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七年级地理上册13地球的运动教案新版粤教版语文.doc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3《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3《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是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于地球的运动,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了解,但未必能用科学的观点进行解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实例中抽象出地球运动的概念,并用科学的观点解释这些现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的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3.课堂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地球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运动。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了解地球运动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详细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和动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探讨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本组的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出示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七年级地理上册 1.3《地球的运动》教案 (新版)粤教版
《地球的运动》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学习本节知识,要求熟练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关概念;能够用地球的运动解释四季的变化以及五带的划分。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说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
2、能够结合昼夜变化,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3、能够结合当地季节变化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4、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分布图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并能举例说明五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地球的运动,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2、运用相关知识,掌握四季的变化和五带划分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地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生活的地球。
【教学重点】能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说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
【教学难点】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分布图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并能举例说明五带的特点。
1、各种类型的地图和地球仪;2、准备一些典型的图片;3、多媒体课件。
板书: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讲授新课】复习提问地球仪的相关知识,重点是如何在地球仪上表示某一点的具体位置,这个过程可以以小组形式完成。
学习新知师: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活动探究师: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观察其旋转方向,在图1.19上用箭头标出自转方向,并记下观察结果:从侧面看,地球自转方向为自_____向_____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_____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则为_____时针方向。
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演示昼夜更替现象。
在光线较暗的地方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并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记录观察结果并思考:(1)当地球自转时,产生了_______更替现象。
(2)读图1.20下列城市中先看到日出的是( )生:学生们讨论回答。
师:假如地球不自转,昼夜现象和地球表面的温度会有什么变化?生:讨论回答。
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3 地球的运动 教案
地球的运动【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喜欢看NBA的同学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有时想看一场在美国纽约的下午的比赛的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上三四点钟呢?为什么两地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学穿的是短袖,现在多数同学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我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二、讲授新课:(一)地球的自转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教师:演示转动地球仪,并提问。
(1)地球怎样自转?(绕地轴不停地旋转)(2)观察并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教师:讲解不同的投影图对地球自转方向的表示。
学生同桌的两位同学演示地球的自转。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拨动地球仪的方向一定要自西向东(逆时针)。
(3)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24小时,15°)教师: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学生:讨论、回答。
(4)昼夜的形成教师: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到地球仪上。
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学生:地球仪一半亮,一半暗。
教师:为什么?如果地球仪是透明的,结果怎样?学生:答略。
教师:同样的道理,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昼夜就是这样形成的。
《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第一章:地球的自转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2 教学内容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现象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1.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2. 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地球的公转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2.2 教学内容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现象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2.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公转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2. 讲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三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球仪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掌握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3.2 教学内容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仪的概念、作用和使用方法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3.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2. 讲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地球仪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仪的概念、作用、使用方法和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四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球仪(续)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让学生了解地球的五带划分4.2 教学内容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地球的五带划分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和五带划分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4.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极昼极夜现象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2. 讲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的五带划分,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和五带划分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五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现象(续)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生物的影响5.2 教学内容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对生物的影响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和生物的影响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5.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对气候和生物影响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和生物第六章:地球的运动与日常生活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球运动现象解释日常生活现象6.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利用地球运动现象解释日常生活现象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6.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影响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2. 讲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加深理解3. 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如何利用地球运动现象解释日常生活现象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七章:地球的运动与导航技术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7.