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A缺血性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
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术中流程
--选择性血管造影
标准的脑血管造影包括双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的四血管造影, 有时为明确颅外动脉代偿或排除硬脑膜动静脉瘘等,还需做包括双 侧颈外动脉的血管造影。但是,为减少导丝触碰动脉斑块导致斑块 脱落的风险,大部分情况下,双侧颈总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的四血 管选择性造影足以清晰地观察颅内外血管。 通常使用0.035英寸亲水导丝和单一弯曲造影导管(如 Vertebral导 管)可完成四血管造影。 操作要点: ①连接:单弯导管内衬导丝,尾端连接Y形阀,并通过三通管连接加压 滴注和高压注射器,排净管道内气体。 ②导管到位:导管在造影导丝的指引下经过主动脉弓进入升主动脉, 退出导丝,边旋转导管边缓慢后撤,直到导管头端弹入弓上一级血管 开口,这时前送导丝,使导丝的支撑力足以支撑前送导管,并且使导 丝头端保持在安全范围内,固定导丝沿导丝缓慢前送导管。颈动脉 造影时,导管头端应放置在颈总动脉分叉段以下2-3cm处;锁骨下椎动脉造影时,导管头端应放置在锁骨下动脉距离椎动脉开口12cm处。 ③造影:造影投射位置和高压注射器设置见表1、2。
术中流程
--动脉穿刺置鞘
Seldinger穿技术及其改良方法操作简便,损伤 小,同期置入血管鞘可避免反复置入造影导管损 伤血管,目前已成为DSA的基本操作技术。股动 脉是脑血管介入诊疗的最常用途径。股动脉不 适合穿刺时,也可根据经验选择桡动脉或肱动脉 作为穿刺点。相比股动脉,经桡动脉穿刺可降低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穿刺点出血并发症。但 尚无对照研究比较血管入路对脑血管造影相关 并发症的影响。
术中流程
--复杂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常伴有动脉迂曲,增大介人操作难度。 可通过如下方法完成选择性造影: ①髂动脉或腹主动脉迂曲,严重影响导管操控性, 可改用长血管鞘拉直迂曲血管,增强操控性。 ②目标血管开口扭曲、成角较大,导丝难以进入, 可使用导丝塑形技术增大导丝头端弯曲角度。 ③目标血管远端迂曲,导丝可通过但导管前送困 难,可尽量将导丝送至血管远端相对安全区域, 如送至颈外动脉或腋动脉,推送导管时可稍加旋 转,也可要求患者将头部转向对侧以减少张力。
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中国专家共识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中国专家共识一、适应证与禁忌证DSA适应证:①怀疑血管本身病变或寻找脑血管病病因;②怀疑脑静脉病变;③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④头面部富血性肿瘤术前检查;⑤了解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型;⑥实施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前明确血管病变和周围解剖关系;⑦急性脑血管病需动脉溶栓或其他血管内治疗;⑧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后复查。
DSA禁忌证:①碘造影剂过敏或不能耐受;②介入器材过敏;③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④穿刺点局部感染;⑤并发脑疝。
特殊情况可经过各方讨论,知情同意采取个体化处理。
二、术前准备(一)掌握一般情况DSA术前应掌握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现病史和既往史,尤其是有无造影剂过敏史。
术前对患者进行体检,有助于在术中、术后对比观察神经功能变化。
了解股动脉、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如有异常建议完善下肢血管超声或CTA。
拟行桡动脉穿刺者,需行桡动脉触诊和Allen 试验[9]。
术前完善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检测。
如果已有血管超声、TCD、CTA等血管检查结果,可结合临床资料初步判断责任血管,以便术中着重观察。
如果已有主动脉弓结构信息,可在造影前预判可能的解剖变异或路径困难,提前做好介入器材和技术准备[10]。
(二)知情同意DSA术前需要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检查的必要性、简要操作过程,造影期间需要配合医生的注意事项、术中术后可能的不适感、可能的并发症及相应处理方案。
