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引言感染管理是医院新生儿科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为了保障新生儿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新生儿科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确保医务人员在感染控制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感染防控水平,降低医院新生儿科感染发生率。
二、管理机构和责任1. 医院新生儿科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感染管理制度,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2. 医院新生儿科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感染科医生、护士长、药剂科医生等组成,定期召开会议,讨论感染管理工作。
三、感染控制措施1. 医务人员培训:医院新生儿科医务人员必须接受感染控制培训,并定期进行复习和更新知识。
2. 感染监测:建立新生儿科感染监测系统,对感染发生率、病原菌类型等进行监测和分析。
3. 感染预防: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消毒灭菌等操作规范,确保操作无菌。
4. 感染控制:对于已经发生的感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控制感染的进一步传播。
5. 感染处置:对于感染的病例,要进行追踪调查,找出感染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四、感染管理流程1. 感染防控计划制定:根据新生儿科感染的特点和流行病学资料,制定感染防控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措施。
2. 感染监测与报告: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新生儿科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3. 感染风险评估:对新生儿科的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感染控制策略。
4. 感染预防与控制:建立新生儿科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标准操作规程,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隔离措施等。
5. 感染处置与处理:对于感染的病例,要进行追踪调查,找出感染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6. 感染数据分析与总结:定期对新生儿科感染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评估感染防控效果,并及时修订感染管理制度。
五、质量控制与评估1. 质量控制:医院新生儿科感染管理委员会要定期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评估与反馈:定期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并向医务人员提供反馈和指导,促进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儿科护理中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
儿科护理中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引言儿科护理是医院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负责为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护理。
在儿科护理过程中难免会面临一些风险,比如患儿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护理技术等方面带来的种种挑战。
进行风险分析以及风险管理对于保障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儿科护理中的风险点出发,对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进行探讨。
儿科护理中的风险点1.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较差,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受到感染的影响。
婴幼儿的消化系统也尚未健全,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差。
在儿科护理中,护士需特别关注患儿的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防止因为生理特点带来的风险。
2.患儿的心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儿童通常对于医学护理会产生恐惧和焦虑,因此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不配合等情况。
这种心理特点会给儿科护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在实际护理中,护士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协助患儿顺利完成护理过程。
3.护理技术方面护理技术的不规范或不正确使用也会给儿科护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药物注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药物的剂量和速度,就会造成药物过量或过快的情况,从而导致不良后果。
护士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需特别关注护理技术的规范和正确使用,以避免因此带来的风险。
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分析为了保障患儿的安全和健康,在儿科护理中进行风险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风险分析是指对患儿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分析,识别出可能的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以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1.生理特点方面针对婴幼儿生理特点的风险,护士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比如严格掌握药物的用量和用药方法、注意婴儿的消化系统特点,选择相应的护理方法等。
护士要加强对婴儿的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保证患儿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
2.心理特点方面针对患儿的心理特点带来的风险,护士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
N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 N C 医院感染的主要危 险因素。 一) IU
