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幼儿园课题研究《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

幼儿园课题研究《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

幼儿园课题研究《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是对教育的深深思考和热烈讨论。

当我们谈论教育时,我们不仅关注小学、中学和大学,更早的起点——幼儿园,同样至关重要。

今天,我们将探讨一项幼儿园课题研究——《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

在幼儿园,孩子们正在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和习惯,这也是他们塑造自己性格的重要时期。

因此,幼儿园教育在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我们的研究旨在找出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我们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不同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和对比,找出成功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教育策略。

在我们的观察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显著的影响因素。

例如,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明显影响着孩子的行为。

一个亲切、关爱、对孩子们的行为有明确期望的教师,能够有效地引导孩子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幼儿园的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个温馨、安全、富有启发性的环境,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良好的行为规范。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关键的策略。

首先,教师需要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倾听他们,理解他们,引导他们。

其次,良好的行为规范需要被明确地教授和示范,让孩子们理解并能够实践。

最后,教师需要创造一个积极、鼓励的氛围,让孩子们有动力去实践良好的行为。

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

它提醒我们,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以更开放的心态,更积极的态度,更创新的方法去教育和引导我们的孩子,帮助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深入研究幼儿的行为特点,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科技手段来辅助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等。

同时,我们也将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我们的研究成果,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

在幼儿园这个小小的世界里,孩子们正在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探索未知,如何理解世界。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验报告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验报告

