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复习:喀斯特地貌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溶蚀洼地峰林,密斯跃。
石钟乳喀斯特地貌示意图1.定义: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视野拓展: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理: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石灰岩的溶蚀和沉积过程。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1)溶蚀作用:CO₂+HO₂+CaCO₃=Ca(HCO₃)₂(2)沉积作用:Ca(HCO₃)₂=CaCO₃↓+HO₂+CO₂↑2.分类:(1)喀斯特溶蚀地貌:① 溶沟: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②石芽: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
云南石林就是发育良好的石芽群。
③ 峰林:指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100 米,远望如林。
④ 孤峰: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广西桂林的峰林和孤峰地貌发育良好。
⑤ 溶斗(喀斯特漏斗):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
也有的地方把塌陷的喀斯特漏斗称为天坑。
⑥ 地下溶洞:富含CO₂的水在地下沿裂隙流动时,将石灰岩溶解后随水带走,形成溶洞。
(2)喀斯特沉积地貌:① 钙华: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Ca(HCO₃)₂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₂大量逸出,导致CaCO₂沉积,形成钙华。
常见的有钙华坝、钙华湖等。
② 石钟乳、石笋、石柱:在溶洞内,富含Ca(HCO₃)₂的水从洞顶往下滴时,因水分蒸发和CO₂逸出,从水中析出的CaCO₃在洞、洞壁和洞底发生沉积,形成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等。
a .石钟乳:由洞顶向下发育。
b .石笋:由洞底向上发育。
c.石柱:石钟乳与石笋连接起来。
温馨提示: 地下溶洞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溶洞内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则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 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对可溶性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形成石芽和溶沟。
高中地理喀斯特地貌考点汇总
高中地理喀斯特地貌考点汇总概念: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形成条件:(1)具有流动的水(最好是湿热气候可以加速反应)(2)岩石具有可溶性(大多数是碳酸类盐和硫酸类盐,例如: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3)水的溶蚀作用典型地区: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从热带到寒带各种喀斯特地貌类型齐全。
中国几乎所有的省区都有喀斯特的分布,但多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
1①云贵的喀斯特是好辨认的,由于云贵高原的地质条件比广西复杂得多,可溶性的碳酸盐类岩层与非可溶性的砂页岩、火山岩交互成层,再加上褶皱紧密,断裂错综,因而形成许多独立的、大小不同且各具特点的可溶岩体。
例如:云南省的路南石林由于云南省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很大一部分流入地下,所以哪怕云南大多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但是某些地区依旧是干!旱!的!----谨记、谨记。
2②广西的喀斯特地貌是别具特色的,这里除了部分的弧形山系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则分布着连绵成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尖锥状、宝剑状、柱状、塔状等形态各异、挺拔峻峭的石灰岩山峰。
站在较高处放眼望去,只见群峰密集,气势雄伟,犹如苍蓝色的石头森林。
大家看,是不是感觉广西的喀斯特地貌要比云南的水要丰富一些。
所以地貌相同,但还是会出现一些细微的差别的。
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钙华又称石灰华,是在地表由岩溶泉、河、湖水沉积形成的大孔隙次生碳酸钙。
其成因是由于岩溶地区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在适宜的环境下,且往往是在植物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下,导致碳酸钙过饱和而沉积。
钙华沉积的多少要看净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减去总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在一定低温(低于20°C)达到最大值。
材料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碳酸钙的溶蚀与沉淀作用材料三在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区,高原边缘的密集断裂给降水的渗流提供了通道,也使地下水因沟谷的切割,易于溢出形成饱含碳酸钙的喀斯特泉,泉水在山谷中溢出,一旦条件合适,水中的碳酸钙就会沉淀出来,在地表堆积成钙华。
高中地理第8讲 喀斯特地貌
岩石结构对可溶性的影响:
结晶质岩石的晶粒愈小,相对溶解度愈大。 不等粒结构的石灰岩比等粒结构石灰岩的相对溶解度值要大。
中国广西的不同结构碳酸盐类岩石的相对溶解度
石灰岩类
结构特征 CaO/MgO
隐晶质微粒结构 18.99
细晶质微粒结构 鲕状结构
27.03 21.04
微粒-中粒结构 21.43
中粒晶质镶嵌结构 25.01
