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 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部编版_2142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3个生字,能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3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3个生字,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并默写。

2.体会《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不同情感。

(重难点)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

一首诗描绘了静寂的月夜,一首诗描绘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夏季暴雨。

老师想请两名同学分别背诵一下这两首诗。

(指名背诵)2.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首词。

(板书课题,理解课题)(1)借助注释知道“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

(2)引导学生提取时间、地点信息。

(夜、黄沙道中)3.词人简介。

(出示词人辛弃疾的介绍)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正音:见(xiàn)。

(2)要把这首词读好,要注意什么?(停顿和重音)(课件出示字词)3.自由读。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能自己把每句话的意思弄懂,那就更好了。

三、再读课文,理解词意1.默读词句。

师: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如借助注释、看图、单音变双音字、调换顺序、补充词语等)有疑问、不懂的地方标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1)结合图片理解“别枝”,结合注释理解“茅店、社林”。

(2)指名说句子意思。

(课件出示句子意思)4.重点指导: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是谁在“稻花香里说丰年”?会说些什么呢?又是谁“听取蛙声一片”?(2)讨论:这句词该如何解释?四、对比阅读,体会情感1.思考:《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景色,两首诗词表达的情感一样吗?(两者情感不一样,前者表现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外游历时内心的孤苦之情,而后者表达的是词人的喜悦欢快之情。

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素养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会写“德、鹊、蝉”3个字,领略汉字字形之美。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导入导入①1.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很多古诗词都是这样。

诗人们用词句在诗词中描绘出了一幅幅鲜明的画。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三首古诗词,也是三幅鲜明的画。

究竟诗人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我们去诗词中一探究竟吧。

3.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4.理解问题。

(诗词:诗歌和词)5.齐读课题。

导入②1.你们对孟浩然了解多少?能背诵他的诗吗?(齐背《春晓》)2.诗仙李白非常推崇孟浩然,在诗中经常提起他。

你知道有哪些诗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赠孟浩然》)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宿建德江》,正是孟浩然与李白在黄鹤楼分别后前往吴越的旅途中所作。

4.板书课题——宿建德江5.诗人简介: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

导入③1.大文豪苏轼曾写过一首有关西湖的诗,同学们还记得吗?(齐背《饮湖上初晴后雨》)2.在这首诗里,诗人写了雨前雨后的西湖之美。

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诗,却是着重描写西湖之雨的。

我们一起看看吧。

3.板书课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4.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在诗、词、散文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教案第3课古诗词三⾸:西江⽉·夜⾏黄沙道中|部编版《西江⽉.夜⾏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弃疾所写的⼀⾸词。

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热爱⼤⾃然,关⼼⼈民⽣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这⾸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

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的天⽓变化以及词⼈的愉快感受。

教学⽬标:1.阅读诗歌,⼤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的情感。

3.⽤问题为切⼊⼝,想象诗歌的意境。

4.培养学⽣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

教学重难点: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的情感。

2、培养学⽣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导⼊师:同学们,咱们从⼀年级到现在学了很多很多的古诗,感受了诗歌的魅⼒。

也积累了不少名句。

能背上⼏句吗?1、名句背诵。

师:我还记得⼀句“稻花乡⾥说丰年,听取蛙声⼀⽚。

”知道是谁写的吗?(南宋词⼈⾟弃疾)相信⼤家对⾟弃疾并不陌⽣,了解这位伟⼤的词⼈吗?2、简介⾟弃疾,知背景:3、揭⽰课题:⽽“稻花乡⾥说丰年,听取蛙声⼀⽚。

”出⾃他的《西江⽉.夜⾏黄沙道中》。

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诗⼈⼀起到诗歌的王国去遨游吧!理解题⽬:(“西江⽉”是词牌名,夜⾏黄⼭道中是词的内容。

)教师介绍黄沙道黄沙,就是指黄沙岭。

⾟弃疾当时隐居在江西上饶带湖,那⾥有⼀个黄沙岭,⾼约50多⽶,深⽽且敞豁,可容百⼈。

下有两泉,⽔⾃⽯中流出,可灌溉农⽥⼗多亩。

黄沙岭⼀带风景优美,农⽥⽔利条件很好⼆、整理学习⽬标1.阅读诗歌,⼤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的情感。

3.⽤问题为切⼊⼝,想象诗歌的意境。

4.培养学⽣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

三、⾃主学习1、请看屏幕,指明读“学习任务”,齐读“⾃学提⽰”。

2、学⽣⾃学。

3、检验:(1)指明读词语,齐读词语。

(评价)(2)解释词语(3)检查朗读:(评价)四、合作探究1、分组读“学习任务”、“温馨提⽰”。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 古诗词三首: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 古诗词三首: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部编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初步认识诗与词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3、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品味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了解词。