在取得患者和(或)家属的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药物调整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在DSA术前如何调整抗凝治疗方案,目前还缺乏研究结论。
理论上,口服抗凝药物会增加DSA等介入检查(治疗)的出血风险以及出血后处理的困难;术前直接停药,又可能增加围手术期发生栓塞事件的风险。
对于一般手术,需要暂时停用口服抗凝药。
通常在术前5 d左右停用华法林,并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降低至1.5以下[11];如存在较高的血栓栓塞风险,也可使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过渡治疗[12]。
DSA全脑血管造影术
用于诊断脑血管病变,如动脉瘤 、血管狭窄、血管畸形等,以及 评估脑部血管的血流状况。
发展历程与现状
发展历程
DSA全脑血管造影术经历了从传统的 脑血管造影到数字减影技术的演变, 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现状
目前DSA全脑血管造影术已成为诊断 脑血管病变的常用方法,广泛应用于 临床。
适应症与禁忌症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DSA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技术将得到进一步 优化,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普及推广
联合治疗
未来DSA全脑血管造影术可以与其他 治疗方法相结合,如药物治疗、物理 治疗等,形成综合治疗方案,提高治 疗效果。
随着人们对脑血管疾病的认知不断提 高,未来DSA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应用 将更加普及和推广。
总结词
DSA全脑血管造影术在脑动脉瘤诊断与 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患者带来良好 预后。
VS
详细描述
DSA全脑血管造影术通过精准定位和清晰 成像,帮助医生准确诊断脑动脉瘤的位置 、大小和形态,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 依据。在手术过程中,DSA全脑血管造影 术能够实时监测手术进展,确保手术安全 顺利进行。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生活质量 得到显著提高。
治疗措施。
预防措施
严格掌握适应症
确保手术适应症明确, 避免不必要或过早的手
术。
术前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 评估,了解基础疾病和
血管病变情况。
规范操作
术后观察
确保手术操作规范,避 免操作失误或过度损伤
血管。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06 DSA全脑血管造影术的病 例分享
病例一:脑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
THANKS FOR WATCHING
神经指南: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神经指南: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中国专家共识脑血管造影术由葡萄牙医生Egas Moniz于1927年首次在人体成功实施。
最初需要直接暴露颈动脉或经皮穿刺颈动脉、椎动脉注射造影剂,此后引入经皮动脉穿刺置鞘技术(Seldinger穿刺法)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逐步发展为今天成熟的经皮动脉插管脑血管造影术(以下简称DSA)。
这一方法最初用来探查颅内占位性病变。
CT、MRI等无创影像检查手段出现后,DSA主要用于评估脑血管的异常。
目前CT血管造影(CTA)、MRA基本能够获得完整的头颈部血管图像,但是,DSA可以动态观察脑血流和侧支循环,并可同期完成介入治疗,仍是其他检查手段无法替代的重要方法。
为规范脑血管造影术的操作流程,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组织部分国内专家,根据国内外流程规范和相关文献的指导,制定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中国专家共识,以供临床参考。
术前评估与准备一、适应证与禁忌证DSA适应证:①怀疑血管本身病变或寻找脑血管病病因;②怀疑脑静脉病变;③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④头面部富血性肿瘤术前检查;⑤了解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型;⑥实施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前明确血管病变和周围解剖关系;⑦急性脑血管病需动脉溶栓或其他血管内治疗;⑧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后复查。
