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
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标准
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适应症:无创检查(MRA、CTA等)无法确定的脑血管狭窄,但临床高度怀疑的病人;欲行介入治疗的病人。
禁忌症:此种检查无绝对禁忌症,但对有碘过敏的病人、严重出血倾向的病人和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而不能平卧的病人要慎重。
1.操作前准备1.1.患者情况查阅病历,了解患者一般情况、病史、既往史、药物过敏史及目前用药情况。
并确认已签署造影知情同意书。
(造影术前签字内容:造影剂过敏,血管损伤、痉挛,栓子脱落造成栓塞,出血感染等)1.2.实验室检查了解重要的化验结果,包括凝血象、乙肝五项、血常规、尿素氮、肌酐、血糖等。
如有条件,查丙肝抗体及艾滋病抗体。
1.3.影像学检查了解重要的影像学检查的情况,包括头CT、头MRI+MRA、头灌注CT、头MRI灌注像、弥散像等。
1.4.术前准备情况检查穿刺部位周围备皮情况,确认术前已禁食水。
1.5.患者教育与患者积极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
告知患者在腹股沟麻醉、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及造影剂注入时患者可能体验到的感受。
2.消毒2.1.刷手0.05%碘伏刷手2遍。
范围:双手、前臂及肘上10cm。
顺序:从指尖至肘上10cm。
注意事项:在消毒范围内不可有遗漏区域,如双手触及非无菌物体须重新消毒。
2.2.穿刺部位消毒0.05%碘伏消毒2遍。
范围:上界平脐,下界为大腿上1/3处,外界为双侧腋中线延线,内界为双侧股内侧中线。
顺序:以穿刺点为中心,由中心向周围作环形消毒。
注意事项:在消毒范围内不可有遗漏区域,第2遍消毒不能超过第1遍消毒边界。
3.铺无菌单(见示意图)、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第1块垂直铺在小腹上,盖住阴部。
第2块斜铺在右股上,与第1块呈45°,无菌单上界在右穿刺点上。
第3块斜铺在左股上,与第1块呈45°,无菌单上界在左穿刺点上。
第4块铺在穿刺点以上,无菌单下界平双侧穿刺点连线。
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第5块为无菌大单,铺在小无菌单上,只露出患者头部。
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中国专家共识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中国专家共识一、适应证与禁忌证DSA适应证:①怀疑血管本身病变或寻找脑血管病病因;②怀疑脑静脉病变;③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④头面部富血性肿瘤术前检查;⑤了解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型;⑥实施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前明确血管病变和周围解剖关系;⑦急性脑血管病需动脉溶栓或其他血管内治疗;⑧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后复查。
DSA禁忌证:①碘造影剂过敏或不能耐受;②介入器材过敏;③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④穿刺点局部感染;⑤并发脑疝。
特殊情况可经过各方讨论,知情同意采取个体化处理。
二、术前准备(一)掌握一般情况DSA术前应掌握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现病史和既往史,尤其是有无造影剂过敏史。
术前对患者进行体检,有助于在术中、术后对比观察神经功能变化。
了解股动脉、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如有异常建议完善下肢血管超声或CTA。
拟行桡动脉穿刺者,需行桡动脉触诊和Allen 试验[9]。
术前完善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检测。
如果已有血管超声、TCD、CTA等血管检查结果,可结合临床资料初步判断责任血管,以便术中着重观察。
如果已有主动脉弓结构信息,可在造影前预判可能的解剖变异或路径困难,提前做好介入器材和技术准备[10]。
(二)知情同意DSA术前需要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检查的必要性、简要操作过程,造影期间需要配合医生的注意事项、术中术后可能的不适感、可能的并发症及相应处理方案。
在取得患者和(或)家属的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药物调整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在DSA术前如何调整抗凝治疗方案,目前还缺乏研究结论。
理论上,口服抗凝药物会增加DSA等介入检查(治疗)的出血风险以及出血后处理的困难;术前直接停药,又可能增加围手术期发生栓塞事件的风险。
对于一般手术,需要暂时停用口服抗凝药。
通常在术前5 d左右停用华法林,并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降低至1.5以下[11];如存在较高的血栓栓塞风险,也可使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过渡治疗[12]。
医学课件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 术前评估与准备 •、适应证与禁忌证 二、术前准备
一、术中管理 二、动脉穿刺置鞘
▪ 术中流程 三、主动脉弓造影
四、选择性血管造影 五、复杂血管造影 六、其他辅助检查方法
一、术后处理
▪ 术后及并发症处理 二、并发症处理
术前评估与准备
--适应证与禁忌证
▪ DSA适应证:①怀疑血管本身病变或寻找脑血管病病因; ②怀疑脑静脉病变;③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 ④头面部富血性肿瘤术前检查;⑤了解颅内占位病变的 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型;⑥实施血管 介入或手术治疗前明确血管病变和周围解剖关系;⑦急 性脑血管病需动脉溶栓或其他血管内治疗;⑧头面部及 颅内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后复查。
术中流程
--选择性血管造影
▪ 标准的脑血管造影包括双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的四血管造影, 有时为明确颅外动脉代偿或排除硬脑膜动静脉瘘等,还需做包括双 侧颈外动脉的血管造影。但是,为减少导丝触碰动脉斑块导致斑块 脱落的风险,大部分情况下,双侧颈总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的四血 管选择性造影足以清晰地观察颅内外血管。
▪ 通常使用0.035英寸亲水导丝和单一弯曲造影导管(如 Vertebral导 管)可完成四血管造影。
▪ 操作要点: ▪ ①连接:单弯导管内衬导丝,尾端连接Y形阀,并通过三通管连接加压
滴注和高压注射器,排净管道内气体。 ▪ ②导管到位:导管在造影导丝的指引下经过主动脉弓进入升主动脉,
