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结构和组成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带标准答案)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由水、空气、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
2.土壤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死亡的生物体和动物体的排泄物。
4.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气体和液体三类。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5. 大小不等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土壤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一般分为砂粒、黏粒和粉砂粒。
根据它们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三类,其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分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06•嘉兴)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这个实验说明()A.土壤中含有水分 B.土壤中含有空气C.土壤的密度小于铁块D.土壤易溶于水【分析】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说明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故选:B.【点评】此类题目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2.(2016秋•高邑县期末)家庭栽培花卉,每隔几年要重新换一次土,其原因是()A.花盆中的土壤被植物吸收了B.土壤的肥力降低C.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了D.土壤中缺少有机物【分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解答】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花盆中的土壤里的无机盐被花吸收了,要想使花生长良好,必须增施无机盐或者换土.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3.(2015春•嘉兴期末)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B.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D.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分析】①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②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解答】解: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A 正确;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B 错误;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C正确;D、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D正确.故选:B.【点评】理解土壤结构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4.(2008秋•高密市期中)对水稻的生长来说,土壤的功能不包括()A.提供有机物B.提供水分C.提供无机盐D.固定植株【分析】本题考查根的主要功能的知识.本知识结合植物营养运输图及各部分功能进行记忆.【解答】解:我们知道根的主要功能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但这不是其惟一功能,此外还有①固着和支持作用:根系将植物的地上部分牢固地固着在土壤中.②合成能力:根部能进行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转化.其中包括有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脯氨酸等﹔各类植物激素,如:龙根生、乙酸、细胞分裂素类.③贮藏功能:根的薄壁组织发达,是贮藏物质的场所.④输导功能:输导功能是由根尖以上的部位来完成的.由根毛和表皮细胞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根的维管组织输送给茎和叶的,而叶所制造的有机物也通过茎送到根,由根的维管组织输送到根的各部分,维持根的生长和生活等.故选:A【点评】结合植物营养运输认识根的作用.5.下列与土地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土地减少不影响农业,因为可进行无土栽培B.土地为人类生存提供食物和活动空间C.人口增加会增加土地的压力D.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分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解答】解: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食物和活动空间.如果离开了土地,人们就无法进行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经济活动,人口增加可以增加土地的压力,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的加以开发利用,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故选:A【点评】考查的是人与土地的关系,要理解记忆.6.下列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铁丝网的孔径要稍大一些B.有的土壤应该是湿润而富含有机物的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网上加热D.加热后不能等土壤冷却了再去测出质量【分析】要是为了定量实验的考虑,干燥土壤可以称干重,然后通过各种处理分离有机物从而计算含量.干燥的土壤加热计算质量,如果质量减少,有焦愁的味道,就是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解答】解:A、孔径大土壤颗粒可能从缝隙漏出,影响实验效果.此方法不可取;B、用湿润的土壤不行,因此湿润的土壤中有水分,水分蒸发也能减少质量,影响使用效果.此法不可取;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上.此方法正确;D、测质量要等冷却,不但可以保证实验变量唯一,还保证测定物质质量的仪器的精度,也就是所有涉及物质质量测定的基本要求.这是因为测定质量的仪器都是在常温标定的.此法错误.故选:C【点评】明确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的方法.7.(2015秋•徐州期末)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37﹣40题.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水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甲所示;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称为光合作用.【分析】37.(2分)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泥土只减少60克,你认为减少的物质是()A.水B.无机盐C.有机物D.以上都不对【分析】海尔蒙特实验: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棵2.5 kg的柳树种在装有90kg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kg,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g,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据此解答.【解答】解:如果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在实验中没有添加无机盐这一步骤,无法对比、证明也需要无机盐.而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说明土壤中的部分物质被柳树吸收并利用了,而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除了水还有可溶性无机盐.故选:B【点评】海尔蒙特的柳树栽培实验是生物上著名的实验,要注意理解和掌握.38.(2分)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A.二氧化碳B.氧气C.有机物D.能量【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小白鼠呼吸作用的需要,因此小白鼠能存活.所以,“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释放氧气.39.(2分)如今,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A.蛋白质B.脂肪C.淀粉D.氨基酸【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淀粉的特性以及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淀粉.40.(2分)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A.分解叶片中的有机物B.把叶片煮熟C.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D.除去叶片中的淀粉【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避免叶绿素的颜色影响观察效果.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8.