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原子核 章末质量检测

合集下载

量子论初步 原子核一章末检测

量子论初步 原子核一章末检测

量子论初步 原子核一章末检测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2009·宁波质检)氢原子从n =3的激发态向低能级状态跃迁可能放出的光子中,只有一种光子不能使金属A 产生光电效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使金属A 产生光电效应的光子一定是从n =3激发态直接跃迁到基态放出的B .不能使金属A 产生光电效应的光子一定是从n =3激发态直接跃迁到n =2激发态时放出的C .从n =4激发态跃迁到n =3激发态,所放出的光子一定不能使金属A 产生光电效应D .从n =4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所放出的光子一定不能使金属A 产生光电效应答案 BC2.某核反应方程为X He H H 423121+→+.已知H 21的质量为2.013 6 u ,H 31的质量为3.018 0 u ,42He 的质量为4.002 6 u ,X 的质量为1.008 7 u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 是质子,该反应释放能量B .X 是中子,该反应释放能量C .X 是质子,该反应吸收能量D .X 是中子,该反应吸收能量答案 B 3.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比如,有些含有铀、钍的花岗岩等岩石会释放出放射性惰性气体氡,而氡会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射出α、β、γ射线,这些射线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及呼吸道等方面的疾病,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原子核了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C.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在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D.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个答案 BC4.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同时放出γ光子,核反应方程是11H+10n →21H+γ,以下说法中错误..的 是( )A.反应后氘核的质量一定小于反应前质子和中子的总质量B.反应前后质量数不变,因而质量不变C.由核子组成原子核一定向外释放能量D.光子所具有的能量为Δmc2,Δm为反应中的质量亏损,c为光速答案 B5.在下列四个方程中,X1、X2、X3和X4各代表某种粒子235 92U+1n→14156Ba+9236Kr+3X130 15P→3014Si+X2238 92U→23490Th+X3234 90Th→23491Pa+X4以下判断中错误..的是( )A.X1是中子B.X2是质子C.X3是α粒子D.X4是电子答案 B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有半数发生变化所需的时间就是半衰期B.光导纤维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小,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发生全反射C.当放射性元素的原子外层电子具有较高能量时,将发生β衰变D.放射性的原子核发生衰变后产生的新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γ射线答案 D7.美国研究人员正在研制一种新型镍—铜长效电池,它是采用铜和半衰期长达10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镍63(6328Ni)这两种金属作为长寿命电池的材料.将镍63置于中央,四周包上铜皮,利用镍63发生β衰变时释放电子给铜片,用镍63和铜片作电池两极,为外接负载提供电能.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镍63的衰变方程是6328Ni→01-e+6329CuB.镍63的衰变方程是6328Ni→01-e+6229CuC.外接负载时镍63的电势比铜片高D.该电池内电流方向是从铜片到镍答案 ACD8.(2009·海口模拟)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研究光电效应现象.当用某一频率的光照射光电管的阴极K时,会发生光电效应现象,电流计中有电流通过.闭合开关S ,在阳极A 和阴极K 之间加上反向电压,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逐渐增大电压,直至电流计中电流恰好为零,此时电压表的电压值称为反向截止电压.现有频率为ν的绿光照射阴极,测量到反向截止电压为U ,设电子电荷量为e ,普朗克常量为h ,则( )A.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UB.阴极K 的逸出功W =h ν-eUC.如改用紫光照射,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一定增加D.如改用紫光照射,则阴极K 的逸出功一定发生变化答案 ABC二、计算论述题(共4小题,共52分,其中9、10小题各12分,11、12小题各14分)9.物理学家们普遍相信太阳发光是由于其内部不断发生从氢核到氦核的核聚变反应.根据这一理论,在太阳内部4个氢核(11H)转化成一个氦核(42He)和两个正电子(01e)并放出能量.已知质子质量m p =1.007 3 u,α粒子质量αm =4.001 5 u,电子的质量m e =0.000 5 u,1 u 的质量对应931.5 MeV 的能量.(1)写出该热核反应方程.(2)一次这样的热核反应过程中释放出多少兆电子伏的能量?(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答案 (1)411H →42He+201e (2)24.87 MeV10.已知氢原子基态的电子轨道半径r 1=0.53×10-10 m,基态的能级值为E 1=-13.6 eV.(1)求电子在n =1的轨道上运动形成的等效电流.(2)有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 =3的激发态,画出能级图,在图上用箭头标明这些氢原子能发出哪几条光谱线.(3)计算这几条光谱线中最长的波长.答案 (1)1.05×10-3 A (2)(3)6.58×10-7m11.2006年,我国自行设计并研制的“人造太阳”——托卡马克实验装置运行获得重大进展,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迈入可控热核反应领域先进国家行列.该反应所进行的聚变过程是21H+31H →42He+10n,反应原料氘(21H)富存于海水中,而氚(31H)是放射性元素,自然界中不存在,但可以通过中子轰击锂核(63Li)的人工核转变得到.则(1)请把下列用中子轰击锂核(63Li)产生一个氚核(31H)和一个新核的人工核转变方程填写完整.63Li+ → +31H.(2)在(1)中,每生产1 g 的氚同时有多少个63Li 核实现了核转变?(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取6.0× 1023 mol -1)(3)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发生核聚变时,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为5.6×10-13 J,求该核聚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答案 (1)10n 42He (2)2.0×1023个 (3)3.1×10-29 kg 12.1930年科学家发现钋放出的射线贯穿能力极强,它甚至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1932年,英国年轻物理学家查德威克用这种未知射线分别轰击氢原子和氮原子,结果打出一些氢核和氮核,测量出被打出的氢核和氮核的速度,并由此推算出这种粒子的质量.若未知射线均与静止的氢核和氮核正碰,测出被打出的氢核最大速度为v H =3.3×107 m/s,被打出的氮核的最大速度v N =4.5×106 m/s,假定正碰时无机械能损失,设未知射线中粒子质量为m ,初速为v ,质子的质量为m ′.(1)推导被打出的氢核和氮核的速度表达式;(2)根据上述数据,推算出未知射线中粒子的质量m 与质子的质量m ′之比.(已知氮核质量为氢核质量的14倍,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 (1)v H =v H 2m m m + v N =v N 2m m m + (2)m m '=1.05。

高中物理 第十九章 原子核 1 原子核的组成课后检测高中物理试题

高中物理 第十九章 原子核 1 原子核的组成课后检测高中物理试题

积盾市安家阳光实验学校1 原子核的组成记一记原子核的组成知识体系1个现象——天然放射现象2种粒子——质子、中子3种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辨一辨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还可再分.(√)2.α粒子是氦核,其速度可达光速的99%.(×)3.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很容易穿透黑纸,也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 4.γ射线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电离作用很强.(×)5.质子和中子都不带电,是原子核的组分,统称为核子.(×)6.原子核的电荷数于核内的质子数,也于这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想一想1.如图为三种射线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示意图.(1)α射线向左偏转,β射线向右偏转,γ射线不偏转说明了什么?(2)α射线的偏转半径大于β射线的偏转半径说明什么问题?提示:(1)说明α射线带正电,β射线带负电,γ射线不带电.(2)说明α射线比荷小于β射线的比荷.2.人们用α粒子轰击多种原子核,都打出了质子,说明了什么问题?绝大多数原子核的质量数都大于其质子数,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的质量数是其质子数加中子数.思考感悟:练一练1.[2019·一模]以下事实可作为“原子核可再分”的依据的是( )A.天然放射现象B.α粒子散射C.电子的发现 D.氢原子发光解析:贝可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也是有着复杂的结构的,揭示了原子核还可再分;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再分;氢原子发光是能级跃迁引起的,不能说明原子核可再分.故本题选A.答案: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不,但质量数相B.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原子核的质量数于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总和C.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核有相同的质量数,但中子数可以不同D.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的总电荷量于质子和电子的总电荷量之和解析: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不同,但质量数相同,A对;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原子核的质量数于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数总和,B错;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核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可以不同,C错;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的总电荷量于质子总电荷量之和,D错.答案:A3.(多选)天然放射性物质的射线包含三种成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α射线的本质是高速氦核流B.β射线是不带电的光子流C.三种射线中电离作用最强的是γ射线D.一张厚的黑纸可以挡住α射线,但挡不住β射线和γ射线解析:α射线的本质是高速氦核流,A正确.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B错误.三种射线中电离作用最强的是α射线.C错误,一张厚的黑纸可以挡住α射线,但挡不住β射线和γ射线,D正确.答案:AD要点一三种射线1.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现象是( )A.电离现象B.光电效现象C.天然放射现象 D.α粒子散射现象解析:电离现象和光电效现象都是核外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α粒子散射现象也是在原子核外进行的,没有涉及原子核内部的变化,只有天然放射现象是在原子核内部发生的.答案:C2.(多选)α、β、γ三种射线分别射入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中,图中表示的射线偏转情况正确的是( )解析:已知α粒子带正电,β粒子带负电,γ射线不带电,根据正、负电荷在磁场中运动受到的洛伦兹力的方向和正、负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可知A、B、C、D四幅图中,α、β粒子的偏转方向都是正确的,但偏转的程度需进一步判断.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半径r=mvBq,将其数据代入,则α粒子与β粒子的偏转半径的比值为rαrβ=mαmβ·vαvβ·qβqα=411 836×0.1c0.99c×12≈370.9由此可见,A正确,B错误.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电场,设初速度为v0,垂直电场线方向位移为x,沿电场线方向位移为y,则有x =v 0t ,y =12·qE mt 2消去t 可得y =qEx 22mv 20对某一确的x 值,α、β粒子沿电场线偏转距离的比值为y αy β=q αq β·m βm α·v 2βv 2α=21×11 8364×0.99c20.1c 2=137.5由此可见,C 错误,D 正确. 答案:AD3.(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 m X 与 nm -1Y 互为同位素 B.n m X 与n -1m Y 互为同位素 C.n m X 与n -2m -2Y 中子数相同D.23592U 核内有92个质子,235个中子解析:A 选项中,nm X 核与 nm -1Y 核的质子数不同,不能互为同位素.B 选项中n mX 核与n -1 m Y 核质子数都为m ,而质量数不同,所以互为同位素.C 选项中,nm X 核内中子数为n -m ,n -2m -2Y 核内中子数为(n -2)-(m -2)=n -m ,所子数相同.D 选项中23592U 核内有143个中子,而不是235个中子.答案:BC4.如图所示,x 为未知放射源,它向右方放出射线,p 为一张厚度为0.5 mm左右的薄铝箔,铝箔右侧是一真空区域,内有较强磁场,q 为荧光屏,h 是观察装置.时,若将磁场撤去,每分钟观察到荧光屏上的亮点数基本没有变化,再将铝箔移开,则每分钟观察到荧光屏上的亮点数明显增加,则可知放射源x 可能为( )A .α射线和β射线的混合放射源B .α射线和γ射线的混合放射源C .β射线和γ射线的混合放射源D .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的混合放射源解析:将强磁场撤去,每分钟观察到荧光屏上的亮点数基本没有变化,说明磁场对穿过p 的射线粒子没有影响,可知射到屏上的是不带电的γ射线;再将厚0.5 mm 左右的薄铝箔移开,则每分钟观察到荧光屏上的亮点数明显增加,说明除接收到γ射线外,又收到了原来被薄铝箔p 挡住的射线,而厚度为0.5 mm 左右的铝箔能挡住的只有α射线,所以此放射源是α射线和γ射线的混合放射源.故正确选项为B.答案:B5.[2019·模拟]α、β和γ射线穿透物质的能力是不同的,为把辐射强度减到一半所需铝板的厚度分别为0.000 5 cm 、0.05 cm 和8 cm ,而钢板降低辐射强度的能力比铝板强一些.工业部门可以使用射线来测厚度.如图所示,轧钢厂的热轧机上可以安装射线测厚仪,探测器探测到的射线强度与钢板的厚度有关,轧出的钢板越厚,透过的射线越弱.因此,将射线测厚仪接收到的信号输入计算机,就可以对钢板的厚度进行自动控制.如果钢板的厚度需要控制为5 cm,请推测测厚仪使用的射线是( )A.α射线 B.β射线C.γ射线 D.可见光解析:根据α、β、γ三种射线的特点可知,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α射线电离能力最强,穿透能力最弱,为了能够准确控制钢板的厚度,探测射线该用γ射线,选项C正确.答案:C要点二原子核的组成6.[2019·云南检测]如图为查德威克示意图,用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射的α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粒子流A,用粒子流A轰击石蜡时,会打出粒子流B,经研究知道( )A.A为中子流,B为质子流B.A为质子流,B为中子流C.A为γ射线,B为中子流D.A为中子流,B为γ射线解析:用粒子流A轰击石蜡时打出的是质子流,因为质子就是氢核,而石蜡中含有大量氢原子,轰击石蜡的粒子流该是中子流.A正确.答案:A7.放射性元素钴6027Co可以有效治疗癌症,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6 B.27C.33 D.60解析:中子数为60-27=33个,核外电子数于质子数于原子序数27,所子数33与核外电子数27之差于6,A正确.答案:A8.某种元素的原子核用A Z X表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的质子数为Z,中子数为AB.原子核的质子数为Z,中子数为A-ZC.原子核的质子数为A,中子数为ZD.原子核的质子数为A-Z,中子数为Z解析:根据原子核的符号的含义:A表示质量数,Z表示质子数,则中子数为A-Z,所以B正确.答案:B9.已知镭的原子序数是88,原子核的质量数是226.试问:(1)镭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是多少?(2)镭核的核电荷数和所带的电荷量分别是多少? (3)若镭原子呈中性,它核外有几个电子?(4)22888Ra 是镭的一种同位素,让22688Ra 和22888Ra 以相同的速度垂直射入磁感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它们运动的轨道半径之比是多少?解析:原子序数与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中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都是相的.原子核的质量数于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1)镭核中的质子数于原子序数,故质子数为88,中子数N 于原子核的质量数A 与质子数Z 之差,即N =A -Z =226-88=138.(2)镭核的核电荷数和所带的电荷量分别是Z =88,Q =Ze =88×1.6×10-19 C =1.408×10-17 C.(3)核外电子数于核电荷数,故核外电子数为88.(4)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故有qvB =m v 2r ,解得r =mv qB二者的速度相同,又由于同位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但质量数不同,故r 226r 228=226228=113114. 答案:(1)88 138 (2)88 1.408×10-17C(3)88 (4)113114基础达标1. [2019·检测]原子核中能放出α、β、γ射线,关于原子核的组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α粒子B .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β粒子C .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γ粒子D .原子核中,只有质子和中子解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所发出的三种射线是由于核内发生核反所致,并不是原子核内有这三种粒子,D 正确.答案:D2.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像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物理发展史实的是( )A .汤姆孙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发现了电子B .玻尔进行了α粒子散射并提出了著名的原子核式模型C .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金属铍发现了中子D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 解析: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卢瑟福进行了α粒子散射并提出了著名的原子核式模型;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金属铍发现了中子;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故D正确.答案:D3.[2019·二模]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α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B.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C.β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D.γ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解析:α射线是高速氦核流,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γ射线是光子流(高频电磁波),A错误,B正确;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β射线次之,γ射线最弱,C、D错误.答案:B4.(多选)关于质子和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C.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D.质子和中子都是卢瑟福通过发现的解析:中子是查德威克发现的.D项错误,A、B、C正确.答案:ABC5.[2019·模拟]某种元素具有多种同位素,能反映这些同位素的质量数A 与中子数N关系的是图( )解析:质量数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因此当中子数N增大时,质量数A 也会增大,选项A、D错误;又因为中子数N为零时,质子数不为零,所以质量数A不为零,选项B正确,C错误.答案:B6.[2019·模拟]如图所示,一天然放射性物质放射出的三种射线经过一个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共存的区域(方向如图所示),调整电场强度E和磁感强度B的大小,使得在MN上只有两个点受到射线照射,下面的哪种判断是正确的( )A.射到a点的是α射线B.射到b点的是β射线C.射到b点的是α射线或β射线D.射到b点的是γ射线解析:因为γ射线不带电,所以γ射线一射到a点;α、β两种射线在电磁场中受到电场力和洛伦兹力,若满足qvB=Eq,即v=EB,则α、β两种射线都能射到a点,故不合题意;若电场力大于洛伦兹力,则射到b点的是α射线;若洛伦兹力大于电场力,则射到b点的是β射线.故C正确,A、B、D错误.答案:C7.[2019·期末]在天然放射性物质附近放置一带电体,带电体所带的电荷很快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A.γ射线的贯穿作用B.α射线的电离作用C.β射线的贯穿作用 D.β射线的作用解析:α射线电离作用较强,能使空气分子电离,电离产生的电荷与带电体的电荷,使带电体所带的电荷很快消失.答案:B8.[2019·模拟]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三种射线,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α、β、γ三种射线中,α射线的电离作用最强,穿透能力也最强B.α、β、γ三种射线中,β射线的速度最快,可以达到0.9cC.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的D.人们利用γ射线照射种子,可以使种子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培育出的优良品种解析:α、β、γ三种射线中,α射线的电离作用最强,穿透能力最弱,故A错误;α、β、γ三种射线中,α射线射出速度约0.1c,β射线射出速度接近c,γ射线射出速度为c,所以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速度最快,故B错误;β射线是由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放出的电子,选项C错误;人们利用γ射线照射种子,可以使种子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培育出的优良品种,故D正确.答案:D能力达标9.(多选)226 88Ra是228 88Ra的一种同位素,对于这两种镭的原子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质量数B.它们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和不同的原子序数C.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和不同的中子数D.它们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和不同的化学性质解析:原子核的原子序数与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都是相的,原子核的质量数(核子数)于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由此可知这两种镭是同位素,核内的质子数均为88,核子数分别为228和226,中子数分别为140和138,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核外电子数决,由于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故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故正确答案为A、C.答案:AC10.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A处能观察到大量的闪光点,B处能看到较多的闪光点,C处观察不到闪光点B.乙图中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能吸收能量为10.4 eV的光子而发生跃迁C.丙图中用弧光灯照射原来就带电的锌板时,发现验电器的张角变大,则锌板原来带负电D.丁图中1为α射线,它的电离作用很强,可消除静电解析:甲图中A处能观察到大量的闪光点,B处能看到较多的闪光点,C处也可以观察到很少的闪光点,故A错误;乙图中,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光子能量发生跃迁,吸收的光子能量需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基态氢原子跃迁到n=2能级,需要吸收的能量最小,吸收的能量为-3.4 eV-(-13.6 eV)=10.2 eV,即吸收能量为10.2 eV的光子,可以从基态跃迁到n=2能级,能量为10.4 eV的光子不能被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故B错误;丙图中用弧光灯照射锌板,锌板上的电子逸出,锌板带上正电,发现验电器的张角变大,说明锌板原来就带正电,故C错误;丁图中,根据左手则可知,1带正电,为α射线,α射线的电离作用很强,可消除静电,故D正确.答案:D11.[卷Ⅱ](多选)在人类对微观进行探索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密立根通过油滴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B.贝可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元素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E.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解析:密立根通过油滴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选项A正确;原子中存在原子核是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发现的,选项B、D错误;居里夫妇发现的钋和镭是从沥青铀分离出来的,选项C正确;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发现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其比荷,选项E 正确.答案:ACE12.[2019·检测]若让氢的三种同位素先以相同的速度进入相同的匀强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再以相同的动量进入相同的匀强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受到的向心力和轨道半径大小顺序如何?解析:当同位素以相同速度进入相同的匀强磁场,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得qvB=mv2R,则R=mvqB,B、q一,当v相同时,R∝m,则R氕<R氘<R氚,由于动量p=mv,当动量相同时,则R氕=R氘=R氚.由F n=qvB知速度相同时向心力大小相同,即F 氕=F 氘=F 氚,又因为F =qvB =qpB m ,q 、p 、B 一,F ∝1m,故F 氕>F 氘>F 氚.答案:以相同速度进入磁场时,F 氕=F 氘=F 氚,R 氕<R 氘<R 氚以相同动量进入磁场时,F 氕>F 氘>F 氚,R 氕=R 氘=R 氚13.[2019·质检]质谱仪是一种测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它的构造原理如图所示,离子源S 产生的各种不同正离子束(速度可看成为零),经加速电场加速后垂直进入有界匀强磁场,到达记录它的照相底片P 上,设离子在P 上的位置到入口处S 1的距离为x .(1)设离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加速电压为U ,磁感强度大小为B ,求x 的大小;(2)氢的三种同位素11H 、21H 、31H 从离子源S 出发,到达照相底片的位置距入口处S 1的距离之比x H :x D :x T 为多少?解析:(1)离子在电场中加速时,由动能理得 qU =12mv 2进入磁场后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qvB =mv 2r,又x =2r由以上三式得x =2B 2mUq(2)氢的三种同位素的质量数分别为1、2、3,由(1)结果知x H :x D :x T =m H :m D :m T =1:2:3答案:(1)2B 2mUq(2)1:2:3。

