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对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

合集下载

京沪高铁对济南城市发展的影响

京沪高铁对济南城市发展的影响

京沪高铁对济南城市发展的影响作者:葛金田来源:《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第07期从国内外发展历程来看,每一次交通运输方式的重大突破和交通枢纽的调整都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空间演变。

随着中国铁路“四纵四横”基本路网规划的逐步实施,中国将步入以高铁为重要标志的新交通时代。

交通技术决定了城市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与广度,是改变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理性分析京沪高铁对济南及周边区域的重要影响,对于及时谋划未来城市发展战略、制定有效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高沪高铁对济南城市发展的影响济南作为京沪高铁五个始发站之一,高铁的开通运营将为济南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济南城市发展和综合实力提升产生深远影响。

1加快承接京沪两大城市圈产业转移步伐京沪高铁连接我国最重要的两大经济区域(长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两端是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北京、上海,中部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沿线总体呈现“哑铃式”经济格局。

沿线中间地带横贯河北、天津、山东、安徽和江苏等省市,对比这些沿线区域,济南拥有更好的土地资源、产业基础、科技水平、人力资源和地理区位等综合优势,理当成为京沪高铁经济带中部的重要支撑点,更易接受京沪经济圈的辐射,同时又能避免过于临近京沪而降低自身的影响力。

济南与京沪时空距离的改变,加强了济南与沿线城市特别是与两大经济中心城市之间的联系,为济南产业结构升级带来新的机遇。

目前,京沪两地土地资源已现不足且成本高昂,边际效益日益减弱,而济南西部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等极为丰富且成本低廉。

随着济南都市圈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将会有更多的以总部经济、高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为主体的产业从京沪地区迁移落户济南,增强济南都市圈与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之间各种要素的互动与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济南在省会城市经济圈中的中心城市地位及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拉动作用。

2有利于济南城市功能的优化与空间结构的重构铁路客运枢纽,作为城市内外大量人流集散的场所,在快速城市化阶段,其对城市服务功能的集聚作用显著。

中国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的影响——以京沪高铁山东段为例

中国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的影响——以京沪高铁山东段为例

中国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的影响——以京沪高铁山东段为例学位类型:学术型论文作者:李世富学号:20131120016培养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专业名称:区域经济学指导教师:金燕副教授2015年5月The Effects of Chinese High-speed Rail on Regional Economy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特此声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使用学位论文,或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相关数据库供检索;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导师签名:年月日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运输工具,高铁自1964年的日本开始发展到世界各地,并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新兴的交通运输方式。

高铁具有速度快、运输效率高、安全稳定、节能环保等技术特性,高铁的兴起深深地影响了世界交通运输的发展与变革。

2004年开始,我国开始修建自己的高铁。

之后,高速铁路在中国以震惊世界的速度迅速发展起来,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本文首先对相关的理论进行了回顾,并查阅了相关文献,查看、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研究。

接着,开始对高铁的定义、发展历史、高铁特点和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基本分析。

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重点

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重点

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2007年02月13日 13:24 报告在线【评论】【字体:大中小】【页面调色版】北京-上海的铁路运输通道,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原有铁路运输逐渐显示出不适应运输增长的需要,在这条通道上,再修建一条高速铁路显得越来越迫切。

经过长达16年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论证,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终于在今年的3月获得国务院批准立项。

一、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背景京沪线既有铁路全长1463公里,既是客运快速线路,也是货运重载铁路,大部分区段客车最高允许速度达140—160公里/小时,货运牵引定数5300吨,是全国铁路装备水平最高、客货运输最繁忙的干线,在铁路网中作用突出,主通道地位明显,是我国北方各省区通往华东地区的必经之路,是北煤南运的重要通道。

2003年,华东地区经京沪铁路向区外发送旅客5100万人,占该地区铁路对外发送量的89%,2005年向区外发送旅客5470万人。

从京沪铁路向华东地区输送货物总量来看,输送煤炭11200万吨,占56.3%,石油1060万吨,占79.2%,非金属矿石1120万吨,占67.6%:木材740万吨,占80.3%:粮食1020万吨,占68.4%。

2005年,全线平均客运密度双向4512万人/公里,平均货运密度为6181万吨,分别为全路平均的4.9倍和2.1倍,运能缺口高达50%左右,运能与运量的矛盾极为突出,一直处于限制型运输状态。

为扩大运输能力,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努力适应沿线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铁路运输要求,铁道部自20世纪80年代起以重载和提速为目标,不断对京沪线进行强化改造,使运输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

区间最大运行图确定列车对数由107对提高到137对,货物列车牵引定数由4000吨提高到5300吨,旅客列车运行速度由100公里/小时提高到140—160公里/小时。

但是,这一系列提速改造措施只是缓解了运能的紧张,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运能缺口大的问题。

高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

高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

高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作者:张晓萌来源:《中国经贸》2015年第07期【摘要】本文在简单介绍高速铁路相关情况的基础上,围绕高铁建设对山东省区域经济的影响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和总结。

【关键词】高速铁路;区域经济;山东省一、引言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于1964年诞生于日本,其成功运营不仅解决了日本经济最发达地区的陆上运输问题,同时也带来了举世瞩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时至今日,高速铁路已经成为大通道大量旅客快速运输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是世界各国铁路运输业的普遍发展趋势。

国内高铁技术经过长期沉淀,在最近十年内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受兴起时间较短的影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车辆性能提升等工程技术方面,对于高铁与区域经济发展间关系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为此,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就高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所得成果一方面可以丰富相关理论,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沿线地区的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思路上的参考和借鉴。

二、高铁建设对山东省区域经济的正溢出效应1.直接效应首先是外输内流客运能力的提升。

京沪高铁沿线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在以往的工作中,铁路部门往往会因为运输能力的制约而在客运高峰被迫采取“保客限货”策略,不利于货运市场的发展。

随着京沪高铁的建成通车,长期存在的客运高峰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客货混跑的运输格局得以转变,铁路货运的规模和效益也因为线路空间的拓展而得到大幅提升。

其次是时间价值的获取。

客运铁路运输的规模效益来自于单位客运数量下时间成本的降低,而高铁客运所创造的社会效益也主要通过时间节约的方式来体现。

目前,由京沪高铁山东段核心站的济南到北京所需时间约为2小时,到上海所需时间约为3.5小时,在获得更多时间效益的同时,必将会使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中心新地以及增长新极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凸显。

最后是提高区域可达性。

所谓可达性,就是指由某一区位到达另一区位的便利程度,其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人的移动能力以及到达目的地的机会。

高铁对区域经济溢出效应的影响.docx

高铁对区域经济溢出效应的影响.docx

高铁对区域经济溢出效应的影响一、发展现状国外高速铁路的发展已有长久的历史,在各方面都已日臻成熟,这让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在高铁项目上难以望其项背。

例如,德国和日本发展高铁的历史历程已超过六十年。

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虽然起步较日本和欧洲地区国家要晚,但是发展速度却非常迅速。

20XX 年6月1日,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完成合并成立了中车股份有限公司,至此全球最大的铁路制造商在中国诞生。

两年前,法国阿尔斯通、加拿大庞巴迪、德国西门子三家企业在全球铁路车辆制造业市场上呈三足鼎立之势。

随着中国高铁厂商的迅速发展,目前,中国中车集团的年营业额高达180亿欧元,这基本相当于西门子、阿尔斯通、庞巴迪三家公司的铁路装备制造业务规模的总和。

中国高铁与国外高铁相比,还承担对地方经济实现更好协调、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在国内外已有相关文献中,关于高速铁路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有不少论述。

一般认为,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具有确切的推动作用。

罗燊等(20XX年为研究期间,建立了124个西班牙市镇的数据库,与没有这种基础设施的类似地区进行对比,通过实证分析了引入新高铁走廊对游客数量的影响,以及在几个终端和中间城市的总体和平均停留时间。

