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合集下载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形成【知识体系】水平运动垂直运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火山形成组成:火山口、火山锥断块山概念组合:相对下降的岩体—谷地或低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山岭或高地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对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以公路为主对线路分布的影响: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对延伸方向的影响:迂回前进,弯曲程度大,呈“之”字形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高原地区:聚落分布在河漫滩平原上,呈带状山区:聚落多分布在冲积扇、洪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呈条带状河流地貌的发育概念形成河流堆积地貌概念典型地貌:冲积平原外力作用作用方式地表形态的塑造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活动变质作用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表现地壳运动山岳的形成类型褶皱山概念形态:背斜、向斜能量源一、单项选择下图是“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题:1.图中内外力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下图中甲为某区域示意图,乙是甲中P地河谷及其附近的地质剖面图,P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

读图回答:2.河谷处的地质构造为A.向斜B.背斜C.断层D.裂隙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甲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示山体主要是由红色砂砾岩构成。

乙图为地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甲图中的岩石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于乙图中的A.b ①B.a ②C.e ③D.d ④4.有关甲图中岩石类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①形成于比较湿热的气候环境②受高温高压变质形成③受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④经历了地壳的升降运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分析材料一、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完成5~7题。

材料一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31页精选文档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31页精选文档

断块山 断层形成地形
水平位移
错断原有地貌,派生新地貌
垂直位移
相对上升岩块
山岭或高地
(华山\庐山\泰山) 相对下降岩块
谷地或低地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应用
找矿 找水 工程建设
石油、天燃气——背斜 金属矿——断层 向斜 断层
四 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主要运输方式 线路分布特点 线路延伸方向
公路为主、铁路其次
弯曲,称为( 褶)皱,其基本单位是

) 褶曲
褶曲的基本形态分两种:岩层向上
拱起的是(
背)斜岩层向下弯曲
的是(
)向斜
背 斜 向 斜
褶皱山
甲地:地形 山、岭构造 乙地:地形 谷、地构造 向斜中心岩层比两翼岩层 背斜中心岩层比两翼岩层
; 向斜 ; 背斜 新(新或老) 老.
褶皱山
内力作用下背斜成( 山)、向斜成( 谷 ) 但是,不少褶皱构造的 背斜( 顶部因受到 ), 反而形成( 山岭 )。
风力侵蚀 风力堆积 流水侵蚀 流水沉积
A.沙丘 B.黄河壶口瀑布 C.戈壁 D.黄土高原的形成 E.长江三角洲 F.长江三峡
G.华北平原 H.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山岳(山地)按成因可分
为 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
三种类型,它们的形成和发展
都和
内力作用有关。
地壳运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
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
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其外力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B )
A.岩石表层的崩解破裂——流水的侵蚀作用 B.黄土高原的沟壑——流水的侵蚀作用 C.天山山麓的冲积扇——风力的堆积作用 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流动沙丘——风力的 侵蚀作用
在板块的张裂地带,常形成(A )

必修一__第四章__地表形态的塑造

必修一__第四章__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8讲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点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强化专练1.一地理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如下几幅地貌景观图片,并提出了以下问题,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形成这些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A ,B ,C ,D ,E ,F 。

(2)从能量来源看,可知上述作用都属于,它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总趋势是。

(3)A、E图是地貌,E图景观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是高原,成因主要是;B图是最典型的地貌,如我国的;C、F图是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区;D图为地貌,图中①是,②是,③是。

答案(1)流水侵蚀流水堆积风力堆积冰川侵蚀流水侵蚀风化和风蚀(2)外力作用使地表起状状况趋于平缓(3)流水侵蚀黄土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表缺乏植被保护,降水集中于夏季易形成暴雨,黄土极易受侵蚀流水堆积崇明岛(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等)风力堆积和风力侵蚀西北内陆冰川侵蚀冰斗角峰“U”形谷考点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强化专练2.右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⑤D.④⑥(2)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为()A.花岗岩B.砂岩C.大理岩D.板岩(3)①类岩石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A.含有生物化石B.有较多的气孔C.由方解石组成D.有明显的层理答案(1)C (2)C (3)B命题视角一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008·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1)~(3)题。

