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常见手术切口

合集下载

两种妇产科手术切口缝合方法的比较

两种妇产科手术切口缝合方法的比较
意 . 总结 报道 如下 : 现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般 资 料 .
3讨 论
手 术切 口 的 良好愈 合 和术 后 美 观受 到 医 务工 作 者 日益 广 泛 的关注 , 性 患者 由 于下腹 部脂 肪 层 较厚 容易 引起 液化 女
导致 切 口延期 愈合 , 因此 优越 的缝合 技 术 和方法 显得 尤 为重 要 。皮肤 及皮 下 脂肪 层 的缝合 是影 响切 口愈 合 的关键 。传
f5: . 1) 51
『1 杨亚 光 , 云 志 , 爱 臣 . 产 科 腹 部 切 1连 续 缝 合 18例 『. 国 妇 幼 6 杨 张 妇 5 1 2 J中 ] 保 健 . 0 ,1 ) 7 2 62 ( :1 . 0 8 15
( 收稿 日期 :0 0 0 — 8 2 1— 7 2 )
20 1 第 卷 3 0 年2 7第 4 1 月 期
・医护 论坛 ・
两种妇产科手术切 口缝合方法 的比较
陆 叶
( 广东 省 江 门市妇 幼保健 院 , 东 江 门 广
590 ) 2 0 0
『 摘要】目的 : 探讨 腹部 耻骨 联合 上横 切 口皮 内缝 合方法 在妇 产 科手 术 中 的运用 价值 及 其 临床 意 义 。方法 : 下腹 部 将 耻 骨联 合上 手术 横 切 口采用 皮 内连 续缝 合 方法 (2 1 0例 ) 与传 统 的皮 肤皮 下 脂肪 层 全 层或 分 两层 缝 合 方法 (2 1 0例 )
f 考文 献】 参
[] 黄小 英 , 琳 , 筑 , . 1 彭 王 等 华利 康 可 吸 收合 成 线 用 于 妇 产 科 剖 腹 手 术 皮 内 美 容 缝 合 临 床 观察 [1 J. 1 研究 ,0 742 ) 3 临床 2 0 ,(3: . 2 I] 包 碧 惠 , 志 玲 , 朝 丽 , . 产 科 腹 壁 横 切 口皮 肤 缝 合 的 探 讨 Ⅲ . 2 杨 王 等 妇

妇产科侧切缝合实训报告

妇产科侧切缝合实训报告

一、引言会阴侧切缝合术是妇产科产房中常见的一种手术操作,是产科医生和助产士的基本功之一。

缝合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妇产后伤口的愈合质量,对减轻产妇痛苦、促进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我们的临床操作技能,我们参加了妇产科侧切缝合实训,以下是实训报告。

二、实训目的1. 掌握会阴侧切缝合术的操作步骤及技巧。

2. 了解缝合材料、器械的使用方法。

3. 提高无菌操作意识,确保手术安全。

4. 提高与产妇的沟通能力,确保产妇舒适。

三、实训内容1. 会阴侧切缝合术的理论知识(1)会阴侧切缝合术的定义:会阴侧切缝合术是指在分娩过程中,为了缩短第二产程,减少胎儿窒息的风险,对会阴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后,用手术刀在会阴部做一横切口,缝合后使产道变宽,便于胎儿顺利通过。

(2)会阴侧切缝合术的适应症:胎儿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产程延长、胎儿肩难产、产妇会阴部皮肤弹性差等。

(3)会阴侧切缝合术的禁忌症:产妇患有血液系统疾病、严重感染、心脏病等。

2. 会阴侧切缝合术的操作步骤(1)术前准备:核对产妇信息,了解手术指征,向产妇解释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取得产妇同意。

术前备皮,做好会阴部消毒。

(2)局部麻醉:采用神经阻滞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3)切口:用手术刀在会阴部做一横切口,长度约为4-5cm。

(4)缝合:用可吸收线或不可吸收线进行缝合,注意缝合间距、深度、松紧度。

(5)术后处理:观察产妇生命体征,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感染。

3. 会阴侧切缝合术的注意事项(1)术前充分沟通,取得产妇同意。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3)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器械。

