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七)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历史 必修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 必修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知道“始皇帝〞的来历、皇帝制的内容和特征,理解中央官制的内容和运行机制,理解郡县制全面推广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多角度探究从诸侯割据到秦朝统一的历史原因;从目的、内容、机制、本质和影响等角度,探究皇帝制、中央官制、郡县制的详细内容;抓住主要问题比拟分封制和郡县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统一中国和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等角度,认识秦始皇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开展的奉献;通过理解秦朝创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体会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和古代国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皇帝制和“始皇帝〞的来历;中央官制;郡县制的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难点:理解君主专制制度的根本特征;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对这一体系的把握及其影响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方法】本课多是根本史实,有关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可如今课前布置学生自学,掌握根本史实;老师还可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引导学生搜集一些有关的典故、成语,通过这些典故、成语来回忆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的概况。

像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等。

为上课讨论和评价做准备。

在课堂手段上可采取投影和情景设置等手段,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考虑、分析问题的才能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西周分封制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中间经过了群雄割据的春秋战国。

关于这段历史我们大家并不生疏,尤其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典故、成语,如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等,尤其为我们大家所熟识。

战国后期,商鞅入秦,助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后来居上,国力跃居七雄之首。

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开场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一历史LS-13-02-001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导学案编写人:朱小敏审核人:高一历史组时间:2013-8-27 班级: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 组名: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能说出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等知识点。

2.能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概念和皇权至上的特点。

3.会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能辩证的评价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重点难点】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学法指导】通过阅读课本和相关历史材料,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通过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情境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知识链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群雄割据的历史,缔造了一个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秦帝国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不仅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且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部分知识梳理知识点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秦朝的统一的条件有哪些?2、秦统一了六国有什么意义?知识点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秦朝的皇帝制度有什么特点?2、中央官制是如何设置的?有何特征?知识点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全面推行郡县制起到什么作用?2、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

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

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秦”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并说:“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及特点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不少于500字。
2.设计一道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选择题,要求题目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能够检测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引导学生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成败中,认识到改革与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事件有初步的了解。但在深入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其影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4.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兴趣不足,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教师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收获和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2.掌握秦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面的改革措施,及其对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
-例如:“秦朝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这一过程中有哪些关键因素?”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是如何运作的?它有哪些优势和弊端?”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地图、文献资料、图片等,形象生动地展示秦朝的历史背景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通过展示秦朝疆域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秦朝统一六国的地理范围。
-播放相关历史纪录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秦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3.组织小组合作探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历史①必修1.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历史①必修1.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秦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背景条件、“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掌握阅读材料和归纳历史史实的能力;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习,了解秦朝中央官制、郡县制度的内容及特点,掌握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学习方法;对比郡县制度与分封制度的不同,加深对中央集权制度特点的理解,掌握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结合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探究秦朝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掌握运用史论结合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认识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教学重点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理解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思路本课多是基本史实,有关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可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学,掌握基本史实;教师还可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引导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的典故、成语,通过这些典故、成语来回忆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的概况。

像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等。

为上课讨论和评价做准备。

在课堂手段上可采取投影和情景设置等手段,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上。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是在秦统一中国这一历史背景下实现的。

本课导入可采取两种方法:制作“秦统一中国”的课件(地图),展现空间形象。

该图应是彩色的,应该有动感,秦每灭一国,该国都应变成与秦同一颜色,最后由“七雄并立”的色彩缤纷归于“秦一统天下”的同一颜色。

制作课件有困难的学校,也可制作“揭贴式”地图,效果也不错。

或者采用本课导言的办法,由“到底是采用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的问题导入新课。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单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一〕教学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确实立,处所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处所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二〕教学难点: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三〕常识布局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方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①春秋时期a.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近地域。

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b.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地盘和人民,彼此间进行战争。

记忆方法:大权落诸侯争。

②战国时期a.一些强大的诸侯不满足本身的封号,纷纷改称“王〞。

b.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开始对本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鼎新或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

