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人均纯收入论文:农民人均纯收入 农业劳动者向非农转移 人力资本 农村教育

合集下载

农民增收论文农民人均纯收入论文

农民增收论文农民人均纯收入论文

农民增收论文农民人均纯收入论文:影响安徽省农民增收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长期以来,农民增收问题不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已有很多学者对中国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发挥重要作用的因素做过分析,在对安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实证分析中,对安徽农民收入增长的数量进行了分析,包括收入的总体水平和收入结构的变动态势。

通过比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析了安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

通过建立线性C—D模型,对影响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重要的影响因素。

从影响安徽农民人均收入的因素来看,城镇化水平、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值、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农村机械收获面积表现出正相关,而与农业劳动力呈较高程度的负相关。

最后结合前面的分析,加入一些制度因素提出一些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关键词:安徽省农民收入现状;增收因素;C—D模型;对策1 安徽省农民收入的现状1.1 安徽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概述安徽省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总人口70%以上的农业大省,根据2009年统计年鉴统计,2008年安徽省现有耕地面积4144.98千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59%。

粮食总产量为2860.7万吨。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国家不断出台一些惠农政策,安徽的农民收入水平在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我们更应看到存在的一些严峻的问题,以2006年为例,全国农民人均收入平均为3587.04元,安徽只为2969.08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17.96元。

从2000年到2008年,安徽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934.6元增长到4202.5元,增长116%。

而与此同时,安徽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从2902.1亿元增加到8874.2亿元,增长206%。

可见现阶段安徽省农民收入增长水平滞后于同期安徽经济发展水平。

1.2 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对比2002年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032.4元,比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3914.8元,2006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9771.1元,比农民人均顺收入高出6802元。

农村经济发展论文:关注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论文:关注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论文:关注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家政治和经济全局的根本问题。

解决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问题,是贯彻十七大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

所以必须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首要任务。

一、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保证。

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要集物质丰富、精神文明、政治民主、生态协调等特征于一体。

这一预期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才能不断改善交通、供水、医疗、教育等人居环境,才能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也才能使广大农民的拥护、支持和参与。

因此,把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第一要务抓住不放,并切实抓出成效,是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越建越好的关键,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2、增加农民收入的紧迫性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农村。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不仅以自己的产品贡献保证了社会稳定,而且以要素贡献、市场贡献支撑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

但与农民做出的贡献极不相称的是,农民在市场中面临的风险、付出的成本很高,得到的回报却相对较少。

如果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因此解决农民增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就显得非常紧迫。

二、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偏低,农村比较落后,并且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城乡差别越来越大,制约农民收入的原因较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点: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侵蚀农民收入国家对农业的倾斜政策刺激和影响了农民的投资去向,农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投入,呈现出连年增长态势,这无疑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全年农民收入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论文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论文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论文人力资本相对于物质资本积累对于经济的作用更为重要(贝克尔,1987),人力资本在整个经济社会中起到基础性源泉的作用,它决定并影响物质资本及其他资本形态的有效利用,从而决定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有量仍是人口构成的最大组成部分,广大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存在或潜在极其丰富的人力资源,但人力资源并不等于人力资本,事实上,西部农村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相当低,丰富的人力资源不能形成有效的人力资本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加大对西部农村地区人力资本的投资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相关文献述评从西奥多·w·舒尔茨正式建立人力资本理论以来,人力资本问题就成为管理学和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论题,吸引了大批学者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

1964年舒尔茨通过《改造传统农业》指出,人力资本存量的不断增加引起知识、技能等要素的提升,成为超过物质资本增加和规模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

罗默(1986、1990)、卢卡斯(1988)等认为劳动者的技能和所拥有的知识可以看作人力资本的主要成分,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最核心内容。

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人力资本存量过低或人力资本积累过慢,则该国或该地区经济低增长将成为常态(付英华等,2002)。

舒尔茨(1964)以教育为例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和收益,指出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低是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philip h.brown and albert park(2002)采用我国六个省份的学校和农户调查数据,对教育投资、教育质量和产出水平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

发现农村家庭资本存量与学识成正比,认为教育投资的成本和收益共同决定了农民人力资本投资量。

gordon g.liu et.al(2007)把健康当作内生变量引入到产量函数,依据人力资本理论建立了模型。

我国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原创论文 经济学专业_学位论文

我国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原创论文 经济学专业_学位论文

一、现阶段我国农民收入的基本状况党的16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

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全民共享、城乡共进,齐奔富裕之路。

然而,在城市奔小康呈现兴旺发达的大好局面的同时,与之相陪衬的却是农民的收入水平低、提高速度缓慢,从而在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步履蹒跚的尴尬局面。