结果发现高铁的修建对终点和沿途城市游客数量及逗留时间的增加具有影响。

高铁在旅游业发展中能够带动餐饮、酒店和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且反过来又可以促进高铁等交通运输业的完善,这就使得区域产业的生产结构逐步实现合理的布局,从而达到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提高了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

(二)高铁对区域的知识溢出效应现有研究基本都表明高铁的开通可实现区域间的可达性,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变得更加便捷。

区域可达性的提高带来了诸多的好处,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间各要素的流动。

就人才流、信息流而言,在互联网信息沟通技术发展下,人们之间通过学习和交流隐性知识,形成新的产品设计理念、新的工作思维和新的学术思想等。

而高铁对地区间可达性的提高正好塑造了隐性知识流空间,使企业人力资本的钟摆式通勤更具可行性,流动性提高。

山东-京沪高铁对山东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山东-京沪高铁对山东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2011年6月30日,贯通我国“环渤海”、“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的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高速铁路具有速度快、运量大、能耗少、污染小、占地少、安全性和舒适性高等特点,是一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运输需求的高效交通方式,必将对我国沿线省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和影响。

山东是京沪高铁经过距离最长、站点较多的省份(江苏最多),京沪高铁开通,对山东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既具有重大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加强重视和研究,提出应对具体措施,抓住京沪高铁开通带来的重大机遇,进一步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京沪高铁———助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京沪高速铁路连接着我国两个大的经济圈,即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全线贯穿了北京、天津、上海3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4省,包括省会城市2个,共有11个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构成了一条经济实力雄厚、辐射能力强大的经济轴线。

京沪高铁串连起的四省三市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5%,人口占全国的1/4,GDP占全国的40%,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区。

京沪高速铁路全长达1318公里,为客运专线,设计时速为300公里,从北京到上海只需5个小时就能到达;一列车可载客1000人到1200人,每天在京沪之间可发出120—130对高速列车,年客运量将超过8000万人。

京沪高速铁路开通后,将与原京沪铁路分开运营;原京沪铁路将改以货运为主,保留开行部分普速旅客列车。

京沪高速铁路开通,不仅能够解决现有京沪铁路运输能力长期紧张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优化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格局、促进沿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京沪高铁对山东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山东社会科学院课题组重要作用。

1.解决现有京沪铁路运输能力长期紧张问题,满足沿线区域日益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

现有的京沪铁路是我国北方各省区通往华东地区的必经之路,是北煤南运的重要通道,运输能力长期紧张,运输密度是全国铁路平均水平的4倍,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行和限制型运输状态,运能缺口很大。

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重点

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重点

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重点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交通运输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中高速铁路建设是目前中国政府投资较多的领域。

京沪高速铁路的开通,不仅在旅游和商务方面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分析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的背景及情况京沪高速铁路,是中国高速铁路网上的一条通道,连接中国首都北京和经济中心上海。

该铁路全长1318公里,是全球最长和最快的高速铁路之一。

2008年开工建设,2011年6月30日建成通车,设计时速为350公里,设有10个车站。

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促进地区间的发展与联系京沪高速铁路连接了中国首都北京和经济中心上海,促进了沿线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联系。

这条铁路在沿线地区的经济建设、旅游业和商务交流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提高了人员和物资运输效率相比于传统的交通方式,高速铁路的开通提高了人员和物资的运输效率,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京沪高速铁路的开通大大提高了东中西部地区的联系和物流效率,有利于物流和产业的发展。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京沪高速铁路的通车为沿线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和发展机遇。

同时,新建的高速铁路也提高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加速了沿线城市的城市化进程。

这些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京沪高速铁路开通后,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推动,包括旅游业、餐饮业、物流业等。

铁路沿线的旅游景点也随之得到了更好的开发和利用,使得旅游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增加了就业机会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相关技术人才。

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为当地就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提高了沿线地区的经济联系与物流效率,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高速铁路建设对于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促进地方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山东-建设京沪高铁山东经济带的战略思考

山东-建设京沪高铁山东经济带的战略思考
三、建设京沪高铁山东 经济带的思路措施
(一) 加强规划引导, 形成 “一 轴五点” 经济布局。 为更好搭乘高
铁经济快车, 建议省政府尽快组
2010 年山东高铁沿线五市部分经济指标
GDP 实际利用外资 新增固定资产
地方财政
全社会消费品
地市
投资
收入
零售额
(亿元) (亿美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全省
39416.2
动等方面出台更灵活、 更开放的 政策, 支持我省高铁沿线城市之 间、 省内沿线城市与沿线其它省 市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协作; 对我 省沿线城市完善高铁沿线基础设 施、 发展高铁经济提供项目、 资 金、 政策支持, 策划包装、 组织 实施区域合作重大项目, 促进资 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三) 加快筑巢引智, 积极吸纳 外来人才。 充分利用高铁开通产生
的人才 “逆向流动” 趋势, 加快 筑巢引智力度。 创新人才引进模 式, 变 “刚性” 引进为 “柔性” 聚集, 建立完善人才、 智力、 项 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 改变 传统引才观念, 采取各种优惠政 策增强人才吸引力, 大力吸引沿 线中高层次人才前来兼职、 咨询、 讲学、 科研合作、 技术投资等, 特别是到中小城市创业发展或短 期服务。 同时, 紧密围绕地区支 柱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
(三) 发挥高铁效应的需要。 高 铁效应能否最大化, 关键看能否 站在全局高度、 统筹谋划。 发展 高铁经济绝不能单打一, 不能仅 看到一个 “点”, 必须串 “点” 成 “线”、 拓 “线” 为 “带”, 在更大 范围内加强区域合作、 实现借势 发展。 发展高铁经济不能仅看到 一条 “路”, 必须化 “通道” 为 “枢纽”, 提升硬环境, 优化软环 境, 打造 “引资洼地”, 最大限度 地留住随高铁奔涌的人流、 物流、 资金流、 信息流。 真正将区位交 通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将

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以苏州市为例一、京沪高铁概况京沪高铁:北京--上海的铁路运输通道。

2008年全线开工。

京沪高速铁路途经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江苏、山东、安徽、河北四省。

沿线地区城市林立。

铁路两端连接着全国经济基础最好、发展速度最快、连片地域最广的两大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带和长三角经济带。

京沪高速铁路正线全长约1318公里。

京沪高铁特征:1、输送能力太、速度快;2、经济快捷;3、良好的环保效益(高速列车是以电力作为动力,可以节约资源。

高速列车的能量消耗比飞机、汽车低。

电气化高速铁路基本上消除了粉尘、煤烟和其他废气污染,噪声比高速公路低5—10分贝。

)4、投资回报率高(如高铁的建设会促进沿线新兴产业的发展等。

)二、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及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京沪高铁影响沿线城市区域空间结构距离因索仍然是影响货物和人口移动的重要因素,距离越短,产生的相互作用阻力越小。

京沪高铁的建成将提高沿线城市的通达性和吸引力,直接缩短沿线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加强与其他城市及与中心城市或发达城市的联系,提升了其交通区位。

1、加强了高速铁路沿线城市与中心城市间的联系,改变了沿线城市在区域空间结构巾的关系。

在京沪高铁建设前,一部分城市由于距离中心城市较远,如安徽滁州.山东枣庄等.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区域一体化的进程贡献较少。

京沪高铁建设后,这些沿线城市取得了与中心城市的便捷联系,如滁州与南京,枣庄与徐州等,与中心城市构成了从属关系。

在区域空间结构中提高了等级。

2、淡化了没有高速铁路城市的地位,使次级节点城市和小城市的发展受到了抑制,使其边缘性更加突出。

最典型的是安徽的马鞍山与滁州两市,马鞍山市在高铁建设前相比高铁沿线城市滁州具有差不多的区位,马鞍山甚至还有优势,其可以在与中心城市南京的合作中多分一杯羹。

然而京沪高铁建成后。

马鞍山市的交通条件相比高铁沿线城市滁州差了很多,中心城市便无暇顾及这些没有高速铁路的城市,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它的发展,使之在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等级降低。

