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比例柔度矩阵和改进模态曲率法的结构损伤定位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柔度矩阵的梁式结构损伤识别

基于柔度矩阵的梁式结构损伤识别

r , ii l n u r a i l in adepr na eerhweecri u nt a tee y af t ee tn mei ls n e me c mua o n xei tlrsac r ar dO to oacni vr t me e l
b a ,Th fe t fdfe e td m a elc t n a d dfe e td m a ed g e n t esr cu a a a ei e — em eefc so ifr n a g ai n ifr n a g e r eo h tu t r l m g n o o d d
Ke r s el ntr go r g ;d ma eie t iain f xblymar ; ̄p rmee y wo d :h at mo i i f i e a g nict ; l iit ti -aa tr h on bd d f o e i x
目前 , 土木 工程事 故频 繁发 生 , 成 了巨大 的人 造
tf a in we eiv sia e ,a d t ec a g si h a u a r q e c n d h p e t ro h tu — i c to r e t t d n h h n e n t en t r lfe u n y a d mo e s a ev co ft e sr c i n g
tr eo ea d atrb ig d ma e sas n lzd u eb fr n f en a g dwa l a ay e .Th euts o dt a h - aa trmeh d e o ers l h we h t e ̄p r mee to t
wa r cs ,fa i l n ih s n i vt o o i o ig t esr cu a a a e sp e ie e sb ea d hg e st i frp st n n h tu t r l m g . i y i d

结构损伤定位与定量识别方法研究

结构损伤定位与定量识别方法研究

[收稿日期]2008-03-04[作者简介]冯晓彤,女,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结构工程研究。

0引言随着各种大型复杂结构的兴建,以及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建成的大部分房屋建筑、工业厂房、桥梁和基础设施开始老化、破损,已经接近或达到自然寿命,人们越来越关注结构的健康状况。

正确诊断评价建筑结构的破损状态、预测可以继续使用的年限以及期间的可靠度,有着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因此对结构进行损伤诊断与健康监控,及时发现结构的损伤,对可能出现的灾害进行预测,和对受损结构进行评估已成为土木工程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当结构发生损伤时,其结构参数如质量和刚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相应的动力指纹的变化,常用的损伤动力指标有:频率、振型、振型曲率、模态柔度矩阵、应变模态、模态保证标准(MAC)、坐标模态保证标准(COMAC)、残余力、残余能量等[1]。

结构损伤诊断目标可分为4个阶段:确定损伤发生;损伤定位;损伤程度评价;服役性能预测[2]。

本文采用分阶段方法进行结构损伤定位、定量识别研究,即提出以柔度曲率改变率损伤指标识别损伤位置,以频率改变率为输入参数,构建神经网络,进行损伤定量识别。

最后通过一个简支梁进行数值模拟,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1损伤定位、定量识别基本原理1.1基于柔度曲率改变率的损伤定位识别结构体系无阻尼自由振动,其振动特征方程满足[3]:[K][φ]=[M][φ][Ω](1)式中:[K],[M]分别为结构的刚度和质量矩阵;[Ω]为结构的特征值矩阵,[Ω]=diag(ωi2),ωi为第i阶频率;[φ]为结构的正则化振型,在满足质量归一化的条件下,即[φ]T[M][φ]=[I],柔度矩阵[F]的表达式为:[F]=[φ][Ω]-1[φ]T=ni=1!1ωi2{φi}{φi}T(2)式(2)表明,随着频率阶数的增加,频率不断增大,式中的高阶位移模态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只需由低阶位移模态就可获得较准确的柔度矩阵。

基于模态柔度矩阵变化指标的结构损伤预警方法

基于模态柔度矩阵变化指标的结构损伤预警方法

1 0 5 0
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3 9卷 在计算柔度矩阵时, 所涉及的低阶模态振型理 论上必须是在结构全部自由度上的位移振型, 但实 在实际观测 测自由度往往也存在着不完备的问题. 中, 观测仪器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一般只能布置在结 构有限的自由度上, 造成实测自由度通常远远小于 结构模型的自由度. 若结构自由度总数为 N , 则式( 2 )中的柔度矩 阵应为 N×N阶, 其振型 φ 也应该为 N个自由度上 i 的位移. 设实测自由度为 S , 并将结构全部 N个自 个测量自由度和 C个忽略自由度, 则 由度划分为 S 第i 阶振型可写为 φ i=

A b s t r a c t : Ad a m a g e p r e w a r n i n gi n d e xF s p r o p o s e db a s e do nt h e f l e x i b i l i t ym a t r i x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t o Ii t h em e a s u r e dD O F( d e g r e eo f f r e e d o m)a n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t h a t t h es t r u c t u r a l f l e x i b i l i t yi n c r e a s e s w i t hd a m a g e .T h es t e p s f o r d a m a g e p r e w a r n i n go r a b n o r m a l i t yd e t e c t i o nu s i n gt h e i n d e xa r e p r e s e n t e d .T h es e n s i t i v i t yo f t h e d a m a g e p r e w a r n i n gi n d e xi s a n a l y z e df o r t h e c a s e w i t ha n dw i t h o u t n o i s e . T h ed a m a g e a l a r m i n gt h r e s h o l do f t h e i n d e xc a nb e o b t a i n e db ym e a s u r e dm o d a l d a t a f r o mp e r i o d i c a l d e t e c t i o no r s t r u c t u r a l h e a l t hm o n i t o r i n gs y s t e ma s w e l l a s t h er e s u l t s o f F E M( f i n i t ee l e m e n t m e t h o d )m o d a l a n a l y s i s .T h e n u m e r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f o r t h e c a b l e s t a y e db r i d g e o f t h e R u n y a n gY a n g t s e R i v i n c r e a s e s w i t ht h e i n c r e a s e o f d a m a g e e x t e n t o f c a e r B r i d g e i n d i c a t e s t h a t t h e m a g n i t u d e o f i n d e xF I b l eo r g i r d e r a n di s g r e a t e r t h a nt h er e l e v a n t d a m a g e a l a r m i n gt h r e s h o l d ,n om a t t e r w h e t h e r t h e r ei s o r i s n o t n o i s e .D u r i n gt h e w o r k i n gp r o c e d u r e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s t r u c t u r e s ,t h e m a g n i t u d e a n dv a r i a t i o n o f t h ei n d e xF a nb ec a l c u l a t e da n do b s e r v e dc o n t i n u o u s l ya n dp e r e n n i a l l yb ym e a s u r e dd a t a ,a n d Ic t h ea l a r ms i g n a l i s g i v e ni f t h ev a l u eo f F x c e e d s t h ed a m a g e a l a r m i n gt h r e s h o l d . Ie K e yw o r d s : m o d a l f l e x i b i l i t y ; d a m a g e p r e w a r n i n gi n d e x ; c a b l e s t a y e db r i d g e ; c a b l e d a m a g e ; g i r d e r d a m a g e 工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 在外界环境、 荷载、 疲 劳、 腐蚀以及材料老化等诸多因素的长期作用下, 不可避免地容易产生损伤, 而且损伤会随着时间的 推移而不断累积, 导致损伤部位的增加以及损伤程

基于柔度曲率矩阵的加筋板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基于柔度曲率矩阵的加筋板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损 伤 识 别 分析 。通 过 大 量 模 拟 , 出 了加 筋 板 结 构 损 伤 的判 别 图 。 给 关 键 词 : 筋 板 ; 伤 识 别 ; 度 矩 阵 ; 度 曲率 加 损 柔 柔
中 图 分 类 号 :U 6 .4 6 14 文 献 标 识 码 :A
Da a e d t c i n n sif ne n lba e o m g e e to i tfe d pa e s d n
出对 于板 结构 , 柔度 模态 振型是 一种 有效 的损 伤指标 ; Wu等 通过 C eyh v多项 式来模 拟 板结 构表 q h b se
面 曲率变 化 , 出模 态 曲率 可 以有效 地进 行损伤 识别 。然 而 以上 方法都 需要 比较 原始 未损 伤结构 的模 得
态参 数 与损伤 后结构 的模 态参 数来 判 断损 伤位 置 , 由于原 始 结构 的模 态参 数很 难获 得 , 以不需要 原 所
基 于 柔度 曲率 矩 阵 的加 筋 板 结构 损伤 识 别 方 法
马 骏 ,陈 立 , 丽
设 计 研 究 所 有 限公 司 ,辽 宁 大 连 1 6 21 10 )
( 1大 连 理 工 大 学 船 舶 工 程 学 院 ,辽 宁 大 连 1 6 2 2大 连船 舶 重 工 集 团 1 0 4;
需 要 比较损 伤前后 结 构 的柔 度 曲率 ,直 接利 用损 伤结 构 的柔度 曲率 来进 行 损伤 识别 而且 只需 要一 阶 或 前几 阶模 态信息 。
a r y o o u n i he fe i lt u v t e ma rx. ra rc l m n t x bi y c r aur ti The n l i ume i a n l ssr s t n c t h tt i t o rc la a y i e ulsi dia e t a h s me h d

