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迟子建小说中的童年视角
迟子建与萧红的童年世界
《山花》2004年第03期
迟子建的两篇处女作《那丢失的——》和《北极村童话》问世之前,萧红文学的出现应起了重要作用。迟子建和萧红的文学,有一个共同的基点:那就是对世界独特的认知和对爱的渴望。
萧红活跃于三十年代,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多得的女作家,对迟子建来说,也是她的一位前辈和同乡的女作家。迟子建进入文学世界是在她刚刚就读师范学校时开始的。曾经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一时封存的萧红文学被重新评价,中国的青年读者才有幸接触到她的作品。在迟子建的那个时代,萧红文学应该是具有极其新鲜气息的。有意味的是,把迟子建推上文坛的《j匕极村童话》,就是她在萧红故乡呼兰参加小说创作班时带去的习作,它给迟子建带来了成功。
迟子建的处女作《那丢失的——》,描写了离校的女孩们的感慨,萧红也以同样的主题创作了《手》。不同的是,迟子建的作品描写的是毕业,而萧红描写的则是退学。《手》刻画了一个孤独的“多余的人”(女学生),而迟子建的《那丢失的——》表现的则是一个女生的寂寞与轻微的伤感。萧红尊崇鲁迅,其作品的主题恐怕是从敬爱的鲁迅的文学中体会到的吧。
迟子建的《北极村童话》鲜明地继承了鲁迅与萧红的文学主题。《北极村童话》的故事情节是从少女主人公被母亲抛弃的场面开始的。这个成为“家族以外的人”的女孩在与祖母、爱犬以及村里的俄罗斯老奶奶的相处中,受伤的灵魂获得了慰藉。他们温暖了女孩的心,给她生存下去的勇气。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的中心一章,于1936年以短篇《家族以外的人》在东京完成,她描写的是作为“家族以外的人”而受到非人待遇的自家的佣人,也是一个“被抛弃”的人物。
论迟子建《北极村童话》的童年世界
论迟子建《 北极村童话》 的童年世界
圄 夸文娟
内容摘要 : 在 当代女作家 中, 迟 子建是卓 尔不群的。她 的早 期小说着意描写东北边陲的 自然景致、 民风 民俗
和 人 间百 态 , 而 坚 守 民 间 立场 、 倾心“ 对 心 酸 生 活 的 温 情表 达 9 9 则 贯 穿 她 的整 个 创 作 。借 用 文献 一 发 生学 方 法 , 仔
人 经历过 人 生 的挫折 和磨 难后 , 童 年 和 自然 的 相 容 相 恰 成 为 了一 种 心 灵 的慰 藉 , 同 时 也 蓄 积 成 一 种力量和勇气。 二. 无 拘 无 束 的 纯 真 国 度 迟 子 建 的 童 年 在 宽 厚 大 自然
达 自我 ,关 注 民 间 那 些 带 有 原 始
花草 , 可以仰头望见 星星和月亮 。
文 明色彩的 民俗生 活 ,更 以一种
真 挚 诚 实 的 态 度 立 足 民 间 、书 写
民 间 生 活 场 景 、表 达 民 间生 活 话
对 了 ,听爸爸说 ,云还可 以化作
雨、 变 成 雪 呢 !” [ 3 1 云彩 , 很 普 通 的
一
种 自然 事 物 ,在 儿 童 的 世 界 里
直 认 为 ,大 自然 是 这 世 界 上 真
影响力 ,那 么对其及其 作 品的研 究就构成 了“ 史” 的探究 。借用 此 方法 ,不仅 注重对作 品 的分 析而
且重视对 作家访谈 录( 自叙 ) 的研 究 ,这 样 研 究 者 之 心 与 研 究 对 象 之 心 都 在 研 究 中展 开 , “ 这 是 一 种 探险 , 也 是 一 种 冒险 , 因为 深 入 探 ‘ 人 格之根 ’ 只有 一条 途径 , 就 是 ‘ 将心 比心 ’ ,拿 自己 的 灵 魂 做 抵
论迟子建小说中的童年视角
论迟子建小说中的童年视角论迟子建小说中的童年视角在中国当代文坛上迟子建以自己的小说创作的多产和独具特色赢得了读者的喜欢,她的创作别具一格,卓尔不群,她的小说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个性特征。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迟子建的小说独树一帜,别具特色。
她的作品中散发的浓郁的诗情和人性的温情之光。
这一点有别与当代文坛的很多作家,迟子建总是以她清新温情的笔触给文坛带了一股饱含深情的清新之风。
她总是以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朴素而又独特的审美理解,以孩童般率真自然的笔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情趣和诗意,为我们创造一个诗意和散发着人性之光的世界,给读者创造出超越俗世的美好境界,为疲惫的当代人开辟了一块精神的栖息地。
阅读迟子建的小说,总会被她文字中流淌的温情的诗意而打动,这与她真诚的用笔书写下层普通人的悲欢离合的写作立场有密切关联,同时很大程度上来自作者独特的叙事视角。
因为文学作品的诗意并不是来自于它所叙述的对象世界。
对象世界本身无所谓是不是具有诗意,诗意来自于它的观照者和阐释者,在小说中则来自小说家拟设的叙事者,以及由此带来的叙述方式、语言和结构等。
视角也称为聚焦,即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视角的特征是有叙述人称决定的。
传统的叙事作品主要采用旁观者的口吻,即第三人称的叙述。
在迟子建的小说中,以儿童和少年为叙事人的小说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因而儿童视角成为迟子建小说的一个重要的叙事角度。
儿童视角,指的是儿童来担负观察和叙述的角度,通过儿童的眼睛去观察世界;以儿童的口吻,对世界做出符合儿童思维的价值取向的'揭示和审美评价。