退出导丝,边旋转导管边缓慢后撤,直到导管头端弹入弓上一级血管 开口,这时前送导丝,使导丝的支撑力足以支撑前送导管,并且使导 丝头端保持在安全范围内,固定导丝沿导丝缓慢前送导管。颈动脉 造影时,导管头端应放置在颈总动脉分叉段以下2-3cm处;锁骨下椎动脉造影时,导管头端应放置在锁骨下动脉距离椎动脉开口12cm处。 ▪ ③造影:造影投射位置和高压注射器设置见表1、2。
全脑血管造影(DSA)操作规范
全脑血管造影(DSA)操作规范全脑血管造影(DSA)规范操作2.1.1: 适应症2.1.1.1颅内外血管性病变(出血性或闭塞性脑血管病变)术前术后诊断。
2.1.1.2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
2.1.1.3头面部富血性肿瘤术前了解血供状况。
2.1.1.4观察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型。
2.1.1.5 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
2.1.2:术前准备2.1.2.1 常规术前检查,包括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胸部X光片。
2.1.2.2术前24小时禁食,特殊情况如急诊可经麻醉师看病人后适当缩短。
2.1.2.3碘过敏实验:30%泛影葡安2ml,1ml注射器,前臂内侧皮下注射0.1ml,观察15-20分钟。
注射前后测量血压,血压波动10-20mmHg为阳性。
无心慌、气短、寻麻疹及球结膜充血等过敏体征。
碘过敏实验阳性而必须行造影者应术前3天进行脱敏治疗2.1.2.4 双侧腹股沟及会阴区备皮。
操作时间长的患者要留置导尿。
2.1.2.5 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鲁米那钠0.1,儿童按每公斤体重计算。
2.1.2.6 术前24小时、术中、术后24小时静脉持续给予尼膜地平2-4ml/小时。
2.1.3: 器械准备血管造影手术包,压力袋2个,0.9%软包装生理盐水2000 ml, Y-阀一个,三通接头2个,脑血管造影管1根,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选择5F或4F多功能导管或猎人头导管,特殊导管如Mani造影管在血管迂曲者患者也可选用。
血管鞘1个(5F-9F),常规造影5F即可。
30cm 短导丝和160cm长导丝各一根。
需要交换者,准备交换导丝。
高压注射器及其连接管,100-150ml造影剂,肝素盐水(500ml0.9%生理盐水加12500单位肝素钠)。
穿刺针(成人选16G或18G,儿童选18G或20G)。
2.1.4: 经股动脉穿刺操作步骤2.1.4.1 常规双侧腹股沟及会阴区消毒铺单,暴露两侧腹股沟部。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操作规程1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 操作规程一、术前准备1、体位:病人取仰卧,调整头位适宜,固定上肢,双腿稍分开并外展,接监护导联。
2、消毒:0.05%碘伏双侧腹股沟区消毒,上界平脐,下界大腿上1/3 处,外界为腋中线,内界大腿内侧。
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两遍。
3、铺无菌单:由脐部至会阴铺第1块手术巾,第2块手术巾在穿刺点上方并与第 1 块垂直,第3、4 块手术巾与第1、 2 块成45 度角暴露右、左穿刺点。
4、无菌套覆盖影像增强器、操作面板和遮挡板。
5、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冲洗手套,铺大手术单。
6、冲洗与抽吸:肝素盐水冲洗穿刺针、动脉鞘、泥鳅导丝、猪尾管,浸透J 形导丝。
7、连接:冲洗管、Y 形阀、三通。
8、抽吸:2%利多卡因,9、抽吸:造影剂并接高压连接管。
二、穿刺置鞘优先右侧股动脉穿刺,以右侧腹股沟与股动脉交界处沿股动脉向下1〜1.5cm为穿刺点,局麻后穿刺股动脉,穿刺针成角30〜45 °喷血良好后插入J形导丝(注意:必要时透视了解导丝位置),置入动脉鞘,撤出导丝,注射器抽吸肝素盐水,连接动脉鞘侧管并回抽,回血良好时注入肝素盐水,接冲洗管30 滴/min 左右持续冲洗。
三、肝素化置鞘成功后即刻肝素化,首剂:体重kg x 2/3 =肝素量mg,1h 后给首剂1/2 量,以后再1h 给上次剂量的1/2 ,减至10mg 时,则每小时给10mg。
四、造影术1 、主动脉弓造影:①连接猪尾管与Y 形阀,泥鳅导丝插入猪尾管导丝不出头,猪尾管进入动脉鞘后进导丝20cm 左右,透视下将猪尾管置于升主动脉。
②摆体位:左侧斜30〜45度(一般年龄越大斜度越大),上缘到牙齿平面,造影剂20〜25ml/秒,总量25〜30ml,压力700pa 投照③插入泥鍬导丝,展开猪尾管头端,撤出猪尾管2、颈总动脉造影①肝素水浸泡造影管,接Y 阀,冲洗管腔,进泥鳅导丝,导丝不出头,造影管头进动脉鞘后进导丝20cm 左右,透视下达升主动脉弓,导丝撤到导管内,翻转导管头回撤,弹入无名动脉(或左颈内动脉),固定导管,撤出导丝,做路径图,路径图下将导丝置合适位置,沿导丝上导管达颈总动脉起始部。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操作规程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操作规程一、术前准备1、体位:病人取仰卧,调整头位适宜,固定上肢,双腿稍分开并外展,接监护导联。
2、消毒:0。
05%碘伏双侧腹股沟区消毒,上界平脐,下界大腿上1/3处,外界为腋中线,内界大腿内侧。
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两遍、3、铺无菌单:由脐部至会阴铺第1块手术巾,第2块手术巾在穿刺点上方并与第1块垂直,第3、4块手术巾与第1、2块成45度角暴露右、左穿刺点。
4、无菌套覆盖影像增强器、操作面板与遮挡板、5、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冲洗手套,铺大手术单。
6、冲洗与抽吸:肝素盐水冲洗穿刺针、动脉鞘、泥鳅导丝、猪尾管,浸透J形导丝。
7、连接:冲洗管、Y形阀、三通。
8、抽吸:2%利多卡因,9、抽吸:造影剂并接高压连接管。
二、穿刺置鞘优先右侧股动脉穿刺,以右侧腹股沟与股动脉交界处沿股动脉向下1~1、5cm为穿刺点,局麻后穿刺股动脉,穿刺针成角30~45 °喷血良好后插入J形导丝(注意:必要时透视了解导丝位置),置入动脉鞘,撤出导丝,注射器抽吸肝素盐水,连接动脉鞘侧管并回抽,回血良好时注入肝素盐水,接冲洗管30滴/min左右持续冲洗。
三、肝素化置鞘成功后即刻肝素化,首剂:体重kg×2/3=肝素量mg,1h后给首剂1/2量,以后再1h给上次剂量得1/2,减至10mg时,则每小时给10mg。
四、造影术1、主动脉弓造影:①连接猪尾管与Y形阀,泥鳅导丝插入猪尾管导丝不出头,猪尾管进入动脉鞘后进导丝20cm左右,透视下将猪尾管置于升主动脉。
②摆体位:左侧斜30~45度(一般年龄越大斜度越大),上缘到牙齿平面,造影剂20~25ml/秒,总量25~30ml,压力700pa投照③插入泥鳅导丝,展开猪尾管头端,撤出猪尾管2、颈总动脉造影①肝素水浸泡造影管,接Y阀,冲洗管腔,进泥鳅导丝,导丝不出头,造影管头进动脉鞘后进导丝20cm左右,透视下达升主动脉弓,导丝撤到导管内,翻转导管头回撤,弹入无名动脉(或左颈内动脉),固定导管,撤出导丝,做路径图,路径图下将导丝置合适位置,沿导丝上导管达颈总动脉起始部、②摆体位:标准侧位,上缘到眶下线水平,第三颈椎位于屏幕正中,一般造影剂5ml/秒,总量7mL,压力300Pa,投照,如发现血管重叠或病变显示不好,可右侧斜适当角度(一般45度)再次投照。
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
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脑血管造影(Cerebral angiography)是一种通过对颈内动脉或椎动脉进行造影检查,来评估颅内血管的形态、灌注和病变的检查技术。
