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体系结构

合集下载

简述个人计算机中存储体系结构存储系统分类

简述个人计算机中存储体系结构存储系统分类

简述个人计算机中存储体系结构存储系统分类计算机中存储体系结构指的是计算机内存和外存,以及两者之间的结构关系。

计算机中的存储体系结构可以分为两大类:内存存储体系结构和外部存储体系结构。

内存存储体系结构是指将计算机的内存单元组织成有效的结构,以便处理计算机中的信息。

它包括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高速缓存存储器等。

主存储器是指将计算机中的信息暂时存储起来的主要设备,主存储器有多种类型,如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辅助存储器是指在计算机中用于存储信息的一种存储器,它的容量远大于主存储器,通常用来存储大量的程序和数据,或者处理较长时间的运算,它可以是磁盘、磁带、光盘等。

高速缓存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来缓存主存储器中程序和数据的设备,它具有较高的存取速度,容量也较小,具有极高的速度,可以大大提高计算机的计算速度。

外部存储体系结构是指在内存存储体系结构和用户程序之间所连接的存储体系结构。

外部存储体系结构的主要设备有:磁盘系统、磁带系统、光盘系统、软盘系统等。

其中,磁盘系统是一种最主要的存储设备,它可以缓存大量的程序和数据,可以长时间的保存,它的容量大,存取速度也较快,是大多数用户更多使用的外存储设备。

磁带系统通常用来长期存储大量的信息,其优点是容量大,存取速度慢,而光盘系统则是一种快速存取、容量较小、适用范围较窄的存储体系结构,大多数用于存放小型文件、图片、音乐等,而软盘系统则是一种具有较小容量的存储体系结构,主要用于存储少量的指令和数据,一般用于较小型的计算机系统中。

计算机中存储体系结构对于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和数据处理的准确性起着重要作用,它在计算机系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选择合适的存储体系结构类型,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机的效率,从而使计算机可以更加高效地处理大量的数据。

同时,正确地运用存储体系结构的知识也是对计算机系统管理的重要一环。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系统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系统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系统存储器的层次和结构从不同⾓度对存储器进⾏分类:1.按在计算机中的作⽤(层次)分类 (1)主存储器。

简称主存,⼜称内存储器(内存),⽤来存放计算机运⾏期间所需的⼤量程序和数据,CPU 可以直接随机地对其进⾏访问,也可以和告诉缓冲存储器(Cache)及辅助存储器交换数据,其特点是容量较⼩、存取速度较快、单位价格较⾼。

(2)辅助存储器。

简称辅存,⼜称外存储器(外存),是主存储器的后援存储器,⽤来存放当前暂时不⽤的程序和数据,以及⼀些需要永久性保存的信息,它不能与CPU 直接交换信息。

其特点是容量极⼤、存取速度较慢、单位成本低。

(3)⾼速缓冲存储器。

简称 Cache,位于主存和 CPU 之间,⽤来存放正在执⾏的程序段和数据,以便 CPU 能⾼速地使⽤它们。

Cache 地存取速度可与 CPU 的速度匹配,但存储容量⼩、价格⾼。

⽬前的⾼档计算机通常将它们制作在 CPU 中。

2.按存储介质分类 按存储介质,存储器可分为磁表⾯存储器(磁盘、磁带)、磁芯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MOS型存储器、双极型存储器)和光存储器(光盘)。

3.按存取⽅式分类 (1)随机存储器(RAM)。

存储器的任何⼀个存储单元的内容都可以随机存取,⽽且存取时间与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关。