重庆华蓥山天坑
3. 漏斗(doline)
漏斗是岩溶地区的一种中、小型封闭洼地,呈碟形或负锥型,口 大底小,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数十米,深十几至数十 米。漏斗下部常有管道通往地下,地表水沿此管道下流,如果通 道被粘土和碎石堵塞,则可积水成潭。
如果地面上有成连续分布的成串漏斗,这往往是地下暗 河存在的标志。
1.09 0.88 0.85 0.71 0.66 0.65
(二)气候因素(水的溶蚀能力)
对石灰岩而言,纯水的溶解力是很微弱的。当水中含有大 量的CO2时,水的溶蚀力就大大提高。具有溶蚀力的水将 CaCO3溶解,把不能溶解的残余物质留下,或呈悬浮状态 而带走。
气候因素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温度、降水和气 压等方面。
一、地表喀斯特
1. 石芽(clint)和溶沟(lapie, karren)
爱尔兰Clare的石芽溶沟
2. 落水洞(sinkhole) 和竖井(shaft)
落水洞是岩溶区地表水流向地下 河或地下溶洞的通道,它是由垂 直方向流水对裂隙不断进行溶蚀 并伴随塌陷而成。
落水洞大小不等,形状也各不相 同。按其垂直断面形态特征,可 分为裂隙状落水洞、竖井状落水 洞和漏斗状落水洞等;按其分布 方向有垂直的、倾斜的和弯曲的。
利川腾龙洞附近干谷和溶洞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常见地貌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其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类型:类型特征1.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2.XXX:凹槽、沟槽间的突起地表3.洼地:底部平坦喀斯特地貌4.峰丛、峰林:呈锥状耸立5.塌陷漏斗、陷塘:随着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为塌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为陷塘地下以溶洞为主,溶洞呈层状分布;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向喀斯特地貌上发育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一起形成了石柱。
4.喀斯特地貌的演化过程及其成因:地表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形态XXX→石林→峰林峰丛→孤峰→残峰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溶水洞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成因溶蚀淀积5.喀斯特地貌的影响①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不平②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复杂(崩塌、断层),多地质灾害③水文:地表水缺少,多地下暗河④土壤:土层薄,土壤贫瘠,植被少⑤旅游资源丰富6.射电千里镜的选址问题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炎热多雨,夏季降水集中;地貌:群山深处,喀斯特地貌发育,形如“巨碗”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
②存在较多的弧形漏斗,天坑,洼地,可利用天然地形,削减工程量。
③喀斯特地貌岩石透水性较好,有利于排水,底部裂隙多,可以免雨季淹没射电千里镜,比较平安。
2、河流地貌1.河流地貌的概况⑴概念:河流感化于地表所构成的各类地貌⑵成因分类:①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的进程中,不竭冲刷地表,将地表物资带走(搬运感化),使得一局部地表物资削减(腐蚀感化),构成的腐蚀地貌。
②河流聚集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资,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构成的聚集地貌。
第四章地貌知识点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常见的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
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
2、分布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岩石的可溶性越强,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喀斯特作用越剧烈。
①云贵高原在地质时期是一片热带浅海,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②地壳抬升,海水退缩,形成了高原;③在流水的侵蚀(化学溶蚀)与沉积(化学沉积)作用下,云贵高原形成了众多喀斯特地貌。
5、喀斯特地貌类型及特征(1)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图片地貌特征成因溶沟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过程中不断对岩石溶蚀和侵蚀,从而形成的石质沟槽,称为溶沟。
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流水的溶蚀作用洼地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
有的洼地可达数平方千米,底部平坦,被称为坝子,为重要农业区。
峰丛在极厚的可溶性岩石区域,水流切割出连绵不绝的群峰,如果山与山之间基座相连,则被称为峰丛。
峰林当峰丛进一步溶蚀,基座被切开,山与山之间变得相对独立散布,则被称作峰林。
孤峰峰林进一步发展,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称为孤峰,状若石笋,形态各异。
(2)地下喀斯特地貌 6、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的影响残丘地表山峰经长期溶蚀作用残留的低矮山丘。
