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72ffd2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7.png)
期末复习一(第一、二单元知识点)知识点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要求:掌握并辨析天体(自然天体、人造天体)、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一、 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二、天体类型 组成物质及成员 特点恒星 炽热气体 ①质量庞大,温度高,自己发光热②与周围其他天体组成系统③夜空中点点繁星多为恒星星云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成云雾状外表的天体,密度小 ①本身不发光,一般星云里恒星,云雾状②体积和质量很大③形状不同,狮子座,猎户座等行星八大行星①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②沿固定的椭圆轨道环绕恒星运动③质量比恒星小卫星 月球、木卫一 ①绕行星运行,不发光②大小不一,但不会超过他绕转的恒星。
太阳系除水星和金星外,都有天然卫星流星体 尘埃和固体块 ①不发光,与大气摩擦形成光②进入大气层后,摩擦燃烧发光,产生③没燃烧尽的残留体落到地面上,石质的叫陨石,铁质的叫陨铁彗星 冰物资 密度很小,云雾外表,绕太阳运行,哈雷彗星76年一圈总结:①除了恒星外,其他天体不发光②恒星一般在星云里,行星绕恒星运动,卫星绕行星运动1、自然天体:自然界存在的,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2、人造天体:属于人工制造的天体,包括太空中运行的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人造卫星等注意:最基本的天体是星云和恒星,宇宙大爆炸首先形成的是星云,星云坍塌形成恒星,恒星爆炸才会产生行星等物质 3、是否是天体的辨别标准①大气上界为界线,大气圈以内的为非天体(地球除外),以外的为天体,分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②看能否克服引力,在太空中按轨道运行绕地球飞行的卫星是不是天体?流星是不是天体?③看是不是某一天体的一部分,比如月球的表面的岩石块不是天体三、天体系统1、形成: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注意:运动、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知识点2 行星地球一、八大行星1、八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水金地火木土天海,肉眼可见前6个2、运动特征①都围绕太阳公转②公转方向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
(2024年)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全册配套课件
![(2024年)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全册配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425f5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9.png)
02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 交换
Chapter
2024/3/26
8
大气圈层结构及特点
大气圈层垂直结构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外层
大气组成及作用
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
2024/3/26
大气圈层水平结构
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
12
03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Chapter
2024/3/26
13
自然资源类型与分布
01
气候资源
光、热、水等,分布 不均,影响农业生产 和工业布局。
02
水资源
河流、湖泊、地下水 等,分布不均,影响 人口分布和工农业生 产。
区域划分方法
包括自然地理区域、经济地理区域、 政治地理区域等划分方法,每种方法 都有其独特的划分标准和依据。
区域划分的意义
有助于认识和理解区域差异和联系, 为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科学 依据,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2024/3/26
29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途径
调整产业结构
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优化传统产业 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包括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等原则。
城市规划方法
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以及公众参与、专家 咨询等决策方式。
城市规划实施
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协作,确保规划的有效实 施。
2024/3/26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574e96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2.png)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地球的内部结构1. 地球的形状和尺度•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离心力使得地球呈现赤道膨胀、极圈扁压的形状•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0076千米•经度和纬度是地球上表示位置的重要参考坐标系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个不同性质的层组成•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岩石壳层,包括陆壳和海壳•地幔位于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主要由岩石和矿物组成•外核是地幔与内核之间的一层液态层,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内核是地球的中心,由固态金属铁和少量镍组成3. 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球的物质主要由元素和化合物组成•地壳中主要含有氧、硅、铝等元素•地球内部主要含有铁、镍等金属元素4. 地球的层状结构与地理环境•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决定了地球的热力和物质环境•地球作为层状结构的系统,不同圈层之间互相作用,形成了地球的地理环境第二节我国地理位置和地势地貌的特点1. 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位于东经73°33′~135°05′,北纬3°51′~53°33′之间的东亚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区•我国是世界上陆地面积第三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东亚的大国之一2. 我国的地势地貌•我国地势起伏较大,由东北地势较低逐渐升高向西南•我国的地貌类型丰富多样,包括平原、山地、高原和丘陵等•我国地势地貌的特点与我国地理位置、构造运动、气候和河流等因素有关3. 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非常复杂多样,包括气候、土地、水资源等方面的差异•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和社会发展等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第三节地理格局的产生与演变1. 地理格局和地理区域•地理格局是指地理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组合和分布关系的总体表现•地理区域是根据地理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划分的区域单位2. 地理格局的产生和演变•地理格局的产生和演变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地理格局的形成和演变3. 地理格局的特征和作用•地理格局的特征包括规则性、不规则性、稳定性和变动性等•地理格局不仅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特点,还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以上就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的知识点的概要介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76529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11.png)
区域发展的条件
自然资源(土地、水、矿产等)、人力资源、技术条件、 政策环境等。
要点二
区域发展策略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促进产业集聚、加强区域合作等。
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实践
可持续发展理念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满足当 前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求。
VS
可持续发展实践
推广绿色经济、促进循环经济、加强生态 文明建设、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等。
海洋水体的性质和运动
海洋水体的性质
温度、盐度、密度等。
海洋水体的运动
海浪、潮汐、洋流等。这些运动对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都有重要影响。例如,洋流可以调节全 球气候,影响渔场分布和海上航行等。
