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高中地理人教必修 第章 第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练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回答1~2题。
1.1985~2000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总体特点是()A.大城市发展快,中、小城市发展慢B.大、中、小城市均发展较快C.小城市发展快,大、中等城市发展慢D.特大城市发展快,中等城市发展慢2.推动本地区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最主要因素是()A.当地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C.大量来自内地的流动人口的涌入D.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2010·广州模拟)当前,全球服务外包正式成为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新浪潮,也是当今世界新一轮产业革命和转移的新趋势。
下图是“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示意图”,完成3~4题。
3.影响全球服务外包产业第一阶段转移的最主要国家区位因素是()A.工业基础雄厚B.大量廉价劳动力C.便利的交通D.教育水平较高4.中国正式成为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主要国家之一,其最有利的区位条件是()A.IT产业迅猛发展B.自然资源丰富C.便利的交通D.消费市场广大5.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位置、国家特殊的政策,成为我国最早发展何种经济的地区之一() A.外向型B.内销型C.辅助型D.内向型下图是“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表示服务业和工业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的是()A.②、①B.①、②C.②、③D.①、③7.在Ⅳ阶段,其产业结构是()A.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B.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C.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D.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规划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B.推动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最主要动力是交通条件的改善C.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第一大城市密集区D.推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因素之一是本区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读“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比较图”,完成9~10题。
人教版 必修3 4.2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复习题 附答案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复习题By zc一、选择题每题2分,30题共60分读我国服装产业转移示意图,回答1-2题。
1.新疆、四川吸引服装产业移入的突出优势区位条件分别是A.市场、产业基础B.原料、劳动力C.交通位置、技术D.政策支持、资金2.服装产业的大量转移对四川的主要影响是A.跨省级行政区人口流动减少,省内人口流动增加B.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产业结构升级C.加快城市化进程,成为西部制造业基地D.产业升级困难,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国际上常用工业化结构性指标衡量一国的工业化进程,工业化结构性指标的构成是:①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5%以下;②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③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到60%以上。
左图为菲律宾工业化进程图(含预测)。
完成3-4题。
3.2000年,与国际工业化结构性指标相比,菲律宾A.①指标略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农业生产水平低B.②指标远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低C.③指标接近国际标准,是因为第三产业已成国民经济的主导D.三大指标都与国际标准相差甚远4.为促进工业化进程,目前菲律宾主要发展的工业是右图中的A.aB.bC.cD.d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功能用地在变化。
外部扩展可增加面积,而内部更替则有三种表现:一是内部更替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的增加,表示有其他类型的用地转变为这类用地;二是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减少,表示这一类型的用地转变为其他类型的用地;三是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的不变,表示某类城市功能用地的用地类型不存在变更。
下图为2010—2016年我国某大城市功能用地的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替示意图。
完成5-7题。
5.图中显示,2010—2012年该城市外部扩展、内部更替用地类型的面积A.居住用地>工业用地B.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居住用地C.工业用地变动最小D.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大体一致6.2010—2016年该城市工业用地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心区①环境污染较重②土地价格较高③远离消费市场④基础设施落后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7.该城市2010—2016年间四类功能用地的变动表明,该城市A.功能用地以向城市中心集聚为主B.发展规模以向外扩展为主C.空间形态变化不大D.功能用地以均衡分布为主姓名:__________总分:___________营宇宙瓷厂为核心启动区,建成的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吸引了天南海北的精英,目前陶溪川景漂青年中35%来自本地四所院校。
word完整版人教版地理高二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2课时习题和答案
人教版地理习题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4.2 《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测试题一、选择题珠江三角洲地域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城市密集区。
据此回答 1 ~3 题。
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快速提升,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①人口自然增添率高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③优秀的区位条件④发达国家和地域的产业构造调整⑤工业基础雄厚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④2.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域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A.劳动密集型家产基地.B重化工业家产基地C.轻纺工业家产基地D.电子信息家产基地3.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地域对比,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降落,其原由是()A.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域和京津唐地域推行了更优惠的政策B.受地域家产基础和市场要地等条件限制C.长江三角洲地域和京津唐地域劳动力资源更加丰富、低价D.长江三角洲地域和京津唐地域水资源、矿产资源比珠江三角洲地域更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构造不停优化,基本实现了由工农业为主到第一、二、三家产协调发展的转变。
