膜及创面吸收过量,引起肝小叶中心坏死。

(3)有些中药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如:川楝子皮苍耳子黄药子(4)某些中药可诱发肝肿瘤动物实验证明青木香马兜铃关木通硝石中含有N-亚硝基化合物及苏铁柯子石菖蒲桂皮花椒八角中含的黄樟醚可诱发试验动物肝肿瘤的产生。

(5)出现中毒和过敏反应报道最多的中药:主要是黄连、黄芩、黄柏、大青叶、板蓝根、山豆根等数十种。

特别指出补益药中的人参.党参.黄芪.熟地.当归.麦冬.灵芝.鳖甲同样也可引起不良反应。

三. 中药毒性和不良反应的含义1.中药毒性的含义(1)狭义的中药毒性。

即通常所说的药理学意义的毒药概念:指治疗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超过剂量即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在中药学中的中药性能项下.有毒的中药即表述“有毒”“有小毒”或“有大毒”。

(2)广义的中药毒性。

上古时期“毒”与“药”相通,“药”即“毒”.常将“毒药”作为药的通称.另外“毒”乃“药”之偏性.是药物所以能“补偏救弊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引言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许多中药常被人们用于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

然而,与其疗效相伴而来的,也包括一些可能带来毒副作用的风险。

本文将着重介绍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以提醒人们在使用中药时需谨慎和注意。

常见中药及其毒副作用麻、热类中药•藜芦:藜芦具有发汗解表、解毒等作用,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头晕、口干舌燥、恶心等不适感,严重时可引发中毒症状。

•小附子:小附子属于热性中药,可用于治疗寒痹、水肿等症状,但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可能导致恶心、呕吐、心慌等毒副作用,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茶类中药•沉香:沉香是一种常用于驱风散寒、平喘化痰的中药,但长期高剂量使用可能导致肾功能损伤、肝脏损伤等毒副作用。

•决明子:决明子是治疗眼疾常用的中药,但长期大量使用可导致消化不良、肝损伤等毒副作用。

补益类中药•人参:人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被广泛用于补气、益精等功效。

然而,长期过量使用人参可能导致高血压、心律失常、失眠等不良反应。

•枸杞子:枸杞子具有补肾益精、明目等保健作用,但过量食用可能引发腹泻、口干、尿频等毒副作用。

解毒类中药•三七:三七是一种常用的解毒中药,但长期服用或高剂量使用可能导致头晕、心慌、恶心等不良反应。

•穿心莲:穿心莲是治疗中毒的中药之一,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肠胃不适、心慌、呼吸困难等毒副作用。

如何减少中药的毒副作用1.寻求专业人士指导:寻求中医师或药剂师的建议,根据自身情况确定用药剂量和疗程。

2.避免过量使用:严格按照剂量使用中药,避免超过推荐剂量和使用时间。

3.注意禁忌症:了解中药的禁忌症和不良反应,避免与禁忌症患者使用或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熬夜,增强抵抗力,预防和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

结论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中药也存在着一定的毒副作用风险。

为了避免不良反应和减少风险,我们应该谨慎使用常用中药,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中药材常见毒性与副作用手册

中药材常见毒性与副作用手册

中药材常见毒性与副作用手册中药材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然而,虽然中药材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常见的毒性与副作用。

本手册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材毒性与副作用,以便读者在使用中药材时能够更加谨慎和明智。

一、黄连黄连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泻火解毒的功效。

然而,长期或大剂量使用黄连可能会导致胃肠道不适、食欲不振、口苦等副作用。

此外,黄连中含有的黄连素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因此患有肝病的患者应慎用。

二、附子附子是一种常用的温阳药,具有温肾助阳、驱寒散瘀的功效。

然而,附子中含有的毒性成分—附子碱,具有强烈的心脏毒性。

因此,在使用附子时必须掌握适当的用量和使用方法,以免引发心脏毒性反应。

三、雄黄雄黄是一种常用的外用中药材,具有消肿止痛、杀菌消炎的作用。

然而,雄黄含有的硫化汞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使用不当或长时间接触,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中毒等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雄黄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长时间或过量使用。

四、川乌川乌是一种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具有祛瘀通络、止痛的功效。

然而,川乌中含有的乌头碱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头晕、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