1、同学们,都说唐诗是中华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我相信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唐诗。

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瞧,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哪首诗?(出示图)《咏柳》、《山行》、《江雪》(评价:学而不忘好习惯)2、这三首唐诗中,有描写春景的《咏柳》,还有描写——(秋、冬) 唯独缺少描写--------(夏)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乡村夏夜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齐读课题)4、那你们知道什么是“词”吗?(预设)1、关注课后连接或查阅资料了解。

评价:你预习得真到位,连课文链接都关注到了。

听了他的介绍,你捕捉到了哪些关键信息?看来你已经学会利用多种信息渠道获取资料,真不错!2、未预习评价:没关系,让我们打开书读读课文链接,看看你从中捕捉到了哪些关键信息?5、老师不得不夸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捕捉到了关于“词牌”的介绍。

为了使我们进一步了解词牌,老师请来一位博士为大家深入介绍。

(二)解词题1、是的,西江月是这首词的“词牌名”,而夜行黄沙道中才是这首词的题目。

2、题目“夜行黄沙道中”,是什么意思?你说——3、不错,解读得很准确,那辛弃疾在黄沙岭欣赏到了怎样的风景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三)读词(1)读准字音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

来,谁愿意站起来读一读。

(抽生读)2.掌声是大家对你的认可,(他字音都读准了吗?)(强调“见”)这一个字是一个古今字,读现的音,是出现的意思,这一个字在学过的一句诗中也出现过。

第3课《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3课《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第三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文解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中的一首诗词。

这首词上片写夜行所见美景,先写自然景色之美,再写农事景色之喜。

下片写夜行所遇趣事,晴-雨-寻茅舍-忽现。

美景-趣事,整体组合极为自然妥帖,共同诉说对自然、对农耕、对生活的热爱。

内容,结构,感情的和谐统一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本课着力让学生想象诗词中描写的美景,体会作者通过美景中表达的情感。

一、教学目标1.结合课下注释,读准“见”的读音,学习“鹊”字的书写,把诗词读准确,通过划分停顿,读出诗词的节奏感。

2.将“野旷天低树,江青月近人。

”和“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比较阅读,想象两个画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再通过比较“日暮客愁新”和“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从而有感情的朗读诗词,熟读成诵。

3.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加深对词人内心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能结合关键句,展开想象,描述诗词中的画面三、教学难点体会这些景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五、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初读诗词1.学生齐背《宿建德江》,并说说《宿建德江》中描绘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教师预设:《宿建德江》中诗人通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辽阔的旷野上远处的空低垂似乎比近处树还要低,江水清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在这样的景色之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孤独和羁旅思乡之愁。

2.提出主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首描写景色的词,这首词中描绘的画面和表达的情感和《宿建德江》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1)解题:分清词牌名和词的题目(2)正音:把见的读音读准确(3)节奏:读出诗词的节奏教师预设:根据学生的难点适时点拨学生初读诗词,读准确、读出诗词的节奏。

(二)比较阅读,再读诗词,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共同学习诗词的上阕,圈画景物,想象画面,通过对比体会情感。

(1)学生圈画景物(2)分层次品读景物第一层次:学生体会月、蝉、风等这些景物的常见性。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 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 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部编版
1、初读(适时使用探照灯功能纠正字音见的读音,)
2、有节奏的读(教师指导:稻花香里∕说丰年,七八个星∕ 天外,两 三 点雨∕山前。)
3、看视频,听朗诵作品
1、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上阙,读读并勾画相关词句,观察插图,想想意境,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预设: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闻到的:稻花香,体会丰收的景象)
2、课堂冲关
1、引导学生猜人物: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曾醉在吴音相媚好,羡慕白发翁媪。有这么一位词人, 他忧国忧民,词作慷慨悲壮,作品《稼轩长短句》;他就是谁?
2、师:以前我们学过辛弃疾的作品《清平乐·村居》,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他关于描绘农村生活的佳作,出示《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请大家齐读课题。提示:词牌名和词题中间有个点儿,读时要有停顿。
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借助电子白板,理解语言文字,感悟词中景、心中情。
教学准备
课件、视频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核心任务
学习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了解题目
二、读通—与文本对话
三、读懂——与作者对话
四、读透——与时空对话
五、指导生字,课堂冲关
了解题目,为学习文本打下基础
读通作品,做到正确、流利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希望信息技术与我们的传统教学内容真正的做到整合,从而促进学与教方式的创新,培养、开发、提高学生智慧,增强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课堂中教师尽量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对错误和不足之处用中肯的语气提出。课堂的评价方式也多种多样,不光有生生之间的评价,师生之间的评价,还有自我评价。让学生在公正的评价中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生在教师评价中能够积极发言,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是本节课的亮点。连平时最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也肯积极举手了,是我最值得开心的行黄沙道中》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部编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2.能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孩子们,寒假里中央台有一档很火的节目叫《中国诗词大会》,你们看过吗?生:看过。

