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智力资源的主要特性
自然辩证法-第十五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
第十五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第一节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发展新阶段⏹一、高技术产业群的兴起⏹1、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科学革命:人类认识世界上的飞跃,引起思想观念的变革⏹技术革命:人类改造世界上的飞跃,带来新的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产业革命:人类物质生产方式上的飞跃,引起社会生产方式上的改变⏹社会革命:社会制度的飞跃,引起社会经济形态的飞跃(狭义)⏹包括社会制度变革在内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全面和深刻的变革(广义)⏹四种革命之间的关系是网络式的、反馈式的关系。
⏹技术革命是核心,科学革命是它的理论前提;产业革命是它的直接结果;社会革命是它的深化和发展2、现代科技革命和高技术产业群的兴起⏹基础:物理学革命、信息论、基因理论、电子计算机和原子能的利用⏹先导:电子信息技术⏹基础:新材料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支柱:新能源技术⏹其他: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环境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二、新的社会思潮⏹1、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的“知识产业”概念⏹知识产业:教育、研究与开发、传播业、信息设备和信息服务⏹1947-1958年间知识产业以平均每年10.6%速度递增。
⏹1959年知识产业的从业者占劳动者总量的31.6%⏹1958年美国国民生产(GNP)总值的29%来自知识产业2、贝尔的“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五大特点:⏹ⅰ产品生产经济——→服务性经济⏹ⅱ在职业分布上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ⅲ“中轴原理”:理论知识成为社会的核心,是社会革新的基础和社会决策的依据⏹ⅳ未来的技术发展是有计划的、有节制的,技术评估占主要地位⏹ⅴ各种决策的都通过“智能技术”3、阿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农业社会⏹第二次浪潮:工业社会:群体化、标准化、同步化、集中化和大型化⏹第三次浪潮:信息社会:知识化、多样化、小型化、个人化和分散化⏹★趋同论与“知识即权力”4、美国社会学家奈斯比特“大趋势”⏹归纳了美国未来的十大趋势。
智力理论
智力理论智力的概念: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智力理论: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传统智力理论此阶段的智力理论主要以心理测量学为基础。
心理学家们用当时颇为流行的因素分析法去解析智力,通过因素分析探索智力的构成因素,进而认识智力的内核。
许多颇有影响力的智力理论,比如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桑代克的三因素论、瑟斯顿的群因素论、吉尔福特三维结构模型等,都从属于这一理论阵营。
这些智力理论, 都承认存在着一个一般的智力。
(一)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1904)关于智力结构的一种学说,由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
他用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被试者的各类测验成绩时,发现有一个因素与各类工作均有关,称为普通智力因素(G);但有些人数学测验成绩较好,而语文测验成绩较差;另一些人则相反。
他认为这些差别或特长提示另一种因素的存在,即特殊智力因素(S)。
理论:1904年斯皮尔曼(C.Spearman)提出了智力结构的“二因素说”,即‘G’因素(一般因素)和‘S’因素(特殊因素)。
按二因论之要义,人类智力内涵,包括着两种因素:一为普通因素(general factor)简称G因素;另一为特殊因素(specific factor),简称S因素。
按斯皮尔曼的解释,人的普通能力系得自先天遗传,主要表现在一般性生活活动上,从而显示个人能力的高低。
S因素代表的特殊能力,只与少数生活活动有关,是个人在某方面表现的异于别人的能力。
一般智力测验所测量者,就是普通能力。
评价:斯皮尔曼的这一理论是最早的智力理论之一,把这一理论放到当时流行的遗传决定论相比,无疑是对智力落后教育的一种鼓舞,智力落后儿童的一般智力低于正常儿童是绝对的,但是也有些特殊儿童拥有一些特殊的能力,因此对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可能性在理论上给予了支持。
但是要指出的是改理论无疑过于简化和不成熟,因此又无法给智力落后教育带来更多的方法的改进和原则的探索。
【推荐下载】认知资源理论简介
[键入文字]
认知资源理论简介
认知资源理论主要研究了领导者通过什么而获得有效的群体绩效领导理论,是对费德勒的权变理论的扩展和重新界定。
本站为大家整理了“认知资源理论简介”的相关介绍,以下是具体详情:
认知资源理论简介
一、认知资源理论的概述
认知资源理论主要研究了领导者通过什么而获得有效的群体绩效领导理论,是对费德勒的权变理论的扩展和重新界定。
费德勒与葛西亚在对先前理论的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出认知资源理论,将相关的个人认知能力列入权变领导的考虑项目之一,其中包括智力、承受压力的能力以及领导者的经验。
这一理论假设睿智而有才干的领导者能制定更有效的计划、决策和活动策略,并能通过指导行为传达他们的计划、决策和策略。
该理论还阐述了压力和认知资源对领导有效性的重要影响。
该理论认为在领导者感到无压力的情境中,领导者的智力水平与群体绩效成正相关;在高压力环境下,工作经验与工作绩效之间成正相关;在有支持性、无压力的领导环境下,指导型行为只有与高智力结合起来,才会导致高绩效水平。
二、认知资源理论的假设
认知资源理论基于两个假设:第一,睿智而有才干的领导者相比德才平庸的领导者能制定更有效的计划、决策和活动策略。
第二,领导者通过指导行为传达了他们的计划、决策和策略。
三、认知资源理论的内容
在认知资源理论的假设上,费德勒和葛西亚阐述了压力和认知资源(如经验、奖励、智力活动)对领导有效性的重要影响。
新理论可以进行下面3项预测:第一,在支持性、无压力的领导环境l:al指导型行为只有与高智力结合起来,才会导致高绩效水平;
1。
企业智力资本的内涵和特性分析
企业智力资本的内涵和特性分析作者:李浩来源:《科学与管理》2006年第05期摘要:智力资本作为在企业的价值创造中能够发挥作用的知识,包括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
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支持平台和运营结果不应被笼统地归入智力资本。
企业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物质资本相比,具有五个明显不同的特性:依附性、价值的隐含性、收益递增性、多次使用性和损耗的特殊性。
