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沙李清照-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古诗拼音版及翻译与赏析

合集下载

摊破浣溪沙古诗

摊破浣溪沙古诗
谁道玉肌寒起粟,酒能红。
火齐烧空来上苑,冰浆凝露在西宫。
不似荔枝生处远,恨薰风。
《摊破浣溪沙》
贺铸
湖上秋深藕叶黄。
清霜销瘦损垂杨。
洲嘴沙斜照暖,睡鸳鸯。
红粉莲娃何处在,西风不为管余香。
今夜月明闻水调,断人肠。
《摊破浣溪沙》
毛文锡
春水轻波浸绿苔,枇杷洲上紫檀开。
晴日眠沙鹚鹏稳,暖相偎。
罗袜生尘游女过,有人逢著弄珠回。
玉纤新拟凤双飞。
缥缈烛烟花暮暗,就更衣。
约略整环钗影动,迟回顾步佩声微。
宛是春风胡蝶舞,带香归。
《摊破浣溪沙》
周紫芝
门外青骧月下嘶。
映阶笼烛画帘垂。
一曲阳关声欲尽,不多时。
凤饼未残云脚乳,水沈催注玉花瓷。
忍看捧瓯春笋露,翠鬟低。
《摊破浣溪沙》
陈克
慢梳头浅画眉。
乱莺残梦起多时。
不道小庭花露湿,翦醉酶。
帘额好风低燕子,窗油晴日打蜂儿。
翠袖粉笺闲弄笔,写新诗。
《摊破浣溪沙》
贺铸
曲碴斜阑出翠微。
西州回首思依依。
风物宛然长在眼,只人非。
绿树隔巢黄鸟并,沧洲带雨白鸥飞。
多谢子规啼劝我,不如归。
《摊破浣溪沙》
高观国
袅袅天风响珮环。
鹊桥有女夜乘鸾。
也恨别多相见少,似人间。
银浦无声云路渺,金风有信玉机闲。
生怕河梁分袂处,晓光寒。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原文、赏析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原文、赏析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出自五代李璟的《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原文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李璟((916-961年8月12日),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

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

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

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

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

李璟好读书,多才艺。

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

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

961年逝,时年47岁。

庙号元宗,谥号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其诗词被录入《南唐二主词》中。

创作背景:
译文
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李璟《摊破浣溪沙》宋词赏析

李璟《摊破浣溪沙》宋词赏析

李璟《摊破浣溪沙》宋词赏析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①,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②,小楼吹彻玉笙寒③。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注释】:①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别称。

②韶(sháo)光:美好的时光。

③鸡塞:即鸡禄塞。

汉朝为北边要塞。

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北击匈奴,即出此塞,获胜后,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④吹彻:吹到最后一遍。

寒:笙吹久了因呼吸带入了水分,所以叫做“寒”。

也可作玉笙凄凉解。

⑤何限:一本作“无限”。

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意译】:池塘里鲜艳芬芳的荷花都凋谢了,翠绿的荷叶也残败了。

秋风裹带着忧愁刮来,在池塘里吹起绿色的波纹。

这池中的荷花和时节一样都憔悴了,真叫人不忍心再看。

夜里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梦中回想起国家边塞的战事。

小楼上有人吹奏起哀婉幽怨的玉笙的声音,让人感到透心的寒意和无限的凄凉。

倚着栏杆远望,心中有多少愁苦怨恨,又流淌了多少泪珠啊!译文2:莲香销尽,荷叶凋残,萧索的秋风带着愁意在绿波中吹起。

自己的美好时光,就像这荷花一样香销叶残了,眼前的景象让人不堪回首。

细雨迷朦中,与日夜思念的丈夫相见了,醒来却发现这只是一个梦,怀恋的丈夫仍远在边塞,在她居住的孤寂的小楼上,整夜回荡着凄冷的玉笙声。

流了许多眼泪,有无限多的怨恨,无可奈何,只好独倚栏杆。

【赏析】:李璟是南唐烈祖李昇长子,南唐后主李煜的父亲,为南唐中主。

在位十九年,因受北周的威胁,迁都南昌,抑郁而死。

他留下的词作只有四首。

这首词通过秋景写出了作者身为一国之君,在国家面临灭亡危险的时候却无能为力的无限哀愁。

“菡萏香销翠叶残”,“菡萏”即“荷花”,也叫“莲花”,称“菡萏”,别有一种庄严珍贵之感。

《摊破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

《摊破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

《摊破》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①,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②,小楼吹彻玉笙寒③。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注释]:菡萏(hàndàn汉旦):莲花的别称。