据此回答 4 ~5 题。
4.我国要达成工业化()A.农业就业比重要上涨B.农业就业比重要降落C.城镇人口比重要降落D.第三家产就业比重要降落5.与发达国家对比,我国工业化的差别表此刻()A.第二家产比重过大B.第一家产比重过大C.城镇人口比重过大D.工业生产规模过小下表是 1995 ~2000 年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比较表。
阅读表中数据回答 6 ~7 题。
长江三角洲数据(以珠江三角洲为比较项目100 )1995 年2000 年人均 GDP 73 .9 73 .6从业人员比率128 . 2 157 . 3人教版地理习题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出口依存度24 .8 35 .5实质利用外资占固定资51 .7 48 .7产投资6.从表中能够看出1995 ~2000 年时期()A.长江三角洲地域人均GDP 增速超出了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地域外向型经济增速低于珠江三角洲C.长江三角洲地域实质利用外资总数比珠江三角洲少D.长江三角洲地域科技力量比珠江三角洲地域雄厚7.长江三角洲地域经济的“出口依存度”低于珠江三角洲,可能的原由有()①受地形影响,珠江三角洲的国内市场比长江三角洲狭窄②长江三角洲地域科技实力比珠江三角洲地域雄厚③长江三角洲地域家产基础比珠江三角洲地域单薄④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域经济政策存在差别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读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变化状况图,回答8~9 题。
高中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化测试题
高中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测试题2019.2本试卷共4页,100分。
考试时长6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图示为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1985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升级方向及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轻纺工业方向,棉花、能源供应充足B.轻纺工业方向,劳动力持续保持廉价C.高新技术方向,能源供应越来越充足D.高新技术方向,技术、经济实力增强2.珠江三角洲将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往湖南、广西等地主要是考虑迁入地A.先进的科技B.广阔的市场C.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D.丰富的矿产资源3.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
主要原因是A.方便了外国企业对中国的制裁,激发了本土企业的创新B.有助于国际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高它们市场份额C.方便了购买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降低了本土企业的竞争力D.加强经济、技术交流,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京津冀一体化”要实现北京、天津、河北互动共赢发展。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京呈富一体省产业布局4.京津冀三方目前产业结构既雷同又竞争,没有形成互补的格局,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看,天津应着重发展的经济部门是A.机械制造业B.传统服务业C.创意文化产业D.石油资源的开发5.实现京津冀高速路网一体化可以①提高运输效率②增加运输方式多样性③加强城际联系④促进城市群互动发展⑤各城市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④D.①④⑤下图是我国中部某省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下列有关该省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农民工向沿海地区流动,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迅速减小B.随着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该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口迅猛增加C.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增幅较大D.随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均明显增大7.为推动该省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B.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C.大力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D.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现阶段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专题训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选择题某某南沙新区是我国继某某浦东新区、某某滨海新区、某某两江新区、某某某某群岛新区、某某新区之后的我国第六个国家级新区。
据此回答1~2题。
1.与某某新区相比,某某南沙新区的区位优势是( )A.矿产资源丰富 B.土地资源丰富且廉价C.劳动力成本低 D.劳动力素质高2.下列关于某某南沙新区设立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提升东部沿海地区的科技水平B.可以有效遏制某某房价的提高C.可以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推动珠三角发展转型D.可以促进粤港澳全面合作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某某新区位于我国西北部,与南沙新区相比,该地区资源丰富;某某新区经济相对落后,因此劳动力成本较低,土地资源的价格也较低。
而某某南沙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
第2题,某某南沙新区的设立不能有效遏制房价的提高。
下图为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重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a、b、c三条曲线,表示工业和服务业劳动力比重变化的分别是( )A.b、a B.a、bC.b、c D.c、a4.从各产业劳动力的比重来看,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A.① B.②C.③ D.④答案:3.A 4.B 解析:第3题,产业发展初期,以农业为主,工业、服务业不发达,对劳动力需求很少,劳动力在各产业中的分配比重以农业最大。
随着产业的发展,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工业劳动力比重逐渐增大。
但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工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会提高,需求数量会下降。
服务业与劳动力需求的关系表现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需求呈上升趋势。
第4题,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快速推进阶段,工业劳动力比重快速上升,故选B项。
某某市统计局2014年8月4日在其官方发布了某某市上半年经济数据的统计快报。
今年上半年,某某全市生产总值(GDP)为6 460.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0%。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城市和城市化测试题(附解析)