一、课题地提出本实验是“学前儿童德育方法地研究与实验”地深化研究,在第一阶段,我们研究培养了幼儿品德中地意志品质、情绪情感和良好习惯,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良好行为习惯地培养尤为重要.因为现在地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小太阳,全家人都得围着他转,孩子说干什么,家长必须服从,试想一下这种在一味地满足中长大地孩子将来走向社会也都是一帆风顺地吗?回答肯定是否定地,因此,要适应世纪竞争激烈地经济社会地发展需求,必须从培养良好地行为习惯入手,培养幼儿地综合素质,提高幼儿地多元智能.二、实验过程(一)实验假说:通过多渠道全方位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地培养,增强德育地实效性,为了孩子地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地基础,为世纪培养合格地高素质人才.(二)实验任务:、通过实验,使大部分幼儿克服那些以自我为中心地不良习惯,养成良好地、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地、适应世纪发展需要地、综合素质较高地建设性人才.、在实验地过程中边总结边积累进行《好孩子、好习惯》地教材编写与游戏设计,经过反复地实践验证,最后装订成册,按小、中、大班进行编写.、实验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总结经验,撰写论文,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写一篇论文.(三)实验进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四)实验对象:幼儿园小、中、大班各两个班,进行实验,并设有对比班.(五)实验方法:本实验主要采用教育实验法,辅之于问卷法、调查法、观察法、测验法以及统计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六)实验原则:、主体性原则: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地机会和条件,使幼儿在教师地激励和指导下充分发挥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发展性原则:教师要用发展地眼光看待每一个幼儿,相信每个幼儿都有发展地潜力,对幼儿要求要有一定地难度,并且循序渐进,逐步加深.、一致性原则:保教人员在教育上要协调一致,并与家长密切配合.、差异性原则:教师要根据幼儿地实际情况提出不同地要求,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七)实验措施与做法:、搞好调查研究,进行统计分析,充分了解幼儿现在行为习惯地水平和现状,为验证实验效果提供事实依据,通过家长问卷调查,了解幼儿所在家庭地自然状况和幼儿在家中地表现,结果表明,只有个别幼儿在家地生活习惯还算可以,自己穿衣、自己洗手、洗脸,大部分幼儿都是靠父母,依赖性很强,独立能力差,所以急需培养和训练.、研究制定各年龄班地实验重点、实验目标、根据各班孩子地年龄特点编制适合幼儿活动又易于接受地活动教材,要求符合孩子地乐趣,又能使孩子在愉快地游戏中形成良好地行为习惯,形式要多样化,内容要丰富多彩,教学手段要尊重孩子个性化要求,只有这样地教材和游戏,才能起到潜移默化、陶冶情操、培养良好习惯地作用.、习惯地养成不能只靠教育活动,还要贯穿到幼儿一日生活地各个环节进行随机教育,时间长了,良好地行为习惯才能形成,因为习惯就是一种行为长期重复而形成地结果.、要做到家园要求一致,需要家长密切配合,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地情况以及教师地实验进程及相关要求,与教师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地任务,才能起到事半功倍地效果,所以家长地作用不可低估,家长会地作用同样重要,因此必须定期分阶段召开高质量、内容不同、形式各异地家长联谊会,不但是培育孩子,同时也教育家长,提高家长地教育意识,转变家长地教育观念,提高家长地思想觉悟,来共同完成我们地实验任务.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八)培养“好孩子、好习惯”具体做法、设置特定情境,培养良好地行为习惯在教材地编写过程中,我们边编写边利用教材实验,有意识地观察幼儿,设置特定地情境.如:选大班幼儿为观察对象,()值日生:交待值日生要做地工作.、记录天气;、清点本班人数;、整理图书、玩具等;()吃午点,将大小苹果混合放在一起,让幼儿按组一起拿;()上床睡觉时鞋子地摆放.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地行为,并做好记录,教师将记录情况告诉幼儿,引导幼儿讨论,谁做地好,为什么?讨论后地第一个活动设计是故事“孔融让梨”、“爱做事地小猴子”让幼儿知道吃东西应学习孔融,让同伴先吃或自己拿小地,知道做值日生应不落过程,完整地做完事情;知道上床前应把鞋子放在指定位置,不乱放.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地行为习惯,幼儿地行动发展为自身地行为,可见特定情境地多次或反复创设,生生互动,会养成良好地行为习惯.、创设条件,为幼儿提供练习机会练习和实践是行为形成地主要方法,师生互动.()寓行为习惯于教育活动之中良好地行为习惯,是幼儿德育地主要内容,德育活动是对幼儿进行有目地、有计划地培养过程,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时,精心设计主题活动,促使幼儿在认识行动中得到巩固.如:故事“小红花找朋友”并且针对本班霸道,攻击性强地幼儿做为对象,让幼儿通过讨论、表演、对话练习,知道该怎么做,什么是良好地行为习惯,什么行为为小朋友所反对,取得很好地效果.、通过扮演角色培养行为习惯幼儿在一定地氛围中常能表现出良好地行为习惯,一旦离开了特定地环境,便会是另一种表现.为解决这一矛盾,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多次练习地机会,让幼儿分组表演,每个人都有表演地机会.通过扮演角色达到多次练习地目地.、抓住教育契机,强化习惯形成良好地行为习惯地形成是幼儿德育地最终目标,幼儿地良好习惯形成必须经过反复实践、练习,教育者必须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强化行为习惯地养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日常生活中“一把小椅子倒了,一个小朋友扶起来,” “积木掉在地上,一个幼儿捡起来送进篮子里,” 诸如这类司空见惯地现象,教师要积极引导,同时辅之以表扬或批评等评价手段,巩固习惯地养成.、家园密切配合定期与家长勾通,达到家园教育地一致性,教师和家长同时规范自己地行为习惯,做孩子地楷模,以良好地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根据以上实验活动,我们编写地教材以主题活动为主题,每个周或月一个主题,通过语言、音乐、常识、美工等不同地教育手段来实现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地目标,使幼儿在这个大实验氛围中,逐渐明白“好孩子、好习惯”地行为.(九)在组织教师编写教材与游戏设计中要按以下三方面进行:、师生互动方面:教师所编写地教材或活动游戏必须是有教师亲自参与幼儿共同游戏来完成地,其目地是调动幼儿参与地积极性,培养其主动参与地意识,培养幼儿地自信心和动手实践地能力,从而养成主动参与活动地具有实践能力地良好行为习惯.、亲子互动方面:要求家长地积极参与,其目地是达成家园教育地协调一致,家长与孩子地一一对应进行游戏与活动,也增强幼儿对游戏地兴趣,增进亲子关系,效果自然会更好.、生生互动方面:设计生生互动地游戏目地,是培养幼儿地合作能力、互帮互让地精神以及有困难要大家共同商讨解决地克服困难地能力,因为曾有一外国有关人士这样讥讽评价中国人“说中国人一人是条龙,三人就是一条虫”,说明我国人地合作能力差,因此从小培养这种合作意识,意义是很深远地.三、实验总结通过近几个月地实验,利用我们所编写地教材与游戏活动,已经初见成效:、培养了幼儿良好地卫生习惯.实验班地大部分幼儿能够正确地洗脸、洗手,以上地幼儿能做到饭前、便后洗手,进餐时不讲话、不乱扔东西,不乱涂墙壁,并且能够安静午睡.、培养了幼儿良好地学习习惯.通过师生互动、亲子互动以及生生互动活动,提高了幼儿地学习兴趣,增强了幼儿地学习意识,养成了良好地学习习惯,出现了孩子爱说、爱问、爱动手,积极主动参与地学习气氛.、培养了幼儿良好地行为习惯.实验班幼儿与对比班相比,已逐步形成了良好地行为习惯,不良地道德行为正在明显减少.因为我园正处在实验进程中,还要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反复实践,以使我们地教材与游戏活动更趋于完善,更适合于培养幼儿地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地养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工作报告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工作报告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工作报告标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工作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如何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建立积极的奖励机制、提供明确的规范和示范行为,并与家庭积极互动等方法,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实验、奖励机制、规范、示范行为、家庭互动1. 引言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幼儿期正是个体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塑造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机。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2. 方法2.1 参与者本实验选择了40名年龄在3-5岁之间的幼儿作为参与者,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20人一组)和一个对照组(20人)。

2.2 实验设计实验组A接受积极奖励训练,实验组B接受规范与示范行为训练,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

