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毕业论文心理健康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参考范文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名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题目类别毕业论文学院(系)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专业班级2003,23(1):18-21[15]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16]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17]侯世勋,等.高校体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5):110-102[18]刘卫民,李平.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1):18-21[19]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 073021班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辅导教师完成日期 2006年2月16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学生:体育学院指导老师:体育学院(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荆州 434020)[前言]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
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 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 %,近年来已达到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
[1]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任长顺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认识的转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大学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
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2]。
曾四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3],而刘卫平、李平等认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文化课,由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的被动认同活动阶段,故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来改善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提升研究
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提升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提升研究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越来越高。
而作为体育专业大学生,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学习和生活压力时,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目前大多数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仍不够,缺乏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学习压力的增加,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迫切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提升。
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和提升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提升途径和潜在解决方案,以及通过案例分析来验证其有效性。
通过本研究的展望和总结,将为未来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随着社会对体育活动的重视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进入体育专业学习。
体育专业学生在日常学习和训练中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挑战也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体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成绩、职业发展以及生活质量,因此加强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体育专业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学会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利于提升体育专业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压力。
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促进体育专业学生之间的互助与支持,建立更加健康和和谐的人际关系。
加强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将有助于提升体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健康成长和发展。
【完】2. 正文2.1 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但又不容忽视的工作。
目前,大多数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接受严格的体育训练的往往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情 绪是 心理健康 的晴雨 表 , 学生 在体育 活动过 程 中的行为 、 表情 、 意志等外 在表 现是其 心理状 态 的真 实反 应 , 在运动 中很容易发 现存在不 同心理 障碍 的学生 。通过 体育锻炼 , 以减缓 心理 障碍 和治疗心理疾 可 病 , 紧张 、 使 忧愁 、 虑 、 焦 压抑 、 沮丧 等不 良情绪得 以宣泄 , 轻松愉快 , 使人 心情舒 畅。l目前 国内外研究认 为 【 】
的氧气 和营养物质 。健康 的机体 、 良好 的神经 系统 和各 部分机 能系统是人 的心理发 展 的生理基 础 , 也是保
证 人们心 理健康 的一种物质前 提 。
收 稿 日期 :2 0 —1- 3 0 9 2- 0
作 者 简介 :周遵 琴 ( 9 9 )女 ,贵州 毕 节人 ,毕节 学 院体 育系讲 师 。研 究方 向 :学校 体 育教育 。 16一
好 思想 品德 的学习与实 践活动统一 的过程 。在这一 过程 中 , 学生要 承受一定 的生理及心理 负荷 , 应使学 生 在 生理健康 得到提 高 的同时 , 也对 心理健 康产 生积极 的影 响 。高校体育 教学对 学生 心理健 康教育 的作用 有 以下几个 方面 : l调控 情感情绪 。 时消 除学 生的心理 障碍 、 及
