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6自然灾害与防治

合集下载

全国卷地理真题及解析

全国卷地理真题及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卷Ⅰ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D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B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 种植土层和砂层C. 砂层和砾石层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C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 保护生物多样性性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 调节局地小气候试题分析:1、通过简图可发现该模式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铺设此层利于让经过上层土层处理的雨水下渗,并把渗下的雨水导出流走;故该雨水花园地下部分含水量变化很大,为保证地表植物生长,必须保持土壤合适的水分条件,覆盖树皮可达到此目的;2、雨水下渗后种植土层和砂层可对雨水直到过滤作用,达到在一定程度上净化雨水的作用;B正确;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同时因减小了地表径流,可有效起到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频率和程度;故C正确;考点:可以看出考察的主干知识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水循环中蒸发、下渗、地表径流等主要环节的发生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探讨水循环有关地理原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指导意义;甘德国际机场图2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4~6题.4. 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AA. 位置B. 经济C. 地形D. 人口5. 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DA. 地区经济发展缓慢B. 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C. 飞机飞行成本降低D. 飞机制造技术进步6.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CA. °NB. 60°NC. 53°ND. 40°N试题分析:4、该机场位于北大西洋空中航线的必经之地,该机场位于纽芬兰岛上;该岛是北美洲的最东端,飞机飞离北美洲,飞往欧洲地区最后的补给点;也是由欧洲飞往北美洲地区航线上,在飞近北美大陆时第一个补给点;故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其成为最繁忙的机场;A正确;5、随着飞机制造业技术的发展,飞机载油量增加,单位距离能耗降低,飞机携带的燃油可满足航渡大西洋的需要,已无必要经过该航空港;D正确;6、机场位于50°N附近,假设该飞机沿经线飞行,在1小时内飞过650千米,大约6个纬度;因此飞机所在纬度最高约56°N,最低约44°N;故C正确;考点:航空运输、距离计算;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3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7.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浓度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8、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9、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A、资源量不足B、破坏环境C、成本过高D、市场需求不足7、B8、A9、A解析试题分析:7、气温越低,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越厚;图中四地气温低于4°C持续时间较长的为甲、乙两地;甲地位于渤海内部,海水深海水体积巨大;乙地位于大陆附近,故乙海水较浅,海水体积较小,易结冰且结冰期更长;B正确;8、冰层厚度越大,单位面积海冰资源量越大;图中葫芦岛市纬度最高,气温最低,当地海冰厚度最大;故A 正确;9、受全球变暖的影响,目前渤海海岸地带冬季结冰期短、冰层薄,海冰资源数量有限;故A正确;考点:海洋环境名师点睛该试题情境新颖,重点考查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理原理及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本组试题以一幅等值线图,考查了海冰形成的影响因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等;图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4,完成10-11题;10、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11、推测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10、D11、B解析试题分析:10、该区域外力以淤积作用为主,近海地区海水变浅,则水深2米的位置与检测距起点的距离越大,反之当海水侵蚀的速度超过泥沙的沉积速度,则两者的距离变小;图中两者距离在1975年至1978年间,两者距离扩大,此后两者距离总体上逐渐缩小;故当地外力作用是先淤积为主,后侵蚀为主;D正确;11、在1992年——1997年间两者距离持续缩小,说明海域沉积作用持续减弱,应是黄河携带入海的泥沙减小所致;若该时间段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增加,黄河的水量会增大,河流输沙量增大,河口地区泥沙淤积强烈,A错;此时段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小,会导致泥沙量减少,B正确;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注入黄河的径流量会增加,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也会使黄河水量增加,故C、D错;考点:流水作用名师点睛本组试题以一幅坐标图,考查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重点考查流水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求学生通过正确提取图中信息,联系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理原理,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36、22分阅读图文材料,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图7属内陆沿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6分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4分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8分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36、答案1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3分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3分2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2分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量小;2分3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2分市场需求增大;2分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2分影响: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2分4赞成: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技术成熟,增加就业等;4分不赞成: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解析试题分析:1从卤虫的生活习性入手,结合当地湖泊的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大盐湖为内陆湖,陆地河流带来盐分在湖泊中积累,使湖泊成为咸水湖,湖水盐度高,适宜卤虫生长;陆地河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为藻类的繁生提供了条件;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2材料中明确了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卤虫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市场需求量小;同时受制于其运输需要低温条件,运输不便,导致当时卤虫产业规模小;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量小;3从渔业资源的枯竭及市场需求分析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过度捕捞使野生渔业资源日益枯竭,捕获量减小;环境保护力度加大,限制了野生鱼类的捕捞量;对鱼类的市场需求扩大;海洋渔业产量减少;市场需求增大;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影响:受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对优质鱼饲料的需求量大增,促进了大盐湖卤虫捕捞产业的发展,卤虫捕捞量增加,从业人员增加;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4赞成:发展卤虫捕捞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卤虫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可促进当地就业;增加当地经济收入;带动交通等基础设施