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方法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实践操作法:进行导航技术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7.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重要性2. 讲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加深理解3.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和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八章:地球的运动与天文观测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8.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的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实践操作法:进行天文观测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8.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作用2. 讲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加深理解3.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九章:地球的运动与人类文明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9.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人类文明发展史,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9.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2. 讲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加深理解3. 分析人类文明发展史,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以及如何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地球运动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研究中10.2 教学内容巩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学会将地球运动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研究中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总结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球运动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10.4 教学步骤1. 总结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让学生巩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2.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球运动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重点和难点解析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方向和周期是本课程的基础知识,需要重点关注。
七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粤教版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基础,并影响到人类活动。
一直以来,因其抽象、空间概念强,成为学习的难点,尤其是初中生。
因此,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做好内容的取舍,把握好难度和深度,做到浅化,重现象描述,轻原理分析。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3.探究式教学贯穿始终,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手段帮助学生观察到大尺度的地球空间运动,理解地球运动与相应地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⑵用简单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⑶用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⑴动手演示,感知地球的运动,发展空间想象力。
⑵在探究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也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观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⑴明白任何地理现象都有成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人地关系。
⑵培养坚持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运动规律。
2.正确列举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四、教法建议1.运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等工具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空间概念。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帮助学生将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探究式组织教学。
五、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六、教学案例: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附:各环节小组活动记录表第二课时:地球的公转1.〈播放flash动画《走过四季》〉我们走过冬──洁白与纯净;我们走过春──清新与希望;我们走过夏──热情与美丽;我们走过秋──成熟与收获。
走过四季,走进人生!因为有了四季,生命才有了轮回;因为有了四季,才有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地理知识殿堂,去探究四季产生的原因!2.春夏秋冬组合图片:显示探究话题:为什么四季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产生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观察与思考〉(1)一天当中,早晨、中午、晚上我们感觉什么时候最热太阳什么时候最高你的影子什么时候最短二者有什么关系(2)一年当中,我们这里最热时间出现在几月最冷出现在几月正午时分太阳高度有什么不同你的影子什么季节长什么季节短(3)一年当中,昼夜情况有没有变化怎么变化的小结:由于一个地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不同,白昼时间长短也有变化,所以各地获得太阳热量多少不同,气温不同,进而景观也不同。
初中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3《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的: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2、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过程:一、展示地球仪,复习相关内容:1、什么叫地轴?2、北极、南极在地球仪上所处的位置。
二、新课内容一:为什么会有昼夜更替1、出示自学指导:(1)什么叫做地球自转?(2)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3)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4)观察地球自转,完成课本P17活动中的习题。
2、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讨论。
3、检查、点拔:(1)提问学生,检查自学情况。
(2)活动(1):A、让学生回想时针旋转的方向;B、引导学生分别从南北两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
活动(2):教师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引导学生完成相关习题,进一步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完成课本P19活动中四季变化相关的填空题,从而导入新内容——为什么会有季节变化。
四、新课内容二:为什么会有季节变化1、出示自学指导:(1)什么叫做地球公转?(2)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3)地球公转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4)观察图1.19,完成课本P17的“记录”。
(5)地球公转使地球发生了什么变化?2、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3、检查、点拔:(1)提问学生,检查自学情况。
(2)结合生活体验,谈谈四季昼夜的分布情况。
(3)结合《地图填充册》P7地球公转图,观察图1.19地球绕太阳公转示意图,学习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B、简介极昼与极夜。
4、联系所学知识完成课本P15活动。
五、引导学生系统小结,复习巩固。
六、检测:填充图册P7第二课时教学目的:认识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五带的名称是什么?教学重点:五带的划分的界线(纬线),五带的名称。
教学难点:什么要这样划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我们知道公转产生了不同季节是因为太阳光照射所获得热量产生差异,这节课我们学习划分五带也是因为太阳照射而划分的。
地球的运动-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地球的运动-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概念和基本知识;2.理解地球的两个基本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3.了解地球季节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二、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的概念和基本知识;2.地球公转的概念和基本知识;3.地球季节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三、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区别;2.地球季节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2.示范实验;3.讨论。
五、教学内容1.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的轴线作自转运动,也就是每24小时地球绕自轴线旋转一周。
地球自转造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以及地球转向的不同方向导致的地球各个地区的时间不同。
2. 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运动,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左右地绕太阳一圈。
地球公转是地球四季变化和各地的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
3. 地球季节变化地球季节变化是指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角度不同,导致太阳直射的位置不同,进而影响到赤道和两极的温度差异,进而产生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变化。
六、教学步骤1. 教师引入打开地球的图片,询问学生地球是如何转动的?2. 地球自转1.向学生介绍地球自转的概念和基本知识;2.通过示范实验向学生展示地球自转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以及时间的不同。
3. 地球公转1.向学生介绍地球公转的概念和基本知识;2.通过示范实验向学生展示地球公转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地球四季变化和各地气候变化原因。
4. 地球季节变化1.向学生介绍地球季节变化的原因和规律;2.通过地图等图片向学生展示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图,让学生理解春夏秋冬气候变化的原因。
