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详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气温的变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课时气温的变化【教学目标】1.学会绘制气温曲线,掌握气温曲线图的阅读技巧。
2.利用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运用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气温曲线图的判读技巧。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话题导入:由天气预报中新增加的穿衣指数说起,让学生认识到气候的变化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
所以,了解气温变化的有关知识十分必要。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认识气温的变化【自主探究】1.学生依据切身的感受独立思考:我们应如何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2.针对学生众说纷纭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本P53页内容,作出小结:人们了解气温一般关注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及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3.学生读P53页图3.10及有关文字内容,了解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日平均气温:把一天四次(2时、8时、14时、20时)测得的气温值相加,再除以4,就得到当天的日平均气温。
月平均气温:把一月中的日平均气温相加再除以当月的天数,就是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把一年中的月平均气温相加再除以12,就是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
4.绘制气温曲线图是分析气温变化的重要手段,学生要独立完成课本P54页活动1。
【合作探究】学会利用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
1.学生分组读图3.11,完成以下任务:看一看:(1)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2)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学生观察到的规律是: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学生读课本P53页图3.12中的文字说明,完成以下任务:(1)看一看:一年中,北半球气温什么是时候最高?什么时候最低?(2)想一想:①同一区域同一时间,海洋与陆地情况是否一样?②同一时间,南北半球是否一样?学生归纳: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南半球正好相反,一年中,陆地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知道气温的观测方法,了解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等概念。
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并读出气温的变化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交流气温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实例,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体会气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通过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提高学生的绘图和读图分析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2、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学习地理的乐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分析和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难点: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天气预报,我想请一位同学当一当天气预报员,给大家播报一下今天我们益阳和沅江的天气。
这位同学播报得非常好!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气温这个词,人们也十分关心一天的气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板书: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二、讲授新知----气温的变化1、气温与生活既然人们都很关心气温,那么气温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请仔细看图,谈谈你的发现。
学生谈发现难怪人们那么关心气温,老师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我现在教室的气温,谁能告诉我?你们为什么不能呢?那需要什么测量工具呢?哦,温度计。
2、气温的测量请大家认真阅读书54页的阅读材料,思考下例问题:气温观测的一般要求距地面气温观测的一般仪器是 ,计量单位是。
气温观测的一般时间和次数是了解了气温的测量,以后大家只要有了温度计就可以自己测量气温了。
刚好老师带来了几支温度计,大家测测现在教室的气温是多少?如果我测出了一天不同时间的气温值,那么我想知道这天的日平均气温,该如何计算呢?3、气温的变化A、气温的日变化气温是不断变化的。
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作气温日变化。
人教版七上《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教案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读等温线模式图,将等温线读图规律应用于实际等温线图的阅读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运用地理图表进行地理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难点:掌握等温线图的读图方法
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同一纬度,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夏季相反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气温分布的这三条规律分别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
(课件)
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纬度因素
气温分布规律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海陆因素
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地形因素
板书
设计
二气温的分布
小组得分
由等温线的特点引申到所有等值线的特点
回忆等高线的分布规律,数值的变化与等高线的疏密代表什么含义?由此探索等温线的闭合中心与疏密代表的含义。
读等温线模式图
1、等温线闭合代表的气温中心
2、等温线疏密表示温差大小
3、等温线延伸方向说明气温数值的变化方向
4、等温线凹凸判断温度值的高低(学案第二题)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案第三题,结合世界年平均气温图、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由组长分配小组成员探究的问题,最后由组长汇总本小组探究结果,限时5分钟。
教学
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
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过渡
提问
学生活动
探索规律
判读
小组探究
归纳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 气温的分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气温的分布【教学目标】1.学会读等温线图。
2.利用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等温线图的判读技巧。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设问导入:利用气温曲线图可以分析气温的时间变化。
那么要了解气温的空间分布,我们又应该使用什么手段呢?由此引入等温线。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认识气温的分布【自主探究】1.引导学生回忆等高线图阅读的要领,想一想怎么阅读等温线。
教师点拨:等温线图与等高线图都属于等值线图,其制作原理类似,特征类似。
2.学生读课本P55页图3.16,思考:我们通过阅读等温线图,可以分析某个区域气温分布的哪些信息?学生归纳:(1)依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可以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
例: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存在温差。
(2)依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可以判读气温差异的大小。