关键词:智力资本知识管理人力资本知识经济作为一种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对经济发展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许多新知识、新思维和新概念不断涌现出来,智力资本理论便是其中之一。
智力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作为在企业的价值创造中能够发挥作用的知识,其增值、管理及价值实现问题已经受到企业管理者和管理理论界的广泛重视,而近年来创造奇迹的跨国公司,其核心竞争力都来源于智力资本。
1企业智力资本界定的文献综述最早智力资本是作为人力资本的同义词由西尼尔(Senior)于1836年提出,他认为智力资本是指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
加尔布雷斯(Calbrainth)1959年发展了智力资本这一概念,他认为智力资本不仅仅是纯知识形态的知识,而还包括相应的智力活动,即智力资本不仅仅是静态的无形资产,而且还是有效利用知识的过程,一个实现目标手段。
美国学者斯蒂沃特(Stewa-rt)以敏锐的历史洞察力,推动了智力资本理论思潮。
1991年他在其经典性的论文《智力资本:如何成为美国最有价值的资产》中提出了智力资本概念,同年指出智力资本已经成为美国最重要的资产,进而在1994年又进一步论证智力资本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
斯蒂沃特将长期以来被大家忽视的智力资本及其重要性揭示出来,他反复强调智力资本虽然常常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但却是企业、组织和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产。
他认为智力资本是一个组织中每一个人所知道的每一件事的加总之和,它给予组织竞争的优势,在一定意义上,智力资本是能够被用来创造财富的智力材料——知识、知识产权、经验等。
人力资源管理导论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导论1、人力资源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开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称2、人力资源的特性:价值有效性,一种资源必须首先是有使用价值,才会引起经济主体对其需求的欲望;稀缺性,包括显性稀缺与隐形稀缺,显性稀缺是指市场上一些能影响企业盈利的关键性人力资源供应缺乏的现象。
隐形稀缺是指由于不同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育上的差异,导致在选择与配置人力资源方面的相对差异,最后造成人力资源稀缺;难以模仿性,不仅来源于人力资源要素市场的不完善性,更主要来源于企业独特的开展历史、文化气氛以及特异能力的积累。
所谓人力致胜,具体说,只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具有以上三种特性,企业才能致胜,才能持久的立于不败之地。
3、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的一项根本管理职能。
它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作生活质量和取得经济效益为目的而对人力资源进行获取、保持、评价、开展和调整等一系列管理的过程。
工作生活质量:工作中员工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的感觉、员工产生的平安感、满意感以及自我成就感一系列客观的组织条件及其实践活动。
4、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获取,获取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录用。
保持,保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健康平安的工作环境。
开展,培训与职业规划。
评价,工作评价、绩效考核、士气调查等。
调整,人员调配、晋升系统和法律法规的调整。
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从而构成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5、直线经理人:拥有完成生产销售等实际业务的下属,有权直接指挥其下属工作,需要负责完成组织的根本目标。
而职能经理人是指不拥有完成生产销售等实际业务的下属,只协助直线经理人完成组织的目标。
人事经理属于职能经理人,责任在于人事政策的制定与阐述,为直线经理提供效劳,负责协助直线经理人处理选用、评估与奖励等事务;直线经理的责任在于执行、控制和反响。
人事经理人的人事管理职权既有与直线经理人相似的直线职能,也有人事经理人所特有的效劳职能。
专业技术人员潜能激活与创造力开发试题及答案(较全)
专业技术人员潜能激活与创造力开发1. ()就是个人把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感知。
(单选 1 分)[A] 消极形态 [B] 自卑感 [C] 自负心理 [D] 缺陷2. ()是指一个人尚待开发的智力的总称。
(单选 1 分)[A] 智商 [B] 智能 [C] 潜力[D] 智力潜能3. 思维力特别是()是智力的核心。
(单选 1 分)[A] 具体逻辑思维 [B] 抽象逻辑思维 [C] 定型逻辑思维 [D] 非定型逻辑思维4. 人的聪明才智只能在()中产生与发展。
(单选 1 分)[A] 认识社会 [B] 社会劳动[C] 社会实践 [D] 社会改造5. 对于一个个体来说,应付难以相处的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灵活)。
(单选 1 分)[A] 灵活[B] 改变 [C] 理解 [D] 忠于自我6. ()是创新的前提,是人的本性所在。
(单选 1 分)[A] 意识[B] 思维 [C] 思想 [D] 行动7. 思维对客观事物的目的要求就是思维的()特征。
(单选 1 分)[A] 间接性 [B] 概括性 [C] 目标性 [D] 逻辑性8. 由于思维对()的超越性质,人们才得以摆脱对象所提供的表面现象的迷惑,深入到本质中去认识和把握对象。
(单选 1 分)[A] 有无 [B] 具体 [C] 时间[D] 空间9. 思维创新一般表现为当()作用于人脑时,人脑对各种信息的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系统化等过程。
(单选 1 分)[A] 客观事物 [B] 主观思想[C] 外部环境 [D] 知识结构10. ()是在概括的基础上,在思想上把一类事物按不同的顺序与层次组成一定系统的思维过程。
(单选 1分)[A] 系统化 [B] 具体化 [C] 抽象 [D] 概括11. 人们要想了解某一对象的未知的特性,就要首先找出被分析对象所处的联系和关系系统,这表明能否接受和利用提示是由思维创新进程的()制约的。
(单选 1 分)[A] 主观条件 [B] 客观条件 [C] 外在条件 [D] 内在条件12.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有三种资源形式,其中高水平的()是最重要的。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阶段测评全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阶段测评11.单选题1.1为企业长期的组织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人力资源规划是()A人力资源长期规划B人力资源中期规划C人力资源短期规划D人力资源暂时规划1.2在人力资源规划中,为了保持组织在中、长期内可能产生的职位空缺而制定的人力资源规划称为()A人力分配规划B调配规划C晋升规划D招聘规划1.3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正在向着战略性的方向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是()A人力资源规划B人力资源成本管理C人力资源开发D人力资源绩效管理1.4官僚制是由()提出的。