5. 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地球季节变化,是地理学重要的基础知识,让我们对地球认识更加深入。
七、课后作业1.回顾和总结本课内容;2.编写一篇关于地球运动的文章,介绍自转、公转和季节变化的知识。
八、教学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方案采用了讲解、示范实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自转、公转和季节变化的知识。
七年级地理上册1.3地球的运动教案2(新版)粤教版
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运动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时间差异、航海定位等。
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和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2.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的深入理解。
解决办法:
1.对于重点内容,通过直观的地球仪演示、实际星空观察和生活中的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①时间差异: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表现为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
②航海定位: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用于航海中的定位和导航。
③农业种植: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对农业种植产生影响,如作物生长周期、农作物种类等。
④渔业捕捞: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对渔业捕捞产生影响,如鱼类的洄游、渔汛等。
八、板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聚焦于地理学科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具体分析如下:
1.实践应用能力:通过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理解并解释时间差异、地理方位、五带划分等现象,提高学生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2.科学探究精神:通过探究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或实际星空,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理解并解释地理现象。
2.对于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的深入理解,可以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如时间差异对交通、通信等行业的影响,地球运动对农业种植、渔业捕捞等行业的影响,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粤人地质版七年级地理1.3 地球的运动 教案
1.3 地球的运动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自转。
2.分析季节变化的原因。
3.明确地球上的五带是如何划分的。
4.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形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分析季节变化的原因。
2. 地球上的五带是如何划分的。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们的生活中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交替)讲授新课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1日,如果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照点,则一日时间的长度为23时56分4秒,叫做恒星日,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为24小时,叫做太阳日,这是我们通常使用的地球自转周期。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则从东向西进行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
昼夜交替不仅调节了地球表面的大气温度,对于地球上生物界的生存与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相邻15度经线内所用的同一时间是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
2、地球的公转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的旋转成为公转,周期为365.25天。
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的每一点都在相同的平面上,这个平面就是地球轨道面。
亦称为黄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黄道和赤道之间的夹角始终为23°26′,黄赤交角的存在决定了地球四季的变化。
从春分经夏至到秋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南半球处于冬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处于极昼,南极处于极夜;北回归线以北的太阳高度始终大于平均值,南回归线以南则小于平均值。
粤教版初中地理七上第1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 (5)
粤教版初中地理七上第1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5)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特点,明白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明白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3.能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及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差不多特点;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缘故教学难点:地球自转的差不多特点;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缘故教学过程备注1.引课:在第一册科学中,我们差不多明白地球是太阳系中绕着太阳转运的、迄今惟一发觉有生命的行星。
关于地球的知识,还有专门多问题有待我们大伙儿一起学习。
你对地球还有什么不清晰的问题呢?请你提出来。
2.列举疑问:1)我们的地球是如何转运的?2)地球上什么缘故会有昼夜现象?3)地球如何绕太阳转化的呢?4)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出了什么现象?5)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3.讲解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白天就到来了,人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学习;太阳从西方落下,黑夜就降临大地。
请同学们依照所观看到的日出、日落情形,结合平常的了解想一想: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天空中是如何样运动的?我们明白,在地球上看到太阳、月球、星星等天体,每天都有东升西落的现象,这说明地球自西向东运动。
还有比如:坐在平稳行驶的列车内,看见车窗外的景物在不断后移,而不觉得自己在向前移动。
说明地球自西向东运动。
4.解答板书:第一节地球的自转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的昼夜就交替着循环显现,那么是什么缘故引导了地球昼夜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那个问题。
5.摸索:哪些现象能够证明地球是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6.列举现象1)傅科摆2)向专门深的井的井口投入一小石块,最终会发觉小石块与某一深度的井壁的东侧相碰。
7.提问: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月球绕着地球旋转,它们在宇宙中的相对位置及地球、月球的旋转情形是如何样的呢?8.学生描述:略9.讲述板书: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粤教版完整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粤教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基础,并影响到人类活动。
一直以来,因其抽象、空间概念强,成为学习的难点,尤其是初中生。
因此,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做好内容的取舍,把握好难度和深度,做到浅化,重现象描述,轻原理分析。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3.探究式教学贯穿始终,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手段帮助学生观察到大尺度的地球空间运动,理解地球运动与相应地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⑵用简单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⑶用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⑴动手演示,感知地球的运动,发展空间想象力。
⑵在探究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也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观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⑴明白任何地理现象都有成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人地关系。
⑵培养坚持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运动规律。
2.正确列举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四、教法建议1.运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等工具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空间概念。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帮助学生将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探究式组织教学。
五、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六、教学案例: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阶段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问题导入新课,激发探究欲望大屏幕展示三个问题。
1.人们白天工作、学习,夜晚休息,为什么对每组问题稍做思考,举手示意自己是否知道。
会有这样的规律?2.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3.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美国的人们为什么总在半夜起床观看现场直播?对地球的运动状态建立整体感性认识播放多媒体课件:1.宇宙中的地球(宇宙→银河系→太阳系)2.地球的运动(自转与公转同时进行)观看探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在播放“地球的运动”课件时,突出地球的自转,引导学生观察其运动方向。
《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3)能够运用地球运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模型、图片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分析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2)培养学生珍惜地球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3)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 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作用;(2)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地球仪、图片、模型等;2. 教学设施:黑板、投影仪等;3. 教学资料:课本、PPT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运动;(2)提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地球运动产生了哪些现象?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3. 课堂讲解:(1)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2)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3)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作用。