因此,在使用川乌时应掌握适当的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中毒的发生。

五、雪莲雪莲是一种常用的滋补药材,具有补气养血、益肺止咳的功效。

然而,雪莲中含有的毒性成分—雪莲碱,对心脏有一定的毒性。

因此,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应慎用雪莲,以免加重病情。

六、甘遂甘遂是一种常用的泻下药,具有通便的作用。

然而,甘遂中含有的大黄素具有一定的肝毒性,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

因此,在使用甘遂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滥用或长期使用。

七、葶苈子葶苈子是一种常用的祛痰药,具有祛痰止咳的作用。

然而,葶苈子中含有的毒性成分—葶苈碱,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

因此,在使用葶苈子时应掌握适当的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肝脏造成损害。

浅谈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浅谈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浅谈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发表时间:2011-06-15T10:10:08.9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宋秀芬[导读] 随着中药应用得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对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

宋秀芬(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中心医院中药房 016000)【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0-0415-02随着中药应用得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对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

中药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不仅在于药物本身的毒性,也在于用药不当所造成的损害,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一下原因: 1.药材来源存在差异性药物的种属和产地不同导致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

如木通,有木通科植物木通和马兜铃科植物关木通之分,木通科植物木通无毒,而马兜铃科植物关木通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2]。

临床应用时可因品种混乱,误用而导致中毒。

2.炮制因素中药经过适当的炮制可以增加药效,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等。

但不当的炮制也会使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上升。

所以有“生熟异治”之说。

但是,近年来忽视炮制工作,造成中药饮片质量下降的情况比较严重。

这也是产生毒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杜仲中含杜仲胶多,生杜仲的降压效果较弱,炮制后则胶质破坏,炒杜仲降压的绝对值相当于生杜仲的两倍,故应注意用药量的调整。

3. 药物配伍不合理中药大多数为配伍用药,其制剂亦为中药材配方制成。

因此用药应遵循中医中药的配伍禁忌,充分考虑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还应注意到某些中药与西药的配伍应该谨慎。

如中成药消渴丸中,除草药成份外,还含优降糖,故在使用时应注意与其他降压药的配伍避免造成低血糖昏迷;山楂、五味子、乌梅、山茱萸与磺胺合用会引起血尿。

4. 药物有效成分是毒性成分及用量不当中药六神丸的成分含有雄黄、蟾酥,而这两种成份皆为毒性中药,近年来多有报道因服用不慎导致中毒的病案,由此可见,在临床应用时对某些有毒的中药应严格控制剂量,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的毒性与不良反应南京中医药大学秦明珠中药是我们的祖先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产物。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在人类战胜疾病、走向健康的征途中,中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药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中药的开发和中药使用范围的扩大,近几年来,有关中药的毒性和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

引起了社会各届和药事组织对这一重大问题的思考和重视。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部门把这一工作作为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事物有一利必有一弊,这是大自然的规律。

药物都是双刃剑,有治疗作用,就会有毒副作用。

中药取材于天然的植物、动物、矿物,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使用,与化学药物相比,其毒副作用小得多。

小得多并不等于没有毒副作用。

对中药的毒性,中医典籍中有明确的记载。

《素问。

五常政大论》篇载:“大毒治病,十去其六。

常毒治病,十去其七。

小毒治病,十去其八。

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其中“大毒”、“常毒”、“小毒”指其毒副作用大小不同的药物。

《神农本草经》把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下品125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

”明代的《本草纲目》更将有毒中药细分为大毒、有毒、小毒、微毒四级,其中毒性中药381种以专篇介绍。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也详细收载了多种有毒中药,如乌头、蟾稣、斑蝥等。

此外,历代本草还有关于“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用药禁忌”等的记载,这些也是针对中药的毒性和中药不良反应而言的。

我们的祖先在医疗实践中,为了减毒增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用药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中药的炮制加工,方剂配伍的君臣佐使,汤剂的煎服方法等。

中药只要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辨证论治,正确使用中药,中药的毒副作用是非常小的。

一般的煎剂及大多数传统的丸、散、膏、丹都不表现严重的毒性或不良反应,这是中药的最大优势所在,也是中药赖以生存、发展、沿传至今的根源所在。

近年来,许多人受广告宣传的误导,认为中药是纯天然的,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这是绝对错误的。

