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学案_1
第四单元 第13课辛亥革命预习学案
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学案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考纲:辛亥革命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影响;2.教学难点: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偶然”还是“必然”?(自主探究)要求:依据学案提供的材料和教材P62-63页相关内容从政治、经济、思想、组织、武装起义、有利条件等方面概括辛亥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
材料一:1899年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材料二: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施“新政”。
内容包括筹措军饷,训练新兵;振兴商务,奖励实业;废除科举,育才兴学;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法制改革,修订新律等一系列措施。
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各国宪政。
1906年,清政府下诏“仿行宪政”。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10年,清政府缩短预备立宪期为五年。
1911年,清政府的第一届内阁宣告成立。
清廷以“新政”挽救王朝气数的动机,却换来了推翻王朝以实现改革的结果:新式学堂培养了近代学生,因而造就了成批反封建斗士;新政发展工商,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军淘汰了旧军,结果却铸成了把枪口指向清王朝的武装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争存争斗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
——邹容《革命军》须知事到今日,断不能再讲预备救中国了。
只有死死苦战,才能救得中国……要革命的,这时可以革了,过了这时没有命了。
一刻千金,时乎时乎不再来,我亲爱的同胞,快醒!快醒!不要再睡了!——陈天华《警世钟》材料四兴中会: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华兴会: 驱除鞑虏,复兴中华,湖南发难,各省响应,直捣幽燕。
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五1906年萍浏醴起义1907年广东惠州起义广西镇南关起义1908年安徽安庆新军起义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导学案
第19课辛亥革命(学案)1.了解辛亥革命建立的背景及过程。
2.理解辛亥革命的建立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条件1.原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这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2.条件:(1)经济、阶级: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组织、思想:孙中山成立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1905年8月20日,创建了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成为中国同盟会的纲领 ,并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三民主义”。
(3)实践:以广州黄花岗起义为代表的多次反清武装起义,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
(4)群众: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使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
(5)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后,清政府抽调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兵力空虚。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历程1.开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军很快控制了武汉三镇,并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2.发展: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3.高潮:(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2)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清王朝结束。
(3)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4.失败:1912年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评价1.性质: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2.意义(功绩):(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辛亥革命学案 川教版
第7课辛亥革命学案【目标要求】1.识记与理解:记住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名称、建立时间及建立者,了解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概况,理解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知道辛亥革命发生的过程及相关事件,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及概况,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及三民主义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和探讨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使学生逐步掌握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分析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了解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预习导学】1.1894年在夏威夷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905年在日本东京建立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把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进到新阶段。
同盟会政治纲领为“”,后在中将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简称,这是他领导的指导思想。
2.1911年(即农历年)10月10 日,熊秉坤等率领军在发动起义,汉阳、汉口革命士兵先后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3. 年月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告成立,以南京为首都,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4.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推翻了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制度,建立了,使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也促进了的发展。
但没有推翻和在中国的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的性质,的革命任务还没有完成。
【问题探究】简述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他的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武昌起义就是辛亥革命吗,请说出其理由。
中华民国成立和清朝统治有什么本质区别?孙中山的革命目标达到了吗?请说出其理由。
新课标人教版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
第9课《辛亥革命》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准确说出: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
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看图,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重点与难点】重点:1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理解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性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评价辛亥革命二、【自主先学】(12分钟)(课件展示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读导入栏(小红字部分)明确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时间、。
2.仔细阅读课文正文部分,能在课本上标注掌握下列知识要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1)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领导了那些起义?每次起义的时间、地点?明确每次起义的结果?(2)辛亥革命:1武昌起义时间:____年___月___日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2中华民国建立:时间______ 地点______。
3人物:推举______为临时大总统。
