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浙江省海洋碳汇资源及潜力评估
2024年第2期海洋开发与管理3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并对其进行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未来我国碳汇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方向指引㊂海洋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领域,在实现 双碳 目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㊂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体,海洋碳汇(蓝碳)与陆地碳汇相比无疑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㊂近年来,为建设海洋生态文明以及实现 双碳 目标,自然资源部不断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蓝碳标准体系 2023年印发实施6项蓝碳系列技术规程,填补蓝碳生态系统业务化调查监测技术规程的空白;2024年印发实施‘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项目增汇成效评估技术规程(试行)“,推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与固碳增汇协同增效㊂在自然资源部的指导和支持下,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包括牵头编制我国首个综合性海洋行业标准‘海洋碳汇核算方法“(H Y/T0349-2022)㊁牵头编制我国首个碳汇分类行业标准‘海洋碳汇分类与代码“㊁参与编制‘中国海洋蓝碳技术发展路线图“㊁牵头承担 杭州湾南岸海岸带碳汇调查㊁评估与价值核算 项目㊁合作建设 海洋低碳技术研究室 等,在蓝碳调查监测与评估㊁蓝碳价值核算㊁蓝碳标准制定和负碳技术评估等方面积累了较强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成果㊂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对我国发展碳减排和碳汇提出更高的要求㊂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㊁优化产业结构㊁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我国碳市场也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配额成交量市场;与此同时,我国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贡献者和积极践行者,正在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㊂为此,有必要在蓝碳摸底调查和监测评估㊁蓝碳交易试点和市场建设㊁蓝碳经济全产业链发展以及蓝碳发展科技支撑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力争在蓝碳领域取得原创性重要成果,助力我国实现 双碳 目标,积极参与多层次的蓝碳国际合作,并在蓝碳领域贡献理念㊁技术和实践方法的 中国智慧 ㊂本期‘海洋开发与管理“特别设置专栏,围绕上述研究领域遴选4篇学术论文,内容涉及蓝碳潜力评估㊁蓝碳空间布局㊁蓝碳技术及其应用㊁蓝碳产业发展等方面,从不同尺度和角度丰富我国蓝碳研究成果,助推蓝碳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㊂刘大海期刊副主编教授㊁博士生导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岸带中心主任浙江省海洋碳汇资源及潜力评估过梦倩1,吴正杰2,单亦轲2(1.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杭州310014;2.宁波大学商学院宁波315211)摘要:在实现 双碳 目标背景下,研究浙江省海洋碳汇资源及潜力对于浙江省努力打造海洋碳汇收稿日期:2023-08-24;修订日期:2024-01-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海洋生态环境陆海统筹治理机制研究:绩效评价㊁策略博弈与政策仿真 (71874092).作者简介:过梦倩,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渔业产品的绿色贸易政策通信作者:吴正杰,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碳汇产业的评估与交易4海洋开发与管理2024年交易 浙江样板 ㊁抢占全国海洋碳汇交易战略 高地 具有重要意义㊂文章将浙江省海洋碳汇资源分为海水养殖碳汇与滨海湿地碳汇2个部分,分别测算当前碳汇能力和未来碳汇增长潜力㊂其中,海水养殖碳汇采用2010 2021年浙江省海水养殖贝藻类产量数据,基于‘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方法“测算碳储量;滨海湿地碳汇采用碳密度与湿地面积乘积法测算碳储量㊂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贝藻类养殖碳汇是浙江省海洋碳汇的主体,而滨海湿地碳汇规模较小;贝藻类养殖碳汇近年来增长较为稳定,而滨海湿地碳汇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贝藻类养殖碳汇可以通过优化经营规模等方式提高养殖产量,滨海湿地碳汇可以通过增加红树林种植面积等方式提高碳储量,从而增强碳汇能力㊂关键词:海洋碳汇;蓝碳;海水养殖;贝藻类;滨海湿地中图分类号:P74;X14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24)02-0003-12A s s e s s m e n t o fM a r i n eC a r b o nS i n kR e s o u r c e s a n dP o t e n t i a li n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G U O M e n g q i a n1,WUZ h e n g j i e2,S H A N Y i k e2(1.S c h o o l o fE c o n o m i c s,Z h e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T e c h n o l o g y,H a n g z h o u310014,C h i n a;2.B u s i n e s sS c h o o l,N i n g b oU n i v e r s i t y,N i n g b o315211,C h i n a)A b s t r a c t:I nt h ec o n t e x to f a c h i e v i n g t h e d o u b l ec a r b o n g o a l,t h es t a t i s t i c so fm a r i n ec a r b o ns i n kr e-s o u r c e s a n d p o t e n t i a l i n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i s o f g r e a t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f o r 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t o s t r i v e t ob u i l d a Z h e j i a n g M o d e l o fm a r i n e c a r b o n s i n k t r a d i n g a n d s e i z e t h e s t r a t e g i c h i g h l a n do f n a t i o n a lm a r i n e c a r b o n s i n k t r a d i n g.I n t h i s p a p e r,t h em a r i n e c a r b o n s i n ko f 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w a s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 o p a r t s:m a r i-c u l t u r e c a r b o n s i n ka n dc o a s t a lw e t l a n dc a r b o ns i n k.T h ec u r r e n t c a r b o ns i n kc a p a c i t y a n df u t u r ec a r b o n s i n k g r o w t h p o t e n t i a lw e r e c a l c u l a t e d r e s p e c t i v e l y.T h em a r i c u l t u r e c a r b o ns i n ku s e d t h ed a t ao fm a r i c u l-t u r e s h e l l f i s ha n d a l g a e p r o d u c t i o n i n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f r o m2010t o2021.T h e s h e l l f i s ha n d a l g a e c a r b o n r e s e r v e sw e r e c a l c u l a t e db a s e do nt h eE c o n o m i cV a l u eA c c o u n t i n g M e t h o do f M a r i n eC a r b o nS i n k.T h e c o a s t a lw e t l a n d c a r b o n s i n ku s e d t h e c a r b o nd e n s i t y a n dw e t l a n d a r e a p r o d u c tm e t h o d t o c a l c u l a t e t h ew e t-l a n d c a r b o n r e s e r v e s.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a t p r e s e n t,s h e l l f i s h a n d a l g a e c u l t u r e c a r b o n s i n k a c c o u n t e d f o r t h em a i n p a r t o fm a r i n e c a r b o n s i n k i n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w h i l e t h e s c a l e o f c o a s t a l w e t l a n d c a r b o n s i n k w a s s m a l l e r.T h e g r o w t ho fs h e l l f i s ha n da l g a ec u l t u r ec a r b o ns i n kh a db e e nr e l a t i v e l y s t a b l e i nr e c e n t y e a r s,w h i l e t h e c o a s t a l w e t l a n d c a r b o n s i n kh a d g r e a t p o t e n t i a l f o r c a r b o n s i n k g r o w t h.T h e c a r b o n s i n k o f s h e l l f i s ha n d a l g a e c u l t u r e c o u l d i n c r e a s e t h eo u t p u t a n de n h a n c e d t h e c a r b o ns i n kc a p a c i t y b y o p t i m i z i n g t h eb u s i n e s s s c a l e,a n d t h e c a r b o n s i n ko f c o a s t a lw e t l a n dc o u l d i n c r e a s e t h e c a r b o ns t o r a g eb y i n c r e a s i n g t h e p l a n t i n g a r e a o fm a n g r o v e.K e y w o r d s:M a r i n e c a r b o n s i n k,B l u e c a r b o n,M a r i c u l t u r e,S h e l l f i s ha n d a l g a e c u l t u r e,C o a s t a lw e t l a n d0引言当前,由于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大量排放,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并引起海平面升高和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威胁㊂缓解能源危机㊁实现节能减排等的重要性逐渐引起世界各国关注,碳中和㊁碳达峰正在成为全球性的关键议题㊂截至2020年,全球已有54个国家实现碳达峰,同时有2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颁布政策和立法的第2期过梦倩,等:浙江省海洋碳汇资源及潜力评估5方式做出碳中和的承诺㊂海洋是碳固定和碳储存的重要场所,据估计,在每年约7.8P g的人工二氧化碳排放中,约2.3P g被海洋吸收[1]㊂相对陆域碳汇,海洋碳汇储碳能力稳定[2],海洋不仅可以缓解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多重环境胁迫,而且有着巨大的增汇潜力和负排放研发前景,在支撑国家碳中和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㊂浙江省海域面积辽阔,海洋碳汇的增汇潜力巨大㊂省内海洋碳汇交易的实践探索已逐渐展开,但仍存在评估体系薄弱㊁交易主体模糊㊁交易平台缺失等问题㊂浙江省应努力打造海洋碳汇交易的 浙江样板 ,抢占全国海洋碳汇交易的战略 高地 ,为加快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㊁实现 双碳 目标贡献 浙江经验 和 海洋力量 ㊂本研究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统计在我国具有重要地位的贝藻类海水养殖碳汇以及所有对海洋碳汇产生影响的各类滨海湿地碳汇,同时补全此前被忽视的滩涂碳汇的重要意义,从而以全面翔实的数据助力浙江省制定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 路线图 ㊂1文献综述国内通常将海洋碳汇称为蓝碳,而蓝碳的概念最早来源于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蓝碳报告“㊂刘纪化等[3]指出蓝碳是指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海洋中的过程㊁活动和机制;T a n g等[4]指出蓝碳需要沿海生态系统中高等植物㊁浮游植物㊁藻类和钙化生物的共同参与㊂蓝碳具体包括滨海湿地碳汇和海水养殖碳汇,二者均能储存海水中的碳,从而有效缓解气候变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5-6]㊂与此同时,滨海生态系统对于调节水质和养分循环㊁减缓海平面上升和海岸侵蚀㊁维持滨海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7-9];近海地区的海水养殖能够拦截来自陆地的养分输入,从而缓解海水富营养化,研究表明海水养殖能够将海水养分含量降低50%[10]㊂此外,海藻光合作用直接向近岸海域注入氧气和去除二氧化碳,有助于缓解海水富营养化导致的缺氧,提高海水p H值并缓解海洋酸化[11-12]㊂当前研究表明,虽然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仅占海洋面积的0.2%,但其吸附的碳沉积物约占海洋总碳沉积物的50%,其中植被和土壤储存大量的碳[13]㊂在某些条件下,这种蓝碳可能会再次释放到大气中,使这些生态系统成为陆海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14]㊂目前公认被纳入海洋碳汇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包括红树林㊁盐沼㊁海草床和滩涂等[15-18]㊂以红树林为例,学者们针对其碳储量和碳汇能力进行测算㊂武高洁等[19]基于红树林胸径估算红树林生物量;张莉等[20]利用异速生长方程法和遥感反演法测算植被碳储量,并通过测定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土壤呼吸消耗测算红树林湿地的碳汇;刘红晓[21]通过野外样方调查,将红树林碳密度分类为生物量碳密度㊁地被层碳密度和土壤碳密度,估算3种情况下的红树林碳汇潜力,并比较不同地区的红树林碳汇能力㊂海水养殖碳汇主要集中于贝藻类,其具有养殖周期短㊁灵活性强㊁碳汇潜力方便核算的优点,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丰富的研究㊂张麋鸣等[22]对福建省海水养殖贝藻类的含碳量进行测算,并用回归模型预测2030年全国和福建省的海水养殖碳汇潜力;徐敬俊等[23]在测算沿海地区贝藻类养殖碳汇量的基础上,考察海水养殖碳汇量的时空分布特点,并选取相应空间计量模型探讨渔业碳汇的空间外溢效应与影响因素㊂上述关于海洋碳汇概念㊁机制和测算的研究为政策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㊂由于海洋生态系统在碳固存和养分积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4-25],许多拥有蓝碳资源的国家都提倡通过系统了解影响蓝碳生态系统固碳功能的关键驱动因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建立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法律机制,并利用碳融资和碳交易机制加强固碳能力[26-27],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蓝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生态管理方案,以市场机制促进滨海湿地恢复[28]㊂尽管关于蓝碳的研究日渐深入,但不同研究课题之间仍存在明确的界限,为制定管理措施以维持和改善蓝色碳汇带来阻碍㊂海洋生态系统是水圈㊁岩石圈㊁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针对某种单一生态系统的碳汇测算难以全面衡量某地区的碳汇现状与潜力,必须全面考量所有影响蓝6海洋开发与管理2024年色碳汇的生态系统,从而更加科学地量化和预测蓝色碳汇能力㊂2研究方法2.1浙江省贝藻类养殖碳汇估算方法2.1.1已有贝藻类养殖碳汇估算方法目前国内对海水养殖碳汇的估算方法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㊂由于海水养殖碳汇主要包括贝藻类养殖碳汇,已有文献对贝藻类养殖碳汇的估算方法包括室内培养法㊁海-气界面二氧化碳通量估算法㊁站点观测法㊁样方调查法㊁称重法等㊂本研究通过论述各种估算方法的特征与优缺点,为贝藻类养殖碳汇估算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㊂室内培养法是将贝藻类置于室内培养池进行特征性分析的估算方法,如J i a n