把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加热后,在载玻片上留下的结晶物质主要是()A.淀粉B.无机盐C.水D.脂肪【分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各种无机盐以及营养物质,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因此土壤浸出液中的植物能生长;无土栽培就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解答】解:A、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淀粉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淀粉,故A错误;B、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剩下不可燃的物质是无机盐,并留下的结晶物质,故B正确;C、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水属于无机物,加热后,蒸发散失,不会留下痕迹,故C错误;D、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脂肪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脂肪,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这部分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注意掌握.9.在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可见大片的红树林生长茂盛,但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A.土壤中空气太少 B.土壤中温度太高C.土壤溶液浓度太高D.土壤中水分太多【分析】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是由红树科的植物组成,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结合红树林的生活环境特点进行解答.【解答】解:深圳福田属于热带海滩,阳光强烈,土壤富含盐分,红树林植物多具有盐生和适应生理干旱的形态结构,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同时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空气非常缺乏,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满足了红树林植物对空气的需求.每到落潮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纵横交错,使人难以通行.因此,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土壤中空气太少.故选项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熟知红树林生活环境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A.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B.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C.砂粒少,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D.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解答】解: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可见D正确.故选:D【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11.(2017秋•卢龙县期中)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溶液浓度过低B.土壤溶液浓度过高C.温度过低D.土壤里氧气过少【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解答】解:盐碱地的土壤溶液中含较多的盐碱,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因此植物细胞就会失水,导致根不能吸水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因此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12.(2016春•埇桥区期末)以单位面积计算,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A.前者等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C.前者多于后者D.无法比较【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结合题意,分析解答.【解答】解:热带雨林中虽然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但是因为其高温多雨等条件,为微生物和其他分解者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所以分解作用要强得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少.而温带森林土壤冬季低温,微生物活动的相对较少,分解作用也就弱的多,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多,所以土壤中的养分也就多.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13.(2014•杭州模拟)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A.有机物含量B.空气体积分数C.土壤生物数量D.无机盐含量【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测试需要土壤浸出液,这个没有;测生物数量的时候,需要昆虫收集器,乘土的容器下面要有一个收集昆虫的容器,这个也没有.所以用排除法选B.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试验中变量的惟一性.14.花生因地下结荚,要求土质疏松,不喜潮湿,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俗称为“落花生”.根据它的这一特性,它适于生活的土壤类型是()A.砂土类±壤B.壤土类土壤C.黏土类土壤D.三类土壤均可【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沙土是指含沙量占80%,黏土占20%左右的土壤,沙壤土就是介于壤土与沙土之间的土壤.据此解答.【解答】解:在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三中土壤中,壤土类土壤具有保水,保肥,通气,透光的特性,适合种植粮食和植物,砂土类土壤稍微带点沙质土,有利于花生根部的生长和呼吸,不容易烂根,沙土类土壤适于花生栽种并能提高产量,所以沙土类土壤内花生生长情况最好.故选:A【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4小题)15.(2006•湖州)土壤是在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2)选择干燥的土地,取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土壤和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铁块,把它们分别放人两个大烧杯中,沿烧杯壁缓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和铁块全部浸没为止,然后比较所加入的水量.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土壤的作用,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所需的水分和无机盐,根还能获得土壤中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2)、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题中的实验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的水量不同,可知:土壤中存在着空隙,能吸水.因此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故答案为:(1)无机盐(2)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点评】第一题是基础题,比较简单,第二题的实验,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16.(2012秋•建阳市期末)土壤是微生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因为土壤中有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与土壤肥力有关,并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解答】解:土壤具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及各种条件,因此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故答案为:√.【点评】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极大,一克肥沃土壤中通常含有几亿到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壤每克也含有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一般说来,土壤越肥沃,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17.(2013春•滨湖区校级期末)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有球状、杆状、螺旋状形三种形态.细菌一般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以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据此答题.