农村的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人们的严重关注。

下面的一些数据是对于这一状况的有力说明:200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前者仅相当于后者的32%; 1997年至200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每年实际增长仅3.8%,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实际增长则达到8.6%, 前者仅相当于后者的44% ①;2002年与2001年相比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4.8%, 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却增长13.4% ,前者仅相当于后者的35.8% ②。

由此可见,农民不仅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市民,而且其年平均增长率也远远低于市民。

如果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而无良性转变,那么农民的收入水平不仅永远赶不上市民,而且还会进一步被远远抛在后面。

此种局面,难道不值得人们认真思考、深入探索么?二、农民收入现状探源农民收入低、提高慢的基本根源何在?笔者在此归纳为“三大根源”:首先,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是农民收入低、提高慢的产业性根源。

在农业中,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是相交织着的,这使得农业生产既可获得大自然的恩赐,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大自然的约束。

其具体表现主要是:农业生产周期长,使得其资金周转速度较慢;农业生产难以逃避种种自然灾害侵袭,生产风险相当大;农作物单位面积产品重量大、产值低,保存费用高、风险大;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小,变现风险大;农业“无效成本”高(“无效成本”指自然灾害成本,农药与化肥流失成本,农业机具露天、大面积运转成本与农机具季节性闲置成本等)无法回收。

农村人力资本投入与农民收入的研究

农村人力资本投入与农民收入的研究

农村人力资本投入与农民收入的研究摘要:近几年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不断加大,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和根本。

文章以人力资本的观点研究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从中国农村人力资本的现状出发,用数学模型对人力资本和农民收入之间进行研究分析,分析了农民收入增长的制约因素,讨论了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增长的逻辑关系,通过利用1999~2010年全国范围的相关数据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Eviews模拟结果显示:农村人力资本(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农民收入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本收入教育年限一、文献综述:早在18世纪,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家就认识到开发人力资源,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的重要性。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开辟了人类关于人的生产能力分析的新思路。

人力资本理论主要包括(1)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2)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比物质资源增长速度快。

(3)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

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

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问题。

生产力三要素之一的人力资源显然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具有不同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资源。

高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带来的产出明显高于技术程度低的人力。

(4)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

继舒尔茨以后,更多经济学家对人力资本理论不断完善。

加里·S·贝克尔是人力资本理论基本架构的建造者,他为这项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微观经济分析基础,并使之数学化、精细化和一般化。

爱德华· 丹尼森首创了对人力资本要素作用进行计量分析的方法。

农民的收入和消费情况论文

农民的收入和消费情况论文

前言经过将近一周的走访,圆满的结束了暑期关于“农民的收入与支出”的调查,通过对近年来郴州市临武县三合乡贺家村,大井水村,黄家村现有居民的收入及消费的变化进行分析,了解影响农民收入多少原因,收入成分,消费的大小及消费途径。

郴州市临武县三合乡贺家村,大井水村,黄家村,是湖南省最为普遍农村,含村名百余户。

由于地势以及资源因素,没有发展实业,主要经济收入为农产品,以及在外务工收入。

通过调查显示近年来,各户的平均收入均稳步提高,年均纯收入的增长率为12.30%。

而主要消费支出为农资成本,教育费用,医疗费用,主体一农民收入和支出总况通过调查发现,各农户的经济收入和消费均有明显提高。

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改变,农业税的免除,对土地及良种的补贴,实行农村合作医疗社,在教育方面有九年义务教育等各种政策。

二农民收入状况分析在我国农民一直是弱势群体,城乡贫富差距日益拉大。

今年来我国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对农民生产生活进行补助,医疗条件及受教育机会都大大提高了。

这个暑假我们进行了对农民的收入以及消费的调查。

通过对贺家村,大井水村,黄家村124户的抽样式访问调查得出,自2004年到2010年,各户人均纯收入呈较稳定的上升趋势,由1100元左右上升为3142.6为原来的3.03倍。

各户的年均收入年收入的比重1收入的增长分析调查显示虽然在数值上,农民的收入有较大的增长,但是相对于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却是很低的。

政府对农业结构的调整暂未表现出明显的成效,农村的劳动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而农民的自主创业意识薄弱,农村贷款政策也没有得到完全的实施。

农民增收面临巨大的困难。

农民的收入本来低下,而生活支出却不断增加,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对农民的生产生活而言又是变相的负担增加。

2收入成份分析就收入成分而言,由于调查的贺家村,大井水村,黄家村均处在山区,所以农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高科技生产并没有被引入。