韶(sháo勺)光:美好的时光。

韶:美好。

鸡塞:即鸡禄塞。

汉朝为北边要塞。

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北击匈奴,即出此塞,获胜后,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吹彻:吹到最后一遍。

寒:笙吹久了因呼吸带入了水分,所以叫做“寒”。

也可作玉笙凄凉解。

多少:一作“簌簌”。

何限:一本作“无限”。

【意译】:池塘里鲜艳芬芳的荷花都凋谢了,翠绿的荷叶也残败了。

秋风裹带着忧愁刮来,在池塘里吹起绿色的波纹。

这池中的荷花和时节一样都憔悴了,真叫人不忍心再看。

夜里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梦中回想起国家边塞的战事。

小楼上有人吹奏起哀婉幽怨的玉笙的声音,让人感到透心的寒意和无限的凄凉。

倚着栏杆远望,心中有多少愁苦怨恨,又流淌了多少泪珠啊!译文:莲香销尽,荷叶凋残,萧索的秋风带着愁意在绿波中吹起。

自己的美好时光,就像这荷花一样香销叶残了,眼前的景象让人不堪回首。

细雨迷朦中,与日夜思念的丈夫相见了,醒来却发现这只是一个梦,怀恋的丈夫仍远在边塞,在她居住的孤寂的小楼上,整夜回荡着凄冷的玉笙声。

流了许多眼泪,有无限多的怨恨,无可奈何,只好独倚栏杆。

【赏析】:“菡萏香销翠叶残”,“菡萏”即“荷花”,也叫“莲花”,称“菡萏”,别有一种庄严珍贵之感。

“翠叶”即“荷叶”,而“翠”字又表现了一种情感上的珍美。

然后于“菡萏”之下,缀以“香销”二字,又于“翠叶”之下缀一“残”字,诗人虽未明白叙写自己的任何感情,而其对如此珍贵芬芳生命的消逝摧伤的哀感,便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西风愁起绿波间”,便是写珍美的生命在充满萧瑟悲伤的环境中重现。

“西风”二字原已代表了秋季的萧杀凄清,其下又接“愁起绿波间”,便造成多种不同的联想和效果:一则就人而言,满眼风波,使人想见其一片动荡凄凉的景象;再则就花而言,“绿波”原为其托身之所在,而今则绿波风起,当然便更有一种惊心的悲感和惶惧,故曰“愁起”。

摊破浣溪沙古诗

摊破浣溪沙古诗

摊破浣溪沙古诗1.[唐]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2.[宋]李清照《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3.[宋]贺铸《摊破浣溪沙/山花子》曲磴斜阑出翠微。

西州回首思依依。

风物宛然长在眼,只人非。

绿树隔巢黄鸟并,沧洲带雨白鸥飞。

多谢子规啼劝我,不如归。

《摊破浣溪沙/山花子》湖上秋深藕叶黄。

清霜销瘦损垂杨。

洲嘴沙斜照暖,睡鸳鸯。

红粉莲娃何处在,西风不为管余香。

今夜月明闻水调,断人肠。

《摊破浣溪沙/山花子》双凤箫声隔彩霞。

朱门深闭七香车。

何处探春寻旧约,谢娘家。

旖旎细风飘水麝,玲珑残雪浸山茶。

饮罢西厢帘影外,玉蟾斜。

《摊破浣溪沙/山花子》锦鞯朱弦瑟瑟徽。

玉纤新拟凤双飞。

缥缈烛烟花暮暗,就更衣。

约略整环钗影动,迟回顾步佩声微。

宛是春风胡蝶舞,带香归。

《摊破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

《摊破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

《摊破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摊破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五代: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栏通:阑) (何限恨一作:无限恨) 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注释⑴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显示全部译文及注释佚名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注释⑴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⑵菡萏:荷花的别称。