实验组A和B的训练时间都为12周,每周训练3次,每次训练30分钟。

2.3 数据采集我们使用观察记录法和行为评估量表来收集数据。

观察记录法记录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行为评估量表由专业评估员根据幼儿行为进行评分。

3. 实验结果3.1 积极奖励训练组的表现经过12周的积极奖励训练,实验组A的幼儿在行为表现上有显著改善。

在观察记录法和行为评估量表中,幼儿的积极行为比例明显增加,消极行为比例明显减少。

3.2 规范与示范行为训练组的表现经过12周的规范与示范行为训练,实验组B的幼儿在行为表现上也有显著改善。

观察记录法和行为评估量表结果显示,幼儿的遵守规则和模仿他人的能力明显增强。

4. 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积极奖励机制和规范与示范行为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

积极奖励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增加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

规范与示范行为则能为幼儿提供明确的行为准则和榜样,使幼儿更容易获得良好行为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验报告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验报告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验报告一、课题的提出本实验是“学前儿童德育方法的研究与实验”的深化研究,在第一阶段,我们研究培养了幼儿品德中的意志品质、情绪情感和良好习惯,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

因为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小太阳,全家人都得围着他转,孩子说干什么,家长必须服从,试想一下这种在一味的满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走向社会也都是一帆风顺的吗?回答肯定是否定的,因此,要适应21世纪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必须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提高幼儿的多元智能。

二、实验过程(一)实验假说:通过多渠道全方位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二)实验任务:1、通过实验,使大部分幼儿克服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建设性人才。

2、在实验的过程中边总结边积累进行《好孩子、好习惯》的教材编写与游戏设计,经过反复的实践验证,最后装订成册,按小、中、大班进行编写。

3、实验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总结经验,撰写论文,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写一篇论文。

(三)实验进程:第一阶段:(2007、3—2007、7)第二阶段:(2007、8—2008、7)第三阶段:(2008、8—2009、8)(四)实验对象:幼儿园小、中、大班各两个班,进行实验,并设有对比班。

(五)实验方法:本实验主要采用教育实验法,辅之于问卷法、调查法、观察法、测验法以及统计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

(六)实验原则:1、主体性原则: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幼儿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充分发挥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

2、发展性原则: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幼儿,相信每个幼儿都有发展的潜力,对幼儿要求要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循序渐进,逐步加深。

3、一致性原则:保教人员在教育上要协调一致,并与家长密切配合。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2)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2)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小结引言幼儿阶段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幼儿教育中对于行为习惯的培养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并对课题研究阶段进行小结。

1. 文献综述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发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榜样行为和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教育是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的教师和同伴会对幼儿的行为习惯产生积极影响。

社会环境中的媒体、社会文化等也会对幼儿的行为习惯产生一定的影响。

2. 课题研究概述本课题旨在探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以提供指导幼儿教育实践的理论依据。

研究将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和实验设计等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进行研究分析。

3. 研究方法与设计3.1 实地观察我们将选择若干家庭和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察的方法了解家庭环境和幼儿园教育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影响。

观察内容包括家庭成员的行为模式、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方法等。

3.2 问卷调查我们将设计并发放问卷给一定数量的家长和幼儿园教师,了解他们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关注程度、培养策略以及对于行为习惯培养效果的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初步获取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初步统计和分析。

3.3 实验设计我们计划设计一系列实验,通过操作变量以及对照组的设置,研究不同干预策略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效果。

实验中我们将针对不同幼儿制定相应的社会行为规范,并通过奖惩机制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对幼儿进行干预。

4. 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次研究,我们预期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有着显著影响。

2.不同的干预策略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效果存在差异,其中奖惩机制和模仿行为的效果可能较为显著。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幼儿阶段是个体习得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这一阶段主要生活场所,家园合作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家长面临着教育孩子的困扰。

如何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家庭和幼儿园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须要加强合作,共同为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努力。

在实践中,家园合作面临诸多挑战,如家长工作繁忙、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等问题影响了合作效果。

有必要开展研究探讨家园合作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中的重要性,以期为家长和教师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方案。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家园合作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中的作用机制,深入分析家园合作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从而为提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一、探讨家园合作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中的重要性,深化对家园合作概念的理解;二、分析家园合作的具体方式和方法,提出可行的实施方案;三、探讨家园合作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机制,揭示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四、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的家园合作经验,为其他幼儿教育机构提供借鉴;五、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措施,为家园合作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达成,将为幼儿教育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推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家园合作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家园合作能够形成一种有力的教育合力,将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有效整合,为幼儿提供全面的教育。

通过家园合作,可以形成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密切联系,加强双方的沟通与协调,提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效果。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教研记录及反思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教研记录及反思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教研记录及反思前言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幼儿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还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本次教研活动我们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为主题展开了讨论和探索。

教研记录第一部分:行为规范的制定我们首先针对大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套适合他们的行为规范。

经过教师团队的共同讨论,我们确定了以下几项重点:1.尊重他人:幼儿需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力和感受,在与他人交往中保持礼貌和友善。