它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高检查效果,需遵守一系列的操作规范。
1.术前准备:(1)了解患者病史,包括过敏史、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情况。
(2)术前准确获取患者的常规检查结果,如血常规、血凝等指标。
(3)在检查前指导患者不吃食物、止饮水。
(4)将患者转移到专门的检查室,并做好标记。
2.仪器准备:(1)检查所需的设备,如X光透视机、造影导管、造影剂。
(2)确保设备的正常操作,如透视机的灵敏度和显示清晰度。
(3)准备充分的造影剂,避免过期或受损。
3.麻醉与镇痛:(1)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和镇痛方法,包括全身麻醉、静脉镇痛等。
(2)确保麻醉和镇痛药物的质量和用量准确,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4.导管插入:(1)消毒导管插入部位,确保消毒剂作用时间足够。
(2)根据患者情况和检查需要选择导管类型和规格。
5.造影剂注射:(1)根据患者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造影剂,如碘酸盐类造影剂。
(2)注射前进行过敏试验和阴性结果后再进行注射。
(3)注射速度和剂量要根据患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
6.X光透视和影像采集:(1)在注射造影剂后,即刻进行X光透视,记录造影剂的流动情况。
(2)根据需要采集静态或动态图像,以评估血管的形态和病变。
(3)透视机参数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以获得清晰的影像。
7.检查结束:(1)造影结束后,迅速停止药物的给予。
(2)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需要进行处理和抢救。
(3)将患者转回病房,观察并记录监测结果,关注是否有并发症的出现。
8.并发症和处理:(1)在造影过程中,可能发生并发症,如过敏反应、心血管事件、脑缺血等。
(2)及时处理和抢救,包括给予抗过敏药物、解除血管狭窄等。
在进行脑血管造影之前,医务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检查结果,做到术前准备充分,并在术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全脑血管造影术标准操作规程
全脑血管造影术标准操作规程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通过放射学方法观察和诊断脑血管病变的检查方法。
以下是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标准操作规程:
1. 患者准备:
- 患者需提前告知需要禁食6小时以上,避免摄入含钡餐饮。
- 建立静脉通路。
2. 术前准备:
- 患者脱光上身,穿上医用袍。
- 将患者安置于摄影台上,并固定好头部位置。
- 给予患者舒适的姿势,并告知需要保持静止。
3. 皮肤消毒:
- 使用无菌棉球沾取75%酒精对患者检查部位进行擦拭。
4. 局麻麻醉:
- 选择适当的局麻麻醉方法(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 在选择的局麻麻醉方法下进行相应的麻醉操作。
5. 定位导管:
- 使用透视或血管造影机对血管进行准确定位。
- 在合适位置插入导管,以便注入造影剂。
6. 造影剂注射:
- 注射适量的造影剂,一般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病情来确定剂量。
- 注射速度通常为3-4mL/s。
7. 影像获取:
- 在适当的时间,开始进行血管造影图像的获取。
- 根据需要,在不同的角度和位置进行多次拍摄。
8. 检查结束:
- 在确保有足够的图像信息后,结束造影术。
- 完成后拔除导管。
- 教育患者术后注意事项。
以上是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标准操作规程,具体的步骤可能因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并遵循相关的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
全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
全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全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全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用于检测颅内和颈部血管的病变。
以下是全脑血管造影的操作规范。
一、适应症1.颅内血管性病变颅内血管性病变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
出血性病变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颈动脉动脉瘤、椎动脉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海绵瘘、Galen静脉瘤、海绵状血管瘤和颅内静脉血管畸形。
缺血性病变包括颅内、颈内系统动脉狭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动脉、椎动脉、基地动脉狭窄),颅内静脉或静脉瘘血栓形成,烟雾病。
2.颅内肿瘤颅内肿瘤包括脑膜瘤、血管网织细胞瘤、颈静脉球瘤和脑胶质瘤。
3.头颈部血管性肿瘤头颈部血管性肿瘤包括鼻咽纤维血管瘤和颈动脉体瘤。
二、禁忌症1.病人情况极为虚弱,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
2.碘过敏或过敏体质。
3.妊娠3个月以内(相对禁忌症)。
4.穿刺部位感染,血管狭窄、闭塞或有粥样斑块(相对禁忌症)。
三、术前准备1.建立完整的病历档案,进行全面体检和系统的神经系统检查。
2.术前准备包括备皮,术前谈话,交待危险性与可能发生的手术并发症,常规化验,出凝血时间检查,肝、肾功能等。
3.器材准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剂要求有适时显影、减影、放大、测量与录像功能,最好有三维成像功能。
穿刺针、引导导丝、导管鞘、造影导管、高血注射器及连接管、加压输液袋、造影剂等都需要准备齐全。
四、术中1.局部麻醉,1%利多卡因5-10ml穿刺部位局部浸润麻醉,不合作者或危重病人神经安定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2.是否肝素化应酌情而定,肝素1mg/kg,稀释后静脉注射。
3.是否行控制性低血压,酌情而定。
4.加压输液袋连接于导管鞘侧壁的三通连接管。
5.监护脉搏、呼吸、血压,必要时直接监测动脉压(桡动脉、足背动脉)。
五、术后监护室观察1.监护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神经、瞳孔、神经系统体征。
2.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脚背、胫后动脉搏动,肢体颜色,有无疼痛。
最新脑血管造影规范标准
最新脑血管造影规范标准脑血管造影是一种用于评估脑血管状况的诊断性检查,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血管的形态、位置、大小以及血流情况。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脑血管造影的规范标准也在不断更新。