其优点是读写⽅便、使⽤灵活,主要⽤作主存或⾼速缓冲存储器。

RAM ⼜分为静态 RAM (以触发器原理寄存信息,SRAM)和动态 RAM(以电容充电原理寄存信息,DRAM)。

(2)只读存储器(ROM)。

存储器的内容只能随机读出⽽不能写⼊。

信息⼀旦写⼊存储器就固定不变,即使断电,内容也不会丢失。

因此,通常⽤它存放固定不变的程序、常数和汉字字库,甚⾄⽤于操作系统的固化。

它与随机存储器可共同作为主存的⼀部分,统⼀构成主存的地址域。

由ROM 派⽣出的存储器也包含可反复重写的类型,ROM 与RAM 的存取⽅式均为随机存取。

⼴义上的只读存储器已可已可通过电擦除等⽅式进⾏写⼊,其“只读”的概念没有保留,但仍然保留了断电内容保留、随机读取特性,但其写⼊速度⽐读取速度慢得多。

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

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

SP 000000 223EC0
(a)向下生成堆栈的 建立及初始化
(b) 入栈操作 (实栈顶)
5 /54
堆栈 段起 始地 址
POP AX 1A B1
POP BX 12 34 10200H 10202H 10204H 10206H 10208H ……
栈顶 (栈底)
1022CH 1A B1 1022EH 12 34 10230H 00 11
3. 堆栈存储 先进后出(FILO)/后进先出(LIFO); 向下生成和向上生成; 实栈顶(堆栈指针SP);
3 /54
2020/9/27
堆栈的生成方式
4 /54
2020/9/27
堆栈建立与操作示例
堆栈 段起 始地 址
栈底 及 初始 栈顶
地址 存储单元 10200H 10202H 10204H 10206H 10208H 1020AH 1020CH ……
器向 )
D0
控制线
读写控制
一.该RAM芯片外部共有地址线 2n 根,数据线 1 根;
二.该类芯片内部一般采用双译码(复合译码、重合选择)方式,基本存储单
元排列成N*N 的正方矩阵,且有M =22n =N2 的关系成立;
9 /54
2020/9/27
静态RAM芯片的引脚特性
6264
NC 1 A12 2 A7 3 A6 4 A5 5 A4 6 A3 7 A2 8 A1 9 A0 10 I/O0 11 I/O1 12 I/O2 13 GND 14
缓态
冲双 dN-1 器 向

D0 D1
DN-1
… …


… … …
读写控制逻辑
R/W CE

现代计算机系统多级存储体系结构

现代计算机系统多级存储体系结构

现代计算机系统多级存储体系结构示例文章篇一:哎呀,你们知道吗?现代计算机系统居然有个多级存储体系结构,这可太神奇啦!就像我们的书包一样,有大口袋、小口袋,不同的东西放在不同的地方。

计算机的存储体系也是这样,分成了好几级呢!先来说说速度最快的那一级,就像我们书包里伸手就能拿到的小口袋,这就是高速缓存。

它的速度超级快,就像闪电一样!每当计算机要处理数据的时候,它都会先瞅瞅高速缓存里有没有,要是有,那可太棒啦,一下子就能用上。

这难道不厉害吗?再往下一级,就是内存啦。

内存就像是书包里比较大的隔层,能装不少东西,但是速度比起高速缓存可就慢了一些。

不过也还算不错啦,能让计算机把更多的数据存起来。

还有更慢的呢,比如说硬盘。

硬盘就像一个超级大的仓库,能存好多好多东西,但是找起来可就费劲啦,速度也慢得让人着急。

这多级存储体系结构就像一个团队在合作。

高速缓存是冲锋在前的先锋队,速度快但容量小;内存是中坚力量,容量大一些速度也还可以;硬盘就是大后方,能存储海量的数据。

它们各司其职,共同为计算机的运行努力着。

你想想,如果没有这样分级存储,计算机不就乱套啦?就好像我们书包里所有东西都混在一起,找个铅笔都要翻半天,那多耽误事儿呀!所以说,现代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存储体系结构真的太重要啦!它让计算机能够高效、快速地处理和存储数据,让我们能愉快地使用电脑玩游戏、看电影、学习新知识。

这难道不是科技的魅力所在吗?我觉得呀,正是有了这样聪明的设计,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更加便捷和丰富多彩!示例文章篇二:哇塞!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现代计算机系统有一个超级厉害的多级存储体系结构!这就像我们上学要带不同的书包和文具盒一样,有大有小,各有各的用处。

比如说,我们的主存,就像是我们每天背的大书包,能装好多好多的东西,但是呢,它的速度没有那么快。

而那个高速缓存呀,就像是我们的小文具盒,虽然装的东西没有大书包多,但是拿东西的速度可快啦!我还记得有一次上计算机课,老师给我们讲这个多级存储体系结构,我一开始还懵懵懂懂的。

计算机体系结构存储器层次结构基础知识详解

计算机体系结构存储器层次结构基础知识详解

计算机体系结构存储器层次结构基础知识详解计算机体系结构存储器层次结构是计算机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过不同层次的存储器来提供有效的数据存取方式,以满足计算机执行指令和运算的需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体系结构存储器层次结构的基础知识,包括存储器的分类、层次结构和操作原理等方面。

一、存储器的分类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设备,根据存储介质的不同可分为内存和外存。

内存存储器又可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RAM是一种易失性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的临时信息,通电时可以读写数据,断电后数据就会丢失;ROM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的固定信息,通电时只能读取数据。

外存储器包括硬盘、固态硬盘(SSD)和光盘等,主要用于长期存储大量数据和程序。

二、存储器的层次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存储器层次结构按照存取速度和成本的不同,可分为若干层次,由快到慢、由贵到廉排列为: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和外存。

寄存器是存储器层次结构中速度最快、容量最小的存储器,通常嵌入在中央处理器(CPU)中,用于存储最常用的数据和指令;高速缓存是位于CPU和主存之间的一层存储器,容量较小但速度快,用于缓存CPU频繁访问的数据块;主存是计算机中容量较大、速度较慢的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外存是计算机中容量最大、速度最慢的存储器,用于长期存储大量数据和程序。

三、存储器的操作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存储器层次结构中的各层次存储器之间通过地址和数据进行交互。

