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脾病辨证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二节脏腑辨证PPT课件
5、寒湿困脾
• [病因]外感湿邪或久卧湿地导致湿邪伤脾; 或内生阴冷,素有脾阳虚弱,湿从内生。 • [症候群] 耳耷头低、四肢迈步沉重,肢 体浮肿,脉象濡细。 • [治则] 健脾化湿 • [方] 平胃散+五苓散
• [辨证] 心气不足 心鼓动无力 故宗气 不宣 气短,血不营 倦怠无力。 • 心气不足 心鼓动无力 故宗气不宣 血不营 脉象细弱、口色淡白。 • 宗气不宣 卫阳虚 自汗、形寒畏冷、 耳鼻不温。
• [治则] 心气虚---养心汤 • 心阳虚---保元汤 • 养心汤来补心气,党茯肉桂草黄芪 • 当归川芎五味子,茯神柏仁远志随。
6、肝阴虚
• [病因]同肝血虚 • [症候群] 眼红流泪,眼泡稍肿,睛生翳膜, 口干,舌红,低热,脉细数。 • [治则] 滋阴养肾,养血明目 • [方] 六味地黄丸+菊花、石决明、草决明、 木贼、蝉蜕
三、脾与胃经病症
脾病多虚,脾易为湿、寒 所困。 胃气以降为顺,胃喜润。 虚证健脾,实证疏肝
3、心火亢盛
• [病因]多有六淫内郁化热;补益太过。 • [症候群]高热、大汗、气出喘粗、神昏或狂躁 不安、粪干尿少、口渴贪饮、口色赤红、脉象 红数。 • [治则]清心火,养心阴 • [方]黄连泻心汤加味 • 活兽泻心源金匮 更用石膏与灯心 • 竹茹芍药车前子 舌病黄瘟热毒清 • 加入二冬天花粉 生桔玄参养心阴
4、痰火扰心(脑膜炎、脑炎)
• [病因] 热盛化火,火煎津液成痰,痰郁积扰 神明。 • [症候群] 高热、狂躁奔走、吃时紧吃而骤停、 频频口嚼、全身出汗、口色赤红、脉象滑数 • [治则]清心祛痰,镇静安神 • [方] 朱砂散 • 心热风邪用朱砂 黄连参茯胆汁加 • 若去参连加雄黄 方名茯神黑汗嘉
(二)、心火上炎与小肠热移 (小肠炎症)
五脏六腑辩证课件
津液的生成 主要是通过胃对水谷的“游溢精气”小肠的“分清泌浊”大肠吸收部分水液其清
经脾运化,即为津液。
津液的功能
津的作用:
①布敷周身,滋润和充养脏腑肌肉,经脉皮肤等各组织。 ②组成血液,不断补充血液中的水分,以使血液在全身环流不息。
液的作用 ①填精补髓 ②滑利关节、濡润空窍、滋润皮肤。
脏腑辨证讲座
各种损伤气血 的原因
脏腑辨证讲座 心气虚与心阳虚的主要证状
心悸 气短 自汗 活动后症 状加重
心气虚:面色不华,体倦乏力舌淡胖嫩,苔白, 脉虚。
心阳虚:形寒肢冷、心胸憋闷、面色苍白、舌 淡或暗、脉沉弱或结代。
心阳虚脱的主要证状 心阳虚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微 欲绝。
脏腑辨证讲座
脏腑辨证讲座 1、心 火 亢 盛
多见于情志 之火内发
过食辛辣食品
病因
六淫内郁化火 过服温补药物
脏腑辨证讲座
心火亢盛的主要症状: 心中烦热、急躁失眠、口舌糜烂而疼痛、口渴、 舌红、脉数。 *辨证:心火亢盛 *立法:清泻心火 *方药:导赤散(丹) 导赤散的组成: 生地、竹叶、木通、甘草稍
脏腑辨证讲座
脏腑辨证讲座
一、精
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来源
精
功能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称为先天之 精,因为它有繁衍后代的功能,又叫生殖之精。
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水谷的化生,饮食物经人体消化吸 收后变成水谷精微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中营养五脏六腑,由 于这种水谷精微是后天脾胃所化生称为后天之精,后天之 精输布于脏腑又叫脏腑之精
脏腑辨证讲座
3 开窍于舌
(1)心血不足:可出现舌质淡白 (2)心火上炎或心阴虚:可见舌体糜烂 (3)心血瘀滞:可见舌质紫暗或见瘀点瘀斑。古人有
脏腑兼病辨证 ppt课件
脾气虚---运化失健---食欲不振,腹胀便溏; 水湿泛滥---面浮肢肿;
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般见症---声低懒言,神疲乏力,面白无华,舌淡苔 白,脉细弱
七、肺肾气虚证
概念:肾气亏虚,纳气无权而表现为气短喘 息为主症的证候。
辨证要点:肺气虚证+肾气虚证(久病咳 喘、呼多吸少、动则易甚)
临床表现:咳喘无力,呼多吸少,气短而喘,动则尤甚, 自汗神疲,腰膝酸软,声低耳鸣,甚则尿随咳出,舌淡 苔白,脉沉弱。
便后气滞得畅 气郁化火---急躁易怒 苔白,脉弦或缓---肝郁脾虚之征
十三、肝胃不和证
概念: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以脘 胁胀痛而表现以脘胁胀痛等为主症的证候(肝 气犯胃证)
辨证要点:肝气郁证+胃失和降症状
临床表现:脘胁胀闷疼痛,嗳气呃逆,吞酸嘈杂,烦躁 易怒,喜太息,食纳减少,舌红苔薄黄,脉弦。
机理分析:
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头面失养---头晕健忘,面色萎黄
脾气虚---运化无力---神疲,食欲不振,腹胀便溏 不能摄血---皮下出血,妇女月经量少色 淡,淋漓不尽;
舌质淡嫩,脉细弱---气血不足之征。
三、心肝血虚证
概念:心肝血亏而机体失其充养所表现的征 候。
辨证要点:心血虚证+肝血虚证
卫外不固---自汗 宗气不足---声怯; 气血运行无力---脉沉弱。
二、心脾两虚证
概念:由于心脾气血两虚,机体失养而表现的 虚弱证候
