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李念慈传》订误补充
《清史稿》卷四百五十一_列传二百三十八
李朝仪段起丁寿昌曾纪凤储裕立铁珊桂中行刘含芳陈黉举游智开李用清李希莲李金镛金福曾熊其英谢家福童兆蓉李朝仪,字藻舟,贵州贵筑人。
道光二年进士,授直隶平谷县,历署饶阳、三河。
咸丰初,迁大兴京县,署南路同知,补东路同知,皆有治声。
时海防戒严,筑宁河、北塘、大沽诸炮台,工坚费核,平馀银钜万,悉以入官,晋秩知府。
十年,署顺德。
捻匪北窜,朝仪率乡勇出御,严阵以待,炮折大旗,迄不动。
益使游骑左右驰突为疑兵,贼来则击之,退则寂守,久之,贼引去。
同治四年,署广平,败贼马甿桥,悉收难民入城,料贼必复至,储粮械为城守备。
已而贼众数万果逼城,不敢犯,城获全。
五年,补大名。
马学孟者,故捻党也,善战,有勇力。
既投诚,充团总,濬、滑、内黄数县民多附之,其党有杀人者,远近因传学孟叛矣。
朝仪驰入其居,晓譬利害,学孟悟而泣,原缴械请罪,遂夷其寨,赦勿问。
后朝仪与贼战,得学孟死力,故不败。
八年,授永定河道,署按察使。
先后任河道八年,勤於职守,痛革河工积弊,课兵种柳,资工用焉。
迁山东盐运使,寻擢顺天府尹。
京畿靡薄,朝仪廉勤率之,捕剧盗,抑豪强,绝请讬,期年风习一变。
光绪七年,卒官。
朝仪治河绩尤著,民立祠固安祀之。
段起,字小湖,湖南清泉人。
初入赀助饷,叙道员。
咸丰初,佐广西左江道王普相幕,数陈兵事。
普相荐诸巡抚劳崇光,俾将百人,从解全州围。
别寇邓正高乘虚袭永州,窥衡州,起单骑驰谕降其众。
贵州叛苗犯怀远,起讨平之。
奉檄率所部援江西,谒曾国藩於军中,国藩未之奇也。
时贼踞建昌,久不下。
起夜率四百人扑其垒,克之,乘胜复德安,国藩乃纳其军。
七年,从刘腾鸿、李续宜攻瑞州,腾鸿战死,起亦被重创,卒克之。
八年,援浙,解衢州围,还攻景德、浮梁,并克之。
明年,陈玉成犯景德,起扼其冲,贼不得逞。
出家财募勇,遣别将率以援浙,数有功。
巡抚王有龄疏调起赴浙将水陆军,会以前功加盐运使衔,留江西以道员补用。
十一年,李秀成犯广丰,遂围广信。
起婴城固守,伺间出击贼,败之,贼遂引去,加布政使衔。
《清史稿》阅读及答案
《清史稿》阅读及答案《清史稿》阅读及答案文言文,完成下题。
黄贞麟,字振侯,山东即墨人。
顺治十二年进士。
十八年,授安徽凤阳推官,严惩讼师,州郡懔然。
值大旱,祷雨未应,贞麟曰:“得无有沉冤未雪,上干天乎?”于祷雨坛下,立判诸大狱,三日果雨。
江南逋赋案兴,蒙城、怀远各逮绅民百余人系狱候勘。
狱不能容,人皆立,贞麟以彼逋赋皆未验实,不忍令死于狱,悉还其家。
及讯,则或舞文吏妄为注名,或误报,悉原而释之,保全者五百家。
河南优人朱虎山,游食太和,发长数寸,土猾范之谏与昝姓有隙,诬以藏匿故明宗室朱虎山谋不轨。
事发,江宁推官不敢问,以委贞麟。
贞麟力白其诬。
逮至京师复勘,刑鞫无异,贞麟乃释昝姓而治之谏罪。
颍州民吴月以邪教惑众,株连千余人,贞麟勘多愚民无知,徒坐月及为首者。
捕人索财于水姓,不得,指为月党,追至新蔡杀之。
乡人来救,并诬为月党。
抚镇发兵围之,系其众至凤阳。
贞麟廉得实,惩捕而尽释新蔡乡人。
其理枉活人多如此。
旋以他事解官,后得白。
康熙九年,授直隶盐山知县。
地瘠而多盗,立法牌甲互相救护。
有警,一村中半守半援,盗日以息。
清里役,逃亡者悉与豁除,不期年,流民复业数百家。
十二年,旱,谓父老曰:“勘灾者至,所需惟官是责,不费民一钱。
”及秋征,吏仍以旧额进。
贞麟曰:“下输上易,上反下难。
待准蠲而还之,反覆间民必受损。
”立令除之。
又永革杂派陋例,民皆感其惠。
复擢户部山西司主事山西闻喜邑丁徭重力请减之监督京左、右翼仓因失察侵盗罢职卒于家。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值大旱,祷雨未应值:遇到B.土猾范之谏与昝姓有隙隙:隔阂C.徒坐月及为首者坐:犯罪D.不期年,流民复业数百家期年:一整年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复擢户部山西司主事/山西闻喜邑丁徭重/力请减之/监督京左、右翼仓/因失察侵盗罢职/卒于家B.复擢户部山西司主事/山西闻喜邑丁徭重力/请减之/监督京左、右翼仓因失察侵盗/罢职/卒于家C.复擢户部/山西司主事山西闻喜邑丁徭重/力请减之/监督京左、右翼仓/因失察侵盗罢职/卒于家D.复擢户部山西司/主事山西闻喜邑丁徭/重力请减之/监督京左、右翼仓/因失察侵盗/罢职卒于家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贞麟疾恶如仇。
《清人别集总目》订补——以清初关中作家为中心
《清人别集总目》订补——以清初关中作家为中心平志军【摘要】《清人别集总目》收录清代著述资料全面、广博,利于查找线索而受到学者青睐,成为案头不可或缺的参考用书.由于清代作家、作品、收藏等情况的繁富、复杂,所收材料不免讹误、疏漏,为研究者提供便利的同时,或因之造成误导.对此,笔者拟对部分关中作家进行梳理,订正、补充有关资料,以弥补该书的缺憾.【期刊名称】《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36)001【总页数】4页(P74-77)【关键词】清人别集总目;关中作家;考证;订补【作者】平志军【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207大型工具用书《清人别集总目》(李灵年、杨忠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收录清代别集四万余种、作者近两万名,并对作者、著述、馆藏及有关传记资料有着较为详尽的搜集罗列。
其涵盖范围之宽广,为我们研究清代文史提供了极大便利,有着重要的目录学意义,其文献价值自不待言。
但因收录内容的繁复,作家、作品等资料的复杂,其编写过程中难免出现疏漏、讹误。