当CPU需要访问某个数据或者指令时,首先会将相应的地址发给内存控制器,内存控制器会根据地址将数据从内存中读取出来并送达给CPU。

在这个过程中,CPU通常会先访问最快的寄存器,若寄存器中没有所需数据,则会在高速缓存中进行查找,如果高速缓存中也没有,则会继续在主存和外存中进行查找。

存储器的操作原理涉及到存储器的访问速度和命中率。

存储器的访问速度是指CPU从发送地址到接收到数据所需的时间,在不同层次存储器中,访问速度逐级变慢;命中率是指CPU在某个层次存储器中找到所需数据的概率,高速缓存的命中率通常较高,而主存和外存的命中率较低。

简述cache存储体系的结构原理

简述cache存储体系的结构原理

简述cache存储体系的结构原理Cache存储体系的结构原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对于数据的访问速度和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数据的访问速度,减少对数据库等后端存储系统的压力,缓存技术应运而生。

Cache存储体系是一种常见的缓存技术,通过将数据存储在内存中,以提高数据的读取速度。

本文将从结构和原理两个方面对Cache存储体系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Cache存储体系的结构Cache存储体系通常由三层结构组成:缓存层、数据库层和应用层。

1. 缓存层:缓存层是整个Cache存储体系的核心。

它由缓存服务器和缓存存储介质组成。

缓存服务器负责接收应用层的读请求,并根据缓存策略决定是否从缓存存储介质中读取数据。

缓存存储介质通常使用高速内存,如内存条或固态硬盘,以保证读取速度。

缓存层的设计要考虑数据一致性和可靠性,通常会采用缓存同步和缓存失效等机制。

2. 数据库层:数据库层是缓存层的下一层,负责存储和管理原始数据。

数据库层通常使用关系型数据库或分布式数据库,用于存储大量的数据。

在缓存层无法满足读取请求时,数据库层会被调用,从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3. 应用层:应用层是整个Cache存储体系的最上层,负责接收用户的请求,并将读取到的数据返回给用户。

应用层可以是Web服务器、应用程序或其他数据访问接口。

应用层通常会通过缓存服务器来提高数据的读取速度,以提升用户体验。

二、Cache存储体系的原理Cache存储体系的原理主要包括缓存命中和缓存失效两个方面。

1. 缓存命中:当应用层发起读取请求时,缓存服务器会首先检查缓存层是否存在请求的数据。

如果数据在缓存层中存在,即发生了缓存命中,缓存服务器会立即将数据返回给应用层。

这样可以避免对数据库层的访问,大大提高了读取速度和系统的吞吐量。

2. 缓存失效:当缓存层无法命中请求的数据时,即发生了缓存失效。

缓存失效后,缓存服务器会向数据库层发起读取请求,获取数据并存储到缓存层中,以备下一次的读取请求。

计算机体系结构存储系统的认识理解

计算机体系结构存储系统的认识理解

计算机体系结构存储系统的认识理解计算机存储系统主要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两种类型。

主存储器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核心部分,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接近中央处理器(CPU)的存储器。

主存储器通常由高速随机访问存储器(RAM)组成,是计算机进行数据读取和写入的地方。

它具有较快的访问速度和读写能力,可以直接被CPU访问。

主存储器中存储的数据是临时存储的,当计算机断电时,其中的数据会被清除。

辅助存储器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主要用于长期存储和备份数据。

常见的辅助存储设备包括硬盘驱动器、固态硬盘、光盘和闪存驱动器等。

辅助存储器的容量比主存储器大,可以存储大量的数据,并且数据不会因为断电而丢失。

然而,辅助存储器的访问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读取和写入数据。

在计算机体系结构中,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之间通过缓存来进行数据的传输和管理。

缓存是一种临时存储器,用于存储CPU需要频繁访问的数据和指令。

缓存位于CPU和主存储器之间,并且具有较快的访问速度和容量,可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计算机存储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存储容量、访问速度、数据可靠性和成本等。

存储容量是指存储系统可以存储数据的总量,它需要根据计算机系统的需求进行合理的配置。

访问速度是指存储系统能够读取和写入数据的速度,它通常取决于存储器的性能和传输通道的带宽。

数据可靠性是指数据在存储系统中的安全性和可靠程度,需要通过冗余备份和错误检测与纠正等技术来保证。

成本是指构建和维护存储系统所需的资源和费用,需要在满足其他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

总之,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存储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主存储器用于临时存储和处理数据,具有较快的访问速度和读写能力;辅助存储器用于长期存储和备份数据,具有大容量和非易失性的特点。

存储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存储容量、访问速度、数据可靠性和成本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合理配置和管理存储系统,可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简述现代计算机中都采用的三级存储器体系结构

简述现代计算机中都采用的三级存储器体系结构

简述现代计算机中都采用的三级存储器体系结构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通常采用三级存储器体系结构,也被称为地址空间体系结构。

该体系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数据存储器、指令存储器和控制存储器。

数据存储器是计算机最重要的存储器之一,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

在三级存储器体系结构中,数据存储器通常分为两个部分: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

RAM是计算机中最快速的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

它通常是动态分配的,可以在程序运行时动态地更改。

静态RAM则是一次性分配的,一旦分配后就不能更改。

指令存储器是计算机中存储指令的存储器。

指令存储器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指令库组成,每个指令都包含指令代码、操作码和操作结果。