京沪高铁对济南城市发展的影响

京沪高铁对济南城市发展的影响

户 济南 ,增强济南 都市 圈与京津 冀城市
群 、长 三角城 市群之 间各种要 素的互动
摄 影 /李 鑫
与相关 产业 的协 同发展 ,进一 步提升济 南 在省会 城市 经济 圈中的 中心城市地位
■ 葛金 田
京 沪 高 铁 对 济 南 城 市 发 展 的

济 南 作 为 京 沪 高 铁 五 个 始 发 站之
: US { 域 囊
户高铁 对 济 南 城 市 发展 的影 响
东 、安徽 和江 苏等省市 ,对 比这些沿线 区域 ,济南拥有 更好 的土地 资源 、产业 基 础 、科技水平 、人力 资源 和地 理 区位 等综合 优势 ,理当成 为京沪高铁 经济带 中部 的重要支撑 点 ,更 易接受京 沪经 济
高铁 具 有低 能 耗 、低 污染 特 点 , 是 现代 社会 所倡导 的低碳 生活方 式 的最 佳选 择 ,是 一种绿 色 出行方式 。高铁 具
备 大 流 量 、高 密 度 、公 交 化 、正 点 率 高

二产 业 的发 展和优 化提供 了保 障。总
之 ,高速铁 路将促进 京沪 高铁沿线 城市
史上 ,许多城 市新建 的铁路 客运枢纽 带
动周边 地 区的发展 而最终成 为城市 主要 中心 区之一 的过程 已几 乎成 为定式 。新 建 的高铁枢纽 车站地 区具有 更强 的 “ 经 济势 能” ,以高铁枢 纽建设 为契机 ,构 筑面 向区域 的 、多 功能综合 性城市 中心
或 副 中心 ,已经成为 国际高铁 枢纽车站 周边地 区建设 的主流趋势 。 高铁济 南站 的建设 ,不但会 改变西
一 ,高铁 的开通运 营将 为济南 带来前所 未 有 的发 展机遇 ,对济 南城市 发展 和综