基于曲率模态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缺陷分析及其改进

基于曲率模态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缺陷分析及其改进
只表现 为 刚度 的减小 . 在 实 际操作 中 , 由于 曲率 模态无 法 直接测 出 , 通常 采用 对振 型进行 差 分处理 而获 得.
根 据 材料力 学 的知识 , 可 得下 式 :
c , 一 (1 ( 1) )
式 中: 为 截面位 置 , E , 为抗 弯刚度 ; M 为 弯矩 ; C 为 曲率 . ( 1 ) 式表明: 曲率与截 面抗 弯 刚度成 反 比. 则 损伤 导致 的刚度 降低 会导 致结 构 曲率 明显 增加 . 从理 论
第4 5 卷
第 4 期
西 安 建 筑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J . Xi a n Un i v .o f Ar c h . & Te c h . (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许 多大 桥都 安装 了结 构健康 监测 系 统 ] . 而结构 损伤 识别 则是 结构健 康 监测 的主要 内容 之一 . 目前 常用
的损伤 识别 方法 有 : 振 型法 、 频 率法 、 模态 修正 法 和 曲率 模 态 法 等. 这些 方 法都 有 其 不足 l _ 】 ] , 如振 型 法 能 够 识别 出结 构 的损伤 位置 , 但灵 敏度 欠佳 , 实 际应 用性 较差 ; 频率 法能够 识别 出结 构是 否存 在损伤 , 但很 难 判断 出损 伤 的具体 位置 及损 伤程 度 ; 模 态修 正法 的识 别 精 度较 高 , 但假 设 条 件 较多 , 且 识 别过 程 较 复
5 1 6
西








报( 自然 科 学 版 )
第4 5卷
Ci ( ):

ansys基于柔度曲率矩阵的模态实验研究

ansys基于柔度曲率矩阵的模态实验研究

表 1 固有频率的实验结果和有限元计算结果比较(Hz) Tab. 5.1 Frequency comparisons between experiment and ANSYS solution (Hz)
0.6m
10 19 28 37 46 55 64 73 82 91 100 109 118 127
1
137
2
138
3
139
4 140
5 141
6 142
7 143
8
144
9 18 27 36 45 54 63 72 81 90 99 108 117 126 135
0.32m
图 2 对边简支板的尺寸及网格划分
板结构按照以上单元可以划分成(a-1)×(b-1)个单元。假设位移或转角向量可以表示为:
ϕ i
=
⎡⎣ ai1 ,
L,
aij ,
L,
ain ⎤⎦T (i=1, 2, …, r,
j=1, 2, …, n)
其中 n=a×b。 那么由式(2)可以得到柔度矩阵 K-1:
即:
⎡ai1ai1 ... ai1ain ⎤
3.1 实验系统组成及实验对象描述
实验中为模拟对边简支的边界条件,采用两个厚 0.004m 的角铁框架用压铁上下压紧来 实现。实验用板的材料为铝,根据有关资料,理论计算时取铝的弹性模量 E=68.5GPa,泊 松比 μ=0.33,密度 ρ=2700kg/m3。实验用铝板的标称厚度 0.005m,实测的厚度为 0. 0047m。 实验时采用的网格划分如图 2 所示。其中黑色单元为损伤单元,实测厚度为 0.0017m。
[ Keyword ] flexibility curvature; plate structure; modal experiment; damage detection

基于模态柔度理论的结构损伤诊断试验研究

基于模态柔度理论的结构损伤诊断试验研究

基于模态柔度理论的结构损伤诊断试验研究∗周云;蒋运忠;易伟建;谢利民;贾凡丁【摘要】利用多参考点脉冲锤击法的输入输出动力信号获取结构的模态柔度,可以对结构进行损伤识别,设计了一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和一块钢混凝土组合板的静动力试验。

对不同损伤状态下的简支梁和组合板进行了动力测试,得到其模态柔度矩阵,并用来预测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

简支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损伤程度的加深,结构自振频率降低,阻尼比增大,柔度增大,但自振频率只能判断结构损伤的出现,模态柔度则能够综合全面地反映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结构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