迟子建的小说,有的采用较为纯粹的儿童视角,如《北极村同行》(小女孩“我”)《麦穗》(男孩麦穗)《清水洗尘》(男孩天灶)《疯人院的小磨盘》(小磨盘)等都是由一个小女孩或男孩的眼睛来看,以他们的口吻来叙述故事,有的则是多重视角中插入儿童生活和儿童视角,如《沉睡的大固其固》中的小女孩楠楠、《鱼骨》中的小女孩旗旗、《朋友们都来看雪吧》中的鱼纹、《日落碗窑》中的关小明等。
论迟子建《北极村童话》的童年世界
论迟子建《北极村童话》的童年世界作者:李文娟来源:《文学教育》2015年第01期内容摘要:在当代女作家中,迟子建是卓尔不群的。
她的早期小说着意描写东北边陲的自然景致、民风民俗和人间百态,而坚守民间立场、倾心“对心酸生活的温情表达”则贯穿她的整个创作。
借用文献—发生学方法,仔细研读迟子建早期作品《北极村童话》,能够为我们进一步探讨迟子建及其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达提供本源参照。
关键词:迟子建人与自然纯真国度仁慈长者民风民俗文献—发生学方法[1]旨在陈述对象“是什么”,重在追问对象“为什么”。
它的适用对象本是“史案”研究。
当一位创作家,拥有几十年创作经历并且数量丰富又有影响力,那么对其及其作品的研究就构成了“史”的探究。
借用此方法,不仅注重对作品的分析而且重视对作家访谈录(自叙)的研究,这样研究者之心与研究对象之心都在研究中展开,“这是一种探险,也是一种冒险,因为深入探…人格之根‟只有一条途径,就是…将心比心‟,拿自己的灵魂做抵押。
”[2]发表于1986年的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是迟子建(1964—)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登上文坛的力作。
与其说《北极村童话》是在寻根文学掀起文学创作走向民间热潮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不如说它是迟子建追忆童年、追念故乡的自我经验和民族情感的表达。
这部中篇小说不但具有寻根文学共有的通过描写民间重新表达自我,关注民间那些带有原始文明色彩的民俗生活,更以一种真挚诚实的态度立足民间、书写民间生活场景、表达民间生活话语,体现生活思考和哲学追求,其文化底蕴和思想情感更为浓郁、淳厚、诚挚。
用儿童的视角进行叙述是《北极村童话》的鲜明特点,通过儿童的眼睛去观察世界,是一种生活的原生直录和诗意创造。
一.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迟子建出生于中国地理版图最北端的漠河,她的童年是在冰天雪地的东北北极村度过的。
神奇的北极光、天边的火烧云、被寒冷冻裂的大地、菜园里的各色花、草丛中的黄蜂……无不是与她朝夕相处的伙伴。
童年物语_对家园的回望_萧红_迟子建小说中童年视角的运用_胡亭亭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0534014]。
[作者简介]胡亭亭,女,湖南嘉禾人,哈尔滨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女性文学。
童年物语:对家园的回望 ———萧红、迟子建小说中童年视角的运用★胡亭亭(哈尔滨学院中文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摘 要] 萧红和迟子建运用追忆这种叙述模式,以她们的全部童年记忆和人生体验写出各自时代特有的自然景观和生存状态。
萧红笔下既有被滤去杂质的美梦重温,也有对家乡落后愚昧的批判。
她在超越了个人体验之后,进入到具有普遍性的人类关怀之中。
而回忆与怀恋宁静自足的童年时光是迟子建心灵深处的“情结”,她通过童年故事排解现实的压力,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并以儿童的视角对约定俗成的生活进行质疑,显示其探究社会、追求真理的精神。
[关键词] 萧红;迟子建;童年视角;慰藉与审视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04)05-0014-04 汪曾祺曾给小说下过一个定义:“小说是回忆”。
若以此来衡量萧红、迟子建的小说,可以说,她们抓住了小说的精髓。
她们不约而同地选取追忆这种叙述模式,在自己的小说中展现趣味盎然的童年生活情景,并以她们的全部童年记忆和人生体验写出了黑龙江这个地域特有的自然景观和生存状态。
这种叙述模式既是对童年人格的反顾、审视,也是一种起源的追寻———个体生命的起源。
按照儿童心理学的观点,童年那些最深刻的记忆往往会构成一个人的基本思维类型,尤其对于作家来说,童年记忆不仅在情感上始终缠绕着他们,而且会成为他们创作的某种思维定势,成为他们创作中的灵感之源。
一、慰藉与审视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九岁失去母爱,“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只有“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
孩子和老年人在年龄上相去甚远,但在生命的某一点上他们又相距最近。
幼小的生命对于老年人的选择,反过来也印证了老年人在生命将要走到尽头时有一种依恋童真的本能。
萧红与迟子建创作中的儿童视角
Children's view in the novel of Xiao Hong and Chi
Zijian
作者: 林淑红
作者机构: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基础部,辽宁葫芦岛125000
出版物刊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87-189页