京沪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的影响——以淮海经济区为例

京沪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的影响——以淮海经济区为例

京沪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的影响以淮海经济区为例梁㊀剑(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徐州电务段,江苏徐州221000)摘㊀要:随着2008年我国第一条高铁的开通运行,高铁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㊂论文从区域经济增长㊁产业结构优化和就业状况三个角度,研究了京沪高铁对沿线的淮海经济区经济社会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强淮海经济区与东部其他经济区的合作,推进京沪高铁沿线区域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发展与高铁关联性较强的第三产业,推动沿线经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战略,增加京沪高铁沿线经济区域就业机会这三点建议,以此推动淮海经济区的发展和我国东部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㊂关键词:京沪高铁;区域经济;淮海经济区中图分类号:F127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4428(2021)41-0058-03InfluenceofBeijing-Shanghaihigh-speedrailwayonregionaleconomyalongthelineTakeHuaihaiEconomicZoneasanexampleLiangJian(XuzhouElectricDepotofChinaRailwayShanghaiBureauGroupCo.,Ltd,Xuzhou,Jiangsu,221000)Abstract:WiththeopeningandoperationofChina sfirsthigh-speedrailwayin2008,high-speedrailwayhascreatednewopportuni⁃tiesforthedevelopmentofregionaleconomy.Fromtheaspectsof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industrialstructureandemployment,thispaperstudiestheimpactofBeijing-Shanghaihigh⁃speedrailwayonHuaihaiEconomicZone,andproposestostrengthenthecooperationbetweenHuaihaiEconomicZoneandotherregionsintheeasternregion,promotethecoordinatedandbalanceddevelopmentofregionale⁃conomyalongBeijing-Shanghaihigh-speedrailway,developthetertiaryindustryrelatedtohigh-speedrailway,andpromotetheindustrialstructureofeconomicregionsalongthelinesoas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HuaihaiEconomicZoneand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theeasternregionofChina,threesuggestionsareputforward.Keywords:Beijing-Shanghaihigh-speedrailway;regionaleconomy;HuaihaiEconomicZone一㊁引言在推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诸多因素中,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㊂纵观国内外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出铁路交通运输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的关系非常紧密㊂近十余年来,我国的现代交通运输技术取得了快速进步,高速铁路在技术㊁安全㊁性价比㊁运行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展现出来,高铁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日常出行交通工具㊂新科技革命时代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高速铁路非常符合现代经济的需求,其具有速度快㊁容量大㊁集约型的特征,能够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㊂随着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 日本的东海道新干线的开通运行,世界经济进入了高速铁路发展的时代㊂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行在日本㊁法国㊁德国㊁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其在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制造业㊁重工业和房地产业等行业的繁荣发展㊂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相比较日本㊁德国等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但是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速度却是令世人震惊的㊂系统有效地分析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㊁产业结构和就业状况的影响,能够改善区域的交通运输条件,能够缩小区域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能够优化我国的经济地理布局,总结经验为高速铁路科学布局㊁合理发展提供实际的参考依据㊂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行能够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之间的流动和合理的聚集,使区域间能够互通有无,加强优势互补,推动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㊂通过研究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行清晰了解其对沿线区域经济的影响,有利于铁路沿线各经济区域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优化经济职能㊂综上所述,研究京沪高铁对沿线各经济区域,特别是相对落后的淮海经济区的影响,有助于充分施展高铁的作用,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㊁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提升就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㊂作者简介:梁剑,男,江苏徐州人,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徐州电务段,研究方向:财务管理㊁高铁经济㊂区域经济Һ㊀二㊁文献综述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而交通运输能力的提升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㊂铁路是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的载体,近些年来高速铁路发展,被学者们公认为是国家和区域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前提条件之一㊂国内外很多学者在研究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机理的前提下,从区域经济增长㊁产业结构和就业状况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㊂从区域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Peter(2003)指出高速铁路的修建对当地经济有着正面的推动作用,他从两种不同的区域类型进行分析:一类是经济低迷或转型期的区域,高速铁路的建设能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能够使当地经济恢复发展;另一类是经济繁荣的区域,高速铁路的建设能够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有效的助推作用㊂David(2010)以美国田纳西州的铁路作为研究对象,构造了能够预测高铁运行的交通需求模型,以此模型推断出高铁的建设和运行能够为当地经济带来的时间和运输方面的收益,得出的结论是高速铁路的建设能够进一步推动田纳西州经济的发展,所以应该推动当地高速铁路的建设㊂刘似臣和胡迪(2010)选择了行政融合度㊁GDP等指标构造了城市经济引力模型,构建模型的目的是计算高速铁路开通前后经济引力的变化㊂通过测算得到的结论是:当京津的行政融合度没有发生变化时,城际铁路使得两个城市之间的经济引力变小;当京津的行政融合度发生变化时,城际铁路使得两个城市之间的经济引力随着行政融合度的提高而变大㊂谌丽等(2017)使用地级城市数据做了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高速铁路的建设能够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开通时间越早的城市,高铁推动经济增长的幅度就越大㊂从区域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㊂Sevara(2010)认为高速铁路的建设会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有可能在高速铁路的沿线形成大都市连绵区,从而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经济要素的再次分配,使产业结构在空间上表现出不均匀的特点㊂Vickerman(2017)系统研究了英国的西北高铁网和第一条高铁,发现交通基础设施本身并不具有变革性,但是在修建高速铁路的基础上,如果加上政府其他的干预性政策,引起产业结构产生重大变化的可能性就会提高,进而会对铁路沿线各经济区域产生巨大影响㊂姚如青(2010)研究认为高铁的客运是其基本运营方式,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行主要是对第三产业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于运输速度有要求的旅游产业,文章的结论是:高速铁路的开通能够极大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㊂俞晓春等(2012)采用案例分析㊁问卷调查等方法,讨论了高速铁路的修建和运行给长三角经济区中短途旅游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根据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㊂从区域就业状况角度来看,Kingsley(1997)研究的起点为各地方政府建设高速铁路的动机,并且列举了实际案例,以及修建高铁的当地政府相关政策,得出的结论是: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行能够极大地减小就业压力,进而降低本地区的失业率,提高就业率㊂Chen和Silva(2014)构建了SEM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测算出高速铁路与西班牙各地区GDP的关系,结果显示:高速铁路的修建和运行能够推动GDP的增长,为新兴产业和新的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能够吸引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入,提高当地的就业层次㊂平野卫㊁邹振民(2001)以日本新干线铁路网络作为研究对象,并且结合了我国高速铁路修建的实际情况,得出结论: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行将改变铁路沿线的城市经济发展㊁开发和就业,同时对各地居民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节奏产生影响㊂尹冰(2010)研究的出发点是高速铁路对房地产行业发展的作用,具体分析了北京和天津城际高铁对就业的影响,得出结论:高速铁路的修建和运行对房地产行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如增加了建设㊁销售㊁管理等就业岗位㊂综上所述,对于高速铁路的修建和运行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不少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㊂研究认为高速铁路的修建和运行能够加快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集聚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优化产业结构㊁提高就业率㊂鉴于高速铁路能够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㊁产业结构优化㊁就业状况改善等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考虑到京沪高铁在淮海经济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论文选取了京沪高铁和淮海经济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京沪高铁对淮海经济区的具体影响,为制定京沪高铁和全国高铁网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㊂三㊁我国高铁交通及高铁经济发展现状高铁的修建和运行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㊂相比较日本㊁德国等发达国家,我国高铁起步较晚,但凭借后发优势目前处于领先地位,因为我国掌握了先进的技术以及最多的营业里程㊂通过高速铁路建立起来的高效综合交通网络能够缩短区域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能够推动区域之间的交通运输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改变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推动铁路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㊂(一)高铁交通发展现状我国地大物博,各区域的自然资源丰富,但是存在分布极不均匀的情况㊂因此有必要发展长距离的高速铁路交通运输网络,减小区域之间时空距离,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㊂自2008年我国高速铁路建成运行以来,营业里程持续增加,从2008年的672公里增长到2019年的25164公里,足有37倍;高铁营业里程占铁路比例也同时增加,从2008年的不到1%增长到2019年的近20%㊂2019年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已有3.5万公里,占全球总里程的70%,比其他国家高铁营业里程的总和还多㊂我国不只各种自然资源丰富,人口数量也较多,但由于空间位置具有差异,造成居民拥有的地理优势无法凸显,此时高速铁路的修建和运行对区域间互相联通就具有了重要意义㊂目前我国高铁基本形成了包含30个省会级城市和4个直辖市的高铁网,高铁作为便捷的交通工具,影响了人们日常出行和生活节奏㊂我国高速铁路自建设以来,客运量在逐步增加,从2008年的734万人增长到2019年的17.52亿人,足有238倍;高铁客运量所占铁路比重也同时增加,从2008年的0.5%增长到2019年的56.8%㊂旅客周转量也在不断增加,从15.6亿人/公里增长到5875.6亿人/公里,增长376倍之多;高铁旅客周转量所占铁路比重也同时上升,从2008年的0.2%增长到2019年的43.7%㊂近些年来我国高铁正在逐步扩大交通运输规模,完善全国的高铁网络,如在相邻的省会级大城市之间建造两小时交通圈层,在省会城市与地级市之间建造一小时或者半小时的交通圈层,缩短两地之间的时空间隔,提升高铁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㊂(二)高铁经济发展现状作为当今世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运输方式,高铁对于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㊂高铁的修建和运行改变了各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络,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产生了 