A泰勒B法约尔C马克斯·韦伯D梅奥1.5人力资源的预测方法中专家预测法又成()A回归分析法B经验预测法C德尔菲法D马尔可夫分析法1.6导致组织内部人浮于事,内耗严重的人力资源供求情况是()A人力资源供求平衡B人力资源供大于求C人力资源供小于求D无法确定1.7人力资源在各种活动中,能根据外部环境的可能性和自身条件,有目的地确定活动方向,并选择自己的行为。
人力资源的这种特性称为()A生物性B再生性C能动性D时效性1.8需求层次理论是由()提出的A梅奥B赫茨伯格C马斯洛D泰罗1.9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之一是()A以事为中心B把人力当成资本C对人进行开发管理D以人为本1.10在性质上,人力资本反映的是( )A存量问题B流量与存量问题C计划问题D价值问题1.11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被视为()A事务性机构B简单服务性机构C非生产非效益部门D生产与效益部门1.12人力资源规划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主动积极的发生变化体现了()A目标性原则B动态性原则C变化性D兼顾性1.13系统设计工作的最早的方法之一是()A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B亚当·斯密的职能专业化C钱德勒的组织结构服从战略原理D德尔菲法预测技术1.14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指()A把人当成“上帝”,一切都服从、服务于“上帝”B把人当成组织中最具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要素C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见D关心员工生活,提高员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1.15具有内耗性特征的资源是()A自然资源B人力资源C矿产资源D物质资源2.多选题2.1人力资源规划的总目标有()。
1企业培训师理论
第一章职业道德基本常识1.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①内心信念和②社会舆论、③风俗习惯等方式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
2.道德的性质、作用和发展变化都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
3.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主要依靠(法律)等手段发挥作用。
4.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5.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6.五爱(爱祖国、人民、劳动、科学、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
7、社会主义道德是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具体形式体现的。
8.职业声誉是培训师职业的生命.9. 社会主义道德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10.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有从业人员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11.职业培训既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又对促进就业与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1、职业道德的特点:鲜明的职业性和较强的针对性;较大的稳定性和强烈的时代感;适用范围的普遍性和内容、形式的多样性(职业道德往往采用守则、公约、章程、规章等形式,体现形式多样)。
2、职业培训的意义: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的需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需要。
3、职业道德守则的内容: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勤于钻研、精益求精;以认为本、开拓创新(重视人,尊重人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核心);提高素质、促进发展。
4、培训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知识创新能力、工作协调、人际沟通、信息处理、理论研究、教法应用、语言表达能力5、职业态度形成与培养: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思想境界;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衡量培训师是否称职的核心标准);树立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
第二章职业教育培训政策法规解读6、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次明确提出“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的概念,确立了“先培训,后上岗”的法律原则;首次首次以法律形式对职业培训经费的提取\使用等问题作出了明确要求,提出国家“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首次明确了我国职业培训活动的法律规范,促进了职业培训与劳动管理的其他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结合。
斯腾伯格三元智力说
智力三元论(triarchic theory of intelligence):成分智力(componential intelligence)是指个人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通过思维、判断推理以达到问题解决的能力。
它包含有三种机能成分。
一是元成分(metacomponents),是指人们决定智力问题性质、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分配资源的过程。
例如,一个好的阅读者在阅读时分配在每一段落上的时间是与他要从该段落中准备吸收的知识相一致的。
这个决定就是由智力的元成分控制的。
二是执行成分(performance components),是指人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如词法存取和工作记忆。
三是知识习得成分(knowledge acquisition components),是指个人筛选相关信息并对已有知识加以整合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经验智力(experiential intelligence)是指个人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时整合不同观念所形成的创造能力。