本文拟按照《总目》编排的先后顺序,就书中所涉及的部分清初关中作家材料,进行辨析、订补,以有助于该书臻于完善。
一、王又旦(上册,第85页)《总目》:卒年1685年。
卒年应为1686年。
按:朱彝尊《儒林郎户科给事中郃阳王君墓志铭》:“卒之前十日,语其弟子朱载震曰:‘吾年五十一尔,精力早衰,虑不久人世,人亦何苦。
’卒于官。
”[1]可见年五十一岁卒。
姜宸英《户科掌印给事中黄湄王公墓表》:“户科掌印给事中黄湄王公,以今年三月三日卒,卒于京师。
……君前年自岭南归,丧其七岁子鲦,以此积伤致损,而鸠今才五岁,君没年亦止五十有一,则造物之于君,诚有不可得而知者矣。
”[2]钱林《文献征存录》:“字幼华,号黄湄渔人……卒年五十一。
”[3]462以上材料均印证了王在世时间五十一岁。
同时,王又旦在其诗《宁克振同年推余禄命戏呈一首》中自注:“余生丙子年庚寅日也。
《清史稿》卷二十五·本纪二十五
《清史稿》卷二十五·本纪二十五二月乙亥朔,联豫请以新噶勒丹池巴罗布藏丹巴代理前藏事务。
丙子,禁洋商湖南购运米石。
辛巳,铁良以疾免,以荫昌为陆军部尚书,梁敦彦为税务处会办大臣。
免浙江仁和、海沙、鲍郎、芦沥四场暨江苏横浦、浦东二场荒芜灶荡宣统元年逋课。
壬午,免陕西榆林等四州县旧欠,榆林府仓粮米草束。
乙酉,以内阁侍读学士梁诚为出使德国大臣。
丁亥,民政部上修正报律,下宪政编查馆核奏。
己丑,复发帑银三万两赈安徽灾。
壬辰,免吉林五常厅、桦甸县宣统元年逋赋。
甲午,联豫奏拉里僧俗暨工布番兵投诚归化。
丙申,葛宝华卒,调荣庆为礼部尚书,以唐景崇为学部尚书。
己亥,予故湖北提督夏毓秀优恤。
癸卯,宪政编查馆上行政纲目。
筹办海军大臣奏各司名目职掌。
三月乙巳朔,王士珍以疾免,命雷震春署江北提督。
己酉,云南威宁邪匪袭昭城,官军剿灭之,匪首李老么伏诛。
辛亥,湖南民饑倡变,谕擒首要,散胁从。
壬子,湖南巡抚岑春蓂罢,命杨文鼎暂代之。
遣杨士琦赴南洋充劝业会审查总长。
丁巳,祈雨。
庚申,雨。
追复故海军提督丁汝昌原官。
废秋审覆审旧制。
谕沿江各省督抚平粜。
河南巡抚吴重熹免,以宝棻代之。
调程德全为江苏巡抚。
壬戌,予遗爱在民故太常寺卿袁昶安徽芜湖县建祠。
癸亥,裁奉天巡抚。
授广福伊犁将军。
甲子,革命党人汪兆铭、黄复生、罗世勋谋以药弹轰击摄政王,事觉,捕下法部狱。
庚午,旌殉夫烈妇山东曲阜孔令保妻潘氏,宣付史馆。
夏四月甲戌朔,诏资政院於本年九月一日开院,钦选宗室王、公世爵、宗室、觉罗各部院官暨硕学通儒议员八十八人,前期召集。
丙子,裁福建督粮道,增设巡警道、劝业道。
丁丑,命载涛充专使大臣,往英国吊祭。
戊寅,赏游学毕业生吴匡时等七人工科进士、法政科举人有差。
庚辰,宪政编查馆修订法律大臣进现行刑律,命颁行之。
诏曰“此项刑律,为改用新律之预备。
内外问刑衙门,当悉心讲求,依法听断。
毋任意出入,致枉纵”癸未,诏“各省增设巡警、劝业两道,原期保卫治安,振兴实业。
《清史稿》卷225―230考证-2019年文档
《清史稿》卷225―230考证《清史稿》是一部记录清朝历史的未定稿,具有很高的文献史料价值。
但由于《清史稿》成于众手,完稿后又未经仔细校改,以致年月、事实、地名等错误往往可见。
清初大臣在清朝人关前后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就《清史稿》卷225-230有关大臣传中发现的讹误,考证如下。
《劳萨传》“崇德元年。
偕吴松等赍书谕明松鹏路潘家口诸戍将。
”(P9197)按:《满汉名臣传-劳萨列传》:“崇德元年,偕参领吴拜等赍书入边。
”(P80)《太宗实录》卷27天聪十年二月:“戊子,遣前锋将领硕翁科罗巴图鲁劳萨、吴拜、苏达喇……赍书往明松棚路、潘家口、董家口、喜峰口四处书。
”(P353)本传下文有“五年五月,与吴拜侦敌广宁边境”。
《清史稿》卷230有吴拜传。
据以上文献记载,《清史稿》本传“吴松”误,当作“吴拜”。
又,据《太宗实录》,劳萨等赍书人边发生于天聪十年二月。
皇太极于天聪十年四月十一日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
本传与《满汉名臣传》均称崇德元年,但此时尚未改元崇德,故此处当称“天聪十年二月”。
《图鲁什传》“闰八月乙酉,遇大弼侦卒十五人,图鲁什单骑驰击,矢中其腹,犹力战不巳,斩二人,俘十三人。
图鲁什创甚,上亲迎视之。
丁亥,卒于军。
”(P9200)按:《满汉名臣传?图鲁什列传》:“单骑先驱,遇大弼侦卒十五人,接战,矢中其腹,犹力战不已。
我兵至,生擒二人,余皆歼之。
”(P51)《太宗实录》卷20天聪八年八月:“前锋将领图鲁什往宣府侦探,遇明哨卒十五人,单骑冲击之。
矢中图鲁什腹,犹力战不休。
我军继至,斩十三人,擒二人。
图鲁什被创危笃。
”(P260)《八旗通志初集》卷144《图鲁什传》同(P3741)。
据以上文献。
本传称图鲁什“斩二人,俘十三人”恐有误,图鲁什“被创危笃”,斩二人且俘十三人似无可能,当从《满汉名臣传》与《太宗实录》,为后援兵所助,且为“斩十三人,擒二人”。
《顾纳岱传》“二年二月,自成将刘元亮以千余人夜觇我师,顾纳岱出击败之。
《清史稿》原文及译文
《清史稿》原文及译文甘文焜,字炳如,汉军正蓝旗人,善骑射,喜读书,尤慕古忠孝事。
以官学生授兵部笔帖式①,累迁礼部启心郎,屡奉使称旨。
康熙初,授大理寺少卿,迁顺天府府尹。
崇文门榷税不平,疏劾之。
廷议令兼摄,文焜曰:“言之而居之,是利之也。
”固辞。
六年,授直隶巡抚,奏复巡历旧制。
单车按部,适保定、真定所属诸县患水灾,疏请蠲岁赋。
总督白秉真以赈费浩繁,请听官民输银米,文焜斥廉俸以助。
议叙,加工部侍郎。
七年,迁云贵总督,驻贵阳。
时吴三桂镇云南,欲藉边衅固兵权,诡报土番康东入寇,绐文焜移师,又阴嗾凯里②诸苗乘其后。
文焜策康东无能为,凯里近肘腋,不制将滋蔓,先督兵捣其巢,斩苗酋阿戎。
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
文焜巡历云、贵各府州皆遍。
十年,遭母忧,上命在任守制。