农户的农业耕作及养殖,除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外,只能获取少数的农产品收入。

“十一五”农民收入增速加快 非农增收更趋明显论文

“十一五”农民收入增速加快   非农增收更趋明显论文

“十一五”农民收入增速加快非农增收更趋明显“十一五”期间,凤台强力推进“工业立县、农业稳县、招商强县、商贸活县、民营富县、科教兴县”六大战略,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支持力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实现了凤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农民收入增速加快,非农增收更趋明显。

一、农民收入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十一五”期间,凤台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2849.9元,增长到2010年的5963.17元,增长110.0%,年均增收622.66元,增速达16.0%,首次在一个5年规划内,实现倍增目标,相继突破3000元、4000、5000及近6000元大关,人均纯收入累计增加3113.27元。

比“十五”时期缓慢增长年均增量的137.4元,增加了485.26元,年均增长速度提高了10.3个百分点。

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比全省年均增长速度的14.9%,高1.1个百分点,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285.2元的13.0%,表现出较高的增长态势。

二、非农化增收更趋明显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四大构成要素来看,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农业收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十五”期间,农业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依然占据主要位置(除了2003年洪涝灾害,农业收入大幅下降)。

“十一五”时期,在传统农业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工资性收入和家庭二、三产业收入快速增长,在农民纯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升,伴随转移性收入中各项惠农补贴的不断加大,和财产性收入中土地征用补偿收入的不断增多,进一步为凤台农民非农收入提供了保障。

2010年凤台农民农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25.8%,比2005年降低了6.8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34.8%,比2005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家庭二、三产业和移性收入及财产性收入增速较快,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分别比2005年提高了7.2和9.0个百分点,非农收入比重明显增多。

从发展态势上看,“十五”时期,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逐年降低,但仍居农民纯收入比重榜首;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维持稳定格局。

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反作用分析——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反作用分析——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者研 究 表 明在 中 国并不 存在 一 种普 遍 的绝 对 趋 同现 象
_】 l

目前 , 国 关 于 居 民 收 入 区 域 差 距 的 研 究 主 要 是 围 我
绕 “ U假 说 ” 中 国 成 立 与 否 和 经 济 转 型 对 收 入 分 配 倒 在 的影 响 展 开 的 。陈 英 乾 【 为 东 、 、 部 地 区 农 民 收 入 2 1 认 中 西 差距 是在 19 97年 后 明 显 拉 大 的 , 芳 芝 l 研 究 表 明 我 李 3 _ 的 国农 村 目前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较 低 入 差 距 正 在 扩 大 。 面 收 对 现 存 的农 村 经 济 差 距 . 何 缩 小 这 一 差 距 以促 进 农 村 如
经济 协调发 展成 为学界 的重要 任务 。陈英 乾【 为 自然 2 J 认 资源 、 产 要素 、 展 战略 和政 策 导 向是农 村 经 济差 距 生 发
出 现 的 主 要 原 因 ,应 该 从 上 述 方 面 着 手 破 除 区域 差 距 。
收 稿 日期 :0 l0 —1 2 1一 5 4

式 中 , 1 , … … N, 示 N 个 个 体 ; l ,… … T 表 示 i ,3 = 2 表 t ,3 = 2 , 已 知 的 T个 时点 ; 被 解 释 变 量 对 个 体 在 t 的观 测 ’是 , 时
板 数据 研究 发 现 , 我国农 民人均 纯 收入对 农村 经 济增 长 的拉 动系 数约 为 03, . 但农 民人均 纯 收入 对农 村经 济增 长 的影 响具 有 明显 的 区域差 异性 . 照区域 影 响强度 可将 我 国农 村 细分 为六 大类 型 , 按 依此 类 型进行 区域 调节 , 有利 于缩 小 我国农 村 区域差 距 、 促进 区 域 经济 协调发 展 。 关键 词 : 民人 均纯 收入 ; 村 经济 :面板数 据 ;区域 农 农 中 图分类 号 : 3 48 Fo.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10 一 7 X( 0 1 1 - 12 0 04- 4 21 )30 8—4 8

统计学毕业论文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统计学毕业论文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毕业论文(调研报告)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学院经贸学院专业统计学班级 xxxxxxxx姓名 xxxxxxxx指导教师 xxxxxxxx20xx 年 6 月 10日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然而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的却不断地拉大。

虽说没有差距就没有动力,合理的收入差距应该允许存在,然而,差距过大也会造成很多严重的社会问题。

因此尽快提高中国广大农民收入水平,提高我国农村农民的生活质量,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建设现代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本文搜集了1998-2013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农村用电情况(亿千瓦时)、农产品价格指数、平均每户常住人口、乡村就业人口近十六年的最新数据,用统计学中的回归分析法研究这五个因素对农村人均总收入的影响。