例如,一个有经验智力的人比无此智力的人能够更有效地适应新的环境;他能较好地分析情况,用脑筋去解决问题,即使是从未遇到过的问题。
经过多次解决某个问题之后,有经验智力的人就能不假思索、自动地启动程序来解决该问题,从而把节省下来的心理资源用在别的工作上。
有些人能很快做到,有些人却难以做到这一点。
这种能力就称为经验智力。
情境智力(contextual intelligence)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学得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应对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不同的。
区分有毒和无毒植物是从事狩猎、采集的部落人们的重要能力,而就业面试则是工业化社会的一种重要情境智力,他们的情境智力是不同的。
斯滕伯格的理论得到了对大脑前额叶受损病人的研究结果的支持。
例如,有一位以前很成功的物理学家,因为偶然的事故前额叶受损,痊愈后他虽然仍有很高的智商分数,却不能继续他的工作。
简述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
简述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
斯滕伯格(Robert J. Sternberg)是一位心理学家,他提出了三元智力理论,该理论强调智力的多元性和可塑性。
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分析性智力(Analytical Intelligence):分析性智力是我们
通常所认知的传统智力,与学校学科中的逻辑推理、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有关。
在这个方面,个体通过学习和逻辑推理来处理信息,解决问题。
分析性智力通常被用来衡量标准化的智力测试中,如智商测验。
2.创造性智力(Creative Intelligence):创造性智力关注的是
个体产生新观点、独特想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方面,个体可能会表现出创造性的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创造性智力在面对新问题或挑战时能够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
3.实践性智力(Practical Intelligence):实践性智力强调在现
实世界中应对日常生活挑战的能力。
这种智力与适应性、社交技能、情境感知和实际问题解决有关。
实践性智力考察个体在不同环境中应对复杂问题、适应变化、以及成功完成任务的能力。
这三个智力维度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个体在各种情境下表现的智力能力。
斯滕伯格强调,智力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特质,而是可以发展和培养的。
他的三元智力理论强调了多元智力的重要性,强调不同类型的智力在不同的环境和任务中都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人生十大资源(人生资源学)
人生十大资源(人生资源学)人生十大资源是:智力、物资、才艺、家族、体制、形势、人脉、机遇、信仰、创新。
人生就是一场资源大战。
有些资源是天赋神赐的,有些则需要争夺拼抢。
有了资源并不意味人生一定成功,还要看本人对资源的掌握控制能力。
有些人非常善于利用,有些人则非常不懂珍惜。
所以就有这样一些人,虽然先天条件不错,后天待遇丰厚,人生命运却仍然坎坷跌宕。
前文曾述做人有七术,分别是技术、心术、权术、霸术、王术、仁术和无术。
(参见《做人七术:如何生存在这个世界?》),所讲的就是如何对既有资源加以充分合理应用,以达到自己人生追求的目标境界。
至于什么是人生的资源,该文没有具体细述。
本文就此问题而展开,希望对各位的理解有所启示。
无论资源多寡,只要充分认识并善加利用,每个人都可以在某个领域或者某个时刻,占据一定的独特优势,从而成为一方或一时的霸主。
《孙子兵法》里对造成战争有利态势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如国家、民意、君主、主帅、士卒、军阵、战场、气候、物资、计谋、情报等,都有详尽具体的分析描述,毛主席《论持久战》首先也是从对中日双方各种主客观条件进行比较,然后才得出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结论。
对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每个人来说,资源的种类数量是无穷尽的,绝非一篇小文可以尽览。
本人按照著文惯例列出十大人生资源,一是为了方便阐述记忆,二是为了便于大致估算。
未列入本文的其他资源,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作为自己人生额外加分的依据。
这十大资源,是按照由已而外,以及可塑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按照哲学观点,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所以内因优先,外因次之。
再者有些资源客观既定成分多些,个人很难自主把握调控。
有些资源则主观能动性成分多些,个人可以充分发挥的空间余地较大。
所列十种资源是否全面合理并不重要,排序组合是否合理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大家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庙算”方法。
如同战争指挥者多算胜少算不胜一样,人生也要大致估算自己所拥有的资源。
智力的三个基本含义
智力的三个基本含义
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多个方面。
以下是智力的三个基本含义:
1. 认知能力:智力包括一个人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的能力。
这些能力使得人们能够接收、加工和表达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周围的环境。
认知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它涉及到人们如何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
2. 适应能力:智力还体现在个人适应新环境、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这包括灵活性、创造力、判断力和决策能力等方面。
具有较高智力水平的人通常能够更好地应对变化、迅速做出决策,并在各种情境下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3. 学习能力:智力与个人的学习能力密切相关。
高智力的人往往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能够更快地掌握新知识和技能。
他们能够有效地吸收信息、理解复杂的概念,并将所学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学习能力是智力的重要体现,它不仅关乎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对知识的整合和创新。