高中物理必修三章末检测卷及答案解析(一)

高中物理必修三章末检测卷及答案解析(一)

高中物理必修三章末检测卷及答案解析(一)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 .(2020·雅安市期末)下列是某同学对电场中的概念、公式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 .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q,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和试探电荷的电荷量成反比B .根据电容的定义式C=QU,电容器的电容与所带电荷量成正比,与两极板间的电压成反比C .根据真空中点电荷电场强度公式E=kQr2,电场中某点电场强度和场源电荷的电荷量成正比D .根据公式U AB=W ABq,带电荷量为1 C的正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克服静电力做功为1 J,则A、B两点的电势差为1 V答案 C解析电场强度是电场本身具有的性质,与试探电荷无关,故A错误.电容是电容器本身具有的性质,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的能力,与两极板间电压和电荷量无关,故B错误.由真空中点电荷场强公式可以得出,点电荷产生电场的场强大小与场源电荷电荷量成正比,故C正确.克服静电力做功,说明此过程静电力做负功,即:W AB=-1 J,根据U AB=W ABq,可得:U AB=-1 V,故D错误.2 .(2020·湖南正源中学高二期末)根据大量科学测试可知,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电容器.通常大地带有50万库仑左右的负电荷,而地球上空存在一个带正电的电离层,这两者之间便形成一个已充电的电容器,它们之间的电压为300 kV左右.地球的电容约为()A .0.17 F B.1.7 FC .17 F D.170 F答案 B解析根据题意可得Q=5×105 C,U=3×105 V,根据C=QU,可得C=5×105 C3×105 V≈1.7F,B正确.3.(2020·溧阳市光华中学高一月考)某带电粒子仅在静电力作用下由A点运动到B 点.如图1所示,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粒子运动轨迹,由此可以判定()图1A .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大于它在B点的加速度B .粒子在A点的动能小于它在B点的动能C .电场中A点的电势低于B点的电势D .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它在B点的电势能答案 D解析电场线的疏密表示场强大小,由题图知粒子在A点的场强小于在B点的场强,在A点所受的静电力小,故在A点的加速度小于在B点的加速度,故A错误;由题图知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向下弯曲,则带电粒子所受的静电力沿电场线切线向下,则知静电力对粒子做负功,动能减小,则粒子在A点的动能大于它在B点的动能,故B错误;因粒子由A到B时,静电力做负功,故电势能增大,则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它在B点的电势能,故D正确;粒子所受静电力方向与电场强度相反,则粒子带负电,而电势能E p=qφ,因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它在B点的电势能,有(-qφA)<(-qφB),可得φA>φB,故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故C错误.4.(2020·浙江温岭中学高一期中)图2为某个孤立点电荷的两条电场线,a、b、c 是电场线上的三个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 .该点电荷可能带负电B .a点的电势一定比c点的电势高C .电子在a点时的电势能比在b点时大D .将正的试探电荷从c点移到b点,静电力做负功答案 B解析越靠近点电荷的位置电场线越密集,则点电荷位于左侧,根据电场线的方向可判断该点电荷带正电,选项A错误;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则a点的电势一定比b、c点的电势高,选项B正确;a点的电势比b点的电势高,电子带负电,根据E p=qφ可知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选项C错误;点电荷在左侧,带正电,则将正的试探电荷从c点移到b点,静电力做正功,选项D错误.5.(2021·湖南高二期中)如图3所示,空间存在足够大的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绝缘的曲面轨道处于匀强电场中,曲面上有一带电金属块在力F的作用下沿曲面向上移动 .已知金属块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力F做功40 J,金属块克服静电力做功10 J,金属块克服摩擦力做功20 J,重力势能改变了30 J,则()图3A .电场方向水平向左B .电场方向水平向右C .在此过程中金属块电势能减少20 JD .在此过程中金属块机械能增加10 J答案 D解析因为不知道带电金属块的电性,所以无法判断电场方向,故A、B错误;克服静电力做功为10 J,则电势能增加10 J,故C错误;机械能的改变量等于除重力以外的其他力所做的总功,故应为ΔE=40 J-10 J-20 J=10 J,故D正确.6.如图4所示,三条平行等间距的虚线表示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电势值分别为10 V、20 V、30 V,实线是一带电粒子(仅在静电力作用下)在该区域内的运动轨迹,a、b、c是轨迹上的三个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4A .粒子在三点的电势能大小关系为E p c<E p a<E p bB .粒子在三点所受的静电力不相等C .粒子必先过a,再到b,然后到cD .粒子在三点所具有的动能大小关系为E k c<E k a<E k b答案 A解析因表示电场中三个等势面的三条虚线是平行且等间距的,由此可判断该区域电场是匀强电场,所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各点受到的静电力相等,B错误.由题图可知,电场的方向是向上的,而粒子受力一定是向下的,故粒子带负电,而带负电的粒子无论是依次沿a、b、c运动,还是依次沿c、b、a运动,都会得到如题图所示的轨迹,C错误.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只有静电力做功,故电势能与动能之和应是恒定不变的,由题图可知,带负电的粒子在b点时的电势能最大,在c点时的电势能最小,则可判断在c点的动能最大,在b点的动能最小,A正确,D错误.7 .如图5所示,匀强电场中三点A、B、C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C=∠CAB =30°,BC=2 3 m,已知电场线平行于△ABC所在的平面,一个电荷量为q=-2×10-6 C的点电荷由A移到B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加了1.2×10-5 J,由B移到C的过程中静电力做功6×10-6 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5A .B、C两点的电势差U BC=3 VB .A点的电势低于B点的电势C .负电荷由C点移到A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加D .该电场的场强大小为1 V/m答案 D解析 由B 移到C 的过程中静电力做功6×10-6 J ,根据W =Uq 得B 、C 两点的电势差为U BC =W BC q =-3 V ,故A 错误;点电荷由A 移到B 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加1.2×10-5 J ,点电荷由A 移到B 的过程中,静电力做功-1.2×10-5 J ,A 、B 两点的电势差U AB =W AB q =6 V ,所以A 点的电势高于B 点的电势,B 错误;U CA =-U BC-U AB =-3 V ,根据W =Uq 得,负电荷由C 移到A 的过程中,静电力做正功,所以电势能减小,C 错误;U BC =-3 V ,U CA =-3 V ,U AB =6 V ,在AB 连线取中点D ,所以U AD =3 V ,U CA =-3 V ,U AC =3 V ,C 、D 电势相等,所以CD 连线为等势线,而三角形ABC 为等腰三角形,所以电场强度方向沿着AB 方向,由A 指向B .因为BC =2 3 m ,由几何关系得AD =3 m ,由U AD =E ·AD 得,该电场的场强大小为1 V/m ,D 正确 .8 .(2020·浙江7月选考)如图6所示,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 >0的粒子以速度v 0从MN 连线上的P 点水平向右射入大小为E 、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 .已知MN 与水平方向成45°角,粒子的重力可以忽略,则粒子到达MN 连线上的某点时( )图6A .所用时间为mv 0qEB .速度大小为3v 0C .与P 点的距离为22mv 02qED .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答案 C解析粒子在电场中只受静电力,F=qE,方向向下,如图所示.粒子的运动为类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有x=v0t竖直方向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y=12at2=12·qEm t2yx=tan 45°联立解得t=2mv0 qE,故A错误.v y=at=qEm·2mv0qE=2v0,则速度大小v=v02+v y2=5v0,tan θ=v0v y=12,则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不为30°,故B、D错误;x=v0t=2mv02qE,与P点的距离s=xcos 45°=22mv02qE,故C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9 .(2021·林州一中高二月考)x轴位于某电场中,x轴正方向上各点电势随x坐标变化的关系如图7所示,0~x2段为曲线,x2~x4段为直线.一带负电粒子只在静电力作用下沿x轴正方向由O点运动至x4位置,则()图7A .x1处电场强度最大B .x2~x4段是匀强电场C .粒子在0~x2段做匀变速运动,x2~x4段做匀速直线运动D .x1处粒子电势能最小,x2~x4段粒子的动能随x均匀减小答案BD解析在φ-x图像中,斜率表示电场强度,故x1处电场强度最小,为零,A错误;x2~x4段斜率不变,场强不变,故是匀强电场,B正确;粒子在0~x2段电场强度变化,受到的静电力变化,故粒子在0~x2段做变速运动,x2~x4段场强不变,受到的静电力不变,故在x2~x4段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错误;x1处电势最高,粒子带负电,故粒子的电势能最小,x2~x4段粒子受到的静电力恒定,静电力做功W=qEx随x均匀变化,故动能随x均匀减小,D正确.10.如图8所示,在两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中,MN为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a、b、c三点所在直线平行于两电荷的连线,且a点和c点关于MN对称、b点位于MN上,d点位于两电荷的连线上.以下判断正确的是()图8A .b点电场强度大于d点电场强度B .b点电场强度小于d点电场强度C .a、b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b、c两点间的电势差D .试探电荷+q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在c点的电势能答案BC解析如图所示,两电荷连线的中点位置用O表示,在中垂线MN上,O点电场强度最大,在两电荷之间连线上,O点电场强度最小,即E b<E O,E O<E d,故E b<E d,A错,B对;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中,电场线、等势线均具有对称性,a、c两点关于MN对称,U ab=U bc,C对;试探电荷+q从a移到c,远离正电荷,靠近负电荷,静电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D错.11.(2020·重庆文理学院附中期中)如图9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与直流电源连接,下极板接地.一带电质点恰好静止于电容器中的P点.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下极板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图9A .电容器的电容将增大,极板所带电荷量将增大B .带电质点将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C .P点的电势将降低D .若将带电质点固定,则其电势能不变答案ABC解析下极板向上移动时,板间距减小,根据C=εr S4πkd可知,电容增大,因U不变,由Q=UC可知,极板所带电荷量将增大,A正确;开始时静电力与重力平衡,质点所受合力为零,下极板上移时,电场强度增大,质点所受静电力增大,将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B正确;场强E增大,而P点与上极板间的距离不变,由公式U=Ed分析可知,上极板与P点间电势差将增大,则P点的电势将降低,C正确;静电力向上,故质点一定带负电,P点的电势降低,则带电质点的电势能将增大,D错误.12.如图10所示,在竖直放置、间距为d的平行板电容器中,存在电场强度为E 的匀强电场,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从两极板正中间处静止释放,重力加速度为g,则点电荷运动到负极板的过程()图10A .加速度大小为a=qEm+gB .所需的时间为t=dm EqC .下降的高度为y=d 2D .静电力所做的功为W=Eqd 2答案BD解析对点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点电荷所受的合外力大小为F=Eq2+mg2,所以点电荷的加速度大小为a =Eq2+mg2m,故A错误;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点电荷在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大小为a 1=Eqm ,由运动学公式d 2=a 1t 22,所以t =dmEq ,故B 正确;点电荷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下降的高度y =12gt 2=mgd 2Eq ,故C 错误;静电力做的功W =Eqd2,故D 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13 .(10分)(2019·北京卷)电容器作为储能器件,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对给定电容值为C 的电容器充电,无论采用何种充电方式,其两极间的电势差u 随电荷量q 的变化图像都相同 .(1)请在图11甲中画出上述u -q 图像 .类比直线运动中由v -t 图像求位移的方法,求两极间电压为U 时电容器所储存的电能E p .(2)在如图乙所示的充电电路中,R 表示电阻,E 表示电源(忽略内阻) .通过改变电路中元件的参数对同一电容器进行两次充电,对应的q -t 曲线如图丙中①②所示 .a .①②两条曲线不同是________(选填“E ”或“R ”)的改变造成的;b .电容器有时需要快速充电,有时需要均匀充电 .依据a 中的结论,说明实现这两种充电方式的途径 .图11(3)设想使用理想的“恒流源”替换(2)中电源对电容器充电,可实现电容器电荷量随时间均匀增加.请思考使用“恒流源”和(2)中电源对电容器的充电过程,填写下表(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恒流源”(2)中电源电源两端电压通过电源的电流答案(1)(2分)12(2分)2CU(2)a.R b .减小电阻R,可以实现对电容器更快速充电;增大电阻R,可以实现更均匀充电(2分)(3)(4分)“恒流源”(2)中电源电源两端电压增大不变通过电源的电流不变减小解析(2)a.由题图知,电容器充完电后,①②两次带电荷量相等,由Q=CE知,两次电源电压相等,故①②两条曲线不同不是E的改变造成的,只能是R的改变造成的.b .刚开始充电瞬间,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零,电路的瞬时电流为I=ER,故减小电阻R,刚开始充电瞬间电流I大,曲线上该点切线斜率大,即为曲线①.短时间内该曲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更大(电荷量更多),故可以实现对电容器快速充电;增大电阻R,刚开始充电瞬间电流I小,即为曲线②,该曲线接近线性,可以实现均匀充电.(3)接(2)中电源时,电源两端电压不变.通过电源的电流I=E-UR,随着电容器两端电压不断变大,通过电源的电流减小;“恒流源”是指电源输出的电流恒定不变.接“恒流源”时,随着电容器两端电压的增大,“恒流源”两端电压增大.14 .(9分)(2020·湖南安乡一中高二期末)在如图12所示的匀强电场中,有A、B两点,且A、B两点间的距离为x=0.20 m,已知AB连线与电场线夹角为θ=60°,今把一电荷量q=-2×10-8C的试探电荷放入该匀强电场中,其受到的静电力的大小为F =4.0×10-4 N,方向水平向左 .求:图12(1)电场强度E 的大小和方向;(2)若把该试探电荷从A 点移到B 点,电势能变化了多少; (3)若A 点为零电势点,B 点电势为多少 .答案 (1)2×104 V/m ,方向水平向右 (2)增加了4×10-5 J (3)-2×103 V 解析 (1)E =F |q |=4.0×10-42×10-8 V/m =2×104 V/m(2分) 因为试探电荷带负电,受到水平向左的静电力作用,所以电场方向水平向右 .(1分)(2)试探电荷从A 点移到B 点静电力做的功为 W =Fx cos (π-θ)(1分) 解得W =-4×10-5 J(1分)根据功能关系可知ΔE p =-W =4×10-5 J即电荷从A 点移到B 点电势能增加了4×10-5 J .(1分) (3)若A 点为零电势点,由U AB =Wq , 得U AB =2×103 V(1分) 且U AB =φA -φB =0-φB (1分) 解得φB =-U AB =-2×103 V .(1分)15 .(10分)在真空中存在着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场强为E ,如图13所示,一根绝缘细线长为L ,一端固定在图中的O 点,另一端固定有一个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可视为点电荷的小球,O 点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 ,将小球拉至与O 点等高的位置A 处从静止释放 .重力加速度为g ,求:图13(1)小球运动到O点正下方B点时的速度大小;(2)此刻细线对B点处的小球的拉力大小;(3)若小球通过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求小球落地点与O点的水平位移x.答案(1)2mg+qE Lm(2)3(mg+qE) (3)2H-L L解析(1)小球从A到B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L+qEL=12mv2-0(2分)小球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2mg+qE Lm(1分)(2)在B点,对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T-mg-qE=m v2L(2分)解得F T=3(mg+qE) .(1分)(3)对小球在细线断开后的类平抛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有qE+mg=ma(1分)竖直方向:H-L=12at2(1分)水平方向:x=vt(1分)联立解得x=2H-L L.(1分)16.(11分)如图14所示,平行板电容器A、B间的电压为U保持不变,两板间的距离为d,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由两板中央O点以水平速度v0射入,落在C 处,BC =l .若将B 板向下移动d2,此粒子仍从O 点水平射入,初速度v 0不变,则粒子将落在B 板上的C ′点,求BC ′的长度 .(粒子的重力忽略不计)图14答案3l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带电粒子由O 点到C 点, 有q Ud =ma ,(1分) 所以a =qUdm (1分)带电粒子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l =v 0t ,(1分) 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12d =12at 2=12·qU dm t 2.(2分)带电粒子由O 点到C ′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q U32d=ma ′,(1分) 所以a ′=2qU3dm .(1分)设BC ′的长度为l ′,则l ′=v 0t ′(1分) 12d +12d =12a ′t ′2=12·2qU 3dm ·t ′2.(2分) 联立解得BC ′的长度l ′=3l .(1分)17 .(12分)如图15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放置着绝缘轨道ABC,AB部分是半径R=0.40 m的光滑半圆形轨道,BC部分是粗糙的水平轨道,BC轨道所在的竖直平面内分布着E=1.0×103 V/m的水平向右的有界匀强电场,AB为电场的左侧竖直边界 .现将一质量为m=0.04 kg、电荷量为q=-1×10-4 C的滑块(视为质点)从BC上的某点由静止释放,滑块通过A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恰好为零.已知滑块与B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05,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2.求:图15(1)滑块通过A点时速度v A的大小;(2)滑块在BC轨道上的释放点到B点的距离s;(3)滑块离开A点后在空中运动速度v的最小值.答案(1)2 m/s(2)5 m(3)1.94 m/s解析(1)因为滑块通过A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恰好为零,所以有mg=mv A2R,解得v A=2 m/s.(2分)(2)根据动能定理可得:|q|Es-μmgs-mg·2R=12mv A2,(2分)解得s=5 m .(1分)(3)滑块离开A点后在水平方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有:v x=v A-|q|Em t=2-2.5t(2分)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有v y=gt=10t,(2分)v=v x2+v y2=106.25t2-10t+4(2分)故v min=81717 m/s≈1.94 m/s.(1分)。

