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6省科技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中部六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要基地 , 科 技 原 始 创 新 的 重 要 平 台 , 技 创 新 是 科 能力 的提 升 可 以通 过 构建 区 域 科 技 创 新 与 协 同发 展 联动 平 台 j 或 者 建 设 由成 果 购 买 制 度 、 上 项 , 网 目招标 制 度 、 客模 式 以及 网上 技 术 市 场等 构 成 的 威
2 0 S S 0 8 项 目负 责 人 : 薛 桥 ) 果 之 一 。 08X K 1; 石 成 作者简介 : 佑元 , 彭 中央 财 经 大 学 商 学 院 博 士 研 究 生 , 中北 大 学 经 济 与 管理 学 院 副 教 授 , 研究 方 向 : 资项 目评 价 、 国公 司 管 理 ; 国辉 , 投 跨 孙
份在较 短 的 时 间 内缩 小 与 东 部 地 区 的 差 距 , “ 与 东 北老 工业 基地 ” “ 部 大 开 发 ” 、西 战略 共 同成 为 中 国 经济 与社 会 均 衡 稳 定 发 展 的 引 擎 。我 国 学 者 也 围 绕“ 中部 崛起 ” 命题 , 不 同层 面为 “ 从 中部 崛起 ” 寻求 理论支 撑 , 政 府 决 策 提 供 理 论 依 据 , 其 是 针 对 为 尤 中部科 技创 新 的理 论研 究 十分 丰 富 : 些 学 者 针 对 一 不 同时 期 中部 科 技 创 新 能 力 的 现 状 运 用 不 同 的 数 量模 型 进行 评价 , 中部 地 区 科技 政 策 的制 定 提 供 为 数 量支持 H , 为 提 升 中部 科 技 创 新 能 力 是 中 部 认 崛起 的突破 口I , 点 实验 室是 提 供 科 技 动 力 的 重 6重 ]
21 0 1年 4 月
第 2期
第2 4卷
总 第 1 0期 4
中部 六 省科 技 创新 能 力评价
中部六省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及其比较研究
Z HU An o g , GUO R la g ,GAO Ya KON W exu hn u in n, G ii
(.inx A r utr nvri , aca g 30 5 C ia 1 J gi gi l a U ie t N nhn 04 , h ; a c ul sy 3 n 2 J nx Si c T cnlg fr ai stt, acag30 4 , hn ) .i gi ce e& ehooyI om t nI tue N n hn 30 6 C i a n n o ni a
Pa n ae bet eass n adcm a snbsdo bv n yi lna dm k s jcv ses t n o p ro ae naoea a s . o i me i l s
Ke r s tc n c ae t ;c mp t i e e s a s s me ta d c mp r t e y wo d : e h ia t n s o ei v n s ; se s n n o a ai l l t v
朱安红等 :中部六省科 技人才竞争力评价及其 比较研究
6 7
科 人 投 技 才 人
2 中部 六 省科 技 人才竞 争 力评价 体 系 的构建
2 1 构 建 目标及 原 则 .
3 中部六省 科 技人 才竞 争 力评 价 方法 的确定 国 内外 对 于 竞 争 力 的 评 价 方 法有 很 多种 ,依 据 权 重确 定方 法 的不 同 ,大致 分 为两 类 :一类 是 主观 赋 值法 ,如 德 尔 菲法 、层 次 分 析法 等 ,这些 方 法 在 具体评价过程 中多采用专家评分的方式来进行 ,受 人为影响因素较大 ,会夸大或降低某些指标的作用 ; 另 一类则 是 客 观 赋 权 法 ,如 主成 分 分 析 法 、因子 分 析 法等 ,这类 方 法 根 据 各 指标 间 的相 关 关 系或 变 化 确 定指 标权 数 ,可 以避免 人 为 因 素 的影 响 。。考 虑 。 本 文涉及 的指 标数 量 较 多 ,指标 之 间彼 此 有 一 定 相
中部六省会城市科技综合竞争力研究(2010年度)
是中部六省会城市科技综合竞争力 以及适合 中部六省会城市科技竞争力对 比的指标体系研究。本研究将有
助于 中部 六省创 新 型城市 的准 确定 位 。
携 缘官 竞 争力 评价
究
递 体 掏建 为 了客观 地分 析 中部六 省 会城 市科 技竞 争力 的整 体水 平 ,笔 者一 方 面借 鉴其 他省 科 技工 作部 门在评 价
究
摘
舣
要 : 中部六省会城市 2 0  ̄2 l 年的主要 科技 指标— 一科技 投入 、科 技产 出、科技 与经 济和 社会 协调 发展 、 从 08 Oo
与杖策 、 文 献舔 恙码 : 氏 - -- 。 。
科技潜力等几个方面进行 比较分析 全 面反映太原 市近 年来科技 工作成就 、发展优 势和差距 ,并对存在 的差距提 出
俭指 尥 究左法 三级指标的研究首先是采用按照数据大小 的降序排列 ,比较出数量上的先后顺序 ,然后 由高到低打分 , 排序第一得 6 ,排序第二得 5 ,依此类推 。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是在三级指标的基础上根据权重比例 分 分 进行计算得出,进而计算 出各个城市 的综合指标分值。
中部 六 省会 城 市 科技 竞 争 力评 价 体 系 的选 取 遵 循 科 学性 、全 面 性 与简 洁 性 、可操 作 性 及规 范 性 原 则 。
