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与生活2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一、民法与民事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关系
2、民法作用(意义):
①民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无论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还是就业创业,无一 不需要民法的规范。民法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与每个人的一生密切相关。法律 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规范。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学习法律常识,增强法治意识,遵守法 律规则 ②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 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合法权益。(P3一段) ③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 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P5最后三行)
追认。小明父母不同意其民事法律行为。
(2)民事客体 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①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静态)
在某离婚财产纠纷中,法院判决:某房产归女方所有。
②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动态,财产流转关系,具体行为)
在赵某与王某的债权纠纷中,法院判决:限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被告归还原告借款。
③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 前不久北京快侦、快速、快判了一起制作盗版“冰墩墩”、“雪容融” 玩偶案,犯罪嫌疑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上海市也查处了两家违规使 用“冰墩墩”形象的蛋糕店,对侵权行为一律“零容忍”。 ④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 在某斗殴案件审理中,法院判决:被告人宁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拘役六 个月。
2 解析民法基本原则
【案例说法4】
孟某、江某夫妇决定为他们刚出生的 女儿取名为“北燕南飞”,但在为女儿申 请办理户口登记时,却被当地公安机关以 该姓名违背公序良俗为由拒绝办理。孟某 认为其女儿享有姓名权,作为父母有为子 女取名的自由。有人则认为,这种取名方 法不带有父母任何一方姓氏,过于任性, 与习惯做法不符,不应提倡。
解析三大诉讼-高中政治《法律与生活》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判决可以上诉或者申诉
审,也不得向法院起诉
随堂巩固练习
李某乘坐司机王某开的出租车,不慎将装有手机和5 000元现金的
手提包落在了车上,王某的邻居看到王某将该手提包拿回家。第二天,
李某几经周折找到王某,要求王某归还失物,但王某谎称没有看见,
拒绝归还。李某想要要回自己的东西应该采取的正确办法是( )
A.将司机王某约出来,威胁他不归还东西将有生命危险
B.和王某的邻居一起到王某家强行要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C.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王某的行为 D.把王某直接送到公安机关
C
Part 2
诉讼的主要类型
1. 诉讼三大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 2. 差异表现: 在案件性质、诉讼目的、提起诉讼的主体、诉讼内容和程序、适用法律等 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第九课第二框 《解析三大诉讼》
Part 1
诉讼及其特点
1.诉讼的含义及地位
(1)含义: 俗称“打官司”,它是在纠纷主体的参与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
序解决具体纠纷的活动。 (2)地位:
在多元的纠纷解决方式中,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主导地位) 2.诉讼的特点 ①公权性: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②程序性: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严格遵守法定程序解决纠纷 ③强制性: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诉讼类型
诉讼目的
民事诉讼 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
提起诉讼的主体 双方当事人均可提起
行政诉讼 解决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 问题
刑事诉讼 解决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犯罪、犯什么罪以及应 处何种刑罚的问题
主要由行政相对人提起, 行政机关始终处于 被告地位
除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自诉外,均由人民检 察院提起公诉。
12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规则与制度
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和制度
规则与制度的作用 1 、规则的含义 规则是社会团体为实现某种目标,规定出由 全体或参与者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简言之,是人们生活的规范和准则。 2 、规则的类型: ①成文的规则:如校规、社区公约、法律等 ②约定俗成的规则:如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这 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至理 名言。它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 理--做任何事都要有规则、懂规 则、守规则。
《宝典》P31 第三讲
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与制度 考点一 日常生活中的规则或制度,以及它 们各自的作用 课本 P19-27 1、规则的含义 2、类型 3、规则的作用 4、规则与生活的关系
观看 遵守剧场秩序,不大声喧哗、不起哄吹口 影视 哨、鼓倒掌 剧
生活中需要规则
自我测评
交通规则、体育竞技规则、 法律,这些规则的共同特点 是什么?至少说出三点. 这些规则都具有强制性,人人都 必须遵守;规则、法律需要有人来 履行监督的职责,如警察、裁判 或法官等.