类型图片地貌特征成因溶洞地下水溶蚀形成的地下洞穴,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 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地下暗河由地下水汇集,或地表水沿地下岩石裂隙渗入地下形成的地下河道石钟乳、石幔(或)石帘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的岩体,按形态不同可分为石钟乳、石幔或石帘。
石钟乳是悬挂在石灰岩洞穴顶部的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倒锥状堆积体,石帘是岩溶水沿洞壁或倾斜的洞顶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有弯曲的流纹,形如布幔。
高中地理喀斯特地貌考点汇总
高中地理喀斯特地貌考点汇总概念: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形成条件:(1)具有流动的水(最好是湿热气候可以加速反应)(2)岩石具有可溶性(大多数是碳酸类盐和硫酸类盐,例如: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3)水的溶蚀作用典型地区: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从热带到寒带各种喀斯特地貌类型齐全。
中国几乎所有的省区都有喀斯特的分布,但多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
1①云贵的喀斯特是好辨认的,由于云贵高原的地质条件比广西复杂得多,可溶性的碳酸盐类岩层与非可溶性的砂页岩、火山岩交互成层,再加上褶皱紧密,断裂错综,因而形成许多独立的、大小不同且各具特点的可溶岩体。
例如:云南省的路南石林由于云南省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很大一部分流入地下,所以哪怕云南大多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但是某些地区依旧是干!旱!的!----谨记、谨记。
2②广西的喀斯特地貌是别具特色的,这里除了部分的弧形山系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则分布着连绵成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尖锥状、宝剑状、柱状、塔状等形态各异、挺拔峻峭的石灰岩山峰。
站在较高处放眼望去,只见群峰密集,气势雄伟,犹如苍蓝色的石头森林。
大家看,是不是感觉广西的喀斯特地貌要比云南的水要丰富一些。
所以地貌相同,但还是会出现一些细微的差别的。
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钙华又称石灰华,是在地表由岩溶泉、河、湖水沉积形成的大孔隙次生碳酸钙。
其成因是由于岩溶地区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在适宜的环境下,且往往是在植物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下,导致碳酸钙过饱和而沉积。
钙华沉积的多少要看净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减去总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在一定低温(低于20°C)达到最大值。
材料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碳酸钙的溶蚀与沉淀作用材料三在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区,高原边缘的密集断裂给降水的渗流提供了通道,也使地下水因沟谷的切割,易于溢出形成饱含碳酸钙的喀斯特泉,泉水在山谷中溢出,一旦条件合适,水中的碳酸钙就会沉淀出来,在地表堆积成钙华。
地理高一地貌知识点喀斯特
地理高一地貌知识点喀斯特地貌是地球表面在长期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形形态的总称。
而喀斯特是地理学上的一个重要地貌类型,其特点是岩溶作用导致地表出现溶洞、地下河、石桥等地形。
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和旅游观光价值。
接下来我们将以喀斯特地貌为例,介绍地理高一地貌知识点及其相关特征。
一、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依托于地下水的溶蚀作用。
当含碳酸盐的石灰岩、石膏岩等溶解性岩层受到地下水的长期侵蚀时,会发生溶洞、地下河、石桥等地形的形成。
具体的形成过程包括:1. 溶蚀作用: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碳会形成碳酸溶液,进而与石灰岩等溶解性岩石发生化学反应,使其溶解。
2. 洞穴形成:经过长时间的溶蚀,溶洞开始形成。
水通过裂缝、砂洞等地下通道流动,与岩石发生作用,逐渐形成洞窟。
3. 洞口扩大:地表的溶洞被地下水冲刷,洞口逐渐扩大。
此时,地表的裂缝和溶洞会相互连通,形成地下河。
4. 河谷侵蚀:地下河切割地表,形成峡谷和溶洞孔穴,并且将河谷形态逐渐展现在地表上。
二、喀斯特地貌的地形特征喀斯特地貌以其独特的地形特征而闻名于世。
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1. 溶洞:溶洞是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的地下形态,具有独特的地下演化过程和壮丽的景观。
洞内常见钟乳石、石笋等地下沉积物。
2. 地下河:地下河是地表流水经过溶洞连接而形成的地下河道。
地下河发展形成了多处的地下河穿越现象,以及流过喀斯特地表的溶河景观。
3. 石桥:石桥是溶蚀作用的产物,特指通过地下水侵蚀形成的岩层上方残留的由石灰石构成的天然桥梁。
例如中国的庐山石桥。
4. 峰丛林地貌:在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过程中,地表经过雨水的冲蚀、溶蚀而形成的山地以岩溶岩石构成。
其独特的峰丛景象吸引了许多游客。
三、喀斯特地貌的地理分布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个地区,尤以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地区为主。
下面是一些喀斯特地貌的地理分布情况:1. 中国喀斯特地貌: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喀斯特地区,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广东、云南等省份。
高考地理中的喀斯特地貌