文焜又遣兵击杀臻剖苗酋阿福。
疏乞归葬,许给假治丧。
三桂请以云南巡抚兼督篆,令督标兵悉诣云南受节度,而以利啖之,冀为己用。
十二年,文焜还本官,适撤藩议起。
三桂反,杀巡抚朱国治,遣其党逼贵阳。
文焜闻变,使族弟文炯赍奏入告,牒贵州提督李本深率兵盘江。
本深已怀贰,先以书觇文焜意。
文焜手书报之,期效张巡、南霁云誓死守,而本深不之顾。
本深标兵已受三桂饵,纷溃弗听调。
文焜度贵阳不可守,令妾率妇女七人自经死,独携第四子国城赴镇远,思召湖北兵扼险隘,使贼不北出。
十二月朔,至镇远,守将江义已受伪命,拒弗纳。
文焜渡河至吉祥寺,义遣兵围之。
文焜望阙再拜,拔佩刀将自杀,国城大呼请先死,夺其刀以刎而还之,尸乃踣,血溅文焜衣。
文焜曰:“是儿勇过我!”遂自杀,年四十有二。
乱平,贵州巡抚杨雍建以文焜治绩及死事状上闻,予优恤,赠兵部尚书,谥忠果。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注】①笔帖式:满语,意为办理文件、文书的人。
②凯里:地名,在今贵州省。
后文“臻剖”亦同。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单车按部按:巡视B.请听官民输银米输:运送C.十年,遭母忧忧:父母丧事D.本深已怀贰贰:叛心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言之而居之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文焜斥廉俸以助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C.遣其党逼贵阳其皆出于此乎D.夺其刀以刎而还之拔剑切而啗之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B.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C.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D.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甘文焜忠于职事。
《清史稿·李之芳传》原文及译文
《清史稿·李之芳传》原文及译文1、《清史稿·李之芳传》原文及译文《清史稿·李之芳传》原文及译文清史稿原文:李之芳,字邺园,山东武定人。
顺治四年进士,授金华府椎官。
卓异,擢刑部主事。
康熙十二年,以兵部侍郎总督浙江军务。
会吴三桂反,十三年,奏请复标兵原额,督习枪炮。
疏甫上,耿精忠亦叛,遣其将曾养性、白显忠、马九玉数道窥渐,浙大震。
之芳檄诸将扼仙霞关,调总兵李荣率副将分道御寇。
时上命都统赖塔率师入浙,五月,偕赖塔率满洲兵千、绿旗兵二千、乡勇五百,进驻衢州。
众皆谓会城重地,不宣轻委。
之芳曰:“不然。
衢踞上游,无衢,是无浙也。
今日之事,义无反顾。
”七月,之芳与赖塔阅兵水亭门,率总兵官李荣、副都统瑚图等薄贼垒,军坑西。
之芳手执刀督阵,或请少避,之芳曰:“三军司命在吾,退即为贼乘。
今日胜败,即吾死生矣!”守备程龙怯战,斩以徇。
麾众越壕拔栅,败之。
遣诸将乘胜复义乌、汤溪、寿昌、淳安、常山、金华石梁、大沟源、东阳等地。
诏嘉之芳调度有方。
上知闽中有变,命康亲王撤温州之困取福建,之芳乃建议直捣仙霞关,曰:“进取之路,不在温、处而在衢。
虽九玉死守河西难猝破,然其南江山,西则常山,皆间道可袭。
我兵一进,使彼首尾受敌,即河西之垒不能独完。
”王从之芳议。
遂进兵大溪滩,复江山,九玉走。
欲别取道夺仙霞。
诸将受之芳密檄,急据关夹击,其将金应虎等穷蹙降。
王师下福建,临行,之芳启曰:“王但饬诸军勿虏掠,即长驱入,兵可不血刃也。
”未几精忠降,温、处贼皆溃散。
精忠所署置总兵马鹏、汪文生等犹踞玉山、铅山、弋阳、德兴,之芳请会剿。
时吴三桂兵寇吉安、袁州,江西兵不能东,乃独遣兵复玉山,文生遁;自白沙关趋德兴,擒鹏;遣郭守金等复铅山、兴安、弋阳、贵溪诸县。
上嘉之芳剿贼邻省有功,加兵部尚书衔。
康亲王师将行,遣人问之芳:“所策固万全乎?”之芳曰:“军已发,犹豫则士气沮。
”乃诣王曰:“虏在吾目中久,明日捷书至矣!”前军捷书果至,康亲王大喜,以为神。
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三十四
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三十四丁宝桢李瀚章杨昌濬张树声弟树屏卫荣光刘秉璋陈士杰陶模李兴锐史念祖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
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士。
母丧里居,遵义杨隆喜反,斥家财募壮士八百捍乡里,战始不利,继获大胜。
服阕,会苗、教蜂起,巡抚蒋霨远奏留军,特旨授编修,增募至四千人,复平越、独山诸城。
十年,除知岳州府,始罢遣所募兵。
亏饷巨万,乃陈五百金案上,语众曰:“与诸君共事久,今库馈诎,徒手归,奈何?”众泣曰:“公毁家纾难,我等敢他求乎?”遂去。
越岁,调长沙。
有客军数千,以无主将譁变,立请大府贷发三万,斩五人,事遂定。
同治二年,擢山东按察使。
会僧格林沁治兵鲁、豫间,令击河北宋景诗。
旋劾其擅议招抚,部议降三级。
又明年,迁布政使。
僧格林沁战殁曹州,坐法再干议,皆得恩旨留任,於是言者复摭他款弹之,事下曾国藩,国藩白其无罪。
巡抚阎敬铭夙高其能,至是乞休,举以自代,遂拜巡抚之命。
时捻趋海澨,李鸿章建议筑墙胶莱河,宝桢会军蹙之。
六年,东捻走濰河,东军王心安筑垒方成,而堤墙未竣,捻长驱渡河,宝桢以闻。
上怒,鸿章交部议,宝桢亦褫职留任。
先是东军守濰河,本皖将潘鼎新汛地。
皖军甫南移,而北路遽失。
诏斩心安,宝桢抗辩,乃宥心安而责鸿章;宝桢复屡疏相诋,於是上益责鸿章忌刻纵寇矣。