自我测评
选取几则校规,分析其制定的原因
1. “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训,揭示了 一个重要的道理( B ) A 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规矩 B 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 C 画圆而无规,会因笔走龙蛇而画不圆 D 制方而无规,会因角不正,张不直而制 不出方来
3. 人行横道线从“跳石”到“斑马线”的发 展历程说明了规则( ) D A.有着悠久的历史 B.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 C.是不断完善和更新的 D.前三种说法都对
规则
禁止性规则
约定俗成的规则
成文规则
约定俗成的规则
Hale Waihona Puke 成文规则竞技比赛规则你知道下列交通标志代表什么意思吗?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第1单元·探究与分享·答案
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第一单元·探究与分享·答案◆结合材料,说一说你身边体现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具体事例。
1.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社会关系多种多样,并非所有社会关系都由民法调整。
民法仅调整民事关系,即作为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例如,行政机关在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时,会与自然人或法人形成行政法律关系,在这种行政法律关系中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这种行政法律关系不归民法调整。
行政机关从事民事活动,如因购买商品而与公司签订买卖合同,民法要求其必须以机关法人的身份进行,此时机关法人与其他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这种买卖合同关系则由民法调整。
2.民法所调整的民事关系根据权利义务所涉及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3.人身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基于人格和身份形成的无直接物质利益因素的民事法律关系人身关系有的与民事主体的人格利益相关;有的与民事主体的特定身份相关,如配偶之间的婚姻关系,父母子女之间的抚养和赡养关系。
4.财产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基于物质利益而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
财产关系包括静态的财产支配关系,如所有权关系;还包括动态的财产流转关系,如债权债务关系等。
就财产关系所涉及的权利内容而言,财产关系包括物权关系、债权关系等。
5.民法通过规定基本原则、民事基本制度和具体的民事法律规范,对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予以确认、保护、规制,并赋予民事主体在权利受到侵害时相应的救济方式,以确保各种民事法律关系的稳定,维护民事生活的和谐有序。
◆◆◆◆◆【案例分析】11周岁的小明在商场看到一款手机,想让其父母为其购买。
小明的母亲认为价格太高且小明年龄还小用不上手机,故未买。
随后,小明私自用自己的压岁钱,花了4200元在商场买了这款手机。
其母发现后,以孩子的名义将商场告到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认定买卖合同无效,判决商场返还小明4200元。
生活中的法律(刑法篇)
生活中的法律刑法篇(1)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人格尊严和名誉权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
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还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本罪。
虽有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但不属于情节严重,只属于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
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手段恶劣,后果严重等情形。
处罚根据本条规定,犯侮辱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犯罪处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3)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刑事责任犯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五)严重超载驾驶的;(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4)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或者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无论犯罪嫌疑人是否取得财物,也不论被抢财物价值的大小。
刑法与生活: 犯罪成立的基本原理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哪个选项是犯罪的本质特征?()A.行为的应受刑事惩罚性B.行为的可责性C.行为的刑事违法性D.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正确答案:D2、根据我国刑法学原理,犯罪是由哪四方面要件组成的有机统一体?()A.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犯罪情节、犯罪主体B.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犯罪情节C.犯罪客体、犯罪主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情节D.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正确答案:D3、铁路扳岔工不按时扳岔,致使火车相撞,构成不作为的犯罪,其特定法律义务来源于()。
A.由于法律行为而产生的义务B.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C.法律规定的义务D.先前行为而产生的义务正确答案:B4、构成不作为犯罪的必备条件是?()A.行为具有某种特定职务B.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C.行为人具有某种特定职务而不履行该职务D.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法律义务,并且能够履行而不履行该特定义务,以致侵害了刑法所保护的合法利益正确答案:D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阶段是?()A.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B.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C.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D.14周岁以上,16周岁以下正确答案:A6、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处罚原则是什么?()A.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确答案:D7、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轻信能够避免,以致于这种危害结果发生时的罪过形式是()。