中 图 分 类 号 :G8 48 0 .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7 - 0 9 ( O O 6 0 1 - 4 6 3 7 5 2 L )0 - 1 9 0
面对 2 世 纪 的激 烈竞 争 , 来人 才不 仅要 掌握 现代化 的科 学技 术 , 有 较全 面 的能力 , 1 未 具 而且 要有 强 健 的体 魄、 全 的人格 、 康 的心理 素质 。 当前大 力推进 素质教育 的形势下 , 在高校体 育教学 中渗 透 健 健 在 怎样
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 研 究方 法
本研究 主要运用 了文献信息学的常规检索统计方 法 . 以体育科技 文献通报 为依据 .收集 2 0 0 6 -2 0 1 2年学 校体育领 域内论 文题 目中直 接出现“ 心理健康 ” 的论文和部分与心理 健康有关 的论 文 . 进行题 目的 摘抄与统计 。并辅之相关书籍的阅读 , 进行 总结与归纳。
科技・ 探索・ 争I 奄
பைடு நூலகம்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界 V i s i o n
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沈 墅
( 淮 南师范 学 院 体 育学 院 , 安徽 淮 南 2 3 2 0 0 1 )
【 摘 要】 ‘ . 学校教 育, 健康 第一” 思想的确立, 使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受到 了空前的关注。学校体育 由于其 内 容 与形式 的特殊性 , 在促进 学 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具有独特的作 用。本文通过对近四年部分学校体 育与心理健康有关文献的阅读分析 , 指 出了学校体 育与心理健康 的研 究现 状. 认 为 应 该 加 强 对 学校 体 育指 导 较 强 的 实践 性 心理 学研 究 , 体 现 体 育 心理 学 的应 用性 。
【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心理健康 ; 研究
0 前 言
体育教学从 一维的生物观转化成多维的教育观 已经很多年了 , 在 这个历史发展过程中 . 很 多学者 已经注意到 了学校体育 与学生心理健 康 的发展具有很密切的关 系。 特别是《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进入试验 阶段 以来 . 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尤其受到 了广大体育教师和体育心理 学 者的关注 .这方面 的研究 也逐渐多 了起来 潘 书波在文章 中指 出 …学校教育 . 健康第一 ’ 指导思想的确立 . 心理健康 的任务变得繁重起 来” 。 仅从 相关 书籍 、 特别是文章的数量来看 , 用“ 百家争鸣 、 百花齐放 ” 来形 容是一点都不夸张的 因此有必要通过系统 的学习和 自己对相关 书籍 的阅读来熟悉体育心理学的这一相关领域 . 熟悉在这 一领域 中的 研 究现状 . 从 中找 出一点规律 . 为 自己今后 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个方 向 同时通过对相关文章与书籍的阅读来丰 富 自己的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对个体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干预和促进,以达到使个体身心健康良好的目的。
在教育中,体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促进学生的自信心体育教学是一门需要学生亲身参与的科目,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各项运动技能。
而要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真正取得进步,就必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去尝试新的挑战。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阴影,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例如,某些学生因为身体某些方面的原因而感到自卑,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通过正确的心理调节方法来增强自信。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从鼓励和赞美的角度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例如在学生完成比赛或训练时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
二、减轻学生的压力如今的学生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他们需要同时应对学业、家庭和社交等多重压力,很容易受到心理上的影响。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运动的特点来减轻学生的压力。
首先,运动可以释放身体里的压力,增加身体的活力和耐力,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其次,运动可以增加人们的情感体验,让情绪更加平稳和舒缓;最后,运动还可以增强人际交往和协作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交环境。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人们在集体行动中展示出来的一种精神风貌,它包括互相支持、相互协作、互相信任等要素。
在日常生活和体育教学中,团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们往往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力量才能完成某些任务。
在体育教学中,创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要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让学生目标明确、有挑战性;另一方面是要注重协作和互相帮助,让学生能够通过协作和交流来互相促进。
体育教学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而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对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使 学生在 体育 课 中,通 过实施 必 要的心 里健 康教 育 ,及 时发现 问题 ,并针对 问题结合 体育 课 的特 点和 内容 ,惊 醒合 理 的心理 教 育, 从而保 障学 生 身心健
康得 育 教学 的特 殊性 ,师 生之 间 、同学之 间 的交流 合作与
神 ,理智 、稳 定 、愉快 的情 绪 ,开朗豁 达 的心 胸 ,遇事 不斤 斤计较 ,不为 一
( )优化课 堂教 学环 境 。大学 生心理 健康 离不开 良好 的教学 环境 把 二 心理 教学 内容 科学 的 、灵活 生动 的融会 与 教学过 程 中,把 对学 生的心 理教 育 作 为课 堂 教学 中 的 一个 重 要任 务 来 完成 。在 课 中注 意 同学 的 交流 和心 的沟 通 ,对心 理有 障碍 的 同学建立 心理 档案 ,有 意 识地进 行心 理疏 导和 调适 ,引 导和 培养他 们 在生活 中的 自信 、 乐观 、坦诚 、豁 达 、坚韧 不拔 的心理 品格 。 面对 复杂 的社会 和 学习 压力 ,保持 乐观 的 心情和 良好 的心 境 。以阳光 的心态
体育 是 以增 强人 类体质 健康 为根 本 目的的一 项生命 运动 。大 学体 育课 是
以增强学 生体 质 ,促进 学生 身心 健康 为 目的的课 程 ,在课 中对 学 生进 行心 理
展 身心 的 目的 。 四 、如何 在体 育漂 中实施 心理健 康教 育
( )教师 以身示 范 ,为人 师表 。教师 的心理 健康 是优化 体育课 堂心理 一