需要注意的是,智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以上三个方面。
它还包括情感智力、社交智力等其他方面。
此外,智力的表现形式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智力特点和优势。
因此,理解智力的含义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多方面能力和表现。
组织行为学__领导行为
3 改变职位权力 增加环境的有利性: ● 改进与下属的人际关系 ● 履行组织的全部权力 ● 成为一个工作上的专家 ● 收集信息 ● 要求增加权威性 减少环境的有利性:
让团队成员参与决策 分散信息 下放责任
高LPC――面向关系 低LPC――面向生产 那些处于这两个范围中间的人被称为社会
自立主义者;他们倾向于较少关心他人的评 价 他们既具有任务驱动型的某些特征;也具 有关系驱动型的某些特征
领导情境的划分
1上下级关系领导者和员工 2任务结构结构或非结构化 3职位权力
情境与领导的匹配
当面对非常有利和不利的情境时; 任务取向的领导者干得更好;而 关系取向的领导者则在中等有利 的情境;即Ⅳ Ⅴ Ⅵ型的情境中干 得更好
激励
控制
● 领导重在影响和引导;
管理重在控制和协作;
● 领导和管理都需要决策;但
管理主要是常规决策;而领
导更多是非常规决策
领导理论大体可分为三大类: 素质特质论 行为论 环境论
●素质论认为:能否成为一个领导者;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是否具备领导者的素质
●行为论认为:领导者最重要的方面不在于领导 者的个人素质;而是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领导者 做些什么;有效的领导者以他们不同的行为区别 于其他领导者
领导特质的6大方面
生理特征和背景 智力 情感和情绪 驱动力 价值与道德 领导技能
❖美日企业对领导者的素质要求
日本
使命感 决策思维能力 责任感 规划能力 依赖性 判断能力 积极性 创造能力 忠诚性 洞察能力 进取心 劝说能力 忍耐性 对人理解能力 公平性 解决问题能力 热情 培养下级能力 勇气 调动积极性能力
人力资源的特征有哪些
人力资源的特征有哪些?人力资源所具有的特征很多,就总体而言有以下四个方面:人力资源的特征(一)生物性与能动性人体是人力资源存在的罕有的载体,人力资源是蕴藏在人体内的资源。
所以它无疑是具有生物性的资源。
然而它又不同于其他生物性资源。
这主要是因为其具有主观能动性。
其他生物资源只能被人类所利用,而人类却能主动利用这些资源。
马克思对此曾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
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己经观念地存在着。
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
人力资源的特征(二)可变性与增值性马克思在其政治经济学学中,依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之中的作用,将它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两大类。
其中以劳动力形式而存在的人力资本,其价值是由工人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而且它的价值明显大于其自身的价值,即其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了价值的增值。
因此人力资本又可以被称为可变资本,可变性与增值性自然成为其毯本属性。
人力资源之所以具有可变性和增值性。
还因为每个人身卜都存在着各种潜力,其能被开发和利用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尤其是在智力资源这方而差异就更大;特别是在现代当人们受过大学教育后。
其人力资源价值增位程度更无可限量,其具体原因我们将在下节作详细的论述。
人力资源的特征(三)时效性与再生性庄子曾曰:”吾生也有涯“,意思是说人的寿命是有限的。
况且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能够作为资源的时间并不长,也就是成年之后的三四十年。
因此”生命周期和人力资源的这种倒'U'形关系就决定了人力资源的时效性必须在人的成年时期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否则就浪费了宝贵的人力资源。
大学生正处于成年期的初期,即人力资源培育的黄金时期,应抓住时机好好学习与锤炼,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
人力资源从时间的维度考察,还有个重要特性即可再生性。
人力资源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1.人力资源: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它是表现在劳动者的身上、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对经济起着生产性的作用,并且是企业经营中最活跃、最积极的生产要素。
2.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
人力资本包括用以形成和完善劳动力的各种投资。
3.人力资源管理: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资源进行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
第二章1.人力资源战略:它是企业为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制订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纲领性长远规划。
2.企业战略:它是指企业为了求得长远的发展,在对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有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所确定的企业在一定时间发展的总体设想和谋划。
3.人力资源规划:又称人力资源计划,是企业根据自身的人力资源现状,科学地预测、分析企业在未来变化环境中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企业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各种所需要的人才(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并使企业和个人都获得长期的利益。
4.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它是指以企业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和工作任务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企业未来某一时期所需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等进行预测的活动。
5.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它是指为了满足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人力资源需求,而对将来某个时期内,企业从其内部和外部可以获得的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预测。