主题词: 萧红 迟子建 儿童视角
摘要:为了挖掘萧红与迟子建两位女作家作品风格的成因,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作家自身的童年经验和特有的童年情结,以及作品中体现的作家纯粹、真挚与美好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等方面着手,对两位女作家儿童视角小说进行探究。
结果表明童年对作家创作的影响深刻而巨大。
论迟子建小说中儿童视角的运用
关键 词 :迟 子建 ;小说 ;儿 童视 角 迟 子 建, 当代 著 名 女 作 家 。从 1 9 8 3年 开 始 文 学 创 作 至 今 ,她 一 直笔 耕 不 辍 ,在 其 诸 多 中短 篇 小 说 中 ,儿 童视 角 的运 用 是一 鲜 明特 色 。她长 于 以细 腻温 婉 的笔 触 , 书 写 儿童 异 彩 纷呈 的 内心世 界, 由 此带 给 读 者一 种 清 新 而纯 净 的心灵体 验 ,具有 独特 的艺术 魅 力与 审美价 值 。 儿 童 视角 小 说 ,顾 名 思 义 ,就 是 指 以儿 童 的 口吻 叙 述 故 事 , 以儿 童 的视 角 体 察世 界 ,感悟 生 活 。在 如 此 美 好 善 良的童 心 观 照 下, 自然 万 物 散 发着 灵 动 而 温 暖 的气 息 ,久久 萦绕 于心 。 《 北 极 村 童 话 》 中 ,主 人 公 灯 子 深 深 沉 浸在 美 丽 的 “ 北 极村 ” ,在那 里 ,天 边 的晚 霞如 此 动人 , “ 那大 红 的像 炉膛 的火 ,粉 红 的像 小猫 的 舌头 , 金黄 的像 大 公鸡 的尾 巴。 ”u 那 皎洁 的月 儿 ,“ 圆 圆 的大 盘 上 ,像 是 涂满 了鸡 蛋黄 。 ” 儿 童 的丰富 想象 与 自然 的生机 活力 在迟 子建 的 妙笔 之下 ,融 合得浑 然天 成 ,生机盎 然 。 佛 家 认为 ,世 间 万物 皆有 灵 性 。 的确 ,迟 子 建 一 直 信 奉 着 万物 平 等 的 生态 观 念 ,在 她 的 笔 下 , 自然 、动 物 与 人类 一直 处 在 同 等 的位 置 上 ,没 有 高低 贵 贱 之 分 。正 因 如 此 ,作 家 塑造 了~ 系 列 极 具灵 性 的动 物 ,诸 如 《 北 极村 童 话 》 中的 “ 傻子 ” ,默默 陪伴 追 随着 小 主人 ,甚 至 不 惜生 命 ,无 私而 倔 强 ,忠诚 而善 良。又 如 《 日落 碗 窑 》 中 陪着 关小 明 一起 练 杂技 的 “ 冰溜儿” ,《 北 国一片 苍茫 》 中 用 生命 护 住 小 主 人 的 “ 喝唔” ,《 树 下 》 中 善解 人 意 的 小 白马 ,《 雾 月牛 栏 》里 温顺 乖 巧 的牛 儿等 等 ,无 一不 是 通晓 人 性 的 “ 精灵” ,令 人疼 惜 。在 未受 浸 染 的童 心映 照 之 下 ,迟 子建 用 她 那 博大 的胸 怀 ,温 婉 刻 画 出 自然 万 物 和谐 共 生 的美好 状 态 ,营造 了一个 友好 宽 容 的温暖 世 界 , 传 递着 一种 众生 平等 的生态 美学 观 。 毋 庸 置 疑 ,对 于 文 学 作 品 而 言 , 叙 事 视 角 的选 择 极其 重 要 ,迟 子 建 如此 偏 爱 儿 童视 角 , 其个 中原 因 值 得 探析。 在一 次 访 谈 中 ,迟 子 建毫 不 掩 饰 地 阐 明 了童 年 经 历 对 其 儿童 视角 的影 响 ,正如 《 北 极村 童话 》的开 篇 写 到: “ 假 如 没 有真 纯 ,就没 有 童年 。假 如 没有 童 年 ,就不 会 有 成熟 丰满 的今 天 。 ” 于 是 ,童年 经验 所带 来 的灵 感一 次 次行 诸 笔 端 ,引领 人 们 进 入 童 话般 的多 彩 世 界 。纵观 迟 子建 的儿 童视 角小 说 ,无 论 是 带 有 自传 体 性 质 的 《 北 极 村童 话 》 ,抑 或 是 《 北 国一 片苍 茫 》 、《 清 水 洗 尘》 、《 没 有 夏 天 了》 等 ,作家 童 年 时 期深 切体 验 过 的淳 朴 的 风 土人 情 , 与迷 人 的 自然美 景 交 相 辉 映 ,勾 勒 出一 幅 田园 牧歌 般 的诗 意画 卷 ,到处都 弥漫 着清 新而 朴素 的生活 气 息。 对 儿 童 本 体世 界 的 悲 悯 关 切之 情 ,是 作 家 选 择儿 童 视 角 又 一 诱 因。从 这 一 点 出 发 考察 ,迟 子 建 毫 无 疑 问是 成 功 的 ,她 深 受近 现 代 中西 方 儿童 解 放 思潮 的影 响 , 并 在 此 基础 上 进 一 步 探索 追 寻 ,用 她 所 特 有 的温 情 笔触 关 注 儿童 易被 忽视 的内心 世界 ,无 声胜有 声 。
从叙事角度论迟子建小说中的童年母题_陶维国
72
从叙事角度论迟子建小说中的童年母题
” 。 而当 “我 ” 你一个秘密, 你可不许对别人讲’ 发烧睡了一 宿零半 天, 傻 子 以 为 我 走 了, 着 急 拼 命 地 挣 铁 链 子。 当 “我” “傻子 ” , “它迅速仰过头, 喊了一声 时 望着我, 烂泥似 搂住它。 它用舌头不停 的瘫在新翻的泥土上。 我跳过去, 。 而当画中的 “老奶奶” , “傻子 地舔我的手心” 被烧了以后
⑩ ⑨
二