A.过于自信的过失B.间接故意C.直接故意D..疏忽大意的过失正确答案:A8、甲为灌溉麦田,用潜水泵从麦田的南侧沙河引水。
为避免大堤上过往的车辆和行人碾压电线,甲把电线分别挂在大堤两侧高约2米的树上。
某日,因刮风,电线下垂,导致乙行车路经此地时被勾住脖子而死亡。
甲的主观罪过形式是?()A.过于自信的过失B.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间接故意正确答案:C9、某建筑工地负责人甲为防止有人侵入工地偷钢材,在工地周围拉电网,并在电网前设置了警示标记,白天断开电网,晚上通上电源。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课时《生活与法律》习题卡
《生活与法律》巩固习题卡一、填空:1、刑法是规定()的法律。
2、民法是维护人们()的主要法律。
3、生活中与我们有关的法律还有()。
二、判断题(请在题目后的括号中画“√”或画“×”)1、法律离我们很遥远,只有犯罪分子和法律工作者才能接触到。
()2、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3、我们小学生享有受教育权。
()4、酒后驾车不违法,只有造成了交通事故才违法。
()5、高空抛物是违法行为。
()6、如果我被别人家的狗咬伤了,那我也没办法,只能认倒霉。
()三、连一连。
(请你阅读下面的情景描述,把与情景对应的法律用线连起来。
)四、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到题后的括号里,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
A、刑法B、行政法C、民法D、劳动法2、下列行为属于公民基本义务的是()。
①捐款献爱心②爱护公共财物③向工商局提建议④过马路,遵守交通法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刑法的作用?A.惩罚犯罪B.保护人权C.保卫国家安全D.管理公共事务4、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我们应该()。
①忍一时海阔天空②善于运用法律武器③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④经济允许就维权,经济困难就放弃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五、实践题:1、采访你的父母、同学、朋友或老师,了解一下我们的学校生活会涉及哪些法律,这些法律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2、如果你在假期与父母一起外出旅游,有哪些法律可以作为你的保障?。
江苏开放大学 法律与生活 课程大作业及答案
江苏开放大学 2019法律与生活课程大作业及答案学号: ************* *名:***课程名称:课程大作业完成时间: 2019.1.第 4 次任务共 4 次任务结合课程学习内容,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心得体会。
撰写思路:(1)综合归纳单元所学内容,力求反映单元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2)分要点阐述个人学习收获,选1-2个知识点阐述个人对于制度的理解、制度可能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设想;(3)课程存在的不足与改进建议。
正确答案:答案:谈到法律,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或多或少对它都有一定的了解。
那什么是法律?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法律的具体定义:法律是一种公平的规则,即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
它以正义为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的强制力的保证实施为手段。
法律需要逐渐变得适当宽容以利于社会和谐。
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法律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
所以,法律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随着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而演变,最终它也将随着社会阶级斗争的消灭而自行消亡。
在古时候法律是指律令或刑法;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机关保证执行的行为准则。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化产物,从人类社会早期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习惯法的产生,到国家的诞生,诉讼与审判的出现,再到权利和义务的区别开来,在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代,法律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但一成不变的是:法律是被国家赋予的强制性社会规范。
法律的其他解释:广义的法律:是指法的整体,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及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规章)。
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在三权分立的国家,由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行政命令仅对该行政机关之公务员有拘束力,除法规命令外,原则上行政机关所制订之行政规则对于人民均不发生拘束力。
法律与生活知识点
法律与生活知识点关键信息项:1、法律的定义和范围2、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3、常见的法律领域与生活的关联4、法律责任和义务5、法律对个人权益的保护6、法律意识的培养7、如何遵守法律8、遇到法律问题的应对方法11 法律的定义和范围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法律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民法、刑法、商法、劳动法、婚姻法、行政法等。
这些法律规范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和关系。
111 民法主要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如合同、侵权、物权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112 刑法则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用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秩序。
113 商法侧重于规范商业活动中的交易行为,如公司法、证券法等。
114 劳动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
12 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法律在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准则和规范,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
121 法律通过明确权利和义务,使人们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冲突。