1 自身 因 素。早 产 、 疫 功能 低 下 、 . 免 出生 体 重 低 都 是 NC IU医院 内感染 重要 的 内在 原 因。3 患儿 中 , 产儿 占 8例 早 5 .2 孕周(23 ) , 产儿体 液免 疫水 平较 低 , 94 %, 3.5 周 早 因此 免 疫 功能低下 ; 出生体重 (8525 ) 。加之 存在 严重 的原 发 14 . 5 g 4 病或并发症 , 则患儿机 体的 功能将 大大下 降 , 增加 了医 院感
一
、
资 料 与 方 法
( 一般 资料 。 一) 20 年 1 2 1 年 1 我 院 NC 09 月一0 1 月 IU收 治新 生儿 中发生
医院感染 的患 儿 3 , 婴 2 例 , 8例 男 1 女婴 1 , 院天 数 4 7例 住 — 1d平均 7 。 9, d
( ) 法。 二 方
2 夕 界 因素 。侵入性操作引起 的感染在 NC . IU为患 儿实 施气管插管术 、 外周静脉置管术 、 静脉 穿刺及置尿 管的 同时 ,
并要有更多的耐心和细心 。培训 内容包括 : 完成各种抢 熟练 救配合 、 监护 、 液 泵 、 心肺 输 暖箱 、 蓝光 治疗 、 引等 常 规操 吸 作 ; 练掌握各 种 医疗 器械性 能 、 用注 意事项 、 熟 使 操作 规程 。
( ) 强患儿使 用物 品的管理 。 七 加
的感染引起调理作用而降低L 。因此 , 2 J 提高患儿 机体免疫力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儿科医学论文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儿科医学论文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段秀丽马媚媚曹亮李艳莫振华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
方法: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120例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对发生医院感染的患儿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其中的高危因素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2120例患儿中共有151例出现医院感染,占7.12%。
经Logistis回归分析提示侵入性操作、胎龄、出生体质量和住院时间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结论:制定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管理制度,加强对低出生体质量儿和早产儿的护理,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因素分析;护理干预doi:10.3969/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在抢救危重症患儿以及保证早产儿存活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大部分危重症患儿以及早产儿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缺乏抵抗力,对外界适应性差,容易引发医院感染,特别是低出生体质量患儿与早产儿,这些患儿反复吸痰、应用呼吸机、使用抗生素以及侵入性操作等,使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明显增大[1]。
故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对减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现调查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共收治2120例患儿,其中男1109例,女1021例。
1.2方法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1000 g为超低体重儿,≤1500 g为极低体重儿,≥2500 g为正常体重儿)、侵入性操作、抗生素应用情况、是否为医源性传播、基础疾病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高危因素实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2]。
儿科住院日的医院感染监测与分析
儿科住院日的医院感染监测与分析1. 引言医院感染是儿科住院期间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对患儿的健康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对儿科住院日的医院感染进行监测与分析,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与传播。
本文将就儿科住院日的医院感染的监测方法、数据分析与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2.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2.1 标准医院感染定义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与消毒管理规范》,医院感染定义应符合以下标准: - 存在明确的感染病原体; - 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感染症状或相关异常检查结果; - 患者与医务人员、设备或环境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接触。
2.2 医院感染监测指标常见的医院感染监测指标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菌感染类型等。
感染发生率可以根据每千例住院患儿或每百例危重患儿住院日进行计算,以便比较不同科室或不同时间段的感染情况。
2.3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医院感染监测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 定期巡查记录医院感染情况; - 规范化的医院感染洗手、消毒操作; - 临床实验室检测,如细菌培养、血液培养等。
3. 医院感染数据分析与应对措施3.1 数据收集与整理医院感染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进行监测与分析的基础。
可以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或医疗信息系统收集住院患儿的个人信息、感染部位、病原菌类型、住院日等相关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存档。
3.2 数据分析方法医院感染数据的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如频数分布、时间序列分析等。
借助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高发菌种、高发时段等规律性特征,为制定感染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3.3 应对措施根据医院感染监测与数据分析结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对: - 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维护,确保设备的清洁和安全; - 提供规范化的医疗操作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与技术水平; - 设立感染管理团队,负责监测医院感染情况、制定感染控制策略和培训计划; -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问题研讨,分享经验和措施。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儿科护理是医院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儿科患者的特殊性使得儿科护理工作更加复杂和艰巨。