科技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宏观上分为三级 ,一级指标 4 、二级指标 9 、三级指标 3 项。一级 项 项 8 指标包括科技投入 、科技产 出、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 科技潜力 ;二级指标包括人力投入 、财力投 入 、基础 设施 、专 利 、科技 成 果 、科 技 英才 、经 济增 长 、环境 保护 、科 技 发 展 ;三级 指标 包 括从 事科 技 活
基于熵权可拓决策模型的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以中部六省为例
进适 用技 术 与 传 统 产 业 的 融 合 , 推 动 传 统 产 业 优 化 升 级 。可见 , 科 技 能 力 特 别 是 科 技 竞 争 力 的 提 高 对 促 进 中部崛起具有 重要作 用 。同时 , 国 际 瑞 士 洛 桑 国 际 管 理发展学院( I MD) 与世界经济论 坛( WEF) … 的 研 究 表
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v燀燄燅2014表2中部六省2009年科技竞争力指标数据指标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科技活动人员数占从业总人数比重rd经费万元rd人员全时当量千人年rd经费占gdp的比重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人均rd支出元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百万美元32333232393957298078188351611012217611057682825422477759733069257911663840780780670630820631131708612212113416718127531164512878184911288541650215414582042444高新技术增加值亿元188340586809847523专利申请量件6822163865224159462720615946专利批准量件3227859429158309113578309技术市场成交额亿元1621356297926377034404gdp增长率人均gdp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5412913110913513721469321641302172719205338522659272038665288692366215263707570091512712540281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096859759578629649139965514085741402154143715614367481508431人均邮电业务量元185294211473171337226134769714716431405557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吨标准煤4552116742708235157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823196219383961959291356075853241617477757787533权系数与科技竞争力评价值计算根据公式57计算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权系数见表1
中部六省会城市科技竞争力研究报告(2009年度)
50
农 业 新 品 种 新 技 术 覆 盖 率 科技潜 力 01 .0 科技发展 10 . 0 高新 技 术 产 业 增 加 值 规 模 以上
工 业 增 加 值
0O . 2 00 . 3
0 0 . 3
0000 . 2 0000 . 3
00 00 . 3
经认 定的 高新 企 业 数
科 技 观
文 章 编 号 :64 9 4 (0 0 1 — 0 3 0 17 — 16 2 1 )2 0 4 — 5
中部六省会城市科技竞争力研究报告
( 0 9年 度 ) 20
太原 生产 力促进 中心 张玉平 红 串 张 国钧 田丽红 吴景 红 贾国柱 太原 转移促 进 中 心 任 东澜
协 调 发展 程度 、科 技 潜力 等可 全 面代 表地 区科 技综 合 实力 的 4个方 面 作为 一级 指 标 ;在 确定 一 级指 标 的基
础上 ,为方便数据的采集和比较 ,又对一级指标分解设置 9 个二级指标 ,同时,在二级指标 中。按照便于 收集、有代表性地分为 3 个 三级指标作为科技竞争力的全部指标 ,并对每项指标按照对本地区科技工作主 9 要贡献 比重 ,设定了对应的权重 ,进而建立 了一套既能结合我国中部六省会城市的实 际情况 ,又能客观 、 全面地反映各城市科技竞争力水平差距的科技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 1 。
政府统计局信息 网站及电话问询 、核实等多种方式收集 、整理。在该课题 中,我们共采集到 20 年全部数 09
据 20项 ,还补 充完 善 了 2 0 年 、20 5 08 0 7年 的部分 数据 ,有效率 达 9 .%以上 。 76
0 2 . 40 0 0 1 . 8O 0
0 2 . 40 0
“十五”期间中部六省流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以湖南省的视角
6 左右 ;3 居 民收入低 下 ,05年在全 国 3 个 () 20 1
一
、 引 言 J 口 l
、
中部地 区在 全 国 区域 经 济 中 占有 重要 地
省( 、 市 自治 区) 城镇居 民收入 中, 中部人均可支