(4)注意缝合间距、深度、松紧度。

(5)术后观察产妇生命体征,预防感染。

四、实训过程1. 术前准备:熟悉手术流程,核对产妇信息,向产妇解释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

2. 局部麻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局部麻醉操作。

3. 切口: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会阴侧切操作。

4. 缝合: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缝合操作,注意缝合间距、深度、松紧度。

最新妇产科手术分级

最新妇产科手术分级

最新妇产科手术分级妇产科手术分级如下:四级手术:1.宫腔镜下腹腔镜下诊刮术2.宫腔镜下子宫纵膈切除术3.宫腔镜Ⅱ型粘膜下肌瘤切除术4.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5.宫腔镜下子宫腔异物取出术6.宫腔镜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7.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三级手术:1.腹腔镜下卵巣肿瘤剥除术2.腹腔镜下卵巢襄肿剥离术3.腹腔镜下附件切除术4.腹腔镜输卵管切除5.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胎术6.腹腔镜下输卵管部分切除术7.腹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8.腹腔镜下输卵管襄肿摘除术9.腹腔镜下输卵管造口术10.DSA下输卵管通液术11.宫颈高频环形电切刀术(Leep)12.宫腔镜下宫颈息肉摘除术13.经宫颈肿瘤切除术二级手术:1.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2.宫腔镜检查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4.宫腔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5.经宫颈肌瘤摘除术6.子宫全部切除术7.筋膜内子宫切除术8.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9.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切除术10.子宫阴式切除术11.前后壁修补术12.前壁修补术13.后壁修补术14.女性盆腔脓肿切开引流术15.会阴撕裂修补术(产科近期)16.撕裂修补术(产科近期)17.卵巢囊肿切除术18.卵巢肿瘤切除术19.卵巢部分切除术20.卵巢囊肿剥离术21.卵巢切除术,单侧备注:以上手术名称和级别仅供参考,具体手术级别应根据医院和医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下面是妇产科手术的分级列表。

手术名称和级别如下:四级手术:1.宫腔镜下腹腔镜下诊刮术2.宫腔镜下子宫纵膈切除术3.宫腔镜Ⅱ型粘膜下肌瘤切除术4.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5.宫腔镜下子宫腔异物取出术6.宫腔镜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7.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三级手术:1.腹腔镜下卵巣肿瘤剥除术2.腹腔镜下卵巢襄肿剥离术3.腹腔镜下附件切除术4.腹腔镜输卵管切除5.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胎术6.腹腔镜下输卵管部分切除术7.腹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8.腹腔镜下输卵管襄肿摘除术9.腹腔镜下输卵管造口术10.DSA下输卵管通液术11.宫颈高频环形电切刀术(Leep)12.宫腔镜下宫颈息肉摘除术13.经宫颈肿瘤切除术二级手术:1.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2.宫腔镜检查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4.宫腔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5.经宫颈肌瘤摘除术6.子宫全部切除术7.筋膜内子宫切除术8.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9.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切除术10.子宫阴式切除术11.前后壁修补术12.前壁修补术13.后壁修补术14.女性盆腔脓肿切开引流术15.会阴撕裂修补术(产科近期)16.撕裂修补术(产科近期)17.卵巢囊肿切除术18.卵巢肿瘤切除术19.卵巢部分切除术20.卵巢囊肿剥离术21.卵巢切除术,单侧请注意,以上列表仅供参考,具体手术级别应根据医院和医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妇产科手术分级目录

妇产科手术分级目录
三级
112
阴道建造术
三级
113
阴道缝合术
三级
114
阴道小肠疝修补术
三级
115
外阴病损切除术
三级
116
外阴肿瘤切除术
三级
117
会阴病损切除术
三级
118
会阴肿瘤切除术
三级
119
阴蒂切除术
三级
120
阴蒂部分切除术
三级
121
女性盆腔病损切除
三级
122
女性盆腔肿瘤切除
三级
123
女性盆腔脓肿切开引流术
三级
124
二级
250
输卵管切断术
一级
251
输卵管结扎术,双侧
一级
252
单侧输卵管结扎术
一级
253
输卵管通液术
一级
254
输卵管灌气术
一级
255
输卵管抽吸术
一级
256
输卵管扩张术
一级
257
微波治疗宫颈损害
一级
258
子宫活检
一级
259
子宫韧带活检
一级
260
人工流产,刮宫(扩宫)
一级
261
刮宫(扩宫)术,产后或人流后
二级
182
子宫病损切除术
二级
183
子宫肌瘤切除术
二级
184
子宫部分切除术
二级
185
子宫次全切除术
二级
186
B超介导下刮宫术,产后或人流后
二级
187
无痛人流术
二级
188
主韧带缩短术
二级
189
圆韧带缩短术