在进行儿科护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可能会对患儿的生命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对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保障儿科患者的安全非常重要。
一、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1.患者本身因素儿科患者因为年龄小、抵抗力差等特点,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感染、伤害等。
儿科患者的生理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免疫系统较弱,因此更容易感染病原体。
儿科患者常常因为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导致治疗措施不及时或不合适,这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医院环境因素儿科患者的病房环境对其康复、健康至关重要。
由于医院环境复杂,人员繁多,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儿科病房内常常有各种医疗设备,使用不当可能给患儿带来伤害。
3.人为因素儿科护理工作需要护士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但是人为因素不可避免地存在于儿科护理工作中。
例如医护人员的不专业操作、护理差错等都有可能对儿科患者的安全产生影响。
二、对策建议1. 强化患者及家属教育为了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减少患者因为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导致的误诊、误治,医院可加强健康教育,教育患者及家属在住院期间要主动和医护人员交流,及时反映患儿的情况和变化。
在出院后还要做好疾病的康复指导,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能力。
2. 儿科病房环境管理医院应加强对儿科病房环境的管理,保证病房内空气新鲜,设施卫生。
特别是在流感、水痘等传染病高发季节,应采取相应的防疫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对儿科病房内的医疗设备进行严格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减少对患儿的伤害。
3. 专业培训和定期考核医院应加强对儿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定期组织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职业素养、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和责任心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儿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问题分析
关键词 : 儿科 ; 院病 人 ; 住 医院感 染 中图分类 号 : 17 2 R9. 3 3 文献 标识码 : B 文章 编号 :06 07 (00 1—0 2 0 10— 99 2 1)20 6— 1
Ho p t l n e t n o e it i a in s s i fc i f d a rc p te t a i o p Ab ta t Wi e lr e n mb ro ni it s a d te c n c l p l ain o v sv rc d r s h s i lifcin ie H s i lifc o sr c : t t ag u e fa t oi h l ia p i t fi a iep o e ue , o pt ne t srs . o pt ne t n hh b c n i a c o n a o a i
功 能 低下 , 且新 生 儿 出生 后 尚未 建立 正 常 的肠 道菌 群 , 易 患肠 均 道 感染 C 。IU医院感染 高发 部位 是 呼吸道 , 主要与 全麻 下气管 这 插 管 的操 作 和术 后使 用 呼吸 机有 关 。气 管插 管 的患儿 , 去上 呼 失 吸道 的 加 温 、 湿化 、 滤 作 用 : 管 插 管 破 坏 了会 厌 部 的 正 常屏 过 气 障 , 弱 咳嗽 反射 和纤 毛 运动 , 害 了机体 对 气道 分 泌物 的有效 削 损 清除 功能 , 易排 出 的痰 液 为细 菌 滋生 提供 了有 利 条件 , 气 管 不 而 导管气囊 周 围分泌 物 的淤积 和下 漏 , 细菌极 易 进入 支气 管肺 组 使 织导 致肺 部感染 ; 吸机 回路 管 道 中的 细菌 随着 喷 射形 成 的气溶 呼
6 2
内蒙古中医药
儿科院内感染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员要 与手术 区保持 3  ̄4 c 以上距离 , 0 0m 避免无菌物 品及 无 菌区域遭受污染 , 降低切 口感染率 。如是感染 手术 , 按感 染 手术标准配合 。
再用 外 科 刷 手 法 刷 3 , 后 用 诗 乐 氏消 毒 液擦 手 2次 。洗 遍 然
液浸泡 3 i后倾 倒 , 术布类装 密闭 的污物袋送洗 衣房 0r n a 手 处理 手术 间严格终末 消毒 , 预防感染的发生 。 我院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 的有关 医院感染 的管理制度 ,
重 点放 在 呼 吸道 和消 化 道 上 , 可有 效 地 减 少 院 内感 染 的发 生 。
关键词
儿科
院内感染因素
对策
中 图分 类 号 : 1 32 文 献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178 (O OO 一72O R 9. B 1 0—5 52 1 ) 6O 5一2
小儿 由于生理性 发育不健全 , 免疫功 能生 理性低 下 , 而 医院环境耐药菌多 , 是医 院的易感人群 , 患儿易合并 由细菌 或病毒引起 的医院感染 , 为全 面了解儿科 医院感染情况 , 以 制定更 合理有效的防控措施 , 我院 2 0 年 1 一2 0 对 07 月 0 9年
2 c 以建立适 当的安全带 。手 术操作 台与无 菌 台应保持 0m,
1c 0m以上的距离 , 手术人员脐平 面 以下、 肩部 以上 区域 、 无
血液、 体液 、 分泌物、 排泄 物是医院感染 的主要传染 源, 预 为 防、 控制医院感染使用一次性 医疗用品 , 同样可有效地 控制
儿科重症疾病P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儿科重症疾病P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ICU属于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其收治的患儿均为医院感染易感者,且多需频繁甚至使用多种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某些特殊药物治疗,因而构成医院感染众多危险因素。
(一)宿主因素1.患儿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非特异性免疫及特异性免疫功能尚不健全,尤其新生儿自身菌丛未完全建立,因而缺乏正常菌丛的抗定植能力。
有些条件致病菌对成人无妨或仅有很弱的致病力(如表皮葡萄球菌),但对小儿尤其新生儿则可造成局部感染或全身性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2.PICU患儿基础疾病严重、复杂且多变,各器官功能及营养状况差,免疫机制低下,极易招致感染。
(二)多种诊疗手段的应用为了抢救和治疗的需要,PICU患儿常需采用多种诊疗手段。