高铁经济 ㊂随着高铁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我国高铁网络的扩充,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了 高铁时代 ㊂从经济的角度来讲,区域经济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之间是从属关系,但是两者还具有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影响和促进的作用㊂第一,我国东部地区三大经济区发展迅速,京津冀经济区㊁长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的扩张,亟须相应的基础设施的支撑,京沪高铁的修建和运行推动着我国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缩短了区域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提高了资源流动的质量和效率,加强了京沪高铁沿线各经济区域的联系,能够直接推动区域和整个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㊂第二,京沪高铁修建和运行后,铁路沿线周边出现了大量相关的产业和部门,有效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间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㊂所以我国高铁的修建和运行,对沿线区域和整体国民经济确实产生了推动作用㊂铁路的修建属于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为了满足在高铁修建过程中需要的石材㊁水泥㊁钢铁等建筑材料的消耗需求,就必须增加固定资产投资㊂随着我国高铁技术的进步和高铁建设规模的扩大,对各种生产资料需求增加,为第二产业中制造业㊁机械业㊁建筑业等创造了新的发展机会,市场上与高铁相关联的产品也相继出现㊂除第二产业外,高铁修建也刺激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因为高铁通过资本积累的方式拓宽了市场,加速了区域之间资源流动㊂从整体来看,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表现为倒U型的波动趋势㊂自2008年开通后,2010年投资高达7622.2亿元,随后出现了下降,2011年为5919亿元,后期又持续增长,在2017年达到8006.2亿元;就环比发展速度而言,2009年是63.53%,仅在2011年出现了负值-22.35%,这些数据说明了高铁的修建和运行是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发展的拐点㊂从高铁建设之初,国家就投入了大量资本㊁人力等生产要素支持建设,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种种困难,如建设融资困难㊁基础建设停滞等㊂随着我国高铁技术的提升和高铁的高效运行,人们对高铁逐步改观,信赖感增强㊂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保证就业是我国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修建铁路符合促进人口就业的政策㊂因为铁路的修建涉及产业范围多㊁建设时间长㊁生产资料需求大,需要大量劳动力满足建设需要,同时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高铁修建更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以及高层次人才㊂第一,高铁建设作为一项巨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具有周期长㊁任务重㊁时间短的特点,需要集聚足够多的劳动力;第二,高铁修建需要的石材㊁水泥和钢铁等建筑材料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社会劳动力就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收入也能提高㊂整体来看,铁路就业人数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09年高达185.01万人,但在2010年下降到175.64万人,之后的三年就业人数没有大幅度波动,2014年增长到190.25万人,随后又出现了下降趋势;与就业人数相对应的环比发展速度在2009年是6.77%,2014年下降到5.91%,2010年出现了最低值-5.07%,这说明在2009年高铁提供了大量新增就业岗位,解决了就业问题,提高了就业率,但随后出现了初步饱和的状态㊂2014年我国加大了铁路新线投产的投资规模,此时需要大量劳动力来满足生产建设需求,建设完成后的几年就业人数又呈现出减少的趋势㊂四㊁京沪高铁对淮海经济区经济的影响分析(一)区域经济增长效应随着高铁技术的进步,京沪高铁规划㊁修建㊁开通和运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沿线各经济区域的活力,为区域经济提升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㊂京沪高铁的运行在初期确实推动了沿线区域的发展,但随着时间推移经济增长放缓,目前形成相对稳定的状态㊂京沪高铁的运行对沿线经济区域的发展有积极的正向政策效应,并且表现出良好的稳健性㊂其运行后沿线各经济区域的固定资产投资额㊁城镇化率㊁进出口总额㊁沿线各经济区域GDP增长率和人均GDP增长率等关系国计民生的数据都稳步上升㊂通过扩大各区域间的开放程度,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促进沿线经济区域的协调均衡发展㊂(二)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在京沪高铁的修建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如石材㊁钢铁㊁水泥等,这些需求直接带动了第二产业中制造业㊁建筑业㊁机械业等的发展,同时间接为第三产业的优化升级奠定了基础㊂相比较未开通高铁的区域,京沪高铁的开通初期就产值占比的增长幅度而言,第二产业远大于第三产业,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而第三产业不断加速㊂京沪高铁的开通运行推动了沿线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使生产要素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提高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带动了交通运输业㊁商贸业㊁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产业间相互联系产生了乘数效应,提升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加快沿线经济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㊂(三)就业状况变动效应京沪高铁的运行解决了沿线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的需求,同时高铁在修建完成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运行㊁维护和管理等活动,这样会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沿线区域的就业㊂从时间的角度来说,京沪高铁沿线经济区域的就业总人数初期有大幅度的提升,到后期发展速度逐步放缓㊂从区域的角度来说,京沪高铁沿线区域的就业发展状况领先于未开通高铁的区域㊂从高铁的角度来说,京沪高铁的运行对促进沿线经济区域就业发展具有正向推动作用㊂这表示京沪高铁的规划㊁建设和运行的初期大量的企业集聚在铁路沿线,使得劳动力的生产规模显著扩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进步和关联市场饱和等原因,京沪高铁对于人力资本要素的刚性需求在减小㊂(四)区域经济发展综合分析京沪高铁的运行对沿线经济区域的经济增长㊁产业结构和就业状况的影响显著,依据各区域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等要素禀赋,可以判断出京沪高铁沿线各区域的经济发展表现出不同的趋势㊂但是从整体看来,经济发展趋势迅猛的区域大多是经济发展的极点㊁经济贸易的中心,这些经济中心城市凭借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拥有丰富的社会经济资源,经济发展程度领先于其他区域㊂五㊁政策建议京沪高铁极大程度地带动了沿线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也凸显出各种问题,如经济区域间明显的差异和后期就业人数放缓等,根据区域经济学的循环累计因果效应,这些问题有可能扩大区域间的差距,形成区域发展失衡的局面㊂为了高效科学地发挥京沪高铁对沿线区域的经济带动作用,实现在高铁时代淮海经济区的平稳快速发展,有三点政策建议:第一,加强淮海经济区与东部其他区域的合作,促进京沪高铁沿线区域的经济协调均衡发展㊂京沪高铁的开通运行,加快了各种生产要素在沿线区域间的流通和优化配置,㊀㊀㊀(下转第105页)热㊀㊀点Һ㊀2.照明系统整个市集的灯光应该设置成基于云技术的统一灯控安排,最好可以与摩天轮变换的灯光加以配合㊂可以设置人工发电设施,靠人骑行运动带动发光,同时增加趣味性㊂市集除四周边际设大灯外,内里均设置成情趣形状灯,要求明亮且柔和㊂地灯不要随处可见,只在特定区域围成特定形状,如入口的桥或小广场,成为某个区域的标志,与方向指示和标牌设计相辅相成㊂上述灯光设置均要以LED灯作为照明设施,节能的LED照明灯具与完善的调光计划能够节省高达70%的能源成本,同时通过远程管理降低维护成本和运营开支㊂3.排水系统小吃店铺用水量很大,如果排水不畅,容易散发不良气味㊂研究建议独立融合排水系统,各店铺分别有自己的排水管,到净化系统汇合,经净化后的水,再一起排放㊂这样如果某家店铺出现问题,不会影响其他家运营㊂4.铺装与漆面现在彩色仓板房材质简陋,大部分是玻璃和铁板的组合㊂下一步,要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产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彩色玻璃屋的展示力度㊂除此之外,地板的铺设位置也有待考量,在特定地方铺木质地板或棕色地板,防滑且雅观,整体而言,这种方式是较为可取的㊂5.载体设施改进广场四周种植各类绿植,不仅能够很好地净化环境,更能够给此处的设计增加一丝生机,可以将绿植进行造型设计,以绿植形式展现天津市的特色文化㊂另外在绿植中间提供一个开敞而柔软的游戏空间,可以为城市里的儿童提供一个亲近自然的空间,也创造一个亲近彼此的机会㊂(三)商铺与建筑小吃在美食楼要有一定间隔,不然容易造成拥挤,人流量过大时期,排队长龙遮挡他人店铺,会导致店家间产生嫌隙㊂可以利用增添纪念品商店或景观构筑物等方式,引导游客去到游乐场所㊂另外还可以建立多个小型商铺,让整条街更加的规整,给予游客更好的视觉感受㊂五㊁结语夜间经济作为日间经济的重要补充,对推动城市经济发展㊁改善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㊂促进夜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政府需要建立夜经济发展的联动机制,着力解决 五大公共问题 ,即公共交通㊁公共安全㊁公共环境㊁公共卫生和公共设施㊂由于夜间经济的范围比较广,传统的夜间执法部门如警察㊁消防等无法做到全方位的覆盖,因此还需要市场监管㊁工商㊁卫生㊁环境㊁交通等部门的参与,形成水㊁电㊁交通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㊂但这无疑会增加公共管理的成本㊂如何控制夜间经济的成本,提高夜间经济的效益,才是协调二者的关键㊂政府可以继续实行白天治理和晚上治理的结合,从而降低管理成本㊂从政府层面看,政府要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坚持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协调业主之间的关系,科学调整业务形式,实现资源整合,提供支持的交通㊁水㊁电㊁煤气等硬件设施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㊁指导政策,提供相关补贴㊂参考文献:[1]唐金生.打造区域食品质量样板助力夜市经济健康发展[N].中国市场监管报,2021-01-07(5).[2]秦学,李梦雅,司有山,等.新世纪以来我国 夜经济 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1(2):84-90.[3]张金花,王茂华.历史视域下的京津冀夜市经济[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5(6):52-60.[4]李全顺,彭则一秀.夜间经济效益的可行性研究:以南宁市为例[J].现代商业,2020(32):80-83.[5]张桂芝.影响天津市夜间经济发展的因素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8):202-203.(上接第60页)但是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对于发达区域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而对于欠发达地区有可能阻碍其经济增长,扩大区域间的经济差距㊂为降低虹吸效应对本经济区域产生的影响,沿线区域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寻找适合本区域的发展模式来推动本区域的经济发展㊁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人口的增加㊂第二,发展与高铁相关的第三产业,优化京沪高铁沿线区域产业结构㊂京沪高铁的运行可以增加淮海经济区的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的途径,以此加快信息㊁技术的扩散,促进沿线区域间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加速推进淮海经济区的发展㊂第三,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战略,增加京沪高铁沿线区域就业机会㊂区域的经济发展既需要硬件的基础设施和生产要素,更需要软件的人力资源㊂京沪高铁的运行解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但是也会有溢出效应,出现沿线经济区域人力资源外流的现象㊂所以政府应该发挥良好的行政作用,制定人才引进战略,留住人才,并且吸引更高层次的人才㊂参考文献:[1]PETERMJ.Theeconomicimpactofthehigh-speedtrainonurbanregions[J].GeneralInformation,2003,10(1):4-18.[2]DAVIDE.RelationshipbetweenTransportationandtheE⁃conomy[R].BeijingJiaotongUniversity,2010.[3]刘似臣,胡迪.城际铁路对京津两地经济引力的影响[J].中国统计,2010(4):47-48.[4]谌丽,石敏俊,郑丹.高速铁路对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J].北京联合大学报,2017,31(2):77-84.[5]SEVARAM.Developmentimpactsofhigh-speedrail:mega⁃lopolisformationandimplicationsforportugal slisbon-portohigh-speedraillink[D].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2010.[6]VICKERMANR.Canhigh-speedrailhaveatransformativeeffectontheeconomy?[J].TransportPolicy,2017,3(8):62.[7]姚如青.沪杭高铁对于沪杭关系和杭州发展的影响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0,25(6):16-24.[8]俞晓春,龚迪嘉,卢昊.高速铁路助推长三角中短途旅游业发展的障碍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3):203-206.[9]KINGSLEYEH.Labormarketsandregionaltransportationimprovements:thecaseofhigh-speedtrains[J].AnnalsofRe⁃gionalScience,1997,31(1):57-65.[10]CHENG,SILVAJDAE.Estimatingtheprovincialeco⁃nomicimpactsofhigh-speedrailinSpain:Anapplicationof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J].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2014,111:157-165.[11]平野卫,邹振民.修建京沪高速铁路的意义[J].中国铁路,2001(3):38-40.[12]尹冰,吕成文,赵晨.高速铁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J].铁道经济研究,2010(4):28-31.。