指令存储器通常是一个静态的存储器,可以在程序运行时动态地访问。

控制存储器是计算机中存储控制信息的存储器。

控制存储器通常包括指令控制码、中断控制码、时钟控制码等,用于控制计算机的操作。

在三级存储器体系结构中,控制存储器通常是静态的。

三级存储器体系结构是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中最常用的体系结构之一,具有高速度和高可靠性的特点。

它使得计算机能够处理大量的数据和执行复杂的指令。

同时,三级存储器体系结构也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更多的
存储器层次。

cache存储体系的结构原理

cache存储体系的结构原理

cache存储体系的结构原理
Cache存储体系的结构原理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层次结构:Cache存储体系一般由多级缓存组成,包括L1、L2、L3等多级缓存。

不同级别的缓存容量和访问速度各不相同,越靠近处理器的缓存级别容量越小、访问速度越快。

2. 局部性原理:Cache存储体系利用了程序运行过程中存在的
局部性原理,包括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

时间局部性指的是一段时间内某个数据被访问的概率很高,而空间局部性指的是一次访问某个数据后,其附近的数据也有很大的可能性会被访问。

3. 缓存映射:Cache存储体系中的数据被映射到下一级的缓存
或主存中。

常见的映射方式有直接映射、全相联映射和组相联映射。

直接映射是指每个数据块只能映射到缓存中的某个固定位置,全相联映射是指缓存中每个位置都可以映射任意数据块,组相联映射是指将缓存分成若干组,每组中有若干个位置,每个数据块只能映射到该组中的某个位置。

4. 缓存一致性:当多个处理器共享同一个缓存时,需要保证缓存的一致性。

一致性协议(如MESI协议)用于解决多个处理
器同时对同一个数据进行读写操作时可能出现的数据不一致问题。

5. 替换策略:当缓存已满时,需要按照一定策略替换缓存中的数据。

常见的替换策略有最近最少使用(LRU)、先进先出
(FIFO)等。

以上是Cache存储体系的结构原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则,实际实现中还有一些细节和技术,例如缓存预取、写缓冲区等。

列举常见的数据存储结构

列举常见的数据存储结构

列举常见的数据存储结构
常见的数据存储结构有:
1.顺序存储结构:数据元素在存储器中按顺序依次存放,每个数据元素占用一段连续的存储单元。

顺序存储结构的特点是逻辑上相邻的数据元素在物理位置上也相邻。

2.链式存储结构:数据元素在存储器中不是依次存放,而是由每个结点中的指针来相互连接。

链式存储结构的特点是逻辑上相邻的数据元素在物理位置上不一定相邻。

3.索引存储结构:除建立存储结点信息外,还建立附加的索引表来标识结点的地址。

索引存储结构的特点是数据元素的存储位置与关键码之间建立确定对应关系。

4.散列存储结构:根据数据元素的键值直接计算出该数据元素的存储地址。

散列存储结构的特点是数据的查找速度快,但可能会存在冲突,即不同的键值可能映射到同一地址。

以上是常见的数据存储结构,每种存储结构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

存储器分层体系结构

存储器分层体系结构

存储(读写)周期。 (异步刷新的刷新周期为 2ms/256=7.8µs)
6. 某计算机中已配有 0000H-7FFFH 的 ROM 区域,现在再用 8K×4 位的 RAM 芯片形成 32K×8 位的存储 区域,CPU 地址总线为 A0-A15,数据总线为 D0-D7,控制信号为 R/W#(读/写)、MREQ#(访存)。 要求说明地址译码方案,并画出 ROM 芯片、RAM 芯片与 CPU 之间的连接图。 参考答案: CPU 地址线共 16 位,故存储器地址空间为:0000H – FFFFH,其中 8000H – FFFFH 为 RAM 区, 共 215=32K 个单元,容量为 32KB,故需 8Kx4 位的芯片数为 32KB/8Kx4 位=4x2=8 片。 若 CPU 地址线为 24 位,ROM 区为 000000H – 007FFFH,则如何? ROM 区大小为 32KB,总大小为 16MB=214KB=512x32KB,所以 RAM 区大小为 511x32KB 共需使用 RAM 芯片数为 511x32KB/8Kx4 位=511x4x2 个芯片。
10. 假定某机主存1GB,按字节编址。Cache的数据区(即不包括标记、有效位等存储区)有64KB,块大 小为128字节,采用直接映射和直写(Write-Through)方式。请问:
11) 主存地址如何划分?要求说明每个字段的含义、位数和在主存地址中的位置。
1) Cache的总容量为多少位? 参考答案: 12) 主存: Cache 共 64KB/128B=512 行列问题。(参考答案略) (1)计算机内部为何要采用层次化存储体系结构?层次化存储体系结构如何构成? (2)SRAM 芯片和 DRAM 芯片各有哪些特点?各自用在哪些场合? (3)CPU 和主存之间有哪两种通信方式?SDRAM 芯片采用什么方式和 CPU 交换信息? (4)为什么在 CPU 和主存之间引入 Cache 能提高 CPU 访存效率? (5)为什么说 Cache 对程序员来说是透明的? (6)什么是 Cache 映射的关联度?关联度与命中率、命中时间的关系各是什么? (7)为什么直接映射方式不需要考虑替换策略? (8)为什么要考虑 Cache 的一致性问题?读操作时是否要考虑 Cache 的一致性问题? (9)什么是物理地址?什么是逻辑地址?地址转换由硬件还是软件实现?为什么? (10)什么是页表?什么是快表(TLB)? (11)在存储器层次化结构中,“Cache-主存”、“主存-外存”这两个层次有哪些不同?