明年,西捻趋定州,近畿震动。
宝桢闻警,即驰至东昌,率骑旅千、精卒三千,赍五日粮,倍道北援,捻遂南溃。
是役也,朝廷遣宿卫之旅出国门备寇,统兵诸将帅皆获谴让,而上独以宝桢一军猝出寇前,转战雄、任、深、祁、高、肃间,复饶阳,功最盛,数降敕褒嘉,加太子少保。
宝桢治军善乘势,不主画疆自守,以故诸军会集,东西二渠率皆就歼山东。
而其诛安得海事尤著人口。
安得海者,以奄人侍慈禧太后,颇用事。
八年秋,乘楼船缘运河南下,旗缯殊异,称有密遣。
所过招纳权贿,无敢发者。
至泰安,宝桢先已入告,使骑捕而守之。
安得海犹大言,谓:“汝辈自速辜耳!”传送济南,宝桢曰:“宦竖私出,非制。
清史稿列传卷一百十三开泰阿尔泰桂林温福
清史稿列传卷一百十三开泰阿尔泰桂林温福开泰阿尔泰桂林温福开泰,乌雅氏,满洲正黄旗人。
雍正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九年,迁侍讲。
上御门,开泰未入侍班,黜令乾清门行走。
十三年,复编修。
乾隆元年,迁国子监司业。
八年,迁祭酒。
督江苏学政。
再迁内阁学士。
三迁兵部侍郎,仍留学政任。
十年,授湖北巡抚。
疏言:“社仓较常平尤近於民,而弊亦易滋。
湖北社仓穀麦五十二万石有奇,散在诸乡,恐多亏缺。
应饬道府按部所至,便宜抽验。
”调江西。
十三年,又调湖南。
疏言:“户部咨各省常平仓穀,以雍正旧额为准。
湖南溢额穀五十五万馀石,令粜价储库。
臣维雍正旧额七十馀万石。
湖南夙称产米,乾隆二年至八年,诸省赴湖南购米,先后计百七十五万有奇。
中间又拨运福建、江苏。
若尽粜溢额之穀,遇本省需用或邻疆告籴,必致仓储缺额,买补不易。
”疏上,以留心积贮嘉之。
十五年,有寿抡元者,自言南河同知,赴湖南采木,布政使孙灏谕永州府为料理。
寻得其诈伪状,开泰以闻,但言灏殊为未谙。
上以灏瞻徇,何得但言未谙,知为开泰门生,斥其徇庇,下吏部严议,议夺官,命留任。
寻调贵州。
十八年,疏言:“古州募军屯田,户上田六亩,中田八亩,下田十亩。
今食指日多,生计艰难,请准屯户入伍充兵。
”许之。
擢湖广总督,加太子少傅。
二十年,调四川。
金川土司莎罗奔与革布什咱土司色楞敦多布初为婚媾,继乃相怨构兵。
旁近绰斯甲布、鄂克什、杂谷、巴旺、丹坝、明正、章谷、小金川诸土司皆不直莎罗奔。
二十三年,莎罗奔攻吉地。
吉地,色楞敦多布所居寨也。
开泰与提督岳锺琪檄游击杨青、都司夏尚德等率兵分屯章谷、泰宁,令鄂克什、杂谷援革布什咱,攻金川,莎罗奔引退。
寻复攻破吉地,色楞敦多布走泰宁求援,开泰复檄诸土司出兵助之,调杂谷土练千人分屯丹坝、章谷、泰宁,发黎、雅、峨边兵屯打箭炉,谕郎卡撤兵。
郎卡,莎罗奔从子,为副酋,主兵事者也。
事闻,上谓:“番目相攻,於打箭炉何与?”疑郎卡扰边,命开泰具实覆奏。
开泰寻疏报章谷、巴旺土兵击败金川,莎罗奔焚吉地走,尽复革布什咱境,留绰斯甲布、明正两土司兵分守之,使色楞敦多布归寨。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清史稿 李星沅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李星沅传》原文及翻译清史稿原文:李星沅,字石梧,湖南湘阴人。
道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十五年,督广东学政。
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治之,士风以肃。
任满,授陕西汉中知府,历河南粮道,陕西、四川、江苏按察使。
在川、陕严治刀匪、啯匪,屡擒其魁置之法。
先是,永昌回乱,迤西道罗天池滥杀,不分良莠,众回益扰。
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急于主抚,降者辄复叛。
至是,缅宁匪首马国海被剿亡走,潜结云州回马登霄、海连升等复起事,迤西大震。
星沅追论肇乱之由,长龄、天池并获谴。
二十七年,遣兵进剿,解散被胁回众,首逆就歼,余匪肃清。
诏嘉其功,加太子太保衔,赐花翎。
寻调两江总督。
星沅未第时,客陶澍幕中,为掌章奏。
又历官江南,习于盐、漕、河诸利弊。
时度支告匮,廷臣主南漕改征折色①,于北省采买。
星沅谓折多征收不易,折少采买不敷。
谷贱银贵,民间展转亏折。
且州县藉端浮勒,胥吏高下其手,防之皆难。
迭疏论列,折色之议遂寝。
三十年,宣宗崩,赴京谒梓宫,复以母老陈请归养。
会广西匪乱方炽,起林则徐督师,卒于途,命星沅代为钦差大臣。
是年十二月,抵广西,驻柳州。
时左右江匪氛蔓延,诸贼尤以桂平金田洪秀全为最悍。
巡抚郑祖琛、提督闵正凤皆以贻误黜去,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
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
咸丰元年春,向荣进剿,贼由大黄江、牛排岭窜新墟、紫荆山。
星沅檄总兵秦定三、李能臣率滇、黔兵追蹑,贼复窜武宣。
荣、天爵各进击,贼踞东乡,两军攻之不克。
星沅以事权不一,奏请特简总统将军督剿,诏斥其推诿。
寻命大学士赛尚阿率总兵达洪阿、都统巴清德赴湖南防堵,将以代之。
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遗疏言:“贼不能平,不忠;养不能终,不孝。
殁后敛以常服,用彰臣咎。
”文宗览而哀之,依总督例赐恤,赐金治丧,存问其母,子二人命俟服阕引见,谥文恭。
《清史稿·李念慈传》订误补充
《清史稿李念慈传》订误补充
杨春俏
【期刊名称】《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26)003
【摘要】李念慈是清初诗人、画家.<清史稿>对其生平仅有非常简短的记述,且有
明显讹误:传主之号失载、传主履历不清、历史地名错误、引用评价不当.对其生平、著述,亦有可以补充的余地.