2021高中物理 第三章 原子核 章末检测卷(教科版选修3-5)

2021高中物理 第三章 原子核 章末检测卷(教科版选修3-5)

章末检测卷(三)(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22·新课标Ⅱ·35(1)改编)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究的过程中,科学试验起到了格外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________.A.密立根通过油滴试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B.贝克勒尔通过对自然放射现象的争辩,发觉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别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试验证明白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E.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试验,发觉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答案ACE解析密立根通过油滴试验,验证了物体所带的电荷量都是某一值的整数倍,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选项A 正确.贝克勒尔通过对自然放射现象的争辩,明确了原子核具有简洁结构,选项B错误.居里夫妇通过对含铀物质的争辩发觉了钋(Po)和镭(Ra),选项C正确.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试验证明白原子的核式结构,选项D错误.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试验,说明白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并测出了粒子的比荷,选项E正确.2.(2022·新课标Ⅰ·35(1))关于自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全部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D.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力气最强E.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答案BCD解析自然界中绝大部分元素没有放射现象,选项A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只与原子核结构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选项B、C正确;α、β和γ三种射线电离力气依次减弱,穿透力气依次增加,选项D正确;原子核发生衰变时,不能同时发生α和β衰变,γ射线伴随这两种衰变产生,故选项E错误.3.能源是社会进展的基础,进展核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下列释放核能的反应方程,表述正确的有() A.31H+21H→42He+10n是核聚变反应B.31H+21H→42He+10n是β衰变C.235 92U+10n→144 56Ba+8936Kr+310n是核裂变反应D.235 92U+10n→140 54Xe+9438Sr+210n是α衰变答案AC解析β衰变时释放出电子(0-1e),α衰变时释放出氦原子核(42He),可知选项B、D错误;选项A中一个氚核和一个氘核结合成一个氦核并释放出一个中子是典型的核聚变反应;选项C中一个U235原子核吸取一个中子,生成一个Ba原子核和一个Kr原子核并释放出三个中子是典型的核裂变反应.4.原子核A Z X与氘核21H反应生成一个α粒子和一个质子.由此可知()A.A=2,Z=1 B.A=2,Z=2C.A=3,Z=3 D.A=3,Z=2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核反应方程.由题意可知核反应方程为A Z X+21H→42He+11H,反应过程中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由此可推断A=3,Z=2,选项D正确.5.科学家发觉在月球上含有丰富的32He(氦3).它是一种高效、清洁、平安的核聚变燃料,其参与的一种核聚变反应的方程式为32He+32He―→211H+42He.关于32He聚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聚变反应不会释放能量B.聚变反应产生了新的原子核C.聚变反应没有质量亏损D.目前核电站都接受32He聚变反应发电答案 B解析该聚变反应释放了能量,是由于发生了质量亏损,A、C错;该聚变反应产生了新原子核11H,B对;目前核电站都是用重核裂变发电而不是用轻核聚变,D错.6.原子核聚变可望给人类将来供应丰富的洁净能源.当氘等离子体被加热到适当高温时,氘核参与的几种聚变反应可能发生,放出热量.这几种反应的总效果可以表示为621H―→k42He+d11H+210n+43.15 MeV由平衡条件可知()A.k=1,d=4 B.k=2,d=2C.k=1,d=6 D.k=2,d=3答案 B解析依据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得。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章末质量评估卷(一)(含解析)-人教版高一全册物理试题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章末质量评估卷(一)(含解析)-人教版高一全册物理试题

章末质量评估卷(一)(时间:90分钟总分为: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一小题3分,共45分.1~8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9~15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1.如下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 )A.位移、时间、速度B.速度、速率、加速度C.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D.路程、时间、位移解析:选C 位移、速度是矢量,但时间是标量,故A错误;速度、加速度是矢量,但速率是标量,故B错误;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都是矢量,故C正确;路程、时间是标量,位移是矢量,故D错误.2.观察题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小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小车的运动情况无法确定B.小车一定向左运动C.小车一定向右运动D.小车一定静止解析:选A 观察题图中的烟可知风是向左的.观察小旗可知小车可能静止;可能向左运动,只要小车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即可;也可能向右运动,应当选项A正确.3.2018年11月2日,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某某出发,正式开启为期162天的科考征程,预计2019年4月中旬返回某某港.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 A.在研究科学考察船从某某出发到南极大陆的行进路线问题上,科学考察船可以看成质点B.以祖国大陆为参考系,我国在南极建立的昆仑站是在不断的运动C.要对南极大陆的冰川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空间物理学等领域进展科学研究,可以建立平面坐标系D.题述中的“2018年11月2日〞和“162天〞都表示时间解析:选A 科学考察船相比从某某出发到南极大陆的行进路线要小的多,可以看成质点,A正确;祖国大陆和昆仑站相对于地球都是静止的,所以以祖国大陆为参考系,昆仑站是静止的,B错误;由于要研究空间结构,需要建立三维坐标系,C错误;“2018年11月2日〞表示时刻,“162天〞表示时间,D错误.4.为了使公路交通安全、有序,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下列图,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 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杭州还有100 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A.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位移B.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路程C.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位移D.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路程解析:选D 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瞬时速度,所以80 km/h是指瞬时速度;到杭州还有100 km,100 km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路程.故D正确,A、B、C错误.5.如下图是用曝光时间一样的照相机拍摄编号为①、②、③、④的四颗石子下落时的径迹,在曝光时间内石子平均速度最小的径迹图是( )解析:选D 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相机曝光时间一样,故石子通过的径迹越短,说明其平均速度越小,比拟发现D正确.6.一名短跑运动员在100 m竞赛中,测得他5 s末的速度为10.4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 m/s,如此运动员在100 m竞赛中的平均速度为( )A.10.4 m/s B.10.3 m/sC.10.2 m/s D.10 m/s解析:选D v=xt=10010m/s=10 m/s.7.雨滴从高空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变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C.位移越来越小D.速度变化率越来越大解析:选B 雨滴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减小,雨滴下落的速度增加的越来越慢,加速度为零时,雨滴的速度最大,A 错,B 对;雨滴一直下落,位移逐渐增大,C 错;加速度即为速度变化率,加速度减小,故速度变化率减小,D 错.8.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沿正方向运动,a 甲=4 m/s 2,a 乙=-4 m/s 2,那么对甲、乙两物体判断正确的答案是( )A .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B .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减速直线运动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变化快D .甲、乙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解析:选B 加速度的正、负表示方向,绝对值表示大小,甲、乙加速度大小相等,选项A 错误;甲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所以做加速运动,乙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所以做减速运动,选项B 正确;加速度大小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甲、乙速度变化一样快,选项C 错误;由Δv =a ·Δt 可知相等时间内,甲、乙速度变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D 错误.9.速度达到350 km/h 的郑州到西安的高速客运专线开始运营,方便了人们出行.郑州到西安线路全长505 km ,列车总长200 m ,动车组运行时间约2 h .根据上述信息可知( )A .由于动车组列车总长200 m ,动车组列车在郑州到西安正常运行时不能视为质点B .动车组列车在郑州到西安正常运行时的平均速率约为250 km/hC .动车组列车在郑州到西安正常运行时的平均速度约为350 km/hD .由题目信息不能求出动车组列车在郑州到西安正常运行时的平均速度解析:选BD 郑州到西安线路全长505 km ,而动车组列车总长200 m ,列车的长度相对两地之间的距离可以忽略,故能看成质点,A 错误;动车组列车在郑州到西安正常运行时的平均速率约为v =505 km 2 h≈250 km/h,B 正确;因为不知道郑州到西安的位移,所以不能确定平均速度,C 错误,D 正确.10.如下列图是汽车中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7 s 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假设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有关上述过程,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 .由图直接读出的是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B .乙图速度计直接读出的是汽车7 s 时的瞬时速度C .汽车运动的平均加速度约为1.6 m/s 2D .汽车运动的平均加速度约为5.7 m/s 2解析:选BC 速度计上的速度表示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率,是瞬时速度,A 错误,B 正确;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 =Δv Δt ≈117m/s 2≈1.6 m/s 2,C 正确,D 错误. 11.如图甲所示,火箭发射时,速度能在10 s 内由0增加到100 m/s ;如图乙所示,汽车以108 km/h 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 s 内停下来.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 .10 s 内火箭的速度改变量为10 m/sB .2.5 s 内汽车的速度改变量为-30 m/sC .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快D .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小解析:选BD 由题设条件可求出10 s 内火箭速度改变量为100 m/s ,汽车在2.5 s 内的速度改变量为0-108 km/h =-30 m/s ,A 错误,B 正确;由a =Δv Δt可得,a 火箭=10 m/s 2,a 汽车=-12 m/s 2,故a 汽车>a 火箭,C 错误,D 正确.12.一辆农用“小四轮〞漏油,假设每隔1 s 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一位同学根据漏在路面上的油滴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车的运动方向不变).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小时,车一定在做减速直线运动B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大时,车一定在做加速直线运动C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大时,加速度一定在增大D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解析:选ABD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小时,由于相邻两个油滴的时间间隔相等,说明速度变小,车一定在做减速直线运动,故A 正确;同理,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大时,说明速度变大,加速度可能增大,可能减小,可能不变,但是车一定在做加速直线运动,故B 、D 正确,C 错误.13.甲、乙两位同学屡次进展百米赛跑(如下列图),每次甲都比乙提前10 m 到达终点,现让甲远离(后退)起跑点10 m ,乙仍在起跑点起跑,如此关于甲、乙两同学的平均速度之比和谁先到达终点,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 .v 甲∶v 乙=11∶10B .v 甲∶v 乙=10∶9C .甲先到达终点D .两人同时到达终点解析:选BC 屡次百米赛跑中甲都比乙提前10 m 到达终点,即甲跑完100 m 与乙跑完90 m 所用时间一样,如此有100 m v 甲=90 m v 乙,得v 甲=109v 乙.让甲远离起跑点10 m ,而乙仍在起跑点,如此甲跑110 m 到达终点的时间t 甲′=110 m v 甲=99 m v 乙,而乙跑到终点的时间t 乙′=100 m v 乙>t 甲′,所以甲先跑到终点.应当选BC . 14.一身高为H 的田径运动员正在参加百米国际比赛,在终点处,有一站在跑道终点旁的摄影记者用照相机给他拍摄冲线过程,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机的光圈(控制进光量的多少)是16,快门(曝光时间)160s ,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运动员的高度为h ,胸前号码布上模糊局部宽度是Δl .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运动员的( )A .百米成绩B .冲线速度C .百米内的平均速度D .冲线时160s 内的位移 解析:选BD 由于无法知道运动员跑100 m 经历的时间,故无法确定其百米内平均速度和百米成绩,选项A 、C 错误;由题意可求出冲线时160 s 内运动员跑过的距离Δx =H hΔl ,进一步求得160 s 内的平均速度v =Δx 160s ,由于时间极短,可把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近似看成是冲线时的瞬时速度,选项B 、D 正确.15.2018年8月4日下午,中国海军第29批护航编队徐州舰在亚丁湾东部某海域,依托第1 157批被护航的“康耀〞号商船开展特战队员索降、小艇摆渡攀爬、心理疏导等针对性训练,检验和提升了该舰反海盗能力.假设其中一艘海盗快艇在海面上运动的v -t图象如下列图.如此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 .海盗快艇在0~66 s 内从静止出发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B .海盗快艇在96 s 末开始调头逃离C .海盗快艇在66 s 末离商船最近D .海盗快艇在96~116 s 内的加速度为a =-0.75 m/s 2解析:选BD 在0~66 s 内,v -t 图象的斜率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小,故海盗快艇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A 错误;海盗快艇在96 s 末,速度由正变负,即改变运动的方向,开始掉头逃跑,此时海盗快艇离商船最近,B 正确,C 错误;根据a =Δv Δt 可得,a =Δv Δt=-15-0116-96m/s 2=-0.75 m/s 2,D 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55分)16.(6分)用接在50 Hz 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的运动情况.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下列图,从比拟清晰的点起,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量得0与1两点间距离x 1=30 mm,2与3两点间的距离x 2=48 mm ,如此小车在0、1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为v 1=______m/s ,在2、3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 2=________m/s.据此可判定小车做__________.解析:由公式v =Δx Δt ,得v 1=x 1Δt =0.030.10 m/s =0.3 m/s ,v 2=x 2Δt =0.0480.10m/s =0.48 m/s ,从计算结果看,小车运动的速度在增加,所以可以判断小车做加速运动.答案:0.3 0.48 加速运动17.(9分)光电计时器是一种常用的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 、b 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 、b 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在某滑块在斜面上滑行,先后通过光电门1和2,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 1=5×10-2 s ,t 2=3×10-2s ,从光电门1到光电门2所经历的总时间Δt =0.15 s ,用分度值为1 mm 的刻度尺测量小滑块的长度为d ,示数如图乙所示.实验中测得滑块的长度d 为________cm ,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 1为______m/s ,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 2为______m/s ,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 2.(结果保存两位小数)解析:由题图可知d =8.40 cm -4.00 cm =4.40 cm ,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分别为v 1=dt 1=0.88 m/s ,v 2=d t 2≈1.47 m/s,滑块的加速度a =Δv Δt≈3.93 m/s 2. 答案:4.40 0.88 1.47 3.9318.(12分)如下列图,M99是一款性能先进的大口径半自动狙击步枪.步枪枪管中的子弹从初速度为0开始,经过0.002 s 的时间离开枪管被射出.子弹在枪管内的平均速度是600 m/s ,射出枪口瞬间的速度是1 200 m/s ,射出过程中枪没有移动.求:(1)枪管的长度;(2)子弹在射出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解析:(1)枪管的长度l =v t =600×0.002 m=1.2 m.(2)a =Δv Δt =1 200-00.002m/s 2=6×105 m/s 2, 方向与子弹的速度方向一样.答案:(1)1.2 m (2)6×105 m/s 2,方向与子弹的速度方向一样19.(14分)某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做变速直线运动,10 s 内速度从5 m/s 增加到25 m/s ,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刹车,2 s 内速度减为零,求这两个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解析: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有v 0=5 m/s ,v =25 m/s ,t =10 s ,如此a =v -v 0t =25-510m/s 2=2 m/s 2,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一样. 对于刹车阶段v =25 m/s ,v ′=0,t ′=2 s.如此a ′=v ′-v t ′=0-252m/s 2=-12.5 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2 m/s 2,与初速度方向一样 12.5 m/s 2,与初速度方向相反20.(14分)如下列图,直线分别表示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试回答:(1)甲、乙两物体的初速度各为多大?(2)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各为多大?反映两物体的运动性质有何不同?(3)经过多长时间它们的速度一样?解析:根据v -t 图象可以得出:(1)甲的初速度为v 甲=0,乙的初速度为v 乙=8 m/s.(2)甲的加速度为a 甲=6-02m/s 2=3 m/s 2, 乙的加速度为a 乙=0-88m/s 2=-1 m/s 2, 显然,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减速直线运动.(3)由图可以看出,t =2 s 时,甲、乙两物体速度相等,v 甲=v 乙=6 m/s. 答案:见解析。