【解答】解: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形态.多数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如一部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等微生物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能被绿色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制造的有机物为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可见,细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故答案为:细菌、真菌、病毒;细菌;光学;电子;球状、杆状、螺旋状;叶绿体.【点评】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注意灵活运用.18.肥沃的土壤颗粒间的水中含有无机盐,从这种土壤中滤出的液体叫土壤溶液.【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首先明确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解答】解: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这种营养液内部成分和土壤溶液的成分相同,用这种营养液来培养植物.故答案为:无机盐;土壤溶液【点评】植物的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可对比植物的其他无性生殖的方式扦插、嫁接、压条来掌握.三.解答题(共3小题)19.“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的活动步骤大致如下:步骤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的土地,取长、宽、厚分别是5厘米的一块土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大烧杯中.步骤2,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2只烧杯内注水,开始时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步骤3,记录向两个烧杯中注入水的体积和所产生的实验现象.试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步骤1中,为什么要设计一个与土块体积相同的铁块进行实验?(2)在步骤2中,加水的方法是“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为什么?(3)在步骤2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
简述土壤的基本结构和形成过程
简述土壤的基本结构和形成过程
土壤是地球表面的最上层,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土壤由三部分组成:沙子、泥土和有机质。
沙子是土壤中最小的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手指捏成小球。
泥土是由沙子和有机质混合而成的。
有机质是由植物和动物体内的细胞组成的,在土壤中存在的时间越长,其中的有机质就越多。
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受到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土壤的形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1.岩石风化:岩石在水、气、温度的作用下,逐渐被腐蚀、磨损、溶解,形成碎石和砂粒。
2.沉积:水流或风力会把碎石和砂粒带到河流、海洋或平原上,并在这些地方沉积下来。
3.淤积:河流、湖泊、海洋会在其中形成泥沙,而平原上的砂土会被风力吹走。
4.有机物的添加:随着植物生长、动物生活,土壤中会添加大量的有机物。
5.蚯蚓和其他动物的作用:蚯蚓和其他动物会帮助土壤中的物质混合,使土壤变得较为平均。
这样可以促进土壤中的氧气、水分和养分的流通,有助于植物的生长。
6.气候变化:土壤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如降雨、日晒、冬雪等,会对土壤结构产生影响。
7.人类活动:人类的农耕、开垦等活动也会对土壤产生影响。
土壤是生命的基础,对于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因此,人们应该保护土壤,避免土壤污染和土壤流失,以确保人类和其他生物的长期健康发展。
土壤的结构组成
土壤的结构组成
土壤的结构组成包括:
1. 矿质颗粒:主要由砂、粉砂、粘土和漂砾等颗粒组成。
矿质颗粒的大小和比例决定了土壤的质地,影响其透水性和透气性。
2. 有机物质:主要由植物残体和动物残体分解而来,包括有机质和腐殖质。
有机物质能增加土壤保水能力、改善土壤结构、提供养分等。
3. 水分:土壤中的水分主要存在于微孔隙和粘结水中。
合适的水分含量对于植物生长非常重要。
4. 空气:空气存在于土壤微孔隙内。
土壤中的空气对于植物根系通气和微生物活动至关重要。
5. 微生物:土壤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微生物的存在对于土壤的生物化学循环、有机物分解和养分转化起重要作用。
6. 土壤生物:包括土壤动物和植物根系。
土壤动物包括蚯蚓、昆虫、螨类等,它们的活动能改善土壤结构和模糊土壤中的养分。
植物根系能固定土壤、增加土壤的稳定性,以及吸收水分和养分。
这些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形成了土壤的复杂结构,影响着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
简述土壤的组成
简述土壤的组成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薄的覆盖物,由无机物、有机物、水、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
它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从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三个方面进行简述。
一、土壤的组成1. 矿物质矿物质是土壤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占据了土壤总质量的大部分。
它们是从母岩中分解出来的,包括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
矿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决定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有机质有机质是土壤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植物残体、动物尸体、粪便等有机物质。
有机质的分解产物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同时也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
3. 水分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也是土壤中微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
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对植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 空气土壤中的空气含量对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和植物的生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空气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氧气,同时也可以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
5. 微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它们可以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养分,同时也可以抑制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
二、土壤的结构土壤的结构是指土壤中各种组分之间的空隙和连接方式。
土壤的结构对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通气性、养分供应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 粒径组成土壤中的颗粒大小不同,可以分为粗砂、细砂、粉砂、粘土等不同的粒径组成。
不同粒径的颗粒之间的空隙大小和形状不同,影响土壤的通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
2. 土壤结构类型土壤的结构类型包括砂性土、壤土、粘土等不同类型。
不同类型的土壤结构对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通气性、养分供应等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三、土壤的功能土壤的功能是指土壤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包括植物生长、养分循环、水文循环、碳循环等。
1. 植物生长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土壤中的微生物也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例如通过固氮作用提供植物所需的氮元素。
土是什么结构
土是什么结构
土:
它是土壤和岩石在各种自然环境中风化形成的大小不一的颗粒堆积。
一、土的组成
土壤是由颗粒(固相)、水溶液(液相)和气体(气相)组成的三相体系。
二、土的结构
土的结构是指土颗粒本身的特点和颗粒间相互关联的综合特征,一般分为两大基本类型:
1.单粒结构:也称团粒结构,是砾石(卵石)、砾质土、砂土等非粘性土的基本结构形式,对土的工程性质的影响主要在于其密实性。
2.团粒结构:也叫团粒结构或絮凝结构,是粘性土所特有的。
三、土的构造