例: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大。
(3)依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可以判读高低温中心的分布。
例:中心气温低,表示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
(4)依据等温距(即任意两条相邻等温线的数值差),可以估算某一地点的温度值范围。
3.学生读课本P56页图3.18,完成图中的活动,认识气温随海拔垂直变化的规律。
教师点拨: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C。
【合作探究】1.同桌同学合作,读课本P56页,图3.17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全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1)教师先引导学生从图上读取以下信息:①图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呈现什么特征?学生回答:大致与纬线平行。
②图中20°C等温线,-10°C等温线大约在什么位置?学生回答:20°C等温线在南、北回归线附近;-10°C等温线在南北极圈附近。
③南北半球,哪一个半球的等温线更平直?同一条等温线经过海洋和陆地的时候情况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南半球的等温线更平直。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中心素养】综合思想、天文实际力【课标要求】1.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散布图,归结世界气温散布特点。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艺1.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2.会计算: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平和年平均气温。
3.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散布图,归结世界气温散布特点。
进程与方法经过对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散布规律的剖析,运用先生掌握天文事物散布和开展变化的的基本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成片面、综合看效果的才干和习气。
【重点与难点】1.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2.世界气温的散布规律。
【教学方法】入手操作、读图剖析。
【课时布置】2课时【教学进程】一、情形导入春节时期,家住哈尔滨的小明和家人去海南过年。
离家的时分,他们的家乡正是一片冰天雪地,因此都带了许多衣物。
但是到了海南一看,这里居然暖和如春,四处鸟语花香。
为什么哈尔滨和海南的气温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测量气温的呢?二、新课学习〔一〕气温的变化视频: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散布1.气温定义: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
工具:温度计、百叶箱单位:℃〔摄氏度〕2.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平和年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把8时、14时、20时、2时测得的气温相加,再除以4月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相加除以这个月的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中的月平均气温相加除以123.气温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作气温日变化讨论:依据生活阅历,说说一天当中最高、最低气温区分出如今什么时分?观察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得出:最高气温出如今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如昔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4.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变化,叫作气温年变化思索:根椐生活阅历,说说一年当中最高月平均气平和最低月平均气温各出如今什么月份?观察北半球某陆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北半球某陆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得出:北半球陆地上7月最高、1月最低;北半球陆地上8月最高、2月最低。
人教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中心素养】综合思想、天文实际力【课标要求】1.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散布图,归结世界气温散布特点。
【教学目的】1. 知道有关气温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等。
2. 学会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 依据世界年平均气温散布图,1月、7月平均气温散布图总结气温的散布规律。
4. 结合气温的散布规律,剖析影响气温散布的要素。
【教学方法】比拟法、计算法、探求讨论法【教学进程】导入新课阅读下面图文资料,从藏袍的穿着上,你能体会到气温的变化吗?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气温在不时变化。
明天我们就来学习气温的变化与散布。
提问:什么是气温?气温----大气的冷热水平。
气温的单位:记做〝℃〞,读作〝摄氏度〞。
指点先生阅读资料P54〝气温的观测〞停止思索回答。
提问:〔1〕气候观测中的气温是离空中多高处的气温?〔2〕气候观测用到哪些工具?〔3〕百叶箱起什么作用?〔4〕人工观测普通在什么时间停止?〔通常一天要观测四次气温,普通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观测。
〕先生回答后,教员点评。
义务1 计算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教员解释概念,日平均气温=一天中屡次观测值的平均值;月平均气温=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年平均气温=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指点先生读图3.10日平均气温提问: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区分是多少?怎样计算日平均气温?〔8+16+12+4〕÷4=10℃先生回答后,教员追问,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如何计算?义务2 知道气温日变化规律,计算气温日较差。
教员提问,依据生活阅历,说说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如今什么时分?气温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
人教版七年级上教学设计《第三章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人教版七年级上教学设计《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 教材分析《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节地理课。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图表和实例,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气温的分布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了解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气温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对气温变化与分布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广泛,对于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容易产生好奇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温变化的原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表、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环境、关注气候变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2.难点:气温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气温变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气温变化的原因。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4.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课件,明确教学环节和时间分配。
3.准备好地图、地球仪等教学工具。