组合板试验表明,在线弹性状态下,动力测试与静力测试获得的模态柔度矩阵相差很小。

设计了支座刚度变化、连接件损伤和横向支撑破坏这3种损伤工况,并用这3种工况来模拟实际桥梁结构可能出现的损伤状况。

通过对比结构损伤前后的模态柔度位移信息,成功实现了组合板的损伤识别。

%The utilization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dynamic signals from multiple reference hammer im-pact method (MRIT)for modal flexibility extraction and structural damage identification was studied. Static and dynamic experiments on a Reinforced Concrete (RC)simply supported beam and a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ridge deck were designed.MRIT was conducted on the simply supported beam and composite plate under different damage states,and modal flexibility was obtained in the test,which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displacement under applied loading.The beam test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natural fre-quency decreased while the damping ratio and flexibility increas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amage.Chan-ges of natural frequency can only determine the existence of structural damage,while thechanges of modal flexibility can indicate the damage location and damage degree of RC beam.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lab test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ynamic flexibility and static flexibility match well under the linear elastic state.Three damage cases were designed to simulate the damage situation on real bridges,which are the removal of cross diaphragm,changes of boundary condition and damage of connec-tors.By comparing modal flexibility information before and after structural damage,the damage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lab was achieved.【期刊名称】《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10页(P36-45)【关键词】多参考点脉冲锤击法;模态柔度;损伤识别;简支梁;组合结构【作者】周云;蒋运忠;易伟建;谢利民;贾凡丁【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17.1;TU375.3结构识别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热门研究中.2011年,Catbas等[1]正式提出了结构识别六步圆:1)观察和概念;2)先验模型;3)控制实验;4)数据分析与阐述;5)模型校验和参数识别;6)模型模拟预测.基于结构识别的损伤评估诊断方法是用来进行结构性能评估的先进技术手段,其核心内容是结构损伤识别.所谓损伤,主要是指结构系统中材料和几何特性的改变,包括边界条件和系统的连续性,影响着系统目前和未来的性能.Rytter[2]将结构损伤诊断分为4个层次:1)损伤的判定;2)损伤的定位;3)损伤的量化;4)结构剩余寿命预测.目前对于结构损伤诊断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第1层次,对于第2、第3层次的损伤诊断大多存在于实验室状态,对于大型复杂结构的准确识别相对而言较少.从1980年开始,Aktan和Brown等[3-8]利用多参考点脉冲锤击测试(MRIT)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室和工程实际的桥梁试验,发现柔度以及柔度的变化能成为桥梁结构和性能评估的极好指标.Pandey和Biswas[9]提出了基于柔度矩阵差的结构损伤方法,研究表明柔度矩阵差对识别结构损伤的定位和严重程度非常有效.Allbright等[10]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的模态柔度矩阵和静力柔度矩阵进行了比较.Zhao等[11]通过比较频率、振型和柔度的灵敏度,验证了柔度矩阵比频率和振型对结构损伤更加敏感.Catbas等[12]将模态柔度的应用进一步推广,阐述和验证实际模态试验获取模态柔度的方法.李永梅等[13]提出了基于柔度差曲率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用于动力测试的外部激励方法包括偏心质量激振器测试,电动激励器测试,多参考点脉冲锤击激励(MRIT)[14]和步进式松弛激励等等.其中,MRIT能够得到重复性较好且质量较高的真实频率响应函数(FRF),并能够从FRF中识别得到模态质量,进一步获取结构的模态柔度.目前,在国内的研究中,直接利用动力输入和输出信号获得结构的模态柔度从而进行结构损伤识别的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对于混凝土结构以及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不同损伤状态下的损伤识别及其鲁棒性研究得较少.本文基于此进行了一根简支梁和一块钢-混凝土组合板在不同损伤工况下的脉冲锤击法动力学实验,并对各因素造成的损伤利用模态柔度这一指标进行了识别.柔度的物理意义是单位力作用下的位移.静力柔度是通过静载试验或静力分析得到的柔度矩阵;而模态柔度是通过动力模态分析或模态试验获得的柔度矩阵.对于在线弹性状态下的结构而言,模态柔度与结构的静力柔度相等,相反,如果结构出现损伤,则静动力柔度之间会出现一定的差别.Clough等[15]率先提出了模态柔度的概念.Raghavendrachar等[16]将模态柔度引入MRIT桥梁动力测试中,并作为一个反映桥梁状态的有效指标.模态柔度的计算依赖于MRIT试验获取的动力模态参数,有2种方法能够计算模态柔度:1) 基于圆频率和质量归一振型合成模态柔度(方法1);2) 基于频率响应函数的截距提取模态柔度(方法2).1.1 方法1柔度矩阵可以利用测试结构的圆频率和质量归一的振型矩阵直接利用公式(1)计算. f=ΦΩΦT.式中:f为柔度矩阵;Φ为质量归一的振型矩阵;Ω为一对角矩阵为圆频率平方的倒数按照降序排列.该方法的特点是,无论是利用前1阶,前2阶,…前n阶振型,得到的柔度矩阵都为与识振自由度维数相等的方阵,计算得到的模态阶数越多,则结果越收敛到精确值.由于模态柔度与圆频率平方的倒数成正比,故低频模态的变化对柔度的变化最为敏感.值得强调的是,公式中的振型是利用质量归一的方法获取的,而实际上,很难精确地获得复杂结构的质量矩阵,因此该方法在理论形式上简洁,但在实际应用中有难度.1.2 方法2在有明确可测量的动力输入情况下,结构激励和响应在频域上表达为频响函数,模态质量系数可以直接从MRIT测量得到的频率响应函数中提取出来.在传统的结构动力信号的测试中,为了保证振动测试的高精度,常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测试结构反应,因此测试得到的频响函数为“加速度导纳”,而要计算模态柔度,则需要将“加速度导纳”转化为“位移导纳”.因此,在计算频响函数的过程中,需要在频域中除以(jw)2.但是应用中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频率接近0时,加速度导纳频响函数除以(jw)2将会导致位移导纳趋于无穷大,而结构真实的位移导纳为一确定有限值.针对上述病态问题,可采取复模态曲线拟合的方法,将多自由度体系拟合为多个单自由度体系.利用模态参数估计算法[17],在ω=0处计算自由度p和q点的频响函数,得到[18]:式中:Hpq为在第q点敲击第p点拾振动的频响函数;φpr和φqr分别为第r阶模态在第p点和第q点的模态振型系数;MAr为第r阶模态的模态质量系数; λr为系统的极点w.分别获取每个单自由度体系频响函数在频率为0处的截距,利用模态叠加法获得多自由度体系的模态柔度,则柔度矩阵可由下式表达:f=该柔度矩阵同样为静力柔度矩阵的近似,需要利用多个模态进行截断处理.通常情况下,低阶模态对模态柔度贡献大,但当有足够的测试模态被识别时,则模态柔度趋近于静力柔度.上述2种获取模态柔度方法的关键在于得到模态质量系数.只有在有确定的动力信号输入及相应输出的情况下,即通过FRF才能得到结构的模态质量,而MRIT又是获取FRF最方便快捷的途径,因此本文的研究都基于MRIT测试方法.2.1 试验概况国内外关于简支梁静动力试验的类似研究很多,刘纲等[19]利用损伤力影响线的拐点来识别静定梁结构的损伤部位,并通过影响线峰值直接识别单元损伤程度.但目前国内对于直接利用动力信号获得模态柔度从而诊断损伤的研究很少.本文通过对试验梁进行静力加载制造出不同程度的损伤工况,同时利用动力测试获取试验梁在各损伤工况下的模态参数,从而研究模态柔度识别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损伤的有效性. 试验对象为一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其尺寸为3 600 mm×150 mm×300 mm,采用C30混凝土.试验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如图1所示,中部为900 mm长的纯弯段,梁底布置2根直径16 mm的HRB335受力钢筋,纵筋配筋率为0.89%.箍筋和架立筋为直径8 mm的HPB300钢筋,纯弯段两侧箍筋间距为150 mm.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静载试验装置和测点布置如图2所示.9个均匀布置的机械式百分表被用来测量各级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挠曲变形,贴于梁顶的1#~9#电阻应变片和等距分布于跨中梁侧的10#~14#应变片,用来量测混凝土截面的应变,15#~16#应变片被用来测量纵筋中部的拉应变.2.2 有限元分析在ATENA有限元软件建立简支梁的实体单元模型,采用力控制的两点对称加载,每个荷载步施加0.5 kN.图3为ATENA分析得到的简支梁跨中荷载-挠度曲线以及梁的裂缝开展图和应力云图.初步定义的5个损伤工况对应的荷载分别为6,20,35,50和54 kN.2.3 静载试验和损伤工况定义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对试验梁按不同等级进行加载,得到其荷载-挠度曲线如图4(a)所示,其他测试结果具体见文献[20].简支梁呈现典型的适筋梁弯曲破坏,开裂前位移线性缓慢增长,其开裂荷载为7 kN.开裂后,应变及挠曲变形增长加快,裂缝向两侧对称发展,并出现贯通裂缝.纵筋屈服对应荷载为60 kN,此时简支梁裂缝分布趋于稳定,其挠度急剧增大以致肉眼可观察到明显的挠曲变形.依据试验过程中所观测的裂缝开展、挠曲变形以及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变变化,将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分为5个损伤工况,如图4(b)和表1所示.简支梁的静载试验和动力学模态试验交替进行,首先对未损伤的简支梁进行MRIT模态试验,作为后续各损伤工况的参考状态,然后静力加载至损伤工况Ⅰ,卸去载荷后对损伤试验梁进行模态测试,然后依次交替循环进行静动载试验,直至完成损伤工况Ⅴ的动力试验.2.4 模态试验采用MRIT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进行动载试验.为了获得与静载位移对应的模态柔度位移结果,动力传感器的布设位置与静载位移计一致并置于梁上表面,其测点布置如图2所示.PCB-086D20力锤用于提供脉冲力,9个KD1010L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拾取响应.脉冲力和加速度信号均由SignalCalc DP730采集,采样频率设为2 560 Hz,采样时间为3.2 s.通过脉冲锤击法测试得到简支梁加速度响应数据,并进行试验模态分析.对力脉冲和响应信号分别添加矩形窗和指数窗以减少信号泄露,加窗后的时域信号进行点数为8 192的快速傅里叶变换.然后基于6次信号频域平均获取自功率谱、互功率谱及相干函数,采用H1算法进行频响函数估计.最后利用复模态指示函数(CMIF)方法提取极点、留数和放大因子,识别得到结构模态参数信息.在力锤脉冲激励作用下,试验梁的加速度响应幅有较大的信噪比,其加速度导纳频响函数峰值明显.以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参考状态为研究对象,对第3点和第5点的加速度导纳频响函数进行互易性检验,图5(a)显示出较好的线性相关性.CMIF 方法提取加速度导纳的模态极点见图5(b),识别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前5阶弯曲模态.2.5 模态参数识别结果根据动力试验数据进行模态参数识别,其结果如表2所示.