点 小事动 火或 忧郁 在心 。说 话办 事理 智冷 静、 从不 感情冲 动 、随心 所 欲或 急 躁 冒进 。 ( )和谐 的人 际 关 系 。心 理 健 康 的 大 学 生 , 总是 乐 于 与 他 人 交 2
高校体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探索
科 技 瓣向导
◇高教论述◇
高校体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探索
金 勇 严 红 玲 ( 东 交通 大 学 江 西 南 昌 3 0 1 ) 华 3 0 3
【 要】 摘 通过文献研 究法系统 回顾历史与现状 , 并结合我 国 目 前正在 实施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 准》 分析 高校体育 中开展 心理健康教 育 , 的可行性 , 考察 高校体育的各 个环节 , 索如何将心理健康教 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之 中, 探 拓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 、 新途径 , 以促进 更大 范围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 高, 缓解高校现有心理健 康教育的压力。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培 育 目标具体化、 内容 明确化、 方法手段 多样化 , 并与体 育学科特 点有机结合, 使之便 于体育教 师具体地 实施操作与检验 , 努力提 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 为社会培养合格人 才做 出贡献。 【 关键词 】 校 体育: 高 大学生; 心理健康
1 . 习压 力 问题 2学
随着就业制度 的改革 、 争压力的增加 . 竞 大学生 的学业压力也在 增大 。 习压力是大学生产生焦虑情绪 的主要原因。 学 压力过大、 负担过 重 易导致学习兴趣和效率的下 降. _. 精神上的压抑与焦虑不安 l 人 际交 往 问 题 - 3 在交往 中认知上的偏差 、 语言艺术和技术技 巧的缺乏等常常使大 学生面临尴尬 、 陷入困境 , 加上 固有的闭锁、 羞怯 、 敏感和冲动心理 , 使 其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易产生 困惑 、 焦虑等心理 问题 1 . 爱 问 题 4恋 大 学生 的生 理 和 心 理 阶段 使 得 恋 爱成 为 其 敏 感 话 题 分 学 生 接 部 受青春期教育不够 . 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 并 对异性 的神秘感和 渴望交织在一起 . 由此产生 了各种心理 问题 】 . 庭 贫 困 导致 的心 理 问题 5家 贫 困生是大学生 中的特殊群体 学费和生活费等如同压在其心头 的大山。 窘迫的家境使其易出现 自卑 、 敏感 、 焦虑 、 性格孤僻 、 人际关系 玲漠等不 良的心理特征 1 . 业 问题 6就 就业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 也是学生关注的焦点 当前的经济危 机进一步加剧 了就业压力 . 用人单位对人才要 求不断提高 、 工资待遇 下降 , 岗位竞争 日趋激烈。 毕业 生常常无法找到 自身 的定位 . 以接受 难 现 实 与 理想 的 巨大 反差
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申报书
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申报书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不仅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更应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本课题旨在探索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研究内容1. 文献综述:搜集和整理国内外关于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相关研究,分析其研究现状、成果与不足,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调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当前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
3. 案例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校或教师,深入挖掘其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提炼出可推广的模式。
4. 策略制定:基于以上研究,制定出在体育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和实施方案。
5. 实践验证:选取若干实验学校,按照制定的策略和方案进行实践,收集反馈,不断优化和完善实施方案。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调查分析、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等多种方法,以确保研究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四、预期目标1. 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案;2. 提高体育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和处理能力;3. 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4. 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五、研究计划本课题计划历时一年完成,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第一阶段(第1个月):进行文献综述和调查分析,明确研究问题和目标;2. 第二阶段(第2-4个月):进行案例研究,提炼可推广的模式;3. 第三阶段(第5-8个月):制定策略和实施方案,并进行实践验证;4. 第四阶段(第9-12个月):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六、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1.撰写研究报告:在研究过程中,定期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梳理,最终形成一份详尽的研究报告,全面阐述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实施方案及其实际效果。
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校学生心理素质状况及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 的研究报
作用提出了 ,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关键词 : 体 育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大学生 良好心理素质 的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 系 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能否培养出身心健康 、 人格健全 、 面 全
投人 。 4 结论与建议
3. 4. 1要会讲。即在讲解时语言要生动, 表达要形象, 讲
清动作要领, 动作的重点和难点, 主次分明, 由浅人深, 突出重 点, 要使学生听懂, 口齿要清楚, 语言要简练, 力求在最短的时 间内收到最大的讲解效果。 3. 4. 2要会做。 教师在动作示范时应把动作生动、 形象、 直 观正确地表现出来, 同时, 也要把动作的娴熟、 优美程度表现 出来, 当然, 教师更要具有一定的表演技巧。教师的示范动作 质量的好坏, 正确与否, 将对学生产生极大、 甚至不可估量的