DSA禁忌证:①碘造影剂过敏或不能耐受;②介入器材过敏;③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④穿刺点局部感染;⑤并发脑疝。
特殊情况可经过各方讨论,知情同意采取个体化处理。
二、术前准备(一)掌握一般情况DSA术前应掌握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现病史和既往史,尤其是有无造影剂过敏史。
术前对患者进行体检,有助于在术中、术后对比观察神经功能变化。
了解股动脉、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如有异常建议完善下肢血管超声或CTA。
拟行桡动脉穿刺者,需行桡动脉触诊和Allen试验。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操作规程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操作规程一、术前准备1、体位:病人取仰卧,调整头位适宜,固定上肢,双腿稍分开并外展,接监护导联。
2、消毒:0。
05%碘伏双侧腹股沟区消毒,上界平脐,下界大腿上1/3处,外界为腋中线,内界大腿内侧。
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两遍、3、铺无菌单:由脐部至会阴铺第1块手术巾,第2块手术巾在穿刺点上方并与第1块垂直,第3、4块手术巾与第1、2块成45度角暴露右、左穿刺点。
4、无菌套覆盖影像增强器、操作面板与遮挡板、5、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冲洗手套,铺大手术单。
6、冲洗与抽吸:肝素盐水冲洗穿刺针、动脉鞘、泥鳅导丝、猪尾管,浸透J形导丝。
7、连接:冲洗管、Y形阀、三通。
8、抽吸:2%利多卡因,9、抽吸:造影剂并接高压连接管。
二、穿刺置鞘优先右侧股动脉穿刺,以右侧腹股沟与股动脉交界处沿股动脉向下1~1、5cm为穿刺点,局麻后穿刺股动脉,穿刺针成角30~45 °喷血良好后插入J形导丝(注意:必要时透视了解导丝位置),置入动脉鞘,撤出导丝,注射器抽吸肝素盐水,连接动脉鞘侧管并回抽,回血良好时注入肝素盐水,接冲洗管30滴/min左右持续冲洗。
三、肝素化置鞘成功后即刻肝素化,首剂:体重kg×2/3=肝素量mg,1h后给首剂1/2量,以后再1h给上次剂量得1/2,减至10mg时,则每小时给10mg。
四、造影术1、主动脉弓造影:①连接猪尾管与Y形阀,泥鳅导丝插入猪尾管导丝不出头,猪尾管进入动脉鞘后进导丝20cm左右,透视下将猪尾管置于升主动脉。
②摆体位:左侧斜30~45度(一般年龄越大斜度越大),上缘到牙齿平面,造影剂20~25ml/秒,总量25~30ml,压力700pa投照③插入泥鳅导丝,展开猪尾管头端,撤出猪尾管2、颈总动脉造影①肝素水浸泡造影管,接Y阀,冲洗管腔,进泥鳅导丝,导丝不出头,造影管头进动脉鞘后进导丝20cm左右,透视下达升主动脉弓,导丝撤到导管内,翻转导管头回撤,弹入无名动脉(或左颈内动脉),固定导管,撤出导丝,做路径图,路径图下将导丝置合适位置,沿导丝上导管达颈总动脉起始部、②摆体位:标准侧位,上缘到眶下线水平,第三颈椎位于屏幕正中,一般造影剂5ml/秒,总量7mL,压力300Pa,投照,如发现血管重叠或病变显示不好,可右侧斜适当角度(一般45度)再次投照。
脑血管造影术
全脑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术后常见并发症处理
2.血管痉挛:原因为导丝、导管(和)或造影剂对血管 的机械性刺激所致。对策:①、预防性使用用“尼莫 同”等药。②、及时消除血管刺激。 3.血管夹层:股动脉处多为顺行夹层,可自愈;弓上 血管多为逆行,严重者需放支架或抗凝。主动脉夹层 需控制性降压及胸心血管外会诊。 4.血栓或栓塞:保持镇静,全面造影找出栓子,行溶 栓;气栓行成可高压氧治疗;血管壁斑块脱落则无有 效处理。
注意
有机械取栓指征时应尽快实施。有静脉溶栓指 征时,机械取栓不应妨碍静脉溶栓,静脉溶栓 也不能延误机械取栓 机械取栓时,建议就诊到股动脉穿刺的时间在 60~90 min,就诊到血管再通的时间在90~ 120 min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5
病例:曾汉阳,男性,61岁。吐词不清、右侧肢体乏力2小时。查 体:失语,右下肢肌力3级,右上肢肌力1级,NIHSS评分8分。 予急诊动脉取栓治疗,2周后好转出院。出院时右侧肢体肌力4级, NIHSS评分2分。
全脑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术后处理
拔动脉鞘,压迫股动脉10-15min,无出血后加压包 扎,股动脉加压器加压固定,穿刺侧下肢制动6h,每 小时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穿刺点有无渗血。
全脑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术后常见并发症处理 对于并发症,预防远胜于治疗!!!