122 当个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法律提供了救济途径,如通过诉讼、仲裁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123 法律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3 常见的法律领域与生活的关联131 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障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时的合法权益,如知情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等。
132 房产领域,物权法、合同法等法律规范了房屋的买卖、租赁、抵押等行为,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33 交通领域,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了交通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14 法律责任和义务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承担着一定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141 遵守法律是最基本的义务,不得违法犯罪。
142 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诚实守信。
第五课 在和睦家庭中成长 复习课件-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序
外祖父母
一、法定继承有顺序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及继承顺序】: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条 【代位继承】: 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血
继承人有前款第三项至第五项行为,确有悔改表现,被继承人表示宽 恕或者事后在遗嘱中将其列为继承人的,该继承人不丧失继承权。
受遗赠人有本条第一款规定行为的,丧失受遗赠权。
一、法定继承有顺序
3、法定继承范围与顺序: 在被继承人未立遗嘱或者所立遗嘱无效时,法律根据继承人与被 继承人之间亲属关系的亲疏确定法定继承顺序。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 假的权利。
二
敬老是义务
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成年意定监护制度 侵犯家庭成员权利、破坏家
庭和睦的行为
二、敬老是义务(子女的权利与义务)
1、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两个要求”)
(1)要求子女经济上供养父母、生活上照料父母、精神上慰藉父 母,照顾父母的特殊需求。 (2)要求子女尊重、体贴父母,不干涉父母的婚姻自由,使父母 幸福安度晚年。
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3)如何处理亲属关系: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法律与生活单元整体备课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法律与生活单元整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 了解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认识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 了解一些常见法律知识,如合同、侵权、犯罪等。
3.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提高学生的法律规范意识和遵法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 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对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2. 常见法律知识- 简要介绍合同的概念和要素,让学生了解合同的作用和签订合同的注意事项。
- 提供常见侵权案例,让学生了解侵权行为的定义和法律责任。
- 简要介绍刑法和犯罪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犯罪行为和其对社会的危害。
3. 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培养- 通过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对法律规范的认识和遵守。
- 组织学生参观法庭、公安局等法律机构,增强他们对法律的实际感受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法庭审判等情景,增强他们对法律的理解和体验。
3. 互动讨论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参与意识。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验:通过选择题、判断题等形式测试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案例资料:收集一些与法律与生活相关的案例资料,供学生分析和讨论使用。
4.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道具,用于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六、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 第二课时:讲解合同的概念和要素,引导学生了解合同的作用和注意事项。
3. 第三课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侵权行为的定义和法律责任。
4. 第四课时:介绍刑法和犯罪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犯罪行为和其对社会的危害。
高中法律与生活试题及答案
高中法律与生活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哪项不是公民的基本权利?A. 言论自由B. 宗教信仰自由C.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 财产权2.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采取以下哪些措施?A. 向学校反映情况B. 向公安机关报案C.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D. 所有选项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他人遗失物拒不归还D. 以上都是犯罪行为4. 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多少小时?A. 40小时B. 44小时C. 48小时D. 50小时5. 在我国,以下哪种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A. 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B. 劳动者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C. 劳动者因工负伤,被认定为工伤D. 用人单位经营困难,无法支付劳动者工资答案:1.D 2.D 3.C 4.B 5.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侵犯他人名誉权?A. 公开侮辱他人B. 诽谤他人C. 