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技术成熟,增加就业等;不赞成:过度捕捞会导致卤虫资源枯竭;该湖为咸水湖,湖泊生态系统非常脆弱,易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考点:咸水湖生态系统、产业活动名师点睛试题以区域图为背景,图像与文字材料结合,素材常规但不落俗套;设问体现地理思维的层次性,层次递进,落点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试题立意于平实之中,但意味深远;在问题设计上,各小题之间联系紧密且又具有适当的梯度;第1小题从入手,考查考生对地理事像的探究分析能力;第2小题从产业发展条件入手,考查考生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分析能力;第3、4小题从产业发展原因和影响入手,考查考生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对地理意义的归纳概括能力;地理思维过程按照“独特地理环境→发展条件→产生的影响”的思路展开,意在引导考生关注产业可持续发展、关注地理学科本质、掌握地理分析问题的能力;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2°C;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机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8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的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8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热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8分2图8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8分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8b的原因;8分37. 答案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3分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5分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4分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4分3冬季;2分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3分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3分解析试题分析:1海拔高是导致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原因;和东北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地区纬度较低,冬季获太阳辐射量多,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地表温度高,冻土层融化;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2观察图中甲地与五道梁地区的温度和纬度差异;甲地年均温高于五道梁地区,甲地冻土层厚度变化大,永久冻土厚度较小,地基土频繁的冻融不稳;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容易频繁的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中期稳定性;3工作季节为冬季;冬季高原面上气温低,冷凝段温度低于路基温度,蒸发段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气态物质在此段冷凝转化成液态流回蒸发段;冬季气温低于低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倾斜设置可增加热棒与地层的接触面积,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对地层温度的调节作用更强;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考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板块构造名师点睛该题以“青藏铁路建设中多年冻土障碍的克服”为背景材料,层层设问,包括青藏高原的独特气候成因、青藏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热棒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探究地理问题,并解决地理问题;该题难度大,是本套试题中难度最大的题,要求学生具备综合分析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42. 10分旅游地理近年来,滑雪、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渐成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活方式;几位户外运动爱好者拟于8月前往图9所示区域进行峡谷徒步旅游;分析该时段在该地区峡谷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答案该峡谷地形复杂、植被茂密、人烟稀少,易迷路;2分海拔高、缺氧,易发高原反应;2分8月份降水多,易遭遇洪水;2分山高谷深,易遭遇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分河谷蚊虫较多,易受蚊虫侵扰;2分解析试题分析:结合图中经纬网可判断当地为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该季节当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且多暴雨,强降雨可诱发山洪;该地山体高大,地势陡峻,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山体破碎,在强降水条件下可出现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该峡谷地形复杂、植被茂密、人烟稀少,易迷路;海拔高、缺氧,易发高原反应;8月份降水多,易遭遇洪水;山高谷深,易遭遇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河谷蚊虫较多,易受蚊虫侵扰;考点:旅游安全名师点睛该题以“近年来,滑雪、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渐成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活方式”为材料,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现象,考查学生在野外活动应对危险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生活常识和地理技能,突出地理学科生活意义和现实意义;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0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10bM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43,答案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4分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2分降水量大且集中;2分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2分解析试题分析: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风暴潮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河流洪峰水位高;M地地形平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受海湾地形影响风暴潮多发,河口地区受海水顶托作用明显;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考点:洪涝灾害名师点睛该题泰国城市水患为材料,考查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此题难度不大,根据M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情况,可以推测出M城水患严重的主意自然原因,根据材料中提示“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以此为突破口;同时起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现实问题的作用;44、10分环境保护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44、答案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3分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3分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4分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在开挖石料之前,应收集表层土壤并就近集中堆放,在堆放过程中,可建设围墙以防止水土流失;堆放弃料后,应对弃料进行压实,把收集的土壤平铺到弃料上,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以利于复耕复种;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考点:土壤保护名师点睛该题以喀斯特特殊土层条件为材料,考查在工程建设中,如何保护土层,保护土壤的肥力,保护好生态环境;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题清楚,在“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的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注意从开挖石料、堆放弃料之前和之后分别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同时需注意结合喀斯特地形水土流失严重的特点;该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和推理能力;。