师:咱们班这么多的诗词爱好者,真棒。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

板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师:孩子们,想要更好地学习这首词,我们要先了解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2.能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齐读一遍。

(三)依次出示自学指导师:同学们,你们了解什么是词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课件展示词的简介:词是诗的别体,它最初是配音乐唱的。

词的特点在于它是长短句,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如《蝶恋花》《渔歌子》《扬州慢》等。

不同的词牌在总字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在这首词中的“西江月”就是词牌的一种。

师:现在,我们来看《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词牌是什么?题目又是什么呢?生: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师:孩子们说得完全正确,给你们点赞。

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这首词,看自学指导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把这首词读顺畅。

注: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注释或工具书。

(2分钟后,我来读)师:同学们读得很顺畅。

如果给这首词划分一下节奏,再来读读,就更有味道了。

课件展示这首词的节奏划分,聆听录音泛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部编版六年级(上)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六年级(上)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完整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人教部编版(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首词。

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

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二、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

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

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

通过课后搜集辛词,吟诵辛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读通——与文本对话课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巨钻,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1、语言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

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板书课题)2、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说,如这首词的词牌名,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对作者的了解等)相机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 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 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部编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要让学生认识词与诗的不同表达形式。

这首词通过写景,突出江南水乡的特点,让读者感受到农村静谧的夜景洋溢着一派生机,更以稻花飘香,人们互说丰年,显示丰收在望的喜悦。

学情分析:6年级的学生已逐步完成中段到高段的过渡,对于高段阅读要求的达成度有所提升。

有学习古诗的方法的积累,对古诗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对于抓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方面难度不会太高。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诗与词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

2. 通过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了解词中描写的景物,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3. 初步了解古诗词中“倒装”的用法。

初步学会抓重点字词感悟词中描绘意境的方法,试着迁移运用。

教学重点:学习抓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感悟整首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根据诗句意思想象画面。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课前学生搜集有关作者辛弃疾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明白诗词形式不同,了解题目意思。

1.师指屏幕出示的这首词,齐读课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预设:题目有两部分,不像古诗那样字数一样多……)师:同学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确实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形式上不一样,这种文体叫词,请大家看课文链接,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师:你们从课文链接里还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预设:词是诗的别体,西江月是词牌名……)2.师:所以,词是诗的一种,也是属于诗,词还分阙,就像现代文章里的自然段一样,这首词分两阙,每一句字数按照词牌的规定安排,不一定是整齐的。

这首词里“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我们对比一下这首词牌名也是“西江月”的词,你能发现什么?(屏幕出示《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学生预设:同是西江月,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一样多。

)3.师:“西江月”是词牌名,那“夜行黄沙道中”就是题目,我们说一篇文章的题目就是这篇文章的文眼,那你从题目中了解到什么?(学生预设:写的夜晚,行是行走,黄沙指的黄沙岭这个地方,道是道路,题目就是夜晚行走到黄沙岭这个地方)二、熟读,抓韵脚an,介绍词的韵律美,节奏美。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古诗词是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承载着古代文人墨客的思想精髓和情感积淀。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移”、“渚”等5个二类生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朗读能力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淡的哀愁。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赏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了解孟浩然吗(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资料)2、今天,我们又将学习孟浩然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释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4、师小结:对,这首诗就是描写的作者在建德江边看到的景色。

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听老师吟诵这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1、闭眼,师配乐吟诵全诗。

2、整体感知: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谈,师相机在黑板上板画)3、自己读读吗来,打开书,自己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生自读)4、生字都读准了吗(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男女生赛读)5、谁有勇气把整首诗读给咱们听听(指名)三、明诗意,悟诗情1、整首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生质疑)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疑惑,现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四人小组交流)3、反馈4、指导吟诵全诗(吟诵比赛)——相机指导背诵四、总结1、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中描写的情景。

