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药效学

合集下载

2 药效学

2 药效学
第二章 药物效 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药)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 作用、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
一、 药物的基本作用
兴奋
药物 机体原有机能 抑制
惊厥
麻痹
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局部作用-未入血
(一)按作用部位分
吸收作用-入血后
(三)、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D+R
DR
E
D--药物 R--受体 DR--药物与受体复合物 E--效应 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能力 内在活性:药物引起效应的能力 激动剂--亲和力+内在活性 拮抗剂--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药物其他作用原理(自学)
• 一、改变理化性质-如抗酸药中和胃酸 • 二、影响酶的活性-如新斯的明抑制胆碱酯 酶 • 三、参与或干扰机体的代谢过程-如维生素 • 四、影响递质的释放或激素的分泌-如抗甲 亢药 • 五、影响细胞膜通透性 • 六、影响免疫功能
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过于敏感发 生的危害性反应、甚至死亡。
(1)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因使用剂量过大 而立即发生的毒性作用。多损害循环、呼吸、神经 系统功能。 (2)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长期用药因药 物蓄积而逐渐发生的毒性作用。常损害肝、肾、造 血器官、内分泌器官。
特殊毒性(special toxic reaction), 也称“三致反应”, 是药物损伤细胞遗 传物质所致的特殊 毒性作用或潜在性 毒性作用 致癌 (carcinogenesis)、 致畸 (teratogenesis)、 致突变 (mutagenesis)
3. 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 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所残 存的生物效应。如催眠药次晨嗜睡 4. 反跳现象(withdrawal reaction)又称停药 反应 用药过程中突然停药或减量太快,使原有疾 病加重的现象。

药理学第2章 药效学

药理学第2章 药效学

Type II (Antibody-dependent cytotoxicity)
1. opsonization of the host cells whereby phagocytes stick to host cells by way of IgG, C3b, or C4b and discharge their lysosomes
2 . 非竞争性拮抗 ①最大反应降低 ②曲线不平行右移
二、药物作用机制
(一) 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主要与药物理化性质有关:
1、改变渗透压 如口服硫酸镁,静注甘露醇。 2、脂溶作用 如乙醚。 3、络合作用 如二巯基丁二酸钠。 4、改变 pH 值 如碳酸氢钠、氢氧化铝。
Opsonization During Type-II Hypersensitivity
IgG reacts with epitopes on the host cell membrane. Phagocytes then bind to the Fc portion of the IgG and discharge their lysosomes.
4. 迟发型Ⅳ型变态反应:接触性皮炎,药热等。
Type I (IgE-mediated or anaphylactic-type)
Type- I Hypersensitivity: Production of IgE in Response to an Allergen
Type- I Hypersensitivity: Allergen Interaction with IgE on the Surface of Mast Cells Triggers the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

第2 中药药效学

第2 中药药效学

H
5
此外,作用平和,不产生明显偏热、偏寒反 应的药,又称为平性。但实际上仍略有偏温、 偏凉的不同。故一般仍称药性有四气,而不称 五气。
H
6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古代劳动人民认为凡能 治疗热证的药物,便认为属寒性或凉性药;能治 疗寒证的药物,便认为属热性或温性药。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滋阴、泻火功能治疗 热证的中药多属寒、凉药。
• 此外从质地来看,花、叶及质轻的药材多能 升浮,种子、果实、质重的药材多能沉降。
H
32
2 归经的现代研究
• 中药归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归”是指药物作用的归属,即药物作用的部位。 • “经”是指经络及其所属脏腑。归经是指中药对机
体脏腑经络选择性的作用。
H
33
• 祖国医学认为每一证候都是脏腑、经络发病 的表现,故将治疗某脏腑经络病证的药物就归入 某经。如黄连可泻心火,故入心经。
• (2)量效和时效关系;
• (3)毒副作用大小;
• (4)与同类药比较,在药效与毒副反应上有何特点或优 点等。临床前药理研究须为临床验证提供有说服力的 药效与毒理数据。中药复方新药药理研究的方法以整 方研究为主。
H
44
• 4.揭示复方配伍关系 • 5.探索药效物质基础
H
45
二、中药复方药理的研究方法
H
34
(1)归经与药效作用及部位相关性研究
• 通过对429味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和其归 经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有明显 的规律性联系,而且这种相关性与中医理论 基本一致。 如:具有抗惊厥作用的钩藤、天麻、全蝎、 蜈蚣等22味中药均入肝经。
H
35
• 止血作用的仙鹤草、白及等21味药入肝经率 85.8%,与肝为藏血器官有关。 • 止咳作用的中药杏仁、百部等18味,化痰作 用的中药桔梗、前胡、远志等23味,平喘作用的 中药麻黄、地龙、款冬等13味,入肺经率分别为 100%、100%和95%,与肺主呼吸,为贮痰之器 一致 。

