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的启示
学习国学孝经心得5篇
学习国学孝经心得5篇《孝经》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读完孝经之后,我相信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思想变化。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习国学孝经心得,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学习国学孝经心得1《孝经》一书集成了儒家的“孝道”思想,指出“孝”为所有德行的根本,《孝经》一书所提出的观点乃我们祖先历代传承与奉行的,它能传承两千多年而不衰,是因为它所提倡的思想是天经地义的,是万物沿着正确美好途径发张所必须具备与准守的道理。
“百善孝为先”、“孝是人道第一步”、“诸事不顺因不孝”当今社会所出现的道德败坏现象以及各种关系日趋紧张的局面,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由于人们违背了“孝”。
可见学习《孝经》是多么重要,而在实践中传承“孝”更是改变社会现状所必须提倡的。
所以,学习《孝经》不应该只是以获取知识为目的,更不应该只是为增长见知见解为目的,学习贵在践行,“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也是儒家经典论语所提到的。
真正的儒家科学知识,不只是光有理论,是有真实实践手段的。
学习经典,晓义明理,努力践行,迎难而上,以身作则。
《孝经》所讲的都是天经地义,是我们人类所不能违背的,它指导着我们如何正确地对待我们的父母、上级以及国家,是我们的行为准绳。
倘若我们违背了它,轻则我们将会使我们的家庭破碎,重则将会导致国家动乱,可见《孝经》的地位之高。
何为经典,经典就是每句话都是真理,每句话、每一个字都不能被改变的。
经过我们的祖先代代相传以及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检验《孝经》依旧为人所认可,被人视为经典,所以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更有责任与义务去学习《孝经》。
现如今的社会里会出现过不少子女虐打年老父母,职员工作松懈,官员贪污等案例,这些事情发生的缘由是人们都将《孝经》所推崇的教义都抛在脑后。
《孝经》所讲的“孝”不止只包括子女对其父母的孝顺,还指下级对上级的尊重以及人民对国家的爱戴,《孝经》对不同身份的人作出了不同的要求,其目的在于人们相互之间能和谐相处,在于国家社会能平稳安定。
读孝经有感4篇
读孝经有感4篇读孝经有感4篇孝,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数千年来一直传承下来的美德。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读孝经有感4篇,欢迎阅读!读孝经有感(1)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
”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百善孝为先”中国传统的一个“孝”字,它的上半部分是“老”,下面则是“子”,它的含义就是让晚辈尊敬长辈。
孝,它并不仅仅是一个字,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提到“孝”,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孝敬父母。
的确,“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我们能够健康的成长,都是因为有父母的精心呵护,培养。
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感谢的,就是父母。
孝经父母,应该有两个方面:精神上与物质上。
在物质方面,应是等到我们成年后,工作时,给予他们物质享受。
但是精神方面的孝会比物质上的更重要。
对待父母,我们应尊重他们,不能用伤人的言语对待他们。
父母的教诲我们要接受,因为父母一定会是为我们的前程而着想。
当我们与父母有相反意见的时候,也应该耐心的和他们讨论。
遇到开心的事情,也可以学着去与父母分享,多和他们交流,不让我们与父母间的隔阂越来越大。
我相信,父母会乐于倾听我们的想法,尊重我们的感受。
几乎所有的父母和长辈都把自己的爱无私的献给了儿女,但是他们却根本没想得到回报;也并没想把自己的爱给儿女,让儿女多孝顺自己一些,多回报社会。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所以我们更应该尽孝。
用我们的爱去感动父母,去感动他们内心的每一处,让亲情在我们之间传递。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除了父母,我们也应该尊敬老师。
我们不能随意顶撞老师,认真听取老师对于我们的学习上的建议。
上课时认真听讲,思维活跃。
“孝”这个含有传统美德的字,必将世世相传,必将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因为,“孝”是一种传统美德!读孝经有感(2)首先我们来看看“孝”这个字,上面是“老”字的头,下面是“子”体现了孩子应对父母的恭敬。
《孝经》云“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如汉文帝,康熙都有是以孝治国,国家也都非常强大。
《孝经》读书心得体会与感悟五篇
《孝经》读书心得体会与感悟五篇《孝经》读书心得体会与感悟1最近,我很荣幸拜读了影响华夏五千多年礼貌史诗的神圣着作——《孝经》,它恰若无声的细雨,潺潺流入我的心田,缓缓润泽了我的人格;又如用今世的水泡了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腾的是前世的孝行,沉淀的是今世的孝思,氤氲的水汽是一条绳,牢牢的拴住你我的情缘,弥漫的茶香是亲情的惠泽,默默的陶冶着典雅的礼貌底蕴。
当我读的“事亲者,居上下骄,为下不乱,为丑不争。
居上而骄,则亡。
为下而乱,则刑。
在丑而争,则兵。
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告诉我们侍奉父母,即使身居高位,也不骄傲自大;身为别人的下属,也不为非作乱;身为普通的百姓,也不与别人争斗。
身居高位却骄傲自大,最终会招致灭顶之灾;为人下属却犯上作乱,最终会遭受酷刑的惩罚;身为普通百姓却总与人争斗不休,最终会动刀动枪,互相残杀。
如果居高位而骄、做下属而乱、处卑微而争这三种违背常理的不良行为不能去除,就算每一天用牛、羊、猪三牲做成的美味佳肴孝敬父母,也不能让父母安心享用,也不算尽孝道啊!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有一缕最温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送给我亲爱的父母。
曾记得,着名作家毕淑敏告诉我们:“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接触的链条,一旦断裂,就无法连接,最可贵的是,孝是人们的职责和根基。
”,我们更应当牢牢的铭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
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
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育恩。