以下是最新的脑血管造影规范标准:一、适应症脑血管造影适用于以下情况:1.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
2.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计划制定,如介入治疗前的评估。
3. 颅内肿瘤的血供评估。
4. 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
二、禁忌症1. 对造影剂过敏。
2. 严重肾功能不全。
3. 严重心功能不全。
4. 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
三、术前准备1.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过敏史、药物使用史等。
2. 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肾功能等。
3. 患者需空腹6-8小时。
4. 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操作流程1. 患者平卧,选择穿刺点,通常为股动脉。
2. 局部消毒、铺巾、局部麻醉。
3. 穿刺股动脉,置入导管。
4. 导管沿血管上行至主动脉弓,然后选择性地进入颈动脉或椎动脉。
5. 注射造影剂,进行动态和静态影像采集。
6. 造影结束后,拔除导管,压迫止血。
五、影像学评估1. 评估血管的形态、大小、走向。
2. 观察有无狭窄、闭塞、异常血管形成。
3. 评估血流速度和方向。
六、术后处理1. 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注意有无过敏反应或出血。
2. 穿刺部位加压包扎,防止出血。
3. 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七、并发症预防与处理1. 预防感染:保持穿刺部位清洁。
2. 预防出血:术后适当压迫止血,注意观察穿刺部位。
3. 预防过敏反应:术前使用抗过敏药物,术中密切监测患者反应。
八、随访与评估1. 术后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和潜在并发症。
2.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脑血管造影是一项重要的诊断和治疗辅助手段,严格遵守规范标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风险,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12脑血管造影术操作技术规范
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一)术前准备1、所需物品监测护设备、氧气、负压吸引器,急救药品车。
常备药品肝素钠注射液、鱼精蛋白注射液、硝普钠、尿激酶、婴粟碱、钙离子拮抗药、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注射液、麻醉及抗癫痈药物。
防护设备铅衣、铅眼镜、铅帽、铅围脖、铅皮及铅屏风、导管材料动脉输液加压包袋及袋装等渗盐水、导管塑形器如蒸汽壶。
一次性使用材料一次性使用进人体内的介人器材脑血管造影手术包2、向患者说明手术中需与医生配合的事项,家属签具同意手术书。
3、术前备皮,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必要时予置鼻饲管、导尿。
(二)手术方法(1)常规双侧腹股沟及会阴区消毒铺单, 暴露两侧腹股沟部。
(2)至少连接2套动脉内持续滴注器(其中一个与导管鞘连接, 另个备用或接Y形阀导丝)。
接高压注射器并抽吸造影剂。
所有连接装置要求无气泡。
肝素盐水冲洗造影管。
(3)穿刺点选腹股沟韧带下1.5—2cm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局部浸润麻醉, 进针角度与皮肤呈30°—45°。
(4)穿刺成功后, 在短导丝的辅助下置血管鞘。
持续滴注调节, 滴数为15-30滴/分。
(5)全身肝素化, 控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120s, 或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CT>250s。
肝素化的方法可参照以下方法首次剂量每公斤体重万哩静脉注射, 后再给半量, 后再加量, 以后每隔追加前次剂量的半量, 若减到时, 每隔给予。
(6)在透视下依次行全脑血管造影, 包括双侧颈内、颈外动脉, 双侧椎动脉。
必要时可行双侧甲状颈干及肋颈干造影。
对血管迂曲者, 导管不能到位时, 可使用导丝辅助。
(7)老年患者应自下而上分段行各主干动脉造影,以猪尾巴导管行主动脉弓造影。
(8)造影结束后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钠。
(三)术后处理1、检查结束后,拔出鞘管,局部压迫止血15min后加压包扎。
2、放置沙袋加压8h,平卧24小时。
3、适当给予抗生素及激素。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
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脑血管造影(Cerebral Angiography)是一种通过X射线或者CT扫描来观察和评估人体脑部血管状况的检查方法,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脑部的血管供应情况、发现血管病变和病变的特征。
以下将对脑血管造影的操作规范进行详细阐述。
1.术前准备:患者在进行脑血管造影前,需要进行相关检查,例如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确保患者适合接受该检查。
术前,医生还需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信息,并告知患者关于脑血管造影的详细介绍和注意事项。
患者应在检查前禁食,并将相关药物按医嘱进行调整。
2.术中操作:(1)给予局部麻醉:首先,对接受脑血管造影的患者进行局部麻醉。
通常使用局部麻醉剂,如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麻醉剂经皮肤注射至穿刺点周围。
如果患者需要全身麻醉,需要有麻醉医生在现场负责。
(2)穿刺血管:在麻醉后,医生通过影像指导下的动脉穿刺,将导丝和导管插入相应的动脉管腔内。
常用的穿刺点通常是股动脉,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血管。
(3)造影剂注射:当导丝和导管成功放置后,医生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入患者的血管中。
造影剂可以通过快速注射或持续泵注给予,注射速度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
3.术后处理:(1)观察患者:在脑血管造影完成后,患者需要留在病房内进行观察,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2)饮食和活动:患者在脑血管造影后可以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应避免摄入过咸或刺激性食物。
此外,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用力,以避免出血或其他并发症。
(3)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给予抗凝血治疗或其他药物治疗,以预防或减轻血管造影后的并发症。
