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分析

合集下载

国内货币政策外溢效应.doc

国内货币政策外溢效应.doc

国内货币政策外溢效应摘要:本文选取中、美两国2008—2015年月度数据,从非线性时变参数视角借助TVP-V AR模型和马尔科夫蒙特卡洛方法对中国经济运行受到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冲击的响应过程进行模拟。

结果表明,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及对外贸易产生动态外溢性冲击,且其影响效果具有明显的时变性特征。

在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国应注重宏观经济调控的国际协调性,实现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良性博弈。

关键词:货币政策;外溢效应;TVP-V AR模型一、引言与文献综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世界各国经济体之间经济金融联系愈发紧密,对一国货币政策如何在实现调控本国既定政策目标的同时,对其他国家经济运行产生外溢效应的研究成为国际金融领域热议的论题。

在国外有关货币政策外溢效应的理论与实证探索当中,以美国为主要对象的研究因其本身的开放性及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而占有较高比重,且研究核心聚焦于对新兴经济体产生的外溢效应。

早期学者只是对新兴经济体受到美国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的负面冲击进行了简单实证检验,而后期一些研究发现美国作为全球发达经济体的代表,其货币政策调整会严重影响新兴经济体国内经济增长与物价波动的不确定性。

Mackowiak[1]以韩国、泰国等东亚六个新兴经济体为研究目标,分析得出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这些国家实际产出与物价变动的解释力度甚至强于本国货币政策,且美国货币政策调整的外溢效应主要是通过引起新兴经济体汇率及短期利率波动进行传导。

得出类似研究结论的还有Miniane和Rogers[2]、Kim和Yang[3]等。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作为危机起源地的美国在面临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失效情况下率先采取量化宽松政策遏制经济衰退。

这次危机的出现使得国外学者对美国货币政策外溢效应的分析范围由以往的常规货币政策拓展至非常规货币政策,很多学者都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效应溢出至其他国家的渠道进行了分析。

浅析美国量化宽松的由来

浅析美国量化宽松的由来

浅析美国量化宽松的由来美国的量化宽松,也就是放水,最早要追溯到9.11事件。

9.11之前美联储对美元负责,不对股市负责,只保证币值稳定。

9.11之后美股崩盘,小布什印钞放水提振经济;停止放水,经济会重新掉下去。

小布什时期一直放水,任期到了就把雷踢给了下任。

奥巴马时期想适度收缩,当要收缩时美国房地产出现问题,次贷危机爆发。

后来把雷踢给了特朗普。

在特朗普任期前半段,美联储计划结束放水。

不巧,又赶上2020年疫情暴发,美股史诗级四次熔断;之后又开始放水,把雷踢给了拜登,雷也越滚越大。

为什么美国放水20年,却没有出过大事,通胀一直维持在2%以下?因为这二十年,正好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开始大规模工业生产。