计算机体系结构存储系统的认识与理解

计算机体系结构存储系统的认识与理解

计算机体系结构存储系统的认识与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计算机的逻辑结构和功能等方面。

存储系统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存储和管理系统的数据和程序。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体系结构存储系统的认识与理解,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实现方法。

一、计算机体系结构存储系统的认识与理解计算机存储系统是指为计算机提供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地方,通常包括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部分。

其中,主存储器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存储系统之一,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数据。

主存储器通常分为三种类型: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和闪存。

RAM是随机访问的存储器,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读写操作,但是其容量有限。

ROM是一种只读存储器,只能读取其编程内容,因此其容量非常大,但不可修改。

闪存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具有快速读写速度和大容量等优点,但是较为昂贵。

辅助存储器包括外置存储器和内置存储器。

外置存储器通常包括硬盘、软盘、USB存储器等,用于存储临时数据和文件。

内置存储器则包括内存、EEPROM、FRAM等,用于存储系统配置文件、程序代码等。

输入输出设备用于将数据和程序传输到计算机外部,例如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计算机存储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存储系统的配置和优化对计算机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存储系统可以提高计算机的运行效率,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提高数据传输速度,降低系统出错率。

二、计算机体系结构存储系统的实现方法计算机体系结构存储系统的实现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基于硬件的存储系统:这种存储系统直接将存储芯片嵌入到计算机系统中,通过硬件连接实现数据的存储和读取。

2. 基于软件的存储系统:这种存储系统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软件存储功能,通过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功能实现数据的存储和读取。

3. 基于网络的存储系统:这种存储系统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存储和传输,可以通过分布式存储技术实现数据的大容量存储和高效性访问。

体系结构——4TK

体系结构——4TK

P(k)为k 的概率密度函数(k=1,2,…… m)
每个主存周期 所能访问到的 平均字数 要求访存申请的k个 地址中,没有分体冲 突的最长序列k m
B
k * p(k )
k 1
m
15
第四章 存贮体系
§4.1 存储体系的形成和性能 三、并行存贮系统对频宽的影响
2、访存冲突分析 影响p(k)的主要原因是转移指令,设程序的转移概率为 k=1:从第一个存贮体中读出的指令就是跳转指令,p(1)= k=2:从第一个存贮体中读出的指令不是跳转指令,而从第二个 存贮体中读出的指令是跳转指令,p(2)=(1-p(1))* =(1- ) k=3:从第一、二个存贮体中读出的指令不是跳转指令,而从第 三个存贮体中读出的指令是跳转指令, p(3)=(1-p(1)-p(2))* =[1- -(1- ) ] =(1- )2 k=m-1: p(m-1) = (1- )m-2*
主要目的:扩大 存储器容量 实现方法:用地 址码的高位区分 存储体号
11
第四章 存贮体系
§4.1 存储体系的形成和性能 二、并行存贮系统
3、多体单字存储器——低位交叉编址存储器
主要目的:提高 存储器访问速度 实现方法:用地 址码的低位区分 存储体号
12
第四章 存贮体系
§4.1 存储体系的形成和性能 二、并行存贮系统
当H=0.99时, e2=1/(0.99+5(1-0.99))=0.96 e 越接近1 越好
28
第四章 存贮体系
§4.1 存储体系的形成和性能
五、存贮体系的性能参数 提高存储系统速度的两条途径:
一是提高命中率H ——采用预取技术
二是两个存储器的速度不要相差太大

计算机存储体系结构的层次、特点和目的

计算机存储体系结构的层次、特点和目的

计算机存储体系结构的层次、特点和目的计算机存储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中各种存储介质之间的组织结构和层次关系。

它是计算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涉及到数据的存储、读取和处理等方面。

计算机存储体系结构的层次、特点和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层次结构:计算机存储体系结构按照存储介质的性能和容量特点,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通常分为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和高速缓存三个层次。

主存储器是计算机中最接近CPU的存储介质,其特点是容量较小但读写速度快,常用的有内存和寄存器。

辅助存储器是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的介质,其容量大但读写速度相对较慢,常用的有硬盘、光盘等。

高速缓存是介于主存储器和CPU之间的存储介质,其容量较小但读写速度非常快,常用的有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

2. 特点:计算机存储体系结构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层次结构的特点使得存储介质在不同层次间可以相互补充,高层次的存储介质可以缓解低层次的存储介质容量不足的问题,而低层次的存储介质又可以提供更快的访问速度。