1.穿刺部位血肿:直径小于10CM的不处理;大于 10CM的24小时后局部热敷或理疗。造成局部压迫者 可切开清除。 皮下血肿是脑血管造影常见的并发症,原因:①盲目 穿刺导致股动脉损伤;②不正确的压迫止血方法;③穿 刺侧下肢过早负重;④抗凝药物的使用;⑤凝血功能障 碍等。
全脑血管造影术
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研究
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导致的脑组织缺氧缺血所致。
这种病症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威胁,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目前,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比较有限,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手术治疗风险较大。
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是一种介入性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以全面、直观地了解患者脑部血管的情况,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对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进行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这也是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和动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
通过对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和神经介入术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验证该技术在改善患者症状、预防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有效性,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
此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以期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更科学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指导,从而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的应用,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该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思路,拓宽治疗选择范围,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生存率。
研究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该技术的临床操作规范,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前景,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患者的康复和生存带来希望。
全脑血管造影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全脑血管造影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脑血管造影(DSA)是通过导管进入相应血管注射造影剂,通过DSA机器连续摄影获得脑血管影像。
其实质是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的常规X线血管造影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检查方法。
DSA可判断脑血管病变的确切部位,并且能清楚了解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术前准备:一、心理疏导: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检查的方法效果,检查中的配合,检查后的不适及可能发生的情况,以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检查,告知患者注入造影剂时会出现脑部一阵发热、眼花等短暂症状。
二、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患者准备:医师下达造影手术通知单,遵医嘱在术前一日(1)备皮:双侧腹股沟,包括会阴区。
(2)给予心理安慰,保证睡眠,必要时口服安定5mg;练习床上解大小便.(3)检查当日:术前4~6小时禁饮食;在左上肢浅静脉建立留置静脉通路,以不妨碍术者操作,遵医嘱输入尼莫地平;对估计手术时间较长者,特别是老年人、心情紧张者,遵医嘱留置尿管。
四、物品准备:1、家属准备2袋食盐及一块干毛巾,以备术后压迫止血。
2、根据病情所检查方法准备穿刺针、动脉鞘、导管、Y阀、三通、导丝、连接管、动脉加压输液袋、绷带等。
术后护理一、患者接回病房后,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保持心情平稳,股动脉穿刺处盐袋加压包扎8小时,穿刺侧肢体制动24小时,观察局部有无出血及血肿。
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状态、语言功能、肢体活动、生命体征。