2021年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五章《原子核》测试(答案解析)(1)

2021年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五章《原子核》测试(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下面关于结合能和比结合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原子核拆解成核子放出的能量称为结合能B .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因此它的结合能也一定越大C .重核与中等质量原子核相比较,重核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都大D .中等质量原子核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均比轻核的要大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82349290U Th X →+中X 为电子,核反应类型为β衰变B .234112H+H He+Y →中Y 为中子,核反应类型为人工核转变C .2351136909205438U+n Xe+Sr+K →,其中K 为10个中子,核反应类型为重核裂变D .14417728N+He O+Z →,其中Z 为氢核,核反应类型为轻核聚变3.静止的一氡核22286Rn 放出一个α粒子后变为一个新核,α粒子动能为αE 。

若衰变放出的能量全部变为新核和α粒子的动能。

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该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 )A .α28486E c ⋅B .α28684E c ⋅C .α2218222E c ⋅D .α2222218E c ⋅ 4.朝鲜“核危机”举世瞩目,其焦点问题就是朝鲜核电站采用的是轻水堆还是重水堆.因为重水堆核电站在发电的同时还可以产出供研制核武器的钚23994u P 这种23994u P 由铀23992U 衰变而产生.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23994u P 与23992U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B .23994u P 与23992U 核内具有相同的质子数C . 23992U 经过2次β衰变产生23994u PD . 23992U 经过1次α衰变产生23994u P5.有关原子及原子核方面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射性物质衰变时放出来的γ光子,是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产生的B .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小C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变为中子时所产生的D .轻核聚变要在很高的温度下才能发生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B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C .美国科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出电子的荷质比D .卢瑟福发现了质子,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7.铀(23892U )经过α、β衰变后形成稳定的铅(20682Pb ),在衰变过程中,中子转变为质子的个数为( )A .6个B .14个C .22个D .32个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B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时所产生的C .方程式258254492902U Th He →+是重核裂变反应方程 D .23290Th 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后成为20882Pb9.研究表明,中子(10n )发生β衰变后转化成质子和电子,同时放出质量可视为零的反中微子e 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时分层训练章末质量检测卷(一)运动的描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时分层训练章末质量检测卷(一)运动的描述

章末质量检测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8题为单选题,9~15题为多选题)1.(2019·陕西长安一中高一检测)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有() A.速度、平均速率、加速度、位移B.位移、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C.位移、速度、加速度、质量D.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解析:选B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则质量、时间、平均速率是标量,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位移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故A、C、D错误,B正确.2.(2018·广东省深圳市高一月考)某驾驶员使用定速巡航,在高速公路上以时速110公里行驶了200公里.其中“时速110公里”“行驶200公里”分别是指()A.速度、位移B.速度、路程C.速率、位移D.速率、路程解析:选D行驶200公里指的是经过的路程的大小,时速为110公里是某一个时刻的速度,是瞬时速度的大小,故D正确,A、B、C错误.3.(2018·湖北黄冈高一期中)坐在火车里的王同学观察相邻轨道上的另一火车时,感到自己乘坐的火车在后退,实际上他乘坐的火车并未开动,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王同学感到自己乘坐的火车在后退,选择的参考系是火车站的地面B.王同学感到自己乘坐的火车在后退,选择的参考系是相邻轨道的火车C.王同学比较两列火车运动快慢时,火车不能看成质点D.王同学研究火车车轮转动时,火车可以看成质点解析:选B王同学感到自己乘坐的火车在后退,选择的参考系是相邻轨道上的另一火车,实际是另一火车向前运动了,故A错误,B正确;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王同学比较两列火车运动快慢时,火车可以看成质点,故C错误;在研究火车车轮的转动时,火车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不计,火车不能看做质点,故D错误.4.(2019·江苏如皋高一上期末)在中国海军护舰编队“巢湖”“千岛湖”舰护送下,“河北锦绣”“银河”等13艘货轮顺利抵达亚丁湾西部预定海域,此次护航总航程为 4 500海里.若所有船只运动速度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 500海里”指的是护舰编队的位移B.用GPS定位系统研究“千岛湖”舰位置时,可将“千岛湖”舰看成质点C.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巢湖”舰一定是运动的D.根据本题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护舰编队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解析:选B“4 500海里”是护舰编队运动的轨迹长度,为路程,不是位移,故A错误;用GPS定位系统研究“千岛湖”舰位置时,“千岛湖”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将“千岛湖”舰看成质点,故B正确;“千岛湖”舰与“巢湖”舰同向、以相同的速度匀速行驶,则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巢湖”舰是静止的,故C错误;本题只给出了路程,没有给出位移,无法求出护舰编队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5.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木星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18倍,赤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1倍,体积是地球的1 316倍,木星公转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的502倍,自转一周只需要9小时50分30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题中“9小时50分30秒”是指时刻B.木星体积和质量太大,不能看做质点C.比较木星、地球运行速度的大小,应当以太阳为参考系D.木星公转一周的位移要比地球公转一周的位移大解析:选C 题中“9小时50分30秒”是指木星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个时间间隔,不是时刻,故A 项错误;当物体的质量、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以将这个物体看成质点,所以木星的体积和质量太大,不能看做质点的说法是错误的,另外,研究木星自转时,木星的形状和大小不可以忽略,此时不能看做质点,故B 项错误;木星和地球都围绕太阳运行,比较它们的速度大小时,应当以太阳为参考系,故C 项正确;木星和地球公转一周后都回到了原点,位移都为零,故D 项错误.6.某人骑自行车沿一斜坡从坡底到坡顶,再从坡顶到坡底往返一次,已知上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 m/s ,下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 m/s ,则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大小与平均速率分别是( )A .10 m/s,10 m/sB .5 m/s,4.8 m/sC .10 m/s,5 m/sD .0,4.8 m/s解析:选D 此人往返一次的位移为0,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 =Δx Δt s ,则往返一次的平均速率为v =2s s v 1+s v 2=2v 1v 2v 1+v 2=4.8 m/s ,故选项D 正确. 7.物体某时刻的速度为v =5 m/s ,加速度为a =-3 m/s 2,它表示( )A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在减小B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在增大C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在减小D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在增大解析:选C 由于物体某时刻的速度为正值,加速度为负值,则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故物体做减速运动,C 正确.8.跳伞运动员从高空悬停的直升机上跳下,运动员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0~10 s 内运动员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B.15 s以后运动员处于静止状态C.0~15 s内运动员的加速度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D.运动员在10~15 s内的平均加速度等于2 m/s2解析:选A由v-t图象可知,0~10 s内曲线的斜率越来越小,即加速度越来越小,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A正确;15 s以后,运动员以1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B错误;10~15 s内运动员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C错误;10~15 s内的平均加速度a=ΔvΔt=-2 m/s2,D错误.9.据新华社电:中国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在沪杭高铁从杭州到上海虹桥试运行途中,行程163.5公里,用时30分.最高时速达到416.6公里,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度,这一速度又一次证明中国高铁已全面领先世界,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C.列车这次运行的平均速度大小是416.6 km/hD.列车这次运行的平均速度一定小于327 km/h解析:选AD从题中可知道,行程,指的是通过的路程,故A正确,B错误;动车运动的路程为,则位移应该小于,所以平均速度v=xt<,0.5) km/h=327 km/h,故C错误,D正确.10.(2019·江苏南通、盐城六校联盟高一期中)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物体加速度变大,则速度也一定变大D.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解析:选ABD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选项A正确;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选项B正确;物体加速度变大,速度不一定变大,例如当加速度和速度反向时,选项C错误;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选项D正确.11.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在t1时刻()A.甲、乙运动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甲、乙运动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C.甲、乙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不等,方向相同D.甲、乙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不等,方向相反解析:选BD由题图知,两条直线的斜率大小不等,且一正一负,所以甲、乙在t1时刻速度相同,加速度大小不等,方向相反.12.两个物体都做加速度恒定的变速直线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经过相同的时间,速度变化大的物体,它的加速度一定大B.若初速度相同,末速度大的物体,其加速度一定大C.若加速度相同,初速度大的物体,其末速度一定大D.在相同的时间内,加速度大的物体,其速度变化必然大解析:选AD根据a=ΔvΔt可知,相同的时间内,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变化一定大,A、D正确;根据a=v-v0Δt可知,加速度与三个因素有关,初速度相同,末速度大时,由于时间不确定,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相同,初速度大时,由于时间不确定,末速度也不一定大,B、C错误.13.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1 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在这1 s内该物体()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2解析:选BD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当两速度方向相同时,即v=10m/s,速度变化量Δv=v-v0=10 m/s-4 m/s=6 m/s,加速度a=61m/s2=6 m/s2;当两速度方向相反时,即v=-10 m/s,速度变化量Δv=v-v0=-10 m/s-4 m/s=-14 m/s,加速度a=ΔvΔt =-141m/s2=-14 m/s2,负号说明a的方向与初速度v0的方向相反,选项B、D正确.14.如图所示是汽车中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7 s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若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有关上述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直接读出的是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B.乙图速度计直接读出的是汽车7 s时的瞬时速度C.汽车运动的平均加速度约为1.6 m/s2D.汽车运动的平均加速度约为5.7 m/s2解析:选BC速度计上的速度表示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率,是瞬时速度,A错误,B正确;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ΔvΔt≈1.6 m/s2,C正确,D错误.15.甲、乙两位同学多次进行百米赛跑(如图所示),每次甲都比乙提前10 m到达终点,现让甲远离(后退)起跑点10 m,乙仍在起跑点起跑,则关于甲、乙两同学的平均速度之比和谁先到达终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v甲∶v乙=11∶10B.v甲∶v乙=10∶9C.甲先到达终点D.两人同时到达终点解析:选BC多次百米赛跑中甲都比乙提前10 m到达终点,即甲跑完100m与乙跑完90 m所用时间相同,则有100 mv甲=90 mv乙,得v甲=109v乙.让甲远离起跑点10 m,而乙仍在起跑点,则甲跑110 m到达终点的时间t甲′=110 mv甲=99 mv乙,而乙跑到终点的时间t乙′=100 mv乙>t甲′,所以甲先跑到终点.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5分)16.(7分)如图是电火花计时器的示意图.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一样,工作时使用___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当电源的频率是50 Hz 时,每隔________s打一次点.其工作时的基本步骤如下:A.当纸带完全通过电火花计时器后,立即关闭电源B.将电火花计时器的电源插头插入相应的电源插座C.将纸带从墨粉纸盘下面穿过电火花计时器D.接通开关,听到放电声,立即拖动纸带运动上述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按顺序填写步骤编号)解析: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源是220 V交流电,频率为50 Hz时,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工作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并且打完纸带后应立即关闭电源,所以正确的顺序是CBDA.答案:交流0.02CBDA17.(8分)某次实验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O点为纸带的第一个点,接下来的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1)推测纸带的运动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2)在打出A、F这两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3)B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解析:(1)从A点开始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 s=0.1 s,每隔0.1 s 纸带运动的位移分别是x1=2.15 cm、x2=2.89 cm、x3=3.74 cm、x4=4.32 cm、x5=5.15 cm,间距逐渐增加,说明纸带做加速运动.(2)A、F间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x AF5T=,5×0.1) cm/s=36.50 cm/s.(3)B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用AC段的平均速度表示,故v B=v AC=x AC 2T=,2×0.1) cm/s =25.20 cm/s.答案:(1)加速运动 (2)36.50 cm/s (3)25.20 cm/s18.(12分)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F1)比赛过程中,赛车每隔一定时间需要进站加油.在某次比赛中,一赛车进站加油,该赛车进站时一直做减速运动,平均加速度大小为30 m/s 2,出站时一直做加速运动,平均加速度大小为45 m/s 2,加油时间为6 s ,进站前和出站后在赛道上的速度均为90 m/s ,则该赛车从进站到出站所用时间是多少?解析: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减速过程,初速度为90 m/s ,末速度为0,平均加速度为-30 m/s 2,所需时间t 1=Δv a 1=0-90 m/s -30 m/s2=3 s. 加速过程,初速度为0,末速度为90 m/s ,平均加速度为45 m/s 2,所需时间t 2=Δv ′a 2=90 m/s -045 m/s 2=2 s. 所以赛车从进站到出站所用时间t =3 s +2 s +6 s =11 s.答案:11 s19.(14分)如图所示,质点甲以8 m/s 的速度从O 点沿x 轴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从点Q (0,60 m)处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要使甲、乙在开始运动后10 s 时在x 轴上的P 点(未画出)相遇,求乙的速度.(注意:乙的运动方向需根据题意确定)解析:质点甲在10 s 内的位移x 甲=v 甲t =8×10 m =80 m因此甲、乙相遇的P 点坐标为(80 m,0)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在这10 s 内乙的位移x 乙=100 m ,乙的速度v 乙=x 乙t=10010 m/s =10 m/s ,方向偏向x 轴正方向与y 轴负方向成53°角.答案:10 m/s,方向偏向x轴正方向与y轴负方向成53°角20.(14分)让小球从斜面的顶端滚下,如图所示是用闪光照相机拍摄的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一段,已知闪频为10 Hz,且O点是0.4 s时小球所处的位置,试根据此图估算:(1)小球从O点到B点的平均速度大小;(2)小球在A点和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3)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解析:依题意知,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T=110s=0.1 s.(1)v OB=x OBt OB=16×10-20.2m/s=0.8 m/s.(2)小球在A点时的瞬时速度v A=x OBt OB=0.8 m/s,小球在B点时的瞬时速度v B=x ACt AC =(27-7)×10-22×0.1m/s=1.0 m/s.(3)由加速度的定义得小球的加速度a=v B-v At AB=,0.1) m/s2=2.0 m/s2.答案:(1)0.8 m/s(2)0.8 m/s 1.0 m/s(3)2.0 m/s2。