存储体系结构的特点使得计算机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配置。

不同的存储介质可以根据其特点和成本来选择,从而平衡系统的性能和成本。

存储体系结构的特点还包括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替换存储介质,从而提高系统的容量和可靠性。

存储体系结构还具有访问速度和成本之间的折中。

高速存储介质通常成本较高,而容量较小;而低速存储介质通常成本较低,但容量较大。

3. 目的:计算机存储体系结构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存储体系结构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通过将存储介质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可以根据其性能特点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存储体系结构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足够的存储容量。

不同的存储介质可以提供不同的存储容量,从而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存储体系结构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可靠的数据存储。

通过将数据存储在不同的存储介质中,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存储体系结构的目的还包括提供较低的成本。

存储系统结构(1)

存储系统结构(1)

图3.2 六管静态存储元电路工作过程演示
2. SRAM存储器的组成
图示3.3为SRAM存储器的结构框图。
其内部组成结构是: 存储体:存储单元的集合,通常用X选择线
(行线)和Y选择线(列线)的交叉来选择所需要的 单元。
地址译码器:将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地址转
换成输出端的高电位,用来驱动相应的读写电 路,以便选择所要访问的存储单元。地址译码 有两种方式。
分为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 控制存储器等。
3.1.2 存储器的分级结构
为了解决对存储器要求容量大,速度快, 成本低三者之间的矛盾,目前通常采用多级 存储器体系结构,即使用高速缓冲存储器、 主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名称
高速缓冲 存储器 主存储器
简称 Cache
主存
外存储器 外存
用途
特点
高速存取指令和数据
片选: 在地址选择时,首先要选片,只有当片 选信号有效时,此片所连的地址线才有效。
输出驱动电路: 为了扩展存储器的容量,常 需要将几个芯片的数据线并联使用;另外存储 器的读出数据或写入数据都放在双向的数据总 线上。这就用到三态输出缓冲器。
3. SRAM存储器芯片实例
在了解了SRAM的内部组成结构后,下 面我们通过实际中的存储器芯片来加以具体 说明。下图是2114存储器芯片(1K×4)的逻辑 结构方框图。
tCWL— 写命令开始到CAS
无效的时间
tDS— 写入数据建立时间 tDH— 写入数据保持时间
4. DRAM的刷新
动态MOS存储器采用“读出”方式进行 刷新。从上一次对整个存储器刷新结束到下 一次对整个存储器全部刷新一遍为止,这一 段时间间隔叫刷新周期。
常用的刷新方式有三种: 集中式 分散式 异步式

主流存储架构介绍

主流存储架构介绍

1主流存储架构介绍●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直连式存储。

DAS依赖服务器主机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的I/O读写和存储维护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要求占用服务器主机资源,数据流需要回流服务器主机再到连接着服务器的磁带机(库),数据备份通常占用服务器主机资源20%——30%,因此许多用户的日常数据备份常常在深夜或业务系统不繁忙时进行,以免影响正常业务系统运行。

直连式存储的数据量越大,备份和恢复的时间就越长,对服务器硬件的依赖性和影响就越大。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接入存储。

NAS是采用网络技术,通过网络交换机连接存储设备。

NAS是部门级的存储方法,后点在于帮助工作组和部门级机构解决迅速增加存储窝里的要求。

●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

SAN采用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技术,通过光纤通道交换机连接存储阵列和服务器主机,建立专用于数据存储的区域网络。

SAN专注于企业级存储的特有问题,主要胜于存储量大的工作环境。

SAN结构的组成部分:主机光纤适配卡、光纤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存储设备、管理软件、备份软件等。

SAN提供了灵活的存储连接,服务器可以访问存储区域网络上的任何存储设备,如带库、磁盘阵列;同时存储设备之间、存储设备同SAN交换机之间也可以进行通信。

SAN采用fibre channel协议,在连接上可以使用光纤和光缆。

由于fibre channel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很好的性能、超长距离支持能力、良好的扩展性,因此SAN使得将存储同服务器分开成为现实。

2、SAN集中存储特点●高性能:SAN技术方案中采用光纤通道技术与高性能的光纤交p机连接主机和存储设备。

可以提供每个端口2Gbit/sec——4Gbit/sec的高速度,相对其它竞争产品具有明显的优势。

●高可靠性:磁盘阵列在多方面均采用了高可靠性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AS、NAS、SAN、P2P等存储系统的体系结构在以数据为中心的信息时代,存储已成为IT基础设施的核心之一。

数据存储已经成为继互联网热潮之后的又一次技术浪潮,它将网络带入了以数据为中心的时代。

由于近年来C/S计算模型的广泛采用,服务器都带有自己的存储系统,信息分散到各个服务器上,形成了所谓的“信息孤岛”,不利于信息整合与数据共享。

而网络存储就是一种利于信息整合与数据共享,且易于管理的、安全的新型存储结构和技术。

目前,网络存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存储技术,本文将从体系结构的角度简述目前的存储系统。