【总页数】2页(P73-74)
【作者】杨春俏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07
【相关文献】
1.《清史稿·忠义传》订误六则(一) [J], 秦翠红
2.《清史稿·忠义传》订误六则(二) [J], 秦翠红
3.《清史稿·忠义传》订误六则(三) [J], 秦翠红
4.《清史稿·土司传》订误一则 [J], 纳彬
5.《清史稿·土司传》订误七则 [J], 张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史稿-卷二百九十列传七十七_国学经典
卷二百九十列传七十七杨名时黄叔琳子登贤方苞王兰生留保胡煦魏廷珍任兰枝蔡世远沈近思雷鋐杨名时,字宾实,江南江阴人。
康熙三十年进士,改庶吉士。
李光地为考官,深器之,从受经学。
散馆,授检讨。
四十一年,督顺天学政,用光地荐也。
寻迁侍读。
四十二年,上西巡,肥乡武生李正朝病狂,冲突仪仗。
光地时为直隶巡抚,请罪正朝,因劾名时。
上斥名时督学,有意弃富录贫,不问学业文字,但不受贿嘱,从宽恕宥。
四十四年,任满,命河工效力。
旋连遭父母丧,以忧归。
五十一年,服除,候补。
五十三年,命直南书房。
名时不投牒吏部,因不得补官,上特命充陕西考官。
五十六年,授直隶巡道。
时沿明制,直隶不设两司,以巡道任按察使事。
政剧,吏为奸,名时革宿弊殆尽。
五十八年,迁贵州布政使。
五十九年,擢云南巡抚。
师征西藏,留驻云南,名时为营馆舍,明约束,无敢叫嚣。
名时疏言:“云南兵粮岁需十四万九千馀石,俱就近支放。
兵多米少,诸州县例四年折徵一次,请改每年给本色三季,折色一季。
”部议如所请行。
雍正元年,名时奏请安,世宗谕曰:“尔向日居官有声。
兹当加勉,莫移初志。
”寻疏言:“云南巡抚一切规礼,臣一无所取。
惟盐规五万二千两,除留充恤灶、修井诸用,馀四万六千两。
累年供应在藏官兵军需赏赉,拨补银厂缺课,及公私所用,皆取於此。
藏兵撤后,请仍留臣署若干,馀悉充公用。
”上谕曰:“督抚羡馀,岂可限以规则?取所当取,用所当用,全在尔等揆情度理而行,无烦章奏也。
”名时迭疏请调剂盐井,改行社仓,皆下部议行。
云南自乱后田赋淆乱,往往户绝田去而丁未除,至有一人当数十丁者,累代相仍,名曰“子孙丁”。
名时疏请照直隶例,将通省丁额摊入田粮完纳。
云南旧例,地方应办事,皆取诸民间,谓之“公件”。
胥役科敛,指一派十,重为民累。
名时议核实州县需款,酌定数目徵收,不得再有加派。
檄行所属诸州县,核数开报。
三年,擢兵部尚书,改授云贵总督,仍管巡抚事。
时上令诸督抚常事疏题,要事摺奏。
名时泄密摺,上令悉用题本,名时乞遇事仍得摺奏,许之。
《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列传二百七十一
《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列传二百七十一◎文苑一○魏禧兄际瑞弟礼礼子世效世俨李腾蛟邱维屏曾灿林时益梁份侯方域王猷定陈宏绪徐士溥欧阳斌元申涵光张盖殷岳吴嘉纪徐波钱谦益龚鼎孳吴伟业曹溶宋琬严沆施闰章高咏邓汉仪王士禄弟士祜田雯曹贞吉颜光敏王苹张笃庆徐夜陈恭尹屈大均梁佩兰程可则方殿元吴文炜王隼冯班宗元鼎刘体仁吴殳胡承诺贺贻孙唐甄阿什垣刘淇金德纯傅泽洪汪琬计东吴兆骞顾我锜彭孙遹朱彝尊李良年謤吉璁尤侗秦松龄曹禾李泰来陈维崧吴绮徐釚潘耒倪灿严绳孙徐嘉炎方象瑛万斯同钱名世刘献廷邵远平吴任臣周春陈鳣乔莱汪楫汪懋麟陆葇兄子奎勋庞垲边连宝陆圻丁澎柴绍炳毛先舒孙治张丹吴百朋沈谦虞黄昊孙枝蔚李念慈丁炜林侗林佶黄任郑方坤黄与坚王昊顾湄吴雯陶季梅清梅庚冯景邵长蘅姜宸英严虞惇黄虞稷性德顾贞观项鸿祚蒋春霖文昭蕴端博尔都永忠书诚永諲裕瑞赵执信叶燮冯廷櫆黄仪郑元庆查慎行弟嗣瑮查升史申义周起渭张元臣潘淳顾陈垿何焯陈景云景云子黄中戴名世清代学术,超汉越宋。
论者至欲特立“清学”之名,而文学并重,亦足於汉、唐、宋、明以外别树一宗,呜呼盛已!明末文衰甚矣!清运既兴,文气亦随之而一振。
谦益归命,以诗文雄於时,足负起衰之责;而魏、侯、申、吴,山林遗逸,隐与推移,亦开风气之先。
康、乾盛治,文教大昌。
圣主贤臣,莫不以提倡文化为己任。
师儒崛起,尤盛一时。
自王、朱以及方、惲,各擅其胜。
文运盛衰,实通世运。
此当举其全体,若必执一人一地言之,转失之隘,岂定论哉?道、咸多故,文体日变。
龚、魏之徒,乘时立说。
同治中兴,文风又起。
曾国藩立言有体,济以德功,实集其大成。
光、宣以后,支离庞杂,不足言文久矣。
兹为文苑传,但取诗文有各能自成家者,汇为一编,以著有清一代文学之盛。
派别异同,皆置勿论。
其已见大臣及儒林各传者,则不复著焉。
魏禧,字冰叔,宁都人。
父兆凤,诸生。
明亡,号哭不食,翦发为头陀,隐居翠微峰。
是冬,筮离之乾,遂名其堂为易堂。
旋卒。
禧儿时嗜古,论史斩斩见识议。
年十一,补县学生。
《清史稿》卷六·本纪六
《清史稿》卷六·本纪六《清史稿》卷六·本纪六冬十月壬寅,耿继茂、施琅会荷兰师船剿海寇,克厦门,取浯屿、金门二岛,郑锦遁於臺湾。
十一月,诏免诸国贡使土物税。
乙酉,冬至,祀天於圜丘。
十二月壬戌,祫祭太庙。
是岁,免直隶、江南、江西、河南、陕西、浙江、湖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二百七十馀州县灾赋。
朝鲜入贡进香。
三年甲辰春正月,赐朝正外藩银币鞍马。
二月壬寅,巡盐御史张吉午请增长芦盐引。
斥之。
三月丙子,耿继茂等拔铜山。
丙戌,赐严我斯等一百九十九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己亥,辅臣等诬奏内大臣飞扬古子侍卫倭赫擅骑御马,飞扬古怨望,并弃市,籍其家,鳌拜以予其弟穆里玛。
遣尚书喀兰图赴科尔沁四十七旗莅盟。
戊申,裁郧阳抚治。
五月甲子,诏州县私派累民,上官容隐者并罪之。
六月庚申,诏免顺治十五年以前逋赋。
闰六月乙酉,以王弘祚为刑部尚书。
丙戌,以汉军京官归入汉缺升转。
秋七月丁未,以施琅为靖海将军,征臺湾。
八月甲戌,浙江总督赵廷臣疏报擒获明臣张煌言。