父子原是骨肉亲,爹娘不敬敬何人?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自费心。
我们应当读懂孝经,并把他记下来。
而不是简单单的浏览一遍就算了。
《孝经》读书心得体会与感悟2自读《孝经》后,“孝”这个字就像清甜的泉水,轻轻的、柔柔的、深深的扎根在我的心里,让我读懂了——孝:它并不仅仅是一个字,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经每章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开宗明义章第一》《孝经》开篇即阐述了孝道的根本意义。
我深刻认识到,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
孝道不仅仅是敬养父母,更是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的表现。
通过学习《孝经》,我明白了孝道的内涵,即:敬亲、慈幼、尊长、亲仁。
感悟心得:孝道是做人的根本,我们要时刻铭记孝道,将孝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孝道。
二、《天子章第二》本章讲述了天子应如何践行孝道。
我认识到,作为一国之君,天子应以孝道治国,关爱百姓,使国家繁荣昌盛。
天子应以身作则,为天下人树立榜样,使孝道深入人心。
感悟心得:作为普通人,我们虽然没有治国安邦的职责,但也要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关心他人,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三、《诸侯章第三》本章讲述了诸侯应如何践行孝道。
诸侯作为一方诸侯,应以孝道治理国家,关爱百姓,使国家安定。
诸侯应尊老爱幼,亲仁善邻,以德服人。
感悟心得: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应以孝道为准则,关爱身边的人,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大夫章第四》本章讲述了大夫应如何践行孝道。
大夫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应以孝道修身齐家,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夫应尊老爱幼,关爱下属,以身作则,弘扬孝道。
感悟心得: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应以孝道为准则,修身齐家,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士章第五》本章讲述了士人应如何践行孝道。
士人作为国家的精英,应以孝道修身养性,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
士人应尊老爱幼,关爱百姓,以身作则,弘扬孝道。
感悟心得:我们每个人都是国家的精英,应以孝道为准则,修身养性,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六、《庶人章第六》本章讲述了庶民应如何践行孝道。
庶民作为社会的基本成员,应以孝道为准则,关爱家人,尊敬长辈。
庶民应尊老爱幼,关爱他人,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悟心得: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基本成员,应以孝道为准则,关爱家人,尊敬长辈,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孝经》读后感
《孝经》读后感《孝经》读后感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孝经》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孝经》读后感1最近读了《孝经》,古文有些晦涩难懂,深感理解的不到位,在这里想浅谈一下对孝道的感悟。
中华文化源于易而成于孝,孝敬父母为修德之本,以孝道为根本来修身,齐家,治国,推及平天下。
孝是基本原则,是做人做事的检验,人不孝免谈。
《孝经》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勿违。
”意思是说生前事父母以礼,远比死后再补救要可贵的多,事亲五要则;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指的是对父母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时候,要竭尽对父母的恭敬,在饮食生活的奉养时,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去服侍,父母生了病,要带着忧虑的心情去服侍,父母去世了,要竭尽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对先人的祭祀要严肃对待。
理发不乱。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敬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孝敬父母,让父母放心,孝敬父母,要付出行动;孝敬父母,要对父母和颜悦色;孝敬父母,常常和父母沟通,开导父母。
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对父母尽量做到不顶撞,多关心!孝就是道,要做到让父母安心。
对于孝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古语说的好,老小孩老小孩,就是说人年纪大了像个孩子一样。
我们小时候耐心的养育我们,父母年纪大了,我们也要耐心的对待老小孩。
说到“孝”,以前的理解就是孝敬父母,读了《孝经》以后才发现自己的狭隘。
《孝经》的内容,分为天子,诸侯,以至庶人十八篇。
读了《孝经》以后,了解到要把孝道运用在社会各阶层,使孝道发挥不同的感化,把孝道用在社会方方面面,这才叫孝道。
对你从事的职业忠诚,就是你对这个行业尽孝,这也是孝孝。
孝用于国家治理,就叫孝治,以孝治国,以孝治天下人。
孝道由时,位决定等级,大孝孝天下,小孝孝敬父母。
《孝经》读后感
《孝经》读后感《孝经》是中国传统经典之一,其内容丰富而深刻,涵盖了孝道的方方面面。
通过阅读《孝经》,我深刻体会到了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孝顺的真谛和内涵。
《孝经》中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将孝道视为人伦之本,家庭之道。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之一。
在《孝经》中,孝道被赋予了高尚的道德价值,被视为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品格。
通过对孝道的传承和弘扬,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培养出更多有道德修养的人才,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阅读《孝经》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孝顺的真谛和内涵。
孝顺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供养父母,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情地关爱父母,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需求,尽心尽力地照料他们的生活和健康。
