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答案

合集下载

2023届高三语文复习宋词专题之《满江红》(含答案)

2023届高三语文复习宋词专题之《满江红》(含答案)

练字当头熟中生巧——2023届高三复习宋词专题之满江红【词牌常识】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 满江红慢”“ 念良游”“ 烟波玉”“伤春曲”“怅怅词”。

正体,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代表。

变体一,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

以张元干《满江红·春水连天》为代表【练习精选】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段克己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

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

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洁?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

堂上客,须空白。

都无语,怀畴昔。

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

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

谩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1、词中的“此花”是何花,在上阕中作者主要用哪种手法来表现它的形象?2、这首词以花写人,借物言情。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吴潜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

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拼一醉,留君住。

歌一曲,送君路。

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

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注】御带:官名。

1、请赏析词中画横线的句子。

2、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三、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满江红·吴江阻风谢应芳①怪底春风,要将我、船儿翻覆。

行囊里、是群贤相赠,数篇珠玉。

江上青山吹欲倒,湖中白浪高于屋。

幸年来、阮籍惯穷途,无心哭。

归去也,瓶无粟。

吟啸处,居无竹。

看造物、怎生安顿,老夫盘谷②?第四桥③边寒食夜,水村相伴沙鸥宿。

问客怀、那有许多愁?三千斛!【注】①谢应芳,元明间常州府武进人,元末避地吴中。

②盘谷:地名,今河南济源北,此指隐居之地。

③第四桥:指吴江城外的甘泉桥,唐人陆龟蒙曾隐居于此。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人舟行吴江因风被阻,面对怪风忽至,惊惶失措,担心小船倾覆,便解释行囊中只有友人相赠的几篇诗文。

古代诗歌姜夔《满江红》阅读练习及答案(潍坊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

古代诗歌姜夔《满江红》阅读练习及答案(潍坊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

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满江红姜夔仙姥来时,正一望。

千顷翠澜。

旌旗共、乱云俱下。

依约前山。

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

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

神奇处,君试看。

奠淮右,阻江南。

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

[注]①绍熙年间,宋金议和,换得苟安,词人泛舟巢湖。

想起司水之神仙姥,有感而作。

②孙权曾在巢湖与曹操对峙,后凭春水上涨才逼退曹军。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写旌旗猎猎,云雾翻滚,群龙驾车,诸娣族拥,侧面着笔,烘托出仙姥的气势不凡B.下片写仙姥神威,稳固淮右,保障江南。

派遣六丁、雷神镇守东关,寄寓了词人的理想。

C.借孙权和曹操的典故,意在讽刺所谓英雄好汉面对一篙春水也无能为力,只能退军作罢。

D.本词上下片分别以“望”和“看”字领起,且变换角度,突出了诗人的激动、钦慕之情。

I6.本词"篇终出人意表”,请从意境和内容两方面作简要分析。

(6分)【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

【解答】(1)C.“意在讽刺所谓英雄好汉面对一篙春水也无能为力”错。

意在用曹操面对一篙春水也只好退兵来反衬巢湖仙姥,以歌颂其才能之神奇;另一方面也是借历史事迹表现词人对现实的愤慨。

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译文及鉴赏答案

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译文及鉴赏答案

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译文及鉴赏答案《满江红·暮雨初收》由柳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首词是作者赴任浙江桐庐团练推官时所作。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宋词吧,希望同学们会喜欢。

《满江红·暮雨初收》作者:柳永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满江红·暮雨初收》【注释】萧索:①萧条,冷落。