三、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足背动脉及下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足背动脉应每15分钟测量一次,测量8次,每次相差不应大于10次。
四、嘱患者术后禁水2小时,禁食4小时,两小时后可多饮水,多排尿以利于造影剂排除,但避免一次饮水量过多,引起急性胃扩张,从而导致呕吐。
五、家属24小时床旁陪护。
科室对全脑血管造影术及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组织全科医务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护理单元针对这类患者专门设计了介入护理记录单,要求医嘱下一级护理者按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要求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如无一级护理按科室所设计护理记录单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患者出院后随住院病历保存。
介入科血管造影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科血管造影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现行的血管造影大部分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1.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下的检查技术,数字减影的方式、具体操作技术等主要是由医生来完成。
因此,DSA的内容将会在《临床诊疗指南》中加以叙述和规范。
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概述常规血管造影因血管与骨骼及其他软组织重叠,血管显示不清。
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则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将骨骼及其他软组织减影的一种技术。
目前,在血管造影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已普遍应用。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一种专门显示血管的技术包含了两部分内涵,一是数字化,二是减影。
首先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提供给计算机处理。
所谓减影就是通过计算机将两帧影像相反的信息相减,消除骨骼及其他软组织,以保留血管影像。
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成像方式DSA的成像方式分静脉DSA(IVDSA)和动脉DSA(IADSA)o静脉DSA又分外周静脉法和中心静脉法。
动脉DSA又分选择性动脉DSA和超选择性动脉DSA0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及广泛的临床应用,以选择性和超选择性动脉DSA为主。
1.静脉DSA(IVDSA)发展DSA最初的动机是希望从静脉注射方式显示动脉系统。
因此,最早应用的DSA是采用外周静脉(如肘静脉)注射大量对比剂。
但是,静脉内团注的对比剂在到达兴趣动脉之前要经各心腔与循环系统稀释。
这就是说,当对比剂从外周静脉到达动脉系统时,其原来的平均碘浓度已被稀释为1/200o归纳起来,静脉DSA有以下缺点:①静脉内注射的对比剂到达兴趣动脉之前要经历约200倍的稀释;②需要高浓度和大剂量的对比剂;③显影血管相互重叠对小血管显示不满意;④并非无损伤性,特别是中心静脉法DSA。
2.动脉DSA(IADSA)动脉DSA应用广泛,使用的对比剂浓度低,对比剂团块不需长时间的传输与涂布,并在注射参数的选择上有许多灵活性。
同时影像重叠少,图像清晰,质量高,DSA成像受病人的影响减小,对病人的损伤也小。
3D—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造影与治疗中的应用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造 影与治
疗 中, D— S 3 D A可以从 不同角度观察病变血管狭窄段 的轮廓改变 , 准确判断狭 窄程度和范围 , 是对常规 D A造影的重要补充 。 S
关键词 : 数字剪影血管造影 ; 三维重建 ;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中图分类号 : 4 R 73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17 6 2—25 ( 0 1 2 —04 0 33 2 1 ) 1 0 0— 3
d s a e ie s s
脑 中风 以及 与 脑 中风相关 的死亡 越来越 引起
观 的效 果 , 以全 面 评 价 狭 窄 血 管 病 变 性 质 、 可 范 围、 度 , 程 对治疗 有着 决定性 的指 导作 用 。
p ro me n 2 6 p t n s e fr d i 5 ai t .Amo g t e ,3 —DS sp r r d i 6 c s s fr p st e r s l r e n h m D A wa ef me n 7 a e o o i v e u t o o i s u ce r v se s n l a e s l.Re u t No sg i c n i e e c ew e tn a d D A n —DS a 0 n s ls in f a t f r n e b t e n s d r S a d 3 i df a D A w sf u d i n 2 a e .Ho e e ,t e r s l s e rc e rc a g d i t e 8 c s sb D —D A.Co cu i n 8 c ss w v r h e u t wa n h d o h n e n oh r a e y3 s i 4 S n l so 3 — DS a la l ip a e p o l n x e d a d s o e o s n r m i e e t n ls i h - A c n c e y d s ly t r f e a d e tn n c p f e i sf D r h i l o o df rn ge t e f a n a g o r p y a d t ame t fic e c c r b o a c l rds a e .I i o r ae u p e n f tn a d n ig a h n r t n h mi e e r v s u a i s s t s fge t rs p lme t a d r e o s e o s
