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4历史解释专项精练
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3史料实证专项精练
专题03 史料实证概念释疑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
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对历史的叙述、理解、解释、评判等都要建立在史料证据的基础上。
具有实证意识并学会运用证据,既是学习和认识历史的重要方法,也是学习和认识历史的核心问题。
史料包括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的各种实物。
文献记载出于人们的口传笔录,反映一定社会观念的“思想的痕迹”,实物史料是前人的生活用品、生产资料和社会交际工具的遗存,是人们在具体的历史时空范围内的“行为的痕迹”。
历史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的实证性的人文学科。
对历史的探究应以求真求实为目标,以史料为依据。
课标要求(1)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2))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3)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课标解读课标提出了三层要求:一是要认识史料的重要性,并知道什么是史料。
二是能收集并辨析史料。
三是能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高考真题1.(2018·全国II卷,29) 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而此因无可仿效。
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
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其意在( )A. 走苏俄革命道路B. 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 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 改变反封建斗争目标答案:C2.(2018·全国II卷,30)美国记者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
素养四历史解释——学科核心能力课件-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看法等,也属于人的主观认识。 素养四 历史解释——学科核心能力
素养四 历史解释——学科核心能力
素养四 历史解释——学科核心能力
素养四 历史解释——学科核心能力
素养四 历史解释——学(3科)核历心能史力 学的认识功能是指历史知识在人们认识和改
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历史知识是人们认识现在
素养四 历史解释——学科核心能力
2.(2020·山东烟台二模)《明实录》中记载的明武宗 勤于国事,即使外出巡游,所有的奏章也要及时批答。而 《明史》(清)中则把他描述为“骄奢淫逸”的昏君。导致 这种差异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史官个人才识 B.史著编撰意图 C.史料运用方式 D.史著编撰体例
解析:明武宗在明代编写的《明实录》和清代编写的 《明史》中的形象截然相反,两本史书编著时受史家所处 时代、立场、出发点等因素的制约,即受史著编撰意图的
素养四 历史解释——学科核心能力
C
项;不同的观点侧重点不
素养四 历史解释——学科核心能力
素养四 素养四
历历史 史同解解释释,————研学学科科究核核心心视能能力力角不同,在没有更多材料的情况下,一般不能
素养四 历史解释——学科核心能力
判断后期学者更为可信,排除 D 项。
答案:B
素养四 历史解释——学科核心能力
素养四 历史解释——学科核心能力
素养四 素养四
历历史 史解解释释认————识学学科科到核核心心:能能第力力 一,所有的历史叙述都包含史实和解释两部分;
素养四 历史解释——学科核心能力
第素1养讲四聚历焦史五解大释第核—心—二素学养科,,核引心对领能高力同考突一破高历分 史事物的叙述会有不同的解释。
素养四 历史解释——学科核心能力
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高考
唯物史观 ---解读材料时的理论依据
时空观念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发生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
史料实证 ---试题一定利用情景、材料来呈现相关历史
历史解释 ---需要对试题中的材料进行解读和分析
家国情怀 ---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解析】该题以开平煤矿为实例,以当时中、外企业不同税收比较为切
入口,探讨税收对洋务企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考查考生获取有效信息,
正确解释历史事件的能力。
(2017年全国Ⅱ卷)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
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 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获取有效信息,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4.论证和探讨问题: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 出观点。
---摘自《2018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历史》
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 寻找对策 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
(核心能力)
(最高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迁移能力)
建立联系
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基础能力)
---摘自余文森主编《新课程历史学科高考能力标准》
(2017年全国Ⅰ卷)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
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
新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3史料实证专项精练
新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3史料实证专项精练概念释疑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
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对历史的叙述、理解、解释、评判等都要建立在史料证据的基础上。
具有实证意识并学会运用证据,既是学习和认识历史的重要方法,也是学习和认识历史的核心问题。
史料包括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的各种实物。
文献记载出于人们的口传笔录,反映一定社会观念的“思想的痕迹”,实物史料是前人的生活用品、生产资料和社会交际工具的遗存,是人们在具体的历史时空范围内的“行为的痕迹”。
历史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的实证性的人文学科。
对历史的探究应以求真求实为目标,以史料为依据。
课标要求(1)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2))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3)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课标解读课标提出了三层要求:一是要认识史料的重要性,并知道什么是史料。
二是能收集并辨析史料。
三是能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高考真题1.(2018·全国II卷,29) 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而此因无可仿效。
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