g等[29]利用箱式培养法对贝类的摄食㊁排泄和呼吸过程进行追踪,并通过测算箱体内各种元素的变化估算贝类滤食㊁排泄㊁呼吸等过程对碳的移除和释放作用;这种方法能够全面评估养殖生物的固碳能力,但无法准确模拟复杂的现实生态系统环境,在估算碳汇能力时存在较大误差㊂海-气界面二氧化碳通量估算法通过测算一定时间范围内养殖水体上方密闭箱体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根据截面积㊁时间梯度变化等估算养殖水体吸收二氧化碳的程度[30];这种直接估算的方法简单便捷,但只能以点带面表示整个养殖区域,且通量的测算会受温度㊁光照等因素的干扰而造成结果偏误[31]㊂站点观测法与样方调查法分别通过在养殖区域设置观测点与样方,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得到沉积物中被埋藏的碳组成及其含量,进而推导养殖环境碳埋藏速率;这种方法能够获得较精确的数据,但成本较高㊂称重法的原理是通过捕捞㊁计数㊁干燥㊁称重等方式获得养殖贝藻类的干重和含碳量,再通过养殖海域面积㊁养殖密度㊁养殖产量等参数估算养殖㊁捕捞活动从海水中移除的碳汇;相比其他方法,称重法使用较为普遍,且操作简单㊁性价比较高,因此本研究主要采用此方法估算浙江省海水养殖贝藻类的碳汇能力㊂2.1.2藻类养殖碳汇的估算方法海水养殖的大型藻类可通过光合作用将溶解在海水中的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并储存于植物体内,从而将海水中的碳移出㊂同时,藻类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海水中的无机盐,使海水p H值升高,促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向海水扩散㊂根据张麋鸣等[22]对贝藻类移出碳汇量的研究,大型藻类养殖碳汇的估算公式为:A C O2=3.67 (M㊃W D㊃W C)式中:A C O2为藻类的二氧化碳吸收量;M为藻类养殖品种的产量(湿重);W D为不同品种藻类的干湿比系数;W C为不同品种藻类的含碳系数;3.67为转换系数,取44(二氧化碳分子量)/12(碳分子量)㊂2.1.3贝类养殖碳汇的估算方法贝类主要将滤食和同化浮游植物固定的碳,转化为自身贝壳和软组织的碳㊂根据称重法的计算原则,贝类在海水中固定的碳汇应为不同贝类的软组织和贝壳含碳量的总和㊂本研究参考张麋鸣等[22]采用的称重法估算贝类养殖碳汇:C B= ni=1(C S+C K)式中:C B为贝类固定的总碳汇;C S为第i种贝类的软组织固定的碳汇;C K为第i种贝类的贝壳固定的碳汇;n为贝类种数㊂C S和C K的计算公式为:C S=M B㊃W D㊃R S㊃W SC K=M B㊃W D㊃R K㊃W K式中:M B为第i种贝类的年产量(湿重);W D为第i 种贝类的干湿比系数;R S和R K分别为第i种贝类软组织和贝壳的干质量比;W S和W K分别为第i种贝类软组织和贝壳的含碳系数㊂不同贝类和藻类的系数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㊂表1不同贝类的系数T a b l e1T h e c o e f f i c i e n t s f o r d i f f e r e n t s h e l l f i s h s p e c i e s%系数牡蛎贻贝扇贝蛤蛏子其他干湿比系数65.1075.2863.8952.5570.4864.21贝壳干质量比98.3691.5385.6598.0296.7488.59贝壳软组织比6.148.7414.351.983.2611.41贝壳含碳系数12.6811.7611.4011.5213.2411.44软组织含碳系数45.9844.4043.9044.9044.9943.87注:数据来源于‘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方法“㊂第2期过梦倩,等:浙江省海洋碳汇资源及潜力评估7表2不同藻类的系数T a b l e2T h e c o e f f i c i e n t s f o r d i f f e r e n t a l g a e s p e c i e s%系数海带紫菜江蓠其他干湿比系数20.0020.0020.0020.00含碳系数31.2027.3920.6027.76注:数据来源于‘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方法“㊂本研究结合浙江省海水养殖的实际情况,选用牡蛎㊁贻贝㊁扇贝㊁蛤㊁蛏子5种含碳量较高的贝类以及海带㊁紫菜㊁江蓠3种含碳量较高的藻类作为统计对象,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以及‘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方法“,分析2010 2021年浙江省贝藻类海水养殖数据,估算碳汇能力及其发展潜力,为浙江省在实现 双碳 目标过程中贡献 浙江经验 和 海洋力量 提供数据支撑㊂2.2浙江省滨海湿地碳汇估算方法本研究通过整合一系列关于浙江省红树林㊁盐沼㊁海草床和滩涂蓝碳固碳能力及其各自面积的统计结果,汇总各种滨海湿地的固碳量,得出浙江省滨海湿地碳汇的总和㊂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㊁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由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㊂红树林生态系统是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其土壤储存生态系统49%~ 98%的碳,在净化海水㊁防风消浪㊁固碳储碳㊁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㊂红树林一般分布于隐蔽的海岸㊁风浪较小的曲折河口港湾和潟湖等淤泥沉积㊁浅滩广布的生境,其分布受到温度㊁盐度㊁洋流㊁潮汐等的影响㊂由于红树林处在陆海交界的位置,能够控制陆海之间的碳循环㊂参考‘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方法“,红树林碳汇的估算公式为:C m a n g r o v e s= (P E C O i㊃S i)式中:C m a n g r o v e s为红树林生态系统固定的总碳汇; P E C O i为第i种红树林类型生态系统的碳密度;S i 为该红树林类型的面积㊂P E C O i的计算公式为:P E C O i=P B I O+P G L+P S O I L 式中:P B I O为红树林生物量的碳密度;P G L为红树林地被层的碳密度;P S O I L为红树林土壤的碳密度㊂本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杜群等[28]的研究以及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浙江省红树林面积㊂采用自然或人为管理状态下红树林的最大碳储量表示红树林的碳汇潜力,估算3种情况下浙江省红树林的碳汇潜力㊂(1)情况1㊂假设红树林现有成林面积不变,林木固碳能力提高,碳密度达到最大:C S P=P MA X㊃S C式中:C S P为红树林的碳汇潜力;P MA X为红树林的最大碳汇密度;S C为红树林现有面积㊂(2)情况2㊂假设红树林碳密度不变,红树林面积则达到最大潜力面积:C S P=P A V R㊃S MA X式中:P A V R为红树林的平均碳汇密度;S MA X为红树林的最大潜力面积㊂(3)情况3㊂假设红树林面积达到最大潜力面积,红树林碳密度达到最大:C S P=P MA X㊃S MA X盐沼的面积数据参考G u等[32]的研究,海草床的面积数据参考Z h e n g等[33]的研究,滩涂的面积数据参考M a o等[34]的研究㊂由于M a o等[34]对2015年浙江省红树林和盐沼面积的测算结果与其他学者有所偏差,本研究采用其中较为保守的数据㊂碳埋藏速率参考W a n g等[35]和W u等[36]的研究,同样采用其中较为保守的数据㊂将面积和碳埋藏速率相乘,得到浙江省各类型滨海生态系统的年均碳埋藏量㊂此外,根据Z h e n g等[33]的研究,浙江省无大面积海草床分布,考虑到海草床的碳埋藏速率较低,可认为海草床碳埋藏量对浙江省碳汇潜力评估的影响较小㊂3实证结果3.1浙江省贝藻类养殖碳汇本研究根据历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经过数据统计估算2010 2021年浙江省海水养殖贝藻类的碳汇能力㊂2010 2021年浙江省海水养殖贝藻类产量如图1和图2所示㊂浙江省海水养殖贝类产量从2010年的66.14万t8 海洋开发与管理2024年增长至2021年的109.28万t ,其中2016年和2017年增长率较高,分别为9.0%和13.8%,2018 2021年处于增长率稳步提高阶段㊂浙江省贝类养殖以牡蛎㊁贻贝㊁蛏子为主,这3种贝类的年均产量占比达到74%,其中蛏子的年均产量比最高(29.4%),其次是牡蛎(22.7%),此外,浙江省扇贝的产量从2010年的2142t 下降至457t ,占比逐年降低㊂总体来说,浙江省贝类养殖产量正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表明近年来浙江省在海水贝类养殖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且重视程度不断提高㊂图1 2010 2021年浙江省海水贝类养殖产量F i g .1 P r o d u c t i o no fm a r i n e s h e l l f i s h f a r m i n g i nZ h e j i a n g Pr o v i n c e f r o m2010t o 2021图2 2010 2021年浙江省海水藻类养殖产量F i g .2 P r o d u c t i o no fm a r i n e a l g a e a q u a c u l t u r e i nZ h e j i a n g Pr o v i n c e f r o m2010t o 2021 浙江省海水养殖藻类产量从2010年的4.2万t 增长至2021年的11.4万t ,年均增长率为11%㊂2016 2018年增长率较高,2017年达到峰值39.1%㊂2013年较2012年的增长率为负,产量有所下降㊂2019 2020年虽仍有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㊂与其他藻类相比,紫菜在浙江省藻类养殖中占主体地位,总增长率约为187%,养殖产量从2010年的2.3万t 增长至2021年的6.6万t㊂其次是海带,总增长率约为102%㊂江蓠养殖产量占比始终不高,2010 2014年养殖产量逐年增长,此后逐年下降,2018年开始产量为0,表示浙江省不再养殖江蓠㊂近年来浙江省海水藻类养殖产量增长迅速且潜力巨大,但也暴露其养殖种类单一的缺陷㊂以2021年为例㊂2021年浙江省海水养殖总产量约为139.3万t ,其中贝类和藻类是浙江省海水养殖主体,其产量分别达到109.3万t 和11.5万t㊂在第2期过梦倩,等:浙江省海洋碳汇资源及潜力评估9贝类中,牡蛎㊁贻贝㊁蛏子占比较高,约占贝类产量的74%;在藻类中,紫菜占比较高,约占藻类产量的63%(表3)㊂表3 2021年浙江省主要海水养殖贝藻类产量T a b l e 3 P r o d u c t i o no fm a jo rm a r i n e c u l t u r e s h e l l f i s ha n d a l g a e i nZ h e j i a n g Pr o v i n c e i n2021t种类产量贝类牡蛎266349贻贝227749扇贝457蛤92291蛏子318348其他187669藻类海带20124紫菜66132江蓠0其他285212021年浙江省海水养殖贝类总碳汇量为10.6万t,其中软组织总碳汇量为2.11万t,贝壳总碳汇量为8.51万t ㊂从不同品类来看,蛏子的碳汇量最高,为3.20万t ,占比30.2%;其次是牡蛎,碳汇量为2.55万t ,占比24.1%;第三位是贻贝,碳汇量为2.44万t ,占比23.0%㊂海带㊁紫菜等藻类的总碳汇量为6461t ㊂贝藻类总碳汇量达到11.27万t ,相当于固定二氧化碳41.33万t(表4)㊂表4 2021年浙江省海水养殖贝藻类碳汇量T a b l e 4 C a r b o n s i n k s o fm a r i n e a qu a c u l t u r e s h e l l f i s ha n d a l g a e i nZ h e j i a n g Pr o v i n c e i n2021t种类产量(干重)碳汇量软组织贝壳总碳汇量贝类牡蛎17339348952063625531贻贝17144964481798424432扇贝291182947蛤4849943154765908蛏子22237232922873832030其他12050260321221318244合计7365062111685076106192大型藻类海带402512561256紫菜1322636233623江蓠000其他570415831583合计2295564616461贝藻类合计112653根据海水养殖贝藻类的系数(表1和表2),对2010 2021年浙江省海水养殖贝藻类的碳汇量进行估算㊂2010 2021年浙江省海水养殖贝藻类碳汇量呈递增趋势,从6.63万t 增长至11.27万t ,总增长率为70%;2016年与2017年的增长率达到峰值,分别为9%和15%,正好对应贝藻类产量的增长峰值年份(图1和图2);2018 2021年的增长率有所放缓,但仍稳步提升,碳汇量年均值达到8.24万t且逐年增加(图3)㊂图3 2010 2021年浙江省海水养殖贝藻类碳汇量F i g .3 C a r b o n s i n k i n t e n s i t y o fm a r i c u l t u r e s h e l l f i s ha n da l g a e i nZ h e j i a n g Pr o v i n c e f r o m2010t o 202110海洋开发与管理2024年3.2浙江省滨海湿地碳汇参考杜群等[28]的研究以及历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浙江省共有3种红树林和半红树林树种,其中红树林仅秋茄1种且属人工引种,半红树林有海滨木槿和苦槛蓝2种㊂浙江省红树林面积包括红树林面积和未成林红树造林地面积,其中红树林指由红树或半红树木本植物组成且郁闭度不小于0.2的林地,未成林红树造林地指人工造林后保存株数大于合理保存株数50%以上但郁闭度未达到0.2的林地㊂浙江省红树林面积分布如表5所示㊂目前浙江省共有红树现有林256.7h m2,其中红树林20.6h m2,未成林红树造林地236.1h m2㊂在红树林中,秋茄林3.4h m2,占红树林面积的16.5%;半红树林海滨木槿林0.7h m2,占红树林面积的3.4%;半红树林苦槛蓝林16.5h m2,占红树林面积的80.1%㊂在未成林红树造林地中,秋茄234.6h m2,占未成林造林地面积的99%;苦槛蓝1.5h m2,占未成林造林地面积的1%㊂宜林地指达不到红树林㊁未成林红树造林地和天然更新红树林地标准,但适宜红树木本植物生长的林地,浙江省红树林宜林地5195.6h m2,其中秋茄的宜林地面积最大,海滨木槿和苦槛蓝由于适合生长于陆海交界处,不能在海涂大面积发展,宜林地面积较小㊂表5浙江省红树林现有林和宜林地面积分布T a b l e5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e x i s t i n g m a n g r o v e f o r e s t s a n d f o r e s t a b l e l a n d i n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h m2类型合计舟山市宁波市台州市温州市现有林红树林秋茄3.4---3.4海滨木槿0.70.60.1--苦槛蓝16.5--16.5-合计20.60.60.116.53.4未成林红树造林地秋茄234.6---234.6苦槛蓝1.5--1.5-合计236.1--1.5234.6合计256.70.60.118.0238.0宜林地 5195.6-201.2714.04280.4浙江省现有红树林品种的碳密度如表6所示㊂其中,秋茄林的生物量碳密度为49.04ʃ19.76t/h m2,生态系统碳密度为349.52ʃ74.39t/h m2;海滨木槿林与苦槛蓝林的生物量碳密度均取红树林平均碳密度即84.61ʃ30.67t/h m2,生态系统碳密度为355.25ʃ82.19t/h m2㊂表6浙江省红树林碳密度T a b l e6C a r b o nd e n s i t y o fm a n g r o v e f o r e s t s i n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t/h m2类型P B I O P G L P S O I L P E C O秋茄林49.04ʃ19.761.44ʃ0.20299.03ʃ71.72349.52ʃ74.39海滨木槿林84.61ʃ30.670.25ʃ0.20270.39ʃ76.25355.25ʃ82.19苦槛蓝林84.61ʃ30.670.25ʃ0.20270.39ʃ76.25355.25ʃ82.19由于浙江省红树林与未成林红树造林地的林地郁闭度不同,可将红树林的碳密度取较大值㊁未成林红树造林地的碳密度取中间值,测算得到浙江省红树林植物碳汇量约为13850.8t,生态系统碳汇第2期过梦倩,等:浙江省海洋碳汇资源及潜力评估11量约为91495.6t㊂浙江省红树林现有林资源较少,而红树林宜林地面积较大,发展潜力很大㊂如果以提高林分碳密度为主要方法(情况1),浙江省红树林植物碳汇潜力约为18530.1t,生态系统碳汇潜力约为10.907万t ;如果以增加红树林面积(假设全部种植秋茄)为主要方法(情况2),浙江省红树林植物碳汇潜力约为26.864万t ,生态系统碳汇潜力约为190.746万t;如果红树林面积和红树林碳密度同时达到最大(情况3),浙江省红树林植物碳汇潜力约为37.598万t,生态系统碳汇潜力约为231.154万t (图4)㊂由此可见,浙江省红树林拥有巨大的碳汇潜力,随着红树林的生长㊁碳密度的提高以及林地面积的扩大,浙江省红树林的碳汇能力会不断增强㊂从理论上讲,浙江省所有红树林宜林地均可供种植红树林之用,但红树林发展情况还受经济发展水平等社会因素的制约,同时与海水养殖㊁围垦等产业存在争地矛盾,因此现实中不能将所有宜林地均划为规划林地㊂图4 不同情况下浙江省红树林的碳汇潜力F i g .4 T h e c a r b o n s i n k p o t e n t i a l o fm a n g r o v e f o r e s t s i nZ h e j i a n g Pr o v i n c e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s c e n a r i o s 浙江省盐沼㊁滩涂等滨海生态系统的碳埋藏率和碳埋藏量如表7所示㊂浙江省红树林的碳汇能力最强(91495.6t /年),其次为滩涂(36523.2t/年),再次为盐沼(15166.8t /年);海草床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在浙江省分布较少,碳汇量也较小㊂从总体看,浙江省滨海湿地碳汇拥有巨大潜力㊂表7 浙江省滨海湿地碳汇T a b l e 7 C a r b o n s i n k o f c o a s t a l w e t l a n d s i nZ h e j i a n g Pr o v i n c e 类型面积/h m2碳埋藏率/(h m2㊃年-1)碳埋藏量/(t ㊃年-1)红树林256.7349.5291495.6盐沼7660.01.9815166.8海草床100.00.02~0.106.3滩涂21740.01.6836523.2注:红树林碳埋藏率数据取面积占比最大的秋茄林数据㊂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中的滨海湿地并没有区分野生滨海湿地与人工滨海湿地㊂自1950年以来,我国野生滨海湿地约有87%已消失,总体消退速度年均高达3.2%㊂近年来我国已经在滨海湿地修复和保护方面投入巨资,同时建设大量的人工滨海湿地,其相应的碳汇能力可能得不到体现㊂因此,如果同样以2021年为基点衡量浙江省滨海湿地碳汇能力,表7所示的碳埋藏量总体偏小㊂4 结论与对策建议4.1 结论低碳经济是浙江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㊂浙江省是经济强省,同时面临巨大的减排碳汇任务,然而浙江省土地资源相对紧缺,限制其陆域森林的碳汇潜力,因此海洋碳汇及其潜力显得尤为重要㊂本研究估算浙江省海水养殖贝藻类和滨海湿地碳汇能力并预测其碳汇潜力,从结果来看,。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_企业报告(业主版)
报告时间:
2023-08-21
报告解读: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企事业单位等网站公开的招标采购 项目信息,基于招标采购大数据挖掘分析整理。报告从目标单位的采购需求、采购效率、采购供应 商、代理机构、信用风险 5 个维度对其招标采购行为分析,为目标单位招标采购管理、采购效率 监测和风险预警提供决策参考;帮助目标单位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供应商、中介机构等快速了解目 标单位的采购需求、采购效率、采购竞争和风险水平,以辅助其做出与目标单位相关的决策。 报告声明:本数据报告基于公开数据整理,各数据指标不代表任何权威观点,报告仅供参考!
青岛创合信息技术 有限公司
2.6
TOP10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采购 电子验收单公示
青岛盛信合创电子 技术有限公司
2.5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2022-11-17
2022-11-25 2022-11-25 2022-09-13 2022-09-15
(3)信息系统集成和物联网技术服务(28)
本报告于 2023 年 08 月 21 日 生成
2/29
1.4 行业分布