结构发生损伤会引起其刚度降低,必然导致模态参数发生变化.如阻尼比反映结构振动的衰减速度,频率变化率则可以表征结构损伤的出现及严重程度.从整体上来看,随着损伤程度的加深,简支梁的自振频率减小,阻尼比增加,但第2阶模态的前2个损伤工况的自振频率反而增大,原因是损伤位置和第2阶振型节点重合,且损伤位置处的振型幅值较小.低阶模态比高阶模态更能反映出简支梁的损伤,第1阶模态频率随损伤程度依次降低6.47%,11.8%,19.4%,20.4%和24.4%,阻尼比分别为2.20%,3.52%,3.61%,3.67%,4.15%和5.26%.模态频率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结构发生损伤,但不足以直观反映出损伤的位置和严重程度.位移模态振型是指结构振动相对位移幅值的变化.利用CMIF方法对加速度导纳进行模态识别得到简支梁的位移模态振型,并采用振型系数最大值为1的归一法对模态振型进行规格化,其结果如图6所示.由图6可见,试验梁的各损伤工况与参考状态的位移振型变化不明显,表明位移振型对结构损伤具体位置不敏感.2.6 模态柔度位移分析由前面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频率和振型难以直观地判断结构在何处刚度降低,尤其在结构只有轻微损伤的情况下,而柔度矩阵能够很好地反映结构刚度的变化.利用MRIT模态测试分析得到结构的FRF,采取复模态曲线拟合的方法,对应于本试验,柔度矩阵为9×9的方阵.在第4点和第6点分别作用10 kN的力与柔度矩阵相乘,得到结构在不同损伤工况下的模态柔度位移.图7 比较了6个分析工况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模态柔度位移,结果显示模态柔度位移随着损伤工况的逐步累积而增大.2.7 静力和模态柔度位移对比图8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静载位移与模态柔度位移的比较图.表3给出了6个分析工况的对应荷载、试验梁的静载位移和模态柔度位移及误差.由图8和表3可知,线弹性范围内静载位移和模态柔度位移吻合良好,后3个损伤工况的静载位移与模态柔度位移的误差较大,最大误差接近35%.随着损伤程度的加深,静载位移与模态柔度位移的误差越来越大.这是由于静载位移指的是简支梁每一个工况的峰值点位移,其倒数为前一个损伤工况起点和峰值点的割线斜率;而模态柔度位移是对损伤简支梁按线弹性分析得到,其倒数为后一个损伤工况的起点切线斜率.图9为模态柔度位移与静载位移的对应关系,由图9可知,由于切线斜率大于割线斜率,故模态柔度位移小于静载位移.从以上简支梁的试验表明,直接利用动力输入和输出信号获得的模态柔度及其对应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比频率和振型对结构的损伤更为敏感,模态柔度位移是直接诊断结构性能和损伤的极好指标.为了进一步研究模态柔度在复杂结构损伤识别中的运用,设计了一个钢-混凝土组合板试验,组合结构是国际上比较多见的一种桥梁结构形式,因此对其进行结构识别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明确的国际工程背景.3.1 试件概况该试验采用3根Q235工字形钢梁作为主梁,在其上部铺设C40混凝土面板形成组合板结构.整个试件宽2.05 m,长4.0 m.混凝土面板厚60 mm,板内布置双层双向直径6 mm的HPB300钢筋,钢筋纵向间距150 mm,横向间距80 mm.试验构件的截面图及其配筋如图10所示.组合板试件的平面图和测点布置如图11所示.整个试件由6个支座支撑,其中位于1,10,19号点处的为滚动铰支座;位于9,18,27号点处的为固定铰支座.3根主梁之间,设有6根横向支撑,其型号为8号槽钢.抗剪连接件是钢梁和混凝土板协同工作发挥其特点的关键部件.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抗剪连接件最常用的是圆柱头栓钉,如图12(a)所示.栓钉底端与钢梁焊接在一起,顶端有一扩大的圆柱头,从而防止栓钉从混凝土板中拔出.为了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连接件的损伤,设计了螺栓加套筒的连接件形式模拟传统的栓钉连接件,如图12(b)和(c)所示.梁1和梁3采用可松动的螺栓连接,梁2则采用传统的栓钉连接,栓钉的尺寸和间距与螺栓相同.连接件设计为完全抗剪,在梁1上涂有黄油,消除了混凝土和钢梁表面之间的粘结作用,从而梁1的大部分剪力由抗剪连接件承受.组合板钢梁的整体连接件分布如图13所示.3.2 多参考点脉冲锤击测试为研究不同损伤工况对于组合结构板不同位置处柔度系数的影响,主要以梁1和梁2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系列的静动力试验.动力试验过程中,采用DP730采集系统进行数据采集.为了使脉冲信号有充分的数据点,采样频率设置为4 096 Hz.通过对比实验表明,试件在每次锤击8 s后已经充分衰减,因此采样时间设置为8 s.每根梁布置有9个传感器,测点位置如图11所示,其中除支座外的7个位置被用来进行锤击法试验.将采集的力时域数据和响应时域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其频响函数,利用CMIF方法进行模态参数提取峰值图如图14所示,进一步分析得到结构的模态柔度.为了验证动力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对梁1和梁2分别进行了一组静载试验.对梁1和梁2除支座处的其他7个测点分别进行砝码堆载,每个测点上的砝码为50 kg,然后用百分表测试结构在荷载下的挠度.将动力测试得到的模态柔度预测结构在荷载下的位移值与静载试验实际测得的位移值进行对比,如图15所示.由图15可见,利用模态柔度预测的位移值与结构在荷载下的位移实测值吻合良好,说明了模态柔度识别的准确性.3.3 损伤工况定义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试验构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如图16~图18所示.对实际桥梁可能出现的损伤情况分3种工况进行实验室模拟.以组合板的初始状态为参考状态,各种损伤工况的具体定义如下所示.工况1:将5号点和14号点之间的横隔梁拆掉,如图16所示.该工况的设计是使工字钢的侧向刚度发生变化.工况2:将1号点的支座由钢支座换成橡胶支座,钢支座的弹性模量为200 000MPa,橡胶支座采用聚氨酯板,弹性模量为60 MPa,如图17所示.该工况使支座刚度产生变化.工况3:将梁1中位于5~9号点区域的螺栓完全松掉,如图18所示.该工况使混凝土和钢梁的连接情况发生变化.3.4 频率和阻尼比的对比对不同工况下的试验板进行模态测试,利用CMIF方法对FRF进行峰值极点提取得到结构的模态参数,如频率、阻尼比等,将损伤工况下的模态参数与参考状态进行对比,如表4所示.由表4可见,不同损伤工况下钢-混凝土组合板的自振频率均有所下降,而阻尼比的变化则不明显.相对于高阶模态,低阶模态对钢-混凝土组合板的损伤更为敏感,其中第1阶模态频率在不同工况下分别降低4.76%,7.49%,4.35%,可见结构的模态频率对支座刚度的变化最为敏感.从结构的频率变化能够判断损伤的发生,但无法判断其损伤位置.3.5 模态柔度位移的对比利用CMIF方法对FRF进行曲线拟合,根据方法2中公式(3)进一步得到结构的模态柔度矩阵.将柔度矩阵乘以测点位置对应的力向量,可以得到一个模态柔度位移值,作为结构损伤判定的指标.将3个损伤工况下获得的模态柔度位移与参考状态位移进行对比,如图19和图20所示.为了进一步量化结构的损伤程度,以试验板的原始状态为参考状态,定义不同损伤工况下的模态柔度位移差值为:式中:E为模态柔度位移差值;Dd为损伤工况下的模态柔度位移值;Dr为参考状态下的模态柔度位移值.根据式(4)计算梁1和梁2在不同工况下的模态位移差值如图21所示.由图21可见,对于工况1,去掉横隔梁后对梁1的滚动支座一侧的位移值有较大影响.除支座位置外,损伤前后模态柔度位移值变化最大的点为2号点,前后变化12.5%.梁2损伤前后模态柔度位移变化比梁1要小些,其变化最大值为7.3%,为11号点.对于工况2,模态柔度位移值对支座刚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在支座刚度变化一侧尤其明显,1号点和2号点的位移值变化分别为119.6%和34.9%.梁1的支座变化对梁2的位移值也有一定影响,在10号点和11号点变化最为明显,为29.3%和14.2%.对于工况3,梁1在连接件损伤一侧的模态柔度位移值变化明显,越靠近支座变化越大,如9号点和8号点的变化分别为89.8%和22.1%.而梁2损伤前后模态柔度位移值变化不大,这是因为该损伤没有直接作用在梁2上,可见模态柔度能够很好地识别出局部损伤.总之,横向支撑变化对梁1和梁2的模态柔度位移的影响相对其他两个工况要小.支座变化和连接件松动时,梁1和梁2均在靠近损伤的位置产生非常明显的位移差值,表明模态柔度位移能够很好地识别出结构损伤及其损伤位置.本文利用脉冲锤击法通过输入输出的动力信号获取结构模态柔度,以及基于柔度矩阵进行了结构损伤识别问题的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设计了一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试验和一块钢-混凝土组合板试验.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多参考点脉冲锤击法(MRIT)能够直接从结构的输入输出信号中获取模态质量,而无需利用测试对象事先并不明确的质量矩阵,进而得到结构的模态柔度矩阵,并可以对结构在明确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进行预测,为结构静载试验和结构动力模态试验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2)简支梁试验表明,自振频率和振型信息只能判断结构损伤的出现,随着损伤程度逐渐加深,结构的自振频率降低,阻尼比增大.模态柔度则能够综合全面地反映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结构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模态柔度比频率和振型对结构损伤更加敏感,模态柔度位移能作为结构损伤的极好指标.3)组合板试验表明,在初始状态下,利用模态柔度预测的位移值与静载试验下的实测值非常吻合.对组合板设计了几种损伤工况,通过对比损伤前后结构的模态柔度位移值,能够准确地识别横向刚度、支承条件和连接性能的变化等局部损伤,并能有效地判定结构的损伤位置.需要指出的是,模态柔度只能在结构输入和输出都非常明确的情况下,才能从模态分析中获得,因此要求试验前对输入和输出进行严格的标定.对于只有输出信号的随机振动,如何获取模态质量并进一步得到模态柔度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另外,在实际工程中需要设法提高采集信号的信噪比.†通讯联系人,E-mail:*****************【相关文献】[1] CATBAS F N, KIJEWSKI-CORREA T, AKTAN A E.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St-Id)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 approaches,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for effective practice of St-Id[C]//A State-of-the-Art Report by ASCE SEI Committee on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of Constructed Systems.Philadelphia:Drexel University, 2011.[2] RYTTER A. Vibration based inspec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s [D].Aalborg: Aalborg University, 1993.[3] HOGUE T D, AKTAN A E, HOYOS A. Localized identification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 [J]. ASCE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1991, 117(1):128-148.[4] RAGHAVENDRACHAR M, AKTAN A E. Flexibility by multireference impact [J]. ASCE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1992, 118(8):2186-2203.[5] AKTAN A E, CATBAS N, TURER A, et al.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analytical aspects[J]. ASCE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1998, 124(7):817-829.[6] CATBAS F N, AKTAN A E. Condition and damage assessment:issues and some promising indices [J]. ASCE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02, 128(8):1026-1036. [7] CATBAS F N, BROWN D L, AKTAN A E. 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odal analysis of large structures [J]. ASC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04, 130(1):921-930.。