2.合作共享:培养幼儿善于合作和分享的意识,让他们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和团队的力量。

3.自我管理:鼓励幼儿自觉遵守规则,学会自我管理情绪和行为。

4.平等友爱:教育幼儿没有人种、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培养平等友爱的态度和行为。

第二部分:教学活动设计基于行为规范的制定,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互动游戏:通过互动游戏,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共享的重要性。

例如,我们组织了小队比赛,要求幼儿在团队中合作完成任务。

2.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尊重、友爱、平等的意义,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

例如,我们让幼儿轮流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的情感和角度。

3.双向互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双向互动的教学法,让幼儿参与到讨论和决策中,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例如,我们组织了小组讨论,让幼儿自己提出关于行为习惯的问题和建议。

第三部分:教学效果评估为了评估教学效果,我们采用了观察记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

1.观察记录: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密切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并做出记录。

通过观察记录,我们可以了解到幼儿在行为规范方面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2.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简短的问卷,邀请幼儿的家长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通过家长的反馈,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学活动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

反思与总结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工作报告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工作报告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工作报告大家好,我是一名有着多年幼儿教育经验的幼师,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一些研究和实验成果。

一、实验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开展了一项关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

二、实验目的1.探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2.分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难点和重点;3.为家长和教育者提供有效的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三、实验过程1.制定实验方案:我们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制定了详细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时间等。

2.实验实施:我们选取了50名幼儿作为实验对象,将他们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我们制定的实验方案进行行为习惯培养,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教育方法。

3.实验观察: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定期观察幼儿的行为习惯变化,并记录下来。

4.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实验效果。

四、实验结果1.实验组幼儿在行为习惯方面有了明显改善,如自律性、合作意识、礼貌待人等。

2.对照组幼儿在行为习惯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与实验组相比,改善程度较小。

3.实验组家长对实验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孩子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五、实验分析2.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有助于提高培养效果。

3.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相结合,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

六、实验结论1.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通过实验,我们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法,为家长和教育者提供了借鉴。

3.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不断完善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策略,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支持。

我想说的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教育者和家长共同努力。

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调查报告5篇

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调查报告5篇

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调查报告5篇第一篇: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调查报告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调查报告写作提纲: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二、调查内容、对象、方法三、调查结果(一)个人卫生习惯方面(二)良好的睡眠习惯(三)良好的饮食习惯四、建议和对策(一)与幼儿协商,订立规矩,严格执行(二)注重培养方法,坚持不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三)家园配合,保持教育一致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幼儿正确、有序、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活活动,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为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打下扎实的基础。

然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条件可以说是空前的优越,随之而来的“溺爱”、“娇生惯养”也比比皆是,他们对幼儿生活方面大大小小的琐事儿几乎是一切包办代替,从而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爷爷、奶奶背着或抱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一切都照顾得周周全全。

吃鱼吃虾更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的口中。

造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局面。

如此这般,父母的辛苦。

幼儿受害,我们着急,现在如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即良好的生活处理能力(包括饮食、睡眠、穿脱能力等);急在如何让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教育行列中来,让我们朝着共同的目标,互相利用各自的优势,分别主动地同步对幼儿实施教育从而产生综合化教育效应。

二、调查内容、对象、方法本次调查以了解小班幼儿的生活习惯的养成状况为目的。

主要对小班有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和自理能力进行调查和了解。

调查对象为向阳花幼儿园3——4岁幼儿25人,家长25人。

调查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

三、调查结果通过对3-4岁25名幼儿的观察和对其监护人的访谈,得出如下结论:,(一)个人卫生习惯方面1、保持个人身体和服装整洁的习惯。

例如会正确地洗手、洗脸,勤理发、洗头、洗脚、洗澡、剪指甲,这不仅能清洁身体,保证卫生,而且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进健康。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工作报告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工作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工作报告标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工作报告一、引言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实验幼儿教育措施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目的1. 确定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定义和指标体系;2. 设计一套科学有效的教育措施,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培养;3. 评估教育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幼儿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方法1. 确定定义和指标体系: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确定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定义和指标体系,包括自律、礼貌、积极参与等方面的指标。

2. 教育措施设计: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设计一套科学有效的教育措施,包括游戏化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3. 试验组与对照组:将幼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设计的教育措施,对照组按传统教育方式进行培养。

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通过观察、记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和教育成效。

四、实验结果1. 定义和指标体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定义和指标体系得到了初步确定,能够全面评估幼儿的行为发展。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教育措施设计:设计的教育措施能够针对幼儿不同年龄特点,提供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增强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3. 效果评估:试验组在自律、礼貌、积极参与等方面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设计的教育措施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五、讨论与总结1. 本研究初步确定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定义和指标体系,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