近 1 年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的招标采购项目较为主要分布于计算机设备 办公设备 信息系统 集成和物联网技术服务行业,项目数量分别达到 93 个、41 个、28 个。其中水上交通运输设备 信息 系统集成和物联网技术服务 办公设备项目金额较高,分别达到 1928.33 万元、1467.32 万元、445.19 万元。 近 1 年(2022-09~2023-08):
同比增长:-33.7%
项目总金额(万元)
(不含费率与未公示金额)
《中比例尺海底地貌分类和制图图式》编制说明
《中比例尺海底地貌分类和制图图式》编制说明行业标准项目名称:中比例尺(1:250OOO-比IOoOOOO)海底地貌分类和制图图式行业标准项目编号:202332006 _____________________送审行业标准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栏送审时填写)报批行业标准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栏报批时填写)承担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源研究所____________ 当前阶段:回征求意见口送审稿审查口报批稿报批编制时间:2023年2月《中比例尺(1:250000-1:1000000)海底地貌分类和制图图式》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本项工作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度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3]43号)文件下达,项目计划号202332006,《中比例尺(1:250000-1:1000000)海底地貌分类和制图图式》(以下简称《制图图式》),归口TC230∕SC2o2.目的意义海底地貌是海域自然资源的主导要素,海底地貌分类与制图一直是海洋调查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进行海底资源区划与规划、海洋灾害监测预警以及海洋军事应用的基础。
海底地貌图包含丰富的信息,不仅能反应海底地貌特征、成因和物质组成,还显示了海底表面地质过程。
中国海域海底地貌尤其是近海具有陆架宽广、陆源沉积物众多,潮流动力系统复杂等独特型,海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海底地貌形态,随着海洋调查手段的进步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海底地貌制图技术也亟需向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方向加强。
中比例尺是目前海洋调查和研究中应用最广、图面表达内容最为丰富的地貌图比例尺。
在我国近海海洋调查专项、全球变化专项等重大专项中都采用了中比例尺作为基础图件通用比例尺。
而目前国内现有的海底地貌分类和制图标准在全面性、通用性和表达丰富度等方面尚不能满足全部要求。
美国海洋科学技术未来十年发展重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Priorities of Oce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Coming Decade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China 作者: 李晓敏[1]
作者机构: [1]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61
出版物刊名: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页码: 1-8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9期
主题词: 美国;海洋科学技术;未来十年海洋科技研究重点;海洋科技发展战略
摘要:作为世界第一海洋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在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一直保持着全球领先的优势地位,其制定的海洋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对我国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2018年11月,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了《美国海洋科学与技术:十年愿景》,确定了未来十年推进美国海洋科学技术和国家发展的五大目标:理解地球系统中的海洋、促进经济繁荣、保障海上安全、守护人类健康和发展具有适应能力的沿海社区,作为未来十年美国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的行动纲领。
本文通过分析上述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101项科学研究优先事项,总结了美国海洋科学技术未来十年发展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海洋科学技术发展提出了有关建议。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开好局、起好步——对第52个世界地球日主题的解读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开好局、起好步——对第52个世界地球日主题的解读● 王永生<<<周燕芳/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领导人气候峰会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
具体表现就是“近年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使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雪上加霜。
”二、减碳承诺:自然资源管理面临着新任务、新要求气候灾害多发的根源在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剧增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为此世界各国以协约方式承诺减排温室气体。
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提出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个减碳承诺意义重大而深远,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时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对于自然资源管理而言,面临的新任务与新要求可从以下2个方面来理解。
(一)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021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有关“2021年重点工作”中就“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特别强调了4个与自然资源管理有关的新任务: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二是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推动资源节约高效利用;三是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四是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二)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1年3月12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外公布。
青岛市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劳务派遣岗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2022
青岛市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劳务派遣岗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2022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1年8月3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秋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情况。
目前,除个别地方暂缓开学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将于9月1号安全正常开学。
会上通报,新学期开学后,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此外,发布会还介绍学校课后服务举措,具体要求不包括()A.为学生答疑辅导,但不开展文体等活动B.可聘任退休教师等参与课后服务,充分利用好少年宫等社会资源。
C.新学期要实现课后服务校校开展全覆盖D.教育部明确可安排教师弹性上下班,对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相应补助【答案】:A2.党委(党组)每年()应当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上级党组织决定,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全面从严治党形势和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制定本地区本单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年度任务安排,明确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
A.年终B.年初C.年中D.不定时【答案】:B3.2022年4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关于升级的议定书》正式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关于升级的议定书》进一步扩大货物、服务、投资等领域市场开放,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等规则水平,还新增了4个章节,更加符合现代经济与贸易发展的需要。
新增的这4个章节不包括()A.政府采购B.竞争政策C.数据经济1/ 17D.电子商务【答案】:C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律的第二个答案。
A.民主监督B.自我革命C.守正创新D.从严治党【答案】:B5.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A.走自己的路B.坚持党的领导C.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答案】:C6.社会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实现社会公平B.改变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答案】:C7.跨国公司是( )A.有关国际经济组织投资建立的B.是多国垄断组织的联盟;C.发达国家共同出资建立的;D.是由一国或一国的垄断组织为主建立起来的;【答案】:D8.下列文种中属于陈述性的上行公文是()。
自然资源部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简介
·452 ·应用海洋学学报39卷科技信息自然资源部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简介 “自然资源部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创建于1991年,是徐洵院士创立的我国第一个从事海洋生物基因工程研究的实验室,目前已经形成了富有特色的3个研究方向:深海生物多样性与生命过程、深海生物资源获取与应用潜力评价、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三十年来,实验室不断发展壮大。
1997年实验室被评为原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2002年与中国大洋协会共建“中国大洋生物基因研发基地”;2003年实验室被批准为福建省重点实验室;2005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厦门市和科技部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同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海洋微生物菌种资源共享平台“中国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MCCC)”;2008年成立了“中国大洋深海生物及其基因资源研究开发中心”;2005—2018年,与国内8个国家级专业菌种保藏中心共建了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推动了海洋微生物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共享服务。
2019年,MCCC被列为科技创新平台国家菌种库的海洋菌种分库。
实验室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科研成果产出摆在科研工作的中心位置,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培育了一支高水平的研发队伍。
实验室在编人员共43人,其中院士1人,研究员10人,副研究员23人;30人具有博士学位,6位博士为留学归国人员,23位博士年龄在45岁以下。
经过多年来的人才培养,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1人被评为科技部青年领军人才,2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作为深海生物资源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实验室积极承担973、海洋区域示范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大洋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
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0多项,项目合同经费累计上亿元。
近三年,在《NatureCommunication》、《ISME》和《Microbiome》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230多篇,主编、参编海洋微生物专著多部,新申请专利40多项,获授权20多项。
《海洋科学进展》征稿简则
‘海洋科学进展“征稿简则‘海洋科学进展“是由中国海洋学会和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海洋科学学术期刊㊂主要刊登国内㊁外在海洋科学基础㊁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与海洋有关的交叉学科领域最新的学术成果㊂主要栏目:院士论坛㊁学术论文㊁研究报道㊁学术讨论㊁专题评述与综述㊁实验室介绍㊁海洋科学家介绍㊁快讯㊁书讯等㊂一㊁来稿要求1.来稿内容应具有科学性㊁前沿性㊁创新性和实用性,能反映海洋科学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㊂来稿要求论点明确,研究方法合理,数据可靠,逻辑严密,语言简洁严谨㊂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一般不超过7000字(包括图表);综述性文章第一作者仅限正高级职称科技人员㊂2.来稿内容不得涉及国家机密和一稿多投,必要时需提供相关证明㊂3.文章内容应包括:文章题目;作者及其工作单位(全称)和通讯地址(包括邮编);摘要;关键词(3~8个);中图分类号;正文;致谢(若有);参考文献;英文摘要(包括论文题目㊁作者与工作单位㊁地址㊁邮编㊁文章摘要和关键词)㊂文中表题和图题均应有对照英文㊂首页脚注处注明资助项目类别㊁项目名称和编号㊂同时,注明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若有)简介,格式:作者姓名(出生年-)㊁性别㊁籍贯㊁职称㊁学位㊁研究生导师级别㊁主要研究方向和电子邮箱等信息㊂4.论文摘要采用报道性文摘格式,内容应包括:目的㊁方法㊁结果㊁结论㊂摘要中不出现图㊁表㊁化学结构式㊁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㊂英文摘要应与中文一致㊂5.文稿章节应标示清楚,前言部分不用标题㊂标题分为3级,如: 1 ; 1.1 ; 1.1.1 ; ,每个标题一般不超过15个字,文中段落可用1);2); 或(1);(2); 顺序分段㊂格式要求:1四号宋体(左顶格),空一格后,排标题1.1五号黑体(左顶格),空一格后,排标题1.1.1五号楷体(左顶格),空一格后,排标题6.文中所用名词术语㊁人名㊁地名等的中㊁外文和汉语拼音均应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使用㊂作者自创或罕见科技缩略词语于文中首次出现时请注明含义或英文㊂计量单位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㊂文中所用外文及符号的格式应准确,英文㊁日文以外的外文请注明文种㊂7.来稿只附最必要的图表(要求提供中㊁英文对照的图题和表题)㊂图件应清晰㊁线条流畅㊁美观,欢迎使用彩色图件;表格使用三线表㊂图㊁表应在文中相应处绘制㊂凡涉及地图的图件,应符合自然资源部‘地图审核管理规定“的要求,推荐直接使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供的具有审图号的公益性地图,或是不涉及国界㊁边界㊁历史疆界㊁行政区域界线或者范围的示意性地图(地名标注使用地理名称,非行政名称)㊂地图图幅范围㊁我国重要岛屿㊁行政区划内容㊁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等均需符合国家规定,不得出现地图涉密内容㊂8.参考文献应按引用的先后顺序,用方括号加阿拉伯数字标于文中引用处右上角,并在正文参考文献处按引用顺序排列㊂中文参考文献要求全部译成英文(译文应从被引原稿英文接要处摘引)列出,中文紧排其后㊂其编排格式为:1)中㊁外文期刊:[序号]作者名(外文姓前名后不用缩略点,姓应全拼大写,名只取第1个字母,大写;如系多位作者,第三位作者后用 等 或 e t a l 缩略).文献题名[J].期刊名(全称),出版年,卷(期)号:起止页码. 2)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作者名.析出文献名[C]ʊ原文献主要责任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3)著作(译著):[序号]作者名.著作名[M].译著加:译者名,译.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国内㊁国际标准:[序号]标准序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5)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6)非公开出版的文献如需引用,请在文中引用处右上角用圆圈加阿拉伯数字顺序标出,并在当页脚注处列出引用文章的作者名.文章名.编制年.页码.9.引用他人观点㊁数据㊁图表㊁实验方法㊁公式等时必须注明出处㊂其他未提及的来稿格式有关细节和要求,可参阅本刊已刊登文章和样刊㊂二㊁来稿文责自负㊂编辑部有权对来稿做文字性删改,作者如不同意,投稿时请声明㊂三㊁编辑部自收到稿件3个月内给出接收与否意见㊂来稿按规定收取版面费和审稿费㊂一经发表,即按著作权法给付稿酬(本刊所付稿酬已包括文本稿酬㊁电子期刊稿酬及本刊加入的各种数据库㊁媒体传播稿酬及著作权使用费),并赠送当期期刊2册㊂四㊁投稿及联系方式投稿方式:请提供w o r d格式电子版,登陆我刊网站主页投稿,网址:h t t p:ʊw w w.a m s-j o u r n a l.o r g.c n㊂编辑部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仙霞岭路6号(邮编266061)㊂联系电话:0532-********;E-m a i l:a m s@f i o.o r g.c n㊂。