第三章1.工作分析:也称职务分析或岗位分析,是对组织中各岗位的设置目的、职责与权限、工作关系、工作条件等特征以及对完成此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进行调查研究后,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
2.工作描述:又称职务描述或工作说明,指用书面形式对组织中各类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工作职责与工作环境等所作的统一格式的描述。
判断题科技人才是智力资源是科技安全最重要的保障
判断题科技人才是智力资源是科技安全最重要的保障1、162、用于工作场所中子剂量测量的最方便的仪器是( )。
* [单选题]A、中子周围剂量当量率仪(正确答案)B、中子注量率仪C、热释光个人剂量计D、液体闪烁计数器2、2018年1月4日起实施的维保公司《运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总体预案》中规定,设施设备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完毕后,现场抢修保障组须做好下列工作:①再次评估设施设备状态②办理销点手续③报告应急指挥组④组织人员携带工具有序退出事发地点,正确的步骤是()。
[单选题] *A、①④②③(正确答案)B、①②③④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3、125、元素周期表是( )。
* [单选题]A、伦琴发明的。
B、元素排列是没有规律的。
C、同一个格子中的原子,其核内中子数都相同。
D、将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放在同一个格子里形成的表。
(正确答案)4、15、关于监测仪器的能量响应,下列哪个仪器的能量响应最好( )。
* [单选题]A、电离室型仪器(正确答案)B、闪烁型仪器C、计数管型仪器D、一样好5、135、中子是从( )发射出的。
* [单选题]A、不稳定原子核(正确答案)B、核外电子C、原子核能级跃迁退激时D、电子束快速减慢时6、22、下列哪种粒子不带电?( ) * [单选题]A、α粒子B、β+粒子C、β-粒子D、中子(正确答案)7、2018年1月4日起实施的维保公司《运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总体预案》中规定,()负责落实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应急通信保障工作。
[单选题] *A、车辆分公司B、供电分公司C、通号分公司(正确答案)D、工务分公司8、137、X 射线是( )。
* [单选题]A、是光子(正确答案)B、是原子核发射的电子C、是氢的原子核D、是核外电子9、66、适用于皮肤和工作服表面污染测量方法是( ) * [单选题]A、《表面污染测定第1 部分β发射体(Eβmax>0.15MeV)和α发射体》(GB/T14056.1-2008)B、《表面污染测定第2 部分氚表面污染》(GB/T14056.1-2011)C、《职业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GBZ166-2005)(正确答案)D、《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 14583-93)10、2018年1月4日起实施的维保公司《运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总体预案》中规定,()负责落实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现场设备抢修保障的秩序维护工作。
智力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智力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智力,作为一个广泛应用的概念,涵盖了人类思维和认知能力的方方面面。
尽管智力的定义因学派和文化背景而异,但总体而言,智力被描述为个体在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和适应环境等方面所展现出来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智力的定义、智力的获取方式以及智力的应用领域,以期对智力这一复杂而又神秘的概念有更全面的了解。
智力的定义智力的定义一直是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中备受争议的话题。
然而,大多数学者都将智力视为一个总体能力,涵盖了诸如逻辑推理、问题解决、语言能力、记忆力和空间感知等多个方面。
受到历史和文化影响,智力的定义在不同时期和地区有所差异。
例如,一些文化中智力被视为拥有高度领导能力,而在其他文化中,它可能更注重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智力的获取方式智力的获取方式主要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
遗传因素,即个体的基因组成,被认为在智力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环境因素同样对智力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儿童在接触丰富、刺激性的环境条件下,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教育机构和家庭教育可以提供学习机会和知识积累,从而对智力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智力的应用领域智力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应用广泛、影响深远。
以下是智力在不同领域的几个应用示例:1. 教育领域:智力测试广泛用于学校和大学招生入学评估,以评估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潜能。
智力水平对学生在不同学科中的学习成绩和表现有着重要影响。
2. 职业选择:很多职业要求个体具备一定的智力水平和认知能力。
一些职业,如医生、律师和科学家,需要高度的智力来进行复杂的思考和决策。
3. 临床心理学:智力测试也被广泛用于心理健康评估。
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可以通过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来诊断和治疗认知障碍和智力发育迟缓等问题。
4. 创新和创造力:智力在启发创新和创造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创新和创造力需要个体具备思维灵活性、问题解决和横向思考等智力能力。
结论智力作为一个复杂的概念,涵盖了人类思维和认知能力的方方面面。
认知资源理论
认知资源理论认知资源理论(cognitive resource theory)认知资源理论 1认知资源理论主要研究领导者如何获得有效的群体绩效领导理论,是费德勒权变理论的延伸和重新定义。
费德勒和加西亚在研究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认知资源理论,将相关的个人认知能力纳入权变领导的考量项目之一,包括智力、承受压力的能力和领导者的经验。
这一理论假设,明智而有才华的领导者能够制定更有效的计划、决策和活动策略,并能通过指导行为传达他们的计划、决策和策略。
该理论还阐述了压力和认知资源对领导有效性的重要影响。
该理论认为,在领导者没有压力感的情境下,领导者的智力水平与群体绩效正相关;在高压环境下,工作经验与工作绩效呈正相关;在一个支持和无压力的领导环境中,只有当引导行为与高智能相结合时,才会产生高绩效水平。