⑶西风愁起: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

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⑷鸡塞:《汉书·匈奴传》:“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

“颜师古注:”在朔方浑县西北。

“今陕西省横山县西。

《后汉书·和帝纪》:”窦宪出鸡鹿塞“,简称鸡塞。

亦作鸡禄山。

《花间集》卷八孙光宪《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

“这里泛指边塞。

⑸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

笙以吹久而含润,故云”寒“。

元稹《连昌宫词》:”逡巡大遍凉州彻“,” 大遍“有几十段。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出自五代李璟的《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1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赏析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

词人
赋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惯用暗笔,像这首在词中点明“春恨”还是罕见的。


的上片从落花无主着笔,写春恨所以产生的触媒;下片从思念难解立意,将春恨产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

作者用了词家惯用的对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却用得很不一般。

词的开头头先来了句“手卷真珠上玉钩”,即非景语,也非情语,而是客观
平直的叙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唤景。

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
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

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

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无处归宿。

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阅读答案及赏析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1、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这二句围绕词中哪个字来写?写法有何特点?2、戴望舒《雨巷》的意境取自丁香空结雨中愁,但又有发展。

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围绕恨字来写,写法上都是借景热情,前一句写近景,直接热情,后一句写远景,间接热情。

2、丁香在《雨巷》中既是作者美好理想的象征,又表达诗人无限的惆怅与依恋。

而《浣溪沙》表达的则离别相思之情或是对南唐风雨飘摇国运的忧虑和感伤。

阅读练习二简析词中有哪些愁。

答案:伤春之愁和怀人之情。

上片写卷起珠帘,重楼阻隔,落红飘零,孤苦无依,是伤春,也是感慨;下片写音书难达,愁思中结,楚天暮云,绿波浩荡,正是愁思压抑而又深广的写照。

赏析丁香空结雨中愁中的空字的妙处。

答案:空是徒然的意思。

词人移情于景,用一空字强烈地表达出愁思难以排遣的无奈和哀伤。

阅读练习三:1.词的上阕写抒情主人公卷帘出场,倚楼凝望,思绪万千,一词点明了主旨。

下阕青鸟不传云外信一句,运用了青鸟的典故,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2.简要赏析结尾句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1.春恨。

恋人无音信的愁苦。

(2分。

每空1分,后一空写出愁苦也可给分)2.①以景作结或以景结情,(答出手法给1分,答借景抒情以景衬情也可给分)春水绿波流向天际,暮色中更见凄迷,更增愁情;(分析1分)②化抽象为具体,(1分,表述近似的也可给分)把哀愁化作不尽之水,它既是词人回首所见之景,也是心中流淌不尽的愁思的物化形象,写出抒情主人公心中的忧伤 ! (具体分析给2分,如有缺漏,酌情赋分) (共5分)阅读练习四:结尾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两句有何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

有人认为依前春恨锁重楼的锁字用得极妙,你认为妙在何处?【参考答案】这两句以景结情,以景衬情,更增愁情。

李璟《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璟《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璟《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①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②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③【注释】①真珠:即珍珠,指珍珠帘。

依前:依旧。

②青鸟: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信使。

见《汉武故事》。

丁香空结:喻愁思郁结。

李商隐《代赠二首》:“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③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译文】手卷起珍珠帘挂上玉帘钩,依旧把春恨锁在层层高楼。

随风飘的落花谁是它主人?一时间思绪悠悠。

连青鸟都传递远人的音信,丁香花徒然在雨中抱蕾凝愁。

回头远望暮色中三楚的绿波,只见它茫茫接天而流。

【集评】宋·《漫叟诗话》:“前人评杜诗,云:‘红豆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若云‘鹦鹉啄残红豆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便不是好句。