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建设
24海洋开发与管理2019年 第4期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建设邓颖颖1,于莹2,刘芳明2(1.海南省社会科学院南海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 海口 570125;2.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 266061)收稿日期:2019-02-10;修订日期:2019-03-1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南海更路簿抢救性征集㊁整理与综合研究 (17Z D A 18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背景下三沙海洋旅游开发战略研究 (15X G L 011);海南省社会科学院院级课题项目 推进低敏感领域南海合作研究:基于海洋保护区建设视角 (H N S K Y 2018011).作者简介:邓颖颖,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海洋管理通信作者:于莹,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海洋政策和国际合作摘要:为进一步保护我国南海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历史文化,促进南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完善我国国家公园制度建设,文章在概述我国国家公园和国内外海洋公园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建设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的必要性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政策建议㊂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相继建设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公园,其中国家公园规模更大,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美国等海洋国家公园的建设实践较完善;我国具有海洋公园建设和管理优势,但也存在不足,尤其尚未建立海洋国家公园;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建设在保护生态环境㊁传承传统文化㊁管理旅游活动和恢复渔业资源等方面的意义重大,但面临体制机制创新㊁管理技术突破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的挑战;建设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应以珊瑚礁保护区为基础㊁以国家公园体制改革为契机㊁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并行㊁发扬海洋历史文化以及建立海洋科研基地㊂关键词:国家公园;海洋保护区;海洋公园;海洋历史文化;海洋生态环境中图分类号:X 36;P 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19)04-0024-05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S o u t hC h i n a S e aM a r i n eN a t i o n a l P a r kD E N G Y i n g y i n g 1,Y U Y i n g 2,L I U F a n g m i n g2(1.D i v i s i o no fE c o n o m i c &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o u t hC h i n aS e a ,H a i n a n A c a d e m y of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 ,H a i k o u570125,C h i n a ;2.F i r s t I n s t i t u t e o fO c e a n o g r a p h y ,MN R ,Q i n gd a o 26606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o r de r t of u r t h e r p r o t e c t t h e m a r i n ee c o l o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 m a r i n ehi s t o r y an d c u l t u r e i n t h eS o u t hC h i n aS e a ,p r o m o t e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s o c i a l a n d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S o u t hC h i n aS e a r e g i o n ,a n d i m p r o v e 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t h en a t i o n a l p a r ks y s t e mi nt h eS o u t h C h i n aS e a ,o nt h eb a s i so f s u mm a r i z i n g t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n a t i o n a l p a r k sa n d m a r i n e p a r k sa t h o m e a n d a b r o a d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d t h en e c e s s i t y a n d c h a l l e n g e s o f c o n s t r u c t i n g th em a r i n e n a -t i o n a l p a r k s i n t h e S o u t hC h i n a S e a ,a n d p u t f o r w a r d s o m e p o l i c y s u g ge s t i o n s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C h i n ah a db u i l t n a t i o n a l s c e n i c s p o t s a n dn a t i o n a l p a r k so n eaf t e r a n o t h e r ,i nw h i c ht h en a -t i o n a l p a r k sw e r e l a rg e r i n s c a l e a n dm a i n l y i n th e p r o t e c ti o no f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p r a c t i c eo fm a r i n en a t i o n a l p a r k s s u c ha s t h eU n i t e dS t a t e sw a s p e r f e c t .C h i n ah a s t h e第4期邓颖颖,等: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建设25 a d v a n t a g e s o fm a r i n e p a r k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b u t t h e r ea r ea l s os h o r t c o m i n g s,e s p e-c i a l l y t h e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o fm a r i n en a t i o n a l p a r k.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t h eS o u t hC h i n aS e aO c e a n N a t i o n a l P a r k i so f g r e a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 i n p r o t e c t i n g t h e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i n h e r i t i n g t r a d i-t i o n a lc u l t u r e,m a n a g i n g t o u r i s m a c t i v i t i e s a n d r e s t o r i n g f i s h e r y r e s o u r c e s,b u t f a c e s t h e i n n o v a t i o no f t h es y s t e m a n d m e c h a n i s m.T h eb r e a k t h r o u g ho fm a n a g e m e n t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t h e c h a l l e n g e o f h a r m o n y b e t w e e nh u m a na n dn a t u r e.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t h e S o u t hC h i n aS e aO c e a n N a t i o n a l P a r ks h o u l db eb a s e do nt h ec o r a l r e e f p r o t e c t i o na r e a,t a k e t h e r e f o r m o f t h en a t i o n a l p a r ks y s t e ma s t h eo p p o r t u n i t y,c a r r y f o r w a r dt h em a r i n eh i s t o r y a n dc u l t u r e,a n de s t a b l i s ht h e m a r i n e s c i e n t i f i c r e s e a r c hb a s e i n p a r a l l e lw i t h t h e s o c i a l a n d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K e y w o r d s:N a t i o n a l p a r k,M a r i n e p r o t e c t e da r e a,M a r i n e p a r k,M a r i n eh i s t o r i c a l c u l t u r e,M a r i n e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我国南海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生态环境复杂㊂在全球气候变暖㊁海洋酸化和人类活动等的影响下,建立兼顾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南海综合保护区刻不容缓㊂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新增门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国家发展经济和公众亲近自然的需求㊂在我国南海建设海洋国家公园不仅可以保护脆弱和敏感的海洋生态环境,而且可以规范旅游等海洋开发利用活动,为我国国家公园和海洋公园建设增添新亮点㊂1我国国家公园建设1.1风景名胜区我国于1982年建立风景名胜区制度㊂1994年‘中国风景名胜区形势与展望“绿皮书中明确指出 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国际上的国家公园(N a-t i o n a l P a r k)相对应,其英文名称为N a t i o n a lP a r k o fC h i n a [1]㊂该英文名称直译即为 中国国家公园 ,可以看出我国早已存在国家公园的概念,但由于翻译的原因未使用国家公园的名称㊂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建设更多地体现在 游览 方面,虽然也有环境资源保护㊁科学建设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的要求,但其管理制度和保护力度无法与自然保护区相比较㊂此外,滨海风景名胜区在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占有重要地位,如辽宁省金石滩和福建省鼓浪屿-万石山等风景名胜区均处于海岸带地区,但开发利用和保护区域以陆地和近岸海域为主,对于深远海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尚未形成系统体系甚至存在空白㊂同时,与专业的海洋管理部门相比,陆地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对于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能力有限,无法实现对滨海风景名胜区的科学规划和管理㊂1.2国家公园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并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㊂我国于2015年启动建设首个国家公园 三江源国家公园,并于2018年1月发布总体规划[2]㊂目前我国已在多个地区开展国家公园试点建设,一方面,明确使用 国家公园 的名称,更易于公众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引入国家公园的管理理念和模式㊂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即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濒危物种的前提下,禁止大规模开发利用和干扰活动,尊重和保障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共赢㊂然而这些试点均位于陆地,我国仍缺少海洋国家公园㊂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相比,国家公园规模较大,如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总面积达149.26万h m2[3]㊂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㊂这从根本上将国家公园与风景名胜区加以区分,即国家公园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㊂2018年4月1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㊁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揭牌,意味着国家公园将成为自然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26海洋开发与管理2019年部分,多项生态环境保护体制将得到整合,共同助力生态文明建设㊂2海洋公园建设2.1国外海洋国家公园海洋国家公园是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已有较完善的建设实践㊂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国家公园制度的国家,是全球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先驱㊂2014年美国公布即将在原有海洋保护区的基础上扩建,建立位于太平洋中部和西部偏远地区的海洋保护区,面积达260万k m2[4];美国以‘古物法“为依据[5],以海岛为中心不断扩建海洋保护区,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突出对海洋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㊂澳大利亚大堡礁海洋保护区是世界首个大型海洋保护区,其更多地采用地方自治型管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维护原住民的生活形态,这也是继承和保护海洋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㊂海洋国家公园的建设可有力体现国家对于海洋的重视程度,如加拿大在其东北部的巴芬岛和北冰洋沿岸的埃尔斯米尔岛等国界关键点设立海洋国家公园[6],尽管这些地区人迹罕至,在经济方面无法获得收益,但不惜成本设立海洋国家公园的目的即强调国家领土㊁领海和领空的完整以及培养公民的国家意识㊂此外,海洋国家公园的建设也可充分体现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贡献和成果,如沃特顿-冰川国际和平公园是北美洲2个大型海洋国家公园 加拿大的沃特顿湖群国家公园和美国的冰川国家公园的合称,这2个海洋国家公园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为生物圈保护区,并联合成为1处世界自然遗产[7]㊂2.2我国海洋公园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选划海洋保护区,并将海洋保护区分为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2个类别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 凡具有特殊地理条件㊁生态系统㊁生物与非生物资源及海洋开发利用特殊需要的区域,可以建立海洋特别保护区 ㊂可以看出,我国海洋保护区制度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外,为重要历史遗迹㊁独特地质地貌和特殊景观等各类值得保护和需要保护的海域设置 特别保护 门类,海洋公园正是其中之一㊂目前我国已形成集海洋特殊地理条件保护区㊁海洋生态保护区㊁海洋公园和海洋资源保护区等多种类型的海洋特别保护区体系㊂我国在海洋公园建设和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㊂被纳入海洋特别保护区范畴的海洋公园,从设立之初就确定其最重要的意义,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㊂从这个层面看,我国海洋公园建设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比陆地国家公园更加超前,也更加贴近世界主流国家公园的内涵㊂此外,原国家海洋局于2010年实施的‘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工作规则“和‘国家级海洋公园评审标准“中对海洋公园的定义以及开展的活动有严格规定,明确 为保护海洋生态与历史文化价值,发挥其生态旅游功能,在特殊海洋生态景观㊁历史文化遗迹㊁独特地质地貌景观及其周边海域建立海洋公园 在海洋公园组织参观㊁旅游活动的,必须按照经批准的方案进行,并加强管理;进入海洋特别保护区参观㊁旅游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海洋公园管理机构的管理 以及 禁止开设与海洋公园保护目标不一致的参观㊁旅游项目 