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其意在( )A. 走苏俄革命道路B. 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 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 改变反封建斗争目标答案:C2.(2018·全国II卷,30)美国记者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
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4历史解释专项精练
专题04 历史解释概念释疑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
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
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课标要求(1)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辨析和价值判断;(2)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3)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4)能够客观评判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课标解读课标的要求,归结起来,实质是两点:一是如何认识历史与历史解释;二是学会历史解释。
什么是历史?历史具有二重性。
它既是客观的,也有主观性。
什么是历史解释?一般地说,一切历史叙述都是历史解释。
我们要认识到:第一,所有的历史叙述都包含史实和解释两部分;第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叙述会有不同的解释。
学会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一个较高要求,是检验学生有否具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
历史核心素养五个素养中关于运用的要求,都可视为历史解释。
高考真题1.(2018·全国卷I,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解析:材料中《墨子》记载的一些内容都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C正确。
这些内容并非诸子百家的思想,A错误。
并不能体现完整科学体系已经形成,B错误。
墨家思想代表的是底层普通民众的利益,D项错误。
答案:C2.(2018·全国卷I,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优质通用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项精练(含答案解析)
目录专题01 唯物史观 (2)专题02 时空观念 (17)专题03 史料实证 (30)专题04 历史解释 (46)专题05 家国情怀 (63)专题01 唯物史观概念释疑: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课标要求:(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2)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3)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课标解读:一是认识层面上的要求,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要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唯物史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对历史学科的意义突出地体现在两方面:(1)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阐述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应了解唯物史观如下基本理论和观点: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四,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第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六,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二是运用层面上的要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高考真题1.(·全国I卷,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答案:A2.(·全国I卷,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历史高考中的五大核心素养
历史高考中的五大核心素养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
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
对症下药时空观念官方定义: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以历史纪年、历史时序、年代尺、阶段特征、历史大事年表、历史地图等形式呈现通俗化:考查历史时间、具体事件的具体细节需要准备:知道事件发生先后,五本书里的历史事件的具体内容。
除了看横向变化,还要看纵向中外对比拿一道高考题看看例1(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6)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
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C )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看着书,1689年英国已经确立了君主立宪,D排除;读题,大概是说议会否定的法案最后还是通过了,B排除;再看为什么,①是国王威胁,②是强大民意,如果这题考查《权利法案》后国王还有十分大的权力,这句话就多余了!而且再看1701已经有《王位继承法》啦,1721责任内阁形成,一派民主化的发展态势A,绝对不可能。
不能认为《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就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权利法案》只是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及军权,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只是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后来,随着责任制内阁的确立,国王的行政权才逐渐被剥夺,英王才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史料实证官方解读: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4直击五大核心素养(含解析)
直击五大核心素养历史五大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和唯物史观。
五大核心素养是历史(2)时空观念强调将所有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探讨。
高考考查特定史事与特定的时空和联系,考查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形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描述。
2.以时空为依据,得出历史结论(1)历史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过往经历,历史的连续性首先表现为时序性。
要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时间概念,做到考虑每个历史问题时都要想到它所处的时间,该时间主要以宏观时间为主。
有了准确的时间定位,才能联系这个时代进行分析,才能让自己站在那个时代的高空,得出的结论才不会脱离历史。
(2)高考对时空观念的考查侧重于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构建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以时空为依据得出历史结论。
3.以时空相结合,认识历史规律(1)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考查,时间与空间是历史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
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认知历史规律。