《长篇小说与文化母题 》 谭桂林在 中对童年母题文学 : “童年母题文学不仅具有叙述方式上的意 作了如下界定 义, 而且具有表述内容上的独特性, 它作为艺术, 固然不能 没有虚构, 但作品的叙述或抒情主人公在言语状态、 行为方 心灵感应以及情绪指向方面都应该与作家童年时的生 式、 活大致重合。不仅仅要求有迹可寻, 有据可考, 更重要的是 要求作家在自我童年性格塑造中显示出整体感、 自足感和 ” 在我国童年母题文学创作中, 清晰可辨性。 鲁迅是最早 》 、 《风筝 》 的尝试者和先驱者, 如《社戏 等。 迟子建很喜欢 《社戏 》 , 鲁迅的 因而受到鲁迅童年母题叙事模式的启示, 在文学创作中不断地探索, 将她个人体会中最切身、 最细腻 的部分渗织交融起来, 其丰富性有如一首交响曲。 从迟子建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 她的童年生活经验 《北极村童话 》 , “我 ” 无处不在。她的早期作品 叙述的是 小 。“我 ” 时候的故事 被父母送到姥姥家, 虽然“我 ” 不太乐 意, 但那里( 北极村) 的自然山水很快吸引了我, 那奔流不 息的漠河和让人震颤的黑龙江, 神奇的白夜和宁静的北国 “傻子 ” 村落, 无边的森林和想象中的极光, 那条名叫 的狗, 甚至姥姥家的那一畦菜园都是“我 ” 留恋的乐园。 在作品 , “我” 中 如同一个热情的导游, 尽情向游客渲染着大自然 。“北极村 ” 的原始、 质朴、 迷人甚或神秘 在这里自然也不 复是原本的客观存在, 而是一个浸染了儿童的天真和直率 的灵性生命。迟子建从幼年的时候起, 她的童年生活就在
论迟子建的小说创作
论迟子建的小说创作从白山黑水间走出来的现代女性作家迟子建是新时期女性作家中的佼佼者之一,她的小说风格独特,个性鲜明。
其作品大多以东北农村小镇乡土故人为追忆和书写的对象,用小说将独特的体验构建出一个异彩纷呈的瑰丽世界,描绘一幅幅奇异的北国风情画卷。
如倍受人们注目的作品——《北极村童话》、《树下》、《晨钟响彻黄昏》、《日落碗窑》、《雾月牛栏》、《清水洗尘》等等。
迟子建秉承和穿越了同为东北女作家萧红的创作,并指向另一片广阔的艺术天地,其小说创作运用多种艺术元素,凸显出作家别具一格的思想意蕴和价值取向。
一、小说创作中的独特艺术视角——童年视角视角,作为一个叙事学中广泛应用的重要概念,它是作家通过具体文本看待外部世界和展示内心世界的特殊角度和方式。
托多洛夫指出:“构成故事环境的各种事实从来不是‘以它自身’出现,而总是根据某种眼光,某处观察点出现在我们面前。
……视点问题是具有头等重要确实是事实。
”[1]追溯上个世纪中国小说史,采用童年视角作为展开叙述的方式是一种惯用的艺术手法。
从鲁迅《孔乙己》开始下承废名的《桃园》皆是优秀之作。
在新时期的作家中采用儿童或少年视角叙事更是不绝如缕,何立伟《白色鸟》、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王朔的《动物凶猛》、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等等,而“新写实”的代表人物方方更是以一个刚出生不久就去世的婴儿的眼光为叙事视角写成了那篇著名的《风景》,更加透露出人性的丑恶。
在叙事作品中“叙事视点不是作为一种传送情节给读者的附属物后加上去的,相反,在绝大多数现代叙事作品中,正是叙事视点创造了兴趣、冲动、悬念、乃至情节本身。
”[2]可以说叙述视角的独特性为小说艺术的成功注入了活力。
迟子建在小说叙事策略的选取与意义表达上延续了儿童或者少年的叙述角度,以此作为切入现实世界的依据,体现了她在一种纯真心理状态下对于生命的体认。
同时,她又以女性特有的心智结构以及女性与生俱来的母性通过对日常细碎事物的描摹,在对自然诗意生命本能的眷恋与追寻中展现人物丰富而敏感的心里世界和挣扎的脆弱的灵魂,从而使艺术视角穿越了历史回归到心灵本真的境地。
童年体验对迟子建创作的影响
圃 予 仲 英 卜
童 年 体 验 对 迟 子 建 创 作 的 影 响
每个 人都 有着 自己的 童年 ,
一
迟子建在 她的小说集《 逝川》
男性 , 也许 就不会成为作 家 , 因为
男 性 往 往 对 大 自然 不 敏 感 ,而 我
个 由童 年体验所造成 的童年世
的跋《 中的炉火》 雪 里写到 : 我出 “
天说地所传 达出 的那些 关于鬼 和 神 的传奇故事 ,给 了她无 穷的幻
想和最初的文学感觉 。 她认 为 “ 大 自然 是 世 界 上 真 正 不 朽 的 东 西 , 它 有 呼 吸 , 灵 性 , 往 会 使 你 与 有 往 它 产 生 共 鸣 … … 我 走 上 文 学 道 路 以 后 ,脑 海 里 还 时 常 浮现 出 童 年 时 家 乡 的 山峦 、 流 、 滩 的 自然 河 草
影 。中国最北端 , 黑龙江漠河 , 那
里 冰 天 雪 地 , 不 尽 的冬 天 , 高 有 有 高 大 大 的 木 刻 楞 房 屋 ;同 时 有 火 炉 前 的 热 浪 ,有 冰 封 着 但 在 冰 层 下 潜 涌 暗 动 的 河 流 ,更 有 这 寒 冷
使人有些 向往 ,不论童年生 活是
的 方 式 , 作 家 的 心 灵 里 , 成 了 在 形 最 初 的 却 又 是 最 深 刻 的 先 在 意 向 结 构 的 核 心 。” 迟 子建 正 是 由于 【 Ⅻ 浓 厚 的 童 年 情 结 而 自觉 不 自觉 地 采 用 了 儿 童 视 角 。她 的 许 多 作 品 往 往 是 从 童 年 记 忆 出 发 , 以 童 心 去 捕 捉 灵 感 、关 照 世 界 、表 现 自
无 法 选 择 的 出 生 环 境 ,包 括 他 自
论迟子建小说的童稚视角
《 田师 范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 ( 文 综合 版 ) 和 汉
J1 0 0第 2 u. 1 2 9卷 第 四 期
总第 6 6期
论迟子建小说的童稚视角
周岩
(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40 0 ) 50 9
【 摘 要 j 迟子建是一 位与儿童 有着不解 之缘的 作家, 她的个性、 心灵、
是人们从童 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体验。童年是作家的精
神摇 篮 ,它常常引起艺术家的激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其创作的 源泉,更重要 的是, 它通过艺术家人格的 构建直接或者间 接地参与艺术创作。 俄