美国本土成本较高,生产大量转移到中国,作为回报,中国提供了无数廉价商品。

但是目前,通胀却随着放水不断膨胀。

美国通胀数据还没有公布时,拜登主动打电话,需要中国继续提供廉价商品。

而我们现在要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结果不言自明。

美国通胀开始按不住了。

要按住通胀,需要结束放水少印钱。

结束放水,美股必然崩盘,美股恒涨的逻辑也就破灭了。

这是很大的危机。

美国之前的逻辑,美股跌了,美联储就发钱,发钱美股就会涨。

这一逻辑的前提,中国提供廉价商品,保证通胀稳定。

但这一逻辑在2022年被打破,美国通胀从5涨到7。

原本物价稳定,很多美国家庭,花钱习惯了,所以没有人存钱。

一旦通货膨胀,美国人的生活水平有很大落差。

抑制通胀,就不能那样防水。

笔者认为,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国内也躲不开冲击。

现阶段最大的冲击是中房和美股。

注:2022年3月19日,美国停止放水,开始加息,加息25个基点。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
税。 ( 二) 关 国 量化 宽松 政 策对 中 国 经济 的 影 响
业, 是 开放经济背 景下 , 政府 的宏观经济 目 标 之一 。在 充分就业下 , 才 能保证社会 资源 得到有效配置 , 促进经济发展 , 实现社会稳定 。而次贷 危机之后 , 美 国多次降息 , 将利率降低至近 于零 的水平 , 在此 基础 上 , 美 国采取量化宽松政策 旨在刺激劳动力市场 , 降低失业率 。
的进行讨论 。 ( 一) 降 低 失 业 率 由美 国商 务部 公 布数 据 显示 , 2 0 0 8 年 第 四季 度 , 美国G D P 下 降 6 . 2 %, 失业率不断提高并 于2 0 0 9 年创下 5 0 多年来 的最 高纪录。充分就
但 美元 仍是 主导货币 、 最主要 的国际支付手段 、 最 主要的 国际价 值贮 藏手段 。在多元化 国际储备格局下 , 储备货 币发行 国仍享有“ 铸 币税 ” 等 多种好 处 。美 国增加基 础货 币的供 给无疑会 为美 国筹 集大量铸 币
元, 分别 占G D P 的比重为 7 0 %和 8 4. 1 %。而高额债务 又会带来 财政不 确定性 增加 , 开 支削减措施 缺乏有效性 等后果 , 采取 量化宽松政策 , 可 以使美元贬值 , 进而稀释 高额债务 。 二、 美 国量化宽松政策 的影 响 量化 宽松 主要 是指中央银行 在实行零 利率或近似零 利率政策 后 , 通过购买 国债 等中长期债券 , 增加基础货 币供 给, 向市场 注入 大量流动 性资金 的干预方式 , 以鼓励 开支和借贷 。随着全球 经济一体化进程 的 不断发展 , 世 界经 济体相互依赖性愈来愈深 , 各 国之间的影 响也 1 3益加 深, 美 国实行 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单单影 响美 国 自身的经济 , 其产生 的溢 出效应还将 影响到其他 国家进而蔓延至全球 。本文 就此将 对美 国 量化宽 松政策对本 国经济 , 对 中国经济 以及 对全球经 济的影响加 以阐

美国QE1,QE2,QE3内容及影响

美国QE1,QE2,QE3内容及影响

量化宽松政策基本概念所谓“量化宽松”,或称定量宽松,是指由央行提高银行准备金,事实上所有的央行量化宽松都涉及到资产购买——主要是回购政府债券,以及出售这些资产给央行的银行准备金账户。

一国货币当局通过大量印钞、购买国债或企业债券等方式,向市场注入超额资金,旨在降低市场利率,刺激经济增长,该政策通常是在常规货币政策对经济刺激无效的情况下才被货币当局采用,即存在流动性陷阱的情况下实施的非常规的货币政策。

QE1发生过程QE1是保尔森“嘴里的炸药”美国当地时间2008年11月23日,美国政府决定注资花旗银行200亿美元,并对其300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提供担保,以挽救这家摇摇欲坠的美国大型商业银行。

次日,时任美国总统布什问当时的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战胜这场危机你需要多少支炸药”。

“我不知道”,保尔森回应道,“不过看现在的发展形势,我可能得嘴里叼上一支,然后点燃导火索。

”卸任后的保尔森在其回忆录《峭壁边缘》(《OntheBrink》)中这样描述出当时美国的金融危机窘境。

为挽救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系统风险,此前于2008年10月份,美国财政部推出7000亿美元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TroubledAssetReliefProgram)。

在奥巴马总统上任之前,布什政府已根据问题资产救助计划内容支出了近3000亿美元,包括对银行业、汽车制造企业和美国国际集团的投资。

和保尔森主导的财政部一样,美联储可选择空间同样不大。

2007年9月以来,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5.25%一路下调;2008年12月16日,美联储再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降息0.75个百分点至0~0.25%区间。

这一历史最低利率区间一直维持到当下。

美国当地时间2008年11月24日,美联储宣布将购买由房地美、房利美和联邦住宅贷款银行发行的价值1000亿美元的债券及其担保的5000亿美元的资产支持证券。

这是美联储在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动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QE1。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物价水平的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物价水平的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物价水平的影响作者:兰洁来源:《时代金融》2012年第33期【摘要】在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对金砖国家的货币供应量具有联动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并运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对次贷危机后中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实证分析表明中国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源在于其自身的经济增长。