体 育 与 大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的研 究
原龙虎
(焦作大学 , 河南 焦作 454003 )
摘 要: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健康问 本文从 题,
心理健康标准出发 ,论述 了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
所大 2080名 采 SC 90量 进行 理健康调 结 学 学生 用 L表 心 查,
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 首先应 正确认识和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所谓心理健康是指 这样一种心理状态, 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 对外部环境 力。学生动作掌握得如何, 产生哪些错误, 应及时采取哪些手 段进行改正、 改进, 组织纪律性如何、 思想品行、 武德反映、 身 体反映, 应该及时采取哪些措施等等, 包括调整改变教学方法 以及熟练地调动、 变动队型等;要把武术教学搞得“ 严而不死, 活而不乱”这的确是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 要不断地学习, 归 纳和总结,就更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勤奋研究和全身心地
体育运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研究
体育运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研究摘要: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备受关注。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学业负担的增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而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动,不仅有助于锻炼身体,更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促进手段。
通过体育运动,学生可以释放压力,提升自信,培养团队意识,发展社交技能,增强心理韧性,促进心身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运动;心理健康引言:学生心理健康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体育运动作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重视。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体育运动在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具有显著的积极效果。
体育运动不仅可以缓解学生学业和生活带来的压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合作精神、社交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然而,尽管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已得到初步认知,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让其充分体验到心理健康的提升,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因此,下面旨在深入探讨体育运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学校教育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促进策略,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心理健康需求,培养健康成长的未来栋梁。
一、负面情绪的排解:注意力转移法注意力转移法是指通过体育运动中的专注与投入,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负面情绪转移到运动活动中。
体育运动本身具有积极的情感表达和释放功能,能够使学生投入其中,舒缓紧张情绪,减轻焦虑和压力。
此外,运动能够促进大脑产生内啡肽等神经递质,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和快乐情绪,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通过体育运动,帮助学生学会通过注意力转移法排解负面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具体教学步骤:热身活动:在课堂开始前,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如跑步、伸展运动等,帮助学生调整身体状态,为后续的注意力转移做好准备。
引导学生自我认识情绪:请学生闭上眼睛,回忆一段最近感到不愉快的经历,并思考当时的情绪状态。
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学校体育教学 , 不仅要对学生的身体负责 , 还应该对学生 的心 上互 动。 教与学 、 学与练的情绪更加高涨。 改善师生关系 , 创设民主 理健康负责 。作为体育教师 , 要通过实施必要 的心理健康教育 , 及 和谐 的教学氛围 , 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 时发现 问题 , 并针对 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 , 从 而保 障学生全 面 健康地发展。在教学工作过程 中, 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
一
四、 重视 教 学 方 法 的 研 究
体 育教师 要用 教育学 、 心理学 的知识反 思 自己在教学工作 中
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健康 以及健康的重要意义 存在 的问题。只有尊重学生 , 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 我在上体育课 要让学生知道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而且有 良好 的心理状 时, 曾经遇到这样一个学生 , 叫他做什么 , 他偏不做。 经过反复的磨
a r t 2分别表示温度 和对应溶解度测定值 ( 或参考文献值 ) 。任意给
定一个温 度值 ( x x ) , 就可计算并返 回一个溶解度值( Y Y表示 ) ( 即插
0 2 O 4 0 6 0 8 0 1 0 0
入值 ) 。 根据需要 , 通过循环方法可 以计算 出多个插入值 , 然后将这 些值通过绘制线段 的方法绘制出来 , 即可形 成一条平滑 的曲线 , 避
胸豁 达 、 积极向上的情 怀。体育让学生得 到了熏 陶 , 促进了学生的 射。” 体育教师爱学生 , 就要相信学生 , 要欣赏学生的长处和每一点进
心理 健 康 。 三、 创设民主、 宽 松 的教 学氛 围 , 促 进 学生 的 心 理健 康 教师要放下架子 , 走近学生 , 和学生一起参与 , 一起沟通 , 创设
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张 童
( 连 艺 术学 院 , 辽宁 大 连 1 6 0 大 1 6 0)
摘 要: 随着体 育教 育改革的深化 , 育教 育工作者必须重新认识体 育教 育的内涵, 体 在注重体质 和技术教 育的 同时 , 特别应重视对 学生健康心理 品质的培 养。切 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 我们体 育教师 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 。在体育教 学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途 径是 , 其一建立 融洽的师生关 系, 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其二 采取有效教 学方法, 激发 学生兴趣 爱好 ; 其三注重不同