岩溶作用是流水(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对易溶的、有裂隙的岩石进行溶解、淋滤、冲刷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独特的岩溶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过程。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karst),其名称来源于亚得里亚海附近的喀斯特石灰岩高原。
我国西南的广大地区都发育有岩溶地貌,其中又以广西桂林最为典型。
一、定义与表现水流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的以化学过程(溶解和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和堆积等)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
岩溶作用的结果是形成岩溶地貌。
自然界岩溶现象多发生在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中。
岩溶作用不仅发生在地表,而且更多的是在地下。
主要岩溶地貌类型:地表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以溶洞为主;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
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
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形成石柱。
二、形成条件三、形成过程1、地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2、地下单层喀斯特溶洞的形成过程:溶洞形成过程三个阶段可分为溶蚀阶段、扩大阶段、稳定阶段。
(1)溶蚀阶段:这是溶洞形成的起始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地下水中溶解了一些含有碳酸盐的岩石,通常是石灰岩、石膏或大理石。
这些岩石含有钙和碳酸盐,使得地下水具有溶蚀作用。
地下水中的碳酸盐溶解在岩石中,逐渐形成微小的孔洞和裂缝。
这些微小的溶蚀特征是溶洞形成的基础。
(2)扩大阶段:一旦形成了一些微小的孔洞和裂缝,地下水会通过流动不断地将溶解了的岩石物质带走,从而扩大这些孔洞。
这个阶段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溶洞的尺寸会逐渐增大。
地下水的流动和溶解作用会不断加速孔洞的扩大,有时还会形成地下河流、地下瀑布等地下水动态景观。
(3)稳定阶段:在扩大阶段后,溶洞的形态逐渐趋于稳定。
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会逐渐减缓,但并不会完全停止。
在这个阶段,溶洞内的特征如钟乳石、石笋、石柱等会继续形成,这些是由于地下水中的溶解物质沉积在洞壁和洞底上。
喀斯特地貌知识点背诵
1.形成条件:石灰岩广布;高温多雨的气候;流水的溶蚀作用显著。
喀斯特地貌:又叫岩溶地貌。
2.按岩石成因类型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海洋沉积)沉积岩特点: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
分布地区:地形区:云贵高原省份:云南(滇)、贵州(黔或贵)、广西(桂)3.喀斯特溶蚀地貌:溶沟.洼地.石芽.石林.峰丛.峰林.孤峰.溶斗.溶洞、天坑. 喀斯特沉积地貌:石钟乳.石笋.石柱.钙华4.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流水溶蚀作用)地形崎岖;(地表水渗漏严重)地表水贫乏;(岩石溶蚀显著)土层薄,石漠化严重。
对交通:地表崎岖,地下多溶洞暗河,不利于交通建设,交通落后。
对旅游:喀斯特地貌,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1.形成条件:石灰岩广布;高温多雨的气候;流水的溶蚀作用显著。
喀斯特地貌:又叫岩溶地貌。
2.按岩石成因类型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海洋沉积)沉积岩特点: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
分布地区:地形区:云贵高原省份:云南(滇)、贵州(黔或贵)、广西(桂)3.喀斯特溶蚀地貌:溶沟.洼地.石芽.石林.峰丛.峰林.孤峰.溶斗.溶洞、天坑. 喀斯特沉积地貌:石钟乳.石笋.石柱.钙华4.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流水溶蚀作用)地形崎岖;(地表水渗漏严重)地表水贫乏;(岩石溶蚀显著)土层薄,石漠化严重。
对交通:地表崎岖,地下多溶洞暗河,不利于交通建设,交通落后。
对旅游:喀斯特地貌,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1.形成条件:石灰岩广布;高温多雨的气候;流水的溶蚀作用显著。
喀斯特地貌:又叫岩溶地貌。
2.按岩石成因类型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海洋沉积)沉积岩特点: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
分布地区:地形区:云贵高原省份:云南(滇)、贵州(黔或贵)、广西(桂)3.喀斯特溶蚀地貌:溶沟.洼地.石芽.石林.峰丛.峰林.孤峰.溶斗.溶洞、天坑. 喀斯特沉积地貌:石钟乳.石笋.石柱.钙华4.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流水溶蚀作用)地形崎岖;(地表水渗漏严重)地表水贫乏;(岩石溶蚀显著)土层薄,石漠化严重。
喀斯特地貌高中地理
喀斯特地貌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地貌类型,以岩溶作用为主要形成过程。
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喀斯特地貌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一些与喀斯特地貌相关的高中地理知识。
1. 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由于地下水在含有溶蚀性岩石(如石灰岩、石膏岩等)的地区发生溶蚀作用而形成的。
水通过渗透、流动和溶解作用,溶解岩石中的溶质,形成溶蚀洞穴、地下河流、地下溶洞等地貌特征。
2. 喀斯特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具有明显的特征,包括溶蚀洞穴、地下河流、地下溶洞、地表塌陷、喀斯特平原、喀斯特盆地等。