4.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气温变化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世界各地的雪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气温会有这么大的差别?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介绍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总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温观测的相关知识,能计算某地的日平均气温和气温年较差。
2.能够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过程与方法1.运用气温日变化曲线,说出某地一天之内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能计算气温的日较差。
2.运用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说出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能计算气温的年较差。
3.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4.阅读北半球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不同地区气温的季节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善于讨论、思考、探究、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阅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和年变化曲线,说出最高(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2.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3.总结全球气候分布的规律一、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做一回小小天气预报解说员,思考:哪些人类活动受到气温的影响呢?(1)什么是气温生活中怎么才能听到或读到气温这个词(2)如何观测气温(3)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还需要知道什么气温?指导学生读图日平均气温提问: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是多少怎样计算日平均气温指导学生读图气温日变化提问:(1)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间?(2)什么叫气温日较差?计算图中的气温日较差。
口算:快速算出课件中红色方框内的气温日较差一天中,__________气温最低,然后气温逐渐上升,_________气温最高,随后气温逐渐降低。
承转: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得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用类似的方法,可以求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
2.气温年变化指导学生读图气温年变化提问:(1)图中横轴和纵轴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2)图中最高气温是多少出现在哪个月份(3)图中最低气温是多少出现在哪个月份(4)图中气温年较差(月最高气温与月最低气温的差值)是多少?思考:陆地和海洋年均温的比较(以北半球为例)课堂探究一:绘制气温曲线图时间/123456789101112月气温/℃①把握图幅大小及纵坐标温度差值的大小,横坐标12个月份的间隔要适当。
人教版 七年级 地理 上册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气温的分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气温及其测定的方法;能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规律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认识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初步学习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情感、意志和价值观:联系生活中的常识,培养关注生活的意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气温的年际变化规律;学会简单的气温曲线图难点: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早上上学时,感觉很冷,但到中午时,又会感觉很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气温这个词我们很熟悉,但究竟什么是气温?气温为什么会变化呢?它的变化有规律吗?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二)、讲授新课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师:引导学生读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及图3.13“百叶箱”。
提问:什么是气温?一般用什么仪器来测量气温?它的单位是什么?教师:出示温度计,注意上面的刻度值。
引导学生读教材图3.10°日平均气温”:请读出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你会计算该地的日平均气温吗?学生:读数时要认真,学生计算后对照右边的日平均气温,总结一下自己的计算过程教师:讲解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将此方法和自己归纳的方法作对比,加深对日平均气温的理解。
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学生:日平均气温=四次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教师从图中可看出观察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
需要给学生说明每日观察的次数是根据需要而确定的。
然后思考怎样以类似的方法,求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请归纳写出日、月、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学生:月平均气温一某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教师总结: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我们常用到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一、气温的变化1.日变化教师:读教材图3.1“气温日变化”,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气温曲线图的结构:横坐标表示时间(24小时),纵坐标表示气温曲线是不同时刻气温的连线。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 C D.气温季
3.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左右,长江中下游地区海拔接近于海平面,请问 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温差大致为( )
C
A.16
B.20 ℃
C.24℃
D.28 ℃
4.下列关于气温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不同 B.等温线密集处,说明气温差异小 C.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增,南半球等温线由南向北递增 D.全球气温分布规律是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份
图3.14 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
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2.读图3.15,完成下列要求。 (1)读出最热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22 ℃, 7月
(2)读出最冷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等温线像这样呈 封闭形状时,如 果中心气温低, 表示这里是低温 中心;反过来, 就是高温中心。 等温线密集的地 区,气温差异大。
- 14℃
-12℃
- 10 ℃
℃ -8
-6℃
等温线大致沿 东西方向延伸, 说明南北方向 存在气温差异。
℃ 12
-8℃
-4℃
-4℃ -2℃
2℃
等温线稀疏的地 区,气温差异小。
8时
14时
20时
2时
日平均气温
图3. 10 日平均气温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用类似的方法,可以求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 (8 ℃ +15 ℃ +12 ℃ +5 ℃) ÷4 = 10℃
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气温在不断变化。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 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作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叫作气温年变化。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目录
• 气温的变化 • 气温的分布 • 温度带 • 练习与思考
01 气温的变化
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01
02
0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早晨气温逐渐升高