2015全国卷高考地理高清版解析

2015全国卷高考地理高清版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1~3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 种植土层和砂层C. 砂层和砾石层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 保护生物多样性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 调节局地小气候甘德国际机场(图2)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

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

据此完成4~6题.6045°50机场4. 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A. 位置 B. 经济 C. 地形 D. 人口5. 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 地区经济发展缓慢B. 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C. 飞机飞行成本降低D. 飞机制造技术进步6.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A. 66.5°NB. 60°NC. 53°ND. 40°N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图3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

据此完成7~9题。

城市年平均气温≤–4℃日数等值线7.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 8.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A .葫芦岛B .秦皇岛C .大连D .烟台 9.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A .资源量不足B .破坏环境C .成本过高D .市场需求不足 图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2015年高考新课标2地理试卷(高清详解版)

2015年高考新课标2地理试卷(高清详解版)

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答案】1.D 2.D 3.A【解析】试题分析:1、该地基塘转建设用地,湿地面积减少,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量减少,大气湿地降低,大气降水减少,大气比热容减小,气温变率增大,地面摩擦力增大,近地面风速减小,故答案A,B、C错误,选D。

2、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对花卉、蔬菜需求不断增长,花卉、蔬菜市场不断扩大,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可以直接提高经济收入,故答案D。

3、自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渐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传统的基塘农业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导致大部分湿地变为建设用地。

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

图1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4~5题。

气压/hp b 气温 气压 14 16 18 2022 24 时 0 5101520图1 253035790792 794 796 798 气温/℃4. 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A .16时~17时B .17时~18时C .18时~19时D .19时~20时5.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A .气温水平差异减小B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D .大气逆辐射减弱【答案】4.C 5.B【解析】 4、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空气迅速代替暖空气,气温迅速降低,气压迅速升高,是气温和气压变化最剧烈的时段。

完整word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自然灾害与防治练含解析课件

完整word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自然灾害与防治练含解析课件

专题 17 自然灾祸与防治1.练高考(2015?福建卷) B. 【选修 5—自然灾祸与防治】风暴潮是指因为激烈狂风扰动,惹起近海水面异样高升,海水侵溢上陆的现象。

图19 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超戒备风暴潮均匀发生次数的逐月变化。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 1)指出该省超戒备风暴潮发生的主要季节,并剖析其原由。

(9分)( 2)简述该省防守风暴潮灾祸应采纳的主要举措。

(6分)【答案】( 1)( 9 分)季节:主要集中在夏、秋天节。

原由:该省沿海夏、秋天节多台风活动,易形成超戒备风暴潮;河流入海流量大,对风暴潮起顶托作用(或与天文大潮相遇),增添超戒备风暴潮发生的次数。

( 2)(6 分)增强风暴潮灾祸的监测和预告:加固谨防;保护生物(红树森、珊瑚礁)海岸,创造沿海防备林;增强宣传教育,提升民众防守风暴潮灾祸的意识。

(其余言之有理,酌情给分)【名师点睛】自然灾祸防守举措分为非工程性举措和工程性举措。

非工程性防守举措指成立监测与预告预警系统各应急体制;成立健全法例系统,增强防洪规划与管理;增强宣传教育,提升公民生态环境意识。

工程性防守举措指经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祸系统,最后达到减灾的目的。

详细方式:一是改变地表环境,防备或减少自然灾祸的强度;二是能够隔断或控制灾祸与人口、财富等的直接相遇;三是能够改变财物等的特征,提升抗灾性能,减少灾祸损失。

(2015?山东卷) 45.(10分)【地理-自然灾祸与防治】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556 年 1 月 23 日 24 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域发生8.0 级以上地震。

据﹤明史.五行志﹥记录:“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

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

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子陷于地中,或平川突出山阜,或一日数震,华岳、终南山鸣,河清多日。

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

”据资料剖析此次地震致使重要人员伤亡的主要原由。

【答案】地震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在子夜,人员来不及反响;地震涉及的范围广、人口多,房子坍毁严重;次生灾祸(水灾)严重。