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以苏州市为例一、京沪高铁概况京沪高铁:北京--上海的铁路运输通道。

2008年全线开工。

京沪高速铁路途经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江苏、山东、安徽、河北四省。

沿线地区城市林立。

铁路两端连接着全国经济基础最好、发展速度最快、连片地域最广的两大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带和长三角经济带。

京沪高速铁路正线全长约1318公里。

京沪高铁特征:1、输送能力太、速度快;2、经济快捷;3、良好的环保效益(高速列车是以电力作为动力,可以节约资源。

高速列车的能量消耗比飞机、汽车低。

电气化高速铁路基本上消除了粉尘、煤烟和其他废气污染,噪声比高速公路低5—10分贝。

)4、投资回报率高(如高铁的建设会促进沿线新兴产业的发展等。

)二、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及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京沪高铁影响沿线城市区域空间结构距离因索仍然是影响货物和人口移动的重要因素,距离越短,产生的相互作用阻力越小。

京沪高铁的建成将提高沿线城市的通达性和吸引力,直接缩短沿线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加强与其他城市及与中心城市或发达城市的联系,提升了其交通区位。

1、加强了高速铁路沿线城市与中心城市间的联系,改变了沿线城市在区域空间结构巾的关系。

在京沪高铁建设前,一部分城市由于距离中心城市较远,如安徽滁州.山东枣庄等.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区域一体化的进程贡献较少。

京沪高铁建设后,这些沿线城市取得了与中心城市的便捷联系,如滁州与南京,枣庄与徐州等,与中心城市构成了从属关系。

在区域空间结构中提高了等级。

2、淡化了没有高速铁路城市的地位,使次级节点城市和小城市的发展受到了抑制,使其边缘性更加突出。

最典型的是安徽的马鞍山与滁州两市,马鞍山市在高铁建设前相比高铁沿线城市滁州具有差不多的区位,马鞍山甚至还有优势,其可以在与中心城市南京的合作中多分一杯羹。

然而京沪高铁建成后。

马鞍山市的交通条件相比高铁沿线城市滁州差了很多,中心城市便无暇顾及这些没有高速铁路的城市,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它的发展,使之在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等级降低。

高速铁路发展、空间溢出和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高速铁路发展、空间溢出和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高速铁路发展、空间溢出和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作者:吴欢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20年第08期摘要: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速铁路实现了迅猛发展。

高铁的出现不仅完善了铁路网,同时,也为经济平稳增长做出了贡献。

文章的研究从高铁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出发,探讨其在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方面的影响。

如何降低负的空间溢出效应,扩大其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使其正面效应作用于弥补落后地区的劣势,实现高铁对于沿线地区产生的区域经济效应,是文章讨论的重点也是保障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必须攻克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高速铁路;空间溢出效应;区域经济发展一、引言21世纪以来,我国高铁迅猛发展,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世界奇迹,引得世界瞩目,为世界铁路的发展树立了新航标。

参照最新数据,2019 年底,我国以3.5万公里的高速里程居于世界首位。

中国高铁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探索到突破、从制造到创造、从追赶到引领的历史性跨越,走过了艰难而又极不平凡的一段路程。

高速铁路的发展弥补了传统运输方式的不足,实现了运输效率的提高,在实现更高的社会就业率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等诸多能促进经济增长的方面实现了历史性变革。

二、空间溢出效应中国高铁网络化有利于地区间生产要素的流通,提高配置效率,打破地区间的经济障碍,使地区间连接起来形成规模化经济。

一方面,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追逐利润最大化。

当企业扩大市场规模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专业化分工,因此这样的一种机制会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实现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另一方面,高铁网络打破了城市间的地理界线与空间壁垒,使得知识溢出效应增强,从而产生新的创新点。

企业依靠创新给自己的公司注入活力,同时创新也是一种生产活动聚集的动力。

提升城市的活力和提高规模经济效应都离不开经济生产活动的聚集。

在高铁网络的高效运行下,不仅本地经济得到发展,而且也会辐射到邻近区域。

另外,高铁设施的改进在实现各类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共享,带来正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同时,也存在着从非沿线中心城市倒吸生产资源,导致该地经济逆增长现象出现,产生了负空间溢出效应。

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经济效应的研究——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

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经济效应的研究——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
2 8 个地级行政单元 。
本文的双重差分模型设定如下 :
Y n =B0 + 8i t + pl D i 【 +B 2 T h +B 3 D j t 木 T i , + p x +£ 。 。 ( 1 )
本文采用全球夜 间灯 光数据来作 为地方 G D P的代理指标 , 这种 方法 也 是近 年来 一些 学 术研 究 中 的常 见做 法 ( 徐康宁 , 2 0 1 5 ) 。该 数据是 由美 国军事气象卫 星 ( D MS P )搭 载的传感器 ( O L S )所获取的地球不同地区在晚间八点半至十点之间 的灯光
意义不仅在于连接北京 和上海两大城市 , 在这条线路上 , 还有许 多重要 的城市和交通 中转站以及一些新型城市 ( 杨维凤 , 2 0 1 1 ) 。 在京沪 高铁建设 之前 , 平野卫 ( 2 0 0 1 ) 指 出京 沪高铁 是能带来 良 好 的经济 效 益 的项 目,无 论 采用 何 种建 设方 案, 费 用效 益 比 ( C B R ) 均达到 1 . 9以上 。王志彦 ( 2 0 0 6 ) 认为京沪 高铁 会带来鲶鱼
国区域经济走 向新 的发展 阶段。高明 明( 2 0 1 4 ) 通过集 聚效应 模 型计算 得出 , 高铁 的开通 , 带来 了所 在城 市经 济潜力 的增加 。 本文致力于分析上述 的高铁经济效应 ,即分析 高铁 对沿线
地 区带 来怎样 的经济效应 。 本 文选取京 沪高铁作为研究样本 , 将
亮度影像 。夜间灯光数据相 比于各地 区 G D P 统计 数据 , 具有统

性、 连贯性 、 准确性等优势 。研究也 表明 , 灯光亮度 和 G D P之
间 的相关 性 为 0 . 9 0( J . V e no r n He n d e r s o n , T i m L . S q u i r e s等 ,

京沪高铁对山东经济社会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京沪高铁对山东经济社会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京沪高铁对山东经济社会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京沪高铁对山东经济社会影响研究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交通运输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高速铁路作为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的代表,具有快速、安全、环保、舒适等优势,成为我国城际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沪高铁作为连接中国两大经济中心城市的重要交通线路,不仅提高了两地之间的交通便利度、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同时也对周边区域经济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

作为京沪高铁的重要节点,山东作为我国经济大省之一,也将受到京沪高铁的重大影响。

因此,对京沪高铁在山东的经济社会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高速铁路发展对经济社会的作用机制、考察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成果,推动山东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1. 研究的主要内容(1)京沪高铁对山东地区经济的影响: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京沪高铁在山东地区的经济影响,分析高铁建设对经济增长、就业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影响。

(2)京沪高铁对山东社会的影响:从社会角度,研究京沪高铁对山东地区的社会影响,如人口流动、文化交流、城市质量提升等方面的影响。

2. 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深入探讨京沪高铁在山东地区的经济社会影响。

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和开展实地调研,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对推动山东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论文的创新之处1.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对高速铁路建设的影响进行研究,深入探讨高速铁路建设对山东地区经济增长、就业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影响,有实际应用意义。

2.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对高速铁路建设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高速铁路建设对山东地区的人口流动、文化交流、城市质量提升等方面的影响,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四、研究的预期成果和进度安排1. 研究的预期成果(1)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推动山东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习题:微专题25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和影响含答案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习题:微专题25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和影响含答案

微专题25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和影响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1.交通运输与聚落(1)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成和空间c交通运输布局及布局的影响b 剖析交通运输条件其对地区发展的(2)交通运输条件变化与城镇分对地区发展的影响影响布和发展的关系2.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b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关系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图解2.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散布和空间形态的影响3.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发展的影响4.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5.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散布地点的影响商业网点的散布一般是按照市场最优原则,散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但更多是按照交通最优原则,成立在市里环路边沿或市里边沿的高速公路沿线,图示以下:级拓展延长内河航运与城市的散布河流拥有运输功能,故世界上一些河流的两岸,经常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城市,越向下游,河流越宽阔,城市也越密集。