罗斯文体学家巴乌斯托夫斯基曾说过: “ 对生活, 对我们周
围一切的诗意的理解,是童年时代给我们的最伟大的馈赠。如果一 个人在悠长而严肃的岁月中,没失去这个馈赠,那他就是诗人或者 是作家。归根结底,他们之间的差别是微细的。对生活即将不断发 生 的新事物 的感觉 ,就是肥 沃的土壤 ,就在这块土壤 上,艺术开花 结实。”迟子建有着独特、深刻的童年经验和浓厚的童年情结,这 使 她在创作过程 中 自觉或 者不 自觉地采 用了儿童视 角 。 “ 童年经验 作为先在意向结构对创作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一般地说,作家面对 生 活时的感知方式 、情感态度 、 象能力 、审美 倾 向和艺术追求等 , 想 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他的先在意向结构。”童年时期的种种遭遇 整合在作家的心灵里, “ 形成了最初的却又是最深刻的先在意向结 构的核心。”童年经验不仅在情感上缠绕着迟子建,而且成为她创 作的某种思维定势,成为她创作之中的灵感来源。 迟 子建 的童 年记忆是刻 骨铭心 的。她出生在漠 河这个被称作北 . 极村的中国最北端的小村子,从那里再多走几步就是俄罗斯了。童 年时代的迟子建远离父母,与外祖母生活在一起。她所住的那个地 方 儿童很少 ,这 使她觉得很 孤单 。不过 ,外祖母家有 一座大 的木刻 楞房屋 ,其后有 广阔的菜 园,菜园 中的瓜果蔬菜和狗 都成 了她 的好 朋 友。迟子建熟 悉的 、钟情 的正是生她养 她 ,让她在 梦中千呼万唤 的中国北疆的 “ 北极村生活” ,也即 “ 北极村童话” 。童年生活给迟 子建的人生和创作都注入了一种活力,这深深影响了她创作中的某 种 固定 视角即童年视 角, 用童 年视角叙述故 事, 童年视角使我觉得 , “ 清新、天真、朴素的文学气息能够像晨雾一样 自 如地弥漫,当太阳 把 它们 照散的那一瞬 间, 它们 已经 自成气候 。 迟 子建 以自己全部 的 ”
乡土世界中的精灵——论迟子建笔下的儿童形象
话 》到 《 世 界上所有的夜晚 》,迟子建在平和 的叙 事中塑造 了
一
群善 良又不幸 、可爱义可怜 的儿童形象 。这些 儿童形象体现
着朴 素的生命 观 ,也展现 r迟子建深厚 的人道 主义关怀 。本文
将从外在特 质和深层内涵两个方面来分析迟 子建笔 下的儿童群
像 ,进 而更 好地探求迟子建在儿童 身上寄寓 的审美特征和价值
中国有句古话 : “ 一 方水 土养一 方人 。”地域的民俗风情
总是潜 移默化地影响着生成其上 的人 ,融进他 们最初的记忆 。 迟子建最初 的记忆便深扎 于东北漠河一个 叫北极村 的小 村庄 。 “ 那是一个 小村 子 ,依山傍水 ,风景优美 ,每年有 多半 的时间
白雪飘飘 。”… 北极 村身处 民风纯朴的边 塞 ,村 民们善 良、隐 忍 、宽厚 , “ 爱意总是那么不经意地写在他们 的脸 上 ,让人觉
乡土 世界 中的精 灵
— —
论 迟 子建 笔 下 的儿 童形 象
王 晓
摘要 :迟子建是一个心思细腻 、感 触敏锐的女作 家。一群 天性 纯朴的儿童在她的笔下孕育着、生长着。机敏叛逆的女孩 、淘气好 奇 的男孩 ,勤劳忍让的哥哥 、水灵娇 气的妹妹等 ,这些形象灵动 、丰 满,同时也折现 出了迟子建对灵性 生命 力的颂扬。分析迟子建笔 下的儿童形象,能更好地把握迟子建的创作风格 ,体味从 童性通往神性 的审 美感受。 关键词 :迟子建 ;儿童形象;原始生命力 ;童性 ;神性 中图分类号 :I 2 0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2 0 9 5 — 4 1 1 5( 2 0 1 3) 0 5 — 4 8 — 2
再 适 应 屋 内人 的生 活 ,而是 整 日住 在 牛 棚 ,与 牛 生 活 。 宝 坠 同
论迟子建小说儿童视角
论迟子建小说的儿童视角摘要迟子建的小说中,以儿童和少年为叙事人的小说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小说的技巧和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其儿童的叙述视角。
儿童由于较少受到世俗的浸染,以儿童的视界去透视世界,人类的生存世相将会脱离“习惯性桎梏”下的理解方式,呈现出别样的意义。
本文从回望故园、塑造边缘儿童形象和复调特征三个层面分析了迟子建小说中儿童视角的意义。
关键词:迟子建小说儿童视角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一部成功的艺术作品是一个多种元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小说也不例外。
在迟子建的小说文本中,多种艺术元素交织于其间,共同铸就了一片广阔的艺术天地。
迟子建小说的技巧和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其儿童的叙述视角。
一视角原来是绘画透视学中的术语,画家观察和描绘人物,需要选择一个较为恰当的视角,才能更准确地描摹人物的精神面貌。
鲁迅的《社戏》开创了儿童视角书写乡情的先河,在《社戏》中鲁迅以童年回忆为视角,着重挖掘乡土生活中的真善美,表达对乡土乡亲的热爱。
迟子建的作品中,以儿童和少年为叙事人的小说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迟子建习惯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故乡,沉醉于对故乡风物的描写。
这些儿童视角小说展现了迟子建对于家乡故园的依恋。