第二章药效学

第二章药效学

慢性毒性:长期用药后出现。
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
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用药以后发生的免疫异常反应
与毒性反应的区别
与剂量和疗程无关。 与药理作用无关。 不可预知。
不良反应的其他表现形式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到阈浓度 以下时残存的效应。 继发作用:药物治疗作用所引发的不良后 果。治疗矛盾,治疗作用引起的。 三致作用:致畸胎、致突变、致癌。 特异质反应:服用个别药物出现的特殊反 应。
但是,仅用治疗指数评价药物 的安全性存在一定缺陷。如图 2-4所示,A、B 两药的治疗指 数相同,但实际上A 药比B 药 安全。因为A 药在95%和 99%有效量时,即ED95 和 ED99 时没有动物死亡;而B 药在ED95 和ED99时分别有 10%和20% 的动物死亡。因 此,还应参考安全范围评价药 物的安全
激动剂(agonist,Ag) 亲和力,=1.0 拮抗剂(antagonist,Ant) 亲和力,=0 部分激动剂(partial agonist) 亲和力,0<<1
竞争性拮抗剂
某些拮抗剂与激动 剂相互竞争与受体 结合,可降低激动 剂与受体结合的亲 和力,但不降低内 在活性,此类拮抗 剂称为竞争性拮抗 剂。 Emax不变 曲线右移

药 物 作 用 的 双 重 性 防治作用 (治病)

预防作用 如接种乙肝疫苗 治疗作用 如抗菌,降压
不良反应 (致病)
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 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 应、依赖性等
药物作用的差异性
种属差异:不同种的动物对药物反应不同 种族差异:不同人种对药物反应不作用的选择性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药物作用的差异性 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

2第二章 中药药效学

2第二章 中药药效学

清开灵颗粒 清开灵胶囊 清开灵片 清开灵软胶囊 清开灵滴丸
同注射液
同注射液
温热病引起的高热不退, 烦躁不安,咽喉肿痛, 舌红或绛,苔黄,脉数, 湿热型肝炎和上呼吸道 感染症
example 药材
胆酸、猪去氧胆 酸、珍珠母、栀 子、水牛角、板 蓝根、黄芩苷、 金银花
清开灵由8味药材组成,鉴定了9类 40多种有机成分和10余种无机元素 组分

问题:给药方案、采血时间、含药血清的 处臵、添加方式等 含药脑脊液进行中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 效观察明显优于含药血清

(3)分子生物学与生物芯片技术

采用中药DNA和RNA技术、基因技术、基 因工程技术、基因芯片技术以及基因组 学与蛋白组学技术,从分子水平上去阐 明中药及其复方的分子作用机制
(4)与色谱、波谱技术相结合 谱效关系研究
2.研究内容
中药药效学
中药毒理学 药性理论 配伍关系 物质基础
防治作用 不良反应
3.研究方法

实验药理学方法 正常动物、器官、组织、
细胞、亚细胞、受体

实验治疗学方法 疾病和中医证的动物模
型、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受体

临床药理学方法 健康自愿者或患者
合理利用动物模型

剂量达阈 值方产生 效应
药物浓度/剂量
4.作用缓慢、温和
5.作用相对不稳定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
植物药研究思路
现代科学技术+中医药特色
植物药(天然药物)研究思路
(Raw opium)
(Opium tincture)
(Poppy)
现代科学技术+中医药特色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中医临床用药经 验为基础 中药复方研究,以药探理,如活血化瘀、 清热解毒、扶正固本等 与中医临床相结合