根据分析结果本文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提出了些许意见。

关键词:农村;居民收入;回归分析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economy has maintained rapid growth, farmers' income level is rising, the quality of life has been good improvement. However, the income gap between rural residents and urban residents has continued to widen. Although there is no gap, there is no power, reasonable income gap should be allowed to exist, however, the gap is too large will cause a lot of serious social problems. Therefore, as soon as possible to improve the income level of Chinese farmer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rural farmers, efforts to narrow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it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This paper uses statist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collected from the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1998 - 2013 total sown area, rural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one hundred million kwh), agricultural price index, the average household resident population, the rural employed population nearly six of the latest data impact on rural per capita income. Results from the analysis above Aiming to improve the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made little comments.Key words:Rural; Regression analysis; Income目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 (I)1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现状 (1)1.1 农村居民收入变化趋势分析 (1)1.2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内部差距较大 (2)1.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4)2 农村人均收入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5)2.1变量的选取 (5)2.1.1 农村用电量 (5)2.1.2 农作物播种面积 (6)2.1.3 农产品价格指数 (6)2.1.4 乡村就业人口数 (6)2.1.5 平均每户常住人口数 (6)2.2回归模型分析 (8)2.2.1建立回归模型 (8)2.2.2 多重共线性检验 (8)2.2.3对变量进行剔除寻出最佳模型 (8)3 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建议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1998年以来中国农村有了新的变化,农民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改善,这一切都归功于政府的开明政策。

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

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

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第一篇: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自1997年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连年下滑。

199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速度是4.6%,比上年下降了4.4个百分点;1998年,增长速度回落到4.3%;1999年,进一步回落到3.8%;2000年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只增长了1.8%。

农民收入增长持续走低,明显抑制了农村消费增长,近几年,“三农”问题已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多年来总以“一号文件”形式,制订各种措施,切实加大对农村的扶植力度,才使农民问题有了较大的改观。

我国加入WTO后,农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由于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多高于国际市场,要靠国家提高农产品价格来促进农民增收显然已不可能。

因此,提高农民收入应从以下多个方面考虑:一、扩大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较多,但目前比较有效、比较有潜力的途径是提高农民劳务收入。

一是多年的农民外出务工实践证明;二是劳务需求仍有市场;三是劳动力资源丰富。

从有关资料也可看出,前几年农民收入新增部分中劳务收入呈上升趋势,家庭经营收入呈下降趋势。

近些年来,在中西部的农村,从实际的农村现状看,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盖房规格较高的农户,大多是有1—2个家庭成员在外务工,其劳务收入较为可观。

从国家的发展看,我国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求空间仍然很大,如农田基本建设、大型水利建设仍然不足,交通条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房地产开发市场较好等,这就必然导致将有一大批社会公共工程陆续投建,劳工需求量也将因之扩大。

因此,我们政府特别是县(区)、镇政府,在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同时,应抓住机遇,积极做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扩大活劳动投入,增加农民劳务收入,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教育为基础人口素质是就业的基本要素,而素质是靠教育提高的,教育能扩大劳动者的视野,扩展劳动者的活动范围和提高劳动者的能力,并适应现代化的用工要求。

农业生产论文农村农业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

农业生产论文农村农业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

农业生产论文农村农业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农村农业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农业生产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农村农业发展的不断推进,农民收入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本文将探讨农村农业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相关因素对农村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

一、农村农业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农村农业发展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引入和农业产业的升级改造,使得传统农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发展。

比如,当地政府鼓励农民采用高效耕作技术和先进的种植管理模式,以提高农作物的收成和质量。

同时,引进农业科技研发成果,改良品种,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农田水利设施、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普及等,进一步促进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和农业产值的增长。

这些农业发展的成果,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与收入。

二、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1. 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

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指的是农民将土地出租或出卖给其他农户或农业企业进行农业生产,以获得租金或土地收益。

规模经营则是指农民通过集体经营、合作社等方式,共同经营土地,增加经济效益。

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推进,有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从而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2. 农产品价格变动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对农民收入产生重要影响。

过去,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农民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难以获得公平合理的价格。

然而,随着电商平台和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发展,农民可以更加方便地与买家进行交流和合作,直接销售自己的农产品,获得更高的收益。

此外,政府对农业产业进行支持和扶持,建立农产品价格补贴机制,也有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3. 培训与技能提升农民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对其收入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农民通过参加农业培训课程、学习农产品加工技术等,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

投入人力资本实现农民增收与农业发展论文

投入人力资本实现农民增收与农业发展论文

投入人力资本实现农民增收与农业发展论文投入人力资本实现农民增收与农业发展随着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支持,农业生产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

但是,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也不容忽视,特别是投入人力资本的不足和农民的技术素质欠佳问题。

对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以寻求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投入人力资本实现农民增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导致农民就业困难,收入不够稳定。