土结构是指整个土层(土体)的不均匀性特征的总和,反映了土的力学性质和其他工程性质的各向异性或土体各部分的不均匀性。
它是决定勘探、取样或原位测试的布置方案和数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整个土体构成上的不均匀性包括:
层理、夹层、透镜体、结核、组成颗粒的大小差异、裂缝特征和发育程度等。
四、土的分类
1.根据有机含量分类
分为无机土、有机土、泥炭土、泥炭。
2.根据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分类
分为砾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
粘性土是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
3.根据地质成因分类
分为残积土、坡积土、坡积土、冲击土、淤泥土、冰积土和风积土。
4.根据颗粒大小及含量分类
本文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土的组成成分
土的组成成分土是地球表面的一种物质,由多种不同的成分组成。
这些成分包括有机物、无机物、水分和空气。
下面将详细介绍土的组成成分。
一、有机物有机物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已经死亡的植物和动物的遗体以及它们的分解产物组成。
有机物的分解产物包括腐殖质、腐植酸等。
这些有机物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促进土壤的肥力。
二、无机物无机物是土壤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矿物质、土壤颗粒和土壤结构。
矿物质是由各种不同的化学元素组成的晶体,如石英、长石、云母等。
这些矿物质在土壤中起到了提供养分和储存水分的作用。
土壤颗粒是土壤的基本单位,包括沙粒、粉粒和粘粒。
沙粒是直径大于0.05毫米的颗粒,粉粒是直径在0.05毫米到0.002毫米之间的颗粒,粘粒是直径小于0.002毫米的颗粒。
这些土壤颗粒的不同比例和结合形式决定了土壤的质地和透气性。
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的排列和组合形式。
土壤结构可以分为团聚结构、疏松结构和块状结构等。
团聚结构是指土壤颗粒通过有机物和粘土矿物质黏合在一起,形成块状或颗粒状的结构。
疏松结构是指土壤颗粒之间存在较多的孔隙,有利于水分和气体的运动。
块状结构是指土壤颗粒通过胶结物质黏合在一起,形成块状的结构。
土壤结构的不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和保肥性。
三、水分水分是土壤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之一。
土壤中的水分主要来自降水和灌溉。
水分在土壤中以毛细管力和重力作用下分布。
毛细管力使水分能够在土壤颗粒之间上升,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重力则使多余的水分向下排出,避免土壤过湿。
四、空气空气是土壤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
土壤中的空气主要来自土壤孔隙中的空间。
空气在土壤中起到通气和氧气供应的作用,有利于植物根系的呼吸和生长。
土壤中的空气含氧量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以上是土的组成成分的详细介绍。
土的组成成分包括有机物、无机物、水分和空气。
这些成分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土壤的肥力、质地、透气性和保水性。
了解土的组成成分对于农业生产和土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4.1-2土壤地成分、各种各样地土壤(带问题详解)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由水、空气、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
2.土壤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死亡的生物体和动物体的排泄物。
4.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气体和液体三类。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5. 大小不等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土壤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一般分为砂粒、黏粒和粉砂粒。
根据它们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三类,其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分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06•嘉兴)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这个实验说明()A.土壤中含有水分 B.土壤中含有空气C.土壤的密度小于铁块D.土壤易溶于水【分析】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说明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故选:B.【点评】此类题目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2.(2016秋•高邑县期末)家庭栽培花卉,每隔几年要重新换一次土,其原因是()A.花盆中的土壤被植物吸收了B.土壤的肥力降低C.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了D.土壤中缺少有机物【分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解答】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花盆中的土壤里的无机盐被花吸收了,要想使花生长良好,必须增施无机盐或者换土.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3.(2015春•嘉兴期末)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B.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D.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分析】①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②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解答】解: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A 正确;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B 错误;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C正确;D、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D正确.故选:B.【点评】理解土壤结构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4.(2008秋•高密市期中)对水稻的生长来说,土壤的功能不包括()A.提供有机物B.提供水分C.提供无机盐D.固定植株【分析】本题考查根的主要功能的知识.本知识结合植物营养运输图及各部分功能进行记忆.【解答】解:我们知道根的主要功能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但这不是其惟一功能,此外还有①固着和支持作用:根系将植物的地上部分牢固地固着在土壤中.②合成能力:根部能进行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转化.其中包括有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脯氨酸等﹔各类植物激素,如:龙根生、乙酸、细胞分裂素类.③贮藏功能:根的薄壁组织发达,是贮藏物质的场所.④输导功能:输导功能是由根尖以上的部位来完成的.由根毛和表皮细胞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根的维管组织输送给茎和叶的,而叶所制造的有机物也通过茎送到根,由根的维管组织输送到根的各部分,维持根的生长和生活等.故选:A【点评】结合植物营养运输认识根的作用.5.下列与土地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土地减少不影响农业,因为可进行无土栽培B.土地为人类生存提供食物和活动空间C.人口增加会增加土地的压力D.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分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解答】解: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食物和活动空间.如果离开了土地,人们就无法进行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经济活动,人口增加可以增加土地的压力,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的加以开发利用,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故选:A【点评】考查的是人与土地的关系,要理解记忆.6.下列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铁丝网的孔径要稍大一些B.有的土壤应该是湿润而富含有机物的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网上加热D.加热后不能等土壤冷却了再去测出质量【分析】要是为了定量实验的考虑,干燥土壤可以称干重,然后通过各种处理分离有机物从而计算含量.干燥的土壤加热计算质量,如果质量减少,有焦愁的味道,就是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解答】解:A、孔径大土壤颗粒可能从缝隙漏出,影响实验效果.此方法不可取;B、用湿润的土壤不行,因此湿润的土壤中有水分,水分蒸发也能减少质量,影响使用效果.此法不可取;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上.