【易错点】战国时期,各国君主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想称霸天下的愿望。

①条件a.人民经受持久分裂和混战后,巴望统一。

b.争霸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呈现局部统一。

c.颠末商鞅变法,秦国实力日益强大。

d.秦王嬴政的个人因素。

记忆方法:两统一,一国一人。

②颠末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持久的诸侯割据场合排场。

b.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易错点】秦国能够攻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主要原因是:秦国是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易错点】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

【易错点】秦王赢政能够灭六国,实现统一的底子原因是:统一条件成熟,赢政顺应了历史开展趋势。

【易错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成立者是:秦王赢政——秦始皇。

二.登峰造极的皇权和中央官制①称呼:秦王赢政认为本身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个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②权力: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习目标】1.了解秦的统一2.了解秦朝的中央官制3.理解郡县制的推广和作用【学习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习难点】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自主先学】一、秦统一六国1.条件:(1)社会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

(2)秦国实力:秦国经过_________,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3)人民需要:人民苦于战乱,渴望统一。

(4)个人因素:秦始皇锐意进取,励精图治。

2.过程:先后灭韩、赵、____、楚、燕、齐。

3.结果:________年,秦王嬴政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咸阳。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的建立(1)创立: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_______”。

从此,“皇帝”成为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权力:全国的政治、经济、______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_____为凭,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3)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秦朝的中央官制:___________(1)构成:①丞相:百官之首,帮助_____处理全国的政事。

②__________:副丞相。

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_______百官。

③太尉:负责管理全国_______。

④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特点:①中央主要官职,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使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______裁决(3)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________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3.秦朝的地方官制:郡县制(1)由来: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_____。

秦统一后,秦始皇据李斯的建议,在___________推行郡县制。

(2)内容:______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虽然时间短暂、二世而亡,但它在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并极具开创性。

本课以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及其影响为中心讲述秦朝政治制度史。

本课引言内容是秦统一天下后,丞相王绾和李斯的一场廷辩: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这是关系到秦朝治国方略的大问题,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一目,其内容讲了四点:①西周灭亡与东周开始,这对与上一课的衔接是有益的。

②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③战国时期大国称雄,但是出现了由分裂割据走向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统一成为历史的必然。

得出这一历史结论的史实依据是:战国时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需要;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要求统一;大国兼并小国,局部统一扩大,促进了最终的全国统一;各民族的初步融合,也为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此,战国后期以来统一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④秦灭六国,建立秦朝。

秦统一六国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增强是秦得以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

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用了10年时间,终于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

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施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揭开了此后封建王朝的帷幕。

本目最后着重概述秦的统一,从另一角度看,也是为了展现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一目,包含两部分内容,而核心问题和重点是君主专制。

首先,“至高无上的皇权”主要讲了两点:①皇帝称号的由来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_学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_学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重点难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知识梳理】一、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背景——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秦统一的背景——春秋战国诸侯争霸:(1)东周建立:公元前_____年,周平王东迁,史称东周。

(2)春秋争霸: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近的地区。

井田制、_____遭到破坏。

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口,相互间进行战争。

(3)战国变法:战国时期,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国纷纷改称“___”。

一些诸侯国开始对本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或变法,力图通过____ 来统一天下。

(4)历史趋势: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也渴望。

2、秦朝统一的过程:以后,秦国的实力日益强大,年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秦朝,定都。

二、秦朝首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一)至高无上的皇权(皇帝制度)1、建立:从秦朝开始,“_______”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2、特征(1)皇权。

全国由皇帝总揽,主要官吏由皇帝。

调动军队的凭据______由皇帝控制发给。

(2)皇位。

皇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3)皇帝。

“朕”、“制”、“诏”、“玺”为皇帝专用,独享。

(二)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1、职能:秦始皇建立的中央机构中,_______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群臣奏章,皇帝诏令,并负责。

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

丞相之下还有______,分掌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2、评价:①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_____、______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手中。

②然而,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在一定程度上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建立:(1)出现: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辅助学案 知识点汇总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辅助学案   知识点汇总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辅助学案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背景)1、西周的灭亡、东周的建立。