余谓词曲亦然,李璟有曲‘手卷真珠上玉钩’,或改为‘珠帘’,舒信道有曲云:‘十年马上春如梦。

’或改云‘如春梦’,非所谓遇知音”(《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引)。

明·李攀龙:“上言落花无主之意,下言回首一方之思。

”又:“写出阑珊春色最是恼人天气”(唐圭璋《南唐二主词汇笺》引)。

明·王世贞:“‘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非律诗俊语乎?然是天成一段词也,著诗不得”(《艺苑卮言》)。

清·黄苏:“清和宛转,词旨秀颖”。

(《蓼园词选》)近代·俞陛云:“此调为唐教坊曲,有数名。

《词谱》名《山花子》,《梅苑》名《添字浣溪沙》,《乐府雅词》名《摊破浣溪沙》,《高丽乐史》名《感恩多》,因中主有此词,又名《南唐浣溪沙》。

即每句七字《浣溪沙》之别体。

其结句加‘思悠悠’、‘接天流’三字句,申足上句之意,以荡漾出之,较七字结句,别有神味”。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现代·俞平伯:“或疑古代生活即使豪奢,未必用真珠作帘,推金积玉,毋乃滥乎?此泥于写实之俗说,失却前人饰词遣藻之旨矣。

古诗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翻译赏析

古诗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翻译赏析

古诗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翻译赏析《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李煜。

其古诗全文如下: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前言】《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主李璟的作品。

此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

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

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

全词语言雅洁,感慨深沉。

【注释】⑴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

后阕oRG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⑵真珠:以珍珠编织之帘。

或为帘之美称。

《西京杂记》:“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

玉钩:帘钩之美称。

⑶依前:依然,依旧。

春恨:犹春愁,春怨。

锁:这里形容春恨笼罩。

⑷悠悠:形容忧思不尽。

⑸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

这里指带信的人。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幸有三足鸟为之使。

”注:“三足鸟,青鸟也。

主西王母取食。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⑹丁香结:丁香的花蕾。

此处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⑺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三楚地域,说法不一。

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

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

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

“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翻译】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原文及赏析

李璟《摊破浣溪沙》原文及赏析

李璟《摊破浣溪沙》原文及赏析李璟《摊破浣溪沙》原文及赏析引言:摊破浣溪沙,词牌名,亦称“山花子”、“南唐浣溪沙”,实为“浣溪沙”之别体,其中代表作有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摊破浣溪沙》的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摊破浣溪沙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摊破浣溪沙》赏析一这首《浣溪沙》不是正体,其上下两阙的末句由七字变作十字,或称《山花子》或《摊破浣溪沙》。

万树《词律》卷二:“此调本以《浣溪沙》,原调结句破七字为十字,故名《摊破浣溪沙》。

”菡萏,是荷花的别名。

菡萏是生长在绿波中的,由于它已香销叶残,就使得西风吹动菡萏时也不能不同情它而愁苦起来,不像以前很亲热的吻着它时,显出妩媚的姿态和愉快的心情一般,所以说“西风愁起”。

这是典型的“移情”的修辞手法。

韶光,美好的时光。

“鸡塞”,即鸡鹿塞。

《汉书》匈奴传下:“汉遣长乐卫尉高昌候董忠,车骑都尉朝昌将骑万六千,又发边郡士马以千数,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

”即今陕西省横山县西。

另说是内蒙古自治区磴江县西北哈隆格乃峡谷口。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篇第一册),诗人往往以此处代表边远的地点,简称“鸡塞”。

如马祖常《次韵继学》诗:“鸡塞西宁外,龙沙北极边。

”孙光宪《定西蕃》词中:“鸡鹿山前游骑”,皆指此。

吹彻,即吹遍。

这是璟抒写满怀愁恨的小词。

前段就景物写,后段就人事写。

开首先描绘出香销叶残的残荷画面,更从西风愁起,韶光憔悴衬托,使那不堪目睹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来说明“不堪看”到了何种程度。