因此,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农民收入的增加。

为此,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已成为必然之路。

1. 增加农民培训项目在国家大力支持农业发展的背景下,各级政府建立了一系列的农民培训计划。

通过开展课程,传授知识技能,提升农民的技能水平,更好地胜任现代化农业生产环境。

这些计划包括了农业实践、科技培训、生产技术和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成为让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

2. 推行农民职业教育除了培训计划,推行职业教育对于提高农民人力资本也有很大的帮助。

此时,毫无疑问需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

政府可以将职业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并支持农民在现有的基础教育之外,接受职业培训和实际操作,这将有助于农民提高技能水平,提高他们在工作中获得的机会。

3. 发展留守儿童教育近年来,自由流动劳动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常态。

然而,这一现象也给农民家庭带来了诸多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开展灵活、多样化的留守儿童培训,将对提高农村人力资本产生重要的意义,帮助解决其中的难题,进一步推动农村教育进步。

二、促进农业发展人力资本是让农业生产更现代化的关键,并且具有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因此,增加农民人力资本也是发展农业的关键。

而如何促进农业发展呢?1. 推广优质种子、育种技术优质种子是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条件,我国近年来积极推广和应用优质种子和传播育种技术,以此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推广好的种子是必要的步骤之一,同时,农民文化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促进农民的产出表现并增加收入。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农民收入问题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农民收入问题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农民收入问题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迅猛,但农民收入问题也逐渐凸显。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农民收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一、经济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收入问题逐渐突显。

传统的农业经济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农民需要通过转产转业来提高收入。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供培训和资金支持,引导农民逐步脱贫致富。

二、农村土地制度与农民收入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民收入问题的关键。

现行的土地制度导致农民占有的土地面积过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因此,政府应积极推进土地制度改革,释放农村土地的潜力,使农民能够获得更多土地收益。

三、农民技能培训与农民收入农民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以往,农村技术水平较低,农民的技能单一,缺乏竞争力。

因此,政府应大力推进农民培训工作,加强对农民技能的培训与提升,使其具备更多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来源。

四、农村金融服务与农民收入农民在融资方面面临巨大困难。

由于缺乏信用和担保,很多农民无法得到贷款支持,无法发展新的产业和经营项目。

因此,政府应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出专门的农村金融政策,提供贷款、信用担保等金融支持,降低农民创业的风险。

五、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农业发展的有效模式。

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农民可以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因此,政府应鼓励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引导农民通过集约化经营来提高收入。

六、农村就业与农民收入农村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鼓励农民外出务工,提供就业机会和培训,同时,也要关注农村留守人口的就业和产业发展。

同时,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产业,提供更多农民就业机会,创造更多收入来源。

七、农村教育与农民收入农村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入水平。

通过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培养农村人才,使他们具备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创业能力。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论文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论文

毕业论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率较大,人口压力的加大与中国农村可利用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的不断减少之间的矛盾将会继续存在。

面临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趋势,农产品的价格、质量的竞争必然更加激烈,因而农村居民的收入问题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这一问题是否能够得到根本性解决,农村居民是否能够增收,增收速度和质量怎样,不仅直接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且也关系着大多数农村居民的情绪,关系着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和党与政府在农村的威信以及执政党地位的问题。

本文运用统计软件Eviews5.0对2003年至2012年近10年的影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函数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因素。

在研究影响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因素问题上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得出要想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控制农村人口数,提高农村居民综合素质,尤其是必须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大在科学知识教育方面的力度,保证农村劳动力数量,增强农民利用科学技术提高收入的意识。

在本文研究的最后提出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建议和有效措施,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贡献出微薄的力量。