己卯,穆里玛、图海疏报进剿郧阳茅麓山李来亨、郝摇旗,俱自焚,贼平。
九月癸丑,发仓粟赈给八旗庄田。
乙卯,以查克旦为领侍卫内大臣。
十一月壬辰,冬至,祀天於圜丘。
丁未,以魏裔介为大学士,杜立德为吏部尚书,王弘祚为户部尚书,龚鼎孳为刑部尚书。
十二月戊午朔,日有食之。
丙戌,祫祭太庙。
是月,彗星见张宿、井宿、胃宿、奎宿,金星见,给事中杨雍建请修省。
是岁,免直隶、江南、江西、山东、陕西、浙江、福建、湖广、贵州等省一百二十一州县被灾额赋有差。
朝鲜入贡。
四年乙巳春正月壬辰,以郝惟讷为左都御史。
己亥,停榷关溢额奖叙。
辛丑,封承泽亲王硕色子博翁果诺为惠郡王。
致仕大学士洪承畴卒,予祭葬,谥文襄。
二月乙丑,太皇太后圣寿,免朝贺。
己巳,吴三桂疏报剿平水西乌撒土司,擒其酋安坤、安重圣。
丙戌,以星变诏臣工上言阙失。
御史董文骥疏言大臣更易先皇帝制度,非是,宜一切复旧。
三月戊子,京师地震有声。
辛卯,金星昼见。
清史稿·列传·卷一百零八
清史稿·列传·卷一百零八裘曰修吴绍诗子垣坛阎循琦王际华曹秀先周煌子兴岱曹文埴杜玉林王士棻金简子缊布裘曰修,字叔度,江西新建人。
乾隆四年进士,改庶吉士。
自编修五迁至侍郎,历兵、吏、户诸部。
胡中藻以赋诗讪上罪殊死,事未发,曰修漏言於乡人。
上诘曰修,不敢承,逮所与言者质实,上谓“曰修面欺。
”二十年五月,下部议夺职,左授右中允。
十二月,擢吏部侍郎。
二十一年,令在军机处行走。
师讨准噶尔,命如巴里坤董军储。
二十二年,疏言:“西陲回民数十部落,厄鲁特人介其中。
当策妄阿喇布坦时恣杀掠,回民久切齿。
请敕伯克额敏和卓,厄鲁特窜入境当擒戮,予赏赉,勿被煽生疑惧。
”寻还京师。
河屡决山东、河南、安徽境,积水久不去。
是岁上南巡莅视,既返跸,命曰修会山东、河南、安徽诸巡抚周行积水诸州县,画疏濬之策。
曰修至安徽,偕巡抚高晋疏言:“安徽宿、灵壁、虹三州县频年被水,上承河南虞城、夏邑、商丘、永城四县积水,下注毕汇於宿州。
宿州有睢河,虹县有潼河,泗洲与宿迁、桃源接壤处有安河,皆境内大水,与灵壁、虹县诸支港当次第疏濬,俾入洪泽湖。
洪泽以清口为出路,上令去草坝使畅流,江南之民,仰颂圣明,宜令每岁应期开放。
”曰修至河南,偕巡抚胡宝瑔疏陈:“黄河南岸,自荥泽以下诸水,东入睢,东南入淮,皆浅阻不能宣泄。
东境幹河,在商丘为丰乐河,在夏邑为响河,在永城为巴河,实即一水,次则贾鲁河,又次则惠济河、涡河,皆当疏濬。
自永城至汝宁府支河当施工者凡十二,导积水自支河入於幹河。
其不能达者,或多作沟渠,或渟为薮泽,潢汙野潦,有所约束而不为民害。
”曰修至山东,偕巡抚鹤年疏请培馆陶、临清滨运河诸州县民埝,官给夫米,令实力修补。
复偕巡抚蒋洲疏言:“山东当疏濬诸水,以兖州为要,曹州次之。
兖州宜治者九水,曹州西南境当濬顺堤河,东北境当於八里庙建坝,俾沙河、赵王河水入运,赖以节宣。
”曰修诸议皆称上意,命及时修筑。
曰修复至安徽,议濬颍州府境与河南连界者六水,在府境者四水,加疏宿州境睢河,并宽留清口坝口门。
《清史稿列传七十九》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3分)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金就砺则利(接近)君子生非异也(出生)术业有专攻(研究)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强取为己有)B. 故木受绳则直(墨线)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反问,哪)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全面)“离骚”者,犹离忧也。
(遭受)C.声非加疾也(快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自己)故不积跬步(跨出一脚)其文约,其词微(含蓄隐晦)D.驽马十驾(驾驭)彼与彼年相若也(相似)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当权)其存君兴国(思念)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杨文乾,字元统。
以监生效力永定河工。
康熙五十三年,授山东曹州知州,迁东昌知府。
举卓异,迁陕西榆林道。
雍正元年,加按察使衔。
上问湖广四镇营制及设镇始末,文乾具以对,上嘉其详审,擢河南布政使。
未几,迁广东巡抚。
广东岁歉米贵,文乾令吏诣广西买穀平粜。
满洲兵阎尚义等群聚掠穀,文乾令捕治。
将军李枚庇兵,文乾请遣大臣按治。
上命侍郎塞楞额、阿克敦往勘,枚及尚义等论罪如律。
文乾莅政精勤,多所釐正。
疏言:“广东民纳粮多用老户,臣令改立的名,杜诡寄、飞洒诸弊,民以为便。
”得旨嘉奖。
又疏言:“广东地狭人众,现存仓穀一百六十馀万石,为民食久远计,应加贮二百馀万石,择地建仓贮穀。
”下廷议,令於海阳、潮阳、程乡、饶平、海丰、琼山加贮穀三十四万石,从之。
又疏言:“广东公使银岁六七万,取诸火耗。
臣为裁省,岁计需四万馀。
州县火耗,每两加一,实计一钱三四分有奇,十之五六留充州县养廉,十之七八为督抚以下各官养廉。
”上谕之曰:“但务得中为是。
民不可令骄慢,属吏亦不可令窘乏。
天下事惟贵平,当彻始终筹画,慎毋轻举。
”五年,以福建仓库亏空,命文乾与浙江观风整俗使许容等往按。
文乾令分路察核官亏民欠分别追纳不敷责前巡抚毛文铨偿补上奖文乾秉公无瞻顾。
文乾疏言:“福建府、州、县各官前后劾罢五十馀员,请选熟谙民事者,诣福建补繁要州县。
《清史稿李森先传》原文及译文
《清史稿李森先传》原文及译文原文:李森先,字琳枝,山东掖县人,明崇祯进士。
顺治二年,自国子监博士考选江西道监察御史。
启睿亲王发大学士冯铨贪秽及其子源淮诸不法状,略谓:“明二百余年国祚,坏于忠贤,而忠贤当日杀戮贤良,通贿谋逆,皆成于铨。
此通国共知者。
请立彰大法,戮之于市。
”御史吴达,给事中许作梅、庄宪祖、杜立德,御史王守履、罗国士、邓孕槐、桑芸等先后论劾。