童年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仅此一次,也正因为如此,童年的天真和率性才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追忆的。
儿童眼中的世界,是人的自然感性生命与世界之间的相通相融,在这相通相融之中,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生命获得圆满和谐。
由于有了这种和谐,我们看到这些精妙的句子也并不稀奇——“春天就在屋里屋外竖着或者躺着,它的身体绿得明滑鲜艳。
山丁子树芽中的那些绿嫩让人牙疼,而草甸子上整整齐齐的像密密实实的丝绒地毯的绿又给人一种抽筋断骨的感觉。
(《原始风景》)又如写北方的雪:“在北国是无法阻止大雪降临。
上帝把寒冷季节中最温柔最灿烂的景色泊在这里,本身就造成了一种雄壮和神秘的气氛。
雪的色彩极为绚丽,它时而玫红,时而幽蓝,时而乳黄。
”(《逝川》)冰冷的大雪在迟子建笔下,不仅美丽妖娆,而且使朝霞也失去了鲜艳。
论迟子建儿童视角小说的终极意义
人 的 孤 独 那 样 具 有 社 会 性 , 样 与 社 会 形 成 抗 那
衡 ” 对 于儿 童来说 , 独更 多 的是 因被成 年 世界 , 孤
所 冷落 而产生 的。作 为 个体 生命 的儿 童 , 内 心世 其 界 是非 常复 杂的 , 活色彩 也是 非常斑 斓 的。但是 , 生 成 人却 疏忽 和淡化儿 童 的心灵 世界和 独特 的心理感
主义 关怀 。 孤独 不仅 是一 种情 感 , 联 系着 儿 童 的生存 状 也
维, 揣摩作者心灵深处的光斑 、 情结 和疤痕 , 乃是进
人作 品生命 本 体 的重要 途径 。 2 ”l
一
、
关注孤独寂 寞的儿童本体 世界
态, 在生存的孤独中, 儿童 的孤独也许最为重要 , 对
收 稿 日期 :0 1— 5— 3 2 1 0 0
的 冲动 。
关键 词 : 迟子建 ;L J童视角; ; 小说 终极意义
中图分 类号 : I 2
文献 标识 码 : A
任何一部叙事作品, 都必须有叙事的角度 , 即作
者看 待 世界 的视 角 。所 谓儿 童 视 角是 指 “ 说 借 助 小 于儿 童 的眼光 和 口吻来 讲 述 故 事 , 故事 的呈 现 过 程 具有 鲜 明 的儿 童 思 维 的 特 征 , 说 的 叙 述 调 子 、 小 姿
布 斯说 :视 角 的选 择 , 一 个 道 德 选 择 , 不 “ 是 而 只是 决 定 说 故 事 的技 巧角 度 。 L对 迟 子 建 选 取 儿 ”3
童视 角 这一独 特 的叙 事 策 略进 行 深层 透 视 , 们 发 我 现迟 子建 在 以儿童 视 角 审视 成 人 世 界 , 展现 儿 童 世
表 达 。 因此 , 于作家 而 言 , 对 叙述 视 角的选 择不 仅是
萧红迟子建小说中的儿童视角
萧红迟子建小说中的儿童视角萧红、迟子建小说中的儿童视角叙述,两人在小说中恰切地运用了儿童视角叙述,使读者既看到了儿童视野中的自然美,也看到了生活的本真面貌。
视角原是绘画透视学中的术语,画家观察和描绘人物,需要选择一个较为恰当的视角,才能更准确地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
同样,在小说中,作者也需要选定一个能体现其叙述智慧的视角来展开叙事,视角选取的合适与否直接决定小说叙事的成败,同时也影响着整部小说的叙述风格、技巧、节奏等。
儿童视角是指作家化身为儿童,以儿童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体味人生百态。
鲁迅的《社戏》开了儿童视角抒写乡情的先河,在《社戏》中鲁迅以童年回忆为视角,着重挖掘乡土生活中的真善美,表达了对乡土乡亲的热爱。
抒情小说普遍采用这一叙事角度与儿童心灵的天真无邪、目光纯净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眼中和混沌的思维中,世上所有的东西都充满了生命活力,颤动着生命的琴弦。
而且由于孩子的审美情趣没有受到任何文化传统和意识规范的浸染,他们的审美视野非常开阔,不仅将万物生命化,而且将成人的烦恼和痛苦也纳入审美范畴,将其诗化。
①萧红和迟子建作为乡土抒情派作家,作为对童年生活记忆深刻的敏感女性,采用儿童视角这一叙述方式,很好地达到抒情的目的。
萧红的《后花园》、《呼兰河传》、《牛车上》、《家族以外的人》、《手》和《小城三月》都以儿童的视角叙写故事;迟子建的《北极村童话》、《雾月牛栏》、《沉睡的大固其固》、《罗索河瘟疫》、《原始风景》也是从儿童视角展开故事,另外迟子建的《岸上的美奴》、《树下》、《日落碗窑》、《逆行精灵》在多重叙述中也插入一些儿童视角的描述。
这些从儿童视角进行的小说营构,使萧红、迟子建的小说阅读时特别清新和优美,给人以心灵的陶冶。
采用儿童视角抒发对大自然的赞歌。
萧红和迟子建都出生在东北,辽阔的东北黑土地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白雪、蓝天、彩云、森林、原野、河流、房舍、植物、花鸟虫鱼这些奇特的自然景观,永远是孩子们感到新奇美妙和吸引人的东西,永远是两位女作家心中的眷恋。
迟子建儿童视角下的生死观
迟子建儿童视角下的生死观迟子建儿童视角下的生死观迟子建是一个位钟情于故乡的讴歌者,而呈现于她笔下的儿童世界,则又是一种别样的人生体验。
从初涉文坛到茅盾文学奖得主,迟子建很少受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东西方文艺理论及各种创作热潮的侵袭,保持着专属于她自己的那份纯真与诗情。
儿童视域的采选叠合了这份纯真与诗情。
凭着一颗经世不移的童心关注着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的生命体,在生死蕴藉的生存空间里温情地传达着超生越死的了悟。
一、儿童视角下生死观的潜在呈现在迟子建的诸多作品中,都潜含着一个趋同的主题即死亡主题。