04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岩石圈的组成和结构
岩石圈的定义和范围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硬壳,包 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厚度约60-120 公里。
降水类型及分布规律
降水类型
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
降水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天气系统及其变化过程
锋面系统
01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带来不同的天气变化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02
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
地壳运动的影响因素
地壳运动受到地球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内力 包括地幔对流、板块运动等,外力包括地震、火 山等自然灾害。
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地壳运动是地表形态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动力,不 同的地壳运动形式会形成不同的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的类型和特点
地表形态的类型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eaef85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1.png)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有哪些你知道吗?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85e05d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b.png)
一、地球的位置及特殊性1.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等,连同通过天文望远镜或其他空间探测手段才能探测到的星际空间的物质。
2.恒星:由赤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星云:比如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成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3.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4.地球处在的位置从小到大: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5.月地距离约38.4万km,日地距离约1.5亿km6.地球自转自西向东,太阳系天体的旋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7.类地行星(更靠近太阳,有固体表面,体积较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体积巨大,主要由气态物质组成):木星,土星远日行星(远离太阳,主要由气态物质组成):天王星,海王星8.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具有适宜高级智慧生命,生存和繁衍的温度,水,大气等条件,这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自身的体积和质量有关。
也与地球有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有关二、地球的历史1.地层及化石的概念: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所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2.地质年代表的概念: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3.演化历程:(1)前寒武纪:A.时间:距今5.41亿年前,约占地球历史的90%。
B.特点:地球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地球形成之初,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到太古宙时期出现了蓝细菌,元古宙时期,蓝细菌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发生改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71c1fc2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07.png)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第一讲地球与地图一、地球与地图1、赤道上经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其他纬线上经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 千米。
经线上纬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
2、东半球的范围从200W向东到1600E。
3、球面两点的最短距离为两点之间的“大圆劣弧”,常见大圆为赤道、经线圈和晨昏圈。
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北偏,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南偏。
4、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就是该地的纬度。
5、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根据劣弧进行判断。
(劣弧即两点经度差小于1800)二、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读数值范围,判断地貌类型:海拔在200m以下,等高线稀疏的是平原; 海拔在200m~500m,等高线较稀疏的是丘陵; 海拔大于500m,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 海拔在1000m以上,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的是高原; 四周等高线密集且数值大,中间等高线稀疏且数值小的是盆地。
(2)读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高密低疏,为凹坡,可通视;高疏低密,为凸坡,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3)读弯曲状况:等高线凸向高处的是山谷,凸向低处的是山脊(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4)读局部闭合等高线:等高线闭合,中高周低的地形类型是山峰;中低周高的地形类型为盆地;特殊情况,规律判读为“大于大的”为山坡上的小山丘或“小于小的”为山坡上的小洼地。
(5)基本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相邻两条等高线数值可以相等,如河谷两侧相邻的等高线,也可以递变;任意两条等高线一般不会相交,若相交或重叠则为陡崖。
2、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有关计算:(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先算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范围,再进行相减或(n-1)×d△H(n+1)×d(2)进行陡崖高度的计算:其相对高度(n-1)×d≤△H(n+1)×d(n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6f7eaa6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5.png)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的形状:近似椭球体- 地球的运动:自转与公转- 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24小时)- 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365.25天)- 地球自转与公转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定义:地球表面某一部分的缩略表示- 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地图的比例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面距离的比值- 地图的投影:将三维地球表面转换为二维平面的方法- 地图的定向:通过指北针、经纬网等确定方向3.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 地图符号: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图形、颜色和文字- 地图的图例:解释地图符号含义的说明- 地图的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地图的解读: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组成:氮气、氧气、水蒸气等- 大气压力:空气柱重量产生的力- 气候类型: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 气候系统:大气环流、洋流、气候带- 气候变化:长期气候趋势的变化2. 水文循环- 水文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水体类型:海洋、湖泊、河流、地下水- 水资源:可利用的淡水资源-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3. 