第02章+药效学基础

第02章+药效学基础
20
唾液分泌↓
口干 扩瞳 心率↑ 心率↑ 解痉
21
阿托品
(Atropine)
抑制瞳孔括约肌 解除迷走神经对 心脏的抑制 内脏平滑肌松弛
(2) 毒性反应 (Toxic reaction, Toxicity) 用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而发生的不 良反应。严重,可预知, 良反应。严重,可预知,可避免 。 急性毒性 (Acute toxicity) 慢性毒性 (Chronic toxicity) 致畸胎 (Teratogenesis) 致癌 (Carcinogenesis) 致突变 (Mutagenesis)
22
急性毒性 (Acute toxicity): 定义:用药后立即发生的毒性反应。 定义:用药后立即发生的毒性反应。 特点:多为剂量过大所致,常表现为心 特点:多为剂量过大所致, 血管、呼吸功能的损害。 血管、呼吸功能的损害。
23
慢性毒性 (Chronic toxicity) : 定义: 定义:有的在长期使用蓄积后逐渐产生 的毒性反应。 的毒性反应。 特点:多表现为肝、 特点:多表现为肝、肾、骨髓的损害。 骨髓的损害。
碘分布于甲状腺比其他组织高1万倍。 碘分布于甲状腺比其他组织高1万倍。
不同组织酶的分布和活性差别大, 不同组织酶的分布和活性差别大,药物在不同组 织的代谢速率不同 组织中受体分布不均一, 组织中受体分布不均一,不同组织受体分布的数 量和类型存在差异
13
四、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定义: 定义:指药物一方面改变机体的生理生化或病理 过程,达到防治疾病或改善生产性能的效果, 过程,达到防治疾病或改善生产性能的效果,称 为治疗作用或有益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能引起 治疗作用或有益作用。另一方面, 机体生理生化过程紊乱或结构损伤等反应, 机体生理生化过程紊乱或结构损伤等反应,称为 不良反应或有害作用。 不良反应或有害作用。

第二章药效学讲解

第二章药效学讲解

功能提高——兴奋
咖啡因
功能正常
功能降低
2、抑制作用(inhibition)
功能降低——抑制
安定
功能亢进
功能正常
3、补充治疗:
• 机体缺乏了一些东西,使器官功能异常,
补充
例:贫血——缺铁或叶酸——+
硫酸亚 铁
叶酸
4、化疗
• 用化学药物抑制

杀灭 病原体(细菌抗、生真素菌)

寄生虫

肿瘤细胞 抗肿瘤
• 生理(躯体)依赖性:成瘾性 吗啡、鸦片、杜冷丁等阿片类制剂 用药时会使机体生理状态发生变化 停药后机体会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如烦 躁、流涎、流眼泪、出汗、呵欠等 客观要求连续用药;
•精神依赖性:习惯性 欣快感——主观了要求用药——复吸
四、量效关系
• (一)概念: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药物 剂量与效应成正比关系,称为量效关系。
(二)不良反应
副作用 毒性反应 后遗效应 *停药反应 变态反应 *特异质反应
r阈应素缓se①②性应③t时应长急系慢髓is浓。后慢w尔①停如doa特① ② ③ 效 ④ 床非i特①反②一有③性统性、发由一不选d产避疗exl度,。i后剂药长如突l点t较u表与 与 用 反i毒易毒内e点是应与致效反治hr生免程c高择生于般a以肾。量后期长然re:严性受性分ld现剂 原 药 应:药药,应g疗r的。而a下上过、应e期停e反累反泌,性于药不ir重ci理物用严cf因量 有 理 程d危仅增aa目f时腺大血用应。应等服药te;ici致低常物严w遗原重药ro害靠加o人无 效 拮 度c::。残皮e的或药肾后用tstina传有程理②性增疗o尚循多使;用作重y存质、关 应 抗 差体浓上,可的lcnn异的度拮包环累反加效t可rc的 功内度腺原乐药;剂用因无药异i药e括、及r常 药 与抗o应 剂 受预a药 能蓄已 皮定有a药关解大n三呼肝理量特理s所 理 剂药。 量 限c知理 恢y积降 质疾、致吸、不救,致 作 量解效t效;异或 。;效 复i过至 激病普(、肾致o的 用 成救同无临应延神、多加萘n③癌经骨。洛重、 。 ④致而比畸难异、例以致。。突避变免)和。生殖毒性。