死成为对于生的超越,生是对于死者遗存精神的延续,以儿童视角关注生死以及生活的客观体验,则使作者清醒的写作态度得到了最佳的呈现。
这是一种始终没有介入成人主观情感的痛彻心扉的悲凉。
由于作品中成人视角的不在场,从而使人物的生死救赎成了“挣扎的无望”。
《北国一片苍凉》中,被醉酒后的父亲的粗暴所恐吓的芦花,一直视母亲为自己幼小心灵的永恒的精神避难所。
但当她被父亲囚禁起来之后,却没法救出被父亲活活烧死的母亲。
只能当看客的体验,无疑会使芦花在精神世界中遗存一份成长的困惑。
芦花作为孩子,自身力量的缺席使悲剧性更加深刻。
又因为这种反抗的无力,遂使作品中关于生死的体验凝聚为一份沧桑和无奈,或积蓄为一种撕心裂肺呐喊之后的麻醉。
儿童视角的采选,无疑观照了作品中所表现的生死主题的平静和流畅。
在《北国一片苍茫》中,父亲始终被悬置于高高在上的位置,掌控着母亲的生死大权,成为对于儿童无法干涉的现实的无声的反抗。
这种反抗是不动声色的宣泄,而不是大张旗鼓的严肃的教说。
这种温情脉脉的叙述方式冲淡了生死的轰轰烈烈,独得一份与作者生死观相得益彰的妙悟。
“我写过的死亡都是漫不经心的,并不是刻意的设计,因为它往往是日常生活中突然的遭遇,而生活遭遇本身就是艺术的。
”这种由生活体验而提炼出来的关于生死观的体认,表达着作者对于生死观的超然态度。
《北极村童话》《北国一片苍茫》《白雪墓园》《沉睡的大固其固》《麦穗》《雾月牛栏》和《清水洗尘》等作品回望的视角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的由儿童纯真的视域所承担。
聆听天籁 感悟童心--迟子建小说的儿童叙事视角
聆听天籁感悟童心--迟子建小说的儿童叙事视角
梁爱民
【期刊名称】《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05)003
【摘要】儿童视角是一种叙事策略,一种独特的话语表述方式.儿童叙事视角的运用是迟子建小说叙述的一大特色.从角色上它可以分为角色和非角色叙事两大类,从叙述人角度又可以分为纯儿童视角与准儿童视角.在这些别具一格的儿童叙事中,自然富有了灵性,人际更为简单而纯朴.儿童叙事视角的运用营造了一个烂漫的童话般的世界,而叙述视角的动态性、话语蕴藉的多维性则使小说文本更具张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复调"的美学意味.它刷新了读者的审美视野,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一方乡民的温情关怀.
【总页数】5页(P82-86)
【作者】梁爱民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
【相关文献】
1.聆听天籁感悟生活 [J], 张科峰;
2.以质朴童心感悟人性之美--林海音《城南旧事》的儿童叙事视角 [J], 罗相娟
3.童心中流淌的天籁之音——论郑振铎儿童诗歌的音乐性 [J], 陈振文
4.迟子建小说中的儿童叙事视角研究 [J], 冀艳
5.在儿童的天籁之声中聆听《天籁》——观王崧舟老师执教《天籁》 [J], 陈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唯美追求
论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唯美追求 迟子建 的小说 用抒情的笔调描绘着独特的北方自然景观与民俗风情, 无论是内容层面还是 形式层面都极力表达着人性的温情之光。
构成小说艺术魅力的因素是多元的, 作家们都有自己钟情的手法, 迟子建以 浓郁的地域乡土文化气息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
她的作品无论是内容层面还是形 式层面都极力表达着人性的温情之光。
在她的小说世界中,自然是有灵性的,人 情是温馨良善的,她常用儿童视角去叙述,以童心的美丽纯洁去映照自然,传达 洁净与温情。
因此她的小说世界是唯美的,这种富有个性的美学实践,使其作品 似一幅幅恬淡、温情的画卷,让人产生愉悦的审美享受。
一、充满灵性的自然 迟子建用抒情的笔调描绘着独特的北方自然景观与民俗风情, 流露了作者对 黑土地的热爱。
在她的作品当中,大自然是被赋予性格的,是不可缺少的角色。
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有灵有性的,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和绚烂的色彩, 草木有情感, 牛马有思想;生活在这里的乡民们与自然万物平等相处、 相互尊重, 体现着作家对美好人性与和谐世界的追求。
迟子建承认,在她的作品中,“出现最多的除了故乡的亲人,就是那 些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动物。
”创作初期,迟子建就表现出了对动物的偏 爱,如《北极村童话 》中那条叫“傻子”的狗,《白银那》中充满灵性的鱼,《鸭如 花》中那些鸭子等。
典型的是在《越过云层的晴朗》中,她借助狗的眼光来观察 事态人生,这只狗仿佛通晓人性,知道人世的沧桑变化,与人有着亲密的感情, 用狗的单纯来反衬人的复杂。
短篇小说《一匹马两个人》中迟子建赋予那匹忠实 的马以灵性,让它成为小说中的重要角色。
“它在别人家里是马,在他家 就是人”,这句话道出了老马在老头、老太婆心中的地位。
迟子建通过对 动物的描写营造了一个温情、 灵性的自然世界, 表达着自然对人的理解以及人与 自然的相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迟子建小说中的童年视角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迟子建 以自己的小说 创作的多产和独具特色赢得了读者的喜欢,她的创作别具一格,卓尔不群, 她的小说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个性特征。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迟子建的小说独树一帜, 别具特色。