剖腹产诊疗常规

剖腹产诊疗常规

剖腹产诊疗常规简介剖腹产是一种通过手术切开腹部,将胎儿从子宫中取出的分娩方式。

本文档旨在介绍剖腹产的诊疗常规,包括手术前准备、手术过程、术后护理等内容。

手术前准备- 完善产前检查:包括产妇体格检查、产妇病史了解、辅助检查等。

- 评估手术指征:通过对孕妇与胎儿情况的综合评估,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剖腹产。

- 合理安排手术时间:根据孕妇与胎儿的状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时间。

手术过程1. 麻醉:常用全麻、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等方式,确保产妇安全与舒适。

2. 感染防控: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使用消毒器械和无菌手术巾。

3. 切口选择: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上、中、下切腹或T型切口。

4. 子宫切口:常用横向低切口,以减少产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5. 胎儿解剖:通过子宫切口将胎儿取出,注意保护胎儿安全。

6. 胎盘娩出与子宫缝合:对胎盘进行检查并取出,然后进行子宫缝合。

术后护理- 监测产妇病情: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 伤口护理:定期更换敷料,维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

- 产后疼痛管理:根据疼痛程度,适当给予镇痛药物。

- 产褥期护理:定期检查产妇情况,关注产褥期出血情况。

- 产后康复:鼓励产妇进行合理的营养摄入和适当的体力活动。

总结剖腹产是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通过合理的手术前准备、严谨的手术过程和周到的术后护理,可以确保产妇和胎儿的安全与健康。

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和护士应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流程,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产妇康复质量。

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 剖宫产操作规范化专家共识(2017年版)[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7, 52(6): 409-413.2. 刘迪, 徐建军, 邓晓秋, 等. 剖宫产手术对产妇术后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 24(4): 938-940.3. 常春,姚晔,翟静,童方忠. 剖宫产瘢痕子宫愈合困难的诊治进展[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0, 36(11): 1269-1272.4. 田振华. 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1): 68-69.5. 孙丽. 剖宫产术后产妇恢复的调护指导[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8): 25-26.。

妇产科常见手术配合

妇产科常见手术配合
织:递23号刀切开,干纱布拭血,小弯钳止血,1号线结 扎出血点或电凝止血,递甲状腺拉钩牵开显露术野;干纱 垫2块保护切口,布巾钳固定 ❖ 4.纵行切开腹白线,分离筋膜及肌肉:递23号刀切开一小 口,组织剪扩大,中弯钳钳夹出血点,4号线结扎或电凝 止血 ❖ 5.切开腹膜,显露腹腔:用盐水纱布或4号刀柄将腹膜外 脂肪推开,递中弯钳2把提起腹膜,递23号刀或电刀切一 小口,组织剪扩大打开腹膜 ❖ 6.洗手,探查腹腔:递生理盐水洗手,探查。更换深部手 术器械,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周荣斌
剖宫产术
剖宫产术手术步骤与手术配合
❖ 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 ❖ 手术体位:仰卧位 ❖ 手术切口:腹部横切口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周荣斌
手术步骤配合
❖ 1.常规消毒皮肤:递艾利斯夹持酒精棉球消毒皮肤 ❖ 2.于耻骨联合上方易于辨认的皮肤皱褶处切开皮肤及皮下
组织达腹肌筋膜,将皮下组织向两侧撕开:递23号刀切开, 干纱布拭血,小弯钳止血,1号线结扎出血点,递甲状腺 拉钩牵开显露术野;干纱垫2块保护切口,布巾钳固定 ❖ 3.于中线处向两侧剥离腔膜并剪开:递中弯钳2把,组织 剪剪开 ❖ 4.沿肌肉走向分离腹直肌及腹横肌:递中弯钳钝性分离 ❖ 5.打开腹膜,显露子宫下段:递中弯钳2把提起腹膜,递 23号刀切一小口,组织剪扩大(或钝性撕开)打开腹膜 ❖ 6.洗手:递生理盐水洗手,S拉钩暴露术野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周荣斌
手术步骤及配合
❖ 7.切开子宫,胎儿娩出:递中弯钳2把,23号刀在子宫下 段最膨隆处切开一小口,水平拉开,小弯钳1把刺破胎膜, 吸去羊水,扩大胎膜破口,取出下段拉钩。术者用手插入 宫腔,按分娩机转从子宫切口提出胎头
❖ 8.剪断脐带:递湿纱布,术者用手挤出胎儿口鼻腔中液体, 胎儿娩出后递中弯钳2把钳夹脐带,组织剪剪断,递卵圆 钳四把钳夹子宫切口