d n bt entahr ads dn , rmo n sco g ah aheuao ;eo d ,t d p h f cv ah gme o o s e e ce n et po t gpyh li l e t dct n scnl iao tteeet et ci t dt w e s u t s i o c l i y s i e n h o
s muae e t d n ’ t rs; r y, o d p y g e t te t n t edf rn mo o a x e e c , h mi a o e c i g g i e t l t s h u e t i ee t h d i s u a r a atn i t i e e t i t s sn t l i th l o oh e t n e p r n e t el n t n ta hn ud s s h lg ahaheuao ;e et e o at e &:p r c gpy o i l e t d ct n pr cpr nl wo se h i c o c l i f s i y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研究[摘要]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文章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以及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呈不断增长趋势。
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举措,这不仅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为全面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常表现为能够应付繁重的学习任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有完整的人格,能够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能够战胜疲倦、抑郁、沮丧、孤独等消极情绪,也能够忍受各种精神打击,从而保持自己的人格完整,达到心理平衡,情绪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心境平和。
应该说,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多数是健康的,他们有较稳定的思想情绪,学习上乐观自信,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
但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由于当今社会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据有关专家透露: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23.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
最近,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课题组在某省15所高校做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或需要引起关注的”人数占到了总体的46.7%。
近期,河北省某高校一女生从12层的高楼跳下自杀,她在遗书中这样写道:家里本就贫困不堪,刚刚又遭遇极大变故,自己实在不能担负起振兴家庭的责任,唯有一死才会得到解脱。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摘要据调查我国大学生存在一定心理困惑及轻度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比例相当高,学习压力、情感困惑、人际关系紧张、专业与兴趣不符、经济困窘,种种压力造成大学生成为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
而良好的高校体育教学对于正处青年期的大学生们达成理想自我、自我形象三者得一致性,对于自我完善、自我成长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就如何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心理素质培养一、树立身心健康并重的教学观念在体育教学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我们既要通过体育运动促进其生理健康,也要注意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在增强人的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同时,满足人的身心需要。
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
体育运动中,集体项目获得胜利的保障在于成员之间配合的默契和行动的统一,而这种行为的实现不仅依靠成员的娴熟技术和战术配合意识,还必须以积极的、健康的道德情感作为基础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体会和感受共同遵守公共基本准则的重要性,从而升华为共同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启发其社会意识,促进道德意识的形成。
其次,要通过其内容的复杂多样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且复杂多变。
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时会遇到来自自身的各种困难和来自外界的影响,产生诸如紧张、失意等情绪,造成身体素质水平和能力的不足。
但是,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学生都必须使自己在符合一定道德规范和规则的条件下,以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去克服、战胜一切困难和障碍。
这样就使学生在获得成功与失败、优势与劣势、群体与个体、合理与不合理等多种体验的基础上,超越自我、挑战极限,自觉调整对客观环境的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心理素质水平。
最后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强壮的体质会产生良好的自我态度和自我满足感。
体态良好,神经健全,动作灵巧,有良好的生理机能、运动素质和抵抗疾病的能力等是产生自信心和快乐体验的物质基础。
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维 品质分 析 , 确地 了解 学 生个 性 , 学生 的气 质 准 对 和性 格 的类 型 具备 鉴 别 和归 类 的 能力 . 次 , 于 其 善 观察 学生 行 为 和情 绪 , 为 和心 理 状 态是 否 统 一 , 行
能通过 学 生细小 的行 为特 征 , 准确地 掌握 学生 的心 理状态 . 2 创新 的教 学设 计能 力. 学校 体育 已有 () 从 创新 成果来 看 , 多 新 的发 明创 造来 源 于体育 教师 许 丰 富的想 象. 多向思 维 、 阔 的联想 、 广 渊博 的知 识 和
与可 持续发 展结合 起来 , 促进 学生 身心 健康 和谐发
展 的综合性 课程 . 体育 素质教 育要 求体 育教 师在课 堂 教学 过程 中能 自觉 地有 意识 地 将 心理 学 的 理论 和方 法和 谐地 融人体 育课程 中, 掘并 充分 发挥 体 发
育对 人 的独特 的教育 养成作 用 , 协助 学生提 高课 堂 学 习活动 的认 知 、 动技能 、 运 情感 与身 心发 展 , 进 促 学 生整体 素质 的提 高和个性 发展 , 养 出更 多顺 应 培 时 代发展 的新 型人 才.