2015年高考真题新课标全国2卷文综(地理部分)解析版

2015年高考真题新课标全国2卷文综(地理部分)解析版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墉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

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以花卉、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1-3题1、该地基塘转就以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答案】1.D2.D3.A【解析】1、该地基塘转建设用地,湿地面积减少,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量减少,大气湿地降低,大气降水减少,大气比热容减小,气温变率增大,地面摩擦力增大,近地面风速减小,故答案A,B、C错误,选D。

2、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对花卉、蔬菜需求不断增长,花卉、蔬菜市场不断扩大,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可以直接提高经济收入,故答案D。

3、自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渐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传统的基塘农业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导致大部分湿地变为建设用地。

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3且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出沙尘暴,图Ⅰ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些完成4-5题。

4、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A.16时-17时 B .17时-18时C.18时-19时 D. 19时-20时5、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 大气逆辐射减弱【答案】4.C5.B【解析】4、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空气迅速代替暖空气,气温迅速降低,气压迅速升高,是气温和气压变化最剧烈的时段。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及解析全国卷1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及解析全国卷1
【解答】解:雨水下渗后种植土层和砂层可对雨水直到过滤作用,达到在一定程 度上净化雨水的作用。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是种植土层和砂层。
故选:B。 【点评】水循环中蒸发、下渗、地表径流等主要环节的发生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探讨水循环有关地理原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指导意义.
3.(4 分)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空运输的相关知识.
5.(4 分)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10
A.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C.飞机飞行成本降低
B.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D.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考点】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 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2:知识迁移法;522: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航
空运输的相关知识.
6.(4 分)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 650 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 小时候后
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
A.66.5°N
B.60°N
C.53°N
D.40°N
【考点】1J: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菁优网版权所有
11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如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 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 7~9 题.
7.(4 分)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考点】49: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11:特征类简答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4:利用地理事实;51F: 自然灾害.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每小题0分)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1.(4分)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2.(4分)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种植土层和砂层C.砂层和砾石层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3.(4分)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甘德国际机场(如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4~6题.4.(4分)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A.位置B.经济C.地形D.人口5.(4分)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地区经济发展缓慢B.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C.飞机飞行成本降低D.飞机制造技术进步6.(4分)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A.66.5°N B.60°N C.53°N D.40°N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如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7.(4分)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8.(4分)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9.(4分)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资源量不足B.破坏环境C.成本过高D.市场需求不足如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10~11题.10.(4分)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11.(4分)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一)必考题12.(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如图)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13.(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二)选考题,任选一模块作答(10分)【旅游地理】14.(10分)近年来,滑雪、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渐成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活方式.几位户外运动爱好者拟于8月前往如图所示区域进行峡谷徒步旅游.分析该时段在该地区峡谷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自然灾害与防治】15.图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b示意M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环境保护】16.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0分)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1.(4分)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考点】59: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专题】12B:城市化进程图;36:图文结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21:人口与城市.【分析】通过简图可发现该模式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铺设此层利于让经过上层土层处理的雨水下渗,并把渗下的雨水导出流走。

2015年高考地理全国各地试题分类汇总3:选答题分解

2015年高考地理全国各地试题分类汇总3:选答题分解

2015年高考地理全国各地试题分类汇总(3):选答题部分目录三、环境保护 (1)四、自然灾害 (9)五、旅游地理 (16)三、环境保护44.(10分)环境保护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

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

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

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44.【答案】【答案】(10分)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力的人口转移到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的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

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每答出1项措施得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题满分不得超过10分。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云贵高原水土流失,出现石漠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引起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出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造成的,因而要加强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采取经济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民自觉保护环境,帮助农民寻找新的经济来源,提高经济收入,同时也要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在土壤资源丰富的地区实施客土移植,以有效快速恢复植被。

近几年高考全国卷43题自然灾害与防治

近几年高考全国卷43题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0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10bM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

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

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43、(2015年全国卷2)(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读图7,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43(2014全国卷2)(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福建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图9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况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43.(2013年全国卷1)(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2所使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43.(2013年全国卷2)(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全和质量。

2013午4月,东北地区特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

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43.(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读图12,完成下列要求,图12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6分)(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4分)43.(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11所示)。

2015届地理高考必备之自然灾害

2015届地理高考必备之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一、考纲透析1、学生能够读图分析,指出图中自然灾害的名称,2、学生能够读图说出某种灾害分布的区域,及形成机制。