江淹《恨赋》有“秋日萧索,浮云无光”。

②云气疏散貌。

③象声。

漠漠:①迷朦貌。

②广阔貌。

游宦:离乡为宦。

宦,音幻,为官。

区区: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成底事:成就了什么事情。

底:何。

如:底事,犹言何事。

云泉约:归隐的打算。

“一曲”二句:建安诗人王粲,字仲宣,曾做《从军行》五首,其第一首首句为“从军有苦乐”。

《满江红·暮雨初收》【讲解】这首词中,柳永首创《满江红》调名,此调全用仄韵,宜抒悲壮情怀。

柳永这首词写的就是厌倦仕途,渴望归隐的悲愤之情。

“暮雨初收”几句写的是,天将暮时,又下起雨来了,雨一歇,夜幕就已降临,船泊江边,江水是那样澄静,对面岛屿上,水蓼疏淡如烟,阵阵苇风,带来凉意。

“长川”即桐江,今浙江中部,是钱塘江自建德梅城至桐庐一段的别称。

水蓼和芦苇都于秋天繁盛开花,可见时间是萧瑟的秋天;雨后的秋夜,更使人感到清冷。

“萧索”是风吹芦苇之声。

这几句写傍晚泊船情景,以静态描写为主。

至“几许渔人飞短艇”始,词境由静态变为动态,写的是天更加黑下来,渔人们驾着小舟,匆匆回到村落中去;那舟上的点点灯火,闪耀夜空里,映照江水中,黑暗中向前飞行。

“几许”犹云多少。

黑暗中,一切都看不见,惟见灯火闪烁,才知道这是渔舟,“尽载灯火”四字,点出渔舟夜归之神。

这里的动,反衬出整个环境的静寂,因为只有静寂黑暗中,飞动的灯火才显得特别鲜明。

满江红阅读及答案参考

满江红阅读及答案参考

满江红阅读及答案参考满江红宋.辛弃疾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

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

英雄事,曹刘敌。

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

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

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①辛弃疾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他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姜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了卓越军事才能雨爱国热忱。

但他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却遭受排挤,经常被调来调去,先后担任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地方官。

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

②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1:这首词蕴含着作者的复杂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4分)2:这首词在表达技巧方面有何特点?请作简析。

(4分)参考答案:1:这首词通过对往昔英雄人物的追忆与今朝他们了无陈迹的叹息,作者既渴望能如英雄一样建功立业,又深以旌旗未卷头先白为憾;同时,还对自己这样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被朝廷调来调去的之行感到失意和无奈。

2:这首诗因江行兴感,却没有对江上和岸上的景物作任何具体描绘,而是将现实政治感慨与怀古之情有机的结合,采用了一种直抒胸臆的方式,来指点江山、怀古论今,感叹人物命运人事多乖,抒发胸中的郁闷与不平。

阅读练习二1、满江红是这首词的。

(1分)2、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

由江行沿途所见山水引发回忆,蕴含着久别重逢之慨。

B.长为客三字深怀忧愤,强烈地表达了长年客居他乡的寂寞与凄凉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C.吴楚地,东南坼。

化用杜甫的诗句吴楚东南坼,贴切表现出江行所见景象的壮阔。

D.旌旗未卷头先白用借代的手法表达战争未胜利而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的感伤与悲叹。

3、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

秋瑾《满江红》李清照《夏日绝句》阅读答案(2019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题)

秋瑾《满江红》李清照《夏日绝句》阅读答案(2019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题)

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 【甲】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乙】夏日绝句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①靖康二年(1127年),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

宋高宗赵构不顾有识之士极力反对,带领群僚仓皇南逃,建都临安,本诗即作与南渡之际。

甲词结尾长叹“青衫湿”。

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 。

下列关于乙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

A.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B.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C.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

“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答案】【小题1】“青衫湿”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寄寓颇深。

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小题2】B【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词思想感情的理解。

在阅读诗词,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采用“人+事+情“的方法概括作答即可。

本词上片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

词的下片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

九年级语文诗词曲鉴赏《满江红》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诗词曲鉴赏《满江红》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诗词曲鉴赏《满江红》含答案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2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一句中,词人先交代了地点——京华,而后介绍了写这首词的时间——中秋节前后,算是金秋时节。

B.“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大意是篱下开遍菊花,在菊花的点缀下,秋天的风景显得更加明净。

这种令人愉悦的景致给词人留下了美好的心情。

C.“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一句中,词人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家事国事,交织心中,感慨万千。

D.“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一组三字短句斩截有力,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

30.请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答案】29.B30.示例: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

(答“用典”、或直抒胸臆也可)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悲伤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解析】29.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B.“这种令人愉悦的景致给词人留下了美好的心情”表述错误。

这一句诗,诗人自比菊花,表明内心依旧高洁,没有被环境熏染而同流合污。

故选B。

30.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这句诗的意思是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引用唐代白居易《琵琶行》当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手法上运用了典故,情感表达了直接抒发了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忧和忧虑,及难觅知音的苦闷,是直抒胸臆。

从“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可知秋瑾的志向是盼望自己能像男儿一般报效祖国,而从“苦将侬强派作蛾眉”可知,现实却遇到一个不理解自己,这么一个庸夫俗子的丈夫。