中药作用缓慢温和,服用时间相对较长,患者在服用期间若身体发生一些细微的不良变化,在短时间内是很难发现的。

药品使用的不良反应问题已成为用药安全的一大隐患。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11%~26%我国每年住院的5000多万人次中,与药品不良反应有关的可达250多万人,而死于药源性疾病和中药不良反应的人数大约有20万,中药的不良反应比例仅次于抗生素,名列第二。

人们应该意识到,即使是纯中药,也是存在一定的毒性或不良反应。

因此中药的毒性和中药的不良反应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大问题,并且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和中药的不良反应非常必要。

一、中药的毒性1988年1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3号颁布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规定:医疗用毒性药品:系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导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

常见的毒性中药有(27种):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生白附子、生半夏、生天南星、生巴豆、斑蝥、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斤子、闹洋花、天仙子、雪上一支蒿、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红粉和红升丹都含有氧化汞)、轻粉、雄黄等。

中医为何要使用有毒中药?专家认为:有毒中药可治顽疾,合理使用还是可以避风险的,决不能因噎废食。

清代名医叶天士擅用毒虫治疗症瘕j iǎ、积聚、惊厥等,在历史上传为佳话。

著名中药专家金世元教授介绍,中医对中药毒性早有认识,并十分重视。

名老中医朱良春指出:“因为有毒中药是治病攻邪的良药,治疗疑难重症尤其离不开它”。

研究肿瘤数十年的专家李佩文教授指出:“中医历来推崇‘以毒攻毒’理论,即以有毒中药治疗沉疴kē大疾,以我数十年从事肿瘤治疗的临床实践来看,确实有其无法取代的作用。

”实践证明,用有毒中药虽然医生要承担风险,但它的毒性还是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控制的,而且能变害为宝。

重要的是必须科学炮制,正确配伍,严格对证,准确掌物剂量和煎药、服药的时间,“中病即止”。

现代名医以有毒中药治疗癌症痹症等疑难病的,也比比皆是。

以中药马钱子为例,该药虽有大毒,但是炮制得当、使用合理、可以治疗多种重症,如类风湿、半身不遂、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肌无力、肿瘤、精神分裂症等,“但稍不谨慎则祸不旋踵”。

牛黄解毒片和安宫牛黄丸都含有雄黄,都可引起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害,但它们都是非常有效的治疗疾病的药物。

中医博士学会会长说:“许多安全性极高的中药,虽然使用范围很广,但对疑难病一般只能作为辅助用摇。

而毒性中药针对某些具体疾病,力有专功,可解决临床上的难题,雄黄治疗白血病得到世界医学界的公认就是突出的实例。

西药的毒副作用更为普遍,关键是掌物好合理应用的问题,如因为中药有毒而不让或不敢使用,那就阻碍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医药走向世界。

”解放后,我国已对100余种中药的化学结构、药理、毒理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已明确了中药有毒成分的主要物质基础的类别。

中药的毒性与其所含有的毒性生物碱、有毒苷类、有毒植物蛋白、有毒动物蛋白及毒素等有关。

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中毒反应: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黄药子、雷公藤、乌头等可引起咳嗽、哮喘、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紫绀、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等。

循环系统雷公藤、蟾酥、山豆根、乌头类、人参、斑蝥等可引起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心率减慢或增快,心律不齐,心音低沉或减弱,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为房颤等。

消化系统雷公藤、蟾酥、枇杷叶、益母草、山慈姑、洋金花等可引起食欲不振、口苦、恶心、腹泻、便秘、黑便、黄疸、肝脾肿大、肝脏损伤以及中毒性肝炎等。

泌尿系统关木通、广防己、斑蝥、雷公藤、山豆根等可引起尿频、尿急、尿少、尿闭、排尿困难或尿道灼热、尿毒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检可出现血尿、蛋白尿等。

血液系统天花粉、狼毒、洋金花、斑蝥等可引起白细胞、粒细胞减少,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弥漫性血管凝血,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神经系统洋金花、雷公藤、蟾酥、乌头、蓖麻子等可引起头晕,口唇麻木,瞳孔放大或缩小,对光反映迟钝或消失,严重者可出现烦躁不安,意识模糊,语言不清或障碍,昏迷甚至死亡。