3、学生能够根据地图分析并制定出应对某种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二、体验高考1.(2012年全国文综课标卷选考)自然灾害与防治读图,完成下列要求图中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2、(2012年全国文综海南卷选考)自然灾害与防治图示意太平洋西岸某热带海岸剖面。

海岸线附近村庄因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而损毁。

根据图文资料,推断此地可能发生过的自然灾害种类,并说明理由。

3.(2010年山东文综选考)下图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

4.(2009海南地理选考题)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

2008年我国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92.24亿元。

(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

(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

三、自建基础一、自然灾害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1)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或()。

(2)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中,能造成人们()和()损失的()事件。

(3)自然灾害形成的具备条件:—是发生领域是地球的()系统;二是具有()属性,是一个()事件;三是具有()性,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3)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环境( 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 因子)和承受灾害的客体( )三者的共同作用。

二、自然灾害的特征及其类型1.自然灾害的特征包括潜在性、突发性、()性、群发性、复杂性、()性。

2015年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解析卷)

2015年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解析卷)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0分,共4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1~3题.1.(4分)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考点】2B: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专题】112:原因类简答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5:利用地理规律;51B:气候的类型与分布.【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解答】解:“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表明下垫面发生变化,建设用地即比热容变小,升温快,降温亦快,温差变大。

故选:D。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人类活动对气候也有影响.2.(4分)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考点】61: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专题】141:情境文字材料题;34:可持续发展思想;422:地理知识生活化;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等.【解答】解:花基、菜基等附加值更高,能够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难度较小,需要结合材料分析.3.(4分)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考点】96: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专题】112:原因类简答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5:利用地理规律;52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解答】解:自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渐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传统的基塘农业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导致大部分湿地变为建设用地。

2015高考山东卷地理真题清晰答案解析【精选文档】

2015高考山东卷地理真题清晰答案解析【精选文档】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

5毫米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必做,共140分)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下列各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答案】1、C 2、A【解析】试题分析:1、【小题1】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主要是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务工、经商的多,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C对,城市环境主要体现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不如农村好,A错,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B错,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D错。

2、【小题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造成了土地资源荒芜,浪费,A对,无人耕种,不能带来农业发展水平提高,B错,造成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C错,迁出的多是青壮年劳动力人口,留守的是老年人口,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提高,D错。

考点: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的原因及影响。

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钟摆"交通现象。

完成下列各题。

3、图1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

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A、8:00B、12:00C、14:00D、18:004、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答案】3、A 4、D【解析】4、北京城市中心区是商务区,不是人口主要分布区,A错。

自然灾害防治高考题

自然灾害防治高考题
(2)说明早年卤 虫产业规模较小的 原因。(4分)
(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 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8分) (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 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1)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3分)注入该湖 的河水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 生长。(3分) (2)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2分)(主要用 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量小。(2分)
【答案】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4 分)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2分) 降水量大且集中。(2分)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 泄缓慢。(2分)
37.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 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 多年冻土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 高原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 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 年平均气温约为-3.5°~2°C。
(2015年文综高考) 自然灾害与防治 左图为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右图为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 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 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00°E 20°N
M
10°N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试题分析: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风暴潮等方 面进行分析说明。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 在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 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河流洪峰水位高。 M地地形平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 度慢。受海湾地形影响风暴潮多发,河口地区受海 水顶托作用明显。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 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8分) 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3分)(东北 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多年冻 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 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 不能形成多年冻土。(5分)

2015高考地理总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自然灾害与防治 湘教版

2015高考地理总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自然灾害与防治 湘教版

"【步步高】2015高考地理总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自然灾害与防治湘教版"[最新考纲]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①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②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①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②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自然灾害与环境:①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②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4.防灾与减灾:①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②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考纲解读] 1.掌握并分析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危害及防御措施。

2.掌握并分析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御措施。

3.掌握并分析台风、寒潮、干旱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

4.掌握并分析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主要危害及防御措施。

5.了解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及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考点一常见自然灾害的特点、类型与分布疑难剖析1.自然灾害的特点自然灾害具有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

并不是所有的自然变异都会成为自然灾害,只有当它超过一定限度,对人类造成危害时,才被视为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往往具有以下特点: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1)气象灾害项目干旱洪涝热带气旋海洋灾害主要包括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其中风暴潮是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海啸的表现及危害和风暴潮具有相似性,但成因不同。

海啸由海底突然变动(如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发等)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日趋强烈,人类活动的合理与否深刻地影响着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强度与防御。