(1)与图示地区山体岩石、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对应的是()A.石灰岩、球状风化地貌、风力作用B.花岗岩、流水堆积地貌、流水作用C.大理岩、喀斯特地貌、风力作用D.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2)该地区成为著名旅游地的优势在于()A.地处热带,风景优美,环境承载量大B.景观具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季节特点C.地质地貌景观独特,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D.水陆交通通达性好,旅游地吸引半径大(3)与图示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相同的地区是()A.西欧平原B.湄公河三角洲C.五大湖沿岸D.墨累—达令盆地答案(1)D (2)C (3)B变式演练1.下图为‚我国沿90°E附近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复习提纲

地理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复习提纲

附主要考点答题模式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提纲前言知识1如何描述某区域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及分布;(2)海拔高度及地面起伏大小;(3)地势变化趋势;(4)典型地貌;(5)海岸线弯曲状况。

2、如何描述某地形区地形特征3、如何描述地势特征第一节:1、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地壳运动的类型(2)水平运动的概念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垂直运动的概念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的区别(2)主要的外力作用与地貌(参考地图册19)3、河流中下游平原的成因(河流堆积作用)4、峡谷(如雅鲁藏布江峡谷、三峡等)的成因地壳抬升,地势高(内力作用);河流侵蚀下切(外力作用)。

5、岩石的类型6、地壳物质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判读)第二节:1、褶皱(1)褶皱的概念(2)背斜与向斜的区别(形态、岩层的新老关系、地貌三方面区别;背斜向斜的判断(3)背斜成山的原因;背斜成谷的原因(4)向斜成谷的原因;向斜成山的原因。

(5)山脉(如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系)的成因2、断层(1)断层的概念(2)渭河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经纬度位置要清楚)的成因(3)断块山(如华山、庐山、泰山)的成因(4)主要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及其分析3、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分布和延伸方向等方面的影响4、山区交通线的选取原则与原因第三节:1、河流地貌的类型2、运用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V”型河谷的形成。

3、运用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U”型河谷的形成。

4、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5、冲积扇-洪积扇其成因6、河漫滩平原的成因7、三角洲的成因8、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9、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10、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参考地图册40)。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简介讲解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简介讲解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简介一、编写指导思想与实施1.关注地貌学基本过程。

地貌的演化过程是地球表层重要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过程之一。

通过地貌演化过程,地球表层岩石圈的物质得到更新,能量得到转换和分配,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地貌的演化过程与地表很多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关,例如,风沙移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因此,认识地貌演化过程对于认识这些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海陆变迁和板块构造学说,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看待地表形态。

高中地貌重点介绍地貌演化过程的发生条件(内、外力作用),发生背景(岩石圈物质循环),基本形式(内力地貌演化形式与外力地貌演化形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常见地貌形成过程的能力。

2.重视典型地貌演化过程的剖析。

在地貌演化过程中,内力、外力和时间是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其中,内力又可以细分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外力涉及流水、冰川、风、重力等。

不同的地貌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主导作用力是不同的。

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的较高阶段,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所有的地貌类型的演化过程,全部剖析展示给学生。

所以,在讲述了最基本的地貌学知识之后,需要精选典型地貌过程加以剖析。

山岳的形成和发展与内力作用有关,河流地貌发育的主导作用是河流。

教材分别选择山岳和河流地貌作为典型案例,重点剖析内力、外力地貌的演化过程。

在这两个案例内部,教材摒弃细碎的传统地貌学写法,又精选典型、宏观的地貌类型进行解析,例如,“山岳的形成”部分,重点剖析了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发育”部分,重点分析了河谷和冲积平原的形成。

这样,学生对内、外力地貌的形成过程有了相对完整的认识,并能够将渗透在其中的分析方法有效迁移到其他地貌类型的分析中。

3.注重分析、解决地貌学问题能力的培养。

地貌是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

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

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地质作用1. 概念: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

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的影响两者关系内力作用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①两者同时存在,同时对地表形态变化起作用②在一定时间、一定的地点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③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外力作用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其次是重力能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使地表趋向于平缓★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运动形态岩层变化产生地貌两者关系水平运动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①水平挤压隆起,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②水平断裂,形成裂谷或海洋。

这两个运动是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但就全球规模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大规模隆起和凹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3.板块运动与宏观地貌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