孝顺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一种亲情的传递,是一种责任的承担。
只有真正用心去孝顺父母,才能体会到孝道的真正意义,才能真正感受到孝顺的快乐和幸福。
通过阅读《孝经》,我也深刻认识到了孝道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疏远。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孝道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
孝顺父母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一种人文关怀,是一种社会责任。
通过弘扬孝道,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促进社会的共同进步。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孝经》,我对孝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孝道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一种人文关怀,一种社会责任。
只有真正用心去孝顺父母,才能体会到孝道的真正意义,才能真正感受到孝顺的快乐和幸福。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传承和弘扬孝道,用心去孝顺父母,让孝道之风在我们的社会中永远传承下去。
孝经读书心得
孝经读书心得
《孝经》是中国传统经典之一,讲述了孝道的重要性和如何孝敬父母。
在阅读《孝经》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孝道的内涵和价值观,也受益匪浅。
首先,《孝经》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它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也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只有孝顺父母,才能得到天地的庇佑,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
这种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提醒着我们要尊重父母、关爱家人,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其次,《孝经》也告诉我们如何孝敬父母。
它强调了孝敬父母的多种方式,包括言行举止、精神关怀、物质供养等等。
这些方式不仅是对父母的尊重和关爱,也是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读《孝经》,我明白了孝道并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敬爱,更是要用行动来体现,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去关心、体贴父母,用心去孝敬他们。
最后,《孝经》还提出了“孝有三德”的观念,即孝有慈德、孝有和德、孝有勤德。
这三德分别强调了孝顺父母的不同方面,包
括慈爱、和睦、勤劳等。
这些德行不仅是对父母的尊重,也是对自己人格修养的要求。
通过不断地修炼这些德行,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孝顺父母,也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孝经》,我深刻领悟到了孝道的内涵和价值,也受益匪浅。
它不仅让我明白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也让我意识到了孝道对于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我会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努力去体现孝道,用实际行动去孝敬父母,也用自己的品德修养去影响他人,让孝道的精神在当今社会得到传承和发扬。
孝经读后感(通用22篇)
孝经读后感(通用22篇)孝经读后感(通用22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孝经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孝经读后感篇1中国的孝道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关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是传统美德。
至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系统的讲论孝道。
《孝经》,在中国的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特别是西汉统治者宣扬“以孝治天下”之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它成为人们修养的必读书目之一,仅短短的十八章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下到上至诸侯,下至黎民百姓,无一不是遵守孝道的。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亩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人性至孝,其情可悯。
“尽孝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无鸟私情,情理可恕。
李密从小父丧母弃,孤苦伶仃,祖母含辛茹苦,促其成长,后来他因孝被举荐,屡被征召,祖母却日薄西山,朝不虑夕。
尽忠还是尽孝,李密进退两难,侍奉新君,焉知福祸?且远离祖母,情何以堪?辞命尽孝,抱养祖母却逆君美意,横祸将至,李密思量再三,婉转陈词,恳请皇上准许他先尽孝后敬忠。
李密睿智,避而不谈转侍君的忧惧,却大肆渲染自己对祖母的感情与孝心,感动了皇帝。
“百善孝为先”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子欲养而亲不待”则是许多人的遗憾,所以我们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要关心自己的亲友,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古人以孝治天下,孝,无论在家还是在中国都是核心。
孝的观念是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最为深重的伦理道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
如果一个人没有孝道,他就不能算是一个人。
孝敬父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条件,就是听他们的话,只要他们说的是对的,就要照着去做,因为这些多少有点好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样做到由孝及爱,上爱下孝,就可温暖人间,和谐统一。