(1)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陡坡开荒、破坏植被等诱发和加剧洪涝、风沙、干旱、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气象灾害加剧过量开采地下水,矿区采空地表沉降、塌陷等水库蓄水、工程建设挖高填低、开矿等诱发地震、人工边坡出现崩塌、滑坡等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修建水库、植树造林、退耕还草等减少局部地区旱涝灾害、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制定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进行减灾教育等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兴建水库、加固房屋等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减轻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危害强度,减少灾害损失1.新华网2013年9月4日电:时间4日8时19分,日本关东地区发生6.9级地震,地震发生时,宫城县、福岛县、东京都等地震感明显。

2015全国2卷地理(真题、解析)

2015全国2卷地理(真题、解析)
N 河流、灌渠 湖泊 水流流向
图5
37.【答案】(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 低)。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 南-东北走向。(2)问题:泥沙淤积。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 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3)河套灌区的农田进水绝大 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 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 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 累,污染逐渐严重。(4)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 采取绿色生产;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 废水排放量;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执行环保法,加大 违法排放处罚力度;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解析】(1)从黄河总体流向和排水渠位置得出地势高低。(2) 黄河含沙量大。(3)从进与出两方面分析。(4)控制污染源+净 化处理+宣传、执法。 【解题技巧】湖泊水污染问题的分析思路:来的多、出的少,污 染物累积。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
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44.【环境保护】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 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 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 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 越困难。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 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2015年高考全国2卷地理试题及答案解析(高清)

2015年高考全国2卷地理试题及答案解析(高清)

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全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墉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

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以花卉、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基塘转就以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2013且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出沙尘暴,图Ⅰ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些完成4-5题。

时气温气压气温/℃气压/Pa4.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A.16时-17时 B .17时-18时C.18时-19时D.19时-20时5.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D.大气逆辐射减弱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图2示意M国的位置,把此完成6-8题6.中资企业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的主要目的是A.满足我国需求B.拓展国际市场C.提高技术水平D.增加当地就业7.如考虑运输成本,在下列国家中,M国中资企业的产品首先应销往:A.美国B.日本C.澳大利亚D.法国8.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作为工作时间,在M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时时间的A.8:00—9:00B.11:00—12:00C.14:00—15:00D.17:00—18:00圣劳伦斯河(图3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

2015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2015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2015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0分)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1﹣2题.1.(4分)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2.(4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些大型城市郊区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钟摆”交通现象.完成3﹣4题3.(4分)如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A.8:00 B.12:00 C.14:00 D.18:004.(4分)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如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5.(4分)“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6.(4分)“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如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完成7﹣8题7.(4分)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A.云量B.海拔C.下垫面D.正午太阳高度8.(4分)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间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日照时数的比值(%).该流域三月份日照百分比率约为()A.53% B.62% C.70% D.78%如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9﹣10题.9.(4分)该山地可能是()A.秦岭B.南岭C.昆仑山D.喜马拉雅山10.(4分)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B.水分C.海拔D.热量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址剖面示意图.下表位观测点相关信息表.完成11﹣12题.底层新老关系地层代号观测点坐标新老C(31°38′13″N,117°50′12″E)(31°37′54″N,117°50′59″E)D(31°38′10″N,117°50′19″E)(31°38′57″N,117°50′52″E)S(31°38′05″N,117°50′32″E)(31°38′01″N,117°50′43″E)11.(4分)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A.南北方向B.东西方向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12.(4分)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址剖面示意图应为()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分为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一)必考题13.(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材质优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目前,原声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1972年尼克松访华赠送的海岸红杉树苗栽种在杭州.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引种海岸红杉,有的地区已经初具规模.图1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1)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2)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3)对照阿克塔的气候特征,评价杭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4)指出海岸红杉引种到我国后的开发利用方向.14.(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位于瑞典和丹麦两国交界处的厄加勒斯海峡地区拥有多所著名大学,当地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技术和医药技术等产业的集聚发展.目前,该地区已成为欧洲著名的“医药谷”.2000年,厄加勒斯海峡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如图为厄加勒斯海峡地区及周边区域图.(1)分析厄加勒斯海峡地区成为“医药谷”的有利条件.(2)说明修建跨海大桥对厄加勒斯海峡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3)有人认为,与现在的位置相比,厄加勒斯跨海大桥修建在A处更合理.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二)选做题,任选一模块作答【地理-旅游地理】15.(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四川某省景区平均海拔4800多米,景区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如图为该景区各月游客数量比重饼状图.(1)分析该景区7、8月游客数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2)说明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可能对当地旅游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8.0级以上地震.据《明史•五行志》记载:“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游鱼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地理-环境保护】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漫天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如图是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2015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0分)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1﹣2题.1.(4分)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的原因及影响.本题关键是无人住、无人种.人去哪了?为什么呢?农村土地面积广,自然景观丰富,环境质量好.城市人类活动集中,对自然改造、破坏的多,住房紧张等问题.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收入差距大,导致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务工、经商,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解答】解:A、城市环境主要体现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不如农村好,故不符合题意;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故不符合题意;C、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主要是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务工、经商的多,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故正确;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故不符合题意。