六大板块示意图板块张裂区板块碰撞区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消亡边界运动方向形成地貌形成裂谷、海洋或海岭形成巨大的山脉形成海岸山脉、海沟、岛弧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海沟等示意图三、外力作用与地貌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普遍侵蚀作用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沙漠地区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长江三峡)溶蚀形成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柱等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挪威的峡湾风光)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地貌海滨地带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搬运作用风力搬运“飞沙走石”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海滨地带作用强烈流水搬运“泥沙俱下”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作用明显冰川搬运物质迁移冰川活动地区海浪搬运物质迁移 海滨地区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地区沉积作用 冰川沉积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中下部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 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河流的出山口、河口、中下游 风力沉积 形成沙漠(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黄土地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 海浪沉积 形成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固结成岩作用 形成沉积岩普遍★U 型谷和V 型谷的区别?——U 型谷是由于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谷地形状呈字母“U型”;而V 型谷则是由于流水对河岸的冲刷侵蚀而形成的,由于河流表层流速比底层和两岸流速快,所以对河谷下部的冲刷侵蚀作用较弱,故呈现“上宽下窄”的“V ”字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一、重要知识点1.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定义:内力作用指来自地球内部的力(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所起的作用。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火山喷发、侵入等)、变质作用。

-对地表的影响: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2.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定义:外力作用指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如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所起的作用。

-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太阳能,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对地表的影响: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使之更加丰富多彩。

3. 地表形态的类型-山地:由地壳运动产生的褶皱和断层形成,包括背斜山、向斜山、断块山等。

-盆地:地壳运动后形成的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区,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

-谷地:由地壳运动产生的褶皱和断层形成的低洼地区,如向斜谷地。

-高原: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小的地区,如青藏高原。

-平原:海拔较低、地形平坦的地区,如华北平原。

4. 地表形态的变化过程-冲积扇的形成:河流流出山口时,因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砾石、泥沙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背斜和向斜的形成:地壳运动产生的挤压力使岩层弯曲变形,形成背斜和向斜。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断裂破碎,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地。

-断层山与断层谷地的形成:岩体断裂并沿断裂面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如华山、庐山、泰山等;岩层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流水堆积而成断层谷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

二、记忆点1.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两种主要力量,它们共同作用使地表形态变得复杂多样。

2. 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外力作用则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

3. 山地、盆地、谷地、高原和平原等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密切相关。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常见地貌类型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生版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常见地貌类型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生版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讲常见地貌类型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情分析】考点常见地貌类型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程标准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2.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3.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素养解读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的地形、水文等地理特征,分析判断不同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及分布规律。

认识不同地区内外力作用的差异及地貌景观差异。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从要素综合和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地貌景观的形成原因与形成过程。

结合内外力作用分析其地区地貌的成因,并描述其形成过程。

3.地理实践力:运用视频或野外观察地貌景观,能够识别相关地貌并能描述其景观特点。

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观察学校所在地的地貌景观,并分析其成因。

考情分布2023海南卷、2023湖南卷、2023北京卷、2023浙江卷、2023全国甲卷、2023全国乙卷、2023新课标、2023福建卷、2022河北卷、2022上海卷、2022天津卷、2022福建卷、2022海南卷、2022辽宁卷、2022江苏卷、2022山东卷、2022湖南卷、2022广东卷、2022浙江6月、2022全国甲卷、2022全国乙卷、2022浙江1月、2021海南卷、2021福建卷、2021辽宁卷、2021天津卷、2021河北卷、2021全国甲卷、2021浙江6月、2021河北卷、2020海南卷、2020江苏卷、2020天津卷、2020山东卷、2020浙江7月、2020新课标Ⅰ、2020新课标Ⅰ、2020浙江1月: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及其地貌;2023浙江1月、2022重庆卷、2022上海卷、2022北京卷、2022江苏卷、2021天津卷、2021北京卷、2021浙江1月、2020北京卷、2020江苏卷、2020天津卷、2019北京卷: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考题趋势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外力作用及其地貌,一直是高考的高频热点,一般难度较大,今年针对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描述类综合题考查频率显著增加,称为近年高考的热点。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知识目标1、理解地表形态概念,熟记地貌五大类型;2、充分理解塑造地表形态的内营力、外营力的作用过程,以及两者的区别和联系;3、读图理解并描述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能力目标1、锻炼学生的读图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知识总结能力教学重点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外营力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学难点1、理解内营力外营力的各自作用过程,两者关系2、读图理解地球圈层的物质循环过一.内力作用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的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等。