秋瑾《满江红》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秋瑾《满江红》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5分)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2.(1)词中“侬”“殊”是什么意思?(2分)
(2)“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3分)
答案:
12. 【古诗鉴赏】(5分)
(1)(2分)“侬”:你。

“殊”:很,甚。

(2)(3分)(翻译句子1分,分析1分,情感1分)
这几句诗的意思是: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1分)。

运用短句,节奏明快(1分),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的淋漓尽致(1分)。

秋瑾《满江红》历届中考古诗赏析题2019.10

秋瑾《满江红》历届中考古诗赏析题2019.10

秋瑾《满江红》历届中考古诗赏析题2019.101.(2019年云南省中考题)(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13题。

(4分)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来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2.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4分)12.(2分)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或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1分)13.(2分)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1分),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

(1分) 2.四川达州市2019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四、诗歌鉴赏(共5分)【甲】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乙】夏日绝句①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①靖康二年(1127年),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

宋高宗赵构不顾有识之士极力反对,带领群僚仓皇南逃,建都临安,本诗即作与南渡之际。

13.甲词结尾长叹“青衫湿”。

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下列关于乙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满江红辛弃疾阅读答案

满江红辛弃疾阅读答案

满江红辛弃疾阅读答案满江红辛弃疾阅读答案满江红·山居即事辛弃疾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

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

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

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

闲日永,眠黄犊。

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假设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

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注释】①一泓(hóng):一片清水从诃中所写"被野老、们扶入东园"的情况看,似指作者晚年住地江西铅山的带湖。

②"更何处"两句:言一对鸂鶒相逐水戏嬉。

杜甫《春水》诗:"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鸂(xī)鶒(chì):水鸟。

又名紫鸳鸯。

故来:常来,说是特意来,也通。

③"细读"两句:边读《离骚》边饮酒,赏竹又何碍于食肉。

细读《离骚》还痛饮:《世说新语·任诞篇》:"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饱看修竹何妨肉:苏轼《绿筠轩》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辛词那么谓赏竹和食肉两不相碍。

修:高④"有飞泉"两句:更有山泉飞泻,似日日捧出千斛明珠。

斛:古代以十斗为一斛。

后又改为五斗。

⑤秧(yāng)新谷:稻子长出新的秧苗。

⑥闲日永:因为没事干,觉得日子长。

⑦云连麦垄:田野成熟的麦子,像连天的黄云。

垄,通"垄"。

⑧"假设要"两句:谓如果知足,眼前的一切足以使人满足;如果不知足,那么终究何时方得满足。

【译文】几只轻盈的鸥鸟飞来,把满湖碧绿澄澈的湖水都扰动了。

还有不知哪里来的一双紫鸳鸯,也成心加进来逐水嬉戏,争闹不休。

我一面细读《离骚》,一面举杯痛饮;在饱看翠竹之余,也不推辞各种肉食关味。

附近还有一道瀑布,犹如明珠飞溅,供我欣赏,它不停地倾泻着,日日足有五千斛。

满江红 阅读附答案

满江红 阅读附答案

满江红阅读附答案
满江红
 赵鼎
 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

 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

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

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

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

肠欲断,头应白。

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

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极。

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

 【注】:赵鼎,南宋初年贤相,此词写于靖康之变后,作者奉宋高宗之命,告别中原南渡,途经仪真江口时。

 10.上阙选取了哪些典型景物?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
 11.下阙抒情,寄寓了作者什幺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0.选取密布的秋云、劲催的凄风、霏霏的秋雨、投碛的征鸿、寒青的山色等秋季的典型景物。

(1分)
 营造了凄凉(凄迷)惨淡(压抑)的氛围(1分),写出了作者内心悲凉、无所适从、依恋故园的情感(2分),也暗示了国家破败、山河飘摇的时代特点(1分)。

 11.天涯路,江上客,写出漂泊流落之苦。

 肠欲断,头应白,写出破国亡家之恨。

 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写出功业无成、年华已逝的迟暮之悲
 须信除是奈何等词写出愁苦心情难以排遣、无可奈何的心绪。

 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写出了激愤豪迈之气和爱国热情。

文天祥《满江红》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天祥《满江红》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满江红①文天祥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后山②《妾薄命》之意。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