体 育 教师 首 先要 树立 科 研式 的教 学思 想 和 教育 教 学 理念 , 从重 技 能教 育转 向健 身 、 心 的健康教 育 , 健
收 稿 日期 : 0 6 0 — 5 20 —20
作者 简 介 : 玉 芳 ( 9 3 , , 乔 1 6一)女 山西 临 汾 人 , 教 授 ,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体 育 教 学 与 训 练 . 副 主
中 图 分 类 号 : 0 . 2 G8 4 8 G8 7 0 ; 0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4 2 20 )30 9 —3 1 0 — 3 X( 0 6 0 — 0 10
高校体育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现状
人 的心 理健康具有 积极 的影 响 。 作为学 习领域 的心理健 康 , 要求
学 生学会 通过体育 活动调节 情绪状 态 . 增强 自尊 和 自信 , 形成坚 强 的意志品质 。
2 . 2 、 当前研究 中存在的 问题 ( 1 ) 不 同的量表 造成评定标 准 的不 一致 。 综合 国 内学 者对大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的调查研究 , 大多数使用 的是国外早期编制 的
( 2 ) 高校体育 课程 与心理健康 的关 系。 在 笔者 查阅 的大量 文 量表 , 如S C L 一9 0 、 1 6 P F 、 E P 0 、 M M P I 、 S A S 、 S D S和 L E S等 , 这 些量表
教学的难点。 ”并 “ 探讨 了大学女生参与体育运 动的心理影响 因 素, 并 在此基 础上 , 提 出改 进女大学生 体育教学 的教育对 策和建
” 因此 , 高校体育课 程 以促进 学生心理健康 为 目标 , 不 断在教 笔者通 过 C N K I 等检索 工具查 阅了从 2 0 0 5 — 2 0 1 2年有关体育 议 。
并对此提 出合理化建议 。 关键 词 : 高校 体育课 程 心理健康 影响 研究现状 近几年 来, 在 当代 大学生 中, 由于各种心 理矛盾 引发 的心理 生在高校体育教学 中的一些 问题进行调查访 问, 了解他们对高校 教材 、 教法 、 考核 、 管理 等方面问题 的心理倾 向, 分 健 康 问题有增 多 的趋势 。 研究 表 明, 有 1 0 % 一 2 0 % 的大学 生存 在各 体育课程设置 、 为教师在新时期高 种 不 同程度的心理 健康 问题 。 主要表现为 : 强迫 、 人 际关 系敏感 、 析现代大学生对上体育课 的认识 和学 习态度,
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
高校体 育教 学对 学 生心 理健康 教育 的 实验 研 究
马向文 河南大学体育部体质健康研 究所 ( 70 1 4 50 )
摘 要 :针列 商校 大学生 心 健埭脱状 ,利 刖- 体 疗教 学 的特 点 ,在小打 乱原有 教学计 划的 牲础 } 门设 计 '体 育心理 健康教 学的实验 方 饺 . : 专 r
p y h l gc l t t f o lg t d n s o v o sy b t r h n h e e a h sc l d c t n ta h n s c o o i a s eo c l esu e t 、 b iu l et a ete g n rl y ia u a i c ig a e e t p e o e Ke o d : Co lg n n v ri h s a d c t n P y h l g c l e l yW r s l ea du ie st p y i l u ai : s c oo ia at e y c e o h h; S u e t: S u y td n s td
Ma ig e(ea h n itoSuet Pyue nHet PEDp r etH nn Xa wnRs r Istef t ns hsuad a h .. eat n ea n e c tu d / l, m ,
F K n,701 nn r i e 劬 a g450 Hea Po n ) , v c
◎
在 运 用 食物 时必 经 符 合辨 证 施 食 要 求 , 应 经常 根 据 患 者
' F 蠹 / 为 . O ) D , E ! " C  ̄ I ; T t - i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参 考 文 献
第第・月 2O总期 01下刊 89第 18 半 0月 8 卷期 9 年
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学中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 学中不 断更新教 育观 念, 改进教 学方法, 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 育, 促
进 学 生 的 身心健 康 地 发展 。
关键词 : 大学; 心理健康; 学 教
Ab t a t a e n l e au e r ve s r c :B s d o i rt r e iw, ti a e n lz s te me tl h at d c t n i h sc d c t n t h s p p r a ay e h na e l e u ai n p y ia e u ai h o l o
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体育卫 生工 作 在学 校教 育 中一 直是 薄弱 环节 的 紧迫 需要 。 同时 , 学校体育新课程标准依据课程学 习内容和 目标划分 了 五个 学习领 域 , 即运动参 与 、 动技能 、 运 身体 健康 、 心理健康
挥创新精神 的时 间和空 间, 严重挫伤 了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 和 自信心 , 而对体 育产生焦 虑 、 郁 、 从 忧 恐惧等 心理 , 重影 响 严 了大学生健康心理 的形成 。
是心理障碍与疾病 , 因此 , 改变传统教育 只重视学术 、 职业 与
生理健康教育 , 而忽视 心理健康 的教 育 , 加强 心理卫 生工作
20 0 9年 第 8期 总第 1 4期 8
黑龙江 高教研 究
H i n j n e erh so g e d c t n e o g a g R sac e nHi r u a o l i h E i
No 8 2 0 . O 9
s ra.No 8 e i1 .1 4
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 同时也 忽略了学生 的主体 地位和对学 生 的个 性 、 人格 、 能力 的培养 , 而压 抑 了大学 生个性发 展 , 从 影响 了学生个体 的社会化 。另一方面 , 整个教学 过程总是 以 “ 填鸭式” 的方式进行 , பைடு நூலகம்求大学生 以继承前人所积 累的 间接 知识为唯一途径 的教育模式 , 使教学的双边 活动变为单边活
心理问题 以强迫症状 、 际关 系敏感 、 人 行为异 常 、 心理 承受障
碍等表现较为常 见。 目前 , 大学 生大 多数是 独生子 女 , 团队
协作能力差 、 意志 品质较薄弱 、 人际关系 紧张 , 这些 问题的存 在对大学生健康成长 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高 其 社 会 适 应 能 力 。实 践 证 明 , 学 生 提 供 参 加 各 种 实 践 活 动 的 给 机 会 , 仅 能 使 内 向孤 僻 的 学 生 合 群 , 意 参 加 群 体 交 往 ; 能 使 不 乐 也 心 胸 狭 窄 者 学 会 宽 容 , 情 绪 上 做 到 自我 疏 导 。 体 育 教 学 能 够 发 在 挥 与 其 它 学 科 实 施 教 学 手 段 的 不 同 特 点 , 补 其 他 学 科 在 素 质 教 弥 育 中 的不 足 , 可从 身 体 发 展 、 理 发 展 和 社 会 适 应 等 方 面 , 养 更 心 培
树 立 体 育教 学“ 康 第 一 ” 思 想 , 进 体 育 教 学 功 能 的 转 化 。 健 的 促
【 键 词 】 理 健 康 教 育 ; 校 体 育 教 学 ; 施 关 心 高 实
470 ) 6 0 4
游 戏 或 比赛 时 要 让 学 生 自 己担 任 裁 判 工 作 , 己教 育 和 管 理 自己 ; 自 上 新 课 时 老师 应 多 讲 动 作 要 领 , 让 学 生 尝 试 练 习 ; 复 习课 重 点 多 上 是 让 学 生 学会 观 察 比较 、 断 和选 择 , 主动 学 习 中 当学 习 的 主 人 。 判 在 3 提 高 学 生 的 自我 监 控 能 力 培 养 良好 的 学 习 习惯 体 育 教 学 必须 适 应 时 代 和 未 来 社 会 发 展 的 要 求 , 重 视 对 大 应
的信 心 。 心 理 学 研 究 表 明 : 是伴 随着 使人 满 意 、 快 情 感 体 验 的 凡 愉 学习活动 , 活动常常受到强化 ; 其 而不 满 意 的情 感 体 验 则 使 活 动 受