直接连接存储DAS直接连接存储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是对SCSI总线的进一步发展。

它对外利用SCSI总线通道和多个主机连接,解决了SCSI卡只能连接到一个主机上的缺陷。

对内利用SCSI总线通道或FC通道、IDE接口连接多个磁盘,并实现RAID技术,形成一个磁盘阵列,从而解决了数据容错、大存储空间的问题。

DAS是以服务器为中心的存储体系结构,难以满足现代存储应用大容量、高可靠、高可用、高性能、动态可扩展、易维护和开放性等多方面的需求。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将访问模式从以服务器为中心转化为以数据和网络为中心,实现扩展容量、增加性能和延伸距离,尤其是实现多个主机数据的共享,这推动了存储与计算的分离,即网络存储的发展。

网络附属存储NASNAS(附网存储系统)系统是用一个装有优化的文件系统和瘦操作系统的专用数据存储服务器,提供跨平台的文件共享功能。

NAS产品与客户之间的通讯采用NFS(Network File System)协议、CIFS(Common Internet File System)协议,这些协议运行在IP之上。

NAS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尽管NAS集成了系统、存储和网络技术,具有扩展性强、使用与管理简单、跨平台文件共享、性能优化等特点。

然而,NAS系统也有其潜在的局限性。

首先是它受限的数据库支持,NAS文件服务器不支持需大量依赖于数据库处理结果的应用(块级应用)。

其次是缺乏灵活性,它是一种专用设备。

最后,NAS备份与恢复的实现相当困难。

存储区域网SANSAN(存储区域网)是通过专用高速网将一个或多个网络存储设备(如磁盘阵列RAID)和服务器连接起来的专用存储系统。

SAN以数据存储为中心,采用可伸缩的网络拓扑结构,提供SAN内部任意节点之间的多路可选择的数据交换,并且将数据存储管理集中在相对独立的存储区域网内,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和数据优化管理,以及系统的无缝扩充。

正是由于光纤通道技术的发展,使得SAN得以支持远距离通信、易于扩展、能够解决网络数据的存储备份、高可用性、灾难恢复等有关问题,它可以提供高性能数据管道和共享的集中管理的存储设备。

因此采用网络和通道技术相互融合的光纤通道接口的SAN将LAN上的存储转换到主要由存储设备组成的专用网络上,使得数据的访问、备份和恢复不影响LAN的性能,在大量数据访问时,不会大幅度降低网络性能。

SAN主要用于存储量大的工作环境,并且SAN的适用性和通用性较差,在系统的安装和升级方面效率不高,且由于SAN使用专用网络(一般为光纤网络),相应的设备价格昂贵,总体实现费用较高,局限于大中型应用。

NAS和SAN技术都体现了数据存储从传统的服务器中独立出来的思想,它们是网络存储领域中的两个发展方向。

随着NAS和SAN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其中更重要的区别可能就是在NAS/SAN混合系统中所采用的协议了:IP、光纤通道,或者iSCSI等。

IP存储传统的SAN一般采用光纤通道技术,其成本高,距离受限制,因此基于IP的存储正成为一个新的热点,主要有FCIP(Fibre Channel over IP)、iFCP(Internet Fibre Channel Protocol)、mFCP(Metro Fibre Channel Protocol)、iSCSI(Internet SCSI)等技术。

上述协议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点:都能充当SCSI命令集的传输机制。

通过IP存储介质与存储设备通信的主机仍能表达SCSI的含意。

而iSCSI则是从主机到存储设备的整个传输链路就是一条IP链路,没有采用光纤通道,基于主机的应用通过IP与网络存储设备通信。

iSCSI保持了SCSI命令集的原状,同时用IP取代了传输协议。

但由于iSCSI通过映射至IP 来保留SCSI命令集,存在延时问题,已有专门的iSCSI芯片组把转换代码部署在硬件当中。

IP-SAN的优势在于:容易扩展成超大规模的存储网络;不必受光纤通道SAN的距离限制,连接在IP网络上的服务器都能享用网络存储服务;连接灵活多样,廉价成熟的网络架构成本,使得高端也能达到Gbps速率,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集群存储由于目前一些存储应用受容量可扩展性、性能可扩展性、可用性、可管理性的挑战,“催生”了许多存储集群系统的产生。

集群存储是将每个存储设备作为一个存储节点,通过高速互联网络连接起来,将数据分散开存储在多台独立的设备上,这些设备可以独立运作,相互之间又可以合作。

每个I/O节点不仅可以访问本节点的存储空间,还可以访问其他节点的存储空间。

所有存储节点的空间以一个虚拟磁盘的方式提供给客户端用户。

组成集群存储可以是块级别的SAN集群、文件级别的NAS集群和并行文件系统的集群,它们的访问、特征与适用环境参见表1。

集群存储有效地提升了存储设备的容量可扩展性、性能稳定性及系统可管理性。

集群存储非常适合那些持续增长的所有规模的不同环境,实现即时供应(Just-in-time)存储,避免破坏性升级和增加管理的复杂性。

在大型数据中心或高性能计算中心的集群存储解决方案,具有高性价比,简单、易于维护,高可靠性/可用性,具有非常高的整合带宽等优点。

集群存储最典型系统是Google体系结构,它是大量机器内硬盘的组合,含899个机架(每架80台PC,每台PC有2个硬盘),共79,112台PC机,有158,224个硬盘, 总容量为6180 TB。