其中,溶蚀洞穴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特征,形成于地下溶蚀作用,有着独特的地貌景观。
3. 喀斯特地貌分布: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特别是石灰岩地区。
在中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贵州、广西、云南等地,
其中贵州的喀斯特地貌被称为中国喀斯特之乡。
4. 喀斯特地貌的资源价值:喀斯特地貌不仅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还蕴含丰富的资源价值。
喀斯特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丰富,供应了周边地区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水源。
此外,喀斯特地区还富含矿产资源,如石灰石、铝土矿等,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5. 喀斯特地貌的保护与利用:由于喀斯特地貌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对其保护和合理利用成为地理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在喀斯特地区,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恢复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可持续发展。
这些是与高中地理学科中的喀斯特地貌相关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地貌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是指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被水溶解或重新沉淀,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地貌。
我国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喀斯特地貌主要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其中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因流水侵蚀作用而成,而地下喀斯特地貌则是因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河流地貌是指河流在不同地段形成的不同地貌类型。
河段可分为上游、中下游和河口段。
常见地貌类型有V形河谷、多发育冲积平原和三角洲等。
风沙地貌是指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地貌。
主要分为风沙侵蚀地貌和风沙堆积地貌,常见地貌类型有风蚀柱、风蚀蘑菇和雅丹等。
海岸地貌是指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主要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常见地貌类型有海蚀崖、海滩和沙坝等。
第二节地貌的观察喀斯特地貌的分布与岩石的可溶性密切相关。
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河流地貌的地貌类型与河段位置有关,如V形河谷多见于上游,多发育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则多见于中下游和河口段。
风沙地貌的分布与气候、植被等因素有关,多分布于西北地区以及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
海岸地貌的形成与海浪等作用密切相关,常见的地貌类型有海蚀崖、海滩和沙坝等。
观察地貌需要注意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因流水侵蚀作用而成的,而地下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则是因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同时,喀斯特地貌的发育与岩石的可溶性密切相关。
此外,风沙地貌的分布与气候、植被等因素有关,多分布于西北地区以及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同时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也会影响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
具体影响因素包括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水分条件、水的酸性等。
岩石的可溶性越强,喀斯特作用的空隙和裂隙就越大,透水性也会更强。
水的溶蚀力则受二氧化碳含量、有机酸含量、无机酸含量等因素影响。
喀斯特地貌知识点
喀斯特地貌知识点喀斯特地貌知识点喀斯特地貌是地质学中的一个术语,它指的是在石灰岩等溶蚀岩中形成的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丰富多彩,涵盖了洞穴、岩溶塔、溶洞湖、地下河等众多自然景观。
在这里,我们将了解一下喀斯特地貌的基本概念、形成原理、发展过程以及相关的自然现象和景观。
一、基本概念1. 喀斯特地貌的定义喀斯特地貌是指由酸性水体对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而形成的地貌类型。
2. 喀斯特地貌的分类根据地表形态和溶洞分布情况等不同特征,喀斯特地貌可分为洼地型、岩溶尖峰型、岩溶洞穴型、峡谷峭壁型等多种类型。
二、形成原理1. 石灰岩的溶解石灰岩中含有大量的方解石和白云石等可溶性物质,而地下水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溶液,反复渗透到石灰岩中,加速其溶解和糜化。
2. 溶解和沉积的平衡当岩石的溶解速度和沉积速度达到一定平衡时,就会出现各种喀斯特地貌形态。
三、喀斯特地貌的发展过程1. 喀斯特地貌的初期阶段在最初的阶段,地表会出现众多小型陷洼,地下水一般通过小缝隙或是沿着石灰岩层面流动而形成。
2. 喀斯特地貌的中期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地下水开始形成大型的洞穴和洞室,形成地下河道,营造出壮观的溶洞景观,同时,地表的凹陷也逐渐变得更加明显。