她的作品中散发的浓 郁的诗情和人性的温情之光。
这一点有别与当代文坛的很多作家, 迟子建总是以 她清新温情的笔触给文坛带了一股饱含深情的清新之风。
她总是以自己对生活和 艺术的朴素而又独特的审美理解, 以孩童般率真自然的笔调, 从平凡的日常生活 中挖掘情趣和诗意, 为我们创造一个诗意和散发着人性之光的世界, 给读者创造 出超越俗世的美好境界,为疲惫的当代人开辟了一块精神的栖息地。
阅读迟子建的小说, 总会被她文字中流淌的温情的诗意而打动, 这与她真诚 的用笔书写下层普通人的悲欢离合的写作立场有密切关联, 同时很大程度上来自 作者独特的叙事视角。
因为文学 作品 的诗意并不是来自于它所叙述的对象世界。
对象世界本身无所谓是不是具有 诗意,诗意来自于它的观照者和阐释者,在小说中则来自小说家拟设的叙事者, 以及由此带来的叙述方式、语言和结构等。
视角也称为聚焦,即作品中对故事 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视角的特征是有叙述人称决定的。
传统的叙事 作品主要采用旁观者的口吻,即第三人称的叙述。
在迟子建的小说中,以儿童和 少年为叙事人的小说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因而儿童视角成为迟子建小说的一个重 要的叙事角度。
儿童视角,指的是儿童来担负观察和叙述的角度,通过儿童的眼 睛去观察世界;以儿童的口吻,对世界做出符合儿童思维的价值取向的揭示和审 美评价。
迟子建的小说,有的采用较为纯粹的儿童视角,如《北极村同行》(小 女孩“我”)《麦穗》(男孩麦穗)《清水洗尘》(男孩天灶)《疯人院 的小磨盘》 (小磨盘)等都是由一个小女孩或男孩的眼睛来看, 以他们的口吻来叙 述故事,有的则是多重视角中插入儿童生活和儿童视角,如《沉睡的大固其固》
中的小女孩楠楠、《鱼骨》中的小女孩旗旗、《朋友们都来看雪吧》中的鱼纹、 《日落碗窑》中的关小明等。
阅读迟子建的文章, 我们总能发现她对儿童视角的偏爱。
她借儿童的眼光去 打量这个世界,目光纯真而又美好。
迟子建是这样解释的:“我喜欢采用 童年视角叙述故事。
童年视角使我觉得,清新,天真朴素的文学气息能够象晨雾 一样自如的弥漫,当太阳把它们照散的那一瞬间,它们已经自成气候。
当然这大 概与我的童年经历有关系。
我生在北极村――中国最北的小村子, 再多走几步就 是俄罗斯了。
童年时代我远离父母,与外祖母生活在一起。
我不明白那个时代的 儿童何以如此的少, 所以说童年生活给我的人生和创作都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是 不由自主地用这种视角来叙述故事的’‘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 视角更接近天籁’。
” 童年时一个人最初的阶段, 纯真自然, 没有世俗的污染, 较之成年人的世界, 儿童的世界清新纯净, 明朗质朴, 是人生的世外桃源, 他们从最纯正的人性出发, 更能够体察到生活的美好和诗意。
如迟子建的《清水洗尘》这一作品就是以天灶这个 13 岁的小男孩的视角来 写的。
天灶这个勤劳、细心、体贴人的孩子,从 8 岁起就担当起给全家人烧洗澡水 的任务。
他甚至知道父亲喜欢用凉些的水洗,母亲喜欢用热点的水洗澡。
而年少的妹妹在天灶眼里是富有生气的: 她只穿件蓝花背心, 露出两条浑圆 的胳膊,披散着头发,像个小海妖。
通过童真无邪的天灶的眼睛, 读者会感觉涌动在一个少年心中的对美的天然 的体悟和认同。
它是那样原始,透出一股春天里带有露珠的青草气息。
惹人爱怜 惹人向往。
作品还通过天灶的视角写出了很多绝妙的富有童真童趣的句子 : 天灶便不多嘴了, 但灶坑里的炉火是多嘴的, 它们用金黄色的小舌头贪馋地 舔着乌黑的锅底,把锅里的水吵得��直叫。
天灶觉得人在年关洗澡跟给死猪腿毛一样没什么区别。
猪被刮下粗粝的毛后 显露出又白又嫩的皮, 而人搓下满身的尘垢后也显得又白又嫩。
不同的是猪被分 割后成为了人口中的美餐。
再如迟子建的短篇小说《花瓣饭》,通过童年视角既折射了一场浩劫对人的 心灵的扭曲和异化, 也表达了在这场浩劫中的人性的高贵和美好!“在沉沉 的黑夜里, 这盆将全家聚集在一起的‘花瓣饭’闪耀着人情, 人性的 光辉,灿烂辉煌让人感到温暖。
”③童年视角是迟子建对往事永远的忧伤 的怀念,这种“忧伤的怀念”包含着迟子建对自身经历的切身感受, 对自身成长的质疑和确证,有深刻而丰富的历史的、社会的、人性的内容。
更重 要的是,迟子建也通过童年视角,艺术性地表达了她对庸俗世象的批判。
这种批 判因为通过童年视角进行, 因而在童趣中映衬出生活的沉重, 在残酷的真相里发
出纯净执着的希望。
如果不以孩子的人性的视角来观照生活, 如果作者没有敏锐的艺术感悟能力, 不能使物与情、物与景融会贯通,只冷静的进行纯客观的描述,怎么会有这种童 话 般的意境,诗一样的语句!总之童年视角既是迟子建带着自身的感情加入艺 术的一种方式, 也是她观察人生和社会表达自己的忧伤的怀念和艺术批判的基本 手段, 同时也构成了她的艺术世界的基本风貌。
而这正是迟子建之所以是她自己 而不是别人的独特的地方。
迟子建以独特的视角, 用孩童的眼光观察打量这个世 界, 用自己的笔触呼唤着人性中的美。
她的小说中散发的孩童的美好人性就像润 物细无声的绵绵春雨, 点点滴滴都浸润到人们的心底, 使那些被现实人生重负挤 压的干枯、冷漠、坚硬、丑陋的心灵重新变得滋润、健康、温馨、柔和和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