(3)历史意义:三、【展示点拨】(15分钟)(一)分组探究1.孙中山领导成立了哪些革命团体?是什么性质的?同盟会的成立有什么意义?2.你怎样理解同盟会的革命纲领?3.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之间有什么关系?4.武昌起义是怎么爆发的?结果怎样?5.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什么政权?建立情况怎样?6.革命后来发生了什么变故,使其成果一夜间全部变色?7.你认为这场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了?能说出理由吗?8.从这场革命的结局中你得出什么启示?9.总结本课内容。
(二)展示点拨。
四、【知识整合】(5分钟)兴中会:1894年。
创建地点。
创建革命党时间:年,地点:。
纲领:“”同盟会影响:。
机关报:《》武昌起义:年10月10日。
江苏省怀仁中学高一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 学案
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案)编制:钱琳枫审核:曾颖红【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一、辛亥革命的背景:1、原因(必要性):(1)签订后,民族危机更加严重。
(2)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工具,和无力挽救危机。
2、条件(可能性)(1)经济基础:的发展。
(2)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的传播。
a、条件: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使的队伍不断壮大b、思想武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
c、重要阵地:、d、主要宣传家:、、)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成立:1905年8月,日本东京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地位中国第一个的政党同盟会政治纲领: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为:三民主义4、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5、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1、爆发:10.10 首义——12日,三镇光复——各省独立———土崩瓦解。
2、高潮:(1)建立(a、时间: b、定都: c、国旗:d、总统:e、性质:)(2)颁布《》:a、时间:b、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内各族;国民有人身、居住……自由;国民有;确立的政治体制。
约法特别规定实行。
c、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d、目的:直接:根本:e、意义:具有)3、结局: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三)辛亥革命的评价:1、性质:2、意义:a、政治上,它推翻了,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建立起;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
b、思想上,逐渐深入人心。
c、经济上,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局限:a、表现:的任务没有彻底完成;没有改变社会性质;b、原因:主观:软弱性和妥协性;客观:的联合镇压。
4、经验教训:由于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方案行不通。
第15课 辛亥革命学案
第15课辛亥革命教学案山东成武二中历史组盛昌华【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国民国的历史意义。
【重点与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以及辛亥革命有何局限性。
【课前知识梳理】一、背景1、客观形势:A.《辛丑条约》签订列强后,加紧侵略中国,危机的不断加深B.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的实行,使矛盾激化封建统治危机空前严重,客观上推动了的发展,为民主革命准备一些条件。
2、主观条件:阶级基础:中国随着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思想基础:思想的传播,特别是革命派同的论战,进一步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论战围绕、等问题展开的。
组织基础:1894年第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成立;1905年第一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
政治纲领:、、、。
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这十六个字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机关刊物是《》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起义最为壮烈。
二、爆发:武昌起义年月日,革命党人、率先起义。
起义胜利后成立推为都督,宣布“五族共和”,定国号“”。
三、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年1月1日孙中山在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临时大总统,以为国旗。
1912年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要内容:①主权在民②③规定了和的国家庭组织原则。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宪法。
意义:具有的进步意义。
四、结局:1912年2月,下诏退位,结束。
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革命果实窃取五、历史功绩: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
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观念深入人心;但没有改变中国的局面,最终失败。
教训: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课堂问题探究】探究一:如果把辛亥革命前的清政府比喻成一个奄奄一息病人,你认为清政府得到的是什么病。
《辛亥革命》学案材料
《辛亥革命》参考材料一、背景篇山雨欲来风满楼参考材料材料一: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清廷已经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材料二:1901年,清廷开始了最后十年的改革。
(1)“新政”的主要内容有:训练新兵、奖励实业、废除科举,兴办新学、派留学生出国、改革官制等。
但在实行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加重对人民的剥削,更促使人民群众不断起来放抗。
(2)从1905年起,清政府开始所谓“预备立宪”。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大纲共23条,其中维护君上大权的就有14条,其余9条规定广大人民有当兵、纳税、服从清政府统治等义务,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权利。
1911年,清政府成立责任内阁,在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预备立宪”的骗局彻底暴露。
清政府空前孤立!材料三: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即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
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人民版)材料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代表人物有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材料五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主要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材料六1906年,同盟会发动萍浏醴起义。
1907年,同盟会先后发动了黄冈起义、七女湖起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等。
1908年,同盟会策划了钦州起义、河口起义等。
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
材料七1911年5月,清政府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引起轰轰烈烈的保路风潮。
四川同盟会会员组织保路同志军起义。
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
第8课 辛亥革命【学案】【北师大版】
班级姓名第8课辛亥革命清潭中学历史教研组初二年级备课组编学习目标: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
2、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重点:孙中山先生的活动和辛亥革命难点: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一、填一填:1、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喊出了的口号。
2、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这是中国全国规模的革命政党。
3、同盟会以“,,,”为纲领,后来被孙中山先生明确提出为“主义”,即主义,主义,主义。
4、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
5、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宣誓就职,宣告成立。
6、南京临时政府期间,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