由于某些诊疗措施的应用,破坏了机体天然屏障,损伤了机体的免疫功能,为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打开了方便之门。
1.药物(1)麻醉药、镇静剂、镇痛剂:由于手术或病情(如颅脑外伤后)需要,患儿常需使用麻醉药或镇静、镇痛剂,上述药物的应用可改变患儿的清醒程度,抑制其咳嗽反射和呼吸道黏膜的黏液纤毛运动,使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且可抑制吞咽反射,使口咽部分泌物被误吸,而引起下呼吸道感染。
(2)H2受体阻滞剂及抗酸剂:临床为了预防和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常需使用H2受体阻滞剂和抗酸剂,致使胃液酸度下降(正常胃液pH为1.0,胃腔细菌极少)。
Molin等报道胃液pH为6.0时细菌浓度高达108cfu/ml,是造成胃内细菌定植增加的主要原因。
胃内定植菌随胃液反流至口咽部并定植于此,成为口咽部和气道内致病菌定植的重要来源。
带菌的口咽分泌物被误吸至下呼吸道,可导致下呼吸道感染。
故胃液pH与医院内肺炎发病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3)抗菌药物:由于抗菌药物的大量广泛应用,可抑制敏感的原籍菌,而外籍菌既可定植且优势生长,耐药菌株也可被选择成肠道优势菌群。
两种非正常优势菌扰乱了微生物平衡,出现菌群失调和非正常优势菌的易位,成为内源性感染的来源。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危机应急处理方案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危机应急处理方案背景新生儿病房是一个高风险的环境,因为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感染的威胁。
医院感染在新生儿病房中尤为危险,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因此,制定一份应急处理方案对于保护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应急处理方案1. 感染控制措施- 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规范,医护人员应经常洗手,并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清洁工作区域和医疗设备。
- 新生儿病房应保持清洁整齐,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特别是经常接触的表面和设备。
- 医护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隔离衣,以减少感染的传播。
- 建立有效的废物处理系统,确保安全处理感染性废物。
2. 感染监测和报告- 设立感染监测机制,定期对新生儿病房的感染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
- 医护人员应立即报告任何可疑感染病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感染的传播。
- 建立感染病例报告流程,确保及时、准确地向相关部门报告感染情况。
3. 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 医护人员应接受定期的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了解感染控制的最佳实践和相关政策。
- 培训内容应包括手卫生、消毒、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 新员工应接受感染控制培训,并在入职前签署相关承诺书。
4. 访客和家长管理- 制定访客和家长管理政策,限制访客数量和时间,减少感染的风险。
- 所有访客和家长应接受手卫生教育,并遵守医院的感染控制规定。
- 对于有感染症状或近期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访客和家长,应禁止其进入新生儿病房。
5. 隔离和防护措施- 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采取适当的隔离和防护措施,以阻止感染的传播。
- 对于已感染的新生儿,应立即隔离并进行必要的治疗,确保其他婴儿的安全。
- 医护人员应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守隔离和防护措施。
6. 感染调查和改进- 发生感染事件后,应进行详细的感染调查,确定感染原因和传播途径。
- 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类似的感染事件再次发生。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原因及对策分析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原因及对策分析儿科病房作为医院中一个重要的科室,为患有各种疾病的儿童提供治疗和康复服务。
然而,由于患儿抵抗力较弱、免疫力不足等因素,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率较高,给患儿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带来了风险和隐患。
本文将分析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对策。
1、医务人员感染:医务人员作为儿科病房中的主要接触者,容易感染各类病菌,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载体。
2、患者感染:儿科患者大多来自不同区域,病情各异,且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各类病菌。
3、道具器械传染:儿科病房中使用的各类器械、道具、药品等,容易成为各类病菌的繁殖和传播的场所和途径。
4、病房环境卫生不佳:病房内人员较多,加之患儿大小便不良、呕吐等生理反应导致的床品、衣物等脏污,使病房环境卫生状况不佳,进一步促进了各类病菌的滋生和扩散。
二、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1、强化医务人员的卫生防护意识: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应培养良好的卫生防护意识,包括经常洗手、佩戴口罩、戴手套及穿工作服等,从而减少患儿和医务人员之间的感染交叉。
2、实施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病房内应实施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对患儿的病历记录、护理计划进行规范化管理,对接触患儿的医护人员实施健康监测,以及采用红外线体温计等设备为患儿体温监测等。
3、加强病房环境卫生管理:病房的环境卫生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中之重,病房内应设立垃圾桶和卫生间、手卫生洗手间,并加强环境卫生清洁消毒等管理。
4、有针对性地使用药品:药品不当使用,容易导致药品耐药性增强,严重影响病人治疗效果。
因此,医生应准确诊断、规范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等药品。
5、合理规划病房布局:病房的布局设计应尽量减少病菌的繁殖,布局应合理,给每个患儿配备相应的床铺、医疗器械等,避免有效的交叉感染。
最后,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控制需要全体医工人员、患儿及家长的共同努力,以上预防和控制措施必须得到全面贯彻和落实,才能保障患儿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医院感染,也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或卫生保健相关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护理的过程中,患者由于接触医疗环境、设备、人员等而感染的疾病。