成都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五章《原子核》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成都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五章《原子核》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 :1309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382349290U Th X →+中X 为电子,核反应类型为β衰变 B .234112H+H He+Y →中Y 为中子,核反应类型为人工核转变C .2351136909205438U+n Xe+Sr+K →,其中K 为10个中子,核反应类型为重核裂变 D .14417728N+He O+Z →,其中Z 为氢核,核反应类型为轻核聚变2.(0分)[ID :130918]我国科学家为解决“玉兔号”月球车长时间处于黑夜工作的需要,研制了一种小型核能电池,将核反应释放的核能转变为电能,需要的功率并不大,但要便于防护其产生的核辐射。

请据此猜测“玉兔号”所用核能电池有可能采纳的核反应方程是( )A .32411120H+H He+n → B .235114192192056360U+n Ba+Kr+3n → C .23823894951Pu Am+e -→ D .274301132150Al+He P+n →3.(0分)[ID :130903]质子、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 1、m 2和m 3。

当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的能量是(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 ) A .123()m m m c +- B .123()m m m c -- C .2123()m m m c +-D .2123()m m m c --4.(0分)[ID :130897]质子和中子质量分别为m 1和m 2,当它们结合成氘核时,产生能量E ,并以γ射线的形式放出.已知普朗克常数为h ,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氘核的质量和γ射线的频率的表达式分别为( ) A .122(),E E m m c h -+ B .122(),E Em m c h+- C .122(),E h m m c E++ D .122(),E E m m c h++ 5.(0分)[ID :130880]在核反应方程41417278He+N O+X →中,X 表示的是 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α粒子6.(0分)[ID :130873]下列哪些事实表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A .α粒子的散射实验 B .天然放射现象 C .阴极射线的发现 D .X 射线的发现7.(0分)[ID :13087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B .温度升高,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半衰期减小C.原子核发生β衰变后原子序数不变D.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比天然放射性物质短的多,因此放射性废料容易处理8.(0分)[ID:130862]钍核23290Th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后变成铅核,则A.铅核的符号为20882Pb,它比23290Th少8个中子B.铅核的符号为20478Pb,它比23290Th少16个中子C.铅核的符号为20882Pb,它比23290Th少16个中子D.铅核的符号为22078Pb,它比23290Th少12个中子9.(0分)[ID:130945]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A.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B.玻尔理论的假设之一是原子能量的量子化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D.平均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10.(0分)[ID:130939]关于原子物理知识方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B.盖革—米勒计数器不仅能用来计数,还能区分射线的种类C.质子、中子、电子都参与强相互作用D.原子中电子的坐标没有确定的值,只能说某时刻电子在某点附近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11.(0分)[ID:130938]历史上,为了研究放射粒子的性质,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下面四幅示意图中所表示的实验中是研究发射源产生不同射线的特性的是()A.B.C.D .12.(0分)[ID :130935]地球的年龄到底有多大,科学家利用天然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通过对目前发现最古老的岩石中铀和铅含量来推算。

人教版初中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五章《原子核》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五章《原子核》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核反应中,属于原子核的衰变的是( )A .427301213150He Al P n +→+B .32411120H H He n +→+ C .235190136192038540U n Sr Xe +10n ++→D .238234492902U Th He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892U 衰变为22286Rn 要经过4次α衰变和2次β衰变B .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C .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并第一次实现了人工合成放射性同位素D .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并准确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3.2020年3月15日中国散列中子源利(CSNS )利用中子成像技术帮助中国科技大学进行了考古方面的研究。

散射中子源是研究中子特性、探测物质微观结构和运动的科研装置。

CNSN 是我国重点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将成为发展中国家拥有的第一台散裂中子源。

下列关于中子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α粒子轰击147N ,生成178O ,并产生了中子B .23892U 经过4次α衰变,2次β衰变,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少了6个C .放射性β射线其实质是高速中子流,可用于医学的放射治疗D .核电站可通过控制中子数目来控制核反应剧烈程度 4.静止的一氡核22286Rn 放出一个α粒子后变为一个新核,α粒子动能为αE 。

若衰变放出的能量全部变为新核和α粒子的动能。

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该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 ) A .α28486E c ⋅ B .α28684E c ⋅ C .α2218222E c ⋅ D .α2222218E c ⋅ 5.静止的氡核弱22286Rn 放出α粒子后变成钋核21884Po ,α粒子动能为k E α.若衰变放出的能量全部变为反冲核和α粒子的动能,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该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 A .24218k E c α⋅ B .0 C .2222218k E c α⋅ D .2218222k E c α⋅ 6.太阳内部持续不断地发生着4个质子(11H)聚变为1个氦核(42He)的热核反应,核反应方程是141242H He X →+,这个核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已知质子、氦核、X 的质量分别为1m 、2m 、3m ,真空中的光速为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方程中的X 表示中子(10n)B .方程中的X 表示电子(01-e)C .这个核反应中质量亏损124m m m ∆=-D .这个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2123(42)E m m m c ∆=--7.在核反应方程41417278He+N O+X →中,X 表示的是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α粒子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B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C .美国科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出电子的荷质比D .卢瑟福发现了质子,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B .温度升高,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半衰期减小C .原子核发生β衰变后原子序数不变D .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比天然放射性物质短的多,因此放射性废料容易处理 10.关于天然放射线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γ射线就是中子流 B .α射线有较强的穿透性 C .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 D .电离本领最强的是γ射线11.钍核23290Th 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后变成铅核,则A .铅核的符号为20882Pb ,它比23290Th 少8个中子B .铅核的符号为20478Pb ,它比23290Th 少16个中子C .铅核的符号为20882Pb ,它比23290Th 少16个中子D .铅核的符号为22078Pb ,它比23290Th 少12个中子12.原子核23892U 在天然衰变为20682Pb 的过程中,所经过的α衰变次数质子数减少的个数、中子数减少的个数依次为( ) A .8、10、22B .10、22、8C .22、8、10D .8、22、1013.某放射性元素X 的原子核发生了β衰变,产生了新的元素Y 原子核,同时放出γ光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Y 比X 原子序数小B .Y 原子核比X 原子核核子平均质量小C .X 原子核放出β射线,表明X 原子核内有β粒子D .γ光子来自X 原子核14.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 A .汤姆生发现电子,从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B .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说圆满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C .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核中含有质子D .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场理论,并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15.关于质能方程E =m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和能量可以相互变化B .当物体向外释放能量△E 时,其质量必定增加△m ,满足△E =△mc 2C .物体的核能可以用mc 2表示D .mc 2是物体所蕴藏能量的总和二、填空题16.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 )的基本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15O 注入人体,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

高中物理必修三 试卷讲义 章末检测试卷(三)

高中物理必修三 试卷讲义 章末检测试卷(三)

章末检测试卷(三)(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关于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导体中的电流越大,表示通过其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B .在相同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导体中电流就越小C .通电时间越短,电流越大D .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导体中电流越大2.电子绕核运动可以看作一环形电流.设氢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在半径为r 的轨道上运动,用e 表示电荷量,m 表示电子的质量,k 为静电力常量.则( ) A .电子运动的速率为v =e k mr B .电子运动的周期为T =2πr e m k C .电子运动形成的电流I =e k mr D .电子运动形成的电流I =e 2πr k mr3.(2022·运城市高二期末)如图所示是三种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代表标准电阻,温度升高,电阻不变,其斜率等于电阻B .三条线代表的元件都是线性元件C .2代表某些半导体元件,随着电压、电流的升高,电阻减小D .3代表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而保持不变4.(2022·宁波市高二期末)一根长为L 、横截面半径为r 的金属棒,其材料的电阻率为ρ.金属棒内单位体积自由电子数为n ,电子的电荷量为e .在棒两端加上恒定的电压U 时,金属棒内产生电流,则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为( ) A.U ρLne B.U πr 2ρLne C.U ρLne πr 2 D.UL ρne πr 25.如图所示,用甲、乙两种电路测R x 的阻值,甲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3.0 V和3.0 mA ,乙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分别为2.9 V 和4.0 mA ,则待测电阻R x 的值应( )A .比1 000 Ω略大一些B .比1 000 Ω略小一些C .比725 Ω略大一些D .比725 Ω略小一些6.(2021·厦门一中月考)如图所示是有两个量程的电压表的内部电路图,当使用a 、b 两个端点时,量程为10 V ;当使用a 、c 两个端点时,量程为100 V .已知电流表的内阻R g 为500 Ω,满偏电流I g 为1 mA ,则电阻R 1、R 2的阻值分别为( )A .9 500 Ω,90 000 ΩB .90 000 Ω,9 500 ΩC .9 500 Ω,9 000 ΩD .9 000 Ω,9 500 Ω7.(2021·重庆一中月考)电子式互感器是数字变电站的关键装备之一,如图所示,某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探头的原理为电阻分压,a 、c 间的电阻是c 、d 间的电阻的n -1倍,某次测量中输出端数字电压表的示数为U ,则输入端的电压为( )A .nU B.Un C .(n -1)UD.U n -18.如图所示为某控制电路的一部分,已知U AA ′=24 V ,如果电阻R =6 kΩ,R 1=6 kΩ,R 2= 3 kΩ,则U BB ′不可能为( )A .12 VB .8 VC .6 VD .3 V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9.(2022·广西百色高二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电路都是由一个灵敏电流表G和一个变阻器组成的,已知灵敏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 g=2 mA,内电阻R g=300 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表是电流表,R增大时量程增大B.乙表是电压表,R增大时量程增大C.在甲图中,若改装成的电流表的量程为0.6 A,则R=0.5 ΩD.在乙图中,若改装成的电压表的量程为3 V,则R=1 200 Ω10.(2022·福建永春第一中学高二期末)某一网络电路中的部分电路如图所示,已知I=3 A,I1=2 A,R1=10 Ω,R2=5 Ω,R3=30 Ω,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通过R3的电流为1.5 A,方向从a→bB.通过R3的电流为1.5 A,方向从b→aC.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0.5 A,电流从左向右流过电流表D.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0.5 A,电流从右向左流过电流表11.(2022·吉林希望高中高二期末)四个相同的小量程电流表(表头)分别改装成两个电流表A1、A2和两个电压表V1、V2.已知电流表A1的量程大于A2的量程,电压表V1的量程大于V2的量程,改装好后把它们按图所示接法连入电路,则()A.电流表A1的读数大于电流表A2的读数B.电流表A1指针的偏转角小于电流表A2指针的偏转角C.电压表V1的读数小于电压表V2的读数D.电压表V1指针的偏转角等于电压表V2指针的偏转角12.某同学做研究串联电路特点的实验时,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S后,他将多用电表电压挡的红、黑表笔并联在A、C两点间时,电压表读数为U;当并联在A、B两点间时,电压表读数也为U ;当并联在B 、C 两点间时,电压表读数为零,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A .AB 段断路 B .BC 段断路 C .AB 段短路D .BC 段短路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52分)13.(6分)某同学从实验室中找到一个小灯泡,上面标称功率值为0.75 W ,额定电压值已模糊不清.为了得到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值,他先测出该灯泡的电阻约为2.0 Ω,然后根据公式P =U 2R 计算出该灯泡的额定电压为1.22 V .该同学怀疑所得电压值不准确,于是他利用下列实验器材设计了一个电路进行测量. A .电压表V(量程为0~3 V ,内阻约1 kΩ) B .电流表A(量程为0~500 mA ,内阻约0.6 Ω) C .滑动变阻器R 1(阻值范围为0~5 Ω) D .滑动变阻器R 2(阻值范围为0~100 Ω) E .电源E (4.0 V ,内阻不计) F .开关S ,导线若干在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将灯泡两端的电压由零缓慢地增加,当电压达到1.22 V 时,发现灯泡亮度很暗,当达到2.70 V 时,发现灯泡已过亮,便立即断开开关,并将所测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次数 1 2 3 4 5 6 7 U /V 0.20 0.60 1.00 1.40 1.80 2.20 2.70 I /mA80155195227255279310(1)请根据实验要求,在图甲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并标出所选滑动变阻器的字母代号.(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U -I 图线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得出该灯泡的额定电压应为________ V ,这一结果大于1.22 V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8分)在测定一根粗细均匀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1)某同学先用多用电表粗测其电阻.用已经调零且选择开关指向欧姆挡“×10”挡位的多用电表测量,发现指针的偏转角太大,这时他应将选择开关换成欧姆挡的________(选填“×100”或“×1”)挡位,然后进行________,再次测量金属丝的阻值,其表盘及指针所指位置如图所示.(2)现要进一步精确测量其阻值,实验室提供了下列可选用的器材:A.电流表A1(量程为0~300 mA,内阻约为1 Ω)B.电流表A2(量程为0~0.6 A,内阻约为0.3 Ω)C.电压表V1(量程为0~3.0 V,内阻约为3 kΩ)D.电压表V2(量程为0~15.0 V,内阻约为5 kΩ)E.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10 Ω)F.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500 Ω)G.电源E(电压为4 V)H.开关、导线若干①为了尽可能提高测量准确度,电流表应选________,电压表应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均填器材前面的字母)②下列给出的测量电路中,最合适的电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这位同学在一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__ V.(3)若本实验中,测得金属丝的长度为L,直径为D,电阻为R x,则该金属丝的电阻率的计算式为ρ=________.15.(7分)如图(a)为某同学组装完成的简易多用电表的电路图,图中E是电池;R1、R2、R3、R4和R5是定值电阻,R6是可变电阻;表头的满偏电流为250 μA,内阻为480 Ω.虚线方框内为换挡开关,A端和B端分别与两表笔相连,该多用电表有5个挡位,5个挡位为:直流电压“1 V”挡和“5 V”挡,直流电流“1 mA”挡和“2.5 mA”挡,欧姆“×100 Ω”挡.(1)图(a)中的A端与________(填“红”或“黑”)表笔相连接.(2)关于R6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在使用多用电表之前,调整R6使电表指针指在表盘左端电流“0”位置B.使用欧姆挡时,先将两表笔短接,调整R6使电表指针指在表盘右端电阻“0”位置C.使用电流挡时,调整R6使电表指针尽可能指在表盘右端电流最大位置(3)根据题给条件可得R1+R2=__________ Ω,R4=________ Ω.(4)某次测量时该多用电表指针位置如图(b)所示,若此时B端是与“1”相连的,则多用电表读数为________;若此时B端是与“3”相连的,则读数为________;若此时B端是与“5”相连的,则读数为________.(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6.(7分)(2022·陕西长安一中高二期中)某同学把量程为500 μA但内阻未知的微安表G改装成量程为2 V的电压表,他先测量出微安表G的内阻,然后对电表进行改装,最后再利用一标准电压表,对改装后的电压表进行检测.该同学利用“半偏法”原理测量微安表G的内阻,实验中可供选择的器材如下:A.滑动变阻器R1(0~5 kΩ)B.滑动变阻器R2(0~20 kΩ)C.电阻箱R′(0~9999.9 Ω)D.电源E1(电动势为1.5 V)E.电源E2(电动势为9 V)F.开关、导线若干具体实验步骤如下:a.按电路原理图甲连接好电路;b.将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S1后调节R的阻值,使微安表G的指针满偏;c.闭合S2,保持R不变,调节R′的阻值,使微安表G的示数为250 μA,此时R′的示数为1 900.0 Ω;回答下列问题:(1)①为减小实验误差,实验中电源应选用______(填E1或E2),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填R1或R2);②由实验操作步骤可知微安表G内阻的测量值R g=________ Ω,与微安表内阻的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2)若按照(1)中测算的R g,将上述微安表G改装成量程为2 V的电压表需要串联一个阻值为________ Ω的电阻R0;(3)用图乙所示电路对改装电压表进行校准,由于内阻测量造成的误差,当标准电压表示数为2 V时,改装电压表中微安表G的示数为495 μA,为了尽量消除改装后的电压表测量电压时带来的误差,R0的阻值应调至________ Ω.(结果保留1位小数)17.(10分)一根长为2 m,横截面积为2.0×10-5 m2的铜棒,将其两端与电压为4.0×10-2 V 的电源连接,铜棒的电阻为2.0×10-3Ω,每立方米铜棒内自由电子个数为8.0×1029个.求:(自由电子电荷量e=1.6×10-19 C)(1)通过铜棒的电流的大小;(2)铜棒内的电场强度的大小;(3)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8.(14分)如图所示,电阻R1=10 Ω,R2=3 Ω,R3=6 Ω,R4=4 Ω,电压U=24 V,问:(1)若在a、b间接入一个内阻很大的电压表,则它的读数是多少?(2)如果在a、b间接入一个内阻很小的电流表,则它的读数是多少?。