捏造事实诋毁他人D. 泄露他人隐私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哪些属于公民的财产权?A. 房屋所有权B. 土地使用权C. 知识产权D. 继承权8.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哪些权利?A. 知情权B. 自主选择权C. 安全保障权D. 公平交易权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哪些属于夫妻共同财产?A.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获得的工资B.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获得的奖金C. 婚前个人财产D. 婚后继承的财产10.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哪些行为是禁止的?A. 随意排放废水B. 随意倾倒垃圾C. 破坏生态环境D. 非法捕猎野生动物答案:6.ABCD 7.ABCD 8.ABCD 9.AB 10.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请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依法纳税,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一课 2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身权利的含义和内容,了解维护人身权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二、作业内容1. 小组讨论:人身权利的定义、内容及重要性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每组5-6人,讨论时间约30分钟。
讨论内容应包括人身权利的定义、包括但不限于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在内的具体内容,以及人身权利的重要性。
每组需提交一份讨论报告,总结讨论成果。
2. 案例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人身权利问题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有关人身权利受到侵犯的案例,如网络暴力、校园霸凌等,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每名学生需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3. 法律知识问答:巩固人身权利相关法律知识要求:教师准备一些与人身权利相关的法律知识题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回答。
题目应涵盖但不限于宪法、民法、刑法等法律条文中涉及人身权利的内容。
4. 作业提交:提交讨论报告、案例分析报告及答案学生需将讨论报告、案例分析报告及答案以书面或电子形式提交,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反馈。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紧扣作业目标,突出人身权利的主题;2. 小组讨论应充分讨论,各组员应积极发言,达成共识;3. 案例分析应真实有效,分析过程应全面,解决方案应具有可行性;4. 法律知识问答应认真对待,确保准确掌握相关法律知识;5. 作业提交应按时完成,确保提交质量。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作业内容、提交质量及完成情况给予学生相应的评价;2. 评价将包括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法律知识问答等多个方面;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参考,以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根据教师批改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作业质量;2. 学生可向教师反馈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寻求帮助和支持;3. 教师应及时回应学生的反馈,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单元 综合探究 财产制度主力经济社会发展(课件)-高中政治《法律与生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谢谢观看
我国财产制度改革的原因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是人类社会发 展的一般规律。我国财产制度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使有 恒产者有恒心,激发市场活力,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增强人民群 众财产财富安全感,更好地发挥产权制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答案 C解析 高层住户要求加装电梯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低层住户因为担心影响采光等 原因而坚决反对,因此,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改造过程中,高层住户应加强与低层住户的沟 通交流,也可请求社区居委会组织调解协商,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④说法错误。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法典的出台,有利于强化知识产权保 护,健全以企业组织形式和出资人承担责任方式为主的市场主体法律制度, 统筹研究清理、废止按照所有制不同类型制定的市场主体法律和行政法规, 开展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加大对非 公有财产的刑法保护力度。 结合材料和所学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分析从 顶层设计强化产权保护的意义。
4.实现对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与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的平等保护(1)要坚持平等 保护,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既保护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又 保护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2)坚持全面保护,保护产权不仅包括保护物权、 债权、股权,也包括保护知识产权及其他各种无形财产权。
体系构建
课堂练习
1.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国家要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 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为基本导向,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下列措施 有利于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的有( )①监督相关行业协会对 产权纠纷案件进行依法甄别和纠正②继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实行侵权惩 罚性赔偿制度③深化资源价格改革,打破行政垄断,保护市场竞争性垄断④构 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激发市场活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江苏开放大学 法律与生活 第二次形成考核作业及答案