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

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側。

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曲池合,高台灭。

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

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

笑乐昌③一段好几流,菱花缺。

【注】①满江红:南宋灭亡时,王夫人作为昭仪随宋恭帝被俘北上,在驿璧上题词《满江红》,后文天祥被押往大都见此词作《满江红·代王夫人作》,囚于大都几年后又作此词。

②后山:陈师道,曾巩的学生,曾写《妾薄命》诗,表达对曾巩的仰慕和悼念。

③乐昌:陈朝乐昌公主,陈将亡时,与丈夫击破铜镜各执一半,陈亡,乐昌为杨素所有,后仍与丈夫“破境重圆”。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词作开头两句暗指作者被囚于燕京已很长时间了,“捱”字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与痛苦。

B.“曲池合,高台灭”两句写出曲池、高台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C.“妾身元是分明月”表明作者心志,虽然巨变后不少人侍奉新朝,但作者却不事二主,宁折不弯。

D.词作最后两句为抒情作者希望宋王朝能像乐昌公主的铜镜一样,破碎之后终得重圆。

E.词作上片用“肌玉”“泪珠”“花钿”等塑造了一个动人的美人形象,表现了词人的爱国热情,形象生动。

15.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6分)14.B、D(选对一项给2分,两项全对得满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题思路】B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叹”错误,曲池、高台的变化是宋王朝覆亡的缩影,表达了作者对宋王朝覆灭的深切悲痛。

D项,结合文天祥宁折不弯的气节和词作的注释可以知道,最后两句中的“笑”是批判性的。

作者认为,破镜虽得重圆,但已不复为原镜了。

15.【答案示例】①借景抒情,“几番秋色”“蕉影上窗纱,青灯歇”共同构成一幅凄凉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的忧国伤感之情。

满江红阅读答案-辛弃疾

满江红阅读答案-辛弃疾

满江红阅读答案-辛弃疾(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满江红阅读答案-辛弃疾满江红辛弃疾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

《满江红》.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答案版(语文新高考)

《满江红》.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答案版(语文新高考)

《满江红》·理解性默写
1.《满江红》中,写作者思量过去八年生活况味,思念故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瑾在《满江红)中与男儿进行对比,表达自己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句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使得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

(用秋瑾《满江红》中的语句作答)
4.《满江红》中,写作者在困境中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江红》理解性默写·参考答案
1.满江红
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2.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3.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4.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渐。

满江红古诗词鉴赏答案

满江红古诗词鉴赏答案

满江红古诗词鉴赏答案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满江红古诗词鉴赏答案满江红段克己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

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

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洁?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

堂上客,须空白。

都无语,怀畴昔。

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

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

谩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1)词中的“此花”是花,在上阕中作者主要用了等手法来表现它的形象?(2分)(2)这首词以花写人,借物言情。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答:答案10.(1)菊花反衬(“用典”或“对比”也可,但不能填“托物言志”。

)(2)①作者首先表达了自己坚守高洁的愿望。

他看到凄风苦雨中“此花能保,英英鲜质”,不由得想起了陶渊明和屈原,为菊花生不逢时却能自保而欣慰;②同时,从下阕中“汝身孤特应难立”等句也可看出作者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对自己命运的深深忧虑。