基于改进鲸鱼算法和模态柔度的两阶段结构损伤识别

基于改进鲸鱼算法和模态柔度的两阶段结构损伤识别
whale algorithm
结构健康监测主要目的是持续跟踪和评估可 能影响结构运行、可用性或安全可靠性的退化或
损坏症状[l]o那么损伤识别的基础是,通常结构 损伤是由于结构的截面积、质量等这些物理参数 发生改变所引起的,这些变化会使得结构的刚度 矩阵和质量矩阵等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结构动 态特性[2]。在实际结构中,通常结构的动态特性 较于物理参数更易获取而且更精确,因此可以通 过现在采集的实际结构动态特性结合有限元分析 计算出来的数据对该结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在 基于结构模态参数进行损伤识别的这类问题中, 首先需要设置损伤工况,然后根据这些损伤工况 记录结构模态参数[3'4]的变化情况,其中最重要 的是选取损伤识别指标对其进行损伤定位,最后 根据优化方法计算出相应的损伤程度 [5'6]。
态所包含的模态信息较多,可通过相加的方式来
扩充其信息。而且,在结构损伤区域附近,柔度值
会有较大的改变,通过对坐标位置的二阶导数作
用即求柔度曲率。最后对损伤前后的曲率求差,
即叠加模态柔度差曲率,其变化的程度将会变得
更加明显,计算得到的局部极值可直接用于识别
损伤位置。

计算步骤如下:
(1) 对模态柔度矩阵逐行相加
Transport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Nanning 530007, China;
4.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China)
摘 要:本文在引入两阶段损伤识别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模态柔度和鲸鱼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损伤识别 方法。即将损伤定位与量化损伤程度分开的损伤识别两步法。第一步,定位出结构发生损伤的位置,提出了一 种基于模态柔度的新指标:叠加模态柔度差曲率(SMFC)来确定结构中发生损伤的位置。该指标的计算,首先 是分别计算损伤前、后的结构模态柔度,然后对其逐行求和后,最后采用中心差分法分别计算两者的曲率并作 差。同时,考虑到了对板结构的“临近效应”,提出了一种削弱该效应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新指标中。第二 步,构建基于柔度矩阵的目标函数,并利用第一阶段损伤定位的结构,通过改进的鲸鱼算法来确定实际损伤程 度。通过简支梁和四边简支板的数值算例来检验本文所提出方法的适用性,最后通过简支梁试验验证该方法 对实际结构的有效性。 关键词:简支梁;板结构;损伤识别;模态柔度矩阵;鲸鱼算法 中图分类号:TU3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985(2021)03-0071-07

基于柔度曲率矩阵的加筋板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基于柔度曲率矩阵的加筋板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基于柔度曲率矩阵的加筋板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柔度曲率矩阵,通过对加筋板结构受损前后的柔度曲率矩阵进行比较,可以实现对结构损伤的识别。

具体步骤如下:
1.采集结构受损前后的加筋板结构模态振型,并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各模态的柔度曲率矩阵。

2.根据受损前后的柔度曲率矩阵,计算柔度曲率矩阵的差值矩阵,表示结构在受损前后的变化。

3.利用差值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进行主成分分析或聚类分析,得到结构受损前后的特征向量。

4.对于新的结构状态,计算其柔度曲率矩阵,利用得到的特征向量对其进行分类或识别,判断结构是否出现损伤。

该方法能够结合结构的振动特性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并且可以在实时监测结构状态时进行损伤识别。

基于曲率模态与柔度曲率的损伤识别

基于曲率模态与柔度曲率的损伤识别

基于曲率模态与柔度曲率的损伤识别聂彦平;毛崎波;张炜【摘要】以含两条裂纹的两端固定梁为例,采用曲率模态差和模态柔度曲率差来检测结构的损伤.首先将梁的裂纹模拟为无质量的等效扭转弹簧,推导了裂纹梁的特征微分方程,利用边界条件和裂纹位置的连续性条件推导得到该裂纹梁的振形函数解析表达式.然后用中心差分法分别求解裂纹梁损伤前后的曲率模态值和模态柔度曲率值,利用其差值确定梁的损伤位置,进而确定损伤程度.最后讨论了曲率模态和柔度曲率对结构损伤识别的敏感性.【期刊名称】《机械研究与应用》【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4页(P19-21,25)【关键词】损伤检测;结构模态;曲率模态;模态柔度【作者】聂彦平;毛崎波;张炜【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飞行器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63;南昌航空大学飞行器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63;南昌航空大学飞行器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123;O3271 引言在工程应用中,裂纹的识别与检测对于保证构件的正常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结构动力学理论可知,裂纹的存在会对振动结构的固有频率和结构模态(振形)产生影响,因此,利用损伤前后结构参数(如固有频率、结构模态等)的变化来进行结构裂纹检测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Pandey[1]首先应用曲率模态检测简支梁和悬臂梁的裂纹。

随后有众多学者[2~5]对曲率模态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与固有频率和振型相比较,曲率模态是结构检测中的一个非常灵敏的参数。

与此同时,基于模态柔度[6~9]的损伤检测也被深入研究。

以含两条裂纹的两端固定梁为例,分别通过曲率模态和模态柔度曲率方法确定梁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并对比分析。

2 双裂纹梁模型选取梁长L=1m,厚度为h=0.02m的铝材双裂纹梁建立模型,假设梁的边界条件为两端固定,并在l1和l2两个位置设置损伤,损伤程度分别为r1和r2,损伤后将梁分为3段,由文献[1],[2]可知,裂纹可以模拟为无量纲的等效弹簧,如图1所示。

结构损伤识别的改进曲率模态方法

结构损伤识别的改进曲率模态方法
第 2 4卷
21 0 1年 0 6月
第 2期
苏州 科 技 学 院 学报 ( 程技 术 版 ) 工
V 12 o. 4
N . o2
Ju a f uh uU iesyo c n ea dT cn l yE gn eiga dT c n l y o r l zo nvr t f i c n eh o g ( n ier n eh o g ) n oS i S e o n o
结 构损 伤状 2 l 于 曲率 模态 变化 识别 结构 损伤 状况 , 。基 曲率 模态 实质 上是 振型 的二 阶导数 , 与振型 相 比 , 它
对 损伤 更 敏感 , 以受 到关注p 所 卅。 本文 提 出 了一 种 基 于 曲率 模 态 。 合 考虑 频率 变 化 的综合 指标 法 。该 方法 融入 了 曲率 模 态方 法 局 部损 综 伤灵 敏性 高和 频率 方法 操作 简便 、 精度 高 的优点 。
中 图分 类 号 :U 4 4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 0 7 (0 10 — 0 10 17 — 6 92 1 )2 0 5 - 4
现 有结 构在 其服 务年 限 内 , 由于 内外 环境 的不 利影 响 , 致其 出现 连续 的损 伤积 累或 功能退 化 。为 了实 导
[ 稿 日期】 0 10 - 3 收 2 1- 6 1 【 金 项 目】 设 部 研 究 开 发 资 助 项 目(0 8 K — 5 基 建 20 一 2 3 )
助 于 提 高 结 构 的 预期 可 靠 性 和 安 全 性 , 同时 降 低 了结 构 的 维 修 费用 。论文 主要 研 究 了如 何 采 用改 进 的 曲率 模 惫 方 法
识 别 结 构 的 损 伤 以提 高识 别 精 度 。基 于 曲 率模 态 对 结 构 局 部 损 伤 比 较敏 感 和 频率 指标 测试 简单 方便 、精 度 高 的 特