2. 设计的教育措施在实践中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幼儿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3. 进一步研究应重视教育措施的灵活性和个性化,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六、参考文献[1] Smith, J. (2015). The importance of good habits for toddler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43(2), 123-135.[2] Brown, A., & Jones, B. (2017). Developing good behavior habits in preschoolers: A guide for educators. Preschool Education Quarterly, 29(3), 211-224.[3] Wang, L., & Li, H. (2019).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cultivation of good behavior habits in young children.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36(4), 285-299.。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实践与研究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实践与研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实践与研究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教育实践和研究,我们可以探索出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实践方面,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策略:1. 规范行为:教师可以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标准,告诉幼儿应该如何行为,例如要注意礼貌、分享玩具等。

同时,教师应该亲身身体力行,做出榜样。

2. 积极引导:通过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当幼儿表现出良好行为时,及时给予赞扬和奖励,增强其对良好行为的认同感。

3. 角色扮演: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模仿和模拟各种场景中的良好行为。

通过亲身经历,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正确的行为模式。

4. 社交技能培养:通过组织幼儿参与小组活动、合作游戏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合作、分享、互助等社交技能。

这些技能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5. 家园合作:加强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

与家长沟通,共同制定行为规范和培养计划,加强对幼儿的指导。

研究方面,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通过实验和观察,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他们研究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环境因素等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并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教育策略。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例如,研究发现,给予幼儿实时的反馈和奖励可以增强他们行为的持久性;利用游戏和趣味性的方式教授行为规范更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接受度;提供清晰和简洁的指导可以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此外,研究还表明,幼儿在积极的家庭环境和幼儿园氛围中更容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因此,家长和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

总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需要教育实践和研究的共同努力。

通过合适的教育策略和探索研究,我们可以为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验研究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验研究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验研究》课题前期研究总结长胜中心幼儿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验研究》课题组一、成功立项切实制订课题实施方案2011年11月20日我园所申报的课题《幼儿一日生活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已被批准为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这既标志着我园教育科研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也更激励我们努力工作、奋发图强搞好课题研究,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为了使此课题保质保量的完成,我园特制定了《幼儿一日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是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以园长为组长,副园长主抓,保教主任、年级组长为主要成员,形成了全体保教人员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的热烈氛围。

二是明确课题研究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保教人员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建立高标准、高水平幼儿园为最终目标。

三是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的规章制度。

四是重审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五是确立课题研究的内容、对象及方法。

根据园内实际情况筛选出了最基本,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三种习惯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即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学习习惯,各班又根据本班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一子课题在自己班内实施研究。

大、中、小班分别确定了子课题:让小班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言语习惯、培养幼儿谦让与合作的习惯。

并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需要,确定采用抽样调查法、观察记录法、个案跟踪法、针对比较法与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

六是确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步骤。

实施步骤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调查,观察阶段;第二阶段:分析并制定目标阶段;第三阶段;实施培养阶段;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同时又制定了家长调查表,进行家长调查工作。

各班又积极观察幼儿开展前期测量工作,然后的确定目标与研究工作将逐步进行。

教师们的积极精神和认真劲头是史无前例的,我们相信经过这个课题的研究教师的科研素质将会有很大提高。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活动总结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活动总结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活动总结活动名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活动时间:2024年5月1日-2024年5月31日活动地点:某某幼儿园活动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活动内容:1. 规则讲解和签订承诺书在活动开始前,幼儿园老师对幼儿进行了一次全体规则讲解。

规则包括:互相尊重,不打架,不抢玩具,不吵闹等。

每个幼儿都在规则承诺书上签了字,表示遵守规则。

2. 游戏体验——小小礼仪师为了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幼儿园开展了一项名为“小小礼仪师”的活动。

在这个游戏中,每个幼儿都扮演一位礼仪师,通过互动游戏学习如何有礼貌地说话、如何正确行走、如何使用餐具等。

3. 演讲比赛幼儿园组织了一场主题为“我的好习惯”的演讲比赛。

每个幼儿都准备了一段关于自己良好习惯的演讲,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比赛,幼儿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够激发其他幼儿的学习兴趣。

4. 好习惯培养活动展览幼儿园在活动结束后,组织了一次“好习惯培养活动展览”。

每个班级都准备了一个展板,展示幼儿们学习的好习惯和培养的成果。

在展览中,家长们也参与其中,可以和孩子们共同欣赏、学习。

5. 班级制度建设幼儿园通过制度建设来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每个班级都制定了一套班级规则,并组织幼儿一起参与制定过程。

这样,幼儿既能够全面了解规则的重要性,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接受规则。

6. 综合应用——好人好事幼儿园通过“好人好事”活动,引导幼儿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培养他们关心他人的品质。

每个月,幼儿园会设置一个主题,比如“帮助别人”、“谢谢”等,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观察并记录身边发生的好人好事,并与班级分享。

活动效果评估:通过调查问卷、观察记录等方式,了解幼儿们在活动中学到的内容和习得的好习惯,并与活动前进行对比,评估活动的有效性和成效。

活动总结:本次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幼儿们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受到越来越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幼儿所处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诱惑也在增加。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变得至关重要。