此方法正确;D、测质量要等冷却,不但可以保证实验变量唯一,还保证测定物质质量的仪器的精度,也就是所有涉及物质质量测定的基本要求.这是因为测定质量的仪器都是在常温标定的.此法错误.故选:C【点评】明确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的方法.7.(2015秋•徐州期末)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37﹣40题.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水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甲所示;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称为光合作用.【分析】37.(2分)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泥土只减少60克,你认为减少的物质是()A.水B.无机盐C.有机物D.以上都不对【分析】海尔蒙特实验: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棵2.5 kg的柳树种在装有90kg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kg,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g,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据此解答.【解答】解:如果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在实验中没有添加无机盐这一步骤,无法对比、证明也需要无机盐.而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说明土壤中的部分物质被柳树吸收并利用了,而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除了水还有可溶性无机盐.故选:B【点评】海尔蒙特的柳树栽培实验是生物上著名的实验,要注意理解和掌握.38.(2分)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A.二氧化碳B.氧气C.有机物D.能量【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小白鼠呼吸作用的需要,因此小白鼠能存活.所以,“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释放氧气.39.(2分)如今,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A.蛋白质B.脂肪C.淀粉D.氨基酸【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淀粉的特性以及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淀粉.40.(2分)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A.分解叶片中的有机物B.把叶片煮熟C.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D.除去叶片中的淀粉【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避免叶绿素的颜色影响观察效果.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8.把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加热后,在载玻片上留下的结晶物质主要是()A.淀粉B.无机盐C.水D.脂肪【分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各种无机盐以及营养物质,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因此土壤浸出液中的植物能生长;无土栽培就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解答】解:A、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淀粉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淀粉,故A错误;B、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剩下不可燃的物质是无机盐,并留下的结晶物质,故B正确;C、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水属于无机物,加热后,蒸发散失,不会留下痕迹,故C错误;D、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脂肪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脂肪,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这部分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注意掌握.9.在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可见大片的红树林生长茂盛,但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A.土壤中空气太少 B.土壤中温度太高C.土壤溶液浓度太高D.土壤中水分太多【分析】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是由红树科的植物组成,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结合红树林的生活环境特点进行解答.【解答】解:深圳福田属于热带海滩,阳光强烈,土壤富含盐分,红树林植物多具有盐生和适应生理干旱的形态结构,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同时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空气非常缺乏,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满足了红树林植物对空气的需求.每到落潮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纵横交错,使人难以通行.因此,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土壤中空气太少.故选项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熟知红树林生活环境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A.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B.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C.砂粒少,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D.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解答】解: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可见D正确.故选:D【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11.(2017秋•卢龙县期中)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溶液浓度过低B.土壤溶液浓度过高C.温度过低D.土壤里氧气过少【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解答】解:盐碱地的土壤溶液中含较多的盐碱,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因此植物细胞就会失水,导致根不能吸水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因此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12.(2016春•埇桥区期末)以单位面积计算,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A.前者等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C.前者多于后者D.无法比较【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结合题意,分析解答.【解答】解:热带雨林中虽然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但是因为其高温多雨等条件,为微生物和其他分解者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所以分解作用要强得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少.而温带森林土壤冬季低温,微生物活动的相对较少,分解作用也就弱的多,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多,所以土壤中的养分也就多.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13.(2014•杭州模拟)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A.有机物含量B.空气体积分数C.土壤生物数量D.无机盐含量【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测试需要土壤浸出液,这个没有;测生物数量的时候,需要昆虫收集器,乘土的容器下面要有一个收集昆虫的容器,这个也没有.所以用排除法选B.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试验中变量的惟一性.14.花生因地下结荚,要求土质疏松,不喜潮湿,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俗称为“落花生”.根据它的这一特性,它适于生活的土壤类型是()A.砂土类±壤B.壤土类土壤C.黏土类土壤D.三类土壤均可【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沙土是指含沙量占80%,黏土占20%左右的土壤,沙壤土就是介于壤土与沙土之间的土壤.据此解答.