2、诸侯争霸(实质是分封制的破坏)。

①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②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3、秦灭六国(BC230—BC221),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4、秦王嬴政能消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原因?客观原因:①春秋战国群雄割据,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了灾难,人民渴望统一;②兼并战争使众多分散的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实现了区域性的统一;③各国变法社会发展,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主观原因:①商鞅变法,秦国强大,具备战争的条件;②秦国地理位置优秀,处于渭水流域和西川平原;③嬴政的个人战略(策略、用人等)……5、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意义:秦地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社会的安定,符合当时人民的共同愿望,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中央:)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三皇五帝)②皇帝制度的创立a.基本内涵:一切大权,皇帝总揽主要官员,皇帝任免军队调动,虎符为凭b.特征:皇帝称号皇帝独尊权利不可转移皇位世袭地位不可僭越皇权至上(核心)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①建立:秦始皇在战国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②机构设置: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制。

③职能: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④作用(相互关系):相互配合,彼此牵制。

军国大事,先由三公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皇帝为“首脑”;丞相为“心脏”;御史大夫、太尉为“臂膀”;郡县为“腿子”5)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颁布秦律;经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平百越,开凿灵渠思想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交通:统一车轨,修建驰道;民族关系:进行大规模移民,加强民族融合;三、(地方):郡县制1)历史沿革:春秋时期:某些诸侯国开始实行郡县制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郡县秦统一后:全国范围内实行2)主要内容:郡:全国分36郡,最高长官称郡守县:郡下设县,称县令或县长3)历史作用和影响:作用: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型或“人体”型垂直管理机构,将每个地方,每户人都纳入了国家专制体制之中,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控制。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皇帝制、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等重要概念;了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和影响;正确认识中央集权制是封建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搜集历史上有关秦朝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归纳和分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历史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通过对秦始皇的功过评价,学会客观地、全面地评价、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

阅读法、讨论法。

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

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原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时间、空间,抓住有关的内在联系;注意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代属性、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解决问题,联系史实,客观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及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作用,逐步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注意研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学法指导:正确分析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要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古代皇帝制度的创立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根本条件和重要特征,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要掌握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郡县制建立的史实;要能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要认识到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要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

学案13: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学案13: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目标与要求:1.知识与能力:⑴通过掌握皇帝称号和皇帝制度的内涵,理解秦朝至高无上的皇权的权威性。

⑵剖析秦朝重要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内容和特点,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封建专制皇权的作用。

(3)了解和掌握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措施;探究封建专制皇权对秦王朝的强盛和灭亡的双重作用;正确地评价秦始皇。

2.过程与方法:(1)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出发,设置情境、创设问题,让学生学会解决疑难问题,提高并发挥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力求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改变学生认为历史枯燥无味的观念,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注重启发式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秦朝统一和“大一统”制度建立的过程,感受秦始皇的伟大气魄和创新精神。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诸侯争霸(1)背景:灭亡,东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2)表现:各诸侯国为控制更多的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

2.秦朝统一(1)条件①主观:各诸侯国进行改革和变法,力图通过来统一天下;人民渴望统一。

②客观: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经过:公元前年,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皇帝制度(1)确立:秦王自称“始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2)特征:以显示权力不可转移;以皇权至上显示地位不可僭越。

2.中央官制(1)机构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2)特点:主要官职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3)作用:军政大事一般先由、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导学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导学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导学学案【课标要求】“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学习目标】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皇帝制的内容和特征;2、掌握中央集权制和三公九卿制的概念,分析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了解中央官制的内容和运行机制。

3、了解郡县制全面推广的史实,分析其作用和影响,比较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

4、评价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学习任务】概念解释:中央集权制,又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

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

即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

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思考:阅读课文标题和子目标题,指出本课主要介绍哪些内容?第一目介绍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背景,第二、三目介绍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及影响。

知识点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背景)阅读课本P8的图文,归纳秦朝统一的背景、条件、进程及意义?1、背景:__西周灭亡,东周建立;春秋争霸,战国争雄。