妇产科手术中的盆腔淋巴结清扫技术

妇产科手术中的盆腔淋巴结清扫技术

妇产科手术中的盆腔淋巴结清扫技术在妇产科手术中,盆腔淋巴结清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

这项技术的目的是清除患者盆腔区域的淋巴结,以减少病变的扩散和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盆腔淋巴结清扫技术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术前准备在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

这包括病史的了解、身体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术前准备还包括患者的体位安置、麻醉管理以及对手术器械和设备的准备。

二、手术操作步骤1. 麻醉管理:为确保手术过程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患者一般会接受全身麻醉或者腰麻。

2. 手术切口:医生根据具体的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

常见的切口包括腹部中线切口或者阴道镜切口。

3. 切开腹膜:医生在切口位置切开腹膜,进入盆腔。

4. 定位淋巴结:借助生物影像学技术(如超声、CT、MRI等),医生准确地定位淋巴结的位置。

5. 清扫淋巴结:医生使用手术器械小心地清除盆腔内的淋巴结组织。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避免损伤周围器官和组织,并且确保充分清除所有可疑的淋巴结。

6. 组织标本采集:清扫过的淋巴结组织将作为病理学检查的标本,用于判断是否存在肿瘤细胞的转移。

7. 腹腔排空:手术结束后,医生将小肠和其他腹腔器官重新放置到腹腔内,仔细检查术区出血情况。

8. 切口缝合:医生使用可吸收的缝线将切口进行缝合,并进行适当的止血处理。

三、注意事项1. 淋巴结清扫技术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妇产科手术医生进行操作,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在进行淋巴结清扫手术前,医生应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充分告知患者手术的风险和益处,以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3. 术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出现的并发症。

4. 术后患者需要恢复期的护理,包括合理的疼痛管理、预防感染、早期活动等。

5. 术后的淋巴结组织标本应及时送往病理科进行检查,以明确病灶的类型和病情。

总结盆腔淋巴结清扫技术在妇产科手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妇产科切口分类

妇产科切口分类

妇产科切口分类
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如下:
一、清洁手术(I类切口)包括乳腺手术、子宫肌瘤切除
术(除截石位手术和经手术)、附件切除术、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打孔术和输卵管术。

二、清洁-污染手术(II类切口)包括腹腔镜下的子宫肌
瘤剔除术、卵巢囊肿剥除术(包括卵巢畸胎瘤、巧克力囊肿剥除术)、输卵管系膜囊肿剥除术、输卵管复通术、阴式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次)全切术、巴氏腺囊肿剥除术、会阴Ⅰ、Ⅱ度陈旧裂伤缝合术、无感染的切口二次缝合术、剖宫产术、前后壁修补术和宫腔镜手术。

三、污染手术(III类切口)包括巴氏腺脓肿切开术、盆
腔脓肿手术、输卵管妊娠手术、输卵管积水手术、输卵管积脓手术、成形术、广泛子宫全切+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卵巢癌肿
瘤细胞减灭术、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感染切口的二次缝合术、会阴Ⅲ度裂伤修补术和直肠瘘。