4.并发症及处理:以上是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的详细介绍。
要注意的是,脑血管造影是一项有一定风险的检查,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操作安全和准确。
DSA操作规程
DSA操作规程一、背景介绍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一种医学成像技术,用于观察人体血管系统的病变情况。
为了确保DSA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制定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DSA操作流程,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诊断的准确性。
二、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1.1 确认患者身份和病历资料,确认患者是否符合进行DSA检查的条件。
1.2 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1.3 准备所需的器械和材料,包括导管、造影剂、消毒液等。
1.4 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并获得患者的同意。
2. 患者准备2.1 让患者脱去金属物品,并穿上手术服。
2.2 为患者消毒操作部位,确保操作部位的清洁。
2.3 为患者安放好监护设备,如心电图仪、血压计等。
3. 操作步骤3.1 导管插入3.1.1 麻醉患者局部麻醉,通常使用局部麻醉药物。
3.1.2 在插入部位进行消毒,使用无菌巾包裹导管。
3.1.3 穿刺部位皮肤麻醉后,进行穿刺,将导管插入血管。
3.1.4 确保导管插入位置正确,并固定导管。
3.2 造影剂注入3.2.1 确认导管位置正确后,连接注射器和导管。
3.2.2 缓慢注入造影剂,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3.2.3 通过摄影设备观察造影剂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确保影像清晰。
3.3 影像采集3.3.1 根据医生的指示,调整摄影设备的参数,如曝光时间、角度等。
3.3.2 通过摄影设备拍摄DSA图像,确保图像清晰、准确。
4. 操作注意事项4.1 操作人员应熟悉DSA设备的操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具备相关专业知识。
4.2 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操作部位的清洁和患者的安全。
4.3 操作人员应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如心率、血压等,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4.4 操作人员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关注患者的感受和需求。
5. 操作结束5.1 操作结束后,拔除导管,进行止血处理。
5.2 清理和消毒操作区域,保持设备的清洁和整洁。
《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中国专家共识》要点《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中国专家共识》要点脑血管造影术由葡萄牙医生Egas Moniz于1927年首次在人体成功实施。
逐步发展为今天成熟的精辟动脉插管脑血管造影术(以下简称DSA)。
目前CT血管造影(CTA)、MRA基本能够获得完整的头颈部血管图像,但是,DSA可以动态观察脑血流和侧支循环,并可同期完成介入治疗,仍是其他检查手段无法替代的重要方法。
术前评估与准备一、适应证与禁忌证DSA适应证:①怀疑血管本身病变或寻找脑血管病病因;②怀疑脑静脉病变;③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④头面部富血性肿瘤术前检查;⑸了解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型;⑥实施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前明确血管病变和周围解剖关系;⑦急性脑血管病需动脉溶栓或其他血管内治疗;⑧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后复查。
DSA禁忌证:①碘造影剂过敏或不能耐受;②介入器材过敏;③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④穿刺点局部感染;⑤并发脑疝。
特殊情况可经过各方讨论,知情同意采取个体化处理。
二、术前准备(一)掌握一般情况(二)知情同意(三)药物调整(四)其他术中流程一、术中管理大多数患者DSA术中不需要全身麻醉,给予最低程度的镇静治疗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即可。
术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脉氧。
大部分DSA中应给予抗凝药物。
通常选择应用普通肝素。
造影剂建议使用非离子型碘造影剂。
二、动脉穿刺置鞘Seldinger穿刺技术及其改良方法操作简便,损伤小,同期置入血管鞘可避免反复置入造影导管损伤血管,目前已成为DSA的基本操作技术。
股动脉是脑血管介入诊疗的最常用途径,股动脉不适合穿刺时,也可根据经验选择桡动脉或肱动脉作为穿刺点。
股动脉穿刺置鞘操作要点:三、主动脉弓造影随着造影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安全性更高的要求,目前认为主动脉弓造影可以初步评估颅内、外总体的血管情况,便于寻找弓上血管开口和选择合适的导管,为DSA提供方便。
最新脑血管造影规范和标准
最新脑血管造影规范和标准脑血管造影是一种用于诊断和评估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脑血管造影的规范和标准也在不断更新。
以下是最新的脑血管造影规范和标准:一、适应症与禁忌症1. 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疑似脑血管狭窄或闭塞、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梗塞、脑出血等。
2. 禁忌症:包括对造影剂过敏、严重肾功能不全、严重心功能不全、未控制的高血压等。
二、术前准备1. 详细病史收集,包括过敏史、药物使用史等。
2. 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肾功能等。
3. 心电图检查,评估心脏功能。
4. 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解释检查过程、可能的风险及预期效果。
三、造影剂选择1. 选择低渗透性、低毒性的非离子型造影剂。
2. 根据患者体重计算造影剂用量。
3. 确保造影剂在使用前处于有效期内。
四、操作流程1. 患者平卧,选择适当的血管入路,如股动脉或颈动脉。
2. 局部消毒、铺巾,进行局部麻醉。
3. 穿刺成功后,置入导管,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导管和导丝。
4. 逐步推进导管至目标血管,进行造影。
5. 根据造影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介入治疗。