高中物理 章末综合检测(一)静电场及其应用 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新人教版高二第三册物理试题

高中物理 章末综合检测(一)静电场及其应用 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新人教版高二第三册物理试题

章末综合检测〔一〕静电场与其应用A级—学考达标1.将一束塑料扎带一端打结,另一端撕成细条后,用手迅速捋细条,观察到细条散开了,如下列图。

如下关于细条散开现象的分析中,正确的答案是( )A.由于摩擦起电,细条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散开B.撕成细条后,所受重力减小,细条自然松散C.撕成细条后,由于空气浮力作用使细条散开D.细条之间相互感应起电,相互排斥散开解析:选A 塑料细条与手摩擦起电;塑料细条上带的是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塑料细条会向四周散开,故B、C、D错误,A正确。

2.如下列图,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撑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分别贴在导体A、B下部的金属箔都是闭合的。

现将带正电的物体C靠近A,如下描述正确的答案是( )A.稳定后只有A下部的金属箔张开B.稳定后只有B下部的金属箔张开C.C移近A后,再把B与A分开,稳定后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D.C移近A后,再把B与A分开,稳定后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解析:选C 带正电的物体C靠近A附近时,由于静电感应,A端带上负电,B端带上正电,所以金属箔都张开,故A、B错误;把带正电的物体C靠近导体A后,把A和B分开,A带负电,B带正电,金属箔还是张开的,选项C正确,D错误。

3.导体球壳B带有正电荷Q,其中心处放有导体球A,用细金属丝通过B上的小孔与地相连(细金属丝不与球壳B相碰),如下列图。

如此导体球A( )A.不带电B.带正电C.带负电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解析:选C 球壳B带正电荷后,附近的大地因静电感应将带负电荷,由于导体球A与大地相连,相当于近端,因此,A上也会感应出一定量的负电荷。

4.如下图中画了四个电场的电场线,其中图A和图C中小圆圈表示一个点电荷,图A 中虚线是一个圆,图B中几条直线间距相等且互相平行,如此在图A、B、C、D中M、N两处电场强度一样的是( )解析:选B 电场强度为矢量,M、N两处电场强度一样,如此电场强度方向、大小都要一样。

(人教版)沈阳市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五章《原子核》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沈阳市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五章《原子核》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 :130926]天然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会辐射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关于原子核衰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β射线来源于原子的核外电子B .γ射线可以用来探测金属部件内部的缺陷C .放射性原子核衰变成新核,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减小D .1000个半衰期为2h 的某放射性同位素,经6h 还剩125个 2.(0分)[ID :130925]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B .23892U (铀)衰变为23491Pa (镤)要经过1次α衰变和2次β衰变C .质子与中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发生质量亏损并释放能量D .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后而形成的电子流 3.(0分)[ID :1309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B .核子结合成原子核吸收的能量或原子核拆解成核子放出的能量称为结合能C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越短,表明有半数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越短,衰变速度越大D .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m 1+m 2-m 3)c 2(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 4.(0分)[ID :1309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钍的半衰期为24天。

1g 钍23490Th 经过 120 天后还剩0.2g 钍B .一单色光照到某金属表面时,有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延长入射光照射时间,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会变化 C .放射性同位素23490Th 经α、β衰变会生成22286Rn ,其中经过了2次α衰变和 3 次β衰变D .大量处于n =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产生4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5.(0分)[ID :130903]质子、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 1、m 2和m 3。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物理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章末过关检测卷(三)新人教版选修3-5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物理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章末过关检测卷(三)新人教版选修3-5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测试时间:5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下列能揭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实验是( )A.光电效应实验 B.伦琴射线的发现C.α粒子散射实验 D.氢原子光谱的发现分析:解答本题时可按以下思路分析:各实验现象和发现与哪些物理原理有关,原子的核式结构由谁提出,用什么实验验证以及核式结构所能解释的物理问题是什么.解析:光电效应现象证明了光的粒子性本质,与原子结构无关,选项A错误,伦琴射线的发现以及氢原子光谱的发现都与原子的能级结构有关,都是原子能级跃迁的结论,选项B、D错误,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选项C正确.答案:C2.20世纪初,为了研究物质内部的结构,物理学家做了大量的实验,揭示了原子内部的结构,发现了电子、中子和质子,图是(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B.卢瑟福发现质子的实验装置C.汤姆生发现电子的实验装置D.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实验装置解析:此图是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选A.答案:A3.光子能量为ε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的氢(设氢原子处于n =3的能级),氢原子吸收光子后,能发出频率为ν1,ν2,…,ν6的六种光谱线,且ν1<ν2<…<ν6,则ε等于( )A .h ν1B .h ν6C .h (ν5-ν1)D .h (ν1+ν2+…+ν6)解析:对于量子数n =3的一群氢原子,当它们向较低的激发态或基态跃迁时,可能产生的谱线条数为n n -2=3,由此可判定氢原子吸收光子后的能量的能级是n =4,且从n=4到n =3放出的光子能量最小,频率最低即为ν1,因此,处于n =3能级的氢原子吸收频率为ν1的光子(能量ε=h ν1),从n =3能级跃迁到n =4能级后,方可发出6种频率的光谱线,选项A 正确.答案:A4.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 eV 到3.11 eV 之间.由此可推知,氢原子( )A .从高能级向n =1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长B .从高能级向n =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C .从高能级向n =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D .从n =3能级向n =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解析:由可见光的能量值范围可知,在氢原子的能级值中,高能级向n =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小于可见光的频率,C 错误;若高能级与n =2能级间的能量差大于3.11 eV ,则不能发出可见光,B 错误;从高能级跃迁到n =1的能级时,能量值一定大于可见光子能量值,由于ε=h ν=h c λ,能量越大,波长越短,故A 错误;当原子从n =3的能级向n =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子能量在可见光的能量值范围之内,所以D 正确.答案:D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6分,漏选得3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5.下列有关氢原子光谱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原子的发射光谱是连续谱B.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只发出特定频率的光C.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D.氢原子光谱的频率与氢原子能级的能量差无关解析:氢原子的发射光谱是不连续的,它只能发出特定频率的光,说明氢原子的能级是分立的,选项B、C正确,A错误.根据玻尔理论可知,选项D错误.答案:BC6.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图中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的等势线,实线表示一个α粒子的运动轨迹.在α粒子从a运动到b、再运动到c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动能先增大,后减小B.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C.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等于零D.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解析:α粒子从a到b,受排斥力作用,电场力做负功,动能减少,电势能增大;α粒子从b再运动到c,电场力做正功,动能增加,电势能减少;到达c点时,由于a、c在同一等势面上,所以从a到c,电场力所做总功为零,故A、B错,C对.α粒子从a到b,场强增大,加速度增大;从b到c,场强减小,加速度减小,故D对.答案:CD7.下列四幅图涉及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B.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C.图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D.图丁: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具有粒子性解析:近代物理的物理学史,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A、B正确.答案:AB8.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前进,少数发生了较大偏转,极少数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被弹回接近180°B.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的力是来自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当α粒子接近电子时,电子的吸引力使之发生明显偏转C.实验表明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它占有原子体积的极小部分D.实验表明原子中心的核带有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及全部质量解析:A项是对该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正确;B项,使α粒子偏转的力是原子核对它的静电排斥力,而不是电子对它的吸引力,故B 错;C 项是对实验结论之一的正确分析;原子核集中了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因核外还有电子,故D 错.答案:AC9.关于氢原子能级跃迁,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用波长为 60 nm 的X 射线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出自由电子B .用能量为10.2 eV 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C .用能量为11.0 eV 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D .用能量为12.5 eV 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解析:波长为60 nm 的X 射线的能量:ε=h c λ=6.63×10-34×3×10860×10-6 J =3.32×10-18 J =20.75 eV , 氢原子的电离能:ΔE =0-(-13.6)eV =13.6 eV <E =20.75 eV所以可使氢原子电离,A 正确.由h ν=E m -E 得:E m1=h ν+E =10.2 eV +(-13.6)eV =-3.4 eV ;E m2=11.0 eV +(-13.6)eV =-2.6 eV ;E m3=12.5 eV +(-13.6)eV =-1.1 eV.由E n =E 1n 2得,只有E m1=-3.4 eV 对应于n =2的状态.由于原子发生跃迁时吸收光子只能吸收恰好为两能级差能量的光子,所以只有B 可使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答案:AB三、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54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0.(14分)汤姆孙通过测定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的比荷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内部有复杂的结构.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电子的________,而且揭示出了带电物体所带的电荷是__________ .答案:电荷量 量子化的11.(20分)原子可以从原子间的碰撞中获得能量,从而能发生能级跃迁(在碰撞中,动能损失最大的是完全非弹性碰撞).一个具有13.6 eV 动能、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与另一个静止的、也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发生对心正碰.(1)是否可以使基态氢原子发生能级跃迁(氢原子能级如图所示)?(2)若上述碰撞中可以使基态氢原子发生电离,则氢原子的初动能至少为多少?解析:(1)设运动氢原子的速度为v 0,完全非弹性碰撞后两者的速度为v ,损失的动能ΔE 被基态原子吸收.若ΔE =10.2 eV ,则基态氢原子可由n =1跃迁到n =2.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有:mv 0=mv ①12mv 20=12mv 2+12mv 2+ΔE ② 12mv 20=E k ③ E k =13.6 eV④解①②③④得,ΔE =12·12mv 20=6.8 eV. 因为ΔE =6.8 eV <10.2 e V ,所以不能使基态氢原子发生跃迁.(2)若使基态氢原子电离,则ΔE =13.6 eV ,代入①②③得E k =27.2 eV答案:(1)不能 (2)27.2 eV12.(20分)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后可能辐射出几种频率的光子?(2)通过计算判断:氢原子从n=4跃迁到n=2时辐射出的光子,能否使金属铯发生光电效应?若能,则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是否可能为0.48 eV?(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金属铯的极限频率为4.55×1014 Hz)解析:(1)最多可能辐射出6种频率的光子;(2)由氢原子能级图可知,从能级n=4跃迁到n=2,辐射出的光子中,能量最大值为:E光=E4-E2=2.55 eV金属铯的逸出功W=hν≈3.02×10-19≈1.89 eV因为E光>W,所以可以发生光电效应.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E km=E光-W,可知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0.66 eV因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于0.48 eV,所以可以产生0.48 eV的光电子.答案:(1)6 (2)可以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检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第五章章末质量评估(一)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检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第五章章末质量评估(一)