3. 喀斯特地貌的成熟阶段成熟阶段的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洞穴、地下河道、露天洼地和丘陵、峡谷和山峰等各种地形景观构成了一个多彩的喀斯特世界。
四、相关的自然现象和景观1. 喀斯特地下河喀斯特地下河是指在岩溶区形成的地下水河道。
2. 喀斯特溶洞喀斯特溶洞是由地下水在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中溶解形成的大型空洞。
3. 喀斯特溶洞中的石笋石柱喀斯特溶洞中的石笋石柱是由地下水在溶洞内沿着洞顶或洞壁滴落形成的石柱状的物体。
4. 喀斯特岩溶塔喀斯特岩溶塔是由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溶蚀形成的尖峰状的地形。
五、总结综合来看,喀斯特地貌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地貌类型,具有形态多样、地貌风貌奇特、景观壮观、科学价值高等特点。
【考点】新人教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四章地貌 知识点讲义 总结
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2.中国主要分布地区: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分布最广泛。
3.主要喀斯特地貌及特征4.喀斯特作用的强弱及其影响因素5.喀斯特地貌的影响二、河流地貌1.河流从源头到河口,可分为上游、中游、下游、河口段。
2.不同河段的地貌特征3.以景观图和剖面图来掌握河流地貌的类型及成因4.河曲与牛轭湖:在地势平缓地区,常见呈“S ”形河道,其在洪水泛滥时,易形成牛轭湖。
5. 河曲的形成(1)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惯性离心力。
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
如下图:河段 流经地区 特 征上游 山区 呈“V ”形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中游 平原地区 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发育较为宽广的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多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下游 平原地区 河道呈“S ”形,多牛轭湖河口段 入海或入湖处多发育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沉积物颗粒较细(2)结合“凹凸”二字理解凹岸和凸岸下图把文字的形状和河岸形态联系起来,便于记忆,也不易混淆。
6.河流阶地(1)定义: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2)形成7.河流堆积地貌及颗粒物分选性的分析河水流速减慢,导致泥沙堆积,在堆积时,颗粒大、密度大的总是先堆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堆积,因此顺着河流流向,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8.利用水系、水文特征判断流域的地形特征(1)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河流往往从高处流向低处。
(2)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判定地形类型水系的特征与河流支流的汇入直接相关,而支流的发育与形成受地形限制。
高考喀斯特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考喀斯特地貌知识点总结喀斯特地貌是地球上独特的地质现象之一,拥有丰富的地貌景观和重要的地质价值。
在高考中,喀斯特地貌是地理科目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本文将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特征、分布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考生提供一份全面的知识总结。
一、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源于地下溶蚀作用。
当地下水渗入岩石中时,会与岩石中的溶解性矿物质发生反应,溶解掉部分岩石,形成溶洞。
随着时间的推移,溶洞逐渐扩大,形成喀斯特地貌。
二、喀斯特地貌的特征1. 洞穴:喀斯特地貌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洞穴的形成。
这些洞穴有不同的形状和规模,其中一些洞穴内部因为溶洞的渗水和落水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独特的地质景观。
2. 断崖:喀斯特地貌的地表特征之一是断崖。
由于地下溶洞的坍塌,造成地表塌陷,形成了峭立的岩石崖壁,给人以视触双感。
3. 江河地貌:在喀斯特地区,由于地表水难以形成地表流动,水通过地下洞穴或裂隙断层流动,形成了堰塞湖、地下河等江河地貌。
三、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世界的喀斯特地区,如中国的桂林、贵州黔南等地,马来西亚的林梦岛、巴里望岛,以及斯洛文尼亚的普雷德约、巴尔顿等地。
四、喀斯特地貌与人类的关系1.旅游资源:由于喀斯特地貌独特的地貌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前来观光。
这为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2.人类活动:然而,喀斯特地形的不稳定性也给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地理条件相对闭塞,部分喀斯特区域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交通、水资源、农业等方面存在难题。
3.环境保护:喀斯特地貌是生态脆弱区域,人类活动对其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
建设合理的保护措施,保护好喀斯特地貌的生态环境,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喀斯特地貌是地球上独特而重要的地质现象之一。