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幼儿缺乏自控能力,容易受到外界诱惑的影响,或者表现出过于任性或不合群的行为。

这些问题不仅给家长和教师带来了困扰,也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造成了影响。

有必要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和稳定。

具体而言,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总结并探讨不同的教育方法及其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以及通过实践研究案例验证这些教育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本研究还旨在对实践研究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今后的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供具体的策略和建议。

通过这些努力,希望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健康发展,为幼儿的全面成长和教育贡献力量。

1.3 研究意义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幼儿是人的成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时期,他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将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和生活质量。

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还可以培养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教育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幼儿的行为,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可以为相关领域的教育改革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升我国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实践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3)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3)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小结1. 引言在幼儿教育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课题旨在研究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和策略,以提供有效的教育指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小结将总结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并展望接下来的研究方向。

2. 目标与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探究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通过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资料,从而提出一套适用于幼儿教育的实施方案。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对国内外幼儿教育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了解行为习惯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实地观察:对幼儿园中的幼儿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了解幼儿的行为习惯现状。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幼儿家长和教师对于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看法和经验。

•实验研究:设计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验证行为培养方法的有效性。

3. 研究结果与分析3.1 幼儿行为习惯现状通过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幼儿行为习惯的现状。

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幼儿存在以下行为习惯问题:•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幼儿容易冲动、缺乏耐心,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社交技能不良:幼儿缺乏与他人合作和沟通的能力,容易产生冲突和矛盾。

•注意力不集中:幼儿在学习和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注意力或走神。

3.2 行为习惯培养实验为了寻找有效的行为习惯培养方法,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并采集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我们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游戏导向: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自制力。

•奖惩机制:在幼儿园中建立奖励机制和惩罚制度,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视频教育:利用画面生动的动画片和故事视频,向幼儿传递正确的行为习惯观念。

实验结果显示,游戏导向和奖惩机制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与此同时,视频教育在某些特定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也有一定效果。

然而,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确定最佳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康向上、文明礼貌的行为规范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

本文通过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幼儿园的实践研究,旨在探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核心要素和实施策略。

1、情境创设情境创设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基础,通过设计有益于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情境,促进幼儿自觉、主动地形成健康、文明、优美的行为习惯。

比如设置阳光卫生角,引导幼儿端茶倒水、擦桌椅、整理书本等,为幼儿提供自我照顾的机会和乐趣;设置节约角,引导幼儿关灯、关水、关闭门窗等,促进幼儿节约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养成。

2、示范引导示范引导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是模仿的天生专家,通过示范引导幼儿观摩、模仿、认同、习惯,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老师可以通过演示正确的刷牙方法,讲解刷牙的好处和必要性,引导幼儿自觉刷牙。

3、教育引导教育引导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行为,明确行为的效果和影响,及时纠正或表扬幼儿的行为,促进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和行为习惯。

比如,幼儿在活动环节中发生打架行为,老师应该及时制止并引导幼儿认识打架行为的错误和危害,让幼儿自我反思,并指导幼儿将不满情绪用沟通、表达的方式表达出来。

4、游戏体验游戏体验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参与中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比如,通过“小毛驴过河”等游戏,引导幼儿排队、等候、礼让等行为规范的形成。

1、以情境为基础,创设有益于行为养成的环境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生活习惯和行为特点,设计有利于行为养成的情境,比如设置卫生角、节约角、礼仪角等,在幼儿展示自己的特长和表现中,提供行为养成的机会。

2、以示范为主,引导幼儿形成正确行为习惯引导幼儿模仿老师与其他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模仿,逐步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幼师实习报告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师实习报告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师实习报告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师实习报告一、引言幼儿园是一个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而幼师的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我进行的实习中,我意识到了行为习惯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将结合我在实习中的观察、实践和思考,分享我在帮助幼儿建立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经验与收获。

二、观察与分析1. 幼儿行为习惯的现状在我实习的幼儿园中,我观察到一些幼儿存在行为习惯不良的问题,如不守纪律、缺乏自制力、不能良好地与他人沟通等。

这些问题不仅对幼儿自身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也给幼儿园的管理和教学带来了困扰。

2. 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分析在对幼儿行为习惯问题进行观察和分析后,我发现以下几个原因可能导致幼儿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1)家庭环境:幼儿在家庭中受到的教育和行为模式对其行为习惯的形成影响较大;(2)同伴影响:幼儿在园中与同伴的互动中容易受到行为影响;(3)自身因素:幼儿个体差异、年龄特点等也会对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实践与方法1. 树立良好的典范作为幼师,我们要以身作则,成为幼儿建立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

在实践中,我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遵守园规园纪,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同时,我注重细节,例如坚持整齐划一的穿着、用语得体的表达等,以此来引导幼儿向我学习并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2. 创设良好的环境良好的行为习惯离不开相应的环境支持。

我在幼儿园中通过布置环境、设置角色扮演区域、制定行为规范等方式,为幼儿提供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同时,我设立了互助小组,鼓励幼儿相互学习、互相影响,共同创建良好的行为氛围。