等㊂自2011年原国家海洋局公布我国首批国家级海洋公园以来,截至2016年年底共批准建设49个国家级海洋公园㊂但我国国家级海洋公园建设仅限于近岸海域,保护的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如涠洲岛珊瑚礁国家级海洋公园和辽河口红海滩国家级海洋公园等,并未形成大范围㊁多种类以及覆盖整个海洋生态系统或完整生物链的海洋保护区,同时缺乏对公海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㊂此外,我国国家级海洋公园建设未将当地居民及其生活作为自然存在实施保护或保留,而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出发点尽量限制当地居民的相关活动㊂3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建设目前我国尚未有与海洋相关的国家公园,这是国家公园体系的重大缺失㊂我国南海地理区位重要㊁海洋资源丰富且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可率先作为海洋国家公园建设试点,通过制度创新和平台创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㊂第4期邓颖颖,等: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建设273.1必要性3.1.1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气候变化㊁海平面上升和海洋酸化等全球问题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巨大㊂海岸带㊁滩涂㊁海洋生物和红树林等是我国南海的重要生态系统,生态链中任何一环的缺失都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循环㊂其中,珊瑚礁是最脆弱的热带生态系统之一,近10余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长棘海星暴发,我国南海珊瑚礁的平均覆盖率大幅下降㊂尽管我国已大力开展珊瑚礁修复和种植等资源恢复工作,但仍未设立较大范围的珊瑚礁保护区㊂建设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有利于监控南海生态环境状况以及海洋开发利用活动,保护珊瑚礁等海洋生态系统㊂3.1.2传承传统文化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建设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的人文基础㊂作为最早开发并经营南海诸岛的国家,我国早在汉代的生产和商贸就已扩展到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海域;南海是古代 海上丝绸之路 的必经之地,‘后汉书“中已有 涨海 的名称,即南海海域;南北朝时期 南海 一词出现,至唐宋时期皆广为流传;对于南海诸岛的称呼包括 涨海崎头 珊瑚洲 和 木饮洲 等[8];三国时期康泰的‘扶南传“是世界上最早对南海诸岛珊瑚岛礁的成因作出科学解释的文章[9];出土于长沙马王堆的西汉‘长沙国南部地形图“是最早标绘南海的地图,此后南海在各地方地图中频繁出现[10]㊂目前我国已开展多项海底文物考察研究项目,建设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将为传承海洋传统文化提供新的途径和方式㊂3.1.3管理旅游活动丰富的热带海洋景观和独特的热带海岛景观等使我国南海成为旅游观光的胜地㊂目前有定期邮轮在西沙群岛设置旅游线路,三沙市也大力开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㊂面对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建设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有利于统一和规范管理海洋旅游活动,并有效管控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㊂3.1.4恢复渔业资源我国南海已成为全球过度捕捞最严重的海域之一,渔业资源自20世纪即有萎缩迹象,部分优势品种数量急剧下降甚至趋于枯竭,易捕捞的近海底栖贝类生物几乎绝迹㊂建设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是保护南海渔业资源的重要途径,通过增殖放流和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等措施,恢复渔业资源㊂3.2面临的挑战3.2.1体制机制创新我国尚未有以海洋为主体的国家公园,现有海洋保护区在规模㊁保护对象种类和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等方面也存在不足㊂因此,建设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没有国内经验可借鉴,也对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机制提出新的要求,在部门设置㊁制度建设和监测评估等方面需要大量的创新㊂3.2.2管理技术突破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应参考陆地国家公园的管理经验,制定具有针对性和特殊性的海洋管理规定,打造专业的船舶和人员保障团队㊁海洋生态环境科研团队以及国际交流合作团队,突破多项管理技术㊂在整体性上,充分纳入物种分布㊁模式和丰度等因素,形成包含海岛和海域的大型保护策略;在特殊性上,以濒危和特殊生物及其生态系统为重点选划区域,形成具有针对性㊁侧重点和层次感的国家公园保护系统;在持续性上,开展生物多样性㊁自然栖息地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容量等方面的定期和长期监测评估,建立长时序和多角度的管理制度;在有效性上,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保障管理的执行力,严惩非法行为,促进生境恢复和物种保护㊂此外,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㊂3.2.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在地广人稀的地区建设国家公园相比,海洋国家公园建设面临沿海地区人口密度高和人类活动频繁等问题㊂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建设须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保障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㊂通过规范和控制渔业捕捞㊁资源开发利用和船舶航行等人类活动,恢复和维持海洋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的初始状态;强化对当地居民的教育和协调工作,促进公众了解其在海洋国家公园建设中的利益价值㊂28海洋开发与管理2019年4政策建议4.1以珊瑚礁保护区为基础1990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内首个珊瑚礁国家级保护区 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随着三亚市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现有保护区已无法满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㊂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的建设可在扩大珊瑚礁保护区规模的基础上,针对重要生态系统和自然栖息地,设置集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旅游于一体的保护范围,遏制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局面,同时修复受损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㊂4.2以国家公园体制改革为契机一方面,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建设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突破现有国家公园类型,重点对海洋生态环境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建设顺应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确保海洋资源的全民共享和世代传承,实现海洋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㊂4.3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并行海洋国家公园是集生态环境保护㊁旅游观光和科研教育等多种职能于一体的发展模式㊂不同于一般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科学规划管理的基础上发展园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是实现生态效益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方式之一㊂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建设可促进形成新型绿色产业,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是对2010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实现海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响应㊂4.4发扬海洋历史文化南海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域,具有悠久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㊂在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建设中,可建立海洋文化基地,开展历史文化挖掘和教育工作,并面向国内外㊁通过多种媒体宣传我国南海海洋历史文化;建立海洋考古中心,通过高科技手段调查㊁打捞㊁抢救和修复南海文物,争取技术创新㊂4.5建立海洋科研基地我国南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以及珊瑚礁和红树林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拥有裂谷㊁海盆㊁推覆和走滑拉分等多种地质构造现象以及陆壳㊁过渡地壳和洋壳等多种地质构造单元, 准大洋 动力环境以及长时间序列季风和深海沉积等具有鲜明的区域特点和独特的演化规律,均有重大科研价值㊂在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建设中,可建立海洋科研基地,在复杂和特殊的海洋环境开展科学研究,同时成为我国向世界展示海洋科研实力的窗口和平台㊂5结语我国南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影响剧烈,设立海洋保护区刻不容缓㊂我国国家公园试点建设形成大面积和多目标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体系,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开创性改革㊂建设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可有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历史文化,填补我国海洋领域国家公园的空白,为我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和参与国际海洋治理发挥积极作用㊂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国风景名胜区形势与展望“绿皮书[J].城乡建设,1994(4):28-31.[2]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的通知[E B/O L].(2018-01-17)[2019-02-05].h t-t p://w w w.n d r c.g o v.c n/z c f b/z c f b g h w b/201801/t20180117_874117.h t m l.[3]杨维思.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谋求人与虎豹共赢生态移民非首选项[N/O L].(2018-11-20)[2019-02-05].h t t p://w w w.c h i n a n e w s.c o m/s h/2018/11-20/8681473.s h t m l.[4]于莹,刘大海,刘芳明,等.美国最新海洋(海岛)保护区动态及趋势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5,32(2):1-4. [5]林新珍.美国海洋保护区法律制度探析[J].海洋环境科学,2011,30(4):594-598.[6] S T E WA R T EJ,H OW E L LSE L,D R A P E R D,e ta l.C r u i s et o u r i s m i n aw a r m i n g a r c t i c: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N o r t h e r nN a t i o n a l P a r k s[A].C o n t r i b u t e dP a p e r f o r t h eC a n a d i a nP a r k s f o rT o-m o r r o w:40t hA n n i v e r s a r y C o n f e r e n c e[C].C a l g a r y:U n i v e r s i t yo fC a l g a r y,2015.[7]鲍铁薇.跨越国界的公园[J].大自然探索,2001(12):76-77.[8]吴虹憓.海南旧方志中的南海史料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7.[9]史海钩沉.南沙群岛属于中国的六类史记[J].西部资源,2012(4):71.[10]余斌霞.马王堆汉墓‘地形图“研究综述[J].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13(集刊):64-75.。
践行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职责推进海洋测绘工作
30 信息化测绘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海洋测绘工作发展迅速,取得了优异成绩。
但仍存在诸多短板,制约我国海洋测绘事业发展。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结合多年来开展的海洋测绘工作,对我国海洋测绘工作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就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责下,开展我国海洋测绘工作提出建议。
我国海洋测绘事业快速发展、成果丰硕我国海洋测绘历史悠久、力量庞大,其中海军拥有最专业、最完善的海洋测绘队伍,一直承担我国海洋测绘的主要工作,测绘的大量航海图(简称海图),为我国交通、海洋管理、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科研以及国防安全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然资源部海洋、地调和测绘等部门也负责组织或作为主要牵头部门承担大量重大专项和工程任务,在我国先后开展了第一次海岛海岸带调查、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等项目,取得了大量海洋测绘成果。
这些成果包括海岛和海岸带地形图、高精度高分辨率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底地形图、首次构建了我国近岸海域高精度无缝垂直基准面和陆海基准转换模型等,摸清了我国海岛海岸带和管辖海域家底,为我国周边海域、大洋海底地形地貌特征提供了宝贵资料,为沿海省市工程建设、海域综合管理、海域划界、国际海底地名命名等提供了保障,也通过数据共享拓展了军方数据来源,促进了海洋测绘工作的军民融合发展。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的军民融合“空间基准”工程、“海丝路”专项等任务,将调查测量区域从我国南海经验交流践行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职责推进海洋测绘工作向西太平洋、东印度洋和更广的海域扩展。
海洋测绘是海洋一所的特色和优势学科,自1958年建所就成立了海洋测绘团队。
1994年,该所又成立了海洋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最早将海洋测绘专业作为独立学科并设置专门科研部门的地方单位之一,也是首批获得国家海洋测绘甲级资质的单位之一。
成立以来,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了大量海洋测绘工作,首次完成了长城站锚地测绘,完成了南沙永暑礁和美济礁、图们江通海航道及入海口临近海域测绘工作,填补了我国海洋测绘空白。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警戒潮位核定管理办法》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警戒潮位核定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4.06.13•【文号】自然资办函〔2024〕1220号•【施行日期】2024.06.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洋资源正文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警戒潮位核定管理办法》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4〕1220号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上海市海洋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山东省海洋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海南省海洋厅、大连市海洋发展局、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厦门市海洋发展局,部有关直属单位,自然资源部各海区局:为进一步规范警戒潮位核定工作,防御并减轻海洋灾害,自然资源部组织对《警戒潮位核定管理办法》(国海预字〔2013〕25号)进行了修订,形成新的《警戒潮位核定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2024年6月13日警戒潮位核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沿海警戒潮位核定工作,防御并减轻海洋灾害,依据《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警戒潮位,是指防护区沿岸可能出现险情或潮灾需进入戒备或救灾状态的潮位既定值。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警戒潮位核定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警戒潮位核定遵循统一管理、科学规范和服务应用的原则,应每5年核定一次。
对于警戒潮位值缺少或与实际不符的地区,应及时进行补充、修订。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五条自然资源部负责统筹、监督、协调全国沿海警戒潮位核定工作,制定警戒潮位核定制度标准。
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承担具体工作。
第六条自然资源部海区局(简称海区局)负责监督管理所辖海区警戒潮位核定工作,承担警戒潮位核定技术报告初步审核。
第七条沿海省级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简称省级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警戒潮位核定工作。
第八条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简称海洋减灾中心)负责全国沿海警戒潮位核定工作的技术指导,审查警戒潮位核定技术报告,汇总编制全国沿海警戒潮位核定成果。
海域资源确权登记的关键要点与制约因素