缺血性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
个人总结DSA因为介入手术用造影剂后肾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会引起造影剂在体内蓄积。
1. 穿手术衣.2. 穿防护服.3. 戴口罩,帽子.4. 刷手.5. 消毒:先消同侧腹股沟,再消对侧腹股沟,然后消上方,第一次消毒范围要大,第二次消毒范围要小于第一次消毒范围.6. 铺巾:先铺中间,然后对侧(如果是一次性洞巾对侧的要打开),上方,同侧依次铺上.大的洞巾厚的向上.口对准穿刺点.7. 抽麻药:用5ml注射器抽5ml麻药兑5ml水.(全麻患者不需要局麻).8. 抽造影剂.9. 排水:先将调节的开关从头撸到尾(这样导管就直了),单人时将导管开到很小将头放到小盆内,水会逐渐流过个个打折处,流完后要检查一下所有的打折处将气泡弹出.有助手时可以用手堵住导管头看着水流,在转折处用手弹一弹,将空气排除.注意三通和鞘开关的指示方向,当排三通和Y阀空气时注意先将三通内想要排气的通道朝上,Y阀也是一样(先排后排 ),排好后接上猪尾导管(将猪尾挂到直管上)调好滴速.接鞘的导管接上后先将外口的气排掉,然后将开关调到冲鞘将鞘的空气排出.在鞘内流水的过程中将鞘的另一部分插上.10. 穿刺前先要将管球降下来.11. 穿刺:穿刺前刀片切小口,并且一定要准备好穿刺针,麻药,纱布,短导丝(一定要注意将软头朝前).左手先纵行将血管的走形摸出,用示指,中指横行将血管固定,明确血管的位置.右手持穿刺针示指顶住针顶,拇指和中指固定针(患者如果胖就将进针点稍微远一点,如果瘦可以将进针点稍微近一点,但穿刺进血管点一定要在腹股沟下),先打麻药(血管上壁及侧壁),然后进针,见到有回血后将纱布甸到下面,撤出针芯,见到鞘内喷血(必需要飙血才行)旋转进导丝(一定要没有阻力才行).待进到剩10cm左右,将床推倒管球位于右侧髂总动脉处,透视下观察导丝是否在动脉内(看到导丝在拐弯处有波动导丝头有摆动即证明导丝在动脉内).确定后将床拉回将导丝撤出一部分(外面留20cm左右),左手示指和中指压住穿刺点内口将穿刺针内鞘撤出,之后用拇指将短导丝头压住右手上鞘.待鞘进入皮肤后旋转进鞘(此时阻力较大,一定要柔和旋转不可让鞘打折).进完鞘后将导丝及鞘内芯拔出.之后要将接鞘的开关指向导管以让鞘内回血证明鞘在血管内.之后调好滴速就不管了(滴速不能太快否则患者总想撒尿,且老年人会来心衰).12. 将长导丝进到猪尾内刚好不露头为期限,用猪尾顺直器(进完后一定要将顺直器撤到后面)将猪尾头顺直,进猪尾要多进一些(这样可以让血少出来一点),旋转(一定要没有阻力)出导丝(Y阀后留10cm即可),进完导丝后将Y阀拧紧,透视下进导管导丝.待导丝进到弓内时左手进导管右手固定导丝将猪尾送到弓上(猪尾环一定要朝内,这样可以让弓上造影时血管内的造影剂分布更均匀),13. 接管:接管前首先要将导丝撤到Y阀以内拧紧Y阀,可以将滴注开大一点将管内的血冲开,再调回正常,接管前先将右手的管子旋转一点再接管可以确保导管不会移位,接管时必须两头都冒水.注射器吸造影剂,助手推高压注射器通过三通将部分造影剂推入注射器后关闭高压注射器方向,开放猪尾管方向三通,推造影剂把血推回血管?。
最新脑血管造影规范和标准
最新脑血管造影规范和标准脑血管造影是一种用于诊断和评估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脑血管造影的规范和标准也在不断更新。
以下是最新的脑血管造影规范和标准:一、适应症与禁忌症1. 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疑似脑血管狭窄或闭塞、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梗塞、脑出血等。
2. 禁忌症:包括对造影剂过敏、严重肾功能不全、严重心功能不全、未控制的高血压等。
二、术前准备1. 详细病史收集,包括过敏史、药物使用史等。
2. 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肾功能等。
3. 心电图检查,评估心脏功能。
4. 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解释检查过程、可能的风险及预期效果。
三、造影剂选择1. 选择低渗透性、低毒性的非离子型造影剂。
2. 根据患者体重计算造影剂用量。
3. 确保造影剂在使用前处于有效期内。
四、操作流程1. 患者平卧,选择适当的血管入路,如股动脉或颈动脉。
2. 局部消毒、铺巾,进行局部麻醉。
3. 穿刺成功后,置入导管,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导管和导丝。
4. 逐步推进导管至目标血管,进行造影。
5. 根据造影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介入治疗。
五、影像学评估1. 采用高分辨率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
2. 评估血管的形态、狭窄程度、血流速度等。
3. 对于疑似病变,进行多角度、多时相的动态观察。
六、术后处理1. 术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或并发症。
2. 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预防血肿形成。
3. 根据患者情况,适当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