城市里位区位优势举例河运的起点河流上游水道太窄或有瀑布、急流等水运阻碍的地方,江西赣州或终点货物在此转运拥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有大批人流、物流在此集宜宾、重庆、河流集合处散、中转武汉河口处上可与河流相通,下可转向国外,河海联运便利上海、广州过河点地点水陆交通便利,人流、物流集中伦敦、金边1.(2016·10月浙江选考)影响浙江省高速铁路选线最主要的因素是真题2.(2015·浙江文综)与陆路运输对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设问1.式可考向:交通线布局的区位因素、发展交通的意义以及交通对聚落和考向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规律2.命题规律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是常有的考察形式。

资料特点:多以地区图、地区交通图及文字资料为载体表现信息。

设问特点:剖析、比较不一样交通方式或交通线路选址的影响因素从而进行合理的选择,或剖析说明交通线路、交通方式变化带来的影响。

设问特点:剖析、比较不一样交通方式或交通线路选址的影响因素从而进行合理的选择,或剖析说明交通线路、交通方式变化带来的影响。

从京沪高铁看高铁经济的重要作用

从京沪高铁看高铁经济的重要作用

从京沪高铁看高铁经济的重要作用林仲洪;杨瑛;田亚明【摘要】以京沪高铁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阐述高铁经济的辐射范围和效果.京沪高铁重塑了京沪交通经济带,提高了沿线地区经济活动效率,改善了沿线投资环境,促进了产业转移和升级,为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和绿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实证分析,彰显了京沪高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期刊名称】《铁道经济研究》【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5页(P1-4,9)【关键词】高铁;京沪高铁;高铁经济【作者】林仲洪;杨瑛;田亚明【作者单位】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 100038;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 100038;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 100038【正文语种】中文2016年,中国高铁总里程已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0%以上,全国铁路每日开行动车组约2 140对,高铁的年旅客发送量和周转量也占到全球约60%和65%。

目前,中国高铁动车组累计发送旅客突破50亿人次,旅客发送量年均增长30%以上。

我国不但用高速、高效、环保的高铁成功解决了人口密集地区高强度、大运量的陆地旅客运输问题,而且其综合优势远远超出了交通概念,在高铁沿线周边集聚发展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不断促使生产要素和消费要素优化配置。

以开通5年多的京沪高铁为例,高铁的建设与运营对沿线城市经济的拉动效应极为明显,高铁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京沪铁路通道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冀鲁皖苏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

通道内既有京沪铁路建成百年以上,沿线地区经过百年发展,聚集了极大的人流物流。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既有京沪线的运输任务逐渐加重,其运能愈发紧张。

1990年,京沪线以占全国铁路2.7%的营业里程,完成了393.8亿人·km的客运周转量和917.2亿t·km的货运周转量,分别占全国同期的15.1%和8.7%。

京沪线客运平均密度达到2 697.5万人·km/km,货运平均密度达到6 958.8万t·km/km,分别为同期全国铁路客运平均密度和货运平均密度的5.5倍和3.5倍。

京沪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的研究

京沪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的研究

京沪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的研究目前我国的铁路运营里程已达11.2万公里,高速铁路的运营里程已突破1.6万公里,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高铁里程之和,四纵四横的高铁网日趋完善,高铁作为交通运输业的一种革命性的运输工具,它的成功运营改变了运输格局,事实证明,随着高速铁路不断建设的里程扩大和运营时间的增长,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 促进城市建设1.1 调整城市规划京沪高铁既京沪客运专线,作为中国“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中的“一纵”全长1 318公里,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江苏、安徽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设立23个车站。

从高铁沿线城市规划的变化看,各站点所在的大中小型城市抓住了高铁新站选址的契机,通过高铁建设对城市功能进行重新规划。

新的城市规划奉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管理”的现代化理想城市,以“高铁车站为点,高铁线路为线、新城规划为面”强调以独立功能区的组合型城市规划思想替代原有的“老城摊大饼”的传统规划,建设了会展中心、大学城、行政大楼、商务金融区、充满连锁店和老字号的商业街等,规划中注重了生态湿地和滨水景观。

“高铁概念”这一城市规划的新理念,关注人性、集聚人气、塑造人文,为高铁沿线城市的面貌带来焕然一新的改变。

1.2 拉动高铁新区建设高铁建设以及开通运营后,沿线以及站区所处区域的各地政府高度重视高铁新区的规划、开发与建设。

高铁规划建设之初,受其建设标准和运行速度、老城区发展空间和征地拆迁安置等因素的制约,高速铁路从原城市中心穿过困难重重,将高铁车站从充满“城市病”、人满为患的老城区移出,高铁线位和站位设在城市郊区是必然的选择。

从实际情况看,各地政府对高铁新区的规划及定位普遍比较高端,大多定位为城市新的商务区、新中心区或者副中心,直接打造出一个高品质、高密度的“城市”。

京沪高铁沿线有23个城市,其中16个规划了高铁新城,125平方公里的无锡锡东新城、56平方公里的德州高铁新城、55平方公里的济南西部新城、28平方公里的沧州高铁新城,它们在主城规划规模基础上实现了空间超常规尺度的跨越式增长。

京沪高铁建设对京津冀、山东“一圈一带”城市经济联系的影响

京沪高铁建设对京津冀、山东“一圈一带”城市经济联系的影响

京沪高铁建设对京津冀、山东“一圈一带”城市经济联系的影

梁超;邸向红
【期刊名称】《济宁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43)2
【摘要】京沪高铁建设极大改变了京津冀城市群与山东“一圈一带”城市圈的交
通格局,必将对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产生重大影响。

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加权集成法,研究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及等时圈的变化特性;选取山东“一圈一带”途径高
铁的6个城市、京津冀城市群的7个城市,展示京沪高铁开通对两区域城市间经济
联系的影响。

结论表明,京沪高铁建设显著提升两区域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显著改
变了可达性空间格局。