专题15 自然灾害与防治-2016年高考+联考模拟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 含解析

专题15 自然灾害与防治-2016年高考+联考模拟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 含解析

【2016年高考题】(2016•新课标Ⅰ卷)43。

【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

中游河谷狭窄。

冰川末端深入森林带。

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暴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答案】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

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考点:自然灾害破坏力大的原因.【名师点睛】该题以青藏高原东南部古乡沟冰川泥石流为背景材料,以文字信息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结合文字材料,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注意抓住关键词“夏秋季节”、“破坏力巨大”,仔细思考关键词的用意所在。

(2016•新课标Ⅱ卷)43。

[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

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图8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答案】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3分)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3分)修筑蓄洪(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4分,答出其中2项即可得满分。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部分不得超过4分考点: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名师点睛】该题主要考查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阅读材料,分析出该地洪涝灾害的原因,对症下药需找措施即可。

可以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2016•新课标Ⅲ卷)43。

[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6自然灾害与防治(2015•广东卷)10.图4为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质因素分析示意图,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最适宜城市重建的是()A. 甲B. 乙C.丙 D. 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中断裂带、地震破坏程度和次生灾害发生频率,可知,丁区不位于断裂带上,且地震破坏程度和次生灾害发生频率最低,所以是最适宜城市重建的地方。

考点:自然灾害、城市区位条件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名师点睛】该题以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质因素分析示意图为材料,考查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四幅图中信息,结合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在地质构造、地震破坏程度、次生灾害发生频率等方面考虑,最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叠加原理,确定丁为最适宜城市重建区域。

(2015•新课标全国2)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读上图,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答案】(10分)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3分)排洪通道少,且易受到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4分)处于台风过境或登陆区,台风常带来强降雨。

(3分)【解析】试题分析:读图可以看出,M市位于我国浙江省东部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多暴雨,而附近处于山地迎风坡,易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夏季还容易受到台风影响,暴雨频次增多,M市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入海通道少,距离海洋较近,易受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

【考点定位】本题组考查自然灾害与防治,具体抽样考查洪涝灾害的形成自然原因。

【名师点睛】本题以“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的涝灾的现象”为切入点,以浙江省某市为背景材料,具体考查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分析洪涝灾害的成因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洪水来源,二是洪水排泄不畅,洪水来源主要受降雨、冰雪融水、干支流汇水等影响,洪水排水不畅原因有河道少、冰凌、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泥沙淤积抬高河床,地势低平,水流缓慢等。

(2015•福建卷)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近海水面异常升高,海水侵溢上陆的现象。

图19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超警戒风暴潮平均发生次数的逐月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9分)(2)简述该省防御风暴潮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答案】(1)(9分)季节: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原因:该省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河流入海流量大,对风暴潮起顶托作用(或与天文大潮相逢),增加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次数。

(2)(6分)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加固堤防;保护生物(红树森、珊瑚礁)海岸,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

(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解析】试题分析:(1)从图示风暴潮时间分布分析,风暴潮主要集中分布在夏、秋季节,因风暴潮是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的,所以从风力分析,该省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从外因分析,夏秋季节降水多,河流入海流量大,受其顶托作用,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

(2)从监测分析,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从工程措施分析,加固堤防,营造沿海防护林;从非工程措施分析,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水文灾害的成因及治理。

【名师点睛】自然灾害防御措施分为非工程性措施和工程性措施。

非工程性防御措施指建立监测与预报预警系统各应急机制;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加强防洪规划与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生态环境意识。

工程性防御措施指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具体方式:一是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二是可以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三是可以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

(2015•山东卷)45. (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8.0级以上地震。

据﹤明史.五行志﹥记载:“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

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

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于地中,或平地突出山阜,或一日数震,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