4. 学生活动:(1)观察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分组讨论,分析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3)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绘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示意图;2. 分析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举例说明;3.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策略1. 直观演示法:通过地球仪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运动。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 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粤教初中地理七上《1第3节 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2
地球的运动(一)说教材地球的运动是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三节内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和地球仪这些知识后而编排的。
这样由浅到深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地球的运动是研究地球由于运动而产生了昼夜更替和四季变化和五个热量带等相关知识,对它的学习为以后学习气温和降水、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奠定知识基础。
此外,学习本节,不仅能让学生完整认识地球,还能使学生受到科学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为今后地理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本节课做为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的最重要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了解使用本教材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积极思维、敢于创新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
地球运动是地球的最基本的特性,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知道地球运动的类型,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运动,不同的地球运动类型会产生怎样不同的地理现象;学会通过观察太阳的周日运动及太阳高度变化,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四季的变化及特点,用事实简单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学会研究复杂问题的方法,从事物的表象到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观察表象到总结规律如果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如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四季变化等地理现象,去总结其变化特点,探究其形成原因,那他也就掌握了我们这节课的学习要领。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把通过观察所得,分析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作为教学重点。
关于这点,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提前布置学生观察、体验,并教给观察、体验要点,使学习的主体——学生能用观察到的事实说明问题。
七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他们习惯于日起日落,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而对于分析探究其形成原因,学生普遍会感到有些困难,因此利用事实来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并探究其形成原因,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时密切联系旧有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利用演示和讲解,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当成巩固和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应用过程,把学生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教会学生今后能根据季节变化的特点去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当成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过程,从而全面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七年级地理上册1.3地球的运动教案新版粤教版-教学文档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些基本数据:方向、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地理,好多人可能都会觉得听不懂并且很多人可能都不理解,其实大自然是很神奇的,学地理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当知识慢慢增加的时候就能更好的接受更多知识,这是个良性的循环过程。
当然,学什么都离不开兴趣,多接触大自然,多留意身边的地理知识,相信到时候不仅可以喜欢上地理,更能很好的理解掌握运用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移动。
2.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五带范围和天文四季的划分。
教学难点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关系。
2.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教学过程【导入】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仪,在学习地球仪时我们知道了地轴,知道了地球是在运动的,那么,在这里请同学帮助课件中猫星人一个忙。
(教师通过多媒体投影放映猫星人的困惑的幻灯片)学生思考讨论片刻。
教师:同学们谁能帮助猫星人解开这个困惑呢?学生回答,老师及时纠正,引导。
教师:同学们的回答挺好,但是不太全面,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内容,我们来帮助猫星人吧! 【讲授】新课学习(一)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教师: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地球是不是运动的,地球的运动形式是怎样的?针对这个问题,古代人们经过了艰难的探索,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材料,认知一下古代人艰难的探索历程。
教师播放幻灯片3、4、5,给同学仔细讲解古代人对地球运动的认知,讲解完之后,请学生思考问题。
思考问题:1.为什么古代人对地球运动会产生那样的认知?2.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正确认识受什么影响?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知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不断进步的,同时古代对地球运动的认知也为近代正确认识地球运动奠定了基础。
粤教版地理七上《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
粤教版地理七上《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地球自转的一样规律。
2. 明白得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在由地球自转的一样规律到意义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学会逻辑性思维的学习方法。
2.通过对地球自转运动差不多规律的把握,再把相关的知识运用到不同的日照图里,提高从图文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展地理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问题剖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爱好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不同图的明白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进展观。
【学习重难点】1. 地球自转的一样规律。
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预学案】1.自转围绕的中心:2.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呈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时针方向3.周期:1个,时刻为23时56分4秒,转过角度4.速度:角速度为 /时。
地球表面除点外都相等线速度从向递减,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
5.地理意义:①导致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②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偏,赤道③地点时:以一个地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刻为正午时,位置相同的地点,地点时相同。
东边的地点时值总是比西边的地点时值。
经度每相差15°,地点时相差经度每相差1°,地点时相差分钟,。
6. 地球是如何自转的?如何描述其运动方向和在图中表示?地球自转的周期正好是一天吗?7. 地球上什么缘故会有昼夜现象?如何判定晨昏线?晨昏线有何特点?【导学案】[课件演示] 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台风、四季更替等。
提问:这些现象是如何样形成的呢?[过渡]我们所看到的这些现象要紧是由于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所造成,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摸索: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各产生了哪些现象呢?(略等)第一我们先来了解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些基本数据:方向、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地理,好多人可能都会觉得听不懂并且很多人可能都不理解,其实大自然是很神奇的,学地理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当知识慢慢增加的时候就能更好的接受更多知识,这是个良性的循环过程。
当然,学什么都离不开兴趣,多接触大自然,多留意身边的地理知识,相信到时候不仅可以喜欢上地理,更能很好的理解掌握运用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移动。
2.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五带范围和天文四季的划分。
教学难点
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关系。
2.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仪,在学习地球仪时我们知道了地轴,知道了地球是在运动的,那么,在这里请同学帮助课件中猫星人一个忙。
(教师通过多媒体投影放映猫星人的困惑的幻灯片)
学生思考讨论片刻。
教师:同学们谁能帮助猫星人解开这个困惑呢?