海域资源确权登记的关键要点与制约因素刘伟峰,刘大海,管松,姜伟(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摘要:海域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域确权登记是我国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的重要内容。
由于资源属性的差异,海域确权登记在登记单元划分和地籍调查技术环节具有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的关键要点与制约因素。
为保证海域空间的生态完整性,海域登记单元应优先于自然保护地等其他自然资源划定,但需扣除其中的海岛,并在登记簿中记载其他资源的范围、类型和数量。
为便于划清不同层级政府行使海域所有权的边界,海域登记单元应与县级行政区管辖海域范围一致。
省级行政管辖范围之外的渤海中部等海域应单独划定登记单元。
现有基础资料尚不能完全支撑海域确权登记,制约因素主要包括领海基线尚未全部确定,部分省市海域划界尚存争议,无居民海岛海岸线勘测尚未完成,部分潮间带划为集体所有土地,中央和地方分级行使所有权的海域资源清单尚未出台,现有自然资源登记簿设计对海域的适用性不足等。
针对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海域;确权登记;要点;制约因素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原6932(圆园21)01原园011原08The key points and restrictive factors of confirmation and registration of sea area rightLIU Weifeng,LIU Dahai,GUAN Song,JIANG Wei(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Qingdao 266061,China)Abstract :Sea areas are important parts of natural ecology space,so it is necessary to confirm and register the right of sea ar鄄easfor all kinds of natural resources being registered in China.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sea areas make it different from other natural resources in the key points and restrictive factors of registration unit division and cadastral survey.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ecological integrity of sea areas,the sea areas registration unit should be determined prior to other natural re鄄sources,with islands being excluded and the range,type and number of other natural resources being recorded on the regis鄄tration sheet.For the convenience of clarifying the boundary of different level of governments in the ownership of sea areas,the registration unit should be consistent with the sea areas administrated by their respective county.Sea areas outside of provincial jurisdiction,such as central Bohai Sea,should be made a registration unit respectively.The availabledata are not enough to support the registration of sea area's right fully,the major restrictive factors needed to be solved are as follows:the baseline of territorial sea have not been fully determined;controversy still exists in the boundary demarcation of sea areas a鄄mong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governments;some uninhabitedislands have not been surveyed;some parts of intertidal zone are collectively owned;the ownership on resources list of sea areas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has not been determined;some design bugs in the register of natural resources still exist.It is difficult to overcome all of these restrictivefactors completely in a short time,so some temporary strategies are develope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Keywords :sea area;confirmation and registration;key points;restrictive factors收稿日期:2020-09-21;修订日期:2020-11-24基金项目:自然资源部课题“海域确权登记方法研究与实践”(ZD0120001)作者简介:刘伟峰(1981—),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海域资源管理研究。
海洋资源分类及调查监测关键技术
海洋资源分类及调查监测关键技术
陈广泉;李兵;王尔林;王硕;杜军;夏鹏;李培英
【期刊名称】《地理信息世界》
【年(卷),期】2022(29)5
【摘要】海洋资源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分类体系是海洋资源资产核算及管理的基本准则。
本文基于海洋资源的空间、物质和生态属性,兼顾资产属性与自然属性相统一原则,以我国海洋资源资产管理和调查监测需求为导向,初步建立由4个一级类、13个二级类、36个三级类构成的海洋资源分类体系。
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我国海洋资源调查监测发展历程及特点,提出海洋资源各一级类调查监测关键技术及体系构成,为今后我国海洋资源调查监测、保护与利用,尤其是自然资源资产精细化管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总页数】7页(P54-60)
【作者】陈广泉;李兵;王尔林;王硕;杜军;夏鹏;李培英
【作者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调查监测司;自然资源部测绘发展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1
【相关文献】
1.研究海洋开发海洋——海洋环境及海洋资源调查、监测技术概述
2.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中的地理国情监测分类研究
3.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地理国情监测调查要
求和分类的对应关系分析4.广东省海洋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对策建议5.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中的地理国情监测分类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历史———来自地球化学和矿物学证据
第40卷第2期2022年4月海洋科学进展A D V A N C E S I N MA R I N E S C I E N C E V o l .40 N o .2A pr i l ,2022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历史 来自地球化学和矿物学证据袁 帅1,2,张 辉2,3,曹 鹏2,3,4,李小艳2,3,4,石学法2,3,4,范德江1,4,S o m k i a tK h o k i a t t i w o n g 5,N a r u m o lK o r n k a n i t n a n 5,刘升发2,3,4*(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2.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3.自然资源部海洋地质与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61;4.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61;5.泰国海洋与海岸带资源研发中心海洋与海岸带资源室,泰国曼谷10210)收稿日期:2021-08-23资助项目: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 南海S C S -C J 03区块底质调查与研究(G A S I -02-S C S -C J 03)和亚洲大陆边缘 源-汇 过程与陆海相互作用(G A S I -G E O G E -03)作者简介:袁 帅(1998 ),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海洋沉积学方面研究.E -m a i l :y u a n s h u a i b u s h u a i @126.c o m *通信作者:刘升发(1979 ),男,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海洋沉积学方面研究.E -m a i l :l i u s h e n g f a @f i o .o r g .c n (陈 靖 编辑)摘 要:以泰国湾T 155号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球化学和矿物学手段探讨了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历史㊂(L a /S m )U C C -(G d /Y b )U C C 指示了全新世以来泰国湾西南部物质来源较为稳定,主要来自于马来半岛,季风控制下的沿岸流是其主要驱动力㊂通过对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ωk /(ωc +ωl ))㊁化学蚀变指数(C I A )和钾铝质量分数比值(ωK /ωA l )的变化规律进行综合研究,将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①早中全新世(12000~6500c a l aB P ):ωk /(ωc +ωl )值和C I A 值较高,ωK /ωA l 值则较低,指示了该段时期强盛的东亚季风;发生于11200~10500c a l aB P 和8500~7500c a l aB P 的冷事件指示了泰国湾对新仙女木事件和8.2k a 冷事件的响应;②中全新世(6500c a l aB P )以来:ωk /(ωc +ωl )值和C I A 值明显下降,ωK /ωA l 值则逐渐上升,指示了该段时间东亚季风呈逐渐减弱的趋势;在3200~1800c a l aB P 时地球化学和黏土矿物指标呈现一个明显低值,对应于热带海域 斜氏普林虫低值事件 ,揭示了全球气候变化在泰国湾海域良好的区域性响应特征㊂关键词:古气候;全新世;稀土元素;黏土矿物;泰国湾中图分类号:P 73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6647(2022)02-0233-14d o i :10.12362/j .i s s n .1671-6647.2022.02.007引用格式:袁帅,张辉,曹鹏,等.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历史 来自地球化学和矿物学证据[J ].海洋科学进展,2022,40(2):233-246.Y U A NS ,Z HA N G H ,C A OP ,e t a l .H o l o c e n e p a l e o c l i m a t e e v o l u t i o n i n t h eG u l fo fT h a i l a n d :e v i d e n c e f r o m g e o c h e m i s t r y a n dm i n e r a l o g y [J ].A d v a n c e s i n M a r i n eS c i e n c e ,2022,40(2):233-246.全新世气候演化及其驱动机制是近年来古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1-2]㊂已有研究表明全新世的气候并不稳定[3-4],全球范围内发生了数次降温事件[5-7]㊂B o n d 等在北大西洋两个全新世沉积序列中发现了一系列冰筏碎屑(I R D )冷事件[5],后来的研究也表明这种千年尺度的气候突变具有全球性特征;W a n g 等在贵州董哥洞石笋δ18O 记录的降水过程中发现了8次干旱事件,对应于较弱的夏季风时期,其中有6次与北大西洋冷事件一致[8];近期印度洋-太平洋交汇区古气候重建结果则表明大西洋经向翻转流是联系北大西洋和热带印度洋气候事件的桥梁,并揭示了全新世不同纬度带气候变化的遥相关特征[9]㊂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未来气候变化是地球科学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离不开对古环境和古气候演化规律和控制机制的了解,因此为了提高我们对全新世气候演化规律及其区234海洋科学进展40卷域性和全球性响应机制的认识,尚需更多的区域证据来丰富理论研究体系[10]㊂泰国湾位于南海西南部,是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之间的一个半封闭性海湾㊂海湾从越南金瓯角至马来西亚哥巴鲁,与南海水域相连,面积约25万k m2,平均水深约45m㊂20世纪以来,陆续有学者对该区域开展了海洋地质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1-17]㊂泰国湾沉积物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11],主要来自入海河流携带物质[18]㊂泰国湾周边有多条较大的入海河流(表1),泰国湾北部以及西北部的陆源物质主要来源于湄南河[12],而南部陆源物质则主要来源于马来半岛的吉兰丹河和彭亨河[13-14],不同来源物质在季节性流系格局控制下形成了多元化的沉积物模式[15]㊂由于泰国湾潜在物源区气候变化主要受控于海平面变化和亚洲季风系统,因此湾内柱状沉积物是过去历史时期气候和环境变化的良好载体[16-17]㊂尽管近年来已有学者对泰国湾进行了沉积学方面的研究,但大多工作集中于河口区沉积物物源[19]㊁污染物分析[20-21]和海岸带侵蚀[22]研究,研究成果主要聚焦于人类活动的控制作用,缺乏对泰国湾古气候演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方面的研究,而以沉积学㊁矿物学㊁地球化学指标来重建全新世以来古气候演化历史更是十分少见㊂表1泰国湾周边入海河流基本信息[23]T a b l e1 B a s i c i n f o r m a t i o no f r i v e r s i n f l o wi n t o t h eG u l f o fT h a i l a n d[23]河流长度/k m降水/(mm㊃a-1)流域面积/k m2径流量/(m3㊃s-1)输沙量/(ˑ106t㊃a-1)湄公河4909157081100021401450湄南河1352148716000011711湄干河520114730837273彭亨河45921702930059620.4吉兰丹河2808751269150013.9登嘉楼河100330046002660.8注: 表示无数据㊂因此,本文以泰国湾西南部T155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的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研究,定性判别全新世以来沉积物来源,在此基础上,重建泰国湾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演化过程,为进一步理解全新世以来全球气候不稳定性变化的区域性响应特征提供理论支撑㊂1材料与方法T155号柱状沉积物样品由泰国S e a f d e c号调查船于2012年执行中泰海洋地质联合调查航次获取,采自泰国湾西南部区域(101ʎ12'00ᵡE,7ʎ45'36ᵡN)(图1),样品长301c m,水深44m㊂样品剖开后,进行了详细的岩性描述,并按照2c m间隔切割,选取其中的30个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和矿物学分析㊂1)粒度测试:首先称取适量的沉积物样品,加入约15m L的30%H2O2静置24h以上除去有机质,之后加入3m o l/L的稀H C l约5m L静置24h以上除去碳酸盐岩,待反应完全后,洗盐直至中性㊂处理好的样品利用M a s t e r s i z e r2000激光粒度仪进行粒度测定㊂粒级标准统一使用尤登-温德华氏等比制值Ф粒级标准,粒度参数采用矩法公式进行计算,粒度测试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完成㊂2)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将样品烘干㊁研磨,制成200目的粉末后,称取(0.0500ʃ0.0005)g样品于坩埚中㊂加入3m L1ʒ1的高纯H N O3和H F,密闭放置于190ħ烘箱中保持48h,待样品冷却后再用电热板150ħ蒸干赶尽H F后加入3m L50%的H N O3,密闭置于温度150ħ的烘箱中提取8h以上,冷却后再用聚乙烯比色管定容,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 C P-M S)测定稀土元素含量,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 C P-O E S)测定常量元素含量㊂测试过程中,随机选取10%平行样进行测试,并采用G S D-9标准样进行监控,相对误差小于0.5%,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完成㊂2期袁 帅,等: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历史2353)黏土矿物测试:样品用30%的H 2O 2除去有机质,用0.5%稀盐酸除去碳酸盐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直到具有抗絮凝作用发生㊂根据S t o k e s 沉降原理所确定的沉淀时间,将小于2μm 的颗粒吸出,离心㊂采用刮片方法制成样品定向薄片,使用X 射线衍射方法测试黏土矿物含量,黏土矿物测试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完成㊂4)年代测试:根据T 155号柱状沉积物岩性特征,共选择6个层位样品进行年代测试,其中上部4个层位测年材料为底栖有孔虫,下部2个层位测年材料为泥炭㊂测年结果利用C a l i b8.2程序进行了日历年龄校正[24],区域碳库校正值为(-19ʃ70)a,年代测试在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完成㊂图1 T 155号柱状沉积物位置[17]F i g .1 L o c a t i o no f c o r eT 155i n t h eG u l f o fT h a i l a n d [17]图2 T 155号柱状沉积物年代框架及沉积速率F i g .2 A g em o d e l o f c o r eT 155a n d s e d i m e n t a t i o n r a t e s 2 结果2.1 年代框架与沉积速率T 155号柱状沉积物的6个样品AM S 14C 测年结果见表2,通过线性内插和外推法,可获取每个样品的年代数据,最底部年龄为11508aB P ㊂依据日历年龄计算可得:沉积速率介于11.40~94.30c m /k a ,平均值为23.40c m /k a ,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图2)㊂236 海 洋 科 学 进 展40卷表2 泰国湾T 155号柱状沉积物A M S 14C 年代结果T a b l e 2 AM S 14Ca g e d a t i n g r e s u l t s o f c o r eT 155i n t h eG u l f o fT h a i l a n d 深度/c m14C 年龄/(aB P )年龄误差/a δ13C /a 年代范围上限/(aB P )年代范围下限/(aB P )校正后年龄/(c a l aB P )18~20108025-0.1757057653056~58384025-0.1637073915364798~100701025-0.26745075767340138~140840035-1.02892691548800258~260997045-26.67112711140810870268~2701010045-25.251136011376110412.2 粒度特征T 155柱状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垂向上变化明显,可以分为3段(图3)㊂①80~0c m ,沉积物逐渐变粗,砂质量分数约为1%㊁粉砂质量分数增加至81%㊁黏土质量分数减少至小于20%,平均粒径约6.6Φ㊂②260~80c m ,沉积物主要为粉砂和黏土,粒度组成和参数比较稳定,砂质量分数低于1.5%㊁粉砂质量分数约为68%,平均粒径7.2Φ,分选差㊂③从底部到260c m ,沉积物类型变化较大,平均粒径为5.2Φ~8.3Φ,分选差,主要成分为粉砂和黏土,粉砂质量分数为46.2%~75.6%,黏土质量分数为6.9%~58.3%,砂质量分数低于1%㊂其中在271~283c m ,砂质量分数突然急剧增加至15%,粉砂质量分数增加至70%,黏土质量分数降低至8%㊂注:为测年层位㊂图3 T 155柱状沉积物粒度参数垂向变化F i g .3 V e r t i c a l v a r i a t i o n s o f g r a i n s i z e p a r a m e t e r s i n t h e s e d i m e n t o f c o r eT 1552.3 常量元素特征T 155号柱状沉积物常量元素含量变化特征如图4所示,其垂向上大致可划分3层:80~0c m ,所测常量元素垂向分布变化明显,S i O 2和P 2O 5质量分数呈小幅升高,A l 2O 3㊁T F e 2O 3(全铁)㊁K 2O ㊁M g O 和M n O 等质量分数则呈小幅降低;260~80c m ,S i O 2㊁T F e 2O 3和N a 2O 等质量分数垂向变化较小,K 2O ㊁M g O 和P 2O 5等质量分数自下向上逐渐增大,C a O 和M n O 等质量分数则表现为先稳定后逐渐增大的趋势;301~260c m ,2期袁帅,等: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历史237 S i O2㊁A l2O3㊁T F e2O3㊁K2O㊁M g O㊁M n O㊁N a2O和T i O2等质量分数变化明显,达到各自的最大值或最小值㊂注:为测年层位㊂图4 T155柱状沉积物常量元素质量分数垂向变化F i g.4 V e r t i c a l v a r i a t i o n s o fm a j o r e l e m e n t s i n t h e s e d i m e n t o f c o r eT1552.4稀土元素特征及配分模式T155号柱状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含量及主要稀土指标如图5所示,稀土元素垂向分布大致可以分为3层:80c m以上层位,稀土总量㊁轻稀土㊁重稀土含量自下向上逐渐降低,至上部50c m稀土总量约为180μg/g,(L a/S m)U C C(L a质量分数与S m质量分数比值)和(G d/Y b)U C C(G d质量分数与R b质量分数比值)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60~80c m层位,稀土总量㊁轻稀土㊁重稀土含量及轻重稀土比值㊁δC e(铈异常)㊁δE u (铕异常)等参数均变化较小,而(L a/S m)U C C由下至上波动较为明显,但整体呈波动升高的趋势,相对于(L a/ S m)U C C来说,(G d/Y b)U C C波动较小,但整体上来说也呈现升高的趋势,指示了早全新世较为稳定的物质来源或沉积环境;260c m以下层位,各个参数垂向分布规律性不显著㊂用上陆壳(t h eU p p e rC o n t i n e n t a l C r a s t,U C C)作为标准对T155柱状沉积物稀土元素标准化,从配分模式图(图6)可以看出:相比上陆壳数据,T155柱状沉积物重稀土相对富集,轻稀土相对亏损,不存在明显的C e异常,存在E u的负异常,与湄南河和彭亨河以及湄干河的配分模式较为相似,均呈明显左倾,不同之处是彭亨河左倾程度更加明显,其余三者则较为平缓㊂238海洋科学进展40卷注:为测年层位㊂图5 T155柱状沉积物稀土元素质量分数垂向变化F i g.5 V e r t i c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r a r e e a r t he l e m e n t s i n t h e s e d i m e n t o f c o r eT155注:湄公河数据引自文献[25];湄南河和湄干河数据引自报告①;彭亨河和吉兰丹河数据引自文献[23];登嘉楼河数据引自文献[26];上地壳(U C C)标准化数据引自文献[27]㊂图6 T155柱状沉积物及周边区域沉积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F i g.6 U C C-n o r m a l i z e d p a t t e r no f t h e r a r e e a r t he l e m e n t c o m p o s i t i o no f t h e c o r eT155a n da d j a c e n t a r e a①石学法,刘升发,王昆山,等.南海S C S-C J03区块底质调查与研究技术总结报告,2013:164-175.2期袁帅,等: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历史239 2.5黏土矿物分布特征T155号柱状沉积物的黏土矿物质量分数见图7,黏土粒级组分含量在80c m以上层位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在80c m以下波动较小,约为35%㊂4类黏土矿物垂向分层明显:190c m以上部分,蒙皂石波动明显,可分为3次高低旋回,伊利石含量则基本呈连续增加的趋势,高岭石大致表现出与伊利石相反的趋势,含量自下向上持续降低,绿泥石在这一层位变化不大,其质量分数为13%~14%;190c m以下部分,蒙皂石和绿泥石垂向分布规律性不明显,高岭石自下向上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伊利石质量分数变化不大,介于30%~40%㊂注:为测年层位㊂图7 T155柱状沉积物黏土矿物质量分数垂向变化F i g.7 V e r t i c a l v a r i a t i o n s o f c l a y m i n e r a l s i n t h e s e d i m e n t o f c o r eT1553讨论3.1沉积物来源判别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沉积物物源分析方法日趋增多,并不断地相互补充和完善㊂由于元素在理化性质上的差异,不同来源的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地球化学响应特征,这就为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实现物源的精准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28]㊂作为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在岩石的风化过程中很保守,容易被碎屑颗粒吸附或结合,能随碎屑颗粒进行长距离搬运和沉积,被视为判断源岩类型及物源区构造背景的有效工具[29]㊂L i u等认为δE u㊁(L a/S m)U C C㊁(G d/Y b)U C C等稀土元素比值往往与源岩岩性有关,有着良好的物源指示意义,已广泛用于亚洲大陆边缘物质的 源-汇 研究中[30]㊂本文采用(L a/S m)U C C和(G d/ Y b)U C C作为物源判别参数,但在使用这些参数之前,需要排除主要的干扰因素㊂首先,由前文分析可知, T155柱状粒级组分以粉砂为主(粉砂组分平均质量分数为70%),砂组分含量很少(平均质量分数仅为1%),且黏土粒级组分含量变化不大,所以可排除矿物组成对所用稀土元素指标的影响㊂另外,为了排除粒度和化学风化强度的影响,我们将所用指标与化学蚀变指数(C h e m i c a l I n d e xo fA l t e r a t i o n,C I A)[31]和平均粒径(M z)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图8),从分析结果可知这几者之间并不具备明显的相关性(R2<0.12),所以可确定在泰国湾使用(L a/S m)U C C-(G d/Y b)U C C图判别物源是可行的㊂240海洋科学进展40卷图8稀土元素指标与M z和C I A的相关性判别F i g.8 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 r a r e e a r t he l e m e n t p r o x i e s a n d M z,C I A泰国湾主要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海洋自生等其他沉积作用基本可以忽略不计[16,33]㊂陆源碎屑物质主要来自入海河流携带物质[34],所以我们选取泰国湾周边几条主要河流作为物源端元,分别是马来半岛的吉兰丹河[23]㊁彭亨河[23],北部曼谷湾主要入海河流湄南河①和湄干河以及南海西部主要入海河流湄公河[25],将物源端元数据和T155柱状沉积物数据投点到(L a/S m)U C C-(G d/Y b)U C C图(图9),结果显示T155柱状沉积物大部分点较为集中,基本落在彭亨河与吉兰丹河所在端元内,而与泰国湾北部入海河流端元区分明显㊂考虑到湄公河远离研究区,陆源物质难以运移至泰国湾西南近岸,这就表明全新世以来泰国湾西南部沉积物主要来自马来半岛,主要驱动力为东亚夏季风控制下的沿岸流㊂现代泰国湾物质来源揭示了周边不同入海河流的控制范围[33],T155柱状沉积物同样位于马来半岛物质控制区,陆源入海物质主要受到沿岸流的影响,沉积物运移方向为S E NW㊂另外,巽他陆架沉积物输运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吉兰丹河入海物质主要沿岸向北输运,可到达泰国湾中部近岸区域,为泰国湾西南部主要的沉积物源区[15],而碎屑矿物组成同样指示了泰国湾西部与马来半岛一致的原岩背景[13]㊂①石学法,刘升发,王昆山,等.南海S C S-C J03区块底质调查与研究技术总结报告,2013:164-175.2期袁帅,等: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历史241图9(L a/S m)U C C-(G d/Y b)U C C物源判别图F i g.9(L a/S m)U C C-(G d/Y b)U C C d i a g r a mf o r d i s c r i m i n a t i n g s e d i m e n t p r o v e n a n c e s3.2古气候演化历史重建过去气候和环境演化历史可在连续性海洋沉积物中得到很好的记录,选取可靠的替代性指标可反演特定时期海洋环境特征[35-36]㊂海洋沉积物中黏土矿物含量主要受到源区气候的影响[37],对相应源区的古气候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38],其结果与有孔虫㊁孢粉等微体古生物组合反映的气候特征曲线极为相似[39-40]㊂不同类型黏土矿物对气候和环境的响应关系差别很大,高岭石多发育于热带土壤中,指示暖湿气候条件下强烈的水解作用,高岭石含量越高,表明当时的气候越温暖湿润;而伊利石和绿泥石则相反,它们形成于干冷的气候环境中,伊利石和绿泥石含量越高,说明当时的气候比较寒冷干燥[12,41-42]㊂前文分析表明T155号柱状沉积物中黏土矿物含量垂向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划分,且物源较为单一,表明黏土矿物指标对泰国湾全新世以来的气候波动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㊂考虑到黏土矿物之间的稀释效应,一般不采用单个黏土矿物含量指示古气候变化,而使用几种矿物含量的比值[42]㊂因此,本文采用高岭石与伊利石和绿泥石质量分数比值(ωk/ (ωt+ωc))作为源区古气候的矿物学标志,此值的高低反映了夏季风的强弱㊂沉积物中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对气候和环境的变迁反应敏感,是气候地质事件内在成因和环境信息外在因素的综合体现和良好标志[43-45]㊂由于T155号柱状沉积物的物源区属于东亚季风控制区,气候的冷暖波动必然会对沉积物中元素的含量及其组合特征产生同步影响,而沉积物的化学风化程度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出元素含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㊂K随化学风化强度的增强易于从沉积物中淋滤出来,而A l则在化学风化过程中相对保守,易于在风化产物中富集[32],因此ωK/ωA l可用于指示源区的风化强度㊂N e s b i t t等提出以C I A判别源区化学风化的强度,C I A值与风化强度成正比,C I A值越大,风化强度越大[31],因此C I A也可用于指示源区风化强度的变化,并广泛应用于边缘海沉积过程研究[30]㊂本文利用ωk/(ωc+ωl)㊁C I A和ωK/ωA l与格陵兰冰芯[46]㊁董哥洞氧同位素记录[47]和巽他陆架M D01-2390孔M D01-2390孔有孔虫壳体氧同位素记录氧同位素记录[48]进行对比,从而探讨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过程(图10)㊂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历史可分为2个阶段:1)阶段I,早中全新世(12000~6500c a l aB P)该段时期ωk/(ωc+ωl)和C I A均呈一个明显高值,ωK/ωA l值则处于明显波动期,较高的ωk/(ωc+ωl)反映了较为强盛的季风降雨,而较高的C I A与对应较低的ωK/ωA l则反映出源区风化强度较强,这都表明这段时期的东亚夏季风比较强盛,气候较为温暖湿润㊂然而,这段时期内气候状态并不稳定,矿物学和地球化学242海洋科学进展40卷注:曲线A为格陵兰冰芯N G R I P氧同位素[59];曲线B为董哥溶洞氧同位素[47];曲线C为南海M D01-2390孔有孔虫壳体氧同位素[48];曲线D为T155柱状沉积物ωk/(ωc+ωl);曲线E为T155柱状沉积物C I A;曲线F为T155柱状沉积物ωK/ωA L㊂图10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历史F i g.10 P a l e o c l i m a t e e v o l u t i o n i n t h eG u l f o fT h a i l a n d s i n c e t h eH o l o c e n e指标均波动较为明显,在10500~11200c a l aB P期间ωk/(ωc+ωl)和C I A出现了一个明显低值区,而ωK/ωA l值则呈现一个明显的高值区,这种气候突变事件与巽他陆架M D01-2390孔的氧同位素记录较一致,指示了一次明显的冷事件,这次冷事件是全新世最强烈的一次变冷事件,气温的最大降幅可达8~10ħ[49],极端的气候条件在泰国湾得到了很好的记录㊂在7500~8500c a l aB P期间ωk/(ωc+ωl)和C I A又出现一个低值期,ωK/ωA l值则对应呈现一个明显的高值,这个异常值的出现也指示了全新世早期南海南部的气候突变,此次变冷事件与北半球普遍发生的8200c a l aB P(8.2k a冷事件)降温事件时间较为接近,8.2k a冷事件早在1983年由B e g e t提出[50],随后在北半球各地相继发现了这次气候突变事件,如在格陵兰冰芯[46]㊁贵州董哥洞石笋[8]㊁北大西洋浮冰碎屑[5]㊁北欧孢粉[51]㊁青藏高原红原泥碳纤维[52]等中均能找到相应记录,反映了2期袁帅,等: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历史243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性响应特征㊂这两次千年尺度气候事件时期,地球化学和黏土矿物指标的变化规律也很好地说明了在全球气候寒冷期,东亚夏季风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减弱,从而影响源区物质的风化㊁侵蚀和搬运强度,这进一步揭示了气候条件对热带区域陆海相互作用过程的控制㊂2)阶段Ⅱ,中全新世(6500c a l aB P)以来该段时期ωk/(ωc+ωl)值和C I A指示的源区风化强度均呈明显降低的趋势,这与周边地区石笋和海洋沉积物氧同位素记录变化趋势一致[47-48],反映了逐渐减弱的东亚夏季风趋势,但3个指标的波动并不明显,可能受控于这一阶段的T155孔沉积速率降低,导致这3个指标的时间分辨率降低㊂整体上来说,这一阶段的季风强度呈降低趋势,这与前人关于全新世以来东亚季风的研究结果吻合,即早全新世时季风较为强盛,中全新世后季风逐渐减弱[6,8,53-54]㊂这一时期内,ωk/(ωc+ωl)和C I A在3200~1800c a l aB P时期呈现明显低值,对应于ωK/ωA l的高值期,这可能也同样指示了一次冷事件的发生㊂此次冷事件与在全球发现的全新世晚期距今4~2 c a l k aB P的变冷事件(斜氏普林虫低值事件)一致[55],该变冷事件与中国大陆湖泊㊁石笋㊁海洋沉积物记录的这一时期东亚夏季风减弱相对应[44,56-57]㊂印度洋-太平洋交汇区的微体古生物同样记录了发生在4.5~3.0c a l k a B P时期的 斜氏普林虫低值事件 [58]㊂由此可见,全新世高海平面以来东北印度洋和南海南部气候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反映了热带海域气候态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关系㊂4结论本文以泰国湾西南部T155号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规律,定性判别了沉积物来源,并恢复了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过程,其主要结论如下:1)全新世以来泰国湾西南部沉积物来源较为单一,主要来自于马来半岛输入的陆源物质,主要驱动力为东亚夏季风控制下的沿岸流㊂2)早中全新世东亚夏季风较为强盛,波动较为剧烈,ωk/(ωc+ωl)和C I A出现两个低值区(10500~ 11200c a l aB P和7500~8500c a l aB P),对应于ωK/ωA l出现的两个高值区,指示了两次千年尺度的冷事件的发生,推断是新仙女木事件和8.2k a冷事件在泰国湾的响应㊂3)中全新世以来东亚季风强度逐渐减弱,ωk/(ωc+ωl)和C I A呈明显下降趋势,而ωK/ωA l则呈现上升趋势,在3200~1800c a l aB P时呈现一个明显的冷事件,指示了热带海域 斜氏普林虫低值事件 的发生㊂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1]殷雅倩,党皓文,王跃,等.末次冰消期西太平洋暖池上层海温千百年尺度变化[J].科学通报,2019,64(20):2151-2162.Y I N Y Q,D A N G H W,WA N G Y,e t a l.M i l l e n n i a l-a n d c e n t e n n i a l-s c a l e v a r i a t i o n s i n t h eu p p e r-w a t e r t e m p e r a t u r eo fW e s t e r nP a c i f i c W a r m P o o ld u r i n g t he l a s t d e g l a c i a t i o n[J].C h i n e s eS c i e n c eB u l l e t i n,2019,64(20):2151-2162.[2] MO H T A D IM,P R A N G E M,O P P OD W,e t a l.N o r t hA t l a n t i c f o r c i n g o f t r o p i c a l I n d i a nO c e a n c l i m a t e[J].N a t u r e,2014,509(7498):76-80.