睿亲王于重华殿集大学士,刑部、科道诸臣,召铨等面质,以为无实迹,责森先启请肆市①语过当,夺官。
顺治既亲政,铨罢去。
九年十一月,大学士范文程以劾铨诸疏进,上阅之竟,曰:“诸臣劾铨诚当,何为以此罢?”文程曰:“诸臣劾大臣,无非为君国,上当思所以爱惜之。
且使大臣而能钳制言官,非细故也。
”越数日,上谕吏部,诸臣以劾铨罢者皆起用,森先补原官。
十三年,巡按江南,劾罢贪吏淮安推官李子燮、苏州推官杨昌龄,论如律。
巡苏州,杖杀不法僧三遮、优王紫稼,一时震悚。
淮安吏张电臣坐侵蚀漕粮,折银一百二十两有奇,例当追比②,森先为疏请缓之。
上责森先徇纵,夺官,逮至京讯鞫,事白,复原官。
十五年,应诏陈言,略曰:“上孜孜图治,求言诏屡下,而诸臣迟回观望者,皆以从前言事诸臣,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锢,相率以言为戒耳。
臣以为欲开言路,宜先宽言官之罚。
如流徙谏臣李呈祥、季开生、魏琯、李裀、郝浴、张鸣骏等,皆与恩诏因公诖误例相应。
倘蒙俯赐轸恤,使天下昭然知上宽宥直臣,在远不遗。
凡有言责者,有不洗心竭虑而兴起者乎?”上责其市恩徇情,夺官,下刑部议,流徙尚阳堡,上仍宽之,复原官。
寻命察荒河南,用都御史魏裔介言,给敕印,未讫事而卒。
十七年,上命吏部开列建言得罪诸臣,其流徙者,举呈祥、琯、裀、开生及彭长庚、许尔安凡六人。
上命释呈祥,许琯、开生归葬。
余虽系建言,情罪不同,无可宽免。
(选自《清史稿卷二百四十四列传三十一》)译文:顺治十三年,李森先以监察御史之职巡按江南,弹劫罢免贪官淮安推官李子燮,苏州推官杨昌龄,依照法令论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5月 Vol. 26 No.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04──────────收稿日期:2003-04-02作者简介:杨春俏(1972-),女,河北卢龙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2级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 73 -✧历史学研究✧《清史稿·李念慈传》订误补充杨春俏(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5)摘 要:李念慈是清初诗人、画家。
《清史稿》对其生平仅有非常简短的记述,且有明显讹误:传主之号失载、传主履历不清、历史地名错误、引用评价不当。
对其生平、著述,亦有可以补充的余地。
关键词:李念慈;《清史稿》;生平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4)03-0073-02由于种种原因,《清史稿》质量极差。
抛开倾向性不谈,书中凡年份、官爵、人、地、书名,误倒衍夺之处,不胜枚举。
卷484“文苑一”关于李念慈的记载如下:李念慈,字屺瞻,泾阳人。
顺治十五年进士,以河间府推官改知新城县,坐逋赋罢。
会有荆襄之役,叙运饷劳,再起,补天门。
与枝蔚同举鸿博,试不中选。
喜游,好吟咏。
有《谷口山房集》。
施闰章称其雄爽之气勃勃眉宇,盖秦风而兼吴楚者。
[1](P13355)在这段寥寥百余字的传记中,讹误脱漏之处,即可举出四条之多:一、传主之号失载李念慈,字屺瞻,号劬庵,《文献徵存录》、《鹤徵録》、《康熙己未词科録》、《国朝诗人徵略》均如此记载;不载其号则有《碑传集》、《国朝先正事略》、《国朝书画家笔録》和《清史列传》等书。
考查李念慈相关资料,晚年交游之人多以“劬庵”称之:杨素蕴为李念慈《谷口山房诗集》所作序文中11次提到他,皆如此称呼;《谷口山房诗集评》所录顾景星等人的诗评中称其为“劬翁”;《谷口山房诗集》清康熙二十八年杨素蕴刻本题“泾阳李念慈劬庵甫著”;清康熙六年静思堂刻《钱注杜诗》朱笔过录李念慈批点本曰“丙申正月抄泾阳李劬庵先生评点”。
可知“劬庵”之号使用颇广,史传应以不遗为是。
李念慈的名、字、号同出一源。
念慈出生十余日,母亲辞世,“我父语我泪沾巾,母死实由生我身。
因之名子曰念慈,终天此恨常酸辛。
”(《书汪五河为其母挽诗后》,《谷口山房诗集》卷四《南游集》,以下引诗皆出此书,书名省略)“屺瞻”之字出《诗经·魏风·陟岵》,该诗以表现征人对亲人的思念为主题,第二章“陟彼屺兮,瞻望母兮”,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劬庵”之号则出《诗经·邶风·凯风》“棘心夭夭,母氏劬劳”,歌颂母亲的劬劳辛苦。
二、传主履历不清清顺治十五年(1658),李念慈中进士,列二甲第53名。
会新例,“今科进士除选取庶吉士外,二甲三甲,俱著除授外官”[2](P390),选授直隶河间府推官,“以在任时平反之件被诬”,竟“枉抑定谳,会京师地震,内廷肆赦,诏下,遂一切注销”(卷之九《居东集序》)。
康熙六年(1668),补官廉州,携家抵广州后,前官因事留任,李滞留广州,旋裁汰冗官,次年改知新城。
该县有小清河,腴田半被水淹,荒残凋敝,“民不聊生,逋赋积至三万有奇”。
李氏“为力请蠲荒修河两事,未得竟”(《出新城作序》,卷十二《桓台集》),在官二年,“日以征比为事”,终因不忍敲扑百姓,“甘以催科之拙报罢”(卷之十二《桓台集序》)。
三藩之乱起,被保举赴湖广军前,以运饷有功,康熙十六年(1677)补景陵令。
在任九月,清廷开《明史》馆,以博学鸿词征士,李念慈被荐至京师。
康熙十八年(1679)参加考试,落选,遂以病请辞景陵令。
《清史稿》关于李念慈仕宦经历的记载有失简略,且有讹误。
李念慈非“以河间府推官改知新城县”,中间曾有被诬去官、补官廉州的经历;为新城令,以不堪盘剥百姓自请去官,《清史稿》仅书“坐逋赋罢”,对事件性质记载不明,直接影响读者对传主人格的理解。
三、历史地名沿革性错误《清史稿》言“叙运饷劳,再起,补天门”,称“天门”,属历史地名沿革性错误。
考《天门县志》,天门县,战国为楚竟陵邑,秦置竟陵县,此后名称区域屡有变更。
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避石敬瑭名讳,改竟陵县为景陵县。