基于柔度曲率比与遗传算法的既有钢筋砼拱桥损伤识别研究

基于柔度曲率比与遗传算法的既有钢筋砼拱桥损伤识别研究

总第 203 期119公路与 汽运High%ays H Automotive Apptications基于柔度曲率比与遗传算法的既有钢筋砼拱桥损伤识别研究!廖俊文,刘京铄(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99)摘要:针对目前单一方法无法精确识别桥梁结构损伤位置与程度的状况,结合柔度曲率比理 论与变异遗传方法,以结构柔度矩阵为参数,利用基于柔度矩阵的柔度曲率比识别损伤位置、改进自适应双向变步长变异遗传算法识别结构损伤程度;以湖南省常宁市北门桥为研究对象,开展实 桥外观、钻芯样本、钢筋锈蚀及静载等检测试验,并对检测结果与损伤识别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 果表明,文中构建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可行,且其识别精度高,可为桥梁工程结构损伤识别提供一种新思路$关键词:桥梁;钢筋砼拱桥;损伤识别;柔度曲率比;遗传算法中图分类号:U445.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 — 2668( 2021) 02一0119一04既有桥梁逐渐老化及新桥因施工质量和设计技 术等因素导致桥梁结构损伤,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学者们在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及推广应用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非常多有意义的科研成果$但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研究在理论与实际应用 上仍存在差异,无法精确判断桥梁结构损伤位置与 程度,寻找简便、敏感度高的损伤指标,提高损伤识别速度及满足大型桥梁结构损伤识别需求是未来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研究方向。

该文结合柔度曲率比 理论与变异遗传方法,利用结构的柔度矩阵为参数, 提取柔度矩阵的柔度曲率比识别结构损伤位置;在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基础上,提出改进自适应双向变 步长变异遗传算法判断结构损伤程度$1损伤识别基本理论与算法1.1柔度曲率比法根据结构振动分析理论,结构的柔度矩阵F 可表示为:n 1F =% $4 i 4 i(1)i -1少i式中:n 为模态阶数;$ i 为第i 阶模态频率;4 i 为归一化质量矩阵对应的第i 阶模态振型$设F "、F b 分别表示结构损伤前、后柔度矩阵,△F 为结构损伤前后柔度矩阵差,则:△F = F " —F b(2)分别取!F 与F ]的主对角元素,按列向量分别 表示为和{几}:{!/} =7 i a g (!F )(3){/]} = diag (F ])(4)式中-diag ()表示取矩阵的主对角元素$利用差分法计算曲率:9 i + 1 —29 i +9 i —h 2(i = 2,3,…,n — 1)(5 )式中:9;为第i 个节点的曲率;9i +1、9i 、9i -1分别为 第i + 1、i 、i —1个节点的柔度;h 为单元长度${△9}、、9"}对应各个节点的曲率且为列向量, 并按节点顺序形成曲率列向量{△9"}、9:}$设,i为结构第i 个节点的柔度曲率比值,表达式如下:式中:!9i 、9:分别为曲率列向量{△[}、{9:}的第i 个元素$由式(6)可知:柔度曲率比与节点位置对应,由所有节点的柔度曲率比按节点顺序构成的列向量0}称为柔度曲率比向量,当结构某节点出现损伤时,对应节点(对应位置)的柔度曲率比值发生突变, 绘制柔度曲率比随节点的变化曲线(除去首、末两端节点),曲线突变处即为结构损伤位置$*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JJ0540)120公路与汽运2021年3月1.2自适应双向变步长变异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仿生优化算法,具有简单通用%鲁棒性强等优点,是求解函数优化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自适应变步长变异遗传算法是遗传算法发展中主要改进方向之一,其优势是利用搜索点处适应度函数的变化来改变个体变异的步长,提高寻优速度,使变异后的个体逼近最优解或最优解集$其局限是仅在后退搜索过程中引入变步长操作,无法改善寻优过程中向前搜索速度$1.2.1改进算法流程针对自适应变步长变异遗传算法的不足进行改进,在保证后退搜索过程中提高寻优速度的前提下,在向前搜索过程中也构建变步长操作,进一步提高寻优速度$改进后算法称为自适应双向变步长变异遗传算法$其基本思想如下:比较新、旧个体的适应度值,如果新个体的适应度值大于旧个体的适应度值,则按变异步长逐次倍乘的原则沿原方向向前变异,直至新个体的适应度值小于旧个体的适应度值;然后从新个体处沿反方向按变异步长逐次减半的原则后退搜索新个体,直至新个体的适应度值大于旧个体的适应度值$算法流程(见图1)如下:(1)设变异前的个体为X i,对X i中的基因x,,实施正态分布扰动后的基因为x@,变异步长L=X@—X@,新个体为X O$令#=0,按式(7)计算新%旧个体的适应度值fit(x i)、i(x'i)及适应度差值$!f11(X i)=ft t(X i)—ft t(X i)(7)(2)若△ft(X,)$0,且式(8)成立,则接受x@,完成对基因变量x@的变异操作;否则转到上一步,对基因x@重新实施正态分布扰动$min{1,exp(—!ftt(X i))1I random[0,1*(8)(3)若!ft t(X i)<0,则:1)假定L'=2L,x耳=x@,x@=x@+L',计算ftt(X i)%ftt(X i)和!f t t(X t);2)当!f t t(X t)$0时,令L'=—L/2,进入循环gen=gen+1;3)若gen<max gen,转到该步骤的第1步;否则接受X@,完成对基因变量X@的变异操作$(4)个体替换$如果新个体的适应度值小于旧个体的适应度值,则以一定概率接受它为新种群中的个体;如不满足概率要求,则重新实施正态分布扰动操作,重新进行判断$图1自适应双向变步长变异遗传算法流程算法的改进体现在步骤3“若!ftt(X,)<0”继续向前搜索中,利用该步骤第1步中“令L'=2L”的功能,使向前搜索在前一次搜索的速度基础上按2”的指数幕加速前进,大大缩短向前寻优的时间-在后退搜索过程中引入变步长的操作表现在步骤3第2步中“令L'=—L/2”$1.2.2改进算法的效果以一等截面简支梁为例,在已知损伤位置的情况下分两种工况,分别为单损伤(跨中位置L/2)与多损伤(L/4、L/2、3L/4三处位置),两种工况中损伤程度均为20%$改进前后遗传算法的效果对比见表1$由表1可知:尽管改进后算法的计算精度改善并不明显但计算效率方面提高非常明显$表1遗传算法改进前后的效果对比工况算法损伤程度识别精度/%耗时/s单个损伤改进前99.6243改进后99.896多个损伤改进前97.6278改进后984866 1.3损伤识别过程结合柔度曲率比理论与变异遗传方法,将结构2021年第2期廖俊文,等:基于柔度曲率比与遗传算法的既有钢筋砼拱桥损伤识别研究121损伤识别过程分为两步:(1)利用基于柔度矩阵的柔度曲率比进行损伤单元位置判断,排除无损伤单元,使之不进入下一步的损伤定量计算程序,减少损伤定量计算工作量$(2)利用自适应双向变步长变异遗传算法计算各损伤单元的刚度折减系数,确定其损伤程度,单元的刚度折减系数越小,则该单元的损伤越严重$2损伤识别分析湖南省常宁市北门桥已服役28年,属于危桥,决定拆除。

改进的模态曲率改变率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改进的模态曲率改变率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Ab t a t A a g d n i c t n a p o c p l d t i l e ms a d c n i u u e ms a d i r v d mo a u v t r n e s r c : d ma e ie t ai p r a h a p i o smp e b a n o t o s b a ,n me mp o e d c r a u e i d x i f o e n l wa t d e . mp o e d a u v t r n e n d a u v t r n e e e c mp r d h a g f a o sp st n a d d ge n ssu i d I r v d mo l c r au e i d x a d mo lc r au e id x w r o a e .T e d ma e o r u o i o n e re i vi i smp e b a d c n iu u e ms w s c mp td A s ltd e p r n l sr td t a t i meh o d d t c rc o a in i l e msa o t o s b a a o ue . i ae x e me t i u t e h t h s n n mu i l a t o w u e e t ca k lc t d l o p ee a l d gv u l a ie d s rpi n f r h a g e re rf rb y a ie a q a i t e c t o e d ma e d g e . n t v i o t Ke r s d a e d t cin; u v t r d s n n e tu t e d a e e au t n; i rt n c a a t r t s y wo d : a g ee t m o c ra u e mo e ; o d sr ci a g v la i vb ai h r ce si v m o o i c