3.各种内力作用的速度:不均匀。

如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很慢,而基拉韦厄火山爆发的速度很快。

4.分类(根据运动方向和性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地质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注:①岩浆活动---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影响地表形;②变质作用--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③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二.外力作用:1.外力作用的概念: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被称为外力作用2.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3.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过程是从岩浆——岩石——新岩浆的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1、有哪三大类岩石,这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原因是什么?2、各种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地壳物质循环的特点(1)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岩浆-各种岩石-新岩浆。

(2)地壳物质与地球内部和地球外部也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即内、外力作用。

(3)由大气、水、生物参与地壳物质循环并起重要作用而形成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影板书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地表形态:地球表面高 低起伏的状态,又称地貌或地形 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来源:地球内部产生原因:放射性元素衰变内力作用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发生速度:有快有慢. 来源: 地球外部产生原因:太阳辐射能外力作用: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发生速度:缓慢。

(完整word版)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总结[授课建议]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 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3.内力作用的意义4.外力作用能量来源5.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积1. 图解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风化使地表岩石由坚硬变得松动、破碎、易被侵蚀, 形成散落的碎屑, 在搬运过程中不断发生堆积, 结果使下层的碎屑物质被压紧、固结形成新的岩石。

新的岩石出露地表后再次发生上述过程, 如右图所示:2. 外力作用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分析某一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 往往可以综合许多因素。

(1)气候因素: 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 昼夜温差大、降水少。

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②湿润地区: 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 主要表现为流水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

石灰岩地区, 由于岩石微溶于水, 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3)生物因素: 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

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 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 生物风化作用显著。

3. 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的区别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 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 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 叫做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与风无关, 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 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深度探究]1. 分析流水堆积地貌、风力堆积地貌与冰川堆积地貌的差异。

提示: (1)从地表形态上看: 流水堆积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总体比较平坦, 而冰川堆积地貌多呈波状起伏。

(2)从堆积物质上看:流水堆积和风力堆积的物质分选性较好, 冰川堆积物则大小混杂在一起, 无分选性。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2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1)风化作用:在水、温度及生物 等的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或破碎,形成很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

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2)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使坡面趋于破碎。

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 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 形谷 海浪侵蚀:形成海蚀陡崖等(3)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4)堆积作用在流水和风力搬运的途中,因为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导致物质逐渐沉积,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沿着水流方向我们先看到颗粒比较大的沙子,越往后沙粒越小。

流水堆积:形成冲击扇、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风力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冰川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蚀湖等 海浪堆积:形成沙滩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1)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

是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

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等(2)沉积岩:是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

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沉积岩的特点: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3)变质岩:各种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

如大理岩、板岩等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1、做快的情况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不完整的要补完整)2、最科学的依据是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中心局部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局部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岳的形成一、教学内容分析在整体上把握内、外力作用及岩石圈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变化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山岳的形成和发展来理解、掌握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态的塑造方面的作用过程,以及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交通运输)的影响。

该部分教材以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为例,具体解释了内部地貌的演化过程。

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在褶皱山和断块山部分,教材先剖析了褶皱和断层的发育过程,然后具体介绍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过程。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该部分还以交通运输为倒,分析了山岳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

课程标准中要求结合实侧.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因素.并根据本地条件进行地质、地貌的野外观察。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山岳的形成,是上节所学内容的具体应用,教学时要注意与案例相结合,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野外考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维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以山岳为例.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断块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特征;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举例说明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典型山岳案例的分析及对当地典型地貌的实地考察、学习和探究,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山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进一步理解人地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对山岳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探究,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的观点来分析常见的地表形态及其成因。

学习重点、难点:背斜、向斜的特征及其判别;地形倒置的成因;断层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地貌;火山的形态特征;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二、教学思路设计本节课教学以山岳地貌演变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知识系统为依据,以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分析和归纳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单选题(20小题)
1.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B.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
C.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和缓
D.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
2.读下图,判断下列四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甲处为喷出岩,含有化石②乙处为侵入岩
③甲可能是火山岩④乙可能是沉积岩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下图表示的是四种地貌景观。