由此可知,中药的毒性和药效是同时存在的药物属性。

用药对证,剂量及用法恰当,“毒性”可以变为药效,祛病健身。

药不对证,剂量及用法不当,药效亦可变为“毒性”,甚至损害人体健康。

以中药乌头为例,其中含有的有毒成分为乌头碱,可致呼吸中枢麻痹,引起心脏骤停。

乌头经过炮制后,成为乌头次碱,这二者的毒性有显著的差异,但其中的强心成分依然保留,用其治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各种休克有效率达86.5%。

附子不是由主根上的侧根膨大形成,而是由茎基部鳞叶腋内腋芽形成的粗短匍匐茎上的不定根膨大而成,并为乌头的当年生块根。

川乌不是由胚根发育而成,而是乌头的二年生块根。

乌头的当年生块根(附子),到第二年则为主根(川乌),第三年主根已枯朽成壳状,不能提供商品,以此循环。

当前由于不少传统炮制减毒的机理尚不清楚,在准确掌物适应症、使用量、疗效方面尚不规范。

到底还有哪些中药属于毒性药物?毒性成分是什么?中毒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和杜绝?如何处理和抢救中毒者?还都是盲区。

另外,从目前对使用中成药的统计来看,开中成药处方最多的,是对中药知识往往不甚了解的医生。

因此,对有毒中药的管理必须严上加严,慎之又慎。

200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拨款进行“含马兜铃酸中药的安全性评价研究”,历时4年完成,这是我国首次对中药毒副作用问题大规模斥资立项研究。

2005年12月“含马兜铃酸中药的安全性评价研究”已通过专家验收。

在药学研究、毒理研究及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通过对大鼠的毒理实验和227例含马兜铃酸中药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观察:提出关木通和广防己提取物(AAI)毒性作用靶器官首先累及肾脏和泌尿系统,其中毒特点为慢性蓄积性,其肾脏病理损害过程为急性肾功能损害—肾小管功能损害—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尿β-微蛋白可以作为肾小管功能早期损害的参考指标;马兜铃可通过血脑屏障在脑组织中蓄积;广防己引起的急性肾损害主要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

阐明了关木通和广防已以及龙胆泻肝丸等毒性作用机理,并对中毒剂量给出较准确数据。

掌握着人命关天处方权的医生应当如何面对有毒中药的挑战?首先应以《药典》为法律依据,在使用有毒中药时,必须严格按照《药典》规定的事项行事。

同时,医生必须学习和掌握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以及救治方法,并严格执行药品说明书,在使用有毒中药时严格遵循病证对路、合理配伍、注意用法、“中病既字止”等原则,力求做到趋利避害。

对中药的毒性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论治,通过合理炮制、配伍、煎服来减毒增效,中药是安全有效的,那些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可以随便吃,或认为中药有毒,不能用的观点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为加强毒性中药的监管,杜绝毒性中药的流失,防止中毒等严重事件的发生,保证人民用药安全,经审查同意经营毒性中药的药性零售企业,要认真执行国务院《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及相关法规,严格自律,规范经营:一是销售毒性中药必须凭盖有医生所在医疗机构公章的处方,每次处方剂量不超过两日极量;二是调配处方时必须认真负责,保证剂量准确,按医嘱注明要求调配,并由配方人员和具备资格的药学技术人员复核、签名(盖章)后,方可发药。

对处方未注明“生用”的毒性中药,应当付炮制品。

发现处方有疑问时,须经原处方医师审定后再行调配。

处方一次有效,取药后处方保存两年:三是群众自配民间单、秘、验方需用毒性中药,购买时必须持有被单位或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证明信方可调配销售,每次购用量不可超过两日极量。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药品分类管理的要求及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安排,毒性中药经营将实行定点供应。

二、中药的不良反应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公布,历年上报的各种药品不良反应中,中药占了10%~15%。

这一数据说明中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中药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安全。

中药不良反应中比例最高、程度最严重的剂型是注射剂,且在注射剂中静脉用药的药品不良反应为非静脉用药的9.2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专家指出,越来越多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显示,滥用中药和滥用抗生素危害同样大,很多人认为中药性能平和、中药没有副作用的观念是错误的。

有的人长期服用某几种中药。

有的人模仿别人用药,还有的人认为中国几千年一直都在用中药,中药没有不良反应,可以随便服用,造成不合理用药现象突出。

北京地区药品反应检测中心对5900份北京地区药品不良报表分析表明,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中,抗生素以48.2%的比例占首位,中药以13.4%的比例占第二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