地貌- 地貌的形成: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 地貌与人类活动:土地利用、工程建设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岩石风化、生物作用、气候影响 - 土壤类型:沙质土、黏土、壤土等- 植被分布:热带雨林、温带森林、草原、荒漠 - 植被与气候、土壤的关系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世界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 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 城市化:城市发展与城市问题- 城市功能分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类型:种植业、畜牧业、渔业- 农业布局:农业带、农业区- 工业类型:轻工业、重工业- 工业布局:工业带、工业区3. 交通与通讯- 交通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运- 交通网络:国家交通网、城市交通网- 通讯方式:邮政、电话、互联网- 信息社会:信息传播与信息技术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定义:通过卫星或航空器远距离感知地表- 遥感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评估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定义: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系统- GIS应用:城市规划、灾害管理、环境评估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定义:通过卫星信号进行地面定位和导航的技术- GPS应用:导航、测绘、车辆管理以上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20804bb90c69ec3d4bb7571.png)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总结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如下图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123485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5.png)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自然地理基础知识1. 地球与地球运动•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略扁球体,存在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和各种经纬度等特征。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不同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倾斜轴和地球的倾斜面:地球的倾斜轴和倾斜面使得地球各地季风、气候和温度有所不同。
2. 地球表层圈与地球内部圈•地壳:地壳是地球表层最薄的一层,分为岩石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核:地核是地球内部最深的一层,由铁和镍组成。
3. 地球的尺度与地图•地球尺度的代表:使用1:100 000 000的比例尺表示,即1厘米代表1000公里。
•地球仪和地图的区别:地球仪是对地球的缩小模型,地图是对地球表面的平面映射。
•地图的构成要素:地图由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要素组成。
二、地球与生命环境1. 生命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态系统。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表层所有生物聚集的层次。
2. 地球的水资源和水文循环•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由淡水和海水组成,其中,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描述了水在地球表层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
3. 地球的岩石与矿产资源•岩石资源:岩石是地球表层最主要的构造材料,可用于建筑、道路、工业原料等。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矿石、矿砂和矿矿物等自然集合体的总称,用于冶金、能源等方面。
三、地球与人类社会1. 人口与城市•人口分布规律: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河流流域和平原地区。
•城市化: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2. 地球的农业与粮食问题•农业和农业区位因素:农业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区位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粮食问题:粮食问题是指人类口粮供应与人口增长的矛盾。
3. 工业与能源资源•工业的地理分布: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301ee3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1.png)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学问点总结宇宙中的地球1.1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平安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合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1.3地球的运动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公转自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周期恒星年〔365d6h9m10s〕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真正周期角速度平均1?/日近日点〔1月初〕一最快远日点〔7月初〕一最慢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赤道1670Km\h,两极为0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2024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课件
![2024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2edf4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3a.png)
国际组织合作
世界气象组织(WMO)、国际能源署(IEA)等加强气候变化监测 、预警和应对。
25
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角色和贡献
积极参与国际气候治理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参 与国际气候谈判和合作,推动全球气候治 理进程。
中国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全 面绿色低碳转型,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 出积极贡献。
南南合作
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变革
中国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通过 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发 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中国倡导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 气候治理体系,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 候变化挑战。
2024/2/29
26
培养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习国际知识和文化
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历史、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知 识,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22
Part
05
全球性问题与挑战应对策略
2024/2/29
23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及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导致全球气温上升、极端天气事 件增多。
生物多样性减少
气候变化导致生物栖息地减少, 对全球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导致 物种灭绝。
2024/2/29
海平面上升
威胁沿海城市和岛国安全,影响 全球海洋生态系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关注全球性议题和挑战
关注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 贫困、公共卫生等,了解不同 国家和地区的应对策略和合作 机制。
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
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文化 交流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拓 宽国际视野和增强跨文化交流 能力。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 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0043b5fc4ffe473268ab13.png)