药理学Chapter2:药效学

药理学Chapter2:药效学
① Concept ② Type
• The term “ligand” denotes the chemical agents that recognize and bind to receptors.
5. Receptor theory:
① Occupation theory;
② Rate theory; • Exterior ligand Drug, Toxin, Ag;
药物的构效关系
Ehrlich认为:药物是通过“一般化学反应”而作用于 细胞的。
1. 在药理作用相同的化合物中有时可具有相同的化学
基团或官能团;
2. 同系化合物的主要结构相同,作用性质也大体相同
,而药理作用在系列上升过程中也随之增强,达峰 值后下降;
3. 药物分子电子密度的分布对药物作用存在明显的影
占领学说的发展 Development of occupation theory
..
pD2→affinity index (亲和力指数)
Ariens(1954):→intrinsic activity (内在活性)
E DR D ( 0<<1) RT K D D E max
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I.
概念 The effect that is not the accord with the purpose of
drug use, whi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s lead to the harm & pain of the
patien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 side effect are the intrinsic properties of the drug.

7-2药效学

7-2药效学
效能和效价反应药物的不同性质,可作为 临床选择药物和确定剂量的依据
质反应量效曲线
b
累 计 反 应 率
b
a
a区段反应率
质反应曲线上的特定位点: ED50 半数效应量 LD50 TD50
药物的安全性评价: 1.治疗指数:TI=LD50/ED50
EC50 LC50 TC50
(有效量/浓度) (致死量/浓度) (中毒量/浓度)
二、受体特性
灵敏性(sensitivity)—1pmol-1nmol/L浓度配体即可引
起效应
特异性(specificity)—只与结构相同/相似的配体结合
饱和性(saturability)—与受体数量有限有关
可逆性(reversibility)—结合后可解离
多样性(multiple-variation)—不同亚型,分布在不同
3.后遗效应(after effect)
停药后血内药物降至最低有效治疗浓度 以下后残存药物产生的药理效应。
苯巴比妥催眠次晨头晕、困倦 长期用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 低下,持续数月
4.变态反应(allergy reaction)
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 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 免疫应答。即超敏反应 (Hypersensitivity) ,俗称过敏反 应( Anaphylaxis )。见于过敏体质,反应性质与药物效 应无关,药理性拮抗药无效,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
组织,不同功能
向上调节: 拮抗药—停药反跳 R数目 向下调节:激动药—耐受性
三、受体与药物相互作用
关于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学说
1、受体占领学说(occupation theory) 2、速率学说(rate theory) 3、二态模型学说(two- model theory)

第二章 药效学

第二章  药效学
指用药时间过长或用药剂量过大,药 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对机体的损危 害性反应。包括急性毒性和慢 性毒性。 致癌、 致畸、致 突变“三致反应”也属 于慢性毒性反应 范畴。
产生原因: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
特点: 1.毒性反应比副作用对人体健康危 害大, 2.是药理作用的加重,可预知、可 避免。
力,但仅有较弱的内在活性的药物。具有激
动药和拮抗药双重特性。
(3)拮抗剂(阻滞药):指与受体有较强的亲 和力,而无内在活性药物。
(拮抗药的作用性质与激动药相反)
① 竞争性拮抗药:可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其结合 是可逆的。使激动药亲和力降低,不影响内在活性。 故量效曲线平行右移,最大效能不变。 ② 非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并用,激动药的亲和 力和内在活性均下降。故量效曲线右移,最大效能降 低。其结合是相对不可逆的。
(四)受体的调节 受体的数量、亲和力及效应力受到各 种生理、病理或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 的变化。 受体调节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 要因素。有两种类型:
产生原因:
( 1 )药物的化构、机体(包括病原 体)的组织结构的差异 ; 如P-G;
(2)机体生化功能及药物在体内的 分布(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的差 异;如碘; (3)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四)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1.防治作用:凡符合用药目的并产生防治效果 的作用 预防作用:提前用药以防止疾病或症状 发生的作用。 治疗作用:药物针对治疗疾病的需要所 发生的作用。
(1) 对因治疗(治本):消除致病
因子。如P-G治疗脑膜炎。 (2)对症治疗(治标):减轻或消
除疾病症状。如吗啡镇痛,阿
斯匹林解热。
2.不良反应
凡不符合用药目的或给病 人带来不适甚至危害的反应,