随着太阳的升起,地表吸 收太阳辐射能逐渐增加, 导致气温逐渐升高。
中午气温最高
在太阳辐射最强的时候, 地表吸收的热量也最多, 导致气温达到一天中的最 高点。
陆地温差大
陆地相对于海洋的热容量较小, 对气温的调节作用较弱,因此陆 地上的温度变化较大。
地形因素对气温分布的影响
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
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对地面 的保温作用减弱,导致气温较低。
山脉对气温的影响
山脉的走向、高度和坡度等因素都会 影响气温的分布,如山脉的背风坡和 迎风坡的气温差异。
气温变化的规律
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轴之间的夹角 导致太阳辐射在赤道附近最强,向两 极逐渐减弱,因此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
大陆性气候地区夏季温度高、冬季温 度低,因此气温年较差较大;而海洋 性气候地区受海洋调节作用影响,气 温年较差较小。
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层厚度减小, 对地表的保温作用减弱,导致气温降 低。
温带地区农业以种植小麦、玉 米等作物为主,人们穿着适中
,房屋保暖性能一般。
亚热带地区农业以种植水稻、 柑橘等作物为主,人们穿着轻
薄,房屋通风性能好。
热带地区农业以种植橡胶、咖 啡等作物为主,人们穿着短袖 短裤,房屋通风性能极好。
04 练习与思考
基础练习题
基础练习题1
请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表示某 地区一月份的气温变化。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学案二(人教版七年级上)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学习目标1.掌握气温的概念及测定气温的方法。
2.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掌握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掌握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学习过程课堂评价一、慧眼识图1.气温日较差:一天中 与 的差。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
2.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均温与最低月均温的差。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陆地上 月最高, 月最低;海洋上 月最高 月最低,南半球 。
二、图说地理1.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 、 。
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1)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 。
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 ,高纬度气温 。
世界的寒极在 洲。
(2)同纬度地带, 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每升高100米,气温 。
参考答案学习过程绘图:以潍坊为例潍坊气温年变化曲线绘图注意事项:1.气温变化曲线为平滑的曲线2.当月的气温表示点在该月份空格的中间位置3.最后填写图名地图大发现:1.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
2.南半球等温线更平直。
原因是: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南半球多为海洋。
3.A区域气温低。
A区域为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4.略课堂评价一、慧眼识图1.最高气温最低气温14时日出前后2.7182相反二、图说地理1.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2.(1)降低高低南极(2)夏(3)下降0.6 ℃。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学案)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气温是变化的,了解气温变化的基本规律。
2、理解有关气温的概念: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年变化、气温的日较差和气温的年较差。
3、会使用气温资料,阅读并绘制气温曲线图,学会判读气温变化规律。
学习重点:目标1、2、3学习难点:目标2、3【问题探究】一、气温的变化1、气温是指的温度。
2、气温的观测:读教材P54“阅读材料”。
⑴测定气温一般用摄氏温标,记做,读做;⑵观测时通常一天要进行次,一般是在8时、14时、时、时观测。
⑶气温观测常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一般放在百叶箱中观测。
3、填表格北半球陆地海洋南半球陆地海洋气温最高的月份气温最高的月份气温最低的月份气温最低的月份4、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20 22 22 23 22 25 26 25 23 24 22 21甲地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16 -8 0 4 9 15 23 22 21 15 5 -7乙地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23 21 15 5 -7 -17 -20 -16 -5 5 15 20丙地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4 0 -4 -8 -15 -22 -27 -22 -15 -6 1 3丁地【课外阅读】1、气温日变化与太阳辐射关系密切一天中早晨的温度最低,随着太阳的升起,大气开始吸收来自太阳的热量,气温逐渐上升,但由于阳光是斜射到地面,穿过大气层距离比较长,热量相对损失多,所以我们感觉温度并不太高,随着太阳继续升高,阳光透过大气层的距离变短,热量损失比较少,大地吸收的热量越来越多,地球表面的空气开始变得越来越暖。
到了下午2点钟左右,近地层空气除了太阳的短波辐射外,还吸收了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热,热量达到最大值,气温也达到最高。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学历案-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这一主题将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气温的基本概念、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并掌握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对生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气温变化的能力,形成科学的空间思维方式和严谨的探究态度。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气温的基本概念,理解气温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表、分析数据,学会描述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和热爱,形成科学的空间思维方式和严谨的探究态度。
三、评价任务1. 基础知识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气温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技能评价:通过学生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评价其分析数据和描述变化的能力。
3. 应用评价: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气温计,引导学生回顾气温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2. 新课学习:(1)讲解气温的基本概念及单位。
(2)通过图表展示气温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分析气温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3)学习气温的分布特点,讨论气温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绘制某一地区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并分享分析结果。
4.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习目标的重要性。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气温基本概念及变化规律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某一地区的气温数据,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并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六、学后反思1. 反思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分析自己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3. 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七、教学资源与建议1. 教学资源:准备气温计、气温变化曲线图、地理地图等相关教学工具和资料。