江苏开放大学 2019法律与生活形成性考核作业(2)及答案学号: ************* *名:***课程名称:马路上的故事——通向规则完成时间: 2019.1.第 2 次任务共 4 次任务一、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于()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并颁布。
A 2011年B 2007年C 2003年D 2000年答案:C2、第一次明确规定道路交通事故定义的,是()A 1951年经政务院批准,由公安部公布的《城市陆上交通管理暂行规定》B 1960年2月11日国务院批准、交通部发布的《机动车管理办法》C 1988年3月9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D 1991年国务院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答案:D3、新中国最早的有关道路交通的法律法规是()A 1951年经政务院批准,由公安部公布的《城市陆上交通管理暂行规定》B 1960年2月11日国务院批准、交通部发布的《机动车管理办法》C 1988年3月9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D 1991年国务院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答案:A4、交通信号灯的红灯表示()A 危险B 警示C 禁止通行D 观察通过答案:C5、以下哪项行为可构成危险驾驶罪()A 闯红灯B 无证驾驶C 疲劳驾驶D 醉驾答案:D6、未满()周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学自行车?A 10B 12C 14D 16答案:B7、当前法律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的赔偿责任。
A 百分之五B 百分之十C 百分之十五D 百分之二十答案:B8、行人在没有交通信号灯和人行横道的路口应如何通过?()A 跑步快速通过B 示意机动车让行后直行通过C 确认安全后直行通过D 等别人过一起过答案:C9、电动自行车应当在()内行驶。
A 机动车道B 非机动车道C 人行横道D 盲道答案:B10、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刑法与生活: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和制度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在公诉案件的刑事诉讼程序中,承担审查起诉的是哪家司法机关?()A.监察委员会B.公安机关C.检察机关D.国家安全机关正确答案:C2、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案件,通常由哪家司法机关承担侦查职能?()A.公安机关B.国家安全机关C.检察机关D.海关机关正确答案:B3、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对案件进行一审审理后,如果认为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如何处理?()A.依法定罪,从轻处罚B.依法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C.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D.进行自行调查正确答案:B4、公安机关在拘留犯罪嫌疑人后,应当在多长时间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A.7日以内B.3日以内C.12小时内D.24小时内正确答案:D5、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诉讼权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被逮捕的人,有申请变理强制措施的权利B.犯罪时不满20周岁的人,享有犯罪记录封存的权利C.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申诉的权利D.对检察院作出的相对不起诉决定有申诉的权利正确答案:B6、根据刑事诉讼法,二审法院在审理上诉、抗诉案件时,如果发现一审法院审理中存在违反回避制度情形的,需要如何处理?()A.可以直接纠正原判错误,作出判决B.应当直接纠正原判错误,作出判决C.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D.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正确答案:D7、根据刑事诉讼法关于辩护制度的规定,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犯罪嫌疑人的亲友可以受委托担任辩护人B.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司法机关应当保障他们的这一权利C.经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可以受委托担任辩护人D.只有犯罪嫌疑人才能委托辩护人正确答案:D8、根据刑事诉讼法,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被告人不上诉,检察院抗诉时,法院可以加刑B.被告人上诉,检察院抗诉时法院也不能加刑C.被告人上诉,检察院抗诉时法院可以加刑D.被告人上诉,检察院不抗诉时,法院不能加刑正确答案:B9、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人民检察院起诉的案件后,如果认为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如何处理?()A.判决有罪,从宽量刑B.让人民检察院补充新的证据后,重新审理C.建议人民检察院撤回案件D.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正确答案:D10、根据刑事诉讼法,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18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B.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免除刑法第100条所规定的前科报告义务C.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只适用于犯罪时不满18周岁,被判处拘役、管制的未成年人D.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正确答案:C二、多选题1、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诉案件的诉讼程序包括以下哪几个阶段?()A.立案前调查B.法院一审C.审查起诉D.立案侦查正确答案:B、C、D2、人民检察院在对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进行审理后,对认为不需要起诉的案件,有权作出以下哪些决定?()A.撤消案件B.存疑不起诉C.绝对不起诉D.相对不起诉正确答案:B、C、D3、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以下哪些刑事案件需要由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一审审理?()A.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B.可能判处无期徒刑的案件C.危害金融安全的案件D.危害公共安全的案件正确答案:A、B4、对于公诉案件,一审法院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或者公诉机关如果不服的,应当如何处理?()A.被害人有权提出上诉B.