基于柔度差和变形曲率的损伤定位识别方法研究

基于柔度差和变形曲率的损伤定位识别方法研究
3J nnnC nt co ehoo ee p et e e l o pn fi guPoi eN ni agu2 00 hn) .aga osut nTcnl D vl m n G nr m ayo J ns rv c , aj gJ ns 108C i i r i y g o aC a n n i a
且 不 需要 健 康 结构 的信 息作 为基 线 , 合 工 程 损 伤 的 快 速 动 力 学检 测 。 适
[ 关键 词 ] 损伤识别; 柔度差; 变形曲率
[ 中图分 类号 ] U 1 : [ r 323 文献标 识 码 ] [ 章编 号 ]05—67 (070 r A 文 10 2020 )4—02 —0 09 2
s u y o t u t r lDa a e c to d n i c to s d n t d fS r c u a m g d Lo a in I e tf a n Ba e o i i
F e i lt fe e c n f r to lx bi y Di r n e a d De o ma i n Cur a u e i v t r
江苏 省江 南 建筑 技术 发展 总公 司 , 江苏 南 京 2 00 ) 10 8
[ 摘支梁的仿真计算表明, 两种方法均能对
单个损伤单元进行 定位 , 并随着损伤程度 的增大识别愈加 明显, 对于多位 置损伤识 别,变形 曲率法比柔度差值 法更精确 , 但
( K一∞M ) O=0
() 1
随着科技 的进步 , 现代工业 的发展及未来 的人类需求 ,
现代空间结 构正在 向着大型化 、 复杂化方 向发展 。 而这些大 型复杂结 构如高层建 筑 、 新型桥梁 、 大跨 度网架结 构等在复 杂的服役 环境 中将受到设计 载荷 的作用 以及各种 突发性 外 在因素的影响而面临结构 的损伤 积累的问题 ,从而使结 构 的安全受 到威胁 。 了保证结 构的安全 , 为 需要开展结 构损 伤

基于柔度曲率曲线拟合的薄板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基于柔度曲率曲线拟合的薄板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基于柔度曲率曲线拟合的薄板结构损伤识别研究周奎;徐宏文;方早;吴伟【摘要】提出了基于柔度曲率多项式曲线拟合的损伤识别方法,并用该方法对薄板结构进行损伤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模态分析,得到损伤薄板的模态振型和固有频率,进而得到X方向和Y方向柔度曲率,然后分别在X方向和Y方向进行多项式曲线拟合.基于拟合值与原始值的差值构造新的损伤指标.数值算例的结果表明,基于柔度曲率多项式曲线拟合的方法相比仅采用柔度曲率矩阵的方法能够更好地进行平板损伤定位,同时相比柔度曲率差等需要结构损伤前后模态数据的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不需要用到结构损伤前的模态数据,可以运用于难以获得健康结构的模态振型数据的结构损伤识别中.【期刊名称】《上海理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40)003【总页数】6页(P296-301)【关键词】薄板结构;损伤识别;柔度曲率;多项式曲线拟合【作者】周奎;徐宏文;方早;吴伟【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3+9结构损伤识别一直都是结构健康监测的核心问题之一。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的进步,使得测试信号能够得到准确、快速的分析处理,基于结构动力响应的损伤检测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1-4]。

目前,许多结构损伤识别方法需要利用结构损伤前后的模态数据,如柔度曲率差、模态曲率差及模态应变能差等,这些方法之所以可以进行损伤识别是因为他们所构造的损伤指标在损伤处发生的变化要比未损伤处发生的变化更加明显,因而损伤前后数据的差值在损伤部位会明显大于未损伤部位[5-7],但是,这些方法需要结构损伤前后的模态数据,这对于那些难以获得无损结构模态数据的结构则无法进行损伤检测。

定位结构损伤的改进跨模型模态应变能法

定位结构损伤的改进跨模型模态应变能法

定位结构损伤的改进跨模型模态应变能法
张雅儒;马俊;伍晓顺
【期刊名称】《机械强度》
【年(卷),期】2024(46)2
【摘要】为了提高结构损伤定位的精度,提出将跨模型模态应变能与小波分析(Wavelet Analysis, WA)相结合的结构损伤定位方法。

首先,计算所有单元的跨模型模态应变能指标。

其次,对由各单元跨模型模态应变能指标构成的序列进行小波分析,提取高频细节系数后对其进行重构,以得到改进的损伤指标。

最后,根据改进指标判断损伤位置。

以某平面桁架为例并考虑5%噪声水平进行蒙特卡洛分析。

结果表明,改进指标抵抗噪声干扰的鲁棒性更强,能更好地指示损伤位置。

【总页数】6页(P503-508)
【作者】张雅儒;马俊;伍晓顺
【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南昌);南昌市虚拟数字工程与文化传播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11;O327;O329
【相关文献】
1.基于比例柔度矩阵和改进模态曲率法的结构损伤定位研究
2.基于轴向模态应变能比法的三维桁架结构损伤定位方法
3.基于模态应变能变化率结构损伤定位法的改
进4.结构损伤定位中模态应变能法的改进5.基于跨模型模态应变能指标的网架结构损伤定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曲率模态和柔度曲率的结构多损伤识别

基于曲率模态和柔度曲率的结构多损伤识别

基于曲率模态和柔度曲率的结构多损伤识别
张谢东;张治国;詹昊
【期刊名称】《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5(27)8
【摘要】以曲率模态和柔度曲率为识别参数,针对具有多损伤区域的悬臂梁结构进行了损伤仿真分析。

结果表明可以应用曲率模态法和柔度曲率法对梁类结构进行多损伤识别。

柔度曲率法既有较高的灵敏度又避免了使用原结构的模态参数,这对没有原始结构模态参数的损伤识别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仅需要低阶模态信息即可获得很好的识别效果。

【总页数】4页(P35-37)
【关键词】多损伤位置识别;曲率模态;柔度曲率
【作者】张谢东;张治国;詹昊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327;TB123
【相关文献】
1.基于曲率模态和柔度曲率的变截面钢梁多损伤静态识别 [J], 周俐俐;沈鹃
2.基于曲率模态与柔度曲率的损伤识别 [J], 聂彦平;毛崎波;张炜
3.基于模态柔度差曲率的梁结构损伤识别 [J], 李胡生;宋子收;周奎;刘潇轶
4.基于模态柔度变化率曲率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J], 戴斌
5.基于模态柔度变化率曲率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J], 戴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3卷第19期• 46 •2 0 1 7 年 7 月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Vol . 43 No . 19Jul . 2017文章编号:1009-6825 (2017) 19-0046-03基于比例柔度矩阵和改进模态曲率法的结构损伤定位研究王现鹏1 赵忠岳2(1•三亚学院管理学院,海南三亚5722〇0; 2•海南富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海南海口 570000)摘要:根据模态曲率法,并基于比例柔度矩阵,提出了一种利用平均柔度差的改进模态曲率法,结合某10层框架结构利用改进 模态曲率法数值模拟损伤定位的结果,表明该改进模态曲率法能快捷简便解决柔度模态曲率法较难判断结构首尾单元损伤的问 题,且保持模态曲率损伤定位的准确性。

关键词:损伤定位,比例柔度矩阵,改进模态曲率法,平均柔度差中图分类号:TU 311.41文献标识码:A〇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与模态分析方法的完善,结构损伤更 多的利用结构振动测试数据来进行识别定位。

结构的损伤一般 表现为损伤部位刚度、强度等力学性能的降低,不同损伤引起结 构模态参数的改变也不相同,因此确定与结构动力特性密切相关 且对损伤敏感的特征参数[1]是极其重要的。

由于柔度矩阵集成 了模态频率和模态振型两个参数的优点,故结构柔度矩阵在定位 结构损伤方面有着诸多优势。

柔度矩阵可利用较少的低阶模态参数较准确地估计,一般由 结构的模态频率和质量归一化的模态振型构建[2],而模态振型的 归一化需要获得结构上至少一点的即时输人与输出,但对于很多 受环境激励等随机激励的结构,这种输人与输出很难精确获得。

对于这种情况,段忠东等[3]提出了与真正柔度矩阵仅相差一个比 例因子的比例柔度矩阵,这一概念的提出使得基于柔度矩阵的损 伤定位方法可以在环境等激励下应用。

与选取反映损伤的特征参数同样重要的是选取适当的方法 来处理选定的特定参数,使结构的损伤被敏感地体现出来。

相比 于运用柔度矩阵变化、柔度敏感度、柔度矩阵分解、柔度静力[4]等 方法,柔度曲率法更简便准确且不需要建立有限元模型,有着突 出的工程实用价值。

结合柔度矩阵和曲率法定位结构损伤的方 法有很多,例如L u 等[5]直接利用柔度曲率、唐小兵等[6]利用柔度 矩阵各列元素的最大值一次差分曲率、李永梅等[7]利用损伤柔度 矩阵二次差分曲率、曹晖等[8’9]利用损伤前后柔度曲率差、姚京川 等[1°]利用柔度曲率改变率、张丽梅等[11]利用柔度曲率幅值突变 系数等定位不同结构的损伤。

但由于差分公式的特点,现有柔 度曲率方法很多不能准确判断结构首或尾单元的损伤情况。

为 了简单有效的判断结构包括首或尾单元在内的所有单元的损 伤,提出一种利用平均柔度差的改进模态曲率法。

此方法先由 结构损伤前比例柔度矩阵对角线元素得到平均柔度差,再结合 损伤后比例柔度矩阵对角线元素,利用一次差分曲率来定位结 构的损伤。

基于比例柔度矩阵和改进模态曲率法,数值模拟某10层框 架结构包括首尾单元在内的单、多损伤工况,同时对比了同一单 元不同损伤程度的结果,模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1结构比例柔度矩阵式中—刚度矩阵;M质量矩阵;—振型矩阵;A ---频率振型。