这种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因此,了解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一、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1.医疗环境:医院的环境可能存在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
手术室、床单、仪器设备等处的不彻底清洁和消毒,会使这些病原体在患者间传播。
2.医疗器械:使用未经有效消毒或灭菌的医疗器械会导致交叉感染。
例如,注射器、导尿管、呼吸机等常用器械若不能得到适当的清洁和消毒,就会成为感染的源头。
3.医护人员:医护人员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重要环节,如果不遵守正确的无菌操作流程、不正确配戴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就易将病原体传播给患者。
4.患者情况:一些基础疾病较重的患者,如免疫功能低下、外伤患者以及长时间接受抗生素治疗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
5.手卫生不规范:医护人员手部的清洁程度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的传播。
不正确的手部清洁或缺乏有效的洗手步骤,容易导致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1.加强医疗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医院应严格执行环境清洁和消毒标准,包括手术室、病房、器械等设施的定期消毒,确保病原体的有效清除。
2.正确使用医疗器械:使用前应对医疗器械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或灭菌。
同时,定期检查设备是否完好,确保使用的器械无损坏。
3.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指南:制定和执行感染控制指南,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要求,加强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循无菌操作流程。
4.加强患者隔离措施:对于有传染性的病例,如病毒性感冒、结核病等,应进行隔离治疗,减少感染的传播。
5.推广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医务人员应进行有效的手卫生培训,学习正确的洗手步骤和消毒剂的使用方法,保证手卫生的规范化和常态化。
6.合理使用抗生素:医院应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指南,避免滥用抗生素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减少抗生素相关的感染。
儿科病房医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菌 总 数 在 1cu c 以 上 ,有 表 皮 葡 萄 0 f /m
菌 生长 。
监 测 结 果 表 明 , 空 气 及 物 体 表 面 细 菌 数 量 超 过 医 ຫໍສະໝຸດ 感 染 管 理 规 范 规 定
的细 菌 菌 落 总 数 的 卫 生 学 标 准 ,物 体
外线 灯 照 射 l .空 气 细 菌 培 养 每 月 1 h 次 .治 疗 室 地 面 、台面 、治 疗 车 每 日 用 健 之 素 消 毒 液 擦 拭 2次 , 氧 气 湿 化 瓶 每 日 更 换 无 茁 蒸 馏 水 , 一 人 一 换 一 消毒 ,雾化 吸 入 器管 道 每 次 用 后拆 开 . 浸 泡 消 毒 3 ri 0 n晾 干 备 用 。 各 种 无 菌 a 操 作 前 后 均 洗 手 , 静 脉 输 液 一 人 一 止 血 带 , 消 毒 巾 擦 手 。 各 种 消 毒 液 定 期
患 儿 受 凉 ,很 少 开 窗 通 风 ,致 使 病 房 空 气 污 染 程 度 较 重 ,细 菌 数 量 增 多 ,
表面 和 患儿 家属 的 手 都有 条 件 致 病 菌 、 表 皮 葡 萄 球 菌 生 长 , 资 料 表 明 , 表 皮 葡萄 球 菌正 常存 在 皮 肤 深 部 ,如 汗 腺 、 皮 脂 腺 及 毛 囊 中 , 免 疫 功 能 低 下 的 宿
2. 物 体 表 面 细 菌 监 测 对 病 房 床 头 3 桌 进 行 物 体 表 面 采 样 细 菌 培 养 ,结 果 细 菌 数 量 > 1 cu c 0 f/m’ 有 表 皮 葡 萄 球
菌 生 长。 2 4 手 的 细 菌 监 测 对 护 理 人 员 和 患 . 儿 家 属 的 手 进 行 采 样 细 菌 培 养 ,结 果 护 理 人 员 的 手 的 细 菌 总 数 在 1 cu c 0 f / m 以 下 ,无 致 病 菌 生 长 , 患 儿 家 属 手 细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原因及对策分析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原因及对策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儿科病房的医疗水平也逐渐得到了提升,但是其院内感染问题仍然十分严重,给医学工作者、家长以及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本文将分析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原因以及对策。
1.病人自身因素:免疫力低下或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因感染能力较弱,易受感染;病人身上的长管道(如导尿管、呼吸机、胃肠道切口等)和损伤组织成为微生物易感染的通道和良好的滋生基地。
2.医护人员不规范操作:医护人员的操作水平不够或者操作不规范,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如在给患儿打针、输液、更换敷料等过程中,使用未经有效消毒的针头或器具。
3.医院环境不佳:医院环境存在着复杂的污染源,如灰尘、人员、食品、空气等。
孩子的免疫力弱,比成人更容易被环境中的微生物感染。
4.家长常常在医院陪伴:家长为了照顾孩子,常年在医院内陪伴,而他们的卫生知识和习惯也不尽相同,这种交叉感染源也是一种影响因素。
1.医生护士规范操作:实施标准化操作流程,规范消毒消毒操作,量化操作次数。
2.医院环境保持卫生:加强消毒措施,定期换空气、消毒地面。
3.患儿妈妈护理孩子须讲卫生:培训家长关于儿童卫生的知识及妈妈照顾宝宝的技能,隔离病人及家属,禁止前往患者区域的其他地方。
4.营养保持:孩子在治疗的过程中应保证营养充足,以提高免疫力和对抗病原菌侵袭。
5.制定感控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的院内感染控制制度,有人负责,有标准操作,有监督评估机制,对各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与控制。
6.加大科普力度: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家属了解院内感染的危害和预防,提高感染控制意识和能力,全面提高医院卫生水平,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试论儿科患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
p n e u mo n i a s [ J ] . Am J R e s p i r C r i t C a r e Me d , 2 0 0 2 , 1 6 5 ( 2 ) : 2 7 7 - 3 0 4 .