西部次 、 中部 居后 的局面 。2 0 0 5年 这一差距 进
步拉 大 , 中西 部 增 长 速度 分 别 是 1 . % 、 东 55 1. %和1.% ;2 中部与东部 的差距 急剧扩 18 37 ()
一
重要方面 。国家支持 中部地 区发 挥区位优势 和
经济优势 , 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步伐 , 加强现代
【 摘 要】 采用 因子分析 法全面分析 了“ 十五” 间中部地 区流 通产 业竞争 力的发展 期
状况 , 出流通产业竞争力指标主要 可以分解 为流通产 业规模 水平 因子 、 通基础设 施 因 指 流
子和流通人 力资本 因子 ; 分析 了“ 十五” 间 中部 各 省份 的流通 产业竞争 力的变动状 况, 期 从
设, 发展有竞争力 的制造业 和高新 技术 产业 , 提 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 在 中部 崛起 的大 背景 ” 下, 中部地 区各 省份 流通业 的发 展 面临 重大 的 机遇 , 怎样抓住 机遇是 中部 流通 业 面临 的一 个 重大课题 , 湖南作为 中部地 区的重要省 份 , 流通 产业 的发展既存 在机 遇 , 面临 挑 战。为 了全 又 面认识 和分 析湖南 流通 产业 的 发展 , 文通 过 本
大。东部与 中部 G P之 比从 2 D O世纪 9 O年代初 期 的 14 1扩大 到 目前 的 2 7 。“ .: . :1 十五 ” 期
我国中部六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
(. 1江西 师范 大学 研 究生学 院, 江西 南昌 3 0 2 ;. 3 0 2 2南昌航 空 大学 经 管学 院, 江西 南 昌 3 0 2 ) 30 2
摘
要: 高校 在 国 家f 区域1 创新 体 系 中占有 举足 轻重 的地位, 高校科技 创新 能力 比较 研 究具有 积极意 义。建
为 区域制定 高校科 技创新 战略 和对策 提供依 据 。
入 , 则, 否 高校科技 创新 将难 以进行 , 更难 以成 功。 () 3 科技创 新产 出能力 。科技 创新产 出是 高校 科技创 新 能力强 弱 的最 直接体 现 . 也是科 技创新 活 动成功 与否 的 客 观尺度 , 同时还会 在较 大程度 上决定 以后 高校科 技创新
响 。因此 , 高校科 技创新 基础 能力是 高校 科技创 新能 力 中
最 基 础 、 是 最 重 要 的 能 力 , 少 了 它 , 校 科 技 创 新 将 成 也 缺 高 为空 中楼 阁。
() 2 科技 创新 投入能 力 。 高校科 技创 新需要 大量 资金 、 人力 的投入 , 尤其 是研 发资源 的投 入 。研 发活 动是 为了增 强 高校 知识 和技 术 的积 累 , 以及 利用 积 累对 新 知识 、 技 新 术 的新用途 进行 系统 的创造性 工作 . 是整 个高 校科 技创新
高生 产力 水平 而对 科 学研 究与 技 术开 发所 产 生 的具有 实
用价值 的科技 成果 所进行 的后续试 验 、 发 、 开 应用 、 广直 推 至形成 新产 品 、 工艺 、 新 新材 料 和发 展新 产业等 活动 高校
科 技 成 果 转 化 能 力 是 指 高 校 把 科 技 创 新 成 果 转 化 为 生 产
中部六省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比较研究
分别 为 1 8 6亿 元 、 1 .1 元 、0 . 3. 2 2 86 亿 181 6
年 鉴 正 是 以此 目录 为 基 础 对 全 国 和各 亿 元 、 1 3亿 元 、1 .9亿 元 、8 2亿 8. 9 188 3. 9
表 l 20 0 9年 中部 六 省 高 技 术 产 业 产 出 要 素 统 计 表
7 56 5亿 元 、9 .7亿元 ,0 0年 16 4 20 若 干 小 类 本 文 的 数 据 来 源 于 2 0 ~ 亿 元 、5 . 0 1
2 1 《 国高技 术产 业 统计 年鉴 》 该 0 0年 中 ,
的方 法 进行 比较 说 明 创新 效率 是产 出
与投 入 的 比较 从 市场 经济 的供 给角 度 来 看 . 入 指 标 中最 重要 的要 素就 是 资 投 本 与 劳 动力 .因此 选取 R& D人 员 折 合 全 时 当量 、 &D经 费 内部 支 出 、技术 引 R 进经费支 出 、 业研发机构数 、 企 固定 资 产 投资 等作 为投 入指 标 产 出指 标 选 取 高 技 术 产 业 当 年 价 总 产值 、 营业 务 收 入 、 润 总额 、 产 主 利 新 品 销售 收 人 、 专利 申请数 。从财 务 角 度
西、 山西 ) 技 术 产 业 的 发 展 取 得 了 较 高
大 的成 就 研究 中部六 省高 技术 产业 发
3 39 9. 3亿 元 . 技术 产 业 已成 为 中部 地 高
于 高技 术 产业 的 国家 统计 标 准《 技术 区 的 重 要 产 业 之 一 高
从表 l和表 2来 看 . 中部 的 高技 术 产业 发展 取得 了较 大的成 就 0 9年 中 20 部河 南 、 北 、 南 、 徽 、 湖 湖 安 江西 、 山西 六
中部六省科技能力评价
投 入 占 GD 的 比 例 与 科 技 人 员 人 均 R D P & 经 费 支 出 严 重 偏 低 , 四 大 区域 板 块 中数 值 在
最小 . 与东 部 地 区在 科 技 投 入 上 的 差 距 尤 为
第 二 ,科 技 经 费 投 入 偏 低 。2 0 0 3年 , 全
国、 部、 北 、 东 东 中部 、 部 的 R 西 &D经 费 内 部
参考文献:
『 楼 顺 天 . 于 MA L B 的 系统 分 析 与 设 计— — 5] 基 TA
4 结 论
本 文 基 于 S go u e n模 糊 模 型 构 建 了 要 素