孝经读书心得
孝经读书心得
《孝经》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内容涉及孝道、家庭伦理和人
生哲理等方面。
通过阅读《孝经》,我深刻体会到了孝道的重要性
和深刻内涵。
首先,《孝经》强调了孝道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
在中国传统
文化中,孝道被视为家庭伦理的基石,是家庭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通过孝顺父母,子女能够维系家庭的纽带,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从而促进家庭的和睦发展。
其次,《孝经》强调了孝道对个人修养和人生观的影响。
孝道
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境界。
通过孝顺父母,可以培养
出顺从、孝敬、恭敬等美德,使人在与人相处时更加和善、宽容。
同时,孝道也能够让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白家庭的重
要性,懂得珍惜亲情,从而更加坚定地走好人生的道路。
最后,《孝经》还强调了孝道对社会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不仅仅是一种家庭伦理,更是一种社会伦理。
通过弘扬孝道,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和亲情,使社会更
加和睦、稳定。
通过阅读《孝经》,我深刻领悟到了孝道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也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将会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弘扬孝道,尊敬父母,关爱家人,努力做一个孝顺的好子女,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孝经读后感(通用16篇)
孝经读后感(通用16篇)孝经读后感(通用16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孝经读后感(通用1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孝经读后感1首先我们来看看“孝”这个字,上面是“老”字的头,下面是“子”体现了孩子应对父母的恭敬。
《孝经》云“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如汉文帝,康熙都有是以孝治国,国家也都非常强大。
自古以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孝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爱的基础。
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古人还有一句话,“百善孝为先”,几乎所有的祠堂都上书“入孝”和“出悌”,门口还刻有二十四孝。
一个人不爱自己的父母,怎么可能爱他人,爱国家呢孝经云“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弟子规》说“首孝悌,次谨信”。
《论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父母给予我们一切,没有父母伟大无私的爱,我们很难健康地成长,父母是我们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眼睛时刻关注着我们,父母对孩子是无微不至,劳而无怨。
谁请我们吃一顿饭,或者我们饥饿时,别人给我们一杯水或一块面包,我们都有很感恩,但是父母给我们做过多少顿饭,给与我们多少吃的,用的,给我们付出多少,而且是把最好的给孩子。
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么能不孝。
孝经读后感2这个暑假里,我去了华夏传统文化学校。
在每天都要上的经典导读课上,我们都要大声地朗读《孝经》。
所以,我对《孝经》有很多的感触。
《孝经》,是古代的圣人孔子的学生曾子所著,它是儒家经典著作中专门谈“孝”的一部著作。
《孝经》一共有十八章。
《开宗明义章第一》、《天子章第二》、《诸侯章第三》等等。
每一章都是经典。
像《开宗明义章第一》中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读孝经读书心得感悟(精选5篇)
读孝经读书心得感悟(精选5篇)读孝经读书心得感悟【篇1】最近参加了几次家庭伦理道德讲座,听了娄全民老师宣讲善法和孝道,深受教育和裨益的同时,得到了几本中华传统经典,看了其中一本《孝经》。
读后深有感触,觉得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国民需必读此书《孝经》。
唯如此才能实现人人和谐,家家和睦,户户平安其乐融融的局面,创造出一个暂新的中华民族太平盛世。
《孝经》是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与弟子曾参以问答的方式,阐述孝道及孝治意义的一本经书。
《孝经》共分十八章,将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士,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分为五个阶级,就个人的地位和职业,标示了其,实践孝道的法则与途径。
更推而广之,阐述了统治者和官吏们应以孝道治理天下,方能使天下百姓心悦诚服。
可见(孝)是安身立命行道的根本,也是治理国家的大经大法。
与齐家治国平天下,必须赖《孝经》明教化。
这是自古以来读书人必读的一本书,所以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开宗明义章第一》这一章是《孝经》的纲领,它表明五种孝道的义理,立历代孝治的法则,定万世政教的规范,因此被列为《孝经》的.首章。
这一章是说;有一天,孔子闲居在家,他的弟子曾参在孔子的坐席旁陪侍着。
孔子对曾参说;“从前圣德的帝王都具有忠孝仁爱等,至高无上的美德,以及不偏不倚的行仪来治理天下,如此一来,才能顺应天下百姓的心,使百姓们能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君臣民上下一心,不会有不满怨恨的心。
你知道这些至德要道是什么吗”?曾参听到孔子的问话,恭敬地离开座位站起来,谦卑的回答说;“弟子愚昧鲁钝,怎能明白先王至德要道的意义”?孔子说;“孝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所有的教化都是从孝道衍生的。
你坐下来,让我来告诉你吧。
我们的身体是父母所赐给的,应该好好爱惜,不可以有任何损伤,这是尽孝的开始。
进而要修身养性,实践正道,自然能名扬后世,父母的名声也会因子女的德望而光荣显耀,这样才算是孝道的完成。
所谓尽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其次是忠心的侍奉君主,最后是成就本身的德业。
孝经的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孝道的内涵《孝经》开篇即点明了孝道的内涵:“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道源于对父母的敬养,表现为对父母言听计从、关爱备至;事君则是将孝道延伸至国家和社会,忠诚于君主,为国家效力;立身则是个人品德的修养,以身作则,传承孝道。