第三章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教材分析本节为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分布两大部分。
前者涉及气温的测量、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温度变化曲线图;后者包括等温线图、气温空间分布规律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但内在脉络清晰明了:观测气温,可以获取到一定量的气温数据,可以对气温数据进行一定的计算和整理。
比如可以绘制出不同时间尺度的气温变化曲线图与不同空间尺度的等温线分布图。
通过对气温日变化、年变化曲线图的判读,可以总结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通过对等温线的判读,可以总结出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二、学情分析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师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生学习的目标。
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索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a.知道气温的观测方法,了解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日较差、年较差的概念。
b.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c.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d.通过绘画气温变化曲线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读图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a.通过分析课文的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和想像能力、推理能力。
b.注重观察、发现、分析、判断、检验这一学习方法的培养,实现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例子,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意识。
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
2.教学手段: PPT、地球仪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每一天都会关注当天的天气情况,那么,每天的天气状况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学生回答)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自己记录的天气状况表格,然后看看,在这个季节里,你们最想知道的是哪一项?是风力,阴天、晴天,还是气温?(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答案不是固定的,只要合理,都应当鼓励与引导,还能调动课堂气氛)现在天气逐渐转凉了,变冷了,气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有关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设计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我们研究的是气候要素之一:气温。
这一部分内容安排简明扼要,弹性大,给教师上课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更重要的是:内容处理的基本模式是地图与活动题配合使用,活动题没有现成的答案,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不是简单地将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先提供素材和信息,(如:先出图,图后附上思考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分析得出合理的推论。
这样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潜能非常有利。
指导学生读图、用图,进而掌握读图的技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能绘制气温曲线图。
(2)了解等温线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通过读图、析图做相应练习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气温给生产和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教学难点:会判读等温线图,并会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五、课型新授课六、教具准备板书、板书笔、教材、课件等七、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复习巩固](1)哪位同学能说说今天的天气状况?(根据实际情况)(2)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短时间,多变:长时间,少变)(3)通常看天气预报的时候,人们最关注的是什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教师小结:通常一提到天气,多数人首先关注气温,这是为什么呢?那时因为气温与我们的关系密切,气温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承转]既然气温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2、学习新课1、气温的变化问题设计:读课本58页,自学完成:(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日变化)(2)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年变化)(3)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时间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详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我们研究的是气候要素之一:气温。
这一部分内容安排简明扼要,弹性大,给教师上课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更重要的是:内容处理的基本模式是地图与活动题配合使用,活动题没有现成的答案,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不是简单地将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先提供素材和信息,(如:先出图,图后附上思考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分析得出合理的推论。
这样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潜能非常有利。
指导学生读图、用图,进而掌握读图的技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能绘制气温曲线图。
(2)了解等温线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通过读图、析图做相应练习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气温给生产和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会判读等温线图,并会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五、课型
新授课
六、教具准备
板书、板书笔、教材、课件等
七、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复习巩固]
(1)哪位同学能说说今天的天气状况?(根据实际情况)
(2)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短时间,多变:长时间,少变)
(3)通常看天气预报的时候,人们最关注的是什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教师小结:通常一提到天气,多数人首先关注气温,这是为什么呢?那时因为气温与我们的关系密切,气温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承转]既然气温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2、学习新课
1、气温的变化
问题设计:读课本58页,自学完成:
(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日变化)
(2)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年变化)
(3)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时间变化。
(4)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叫(气温日较差)
(5)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最低值之差叫(气温年较差)
学生活动:在书中找到答案,划下来并回答问题。
2、探究展示
(1)自主尝试
举例让学生判断: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气温日变化)
冬冷夏热(气温年变化)
问题设计:阅读59页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
气温是用什么仪器测量的,气温观测有哪些规范要求?