2、师小结五、布置练习1、搜集有关孟浩然的其他诗歌2、为《宿建德江》配画。

板书设计: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篇2教学目的:1、认识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吟诵全词2、通过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词的意思3、品味词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吟诵全词2、品味词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学期我们学过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你们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学而不忘真是个好习惯,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辛弃疾的另一首词二、读1、首先看看我们的题目,西江月应该是这首词的?(学以致用真好)夜行黄沙道中才是题目,让我们来好好的读读题目,根据我的要求来(1)重读夜(生读)(如知时间)(2)重读行(生读)(如闻事件)(3)重读黄沙(生读)(如晓地点)那题目的意思就是?2、好,千古美文在手,须得朗朗上口!今天就让我们像读题目一样,细细地读这篇词,首先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生读)3、古人常说,歌之不足,舞之蹈之。

既然是一首词,我们也可以手舞足蹈一番,体会其节奏美。

请伸出你的手把上阙手舞一番。

不仅可以手舞,还可以足蹈,可以踏歌,让我们一起来踏歌下阙。

把整首词手舞足蹈一番4、我们的诗歌也好,词也好,不仅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音韵美。

请大家打开你的书,划出节奏,(生划好后)看看你们的节奏划得是否和老师一样呢?现在我们根据节奏来读读这首词,要做到音断气连(师试读一句,生再自读,再抽生读)5、现在观看我们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你有什么发现?(押韵,这些字叫韵脚)现在我们把韵脚拉长读一读,把这些含有韵脚的词语读一读。

最后再连起来读,做到音断起连,韵脚拉长三、想1、词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夜行的道中,词人“遇”到了些什么?(明月,阙,清风,蝉,稻花,蛙,星,桥、、、、)2、读着这首词,说说你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一轮明月挂在天空,喜鹊被惊飞到了其他的树枝上,蝉此起彼伏的叫着,微风吹来很是惬意,稻田里飘来阵阵芳香,青蛙们聚在一起讨论丰收的场景,几颗星星挂在天边,几点雨落在我身上,我猜想大雨快来了,急忙想到找地方躲雨。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1.《登高》唐代杜甫2.《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三首古诗词,提高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对古诗词的解析,使学生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创作背景。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把握古诗词的意境。

重点:掌握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学会鉴赏和分析古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和音乐,展示秋天的景色,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 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

(2) 逐句解析《登高》。

(3) 学生齐读《登高》,感受诗人的情感。

(4) 教师示范解析《夜书所见》。

(5) 学生自主解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 例题讲解:(1) 《登高》中的意象分析。

(2) 《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意境分析。

4. 随堂练习:(1) 学生仿写一首以秋天为主题的古诗词。

(2) 学生互相交流并修改作品。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诗人简介和创作背景。

2. 黑板右侧:三首古诗词的和重点词句。

3. 中间部分:诗词的解析和例题讲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背诵并默写《登高》。

(2) 分析《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

2. 答案:(1) 背诵并默写答案略。

(2) 《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有拟人、对偶等。

(3) 短文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古诗词,进行积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句的意思。

3、能借助图画,通过语言文字,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学会边读边想,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写成一段话。

4、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词中表现地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词的大概意思。

2、背诵课文。

3、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景,并写成一段话。

教学准备:含有这首词的投影片。

拟订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读通词句,理解词意。

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

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2、讨论题意。

⑴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⑵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

⑶简介作者。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卓越的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他曾遭贬闲居江西上饶多年,对黄沙岭较熟悉。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练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词意。

1、默读课文,思考:每句话的意思,实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1)指名说说已弄懂的句子的意思。

(2)说说还不明白的地方。

参考: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②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遥远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黄沙岭上下起了两三点阵雨。

③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过去熟悉的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在路转溪桥后也忽然见到。

4、投影出示:【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能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用自己的话说出每句诗的意思。

3古诗词三首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3古诗词三首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部编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第三课,是辛弃疾被贬江西时所作。

它将视、听相结合,既写景又抒情,为读者呈现了农村夏夜清新自然、丰收在望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此刻怡然自得的心情。

面对高年级学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文字层面的理解,更应该多从词人本身以及其语言背后的意蕴进行挖掘,从不同维度引领学生体会夏夜黄沙道之美,感悟宋词之美。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词,并背诵全词。

2.通过诵读,体验古诗词的节奏美及内蕴美。

3.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想画面,品诗情,悟诗境的方法。

4.以这首词为媒介,走近辛弃疾,体验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1.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想画面,品诗情,悟诗境的方法。

2.通过诵读,体验古诗词的节奏美及内蕴美。

【教学难点】以这首词为媒介,走近辛弃疾,体验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2.学法指导:朗读法【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PPT2.教具学具:无【教学过程】一、回顾学习方法,导入课题1.引语:同学们,在古诗三首中,我们跟随着诗人孟浩然一同夜宿建德江,与诗人苏轼经历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暴雨,还记得我们怎么学习的吗?2.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齐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引用学生学会运用已知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宋词,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初读感知,想象画面1.(出示黄沙岭图片)介绍黄沙岭:这就是八百多年前的江西上饶附近的黄沙岭,这里啊,有山岭,有农田,有茅店,有潺潺的溪流。