五、影像学评估1. 采用高分辨率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
2. 评估血管的形态、狭窄程度、血流速度等。
3. 对于疑似病变,进行多角度、多时相的动态观察。
六、术后处理1. 术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或并发症。
2. 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预防血肿形成。
3. 根据患者情况,适当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
七、风险与并发症管理1. 及时识别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如血管损伤、造影剂过敏等。
2. 对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立即进行抢救治疗。
八、质量控制1.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图像质量。
2. 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九、随访与记录1. 建立完善的患者随访制度,记录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后续治疗。
2. 记录每次脑血管造影的详细过程和结果,便于后续分析和研究。
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
脑⾎管造影术操作规范脑⾎管造影出现多少机率的并发症是你可以接受的?千分之⼀?还是万分之⼀?借⽤长海医院刘建民教授的⼀句话:在脑⾎管病介⼊⼿术过程中,我们做的⼤量⼯作,是预防概率很⼩的并发症,原则上我们不愿意任何⼀台⼿术出现任何并发症。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强调操作规范的原因。
今天神经介⼊资讯为⼤家分享的是临沂市⼈民医院的朱其义教授带来的“脑⾎管造影术操作规范”,欢迎阅读。
前⾔1、脑⾎管造影术由西班⽛医⽣Egas Moniz 1927年⾸先在⼈体实施。
最初:直接暴露颈动脉、椎动脉穿刺或经⽪穿刺。
改进:经⽪穿刺置鞘技术(即Seldinger技术)和数字减影⾎管造影。
逐步完善:经⽪动脉插管脑⾎管造影术(DSA)。
2、国内各培训机构造影⽅法不统⼀医院内参与脑⾎管造影的科室众多:放射科、⾎管外科、神经外科、⼼内科、神经内科。
不同科室患者特点不同如: 缺⾎性脑⾎管病病⼈年龄往往偏⼤,⾎管常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操作不当易出现硬化斑块表⾯栓⼦脱落。
⼀、遵循原则1、安全(1)病⼈安全;(2)造影医师安全。
2、全⾯(1)不遗漏各段脑供⾎动脉;(2)显⽰各时相:完整的动脉、静脉、静脉窦各期;(3)显⽰病变⾎管代偿情况。
3、省费4、省时⼆、术前评估与准备1、DSA适应证:①怀疑⾎管本⾝病变或寻找脑⾎管病病因;②怀疑脑静脉病变;③脑内或蛛⽹膜下腔出⾎病因检查;④头⾯部富⾎性肿瘤术前检查;⑤了解颅内占位病变的⾎供与邻近⾎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型;⑥实施⾎管介⼊或⼿术治疗前明确⾎管病变和周围解剖关系;⑦急性脑⾎管病需动脉溶栓或其他⾎管内治疗;⑧头⾯部及颅内⾎管性疾病的治疗后复查,等。
2、DSA禁忌证:①碘造影剂过敏或不能耐受;②介⼊器材过敏;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④穿刺点局部感染;⑤并发脑疝。
3、掌握患者⼀般情况①病⼈的现病史、既往史、过敏史(尤其⿇醉药、造影剂过敏史);②体格检查,了解病⼈的全⾝情况;注意:股动脉的搏动情况,如有异常,建议完善下肢⾎管超声或CTA,拟⾏桡动脉穿刺者,需⾏桡动脉触诊和Allen试验。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操作规范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护理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为一种有创性检查,存在许多操作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在术前评估、手术操作、术后观察护理等方面仍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2007年1月至2008年9月,我院对62例患者经股动脉穿刺行DSA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男29例,女33例,年龄53~82岁,平均72.6岁。
其中大于70岁者32例占51.6%,DSA成功率100%。
1.2 设备与材料:美国GE全身血管造影机,18F套管穿刺针,15cm 5F动脉鞘,5F单弯造影导管,5F猪尾造影导管,035/150cmJ型超滑导丝,碘海醇造影剂等。
2 结果62例DSA术后均成功完成护理,其中有2例出现穿刺点局部小血肿,经局部热敷等护理均完全好转。
未出现脑梗死、假性动脉瘤、下肢股动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3 护理要点3.1 观察生命体征:术后每1h观察1次并记录。
6h后根据病情决定观察时间长短,注意患者有无头晕、头痛、呕吐、失语、肌力下降、癫痫等神经系统症状,一旦有上述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加强监护。
3.2 观察穿刺部位:患者返回病房后,首先测量足背动脉,若搏动良好,则在穿刺包扎部位用沙袋压迫止血,重新测量足背动脉,若无异常表明沙袋压迫得当。
同时应观察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以便及早发现血肿及出血等并发症。
3.3 基础护理:沙袋压迫穿刺局部6h,6h后病人可左右移动或取侧卧位,静卧24h,24h后可下床活动。
同时给患者以心理护理,消除其精神紧张、烦躁、恐惧等心理反应。
护士应稳定患者情绪,进一步讲解手术目的和意义,简单的手术过程及术中配合要点,使其对手术有所了解,并列举成功的病例,增强病人对手术过程的信心,以赢得患者的最佳配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特别要告知患者术中要保持平卧尤其在注射造影剂时可能会有轻微不适,但切不可晃动头部,以免影响成像效果。
对躁动不安者,给予适量镇静剂,并对穿刺肢体局部制动。
DSA操作规程
DSA操作规程一、背景介绍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将血管内的造影剂与未注射造影剂的图像进行相减,从而清晰显示血管的结构和病变情况。
DSA操作规程旨在规范DSA检查的操作流程,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二、设备准备1. 确保DSA设备正常运行,并进行日常质量控制测试。
2. 准备好DSA检查所需的器械和材料,包括导管、注射器、造影剂、消毒剂等。
3. 检查和确认DSA设备的辐射防护措施完善,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三、患者准备1. 在DSA检查前,向患者详细解释检查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2.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需要,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如禁食、禁用某些药物等。