认知资源理论 2认知资源理论基于两个假设:第一,明智而有才华的领导者比平庸的领导者能做出更有效的计划、决策和活动策略。
第二,领导者通过引导行为传达他们的计划、决策和战略。
认知资源理论 3在认知资源理论 2上,费德勒和葛西亚阐述了压力和认知资源(如经验、奖励、智力活动)对领导有效性的重要影响。
新理论可以进行下面3项预测:第一,在支持性、无压力的领导环境l:al指导型行为只有与高智力结合起来,才会导致高绩效水平;第二,在高压力环境下,工作经验与工作绩效之间成正相关;第三,在领导者感到无压力的情境中,领导者的智力水平与群体绩效成正相关。
认知资源理论 3看起来十分复杂,但可以概括为以下内容:(1)在应激状态或称压力高时,领导者完成任务将主要依赖经验而非智力;(2)在应激状态低时,领导者完成任务依赖智力而非经验;(3)在应激状态高时,领导者的绩效与智力呈负相关;(4)当压力状态较低时,领导者的绩效与其经历呈负相关。
费德勒和加西亚承认,他们得到的数据仍然非常有限,不足以从根本上支持认知资源理论。
然而,从这些有限的研究证据中得到的证明这一理论的结果是相当混乱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第2期 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 ogyM anage ment Research 2007No 12收稿日期:2006-03-08,修回日期:2006-05-09文章编号:1000-7695(2007)02-0023-03论智力资源的主要特性杜一平1,方建平2,许迎军3(11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 116024;21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辽宁大连 116018;31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 116029)摘要: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已成为支持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能,人类社会要适应物力资源与智力资源并存运行。
掌握智力资源的生存规律,分析智力资源的应用特征,理解智力资源的评价特性,有助于从战略视角深刻认识和科学评估智力资源管理效能。
关键词: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智力资源;特性中图分类号:G301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曾有过精辟论断:“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能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21世纪的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
生产的发展归根到底是“来源于智力劳动”,智力资源己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客观地把握智力资源的主要特性,对于提高智力资源管理效能和从战略视角科学地评估智力资源管理效能具有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智力资源作为智力经济和人类社会的第一资源,以其独特方式表征性能,主要有生存特性、效用特性和评估特性。
1 智力资源的生存特性从智力资源的生存方式来看,有的是从组织外部引入的,有的是由组织内部开发的,有的是通过有意投资而形成的,有的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然而然积聚生成,有的需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获得,也有的是借助偶然的机遇一蹴而就。
智力资源的生存特性主要有传承性、增殖性、依附性和流动性。
111 智力资源生存的传承性智力资源生存的传承性是智力资源主体通过劳动和学习,继承前人生产、生活和科学活动的知识及技能,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发明创造得到体现。
学习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人类将学会的劳动因子通过遗传物质代代传承,而且这一过程周而复始、永无止境地发展和提高。
智力资源有些具有直接继承性,有些通过知识传播和扩散来实现间接传承,智力资源拥有者可以将其人生所得通过著作或口头传于后人,而属人性且与主体不可分割的部分智力资源则会随携带智力资源的主体灭亡而消失。
智力资源的传承过程和创造过程交织在一起,创造力更多来自与人的个性密切相关的灵感和直觉,人们在群体创新环境中相互感染、启发和升华。
最佳智力资源的产生取决于一个区域、社会和国度的文化传统,特别是人才群体培育和创新环境的打造,但创造性智力的传承条件是非常苛刻的。
112 智力资源生存的增殖性智力资源生存的增殖性可理解为智力资源是经过长期的积累习得形成。
随着历史进程及科技向产业转化的加速,价值与使用价值表征的时间差距越来越小,智力资源的增值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也越来越小;人类自身不断进化以及文化和科技的飞跃发展使智力资源的总量扩大、质量提高和增殖机理更加明显。
智力资源生存的增殖性己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这不仅可以通过比较资本原始积累的速度和当今新富的致富速度得以证明,而且可以从自然资源和智力资源的依赖程度上得以证明。
资本主义时代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而智力经济时代的比尔・盖茨则用不到20年的时间其资产已高达510亿美元。
没有智力资源的参与运作支撑,就不能把人类劳动与自然资源结合起来,自然资源也难以增殖。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资源竞争基本上是自然资源竞争,到了20世纪发展为自然资源锐减和智力资源激增的共扼过程,经济发展造成自然资源衰竭,即使是可再生资源也只能维持自然系统动态平衡,并不能在短期内产生“爆炸性的增殖”。
科技主导社会的“知识爆炸”引发智力资源激增,智力的争夺比过去同样以经济为目的的明火执仗式争斗要高明。
113 智力资源生存的依附性智力资源生存的依附性从微观上表现为主体附着,从宏观上表现为环境依托。
主体附着是指拥有一定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管理艺术才能(或技能)的人才,而非普通人力资源;环境依托是指智力资源要依托特定的生存环境,不可能将智力资源主体与其所依靠的环境和条件割离开而孤立地存在。
只有将智力资源所依赖的特定载体与依托的生存环境融为一体,才能使智力资源得到最快速度、最大限度和最佳效能的发挥。
“智力资源产生和发展于知识管理杜一平等:论智力资源的主要特性和技术管理之间。
”智力资源脱离特定生存环境,将会造成其在质和量双方面的贬值,失去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对智力资源的占有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将其潜在优势转变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优势。
例如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R&D)机构是智力资源生存的主要空间载体,在这里形成了激励发明创造的和谐环境。