因此,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环境下,中国解决自身通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防止经济增长过快,抑制投资需求膨胀,同时提高汇率和利率机制来维持国内的物价水平稳定。

【关键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联动性通货膨胀一、引言2012年9月13日,美联储实行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并将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零至0.25%的超低区间。

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美联储已推出了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所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QE)是指当短期名义利率接近或处于零时,中央银行直接向经济体系注入大量资金的非常规扩张货币政策。

很多学者表示美联储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其他经济体带来负面溢出效益。

王树同(2009)认为,当今中美两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的溢出效应也日益明显。

因此,中国面临来自国外和国内的双重通货膨胀压力。

国内面临需求拉动型通胀压力;而国际方面,面临来自国外的输入性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

而此次金融危机后美国宽松货币政策造成的美元贬值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影响尤为明显,特别是在2008年发展中国家普遍发生了高通胀,中国必然也难以独善其身。

伴随美国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通胀问题一度成为中国经济的首要病症。

骆波(2011)指出美国宽松货币政策致使其泛滥的货币流入商品以及金融市场向全球输出通胀。

但在当前全球经济体系中,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在全球产业、贸易链条中占据不同地位,而中国对这些商品需求量巨大,就很容易出现输入型通货膨胀。

【量化】美国历次量化宽松(QE)规模和影响

【量化】美国历次量化宽松(QE)规模和影响

【量化】美国历次量化宽松(QE)规模和影响【⽂字版】第⼀次QE:2008年11⽉23⽇,联储⾸次公布将购买机构债和MBS,标志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开始.(国际⾦价当天上涨49美⾦,涨幅6.56%,随后⼀周维持⾼位震荡,⼀周之后开始下跌)第⼆次QE:美联储2010年11⽉4⽇宣布,启动第⼆轮量化宽松计划,计划在2011年第⼆季度以前进⼀步收购6000亿美元的较长期美国国债。

QE2宽松计划于2011年6⽉结束,购买的仅仅是美国国债.(国际⾦价当天上涨44美⾦,涨幅3.26%,随后⼀周继续上涨,⼀周之后开始下跌)第三次QE:2011年9⽉14⽇凌晨消息,美联储麾下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结束为期两天的会议后宣布,0-0.25%超低利率的维持期限将延长到2015年中,将从15⽇开始推出进⼀步量化宽松政策(QE3),每⽉采购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持证券(MBS),现有扭曲操作(OT)等维持不变。

(国际⾦价⽆明显反应)第四次QE:2012年12⽉13⽇凌晨,美联储宣布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QE4,每⽉采购450亿美元国债,替代扭曲操作,加上QE3每⽉400亿美元的的宽松额度,联储每⽉资产采购额达到850亿美元。

除了量化宽松的猛药之外,美联储保持了零利率的政策,把利率保持在0到0.25%的极低⽔平。

(国际⾦价⽆明显反应)历次操作时间规模背景影响⾸轮量化宽松(QE)2008年11⽉-2010年4⽉美联储在⾸轮定量宽松政策的执⾏期间共购买了1.725万亿美元资产。

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融危机⼤爆发,为挽救众多濒临倒闭的⾦融机构,美联储推出⾸轮量化宽松。

QE1把华尔街的⾦融公司从破产边缘拯救了出来,⽽美国经济仍在苦苦挣扎。

虽然道琼斯⼯业指数⼤幅上涨,但美国就业率没有根本改善。

第⼆轮量化宽松(QE2))2010年11⽉-2011年6⽉美联储第⼆轮定量宽松总计将采购6000亿美元的资产。

2010年美国经济数据令⼈失望,复苏缓慢,美联储⼀直受压于需要推出另⼀次的量化宽松。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俗称“印钞禁”,指一国货币当局通过大量印钞,购买国债或企业债券等方式,向市场注入超额资金,旨在降低市场利率,刺激经济增长。