③还用“堂上客,须空白”等句感叹岁月匆匆,功名未就,对已逝黄金年华无限怀念和遗憾。

(每点2分)古诗词鉴赏答案:秋夜曲古诗词鉴赏答案生查子独游西岩古诗词鉴赏答案与东吴生相遇古诗词鉴赏答案唐多令古诗词鉴赏答案新晴山月古诗词鉴赏答案归嵩山作古诗词鉴赏答案雨晴古诗词鉴赏答案早寒有怀古诗词鉴赏答案溪亭古诗词鉴赏答案天净沙·秋古诗词鉴赏答案黄溪夜泊古诗词鉴赏答案观魏博何相公猎古诗词鉴赏答案钟山晚步晚步西园古诗词鉴赏答案塞路初晴古诗词鉴赏答案含山店梦觉作宿渔家古诗词鉴赏答案双调?沉醉东风古诗词鉴赏答案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古诗词鉴赏答案相见欢古诗词鉴赏答案生查子?元夕正月十五夜古诗词鉴赏答案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古诗词鉴赏答案孤雁古诗词鉴赏答案雨后池上古诗词鉴赏答案听赵秀才弹琴古诗词鉴赏答案赠范晔①古诗词鉴赏答案江村古诗词鉴赏答案溪亭古诗词鉴赏答案蝶恋花·散花楼送客古诗词鉴赏答案新晴山月古诗词鉴赏答案晚游宿田家古诗词鉴赏答案唐多令惜别古诗词鉴赏答案野步古诗词鉴赏答案卜算子古诗词鉴赏答案寻陆鸿渐不遇古诗词鉴赏答案听流人水调子古诗词鉴赏答案泪古诗词鉴赏答案落第长安古诗词鉴赏答案断章古诗词鉴赏答案三衢道中古诗词鉴赏答案听赵秀才弹琴古诗词鉴赏答案画堂春古诗词鉴赏答案泷中?古诗词鉴赏答案题岳阳楼古诗词鉴赏答案从军行古诗词鉴赏答案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古诗词鉴赏答案早花古诗词鉴赏答案临江仙古诗词鉴赏答案春归古诗词鉴赏答案帐夜古诗词鉴赏答案余杭四月古诗词鉴赏答案。

古诗词刘克庄《满江红》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刘克庄《满江红》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一)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2-14题。

(共12分)满江红【南宋】刘克庄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

唐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

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

有谁怜、猿臂故将军②,无功级?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

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

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

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注释:①磨盾鼻:在盾牌的把手上磨墨,指在军中作檄文②猿臂故将军:指李广。

李广长年征战匈奴,却终身未能封侯。

12.下列对这首词上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金甲雕戈”句写出了词人当年在军中披坚执锐、雄姿英发的形象。

B. “一挥千纸,龙蛇犹湿”突出了拟写檄文之快,可见词人才思敏捷。

C. “铁马”两句化用陆游《书愤》中的诗句,表达对环境艰苦的无奈。

D. “有谁怜”句以李广自况,写自己虽一心想抗金却不被任用的悲愤。

13.下阕写到“且教儿诵《花间集》”。

以下各组句子,最不可能选自《花间集》的一项是(3分)A.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

B.插花走马落残红,月明中。

C.昨夜西溪游赏,芳树奇花千样,锁春光D.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14.有评论家说本词“故作旷达语”,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你对该评论的理解。

(6分)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8分)(1)“枫叶”是诗人笔下常见的形象,白居易《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2)京剧传统剧目《四郎探母》中“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浅水龙被困(3)学校里的历史爱好者成立了“鉴之”社团。

有同学说,这个名字暗含了“以史(4)奥运会女足亚洲区预选赛附加赛第二回合中,中国队0:2落后,为扭转局风翻盘,赢得胜利。

三、(25分)12.(3分)C 13.(3分)D14.(6分)答案示例:词人搁置平戎策等与军旅有关的作品,转而关注《茶经》《花间集》等闲适之作,貌似旷达。

实际上词人还在挂念当初的从军生涯,并借李广、烛之武等典故表达自己不被任用的悲愤。

初中满江红试题及答案

初中满江红试题及答案

初中满江红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满江红》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辛弃疾答案:D2. 《满江红》中“怒发冲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喜悦B. 愤怒C. 悲伤D. 惊讶答案:B3. “抬望眼,仰天长啸”中的“抬望眼”是什么意思?A. 抬头看天B. 仰望星空C. 期待未来D. 盼望远方答案:A4. 《满江红》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决心?A. 渴望和平B. 渴望胜利C. 渴望自由D. 渴望报仇答案:D5. 《满江红》中“待从头、收拾旧山河”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愿望?A. 重整旗鼓B. 恢复旧貌C. 重新开始D. 重建家园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满江红》是一首_________(体裁)。

答案:词2. 词牌名“满江红”通常用来表达_________(情感)。

答案:豪迈3.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胡虏”和“匈奴”指的是_________(民族)。

答案:敌对民族4.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的“三十”和“八千”是_________(数量词)。

答案:虚指5.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中的“莫等闲”是劝诫人们不要_________(行为)。

答案:虚度光阴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答案:《满江红》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辛弃疾通过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抗击外敌、恢复国土的坚定决心。

2. 分析《满江红》中“靖康耻,犹未雪”一句的含义。

答案:这句诗指的是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这是宋朝历史上的奇耻大辱。

辛弃疾在这句诗中表达了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刻记忆和对恢复国家尊严的强烈愿望。