[ 2 】 F a n L L , L a n g s t o n C. P e d i a t r i c i n t e r s t i t i a l l u n g d i s e a s e : c h i l d r e n a r e n o t s ma l l a d u l t s [ J ] . Am J R e s p i r C r i t C a r e Me d , 2 0 0 2 , 1 6 5 ( 1 1 ) : l
层扫描 ( C T ),胸部x 线平片设 备相对简易 ,检查费用较 低 ;其操作 简单 易行 ,无需镇静和 图像易于 理解等特 点 ,所 以胸部x线平 片是全 世界 儿童胸部疾病 诊断 中最为 广泛的胸部 影像学检查方法 。 由于小 儿 内脏 生理性 运动较快及 检查过程 中的 不配 合呼 吸和屏气 导致x 线胸部 平 片模糊不 清及影像 失真 ;且 x 线胸部 平片对一些 隐匿部 位的病变难
2 0 1 2 年 1 2月期 间 本院 收治 的 2 1 4例 儿科 院 内感 染的预 后进 行 随访 ,并 且 回顾 性地 分析 这 些 患者 的相 关病 情 ,用 药情 况 以及各 组 间 的预 后
效果 ,积极 地 查找 儿科 惠 儿院 内感染 的原 因,并 且及 时地 采取 有 效的控 制 手段 措 施。 结果 本次研 究结 果表 明 患 儿的院 内感 染率 为 4 . 2 %; 患者 的平 均住 院时 间为 5~ 7 吐 经研 究发现 惠 儿 的感染部 位 主要 是呼 吸道 感 染 以及消化 道黏 膜 的感 染 。 结 论 为加 强 儿科 患者 医院 感染 管理 ,
医院感染在儿科的防控
培训与教育
01
对儿科医务人员进行医 院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 的培训,提高其防控意
识和能力。
02
定期组织医院感染防控 知识讲座或培训课程,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
学习。
03
建立培训与教育考核机 制,对医务人员的医院 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进
行考核和评估。
05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分享
1 2
3
Hale Waihona Puke 成功案例一某大型综合性医院在儿科病房实施严格的消毒和隔离措施, 有效降低了新生儿和儿童患者的感染率。
险。
03
提醒家长不要随意亲 吻患儿,尤其是口唇 、眼部等敏感部位,
避免交叉感染。
04
指导家长如何正确使 用口罩、手套等防护 用品,以及如何处理 患儿的排泄物和分泌
物。
患儿免疫力提升
免疫力低下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诱 因之一,因此提升患儿免疫力至 关重要。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吃 富含维生素C、E、A等抗氧化物 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 全谷类等。
总结词
手卫生是防控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勤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可以显 著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
详细描述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诊疗操作前,以及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都应 彻底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此外,家长在接触孩子之前也应该保持手卫生。
消毒与灭菌
总结词
对医疗器械、物体表面、空气等进行 定期消毒和灭菌,可以有效减少医院 感染的传播。
详细描述
医院应定期对病房、诊疗室、手术室 等场所进行空气消毒,对医疗器械进 行严格的清洗和灭菌处理,对物体表 面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隔离与防护
总结词
对疑似或确诊感染的患者进行隔 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可以 防止医院感染的传播。
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儿科门诊输液室是儿童需求输液治疗时的重要治疗场所,但与此门诊输液室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来源,尤其是对于儿童这样的特殊人群来说,医院感染的危害更为严重。
对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环境因素1.1 设施设备不完善儿科门诊输液室通常设施有限,空气流通不畅,空气湿度不足,这样的环境条件容易造成感染病原体滋生和繁殖。
有些医院的设施设备老化,无法达到规范的空气净化和污染控制,也会成为感染传播的隐患。
1.2 地面和设备清洁不彻底儿科门诊输液室地面和设备的清洁不彻底,容易造成细菌的滋生和繁殖,这些细菌可能通过孩子的皮肤损伤或黏膜进入体内,导致感染疾病的发生。
1.3 垃圾处理不当垃圾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卫生条件恶化,容易成为细菌滋生和繁殖的源头,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尤其是儿科门诊输液室,垃圾处理不当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二、人员因素2.1 医务人员卫生意识不强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如果不重视个人卫生,容易将感染病原体带入门诊输液室,引起交叉感染。
尤其是在接触儿童病患时,更需要医务人员保持较高的卫生意识,以保障患儿的治疗安全。
2.2 医务人员感染控制知识不足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同,有些医务人员可能看重治疗效果而忽略了感染控制,这样容易增加感染的风险。
2.3 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可能在医疗过程中出现疏忽,导致感染控制工作不到位,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三、患者因素3.1 患儿自身免疫力差儿童由于免疫系统不健全,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更容易感染。
3.2 家长或护理人员卫生意识不强有些家长或护理人员对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样就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3.3 患儿疾病种类复杂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疾病种类复杂,有些疾病可能是感染性疾病,这样就增加了感染传播的可能性。
四、管理因素4.1 缺乏规范的感染控制制度一些医院缺乏规范的感染控制制度,导致医院感染的风险增加。
儿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儿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背景儿科院感(院内感染)对于儿童的健康构成了潜在的风险。
作为医疗机构,评估和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儿童在获取医疗服务时不受感染的威胁。
风险评估儿科院感风险评估应基于科学依据和专业知识,常规包括以下步骤:1. 收集和分析统计数据:收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种类以及感染与儿科病房住院患儿的关联性等数据,以了解当前风险程度。
2. 评估现有措施:评估现有的院感预防措施,如病房清洁和消毒、手卫生、物品处理等,确定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3. 风险识别和分析:识别可能导致院感的因素,包括病房环境、人员行为、设备消毒等,并进行风险分析。
4.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根据风险识别和分析的结果,制定并实施风险管理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预防措施、培训与教育、监测和报告机制等。