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特征、分布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和高考备考都是至关重要的。
喀斯特知识点总结
喀斯特知识点总结1. 起源喀斯特地貌的起源主要与地下水侵蚀石灰岩有关。
石灰岩是由碳酸钙组成的,具有较强的可溶性。
当地下水穿过石灰岩层时,会侵蚀溶解石灰岩,使石灰岩层下方形成大量的溶洞、喀斯特洞穴和地下河流等地质现象,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2. 形态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溶洞、钙化池、地下河、排水系统、地下河谷、喀斯特风光等。
溶洞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景观之一,它是由于地下水侵蚀产生的天然洞穴。
钙化池是指地下水流经石灰岩层后,带走了石灰岩中的溶解物质,流到地表后形成的石灰岩沉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质景观。
地下河谷是由地下水侵蚀形成的地下溶洞,在地表下方形成了一条长而宽的地下河谷。
喀斯特风光是指喀斯特地貌所呈现的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其特点是多山、多水、多洞和多峡,形成了一幅美丽、壮观的风景画。
3. 生态喀斯特地貌生态系统的特点是物种丰富多样、群落结构复杂、数量稀少、功能丰富。
喀斯特地貌中的石灰岩溶洞是物种多样性和个体数目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它既是生物的避难所,又是物种的繁殖场所,对保护和维持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有重要意义。
喀斯特地貌的地下水系统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维持喀斯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4. 保护喀斯特地貌的保护工作主要包括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对地表植被的保护、对地下生态系统的保护、对人类活动的限制等方面。
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是喀斯特地貌保护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影响到地下水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地表植被的保护是对喀斯特地貌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方面,它对于维持地下水资源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地下生态系统的保护也是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维持喀斯特地貌生物多样性的稳定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喀斯特地貌是一种独特而美丽的地质现象,它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生态价值。
通过加强对喀斯特地貌的保护和科研工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这一独特的地球自然景观。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喀斯特地貌的保护和科研工作,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丽、和谐的地球家园。
2025届高中地理复习第32课喀斯特地貌
第32课喀斯特地貌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1.结合图文材料,识别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类型。
2.结合不同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描述其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
3.结合资料,说明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喀斯特地貌的意义。
必备知识梳理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_岩石,如_等。
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_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2.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_、贵州、_等地。
3.类型及地貌特征(1)地表喀斯特地貌地面高低不平,常常呈锥状耸立,(2)地下喀斯特地貌岩溶水沿洞壁或倾斜的洞顶向下沉淀而成,[特别提醒]喀斯特作用的基本特征喀斯特作用是外力作用的一种化学反应过程,其特征表现为发展过程中的“三主三辅”,即以地下水为主,以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为主,以机械过程为辅;以溶蚀为主,以淀积为辅。
【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喀斯特地貌形成及影响1.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三个条件2.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3.喀斯特地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喀斯特地貌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典例][2020·江苏卷,节选]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A.①B.②C.③D.④[解题能力培养][答案][2024·河北邢台名校联盟开学考试]下图为喀斯特地貌区的不同景观。
据此完成1~2题。
1.按照地貌的发育阶段,排序正确的是()A.甲丙丁B.乙甲丁C.丁丙甲D.丁丙乙2.不同环境下地貌特征不同,我国北方地区岩溶地貌() A.与地表相比,地下溶洞较发育B.常见大规模落水洞、漏斗C.地表多碳酸钙盐渍侵蚀凹槽D.岩溶层地下水矿物质含量低随堂巩固训练[2023·新课标卷]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