第二章_药效学

第二章_药效学

多)或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过高时 发生的危害性反应,包括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以及特殊毒性反应(三致: 致癌、致畸、致突变)
后遗效应
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到阈水平以下 时残留的药理效应,如长期使用糖 皮质激素停药后的肾上腺皮质功能 低下
继发反应
直接由药物的治疗效应引发的不良 反应,如二重感染
停药反应
长期使用某药,突然停药时
亲和力 强 强 强
效应力 强(α= 1) 弱(0α<1) 无(α= 0)
激动药 agonist
1.激动相应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 性 2.量效曲线(LogD-E)呈S型
不同药物比较:效能看曲线高度(效应力)
强度看位置,靠左为强(亲和力)
3.强度表示:KD,负相关
pD2,正相关,常用
亲和力及内在活性对量效曲线的影响
用强度上的差异 选择性高,针对性强,应用范围小, 不良反应少 选择性低,针对性差,应用范围广, 不良反应多
药物作用的效果
药物作用的效果具有两重性
防治效应(预防、治疗效应)
不良反应
治疗效应
用药物治疗某种疾病的良性效
果,与药理效应不是同义词 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替 代疗法)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
竞争性拮抗剂
与激动剂互相竞争与受体可逆
性结合的拮抗剂 使激动剂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 Emax不变
非竞争性拮抗剂
对激动剂产生不可逆性
拮抗的拮抗剂
特点:量效曲线右移,
Emax压低
两种拮抗剂对激动剂量效曲线的 影响
A图:降低亲和力,但不降低内在活性; 曲线平行右移,但Emax不变——竞争性 B图:亲和力和内在活性均降低;曲线 右移,Emax降低——非竞争性

药理学--第二章 药效学 ppt课件

药理学--第二章 药效学  ppt课件
PPT课件 2
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加强的药物 作用称为兴奋,引起兴奋的药物称兴奋 药;引起功能活动减弱的药物作用称抑 制,引起抑制的药物称抑制药。化疗药 物如抗生素、喹诺酮类药物等可抑制或 杀灭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称为化疗。维 生素和激素等可补充机体的不足,称为 补充治疗或替代疗法。
PPT课件 3
(二)药物作用的方式
●局部作用: 无需药物吸收而在用药部位发 挥的直接作用。如局部麻醉药引起局麻作 用。 ●全身作用:是指药物吸收入血循环后分布 到机体各组织器官而发挥的作用,又称吸 收作用或系统作用。如地高辛治疗心衰。
PPT课件 4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和两重性
(一)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药物对某些组织器官有作用或作用强,而对
K2 K1
DR
PPT课件 17
(三)变构学说(二态学说)
又称二态模型学说,认为受体本身至少有两种构象 状态,即无活性的静息态(R)和有活性的活化态 (R*),两者可互变。
R R* 1.激动剂 可与 R*结合引起生物效应 2.拮抗剂对R亲和力较大,结合后不产生生理效应 3.部分激动剂与R*及R都有一定的亲和力。但内在
第二章 药物对机体的 作用—药效学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和方式
PPT课件 1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
1.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 原发(初始)作用。药物效应是指药物原 发作用所引起机体器官原有功能的改变。 如去甲肾上腺素激活血管平滑肌 α受体为 其作用,而引起的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则 为效应。实际上,二者相互通用。药物对 机体的作用是引起机体器官原有功能的改 变,而不可能产生新的功能。
腺素能受体向上调节,而引起反跳 现象,表现为敏感性增高。

1.2药效学

1.2药效学

2、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直接:药物直接对它所接触的组织细胞所产生的作用。 如口服地高辛的强心作用。 间接:药物直接作用后引起的进一步作用。
3、局部作用与全身作用
局部:药物无需吸收而在用药部位所呈现的作用。如: 碘酊的皮肤消毒作用、碳酸氢钠中和胃酸等。
全身:药物被吸收入血后分布到机体各部位而产生的作 用。如:硝酸甘油抗心绞痛、阿司匹林解热镇痛等。
第三节 药物与受体 三、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异性
1、特异性 2、亲和力
3、可逆性
4、饱和性
5、可调节性
第三节 药物与受体
四、药物与受体间的相互作用 (一)学说 1、受体占领学说 2、速率学说 3、二态学说 (二)激动药、拮抗药、部分激动药
药物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②内在活性:药物激活受体的能力。
治疗指数(TI)=LD50/ ED50 通常治疗指数越大越安全。
可靠安全系数:LD1/ ED99 五、构效关系:药物化学结构和药理活性之间的关系。
1、下表中,安全性最大的药物是:(
药物LD50(mg/Kg) ED50(mg/Kg)
)
A
100
5
B
C
200
300
20
40
D
E
400
500
80
100
2. 某药的半数有效量 (ED50) 大 , 则说明该药 物:( ) A 毒性大
二、非受体途径
酶、离子通道、转运、影响代谢、免疫、理化 反应、基因等。
第三节 药物与受体
一、受体概念 二、受体分类 三、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性 四、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药物与受体
一、受体概念