学生回答,老师及时纠正,引导。
教师:同学们的回答挺好,但是不太全面,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内容,我们来帮助猫星人吧! 【讲授】新课学习
(一)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
教师: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地球是不是运动的,地球的运动形式是怎样的?针对这个问题,古代人们经过了艰难的探索,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材料,认知一下古代人艰难的探索历程。
教师播放幻灯片3、4、5,给同学仔细讲解古代人对地球运动的认知,讲解完之后,请学生思考问题。
思考问题:
1.为什么古代人对地球运动会产生那样的认知?
2.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正确认识受什么影响?
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知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不断进步的,同时古代对地球运动的认知也为近代正确认识地球运动奠定了基础。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古代不同时期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知,那么地球究竟是怎样运动的呢?我们来看一张幻灯片。
(二)为什么会有昼夜更替(地球的自转)
教师让学生打开教材17页,教师播放地球自转运动的幻灯片,结合幻灯片图示和教材活动,来完活动设计内容,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 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
2. 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吗?
3. 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汇报总结,教师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认识。
最终要让学生掌握以下几点: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每23小时56分4秒自转一周,在北极点呈逆时针运动,在南极点呈顺时针运动。
教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那么随着地球的自转运动,必然正对着太阳的一侧有光照,背对着太阳的一侧没光照,那么这就产生了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现象,同学们,谁知道这是什么现象?
学生:昼夜交替现象。
教师在此要重点强调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区别,让学生明白因为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地球的自转运动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三)地球的公转
1.为什么会有季节变化
教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那么我们发现,地球上一年中有四季的变化,四季的变化主要与地球的另一个运动有关—地球的公转。
那么什么是地球的公转呢,我们来看一个图片。
教师播放幻灯片图片,结合教材17页活动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2)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
(3)太阳直射点是如何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的?距太阳直射点远近与温度有关系吗?
学生分组观图讨论,最后总结汇报。
教师要及时引导纠正,最终让学生明白以下知识点:
(1)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周期为365天。
(2)因地轴的倾斜,所以地球在绕日公转中,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运动,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温度越高,这样就使地球上低纬度地区温度较高,中纬度地区出现了四节的划分,根据太阳直射点位置的不同,地球上有了24节气的划分。
当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夏至日,南回归线时为冬至日。
直射赤道时为春分或秋分。
2.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了地球公转与地球上四季变化的关系,通过此,我们知道,受太阳直射的地区温度高,离太阳直射点比较远的地区温度较低,根据各地点的温度情况,我们把地
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最终让学生掌握太阳直射点与五带划分的关系。
3.课堂活动探究
活动题目: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现象的区别
假设一:地球不自转,不公转,昼夜现象会怎样?
假设二:地球自转,不公转,昼夜现象会怎样?
假设三:地球自转且公转,昼夜现象会怎样?
探究形式:课后学生搜集资料,课堂汇报成果。
活动探究目的:掌握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现象的区别;掌握地球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活动】结论总结
本节主要讲述了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一周为23小时56分4秒,地球公转一周约为365日。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自转,从南极上空呈顺时针自转。
因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且有自转运动,才有了昼夜现象,因为地球的公转,才有了四季的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的公转运动和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地球上出现了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运动,根据热量条件的变化,把地球划分为五带。
【练习】课堂练习
1. 地球上,太阳之所以东升西落,是由于( )
A.地球自转运动所致
B.地球公转运动所致
C.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相互垂直
D.地球形状不是一个正球体
2.由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交替
B地方时东早西晚
C. 昼夜长短的变化
D.太阳的东升西落
3.南半球澳大利亚放寒假时间为( )
A. 1月
B. 7月
C. 9月
D. 12月
【作业】作业布置
读地球运动的演示实验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直射在(纬线),此时是北半球
的(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