被告人有权提出上诉C.公诉机关有权提起抗诉D.被害人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有权提出上诉正确答案:B、C、D5、二审法院在审理上诉、抗诉案件时,如果发现原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时,可以进行以下哪些处理?()A.查清事实后改判B.撤消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但只能发回重审一次C.说服检察院撤回案件D.撤消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发回重审不能超过两次正确答案:A、B6、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作出的以下哪些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被定罪判刑者不得上诉?()A.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B.二审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C.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D.一审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在法定期限内没有被提起上诉、抗诉的正确答案:B、C、D7、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监视居住适用于具备以下哪些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A.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B.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C.身体患有疾病的D.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抚养人正确答案:A、B8、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有权决定或者批准逮捕的国家机关有哪些?()A.人民法院B.国家安全机关C.公安机关D.人民检察院正确答案:A、D9、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诉刑事案件的被害人享有以下哪些诉讼权利?()A.不服一审判决的上诉权利B.拒绝辩护律师擅自取证的权利C.委托诉讼代理人参与诉讼的权利D.申请办案人员回避的权利正确答案:B、C、D10、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最早自什么时候起有权委托辩护人?()A.自被人控告、举报实施犯罪之日起B.自被侦查机关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C.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之日起D.自被侦查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正确答案:C、D11、关于刑事诉讼法中所规定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能够适用于以下哪些阶段?()A.侦查阶段B.刑罚执行阶段C.审判阶段D.审查起诉阶段正确答案:A、C、D12、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内容不服的,被告人与被害人都有权提出上诉B.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任何公民和单位都有权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C.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只能适用于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经济损失的案件D.只有被害人本人才有权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正确答案:A、C13、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附条件不起诉适用的对象是涉嫌犯了以下所列刑法分则哪些章所规定之罪的未成年人?()A.第4章B.第8章C.第2章D.第6章正确答案:A、D14、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编第2章的规定,对于涉嫌以下哪些罪名的案件不能适用刑事和解?()A.因民间纠纷引起故意轻伤他人B.危险驾驶罪C.聚众斗殴罪D.失火罪正确答案:B、C15、根据刑事诉讼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适用强制措施上从宽掌握B.实体法上从宽处罚C.犯罪嫌疑人应通过口头或者书面明确表示同意D.诉讼程序上从简审理正确答案:A、B、D三、判断题1、不同的司法机关承担不同的司法职能,各有分工,因此,现在生活中,如果公民发现他人涉嫌故意杀人犯罪的证据、线索,只能向公安机关进行举报、控告。
刑法与生活: 刑事风险的防范习题与答案
1、关于犯罪的预防,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侥幸心理不但会害自己,还会贻害家庭和社会B.不要轻信自己犯罪后逃脱惩罚的能力,国家司法机关的力量要比个人能量大得多C.犯罪预防应当从小作起,从早做起D.犯罪的原因来自于社会,与家庭教育无关正确答案:D2、从预防自己成为犯罪被害人角度考虑,在和他人发生矛盾时,采取以下哪一种处理方法更为妥当?()A.当众讽刺、挖苦对方B.冷静处置,及时避开,事后再作处理C.当众揭对方隐私、丑事D.动辄拳脚相向,攻击对方正确答案:B3、在一个人遇到犯罪分子侵犯时,以下哪种应对方法是相对比较恰当的?()A.软弱害怕,听任侵犯B.对犯罪人怒骂、训斥C.冷静判断,见机行事D.不顾安危,激烈反抗正确答案:C1、从预防犯罪被害角度说,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犯罪是在被害人不知觉的情况下发生的,因而犯罪被害是无法事前预防的B.如果缺乏预防被害意识,就可能无形之中成为他人侵犯自己的帮手C.只要人们能够树立防范意识,被害的风险就可以大降低D.对陌生人应当抱有警惕,对朋友就不必有警惕之心正确答案:B、C2、现实生活中,为了避免被犯罪侵害,遇到那些行为粗鲁,出言不逊,不讲礼貌的社会“垃圾人”,通常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A.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不轻易作针锋相对的回应B.任何时候都要坚决斗争,以牙还牙C.不要和这些人一般见识D.对于对方违法或者犯罪行为,如果没能力制止,就及时报警正确答案:A、C、D3、公民在面临犯罪分子的直接侵害时,被害人可采取以下哪些相对更为稳妥的应对措施?()A.在自己无能力对抗犯罪分子时,大声呼喊求助B.必须勇于反击,不顾生命危险,坚决与之做斗争C.树立信心,觉着应付,不要操之过急,贸然行事D.把握好时机,适时进行自救正确答案:C、D4、关于个体预防走上犯罪道路,以下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道德与法律无关,一个人道德水平高底与犯不犯罪没有关系B.强化责任意识对于预防职务犯罪非常重要C.冲动是魔鬼,容易导致行为失控而犯罪D.国家法律与一般社会规则不同,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和习惯对预防犯罪没多大作用正确答案:A、D5、从犯罪学角度来说,个体要预防走上犯罪道路,就需要建立健康的心理需要体系,其基本含义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以高层次需要抑制低层次需要B.以低层次需要抑制高层次需要C.确立的需要目标要正当,符合国家法律、社会规范的许可D.需要的需要目标要适当,本人能够通过正当手段获得满足正确答案:A、C、D6、以下几种维权行为,哪些有可能触犯刑法,构成犯罪?()A.在商店买到价值1000元的假货,要求商店退货,否则就要报警B.在商店买到价值10万元假货,要求商店退货遭拒,于是就将店主捆绑关押2天C.他人借款,懒帐不还,于是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还款,并支付2倍本金的利息D.在商店买到价值1000元假货,要求商店赔偿10万元,否则就要报警正确答案:B、D7、现实生活中看,以下哪些人容易成为犯罪的被害者?()A.贪财图利者B.遵纪守法者C.行为谨慎者D.举止轻浮者正确答案:A、D8、从犯罪与被害的关系来说,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往往存在互动关系B.有些情况下,被害人不良言行是自己被犯罪侵害的直接诱因C.犯罪的发生都是由被害人引起的D.犯罪人与被害人的角色有时会发生转化正确答案:A、B、D三、判断题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成长、交往环境对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影响。