第2章-药效学-幻灯片(1)

第2章-药效学-幻灯片(1)
①量反应:药物的效应强弱用数量来表示 →
• 强度(效价) * :药物作用的强弱,常用一 定药效需要的剂量来表示
• 效能* :药表示药物效应的强弱 A. ED50 * : ED50越小→药物效应越好
LD50 * :LD50越大→药物越安全 • 当两条曲线平行时 → B.治疗指数(TI) * :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 激动药曲线压低,
Emax降低
(弱) 无激动剂,弱兴奋
有激动剂,阻断
复习题
• 名词解释:常用量、极量、强度(效价)、效 能、药物的两重性、 LD50 、ED50、治疗指数
• 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有 何不同?
• 根据受体学说,药物要发挥作用必需要2个什 么条件?
• 激动药、部分激动药和拮抗药怎么区分?
TI= LD50/ED50 >3,才有临床药用价值
• 当两条曲线不平行时 C.安全范围: LD5 到 ED95之间的距离
D.安全指数:SI= LD5 / ED95
⑶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 防治作用 • 不良反应*
⒈副作用* (side effect)
• 定义: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 的作用
• 定义:少数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 反应
• 特点: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与剂量疗程无 关
• 预防:问病史,做皮试
⒋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
• 定义:停药后原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 残存的药理效应
• 防治:合理用药,特殊人群要注意用药
⒌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
⒊药物与受体的作用
两个条件: • 亲和力(affinity) • 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重难点:1.药效学的概念和内容2.药物作用的两重性3.不良反应的概念和种类4.药物的量效关系5.试述药物的作用机制。

名词解释:药效学、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作用、受体、激动药、阻断药、量效曲线、效能、效价强度、最小有效量、极量、常用量、最小中毒量、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安全范围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目的意义:阐明药物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助于新药设计。

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药物对机体细胞的初始作用。

药理效应:药物引起的机体反应。

兴奋:功能增强。

如咖啡因等。

抑制:功能降低。

如巴比妥类等。

药物作用的方式:1.局部作用:松节油、普鲁卡因吸收作用(全身作用):抗生素2.直接作用(原发作用) 间接作用(继发作用)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在适当的剂量时对某一组织或器官发生作用,而对其他组织器官很少发生或几乎不发生作用,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是治疗作用的基础。

药物作用选择性低,则副作用多。

靶向制剂亦称靶向给药系统(TDS):指借助载体、配体或抗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胃肠道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的给药系统。

药物选择性作用的原因药物对不同组织器官的亲和力不同;药物在不同组织的代谢速率不同;不同组织代谢酶的分布和活性有较大差别;受体在组织器官的分布数量和类型不同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药物作用于机体产生的对防治疾病有利的作用(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改善症状,不能消除病因,又称治标。