该政策通常是往常规货币政策对经济刺激无效的情况下才被货币当局采用,即存在流动性陷阱的情况下实施的非常规的货币政策。

预算协议为美联储退出QE铺路尽管美国两党11日达成预算协议被普遍看作为重大利好消息,市场变动仍让人有些摸不到头脑。

北京时间11日晚间,美国三大股指期货均有小幅度下跌,美元指数仍在80关口上下窄幅波动。

早间公布的预算协议中,两党确定了直至2015年10月1日的联邦政府支出规模,将2014财年自主性支出设定为1.012万亿美元,2014财年国防预算设定为5205亿美元,非国防自主性支出为4918亿美元。

分析显示,尽管协议不会让美国政府债务的增长速度放慢,不会上调债务上限,更不会完全取代自动减支,但它可以让一两年内自动减支的规模减少1000亿-2000亿美元。

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会在12月13日对该协议进行投票,如果协议获得通过,民主党控制的参议院很可能会在晚些时候进行投票。

协议最为直接的结果是,美国政府将成功避免在明年1月15日再现停摆的局面,从而消除美国在明年年初财政与债务方面的不确定性。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亚洲区研究主管David Mann说道:“如果不需要争论债务上限,我们就可以在明年第一季度避免一个额外的风险。

”在更多分析师看来,另一个更加直接的影响是两党协议的达成将无疑增加美联储在12月17-18日的会议上削减资产购买计划的可能性。

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也在10月底公开宣布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制约;上周,曾有机构将预算协议达成列为与失业率、就业人数、通胀率具有同等重要的影响QE的指标。