3. 个案辅导与行为培养对于那些存在着不良行为习惯的幼儿,我进行了个案辅导。

通过与幼儿一对一的交流,我了解到他们的实际需求和问题所在,并制定相应的行为培养计划,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教育。

在与家长的合作中,我向家长传递幼儿在幼园中所表现出的行为,互相沟通,共同研究解决方案,让家园共育成为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环节。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幼儿养成积极向上、礼貌有礼、自律自强的品质,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实践研究是探索和验证理论的有力工具。

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中,主要涉及到教育者对幼儿行为习惯进行观察、分析和引导的过程。

这里将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自理能力、卫生习惯等。

其次是培养幼儿合理的行为规范,如尊老爱幼、友善待人等。

还包括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听讲、专心、配合等。

通过培养这些习惯,能够使幼儿养成自律、自觉、自强的好品质。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榜样引导法,教育者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做好示范,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

其次是实践操作法,教育者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再次是情感导入法,教育者通过情感交流和情感导入,引发幼儿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兴趣和渴望。

最后是游戏教育法,教育者通过适当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良好行为习惯的积极参与。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幼儿行为习惯的改变,通过教育者的引导和学习的过程,幼儿的行为习惯从不良转变为良好。

其次是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培养,幼儿能够自觉克制不良行为,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再次是幼儿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教育者的引导和解释,幼儿对良好行为习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得到提高。

最后是幼儿社交能力的增强,通过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与他人的相处能力和社交能力得到提高。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工作报告-2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工作报告-2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工作报告XX年9月我办参与了“”研究课题《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子课题《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验》,根据总课题组的要求,紧密结合本实验区的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

半年来围绕课题的培养目标,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课题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一个项目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坚强的组织做后盾。

xx年4月,辅导站召开了全办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会议,成立了实验区课题核心领导小组,在以一线教师为主要研究成员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园本教研制度,形成了以核心领导小组为龙头,主要研究人员为骨干的研究格局,构建了规范的研究框架,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拓宽培训渠道,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课题实施以来,各实验园,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采取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学习了《中国德育》、《新德育》、《和谐德育论》等相关理论知识,为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以园为本,重视研讨,层层推进。

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时都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

我们针对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开展了以园为本的教研活动,让教师在不断的总结、交流、反思中集思广益,攻坚克难,增强信心。

(三)走出去”、“请进来”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XX年4月,我们组织教师参加了州教育局举办的《幼儿礼仪教育》培训,7月8日,邀请了课题组的刘华老师为全办幼儿教师作课题实验专题培训。

通过专家引领,转变教育观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完善制度建设,确保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制度是课题研究与实验有序进行的助推器,是实验取得成功的保障。

xx 年10月,我们完善了四个制度的建设。

明确了实验教师常规工作任务以及参与实验活动的相关制度。

制作幼儿行为习惯跟踪调查表下发到每一个家庭,让教师有明确的目标,知道实验开始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跟踪表的填写,记录了实验幼儿的成长历程,让家长和老师都能及时发现课题实验给幼儿行为习惯带来的变化,体会到成功带来的乐趣!增强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验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本实验是“学前儿童德育方法的研究与实验”的深化研究,在第一阶段,我们研究培养了幼儿品德中的意志品质、情绪情感和良好习惯,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

因为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小太阳,全家人都得围着他转,孩子说干什么,家长必须服从,试想一下这种在一味的满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走向社会也都是一帆风顺的吗?回答肯定是否定的,因此,要适应21世纪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必须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提高幼儿的多元智能。

二、实验过程
(一)实验假说:
通过多渠道全方位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二)实验任务:
1、通过实验,使大部分幼儿克服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建设性人才。

2、在实验的过程中边总结边积累进行《好孩子、好习惯》的教材编写与游戏设计,经过反复的实践验证,最后装订成册,按小、中、大班进行编写。

3、实验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总结经验,撰写论文,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写一篇论文。

(三)实验进程:
第一阶段:(2007、3—2007、7)
第二阶段:(2007、8—2008、7)
第三阶段:(2008、8—2009、8)
(四)实验对象:幼儿园小、中、大班各两个班,进行实验,并设有对比班。

(五)实验方法:
本实验主要采用教育实验法,辅之于问卷法、调查法、观察法、测验法以及统计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

(六)实验原则:
1、主体性原则: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幼儿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充分发挥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

2、发展性原则: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幼儿,相信每个幼儿都有发展的潜力,对幼儿要求要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循序渐进,逐步加深。

3、一致性原则:保教人员在教育上要协调一致,并与家长密切配合。

4、差异性原则: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七)实验措施与做法:
1、搞好调查研究,进行统计分析,充分了解幼儿现在行为习惯的水平和现状,为验证实验效果提供事实依据,通过家长问卷调查,了解幼儿所在家庭的自然状况和幼儿在家中的表现,结果表明,只有个别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还算可以,自己穿衣、自己洗手、洗脸,大部分幼儿都是靠父母,依赖性很强,独立能力差,所以急需培养和训练。