到 抑 制 。教 师 应 注 意 学 生 的 情 绪 变 化 , 时 表 扬 和 肯 定 学 生 的 优 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前言]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
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 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 %,近年来已达到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
[1]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任长顺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认识的转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大学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
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2]。
曾四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3],而刘卫平、李平等认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文化课,由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的被动认同活动阶段,故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来改善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比之下,体育实践课由于它具有群体性、竞争性、艰苦性、娱乐性、释放性、外显性等特点,故可以看成它是个社会活动的缩影,或者说是社会活动模拟游戏化,人们沉浸在体育实践课活动中,会感受到丰富多变的刺激,也会体验到几乎和社会活动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难与心理冲突。
所以,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加强主体的参与性,并充分地体验、领悟、内化,然后附诸实践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
[4]正因为体育教育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体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
本课题主要是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研究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使体育教师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主题]大学阶段是人们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的最后时期,也是人们进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
大多数学生离开了家长而独自生活和学习,其中有来自日常生活的苦恼、有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关系矛盾、有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即将毕业进入社会而产生的就业压力,因此,高丹娜在《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本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5];同时还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从而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
一、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
于勇在《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表明体育运动由于本身特点决定了其在促进心理健康方面具有巨大的效应。
“1、体育锻炼能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体育锻炼中从事每一项运动都要求运动者对外界事物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与感知,从而快速协调自己的身体以保证动作的完成,从事长期的运动能促进人的知觉能力的发展,提高人的反应速度和知觉判断能力,使人变得敏捷、灵活。
2、体育锻炼能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体育锻炼能带来流畅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种理想的内部情绪体验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能忘我地投入到运动中,并产生来自于活动过程本身的直接兴趣和享受,这是一种在学习、下作、交际中所无法产生的情绪状态。
研究表明:用力的运动可使人减少情绪上的负担,甚至能减轻因精神压力的偶发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负担。
3、体育锻炼能强化“自我概念”,对自尊产生积极影响“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关于自己看法和感觉的总和。
自我概念是相对稳定的,在适应社会的人格的形成方面起很大的作用。
众多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使自我概念清晰度明显提高,肌肉力量、情绪稳定性和外向性格呈现正相关,通过力量训练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
4、体育锻炼能协调人际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感到愈来愈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和人际交往,体育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增加人与人之间接触的形式,在活动中共同锻炼、相互竞争、团结合作、相互交流,可以使个体忘却烦恼和疲劳消除孤独感,使身心得到舒适的体验,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5、体育活动能降低应激反应,消除疲劳应激是指个体对应激源或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锻炼会引起人脑释放自然合成的镇静剂一一内啡肽,发挥作用时,内啡肽具有阻断大脑中与应激有关的化学反应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提高诸如最大吸氧量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这就能减少疲劳的产生。
6、体育锻炼能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焦虑和抑郁是人学生遇到的几种最为常见的情绪困扰,1990年诺瑟等人的研究表明,一次性活动和长期的身体锻炼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郁;身体锻炼既可降低特质性抑郁,也可降低状态性抑郁,身体锻炼既可降低正常人的抑郁,也可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郁,有氧练习(低强度、长时间)和无氧练习(高强度、短时间)均可降低抑郁;体育锻炼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更能有效的降低抑郁”。
[6]教学过程是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它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中挖掘出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从而有目的来“改善和调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使其适应繁重的学习生活及来自各方而的压力,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健康人格,为成功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其次,体育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总是与人群发生着交往和联系,在活动中要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内心冲突,这对培养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起着积极的影响” 。