[3] D A N S G A A R D W,J O H N S E NS,C L A U S E N H,e t a l.E v i d e n c e f o r g e n e r a l i n s t a b i l i t y o f p a s t c l i m a t e f r o ma250-k y r i c e-c o r e r e c o r d[J].N a t u r e,1993,364:218-220.[4] MA Y E W S K I PA,R O H L I N GEE,S T A G E RJC,e t a l.H o l o c e n e c l i m a t e v a r i a b i l i t y[J].Q u a t e r n a r y R e s e a r c h,2004,62(3):243-255.[5] B O N DG,K R OM E RB,B E E RJ,e t a l.P e r s i s t e n t s o l a r i n f l u e n c e o nN o r t hA t l a n t i c c l i m a t e d u r i n g t h eH o l o c e n e[J].S c i e n c e,2001,294(5549):2130-2136.[6] A NZS,K U T Z B A C H JE,WU X H,e ta l.A s y n c h r o n o u s H o l o c e n eo p t i m u m o f t h eE a s tA s i a n m o n s o o n[J].Q u a t e r n a r y S c i e n c eR e v i e w s,2000,19(8):743-762.[7] C U L L E N H M,D E M E N O C A LPB,H E MM I N GS,e t a l.C l i m a t e c h a n g e a n d t h e c o l l a p s eo f t h eA k k a d i a ne m p i r e:e v i d e n c e f r o mt h ed e e p s e a[J].G e o l o g y,2000,28(4):379-382.[8] WA N G YJ,C H E N G H,E D WA R D SLR,e t a l.T h eH o l o c e n eA s i a nm o n s o o n:l i n k s t o s o l a r c h a n g e s a n dN o r t hA t l a n t i cC l i m a t e[J].244海洋科学进展40卷S c i e n c e,2005,308(5723):854-857.[9] L I USF,Y E W X,C A OP,e t a l.P a l e o c l i m a t i c r e s p o n s e s i n t h e t r o p i c a l I n d i a nO c e a n t o r e g i o n a lm o n s o o n a n d g l o b a l c l i m a t e c h a n g e o v e rt h e l a s t42k y r[J].M a r i n eG e o l o g y,2021,438(2):106542.[10] A N W A R T,K R A V C H I N S K Y VA,Z H A N GR,e t a l.H o l o c e n e c l i m a t i c e v o l u t i o n a t t h e C h i n e s e L o e s s P l a t e a u:t e s t i n g s e n s i t i v i t y t o t h e g l o b a lw a r m i n g-c o o l i n g e v e n t s[J].J o u r n a l o fA s i a nE a r t hS c i e n c e s,2018,166:223-232.[11]S H IXF,L I USF,F A N G XS,e t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c l a y m i n e r a l s i ns u r f a c e s e d i m e n t s o f t h ew e s t e r nG u l f o fT h a i l a n d:s o u r c e s a n dt r a n s p o r t p a t t e r n s[J].J o u r n a l o fA s i a nE a r t hS c i e n c e s,2015,105:390-398.[12]王昆山,石学法,刘升发,等.泰国湾西部表层沉积物重矿物分布特征:对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的指示[J].第四纪研究,2014,34(3):623-634.WA N G KS,S H I XF,L I USF,e t a l.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h e a v y m i n e r a l s i n t h e s u r f a c e s e d i m e n t s f r o mt h ew e s t e r nG u l f o f T h a i l a n d: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s e d i m e n t p r o v e n a n c e a n d s e d i m e n t a r y e n v i r o n m e n t[J].Q u a t e r n a r y S c i e n c e s,2014,34(3):623-634.[13] WU K K,L I USF,S H IXF,e t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r a r ee a r t he l e m e n t s i ns u r f a c e s e d i m e n t so f t h ew e s t e r nS u n d aS h e l f:c o n s t r a i n t sf r o ms e d i m e n t o l og y a n dm i n e r a l o g y[J].C o n t i n e n t a l Sh e l fR e s e a r c h,2020,206:104198.[14]S A T H I AMU R T H YE,C O L I NC.C h e m i c a lw e a t h e r i n g i nM a l a y P e n i n s u l a a n dN o r t hB o r n e o:c l a y m i n e r a l o g y a n d e l e m e n t g e o c h e m i s-t r y o f r i v e r s u r f a c e s e d i m e n t s[J].S c i e n c eC h i n a(E a r t hS c i e n c e s),2011,54(2):272-282.[15] L I USF,Z H A N G H,Z HU A M,e t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r a r e e a r t h e l e m e n t s i n s u r f a c e s e d i m e n t s o f t h ew e s t e r nG u l f o fT h a i l a n d:c o n-s t r a i n t s f r o ms e d i m e n t o l o g y a n dm i n e r a l o g y[J].Q u a t e r n a r y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2019,527:52-63.[16]张杨硕,乔淑卿,石学法,等.泰国湾底质沉积物输运趋势[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7,37(1):86-92.Z H A N G YS,Q I A OSQ,S H IXF,e t a l.M o v i n g t r e n d o f b o t t o ms e d i m e n t s i nG u l f o fT h a i l a n d[J].M a r i n eG e o l o g y&Q u a t e r n a r y G e o l o g y,2017,37(1):86-92. [17] Z HA N G H,L I USF,WU KK,e t a l.E v o l u t i o n o f s e d i m e n t a r y e n v i r o n m e n t i n t h eG u l f o f T h a i l a n d s i n c e t h e l a s t d e g l a c i a t i o n[J].Q u a-t e r n a r y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2021:h t t p s:ʊd o i.o r g/10.1016/j.q u a i n t.2021.02.018.[18] L I UZF,Z H A OYL,L I JR,e t a l.L a t eQ u a t e r n a r y c l a y m i n e r a l s o f fm i d d l eV i e t n a m i n t h ew e s t e r n S o u t hC h i n a S e a: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s o u r c e a n a l y s i s a n dE a s tA s i a nm o n s o o ne v o l u t i o n[J].S c i e n c e i nC h i n aS e r i o u sD:E a r t hS c i e n c e s,2007,50(11):1674-1684. [19]郭瑜璇,乔淑卿,石学法,等.曼谷湾河口区百年来沉积物重金属变化趋势及污染来源[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9,39(2):61-69.G U O Y X,Q I A OSQ,S H IXF,e t a l.V a r i a t i o n t r e n d a n d c o n t a m i n a t i o n s o u r c e o f h e a v y m e t a l s i n s e d i m e n t s f r o me s t u a r y a r e a o fB a n g k o kB a y i n t h e p a s t c e n t u r y[J].M a r i n eG e o l o g y&Q u a t e r n a r y G e o l o g y,2019,39(2):61-69.[20] C H E E V A P O R N V,M E N A S V E T AP.W a t e r p o l l u t i o na n dh a b i t a t d e g r a d a t i o n i n t h eG u l f o fT h a i l a n d[J].M a r i n eP o l l u t i o nB u l l e t i n,2003,47(1):43-51.[21] HU N G S P R E U G S M,Y U A N G T HO N GC.Ah i s t o r y o fm e t a l p o l l u t i o n i nt h eu p p e rG u l f o fT h a i l a n d[J].M a r i n eP o l l u t i o nB u l l e t i n,1983,14(12):465-469.[22] T H AM P A N Y A U,V E R MA A TJE,S I N S A K U L S,e ta l.C o a s t a le r o s i o na n d m a n g r o v e p r o g r a d a t i o no fs o u t h e r n T h a i l a n d[J].E s t u a r i n e,C o a s t a l a n dS h e l f S c i e n c e,2006,68(1):75-85.[23] WU K K,L I USF,K A N D A S AMYS,e t a l.G r a i n-s i z e e f f e c t o n r a r e e a r t he l e m e n t s i nP a h a n g R i v e r a n dK e l a n t a nR i v e r,P e n i n s u l a rM a l a y s i a: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s e d i m e n t p r o v e n a n c e i n t h e s o u t h e r nS o u t hC h i n aS e a[J].C o n t i n e n t a l S h e l fR e s e a r c h,2019,189:103977.[24]S O U T H O NJ,K A S H G A R I A N M,F O N T U G N E M,e t a l.M a r i n e r e s e r v o i r c o r r e c t i o n s f o r t h e I n d i a nO c e a na n dS o u t h e a s tA s i a[J].R a d i o c a r b o n,2002,44(1):167-180.[25]童胜琪.珠江㊁红河及湄公河流域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1-62.T O N GSQ.E l e m e n t a l g e o c h e m i s t r yo f s u r f a c e s e d i m e n t s i nP e a r lR i v e r,R e dR i v e r a n d M e k o n g R i v e rB a s i n s[D].S h a n g h a i:T o n g j iU n i v e r s i t y,2007:1-62. [26]S U L T A N K,S H A Z I L IN A.R a r e e a r t h e l e m e n t s i n t r o p i c a l s u r f a c ew a t e r,s o i l a n d s e d i m e n t s o f t h eT e r e n g g a n uR i v e r B a s i n,M a l a y s i a[J].J o u r n a l o fR a r eE a r t h s,2009,27(6):1072-1078[27] T A Y L O R SR,M C L E N N A NSM.T h e c o n t i n e n t a l c r u s t:i t s c o m p o s i t i o n a n d e v o l u t i o n[J].T h e J o u r n a l o fG e o l o g y,1986,94(4):632-635.[28]杨守业,李从先.R E E示踪沉积物物源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9(2):63-66.Y A N GSY,L ICS.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i nR E Et r a c e r f o r s e d i m e n t s o u r c e[J].A d v a n c e i nE a r t hS c i e n c e,1999(2):63-66.[29]汪正江,陈洪德,张锦泉.物源分析的研究与展望[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0(4):104-110.WA N GZJ,C H E N H D,Z H A N GJQ.P r o v e n a n c e a n a l y s i s:p e r s p e c t i v e s[J].S e d i m e n t a r y G e o l o g y a n dT e t h y a nG e o l o g y,2000(4):104-110.[30] L I USF,S H IXF,Y A N GG,e t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m a j o r a n d t r a c e e l e m e n t s i n s u r f a c e s e d i m e n t s o f t h ew e s t e r nG u l f o fT h a i l a n d:e v i-d e n c e f o r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m o d e r n s e d i m e n t a t i o n[J].C o n t i n e n t a l S h e l fR e s e a r c h,2016,117:81-91.[31] N E S B I T T H W,Y O N GG M.E a r l y p r o t e r o z o i c c l i m a t e s a n d p l a t em o t i o n s i n f e r r e d f r o m m a j o r e l e m e n t c h e m i s t r y o f l u t i t e s[J].N a t u r e,1982,299(5885):715-717.[32] H O N D A M,S H I M I Z U H.G e o c h e m i c a lm i n e r a l o g i c a l a n d s e d i m e n t o l o g i c a l s t u d i e s o n t h eT a k l i m a k a nD e s e r t s a n d s[J].S e d i m e n t o l o g y,1998,45:1125-1143。
一种深海拖曳系统稳健可靠的组合定位方法
一种深海拖曳系统稳健可靠的组合定位方法杜凯;吴永亭;梁文彪;李治远;胡俊;豆虎林【期刊名称】《海洋科学》【年(卷),期】2018(042)012【摘要】为了解决深海拖曳系统定位异常、不连续以及误差积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惯性导航系统(INS)和超短基线定位系统(USBL)的组合定位方法,利用在航声线跟踪实现USBL的高精度定位,顾及INS和USBL系统的互补性,并结合Kalman 滤波构建了INS+USBL的组合定位模型.将该组合定位模型应用于\"向阳红01\"船深海拖曳系统在南海的定位实验并与USBL的定位结果比对,实验表明,组合定位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深拖系统定位异常且不连续问题.INS+USBL组合定位方法可以满足深海拖曳系统的稳健可靠定位,对于深远海定位具有重要意义.【总页数】8页(P15-22)【作者】杜凯;吴永亭;梁文彪;李治远;胡俊;豆虎林【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90;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山东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29.1【相关文献】1.一种实用的组合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J], 欧阳健娜;陈碧云;李克文2.组合导航系统稳健加权融合法在单点定位中应用 [J], 潘爽;马林立;赵张南3.深海超短基线声学定位系统计算目标水平距离的一种新方法 [J], 荀俊姑;郭纪捷4.基于垂直约束的深海拖曳系统USBL/DVL组合导航算法 [J], 王振杰; 刘慧敏; 杨慧良; 贺凯飞; 单瑞5.一种提高捷联惯性/里程计组合导航系统定位精度的后处理方法 [J], 李昂;张忆欣;季阳;郭元江;张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硕士生招生预调剂申请表姓名性别手机号
政治面貌婚姻
状况
出生
日期
英语四、六级
成绩
学历学位
毕业学校毕业专业
考生报名号准考证号
一志愿报考单位
及代码
一志愿报考专业
及代码申请调剂专业
一志愿单位招办
联系人及电话
传真
考试科目及成绩
政治英语业务课一(名称及成绩)业务课二(名称及成绩)总分
考生详细通信地
址及邮政编码
考生通讯地址及
大
学
主
要
学
习
科
目
及
成
绩
(须如实填写,可附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