《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题3分,共60分)图1为北京市某区域景观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景观所在区域城市功能区的类型为 ( ) A .中心商务区 B .科教文化区 C .高级住宅区 D .历史文化区2.影响图示景观所在区域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 A .历史因素 B .经济因素 C .政策因素 D .环境因素廉租房是政府向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的社会保障性住房。
图2中甲图为南京市区居住用地基准地价分布图,乙图为南京市区居住空间结构分布模式图。
读图,回答3~4题。
图 2乙甲图13.南京市区廉租房的位置,应选建在甲图中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下列有关乙图的说法,错误的是()A.南京市居住空间结构为圈层与扇形混合模式B.商业用地是城市中最为集约的土地利用方式C.经济因素导致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出现D.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存在背向发展趋势图3为某城市功能区内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L、M、N依次表示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住宅、商业、工业B.商业、工业、住宅C.住宅、工业、商业D.工业、商业、住宅6.当L线变成P线时,各功能区的变化是( )A.住宅区范围变大B.工业区范围变大C.商业区范围变小D.工业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
图4为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
读图,回答7~8题。
图3图47.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B.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C.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D.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8.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则它最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图5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专题训练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专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产业联动是指在一个区域的产业开展中,经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构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完成区域内产业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开展,从而到达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目的。
新疆伊犁河谷地域自然资源丰厚,享有〝塞外江南〞的佳誉,工农业开展均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但三产业之间的协调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以下图表示2021—2021年新疆伊犁河谷地域三大产业相对联动水平。
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域第一、第三产业相对联动水平远大于第二、第三产业的主要缘由是A.丰厚的矿产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有效结合B.丰厚的旅游资源与集约农业的有效结合C.丰厚的矿产资源与特征农业的有效结合D.丰厚的旅游资源与特征农业的有效结合2.该地域第一和第二产业相对联动度不髙主要受制于A.生态环境恶劣B.干旱缺水严重C.加工水平低D.基础设备落后3.为提升伊犁河谷地域产业联动水平,应该①调整产业规划,优先开展重化工业②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开展第二产业③以各产业技术晋级增强产业联动效应④应用区位优势开展高科技产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开展的主要趋向,从公共效劳中心的平均出行距离比拟来看,双城增长形式是最优的低碳化形式。
天津经过〝双城〞战略,加快滨海新区中心区树立与中心城区改造提升,二者分工协作、功用互补,完成市域空间组织主体由〝主副中心〞向〝双中心〞结构转换提升,构成双城开展的城市格式。
处于双城相向拓展方向的海河中游地带经过重点开发,将成为承接〝双城〞产业及功用外溢的重要载体,并在其中规划生态廊道,防止城区连片开展,有利于构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据此完成4—6题。
4.天津市双城增长形式的实施,清楚促进了该市同类产业活动的A.技术创新B.市场拓展C.空间集聚D.产品晋级5.海河中游地带适宜规划的产业活动是A.汽车工业B.国际交流中心C.石化工业D.交通枢纽6.低碳化双城增长形式的主要特点是A.同时树立多个中心以分散中心城市的经济职能B.新建中心向各个方向平衡有限增长C.新建中心等级规模比中心城市水平低D.新建中心与中心城区之间距离较近且交通便捷特征小镇是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迷信停止规划,开掘产业特征、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构成的〝产、城、人、工〞四位一体无机结合的重要功用平台。
整合高中地理人教必修3 第4章 第2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1课时 练习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4章第2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练习题第1课时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
1.如果把珠江三角洲地区比作图中的“后院手工作坊”,则“沿街店面”是( ) A.澳门 B.香港 C.新加坡 D.台湾2.如果把珠江三角洲地区比作图中的“后院手工作坊”,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后院手工作坊”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②“后院手工作坊”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③“沿街店面”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④“沿街店面”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1.B 2.D【解析】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尽管也靠近澳门,但是澳门的城市职能不符合“前店后厂”的要求。
第2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前店后厂”的经济合作模式中,发挥的是劳动力廉价的优势。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建制镇由167个发展到1998年的1 006个,2004年又减少到762个,城市化水平达到45%。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对浙江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B.乡镇工业的发展导致污染加重C.小城镇数量过多、过密,造成资源浪费D.大、中城市数量不断减少4.下列关于协调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对策,正确的是( )A.进一步优化小城镇发展的空间布局B.大力发展小城镇,增加小城镇数量C.大力发展小城市,突出小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辐射作用D.减慢工业化速度,使其与城市化相协调【答案】3.D 4.A【解析】第3题,近年来浙江省撤并乡镇,小城镇向中心镇聚集,建制镇数量减少,大、中城市数量增加,城市化水平提高。
第4题,根据合理、集中、有效的原则,撤并乡镇,向中心镇集中,城镇的人口、面积、服务功能增加,发展空间得以优化。
网络城市指的是两个或更多的原先彼此独立但存在潜在功能互补的城市,借助于快速高效的交通走廊和通讯设施连接起来、彼此尽力合作而形成的富有创造力的城市集合体。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测试题详解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图表示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工业、服务业劳动力比例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