二、练一练:()1、[2011·包头]下列人物中被誉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是A. 林则徐B. 康有为C. 孙中山D. 毛泽东()2、[2011·乐山]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他一生中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领导了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3、[2011·福州]下列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不符合的是A. 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B.建立中国同盟会C.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4、[2011·枣庄]在中山装每边的衣袖上都有三颗扣子,有人说这三颗扣子代表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不包括( B )A. 民权主义B. 民主主义C. 民族主义D. 民生主义()5、 [2011·西宁]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人物是A.陈独秀 B. 孙中山C.毛泽东 D.邓小平()6、[2011·宿迁]“壮哉!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
”这幅对联中的“武昌首义”发生在A.1898年 B.1911年 C.1919年 D.1927年()7、 [2011·天津]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有关部门将举办纪念活动,考虑到这里首先发动了起义,所以活动的主会场定在A.武昌 B.南京C.南昌 D.上海()8、[2011·聊城]某班同学拟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
一轮复习学案-辛亥革命学案
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考点13辛亥革命【高考考点】辛亥革命,及其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关系。
一、含义辛亥革命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朝统治,追求民主共和的全过程。
狭义的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的武昌起义。
二、背景条件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更加严重。
2、历史条件:①经济基础,的发展;②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③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思想的广泛传播;④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随后,民主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
⑤社会基础,和,一方面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激化社会矛盾。
⑥个人因素,孙中山个人的作用。
三、酝酿和爆发1、酝酿:(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1905年8月,在孙中山的推动下,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在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内容:①通过同盟会章程;②提出“,恢复中华,,”的革命纲领。
③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
④创办机关报《》。
●性质或地位: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
(3)1911年4月,黄兴领导了广州。
与此同时,革命党人深入湖北,做宣传组织工作。
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4)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了四川的。
●意义:造成湖北防务空虚,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有利时机。
2、爆发:●年月日,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
12日,占领武汉三镇。
●影响:各省纷纷响应革命,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四、高潮1、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 ,宣告 成立,定都 ,以五色旗为国旗。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9课 辛亥革命 学案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1.背景:1901年初,遭受重挫的清政府试图通过“__新政__”进行“自救”。
2.经过(1)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
①内容: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②结果:腐败无能的权贵掌握政权,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2)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__预备立宪公会__,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3)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__钦定宪法大纲__》,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
(4)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但很快被证明此路不通。
(5)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__皇族内阁__”。
3.影响(1)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2)“皇族内阁”成立使很多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
概念阐释(1)清末新政: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
《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打击甚大,保守派主动进行变法。
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清政府进行改革,但改革内容多与1898年的戊戌变法雷同。
(2)预备立宪:晚清政府为抵制革命,笼络资产阶级上层,巩固自己的统治所采取的措施——政治上预备实行宪政的活动。
宪政指的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
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导致民主革命更加高涨。
(二)革命派的准备1.组织上(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__兴中会__,走上了革命道路。
(2)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东京创建中国__同盟会__。
2.思想上(1)提出三民主义①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__恢复中华__,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
②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__三民主义__”。
(2)革命派积极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学案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 辛亥革命【学习目标】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2.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重点难点】重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建立的过程 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时空定位】【知识脉络】活动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根据材料以及所学内容,完成下列表格材料一 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如果满人始终执迷,仍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 ——《孙中山选集》材料二 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材料三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
当社会改变经济组织,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
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1906年《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活动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任务一:结合时代背景和以下材料思考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偶然,还是必然?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正是1901年后王朝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教育方面的进行的改革,极具讽刺意味地加快了精英阶层的政治觉醒的过程。
与其说这些改革有利于孙中山等激进分子的活动,不如说它们更多地加速了王朝的覆灭。