辨证要点:心血虚证+脾气虚证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头晕健忘, 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疲乏力,面色萎黄, 或皮下紫斑,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 舌质淡嫩,脉细弱。
机理分析:
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般见症---声低懒言,神疲乏力,面白无华,舌淡苔 白,脉细弱
七、肺肾气虚证
概念:肾气亏虚,纳气无权而表现为气短喘 息为主症的证候。
辨证要点:肺气虚证+肾气虚证(久病咳 喘、呼多吸少、动则易甚)
临床表现:咳喘无力,呼多吸少,气短而喘,动则尤甚, 自汗神疲,腰膝酸软,声低耳鸣,甚则尿随咳出,舌淡 苔白,脉沉弱。
便后气滞得畅 气郁化火---急躁易怒 苔白,脉弦或缓---肝郁脾虚之征
十三、肝胃不和证
概念: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以脘 胁胀痛而表现以脘胁胀痛等为主症的证候(肝 气犯胃证)
辨证要点:肝气郁证+胃失和降症状
临床表现:脘胁胀闷疼痛,嗳气呃逆,吞酸嘈杂,烦躁 易怒,喜太息,食纳减少,舌红苔薄黄,脉弦。
机理分析:
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头面失养---头晕健忘,面色萎黄
脾气虚---运化无力---神疲,食欲不振,腹胀便溏 不能摄血---皮下出血,妇女月经量少色 淡,淋漓不尽;
舌质淡嫩,脉细弱---气血不足之征。
三、心肝血虚证
概念:心肝血亏而机体失其充养所表现的征 候。
辨证要点:心血虚证+肝血虚证
卫外不固---自汗 宗气不足---声怯; 气血运行无力---脉沉弱。
二、心脾两虚证
概念:由于心脾气血两虚,机体失养而表现的 虚弱证候
辨证要点:心血虚证+脾气虚证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头晕健忘, 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疲乏力,面色萎黄, 或皮下紫斑,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 舌质淡嫩,脉细弱。
机理分析:
脾病辨证PPT课件
【病因】 脾胃气虚进一步发展形成 过食生冷、误用寒凉药物, 攻补太过 久病耗伤阳气
21
三、脾阳虚
【临床表现】 纳呆腹胀,脘腹冷痛绵绵,喜温喜按,泛吐清水, 口淡不渴,形寒肢冷,便溏,或见肢体浮肿,小便 短少,或见带下清稀色白量多,舌淡胖有齿印苔白 滑,脉沉迟无力。
【辨证要点】 食少、腹胀、便溏 + 阳虚症状
食后脾气益困 —— 腹胀更甚
胃失和降
—— 呕恶暧气
脾虚水湿不运,流注肠中——大便溏薄
浸淫肌肤
—— 肢体浮肿
脾气不足,生化乏源,肢体失养——倦怠乏力,消瘦
中气不足
—— 少气懒言
气血不荣
—— 面色萎黄
舌淡苔白,脉缓弱为脾胃气虚之象
9
一、脾气虚
【治疗】
四君子汤 六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10
一、脾气虚
【治疗】
针刺:取穴内关、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关元等, 对小儿疳积,用三棱针点刺中指第一指节掌面,以稍出
血或黄包粘液为宜。4天1次,5次为1疗程。 灸法:用艾条或隔姜灸
11
一、脾气虚
【食疗】
(1)益脾饼:白术120克、干姜、鸡内金各60克、熟枣肉 250克。将前三味轧细焙熟,共合枣肉,同捣为泥,作成 小饼,炭火上炙干,晨起空腹,细嚼咽之。
17
二、脾虚气陷
【治疗】
补中益气汤 升阳举陷汤
18
二、脾虚气陷
【食疗】
黄芪党参杞子炖乳鸽 用黄芪30克,党参30克、杞子15克,剖净乳鸽一只,
放入炖盅内加清水适量,隔水炖熟,饮汤吃鸽肉,白天 服食。每周两次。 。
19
三、脾病常见证型
病因病机
辨证要点 常见症状
1 脾 气虚
2 脾虚 气陷
21
三、脾阳虚
【临床表现】 纳呆腹胀,脘腹冷痛绵绵,喜温喜按,泛吐清水, 口淡不渴,形寒肢冷,便溏,或见肢体浮肿,小便 短少,或见带下清稀色白量多,舌淡胖有齿印苔白 滑,脉沉迟无力。
【辨证要点】 食少、腹胀、便溏 + 阳虚症状
食后脾气益困 —— 腹胀更甚
胃失和降
—— 呕恶暧气
脾虚水湿不运,流注肠中——大便溏薄
浸淫肌肤
—— 肢体浮肿
脾气不足,生化乏源,肢体失养——倦怠乏力,消瘦
中气不足
—— 少气懒言
气血不荣
—— 面色萎黄
舌淡苔白,脉缓弱为脾胃气虚之象
9
一、脾气虚
【治疗】
四君子汤 六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10
一、脾气虚
【治疗】
针刺:取穴内关、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关元等, 对小儿疳积,用三棱针点刺中指第一指节掌面,以稍出
血或黄包粘液为宜。4天1次,5次为1疗程。 灸法:用艾条或隔姜灸
11
一、脾气虚
【食疗】
(1)益脾饼:白术120克、干姜、鸡内金各60克、熟枣肉 250克。将前三味轧细焙熟,共合枣肉,同捣为泥,作成 小饼,炭火上炙干,晨起空腹,细嚼咽之。
17
二、脾虚气陷
【治疗】
补中益气汤 升阳举陷汤
18
二、脾虚气陷
【食疗】
黄芪党参杞子炖乳鸽 用黄芪30克,党参30克、杞子15克,剖净乳鸽一只,
放入炖盅内加清水适量,隔水炖熟,饮汤吃鸽肉,白天 服食。每周两次。 。
19
三、脾病常见证型
病因病机