京沪高铁扩大了等时圈的范围,可达时间变化率也显著提升。

【总页数】6页(P42-47)
【作者】梁超;邸向红
【作者单位】德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德州学院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1.5;F061.3
【相关文献】
1.高铁建设对其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以京沪高铁为例
2.四川出省高
铁对沿线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影响研究3.四川出省高铁对沿线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影
响研究4.长距离高铁对沿线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影响及角色分析——以兰新高铁为例5.京沪高铁城市旅游联盟在山东济南正式成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t) = Qij ( t) ·r·ΔT·Pij ( t) - ΔCji ( 1) ( 1) 式中,R( t) 为旅行时间价值,单位: 元 / 年; t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区域经济研究
为年份,单位: 年; Qij ( t) 为铁路交通利用者由交通 方式 i 改乘交通方式 j( 这里指高铁) 的人数,单位: 人; r 为有效利用系数,利用者以工作为出行目的在 总出行中的构成; ΔT 为旅客由交通方式 i 改用交通 方式 j 所节约的时间,单位: 小时; Pij ( t) 为单位时间 价值,单位: 元 / 小时; ΔCji 为利用交通方式 j 与交通 方式 i 之间的价格差,单位: 元。
·151·
2012 年第 1 期 区域经济研究
便捷性则取决于交通形式和交通工具。因此,交通 可改变空间距离带来的运输成本量级。
( 三) 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理论是法国经济学家佩鲁于 1955 年率先 提出的。他认为,经济增长首先会以不同强度出现在 局部区域,形成增长点或极,随后通过对外扩散,影响 经济整体[1]。增长极形成的主要条件是拥有创新能 力强的主导部门或行业,并以此为点极,推动形成区 位经济、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集聚的增长极。其后, 美国区域规划专家弗里德曼、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 和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对此理论加以丰富和发展,从 根本上解决了区域经济发展中资源最优空间配置的 问题。其中,交通基础设施系统被认为是促进点极形 成、实现最优配置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 四) 点轴理论 点轴理论由波兰经济学家萨伦巴和马利士最早 提出的,它是在上述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区域组 织模式理论。在一定区域内,各级中心城市为点,形 成产业和人口集中地。在一定方向上,以轴联结若 干不同级别的中心城市,形成相对密集的产业带或 人口带。轴是重要的线状基础设施束,交通干线就 是最重要的点间轴。沿轴不同层次的城镇会形成产 业开发带,整个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主要通过 点和轴线的集聚和扩散来实现。产业聚集和人口聚 集使交通干线连接地区成为经济增长点,沿线则成 为经济增长轴。与增长极相比,点轴开发对经济发 展的推动作用更大,更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 ( 五) 网络优化组织理论 这是依托于地域空间网络体系的一种区域发展 组织模 式,强 调 点 的 核 心 作 用[3]。 网 络 体 系 由 点、 线、面等基本要素构成。点以城镇为载体,它是增长 极的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地域空间集聚区域; 线是 指在地域空间上的线状基础设施束,它是经济活动 横向拓展的空间渠道; 面是点线依托和覆盖的地域, 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腹地。三者有机结合构成网 络,其使点轴结构向深度和广度演进。点面间存在 生产要素流动,推动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另外,借助 网络延伸,强化区际经济网络的联系,促进广域生产 要素结合和经济技术优势扩散。城镇发展初期,以 空间集聚为主,交通主要为轴心连接,其后逐渐进入 ·152·
3. 提高区域可达性,拓展区域经济发展纵深度 可达性是指利用一种特定的交通基础设施工具 从某一给定区位到达目的区位的便利程度。其高低 主要取决于人的移动能力和由于移动而达到目的的 机会。京沪高铁对其沿线区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创 造或提高该区域内站点城市的可达性。山东段在京 沪高铁中的有利区位将会使山东的相对经济地理位 置,尤其是交通地理位置作用上升,从而改变山东区 域经济的区位势能,刺激经济发展。 生长轴理论等理论学说都在不同程度上阐明了 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可以提高区域可达性,增加经济 往来便捷度,增强发达地区对外围地区经济发展的 纵深辐射和带动能力。京沪高铁通过提升可达性, 对山东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 改善和提 高城市地位和区域影响力。对山东来说,可达性可 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其与长三角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 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势能,这种势能表现为这些区域 之间的经济连接度以及一个地区对其他地区影响力 大小。京沪高铁可以使山东交通基础设施区位条件 发生变化,使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相对 提高。( 2) 提升经济发展速度和潜力。高铁可以充 分带动山东的传统铁路、公路、能源电力、邮电通信 等点状或线状基础设施的发展,使节点城市参加社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 3410( 2012) 01 - 0151 - 06
2011 年 6 月 30 日,京沪高铁正式通车运行,其 全线长度为 1318 千米。其中,山东段长 358 千米, 它是京沪高铁途经 7 省市中最长的一段。在全线 21 个站点中,山东占 6 个。京沪高铁使山东西部形 成 1 小时经济圈,京沪分别与山东形成半日经济圈。 那么,京沪高铁将如何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山 东区域经济发展,将会产生什么结果,这是一个值得 思考和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基于交通基础设 施对区域经济作用理论,在阐述其推动区域经济发 展效应机制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研究维度, 分析京沪高铁对山东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正溢出效 应,探究可能出现的负溢出效应及其应对策略。
一、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渊源 一个国家不同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间 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的差异,许 多区域尤其是不发达区域不具备全域发展的要素和 资源。因此,在选择区域经济的现实发展模式时,往 往采用有重点、有差异的非均衡发展模式。其主要 理论学说也是交通基础设施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理 论基础。
[基金项目]本文是山东省软科学项目“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以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为 例”( 项目编号: 2011RKGA8010) 和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推进济南城乡一体化中的交通网络溢出效应研究”( 项目 编号: 11BJ05) 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周平( 1963 - ) ,男,山东济南人,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
前提,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在山东区域经济发展中,京沪高铁将会产生客运轴心效应、货运点轴效应、
消费效应、建设效应和产业效应等巨大的直接和间接正溢出效应,同时也可能出力基础上,趋利避害,以期实现净溢出最大化。
[关键词] 京沪高铁; 山东; 区域经济; 溢出效应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区域经济研究
京沪高铁对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
周 平 刘清香
( 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 要] 基于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作用机制的视角,阐述和论证京沪高铁对沿线地区特别是山东区域
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理论和实践分析表明,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经络和催进经济活动聚集与扩散的
出效应会十分明显,它会带动沿线交通基础设施网 络的完善、扩大优化资源配置的范围、促进产业结构 调整和区域 内 分 工 协 作 等,形 成 以 点 带 面、以 城 带 乡、以大带小的分工协作体系。特别是,大型交通基 础设施将会极大地提高其前后向联系的外部效果, 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京沪高铁对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正溢 出效应
扩散阶段。交通散点连接使城镇交织,形成等级层 次分明的网络,各种要素沿交通网再集聚。网络生 长与交织能力具有同向性,并向优势资源区位汇聚。
二、交通基础设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机制 ( 一) 交互推动效应机制 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交互推 动关系。经济发展在进入交通基础设施极限阈值 前,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隐形的, 虽然它支持经济的增长,但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常 常不为人们所关注。如果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滞后 于经济发展,就会以阻碍经济发展的消极方式来显 示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时,经济发展就会倒 逼交通基 础 设 施 的 发 展[4]。 这 种 方 式 积 累 到 一 定 程度就会突破原有交通基础设施的极限阈值,促使 新的交通系统形成和发展,并达到与经济发展相适 应的新的极限阈值。这是一个对经济发展产生强大 推动作用的过程,其主要表现在: 新系统在形成过程 中,会产生巨大的物质需求,推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 展和壮大; 新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交通基础设施处于 相对主动的地位,支持和刺激经济增长。 ( 二) 相互作用效应机制 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相互影 响、共同 发 展 关 系[5]。 一 方 面,交 通 基 础 设 施 突 破 空间界限,借助运输方式把各经济区域联结起来,为 区域经济实现运输联系提供必要基础条件。其通过 决定区域之间运输联系的规模、强度、速度及客货流 向,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 积极影响。另一方面,经济结构、社会分工与协作、 地区分工与协作以及生产的专业化程度的变化要求 经济结构不断作出调整和再配置,以保证经济可持 续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会加快某些产业的发展, 引起产业间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以上都会引起交 通基础设施的需求变化,促进交通体系发展。 ( 三) 外部效应机制 交通基础设施在生产和消费中,可对区域经济 发展产生正负溢出效应,它不会在交通基础设施自 身的收支核算中反映出来,但会对区域经济产生重 大影响。这种外部效应具有非有意性、偶然附带性 等特征,其影响结果也不会使受益者支付成本,或受 损者得到补偿。从总和作用看,交通基础设施正溢
( 一) 生长轴理论 生长轴理论是德国学者松巴特于 20 世纪 60 年 代提出来的。该理论把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 展直接结合起来,强调交通干线建设对经济活动的 引导和促进作用。交通干线的建设将区域中心城市 连接起来,形成有利区位,方便人口流动,降低运输 费用和产品成本。新的交通干线将会对产业和劳动 力产生吸引力,改善投资环境,使产业和人口向交通 干线聚集,形成新的产业区域和生活区域。这样,以 交通干线为生长轴逐渐形成一条产业带,促进区域 经济的发展[1]。 ( 二)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 理 论 是 德 国 地 理 学 家 克 里 斯 泰 勒 于 1933 年提出来的。该理论第一次把区域内的城市 系统化,即一个区域的中心地体系是在交通原则、行 政原则和市场原则的支配下形成的。不同的原则支 配可使中 心 地 网 络 呈 现 不 同 的 结 构[2]。 交 通 原 则 适用于高级中心地布局; 行政原则在中级中心地布 局中作用较大; 低级中心地布局则适用于市场原则。 空间距离具有相对性,它是由交通便捷性所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