(2)历史随时间流动而发展,又在一定的空间中演绎,历史中的国家、地区,其经济、政治、军事、民族、文化等无不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
我们要培养学生在一定时空下将历史信息进行整合,上升到对历史的理性认识,认知历史规律。
二、高考真题剖析1.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春秋战国时的社会经济(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命题立意】本题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古代生产技术的发展。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4直击五大核心素养(含解析)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专题】直击五大核心素养历史五大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和唯物史观。
五大核心素养是历史(2)时空观念强调将所有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探讨。
高考考查特定史事与特定的时空和联系,考查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形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描述。
2.以时空为依据,得出历史结论(1)历史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过往经历,历史的连续性首先表现为时序性。
要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时间概念,做到考虑每个历史问题时都要想到它所处的时间,该时间主要以宏观时间为主。
有了准确的时间定位,才能联系这个时代进行分析,才能让自己站在那个时代的高空,得出的结论才不会脱离历史。
(2)高考对时空观念的考查侧重于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构建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以时空为依据得出历史结论。
3.以时空相结合,认识历史规律(1)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考查,时间与空间是历史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
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认知历史规律。
(2)历史随时间流动而发展,又在一定的空间中演绎,历史中的国家、地区,其经济、政治、军事、民族、文化等无不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
我们要培养学生在一定时空下将历史信息进行整合,上升到对历史的理性认识,认知历史规律。
二、高考真题剖析1.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春秋战国时的社会经济(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命题立意】本题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古代生产技术的发展。
素养篇四历史解释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渗透备考复习
水平
素养4.历史解释
水平1 能够辨别教科书和教学中的历史解释;能够发现这些历史解释与以 往所知历史解释的异同;能够对所学内容中的历史结论加以分析。
水平2 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个别或 系列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能够在历史叙述中将史实描述与历史解 释结合起来;能够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
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对20世纪以来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认识, 要求考生准确理解学者的标题,并运用合理的史实来论述。首先,考生需要读懂 这位学者的标题“一个毁灭的世界/一个新生的世界”,这是对20世纪以来人类历 史的一个概括,其中既含有对20世纪人类历史的批判,也含有对这段历史的肯 定,所以据此概括出一个合适的观点,如:20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既是一个毁灭 的过程,也是一个新生的过程;或者是:20世纪以来的历史既有破坏性的一面, 也有建设性的一面;等等。总之,提出的观点要一分为二,积极与消极并存。然 后,结合所学20世纪以来的历史史实进行论述,这一过程要注意全面看待人类历 史,不要仅以一个地区或者一种社会制度来代表整个人类,也要兼顾政治、经济 和思想文化各方面,要注意全面客观和公正合理,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即 可。最后,总结陈词,说明自己论证的合理性,或者升华、深化自己的观点,都 可以。
论述: 20世纪以来人类历史经历了毁灭性的打击,而且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20 世纪上半 叶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死亡,使世界经济遭到重创,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 灾难和巨大的破坏。1929 年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大量人口失业 ,生活贫困;二战后,和平与发展仍受到各种因素的威胁,古巴导弹危机一度使人类 面临着核战争的毁灭性打击,一些局部的冲突造成了人道主义灾难,生态环境的破坏 以及传染病的流行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发展。 20世纪以来的历史又是一个新生的世界。十月革命后苏俄建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道路,为人类文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崩
「精品」高考历史总复习 题型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含解析)
题型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一、基本内涵核心素养是指高于一般能力或一般素养的最重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即基于史料实证的,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置于特定时空条件中对史料进行解释,从而得出正确的历史认识,在历史认识中体验家国情怀。
二、构成要素1.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核心理论(唯物史观)、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
示意如下:五个核心素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2.概念阐释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1)概念界定: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2)内涵阐释: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3)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例题1 “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4 历史解释概念释疑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
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
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课标要求(1)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辨析和价值判断;(2)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3)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4)能够客观评判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课标解读课标的要求,归结起来,实质是两点:一是如何认识历史与历史解释;二是学会历史解释。