——【美】魏斐德《中华帝国的衰落》材料二:1905年10月,清廷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9月,清廷正式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09年10月,除新疆奏明缓办外,各省咨议局相继成立;1911年5月,“皇族内阁”成立,预备立宪骗局被揭穿,清廷空前孤立。
材料三: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
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这促使中国资产阶级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
幸亥革命教案初中
《辛亥革命》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民众疾苦,清政府腐败无能。
在这种背景下,一场旨在推翻清政府、结束封建帝制的革命运动应运而生。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场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
二、自主学习1. 请学生翻到教材第8课,自主阅读“辛亥革命”部分内容,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学生阅读后,教师提问:辛亥革命的原因是什么?过程是怎样的?结果如何?三、合作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同时,辛亥革命也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尚未完成。
四、课堂小结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补充和完善。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2. 完成教材第8课“思考与练习”题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历史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同时,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思考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5辛亥革命学案
第15课辛亥革命【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辛亥革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是指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狭义上是指1911年武昌起义,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
一、山雨欲来风满楼——辛亥革命之背景(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第60页至61页的“清末民主革命风潮”,最大限度的把握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与条件。
)1、民族危机加剧:义和团运动失败后,;2、清朝推行新政:清政府内外交困,;3、革命党人准备: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决心推翻。
(1)建立革命组织①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________,它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兴起。
②革命政党:____年,______在东京成立。
性质:__________________机关刊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政治纲领(指导思想):三民主义(2)宣传革命理论同盟会成立后,同改良派围绕着、要不要等问题展开论战,大力宣传其政治纲领。
(3)领导武装起义革命党人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其中,以最为著名。
4、预备立宪骗局:使清王朝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补充】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与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是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
二、惊天动地谱华章——辛亥革命之过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1页“武昌首义”和第62页的“民国建立和帝制终结”的前半部分,以时间为线索掌握辛亥革命过程中的主要事件。
)1、爆发:武昌首义(1)_____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_______、_______率先发难,革命爆发。
(2)起义胜利后,成立____________,推举____________为都督,定国号为________政体为_______。
八年级上学期第9课 辛亥革命 同步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同步精品学案第9课辛亥革命【核心素养】唯物史观:通过了解革命党人的奋斗过程,体会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意义。
时空观念:识读《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萍浏醴起义,安庆、绍兴起义,黄花岗起义等革命志士的武装斗争,感悟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知识梳理】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完善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事件时间领导人结果萍浏醴起义1906年刘道一、蔡绍南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安庆、绍兴起义1907年徐锡麟、秋瑾徐锡麟死难,秋瑾被捕遇难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黄兴袭取镇南关,最后失败黄花岗起义1911年孙中山、黄兴、赵声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2.“是役也”是孙中山对哪一事件的评价?该事件有何意义?(1)事件:黄花岗起义。
(2)意义: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3.“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指的是武昌起义取得胜利。
二、辛亥革命1.填写完善武昌起义的经过。
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夺取军械库→攻占总督衙门→占领武昌城→攻占汉口、汉阳→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2.试从政治、思想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思想指引:辛亥革命结束的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
【课堂训练】1.史学家对辛亥革命有成功论、失败论、妥协论等不同的评价。
以下史实能佐证“成功论”的是()A.临时政府承认一系列不平等条约B.清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C.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D.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1911年冬《职官录》收录的全国各省州县地方行政长官中完全没有本省籍为官者,但辛亥革命后,绝大多数省份都出现了众多本省籍的地方行政长官。
辛亥革命学案教案
辛亥革命学案教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第8课辛亥革命课型:新授执笔:王志勇审核:郑碧丽目标导航1、学习目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学习重点:辛亥革命.3、学习难点: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课前预习请你认真阅读教材40-43页的内容,填写下列空格,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2、辛亥革命的经过及其结果1高潮:武昌起义:①时间:___________②地点:___________2结果:成立___________:①时间:__________②地点:________③总统:_____④颁布的宪法:_____________________3性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意义:结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入人心.课堂探究1、有人认为“这场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吗用你所学的知识说说理由.2.你的疑点、难点:课后练兵A、必做题一、单项选择题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伟人.他一生中最突出的功绩是领导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2、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地点在A.广州 B.武汉 C.法国巴黎 D.日本东京3、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A.民主科学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马克思主义4、某中学要组织学生开展纪念辛亥年间首次成功的反清武装起义参观活动.他们应该到哪里的辛亥革命纪念馆参观A.广州 B.南京 C.武昌D.日本东京5、很多同学看过秦始皇、汉武大帝等历史剧,那么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6、“废两千年旧制,首义归功先行者”.其中“先行者”是指A.林则徐 B.孙中山 C.康有为 D.梁启超7、2006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学校为此举办了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请你想一想,下列事件不是孙中山先生直接参与的是A.