章末质量评估(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对得3分,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关于曲线运动和圆周运动,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一定不为零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一定是变化的C.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一定指向圆心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一定指向圆心解析:若合力为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一定不为零,故选项A正确;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方向时刻改变,因此速度是变化的,故选项B正确;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其合力和加速度的方向一定指向圆心,但一般的圆周运动中,合力不仅改变速度的方向,也改变速度的大小,其合力、加速度一般并不指向圆心,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答案:C2.如图所示,A、B轮通过皮带传动,A、C轮通过摩擦传动,半径R A=2R B=3R C,各接触面均不打滑,则A、B、C三个轮的边缘点的线速度大小和角速度之比分别为()A.v A∶v B∶v C=1∶2∶3,ωA∶ωB∶ωC=3∶2∶1B.v A∶v B∶v C=1∶1∶1,ωA∶ωB∶ωC=2∶3∶6C.v A∶v B∶v C=1∶1∶1,ωA∶ωB∶ωC=1∶2∶3D.v A∶v B∶v C=3∶2∶1,ωA∶ωB∶ωC=1∶1∶1解析:由题意知,A、B轮通过皮带传动,A、B边缘上的点具有大小相同的线速度;A、C轮通过摩擦传动,A、C边缘上的点具有相同的线速度,所以三个轮的边缘点的线速度大小是相等的,则v A∶v B∶v C=1∶1∶1,根据线速度与角速度之间的关系v=ωR,得ωA∶ωB∶ωC=1∶2∶3,选项C正确.答案:C3.水平放置的平板表面有一个圆形浅槽,如图所示.一只小球在水平槽内滚动直至停下,在此过程中()A.小球受四个力,合力方向指向圆心B.小球受三个力,合力方向指向圆心C.槽对小球的总作用力提供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D.槽对小球弹力的水平分力提供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解析: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小球受到重力、槽对小球的支持力和摩擦力3个力的作用,所以A错误;其中重力和支持力在竖直面内,而摩擦力是在水平面内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作为向心力指向圆心,但再加上摩擦力三个力的合力就不指向圆心了,所以选项B、C错误,选项D正确.答案:D4.如图所示,一个固定气缸的活塞通过两端有转轴的杆AB与圆盘边缘连接,半径为R的圆盘绕固定转动轴O点以角速度ω逆时针匀速转动,从而使活塞水平左右振动.在图示位置,杆与水平线AO 夹角为θ,AO 与BO 垂直,则此时活塞速度为( )A .ωRB .ωR cos θ C.ωR tan θ D .ωR tan θ解析:在图示位置时,B 点的合速度v B =ωR ,沿切线方向,则B 点沿AB 杆的分速度为v 1=v B cos θ,而在AB 杆上的A 点沿气缸方向的分量v 2=v 1cos θ,故活塞的速度为ωR ,故A 正确.答案:A5.如图所示,A 、B 两个相同小球同时在OA 杆上以O 点为圆心向下摆动过程中,在任意时刻A 、B 两球相等的物理量是( )A .角速度B .加速度C .向心力D .速度解析:A 、B 两球都绕O 点做圆周运动,角速度ω必定相等,故A 正确.角速度ω相等,根据a n =ω2r 知:加速度与半径成正比,则A 的加速度较大,故B 错误.角速度ω相等,根据F n =mω2r 知:向心力与半径成正比,则A 的向心力较大,故C 错误.由v =ωr 分析得知,A 的速度较大,故D 错误,故选A.答案:A6.如图所示,在倾角θ=37°的斜面底端的正上方H 处,平抛一个物体,该物体落到斜面上的速度方向正好与斜面垂直,则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为( )A. 9gH 17B. gH 4C. 3gH 4D. gH 3解析:碰撞时的竖直分速度v y =v 0tan 37°=43v 0,且H -12gt 2v 0t =tan 37°,而t =v y g,联立以上各式可解得v 0=9gH 17.A 对. 答案:A7.如图所示,水平路面出现了一个地坑,其竖直截面为半径为R 的半圆,AB 为沿水平方向的直径.一辆行驶的汽车发现情况后紧急刹车安全停下,但两颗石子分别以速度v 1、v 2从A 点沿AB 方向水平飞出,分别落于C 、D 两点,C 、D 两点与水平路面的距离分别为0.6R 和R .则v 1∶v 2的值为( )A. 3B.35C.3155D.335解析:石子做平抛运动,而平抛运动的时间取决于下落的高度.落到C 点的石子下落的高度h 1=0.6R ,下落时间t 1= 2h 1g = 1.2R g ;落到D 点的石子下落的高度h 2=R ,下落时间t 2= 2h 2g = 2R g .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的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几何知识可得水平位移分别为x 1=1.8R ,x 2=R ,根据x =v t 可得,速度v 1=x 1t 1,v 2=x 2t 2,联立解得v 1∶v 2=3155,故C 正确. 答案:C8.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转轴垂直于此平面,交点O 的上方h 处固定一细绳,绳的另一端固定一质量为m 的小球B ,线长AB =l >h ,小球可随转轴转动并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要使球不离开水平面,转轴的转速最大值是( )A.12πg h B .πgh C.12πg l D .2πl g解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小球受三个力作用,重力G 、水平面支持力F N 、绳子拉力F ,在竖直方向合力为零,在水平方向所需向心力为mω2R ,而R =h tan θ.当小球即将离开水平面时,F N =0,转速n 有最大值,F 与mg 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即mg tan θ=mω2R ,又ω=2πn ,故mg =m 4π2n 2h ,n =12πg h.故选项A 正确. 答案:A9.如图所示,船从A处开出后沿直线AB到达对岸,若AB与河岸成37°角,水流速度为4 m/s,则船A点开出的最小速度为()A.2 m/s B.2.4 m/sC.3 m/s D.3.5 m/s解析:船参与了两个分运动,沿船头指向的分运动和顺水流而下的分运动,其中,合速度v合方向已知,大小未知,顺水流而下的分运动速度v水的大小和方向都已知,沿船头指向的分运动的速度v船大小和方向都未知,合速度与分速度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如图所示.当v合与v船垂直时,v船最小,由几何关系得到v船的最小值为v v水sin 37°=2.4 m/s.故B正确,A、C、D错误.船=答案:B10.某人站在竖直墙壁前一定距离处练习飞镖,他从同一位置沿水平方向扔出两支飞镖A和B,两支飞镖插在墙壁靶上的状态如图所示(侧视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飞镖A的质量小于飞镖B的质量B.飞镖A的飞行时间小于飞镖B的飞行时间C.抛出时飞镖A的初速度小于飞镖B的初速度D.插入靶时,飞镖A的末速度一定小于飞镖B的末速度解析:平抛运动的时间和下落高度都与飞镖质量无关,本题无法比较两飞镖的质量,故A错误;飞镖A下落的高度小于飞镖B下落的高度,根据h=12gt2得t=2hg,知飞镖A的运动时间小于飞镖B的运动时间,故B正确;两飞镖的水平位移相等,飞镖A所用的时间短,则飞镖A的初速度大,故C错误;设飞镖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可得末速度v=v0cos θ,故无法比较飞镖A、B的末速度大小,故D错误.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选对得6分,少选得3分,选错、多选或不选得0分)11.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A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A球角速度越大则偏离竖直方向的θ角越大B.图乙质量为m的小球到达最高点时对管壁的压力大小为3mg,则此时小球的速度大小为2grC.图丙皮带轮上b点的加速度小于a点的加速度D.图丁用铁锤水平打击弹簧片后,B球比A球先着地解析:对题图甲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有F 向=mg tan θ=mω2L sin θ,得cos θ=gω2L ,由上式可知ω越大,cos θ越小,则θ越大,A 正确.图乙中小球到达最高点时,若对上管壁压力为3mg ,则管壁对小球作用力向下,有mg +3mg =m v 2r,得v =4gr =2gr ; 若对下管壁压力为3mg ,则管壁对小球作用力向上,有mg -3mg =-2mg ,不成立,小球做圆周运动,合力应是向下指向圆心,即此种情况不成立,B 正确.图丙中ωb =ωc ,由a =ω2r 得a b ∶a c =1∶2,v a =v c ,由a =v 2r得a a ∶a c =2∶1, 可得a a ∶a b =4∶1,C 正确.A 球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B 球与A 球同时开始运动,而B 球的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所以A 、B 应同时落地,D 错误.答案:ABC12.如图所示,篮球绕中心线OO ′以ω角速度转动,则( )A.A、B两点的角速度相等B.A、B两点线速度大小相等C.A、B两点的周期相等D.A、B两点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解析:A、B两点共轴转动,角速度相等,故A正确.根据v=rω得,A、B转动的半径不等,所以A、B的线速度大小不等,故B错误.根据T=2πω知,角速度相等,则周期相等,故C正确.根据a=rω2知,角速度相等,但A、B的转动半径不等,所以向心加速度大小不等.故D错误.故选A、C.答案:AC13.如图所示,长0.5 m的轻质细杆,一端固定有一个质量为3 kg的小球,另一端由电动机带动,使杆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的速率为2 m/s.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通过最高点时,对杆的拉力大小是24 NB.小球通过最高点时,对杆的压力大小是6 NC.小球通过最低点时,对杆的拉力大小是24 ND.小球通过最低点时,对杆的拉力大小是54 N解析:设小球在最高点时受杆的弹力向上,则mg -F N =m v 2l,得F N =mg -m v 2l=6 N ,故小球对杆的压力大小是6 N ,A 错误,B 正确;小球通过最低点时F N -mg =m v 2l ,得F N =mg +m v 2l =54 N ,小球对杆的拉力大小是54 N ,C 错误,D 正确.答案:BD14.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相同斜面紧靠在一起,固定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现有三个小球从左边斜面的顶点以不同的初速度向右平抛,最后落在斜面上.其落点分别是a 、b 、c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图中三小球比较,落在a 点的小球飞行时间最短B .图中三小球比较,落在c 点的小球飞行时间最短C .图中三小球比较,落在c 点的小球飞行过程速度变化最大D .图中三小球比较,小球飞行过程中的速度变化一样快解析:小球在平抛运动过程中,可分解为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和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由于竖直方向的位移为落在c 点处的最小,而落在a 点处的最大,所以落在a 点的小球飞行时间最长,落在c 点的小球飞行时间最短,A 错误,B 正确;而速度的变化量Δv =gt ,所以落在c 点的小球速度变化最小,C 错误;三个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加速度都为重力加速度,故三个小球飞行过程中速度变化一样快,D 正确.答案:B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照题目要求作答.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8分)某物理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粗测玩具小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的速度的实验.所用器材有:玩具小车、压力式托盘秤、凹形桥模拟器(圆弧部分的半径为R=0.20 m).图甲图乙完成下列填空:(1)将凹形桥模拟器静置于托盘秤上,如图甲所示,托盘秤的示数为1.00 kg;(2)将玩具小车静置于凹形桥模拟器最低点时,托盘秤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示数为________kg;(3)将小车从凹形桥模拟器某一位置释放,小车经过最低点后滑向另一侧.此过程中托盘秤的最大示数为m;多次从同一位置释放小车,记录各次的m值如下表所示:(4)为_________N;小车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2)托盘秤示数为1.40 kg,注意估读.(4)凹形桥模拟器质量m 1=1.00 kg ,则小车质量m 2=1.40 kg -1.00 kg =0.40 kg ;根据(3)中记录表格可得到小车经过凹形桥模拟器最低点时,托盘秤示数m 的平均值为1.81 kg ,则小车经过最低点时对桥的压力F =mg -m 1g ,故压力为7.9 N ,根据小车在最低点的受力,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有F -m 2g =m 2v 2R,代入数据可解得v =1.4 m/s. 答案:(2)1.40 (4)7.9 1.416.(8分)如图所示,半径为R ,内径很小的光滑半圆细管竖直放置,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球A 、B ,以不同的速率进入管内,若A 球通过圆周最高点C ,对管壁上部的压力为3 mg ,B 球通过最高点C 时,对管壁内、外侧的压力均为0.求A 、B 球通过圆周最高点C 点的速度大小.解析:A 小球在最高点时,受重力和管壁的作用力,这两个力的合力作为向心力.对A 球:3mg +mg =m v 2A R,解得:v A =2gR . 对B 球:mg =m v 2B R,解得:v B =gR . 答案:2gR gR17.(14分)小明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握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绳的另一端系有质量为m 的小球,甩动手腕,使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当球某次运动到最低点时,绳突然断掉,球飞行水平距离d 后落地,如图所示.已知握绳的手离地面高度为d ,手与球之间的绳长为34d ,重力加速度为g ,忽略手的运动半径和空气阻力.(1)求绳断时球的速度大小v 1和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v 2;(2)问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多大?(3)改变绳长,使球重复上述运动,若绳仍在球运动到最低点时断掉,要使球抛出的水平距离最大,绳长应为多少?最大水平距离为多少?解析:(1)设绳断后小球飞行的时间为t ,落地时小球的竖直分速度为v y ,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有水平方向:d =v 1t ,竖直方向:14d =12gt 2,v y =gt , 解得:v 1=2gd ,v y =gd 2, 所以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v 2=v 21+v 2y = 52gd . (2)设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大小为F T ,这也是小球受到绳的最大拉力大小.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34d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T -mg =m v 21R, 解得F T =113mg . (3)设绳长为l ,绳断时球的速度大小为v 3,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不变,则有F T -mg =m v 23l,解得v 3= 83gl , 绳断后小球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的位移为(d -l ),设水平方向的位移为x ,飞行时间为t 1,则有d -l =12gt 21,x =v 3t 1, 解得x =4 l (d -l )3, 当l =d 2时,x 有极大值,此时x max =233d . 答案:(1)2gd 52gd (2)113mg (3)d 2 233d 18.(16分)如图甲所示,装置BO ′O 可绕竖直轴O ′O 转动,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 与两细线连接后分别系于B 、C 两点,装置静止时细线AB 水平,细线AC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已知小球的质量m =1 kg ,细线AC 长l =1 m ,B 点距C 点的水平和竖直距离相等(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sin 37°=35,cos 37°=45).图甲 图乙(1)若装置匀速转动的角速度为ω1时,细线AB 上的张力为零而细线AC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仍为37°,求角速度ω1的大小;(2)若装置匀速转动的角速度ω2=503rad/s ,求细线AC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3)装置可以以不同的角速度匀速转动,试通过计算在坐标图乙中画出细线AC上张力T随角速度的平方ω2变化的关系图象.解析:(1)当细线AB上的张力为零时,小球的重力和细线AC张力的合力提供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mg tan 37°=mω21l sin37°解得ω1=gl cos 37°=504rad/s.(2)当ω2=503rad/s时,小球应该向左上方摆起.假设细线AB上的张力仍然为零,则mg tan θ′=mω22l sin θ′,解得cos θ′=35,故θ′=53°.因为B点距C点的水平和竖直距离相等,所以θ′=53°时,细线AB恰好竖直,且mω22l sin 53°mg=43=tan 53°,说明细线AB此时的张力恰好为0,故此时细线A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3)①当ω≤ω1=504rad/s时,细线AB水平,细线AC上的张力的竖直分量等于小球的重力,即T cos 37°=mg,解得T=mgcos 37°=12.5 N;②当ω1<ω<ω2时,细线AB松弛,细线AC上张力的水平分量等于小球做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有T sin θ=mω2l sin θ,解得T=mω2l;③当ω2<ω时,细线在竖直方向绷直,仍然由细线AC上张力的水平分量提供小球做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T sin θ=mω2l sin θ,T=mω2l.综上所述:ω≤ω1=504rad/s时,T=12.5 N不变;ω>ω1时,T=mω2l.Tω2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答案:见解析。

(人教版)厦门市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五章《原子核》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厦门市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五章《原子核》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 :13092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23411120H+H He+n →是聚变 B .235114094192054380U+n Xe+Sr+2n →是裂变 C .226222498962Ra Rn+He →是α衰变D .24241112-1Na Mg+e →是裂变2.(0分)[ID :130914]我国科学家为解决“玉兔号”月球车长时间处于黑夜工作的需要,研制了一种小型核能电池,将核反应释放的核能转变为电能,需要的功率并不大,但要便于防护其产生的核辐射。

请据此猜测“玉兔号”所用核能电池有可能采纳的核反应方程是( )A .32411120H H He n +→+B .235114192192056360U n Ba kr 3n +→++C .238238094951Pu Am e -→+D .274301132150Al He P n +→+3.(0分)[ID :130913]放射性同位素14C 在考古中有重要应用,只要测得该化石中14C 残存量,就可推算出化石的年代,为研究14C 的衰变规律,将一个原来静止的14C 原子核放在匀强磁场中,观察到它所放射的粒子与反冲核的径迹是两个相内切圆,圆的半径之比R :r =7:1,如图所示,那么14C 的衰变方程式应是( )A .14104642C Be+He → B .14140651C Be+e → C .1414671C N+e -→D .14131651C B+H →4.(0分)[ID :1309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3892U 衰变为22286Rn 要经过4次α衰变和2次β衰变B .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C .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并第一次实现了人工合成放射性同位素D .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并准确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 5.(0分)[ID :1309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汤姆孙最早提出的B .铀核(23892 U )衰变为铅核(20882 Pb )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C .一个氢原子从量子数n =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最多可辐射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D .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这束光的强度太小 6.(0分)[ID :130898]静止的氡核弱22286Rn 放出α粒子后变成钋核21884Po ,α粒子动能为k E α.若衰变放出的能量全部变为反冲核和α粒子的动能,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该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 A .24218k E c α⋅ B .0 C .2222218k E c α⋅ D .2218222k E c α⋅ 7.(0分)[ID :130860]2411Na 是人工产生的放射性元素,2411Na 产生后会自发的衰变为2412Mg 。

深圳市亚迪学校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五章《原子核》检测卷(包含答案解析)

深圳市亚迪学校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五章《原子核》检测卷(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 :130926]天然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会辐射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关于原子核衰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β射线来源于原子的核外电子B .γ射线可以用来探测金属部件内部的缺陷C .放射性原子核衰变成新核,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减小D .1000个半衰期为2h 的某放射性同位素,经6h 还剩125个2.(0分)[ID :130923]一 静 止 的 铀 核 放 出 一 个 α粒 子 衰 变 成 钍 核 , 衰 变 方 程 为238234492902U Th H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3892U 中含有42HeB .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α粒子的动量大小C .衰变后 α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D .200 个铀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就只剩下 100 个铀核3.(0分)[ID :130907]一个中子与一个质子发生核反应,生成一个氘核,该反应放出的能量为Q 1,两个氘核发生核反应生成一个氦核,氘核聚变反应方程是22311120H H He n +→+。

该反应放出的能量为Q 2,聚变反应中生成氦核的比结合能( ) A .123Q Q + B .123Q Q - C .1223Q Q + D .2123Q Q + 4.(0分)[ID :13090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B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是牛顿首先建立起来的C .自然界的四个基本相互作用是:强相互作用、万有引力、弹力、电磁相互作用D .根据速度定义式v =x t ∆∆,当△t 极短时,x 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物理的极限法5.(0分)[ID :130901]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若某药物含有质量为m 的碘131,经过32天后,该药物中碘131的含量大约还有( ) A .4m B .8m C .16m D .32m 6.(0分)[ID :130896]朝鲜“核危机”举世瞩目,其焦点问题就是朝鲜核电站采用的是轻水堆还是重水堆.因为重水堆核电站在发电的同时还可以产出供研制核武器的钚23994u P 这种23994u P 由铀23992U 衰变而产生.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23994u P 与23992U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 .23994u P 与23992U 核内具有相同的质子数C . 23992U 经过2次β衰变产生23994u PD . 23992U 经过1次α衰变产生23994u P7.(0分)[ID :130882]有一钚的同位素23994Pu 核静止在匀强磁场中,该核沿与磁场垂直的方向放出x 粒子后,变成铀(U )的一个同位素原子核.铀核与x 粒子在该磁场中的旋转半径之比为1:46,则( ) A .放出的x 粒子是42He B .放出的x 粒子是01e -C .该核反应是β衰变反应D .x 粒子与铀核在磁场中的旋转周期相等8.(0分)[ID :130875]在匀强磁场里有一个原来静止的放射性碳14,它所放射的粒子与反冲核X 的径迹是两个相切的圆.圆的直径比为7∶1,碳14的衰变方程是( ) A .14410624C He X →+ B .14115606C e X -→+C .1414617C e X -→+D .14212615C H X →+9.(0分)[ID :130854]贝克勒尔在120年前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如今原子核的放射性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属于放射性衰变的是 A .14140671C N e -→+B .2351139951920533902U n I Y n +→++C .23411120H +H He+n → D .427301213150He +Al P+n →10.(0分)[ID :130952]2020年11月27日0时41分,华龙一号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