【解答】解:在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三中土壤中,壤土类土壤具有保水,保肥,通气,透光的特性,适合种植粮食和植物,砂土类土壤稍微带点沙质土,有利于花生根部的生长和呼吸,不容易烂根,沙土类土壤适于花生栽种并能提高产量,所以沙土类土壤内花生生长情况最好.故选:A【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4小题)15.(2006•湖州)土壤是在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2)选择干燥的土地,取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土壤和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铁块,把它们分别放人两个大烧杯中,沿烧杯壁缓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和铁块全部浸没为止,然后比较所加入的水量.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土壤的作用,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所需的水分和无机盐,根还能获得土壤中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2)、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题中的实验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的水量不同,可知:土壤中存在着空隙,能吸水.因此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故答案为:(1)无机盐(2)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点评】第一题是基础题,比较简单,第二题的实验,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16.(2012秋•建阳市期末)土壤是微生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因为土壤中有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与土壤肥力有关,并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解答】解:土壤具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及各种条件,因此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故答案为:√.【点评】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极大,一克肥沃土壤中通常含有几亿到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壤每克也含有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一般说来,土壤越肥沃,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17.(2013春•滨湖区校级期末)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有球状、杆状、螺旋状形三种形态.细菌一般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以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据此答题.【解答】解: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形态.多数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如一部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等微生物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能被绿色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制造的有机物为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可见,细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故答案为:细菌、真菌、病毒;细菌;光学;电子;球状、杆状、螺旋状;叶绿体.【点评】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注意灵活运用.18.肥沃的土壤颗粒间的水中含有无机盐,从这种土壤中滤出的液体叫土壤溶液.【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首先明确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解答】解: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这种营养液内部成分和土壤溶液的成分相同,用这种营养液来培养植物.故答案为:无机盐;土壤溶液【点评】植物的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可对比植物的其他无性生殖的方式扦插、嫁接、压条来掌握.三.解答题(共3小题)19.“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的活动步骤大致如下:步骤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的土地,取长、宽、厚分别是5厘米的一块土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大烧杯中.步骤2,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2只烧杯内注水,开始时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步骤3,记录向两个烧杯中注入水的体积和所产生的实验现象.试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步骤1中,为什么要设计一个与土块体积相同的铁块进行实验?(2)在步骤2中,加水的方法是“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为什么?(3)在步骤2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
土壤学第四章土壤质地和结构
③ 根据砂粒(sand)含量,凡砂粒含量大于55%的,
在质地名称前冠“砂质(sandy)” 。
土壤 学
返回
(2)美国制(Soil Taxonomy)(连接)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边分别表示砂粒、 粉粒、
粘粒的含量。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粒、粘粒的含量 ,在图中查出相对应的区域,即得该土壤的质地。 (3)卡庆斯基制 (Kachinsky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soil texture)
土壤密度一般取平均值2.65g/cm3。
2020/3/30
5
3. 土壤比重 (soil specific gravity) 土壤密度与4℃时纯水密度之比,一般取2.65。
(二)土壤容重(bulk density of soil) 1. 概念: 单位体积自然状态土壤体(原状土)(含粒 间孔隙)的重量(干重)。(g/cm3)
土壤固、液、气三相容积比,反映土壤水、气关系。 atmosphere water
organic matter
mineral
一、土壤的密度和容重
(一)土壤密度(soil density) 1. 概念 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质
量。(g/cm3)
2. 影响土壤密度的因素 矿物组成、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
2. 土壤质地概念 按土壤颗粒组成进行分类,将颗粒组成相近而土
壤性质相似的土壤划分为一类并给予一定名称,称为 土壤质地。
划分土壤质地的目的在于认识土壤的特性并合理利 用土壤和改良土壤。
3. 土壤质地分类(soil texture classification)制
(1)国际制(international system)
(三)各级土粒的物理性质
环境化学第四章土壤
价交换和受质量作用定律支配外,各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强
弱,主要依赖于以下因素: 电荷数,离子电荷数越高,阳离子交换能力越强;
离子半径及水化程度,同价离子中,离于半径越大,水
化离子半径就越小,因而具有较强的交换能力。
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
土壤中一些常见阳离子的交换能力顺序如下: Fe3+>Al3+>H+>Ba2+>Sr2+>Ca2+>Mg2+>Cs+>Ru+>
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
b.潜性酸:
其来源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3+。当这些离
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通过离子交 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之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 H+ 浓度, 使土壤 pH 值降低。只有盐基不饱和土壤才有潜性酸度,其 大小与土壤代换量和盐基饱和度有关。据测定土壤潜性酸
②水解性酸度: 用弱酸强碱盐 (如醋酸钠)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可
以将土壤胶体吸附的 H+ 、 A13+ 代换出来,同时生成某弱酸
(醋酸)。此时,所测定出的该弱酸的酸度称为水解性酸度。
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
③活性酸与潜性酸的关系:
土壤的活性酸与潜性酸是同一个平衡体系的两种强度,
二者可以互相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处于暂时平衡状态。土 壤活性酸度是土壤酸度的根本起点和现实表现。土壤胶体
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