此外,预算协议的达成也对失业率产生间接影响,而失业率门槛则是将左右美联储何时加息的重要指标。

量化宽松政策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量化宽松政策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量化宽松政策的风险及应对措施胡雪冬摘㊀要:量化宽松政策是近年来被频繁提及的一个词ꎬ特别是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来ꎬ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ꎮ对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而言ꎬ量化宽松政策积累的大量 廉价 流动性在国际间的频繁流动对金融体系的稳定存在重要影响ꎬ如何应对量化宽松政策以及政策退出后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经济体需要研究的问题ꎮ关键词:量化宽松政策ꎻ风险ꎻ规避一㊁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金融危机爆发后ꎬ为应对金融危机负面冲击ꎬ救赎陷入流动性困境的金融机构ꎬ美联储于2008年10月启动了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ꎬ到2010年3月末累计向市场投放1.725万亿美元基础货币ꎬ用于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1.25万亿美元)㊁国债(3000亿美元)和机构证券(1750亿美元)ꎮ在经济复苏之后ꎬ美联储于2010年11月再度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ꎬ拟于半年内向市场投放6000亿美元购买国债ꎬ并将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到期的2500亿~30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以及到期的国债再投资国债ꎮ在外国经济已经步入复苏状态的情况下ꎬ美联储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ꎬ重要原因是经济复苏势头弱化ꎬ在缺少常规刺激政策措施的情况下ꎬ美联储试图借助量化宽松政策巩固经济复苏势头ꎮ作为全球美元储备和大宗商品交易货币供应国ꎬ外国在其经济已经复苏的情况下采取大力度量化宽松政策ꎬ会导致美元贬值ꎬ加大全球通货膨胀压力ꎬ刺激国际市场短期资本流向中国㊁印度等新兴市场ꎬ加大其他国家持有美元固定收益资产的投资损失ꎬ对全球经济将产生重大影响ꎮ中国持有大量外国国债和企业债券ꎬ也是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短期资本的主要流入国之一ꎮ二㊁量化宽松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一)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通胀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由于对大宗商品的进口依赖ꎬ我国对大宗商品价格尤为敏感ꎬ由此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为也较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要大ꎮ2.大量资本的流入在量化宽松之后ꎬ我国资产价格经历了多次上涨的过程ꎬ其中国际游资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ꎮ(二)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量化宽松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由于其他国家遭遇经济危机ꎬ这对我国的出口造成的较为严重的冲击ꎬ而量化宽松实施带来的发达国家实体经巧的复苏有助于促进我国出口ꎬ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好转ꎮ另一方面量化宽松释放的流动性促使美元贬值而人民币相对升值ꎬ对出口有不利影响ꎮ从外国的角度来看ꎬ一方面外国的经济危机已经导致美元名义利率接近于零ꎬ另一方面ꎬ外国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将使得美元长期利率下降ꎬ刺激外国的投资和消费ꎬ这也是外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目标ꎮ量化宽松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刺激对于提高外国的产出㊁提高国民收入有正向的影响ꎮ外国民收入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外国对中国的进口ꎮ由于外国的边际进口倾向要高于边际出口倾向ꎬ于是外国的进口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ꎬ相比之下ꎬ中国对外出口主要为需求弹性较小的日常消费品ꎬ这将减少由于量化宽松导致的美元贬值对中国对外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ꎮ在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出口贸易带来促进作用的同时ꎬ也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ꎮ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负面影响ꎮ一是量化宽松政策抬高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ꎬ而中国出口商品是采用的原材料多是通过进口获得ꎬ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提高直接抬高了中国出口商品的成本ꎬ从而降低了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ꎮ二是外国量化宽松政策一方面导致了美元的贬值ꎬ另一方面ꎬ由于热钱流入中国ꎬ导致人民币的升值ꎬ进一步抬高了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ꎮ(三)对资本的影响中国持有大量固定收益美元资产ꎬ是全球资本的重要投资目的地ꎬ也是初级产品的主要进口国之一ꎬ量化宽松政策政策的实施ꎬ将使中国持有的美元固定收益资产蒙受巨大损失ꎬ刺激国际短期资本大量流入中国ꎬ加大中国输入型通胀压力ꎬ并导致中国初级产品进口承受巨额利益损失ꎮ三㊁应对措施鉴于量化宽松政策对经济的负面冲击有长期化㊁持续扩大的可能ꎬ中国必须采取多方面措施予以应对ꎮ第一ꎬ加快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的多元化步伐ꎮ为降低中国持有的大量固定收益美元资产因美元贬值而产生的损失ꎬ中国应加快外汇储备投资的多元化进程ꎬ减少固定收益美元资产的规模ꎬ扩大对新兴市场国家债权的投资规模ꎬ增加收益率稳定的股票㊁股权等抗通胀资产的投资力度ꎮ第二ꎬ鼓励中国企业 走出去 ꎮ根据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ꎬ鼓励国内企业扩大对外投资ꎬ支持国内企业通过市场化途径收购㊁兼并国外资源类和高技术企业ꎬ或加强与国际资源类㊁高技术企业集团的跨国合作ꎬ在降低储备资产风险的同时ꎬ减少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对中国初级产品进口造成的利益损失ꎬ提高我国资源供给的安全性ꎮ第三ꎬ加强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入的管控ꎮ为防止国际短期资本大量涌入ꎬ降低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难度ꎬ防止国内资产价格严重泡沫化ꎬ可依据国际惯例ꎬ对短期资本流入征税托宾税ꎮ第四ꎬ适时适度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ꎮ受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ꎬ人民币面临长期升值压力ꎮ但短期内汇率应保持相对稳定ꎬ因为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对中国经济发展不利ꎬ也会对全球经济稳定造成重大冲击ꎮ同时ꎬ依靠人民币升值也不足以解决输入型通胀问题ꎬ因为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不可能达到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的波动幅度ꎬ且一次性的人民币升值仅会在短期内降低按人民币核算的进口价格ꎬ不能解决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对中国物价的影响ꎮ作者简介:胡雪冬ꎬ苏州大学ꎮ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7]夏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分析
崔健.吉林大学,2013.
摘要: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为扭转经济颓势,美国先后推出了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2012年9月再次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并于同年12月加码。

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事实证明其财政、货币政策都会对世界经济造成影响。

本文通过研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分析美国前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尤其是对中国产生的溢出效应,有助于合理预估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发展。

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
告诉你仅花7天时间搞定专业论文的绝招
1 写论文一定找一个清静的地方闭关。

因为是论文是一个完整、逻辑连贯的体系,如果干扰太多,写起来就会很慢,而且心也会很烦。

如果在实验室或办公室,杂事太多,估计就是给两个月都写不完。

2 写论文之前最好先做一个报告,阐述一下做论文的思路,因为你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你所作的东西用最简要的话说出来,就说明你的思路是清晰的。