模 糊 系 统 [ . 安 : 安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出版 M]西 西
社 . o .1 0 . 2 o19 -1 3
( ) 技 产 水 平 低 。 首 先 从 图 1看 , 1科
o s n y t ms, n, n Cy e n t s P r B: n o S se Ma a d b r ei ・ a t c
7 08 4x x = . 7 ̄ o 5
模 糊 系 统 模 型 与 回 归 模 型 的 性 能 比 较
时代 背景 , 中部 六 省 科技 能 力 从 三 个 维 度 进 行 评 价 分 析 , 从 科 技 投 入 、 技 产 出和 科 技 产 业 化 水 平进 行 东 、 、 、 就 即 科 中 西 东北 的 总体 对 比 分析 : 科 技投 入 、 技 产 出和科 技 贡 献进 行 中部 六 省 内部 结 构 对 比 分析 。 后 进行 S T分 析 。 从 科 最 WO 关键词 : 中部 六省 ; 技 创 新 能 力 ; 技 投 入 ; 科 科 科技 产 出 ; 技 贡 献 科
南昌市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及其对策分析——基于中部六省中心城市的比较
社会 品销 售收入 利 税 总额 出口值 占 GP比重 D 国际旅 前收入
人均 城 市建成 区面积 人均 铺装 道路 面积 城 市生话 人均 用水 量 人均 园林 绿地 面积
支撑 力
内外开 放程 度
城 市基 础设 施
冈此笔者认为城在系统综合评价中主成分分析方法是一个重要的多元统市竞争力主要是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计方法它可以实现对即时性多维平面数据作最佳的综合与简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本争夺占领和化进行综合评价
技 经 济市 场
南 昌市城市竞争 力综合评价及其对策分析
— —
基 于 中部 六省 中心城 市的 比较
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部六 中心城市竞争力的测算 在系统综合评价 中,主成分分 析方法是一个重要的多元统 计方法,它可 以实现对即时性多维平 面数据作最佳的综合 与简 化, 进行综合评价 。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单项竞 争 力 分值 的定 量 测算 步 骤 及 公式 如 下 : 21 . 建立指标体系和原始数据矩 阵。原始数据来源于《 中国 统 计 年 鉴 ( 0 、0 32 0 、0 5年 )、 中 国城 市 统 计 年鉴 2 22 0 、04 2 0 0 》《 (0 22 0 、0 4 》 2 0 、0 32 0 年)。 2 . 2原始数据标准化 , 准化数据矩阵。由于原始指标 的 得标 量纲不同, 有的是实物, 有的是价值量, 有的是人均量, 的是百分 有 比, 不能直接计算, 了解决各 指标不 同量纲难以综合 问题, 为 需要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 23 .单项竞争力模型。运用 S S 1. PS3 0统计分析软件, 构建城 市竞争力评价模型, 并进行数据处理。各单项竞争力在进行因子 分析 时, 由于第一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均比较高, 故直接采用第一 主成分计算得分 。 综合竞争力在进行因子分析时, 了主成分 考虑
我国中部6省经济比较
我国中部六省经济发展形势对比分析一、概述:我国中部地区包括湖南、湖北、河南、山西、安徽、江西等6省。
近几年,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大开放政策、扩大内需政策的影响带动下,中部6省区域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然而,由于资源禀赋,发展沿革及战略取向的差异,中部6省区域经济发展也显现出各自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不平衡的现象。
二、中部6省区域经济基本情况指标对比分析1、湖南经济总量居中,工业化进程落后,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2006年湖南GDP总量居中部6省第三位,GDP增速排名第四,这对于在中部省份中面积最大、人口数量第二的湖南省来说发展优势并不明显。
2、湖北省经济发展较为平稳,各产业协调推进。
2006年湖北GDP总量居中部6省第二位,GDP增速与湖南省持平,排名第四。
作为中部面积第二、人口数量第四的省份,其经济发展较为平稳。
工业实力相对较强。
3、河南作为人口大省,经济总量与增速均居中部首位,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2006年中部6省中,河南GDP总量和增速均居首位,其中GDP总量占中部6省的29.01%,GDP增速达14.10%。
河南省是中部面积第三‘人口数量最多的大省,而且既是农业大省,也是工业大省。
4、山西经济发展有所倾斜,产业结构面临深层次矛盾,山西作为中部6省中面积第五‘人口数量最少的省份,2006年其GDP总量和增速均位居中部第五位。
由于山西省人口数量大大低于中部其他省份,加之全国经济高速增长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刺激了山西第二产业特别是煤炭,冶金等工业的倾斜发展,使其人均GDP水平稳居中部第一位置。