辨证要点 常见症状
1 脾 气虚
2 脾虚 气陷
第七章 中医诊断学 病位辨证(心肺脾病辨证)
9.大肠湿热证
(1)定义:由于湿热侵犯肠道,传导失职,表现为以泄泻 下痢为主症的证候。
(2)病因病机与临床表现:
夏秋暑热邪侵犯肠道 肠道湿热 湿:气机阻滞—腹痛,后重
饮食不洁
传导失职 热:急迫—迫津下泄—暴注下泄
湿热秽浊蕴结肠道
湿热薰灼,肠络受损—下痢脓血
热邪伤津——口渴
热薰于外——身热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久病失养
不充
劳心耗血
(3)证候特点:心悸,失眠,多梦与血虚证共见为主要辨证依据。
2.心阴虚证
(1)定义:由于阴液亏损,心与心神失养,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2)病因病机:
心失濡养 心不主血脉—心悸,怔忡
思虑劳神太过暗耗心阴
心不主神志—心烦,失眠多梦
热病后期,耗伤阴液 心阴亏虚 虚热内生——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寒凝心脉 阴寒凝滞,气血不行
时发时
止
气滞心脉
气机郁滞,血行不畅
不同症状
痛如针刺,舌暗或青紫斑 点,脉细涩或结代 心胸闷痛,体胖痰多,苔 白腻,脉沉滑
痛势较剧,突然发作,冷 痛或遇寒痛剧,舌淡苔白, 脉沉紧
疼痛而胀,胁胀,喜太息, 发作与精神因素有关,脉 弦
可互为因果 相兼为病
四型证候可夹杂出现
2.心火亢盛证,痰蒙心神证,痰火扰神证的鉴别
脾失健运——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肠鸣泄泻 运化水谷 气血生化不足——面色淡白、萎黄,倦怠乏力
少气懒言,头晕眼花 主运化
痰饮 运化水液——脾失健运 水湿潴留 水肿
肢体困重
不能上输水谷精微——头晕目眩,少气懒言,腹胀腹泄 主升清
不能保持内脏正常位置—— 内脏下垂
主统血——脾气亏虚,统血无权——各种出血
心肺脾病辨证课件
寒痰为患
寒遏阳气
咳嗽痰多 痰白黏易咯
胸闷 甚则喘鸣
舌淡苔白腻 脉滑
形寒肢冷
辨证要点:咳嗽痰多,质黏色白易咯
病机
表现
相同 不同
相同
不同
风
风热表证为主
寒 表 证
风寒 袭表
邪袭肌表 肺气失宣
寒重热轻,身痛无汗 苔薄白脉浮紧
犯肺
肺寒咳嗽为主
风 寒 犯
肺失 袭表束肺 宣降 肺失宣肃
咳嗽痰白稀 脉浮或弦紧
肺
鼻塞流涕 喉痒微咳
概念:指小肠里热炽盛所表现的证候
心火上炎 热扰心神 津为热灼
口舌生疮 心烦、失眠
口渴
心热下移小肠 灼伤阴络
火热内盛
小便赤涩热痛 尿血
舌红苔黄 脉数
辨证要点:心火炽盛 + 小便赤涩灼痛
第二节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
疾病症状
肺居胸中 主气,司呼吸 主宣发,性肃降
通调水道
胸痛胸闷 咳、喘、哮、胸满等。 咯吐痰涎、胸闷痛、眼 睑浮肿、小便不利、无汗
辨清病性 辨传变规律
意义 辨明病变部位,与病性辨证结合,作出
完整的证候诊断。是中医辨证的重要内容,临 床辨证的基本方法,各科辨证的基础, 尤其 适用于内、妇、儿科疾病辨证。
脏病辨证(核心内容)
内
容
腑病辨证
脏腑兼病辨证
第一节 辨心病证候 心的病变特点
心动及主血 脉功能异常
精神意识思 维活动异常
心悸怔忡,心胸闷痛,肩 背内臂疼痛,脉结代
-舌淡苔白腻 脉滑
辨证要点:以咳嗽痰多色白,咯出,寒热之象不明显
七、肺 气 虚 证
概念:指由于肺功能减弱表现的虚弱证候
寒遏阳气
咳嗽痰多 痰白黏易咯
胸闷 甚则喘鸣
舌淡苔白腻 脉滑
形寒肢冷
辨证要点:咳嗽痰多,质黏色白易咯
病机
表现
相同 不同
相同
不同
风
风热表证为主
寒 表 证
风寒 袭表
邪袭肌表 肺气失宣
寒重热轻,身痛无汗 苔薄白脉浮紧
犯肺
肺寒咳嗽为主
风 寒 犯
肺失 袭表束肺 宣降 肺失宣肃
咳嗽痰白稀 脉浮或弦紧
肺
鼻塞流涕 喉痒微咳
概念:指小肠里热炽盛所表现的证候
心火上炎 热扰心神 津为热灼
口舌生疮 心烦、失眠
口渴
心热下移小肠 灼伤阴络
火热内盛
小便赤涩热痛 尿血
舌红苔黄 脉数
辨证要点:心火炽盛 + 小便赤涩灼痛
第二节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
疾病症状
肺居胸中 主气,司呼吸 主宣发,性肃降
通调水道
胸痛胸闷 咳、喘、哮、胸满等。 咯吐痰涎、胸闷痛、眼 睑浮肿、小便不利、无汗
辨清病性 辨传变规律
意义 辨明病变部位,与病性辨证结合,作出
完整的证候诊断。是中医辨证的重要内容,临 床辨证的基本方法,各科辨证的基础, 尤其 适用于内、妇、儿科疾病辨证。
脏病辨证(核心内容)
内
容
腑病辨证
脏腑兼病辨证
第一节 辨心病证候 心的病变特点
心动及主血 脉功能异常
精神意识思 维活动异常
心悸怔忡,心胸闷痛,肩 背内臂疼痛,脉结代
-舌淡苔白腻 脉滑
辨证要点:以咳嗽痰多色白,咯出,寒热之象不明显
七、肺 气 虚 证
概念:指由于肺功能减弱表现的虚弱证候
脏腑(心肺脾)PPT课件
心位于胸腔偏左,膈膜之上,肺之下,圆而下尖,形如莲蕊,色泽红润,质地 柔软。心分为心房和心室,心房接收回流的血液,心室则负责将血液泵出。
心的生理功能
总结词
心的生理功能
详细描述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心主血脉是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 的作用,以供应全身各脏腑器官的营养需求。心主神志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生 理活动和主司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脏腑之间的关系