一般土壤缓冲能力的大小顺序是: 腐殖质土>枯土>砂土。 土壤的可变电荷越多,缓冲能力越强。土壤缓冲能力 越大,对酸碱污染物的容量就越大。但是,土壤的缓冲能 力的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超出这个限度,土壤的酸碱度 会发生强烈的变化。
1 2 3 4 5 6
土壤的结构组成
土壤的结构组成
土壤的结构组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碎屑:土壤中的碎屑包括砂、粉砂、粉、黏土等颗粒状物质。
这些碎屑的大小和比例决定了土壤的质地,影响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和肥力。
2.有机质:土壤中的有机质包括植物残体、动物残体和微生物
的尸体等有机物质。
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保持水分、增加肥力,并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3.土壤孔隙:土壤中存在着各种尺寸的孔隙,包括微孔隙、介
孔隙和大孔隙。
这些孔隙可以储存和运输水分、气体和根系,对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和根系通气起重要作用。
4.土壤胶体:土壤胶体是指直径小于2微米的颗粒状物质,包
括黏土矿物和有机胶体。
土壤胶体对土壤的负载性、保水性、栽培性和养分的吸附和释放起着重要作用。
5.水分和气体:土壤中的水分和气体也是土壤结构的重要组成
部分。
水分可以填充土壤孔隙,供植物需要,参与土壤中的化学反应;气体可以提供氧气,维持土壤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泥土主要成分
泥土,也称为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它的主要成分包括:
1. 矿物质:泥土中的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来源于岩石的物理和化学风化。
常见的矿物质包括硅酸盐、氧化物(如氧化铁和氧化铝)、碳酸盐等。
这些矿物质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
2. 有机质:有机质是由动植物残体和排泄物分解而成的复杂有机化合物。
它们对土壤的结构、肥力和保水能力有重要影响。
有机质的含量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对土壤质量的评价至关重要。
3. 水分:水分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土壤的活力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土壤水分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固态(结合在矿物颗粒上的水)、液态(自由移动的水)和气态(土壤孔隙中的水蒸气)。
4. 空气:土壤中的空气对于维持土壤生物活动和植物根系的呼吸至关重要。
空气通过土壤孔隙系统流动,这些孔隙由矿物质颗粒和有机质的间隙组成。
5. 生物:土壤生物包括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小型无脊椎动物(如蚯蚓和昆虫幼虫)、植物根系等。
它们在土壤的形成和肥力循环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泥土的成分和性质会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人类活动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土壤科学家通过土壤分类和研究,可以了解土壤的特性,从而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土壤资源。
土壤的组成及其比例
土壤的组成及其比例
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也是人类和动物的生
存环境。
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和空气组成的复合物,它们的比例不同,影响着土
壤的性质和功能。
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成分,占土壤总重量的45%~60%,其中粒径小于2微米的矿物质
称为微粒矿物质,占土壤总重量的45%~50%,粒径大于2微米的矿物质称为粗粒矿物质,占土壤总重量的10%~15%。
矿物质主要由硅质、铝质、铁质、钙质和镁质组成,它们提供了土壤的结构和稳定性,并且可以吸收和储存水分和养分。
有机质是土壤的第二大成分,占土壤总重量的1%~10%,主要由木质素、蛋白质、糖类、脂肪类和酶等组成,它们可以提供土壤的肥力,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也可以吸收和储存水分和养分。
水是土壤的第三大成分,占土壤总重量的25%~45%,它可以提供植物的生长环境,同时也可以溶解和转移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空气是土壤的第四大成分,占土壤总重量的25%~30%,它可以提供植物的生长环境,同时也可以提供氧气和二氧化碳,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总之,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和空气组成的复合物,它们的比例不同,影响着土壤的性质和功能。
矿物质占土壤总重量的45%~60%,有机质占土壤总重量的1%~10%,
水占土壤总重量的25%~45%,空气占土壤总重量的25%~30%。
土壤组成与结构--矿物质
一个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一般有以下几 个层次:
可编辑ppt
6
自 然 土 壤 的 剖 面 构型
可编辑ppt
7
(1)覆盖层(A0):
又称枯枝落叶层,在木本科植物群落下的森林 土壤最明显,这个层次不属于土体。
(2)淋溶层(A):
它包括腐殖质层A1和物质的淋溶层A2。
其中A1是腐殖质累积;A2层中物质(易溶盐类、
铝氧化物 架状硅酸盐 硫酸盐 氯化钾
锰氧化物 环状硅酸盐 硫化物 硝酸盐
硅氧化物
磷酸盐 重碳酸盐
钛氧化物
可编辑ppt
19
一)、土壤颗粒分级
1、土粒:即是土壤颗粒,是指构成土壤固相 骨架的基本颗粒。(通常将土粒假定为球 形)
铁、锰、铝的水化物、腐殖质溶胶)向下移动, 色浅灰白,称为淋溶层。
它是发生层次最重要层次,任何土壤都具有这 一土层。
可编辑ppt
8
(3)淀积层(B):
由A层下淋溶物质淀积而成。高度发育时, 此层较紧实,水分难以渗透,矿物质养分 较丰富,若在积水或空气闭塞的情况下,B 层下部常产生还原性很强的灰兰色土层, 称为潜育层或灰粘层。
土壤发生层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 的具有特定性质和组成的、大致与地面相 平行的,并且具有成土过程特性的层次。
识别土壤发生层的形态特征一般包括: 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和紧实度等。
可编辑ppt
5
三、土体构型
1、概念:
土体构型是指各土壤发生层在垂直方向 有规律的组合和有序的排列状况。不同土 壤类型有不同土体构型,它是识别土壤最 重要特征,也称剖面构型。
第四讲 土壤的组成与结构
可编辑ppt
1
土壤剖面: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一、土壤的组成土壤是环境中特有的组成部分,是位于陆地表面呈连续分布,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
它的组成包括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等三相物质四种成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的一种特殊物质。
按容积计,在较理想的土壤中,矿物质约占38—45%,有机质约占5—12%, 土壤孔隙约占50%, 土壤水分和空气存在于土壤孔隙内,三相之间亦经常变动而相互消长。
按重量计,矿物质可占固相部分的90—95%以上,有机质约占1 —10%左右。
(一)土壤矿物质土壤矿物质来源于地壳岩石(母岩)和母质,它对土壤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影响很大。
土壤中的矿物质由岩石风化和成土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或土粒)组成的。
自然界的土壤都是由很多大小不同的土粒,按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各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重量百分数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也叫土壤质地。
(二)土壤有机质进入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包括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等死亡残体,经分解转化逐渐形成有机质,即腐殖质,土壤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部分,约占有机质总量的50—65%。
腐殖质不是单一分子的有机质,而是在组成、结构和性质上具有共同特征,又有差异的一系列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在土壤中可以呈腐殖酸或腐殖酸盐类存在,亦可以铁、铝的凝胶状态存在,也可与粘粒紧密结合,以有机-无机复合体等形态存在。
这些存在形态对土壤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很大影响,对土壤肥力有重大作用。
土壤有机质的化学组成包括:糖类(碳水化合物)、木质素、有机氮、脂肪、蜡质、单宁、木栓质、角质、有机磷及灰分等。
土壤中的有机质组成二、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一)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结构:一般把土壤颗粒(包括单独颗粒、复粒和团聚体)的空间排列方式及其稳定程度,孔隙的分布和结合的状况称为土壤的结构。
土壤中的ca\卩6!3+等多价阳离子及有机质,腐殖质都有胶结剂的作用,参与土壤颗粒的团聚。
常见的土壤结构类型
常见的土壤结构类型
土壤结构是指土壤中颗粒的排列方式和组成,常见的土壤结构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 砂性土壤结构:由较大颗粒组成,土壤中砂粒之间的孔隙较大,通气性好,但保水能力差。
2. 粉状土壤结构:颗粒很细,粉末状,通气性较差,但保水能力较好。