5、江西经济总量偏小,第二产业稳步推进,第三产业有待加强。
6、安徽经济虽然增速加快,但总量不足,第二产业发展滞后。
安徽是中部6省中面积最小的省份,而人口数量却排名第三。
2006年安徽GDP增速加快至第二位,GDP总量居中部第四位,但人均GDP水平排名最后。
三、资料来源:。
2010年山西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基本状况以及中部六省的对比分析
探讨 了山西省科技活动 中应注意的几个 问题 。 关键词 : 进步 ; 科技 统计监 测 ; 山西省 ; 中部六省 中图分 类号 : 3 1 G 1 文献标识码 : A
科技进步是统领经济社会 发展 的关键 ,是中 国现代化进程
仍排在第 l 6位和第 3 位 , l 详情见图 1 图 1中, 代表科技人 。在 1
类地 区( 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介于 5%~8 2 ; 0 5 . %)湖南省、 2 山西省 、
安徽省 、 河南省同属于第三类地区( 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介于 4 0 00 7
~
5 %)排名分别为第 1 、 1 位 、 20 , 5位 第 9 第 3位 、 2 位 ; 第 5 江西省
山西地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 4 .9 排在全 国第 l 3 %, 9 9
的首要 因素 ,科技统计监测能够为各级管理部门做 出决策提供 重要参考和依据 , 能够促使各级政府增加科技投入 , 扩大科技产 出, 努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的步伐 , 重视 经济增长方式 的转
变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 根据科技部最近公布 的( O O 国科技进 2L全
力资源 , 代表科研 物质条件 , 代 表科技意识 , 2 3 4代表科技活动
S IT C F R A I ND V L P E T& E O O Y C - E H I O M TO E E O M N N CN M
文章编号:0 5 6 3 ( 0 1 1- 1 60 10 - 0 3 2 1 )5 0 5- 3
21 年 第 2 卷 0 1 1
第 1 期 5
郭
吉。 吉魏
内部支出 8 亿元 , G P比例为 1 %, 国第 l 位 ; 方财 1 与 D . 居全 1 9 t g
中部地区六省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比较分析
中部地 区六 省科 技发 展 与经济发 展的协 调 性 比较 分析
刘满凤
( 江西 财经 大 学信 息 管理 学 院 ,江 西 南 昌 30 1 ) 3 03
摘要 :协调 发 展 是 当今 经 济社 会 发 展 的 主题 , 中央 提 出的 科 学发 展 观 就 是 要 力 图 改 变 我 国 目前 经 济 、社 会 、 环境 和 地 区发 展 的 不协 调 问题 ,从 而 实现 全 面 、协 调 的 可持 续 发展 。首 先论 述 了地 区科技 与 经济 协调 发展 的概 念 、必要 性 及 基 本 内容 ;其 次 设 计 了灰 色关联 度 模 型 用 于判 断科 技 与 经 济指 标 之 间 的协 调 性 ;再 次从 科技 与 经 济 两 大 系统 相
不 足 ,科技 成果 的 利 用 率 太低 。
关 键词 :地 区经 济 ;科 技 发展 ;经济 发展 ;协 调 性 中 图分 类号 :F6 . 0 13 文 献标 识 码 :A
关系。
1 引言
科 学技 术 是 第 一生 产 力 ,科 技 进 步 是 经 济 发 展 的 不 竭 动 力 ,这 是各 国发 展历 程 已 经 证 明 了 的 实 践 真 理 。 但 是 ,在 看 到科 学 技术 成 为 生产 力 的第 一 位 决 定性 因 素 的 同 时 ,我 们 也 应 看 到 另一 方 面 ,即生 产 力 、经 济 的 发 展 同样 日益成 为 促 进 及制 约科 学 技 术 发展 的第 一 位 决 定 性 因 素 。科 技 进 步 与 经 济 发 展应 该 是 相 互促 进 、相 互 制 约 的互 动 关 系 。 地 区科 技 与经 济 的 协 调发 展 是 指 无 论 是 在 规 模 ,还 是 在 速 度方 面 ,两者 都 是 相 互 匹配 ,相 互 支 持 ,一 方 的 发展 会 促 进 另一 方 的 发展 ,达 到 共 同 促 进 ,共 同 发 展 的可 持 续 的 良好 状 态 。协 调 发展 是 当 今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主题 ,也 是 和 谐 社 会 发 展 的基 本 要求 。中 央提 出 的科 学 发 展 观 就 是 要 力 图改 变 我 国 目前 经 济 、社 会 、环 境 和地 区 发 展 的 不 协 调 问 题 ,从 而 实 现 全面 、协 调的 可 持 续 发 展 加 强 自主 创 新 .促 进 地 区协 调 发展 ,加快 构 建 和谐 社 会 ,是 党 的十 七大 提 出的 主要 目标 。 科 技 与经 济 发 展 的 不 协 调 不 仅 会 导 致 产 业 结 构 畸 形 发 展 、单 位产 出能 耗过 高 、环 境 污 染 等严 重 问 题 ,而且 会 导 致 科 技 资 源配 置 和 使用 效 率 低 下 ,造 成 一 定 程 度 的 科 技 资 源 浪 费等 问题 。因此 ,从 2 O世 纪 9 0年 代 巾期 以来 许 多学 者 开 始 关 注此 问题 。如吴 寒 光 … (9 5 以发 达 囤 家 的 发展 历史 说 19 ) 明 了科 技 、经 济与 社 会 发 展 三 者 之 间 的辩 证 统 一 关 系 ,并 在