七、风险与并发症管理1. 及时识别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如血管损伤、造影剂过敏等。
2. 对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立即进行抢救治疗。
八、质量控制1.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图像质量。
2. 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九、随访与记录1. 建立完善的患者随访制度,记录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后续治疗。
2. 记录每次脑血管造影的详细过程和结果,便于后续分析和研究。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操作规程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操作规程一、术前准备1、体位:病人取仰卧,调整头位适宜,固定上肢,双腿稍分开并外展,接监护导联。
2、消毒:0.05%碘伏双侧腹股沟区消毒,上界平脐,下界大腿上1/3处,外界为腋中线,内界大腿内侧。
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两遍。
3、铺无菌单:由脐部至会阴铺第1块手术巾,第2块手术巾在穿刺点上方并与第1块垂直,第3、4块手术巾与第1、2块成45度角暴露右、左穿刺点。
4、无菌套覆盖影像增强器、操作面板和遮挡板。
5、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冲洗手套,铺大手术单。
6、冲洗与抽吸:肝素盐水冲洗穿刺针、动脉鞘、泥鳅导丝、猪尾管,浸透J形导丝。
7、连接:冲洗管、Y形阀、三通。
8、抽吸:2%利多卡因,9、抽吸:造影剂并接高压连接管。
二、穿刺置鞘优先右侧股动脉穿刺,以右侧腹股沟与股动脉交界处沿股动脉向下1~1.5cm为穿刺点,局麻后穿刺股动脉,穿刺针成角30~45 °喷血良好后插入J形导丝(注意:必要时透视了解导丝位置),置入动脉鞘,撤出导丝,注射器抽吸肝素盐水,连接动脉鞘侧管并回抽,回血良好时注入肝素盐水,接冲洗管30滴/min左右持续冲洗。
三、肝素化置鞘成功后即刻肝素化,首剂:体重kg×2/3=肝素量mg,1h后给首剂1/2量,以后再1h给上次剂量的1/2,减至10mg时,则每小时给10mg。
四、造影术1、主动脉弓造影:①连接猪尾管与Y形阀,泥鳅导丝插入猪尾管导丝不出头,猪尾管进入动脉鞘后进导丝20cm左右,透视下将猪尾管置于升主动脉。
②摆体位:左侧斜30~45度(一般年龄越大斜度越大),上缘到牙齿平面,造影剂20~25ml/秒,总量25~30ml,压力700pa投照③插入泥鳅导丝,展开猪尾管头端,撤出猪尾管2、颈总动脉造影①肝素水浸泡造影管,接Y阀,冲洗管腔,进泥鳅导丝,导丝不出头,造影管头进动脉鞘后进导丝20cm左右,透视下达升主动脉弓,导丝撤到导管内,翻转导管头回撤,弹入无名动脉(或左颈内动脉),固定导管,撤出导丝,做路径图,路径图下将导丝置合适位置,沿导丝上导管达颈总动脉起始部。
全脑血管造影规范、评分标准
脑血管造影(DSA)操作评分标准姓名:带教老师:评分:
铺单铺无菌单(见示意图)、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第1块垂直铺在小腹上,盖住阴部。
◆第2块斜铺在右股上,与第1块呈45°,无菌单上
界在右穿刺点上。
◆第3块斜铺在左股上,与第1块呈45°,无菌单上
界在左穿刺点上。
◆第4块铺在穿刺点以上,无菌单下界平双侧穿刺点
连线。
铺无菌巾示意图
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第5块为无菌大单,铺在小无菌单上,只露出患者
头部。
◆第6块无菌单铺在造影床尾部。
◆注意事项:从无菌操作台上取无菌单时手不能触及
无菌操作台,铺单时手不能触及患者身体及造影
床。
铺第5、6块无菌单应在穿好手术衣并戴好无
菌手套后进行,并完全覆盖造影床。
10
消毒不规范扣2分
消毒范围不够扣2分
无菌操作污染者扣3
分
污染后未更换无菌
物品扣5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血性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
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造影规范的意义
1.国内各培训机构造影方法不统一,医院内参与脑血管造影的科室众多:放射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心内科、神经内科等。
2.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同于出血性和其它性质的脑血管病,患者年龄往往偏大,血管常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操作不当易出现硬化斑块表面栓子脱落。
二、参考资料来源
1、《介入神经放射诊断治疗规范》――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
2、全军脑血管病中心主任、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博导刘建民教授指导记录
3、2005美国强生医疗学术中心神经介入培训班资料
4、2005上海《颈动脉狭窄论坛》会议资料
5、《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断与治疗》姜卫剑主编
三、遵循原则
1、安全:⑴病人安全⑵造影医师安全。
2、省时
3、经济
4、全面:不遗漏各段脑供血动脉和静脉窦,显示病变血管及代偿情况。
四、术前准备
1、造影医师了解病人情况
①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过敏史(尤其麻醉药、造影剂)。
②体格检查: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