2、条件:①争霸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出现局部统一。

②人民渴望统一。

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

④秦王嬴政的个人因素。

3.进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定都咸阳。

4.意义: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王朝。

高一历史 第一单元《第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高一历史 第一单元《第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1〕掌握皇帝制度建立的条件、主要内容、特征和历史影响;〔2〕掌握秦朝三公九卿的设置和职责和秦中央官制的特征和影响;〔3〕掌握秦朝郡县制全面推行的背景、概况和影响;〔4〕分析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对秦朝及后世历史开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用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使学生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2〕利用阅读法、讨论法、绘制示意图法;〔3〕培养学生评价人物和事件方法的才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秦的统一完毕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场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开展奠定了根底,符合历史开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统思想从此深化人心;〔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稳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开展。

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教学方法】1.通过讲述本课内容,使同学们对本课的知识构造和脉络有清楚的认识与理解;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才能;2.在教学中运用图解法,使同学们更直观地学习本课;3.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围绕主题补充或者者重新整合课本提供的历史材料,比方用西周分封示意图与秦朝疆域及主要建立示意图帮助掌握秦朝实行郡县制的背景。

期望学生在研习历史材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结实树立“论从史出〞的意识;4.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景,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展考虑,在与交流中不断锤炼历史思维;5.课堂检测。

【教学内容】1.至高无上的皇权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以后,嬴政认为“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下令大臣“议帝号〞。

他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决定从三皇五帝的称号里摘出皇、帝二字合成一个新词“皇帝〞,作为统一大王朝的君主的正式称号,称“始皇帝〞。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案: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案: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案: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教材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二课,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史上,既有对先秦政治制度的继承,又为汉以后的政治制度奠基,具有开创性。

秦朝所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影响深远。

二、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说出皇帝称号来历和皇帝制度的内涵,分析皇帝制度的特点。

2.识记秦朝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内容和特点,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封建专制皇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2、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特点、作用和影响五、教学准备: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多媒体课件②编制预习案,指导学生预习。

六、教学过程:【导入】PPT展示秦始皇和秦朝疆域图。

师:认识这个人吗?他对中华民族做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生:秦始皇,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师:对,他还创立了中国政治文明史上影响深远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那么,什么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它是怎样形成的?有何作用和影响?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PPT展示】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板书)【设计意图】学生在初中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加上课前预习,此问题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利用图片对视觉的冲击效应,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

【板书】一、秦朝的统一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说出秦灭六国的顺序,秦朝完成统一的时间及秦的都城,归纳出秦朝统一的原因,分析秦朝统一有何意义?生:学生说出秦朝统一的原因,秦灭六国的顺序,秦朝完成统一的时间及秦的都城,秦朝统一有的意义。

PPT展示:秦朝统一的原因,秦灭六国的顺序,秦朝完成统一的时间及秦的都城,秦朝统一有的意义。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封建社会早期政治制度的演变,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案例背景的设计中,我以秦始皇统一六国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背景。通过分析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等,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同时,结合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以秦始皇统一六国为背景,详细讲解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具体包括:
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等。
3.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政治体制中的作用及其历史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历史事件进行研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讨论,共同完成对所选事件的研究。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探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的影响,认识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5.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局限性,从人性的角度思考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具体包括:
1.通过展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史料,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研究,使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不仅深化了对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还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掌握皇帝称号和皇帝制度的内涵,理解秦朝至高无上的皇权的权威性。

2、剖析秦朝重要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内容和特点,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封建专制皇权的作用。

3、了解和掌握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措施;探究封建专制皇权对秦王朝的强盛和灭亡的双重作用;正确地评价秦始皇。

过程与方法1、提出问题,设置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2、利用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体验历史发展过程。

3、利用历史资料和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形式上多样的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感。

2、认识到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材分析】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虽然因暴政短命而亡,但极具开创性,特别是通过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通过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影响深远。

重点:皇帝制度的建立,郡县制的全面推行难点: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教学方式】1、依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取、舍和整合。