相生相克
五脏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如肝 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 生肝;同时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 心克肺,肺克肝。
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五脏六腑之间相互制约,保持平衡状 态。
五脏六腑之间相互依存,共同协作完 成人体的生理功能。
02 心
心的位置和形态
总结词
心的位置和形态
详细描述
肺脾关系失调可能导致咳嗽、 痰多、食欲不振等症状,需要 调理肺脾功能以改善症状。
肺部感染可能影响脾脏的正常 功能,而脾功能亢进也可能导 致肺部感染的风险增加。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脏腑(心肺脾)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脏腑概述 •心 •肺 •脾 • 心肺脾的综合关系
01 脏腑概述
脏腑的概念
脏腑
中医学对人体内部器官的总称, 包括心、肝、脾、肺、肾等五脏 和胆、胃、小肠、大肠、膀胱等
六腑。
五脏
主要指心、肝、脾、肺、肾,是人 体内部的主要器官,具有藏精气而 不泻、满而不能实的特点。
脾对消化运动具有调节作用,能够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详细描述
脾能够分泌多种消化酶和激素,如胃蛋白酶、胰淀粉酶等,参与食物的消化过程。同时, 脾还能够调节肠道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在消化过程中,脾还
心的生理功能
总结词
心的生理功能
详细描述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心主血脉是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 的作用,以供应全身各脏腑器官的营养需求。心主神志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生 理活动和主司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脏腑之间的关系
相生相克
五脏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如肝 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 生肝;同时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 心克肺,肺克肝。
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五脏六腑之间相互制约,保持平衡状 态。
五脏六腑之间相互依存,共同协作完 成人体的生理功能。
02 心
心的位置和形态
总结词
心的位置和形态
详细描述
肺脾关系失调可能导致咳嗽、 痰多、食欲不振等症状,需要 调理肺脾功能以改善症状。
肺部感染可能影响脾脏的正常 功能,而脾功能亢进也可能导 致肺部感染的风险增加。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脏腑(心肺脾)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脏腑概述 •心 •肺 •脾 • 心肺脾的综合关系
01 脏腑概述
脏腑的概念
脏腑
中医学对人体内部器官的总称, 包括心、肝、脾、肺、肾等五脏 和胆、胃、小肠、大肠、膀胱等
六腑。
五脏
主要指心、肝、脾、肺、肾,是人 体内部的主要器官,具有藏精气而 不泻、满而不能实的特点。
脾对消化运动具有调节作用,能够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详细描述
脾能够分泌多种消化酶和激素,如胃蛋白酶、胰淀粉酶等,参与食物的消化过程。同时, 脾还能够调节肠道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在消化过程中,脾还
中医诊断 脏腑辨证PPT课件
第九章 脏 腑 辨 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整理版课件
1
目的要求
1、掌握各脏腑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 2、掌握各常见证的含义、临床表现、证候
分析、辨证要点以及鉴别诊断。 3、初步学会运用脏腑辨证分析典型病例的
方法。
整理版课件
2
概念
运用脏腑学说理论,对四诊所收集到的临床资料 进行辨别、分析,从而确定疾病所在脏腑,病因、 病性以及邪正盛衰等的一种辨证方法。
适用范围 内伤杂病
分类
① 脏病辨证 ② 腑病辨证 ③ 脏腑兼病辨证
整理版课件
3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整理版课件
4
生理病理
心 --- 血脉:心悸,怔忡,心痛,脉结代 神明:失眠多梦,健忘,心烦,狂躁,昏
谵 汗液:汗出异常 面:面色异常 舌:口舌生疮
小肠 ---泌别清浊:尿短赤涩痛,尿血
整理版课件
5
心病常见病因与临床证型关系:
11