1. 尊亲敬长《孝经》强调尊亲敬长是孝道的根本。
父母养育我们成人,恩重如山,我们应时刻铭记在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对父母孝顺有加,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感受到晚年的幸福。
2. 忠诚事君《孝经》认为,忠诚事君是孝道的延伸。
君主是国家和社会的代表,忠诚于君主,就是忠诚于国家和社会。
我们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为国家效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孝经》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孝道的最终目标。
个人品德修养是孝道的基石,家庭和谐是孝道的体现,国家繁荣昌盛是孝道的延伸。
我们要在修身齐家的基础上,关心国家大事,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
二、孝道的原则《孝经》提出了孝道的几个基本原则:1. 孝敬父母,不忘养育之恩《孝经》认为,孝敬父母是孝道的核心。
我们要时刻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用实际行动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2. 尊重长辈,传承孝道尊重长辈是孝道的体现。
我们要尊重长辈的意愿,关心他们的生活,传承孝道,让孝道代代相传。
3. 忠诚事君,为国家效力忠诚事君是孝道的延伸。
我们要忠诚于君主,为国家效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孝道的最终目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孝道的最终目标。
我们要在个人品德修养、家庭和谐、国家繁荣昌盛等方面努力,实现孝道的最终目标。
三、孝道的实践方法《孝经》提出了孝道的实践方法:1. 修身养性,提高自身素质修身养性是孝道的基石。
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2. 关心家人,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关心家人是孝道的体现。
我们要关心家人的生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家人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孝经》读后感6篇
《孝经》读后感6篇《孝经》读后感1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现代作家毕淑敏也曾经告诉过我们:"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接触的链条,一旦断裂,就无法连接。
更可贵的是,孝是人们的责任和根基"。
《孝经》共分十八章,是儒家十三经中篇幅最短的一部,也是儒典中称"经"最早的一部。
《孝经》虽篇幅不长,但是当我们读它时,感觉就像是用今世的水泡了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腾的是前世的孝行,沉淀的是今世的孝思,氤氲的水汽是一条绳,牢牢的拴住与父母之间的情缘,弥漫的茶香是亲情的惠泽,默默的带我领略古时家国、君臣中的孝与忠。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理论思想。
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
它主张把"孝"贯穿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名扬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
《孝经》还根据不同人的等级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
其中,庶人之"孝"应"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
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
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该报答。
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
它是做儿女的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
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读孝经的好处
读孝经的好处
读《孝经》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以下是具体的列表:
一、传承百年文化
《孝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读者通过阅读《孝经》,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二、增加道德修养
孝是中华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阅读《孝经》有助于培养读者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践行孝道。
三、提升人际关系
孝道体现了“孝为天下先”的思想,读者通过阅读《孝经》,能够更好地了解如何与他人相处、与父母相处,提升人际关系。
四、提高文学素养
阅读《孝经》不仅能够提高读者的文学素养,还能够帮助读者掌握优秀的文学写作技巧,促进自己的文学创作。
五、促进美德传承
作为中国传统美德的代表,《孝经》通过一系列感人的故事和智慧的训诫,呈现出孝道的深远内涵,推崇了一种高尚的家庭美德,在社会中起到了推广和传承的作用。
六、增强人生哲学
《孝经》是一部关于人生哲学的经典著作,它通过孝道的讲授,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生命中的挑战。
七、提升文化自信
阅读《孝经》能够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让读者更好地领悟中国精神、传统美德的神韵,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
传统文化孝经的感悟
传统文化孝经的感悟孝经,是传统文化中探讨孝道的重要经典之一。
自古以来,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之一。
在现代社会,尽管时代进步,价值观念在变迁,但孝顺父母的情感仍然被瞩目并持续传承。
本文将结合孝经,探讨传统文化孝经给予我们的感悟。
一、父母养育之恩孝经中强调了父母的伟大和无私。
父母是我们生命的源泉,他们为我们付出了无尽的辛劳和关怀。
无论是从物质层面,如粮食、衣物、住房,还是从情感层面,如关爱、教育,父母始终在默默付出。
在这个物质丰盈的时代,我们应该铭记父母养育之恩,明白他们的付出是多么不容易。
通过读孝经,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亲情的珍贵,不忘家庭的重要。
二、孝顺的具体表现传统文化强调孝道的实际行动。
孝经中提到了许多孝顺的具体表现,如勤劳尽职、关心照料、敬爱孝顺等。