450例妇产科手术腹壁横切口三大针缝合法的临床观察

450例妇产科手术腹壁横切口三大针缝合法的临床观察

( ) 兰 阴 性 细 菌 对 亚 胺 培 南 敏 感 性 达 10 , 与 文 献 报 道 + 革 0 这

致 。
本文 资料 表明 ,S L ( ) 炎克雷 伯菌 、 单孢 菌及 阴 EB s一 肺 假 沟肠 杆 菌 对 头 孢 他 啶 10 敏 感 , S I ( ) 肠 埃 希 氏 菌 及 0 E B 一 大 S
孢 噻 肟 、 孢 他 啶 等 , 及 单 酰 胺 菌 素 和 青 霉 素 类 抗 生 素 , 产 头 以 故
E B s 对 这 些 抗 生 素 都 是 高 度 耐 药 状 态 。本 组 病 例 药 敏 试 SL 菌
验 结 果 也 显 示 , S L ( ) 炎 克雷 伯 菌 及 大 肠 埃 希 氏 菌 对 氨 E B s+ 肺 苄 青 霉 素及 头 孢 他 啶 的 耐 药 率 为 10 。而 E B s ) 炎 0 S L( 肺 克雷 伯 菌及 大 肠 埃 希 氏 菌 对 氨 苄 青 霉 素 的 耐 药 率 为 9 . 及 31 7 。 内酰 胺 酶 抑 制 剂 舒 巴 坦 、 唑 巴 坦 等 在 体 外 对 于 E — 5 他 S B s 有 抑 制 作 用 , 对 E B s 的 抗 菌 作 用 以碳 青 霉 烯 类 L 具 而 SL 菌 抗 生 素 为 最 强 。本 文 资 料 亦 表 明 哌 拉 西 林 / 巴 唑 和 头 孢 哌 他
[] 马 聪 , 秀 红 , 善 桥 , .革 兰 阴性 菌 对 床 常 用 抗 生 4 郝 韩 等
素 耐 药 性 分 析 [] 中华 医 院 感 染 学 杂 志 ,0 3 1 ( )7 J. 2 0 ,3 1 :1
[ ] 梁 冰 , 英 姿 , 蓬 蓬 , .9 8株 革 兰 阴 性 杆 菌 耐 药 性 监 5 孙 刘 等 2

妇产科常见手术

妇产科常见手术

妇产科常见手术术前准备及围手术期准备在实施妇科手术前手术人员、患者及家属均要做好一系列术前准备。

(一)思想准备1.医务人员思想准备:医务人员必须认真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对治疗疾病的信心。

同时医务人员必须掌握该患者的手术适应证,准备工作应充分,对手术范围、手术难度、手术可能发生的情况等都要有充分的了解和估计。

2.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准备:患者对要做手术都有顾虑和恐惧心理,医务人员必须针对其思想情况做必要的解释,消除其顾虑、使其充满信心而积极配合医务人员。

3.术前医患双方须充分沟通,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二)手术前常规化验1.术前必做:血、尿常规、出、凝血功能及相关检查、肝、肾功能、血型、HBsAg试验,抗HCV,梅毒相关检测(RPR检查),抗HIV抗体检测,心电图,胸片。

酌情加做:老年患者加测血糖、血脂、电解质等,2.有条件时:根据病情可测定心、肺功能、全套生化检查及凝血各项化验。

3.急诊时可根据病人的病情对一些马上不能出结果的化验先留取标本,在抢救之后应及时查对化验结果。

(三)其他辅助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可作消化道、泌尿系统等全身检查。

(四)术前阴道准备术前3日3‰碘伏或1‰新洁尔灭冲洗阴道,每天一次,手术当日,冲洗阴道后,75%酒精、碘酒或3‰碘伏消毒宫颈,用纱布球擦干阴道粘膜及宫颈,然后涂以1%龙胆紫,留置导尿管。

(五)术前常规肠道准备1.一般行附件切除、子宫切除、腹腔镜手术,术前一日行肥皂水灌肠一次。

2.如需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等需作清洁灌肠。

3.若疑宫外孕者,手术前禁止灌肠。

(六)术前特殊肠道准备凡盆腔粘连多,手术时有损伤肠道可能或疑肿瘤转移者,手术前应作肠道准备。

1.术前1~2日进流质饮食,或无渣半流质饮食。

2.术前3日口服肠道抑菌药物,常用药物为:卡那霉素1g,口服,每日2次;甲硝唑0.4g,口服,每日3次;及维生素K44mg,口服,每日3次,共3日。

3.术前晚及术日晨清洁灌肠。

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指引

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指引

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指引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手术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医疗指标的准确统计。