说明: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是心病虚 证疾病由轻转重的三个阶段。 心阳虚可兼见心气虚,但心气虚不见心阳虚。 心气虚较轻,病势较缓;心阳虚较重,病势 较急;心阳暴脱,更急。 心气虚以少气无力的气虚症状为主,寒象不 明显;心阳虚以畏寒肢冷的虚寒证为主,寒 象比较突出;心阳暴脱以虚脱亡阳,大汗肢 厥为主。
治疗 清热利尿—八正散
整理版课件
23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整理版课件
24
生理
肺 --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鼻;主音 大肠 -- 吸收水分,传导糟粕
病理
肺 -- 咳嗽、气喘、胸痛、咯血等 大肠 --- 便秘,泄泻,里急后重等
整理版课件
25
肺病常见病因与临床证型关系:
中医诊断教研室
整理版课件
1
目的要求
1、掌握各脏腑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 2、掌握各常见证的含义、临床表现、证候
分析、辨证要点以及鉴别诊断。 3、初步学会运用脏腑辨证分析典型病例的
方法。
整理版课件
2
概念
运用脏腑学说理论,对四诊所收集到的临床资料 进行辨别、分析,从而确定疾病所在脏腑,病因、 病性以及邪正盛衰等的一种辨证方法。
适用范围 内伤杂病
分类
① 脏病辨证 ② 腑病辨证 ③ 脏腑兼病辨证
整理版课件
3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整理版课件
4
生理病理
心 --- 血脉:心悸,怔忡,心痛,脉结代 神明:失眠多梦,健忘,心烦,狂躁,昏
谵 汗液:汗出异常 面:面色异常 舌:口舌生疮
小肠 ---泌别清浊:尿短赤涩痛,尿血
整理版课件
5
心病常见病因与临床证型关系:
11
说明: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是心病虚 证疾病由轻转重的三个阶段。 心阳虚可兼见心气虚,但心气虚不见心阳虚。 心气虚较轻,病势较缓;心阳虚较重,病势 较急;心阳暴脱,更急。 心气虚以少气无力的气虚症状为主,寒象不 明显;心阳虚以畏寒肢冷的虚寒证为主,寒 象比较突出;心阳暴脱以虚脱亡阳,大汗肢 厥为主。
治疗 清热利尿—八正散
整理版课件
23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整理版课件
24
生理
肺 --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鼻;主音 大肠 -- 吸收水分,传导糟粕
病理
肺 -- 咳嗽、气喘、胸痛、咯血等 大肠 --- 便秘,泄泻,里急后重等
整理版课件
25
肺病常见病因与临床证型关系:
辩证脏腑辩证PPT课件
主行水,即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 朝百脉。
6.特性:肺为娇脏(喜清恶浊); 肺性肃降(肺内宜清肃,肺性宜下降)。
7.大肠:吸收水分,排泄糟粕。
(一)肺气虚证 1.含义 由于肺机能减弱,其主气、卫外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虚 弱证候。 2.病因及症状分析
3.辨证要点 咳喘无力,易感,畏风 + 气虚证。
3.辨证要点 纳运障碍+湿热内蕴(身热不扬,渴不多饮,舌苔 黄腻,脉滑而数)。
证候鉴别
(七)胃阴虚证 1.含义
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所表现的虚热证候。
2.病因及症状分析
3.辨证要点 胃灼隐痛/脘痞嘈杂/饥不欲食/干呕呃逆 + 阴虚证。
(八)胃火炽盛证 1.含义 由于胃中火热炽盛,胃失和降所表现的实热证候。 2.病因及症状分析
(1)有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的火热脉症。 (2)有小便涩痛等小肠火热的典型脉症。
肺与大肠辩证
(一)生理
1.位置:肺居胸中,上连息道,合称肺系。 2.络属: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 3.联系: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体合皮,外应胸膺。 4.五行:五行属金,五季为秋,在声为哭,在志为悲,
在液为涕,在味为辛,在色为白,变动为咳。 5.功能:主气,司呼吸(行清浊之气交换);
第二节 脏腑辨证
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结合八纲、 病因、气血等理论,通过对四诊所收集的资料, 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借以推究其病因病机,判断 疾病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 法。
心与小肠辩证
(一)生理
1.位置:心居胸中,心包外护。 2.络属: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 3.联系: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体合脉。 4.五行:五行属火,五季为夏;在声为笑,在志为喜,在
6.特性:肺为娇脏(喜清恶浊); 肺性肃降(肺内宜清肃,肺性宜下降)。
7.大肠:吸收水分,排泄糟粕。
(一)肺气虚证 1.含义 由于肺机能减弱,其主气、卫外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虚 弱证候。 2.病因及症状分析