注意:双侧股动脉搏动。
③查阅TCD、CT、MRI等资料,了解病变部位,以便术中重视。
2、完善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PT、INR、APTT 、肝、肾功能、丙肝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抗体、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3、签定手术协议书
①客观地介绍手术情况、获益、风险。
②病人(病情不允许时注明)和家属同时签字、盖手印。
4、病人准备
①术前6h禁饮食
②术前保留导尿
5、器械准备
18G穿刺针、5F动脉鞘(长、短)、5F猪尾造影管管、5F单弯造影管、5F猎人头造影管2型、5F西蒙造影管2型、超滑导丝(0.035×125、0.038×125、0.032×125)、Y形阀、三通阀2个、注射器(2ml、10ml、20ml)、连接管、高压注射器。
6、药物准备
非离子型造影剂200ml、2%利多卡因10ml、软包0.9%氯化钠1000ml×2、肝素钠4支、鱼精蛋白2支、0.9%氯化钠500ml×2及常用抗过敏、降压药和抢救用药物。
7、术前用药
术前3h尼莫地平静脉微量泵3ml/h、术前30分钟鲁米那0.1肌注、碘过敏试验(术前造影剂1ml静脉注射,15min后观察有无心慌、胸闷、皮疹等)。
静脉通道平衡盐液500ml
五、操作程序
1、体位:病人仰卧,调整头位适宜,固定上肢,双腿稍分开并外展,接监护导联。
2、消毒:0.05%碘伏双侧腹股沟区消毒,上界平脐,下界大腿上1/3处,外界为腋中线,内界大腿内侧。
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两遍。
3、铺无菌单:由脐部至会阴铺第1块手术巾,第2块手术巾在穿刺点上方并与第1块垂直,第3、4块手术巾与第1、2块成45度角暴露右、左穿刺点。
4、无菌套覆盖影像增强器、操作面板和遮挡板。
5、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冲洗手套,铺大手术单。
6、冲洗与抽吸:肝素盐水冲洗穿刺针、动脉鞘、泥鳅导丝、猪尾管,浸透J形导丝。
7、连接:冲洗管、Y形阀、三通。
8、抽吸:2%利多卡因,
9、抽吸:造影剂并接高压连接管。
10、穿刺置鞘:优先右侧股动脉穿刺,以右侧腹股沟与股动脉交界处沿股动脉向下1~1.5cm 为穿刺点,局麻后穿刺股动脉,穿刺针成角30~45 °喷血良好后插入J形导丝(注意:必要时透视了解导丝位置),置入动脉鞘,撤出导丝,注射器抽吸肝素盐水,连接动脉鞘侧管并回抽,回血良好时注入肝素盐水,接冲洗管30滴/min左右持续冲洗。
11、肝素化:置鞘成功后即刻肝素化,首剂:体重kg×2/3=肝素量mg,1h后给首剂1/2量,以后再1h给上次剂量的1/2,减至10mg时,则每小时给10mg。
(肝素1mg=125单位,规格:2ml/12500单位/支)
12、主动脉弓造影:
①连接猪尾管与Y形阀,泥鳅导丝插入猪尾管导丝不出头,猪尾管进入动脉鞘后进导丝20cm 左右,透视下将猪尾管置于升主动脉。
②摆体位:左侧斜30~45度(一般年龄越大斜度越大),上缘到牙齿平面,造影剂20~25ml/秒,总量25~30ml,压力700pa投照
③插入泥鳅导丝,展开猪尾管头端,撤出猪尾管
13、颈总动脉造影
①肝素水浸泡造影管,接Y阀,冲洗管腔,进泥鳅导丝,导丝不出头,造影管头进动脉鞘后进导丝20cm左右,透视下达升主动脉弓,导丝撤到导管内,翻转导管头回撤,弹入无名动脉(或左颈内动脉),固定导管,撤出导丝,做路径图,路径图下将导丝置合适位置,沿导丝上导管达颈总动脉起始部。
②摆体位:标准侧位,上缘到眶下线水平,第三颈椎位于屏幕正中,一般造影剂5ml/秒,总量7mL,压力300Pa,投照,如发现血管重叠或病变显示不好,可右侧斜适当角度(一般45度)再次投照。
14、颈内动脉造影
①如果颈内动脉开口狭窄,导丝、导管不通过狭窄段(红绿灯原则),导管置于颈总动脉造影,一般造影剂5~6ml/秒,总量6~9ml,压力200Pa,投照。
②若无颈内动脉开口狭窄,颈总动脉造影后做路径图,上导丝到颈内动脉,沿导丝推进导管到颈动脉窦远端,撤出导丝。
摆体位:侧位,上界平颅盖骨,左界到额骨前缘。
正位+汤氏位:上界平颅盖骨,下界平牙齿。
造影剂一般用5ml/秒,总量7ml,压力200Pa投照。
15、锁骨下动脉造影
无名动脉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作路径图,如有锁骨下动脉狭窄即投照,一般5ml/秒,总量7ml,压力200Pa。
如无狭窄即上导丝,将造影管头端置于椎动脉开口近端行椎动脉造影。
16、椎动脉造影
①路径图下造影管沿导丝推进到椎动脉开口近端,撤出导丝,投照(如椎动脉开口显示不好,可适当加汤氏位并对侧斜),一般造影剂4~5ml/秒,总量6~7ml,压力200Pa。
②颅内造影,正位时头颅位于屏幕正中,侧位时屏幕下界平第二颈椎椎体下缘、屏幕右界平枕骨最后部造影,一般造影剂4~5ml/秒,总量6~7ml,压力200Pa。
弓上血管造影:原则上先做已知病变血管,也可由右侧向左侧依次造影,或导管进入那条血管,做哪条血管。
根据主动脉弓造影情况选择造影管,常用导管5F单弯管、猎人头管2型、西蒙管2型
五、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肝素化:手术全程肝素化,术后鱼精蛋白按1:1~1.5中和。
②双冲洗:术中持续双冲洗,注意排空管道和Y形阀内气体。
③导丝:导丝沿路径图推进,导丝头端不超出视野,导丝一般不通过狭窄段。
④导管:根据主动脉弓造影选择不同的导管,导管尽可能沿导丝进退,以减少导管头对血管壁的损伤,导管头端尽可能不触及血管壁,导管一般不进入狭窄段和椎动脉内。
⑤各段脑供血动脉和颅内静脉窦不可遗漏。
⑥发现狭窄病变后,调整影像增强器,使影像增强器沿狭窄段血管轴线变换投照位,多角度投照,找出狭窄切线位放大投照。
⑦测量钢球尽可能靠近病变,并放在影像增强器的中心,以保障测量准确。
⑧中和肝素10min后拔动脉鞘,压迫股动脉15min,无出血后加压包扎,2kg盐袋压迫穿刺点5~6h,穿刺侧下肢制动24h,每30min观察足背动脉搏动。
⑨术前、后预防感染用广谱抗生素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