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

”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答案】地震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地震波及的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次生灾害(水灾)严重。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判断,该地震震级高,烈度大。

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

地震波及的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

次生灾害如水灾严重。

所以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考点定位】地质灾害类型及危害,危害严重的原因。

【名师点睛】根据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读材料,不难判断是地震。

根据材料数据,判断地震震级高、烈度大,时间是晚上,居民多在家中,伤亡大。

根据灾害的群发性特点,可以推理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甚至是瘟疫出现,加重了人员的伤亡。

(2015•新课标全国1)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0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10bM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

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

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答案】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

(4分)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

(2分)降水量大且集中。

(2分)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2分)【解析】试题分析: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风暴潮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河流洪峰水位高。

M地地形平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

受海湾地形影响风暴潮多发,河口地区受海水顶托作用明显。

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

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 M城附近入海。

降水量大且集中。

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

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

降水量大且集中。

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考点:洪涝灾害。

【名师点睛】该题泰国城市水患为材料,考查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此题难度不大,根据M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情况,可以推测出M城水患严重的主意自然原因,根据材料中提示“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以此为突破口。

同时起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现实问题的作用。

(2015•海南卷地理)2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阿布巴利克是阿富汗东北山区的一个贫穷村落,居民大多住在土坯房中,2014年5月2日的一场暴雨触发了山体滑坡,摧毁了山下的村庄。

1小时后滑坡再次发生,掩埋了自发前来救援的村民。

此次灾害共造成2700多人死亡。

下图为灾害发生后的实景照片。

分析阿布巴利克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原因。

【答案】地形坡度大,松散物质多,又遭强降水,导致滑坡强度(面积、体积)大;(3分)村庄人口多,位于不稳定山体下方,位置不当;(3分)土坯房屋不坚固、抗灾能力差,村民缺乏救灾常识;(2分)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专业救援人员和设备缺乏,救援能力差。

(2分)【解析】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滑坡灾情大小的影响因素,可从滑坡产生原因如地形、碎屑物质、降水等,滑坡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聚落分布、房屋抗灾能力,村民救灾常识和区域救援能力等方面回答。

【考点定位】本小题主要考查滑坡灾情大小的影响因素。

【名师点睛】本小题是高中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部分的常见问题,仍然从区域入手,以区域地理事件(自然灾害)为切入点,考查影响自然灾害灾情大小的因素。

图中滑坡和村庄的相对位置关系、山体坡度等,文字材料中“贫穷村落”、“ 土坯房”、“一场暴雨”、“1小时后滑坡再次发生”等分别隐含了影响滑坡灾情的地形、降水、人口分布、房屋抗灾能力、自救意识和救援能力等信息,准确提取上述信息并形成地理语言才能做出合理回答。

(2015•浙江卷自选)“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10分)农田水分盈亏量指年降水量与农田作物用水量之差,农田作物用水量受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土地性质等影响。

图1为我国部分地区农田水分盈亏量分布图,图2为图1中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完成(1)~(3)题。

第11题图1第11题图2(1)下列四地中农作物生长最缺水的是(单选,3分)A.①B.②C.③D.④(2)与图中东部地区农田水分由盈转亏的分界线最接近的是(单选,3分)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B.400mm年降水量线C.水稻种植最北界线D.1月0℃等温线(3)分析甲城市所在区域出现农田水分亏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4分)【答案】“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10分)(1)A(2)D(3)原因:降水集中在夏季;岩溶地貌,地表水容易渗漏;水田农业为主,需水量大办法:加强水利建设;增加地表植被覆盖,涵养水源;合理选择农作物品种【解析】试题分析:(1)考查提取信息及等值线判断。

由题干“农田水分盈亏量指年降水量与农田作物用水量之差,农田作物用水量受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土地性质等影响”分析四地农作物缺少是指农田水分农田水分盈亏量最小或为负值,由等值线图分析选A。

(2)考查提取信息及等值线图判读及我国重要地理界线知识迁移和调动,同上分析“亏转盈”大致在我国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秦岭-淮河线,也就是1月0℃等温线,选D。

(3)考查空间定位及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

甲城位于我国西南、云贵高原石灰岩地区,受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及喀斯特地貌地表水贫乏、即季风稻田水稻种植需要大量水等因素影响,需水量大。

只有通过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增加植被覆盖、合理科学用水(开源节流)、合理选择农作物品质来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