3.辨证要点 咳喘无力,易感,畏风 + 气虚证。
3.辨证要点 纳运障碍+湿热内蕴(身热不扬,渴不多饮,舌苔 黄腻,脉滑而数)。
证候鉴别
(七)胃阴虚证 1.含义
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所表现的虚热证候。
2.病因及症状分析
3.辨证要点 胃灼隐痛/脘痞嘈杂/饥不欲食/干呕呃逆 + 阴虚证。
(八)胃火炽盛证 1.含义 由于胃中火热炽盛,胃失和降所表现的实热证候。 2.病因及症状分析
(1)有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的火热脉症。 (2)有小便涩痛等小肠火热的典型脉症。
肺与大肠辩证
(一)生理
1.位置:肺居胸中,上连息道,合称肺系。 2.络属: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 3.联系: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体合皮,外应胸膺。 4.五行:五行属金,五季为秋,在声为哭,在志为悲,
在液为涕,在味为辛,在色为白,变动为咳。 5.功能:主气,司呼吸(行清浊之气交换);
第二节 脏腑辨证
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结合八纲、 病因、气血等理论,通过对四诊所收集的资料, 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借以推究其病因病机,判断 疾病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 法。
心与小肠辩证
(一)生理
1.位置:心居胸中,心包外护。 2.络属: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 3.联系: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体合脉。 4.五行:五行属火,五季为夏;在声为笑,在志为喜,在
五脏六腑辩证ppt课件
• 六、湿热蕴脾证
• 指湿热内蕴,脾失健运,以腹胀、纳呆、发 热、身重、便溏不爽等为主要表现的湿热证候。 又名中焦湿热证、脾经湿热证。
• 【临床表现】脘腹胀闷,纳呆,恶心欲呕,口 中黏腻,渴不多饮,便溏不爽,小便短黄,肢 体困重,或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或见面目 发黄色鲜明,或皮肤发痒,舌质红,苔黄腻, 脉濡数或滑数。
• 【临床表现】咳嗽,痰少而黄,气喘,鼻塞, 流浊涕,咽喉肿痛,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 五、燥邪犯肺证
• 指外感燥邪,肺失宣降,以于咳痰少、鼻咽 口舌干燥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简称肺燥证。 燥邪有偏寒、偏热的不同,而有温燥袭肺证和 凉燥袭肺证之分。
• 【临床表现】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 出,甚则胸痛,痰中带血,或见鼻衄,口、唇、 鼻、咽、皮肤干燥,尿少,大便干结,舌苔薄 而干燥少津。或微有发热恶风寒,无汗或少汗, 脉浮数或浮紧。
• 八、痰蒙心神证
• 指痰浊蒙蔽心神,以神志抑郁、错乱、痴 呆、昏迷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名痰迷心窍[包] 证。
• 【临床表现】神情痴呆,意识模糊,甚则昏不 知人,或神情抑郁,表情淡漠,喃喃独语,举 止失常。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 喉有痰声。并见面色晦暗,胸闷,呕恶,舌苔 白腻.脉滑等症。
• 一、脾气虚证
• 指脾气不足,运化失职,以食少、腹胀、 便溏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 【临床表现】不欲食,纳少,脘腹胀满,食后 胀甚,或饥时饱胀.大便溏稀,肢体倦怠,神 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 面色淡黄或萎黄,舌淡苔白,脉缓或弱。
• 二、脾虚气陷证
• 指脾气虚弱,中气下陷,以脘腹重坠、内脏 下垂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又名 脾[中]气下陷证。
脏腑病证治概要PPT资料优秀版
治疗肺病的方药,多宜采用轻清之品。 心喜动主明,心家有病,往往会表现出心脏搏动异常(色、脉因而失常)和神志紊乱两方面的病变。 由于心病以实热证居多,故治疗常用苦寒药以清心火,解热毒,如栀子、黄连、泻心汤、洗心散等。 由于心病以实热证居多,故治疗常用苦寒药以清心火,解热毒,如栀子、黄连、泻心汤、洗心散等。 肝主疏泄,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易动风化火; 轻,指宣散轻扬的方药; 神志紊乱和色脉异常是心病的重要症状。 脾的生理特点为恶湿喜燥,故脾病多湿,治宜燥湿运脾。 肾病多为虚证。 肾主藏精,肾精自当填养而不可耗泻。 心属火,故心病以实热病证多见,如心火舌疮、心热神昏、心热下移小肠、痰迷心窍等。
若论虚,则多为合阴津皮耗伤毛。 ,故治宜宣散轻扬以直达病所;肺病多燥热,故
“木曰曲直”就是指肝既舒展又柔和的功能特性。 肺之病不论外感内伤,若言实,则多属燥热过盛;