[7]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体育活动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缓解心理矛盾、消除忧郁和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调节心理状况、维持心理平衡。
二、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
1、不同的教学内容是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教育作用。
“田径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毅、果断、坚忍不拔、奋发进取、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8] ;“而在球类教学中,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奋勇拼搏,可培养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心理素质。
”[9] ;“太极拳特别强调‘知己’功夫的练习,‘看熟’、‘懂劲’的阶段也就是‘知己’的阶段,通过‘知己’功夫的锻炼,可以明显提高太极拳锻炼者对‘自我’的认识。
自我概念和自尊水平的提升都极有利于练习者健全人格的培养。
”[10] ;“游泳、滑冰、跳马及双杠等既具有表演风格又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这要求学生不断克服怕摔跤和去怕担风险等胆怯心理,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11] ;“体育舞蹈具有增进人际交往和友谊,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提高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增强自信心的作用” 。
[12] ;“健美操、艺术体操课是人们交流思想、打发情感、消除隔阂、相互沟通的最好形式之一,在优美音乐的伴奏下,人们自我封闭的意识在这里得到彻底解脱,活动中融洽、和谐、高雅的气氛亦能增强人们沟通和交往的意识和欲望”。
[13]刘卫民,李平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也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可利用不同体育项目的运动特点因材施教。
如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交际、不合群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足球、篮球、排球、接力跑、拔河等集体性活动项目,并多采用激励的方法,提供发言和练习的机会,以改变孤僻的个性,逐步适应与同伴交往,形成合群的心理定势;对那些处事犹豫不决、不够果断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跨栏跑、击剑等反应灵敏性活动项目,并在练习中提出严厉的硬性要求,以培养其坚强的意志,果断和百折不挠的品质;对那些胆子较小、做事怕风险、难为情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游泳、滑冰、滑雪、拳击、摔跤、平衡木等冒险性活动项目,以培养他们勇敢无畏跨越障碍的精神品质;对那些易于急躁、感情易冲动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下棋、太极拳、慢跑、远足、游泳、骑自行车、射击等持久耐力性活动项目,以培养他们自我控制能力,改变易急躁、冲动的特点;对那些做事信心不足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跳绳、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简单性活动项目,使他们易看到自己的进步,并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提高其成就感,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对那些自负、爱标新立异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跳水、体操、马拉松、艺术体操等难度较大的活动项目,或让他们与比自己水平高的对手比赛等,以改变他们的骄傲之气;对那些遇事易紧张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紧张激烈的比赛活动项目,从而使他们在激烈的练习和竞争中锻炼自己冷静、沉着思考的心理品质”。
[14]2、有研究就专门针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心理健康所产生不同影响。
熊亚红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认为:“1)、小群体互助学习法,它加强了对责任感、创造力、协同意识、竞争意识的培养,极大地促进了学生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2)、模拟训练及意念训练法,它可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了心理适应及调节能力;3)、创设情境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其获得积极的感受和认识,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并最终内化为认知结构,培养出良好的思想品质;4)、过程启发式教学法,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5)、调整法,它可平静学生的心情,缓解紧张的情绪,是舒缓学生心理的一种极好方法。
另外,经常采用的方法还有移情体验法、角色扮演法、认知矫正法、游戏法等”[15]。
3、研究显示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熊亚红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提出:“1)、强调改变练习的背景环境,提高学生心理的抗干扰能力和生存能力;2)、加强角色和地位的互动性,以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和善处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乐于助人的良好行为品质;3)、利用异性效应组织练习,使学生在异性面前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弘扬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并发展他们健康向上的人格;4)、引入体育竞赛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成就动机。
这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的独立意识和能力”。
[16]三、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测量评价侯世勋等在《高校体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中提出,“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价纳入考试体系,能促使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
心理健康的评价可分为两个方而:一是理论知识.应列入体育课程理论试卷中,以便考查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状况;一是心理健康评价表测评.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较全面评价,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状况以及如何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