中部地区的竞争力比较
率 先 对 外 开 放 , 西 部 大 开 发 ” “ 兴 东 北 ” 之 后 的 第 四 轮 “ 、振
冲 击 波 。 中 部 六 省 应 该 抓 住 这 次 机 会 , 清 自 己 目 前 的 状 认 况 , 大 优 势 , 分 利 用 资 源 , 自 己 真 正 的 成 为 中 部 发 展 的 扩 充 使
・政经 —
—
譬
中 部 地 区 的 竞 争 力 比 较
口 芦 晶 刘 毓 慧 上 海 对 外 贸 易 学 院
摘 要 : 文采 用主 成 份 分 析 法 , 2 0 该 以 08年 的数 据 为例 , 中 国 中部 6省 的 区域 竞 争 力 进 行 了测 算 , 过 对 3 数 据 的计 算 分 对 通 0个 析 和 结 果 比较 , 来探 讨 中部 六 省 在 各 自的发 展 中应 该 注 意 的 方 面 , 并根 据 竞 争 力 比较 结 果 来 进 行 相 应 的发 展 调 整 。
规 模 以上 第 三 产 业 污 染 治理 项 企 业 工业 总 X3 产 从 业人 数 X1 4 目投 资 额 X2 5 综 产值 f 元) 亿 业 环 合 结 ( 人 ) 万 境 ( 元 ) 万 经 固 定资 产 构 第 三 产 业 巧 染 直接 经 污 济 资额 ( 元]X 与 投 亿 4 占 G P比 X1 染 D 5 济 损 失 ( X 6 万 2
6
G P4 元、 X1 D( L
品 零 售 总 额 X 2 ( 元) 万
工 业企 业 X 2 1
( ) 个
X3 2
安徽
2 2 5 2 2 6 2 2 4
社会 消费
第 二 产 业
中 工 业 的 X1 3 比重( ) %
中部六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不足。
技力 量 大 都 集 中在 企 业 以 外 的高 等 院校 , 研 院 所 , 业 中 科 企 设 立 专 门技 术 开 发 机 构 的 只 有 5 % 左 右 。 高 水 平 技 术 人 0
才 的 缺乏 严 重 制 约 了企 业 的 技 术 创 新 , 之 民 营 科 技 企 业 加
( ) 业 内部 管 理 滞 后 四 企
中 部 六 省 多数 企 业 仍 停 留 在 作 坊 式 的经 营方 式 和 业 主
大 多数 没 有 完 成 资 本 的 原 始 积 累 , 济 基 础 薄 弱 , 经 自有 资 金 普遍 不 足 , 国 家对 民 营 科 技 企 业 技 术 创 新 的 金 融 支 撑 体 而
一
、
中部 六 省 民 营 科 技 企 业发 展 中存 在 的 问题
状况与全国情况大体相 同, 才 整体质 量不高 , 构 不佳 , 人 结 高 层 次 人 才 稀 缺及 老 化等 问题 突 出 。在 人 才 建设 上 存 在 着
缺 乏 吸 引力 , 致埠 外 人 才难 引 进 ; 乏 凝 聚 力 , 致本 地 人 导 缺 导
中部 六 省 民 营科 技 企 业 在 其 发 展 的 进 程 中 , 于 员 工 由 文 化 水 平 和 专 业技 能 水 平 有 限 , 使 企 业 不 能 建 立 高 素 质 致
的管 理 人 才 和 技 术 人 才 队 伍 , 理 水 平 低 , 术 开 发 速 度 管 技 慢 , 品质 量 难 以保 证 、 次 水 平 难 以 提 高 , 当 多 的 民 营 产 档 相
民营科 技 企 业 发 展 的 整 体 来 看 , 存 在 一 些 问题 , 如 科技 含 量 低 、 新 能 力较 差 、 才 流 失 严 重 、 业 内部 管理 滞后 等 等 。 还 比 创 人 企
浅议各省科技竞争力分析及
浅议各省科技竞争力分析及一、各省科技竞争力分析1. 分析各省科技创新投入现状2. 探讨各省科技人才发展情况3. 比较各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4. 研究各省科技政策的实施效果5. 评估各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1. 各省科技创新投入现状科技创新投入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各省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科研机构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省份的科技创新投入现状。
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整体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为2.23%,而各省份的投入比例差异较大。
例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比例均超过了3%,而贵州、甘肃、宁夏等地的比例则低于1.5%。
此外,不同省份在政策扶持、科研机构建设、产业引导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通过对各省份的政策制定情况、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省份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的优劣势。
2. 各省科技人才发展情况科技人才是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竞争力提升的核心驱动力。
各省在科技人才数量、结构、引进等方面的情况差异很大。
据统计,2020年我国高层次人才总数达到900万人,但不同省市之间的分布也存在一定差异。
例如,北京、上海、广东等相对发达的省市高层次人才比例较高,而西藏、青海、新疆等地的比例则较低。