肺之病不论外感治内伤宜,若清言实肃,则滋多属润燥热以过盛解; 其燥热。
一、肾性潜藏,其证多虚 滋肾阴和潜肝阳互相配合,称为肝肾同治。 肾主藏精,肾精自当填养而不可耗泻。 因此,治病时须时时顾及脾胃功能,正如俗语所说的“治病先治吃”。 故《景岳全书》中说:“虚邪之至,害必归阴,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四、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脾胃是机体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升则健,胃降 则和,脾胃的很多病理变化,都与升降失常有关。
升降失常是脾胃病的重要病机之一,故治疗脾胃病 时,须特别注意调整脾胃的升降运 二、体阴用阳 三、肝肾同治
一、肝喜条达
肝气升发,性喜条达,但又不可升发太过。 “木曰曲直”就是指肝既舒展又柔和的功能特性。
二、虚实各有所主
在临床上,常见两种脾胃的病理变化,一是中焦虚 寒,一是胃肠实热。
虚寒责之于脾病,治宜温补,方如理中汤类;实热 责之于胃病,治宜清泻,方如大承气汤类。
若论虚,则多为合阴津皮耗伤毛。 ,故治宜宣散轻扬以直达病所;肺病多燥热,故
“木曰曲直”就是指肝既舒展又柔和的功能特性。 肺之病不论外感内伤,若言实,则多属燥热过盛;
肺之病不论外感治内伤宜,若清言实肃,则滋多属润燥热以过盛解; 其燥热。
一、肾性潜藏,其证多虚 滋肾阴和潜肝阳互相配合,称为肝肾同治。 肾主藏精,肾精自当填养而不可耗泻。 因此,治病时须时时顾及脾胃功能,正如俗语所说的“治病先治吃”。 故《景岳全书》中说:“虚邪之至,害必归阴,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四、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脾胃是机体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升则健,胃降 则和,脾胃的很多病理变化,都与升降失常有关。
升降失常是脾胃病的重要病机之一,故治疗脾胃病 时,须特别注意调整脾胃的升降运 二、体阴用阳 三、肝肾同治
一、肝喜条达
肝气升发,性喜条达,但又不可升发太过。 “木曰曲直”就是指肝既舒展又柔和的功能特性。
二、虚实各有所主
在临床上,常见两种脾胃的病理变化,一是中焦虚 寒,一是胃肠实热。
虚寒责之于脾病,治宜温补,方如理中汤类;实热 责之于胃病,治宜清泻,方如大承气汤类。
心肺脾病辨证课件
瘀阻---刺痛
痰阻---闷痛
寒凝---冷痛剧烈 气滞---胀痛
起于心中 , 出行 后属心系 , 向下 穿过膈肌 , 络小 肠。 分支 : 从心系分 出 , 挟食道上 行 , 经颈、颜面 深部连目系。 直行者 : 从心系 分出 , 经过肺 , 再浅出腋下 ( 极 泉穴 ), 沿上肢 内侧后缘 , 经肘 过腕 ,进入掌后 锐骨端 , 自掌后 内侧直至小指桡 侧端 ( 少冲穴 ), 交于手太阳小肠 经。
证因分析
心阳不振,邪气阻痹心脉
心阳不振,心动失常 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
心 脉 手少阴经气不利
痛引肩背内臂痹 阻瘀阻心脉来自刺痛,舌紫暗或有瘀斑点
气 痰阻心脉
血 不
寒凝心脉
畅 气滞心脉
闷痛,身重困倦,体胖痰多苔白腻 突发剧痛,得温痛减 胀痛,情志诱发,胁痛,善太息,脉弦
辨证要点: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
二、心阳虚证 含义
心阳虚衰,鼓动无力,虚寒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鼓动无力,心动异常,血行不畅-----心悸怔忡, 心胸憋闷或痛,面唇青紫,舌紫暗,脉结代
阳虚温煦失职-----畏寒肢冷,面色晄白,气短 自汗,舌紫暗,苔白滑,脉弱
证因分析 气虚证进一步发展,或他脏病波及心阳
胸心 阳阳 痹虚 阻衰
鼓动无力,心动失常 胸阳不振,心脉不通
寒痰为患
寒遏阳气
咳嗽痰多 痰白黏易咯
胸闷 甚则喘鸣
舌淡苔白腻 脉滑
形寒肢冷
辨证要点:咳嗽痰多,质黏色白易咯
病机
表现
相同 不同
相同
不同
风
风热表证为主
寒 表 证
风寒 袭表
邪袭肌表 肺气失宣
寒重热轻,身痛无汗 苔薄白脉浮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心阳虚证
含义
心阳虚衰,鼓动无力,虚寒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鼓动无力,心动异常,血行不畅-----心悸怔忡, 心胸憋闷或痛,面唇青紫,舌紫暗,脉结代 阳虚温煦失职-----畏寒肢冷,面色晄白,气短
自汗,舌紫暗,苔白滑,脉弱
证因分析
胸心 阳阳 痹虚 阻衰 温阳 煦虚 失生 职寒
气虚证进一步发展,或他脏病波及心阳
心悸怔忡,心胸闷痛,肩 背内臂疼痛,脉结代 心烦,失眠,多梦, 健忘,神昏,神乱 舌尖红,痛,痈,疮,疔 面色白\赤\青紫
起于心中 , 出行 后属心系 , 向下 穿过膈肌 , 络小 肠。 分支 : 从心系分 出 , 挟食道上 行 , 经颈、颜面 深部连目系。 直行者 : 从心系 分出 , 经过肺 , 再浅出腋下 ( 极 泉穴 ), 沿上肢 内侧后缘 , 经肘 过腕 ,进入掌后 锐骨端 , 自掌后 内侧直至小指桡 侧端 ( 少冲穴 ), 交于手太阳小肠 经。
证因分析
思虑劳神过度,热病后期,肝肾等脏阴亏虚,累及心阴
心阴亏少,心动失常
心悸怔忡 心烦失眠 多梦、脉细数
虚阴 热不 内制 生阳
虚热扰心,心神不宁