四、阅读理解题(共20分)阅读《满江红》全文,回答问题。

满江红辛弃疾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秋瑾《满江红》理解性默写(13题,含答案)

秋瑾《满江红》理解性默写(13题,含答案)

秋瑾《满江红》理解性默写(13题,含答案)1.___________,秋容如拭。

2.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_____。

3.身不得,男儿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

5.莽红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6.秋瑾的《满江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7.秋瑾的《满江红》中“___________”一句是化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8.秋瑾《满江红》中,写作者突破家庭牢笼、思量过去八年生活况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秋瑾《满江红》中,表达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秋瑾在《满江红》中,与男儿进行对比,表达自己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最能表现诗人推翻满清解放天下的凌云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最能体现秋瑾不甘落后于须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使用典故暗示自己和国家的危难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瑾《满江红》理解性默写答案1.为篱下黄花开遍2.八年风味徒思浙3.心却比,男儿烈4.英雄末路当磨折5.何处觅知音?青衫湿!6.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7.为篱下黄花开遍8.秋瑾《满江红》中,写作者突破家庭牢笼、思量过去八年生活况味的句子是: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江红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提问一下词的知识(词牌名,题目等)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培养语感(个人自由朗读)
3、学生读后的感悟描述:你的第一感觉怎样?
(上阕稍慢,下阕稍快。

或上阕的悲痛,下阕的激昂。


初步归纳:《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全词分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慢,抒发悲愤之情;下阕速度稍快,情绪高亢激昂,
4、齐声吟诵
思考:岳飞一生的追求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明确:“还我河山”可概括岳飞一生的追求。

(板书)
5、学习上阙
(1)请学生根据注释,翻译(可让学生课前完成此预习)
译文:愤怒得头发直竖冲开高冠,倚着高楼上的栏杆,潇潇的雨声刚好停歇。

抬头朝着远方放眼,仰起首来对着天空大声呼啸,奋发图强的志气激动剧烈。

年已三十,虽建立了一些功业却象尘土,八千里路的行军战斗有如披云戴月。

一定不要轻意地让少年的头发花白,换来白白的悲伤凄切。

(2)朗读赏析
A、请学生齐读
B、指名学生朗读,说说每句应该重读的地方,为什么?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 (此句学生齐读,个别读后由师再范读)
分析:重读“怒”,“潇潇雨歇”舒缓一点,因为是景色描写。

“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是说由于异常愤怒,以致头发竖起,把帽子也顶起来了。

提问1:为什么愤怒?(用原文回答)
明确:“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提问2:这是一个特写镜头,描绘了一个怎么样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明确: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

引:“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 ——柳永《八声甘州》
风景自是宜人,在这种情况下登楼远眺,自有一番郁结在心头。

B、“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分析:重读“抬”,因为是动词以及“长啸”“激烈”,一般武侠小说中,才有长啸,英雄感叹,表壮怀之激烈。

“啸”是感情激动大时发出的声音,要读得相对来说缓一
点。

“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

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分析:重读:“尘与土”“云和月”“三十”“八千”。

请学生看一下注释,理解什么
意思。

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月、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又体现了任重道远、不可懈怠的自励之意。

两句话把作者的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

岳飞在这里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尘与土”;“云和月”。

表白了自己的观点,既形象又很有诗意。

引:虚怀若谷,严以律己,身先士卒。

补充小故事二、九。

D、“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此句学生齐读,个别读后由师再范读)
分析:重读:“白”“莫”“空”,劝诫人要惜时。

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

这两句话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着上面表达出的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头,那悲伤都来不及了。

它有力地结束词的上片所表达的作者心情。

既是激励自己,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借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

提问:这句和我们学过的哪首古诗的意思相同呢?
明确: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引: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

(元·高明)
(以上每句分析完,都指导学生再齐声朗读,再个别读,或者师范读,以达到
更好的朗读
训练的效果。

下阙同。


(3)小结
上阕写作者要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

(4)配乐齐读,让学生尝试背诵
6、学习下阙
(1)请学生根据注释,翻译(可让学生课前完成此预习)
译文:靖康二年北宋的大辱奇耻,还未洗雪,为人臣的愤恨,何时才能熄灭!驾驶战车,冲破阻拦像踏破贺兰山的空缺。