此外,各省在科技领域的人才结构也存在差异。
例如,北京、上海等地人才结构较为集中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领域,而省份研究人员数量较多的省份如山东、江苏等则更偏向于工程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
3. 各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的核心领域之一。
各省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3.8%,而各省之间差异很大。
例如,北京、上海、浙江等地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超过了20%,而一些中西部省份则不足5%。
此外,各省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品牌建设、产业链布局、人才培养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部六省科技发展状况分析及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1 3
l 3 1 0 1 l l 1 9
1 7
1 4 1 7 l 5 l 7 1 5
2 5
2 7 2 7 2 7 2 7 2 7
响其科技 创新 能力的主要因素 科技 创新 投入 主要包 括人 力资 源投 入 和科技 经费投入 。每万人 口中科学家和工程 师人数 、从业人 员中科 学家和工程 师构成 、 R & D 人员 全时当量总计 与总人 口之 比是反 映人力 资源投入 的主要 指标 ,中部地 区这 3 项投入均低 于全国平均水平 。R &D 经 费 占 C D P 的比例 和地方 财政科技拨 款 占地 方财 政支 出 比例 是反 映地 区科技 经费投 入 的主 要指标 ,也落后 于全国平均投 入水平 。 ( 三) 中部地区科技创新转化为科技产 品的能力较弱 科 技创新的核心是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 科技产品, 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 为企业创造价 值, 为社会创造财富。 00 2 8 年中部地区的科技 转化能力 相对 于东部 和西部显得落后 了 通过上面数据的展示 , 不难看出中部六 省科技创新 能力 有较大 的提升 ,但是相 对于 东部地 区依然存 在较大 差距 ,同时正在被西
中部地 区科 技创 新能 力总体 评 价 份在较短 的时间 内缩小与东部 地区的差距 。 中部六省 在我 国经 济建 设 中具 有 枢纽 ( 一 )中部地 区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有所 性作用 ,在区位上联结 东西 , 在经济上它是 提高 ,但与东部差距依然存在 我 国重要 的农业 、 能源原材料和工业生产基 近年来 ,中部地 区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不 地 。中部六省紧紧抓住 “ 中部崛起 ”战略的 断深入 。 科 研基础建设不断加强 , 科技 创新 发展契机 , 从社会发展 、经济增长和科技创 成果产业化不断提升 。 但是总体上看 ,中部 新等方面诠释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中部崛 地 区科技 创新 能力与 东部地 区 比较依 然存 起战略的关键是通过科技创新 , 促进 中部省 在很大的差距 。 表 l 2 0 0 3 年与 2 0 0 8 年中国各经济 区域科 技创新 能力 比较 年份 经济区域 综合指标 一级评价指标 知识创新 能力 知识获取 能力 企业的技术创新 能力
基于DEA方法的中部六省科技创新绩效分析
关键 词 : 中部 六 省 ; 技 创 新 绩效 ; 科 DEA
中图 分 类 号 : 2 2 3 F 7 .
到 至 关 重 要 的 作 用 , 文 就 是 根 据 中部 经 济 的 发 展 阶 本
段分析 了六 省 的科 技创 新绩 效 , 对其 存在 的 问题 给 并
出 了对 策 建 议 。
性 、 性 、 效性 和 最小 性 的公理 假设 的情况 下, 锥 无 D A 模 型具有 的生产 可能集 合 为 : E
S .t
∑
=
+s 一Oo,∈ (,, ) xoi 12…,
() 2
1
年 的研究 多数都 采 用 了定 量研 究 , 是他 们在 指标 的 但
选取 方面 只侧重 了其 中的某 些 方 面 , 够 全 面 , 而 不 从
收 稿 日期 : 0 0 1 2 2 1 —0 —2
国落实 区域 发展 战略 的需要 , 中国实 现整体 发展 的 是
1 DE 模 型 说 明 A
D A 方法 和 模 型 是 由 美 国 著 名 运 筹 学 家 A. E
C a n s W .W .C o e 该
必走之 路 , 系到 我 国经济 社会发 展 的全局 。 中部 六 关 省经济 的增 长主要 靠生 产要 素 的投 入来 实现 , 这种 经
第 1 O卷 第 4 期 2 1 O O年 4月
V 0.1 1 0.N o .4 A p ., r 2 0 01
基于D A方法的中部六省科技创新绩效分析 E
中部六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状况分析
2. 7 0
单位 : %
2 o 5 9
1 31 5.
2 0 05 1 .5 5 8
1 .8 6 3
6. 8 0
总 全 国 一 .3 3 C 4 3 .7 r 里 E 中 部 一60 4 2 .4 .3
2 2 创 新经 费 .