寐则阳气入阴 蒸腾营阴外泄 虚热上炎
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两颧发红,舌红少津
辨证要点:心悸失眠
+
阴虚证
相 同 病机 表现
不 病机 心血不足 神脉官窍失养 心阴不足 阴阳失调 虚热内生
同 表 现 自汗体乏 面色无华 舌质浅淡 脉细弱 畏寒肢冷 心胸憋闷 面唇青暗 脉结代 四肢厥逆 冷汗淋漓 气息微弱 脉微欲绝
心气 虚证
心 脏 机 能 衰 弱
心悸 气短 神疲
心阳 虚证
活动
加甚
心阳 暴脱
四、心 血 虚 证
含义 指心血亏虚,不能濡养心脏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心失所养,心动失常,心神不安----心 悸怔忡,失眠多梦 血虚脏腑组织失养----头晕健忘,面色 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无力
证因分析
脾虚生血亏乏,失血过多,久病失养,劳心耗血所致
心失所养,心动失常
心 血 不 足 血不养心,心神不安 血虚不荣头面 血少脉道失充
心悸怔忡
失眠多梦 头晕健忘,面色淡白 或萎黄,唇、舌色淡 脉细无力
辨证要点:心悸、失眠 + 血虚证
五、心 阴 虚 证
概念:指心阴亏损,虚热内扰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心失濡养,心神不宁----心悸心烦,失 眠多梦 阴虚阳亢----两颧潮红,潮热盗汗,舌红 少苔,脉细数
心火下移
伤津动血
辨证要点:神志及舌脉等出现火热炽盛之象
相 同 病机 表现 心 火 心烦 亢 盛 证 火热 失眠 心 上炎 舌红 阴 脉数 虚 证
不 病机
同
表 现 实热症状 面赤口渴,狂躁谵语 心火内炽 便秘溲赤,口舌生疮 实火上炎 舌尖红绛,脉实数有 力 虚热症状 心悸不安,颧红潮热 阴不制阳 五心烦热,低热盗汗 虚火内扰 舌红少津,脉细数无 力
第九章 脏腑辨证
含义:指以脏腑的相关理论为依据,辨别疾
病所属脏腑证候的辨证方法
运用脏腑 生理功能 及病变特 点等理论 临床资料 (症状及 体征) 疾病的脏 腑部位及 病性
综合分析
判断
辨证方法
基本方法
依脏腑生 理功能及病位
病 以脏腑间 相互关系 证
心病证候有虚实之分
虚----阴、阳、气、血亏虚 实----火扰、痰阻、寒凝、气滞、血瘀
辨 心 病 常 见 证 型
虚
心气虚证 心阳虚证 心阳暴脱证 心血虚证 心阴虚证
心火亢盛证 心脉痹阻证 痰蒙心神证 痰火扰神证 瘀阻脑络证
鉴 别
实
病案分析
一、心气虚证
含义
不
心气虚证是指由于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血行 畅。失于所养所表现的以心悸为主症的证候
临床表现
心气鼓动无力,心动异常-----心悸怔忡,胸闷
气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脉弱
证因分析
素体久虚,久病失养,年高脏气衰弱所致
鼓动无力,心动异常
心悸怔忡
宗气运转无力 气 虚
卫外不固
胸闷气短
自汗
行血无力,气血不充 血失充养,脉气不续
面色淡白,气短 神疲,舌淡脉虚
辨证要点:心悸胸闷 + 气虚症状
七、心脉痹阻证
含义
指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痹阻心脉反映
的证候
临床表现
心血不畅,心动失常----心悸怔忡,心胸憋 闷疼痛,痛引肩背内臂,时作时止 瘀阻---刺痛 痰阻---闷痛
寒凝---冷痛剧烈
气滞---胀痛
起于心中 , 出行 后属心系 , 向下 穿过膈肌 , 络小 肠。 分支 : 从心系分 出 , 挟食道上 行 , 经颈、颜面 深部连目系。 直行者 : 从心系 分出 , 经过肺 , 再浅出腋下 ( 极 泉穴 ), 沿上肢 内侧后缘 , 经肘 过腕 ,进入掌后 锐骨端 , 自掌后 内侧直至小指桡 侧端 ( 少冲穴 ), 交于手太阳小肠 经。
心 血 心悸 虚 证 血虚 失眠 心 津伤 阴 多梦 虚 证
同 表 现 头晕健忘 面色无华 唇舌浅淡 脉象细弱 五心烦热 潮热颧红 舌红少津 脉象细数
六、心火亢盛证
概念:指心火内炽表现的证候(实火) 火热扰心 心火上炎 心烦失眠,狂躁谵语 口舌生疮,赤烂疼痛,舌尖红绛 尿赤 涩 灼 痛 面赤口渴,溲黄便干 吐血衄血
辨清病性
辨传变规律
意义 辨明病变部位,与病性辨证结合,作出
完整的证候诊断。是中医辨证的重要内容,临 床辨证的基本方法,各科辨证的基础, 尤其 适用于内、妇、儿科疾病辨证。
内 容
脏病辨证(核心内容) 腑病辨证 脏腑兼病辨证
第一节
心的病变特点
心动及主血 脉功能异常 精神意识思 维活动异常 舌面变异
辨心病证候
心 阳 极 衰 阳 气 暴 脱
血行不畅,瘀阻心脉 机体失温,气不固津 阳 气 亡 脱 心阳衰,宗气泄 不能助肺行呼吸 脉道失充
心胸绞痛 口唇青紫 冷汗肢厥 面色苍白 呼吸微弱 神志模糊 甚则昏迷
,
脉微欲绝
心失温养,神散不收
辨证要点:心阳虚 + 突现亡阳症状
相同 病机 表现 病 机
不 心气不足 气 不能鼓血盈脉 虚 神脉失养 表 现 心阳不足 阳 不能温通胸阳 虚 行血乏力 表 现 阳 阴阳离绝 脱 心阳不能内敛 表 浮越外泄 现
鼓动无力,心动失常 胸阳不振,心脉不通 温煦失职 卫外失固 水气不化 鼓脉无力
心悸怔忡 胸闷气短,疼痛
畏寒肢冷,面色晄白 自汗 舌淡胖,苔白滑 脉弱或结或代
辨证要点:心悸怔忡﹑胸闷或痛 + 阳虚症状
三、心阳暴脱证
含义
指心阳衰极,阳气欲脱之危重证候
临床表现
心阳虚证基础上出现亡阳见症
证因分析
心阳虚发展,寒伤心阳,痰瘀阻脉,失血亡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