勤劳尽职是指为家庭出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贡献力量;关心照料就是关爱家人,关注他们的生活起居和身体健康;敬爱孝顺则是指对父母尽心尽力,尊敬父母的言行举止。
通过这些具体表现,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践行孝道,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
三、孝道的现代表达尽管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但传统文化的孝经依然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启示。
孝经中提到的孝道价值观念对于当代人们的情感沟通和家庭关系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在家庭中,我们可以通过倾听、关怀和陪伴来表达对父母的孝心;在社会中,我们可以通过尊敬、帮助弱势群体等行为来传承孝道。
这些现代的孝道表达方式是我们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的,也是我们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的一种方式。
四、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中孝经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传承孝道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传承和弘扬这一美德,比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活动等等。
此外,我们也应该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发展新的孝道观念,并将其贯穿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孝道成为我们社会的基石。
结语:传统文化的孝经给予我们许多宝贵的感悟。
孝经的感悟
孝经的感悟孝经是一部关于孝道的经典著作,讲述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一个好的子女。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孝道的重要性,也对如何做一个好的子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孝道的意义孝经中提到,“敬事父母,诚悫友于兄弟,敬让长幼,宽畅妻子,使民人各得所欲,则天下大治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一种德行,不仅能够带来家庭和睦和社会安宁,也是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基础。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需要尊重、关心和照顾我们的父母。
二、子女应该如何做1. 孝敬父母在孝经中,“敬事父母”被视为最高尚的美德。
我们应该尊重我们的父母,并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我们都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照顾。
2. 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我们应该与家人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并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
在家庭中,我们应该尊重长辈和年长的兄弟姐妹,并与他们建立互相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关系。
3. 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社会成员作为一个有价值的社会成员,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意味着要学习、工作、创造和分享,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愿望,并帮助他人实现同样的目标。
通过这样做,我们可以成为一个更加有价值和受人尊敬的人。
三、孝道对我的启示在我读完孝经之后,我对孝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孝顺父母仍然是一种德行,而且在建立良好社会秩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关心和照顾我们的父母,并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和受人尊敬的社会成员。
同时,在我的个人生活中,孝经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我认识到,要成为一个好的子女,我们需要关注家庭和家人,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通过这样做,我们可以成为一个更加有价值和受人尊敬的人,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孝经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提醒我们要尊重、关心和照顾我们的父母,并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和受人尊敬的社会成员。
在现代社会中,孝道仍然是一种德行,而且在建立良好社会秩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孝经》的启示
《孝经》的启示[摘要]《孝经》全书以“孝”为中心,集中论述了儒家的“孝道”,指出“孝”为所有德行的根本,是人伦关系中最根本的准则。
《孝经》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主张,并具体讲述了居家侍亲、为官事君及丧亲居哀等行为规范。
“百善孝为先”、“孝是人道第一步”、“诸事不顺因不孝”……当今社会道德败坏,各种关系日趋紧张,无不是忘了做人的根本——“孝”。
所以,学习《孝经》不应该只是以获取知识为目的,更不应该只是为增长见知见解为目的,学习贵在践行,“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真正的儒家科学知识,不只是光有理论,是有真实实践手段的。
学习经典,晓义明理,努力践行,迎难而上,以身作则。
[关键词]儒家道德晓义明理践行目录1前言 (1)2学习的意义 (2)3父母恩重 (2)4《孝经》怎么学更有收益 (3)4.1 孝敬父母不止于衣食住行,要做的很多,但也不难做,从低到高四个层面 (3)4.2 孝经除了讲个人在家庭对长辈尽孝,更多的讲了如何在社会上功成名就 (4)5领导修德人民有福 (9)6对“君”的理解 (10)7学以致用 (11)8 结束语 (12)致谢 (13)参考文献 (14)1前言《孝经》这部书,据说是曾子问孝于孔子,退而和学生们讨论研究,由学生们记载而成的一部书。
汉书艺文志上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
”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社会上行为准则,人人所应遵守的德目。