高中物理实验测量原子核的尺寸与质量的实验方法

高中物理实验测量原子核的尺寸与质量的实验方法

高中物理实验测量原子核的尺寸与质量的实验方法物理学中的原子核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理解原子核的尺寸和质量对于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知至关重要。

在高中物理实验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实验方法来测量原子核的尺寸和质量。

一、测量原子核的尺寸的实验方法1. 扩散云室方法扩散云室是用来观察离子轨迹的装置,它可以通过云雾的形成来显示出离子的轨迹。

测量原子核尺寸的方法是在扩散云室内让高速带电粒子穿过醋酸蒸气,观察其在云室内的轨迹。

扩散云室方法的步骤如下:(1)将扩散云室放置在暗室中,并将其充满醋酸蒸气。

(2)用放射源产生高速带电粒子,将其引入扩散云室中。

(3)观察云室内高速带电粒子的轨迹,根据轨迹长度和弯曲程度等特征参数,可以计算出原子核的尺寸。

2. 爆炸法爆炸法是一种间接测量原子核尺寸的方法,它利用核轰炸后产生的爆炸波在震荡波传递中所发生的变化来推断原子核的尺寸。

爆炸法的步骤如下:(1)将核素样品放入宽口烧瓶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等荧光剂。

(2)将烧瓶装入保持均匀震荡的装置中。

(3)用小锤敲击烧瓶表面,使样品发生核裂变,产生爆炸波。

(4)用接收装置记录爆炸波在震荡波传递中的变化,根据变化的特征参数,可以推断出原子核的尺寸。

二、测量原子核的质量的实验方法1.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原子核质量的方法,它利用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和电场中的加速来进行分离和测量。

质谱法的步骤如下:(1)将待测核素样品转化成带正电荷的离子。

(2)将带电离子引入磁场中,由于粒子带电,会在磁场中发生偏转。

(3)利用磁场和电场的组合作用,将不同质量的粒子分离出来。

(4)通过检测器记录分离出来的粒子的信号强度,并根据其信号强度,可以计算出原子核的质量。

2. 碰撞法碰撞法是一种通过粒子的碰撞来测量原子核质量的方法,它利用入射粒子与目标核子发生碰撞后,根据碰撞的守恒原理来推测原子核的质量。

碰撞法的步骤如下:(1)选取适当的入射粒子和目标核子。

(2)将入射粒子射向目标核子,在碰撞中产生散射粒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核章末质量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有关C.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α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D.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解析:选D不是所有元素都能发生衰变,故A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故B错误;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α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弱,故C错误;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故D正确.2.一个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一个α粒子和一个β粒子后,其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变化是()A.质子数减少3个,中子数减少1个B.质子数减少2个,中子数减少1个C.质子数减少1个,中子数减少3个D.质子数减少1个,中子数减少2个解析:选C由α衰变和β衰变的本质可知,放出一个α粒子,质子数和中子数均减少2个,放出一个β粒子后,中子数减少1个,质子数增加1个,放出一个α粒子和一个β粒子后,中子数减少3个,质子数减少1个,选项C正确.3.(宜宾市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能量等于氘核结合能的光子照射静止的氘核,可使氘核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B.质子和中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不一定有质量亏损,但一定释放出能量C.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D.重核裂变前后质量数守恒,但质量一定减小解析:选D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需要释放能量,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时需要吸收能量,这个能量即原子核的结合能,用能量等于氘核结合能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还要另给它们分离时所需要的足够的动能,所以不可能使氘核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A选项错误;质子和中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一定有质量亏损,一定释放出能量,B选项错误;比结合能的大小反映原子核的稳定程度,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C选项错误;重核裂变时释放能量,有质量亏损,因此反应前后质量数守恒,但质量不守恒,D选项正确.4.太阳内部持续不断地发生着热核反应,质量减少,核反应方程是411H→42 He+2X,这个核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已知质子、氦核、X的质量分别为m1、m2、m3,真空中的光速为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方程中的X表示中子B.方程中的X表示电子C.这个核反应中质量亏损Δm=4m1-m2-2m3D.这个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ΔE=(4m1-m2)c2解析:选C根据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与核电荷数守恒,可以求出方程中的X表示正电子01e,故A、B选项错误;核反应中质量亏损Δm=4m1-m2-2m3,故C选项正确;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释放的核能为ΔE=(4m1-m2-2m3)c2,故D选项错误.5.天然放射现象中可产生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的B.92238U经过两次α衰变,变为90234ThC.α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穿透能力强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随温度升高而变化解析:选Dβ射线的实质是衰变中产生的电子,故A错误;α衰变过程中,一个原子核释放一个α粒子(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形成的氦原子核),并且转变成一个质量数减少4,核电荷数减少2的新原子核.所以92238U经过一次α衰变,变为90234Th,故B错误;α、β、γ三种射线分别是氦核、电子、电磁波,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逐渐增强,所以α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穿透能力弱,故C错误;半衰期是由原子核内部性质决定的,与温度无关,故D正确.6.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聚变结合成一个核,同时辐射一个光子.已知质子、中子、核质量分别为m1、m2、m3,普朗克常量为h,真空中的光速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反应方程是11H+10n→31H+γB.聚变反应中的质量亏损Δm=m1+m2-2m3 C.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E=(m3-m1-m2)c2D.γ光子的波长λ=h(m1+m2-m3)c解析:选D核反应方程要遵循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故A选项错误;聚变反应中的质量亏损Δm=m1+m2-m3,故B选项错误;聚变反应中释放的核能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光子的能量E=(m1+m2-m3)c2,故C选项错误;根据光子的能量E=hν=hcλ得λ=hcE=h(m1+m2-m3)c,故D选项正确.7.心脏起搏器中的微型核电池如图所示,它以钽铂合金作外壳,内装有钚238,整个电池只有160 g重,体积仅18 mm3.核电池的核心是静态热电换能器,它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工作效率只有20%,大部分热能被浪费掉.已知此核电池的输出功率为2.30×10-4 W,可以连续使用10年,1 g钚238能产生2.46×106 J 热能,则此核电池中钚238的质量约为()A.0.05 g B.0.15 gC.1 g D.5 g解析:选B根据功能关系可知,此核电池释放的功率P0:P0×20%=P出所以P0=1.15×10-3 W由能量关系可知:n·E0=P0t代入数据可得n=0.147 g≈0.15 g,故A、C、D错误,B正确.8.一个氘核(12H)和一个氚核(13H)结合成一个氦核并放出一个中子时,质量亏损为Δm,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真空中的光速为c,若1 mol氘和1 mol 氚完全发生上述核反应,则在核反应中释放的能量为()A.N AΔmc2B.2N AΔmc2C.12N AΔmc2D.5N AΔmc2解析:选A一个氘核(12H)和一个氚核(13H)结合成一个氦核并放出一个中子时,质量亏损为Δm,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可知,释放的能量为Δmc2,1 mol 氘和1 mol氚完全发生上述核反应,释放的能量为上述反应的N A倍,即N AΔmc2,A选项正确.二、多选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9.下列核反应或核衰变方程中,符号“X”表示中子的是()A.49Be+24He→612C+XB. 714N+24He→817O+XC.92239U→93239Np+XD.80204Hg+01n→70202Pt+211H+X解析:选AD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得A项中X为01n,B项中X为11H,C项中X为-10e,D项中X为01n,故A、D项中X表示中子.10.元素X的原子核可用符号b a X表示,其中a、b为正整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等于此原子核中的质子数,b等于此原子核中的中子数B.a等于此原子核中的中子数,b等于此原子核中的质子数C.a等于此元素的原子处于中性状态时的核外电子数,b等于此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加中子数D.a等于此原子核中的质子数,b等于此原子核中的核子数解析:选CD b a X中的a等于此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也等于此元素的原子处于中性状态时的核外电子数,b等于此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加中子数,也等于此原子核中的核子数,故C、D正确,A、B错误.11.(2018·江苏一模)下面四幅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核反应过程的是()解析:选AD核反应过程中,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其核反应方程为714N+24He→817O+11H,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用α粒子轰击铍原子核,发现了中子,其核反应方程为24He+49Be→612C+01n,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12.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该原子外层就失去一个电子B.核衰变中,γ光子总是伴随α、β衰变辐射的C.卢瑟福通过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D.结合能越大,原子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解析:选BC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释放出来,不是来自核外电子,故A错误;α、β衰变辐射时有能量释放出来,能量以光子即γ射线的形式释放,故B正确;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发现有正电粒子从氮原子核中被打出,发现了质子,故C正确;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结构一定越稳定,故D错误.13.质子数与中子数互换的核互为镜像核,例如23He是13H的镜像核,同样31H 也是23He的镜像核,利用镜像核可研究短寿命不稳定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713N和613C互为镜像核B.715N和816O互为镜像核C.核反应12H+13H→24He+01n是α衰变D.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氚核(13H)时一定放出能量解析:选AD713N的质子数Z1=7,质量数A1=13,故中子数n1=A1-Z1=13-7=6;613C质子数Z2=6,质量数A2=13,故中子数n2=A2-Z2=13-6=7,得n1=Z2=6,n2=Z1=7,故713N与613C互为镜像核,故A正确;715N的质子数Z1=7,质量数A1=15,故中子数n1=A1-Z1=15-7=8,816O质子数Z2=8,质量数A2=16,故中子数n2=A2-Z2=16-8=8,得n1=Z2=8,n2≠Z1,故B 错误;两个质量较小的核结合成一个质量较大的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的现象称为核聚变,故C项中的核反应是核聚变,而不是α衰变,故C错误;D项中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氚核的反应是核聚变反应,一定会放出能量,故D 正确.14.一块含铀的矿石质量为M,其中铀元素的质量为m,铀发生一系列衰变,最终生成物为铅.已知铀的半衰期为T,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经过2个半衰期后,这块矿石中基本不再含有铀B.经过2个半衰期后,原来所含的铀元素的原子核有m4发生了衰变C.经过3个半衰期后,其中铀元素的质量还剩m 8D.经过1个半衰期后该矿石的质量几乎不变解析:选CD经过2个半衰期后矿石中剩余的铀还有m4,选项A、B错误;经过3个半衰期后矿石中剩余的铀还有m8,选项C正确;因为衰变产物大部分仍然留在该矿石中,所以矿石质量没有太大的改变,选项D正确.15.一个铍原子核(47Be)俘获一个核外电子(通常是最靠近原子核的K壳层的电子)后发生衰变,生成一个锂核(37Li),并放出一个不带电的质量接近零的中微子v e,人们把这种衰变称为“K俘获”.静止的铍核发生零“K俘获”,其核反应方程为47Be+-10e→37Li+v e.已知铍原子的质量为M Be=7.016 929 u,锂原子的质量为M Li=7.016 004 u,1 u相当于9.31×102 Me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均为零B.锂核(37Li)获得的动能约为0.86 MeVC.中微子与锂核(37Li)的动量之和等于反应前电子的动量D.中微子与锂核(37Li)的能量之和等于反应前电子的能量解析:选AC反应方程为47Be+-10e→37Li+v e,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均为零,故A正确;铀核获得的动能为“K俘获”中放出的核能,根据质能方程,释放核能ΔE=(7.016 929 u+m e-7.016 004)×9.31×102 MeV>0.86 MeV,故B错误;衰变过程中内力远大于外力,故反应前后动量守恒,故中微子与锂核(37Li)的动量之和等于反应前电子的动量,故C 正确;由于反应过程中存在质量亏损,所以中微子与锂核(37Li)的能量之和小于反应前电子的能量,故D错误.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8分)核反应堆的功率为104 kW,1 h消耗燃料8.7 g,已知每个铀235裂变时放出2×108 eV的能量,求该燃料中铀235的质量百分比.解析:该反应堆每小时输出的能量为E=Pt=107×3 600 J=3.6×1010 J设放出这些能量消耗的纯铀235的质量为m,则E=m 235×6.02×1023×2×108×1.6×10-19 J=3.6×1010 J则纯铀235的质量m=3.6×10108.2×1010g≈0.439 g.铀235的质量百分比是0.4398.75≈0.05=5%.答案:5%17.(10分)假设某航空母舰的动力来自核反应堆,其中主要的核反应方程式是92235U+01n→56141Ba+3692Kr+()01n.(1)在括号内填写01n前的系数;(2)用m1、m2、m3分别表示92235U、56141Ba、3692Kr核的质量,m表示中子的质量,则上述反应过程中一个铀235核发生裂变产生的核能ΔE是多少?(3)假设核反应堆的功率P=6.0×105kW,若一个铀235核裂变产生的能量为2.8×10-11 J,则该航空母舰在海上航行一个月需要消耗多少kg铀235?(铀235的摩尔质量M=0.235 kg/mol,一个月约为t=2.6×106 s,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1023 mol-1,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1)由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10n前的系数为3.(2)ΔE=Δmc2=(m1-m2-m3-2m)c2.(3)一个月内核反应产生的总能量为E=Pt,同时E=mM N AΔE,解得m=PtMN AΔE≈22 kg.答案:(1)3(2)(m1-m2-m3-2m)c2(3)22 kg18.(10分)一静止的铀核(92238U)发生α衰变成钍核(Th),钍核的质量为M,已知放出的α粒子的质量为m,速度为v0.假设铀核发生衰变时,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α粒子和钍核的动能.(1)试写出铀核衰变的核反应方程;(2)求出铀核发生衰变时的质量亏损.(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不考虑相对论效应)解析:(1)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写出核反应方程,92238U→90234Th+24He.(2)铀核衰变过程中动量守恒,0=m v0-M v,释放的核能,ΔE=12m v2+12M v2,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得,ΔE=Δmc2,联立解得Δm=m v20(M+m)2Mc2.答案:(1)92238U→90234Th+24He(2)m v20(M+m)2Mc219.(12分)如图甲所示,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36Li核俘获一个速度为v0=7.7×104 m/s的中子而发生核反应,即36Li+01n→13H+24He,若已知24He的速度v2=2.0×104 m/s,其方向与反应前中子速度方向相同,试求:(1) 13H 的速度大小和方向;(2)在图乙中,已画出并标明两粒子的运动轨迹,请计算出轨道半径之比;(3)当24He 旋转三周时,粒子13H 旋转几周?解析:(1)反应前后动量守恒:m 0v 0=m 1v 1+m 2v 2(v 1为氚核速度,m 0、m 1、m 2分别代表中子、氚核、氦核质量)代入数值可解得v 1=-1.0×103 m/s ,方向与v 0相反.(2) 13H 和24He 在磁场中均受洛伦兹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r 1∶r 2=m 1v 1Bq 1∶m 2v 2Bq 2=3∶40. (3) 13H 和24He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之比T 1∶T 2=2πm 1Bq 1∶2πm 2Bq 2=3∶2 所以它们的旋转周数之比n 1∶n 2=T 2∶T 1=2∶3即24He 旋转三周,13H 旋转2周.答案:(1)1.0×103 m/s 方向与v 0相反(2)3∶40 (3)2周20.(15分)钚的放射性同位素 94239Pu 静止时衰变为铀核激发态 92235U *和α粒子,而铀核激发态 92235U *立即衰变为 92235U ,并放出能量为0.097 MeV 的γ光子.已知239 94Pu 、92235U和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 Pu=239.052 1 u、m U=235.043 9 u和mα=4.002 6 u,1 u=931.5 MeV/c2.(1)写出衰变方程;(2)已知衰变放出的光子的动量可忽略,求α粒子的动能.解析:(1)衰变方程为94239Pu→92235U*+α,92235U*→92235U+γ,或合起来有94239Pu→92235U +α+γ.(2)上述衰变过程的质量亏损Δm=m Pu-m U-mα①放出的能量ΔE=Δmc2②这些能量是铀核92235U的动能E U、α粒子的动能Eα和γ光子的能量Eγ之和,即ΔE=E U+Eα+Eγ③由①②③式得E U+Eα=(m Pu-m U-mα)c2-Eγ④设衰变后的铀核和α粒子的速度分别为v U和vα,则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 U v U=mαvα⑤又由动能的定义知E U=12m U v2U,Eα=12mαv2α⑥由⑤⑥式得E UEα=mαm U⑦由④⑦式得Eα=m Um U+mα[(m Pu-m U-mα)c2-Eγ]代入数据得Eα=5.034 MeV.答案:(1)94239Pu→92235U*+α,92235U*→92235U+γ(或94239Pu→92235U+α+γ)(2)5.034 Me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