采取措施为减少儿科院感的发生,以下措施可以被采取:1. 指导和培训:提供基本的院感预防培训,包括手卫生、清洁与消毒、床单位间距等,以确保医护人员了解和遵守预防措施。
2. 环境控制:定期清洁和消毒病房设施,并确保病房空气流通良好。
此外,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水源和供暖系统。
3. 感染控制:建立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病房内患儿的隔离和分流,有效的废弃物管理,以及手卫生和个人防护措施的推广。
4. 监测与报告:建立有效的院感监测系统,及时检测和报告感染事件,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5. 意识提升: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和家属的院内感染意识,并鼓励积极参与预防措施。
结论儿科院感风险的评估和采取适当措施是确保儿童在医疗服务中不受感染威胁的重要举措。
通过有效的风险评估、指导和培训、环境控制、感染控制措施、监测与报告以及意识提升活动,可以减少儿科院感的发生,保障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原因及对策分析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儿科病房院内感染是儿科医院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容易造成儿童患者的二次传染和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常见原因包括医护人员和家长的手部卫生不达标、患儿病情严重导致免疫力下降等。
院内感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和带来心理负担等方面。
预防机制包括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加强空气清洁和消毒工作等。
应急处理要及时隔离和治疗感染患儿,通报相关部门并开展排查。
加强院内感染管理需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制度和质控体系,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意识提升。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全面有效的措施,才能保障患儿的安全和健康。
【关键词】引言: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 重要性正文: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 原因, 危害, 预防措施, 应对紧急处理,管理结论: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 防控工作, 重要性1. 引言1.1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重要性《引言》儿科病房院内感染是指在儿科病房内发生的与治疗过程或环境有关的感染。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他们更容易受到感染的威胁。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成本,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
对于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医护人员和家属必须充分了解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危害性,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患儿能在安全、清洁的环境中接受治疗。
只有通过加强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管理和防控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患儿的健康和安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医疗风险,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 正文2.1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常见原因1. 医护人员不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医护人员在接触患儿时未正确佩戴口罩、手套或隔离衣等防护用具,导致病原体传播。
2. 医疗设备和器械不洁净:儿科病房使用的设备和器械未经过彻底清洁、消毒或灭菌,成为病原体传播的渠道。
3. 患儿家属不遵守感染控制规定:患儿家属在病房内未洗手、未正确佩戴口罩或在探视患儿时带入可能带菌的物品,增加了院内感染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别
n
(男 / 女)
年龄 ( 岁,x ± s)
住院时间 ( ﹥ 7 d / ≤7 d)
诊疗情况 病情危重 (重 / 轻)
是否加床 (是 / 否)
抗生素联用 (是 / 否)
观察组
46
21 / 25
5. 49 ± 1. 32
35 / 11
14 / 32
20 / 26
28 / 18
对照组
52
25 / 27
80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同期住院患者 98 例,其中发生医 院感染 46 例为观察组,未发生医院感染的 52 例为对照组。观 察组男 21 例、女 25 例,年龄(5. 49 ± 1. 32)岁。对照组男 25 例、女 27 例,年龄(5. 36 ± 1. 6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1. 2 方法 查阅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整理患者年龄、 疾病类型、治疗过程中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情况、空气定期消 毒情况、医护人员 无 菌 操 作 的 情 况、抗 生 素 的 联 合 使 用 情 况、
儿童是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的感染性疾病的高发人群,儿
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已有研究显示:不满 1 岁的婴儿医
院感染的发病率最高(6. 95% ),原因是婴儿的免疫系统没有
发育成熟,又尚未具备自理能力,因此这类人群需要医务人员 更加细心的护理[4]。
本研究对儿科发 生 医 院 感 染 的 影 响 因 素 进 行 了 分 析,结
果显示:住院时间长、病情危重、病房加床、联用抗生素是医院感
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具体原因分析如下:①住院时间超过 7 d
的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病率高。医院是各类病菌的聚集场所,住
院时间越长,接触各类病菌的概率就越高,且儿童的免疫系统
发育不完善,所以 非 常 容 易 发 生 医 院 感 染。 ② 病 情 危 重 的 患
2. 3 两组医护人员消毒及培训情况比较 见表 3。
员应加强合理用药的知识学习,避免滥用抗生素。再次,制定
表 3 两组医护人员消毒及培训情况比较
陪护制度,控 制 探 视 家 属 的 人 数,陪 护 人 员 不 得 患 有 呼 吸 系
器械灭菌 空气消毒 医护人员无菌 当月是否
组别
n 是否合格 是否合格 操作是否合格 进行院感培训
6. 52
1/2
1
2. 17
0/1
3
6. 52
0/3
46
100. 00
21 / 25
毒,在患者出院 后 及 时 进 行 紫 外 线 消 毒。 每 月 定 期 对 病 房 和 诊疗室进行微生物学检测,空气细菌数应≤500 cfu / m2 ,医务 人员手及物体表面细菌数应≤5 cfu / m2 ,且患者所用被褥不得 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针对监测所出现的问题, 应采取有针对 性 的 措 施。 其 次,抗 生 素 的 联 合 使 用 会 增 加 医 院感染的发病 率,这 一 点 已 经 得 到 有 关 研 究 的 证 实。 医 务 人