A.工业、农业、服务业B.服务业、工业、农业C.农业、服务业、工业D.工业、服务业、农业2.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阶段是( )。
A.①B.②C.③D.④3.我国目前所处的阶段是( )。
A.①B.②C.③D.④1. A2. D3. B【解析】1.随着时间的发展,农业劳动力比例不断下降,对应曲线b ,工业劳动力比例先上升,然后下降,对应曲线a,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将持续上升,对应曲线c,所以A对。
B、C、D 错。
2.城市化水平越高,服务业的劳动力所占的比例越大,所以最高阶段是④,D对。
A、B、C错。
3.我国目前所处的阶段是工业占比较高,农业比例下降,服务业占比较低,城市化发展较快,据此分析选B。
蔗糖业曾是珠江三角洲的优势产业,随着蔗糖业的转移,珠江三角洲传统甘蔗种植区大多演变成了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蔬菜、乳肉、禽蛋等.。
目前基本形成了桂中南、滇西南、粤西琼北优势蔗区。
经过多年努力,广西成为全国最大蔗糖产区及最大的糖业生产基地。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引起珠江三角洲甘蔗制糖业向广西、云南、海南等省转移的主导因素是A.原料产地B.市场需求C.产业优化D.国家政策5.和其它优势蔗区比,广西成为全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最可能的原因是A.水热条件更适宜B.距国际市场近C.劳动力更廉价D.政府抓住发展机遇6.珠江三角洲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不可能的是A.农副产品生产利润高B.蔗糖需求量下降C.土地价格上涨D.工业化、城市化发展4. A5. D6. B【解析】4.甘蔗制糖业向广西转移的主导因素原料。
甘蔗制糖业原料运输成本高,且损耗多。
种植业向广西转移,甘蔗制糖业向广西转移,是靠近原料产地,可减少费用,提高利润。
故选A。
5.甘蔗是热带经济作用,广西的气候适宜,水热充足,土地丰富、廉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检测题含答案
《城市与城市化》检测题一、单选题1.我国东部地区不少城市出现了“热岛效应”,其主要原因有()①城市郊区化②绿地面积增大③能源消耗加大④城市人口剧增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A.甲B.乙C.丙D.丁3.下列关于不同等级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多B.城市等级越高,距离越近C.城市等级越高,城市功能越少D.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4.城市中心商务区的特征是①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经济活动频繁①高楼林立,地价便宜①建筑物高大密集,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①中心商务区有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趋向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据图分析,芝加哥等级提升的主要原因有( )①资源丰富工业发达①铁路水运交通便利①临近湖泊景色优美①地形平坦水热充足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完成下列各题。
6.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城市化阶段B.郊区城市化阶段C.逆城市化阶段D.再城市化阶段7.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D.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国家规划建设北京通州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两项战略举措,将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与通州相比,选择雄安新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主要原因是 ( )①靠近白洋淀,资源环境承载力强②距北京较近,受其辐射影响发展快③交通设施好,便于开展对外联系④开发程度低,有较大的发展潜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利于北京市 ( )A.扩大城市规模B.丰富城市职能C.改善城市环境D.提高城市等级下图为石家庄发展变化略图。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一周一练同步练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一)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一周一练同步练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一)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一)一、选择题读辽宁省与广东省不同年份城市人口比重比较表,完成1—2题。
1965年1990年2019年2019年辽宁省34.1% 50.6% 54.2% 63.3%广东省17.6% 23.6% 55.1% 66.2%1.两省城市化进程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有①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开发②在1990—2019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政策支持③广东省起步晚是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④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工业的迅猛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两省城市化要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A.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B.基础设施落后C.严格的户籍制度D.区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升级【答案】1.B 2.D6.九龙坡区西城处于“城镇时代”,东城处于“城市时代”,二者差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历史基础C.国家政策D.自然条件7.九龙坡区西城城市化速度进一步加快的关键是A.良好的区位条件 B.产业结构调整C.地方政府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8.西城将通过建“今天的园区”为“明天的城区”,促进产业与城市同步发展,努力建设“融合型”城市。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西城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B.西城城市化会促进工业化C.工业化和城市化是西城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D.西城的城市化会抑制工业化【答案】6.A 7.C 8.D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
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据此完成9—10题。
9.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A.当地市场广阔B.水运便利C.科技实力强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10.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答案】9.B 10.C二、综合题(共2题,30分)11.(15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整合高中地理人教必修 第章 第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课时 练习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4章第2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练习题第2课时一、选择题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回答1~2题。