然后转而从人事来说明。

先就征夫说,“无边细雨细如愁”,细雨是一个织愁的环境,(前些年经常听到一首流行歌曲中唱道:“细雨细如愁,忘了看个清楚,你眼中脉脉深情”。

丝雨霏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

)在细雨中入梦,梦中的境界应该是自己日夜思念的美好快乐的境界,可好梦须醒,醒来依然还是远在边荒的鸡塞,这是多么令人难堪的境况!再就思妇说,为了思念远离的爱人,在明月中,小楼中,吹遍了玉笙,清寒入骨,仍未能使远人归来,这又是多么令人难堪的境况!在这样的境况下,无穷怨恨无穷泪,就成为完全可以理解的了。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简短赏析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简短赏析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简短赏析《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典诗词,它汇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全面评估,并给出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1. 诗词赏析《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是南宋词人秦观的代表作品之一,它以华美的词藻描绘了一幅婉约、典雅的意境。

词中的“手卷真珠上玉钩”暗喻着女子的婉约之美,表现了女性柔美的形象和内心世界。

整首词情感细腻,意境优美,给人以无限遐想之感。

2. 主题探讨本词的主题可以归纳为“女性之美”,它通过对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描写,展现了我国古代审美观念中对女性的赞美和崇敬。

也暗含了作者对女性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

这一主题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反映了古人对女性的崇高评价和对人生美好的追求。

3. 文章撰写在这篇文章中,将以《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为中心,从古诗的历史背景、作者的生平、诗词的艺术特点、意象的意义等多个方面展开探讨,逐步揭示其内涵和魅力。

另外,还会探索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以及其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在文章结尾,将进行总结和回顾,以干货的形式给出对该诗词的全面评价和个人理解。

4. 个人观点个人认为,《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其表现出作者对女性之美和情感的真挚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这值得当代人深入品味和解读。

也反映了中华传统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对于当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和人文情怀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篇文章将全面解读和评估《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给予读者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典诗词的内涵和魅力,使其得到更有意义的传承和发扬。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是一首优美动人的古典词,它以其华美的词藻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我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关于秋天的古诗李璟《摊破浣溪沙》赏析(完整版)

关于秋天的古诗李璟《摊破浣溪沙》赏析(完整版)

关于秋天的古诗李璟《摊破浣溪沙》赏析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实为浣溪沙之别体,不过上下片各增三字,移其韵于结句而已。

以下是整理的关于李商隐的《摊破浣溪沙》的赏析。

《摊破浣溪沙》原文:作者: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关于秋天的古诗李璟《摊破浣溪沙》赏析《摊破浣溪沙》赏析:李璟流传下来的词作不多,所传几首词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这首《摊破浣溪沙》(有些本子作《浣溪沙》)。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

菡萏,荷花的别称。

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

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

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

西风,秋风之谓也。

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

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

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溶为一体了,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

三、四两句,由景生情,更进一步突出作家的主观感受。

韶光,指春光。

在这里,作家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诉人们:在这秋色满天的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平添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

不堪看三字,质朴而有力,明白而深沉,活脱脱地抒发了诗人的主观感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唐刘禹锡诗句)。

李璟虽然位高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当时内外矛盾重重,境遇相当危苦,此时此刻,触景伤情,从而产生无穷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词的下片着重抒情。

首句,托梦境诉哀情。

一梦醒来,雨声细细,梦境即便美好,但所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鸡塞,鸡麓塞,在今陕西省。

这里泛指边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

的确是雨亦绵绵,思亦绵绵。

小楼句,以吹笙衬凄清。

风雨高楼,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彻,遍,段。

吹彻,吹完最后一段),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声咽,映衬了作家的寂寞孤清。

这两句亦远亦近,亦虚亦实,亦声亦情,而且对仗工巧,是千古传唱的名句。

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拼音版

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拼音版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拼音版注音:xúmén shítán xièyǔ,dào shàng zuòwǔshǒu 。

tán zài chéng dōng èr shílǐ,cháng yǔsìshuǐzēng jiǎn qīng zhuóxiāng yìng 。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sùsùyījīn luòzǎo huā,cūn nán cūn běi xiǎng sāo chē,niúyīgǔliǔm ài huáng guā。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jiǔkùn lùcháng wéi yùshuì,rìgāo rén kěmàn sīchá。

qiāo mén shìwèn yěrén jiā。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翻译:枣花纷纷落在衣襟上。