现对此项工作给予指引。

一、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的指标解释是:“手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到诊治病伤目的医疗操作。

二、根据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统计报表制度和《广东省医院统计工作手册》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

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

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

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

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

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

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

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

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三、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四、切口愈合分为三级:甲级: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用“甲”字表示。

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

为了反应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用“乙”字表示。

丙级: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开引流者。

用“丙”字表示。

五、注意:不属统计范围内的手术切口不在统计范围内。

切口愈合统计只限于初期完全缝合的切口。

部分缝合切口、片状植皮的创面以及引流超过48小时以上的切口,都不在统计范围内。

妇产科常见手术切口等级/愈合类别表一、一类切口疾病名称手术名称切口分类子宫平滑肌瘤腹腔镜下子宫病损剔除术Ⅰ类切口子宫浆膜下肌瘤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Ⅰ类切口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Ⅰ类切口卵巢畸胎瘤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Ⅰ类切口卵巢囊肿卵巢病损剔除术Ⅰ类切口卵巢畸胎瘤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Ⅰ类切口腹壁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电灼术Ⅰ类切口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下卵巢病损切除术Ⅰ类切口卵巢畸胎瘤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Ⅰ类切口子宫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电灼术Ⅰ类切口多囊卵巢综合征(斯-利二氏综合征)腹腔镜下卵巢穿刺术Ⅰ类切口卵巢黄体破裂卵巢修补术Ⅰ类切口注意:1.如卵巢囊肿手术中囊肿破裂致囊液外渗手术切口则要定为下一类“二类切口” 。

妇产科选择不同腹部手术切口的临床分析

妇产科选择不同腹部手术切口的临床分析

分析资料表 明 , 次剖宫产 1 1 , 8 %, 再 2 例 占2 . 因此 , 2 如果选
择下 腹 部横 切 口无 疑就 给第 二次 手 术者 造成 一 定难 度 , 长 延 手 术 时 间 , 加 患者 术 中出血 量 , 增 有粘 连 , 容 易损 伤 膀 胱 , 很 由于切 口延 长受 限 . 胎头 娩 出 困难 。 使 下 腹部 下 中纵 切 口操 作 方 便 , 术 野暴 露 较好 , 中可 手 术 根 据需 要延 长切 口 , 组织 损 伤较 少 , 对 出血少 , 同样 有粘 连 情
【 中图分类号】R 1 79
【 文献标识码】C
【 文章编号】17 — 2 0 2 0 )5c 一 2 — 1 6 3 7 1 (0 70 () 1 0 0
的部 位需 要 . 手术 野 需 清楚 , 以能 保证 安全 地 做好 手 术 为 前 提 . 手术 者 术前 应 对 病 情有 足 够 的 了解 , 做 以便 恰 当暴 露 手 术 野使 手术 顺 利进 行 。 外 , 择腹 部切 E时 , 应考 虑患 者 另 选 l 还
体质 、 胖 程 度及 一 般健 康 状 况 , 意 腹部 有 无 手术 瘢 痕 及 肥 注 其位 置 . 顾 患者 美容 要求 。选 择 任何 一 种手 术切 E 均应 考 兼 l 虑 到 切 E可 变性 及 安 全 性 , 切 E操 作方 便 , 术野 暴 露 较 l 纵 l 手 好 , 中可根 据需 要延 长切 E , 切 E手 术 野暴 露较 差 , E 术 l横 l 切 l
2 结 果
剖 宫产 4 9例 , 中 首次 剖 宫产 3 8 , 7. , 次 2 其 0 例 占 1% 再 8
剖宫 产 1 1 , 2 . 2 例 占 8 %。 2

腹部手术切口

腹部手术切口

(一)纵行切口longitudinal incision1.正中切口median incision:经腹白线的切口,依次经过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腹膜壁层。

脐上正中切口多用于胃部手术,中部正中切口多用于小肠手术,脐下正中切口多用于妇产科级泌尿科手术。

2.旁正中切口paramedian incision:不分裂腹直肌而直接将腹直肌牵向外侧的切口。

在前正中线旁开2-3cm纵行切开,经过层次为皮肤、浅筋膜、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游离其内侧缘后拉向外侧,不切开该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壁腹膜。