是“传之百世而不衰”的名著。
《孝经》一书,共十八章,论述的是孝道和孝治的思想,讲的是“孝”,是“广敬博爱”,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准则。
数千年来,《孝经》被视作金科玉律,将社会上各种阶层的人士——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分为五个层级,而就各类人的地位与职业,标示出其实践孝亲的法则与途径。
这是自古以来读书人必读的一本书,所以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历史上仅为《孝经》注疏解译的就达500家之多。
更有甚者,大唐皇帝唐玄宗为了弘扬《孝经》思想亲自为之注解、作序,并以俊逸的隶属书写出来,命人刻于石碑之上,以流传后世。
孝经读书心得
孝经读书心得孝经读书心得4篇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
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孝经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孝经读书心得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这封给晋朝皇帝的《陈情表》中的话却说出了历朝历代亘古不变的道理。
孝,是百善之首,读《孝经》,让我对孝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原本曾经片面的认为,孝,就是要对父母精心照顾,遵照他们的意愿,不能有忤逆的思想。
读《孝经》,才看出这是对孝的片面解读,才会导致孝道的难以推行。
读《孝经》,才能让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有明确的目标,知晓自己该做的。
《孝经》的前七章分别写明了不同人应该尽的孝道,如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它告诉我们,身居上位者,应该以身作则,多行孝道,因为孝是人的本性,它是父母在抚养我们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这不需要刻意练习。
如果一个人连这个天性都做不到,连自己的父母都能恶言相向,那么还能指望他去关心他人,心系百姓吗?现在是一个信息发达的社会,不仅仅是居于上位的人,包括那些名人,他们的一举一动往往能够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因此,那些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人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如果因为自己为官为商,就忘记了抚养自己的父母,信赖自己的妻儿,这样的人,是很难让人放心的,也就做不出更大的成就。
我们作为普通人,我们没有显赫的身世,没有耀眼的光环。
但就在我们依旧一文不名,依旧为未来打拼时,是父母,是家人,默默地在背后的支持着我们,是我们事业的坚强后盾。
无论在外面受到多少欺辱,无论我们心中多么苦闷,父母依旧是我们心灵的依靠,他们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
所以说,对父母的孝顺是我们回报他们养育之恩的一种方式,多陪陪他们,让他们安安心心的,是子女所必需做到的。
《孝经》后十一章写明了孝的具体表现形式、教化作用以及不孝所引起的严重后果。
依照孔子当时的法律,没有哪条罪比不孝更重的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经》的启示[摘要]《孝经》全书以“孝”为中心,集中论述了儒家的“孝道”,指出“孝”为所有德行的根本,是人伦关系中最根本的准则。
《孝经》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主张,并具体讲述了居家侍亲、为官事君及丧亲居哀等行为规范。
“百善孝为先”、“孝是人道第一步”、“诸事不顺因不孝”……当今社会道德败坏,各种关系日趋紧张,无不是忘了做人的根本——“孝”。
所以,学习《孝经》不应该只是以获取知识为目的,更不应该只是为增长见知见解为目的,学习贵在践行,“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真正的儒家科学知识,不只是光有理论,是有真实实践手段的。
学习经典,晓义明理,努力践行,迎难而上,以身作则。
[关键词]儒家道德晓义明理践行目录1前言 (1)2学习的意义 (2)3父母恩重 (2)4《孝经》怎么学更有收益 (3)4.1 孝敬父母不止于衣食住行,要做的很多,但也不难做,从低到高四个层面 (3)4.2 孝经除了讲个人在家庭对长辈尽孝,更多的讲了如何在社会上功成名就 (4)5领导修德人民有福 (9)6对“君”的理解 (10)7学以致用 (11)8 结束语 (12)致谢 (13)参考文献 (14)1前言《孝经》这部书,据说是曾子问孝于孔子,退而和学生们讨论研究,由学生们记载而成的一部书。
汉书艺文志上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
”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社会上行为准则,人人所应遵守的德目。
是“传之百世而不衰”的名著。
《孝经》一书,共十八章,论述的是孝道和孝治的思想,讲的是“孝”,是“广敬博爱”,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准则。
数千年来,《孝经》被视作金科玉律,将社会上各种阶层的人士——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分为五个层级,而就各类人的地位与职业,标示出其实践孝亲的法则与途径。
这是自古以来读书人必读的一本书,所以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历史上仅为《孝经》注疏解译的就达500家之多。
更有甚者,大唐皇帝唐玄宗为了弘扬《孝经》思想亲自为之注解、作序,并以俊逸的隶属书写出来,命人刻于石碑之上,以流传后世。
这就是著名的“石台孝经”,此石碑现存于西安碑林的“孝经亭”内。
《孝经》是一部奇书,是一部使人崇高圣洁的书,是一部充满人生智慧的书,是一部承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经典之作。
然而近百年来,国人受到西洋文化的影响,唯以追逐物质文明,而鄙弃固有道德。
凡是传统文化,都被斥为落伍陈腐的东西,如果有人在当下社会中提倡人伦道德,宣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一定会被别人讽讥为迂阔顽固,不识时务。
现代社会上,有多少人心灵污染,沉溺在物质欲望中,迷失自我;为了追求感官的享受,以攫取金钱为人生唯一的目标。
而为了攫取金钱,可以不择手段,所以欺、诳、诈、骗、偷、盗、抢、劫,以至于坑蒙拐骗、绑票勒索等事件充斥于社会之中。
更有甚者,有人为了金钱,可以亲族反目,兄弟成仇,骨肉相残,以至于儿子杀害父母。
这些事件,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成为新闻(例子太多,不胜枚举)。
可怕啊!人性的堕落,为何以至于此?科技愈发达,人心愈迷失;物质愈文明,道德愈堕落;心灵愈污染,治安愈败坏。
究竟如何才能挽救世道人心?如何才能减少罪恶?如何才能自求多福?如何才能消灾免难?乃至如何才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永息战争,天下太平?相信这是现代人最关心最忧心的课题了。