危重病例重要,起效快。

如:剧痛引起休克,镇痛药;高热引起惊厥,解热镇痛药。

对因治疗:消除致病因子,又称治本。

起效慢。

如:抗生素。

原则:急则治其标(对症),缓则治其本(对因),标本兼治。

不良反应: 药物防治疾病时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对动物有损害的作用。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先天性遗传异 常所致的反应。
7. 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 是指长 期用药时突然停药出现的原有疾病加剧, 又称反跳现象(rebound reaction)。
第二章药效学
不良反应类型
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
1. 耐受性(tolerance):机体在连续
3. 特殊毒: 三致。
第二章药效学
不良反应类型
3. 变态反应( (allergic reaction) 速发型:Ⅰ、Ⅱ、Ⅲ型变态反应
迟发型Ⅳ型变态反应
• 特点:不剂量无关,不易预知 • 致敏物:药物、代谢产物或杂质
第二章药效学
4. 继发性反应:治疗矛盾,治疗作用引起 的不良效果,如二重感染。
5. 后遗效应(after effect) 是指停药后血药 浓度下降至低于产生效应的阈浓度时仍 然残存的药理效应。
细胞内受体
第二章药效学
同种调节
异种调节
受体的调节
受体下调 受体脱敏
特异性 非特异性
第二章药效学
受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调 受体增敏 反跳现象
受体学说
• 占领学说 (occupation theory) : • 备用受体学说及速率学说 (rate theory) :
亲和力及内在活性
药物 -- 受体 复合物的解离速度。 • 变构学说 (allosteric theory) 及能动受体
多次用药后反应性降低(急性耐受性, 交叉耐受性)
耐药性(drug resistance):病原体
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
的敏感性降低,也称抗药性。
2. 依赖性 精神依赖
躯体依赖(生理依赖)
第二章药效学
不良反应与药物浓度关系示意图
drug concentration
最小中毒浓度 毒性反应 停药
第二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在整体、系 统、器官、细胞及分子水平上阐明药 物的作用和作用机制。
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药物的量效关系 药物的作用机制
第二章药效学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理作用(action)
药物
靶点 结合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肾上腺素
血压上升
肾上腺素激动血管平滑肌α受体(作用)
血管平滑肌收缩
血压上升(效应)
第二章药效学
(二)药物作用的方式 1. 局部作用:直接作用 2. 全身作用:吸收作用
第二章药效学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和两重性
(一)药理作用选择性(selectivity): 是指 药物引起机体产生效应的范围的专一 或广泛程度。
(二)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治疗作用 不良反应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治疗作用(therapeutic effect) :是指符 合用药目的、有利于防治疾病的药物作 用。
➢分为:对因治疗、对症治疗、补充治 疗或替代治疗。
➢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是指那些不符合用药目的,并 引起患者其他病痛或损害的反应。
NE
选择性和特异性
心肌
均较高药理效应
明显药效强
β-receptor
药物作用的特异性和选择性举例 第二章药效学
不良反应类型
2.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1.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 以损害循 环、呼吸及神经系统功能为主,可 危及生命。
2. 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 常损害 肝、肾、造血器官及内分泌等器官 的功能。
第二章药效学
不良反应的类型
1.副作用(side effect) 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3.变态反应 (allergic reaction) 4.继发性反应 (secondary reaction) 5.后遗效应 (after effect) 6.特异质反应 (idiosyncrasy)
Receptor
Ligand
α GTP β γ
G-protein
第二章药效学
C
N
C a2+
Po4 Po4
Po4 Po4
第二章药效学
受体特性:
1.特异性(specificity): 与受体的结构专一性 及立体选择性有关。
2.高亲和力(high affinity)及灵敏(sensitivity)
3.饱和性(saturality):受体数量有限,不随配 体浓度增加而增加。
第二章药效学
不良反应类型
1. 副作用(side effect):是指药物在治 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 用。 产生副作用的原因是药物作用的选择 性低,效应范围广。
问:side effect 可否预知?能否避免?
第二章药效学

Atropine
血管
M-receptor
平滑肌 腺体 中枢
选择性不高 药理效应广泛 易出现副作用
4.可逆性(reversibility):可被其他配体或药物 竞争性置换。
5.多样性 (multiple-variation) :同一受体可分 布于不同细胞, 产生不同效应。
6.生物体存在内源性配体:
第二章药效学
受体类型:
按部位(三类)
膜受体:存在于靶细胞膜上:α、β、DA 胞浆受体:存在于靶细胞胞浆内,皮质激
副作用
最小有效浓度 特异质反应
停药反应
变态反应
后遗效应
图中 :代表连第续二章给药效学药维持期间 time
第二节 受体理论
受体(receptor)是特异性介导细胞信 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 受体可由一个或数个亚单位(subunit)组 成,形成分子上的特殊立体构型,称为 结合位点或受点(receptor site)。
素,性激素
胞核受体:存在于靶细胞胞核内,甲状腺

第二章药效学
受体的类型 (按机制)
G蛋白
偶联
受体
(Gs,Gi, Gp,Go)
配体门 控离子 通道受 体
酪氨酸 细胞内 其他酶 激酶受 受体 类受体 体
第二章药效学
G蛋白偶联受体
第二章药效学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
第二章药效学
酪氨酸激酶受体
第二章药效学
机体生理、 生化功能或 形态的变化
兴奋 exicitation
效应
作用机制 (action mechanism)
第二章药效学
抑制 inhibition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和方式: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 药理作用与药理效应
药物作用:原发作用 药物效应:功能的改变 药物的基本作用: 兴奋——机体原有功能水平 抑制——机体原有功能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