1.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是( )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C.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D.森林、矿产资源→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2.黄河三角洲与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 A.资源 B.交通 C.政策 D.技术【答案】1.B 2.A【解析】第1题,图中阴影地区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其城市化发展模式是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工业化从而带动了城市化。
第2题,黄河三角洲地区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如石油等,但长三角地区却缺乏,因此该题选择A项。
国际上常用工业化结构性指标衡量一国的工业化进程,工业化结构性指标的构成是:①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5%以下;②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③城镇人口上升到60%以上。
下图为某年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图。
读图,回答3~4题。
3.结合图文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bc分别表示工业化指标中的①③②B.a指标我国略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低C.b指标我国远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二、三产业比重低D.c指标我国远低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慢4.针对以上我国现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乡镇企业的发展。
目前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并不断向西、向北扩展,这些乡镇企业总体上与下图中哪一类较为一致( )A.a B.b C.c D.d【答案】3.C 4.C【解析】第3题,从图中数据信息看,a指标是指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该项指标我国高于国际通用标准,说明我国从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最多,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反映出我国的二、三产业比重较低,c指标为城市化水平,反映出我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比较低。
高二地理必修三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测试题及答案 - 教育城
人教版新课标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修③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75分)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当前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回答1~2题。
1.2005年,广东省第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86%,城镇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约42%,这两个比重的差距如此之大,说明广东城市化() A.明显滞后B.明显过快C.发展比较合理D.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2.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②城乡差别很小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环太湖地区和环杭州湾地区是我国著名的桑蚕基地,纺织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形成两大纺织业集群区,盛泽与绍兴分别是这两大纺织业集群区的核心。
据此完成3~4题。
3.绍兴、盛泽发展纺织业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①发展历史悠久,基础好②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③邻近日韩,便于引进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④靠近商品粮基地,原料丰富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4.盛泽、绍兴纺织业集群区在全球纺织业价值链(是由一系列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价值创造活动组成的,这些价值创造活动通过信息流、物流或资金流联系在一起)中还处于低端。
有利于提升其在该价值链中地位的措施有()①加强与国内资本、营销网络的交流与合作②产业集群内部分工明确,互不干涉③培育纺织机械制造基地④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5~6题。
5.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A.“民工荒”现象严重水污染严重B.企业间过度竞争经济腹地较小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缺乏政策支持D.改革开放迟缓资金严重短缺6.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化水平B.经济发展水平C.用地紧张D.人口数量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7~8题。
人教版高二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同步测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高二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同步测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域社会经济开展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历史上,珠江三角洲就是经济兴旺地域B.珠江三角洲地域的开展主要受港澳的经济辐射影响C.革新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域吸引了少量的侨资,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开展D.丰厚的矿产资源是珠江三角洲地域经济快速开展的物质基础解析:历史上,珠江三角洲并不是经济兴旺地域;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革新开放的前沿,是革新开放政策促进了它的开展;革新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域吸引了少量的侨资,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开展;优越的天文位置是珠江三角洲地域经济快速开展的基础,但本地矿产资源并不丰厚。
答案: C2. 珠江三角洲地域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开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区分是( )A.休息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B.休息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C.休息密集型产业、原料导向型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休息密集型产业解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第一阶段的主导产业为休息密集型产业,第二阶段的主导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A3. 与长江三角洲地域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域哪方面开展条件稍差( )A.良好的区位,便捷的交通 B.宽广的经济腹地C.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 D.地形平整,水源充足,气候暖和湿润解析:与长江三角洲地域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域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优势。