对等(P2P)存储对等结构(P2P)从用户的使用方式来看,系统中每个用户既向其他用户提供资源,也从其他用户那里获取资源。

从体系结构来看,无中心结构,结点之间对等,通过互相合作来完成用户任务。

P2P结构的优点表现在:没有中心结点,不易形成系统瓶颈、不易受攻击,可扩展性好,自组织性好。

用P2P的方式在广域网中构建大规模分布式存储系统,将很多机器用对等的方式组织起来共同为用户提供超大容量的数据存储服务,存储结点来自于存储服务方,用户使用存储空间并付费,用户还通过该平台自主寻找其他结点进行数据备份和存储空间交换。

P2P存储与SAN的应用特点不同。

前者主要强调可用性,而SAN主要面向的是高性能;P2P存储易于维护、可扩展好、自配置功能强,特别是P2P存储可以大量加盟的PC机和服务器中的存储器来组合成存储系统,提供高带宽的视频服务和其他共享服务。

集群存储与P2P存储都是分布式存储。

前者多在大型数据中心或高性能计算中心使用,后者是构建更大规模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可以跨多个大型数据中心或高性能计算中心使用。

网格存储所有的存储、服务器和网络资源都被虚拟为一个资源池,并将其视作共享资源,这个资源池就是存储网格。

存储网格的关键是虚拟化与统一性管理问题。

存储网格既可应用于SAN环境,又可应用于NAS环境,它提供快速简单的对于容量、性能、服务质量和/或连接协议的可升级性,可对公司所有数据进行统一查看和管理,远远超出当前有限的虚拟化实现途径,还可优化分布式企业远程数据访问的性能。

存储网格架构可实现数据库和企业之间更紧密的应用整合,提供更高的数据保护,并可基于有关规定更简单地管理数据资源。

这些优势极大降低了用户在购买、扩容和管理时的费用。

面向对象的存储对象存储模型综合了NAS和SAN结构的特点,存储对象具有文件和块二者的优点:像数据块一样在存储设备上被直接访问,通过一个对象接口,像文件一样,在不同操作系统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

在SAN中,定位逻辑和文件系统都位于主机中。

而在面向对象的存储中,存储空间不再需要运行在主机上的文件系统管理,而由存储系统自己管理和分配。

一个存储对象是关于一个存储设备的逻辑字节集合,它有存储方法、数据属性和存储安全策略等。

因此,对象存储系统在基于文件级的数据布局、服务质量的灵活性和可管理等方面有很大改善。

另外,基于对象存储的最直接效果是将空间管理从存储应用中剥离,如图2所示,存储设备具有自管理特性,包括重新组织数据来提高性能、调用规则的备份和失败恢复等。

未来存储设备的特性可能包括自配置、自保护、自优化、自恢复和自管理。

将块接口用对象来代替是一个发展方向。

目前,面向对象的存储仍然处在标准制定之中,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接受。

内容寻址存储CAS内容寻址存储(Content Addressed Storage,CAS)是针对固定内容存储需求的网络存储技术。

CAS具有面向对象存储特征,基于磁记录技术,它按照所存储数据内容的数字指纹寻址,具有良好的可搜索性、安全性、可靠性和扩展性。

CAS、SAN和NAS的区别参见表2。

CAS存储技术的代表性产品是EMC公司的Centera 系统,目前还具有非常多的局限性。

数据库只针对的是结构化数据,而大量非结构化的数据管理有更大的存储需求,而内容管理的对象是以各类非结构化数据为主的数字内容。

CAS技术的出现使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包括企业的各种文档、报表、账单、网页、图片、传真、扫描影像,以及大量的多媒体音频、视频信息等等的归档和查询)成为存储业新的热点。

未来需要一种新的基于内容管理的存储系统平台,它扩展了最新的对象存储体系结构,支持对象仓储和联邦数据库技术,支持关系和 XML作为主要数据模型,并紧密地集成了内容管理服务、工作流、消息传递、分析和其他企业应用程序服务。

基于IB的存储InfiniBand(IB)是针对处理器和智能I/O设备之间数据流而提出的一种新体系结构,用于在服务器中取代PCI总线。

采用IB技术支持多处理器集群,将允许服务器提供更高的带宽和可扩展能力,并增强了存储设备扩充的灵活性,并用于支持远程I/O和远程存储器,如图3所示。

IB作为一种能够为系统与存储之间提供低延迟和高带宽的连接解决方案,已经为一些用户所接受,预期基于IB的存储将在存储领域会占有一席之地。

上述是从系统的角度简述了一些存储系统的特点。

目前存储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将分别一一加以论述。

上述许多内容引用了同行的相关工作,在此不一一列出,一并表示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