3. 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合进行DSA检查,如无明显的过敏史、出血倾向等。
四、操作流程1. 患者的体位和位置:根据检查部位和需要,安排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和位置。
2. 局部麻醉:根据需要,对检查部位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3. 穿刺和导管插入:在局部麻醉后,进行穿刺和导管插入,确保导管正确进入血管。
4. 造影剂注入:将适量的造影剂注入导管,注意注射速度和注射量的控制。
5. DSA图像采集:在造影剂注入后,启动DSA设备进行图像采集,确保图像质量良好。
6. 图像处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DSA图像进行数字图像处理和分析,以获得准确的血管结构和病变信息。
7. 结束操作:在DSA检查完成后,及时拔除导管,做好止血和局部处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五、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熟悉DSA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2.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与患者的沟通,关注患者的症状和反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3.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操作区域的清洁和无菌。
4. 控制造影剂的注射速度和注射量,避免造成患者的不适或过敏反应。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操作规程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操作规程一、术前准备1、体位:病人取仰卧,调整头位适宜,固定上肢,双腿稍分开并外展,接监护导联。
2、消毒:0.05%碘伏双侧腹股沟区消毒,上界平脐,下界大腿上1/3处,外界为腋中线,内界大腿内侧。
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两遍。
3、铺无菌单:由脐部至会阴铺第1块手术巾,第2块手术巾在穿刺点上方并与第1块垂直,第3、4块手术巾与第1、2块成45度角暴露右、左穿刺点。
4、无菌套覆盖影像增强器、操作面板和遮挡板。
5、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冲洗手套,铺大手术单。
6、冲洗与抽吸:肝素盐水冲洗穿刺针、动脉鞘、泥鳅导丝、猪尾管,浸透J形导丝。
7、连接:冲洗管、Y形阀、三通。
8、抽吸:2%利多卡因,9、抽吸:造影剂并接高压连接管。
二、穿刺置鞘优先右侧股动脉穿刺,以右侧腹股沟与股动脉交界处沿股动脉向下1~1.5cm为穿刺点,局麻后穿刺股动脉,穿刺针成角30~45 °喷血良好后插入J形导丝(注意:必要时透视了解导丝位置),置入动脉鞘,撤出导丝,注射器抽吸肝素盐水,连接动脉鞘侧管并回抽,回血良好时注入肝素盐水,接冲洗管30滴/min左右持续冲洗。
三、肝素化置鞘成功后即刻肝素化,首剂:体重kg×2/3=肝素量mg,1h后给首剂1/2量,以后再1h给上次剂量的1/2,减至10mg时,则每小时给10mg。
四、造影术1、主动脉弓造影:①连接猪尾管与Y形阀,泥鳅导丝插入猪尾管导丝不出头,猪尾管进入动脉鞘后进导丝20cm左右,透视下将猪尾管置于升主动脉。
②摆体位:左侧斜30~45度(一般年龄越大斜度越大),上缘到牙齿平面,造影剂20~25ml/秒,总量25~30ml,压力700pa投照③插入泥鳅导丝,展开猪尾管头端,撤出猪尾管2、颈总动脉造影①肝素水浸泡造影管,接Y阀,冲洗管腔,进泥鳅导丝,导丝不出头,造影管头进动脉鞘后进导丝20cm左右,透视下达升主动脉弓,导丝撤到导管内,翻转导管头回撤,弹入无名动脉(或左颈内动脉),固定导管,撤出导丝,做路径图,路径图下将导丝置合适位置,沿导丝上导管达颈总动脉起始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适应症:无创检查(MRA、CTA等)无法确定的脑血管狭窄,但临床高度怀疑的病人;欲行介入治疗的病人。
禁忌症:此种检查无绝对禁忌症,但对有碘过敏的病人、严重岀血倾向的病人和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而不能平卧的病人要慎重。
1•操作前准备1.1. 患者情况查阅病历,了解患者一般情况、病史、既往史、药物过敏史及目前用药情况。
并确认已签署造影知情同意书。
(造影术前签字内容:造影剂过敏,血管损伤、痉挛,栓子脱落造成栓塞,岀血感染等)1.2. 实验室检查了解重要的化验结果,包括凝血象、乙肝五项、血常规、尿素氮、肌酐、血糖等。
如有条件,查丙肝抗体及艾滋病抗体。
1.3. 影像学检查了解重要的影像学检查的情况,包括头CT、头MRI + MRA、头灌注CT、头MRI灌注像、弥散像等。
1.4. 术前准备情况检查穿刺部位周围备皮情况,确认术前已禁食水。
1.5. 患者教育与患者积极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
告知患者在腹股沟麻醉、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及造影剂注入时患者可能体验到的感受。
2. 消毒2.1. 刷手0.05%碘伏刷手2遍。
范围:双手、前臂及肘上10cm。
顺序:从指尖至肘上10cm o注意事项:在消毒范围内不可有遗漏区域,如双手触及非无菌物体须重新消毒。
2.2. 穿刺部位消毒0.05 %碘伏消毒2遍。
范围:上界平脐,下界为大腿上 1 / 3处,外界为双侧腋中线延线,内界为双侧股内侧中线。
顺序:以穿刺点为中心,由中心向周围作环形消毒。
注意事项:在消毒范围内不可有遗漏区域,第2遍消毒不能超过第1遍消毒边界。
3. 铺无菌单(见示意图)、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第1块垂直铺在小腹上,盖住阴部。
第2块斜铺在右股上,与第1块呈45 °,无菌单上界在右穿刺点上。
第3块斜铺在左股上,与第1块呈45 °,无菌单上界在左穿刺点上。
第4块铺在穿刺点以上,无菌单下界平双侧穿刺点连线。
、“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 "第5块为无菌大单,铺在小无菌单上,只露岀患者头部。
铺无菌巾示意图',第6块无菌单铺在造影床尾部。
”’'注意事项:从无菌操作台上取无菌单时手不能触及无菌操作台,铺单时手不能触及患者身体及造影床。
' 铺第5、6块无菌单应在穿好手术衣并戴好无菌手套后进行,并完全覆盖造影床。
4. 造影准备4.1. 造影常用器械、材料及药品1 %利多卡因注射液、造影剂(欧乃派克300)、地塞米松、苯海拉明、肾上腺素、罂素碱、尿激酶、不锈钢器械盆、50ml药杯、生理盐水、肝素生理盐水(生理盐水500ml +肝素6000u)、无菌纱布、11号手术刀片、10ml注射器、止血钳、4F/5F动脉鞘及扩张器、“J”形导丝(含导引子)、穿刺针、4F/5F多孔Pigtail导管、4F/5F选择性脑导管(Headhunter、Simmon、VTK等)、超滑泥鳅导丝、高压注射器。
4.2. 器械准备检查造影用品是否齐全。
(器械护士完成)在上肢建立一条静脉通道。
(器械护士完成)抽取局麻药物:1%利多卡因8〜10ml (可用2%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稀释)。
动脉鞘及导管在使用前须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
生理盐水彻底湿润导丝。
将动脉鞘及扩张器锁好。
高压注射器抽取造影剂。
抽取10〜20ml肝素生理盐水准备冲管用。