同时,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降低本钱转变为扩展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地域由于南岭的阻隔,国际的腹地范围较小,因此以后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域迁往长江三角洲及国际的其他地域。
答案:B4. 珠江三角洲地域工业化、城市化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A.国际经济环境 B.对外开放政策 C.侨乡D.动力和矿产资源丰厚答案:D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域动力和矿产资源贫乏。
5. 珠江三角洲地域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农业兴旺 B.工业化 C.科技开展 D.交通运输开展答案:B解析:工业化是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域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4章第2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测试题测试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1.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所具有的明显优势是( )A.产业基础B.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C.著名的侨乡D.腹地范围【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侨乡”的优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所不具有的。
【答案】C下图为“1980-2008年深圳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2-4题。
2.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主要区位条件有( )①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条件优越②位于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地区③位于珠江口,水陆交通便利④位于珠江三角洲,科技力量雄厚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1990年以前深圳工业产值增长缓慢,主要原因是( )①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②劳动力相对不足③工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④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A.①③B.①④C.②④D.①②4.深圳从1980年的3万多人口,到目前常住人口超过1 000万,有关其人口快速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主要由于该市工业快速发展②反映该市的出生率持续升高③使城市用地类型趋于单一④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第2题,经济特区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吸引外资,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故与气候条件关系不大。
成立特区之前,深圳的工业总产值很低,工业基础和科技力量非常薄弱。
第3题,1990年以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处于第一阶段,外商投资规模较小,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附加值较低,工业产值增长缓慢。
第4题,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也使城市用地类型趋于多样化。
【答案】2.D 3.B 4.A5.进入工业化进程第二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③劳动力成本降低④政策优势突显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进入工业化进程第二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实力大为增强。
但是,随着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政策优势已不明显;经济的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不能支撑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进行产业升级。
而此时恰逢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珠江三角洲地区又一次抓住了机遇。
【答案】A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读图完成第6-8题。
6.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A.江苏省B.河南省C.四川省D.海南省7.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不协调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8.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解析】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为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从而确定为江苏省;从其城市化曲线变化上看,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该省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
【答案】6.A 7.D 8.A下表是1995-2014年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比较表,阅读表中数据完成第9-10题。
长江三角洲数据(以珠江三角洲为100)比较项目1995年2000年人均GDP 73.9 73.6科学家与工程师128.2 157.3占从业人员比例出口依存度24.8 35.5实际利用外资占51.7 48.7固定资产投资9.A.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GDP增速超过了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增速低于珠江三角洲C.长江三角洲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比珠江三角洲少D.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力量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雄厚10.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出口依存度”低于珠江三角洲,可能的原因有( )①受地形影响,珠江三角洲的国内市场比长江三角洲狭小②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实力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雄厚③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基础比珠江三角洲地区薄弱④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方向存在差异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解析】第9题,由表中数据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GDP增速略低于珠江三角洲;实际利用外资所占比重虽小于珠江三角洲,但总额并不少;出口依存度提高,说明外向型经济增速快于珠江三角洲;科学家与工程师占从业人员比例高于珠江三角洲,说明科技力量比珠江三角洲雄厚。
第10题,珠江三角洲的国内市场狭小,且以外向型加工工业为主,出口依存度较高。