教师点评小结:气温的观测基本规范;气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承转]从气温的观测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气温是变化的,凭你的经验,能说出一天中何时气温最高?何时气温最低?一年中哪个月份气温最高?哪个月份气温最低?谚语——午热晨凉,冬寒夏暑,说明气温变化时有规律的,午热晨凉说的是气温日变化,冬寒夏暑说的是气温的年变化。
请看图,来印证我们的感觉是否正确。
问题设计:读图分析
(2)读课本58页图3.11,回答一天中几时气温最高?最高气温是多少?几时气温最低?最低气温是多少?计算气温日较差。
【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多媒体展示:气温的日变化(气温曲线图)
得出气温日变化规律: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两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读课本58页图3.12,回答北半球陆地一年中几月气温最高?几月气温最低?海洋几月气温最高?几月气温最低?计算气温年较差。
【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多媒体展示:气温的年变化(气温曲线图,热带、温带和寒带)
得出气温的年变化规律:不同地区气温的年变化不同;热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的气温年变化大。
学生活动:课本59页,活动:绘制气温曲线图。
完成60页第2题。
教师点评小结: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南北半球因季节相反,所以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总是相反;同一季节,海洋总是比陆地推迟一个月到达最热或最冷,这是因为海洋夏季受热增温速度比陆地慢,冬季降温组度也慢。
[承转]不同地区气温的年变化不同,所以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差异很大。
2、气温的分布
问题设计:读课本60页,自学完成:
(1)气温的分布,通常用(等温线)图表示。
(2)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3)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1)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地形差异: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4)世界上最热的是(非)洲,最冷的是(南极)洲
学生活动:在书中找到答案,划下来并回答问题。
【合作探究、展示质疑】
多媒体展示:等温线图,了解等温线图的各知识点,及说出与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看图找答案,通过前几章等高线地形图的学习知道: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温度相同;低温中心,高温中心;等温线的疏密。
教师小结补充:阅读等温线图,我们可以分析世界或某个区域气温分布的规律。
通常根据等温线的延生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
等温线密集,差异大,等温线疏松,气温差异小;如果等温线闭合,中心气温低位低温中心,反过来为高温中心。
多媒体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观察:从赤道向两极气温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变化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地图,提醒阅读地图的三要素。
学生得出结论:赤道气温高,两极气温低。
原因是赤道是低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热量多。
教师小结补充:气温从赤道往两极是越来越低。
这是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在地球上不同地区获得的太阳热量是不同的;在赤道地区由于纬度低获得的多,而两极地区纬度高获得的少(纬度因素)
引导学生从图中找信息,找规律,得结论。
读课本61页图3.17,完成:
(1)在山地和丘陵,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多少℃?(0.6 ℃)(地形因素)
(2)南北半球的等温线哪个比较平直,哪个比较弯曲,为什么?(南半球,海洋
面积大,气温差异小)
(3)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和海洋哪个气温高,冬季呢?(陆地、海洋)(海陆因素)
(4)哪个大洲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最低?(非洲、南极洲)
学生读图回答,教师给予点评,回答正确的给予肯定,对于不准确或错误的答案,进行原因的分析,指出问题的所在,加以指正。
多媒体再次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引导学生总结气温分布规律。
重点指出青藏高原和周围大陆气温的不同是地形因素。
气温分布规律。
以顺口溜形式总结,使学生便于记忆。
气温分布有差异,低纬高来高纬低;
冬暖夏凉是海洋,冬冷夏热是陆地,
地势高低也影响,相差6℃每千米。
3、提升检测
A ___北温__带
B __热__带
C __南寒__带
得出:
热带:全年高温;温带:四季分明;寒带:终年严寒
八、课堂总结
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还要使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变化叫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年变化。
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分布有差异: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纬度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海陆差异);在山地和丘陵,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
九、布置作业
1、完成填充图册相关的内容
2、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十、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