关键词经济发展;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回归模型;最小二乘法ABSTRACTChina is an agricultural country,rural population accounts for the population ratio is larger, Population pressure increased with the use of land resources in rural China, especiall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continuous decrease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will continue to exist.Fac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the pric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quality of the petition is more intense, and rural residents' ine has bee a big problem facing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problem can be solve fundamentally, can rural residents' ineincrease andwhat about the speed and quality , not only directly related with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but also the mood of most rural residen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stability of rural social relations and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authority in the country and the ruling status of the problem.This paper usesthe statistical software of Eviews5.0 for 2003 to 2012, nearly 10 year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residents per capital net ine of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then the function model of per capital net ine of rural residents,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per capita net ine of rural residents in our province.In the study of factors affecting our province rural residents per capital net ine of the problem using the number form bining ideas, it is concluded that control the number of rural populationis must to develop the rural economy , and it is must to improve rural residents' prehensive quality, especial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rural labor force, intensify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education, guarantee the rural labor force, enhance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farmers us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raise revenue.Finally, in the study of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ndeffective measures of increasing the ine of rural residents, to realize the grand goal contribution to China'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the meager strength.Keywords Economicdevelopment;Rural residents per capital ine;The regression model;Least squares目录一、省农村居民收入现状分析 (2)二、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影响因素的分析 (4)(一)农村人口数和受教育程度 (4)(二)地方财政支农支出 (6)(三)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6)(四)农村从业人员 (7)三、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8)(一)数据来源 (8)(二)多元线性回归法的运用 (9)1.模型参数的估计 (9)2.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 (10)3.逐步回归法确定农民收入函数模型 (10)(三)自相关性和异方差性检验 (11)1.自相关性检验 (11)2.异方差性检验 (12)四、对策和建议 (14)(一)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14)(二)控制农村人口数 (15)(三)注重农业科技进步 (16)参考文献 (15)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数占全国人口数的比率较大,人口压力的加大与中国农村可利用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的不断减少之间的矛盾将会继续存在。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影响因素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农村问题越来越凸显,留守问题、看病问题、养老问题等,农民收入问题亦是国家各界人士十分关注的问题。

本文旨在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简单分析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因素。

关键字: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财政年度支农支出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乡村就业人数乡村人口数第一产业总产值正文:一、引言国家“十二五”规划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中明确提出: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同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以下几点:1、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

2、健全农业补贴制度,坚持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继续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3、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结合这几方面,本文从第一产业总产值、财政年度支农支出、农业机械总动力等几个方面分析其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

二、预设模型令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Y(元)为被解释变量,农作物播种总面积X1(千公顷)、乡村就业人数X2(万人)、乡村人口数X3(万人)、第一产业总产值X4(亿元)、财政年度支农支出X5(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X6(万千瓦)为解释变量,据此建立回归模型。

三、数据搜集从中国统计年鉴得到如下数据:年度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Y(元)农作物播种总面积X1(千公顷)乡村就业人数X2(万人)乡村人口数X3(万人)第一产业总产值X4(亿元)财政年度支农支出X5(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X6(万千瓦)1990 686.3 148362.347708 84138 5062 221.76 28707.71991 708.6 149585.848026 84620 5342.2 243.55 29388.6 1992 784 149007.148291 84996 5866.6 269.04 30308.41993 921.6 147740.7 48546 85344 6963.763323.42 31816.61994 1221 148240.6 48802 85681 9572.695399.7 33802.51995 1577.7 149879.3 49025 85947 12135.81430.22 36118.051996 1926.1 152380.6 49028 85085 14015.39510.07 38546.91997 2090.1 153969.2 49039 84177 14441.89560.77 42015.61998 2162 155705.7 49021 83153 14817.63626.02 45207.711999 2210.3 156372.8 48982 82038 14770.03677.46 48996.122000 2253.4 156299.8 48934 80837 14944.72766.89 52573.612001 2366.4 155707.9 48674 79563 15781.27917.96 55172.12002 2475.6 154635.5 48121 78241 16537.021102.7 57929.852003 2622.2 152415 47506 76851 17381.71134.86 60386.52 42004 2936.4 153552.5 46971 75705 21412.731693.79 64027.912005 3254.9 155487.7 46258 74544 22420 1792.4 68397.852006 3587 152149 45346 73160 24040 2161.35 72522.1 2007 4140.4 153463.944368 71496 28627 3404.7 76589.62008 4760.6 156265.743461 70399 33702 4544.01 82190.42009 5153.2 158613.542506 68938 35226 6720.41 87496.12010 5919 160674.841418 67113 40533.6 8129.58 92410.4四、建立模型1、散点图分析2、单因素或多变量间关系分析由散点图分析和变量间关系分析可以看出被解释变量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Y(元)与解释变量农作物播种总面积X1、乡村就业人数X2、乡村人口数X3、第一产业总产值X4、财政年度支农支出X5、农业机械总动力X6呈线性关系,因此该回归模型设为: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μ3、模型预模拟用Eviews做OLS回归分析得:Y=-6067.355+0.02029X1-0.08082X2+0.07165X3+0.09355X4+0.002962X5+0.03680X6(-3.04593) (1.77013) (-1.2213 ) (1.6307) (6.2155) (0.06882) (2.4006)R^2=0.9988 R^2=0.9983 F=1869.907 D.W.=2.0602五、模型检验1、计量经济学意义检验(1)多重共线性检验与解决求相关矩阵得到:发现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

农村居民收入浅析论文

农村居民收入浅析论文

农村居民收入浅析论文摘要利用基尼系数分析工具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提高。

分析了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农民收入出现的变化、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找出了差距出现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基尼系数收入差距农村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是0.280,是当时世界上贫富差距较小的国家,但到了1990年全国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达到0.343,2000年就已达到0.417,已超出国际公认的0.4的标准,据财政部科研所公布的数据表明,2004年我国基尼系数已高达0.458。