私生活的概念与刑法对私生活的保护
作者: 平川宗信;毕英达
出版物刊名: 环球法律评论
页码: 70-76页
主题词: 私生活;刑法;保护法;情报;概念;周刊杂志;构成要件;电子计算机;每个人;工作人员
摘要: <正> 一、现代社会与私生活当今,我们每个人的私生活,正从多方面遭到侵害。
只要我们略加留心一下周围的情况便可发现,电视、报纸、周刊杂志等宣传工具常以个人的私生活为素材,在节目或记事文中以趣味为中心进行报道。
而且近来的宣传对象,也有从所谓的'名人'向普通市民扩大的倾向。
这一情况,虽然被认为是'疫源地'而遭到很多人的批判,但至今没有扭转的趋势。
不但如此,在东京,秋叶原等地甚至出现了贩卖小型具有高性能窃听器的现象。
此外,有人还制做暗摄相机,暗视相机胶卷等进行出售。
有些周刊杂志还经常为这类器材刊登函售广告。
而且这类器材的价格也较低。
这些器材被人用来暗中收集各种情报,或者被色情狂者暗中加以利用。
这些器材也随着电子设备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越发小型和高性能化,并降低了生产。
法律与生活政治知识点总结
法律与生活政治知识点总结一、法律知识点总结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一套由政府或其他法定机构制定、执行和强制具有的规范性文件,用于管理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利益和保障个人权利。
2. 法律的分类法律可以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类。
公法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等,主要用于规范国家政权的行使和作用。
私法包括民法、商法、劳动法等,用于调整私人间的关系。
3. 法律的来源法律的来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际法和习惯法等。
4. 法律的适用法律适用于所有国民,无论其社会地位和职业。
有些法律条文还对外国人和外国公司的权利和义务做出规定。
5. 法律的效力法律有强制性,人们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的行为准则和义务,否则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6. 法治的原则法治是指国家权力受法律约束,以及国家和个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治的核心原则包括合法性、公平性、公开性、有效性和有限性等。
7. 法律的实施法律的实施是通过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体系来完成的。
立法机关制定法律;行政机关负责执行法律;司法机关负责审理和解决法律纠纷。
8. 法律责任违反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
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等。
以上是对法律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内容的介绍,下面将介绍一些与生活政治相关的知识点。
二、生活政治知识点总结1. 生活政治的概念生活政治是指私人领域与公共事务之间相互作用的政治领域,它关注的是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社会关系和权力结构。
2. 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拥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平等权利以及选举和被选举权等基本权利。
3. 公民的义务公民除了享有权利外,还有一系列的义务,包括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等。
4. 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公民行使政治权利和义务的过程,包括通过选举、公民投票、政治咨询、公开听证会等方式参与政治生活。
5. 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指人们对政治制度、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认识和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刑法应该遵循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在这个农民工偷葡萄的案件中,农民工是为了解馋才潜入林业果树研究所摘吃葡萄,虽然客观上他们实施了偷窃行为,构成了偷窃罪的客观要件,但在主观上,他们认为这些葡萄只是市面上卖的普通葡萄,他们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并没有想到会给林业果树研究所的葡萄研究园带来重大的不可挽回的损失。
因此他们不具备偷窃罪的主观要件。
主客观不一致,且如果按市价来算,他们破坏的损失根本达不到偷窃罪造成经济损失的下限。
所以不应该认为农民工犯了偷窃罪。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行为确实给葡萄研究园造成了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
那能不能把他们的行为看成是犯了故意损坏财物罪呢?刑法中对于故意损坏财物罪的界定是这样的:客体要件是公私财物的所用权。
客观要件是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主体要件是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主观要件是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犯罪目的不是非法获取财物,而是将财物毁坏。
再仔细审视此案的情节,农民工的行为符合故意损坏财物罪的客体、客观、主体要件,但他们作案时,没有意识到葡萄的价值,在主观方面属于过失毁坏财物,因此不符合故意损坏财物罪的主观要件。
那么此案件不能按刑法来处置,农民工的行为也不能算是犯罪,只能属于民事赔偿问题。
而且在这个案件中,有过错的不只是农民工,葡萄研究园的看管人员也有部分责任,他们的监管不到位,这才使得农民工有机可乘。
根据《民事赔偿法》中的第三章第二十六条: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第一章第十九条表明:侵犯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
因此我对于这个案件的处置是,按照葡萄的市场价格来计算损失,让农民工赔偿,并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防止以后再犯。
同时让葡萄研究园的人员们,只好把这件事当成一个教训,以后加强研究园的监管设施,不让类似事件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