什么是历史?历史具有二重性。
它既是客观的,也有主观性。
什么是历史解释?一般地说,一切历史叙述都是历史解释。
我们要认识到:第一,所有的历史叙述都包含史实和解释两部分;第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叙述会有不同的解释。
学会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一个较高要求,是检验学生有否具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
历史核心素养五个素养中关于运用的要求,都可视为历史解释。
高考真题1.(2018·全国卷I,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解析:材料中《墨子》记载的一些内容都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C正确。
这些内容并非诸子百家的思想,A错误。
并不能体现完整科学体系已经形成,B错误。
墨家思想代表的是底层普通民众的利益,D项错误。
答案:C2.(2018·全国卷I,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答案:B3.(2018·全国卷I,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解析:材料反映了日本运用舆论宣传,丑化中国形象;运用公关手段,获取欧美支持。
这些都属于近代外交策略,而清政府却无所作为,故C正确。
A、B、D材料中都无法体现。
答案:C4.(2018·全国卷I,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答案:B5.(2018·全国卷I,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解析:根据图8信息可以看出,增加的成员国主要是亚非国家欧美国家和大洋洲国家总体呈下降趋势,因此A正确。
BCD选项结论无法从图中信息得出。
答案:A6.(2018·全国卷II,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控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了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解析: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由于西汉需要缴纳高额人头税,于是富商大贾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导致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土地兼并、农户流亡,直接后果就是自耕农失去了土地,使自耕农经济受阻,故B正确。
重农抑商是汉代的重要经济政策,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粮价低的后果是国家免除了实物田租,征收人头税,C项结论无法从材料中得出。
税收由政府征收,富商大贾无法操纵税收,其操纵的是物价,D错。
答案:B7.(2018·全国卷II,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答案:C8.(2018·全国卷II,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习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解析:根据材料中“官腔”“雅乐”“郡邑大夫”等信息可以看出,昆曲主要是在士大夫中很受欢迎,因此D正确。
昆曲与陆王心学并无联系,因此与其传播广泛与否无关,故A错。
京剧产生于清朝道光年间,比昆曲晚很多,故B错。
C选项材料无法体现。
答案:D9.(2018·全国卷II,33)图6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欧洲向美洲贩运奴隶数量(单位:百万)A. 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B. 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C. 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D. 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答案:A10.(2018·全国卷III,25)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宰相人数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 8中级官员15 10低级官员12 8无官职记录24 36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解析:材料中从北宋到南宋,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的宰相人数在减少,世家大族影响削弱,故A项错误;随着宋代科举制的发展,材料中无官职记录的平民子弟担任宰相的人数增加,从而跻身于社会上层,加强社会阶层流动,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宰相的来源,与其权力变化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浪潮,功能加强,而不是弱化,故D项错误。
答案:B11.(2018·全国卷III,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答案:B12.(2018·全国卷III,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解析: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材料严复“煞费苦心”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联系起来,目的是推动国人的思想解放,故A项错误;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没有倡导反清革命,故B项错误;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无关,故C项错误;严复“煞费苦心”的目的是,宣传社会进化论思想,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故D项正确。
答案:D13.(2018·全国卷III,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解析:材料批评社会改良活动,并不主张用民主与科学观念改良中国,故A项错误;材料主张依靠工人群众,“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与实业救国运动无关,故B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主张依靠工人阶级改造社会,因此材料主张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与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礼教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14.(2018·全国卷III,32)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
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答案:B15.(2018·全国卷III,33)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
这表明(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C.专制主义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解析:材料中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知识分子通过沙龙聚会的形式,纷纷发表各自的见解,宣传“科学”“自由”和“平等”的思想,启蒙思想逐渐流行,故A项正确;材料沙龙讨论社会问题,而非传承宫廷文化,故B项错误;材料18世纪前半期,法国仍然存在封建王朝统治下,专制主义还未衰落,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沙龙聚会促进启蒙思想传播,没有反映出贵族与平民地位的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A16.(2017·全国卷I,47)材料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等中原诸国。
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