又比如商誉这种智力资源不能与企业的经营主体分离,只有当它依附于某个实体时才能发挥作用,否则无法单独进行交易。
因此,必须重视创建使智力资源发挥最佳效能的条件和环境,使智力资源更早、更快和更好地发挥作用。
114 智力资源生存的流动性智力资源生存的流动性既有外显价值认可性驱动,也有其内在主体能动性使然,主要表现在理论性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流动。
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越高,智力资源生存的流动性将越强。
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内生变量和智力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不易受时空条件的禁锢与约束。
市场机制会催化出大量的创新成果,使智力资源受更活跃的市场取向和更强烈的经济规律驱动,在智力资源流动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知识的迅速传播和扩散,其中除专利技术不具有直接的共享性外,大部分技术在支付一定的交易费用后是可以共享的,而且部分智力资源可以同时在不同的地方由不同的人使用,甚至有的可无偿使用智力资源。
例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一些有形的智力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由此达彼;互联网的普及又使那些理论性的智力资源可以在几秒钟之内传遍全世界。
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智力资源中的人才资源的流动性将越来越大。
如美国是吸引国外智力的大国,它除了拥有吸引人才的优越的物质条件外,还有意识地到他国寻找人才,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已成为全世界各方面人才的主要云集地区,每年从世界各地吸引人才数以万计,据有关资料统计,1947年至1973年间近16万名外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办理了移民美国的手续,构成创造美国经济价值的重要智力资源。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制定和完善了人才流动政策,例如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从内地吸引了大量人才,呈现出“孔雀东南飞”的智力资源流。
2 智力资源的应用特性智力资源的应用特性主要有时效性、产权性和多元性。
211 智力资源应用的时效性智力资源应用的时效性说明智力资源的保值主要建立在持续投入与不断开发的基础之上。
但是,智力资源的失效并不意味着原有的知识和智能一无用处,它们是新智力资源形成的基础,有部分智力资源甚至终身不会贬值。
智力资源的价值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作为智力资源主体的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提高能力,才不会失去或降低其智力资源的时效,否则会造成智力资源价值衰减,失去其应有的效力。
由于知识的老化和智能的更新速度加快,原有知识和智能有的部分已不能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假若没能提供开发智力资源的条件或错过了智力资源发挥效能的最佳期限,必然造成智力资源的浪费。
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创造性,往往需要通过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智力劳动,以及精力、财力和时间的高投入和高消耗。
比如日本引进专利和专有技术的资金投放在1950年为50万美元,1960年为8400万美元, 1970年为413亿美元,1980年达到1414亿美元。
低层次循环和重复生产的智力产品是不能形成新的智力资源的,例如目前制造业智力产品的平均有效期限已不足2年,而其开发时间约需5年以上,只有快节奏、高效率地利用智力资源,缩短智力产品开发周期,才能提前占领市场和发挥智力资源的效益。
212 智力资源应用的产权性智力资源应用的产权性体现在智力资源公共性安排和独占性安排之间的动态平衡,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有偿使用智力资源,智力产品不可按复制成本计算而成为公共财产。
信息时代的知识传播和扩散机制已发生巨大变化,使智力资源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在转换过程中呈现出商品属性。
第一,转移和扩散较容易发生,而且不易被识别。
例如一个组织的客户网络、技术诀窍或图纸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泄露出去,而一台设备从一个组织搬到另一个组织人们对此就很容易识别。
第二,信息的“拷贝”成本极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尽管这些信息的研究开发投入巨大,但信息为一个人独占与被一百个人共享从成本角度来说并无多大差别,智力资源若能成为社会的公有财产并为社会共同利用,无疑有益于社会的进步,也是对智力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
第三,一个社会不仅要有效地利用已有智力资源,而且要不断开发、创造出新的智力资源,新的智力资源创造得越快越多越好,对人类社会进步也就越有利。
假如真的允许把智力资源当作公共财产,人人都会想“搭便车”,无偿享受他人的劳动果实,那么又有谁愿意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开发和创造新的智力资源,这就涉及智力资源的产权性。
213 智力资源应用的多元性智力资源应用的多元性是组织的智力资源所呈现的非损、隐秘和多变。
组织的智力资源可以分成四个部分,即权利、秘方、名誉、关系。
权利类智力资源包括商标权、许可权、专利权等;秘方类智力资源包括生产工艺、配方诀窍、经营秘诀、管理秘密等;名誉类智力资源包括社会对组织评价的总和、组织产品及经营者的知名度和信誉度等;关系类智力资源指组织在长期经营过程中与外界有关组织的人员和机构(如供应商,中间商、竞争者、政府部门、中介组织及顾客等)之间、以及与内部雇员之间形成的,有助于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稳定客户关系、有效销售网络、有序职工队伍和良好公众关系等。
权利类智力资源可以一次或多次转让,比如某项专利权既可以同时转让给数家组织同时使用,也可以被某一组织长期地、多次地投人使用,而智力资源本身并未受到消耗和磨损。
一般商品成交后,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同时发生转移,而智力资源作为技术商品在复杂的交易过程中所转让的只是其使用权,对于一些复杂的技术项目还需要卖方向买方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等协作。
秘密42杜一平等:论智力资源的主要特性类的智力资源多以组织的软件、证书、标记以及其他文件资料为存在形态,其中有价值的文件资料都有一定的“密级”,不允许人们随意查看,而文件资料的更新、替代和变化发生得比较快,不像厂房、设备那样具有长期的稳定性。
关系类和名誉类智力资源的存在形态和价值多隐形于社会评价中(书面的或口头的),呈现在与潜在客户的交易、甚至是在某些人的观念里,也随着社会评价和人的观念变化而相应改变,良好的关系和信誉显然是赢得智力资源市场和应对智力资源行情多变的有力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