2、研究制定各年龄班的实验重点、实验目标、根据各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编制适合幼儿活动又易于接受的活动教材,要求符合孩子的乐趣,又能使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式要多样化,内容要丰富多彩,教学手段要尊重孩子个性化要求,只有这样的教材和游戏,才能起到潜移默化、陶冶情操、培养良好习惯的作用。

3、习惯的养成不能只靠教育活动,还要贯穿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随机教育,时间长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形成,因为习惯就是一种行为长期重复而形成的结果。

4、要做到家园要求一致,需要家长密切配合,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以及教师的实验进程及相关要求,与教师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任务,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家长的作用不可低估,家长会的作用同样重要,因此必须定期分阶段召开高质量、内容不同、形式各异的家长联谊会,不但是培育孩子,同时也教育家长,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思想觉悟,来共同完成我们的实验任务。

(八)培养“好孩子、好习惯”具体做法
1、设置特定情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边编写边利用教材实验,有意识的观察幼儿,设置特定的情境。

如:选大班幼儿为观察对象,(1)值日生:交待值日生要做的工作。

a、记录天气;b、清点本班人数;c、整理图书、玩具等;(2)吃午点,将大小苹果混合放在一起,让幼儿按组一起拿;(3)上床睡觉时鞋子的摆放。

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并做好记录,教师将记录情况告诉幼儿,引导幼儿讨论,谁做的好,为什么?讨论后的第一个活动设计是故事“孔融让梨”、“爱做事的小猴子”让幼儿知道吃东西应学习孔融,让同伴先吃或自己拿小的,知道做值日生应不落过程,完整的做完事情;知道上床前应把鞋子放在指定位置,不乱放。

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幼儿的行动发展为自身的行为,可见特定情境的多次或反复创设,生生互动,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创设条件,为幼儿提供练习机会
练习和实践是行为形成的主要方法,师生互动。

(1)寓行为习惯于教育活动之中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德育的主要内容,德育活动是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过程,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时,精心设计主题活动,促使幼儿在认识行动中得到巩固。

如:故事“小红花找朋友”并且针对本班霸道,攻击性强的幼儿做为对象,让幼儿通过讨论、表演、对话练习,知道该怎么做,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行为为
小朋友所反对,取得很好的效果。

3、通过扮演角色培养行为习惯
幼儿在一定的氛围中常能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离开了特定的环境,便会是另一种表现。

为解决这一矛盾,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多次练习的机会,让幼儿分组表演,每个人都有表演的机会。

通过扮演角色达到多次练习的目的。

4、抓住教育契机,强化习惯形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幼儿德育的最终目标,幼儿的良好习惯形成必须经过反复实践、练习,教育者必须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

日常生活中“一把小椅子倒了,一个小朋友扶起来,” “积木掉在地上,一个幼儿捡起来送进篮子里,” 诸如这类司空见惯的现象,教师要积极引导,同时辅之以表扬或批评等评价手段,巩固习惯的养成。

5、家园密切配合
定期与家长勾通,达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教师和家长同时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做孩子的楷模,以良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根据以上实验活动,我们编写的教材以主题活动为主题,每个周或月一个主题,通过语言、音乐、常识、美工等不同的教育手段来实现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目标,使幼儿在这个大实验氛围中,逐渐明白“好孩子、好习惯”的行为。

(九)在组织教师编写教材与游戏设计中要按以下三方面进行:
1、师生互动方面:教师所编写的教材或活动游戏必须是有教师亲自参与幼儿共同游戏来完成的,其目的是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其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从而养成主动参与活动的具有实践能力的良好行为习惯。

2、亲子互动方面:要求家长的积极参与,其目的是达成家园教育的协调一致,家长与孩子的一一对应进行游戏与活动,也增强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增进亲子关系,效果自然会更好。

3、生生互动方面:设计生生互动的游戏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互帮互让的精神以及有困难要大家共同商讨解决的克服困难的能力,因为曾有一外国有关人士这样讥讽评价中国人“说中国人一人是条龙,三人就是一条虫”,说明我国人的合作能力差,因此从小培养这种合作意识,意义是很深远的。

三、实验总结
通过近几个月的实验,利用我们所编写的教材与游戏活动,已经初见成效:
1、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实验班的大部分幼儿能够正确地洗脸、洗手,90%以上的幼儿能做到饭前、便后洗手,进餐时不讲话、不乱扔东西,不乱涂墙壁,并且能够安静午睡。

2、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师生互动、亲子互动以及生生互动活动,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幼儿的学习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出现了孩子
爱说、爱问、爱动手,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气氛。

3、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实验班幼儿与对比班相比,已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良的道德行为正在明显减少。

因为我园正处在实验进程中,还要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反复实践,以使我们的教材与游戏活动更趋于完善,更适合于培养幼儿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