来越快 ,这说明中部地区大中型企业的创新意识在
逐 步增 强 。然而 , 1 内的平均 增长 速 度仍然 低 这 0年
于 全 国平均 水平 。 是 , 但 由于 中部地 区大 中型企业 从
创 新 经 费 是 企 业 从 事技 术 创 新 活 动 的物 质 基 础 。全 国以及 中部 6省大 中型工 业企 业 的科技 活 动
— .2 —13 —0 0 3 2 46 .5 .8 .5 —37 —7 2 —0 5 0 2 .1 .0 .3 .2
—2 9 1 .1 .7 20 7 1 .3
3 41 0. — 1 5 — 7. 6 3. 0 0 — 6. 5 7
以解 决 。
均 水平 , 超过 全 国水 平 。安徽 和湖 南从 2 0 以 还 0 4年
相 对较慢 的速度 在增 长 ,1 内的平 均增 长速 度低 0年 于 中部 地 区平均 水平 。江 西 省和 湖北 省 大 中型 企业
2 技 术 创 新 投 入 发 展 状 况 分 析
企业 技 术创新 决 策能 否正 常运 转 的一个 重要 因
业人 员基 数不 大 ,1 内科 技人 员的 比重基 本 上保 0年 持稳 定增 长 ,并 且 比重 的平 均增长 速 度超过 全 国水 平 。具体 到 中部 地 区的 6 省 , 总量 方面 , 个 在 山西 省
活 动 开 展 得 越 好 ,其 所 在 区域 的竞 争 能 力也 就 越
中部地区发展现状
中部地区发展现状中部地区是指中国的河南、湖北、湖南和江西四个省份。
作为中国的中心地带,中部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发展挑战。
以下是中部地区发展的现状。
首先是经济发展。
中部地区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而言,起步较晚,但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部地区的经济主要依托于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
例如,河南省的豫东地区以制造业为主,湖北省的武汉市以汽车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湖南省的长沙市以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为主要产业,江西省的南昌市以机械制造和电子信息为主要产业。
这些地区的GDP和民生水平都在不断提升。
其次是基础设施建设。
中部地区在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例如,河南省的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和郑阜高铁等交通设施的建设,湖北省的武汉长江二桥和武汉天河机场等交通设施的建设,湖南省的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和湖南大学等教育设施的建设,江西省的南昌香江公园和江西省人民医院等医疗设施的建设。
然而,中部地区也面临一些发展挑战。
首先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
中部地区的经济结构仍然以传统产业为主,缺乏创新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撑。
这导致中部地区在面临竞争时缺乏竞争力。
其次是人才流失的问题。
由于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中部地区的优秀人才普遍会选择去东部沿海地区或国外发展,这也加大了中部地区人才培养和吸引的难度。
再者是环境污染问题。
由于大量的制造业和农业活动,中部地区的环境污染严重,对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影响。
为解决这些问题,中部地区的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大对教育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吸引力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留在中部地区发展;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和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减少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中部地区在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面临产业结构升级、人才流失和环境污染等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s t o p r o m o t e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y g 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o f J i a n g x i p r o v i n c e . 《 a c c o r d i n g t o d a t a o f s c i -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y g o f C h i n a s t a t i s t i c a l y e a r b o o k )a n d( ( C h i n a s t a t i s t i c l a y e rb a o o k ) ) , i n t e r m s o f t h e
统计年鉴》 的数据 , 对 中部 6省科技竞争 力的 内容 , 采 用主成 分分析 法进行 比较 分析。对 6省科技 竞争力 的 4 个方向 3 7个指 标 , 用文字和图表进行 了比较 分析 , 得 出 6省在科技和 经济发展 中的差异。研 究结果对提 高江 西省的科技 竞争力有重要 的参考和促进 作用 。
a n a l y s i s me t h o d t o ma k e c o mp a r a t i v e a n ly a s i s . I n t e m s r o f 4 d i r e c t i o n s a n d 3 7 i n d i c a t o r s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y g c o mp e t i t i v e n e s s o n c e n t r l a s i x p r o v i n c e s , u s e t e x t s , g r a p h s a n d t a b l e s t o ma k e c o mp a r -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S O a s t o c o n c l u d e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y g a n d e c o n o mi c d e v e l o p me n t
第3 3卷
第 5期
江
西
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
Vo 1 . 3 3 No. 5 Oc t . 2 01 5
2 0 1 5年 1 0月
J I ANGXI S C I E NC E
d o i : 1 0 . 1 3 9 9 0 / j . i s s n l O 0 1— 3 6 7 9 . 2 0 1 5 . 0 5 . 0 3 2
Z O U H u i , L I N H a o , WA N G Y i c h a o , L I U Q i y u
( 1 .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S t r a t e y, g J i a n g x i Ac a d e my O f S c i e n c e s , 3 3 O 0 9 6, N a n c h a n g, P RC;
中部 6省 科 技 竞 争 力 的 比较 分 析
邹 慧 , 林 浩 , 王怿超 , 刘奇 禺
( 1 . 江西省科学院科技 战略研 究所 , 3 3 0 0 9 6 , 南昌; 2 . 江西财经大学 , 3 3 0 0 1 3 , 南 昌) 摘要 : 研 究我 国中部 6省科技 竞争力的差异 , 为提 升江西科技竞争 力献策 。根据《中国科技 统计年鉴》 、 《中国
关键词 : 科 技竞争 力; 高等教育 ; 科研机构 ; 资源投入 中图分类号 : F 3 2 2 .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3 6 7 9 ( 2 0 1 5 ) 0 5— 7 6 1 — 0 5
Co m pa r a t i v e An a l y s i s o f S c i e n c e a nd Te c hn o l o g y Co mp e t i t i v e ne s s o n Ce n t r a l S i x Pr o v i n c e s
2 . J i a n g x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F i n a n c e a n d E c o n o m i c s , 3 3 0 0 1 3 , N a n c h a n g , P R C )
Ab s t r a c t : S t u d y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c o mp e t i t i v e n e s s o n c e n t r a l s i x p r o v i n c e s S O
c o n t e n t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c o mpe t i t i v e n e s s o n c e n t r l a s i x p r o v i n c e s , u s e p r i n c i p a l c o mp o ne n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