术中损伤血管、神经、肌肉少,切口血液供应好,且有肌肉保护。

左上腹旁正中切口用于胃贲门及脾脏手术;右上腹者适用于胃幽门、十二指肠及胆道。

下腹旁正中切口用于结肠、小肠及回盲部手术,交感神经干及输尿管手术。

其中右下腹旁正中切口较多用于某些急腹症的剖腹探查。

也可根据手术需要,在自胸骨剑突至耻骨联合的范围内任何平面做左或右侧旁正中切口;切口约距正中线2~3cm并与之平行。

切开腹直肌鞘前壁,锐性分离腹直肌附着在鞘前壁深面的腱划。

将腹直肌拉向外侧。

按皮肤切口位置切开腹直肌鞘后壁、腹横筋膜及腹膜。

上腹旁正中切口需要向上延长时,可以切断肋弓或切断胸骨剑突(见上腹部正中切口延长法)。

需要向下延长时,可绕过脐之左侧(避免损伤脐静脉)下行。

也可根据手术需要将其脐下延长部分改做正中切口或对侧旁正中切口以加强切口愈合后之牢固程度。

在下腹部的旁正中切口因有耻骨限制不能向下延长,必须延长时,只能绕过脐之左侧向上。

腹直肌切口rectus incision:分开腹直肌进入腹腔的切口。

多在腹直肌正中线处做纵行切口,次经过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腹膜壁层。

4.腹直肌旁切口pararectus incision:将腹直肌牵向内侧的切口,距正中线5-6cm处切开,依次经过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外缘、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腹膜壁层。

妇产科手术分级管理

妇产科手术分级管理

中堂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一、为了确保手术及高风险有创操作的安全和质量,防范医疗事帮,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化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特制定本制度.二、手术分级:手术及有创操作系指各类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分为四级:一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及科研项目;二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三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四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一低年资住院医师本科毕业后工作三年,专科工作五年,医士工作七年可担任一级手术的术者,二级手术的第一助手;高年资住院医师可担任二级手术的术者,一部分三级手术的第一助手;二主治医师可担任三级手术的术者及指导住院医师进行一,二级手术;三正,副主任医师担任四级手术的术者,并指导主治医师进行三,四级手术; 四新调入聘任的各级医师独立开展手术前应有高一级的医师带教考核后参照上述原则核定权限;五进修医师由科室根据其职称和实际能力经考核后参照上述原则确定手术权限并报医务股批准执行;六资格准入手术:各级医师手术权限除符合上术要求外,同时必须符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技术准入资格;四.手术审批权限一一,二级手术由分管的主治医师决定安排手术人员;二三级手术由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安排手术人员并报医务股备案;三四级手术,特殊手术应经科内讨论,由科主任填写手术审批表报告医务股备案,业务院长审批;特殊手术包括:①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的;②被手术者系特殊保健对象如高级干部,着名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及民主党派负责人;③各种原因导致毁容或致残的;④可能引起司法纠纷的;⑤同一病人 24小时内需再次手术的;四急诊手术:预期手术的级别在值班医生手术权限级别内时,可通知并施行手术;若属高风险手术或预期手术或术中发现手术权限超出值班医师手术权限级别时,应按规定报告上级医师处理;紧急抢救生命的情况下,应及时先予处置并同时报告上级医师;若遇紧急特殊情况,医院或医师超范围开展与职,级不相称的手术,需应邀请上级医院会诊并报请医务股后进行,术毕一周内补办书面手续;五资格准入手术:根据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执行;六新技术,新业务:根据医院新技术准入制度执行;妇产科医生手术准入表。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解剖学特点与切口愈合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解剖学特点与切口愈合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解剖学特点与切口愈合摘要】目的:比较妇产科腹部纵切口和横切口的解剖学特点与切口愈合情况,浅析两种腹部切口的优劣。

方法:对患有腹部肿瘤疾病,且接受了腹部切开手术的30名患者的资料以及术后切口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具体而言,下腹壁纵切口组伤口愈合的优良率约为86%,伤口化脓率为14%。