又有,柔度矩阵为刚度矩阵的逆矩阵,即:f =K ~l(2)结合式(1)和式(2),可以得到柔度矩阵由模态参数的表达式为:/ =(3)式中:叫——第i 阶模态频率;A —第(阶质量归一化振型; n ---自由度数。

1.1比例柔度矩阵的建立若想获得结构的真实柔度矩阵,难点在于如何获得质量归一 化振型,而质量归一化振型的获取至少需要结构上一个测点同时 输人与输出,但对于大多数处于环境激励的结构,输人是很难甚 至不可能获得。

因此,文章利用段忠东等[3]提出的比例柔度矩阵代替结构真实柔度矩阵,该比例柔度矩阵与真实柔度矩阵的比例 仅为一常数,该常数为结构第一阶模态质量乂。

结构的比例柔度矩阵/p 可以表达为:f P = y l f = y? X⑷爲⑴i测试自由度完备与部分测试自由度情况下比例柔度矩阵的构建方法详见文献[3]。

1.2 比例柔度矩阵对曲率模态损伤指标的影响利用结构真实柔度矩阵和曲率模态法对结构的损伤进行定 位的准确性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

本文利用比例柔度矩阵的对 角线元素在曲率模态法下定位结构的损伤方法,这一常用方法具 有简单可行、准确的优点。

基于结构真实柔度矩阵/利用对角线元素曲率定位结构损 伤时:结构动力学基本理论中,无阻尼自由振动方程为:K<P = M<PA利用对角线元素的曲率定位结构的损伤时,结构比例柔度矩(1)阵与真实柔度矩阵对角线元素曲率关系如下:收稿日期:2017-04-26作者简介:王现鹏(1994-),男;赵忠岳(1988-),男,助理工程师第43卷第19期2 0 1 7牟7月王现鹏等:基于比例柔度矩阵和改进模态曲率法的结构损伤定位研究•47•r i-l,i-l~^r i,i ~^r i + l,i + l 2 乂-l,i-l~ ^f i,i+乂+ 1“ + 1h2 h2 {}由式(6)可知,比例柔度矩阵和真实柔度矩阵在曲率模态法 下的曲率是成比例的,因此这两种柔度矩阵获得曲率在最大归一 化后应该是相同的。

所以,基于比例柔度矩阵和真实柔度矩阵进 行损伤定位的结果是一样的,比例柔度矩阵对损伤指标无影响。

即:U=[r u l-r rM•••Tnn r'n n+r](11)然后利用曲率公式对新建列向量U进行中心差分获得结构 损伤后各个节点的曲率,如下:Ci =itj-! +2Ui -u i t lh2(12)2改进模态曲率法改进模态曲率法是基于现有广泛应用的模态曲率法中利用 对角线元素曲率定位结构损伤的方法,结合提出的平均柔度差的 一种新方法。

结构损伤定位中获得模态曲率常用到中心差分公 式,由于中心差分公式的特性,结构某一单元曲率的获得一般需 要结合该单元前后两个单元数据来确定,因而容易造成模态曲率 法下结构首尾单元损伤定位的困难与易被忽略。

改进模态曲率 法的提出,能够有效简便的解决这一问题,且能够精准的定位所 有单元的损伤。

2.1 模态曲率法1991年,?〜(1^等[12]提出了模态曲率法,此后众多学者就该方法展开研究,结果均表明模态曲率法对结构损伤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模态曲率法中确定结构模态曲率的中心差分公式为:…%-i -2%+vl+ l,n.V k -^2 (7)式中:J J---模态位移;h—单元长度。

目前,我国结构损伤定位研究中,模态曲率法应用广泛。

2.2平均柔度差平均柔度差为本文新提出的一种由结构损伤前比例柔度矩 阵对角线元素计算得出的参数。

该参数不仅计算简便,最重要的 是对结构首尾单元损伤的判断有很大的帮助。

平均柔度差的计算方法:定义结构损伤前柔度矩阵/,损伤前柔度矩阵/可以表 示为:"ri,i…ri,»"/=:-:(8)-rn,l …rn,n-取损伤前柔度矩阵/各对角线元素计算平均柔度差L如下:式中:—柔度矩阵对角线元素;n—结构单元数。

2.3结构损伤指标(9)定义结构损伤指标为改进模态曲率法获得的各节点处曲率C的最大归一化值,各节点曲率通过平均柔度差与结构损伤后 柔度矩阵/的对角线元素构成的新矩阵在中心差分后获得,具体 过程如下:结构损伤后柔度矩阵/可以表示为:乂1…r;,»_/=:…;(10)-rn,l …rn,n-取结构损伤前后柔度矩阵相应的对角线元素与平均柔度差r 构建新的列向量C/,表示如下:U=[u0Ul••• un M… + 1]式中:c;—节点《处的曲率(i= l,2,…,™);h—单元长度;----列向量C/中元素相对应,SP当i= 1时,= ~,i,当^ =71时,U…=r:,…。

最后对各节点曲率C;进行最大值归一化处理获得结构损伤指标队3结构损伤定位的步骤1) 获得结构损伤前后的振动响应,并基于一定参数识别方法 如NExT-E R A或E R A法得到结构的前几阶模态参数;2) 构建结构损伤前后的比例柔度矩阵,利用结构损伤前比例 柔度矩阵对角线元素获得平均柔度差;3) 结合平均柔度差和结构损伤前后比例柔度矩阵对角线元 素构成新的列向量C/;4) 利用中心差分公式获得列向量f/在各个节点处的曲率,并 将曲率进行最大值归一化处理;5)利用最大值归一后曲率定位结构的损伤单元,其中正值与 结构损伤位置有关。

4数值模拟验证4.1 数值模型为了验证改进模态曲率法的有效性,选用某10层质量集中剪切型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作为数值模拟研究对象进行验证。

在不影响理论适应性的前提下,为简化建模,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设定:该框架结构初始质量为m;=500 kg,初始刚度^ =600 kN/m,h i,2,3,…,10。

由于框架结构的损伤主要表现为框架柱的损伤,故模型假设一层框架为一个单元,结构的损伤通过折减某层的刚度&来模拟。

图1某10层质量集中剪切型框架4.2损伤工况模拟及结果为了利用首单元、尾单元损伤定位验证提出的改进模态曲率法,同时也验证首、尾单元未损伤的工况下改进曲率模态法对其他单元是否适用,模拟了首尾单元、双损伤、三损伤工况。

如表1所示6个损伤工况:SI ~S4:首层、顶层两个单元刚度A各折减20%,40% ,60%,80% ;S5:3层,6层两个单元刚度分别折减30% ,50% ;S6:2层,5层,8层三个单元刚度分别折减40%, 20% ,40%。

表1损伤工况数值损伤工况号损伤位置损伤程度SI ~S4第1层,第10层20% ,40% ,60% ,80%S5第3层,第6层30% ,50%S6第2层,第5层,第8层40%,20% ,40%•48•第43卷第19期2 0 1 7牟7月山西建筑-《-3层、6层损伤各节点曲率图3损伤工况S2数值模拟结果示意图图4损伤工况S3数值模拟结果示意图从6个工况的数值模拟结果可以看出,无损伤处的损伤指 标,即归一化曲率,不大于〇;损伤处的损伤指标根据损伤程度的不同均有明显的正向突起。

从图2中可以看出,提出的方法不仅 能够很好的定位首尾单元不同程度下的损伤,而且能够反映大致 的损伤程度;图3和图4表明了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多单元损伤, 且定位准确。

以上模拟结果及未列举出的其他数值模拟结果均 呈现出同样的规律:损伤节点包括首尾节点处的损伤指标的正向 突起,表明了结构该层出现损伤。

至此,在数值模拟结果的验证 下,基于比例柔度矩阵和改进模态曲率法定位框架结构损伤是正 确的。

5结语文中提出了基于比例柔度矩阵和改进曲率模态法的结构损伤定位,并通过大量且有代表的数值模拟对这个方法进行了验 证,主要结论如下:1)文中提出了平均柔度差这一新参数,这一参数的提出有益+损伤80%各节点曲率+损伤60%各节点曲率 +损伤40%各节点曲率 ■损伤20%各节点曲率91节点号图2损^工况S1数值模拟结果示意图各损伤工况确定后,假设各单元质量m 不变,按照3节所述 方法具体步骤进行结构损伤定位,定位结果分别如图2 ~图4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