据说,辛弃疾常常在这里漫步,对这里非常熟悉。

一年夏天,作者又一次(夜行黄沙道中),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进这首词里。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强调易错字音:路转溪桥忽见3.再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意思,读准节奏。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诵读中扫清文字障碍,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词并且会背诵。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3.通过不同层次的解读,品读宋词语言的魅力,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指导学生品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精妙。

课前准备1.收集辛弃疾的资料以及有关词的介绍。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交流课前资料,区别诗词异同1.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猜一个谜语,(出示谜语)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争妍,人们常将她与唐诗并称为“双绝”。

孩子们知道她是什么吗?出示谜底:宋词。

我国是诗词的国度,尤其历代名篇名作,不仅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

2. (1) 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

说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是宋词呢?(它是诗的别体,最初是配乐唱的,有长短句之分,词牌名是一首词的调子。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你们发现这首词的题目和我们以前学的古诗题目有什么不一样?西江月是什么?夜行黄沙道中又是什么?让学生了解: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课件3)。

读的时候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注意停顿,再读一遍。

3.从词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抽生回答(夜,点明时间;行,点明事情;黄沙,点明地点。

)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

(夜间行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4、简介作者辛弃疾。

这首词写于辛弃疾晚年隐退江西农村之时,他一直关心人民疾苦,常常因农民的丰收在望而喜悦,也为百姓疾苦而伤怀。

这节课我们就与辛弃疾一起欣赏黄沙岭的夜景吧!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注意听读音和节奏。

2.请孩子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 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 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部编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节奏和感情地朗读。

3.能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画面,能体会词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节奏和感情地朗读,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词中所抒发的对丰收景象的赞美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企盼丰收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出示董卿图片),你们认识她吗?她就是中国诗词大会的主持人,请你用一句古诗词来赞美她。

一、导入1.师:咱班学生多才俊,各领风骚数十秒!的确,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诗词满腹的才俊们知道这首词吗?(学生读题目)2.师:为什么课题以两行的形式呈现?(因为词是不同于诗的一种文章体裁,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3.师:辛弃疾一生以报国雪耻为志,无奈壮志难酬,只得辞官隐居于江西上饶。

一次山乡夜行,偶遇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甚喜,写下了所见所想。

二、读通1、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师示意,学生读全首词。

(出示课件,齐读,师评。

板书:读)2、师:孩子们读得流利、整齐,词末的忽见为什么见要读见呢?3、师:这是个通假字,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里也读见。

三、读懂(一)、学上阕1、师:这首词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叫上阙、下阙。

1、2组学上阕,3、4组学下阙。

(课件出示要求:1、默读2、和同桌交流你读懂了什么?)2、(课件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师:谁读懂了这句话?(指名说意思)3、师:皓月当空,是什么惊醒了喜鹊飞离树枝?4、师:词给我们无限的想象,闭眼感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夜晚?(师读生想)5、师:静谧而迷人的夜,还可以读得轻些,舒缓些。

(齐读)6、(课件出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你还读懂了什么?(指名说诗意)7、师:哪个词暗示是丰年?谁在说丰年?假如你是他们,看到这茫茫稻海,你会说什么呢?和同桌说一说吧!(课件出示图片加文字:农民与农民,词人与农民,青蛙与青蛙……友情提示:可配上表情、动作等合理想象。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回顾诗意,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对农村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2.通过吟诵,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

3.学习“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尝试运用到现代写作中。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吟唱体会作者情感,并感受中国传统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难点】学习“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尝试运用到现代写作中。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根据图片回忆古诗词。

2.联系画面,体会诗词的意境美。

二、有板有眼得韵律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 . .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 . . .1.根据体会自读、组内读。

2.多种形式朗读。

3.师范读。

三、浮想联翩现画面联系刚才的图片,写下属于你自己的小诗吧。

夜晚,行走在黄沙岭上,我看见;我听见;我闻见,走着,走着,突然,,真是。

四、吟唱,品诗趣每一首词,都有属于自己的旋律,听了你们描绘的美景,老师仿佛身临其境,突然想唱一唱,希望能带给你们不一样的乐趣。

五、学完了这首词,你有什么收获呢?生汇报,引出“以动衬静”六、学习“以动衬静”“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未提及一个“静”字,却用“惊鹊、蝉鸣”让我们感受到如此静谧祥和的农村夜景,我们说这种表现手法叫“以动衬静”。