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

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想随便去哪找点水喝。

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赏析:这首《浣溪沙》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

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

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

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共五首,这是第四首。

古诗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翻译赏析

古诗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翻译赏析

古诗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翻译赏析《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作者为宋朝诗人李清照。

其古诗全文如下: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前言】《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是李清照的一首咏物词,现存最早的版本收录在《花草粹编》中。

李清照在此词中高度赞扬了桂花,首先她从桂花的颜色和形态甚至是“精神”和“风度”程面给予了肯定。

然后用桂花与梅花、丁香作对比,在她的眼中梅花和丁香是远远不如桂花的。

当词人从桂花香中惊醒过来,词人又反过来嗔怪桂花的无情。

【注释】①摊破浣溪沙:词牌名,《浣溪沙》的变体,又名《添字浣溪沙》。

②揉破黄金万点轻:形容桂花色彩的星星点点。

轻:四印斋本《漱玉词》作“明”,注“一作‘轻’”。

按上半阕末句已押“明”字,此句不应重押,应该是“轻”字是。

③剪成碧玉叶层层:桂叶层层有如用碧玉载制而成。

“剪成”化用唐贺知章《咏柳》诗意。

④彦辅:《晋书·刘隗传》载刘纳语:“王夷甫太鲜明,乐彦辅我所敬。

”⑤大:四印斋本《漱玉词》作“太”,注“一作‘大’”。

⑥何俗甚:俗不可耐。

⑦丁香千结:语出毛文锡《更漏子》词:“庭下丁香千结”。

苦(读作古)粗(“粗”之古体)生: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二谓:“苦粗生,犹云太粗生,亦甚辞。

”苦粗:当作不舒展、低俗而不可爱的意思。

苦:有嫌弃之意。

⑧透:醒。

熏透:即被桂花香熏醒。

【翻译】桂花它那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玉一般如刀裁似的层层绿叶,其“风度精神”就像晋代名士王衍和乐广一样风流飘逸,名重于时。

梅花只注重外形,它那重重叠叠的花瓣儿,就像一个只会矫妆打扮的女子使人感到很俗气。

丁香花簇簇拥结在一起显的太小气,一点也不舒展。

桂花的浓香把我从怀念故人和过去的梦中熏醒,不让我怀念过去这是不是太无情了。

【赏析】这是一首咏花词。

咏花而志不在花,只是借花形、花态、花性以挥发开去,抒引出词人胸中的万千感慨。

古词《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作者李清照)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词《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作者李清照)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李清照[宋代]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标签月亮、生活、闲适译文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

将豆蔻煎成沸腾的汤水,不用强打精神分茶而食。

靠在枕上读书是多么闲适,门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

整日陪伴着我,只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

注释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

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在唐五代时即将《浣溪沙》的上下片,各增添三个字的结句,成为“七、七、七、三”字格式,名曰《摊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平韵。

萧萧:这里形容鬓发华白稀疏的样子。

豆蔻:药物名。

熟水:当时的一种药用饮料。

书:《历代诗余》作“篇”字。

酝藉:宽和有涵容。

《汉书·薛广德传》:“广德为人,温雅有酝藉。

”木犀花:即桂花。

赏析这首词创作于作者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词,主要写她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动人。