英雄的志气要像饥饿一样狠狠吃掉敌人的肉,要在说说笑笑之间口渴了喝尽敌人的血,等待着从头收拾整理旧时的山河,
然后朝拜皇帝的宫阙。

(2)朗读赏析
下阕写了三层意思:对金掠夺者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
即忠于
祖国的赤诚之心。

请找出相对应的诗句朗读分析
A、请学生齐读
B、请学生逐句说说朗读体验
C、指导朗诵:这四句,句式短促,音韵铿锵。

语速稍快,要把急切的期望
读出来。

(以下同)
D、对金掠夺者的深仇大恨:“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此句
学生齐读,个别读后由师再范读)
分析:重读“恨”。

“靖康”是宋钦宗赵桓的年号。

“靖康耻”,指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区沦陷,徽宗、钦宗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北去的奇耻大辱。

“犹未雪”,指还没有报仇雪恨。

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所以,岳飞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时灭”)的感慨。

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情感强烈。

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原因。

古代的战车叫“长车。

把全诗的中心突出来,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怀壮志,就因为靖康之耻,几句话很抽象,但是过渡得很好,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

山河破碎,生民涂炭,使岳飞怒指匈奴胡虏,转入第二层: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分析:重读“驾”,要读出自豪感和豪壮的气势;“踏破”读出必胜的信念。

后两
句要把恨、乐观读出来。

提问: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切齿痛恨,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愤激之语,同时又把收复山河的宏愿、征战的艰苦,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
现出来。

指导朗诵:要读出豪迈的气势来。

C、收拾金瓯,重扶社稷,又使岳飞顿生凌云之志——第三层: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此句学生齐读,个别读后由师再范读)
指导朗诵:要读出必胜的信心,高亢的语调。

分析:重读:“待”“收拾”(“朝天阙”,学生可能读不好,一定要让学生放开读)。

收拾,平时我们用在哪儿?桌子,对,这里像收桌子一样,以收拾金瓯的决胜气概镇住全词,与发端的力量悉称。

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

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

(4)小结
下阙节奏稍快有变动,其情感更为高亢激越,表现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
英雄气概。

三、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激励人心的爱国词。

本词的内容充满了对敌寇的痛恨,对国家的热爱。

全词风格粗犷,音调激越,感情奔放,气势恢宏。

它表达的是作者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是当时人民奋起杀敌的愤怒的吼声。

从艺术上看,本词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有
着强烈的感染力。

四、布置作业
将军佳作世争传,三十功名路八千。

一种壮怀能蕴籍,诸君细读《小重山》(见课本95页“积累与运用2”)并赏析1、请学生齐读,然后自由读,品一下此词与《满江红》有何不同。

(风格上此为婉约)
2、赏析: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壮怀激烈,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小重山》词,是用另一种艺术手法表达他抗金报国的壮怀。

岳飞的抗金之志,不但受各奸臣的忌恨迫害,还受到其他将军如:张浚,刘光世等的阻挠,故岳飞有曲高和寡,知音难遇之叹。

《小重山》就是抒写了这种心情,上半阙写忧深思远之情,下半阙“白首”2句,表面似乎情绪消极,实际上是壮志难酬的孤愤。

“欲将”三句则用比兴含蓄的手法点出“知音”难遇的一种凄怆情怀,甚为沉郁。

深秋寒夜,梦回沙场,蟋蟀不住的悲鸣惊破了这壮怀激烈的梦。

醒来独徘徊,月色朦胧心寂寂。

瑶琴声声,恨无知音,一腔心事难尽……通读全词,作者“还我河山”的血脉贲张的斗志,面对的却是“议和”声浪甚嚣尘上,寂寥憾恨的心境跃然纸上。

梦再热烈,终究要醒来,将军白头,面对着惨淡的家国现实,谁是这声裂弦索的真正知音? 此刻充斥词境的,
便只有朦胧月光下蟋蟀的凄苦悲吟……
上阙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

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

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寂,
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

下阙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

前三句感叹岁月流逝,归乡无望。

“阻归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难以归去,实际暗喻着对赵构、秦桧
等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

后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词表现了作者不满“和议”,反对投降,以及受掣肘时惆怅。

体现了作者强
烈的爱国情感。

五、板书设计
满江红
岳飞
上阕:为国家杀敌的豪情
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还我
对金掠夺者的深仇大恨;
下阕: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河山
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