1.以动衬静是写作的一种表现手法。

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

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

多用于古诗词中,在现代文章也偶有使用。

2.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几首运用“以动衬静”表现手法的古诗词。

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漫成一首唐.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3.学以致用会迁移通常运用于古诗词的“以动衬静”一样可以用到我们日常的写作中,请同学们欣赏下面几幅图片,任选一幅用“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写上一小段话。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பைடு நூலகம்课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材
主备人
教材分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词作情景交融、恬静自然,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作者辛弃疾以“行”为线索,由近及远,从岭上写到岭下,将夜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细致的观察,丰富的联想,织成了一幅夏夜行道图,给人以美的享受。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节奏有韵味的读。
理解词义并有感情地朗读。
读辛弃疾其他诗词,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积累拓展。
学生以前学过辛弃疾的词,对词人有一定的了解,发挥学生自主性,了解学生对词人的熟悉度。
诵读在学习诗词中很重要,指导学生郎朗诵读,培养语感,也为理解词义做了很好的铺垫。
了解辛弃疾生平及代表作品,体会作者情感,感受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直入课题,简单了解词人及词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节奏指导
三、理解词意,感情朗读。
四、拓展:了解词人,内化情感。
五、作业
直点课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提前板书课题)
请学生读课题
提问:为什么在中间停顿?
请学生说说什么是词?了解词的特点。
从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1.请学生读词,学生评价,相机指导纠正读音。
板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词牌题目辛弃疾
上阙月鹊风蝉鸣蛙鸣稻花香(喜悦)
下阙星雨茅店社林溪桥(焦急---惊喜)
2.教师范读,请学生注意听读音和节奏。
指导朗读:平仄的区分。
3.学生再读,再指导。
1.学生自行理解词意,同桌交流。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 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 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部编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体会诗与词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

2.借助注释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收的思想感情。

3.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象,能体会词中描绘的意境。

4.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积累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背诵。

教学难点:品味重点词句,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引导、质疑、展示学法:自主、合作、探究课前准备:师:多媒体课件生:查阅诗人辛弃疾的相关资料,了解诗词背景,查阅了解关于“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里的一颗明珠,不管时间流逝了多少年,它独有的魅力总使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我知道你们会背许多股市,但是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一首词,请齐读课题。

2.同学们在读题目时,为什么在中间停顿了一下?(引导学生回答关于“词”的知识)二.回顾学习诗词的一般方法:1.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常用方法是什么?2.小组汇报,出示课件,生齐读。

3.今天我们就用学古诗的方法来学习辛弃疾的这首词。

三.学习诗词(一)知诗人,解诗题。

要想读懂诗词,首先要对其背景、作者有所了解,哪个小组能介绍一下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评价补充:你从题目中发现了什么?)(二)读准确,读通顺。

1.轻声自读,划分节奏。

2.指名读,相机纠错。

3.按节奏齐读。

4.师范读。

(三)明诗意,悟诗情。

1.理解词意。

生讨论,总结方法:结合注释,逐词逐句理解,合理的想象,小组互助补充。

2.质疑解释,共同解决疑难。

3.小组汇报对上阕的理解和感受。

(1).重点词语:别枝惊鹊鸣蝉(2)说说诗意,读一读,品一品。

(3)品读:鹊儿为什么会惊呢?“说丰年”的是谁?说了些什么?(思考、讨论)(4)边读边想象画面,教师辅导多种形式读。

4.学习下阕(1).说说下阕的意思。

(2)穿越时空与诗人同行,到黄沙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象)(3)你从“七八个”“两三点”读出了什么?(4)悟诗情: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小组讨论、赏析重点词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 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 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部编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学习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能借助注释和画面理解词的意思。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重难点:重点:反复诵读,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

难点:抓住关键词与作者心灵对话。

学习准备:搜集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相关资料。

一、课前谈话,引出课题。

孩子们,一转眼,已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夏季了。

(出示课件:夏夜图)如果让你们用一个词,一句话来勾勒这夏夜之美,你会如何表达呢?(学生交流)夏夜之美,耐人寻味。

在著名作家朱自清的笔下,夏夜是“清幽淡雅、宁静悠远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而在大诗人王籍的眼里,却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好一幅空旷而幽静的图画呀!那么在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笔下,夏夜又有着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老师就带领着大家一起走进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名作:(齐读课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两行中第一行是词牌名,它有什么作用,我们学完后再研究,第二行才是词的题目,我们再读。