如果写论文没有清晰的思路,最好先不要写,否则是浪费时间。

3 这一步是最关键的。

抓大放小,逐层细化。

开始的时候,我论文写得很细,每一个论点的证明都要做到尽善尽美,但后来发现不行,一是写起来太慢,二是越写越发现自己沉陷于一个泥潭之中,根本写不下去了。

所以我决定放弃,先是简要写出主要需说明内容,很快就能把论文的主体结构完成。

感觉很有成就感,于是再把一些需要补充说明的东西逐步逐步加进去,使其丰满。

这样,每细化一次,就把论文从头到尾过一遍,有整体感,逐步写下来,论文就写得非常快。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一下,至关重要的是按照第3点完成主体内容,我有一点心得可以分享给大家,您可以淘宝或百度上搜索一家叫“馨雅文献”的店家,他们家最贴心的业务是这样的:只要给出所写论文的题目和关键词,花费100
左右吧,你就可以从他们家得到一份有200-500篇非常专业,且最贴近你所写论文主题的重点大学硕博士论文目录,基本能涵盖所有和主题相关的论文,然后会让你从目录中再挑选出其中30篇左右最贴近主题的硕博士论文全文给你,全文文字都可以复制黏贴的哦,就是这些精选后的论文内容构成了我这篇论文的基本框架和血肉。

就这样子,本来拖延了进度的我,仅仅花了7天时间就完成了我的论文,成为一篇立意新颖,博采众长的优秀论文,顺利通过了毕业答辩。

------------------------------------------------------------
第一部分,概述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理论基础。

首先概述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定义,通过比较分析了其有别于传统货币政策的特征。

其后着重分析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产生作用的利率、投资组合调整、心理预期、资产价格、汇率五大渠道。

再次阐述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三大理论基础:货币非中性理论、凯恩斯陷阱理论及金融加速器理论。

第二部分,回顾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发展历程及各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区别。

首先,对QE1-2及其实施效果进行了回顾,两轮QE在初级目标、内容上有所区别,施行后一定程度弥补了流动性短缺,稳定了美国金融秩序,推动了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复苏起到了良性的刺激作用,但未达到预期。

而后,介绍新一轮QE在内忧国内失业率高企,经济增长未达预期,外患国际经济全面减速,欧洲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情况下出台。

最后从政策内容入手分析了QE3灵活性、直接性、针对性的特点。

第三部分,通过大量的数据和事实说明QE1-2的溢出效应,通过比较归纳出QE3溢出效应的新特点。

首先阐释了QE1-2对于促进短期金融稳定、提升国际贸易、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有积极作用,但也形成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冲击他国出口及主权资产贬值,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速通货膨胀等五项负面效应。

而后分析了QE3溢出效应的新特点:一是会随着QE1-2效应沉淀而递减。

价值决定价格理论制约已在高位的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而新兴市场经济下滑,资本的逐利性将使美国流动性输出减弱;并且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QE3对消费增长,外需提振的作用有限。

二是短期趋于中性而长期将走向负面。

有利于在
短期内缓解新兴市场资金外流压力,使美元小幅贬值,财富重新分配,同时对市场产生先扬后抑的心理预期效果,并通过心理预期渠道对经济发展产生或利或弊的能动作用,产生长期市场挤兑效应不利于新兴市场的长期发展。

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论述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溢出效应及政策建议。

该部分着重于美国QE对我国负效应的分析,提出应对之策。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出口有着双重影响,QE带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压力对我国经济有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并将可能形成输入型及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针对这些溢出效应文中提出四项政策建议:采取审慎的宽松货币政策;建立资源类大宗商品储备机制,缓释资产价格上涨风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引导资本合理流动;加强监管,防范热钱流入,降低输入性通胀风险。

通过系统分析,本文认为美国处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地位,美元是世界货币,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极为显著的正负溢出效应。

虽然QE3由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QE1-2溢出效应的沉淀预计的溢出效应不及前两轮,并且其短期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趋于中性有一定的麻痹性,但其无上限的特征及长期趋于负面的趋向必须引起充分警觉。

我国需要对症下药,降低和防范其负向溢出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