【答案】9.D 10.C广东产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严重削弱了其产业竞争力和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原有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如何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广东省谋求新发展的一个核心课题。
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下列各项中,预示着广东进入21世纪后“高成本时代”到来的有( )①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供应趋紧②劳动力成本降低、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③防治环境污染的投入不断增加④人民币对外币的比值下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列各项措施中合理的有( )①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控制工业的规模②构建以政府为主体,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③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提升区域合作水平④加强规划与管理,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11题,近年来,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资源、能源和原材料供应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防治环境污染的投入不断增加,致使生产成本提高。
第12题,控制工业规模不利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应以企业本身的发展、创新为主。
【答案】11.B 12.C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完成第13-14题。
13.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14.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解析】第13题,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过程,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演变导致城市化的发展,产业结构的演变是城市化的动因。
城市化的本质是由于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他生产要素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过程,即表现为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由图可看出,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不断提高,但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增速较缓,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低于第三产业。
第14题,工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主要是通过发展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吸引劳动力,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工业对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主要是促进农业的工业化,即发展原料导向型工业。
同时,由于中小城市资金和技术缺乏,发展劳动力和原料导向型工业比较合适。
【答案】13.D 14.A14.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第二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85年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B.珠江三角洲地区比过去的政策优势更加明显C.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这一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D.经济迅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解析】1990年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原有的政策优势不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也逐渐丧失,劳动密集型产业已不能支撑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答案】D二、综合题(2小题,40分)15.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是以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工业。
(2)简要分析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双选)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具体表现有( )A.能源供应相对紧张B.南岭阻隔水陆交通C.劳动力素质较低D.外向型经济比重较低【解析】第(1)题,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以劳动密集型的纺织、玩具等轻工业为主。
第(2)题,从地理位置、国家政策、自身条件等方面分析。
第(3)题,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不足、劳动力素质较低,限制了经济发展。
【答案】(1)劳动轻纺(2)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劳动力丰富而廉价;侨乡;国家对外开放的政策。
(3)AC17.2014年5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升长江三角洲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千米。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长江三角洲地区轮廓图(1)很多外商选择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投资建厂,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外商投资的因素有哪些?(2)随着经济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为保持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3)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中,能源紧张、劳动力成本增加两大因素逐渐成为制约工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西部大开发,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
(4)简述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重要意义。
【解析】本题结合热点考查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结合珠江三角洲相关知识联系长江三角洲实际即可回答。
【答案】(1)交通便利,科技力量强,素质较高的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2)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减少耗能多的工业及资源型工业,大力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工业,发展高科技产业;大力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等。
(3)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调整本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提高铁路、水运、管道等的运输能力;向西部转移部分劳动力导向型和能源消耗量大的工业部门。
(合理即可)(4)可带动沿江经济发展,辐射南北;获取资源优先配置权;区域联动发展,长江三角洲将迎来产业整体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