其中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1990、1996、1998、2000年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一直在增加,分别为0.230、0.280、0.300、0.320,尚处于合理区间,说明尽管这些年城市有一部分暴富,但大多数居民的收入差距尚不显著。

而2000年农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30,比1995年的0.390高出了4个百分点。

2000年最高收入的20%的农户拥有全部收入的47.30%,次高收入的20%农户占总收入的21%,中间收入20%的农户占总收入的15.2%。

最高收入的1%农户拥有全部收入的9.6%,其拥有的收入是最低20%收入人群收入合计的1.7倍,按照人均收入计算达到26290元/人,每户家庭纯收入达到102700元,分别是最低20%收入人群的37.34倍和33.94倍。

表明农村由于各个家庭成为独立经济主体,收入分配差距比城市要高,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且比城市基尼系数要高出许多。

本文拟从农民收入之间的收入差异程度、成因利弊等入手,以探讨收入分配过程中的合理性。

1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现状1.1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如果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原因只能来自于经济发展的因素。

在1988~1995年期间,农村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上升了大约23%,从0.338增加到0.416。

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一方面表现为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另一方面表现为不同类型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

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二元思维”造就了经济发展层面的上的”两个中国”----”城市中国”和”农村中国”,”三农”问题日益突出。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即农民利益和平等待遇问题,因此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文章利用模型对我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变化进行了多因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机械化; 劳动力转移; 财政政策一、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一)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就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过程。

根据世界农业的发展观点,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大体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使机械化、电气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设备,代替人畜力的工具和设备;二是在农业中广泛运动现代科学技术,代替了过去单纯依赖经验的传统技术,农业生产以越来越需要依靠深入揭示客观规律的科学;三是农业生产日益社会化。

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用机械装备农业,“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农业机械是最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 在农业生产中能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 解决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劳动强度大、劳动力紧张的矛盾,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大生产的基本条件。

(二) “要想富裕农民, 必须减少农民”。

近些年来农民工的劳务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主渠道。

1990年在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家庭经营和工资性收入的比重, 分别占75.56%和20.22%, 而2004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上述两者的比重分别为59.45%和34%。

这表明农民的就业结构和收入来源发生很大变化, 在农民纯收入中, 工资性收入增加较快, 而工资性收入主要就来自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有研究表明, 在本地农业劳动力、本地非农业劳动力和外出就业劳动力中, 外出劳动力对家庭收入的边际贡献是最大的。

增加农民收入研究论文,社会学论文论文,论文文档全文免费阅读、在线看

增加农民收入研究论文,社会学论文论文,论文文档全文免费阅读、在线看

增加农民收入研究论文,社会学论文论文,论文文档全文免费阅读、在线看增加农民收入研究论文,社会学论文论文,论文.doc增加农民收入研究论文,社会学论文论文,论文增加农民收入研究摘要: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

本文分析了农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

党的十六大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购买力水平,是城乡经济良性循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因此,必须正视城乡收入差距态势,并关注其对全局的影响,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农民负担是指农民向国家、集体和社会无偿支付和承担的一切费用、实物、劳务和压力的总和。

农民负担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农民收入的增加是党的农村政策能够顺利贯彻执行的最关键因素。

实践证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心实意地为农民增收而努力,才能为农村小康打下基础,才能实现农村稳定,才能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才能赢得农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

同时,农民收入能否增加,也是农村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是否密切,社会治安状况是否良好的关键。

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目标,必须扩大市场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扩大市场有效需求要扩大国际市场的有效需求,扩大国内市场的有效需求。

启动广阔的农村市场是促进我国经济走出低谷的强劲动力源。

开拓农村市场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农民购买力的提高来释放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

增加农民收入途径分析论文

增加农民收入途径分析论文

增加农民收入途径分析论文一、农民收入相关概念分析(一)农民收入的本质收入问题实质是生产关系中的分配问题,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过程。

根据经济学理论,收入的初次分配问题就是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理论,主要取决定于劳动者的“劳动力、资金、土地”的数量及质量。

而这三个方面又是生产力的主要构成部分,所以可以说劳动者的收入主要决定于生产力。

再分配主要是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个过程,如转移性财政收入就是属于这一范畴,而这一分配过程主要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①]这就肯定了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也参与收入分配。

从上面的分配理论可以看出,收入分配的多少和性质主要取决于生产力要素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主要是指劳动力、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