(是 / 否) (是 / 否) (是 / 否) (是 / 否)
观察组 46 对照组 52 χ2 值 P值
3 讨论
34 / 12 47 / 5 4. 62 ﹤ 0. 05
35 / 11 49 / 3 6. 56 ﹤ 0. 05
31 / 15 46 / 6 4. 36 ﹤ 0. 05
30 / 14 45 / 7 4. 59 ﹤ 0. 05
5. 36 ± 1. 63
24 / 28
5 / 47
12 / 40
17 / 35
χ2 值
0. 39
0. 32
9. 13
6. 77
4. 62
7. 80
P值
﹥ 0. 05
﹥ 0. 05
﹤ 0. 05
﹤ 0. 05
﹤ 0. 05
﹤ 0. 05
2. 2 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部位及年龄分布 见表 2。
应树立良好的无菌操作观念,并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上、游泳等,但这类运动对精神病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具有一
定困难,为此,我院在工疗科推行健身八段锦运动。健身八段 锦是中国传统的养生运动,属于中小型的有氧运动,其主要是 通过舒展肢体来调节和改善血气,尤其重视形神兼练、动静相 兼,达到从内 部 疏 通 经 络 的 目 的,效 果 远 优 于 单 纯 的 肢 体 运 动。本研结果究显示,干预组经过 6 个月的健身八段锦运动 后,其体重及 BMI 明显减轻,FBG、TG、TC 也有下降。说明健 身八段锦运动能 安 全、有 效 地 减 轻 长 期 服 用 抗 精 神 病 药 物 所 致的体重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中图分类号:R473. 72 文献标识码:B DOI:10. 3969 / j. issn. 1006 - 7256. 2014. 13. 041 文章编号:1006 - 7256(2014)13 - 0080 - 02
医院感染是 住 院 患 者 在 医 院 内 获 得 的 感 染,包 括 在 住 院 期间发生的感染和院内获得但处于潜伏期的出院后发生的感 染[1]。国内外均有 研 究 显 示,接 近 一 半 的 医 院 感 染 与 不 恰 当 的护理操作和管理有关,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中, 医疗用具、护理人 员 的 手、无 菌 操 作 方 法、医 疗 废 物 处 理 不 当 都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2 - 3]。2012 年 6 月 ~ 2013 年 6 月,我们通过比较 46 例医院感染患者和 52 例未发生医院感 染患者之间的差 异,以 期 找 出 儿 科 患 者 发 生 医 院 感 染 的 危 险 因素,并提出相关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r值
P值
0. 211
0. 033
0. 291
0. 024
0. 399
0. 002
对照组( n = 30)
r值
P值
0. 103
0. 436
0. 227
0. 181
- 0. 084
0. 577
相当部分患 者 达 到 2000 年 WHO 对 亚 洲 人 的 肥 胖 标 准,即 BMI > 25. 0 kg / m2[4]。其机制可能是食欲增强、活动减少及 对代谢的直接影响,而改变生活方式,有规律地运动则可以减 轻体重[5]。适宜糖尿病患者的有氧运动主要有步行、慢跑、登
儿越容易发生医 院 感 染,因 为 病 情 危 重 的 儿 童 一 般 住 院 时 间
也长,且侵入性的操作更多,都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升
高。③某些医院在 一 段 时 间 内 床 位 会 满 足 不 了 需 要,科 室 人
满为患,交叉感染、医 护 人 员 数 量 不 足、病 房 消 毒 不 及 时 等 问
参考文献 [1 ] Allison DB,Casey DE. Antipsychotic - induced weight
gain: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J Clinical Psychiatry, 2001,62( l7):22 - 31. [2] 陈晔,文万军,郑艳明,等. 齐拉西酮与奥氮平对首发女 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体重、血糖、血脂的影响[ J]. 今日药学,2012,22(7):410 - 412. [3]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 健身气功 - 八段锦 [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3. [4] Haupt DW,Newcomer JW. Abnormalities in glucose regulation associated with mental illness and treatmen[t J]. J Psychotic Res,2002,53:925 - 933. [5] 赵庆莲,任巧玲,侯峰,等. 新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病患 者体重及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 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 生,2008,8(5):377 - 379.
题都可能会引 起 医 院 感 染 的 发 生。 另 一 方 面,医 疗 器 械 和 空
气消毒不合格、医 护 人 员 无 菌 操 作 不 合 格 和 医 护 人 员 未 进 行
定期培训均会增 加 医 院 感 染 的 发 病 率,说 明 医 务 人 员 的 无 菌
观念在诊疗过 程 中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针 对 以 上 问 题,医 务 人 员
本文编辑:王海燕 2014 - 02 - 21 收稿
儿科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王晓娟 ( 巨野县人民医院 山东巨野 274900)
【摘 要】目的:探讨儿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儿科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 46 例为观察组,选 择相同时间内儿科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 52 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和诊疗资料,探讨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 素。结果:住院时间长、病情危重、病房加床、联用抗生素、医疗器械和空气消毒不合格、医护人员无菌操作不合格和医护人员未 进行定期培训均是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呼吸系统和消化 系 统 是 儿 科 医 院 感 染 的 最 好 发 部 位。 结 论:应 结 合 儿 科 患 者 的 自 身特点开展护理工作,建立更加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体制和消毒制度,严格进行相关操作和定期组织培训。 【 关键词】儿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 2014 年第 20 卷第 13 期
是否加床和住院天数。
2 结果
1. 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 SPSS17.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1 两组一般及诊疗情况比较 见表 1。
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以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 1 两组一般及诊疗情况比较
组别
P值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8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