兴中会成立 B.领导武昌起义 C.中华民国建立 D.中国同盟会成立8、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9、2007 年“两会”的主题叫“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A.(LI)鸿章 B.孙中山 C.毛泽东D.邓小平10、下列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C.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二、非选择题从1912年到现在,中华文明处于一个关键的现代转型时期,它从政治、经济、到文化、社会,不断在探索中吸收中西文明要素,以现代化为最高目标,努力实现文明的转型.这一历史阶段分为两个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意味着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在第二时期,中华文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重塑辉煌.——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问题:1从1912年到现在,中华文明经历了哪两种性质不同的现代化历程2你是否同意“辛亥革命意味着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并说明理由.B、选做题一、选择题1、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D.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2、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被孙中山阐发为“三民主义”,其核心是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二、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材料二:“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居住、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请回答:1、材料一是哪一革命政党的纲领它提出了怎样的革命目标2、结合你所学的知识,指出以上材料二、三出自哪一文件该文件的性质是什么3、哪些规定体现了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4、材料二、三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
第19课《辛亥革命》学案
第19课辛亥革命【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学习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意义【学习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夯实基础】一、辛亥革命的背景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社会矛盾急剧激化。
清政府为了延续统治,开始了一系列的对内改革。
2.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清末新政(又称庚子新政、庚子后新政,民国称遮羞变法,香港称晚清改革,日本称光绪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也为辛亥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准备条件皇族内阁:内阁总理大臣奕劻(庆亲王,宗室)内阁协理大臣那桐(满)徐世昌(汉)民政部大臣善耆(肃亲王,宗室)度支部大臣载泽(镇国公,宗室)海军部大臣载洵(郡王,宗室)农工商部大臣溥伦(贝勒,宗室)理藩部大臣寿耆(宗室)陆军部大臣荫昌(满)法部司法大臣绍昌(宗室)外务部大臣梁敦彦(汉)学部学务大臣唐景崇(汉)邮传部大臣盛宣怀(汉)思考:内阁成员的构成说明了什么?3.三民主义——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内容:评价:积极: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局限: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未提出彻底土地革命纲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4、四川保路运动 1911年5月9日,清廷宣布“铁路国有”,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铁路,并出卖给四国银行团。
1911年5月—10月,民间抗议不断,发起四川保路运动,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为革命提供了机遇二、辛亥革命进程1、武昌起义时间:主力: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为都督。
2、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学案
XX学年历史学案8《第8课
辛亥革命》
姓名:
班级:
学号:
【课程标准】 1.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
2. 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精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
一、知识提纲
一、背景:革命团体和政党的成立
894 年第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成立;1905 年第一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
政治纲领:
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这十六个字纲
领阐发为
三民主义” ,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机关刊物是
》;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二、爆发:武昌起义
年
月
日,
革命党人和士兵率先起义。
起义胜利后一个多月内,全国就有宣布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史称。
三、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
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临时大总统,1912 年春,孙中山颁布《
》。
四、评价: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
革命。
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
由的权利;从此观念深入人心;但没有改变中国的的社会性质,革命果实被窃取,最终失败。
教训: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二、问题突破探究一: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有哪些?
、
2、
3、
探究二: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也有失败。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对。
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因为:1
辛亥革命有失败的一面,因为:
2
o
三、大胆存疑你在预习中有什么疑惑的地方,请记下来,并尽快找时间请教同学或者老师。
【本课小结】
写出辛亥革命的代表
、时间
、指导思想
、最大功绩。
【检查反馈】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中规定:“鼓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设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苛捐杂税。
”这反映出资产阶级领导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
A.推翻清政府
B.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 .平均分配土地
D.建立民主共和国
2.孙中山去世后,被安葬在南京中山陵,墓前也是一块无字碑,原因是孙中山功高盖世,非文字可以表达。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c .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3.小明在他爷爷的自传里看到他爷爷早年参加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可由于字迹模糊小明无法看到这个政党的名称,你觉得可能是下面的哪一个
A.兴中会
B.光复会
c. 同盟会
D.华兴会
4.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中不包括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主主义
5.有一位老人说他是民国五年生,你知道民国五年具
体是指公元多少年
A.1915 年
B.1916 年
c.1917 年
D.1918 年
6、张明和王浩参加了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选择了“评价辛亥革命”的课题进行调查研究学习。
现遇到了一些问题,请你为他们提供帮助。
今年(XX年)10月10日应该是辛亥革命多少周年纪念日?
(2)应通过哪些途径去收集相关历史资料?
(3)他们在研究中认为辛亥革命既成功了,又失败了。
你认为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 4 )孙中山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思想品质?
【学法指导】如何评价历史事件?对于历史事件的评价,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一分为二的观点,例如成功与失败(辛亥革命)、积极与消极、主观与客观(洋务运动)等;当然,对于区分不明显的历史事件就只需评价其一方面即可,如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