后汉复改景陵县为竟陵县。
北宋建隆三年(962),为避赵匡胤祖第26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 74 -父赵敬名讳,再改竟陵县为景陵县。
清代该县隶属湖北省安陆府,直到雍正四年(1726),为避康熙陵墓名(景陵)讳,方改景陵县为天门县,因县境西北有天门山之故。
李念慈补景陵令是在康熙十六年(1677),其时尚无“天门”之名,《清史稿》误以后世方才使用的地名用于前代。
四、引用施闰章评价不伦不类《清史稿》引前人之说评价李念慈:“施闰章称其雄爽之气勃勃眉宇,盖秦风而兼吴楚者”。
此句出施闰章为《谷口山房诗集》所作序文:“屺瞻,秦人也。
余见之孙豹人坐上,其雄爽之气勃勃眉宇。
自秦之晋,南游江淮,所遇山川风物,寄兴属怀,情随境移,蔚焉蒸变。
观其羁旅无聊不平之作,盖秦声而兼乎吴楚者耶?”《清史稿》断章取义,所引前句乃施闰章对李念慈外貌之印象,后句是对其诗作风格的感受。
将二者混为一谈,不清不楚,不伦不类。
以上是针对《清史稿》讹误的订正。
关于李念慈,尚可做以下几点补充:1.关于生平。
李念慈生于明崇祯元年(1628),卒年无考。
他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曾祖李世达在明万历年间官至吏部尚书、刑部尚书,正直敢言,卒谥敏肃,《明史》卷220有传。
李念慈生于明末乱世,青年时代曾从军甘、凉一带,过了两年有余“鸣弓落塞雁,驰马逐黄羊”(《忧闷》,卷之十四《从军集》)的戎马生涯。
三十岁进士及第,此后仕途坎坷,所谓“通籍廿年初作令,荷恩三褫放归乡”(《出新城作》,卷之十二《桓台集》),大致情况已如前述。
康熙十八年(1679)试博学鸿词落选后,以病请辞景陵令,得允。
还楚候代期间,曾以幕僚身份,先后至湘西、湖南、四川等地。
至康熙二十五年(1686),景陵受代之事方才完结。
之后入皖抚杨见素幕。
康熙二十八年(1689)杨见素死,李念慈为其营葬。
此后活动即不可考,大约是回乡隐居以终老。
2.《清史稿》将李念慈列入“文苑传”,言其“好吟咏”。
其实李念慈还“善绘事”[3](P606),“工山水,涉笔便倜傥非常,潇洒有致”[4](P11b)。
3.关于李念慈的著作,《清史稿》著录“《谷口山房集》”,而不言卷数。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别集类存目”著录“《谷口山房诗集》十卷,陕西巡抚采进本”,提要说:“……是集皆其未第以前所作,故欢愉之词少,而愁苦之音多”;《清史列传》、《康熙己未词科録》亦著录“《谷口山房集》十卷”。
这个十卷本的《谷口山房诗集》的确只是李念慈早年著作的刊刻本,实际上,李念慈生前曾由府主杨见素出资、于康熙二十八年刊刻自定本《谷口山房诗集》三十二卷附《文集》六卷,全书八册,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但已残佚不全,有缩微胶卷(原件书号03031)可供阅读。
可能此书当时印数极少,故而乾隆年间为修《四库全书》广征天下图书之时,征集到的只是早年的十卷本,由于艺术性及政治性方面的原因,仅被列入存目书。
现在编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选配在集部232卷的《谷口山房诗集》,即用此三十二卷本,应该是该书现存最好的版本。
近年来,史学界许多人士都在呼吁为清代新修一部象模象样的大型正史。
据悉,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对“新修清史”非常重视,目前正在调查论证过程中。
本人于史学没有研究,只是在专业学习中偶然涉及《清史稿·李念慈传》,遂做一些考证工作,形成此文,希望能为“新修清史”的宏大工程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1] 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 章开沅.清通鉴[M].长沙:岳麓书社,2000. [3] 王藻,钱林.文献徵存録[Z].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4] 窦镇.国朝书画家笔録[Z].宣统三年(1911)苏州文学山房林活字本.The Correction and Supplement of LI Nian-ci’s Biography in theHistory of Qing DynastyYANG Chun-qiao(Institute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Abstract: The biography of LI Nian-ci, a poem and artist living in the 17th century, can be found in the history of Qing Dynasty. Unfortunately, there are at least four mistakes in this essay: his alias is missed; his experience is not described exactly; the placename is used incorrectly; the evaluation about him is not appropriate. In addition, there are also some important details should be mentioned in his biography.Key words: LI Nian-ci; the history of Qing Dynasty; experience责任编辑、校对:于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