读图回答
表示花岗岩地貌景观的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4.作为重要建筑和装饰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上分别属于
A.岩浆岩和沉积岩
B.岩浆岩和变质岩
C.沉积岩和变质岩
D.变质岩和沉积岩
5.读岩层相互关系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
若①为石灰岩,则在①与⑥之间的结合部位容易形成
A.花岗岩B.大理岩C.页岩D.砾岩
6.地球上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

有关于图中数字代表内容,正确的是
A.①是沉积岩,大理岩属于数字①代表的岩石
B.②是岩浆岩,玄武岩属于数字②代表的岩石
C.①是岩浆岩,花岗岩属于数字①代表的岩石
D.②是沉积岩,石灰岩属于数字②代表的岩石
7.一条河流沿北纬350度自西向东流,河中有一沙坝,下列叙述及关联正确的是:
A、南岸沉积作用强烈
B、北岸受冲刷严重
C、沙坝将与南岸相连
D、沙坝将与北岸相连
8.有关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沧海桑田”都是地壳垂直运动造成的
B.严格地说,所有的地壳运动都包含有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两种形式
C.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断裂变形叫做断层
D.褶皱构造只形成在沉积岩中
9.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形区是
A.黄土高原B.泰山、庐山
C.渭河平原、汾河谷地D.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10.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
A.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
B. 流水的冲刷作用
C. 对可溶性岩石的淀积作用
D.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11.敦煌壁画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流水侵蚀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D.水的溶侵
12.观察下面的“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名山或山脉的地质构造与图中①处地质构造相类似的是
A.华山B.喜马拉雅山C.阿尔卑斯山脉D.安第斯山脉
13.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形成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沉积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D.流水搬运作用
14.读某地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①②③④四处的岩层比较,年龄最轻的岩层是
A.①B.②C.③D.④
15.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考察时所绘的一河段,读图回答
若该河流流出山口,则山麓地带常常形成的地貌是
A.洪积扇B.冲积平原C.河漫滩平原D.三角洲平原
16.图(上)为某地区等高线图,下图为上图虚线部分的岩性和等高线的放大示意图,读图后回答
如果甲处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从外力作用分析,形成该平原的主要动力是:A.河流泥沙的塑造作用 B.地质年代的风积作用
C.地质年代岩浆喷发 D.第四纪冰川的堆积作用
17.读“沿赤道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
图中C湖泊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冰川侵蚀B.断裂塌陷C.火口湖D.河道淤塞
18.下图为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关于下图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地质构造来看,属于背斜
B.从地貌形态来看,属于山脊
C.从成因来看属于向斜成谷
D.从成因来看属于背斜成山
19.下列选项与下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20.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

图中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D.风力搬运和沉积作用
二、综合题(5小题)
21.读下图,完成下面要求
(1)根据等高线判定,图中是地形,判断理由是;
(2)根据岩层露头的新老关系判定,图上的地质构造是,判断理由
(3)用地质构造的特点说出地形成因:
22.读下图,回答有关内容:
(1)A图表示在作用下形成的地貌。

(2)B图是地貌,往往形成于。

(3)近年由于人类等不合理的活动,造成B图中的景观出现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

治理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为。

23.读图,回答:
(1)从地貌上看,①处是,它是由于作用而形成的,它分布在山区的。

(2)从地质构造上看,②处属于构造,它是由于而形成的。

(3)在①③处中,沉积物颗粒最小的是,理由。

24.读某地储油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褶皱的基本形态划分,该储油构造属于_______,该地质构造在外力侵蚀严重的地区常形成______ (山峰、山谷)地形。

(2)在储集层,由于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三者比重差异而产生的分异规律是:①层是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3)图中的储油构造经过一段时间开采,出油量会逐渐减少,这时采用向油井中注水的办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岩层a形成时期的地质环境是( )
A.沉积作用为主B.火山爆发
C.流水侵蚀作用为主D.风化作用为主
25.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有五条边线没画出箭头,请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在图中画出箭头。

(2)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三大类岩石的名称分别是A B C
(3)图中序号所表示的地质作用过程分别是:
①,②,③,④,⑤
⑥,⑦,⑧,⑨,⑩
(4)以上地质作用过程,属于外力作用的有,属于内力作用的有。

(填序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