词中所述多为寻常之事、自然之情,淡淡推出,却起扣人心弦之效。

“病起”,说明曾经长期卧床不起,此刻已能下床活动了。

“萧萧”是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

词中系相对病前而言,因为大病,头发白了许多,而且掉了不少。

至此,作者即刻打住,下句另起一意。

这个处理极妙,意思似乎是说,头发已经那样,何必再去管它,还是料理今后罢。

这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态度,行文也更简洁。

下面接写了看月与煎药。

因为还没有全好,又夜里,作者做不了什么事,只好休息,卧着看月。

“卧看”,是因为大病初起,身子乏力,同时也说明作者心情闲散,漫不经心,两字极为传神。

“上”字说明此乃初升之月,则此残月当为下弦月,此时入夜还浅。

病中的人当然不能睡得太晚,写得极为逼真。

上句写的是衰象,此句却是乐事,表明作者确实不太以发白为念了。

“豆蔻”为植物名,种子有香气,可入药,性辛温,能去寒湿。

“熟水”是宋人常用饮料。

分茶是宋人以沸水冲茶而饮的一种方法,颇为讲究。

浣溪沙古诗带拼音版

浣溪沙古诗带拼音版

浣溪沙古诗带拼音版huàn xī shā ·liǎo àn fēng duō jú yòuxiāng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sūn guāng xiàn孙光宪liǎo àn fēng duō jú yòu xiāng 。

jiāngbiān yī wàng chǔ tiān zhǎng 。

piàn fān yān jì shǎn gū guāng 。

蓼岸风多橘柚香。

江边一望楚天长。

片帆烟际闪孤光。

mù sòng zhēng hóng fēi yǎo yǎo ,sī suí liú shuǐ qù máng máng 。

lán hóng bō bì yì xiāo xiāng 。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

兰红波碧忆潇湘。

古诗翻译长满蓼花的岸边,风里飘来橘袖浓浓的香,我伫立在江边远眺,楚天寥廓,江水滔滔流向东方。

那一片远去的孤帆,在水天交汇处泛起一点白光。

我的目光追随着飞去的鸿雁,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远方。

思绪有如不尽的江水,随着茫茫的江涛漂荡。

秋的红兰,江的碧波,一定会让他怀念深情的潇湘。

古诗赏析此作的抒情特点,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写景之笔,来抒发炽热的惜别留恋之情。

从词中描写的景象看,此是在荆南做官时所写。

描绘的是我国长江两岸深秋时节的景色,一种特定的典型环境。

首句是写主人公送别亲人时,在江岸上看到的喜人景象。

第二句“一望”二字,颇能传神,表现了主人公顷刻之间由喜悦变为忧愁的神态。

第三句紧承第二句,在写景上,与第二句构成不可或缺的完整画图。

仅看“片帆烟际”四字,可以说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配上“闪孤光”三字,就突然改变了词句的感情色彩,给人一种孤寂凄清之感,写景与抒情结合得相当完美,有浑然一体之妙。

浣溪沙古诗拼音版

浣溪沙古诗拼音版

浣溪沙(苏轼)拼音版注音:yóu qí shuǐ qīng quán sì ,sì lín lán xī ,xī shuǐ xī liú 。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shān xià lán yá duǎn jìn xī ,sōng jiān shā lù jìng wú ní ,xiāo xiāo mùyǔ zǐ guī tí 。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shuí dào rén shēng wú zài shào ? mén qián liú shuǐ shàng néng xī !xiū jiāng bái fà chàng huáng jī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苏轼)翻译: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浣溪沙(苏轼)赏析: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

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

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

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摊破浣溪沙李清照|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古诗拼音版及翻译与赏

1古诗带拼音版
tānpòhuànxīshā·shǒujuànzhēnzhūshàngyùgōu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lǐjǐng
李璟
shǒujuànzhēnzhūshàngyùgōu,yīqiánchūnhènsuǒzhònglóu。

fēnglǐluòhuāshuíshìzhǔ?sīyōuyōu。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qīngniǎobúchuányúnwàixìn,dīngxiāngkōngjiéyǔzhōngchóu。

huíshǒulǜbōsānchǔmù,jiētiānliú。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2古诗翻译
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3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

词人赋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惯用暗笔,像这首在词中点明“春恨”还是罕见的。

词的上片从落花无主着笔,写春恨所以产生的触媒;下片从思念难解立意,将春恨产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

作者用了词家惯用的对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却用得很不一般。

上片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从人事着笔,是对春恨的进一步申说,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结果。

那充满“春恨”的人事内容究竟具体何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