从题目中你读到了什么?悟得很好,把悟到的感觉送到题目中,再读一次。

辛弃疾夜行在黄沙道中,他的所见所闻是什么呢?二、读文本,解词意,悟词情:(一)读正确1、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29课,自读这首词,读两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字正腔圆。

2、检查自读情况。

预设: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个句子,谁再来读?)抓“见”:你怎么知道读“现”?(对,关注注释是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

这个“见”,在咱们以前的学习中,也和它打过交道。

屏幕出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出现的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出现的是书中的)在这首词中,“见”也是指出现,因此我们要这么读:旧时茅店社林边,(生读:路转溪桥忽见)小结:正确的诵读古诗词的每个字,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样的学习真好。

(二)读出节奏1、词与古诗一样,也有特定的韵律和节奏,请同学们再次用朗朗的读书声去感受吧,看看该怎样读好它的节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要让学生认识词与诗的不同表达形式。

这首词通过写景,突出江南水乡的特点,让读者感受到农村静谧的夜景洋溢着一派生机,更以稻花飘香,人们互说丰年,显示丰收在望的喜悦。

学情分析:
6年级的学生已逐步完成中段到高段的过渡,对于高段阅读要求的达成度有所提升。

有学习古诗的方法的积累,对古诗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对于抓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方面难度不会太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诗与词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

2. 通过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了解词中描写的景物,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3. 初步了解古诗词中“倒装”的用法。

初步学会抓重点字词感悟词中描绘意境的方法,试着迁移运用。

教学重点:
学习抓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感悟整首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根据诗句意思想象画面。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课前学生搜集有关作者辛弃疾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明白诗词形式不同,了解题目意思。

1.师指屏幕出示的这首词,齐读课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预设:题目有两部分,不像古诗那样字数一样多……)
师:同学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确实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形式上不一样,这种文体叫词,请大家看课文链接,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师:你们从课文链接里还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预设:词是诗的别体,西江月是词牌名……)
2.师:所以,词是诗的一种,也是属于诗,词还分阙,就像现代文章里的自然段一样,这首词分两阙,每一句字数按照词牌的规定安排,不一定是整齐的。

这首词里“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我们对比一下这首词牌名也是“西江月”的词,你能发现什么?(屏幕出示《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学生预设:同是西江月,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一样多。

)
3.师:“西江月”是词牌名,那“夜行黄沙道中”就是题目,我们说一篇文章的题目就是这篇文章的文眼,那你从题目中了解到什么?
(学生预设:写的夜晚,行是行走,黄沙指的黄沙岭这个地方,道是道路,题目就是夜晚行走到黄沙岭这个地方)
二、熟读,抓韵脚an,介绍词的韵律美,节奏美。

1.师:以前学古诗的时候,大家都是有节奏的读,同学们试着自己读读这首词,首先字音读准,然后想想可以怎样划分节奏。

指名读,问别的学生有无意见,有意见的发表,说不同的理由。

师出示自己划分的节奏,强调按照诗句的意思和描述的场景划分节奏。

对比学生划分的,问:老师这样划分,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老师不强给答案,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再提示。

)指名读,齐读,范读相结合,熟读词。

2.师:古诗词讲究押韵,一般是偶句末尾一字的韵母也就是韵脚,是一样的,你们找一找,这首词押的什么韵?从哪儿看出来的?
(学生预设:从蝉、片、前、见可以看出押an韵)
师:通过押韵,让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体现了古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

三、解词意。

1.回顾总结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师:词是诗的别体,那么理解词意思的方法和诗也就差不多,回忆我们以前理解古诗意思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预设:借注释、看插图、查工具书、想画面……)
教师板书: 是的,这些方法其实我们在理解的过程中都在不自觉的综合使用。

2.师:通过题目,我们知道诗人夜晚行走在黄沙岭这个地方,这是一个什么季节的夜晚呢?从哪些字或词发现的?
(学生预设:夏季,从明月、稻花香、蛙声看出来的)
师板书:明月是看到的(视觉),明月是说(生:月亮圆圆的)说明夜晚月亮照着大地(生:比较明亮);
稻花香是闻到的(嗅觉),说明稻谷(生:快成熟了),稻花香浓还是淡呢?(生:浓,从说丰年里看出来的)让我们感受到(生:稻谷收成好,是一个丰收年);
蛙声是听到的(听觉),一片是说声音大,青蛙多,一般来说听起来挺吵闹,烦人,你从这首词里感受到作者的这种情绪没有?(生:没有,是一个丰收年,青蛙捉害虫功不可没)除了这些,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预设:还看到了惊鹊、听到了鸣蝉……)
3.简单介绍“倒装”知识
师:诗人看到喜鹊怎样了?(看注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词里是“别枝惊鹊”,从字面顺序上看应是“离开树枝,惊动喜鹊”,不符合我们现代文写作顺序的逻辑,这样将词语顺序颠倒是古诗文里的一种修辞方法,叫“倒装”,是为了达成让句子押韵及韵律规则的需要目的。