而生产关系主要体现在当时的制度安排。

所以农民收入的本质是指农民在一定的生产条件即生产关系下,通过投入自己的生产力要素(劳动力、资金、土地等)所作的贡献而得到的相应报酬。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农民收入的三个最基本的本质特征:1.农民收入主要取决于农民所拥有的生产力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及所处的生产关系的性质。

2.农民的劳动力素质、资金和土地的数量决定了他们的家庭经营性收入的主要部分;农民的劳动力素质决定了他们外出务工的工资性收入;农民拥有的财产的多少决定了他们的财产性收入;当时的分配制度对农民的转移性支付收入的影响非常的大。

3.农民的部分收入也要通过市场的交换才能够实现。

(二)农民收入构成的一些概念的界定农民收入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既包括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产品或者货币收入,又包括从事非农产业活动所获得的收入,还包括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农民收入构成,按收入来源的性质划分为:工资性收入(劳动者报酬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按收入的形态可划分为:实物收入和现金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人均纯收入论文:农村教育发展与农业劳动者向非农转移
【中文摘要】农业劳动者向非农转移是普遍关注的话题,作为它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农村教育发展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

那么农村教育发展对农业劳动者向非农转移的影响究竟是怎样的,是否会因为地域的差异而使得这种影响有所不同呢?本文将通过五个部分来解答这一问题。

首先,基于软投入理论、劳动力流动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分析比较了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河南和甘肃三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的差距,认为农业劳动者向非农产业转移能够显著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

进一步分析认为,软投入质量是三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的深层次原因。

其次,进一步比较了浙江、河南和甘肃三省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发现浙江、河南和甘肃三省的农业劳动者向非农转移强度依次递减。

再次,探讨了影响农业劳动者非农转移的因素,发现人力资本质量是影响农业劳动者向非农转移的主要因素,而农村居民人力素质与农村教育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农村教育的发展与农业劳动者向非农转移是明显相关的。

最后,通过实证分析了农村教育发展与农业劳动者向非农转移的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浙江、河南和甘肃三省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和农业劳动者非农转移...
【英文摘要】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workers to
non-agricultural field is a common topic of concern. As an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research focu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Then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and the of agricultural workers to
non-agricultural field, and whether the impact be different as regional differences? Five parts of this article will answer
this question.Firstly, Based on soft input theory, t...
【关键词】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劳动者向非农转移人力资本
农村教育
【英文关键词】rural per capita net income the
non-agricultural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workers human
capital rural education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
【目录】农村教育发展与农业劳动者向非农转移中文摘要
4-5Abstract5-6第一章导论9-14 1.1 研究
背景与意义9-10 1.2 文献综述10-12 1.2.1 国外研究
综述10-11 1.2.2 国内研究综述11-12 1.3 研究方法
与思路12-13 1.4 创新点与不足13-14第二章概念界
定及相关理论综述14-21 2.1 相关概念界定
14-15 2.1.1 农业剩余劳动力14-15 2.1.2 农业剩余
劳动者向非农转移15 2.1.3 农村教育15 2.2 相关理
论综述15-21 2.2.1 软投入理论和配第-克拉克定理
15-17 2.2.2 劳动力转移理论17-19 2.2.3 人力资本理论19 2.2.4 国外劳动力转移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评述
19-21第三章浙江、河南和甘肃三省农业劳动者向非农转移比较21-35 3.1 浙江、河南和甘肃农民纯收入比较分析——基于软投入理论视角21-26 3.2 浙江、河南和甘肃三省就业结构、产业结构比较分析26-35 3.2.1 浙江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26-28 3.2.2 河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28-30 3.2.3 甘肃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30-32 3.2.4 浙江、河南和甘肃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比较分析32-35第四章农村教育发展与农业劳动者向非农转移关系分析35-57 4.1 农民素质对农业劳动者向非农转移的影响35-36 4.2 农村教育对提高人力资本的作用36-38 4.3 农村教育对农业劳动者向非农转移的影响38-39 4.4 浙江、河南和甘肃三省农村教育状况比较分析39-42 4.4.1 浙江、河南和甘肃农村基础教育现状比较分析39-41 4.4.2 浙江、河南和甘肃农村职业教育现状比较分析41-42 4.5 农村教育发展与农业劳动者向非农转移关系实证分析42-57 4.5.1 浙江省农村教育发展与农业劳动者向非农转移关系实证44-48 4.5.2 河南省农村教育发展与农业劳动者向非农转移关系实证48-52 4.5.3 甘肃省农村教育发展与农业劳动者向非农转移关系实证52-57第五章结论及政策建议57-60 5.1 结论57-58 5.2 政策建议
58-60 5.2.1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58 5.2.2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58-59 5.2.3 完善教育与农业劳动者非农转移间的机制59-60参考文献60-62结语
62-63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63-64后记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