下腹壁横切口组伤口愈合的优良率约为79%,伤口化脓率为21%。

两种切口的选择方式与切口愈合程度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下腹壁纵切口解剖与下腹壁横切口两种解剖方式各有其解剖学特点,在通常情况下,下腹壁纵切口较为常见,且比横切方式在切口愈合方面更为理想,在临床上应广泛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解剖学;特点;切口愈合一、前言随着妇产科腹部手术重要性的不断提高,研究其切口解剖学特点与切口愈合有着关键意义。

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其相关内容的掌控情况,从而有效优化妇产科手术切口愈合的实践水平,保障患者顺利康复。

二、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选择患有腹部肿瘤疾病且接受了腹部切开手术的患者30名。

其中15名患者采用的是下腹壁纵切口的手术方法,另外15名患者采用的是下腹壁横切口的方法。

两组全部为女性患者,年龄40~59岁,平均年龄(48.9±1.5)岁,病程6个月到3年,平均病程(2±0.3)岁,平均体重为(68±3.6)kg。

所有患者均被确诊腹部有肿瘤。

其中纤维肉瘤6例,黑色素瘤9例,子宫瘤15例。

2.方法两组患者在研究前均因腹部肿瘤问题接受腹部切开手术。

术后在饮食上均以清淡膳食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按合理的生活方式作息。

两组患者均于20天后进行切口愈合情况复查。

按照切口愈合情况,将切口愈合情况分别定为甲级、乙级、丙级。

“甲”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乙”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丙”是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龚时鹏
【手术切口分类】
既往手术切口分类:I类清洁切口、II类可能污染、III类污染切口
目前将切口分为四类(其中II+III类相当于原来的II类,还存在0类说)
I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II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III类(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紧急开胸心脏按压)者IV类(严重污染-污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对于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等。

妇产科常见手术切口等级(一类切口)
疾病名称手术名称切口分类
子宫平滑肌瘤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Ⅰ类切口
子宫浆膜下肌瘤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Ⅰ类切口
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Ⅰ类切口
卵巢畸胎瘤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Ⅰ类切口
卵巢囊肿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Ⅰ类切口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电灼术Ⅰ类切口
卵巢畸胎瘤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Ⅰ类切口
子宫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电灼术Ⅰ类切口
多囊卵巢综合征腹腔镜下卵巢穿刺术Ⅰ类切口
只供学习与交流
只供学习与交流
只供学习与交流
年龄大于70岁、糖尿病控制不佳、恶性肿瘤放、化疗中、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

进入腹腔、盆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则多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复杂、易引起感染的大手术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

下消化道手术、涉及阴道的妇产科手术及经口咽部粘膜的头颈部手术多有厌氧菌污染,须同时覆盖厌氧菌。

一般是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基础上加用针对厌氧菌的甲硝唑。

病人对青霉素过敏不宜使用头孢菌素时,针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可用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大多二者联合应用。

喹诺酮类在国内滥用造成恶果,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高,一般不宜用作预防,除非患者其它抗菌药过敏而药物敏感试验证明有效。

妇科手术:应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

第二代头孢菌素首选头孢呋辛,不应首选头孢孟多,选用头孢孟多属于选择药物不合理。

(头孢孟多会干扰凝血功能,可导致出血倾向),院感办称首选头孢孟多的病历为不合格病历,要扣除相应的分数。

预防应用抗生素的方法
给药的时机极为关键,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MIC 90)。

不应在病房给药,而应在手术室给药。

应静脉给药,30min内滴完,不宜放在大瓶液体内慢慢滴入,否则达不到有效浓度。

血清和组织内抗菌药物有效浓度必须能够覆盖手术全过程。

常用的头孢菌素血清半衰期为1~2h,因此,如手术延长到3h以上,或失血量超过1500m1,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

如果选用半衰期长达7~8h的头孢曲松,则无须追加剂量。

术后预防用药原则
I类切口术后用药时间应不超过24小时,必要时可延长至48小时,II类切口与I类切口相同,III类切口可根据实际情况应用3-7天。

(手术时间、范围、多个手术等)
病程记录中应注明所使用的抗菌药物目的如:“预防”或“治疗”,不能笼统的写成“对症”或“抗炎”。

抗生素的应用绝大部分无错;
关键是病例说明:首页(切口填写)、术前说明(拟手术及预防药物)、术后记录(为什么可能还需要用)、术后说明。

只供学习与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