4.师:“清风”是怎样的风?你是怎样感受到的?(生:轻微的清凉的风,夏天夜里的凉风让人感到凉爽惬意)
“鸣蝉”就是鸣叫着的蝉,听到的蝉声,感受到夏夜很热闹。

师指着板书,总结:诗人在夏天的一个夜晚行走在黄沙岭,看到了明月、惊鹊,听到了鸣蝉、蛙声、,感受到了清风,闻到了稻花
香,你现在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上阙里作者看到的景象说一说吗?
指名说。

根据学生说的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你从上阙里诗人描写的这些景象中体会到诗人当时是什么样的感受?指名说,体会这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5.过渡到理解下阙。

师:在这样一个明月清风混合蛙声、蝉鸣与稻花香的夜晚,天气情况怎样?同学们自读下阙。

生:下雨了!从“两三点雨山前”看出。

理解“两三点雨山前”是“山前有两三点雨”,也是我们前面说的“倒装”用法。

同样的“七八个星天外”也是倒装。

师:为什么要写星星呢?理解“七八个星天外”。

(夏天阵雨多,行走中发现夜空突然乌云四起,说明快下雨了,透过乌云缝隙只能看到几颗少量的星星)
师:下雨了,诗人想快点---避雨,到哪儿避雨?
(快点到树林边的茅店,“茅店社林边”也是倒装用法,从“旧时”可以看出曾经来过)
师:记忆中明明小树林边有个茅店,他一眼看到了吗?(没有)所以他心里想着要快点走,所以他“路转溪桥”,(先走过小溪上的小桥,又转了个弯),也是倒装用法。

“忽见”,“见—出现”,忽然出现了,对于着急赶路避雨的人来说,是多么的惊喜、高兴,真是——柳暗花明(峰回路转)呀。

你能用自己的话把下阙意思说一说吗?同桌说一说。

师:下阙里诗人的情绪有什么变化?(遇雨的小惊慌,忽然见到小店的惊喜)
四、入词境。

屏幕出示,学生根据理解填空,回顾词的内容。

诗人夏夜行走在乡村道路,看到明月悬挂高空,收到惊动的喜鹊飞离树枝,感受到清风徐徐拂面,闻到阵阵稻花香,耳听蝉鸣和蛙声也似乎不那么吵人了,仿佛在说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即使天公不作美,天空乌云忽起乌云,洒了几个小雨点,让夜行的人儿有一点小惊慌,想快快到附近树林边的小店去避雨,果然过了小溪上的桥,转个弯就看到了,心里又那么的一阵小惊喜。

整首词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作为一个夜行人,不是忙于赶路,而是闲适地欣赏这乡村美景。

让我们再带着这种放松的愉悦之情再读一读这首词。

五、了解诗人。

学了这首词,你觉得诗人当时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出示作者生平和当时的写作背景。

辛弃疾,号稼轩,是我国南宋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让我们想到了陆游)。

虽有收复祖国的雄心壮志,但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曾遭贬职,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上绕闲居多年。

诗里所描写的黄沙岭这个地方就正是在上饶。

诗人写这首诗时正是被撤职贬官期间,却有这等闲情逸致,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心胸豁达,懂得欣赏眼前美景,充满着对大
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六、总结方法
师:回忆一下,我们今天学习这首词,主要是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理解的?(通过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词的意思,再体会诗人写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
是的,我们说词就是诗的别体,学习一首词,其实跟古诗一样,要明白诗题、诗意,了解诗人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词和诗虽文字形式上有不同,但都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瑰宝,都是用非常短小精炼的语言描绘一幅内容丰富的画面,同学们还应多读、多品、多了解,增强自己品读古诗词的能力。

七、作业设计
从你们的诵读中,我感受到诗人笔下田园风光在夜晚独特的美,如果让你向别人介绍这幅美景,你打算怎样说呢?同学们试着用现代文来写一写。

温馨提示:写的内容不是单纯写出词的意思,而是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上优美的词句,写出诗人的动作、语言、心情等,把你最有感触的画面描绘出来。

板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倒装”
上阙:明月惊鹊清风鸣蝉乡村夜景
稻花丰年蛙声一片悠闲愉悦
下阙:茅店社林惊慌
溪水小桥惊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