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如图)。
喀斯特地貌知识点
喀斯特地貌知识点喀斯特地貌是指石灰岩等溶蚀岩在雨水等自然水力及地下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地貌形态。
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全球各个地区,包括中国的桂林山水、中国台湾的花莲七星潭、美国的卡尔斯巴德洞穴、法国的普罗旺斯、克罗地亚的普利特维野生公园、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莱纳河谷等地。
在这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独特的地貌景观,如天坑、岩溶峰林、地下溶洞等。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溶蚀作用密切相关。
石灰岩在水的侵蚀作用下,岩体内的溶解介质溶解掉岩石中的钙质,形成了水溶液,这种水溶液具有很强的溶解能力,可以将石灰岩中的钙溶解成离子。
在岩壁上很容易出现亮面痕迹。
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这些岩石最终被溶解损失,形成了一些天坑。
此外,石灰岩也可以在地下形成洞穴和溶洞。
雨水从地表渗入地下,形成洞穴和溶洞,并通过地下水流将钙溶解成离子,这些离子在水中不断积累,最终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地下水体,如地下河流、地下湖泊等。
这些地下水体也是喀斯特地貌的标志之一。
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喀斯特地貌的特点是岩溶地貌中最为典型的,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天坑,此外还有岩溶峰林、地下溶洞等。
天坑是因为地下溶洞颠覆垮塌而形成的大型地表凹陷,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有的最深可达数百米,最宽可达一公里以上。
岩溶峰林则是由于石灰岩的不同硬度造成的不同侵蚀速度,形成了像林木一样的奇特地貌景观。
地下溶洞是水侵蚀下形成的地下空间,如纳斯卡平原著名的卡尔斯巴德溶洞,洞穴内有大量的钟乳石和石笋,形态奇特,颇受游客喜欢。
喀斯特地貌的旅游价值由于喀斯特地貌具有独特的地貌景观和自然环境,因此成为了许多旅游胜地。
喀斯特地貌地区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游览区和溶洞等。
桂林山水、花莲七星潭、卡尔斯巴德洞穴等景区都是喀斯特地貌旅游的著名景点。
对于游客来说,喀斯特地貌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美好的生态环境,因此也需要我们保护好生态环境。
喀斯特地貌的意义喀斯特地貌的意义较为复杂,它不仅仅是一种地貌景观,更是一种自然环境的综合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复习:喀斯特地貌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复习:喀斯特地貌
前言: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提高同学们的复习效率,下面由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复习:喀斯特地貌,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
简介: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称岩溶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
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
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
②硫酸盐类岩石( 石膏、硬石膏和芒硝 )。
③ 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
总面积达 51×106 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
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
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
牙买加等地。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
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
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
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
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
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
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
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
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
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喀斯特地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可以开发利用。
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气体,有医疗价值。
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沉积矿产较为丰富,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喀斯特地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