2学习的意义《孝经》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的经典著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
《孝经》不但被历代统治者奉为治理天下的至德要道,同时也是普通百姓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中国传统精神的蕴涵是极为丰富的,这就是弥漫在整个文化中的薪火相传的中华民族所特有的道德观念、生活情理;是中国人民的信念、良心和善。
孔子曾悟出了一些人类的普遍价值一如忠、孝、仁、爱等。
两千多年来,“孝”作为儒家道德体系的中心之本代代相循,随时代的变化而被赋予不同的内涵。
我们在世纪之交时来重新认识《孝经》的思想,对于发扬这一传统精神是有深刻的意义的。
3父母恩重做人要做明白人,不做糊涂人,社会发展到今天,灾难不断,人祸不断,每每打开电视、报纸、网络,处处传来的都是令人痛心的消息,究其原因终归不孝所致,“孝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
当知父母恩重比泰山,我们出自娘胎,父母为了我们能够来到这个世上并且能够平安健康成长付出了所有,父母恩重即使我们倾尽一生,犹不能报父母恩。
亦“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
《父母恩重难报经》云“父母十恩”:第一,怀胎守护恩;第二,临产受苦恩;第三,生子忘忧恩;第四,咽苦吐甘恩;第五,回干就湿恩;第六,哺乳养育恩;第七,洗濯不净恩;第八,远行忆念恩;第九,深加体恤恩;第十,究竟怜悯恩。
父母恩德比天高,比海深。
第一,母亲怀着我们的时候,胎儿的体重压力就像山岳,一动一止就像坏劫风灾,母亲为了胎儿连罗衣都不能挂,化妆的镜台也盖满了尘埃;第二,怀胎经过十个月,苦难的生产即将来临,早晨起来就像生了重病,天天神情闷重像昏沉,惶恐怖愄的心情难以诉述,哀愁眼泪流满胸前衣襟,用含悲的语调告诉亲族家人,惟独惧怕死神来侵夺儿;第三,当母亲生产儿子的日子,五脏总都像要破裂撕开,身体心神几乎闷绝而死,鲜血直流好似屠宰猪羊,生下以后听闻爱儿安健,心情欢喜更加倍于往常,欢喜暂歇然而悲痛又到,难忍痛苦又在贯彻心肠;第四,父母恩德高深且又重大,照顾怜爱从不疏忽失时,吐甘喂儿没有稍作停息,自己咽下苦涩从不皱眉,爱重为儿心情愁苦难忍,恩情深忧心又加倍伤悲,但望能令孩儿吃饱满足,慈母不辞自愿挨饿受饥;第五,母亲甘愿自身投于污湿,而将爱儿移就于净且干,两个母乳专为儿充饥渴,轻罗衣袖用来掩儿风寒,恩爱怜惜恒常废枕不眠,宠爱逗弄才能感到心欢,但愿能令孩儿获得安稳,慈母总不为己寻求平安;第六,慈母让儿依靠就像大地,严父养育儿女可配于天,天覆地载养育万物恩同,父母养儿恩德也是同然。
不厌丑陋更无怨恨怒目,不弃孩儿手足罹患痉挛,对从母腹诞生亲生子女,好坏都是整天珍惜爱怜;第七,母体本来就像荷花芙蓉,精神气色原本健壮且丰,两眉分开就像新柳翠碧,红颜脸色胜夺莲花粉红,对儿恩爱深深摧残玉貌,洗濯不净损伤手盘五龙,只为怜爱男孩以及女儿,慈母手粗脸皱改变颜容;第八,死亡永别母心诚属难忍,在生离家着实亦感悲伤,儿子远行度出关隘山外,母忆挂念担心遥远他乡,日夜母心相随离家游子,其心担忧流泪已数千行,如同猿猴哭泣离别爱子,伤心难过寸寸哭断肝肠;第九,父母对儿恩情极其重大,恩德深重报恩实在困难,子受苦难父母愿代替受,孩儿辛劳母心疼惜不安,听闻子女就要远行出去,怜爱儿心夜卧深觉孤寒,男孩女儿短暂受到辛苦,就会长时使令父母心酸;第十,父母恩德高深且又重大,给儿恩惠怜爱无停歇时,起立坐下母心都相跟逐,接近或是遥远挂念共随,老母年龄即使已一百岁,仍然常常担忧八十岁儿,想知对儿恩爱何时断绝,命尽死了恩爱心才分离。
4《孝经》怎么学更有收益我们学孝经,可以从下面这些角度灵活的理解经典的道理、功能和现实作用,思维放开,不拘泥在字面上。
古人讲“大道至简”,真正的道理其实很简单。
自己“不敢慢于人”,“不敢恶于人”,而能够“爱敬尽于事亲,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修己以安百姓,则千万人悦”,几句话就说明白了,这就是“至德要道”。
4.1 孝敬父母不止于衣食住行,要做的很多,但也不难做,从低到高四个层面。
养父母之身:照顾父母晚年的生活起居,父母年岁大了,体力衰退了,需要人照顾,这是养父母之身。
现在的生存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让父母没有衣食之忧,只能算做到一方面,是否有心学习些真正的营养健康的知识(现在商业化的伪营养学太多),让父母在晚年没有疾病之忧,还得在这方面下一番功夫。
特别是现代人大量的肉食习惯,在身体内积聚了太多的有害毒素,无论是古代的典籍记载还是现在的科学发现无不说明:肉类并非是人类健康的食物,人体的生理结构只是适合的素食,最近西方知名的科学家们纷纷为此作出强而有力的科学证明,而中国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中也早就提出了。
养父母之心:生活起居照顾到了,如果父母常常忧虑,那也是不孝,没有尽到孝。
父母对哪些忧虑?子女多的,子女不和他忧虑;儿女都成家了,邻里之间不和,父母也是忧虑;如果孙子多了,眷属多了,他忧虑操心的地方就更多了。
由此可知,要养父母之心,让父母没有忧虑,欢欢喜喜的过日子,这件事情也不容易。
不但家庭和睦,亲族和睦,朋友和睦,在学校念书,尊重老师,与同学们和睦,友爱同学;在社会上工作,尊敬你的领导人,对你的同事和睦,并且常回家看看,多打电话问候父母,希望父母能够多一份安心,此谓儿行千里母担扰啊。
养父母之志:帮助父母长辈实现人生的理想、抱负和愿望。
父母也都盼望子成龙女成凤,所以我们还要能够打拼一片事业来。
自己能够正业成就,父母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我们的成功,让父母来享受孩子成功的喜悦,不失父母养育之恩。
养父母之慧:帮助父母长辈与时俱进,增长智慧,通晓自然规律,明白真理,人生也就更加快乐,终得安乐自在,大自在。
4.2 孝经除了讲个人在家庭对长辈尽孝,更多的讲了如何在社会上功成名就个人的孝道:我们学《孝经》,行孝道,还要懂得孝顺,但要注意理解“孝顺”这两个字,现代人很容易对“孝顺”一词误解。
我们来看曾子,曾子是孔子门第最重视孝道的一个人,曾子的父亲脾气比较暴躁,有一次把曾子打得浑身是伤,跑来见夫子,夫子不见他,说你不是我学生,曾子不解,夫子说:“你父亲打你,你不会跑啊,你有腿干什么,你父亲把你打死,是你父亲不义啊,你知道吗?”曾子就听懂了,父亲打就跑,所以他父亲下一次刚要打他,他就跑,又要去见夫子,孔子说:“不要见我,你不是我学生”。
曾子又不解,夫子又说:“你父亲打你,你跑那么快,你不让他打,让他打你一下又怎么样呢。
”这是孔子的无可无不可的道理,这样也不对,那样也不对,是有道理的,顺的时候才是孝,我们就要顺,不顺的时候才是孝,我们就要不顺。
这才是懂得孔子道理的人。
个人孝道的三个阶段:开宗明义章第一就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说明孝道的三个阶段。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是孝之“始”;“始于事亲”这也是孝之“始”。
从自己身体的保护、保全做起,从在家里奉事父母做起,这就是孝的起始。
孝之中,“中于事君”这是由家里的“事亲”,走向社会的“事君”,侍奉国君,为国家做事,把孝道推广开来了。
在此过程中间,孝行又转化为侍奉国君的“忠”,这是“移孝为忠”。
孝与忠,曾子说过:“忠者,其孝之本也”,招纳贤士办法中有一条就是要对方:“忠言、忠说、忠事、忠谋、忠誉、忠莫不明通”。
有这“六忠”,则莫不畅通无阻。
宋代岳飞就曾说:“臣窃谓事君以能致其身为忠”,为了忠君,甚至可以献出生命(国君是天下苍生的代表,“侍奉国君”即表示回报天下苍生、黎明百姓,“忠君”则是忠于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