7.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对空间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活动对空间站的影响可以忽略 B.空间站在地面实验过程中不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 C.太阳黑子比耀斑对空间站的影响大 D.太阳活动会影响空间站的安全及地—空联系(通信)
答案:D
8.八大行星中,类地行星与巨行星比较,其特点是( ) A.质量较大 B.平均密度较小 C.都有卫星但卫星较少 D.表面温度较高
2.主要的天体系统及层次结构
(1)主要的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
组成
特别说明
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
地月系
特点
与大气摩擦生热而燃烧发 尘粒、固体块
光,形成流星现象
冰物质
绕太阳呈周期性运行,体积 大,密度很小,具有__云__雾__ 状的外表;背向太阳的一面
有一条扫帚状的彗尾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 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3.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_吸__引___、相互_绕__转___,构成不同级别的 天体系统。 (2)层次:常见天体系统分为四级。
(2)常见的天体及其特征
宇宙物质 恒星
组成(举例) 炽热气体
特点 _质__量___庞大,自身能发出 光和热
__星__云__
__行__星__ _卫__星___
气体和尘埃
云雾状,密度小,体积和 质量都很大
金星、地球等 质量小,不发光
月球
绕行星公转,本身不发光
宇宙物质 _流__星__体_
彗星
组成(举例)
二、选择题
6.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
①月球
②星云
③天空中飞翔的小鸟
④待发射的人造卫星
A.①②
B.②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https://img.taocdn.com/s3/m/7caf547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5.png)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j其他行星系总星系L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 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 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3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 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一一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 26' N,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 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 26' S,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3.1. 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1 .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一一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一一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9555fa57fd5360cbb1adbcc.png)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 76周年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地球3.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月球太阳系其他行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5.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地球上有液态水7.存在生命安全的宇宙环境的行星外部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③直接、间接地为地球上提供了能源4.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类型绕转中心方向速度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自转地轴自北西逆向南东顺除南、北极点为零外,其他各地均相等(15°/时)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南北极点为零恒星日(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公转太阳近似正圆的椭圆,速度大小不等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线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线速度慢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备注:1.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e54883b0717fd5360cdc3b.png)
探究一 P9“活动”:太阳辐射与生物量的关系
正 相 关
生物量 kg/(m2﹒a)
2.5
太阳辐射由赤 2kg /(m2﹒a)
2
1.5 道向两极递减
1
0.8kg/(m2﹒a)
0.5
0
亚寒带针叶林
热带雨林
(1)(2)(3)略
(4)描述这两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差异。
从景观图上可以看出,热带雨林地区森 林更茂密,阔叶,树木树冠较大,亚寒带针 叶林地区森林中植被密度相对较小,针叶, 树冠小。
大的太阳耀斑将覆盖地球,已经开始对全球通讯系统产生影响 。正如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所预测,太阳波可能会干扰到 地球的通讯系统和GPS导航。专家预测,在南北两极地区的探 险队员将会看到美丽的“极光”现象;由于磁暴现象的出现, 届时信鸽将找不到回家的路线。
(1)材料中指的是哪种太阳活动?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哪一层?
0 2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A.返回地面的“神舟”五号飞船 B.空中飞行的飞机 C.空气中的尘埃 D.彗星和星云
0 4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A、月球 B、太阳 C、金星 D、比邻星
练 一 练
0 3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太阳系一银河系一地月系—总星系 B、银河系一河外星系-太阳系一总星系 C、地月系一银河系一总星系一河外星系 D、地月系一太阳系一银河系一总星系
电磁波
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磁暴
高能带电粒子
极光
(4)诱发水旱灾害
探究三 (2012·上海高考)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 下图显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
年 均 降2水00 量(mm)
100
人教版(2023)必修一地理1
![人教版(2023)必修一地理1](https://img.taocdn.com/s3/m/e08a800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0.png)
人教版(2023)必修一地理1
导学目标
- 了解地球的历史发展
- 掌握地球历史的主要时期和事件
- 理解地球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导学内容
1. 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 描述地球的形成过程
- 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和主要事件
2. 地球的构造和地理过程
- 解释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构造
- 掌握地球的地理过程,如板块运动和地质灾害
3. 地球环境与人类活动
- 分析地球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探讨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研究任务
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了解地球的历史发展及主要时期和事件
2. 研究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制作一份地球的演化时间表
3. 调查所在地的地理过程和地质灾害情况,撰写一份报告
4. 分组讨论地球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如何保护地球环境,准备小组展示
研究提示
- 多媒体资料是了解地球历史发展的重要工具,可以使用相关视频、图片等资料辅助研究
- 在研究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时,要结合地球化学和地质学的知识
- 在调查地理过程和地质灾害情况时,保证个人安全,并合理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的资源
- 在讨论环境保护问题时,可以参考相关的新闻报道、研究成果等资料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历史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深深影响了地球的现状,地球
的构造和地理过程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地质灾害。
同时,地球的环境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我们应当保护好地球环境,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