3. 粒状土壤结构:由较大的颗粒和较小的颗粒混合而成,通气性和保水能力相对较好。
4. 块状土壤结构:由较大的块状颗粒组成,通常出现在黏性土壤中,保水能力较好,但通气性较差。
5. 柱状土壤结构:由细长的柱状颗粒组成,通常出现在草原或林地土壤中,保水能力和通气性较好。
6. 蜂窝状土壤结构:由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颗粒之间形成许多孔隙,通气性和保水能力都比较好。
了解土壤结构类型对于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农民和园艺爱好者选择适合的栽培方法和土地改良措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1 -。
土壤层资料
土壤层土壤是地球表面薄层,由无机部分—矿质和有机部分—腐殖质组成,覆盖在地球固体地壳表面。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是生物圈中最复杂、最活跃、最有机的成分之一。
土壤由不同的层次组成,每一层次都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土壤层的性质和组成表层土壤表层土壤是土壤剖面中最上部的一层,通常颗粒状物质比较细,含有较多有机质。
这一层土层对于植物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有益细菌和微生物繁衍生长。
表层土壤呈现较深色,质地较为松软。
植物的根系主要分布在这一层土壤中,吸收水分、养分和氧气。
次表层土壤次表层土壤位于表层土壤之下,颗粒物质较表层土壤粗大,含有的有机质也相对较少。
这一层土层的密度较大,通透性较差,对植物生长的支持作用较表层土壤稍弱。
基质土壤基质土壤是土壤中的下层,颗粒物质较粗大,有机质含量很低。
由于基质土壤通透性差,植物的根系通常不会过多扎根在这一层土壤中。
但基质土壤对土壤整体结构和水分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
土壤层的功能提供养分各种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如氮、磷、钾等。
不同层次的土壤含有不同种类和量的养分,供给植物进行生长发育。
调节水分土壤层能够储存水分,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分。
不同层次的土壤对水分的储存和释放有着不同的调节作用。
支撑植物生长土壤是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各层次土壤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支撑和根系扎根的空间。
结语土壤层作为地球生命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养分供给、水分调节、植物生长等重要功能。
不同层次的土壤在整个土壤系统中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保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对土壤层的了解和保护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好每一寸土壤,让土壤层继续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支撑和养分。
土壤结构类型
土壤结构类型
土壤结构类型是指土壤的细粒组成、颗粒间接触状态和排列规律等因素所决定的土壤内部结构形态。
根据颗粒尺寸和排列方式等特性,可以将土壤结构类型分为以下几类:
粒状结构:由细小颗粒聚集而成,如砂土、细砂土等。
2.块状结构:由较大的土块组成,通常含有粘土或有机质,如黏土、壤土等。
3.柱状结构:由立方体或柱体状土体组成,一般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排水性,如沙土、卵石土等。
4.层状结构:由各种不同颜色、质地的土层相互叠置而成,常见于淤泥、泥沙等场合。
5.扇形结构:一般指山地或丘陵区沟壑侵蚀和风化作用形成的土体,呈放射状分布,如黄壤、红壤等。
6.结核状结构:由粘土颗粒团聚在一起形成的小球体或类球体状结构,如黏土、壤土等。
不同的土壤结构类型对土壤的透水性、抗压强度、剪切强度、
渗透性等性质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工程建设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土壤结构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于自然环境之中又受种种环境因素作用的土壤还有其退化的过程, 其中主要的过程如下:
由于风和水的侵蚀作用,引起土壤流失; 由于受纳酸雨或过多使用氨氮肥料,引起土壤酸化; 由于灌溉水中含过多盐分或深度风化作用,引起土壤盐碱化; 由于干旱,引起土壤板结、龟裂、结构单元破坏甚至沙漠化; 由于水涝,引起营养物浸出和流失; 由于污染,引起土壤中有毒物质累积,继而通过食物链辗转进入生物或
人体。
土壤的组成不均匀,形态结构也不均匀,由一系列不同性质和质 地的层次构成,故各类土壤都有一定的剖面构型。土体构型也是 土壤分类的重要依据。土体内物质的迁移和转化过程,固然发生 于土壤各组成成分之间,但宏观地看来,也发生于各土层之间。
真正土壤
国际代号 O
A0 H A
AE B C R
土层名称 凋落物层 泥炭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层
土壤的平均厚度~2m,是具有肥力的疏松层,经由岩石、水等在长 期的气候因素下形成,包括母质的形成和在母质基础上形成土壤 两个阶段。
地层内部的岩石经受高温、高压作用,但化学上是相对稳定的。一旦 暴露在地表面,压力降低,温度有很大变动,且与丰富的水和空气接 触,发生风化作用,从而在新的条件下,达成了新的稳定状态。
相似地,生物体排泄物和死后残骸中的各种有机组分也受到了类似作 用。
这两种过程的组合以及各种无机、有机产物长期的相互作用结果,造 就了土壤系统。
土壤是能使植物挺立生长的支持体,具有一定的肥力,能为植物 生长提供水、空气和养分。因此土壤是植物生长基体,也是庄稼 和粮食的生产基地,从而成为动物、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微生物赖 以栖息、生活、繁衍的场所。
<返回>
土壤是由固、液、气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孔体。固相物质包括矿物质、 有机质和土壤生物。在固相物质之间,为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孔隙,孔隙中 存在水分和空气。土壤三相物质的比率因土壤种类而异,并且经常变化。 土壤中所含多量化学元素的丰度顺序如下:O>Si>Al>Fe=C=Ca>K> Na>Mg>Ti>N>S,这个次序与地壳组成大体一致,所不同的是由于土 壤中集结了大量生物体,因此C、N、S的含量相对较高。从环境污染角度 来看,土壤还是藏污纳垢之处,含有各种生物的残体、排泄物、腐烂物; 还含有来自大气、水体及固体废物中的各种污染物以及农药、肥料残留物 等。
土壤是大气和地下水的缓冲地区。土壤粒隙中储存的大量降水不 会过快蒸发,它们或通过径流徐徐流向河流、湖泊,或渗入地下 水体保存。水流中的杂质经土壤过滤、吸附及微生物降解等作用, 可得到较纯净的水。
由于土壤蓄水量大,可防止洪水发生。土壤植物又可防止风雨侵蚀、 水土流失或土壤沙漠化趋向,并兼有防风、消音等作用。
1.3.2 胶状无机粒子 单个土粒直径<200nm,平均密度2.4 g/cm3,过滤土 壤水中悬浊液与粗无机粒子分开
(a)简单盐类(方解石、白云石、石膏) 原生矿物化学风化终产物出 现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晶粒简单
(b)三氧化物(褐铁矿) 出现在热带、亚热带 (c)次生硅酸盐类矿物(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 长石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形成,
1.2.2 土壤的质地
由不同的粒级混合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土壤粗细状况称为土壤质地(或土壤 机械组成)。土壤质地分类是以土壤中各粒级含量的相对百分比作标准的。
土壤质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同时土壤颗粒大小和 土壤的物理性质密切相关,并且影响土壤孔隙状况。因此对土壤水分、空气、 热量的运动和养分转化均有很大的影响。质地不同的土壤表现出不同的性状, 壤土兼有砂土和粘土的优点而克服了二者的缺点,是质地理想的土壤。
1.3.1 粗无机粒子 单个土粒直径>200nm,平均密度2.7g/cm3,可筛分为沙、 粉、石,源于原生矿物质(在地壳中最先存在的、经风化作用后仍无变 化地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构成土壤骨架,提供营养元素。
(a)硅酸盐类矿物 易风化成盐,释放K、Ca、Na、Mg (b)氧化物类(石英、赤铁矿) 性质稳定 (c)硫化物类 土壤中只含FeS2化合物(黄铁矿、白铁矿) (d)磷酸盐类 Ca5(PO4)3F等,提供无机P
土壤是地球表层中介入元素循环的一个重要圈层,由岩石风化产 生的所有物质都有可能进入大气和水系,又可能通过地球化学循 环归入土壤。碳、氮元素在大气、海洋、土壤间以相当快的速度 循环(硫的循环速度略慢些)。一般地说,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 在土壤中的滞留时间相对较长,因为它们在土壤中受到诸如吸附、 沉降、酸碱缓冲和植物摄取等多种作用。
有机质层
腐殖质 粘粒
<返回>
1.2.1 土壤的粒级
土壤矿物质是以大小不同的颗粒状态存在的。不同粒径的土壤矿 物质颗粒(土粒),其性质和成分都不一样。为了研究方便,按 粒径的大小将土粒分为若干组,称为粒组或粒级,同组土粒的成 分和性质基本一致,组间则有明显差异。
由于各种矿物质抵抗风化的能力不同,它们经受风化后,在各粒级中分 布的多少也不相同。矿物的粒级不同,其化学成分也有较大的差异。在 较细颗粒中,Ca、Mg、P、K等元素的含量较大。一般而言,土粒越细, 所含养分越多,反之则越少。
土壤的结构和组成
内容
1.1 土壤及其环境意义 1.2 土壤的粒级与质地 1.3 土壤的组成
岩石圈是构成地球系统的基本圈层之一,岩石圈可分为下层坚硬 的岩石和上层表生自然体。岩石圈的表生自然体包括风化壳和土 壤,土壤是地球表面生长植物的疏松层,以不完全连续状态存在 于陆地表面,有时也称为土壤圈,与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关 系密切,与人类生活休戚相关。在地球表面约1.5亿km2的陆地中, 农耕田、草地和林田分别占9%、21%和27%。这些陆地是土壤圈 的主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