2、对教材比较明晰叙述内容,可以略讲,以学生讲授为主。

3、养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

材料包括老师根据主题的需要增加的史实资料和时事资料,还包括各种图片资料。

期望学生在研习历史资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材料。

4、在辩论中不断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概念解释: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是指国家大事由君主一个人说了算,实行个人专断独裁。

中央集权是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来说,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从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的过程、皇帝制度的确立、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形成、郡县两级制的内容;(2)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社会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郡县制的历史概念;(3)运用:分析秦朝统一的历史必然性、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1)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2)综合归纳法: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理解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的内容;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中央集权制形成的前提: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统一的条件:诸侯争霸(1)东周建立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2)诸侯争霸①春秋时期:A.背景: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近的地区、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

B.目的: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

②战国时期:A.措施: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国不满足自己的封号,纷纷改称“王”。

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进行改革或变法。

B.目的: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

(3)争霸结果:通过长期的诸侯争霸,实现了局部统一,为秦的统一提供了重要条件。

2、秦的统一(1)经过:秦王赢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民族、区域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必要的社会基础。

战国时期,各国相继实行变法,力图通过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

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战乱后也渴望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辛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学案(七)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学习目标】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重点难点】
重点:皇帝制度的建立和中央官制,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难点: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三、【自主先学】
(一)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秦统一的背景:春秋战国诸侯争霸:
(1)周室东迁: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________被杀,西周灭亡。

公元前________年,周平王东迁________,史称东周。

(2)春秋争霸: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近的地区。

________、_______遭到破坏。

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

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________和________,相互间进行战争。

(3)战国变法:战国时期,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国纷纷改称“________”。

一些诸侯国为了__________,开始对本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或变法,力图通过________来统一天下。

(4)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也渴望统一。

2.秦朝统一:_________变法以后,秦国的实力日益强大,秦王_______在公元前_______年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_______。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1)建立:从秦朝开始,“________”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全国军政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吏也都由皇帝任免。

调动军队的凭据_______由皇帝控制、发给。

(2)特征: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_______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______________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

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1)职能:秦始皇建立的中央机构中,_______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_______兼理监察事物,_____负责全国军事事务。

丞相之下还有______,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评价:①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_____、______和权________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②然而,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建立:
(1)出现: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

(2)建立: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_______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实行__________,全国分为____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2.建立地方官僚机构:________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郡守定期向______汇报工作。

县的长官称_______或(_______)。

,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_______、________和兵役。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影响:
(1)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这套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人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2)秦朝形成的,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四、【合作探究】
1、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2、中央官制特点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如何评价秦始皇?
五、【达标检测】
【基础达标】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国君先后支持变法,主要目的是()
A.确立封建地主的统治地位
B.增强实力以赢得兼并战争
C.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顺应各阶层人民的共同要求
2.以下关于嬴政规定“皇帝”称号,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嬴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
3.秦代确立的中央集权制的基本特征是()、
A.皇权至上
B.“家天下”
C.权力高度集中
D.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4.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

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5.秦《峄山石刻》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秦始皇针对这一问题,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A.攻匈奴,修长城B.实行三公九卿制C.推行郡县制 D.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6.秦朝皇帝制度的核心是( )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7.秦朝形成了宰相制度,秦朝的丞相 ( )
①“掌丞天子,助理万机”②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③在中央各官职中地位最高,但受御史大夫牵制
④名义上掌握兵权,实际由太尉“掌武事”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8.秦朝时中央官制中为虚设的官职是()
A. 太尉 B .丞相 C .御史大夫 D. 卫尉
9.秦朝地方百姓如果打官司,按秦朝官吏职责,他应当首先找()
A.御史大夫
B.县令
C.丞相
D.郡守
10 .下列有关秦朝官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推行郡县制 B.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C.官职大小是:三公、九卿、郡守 D.地方机构分为郡、州、县三级
【能力提升】
11.阅读下列材料:
丞相绾等言:“诸候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然。

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旨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之,甚足易制。

开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候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回答:1: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2: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他采取“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什么?
效果评价:优()良()中()差()评价者:
需要改进和强化之处:
六、【拓展升华】
1.除了知识方面,你还有哪些收获:
①学习方法上
②情感认识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