43腹股沟麻醉确定穿刺点:在腹股沟韧带处触及股动脉搏动最强处后,穿刺点一般定于搏动最强点偏下方 1.0cm处。
麻醉:在穿刺点将1 %利多卡因注入皮内,形成约1cm的皮丘。
然后左手压迫固定股动脉,逐层浸润麻醉皮下组织、股动脉的两侧及上方。
注意事项:尽量避免穿刺股动脉或股静脉;每次注入麻醉药前须回抽注射器,如无血液抽岀,方可注入麻醉药。
5. 动脉穿刺5.1. 以手术刀片轻触穿刺点皮肤,待患者无明显疼痛感时,在穿刺点皮肤作一小切口(深度至皮下)。
以止血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
注意事项:刀片要反挑切皮以免伤及血管;并远离左手,以避免伤及术者。
5.2. 固定股动脉用左手示指及中指放在皮肤切口上方股动脉两侧,手指方向对足,在二指之间将股动脉固定。
5.3. 穿刺5.3.1. 前壁穿刺用右手拇指、示指及中指握住穿刺针,掌侧向上,针与皮肤呈30°〜45°,轻轻向前推进皮肤贯通切口及皮下组织。
当针尖接近动脉时,常能感到血管的搏动,此时将针继续稳稳送入,当血从针尾有力地搏动性喷岀时,说明针尖已在动脉腔内,导丝即可插入,至少要达到髂动脉的近侧水平。
5.3.2. 后壁穿刺用右手示指及中指握住套管针,掌侧向上,针与皮肤呈30° ,拇指放在针尾,轻轻向前推进皮肤切口及皮下组织。
当针尖接近动脉时,常能感到血管的搏动,此时将针快速送入,通过动脉,针芯即可移去。
将针慢慢后退直至其尖端位于动脉管腔内为止。
当血从针尾有力地搏动性喷出时,说明针尖已在动脉腔内,导丝即可插入。
注意事项:如回血很弱且少,针可能在股静脉内或紧靠动脉壁,甚至可能在动脉血管内膜下。
则不应插入导丝,调整穿刺针的位置,直到获得满意的动脉回血方可;如导丝插入时遇较明显的阻力,亦考虑导丝进入血管外组织或动脉血管内膜下,应撤岀导丝,调整穿刺针的位置;如有必要,可在透视下注射少量造影剂以观察针的位置;作为一般原则,如动脉回血不够活跃,最好移走针头,压迫动脉5〜15分钟。
6. 建立动脉通道一旦导丝到位,则用左手紧压股动脉防止岀血,右手将针自导丝上移去。
随即将导丝上的血凝块擦拭干净。
将锁好的动脉鞘及扩张器通过导丝插入动脉内。
在送入扩张器时,加以有力的旋转动作以利其顺利通过皮下组织及筋膜进入血管,然后移去扩张器及导丝。
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动脉鞘。
注意事项:如动脉鞘及扩张器进入血管时遇阻力,先小幅度抽动导丝以确认导丝在动脉真腔内,可继续前进;如动脉鞘及扩张器前进仍较困难,则考虑导丝进入髂动脉分支或反转向下,可在透视下核实。
如导丝活动受限,则考虑可能进入血管内膜下,可移去扩张器,在透视下向动脉鞘内注入造影剂核实。
7. 造影安全提示:导管一旦进入血管内,特别是进入弓上动脉及其分支后,要经常冲洗,一般平均2-3分钟冲洗1次。
每一次更换导丝后、从高压注射器接头上取下后也要进行冲洗。
冲洗方法是:先用一个盛有少量生理盐水的10ml注射器回抽2-3ml血液,检查有无学凝块,再换一个注射器,少许回抽后,向导管内连续注入肝素生理盐水5-10ml。
注射器注射造影剂时,针管要尾端竖起,以防推入气泡。
导管尾端与高压注射器接头相连前,首先要将高压注射器内的气体排净,并将接口向下放置。
导管也要用肝素盐水充满,对接时特别要注意接口处有无气泡存在。
连接后,用止血钳击打接口部,直到有气泡或血液回流到注射桶内。
造影目的:全脑血管造影的起点是从主动脉弓开始。
造影过程要包括完整的动脉期、实质期和静脉期。
要动态、全面地观察各血管的起始情况、走行、变异,大脑前、中、后动脉的一级分支有无狭窄(需多角度投照,充分展示病变的长度、程度、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成角情况、前向血流情况。
),侧支代偿情况、Willis 环的完整情况等。
7.1. 主动脉弓造影体位:双斜位造影,常规左前斜为45-60 °,右前斜30-45 °。
方法:将超滑泥鍬导丝送入猪尾巴导管,透视下将导丝、导管送至主动脉弓(导管头达到升主动脉远端);撤岀导丝,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将导管尾接入高压注射器;透视下取左前斜位、右前斜位对位(主动脉弓水平段位于屏幕视野下方)造影(流速20ml/s,流量25ml,造影时患者屏住呼吸)。
造影结束后卸下导管尾,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送入超滑泥鍬导丝,将猪尾巴导管头顺直后撤岀。
观察内容:弓上血管大致走行方向;有无发育异常、血管畸形;初步观察无名动脉、右锁骨下动脉近端、右椎动脉开口、右颈总动脉开口、左颈总动脉开口、左锁骨下动脉近端、左椎动脉开口有无狭窄、闭塞、血液返流及动脉硬化程度。
并观察椎动脉优势情况。
注意事项:造影后询问患者有无明显不适反应,如有,应考虑是否停止造影;如弓上血管动脉硬化程度严重,不稳定斑块较多,应考虑是否停止造影;撤猪尾巴导管时,用手固定动脉鞘,防止脱岀。
72右椎动脉造影7.2.1. 颈段体位:标准正侧位。
方法:将超滑泥鍬导丝送入选择性脑导管,沿动脉鞘将导丝、导管送至主动脉弓(导管头达到升主动脉远端),将导管头选入无名动脉开口,将导丝选入右锁骨下动脉远端,沿导丝将导管送入右锁骨下动脉近端椎动脉开口处。
撤岀导丝,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将导管尾接入高压注射器。
透视下对位(正位相导管头距屏幕视野下界1cm、脊柱位于屏幕中线,侧位相脊柱位于屏幕中线),取正侧位造影(流速4ml/s,流量6ml)。
观察内容:右椎动脉开口、V1段、V2段有无狭窄、闭塞或严重迂曲;有无发育异常;造影剂充盈血管时间长短,前向血流情况。
注意事项: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的后上壁,欲将其开口充分展开,应加照斜位,必要时向头侧加角度;如主动脉弓造影提示右锁骨下动脉近端狭窄,可将导管选至无名动脉加斜位造影证实;如主动脉弓造影提示左椎动脉开口严重狭窄或闭塞,慎将导管头选入右椎动脉内造影;如椎动脉某一处造影剂充盈不佳,且除外骨伪影,应考虑动脉偏心狭窄的可能,可加斜位造影证实;如有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时,应适当延长静脉期的造影时间,以观察椎动脉盗血情况(双侧椎动脉造影都应如此)。
7.2.2颅内段体位:正侧位,正位应向头侧给角度(汤氏位)。
方法:透视下对位(正位相头颅位于屏幕视野正中,侧位相屏幕视野下界平第二颈椎椎体下缘、屏幕视野后界平枕骨最后部),取正侧位造影(流速6ml/s,流量9ml)观察内容:右椎动脉V3段、V4段、基底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有无狭窄、闭塞或严重迂曲;有无发育异常;有无代偿颈内动脉系统供血。
注意事项:如动脉某一处造影剂充盈不佳,且除外骨伪影,应考虑动脉偏心狭窄的可能,可加斜位或头位造影证实。
7.3. 右颈总动脉造影7.3.1. 颈段体位:标准正侧位。
方法:将导管头撤至无名动脉,卸下导管尾,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送入超滑泥鍬导丝,选至右颈总动脉远端,沿导丝将导管送入右颈总动脉近端,撤岀导丝,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将导管尾接入高压注射器。
透视下对位(正位相脊柱位于屏幕中线,侧位相第三颈椎椎体位于屏幕视野正中),取正侧位造影(流速4ml/s,流量6ml)。
观察内容:右颈总动脉(包括分叉处)、右颈内动脉C1段、右颈外动脉有无狭窄、闭塞、溃疡斑块或严重迂曲,有无发育异常;。
注意事项:慎将导管选进右颈内动脉造影;当已有颈内动脉狭窄或插管困难时,将导丝置于颈外动脉后跟管前进;如动脉某一处造影剂充盈不佳,且除外骨伪影,应考虑动脉偏心狭窄的可能,可加斜位造影证实。
7.3.2. 颅内段体位:标准正侧位,为展示病变,需加多角度投照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